动物细胞培养常用方法

动物细胞培养常用方法
动物细胞培养常用方法

一.细胞增殖周期(cell proliferatinal cycle)概念

细胞周期是描述细胞增殖和分化交替发生变化的概念。而细胞增殖周期主要是从细胞增殖角度赋予细胞活动的概念,两者不应混为一谈。细胞增殖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生长,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根据细胞增殖周期不同时期的生化特点,划分为四个连续的时期,即G

1

期(DNA合成前期),S

期(DNA合成期),G

2期(DNA合成后期),M期(有丝分裂期)。如以G

1

期为起点,

那么细胞增殖周期的各时期应循着G

1-S-G

2

-M的顺序进行,G

1

、S、G

2

三期合称为

细胞间期,此期完成细胞生长过程。M期完成遗传物质的分配。

因此,细胞增殖周期=间期(G

1期+S期+G

2

期)+分裂期(M期)。

二.培养细胞生命期(life span of culture cells)

很多细胞特别是正常细胞,在体外的生存不是无限的,而是具有一个生命期。索维培养细胞生命期,是指细胞在培养中持续增殖和生长的时间。培养细胞的生命期与细胞的种类、性状和原供体的年龄、健康等情况有关。人胚二倍体成纤维细胞,在不冻存和反复传代条件下,科传30~50代,相当于150~300个细胞增殖周期,能维持1年左右的生存时间,最后衰老凋亡。如供体为成体或衰老个体,则生存时间较短;其他细胞如肝细胞或肾细胞,生存时间更短,仅能传几代或十几代。只有当细胞发生遗传性改变,如获永生性或恶性转化时,细胞的生存期才可能发生改变。正常细胞培养时,不论细胞的种类和供体的年龄如何,在细胞生命的全过程中,大致都经历以下三个阶段:原代培养期、传代期、衰退期。

三.培养细胞一代生存期

培养细胞的生存空间和营养是有限的,当细胞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后,则需要分离出一部分细胞和更新营养液,否则将影响细胞的继续生存,这一过程叫传代(Passage或Subculture)。每次传代以后,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过程都会受一定的影响。传代的频率或间隔与培养液的性质、接种细胞的数量和细胞增殖的速度

等有关。接种细胞数量大,细胞基数大。相同增殖速度条件下,细胞数量增加与饱和速度相对要快(实际上细胞接种数量大时细胞增殖速度比稀少时要快);连续细胞系和肿瘤细胞系比初代培养细胞增值快;;培养液中血清含量多时细胞增殖比少时快。以上情况都会缩短传代时间。

所谓细胞“一代”一词,仅指从细胞接种到分离培养时的一段时间,这已成为培养工作中的一种习惯说法,它与细胞时代或倍增非同意含义。如某一细胞系为第20代细胞,即指该细胞系已传代20次。在细胞一代中,细胞能倍增3~6次。细胞传一代后,一般要经过以下六个阶段:游离期、贴壁期、潜伏期、指数增长期、停滞期、衰退期。

四.无菌操作要求

(一)实验前培养室和超净台的消毒。在工作台面消毒时,切勿将培养细胞和培养用液用紫外线照射;工作台面上的用品不要过多或重叠放置,否则会遮挡射线,降低消毒效果;一些操作用具,如移液器、废液缸、污物盒、试管架等用75%酒精擦拭后置台内同时紫外线照射消毒。

(二)无菌操作工作区域应保持清洁与宽敞,必要物品,如试管架、移液器或吸管头等可以暂时放置,其他实验用品用完后应及时移出,以利气体流通。试剂瓶口和外壁要用75%酒精擦拭后才能带人无菌操作台内。超净台上的物品布局要合理,污物废液缸、酒精棉球缸在右侧位,酒精灯在中央区,试剂瓶在左侧位。实验操作应在操作台中央无菌区域内进行,勿在边缘非无菌区域操作。

(三)洗手和着装:严格按照外科手术要求消毒着装,双手用肥皂洗净后,浸泡于消毒液中,并用75%的酒精擦拭。

(四)操作中,小心取出无菌实验用品,避免造成污染。尽量减少手与器材的接触面,学会手指操作。手指不能触及器材使用端及容器瓶口,如触及,需要更换或烧灼后再使用。组织、细胞及培养板在未做处理和使用前,不要过早暴露于空气中。

(五)一切操作,如打开或封闭瓶口,安装吸管、注射器等,都要在酒精灯火

焰前方进行。瓶口、吸管、注射器等使用前要经过火焰烧灼后使用。但要注意,金属器械不能在火焰中长时间烧灼,以防退火c另外,胶塞、橡皮乳头及塑料制品等细胞培养用品过火焰时也不能时间太长,以免烧焦产生有毒气体,危害细胞。(六)试剂瓶顺风斜放在支架上,培养瓶、培养液瓶不要过早打开。容器打开后,用手夹住瓶盖并握住瓶身,倾斜约45°角取用,尽量避免垂直放置以防止下落细菌的污染。吸取液体前,瓶口和吸管应行火焰消毒,吸取液体时避免瓶口和吸管碰撞。吸管不能混用,吸过培养液的吸管不能再烧灼,因残留在吸管内的培养液成分如蛋白质等烧焦后会产生有害物质,吸管再用时会将其带到培养基中。不要在打开的容器正上方操作。瓶口液滴不能倒回瓶内,液滴用于酒精棉球擦拭,瓶口再经火焰消毒。

(七)不同的细胞同时操作时,要专管专用,并要勤换吸管,防止扩大污染和细胞交叉污染。

(八)操作者动作要准确敏捷,尽量避免空气流动。不要面向操作台讲话或咳嗽,避免唾沫将微生物带人超净台内,污染空气。同时应注意自身的安全,对于来自人源性或病毒感染的细胞株应特别小心,并选择适当等级的无菌操作台(至少两级)。操作过程中小心有毒性试剂,例如DMSO及TPA等。实验者离开超净台时,立即用肘关节关闭侧窗口,避免无茵室内细菌随空气流人净化操作区。

五.高压蒸汽灭菌装置

(一)使用方法

1.首先将内层灭菌桶取出,再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使水面与三角搁架相平为宜。

2.放回灭菌桶,并装入待灭菌物品。注意不要装得太挤,以免妨碍蒸汽流通而影响灭菌效果。三角烧瓶与试管口端均不要与桶壁接触,以免冷凝水淋湿包口的纸而透入棉塞。

3.加盖,并将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层灭菌桶的排气槽内。再以两两对称的方式同时旋紧相对的两个螺栓,使螺栓松紧一致,勿使漏气。

4.通电加热,并同时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以排除锅内的冷空气。待冷空气完全排尽后,关上排气阀,让锅内的温度随蒸汽压力增加而逐渐上升。当锅内压力升到所需压力时,控制热源,维持压力至所需时间。

5.到达灭菌所需时间到后,切断电源,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的压力降至0时,打开排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如果压力未降到0时,打开排气阀,就会因锅内压力突然下降而发生意外事故。

(二)注意事项

1.消毒过程中,操作者不能离开工作岗位,要定时检查压力及安全,防止意外事件发生。消毒完毕后从压力蒸汽消毒器中取出的消毒好的物品(不包括液体),应立即放到60℃~70℃烤箱内烘干,再贮存备用,否则,潮湿的包装物品表面容易被微生物污染。但如果消毒物中有液体时,一定要待消毒器冷却后方可打开消毒器的盖,不能先打开阀门放气,否则液体会溢出。

2.不同压力蒸汽所达到的温度不同,不同消毒物品所需的有效消毒压力和时间不同。平衡盐溶液及其他需要灭菌的液体:121℃,10磅(68.95kPa),20min;布类、玻璃制品、金属器械等物品:121℃,15磅(10

3.42kPa)、20min。

六.使用血清的注意事项

血清的质量、种类及使用的浓度都有可能影响细胞的生长,而不同批次的血清支持细胞生长的能力也不同,尤其是对克隆细胞的牛长,某些批次血清可能含

有毒性或抑制细胞生长的物质。因此,在购买大量血清之前,必须对血清支持细胞生长能力进行检测,包括接种率、生长曲线、维持细胞特性、无生物污染性等方面,然后再大量购买质量好的同一批号的血清,并注意以下几点:

(一)需要长期保存的血清必须储存于-20℃或-70℃低温冰箱中,同时应避免反复冻融。4℃冰箱中保存时间切勿超过1个月。由于血清结冰时体积会增加约10%,因此,血清在冻入低温冰箱前必须预留一定的体积空间,否则易发生污染或玻璃瓶冻裂。

(二)一般厂商提供的血清为无菌,无需再过滤除菌。如发现血清有悬浮物,则可将血清加入培养液内一起过滤,切勿直接过滤血清。

(三)瓶装血清解冻需采用逐步解冻法:-20℃或-70℃低温冰箱中的血清放人4℃冰箱中溶解1d,然后移入室温,待全部溶解后再分装。在溶解过程中需不断轻轻摇晃均匀(小心勿造成气泡),使温度与成分均一,减少沉淀的发生。切勿直接将血清从-20℃或-70℃直接放人37℃解冻,这样因温度改变太大,容易造成蛋白质凝集而出现沉淀。

(四)热灭活是指56℃,30min加热已完全解冻的血清。加热过程中需规律摇晃均匀。此热处理的目的是使血清中的补体成分灭活。除非必须,一般不建议作此热处理,因为热处理会造成血清沉淀物显著增多,而且还会产生其他不明效应。究竟灭活与否,以有利于实验为主。切勿将血清在37℃放置太久,否则血清会变得浑浊,黏度增大,同时血清中的有效成分会被破坏而影响血清质量。(五)血清中的絮状物主要是血清中的脂蛋白变性及解冻后血清中的纤维蛋白造成,这些絮状物不会影响血清本身的质量。可3000r/min,离心5min去除,也可不用处理。

(六)采购血清时,最好先从供应商处索取样品进行试验,选定一批后就要保留足够使用6个月至1年的量,直至用到另一批经过预先试验的样品代替。七.基本培养基的应用

基本培养基只能维持细胞的生存,想要使细胞生长和增殖,还需补充部分天然培养基和一些补充成分,效果才更好。主要是牛血清、谷氨酰胺等。此外,为防止污染,还经常加一定的抗菌素。补加了上述物质的培养基叫完全培养基。按其血清量的多少又分为生长液和维持液。

由于培养液是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制备过程要操作严格,避免混入杂质。使用的成分应精心选择,必须用质量最优的试剂,容器要仔细清洗和消毒。八.合成培养基的保存

(一)液体培养基的保存:液体培养基应于4℃冰箱避光保存,实验前放入37℃预热。液体培养基中的L-谷氨酰胺会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而慢慢分解。如果细胞生长不良,可以再添加适量L-谷氨酰胺。液体培养基经冷冻后再经溶化时,其溶液的PH值会发生改变,溶液往往变碱,某些成分溶解也会对细胞生长不利。

故液体培养基一定要存放在冷藏箱中,通常液体培养基在冷藏条件下可存放6个月至一年。

(二)干粉培养基的保存:4℃冰箱避光保存,有效期36个月。

九.平衡盐溶液(Balanced Salt Solution,BSS)

平衡盐溶液是细胞培养中常用的基本液体。它主要是由无机盐、葡萄糖组成,其作用是维持细胞渗透压平衡,保持pH稳定及提供简单的营养。主要用于合成培养基的基础液、取材时组织块的漂洗、细胞的漂洗、配置其他试剂等,最简单的BSS是Ringer。平衡盐溶液的种类很多,常用的几种见表。各种平衡盐溶液的主要区别在于氯化钠的浓度、离子的浓度及缓冲系统不同,可根据需要选用适当的个衡盐溶液。最常用的BSS是D-Hank’s、Hank’s、Earle液。D-Hank’s 和Hank’s的一个主要区别是前者不含有Ca2+、Mg2+,因此D-Hank’s常用于配制胰酶溶液。Hank’s和Earle液的主要区别是缓冲能力个同,Earle液含会高

浓度的NaHCO

3(2.2g/L),缓冲能力较强,适合于5%C0

2

的培养条件,在空气水

平的C0

2中,,溶液会变碱,Hank’s液仅含有0.35g/L NaHCO

3

,缓冲能力较弱,

不能用于5%C0

2的环境,若放入C0

2

培养箱,溶液将迅速变酸.使用时应注意。

平衡盐溶液中一般加有少量的酚红作为溶液酸碱度的指示剂,以便于观察培养液pH的变化。溶液中性时为桃红色,偏酸时呈黄色,偏碱时则为紫红色。

配制平衡盐溶液应使用双蒸水。如果配方中含有Ca2+、Mg2+,应省首先溶解这些成分。配好的平衡盐溶液可以过滤除菌或高温灭菌。

十.消化液

进行原代培养时常常需要用消化液将组织块消化解离形成单细胞悬液,传代培养时也需要用消化液将贴壁细胞从瓶壁上消化下来,常用的消化液有胰蛋白酶(Trypsin)溶液和二乙烯四乙酸二钠(EDTA)溶液,有时也用胶原酶 (collagenase)溶液。

(一)胰蛋白酶溶液

胰蛋由酶是从动物胰脏分离的一种水解酶,其主要功能为使细胞间的蛋白质水解和细胞分散。胰蛋白酶的活性可用消化酪蛋白的能力表示,常用的有1:125和1:250,即一份胰酶可消化125或250份酪蛋白。胰蛋白酶分散细胞的能力

与细胞种类及细胞特性有关,适用于消化细胞间质较少的软组织,如胚胎、上皮、肝、肾等组织。对传代培养细胞效果也很好。但对于纤维性组织和较硬的癌组织效果差。不同种类的细胞以及不同数量的细胞采用胰蛋白酶消化的时间也不相同。另外,胰蛋白酶浓度大、作用温度高、时间长时,对细胞分离能力也大,但超过一定的限度会损伤细胞。新配置的胰蛋白酶可使细胞分散速度增快。细胞培养用胰蛋白酶溶液一般配制成0.25%~0.125%的浓度,配制时要用不含Ca2+、Mg2+及血清的平衡盐溶液(如前面的D-Hank’s),因为Ca2+、Mg2+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它们能促使细胞凝集,有阻碍消化的作用;血清会对胰蛋白酶产生抑制作用。因此,也常用含血清的培养液终止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胰酶作用及溶解的最佳PH是8~9,配制胰酶溶液应将液体调至pH 8左右,充分溶解,过滤除菌。过滤后可以再调至PH 7.5,也可不调。

(二)EDTA溶液

EDTA是一种化学螯合剂,能整合Ca2+和Mg2+,溶液毒性小,使用方便,也常用来解离细胞。它的作用机制是,一些细胞尤其是上皮细胞在生长过程中需Ca2+和Mg2+,参与细胞的连接,维持组织的完整性,而EDTA从细胞生存环境中夺取Ca2+和Mg2+,并与这些离子形成螯合物,从而使细胞分离。因此,对于一些贴壁特别牢固的细胞,可以用EDTA和胰酶的混合液(1:1)进行消化,提高消化率。

注意:使用EDTA处理细胞后,一定要用Hank’s液冲洗干净,一是由于残留的EDTA可损伤线粒体,它与核蛋白中的Ca2+和Mg2+结合,破坏核蛋白结构,且细胞长期处于无Ca2+的环境中,K+浓度降低,细胞呼吸减弱,从而影响细胞生长。二是由于EDTA作用不受血清抑制。另外,胶原酶的消化作用依赖于Ca2+,因此,EDTA不可与胶原酶联用。

十一.抗菌素溶液

常用的是青链霉素,俗称“双抗溶液”。青霉素主要是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链霉素丰主要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效。加入这两种抗生素可预防绝大多数细菌污染。配制时用10mL三蒸水溶解1.0×l06μg/瓶的硫酸链霉素,取8mL硫酸链霉素液溶解8.0 ×l05IU/瓶的青霉素粉,即成青、链霉素各1.0×105IU/mL的母液。使用时,100mL培养基内加母液0.1mL,这样培养基内青、链霉素的最终浓度为各100IU/mL。

有时为防止支原体和霉菌污染,要用到卡那霉素液、制霉菌素或两性霉素B。卡那霉素的配法:将一瓶卡那霉素(5.0×104μg/瓶)溶于5mL Hank’s液中,即成1.0×104μg/mL母液。使用时每100mL培养基内加0.5mL母液,最终使用浓度为50μg/mL。制霉菌素不能溶于水,故只能配成5000IU/mL悬液。使用时每100mL,培养基内加0.5mL母液,最终使用浓度为25IU/mL。

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哪一种抗生素、剂量多少、何时加入等,与污染源、抗菌素的抗菌范围、抗菌素的稳定性等有密切关系,应灵活运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抗菌素液配制对要无菌操作、小量分装、-20℃冻存。

十二.细胞计数

原代细胞制备时.培养的细胞要求有一定的密度才能生长良好,所以要进行细胞计数。计数结果以每毫升细胞数表示。细胞计数是细胞培养中一项基本技术,是了解培养细胞生长状态以及测定培养基、血清、药物等物质生物学作用的重要手段。细胞计数主要利用血球计数板来完成。血球计数板的每一大方格长为1mm,宽为1mm,高为0.1mm,体积为0.1mm3,可容纳的溶液是0.1μL,每lmL溶液中所含细胞数即是视野中每一大方格数出的细胞数的10000倍。

(一)准备计数板:用酒精清洁计数板和盖玻片,然后用吸水纸轻轻擦干;(二)准备细胞悬液: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单层细胞或收集悬浮培养细胞,制成单个细胞悬液。要求细胞密度不低于104个/mL,若细胞数很少,应将悬液离心(1000r/min,5min),重悬浮于DMEM培养基中;

(三)加样:将盖玻片盖在计数板两槽中间。用微量移液器轻轻吹打细胞悬液,吸取少量细胞悬液,在计数板上盖玻片一侧边沿加细胞悬液,加样量不要溢出盖玻片,也不要过少或带气泡。否则要将计数扳和盖玻片擦干净重新加样。(四)计数:在显微镜下,用10×物镜观察计数板四角大方格中的细胞数。细胞压中线时,只计左侧和上方者,不计右侧和下方者。

十三.细胞传代培养

(一)细胞在培养过程中随着数量的增长,尤其细胞生长十分旺盛时,代谢产增多,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枯竭,一方面长满培养空间,另一方面细物堆积,C0

2

胞之间相互接触而发生接触性抑制,生长速度逐渐减慢甚至停止,更换培养基也不能使细胞继续生长,这种情况下,为使细胞能继续生长,都需要将其分成小的部分,重新接种到另外的培养器皿内,再进行培养,这个过程被称为传代培养。传代培养也是一种将细胞种保存下去的方法,同时也是利用培养细胞进行各种实验的必经过程。细胞长满80%~90%或刚刚全部汇合是细胞传代的理想时期,过早细胞产量不足,过晚细胞健康状态不佳。

培养箱内培养,必要时可于2~3d (二)将分装好的细胞培养物置37℃、5%C0

2

后换1次生长液,类上皮细胞在5~7d后可长成单层细胞,成纤维细胞则以3~4d 或5~7d为宜。单层细胞已铺满瓶皿底面时,如继续培养,则易老化,甚至脱落;

感染病毒等可影响特异性细胞病变效应的判断,因此成片细胞不能当天使用对应换成维持液(不含或仅含2%以下血清的培养液),以后每隔5~7d换维持液1次,一般可维持1~3周。

(三)这种长成单层的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细胞传代时,首先弃去培养瓶内旧培养液,加入5mL左右生理盐水,清洗细胞表面,然后向瓶内加入0.25%胰蛋白酶(或EDTA、胰酶-EDTA等),以能覆满瓶底为限,放置片刻,当发现细胞质回缩,细胞间隙增大,细胞还未漂起时,立即终止消化,弃去消化液,用玻璃注射器吸取营养液轻轻反复吹打瓶壁细胞,使之从瓶壁脱离形成细胞悬液,计数板计数后,将细胞调整到5×105个/mI左右,并分成等份分装入若干培养瓶中(一般

来说一瓶生长致密的细胞可以传3~4瓶),将细胞瓶置于CO

2培养箱(37℃,5%C0

2

)

中继续培养。观察消化程度也可以用肉眼,当见到瓶底发白并出现细针孔空隙时终止消化。对难于从培养瓶基层分离的细胞系,可以轻轻敲打,以加速分离过程。也可在37℃孵育培养瓶,轻轻摇动培养瓶。

(四)对于悬浮生长的细胞可采用离心法传代,即1000r/min离心,去上清,沉淀物加入新培养液后再混匀传代。也可用直接传代法,即让细胞自然沉降,上清弃去1/2~2/3,吹打成悬液再传代。

十四.细胞冻存与复苏

(一)冻存:采用液氮超低温保存(-196℃),冻存前24h更换新鲜培养液,使细胞处于充足的营养环境中。常规法消化细胞,制备成细胞悬液后通过计数计算细胞总量。以1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再重复离心一次,尽量除去胰蛋白酶。加入4℃预冷的冻存保护液(90% FBS+10% DMS0),调整细胞密度约3.0×l06个/mL。每支陈存管中装约1mL后封口,标明日期、品种、细胞名称和培养代数。冻存管置4℃~8℃使DMSO充分渗透到细胞内,平衡2h后移到液氮罐液氮面以上预冷,每隔一定时间向下降一定高度,约2h完全放入液氮罐底部,以后定期检查补充液氮,要完全杜绝细胞暴露在液氮外。

(二)复苏:从液氮中取出冻存管,立即投入37℃~42℃水中快速晃动,直至完全融解,最好在90s内完成复温过程。加入约10mL(50mL培养瓶)培养液置5%CO

2培养箱中培养,2h~8h后换加等量的新鲜培养液以降低DMSO对细胞的损害作用。根据实验进展情况,及时进行传代。

动物实验方法总结:组织研磨管的使用方法 临床样本或动物取材注意事项 动物模型

组织研磨管的使用方法 1.作用:只适用于蛋白提取、RNA提取、基因组DNA提取时的组 织裂解,不做他用; 2.组织研磨管:容量为1.5ml, 里面已经提前放置了研磨珠(有时也 不放置),研磨液(Trizol或RIPA裂解液,有时也不放置)一般在取回后才加入,如果已经加入了研磨液,请离心后才拧开管盖,以免研磨液溢出,对皮肤造成伤害,所以操作时,要小心注意! 3.组织:把收取的组织分切,用生理盐水或PBS缓冲液把分切的组 织上的血液漂洗干净,然后用医用纱布或滤纸把组织表面的水分吸干,然后放入研磨管(组织体积大小为1颗绿豆至2颗黄豆,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中,然后把放入的组织尽量剪碎; 4.存放:上述过程应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操作完毕,立即用液氮冻 结,然后置于液氮或-80℃保存; 5.操作事项:操作时间尽可能短,做好一个,立马放置一个;

实验方法总结(3):动物模型部分 1、研究肿瘤细胞增殖 (2) 2、研究肿瘤细胞转移 (3) 2.1. 体外(浸润模型) (3) 2.2. 体内(转移模型) (3) 3、研究肿瘤细胞耐药 (5) 3.1. 耐药细胞株的建立 (5) 3.2. 裸鼠移植瘤耐药模型的建立 (6) 从肿瘤起源分,肿瘤动物模型的分类如下: 从研究目的来分,可以从增殖、转移、耐药三个角度来分析: 1、研究肿瘤细胞增殖 细胞准备:GeneA敲减慢病毒感染细胞扩增至需要的细胞量。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 取Balb/c裸鼠,雄性,6周龄,每组10只,适应一周后进行肿瘤细胞注射。

XXX细胞消化离心后制成单细胞悬液,计数后取适量的细胞用PBS悬浮,在Balb/c裸鼠侧腹部皮下接种。每只接种2×106个细胞,注射体积为100 μL。此后,每隔5天测量注射部位肿瘤的体积。30天后裸鼠小鼠腹腔注射80 mg/kg 戊巴比妥钠,小鼠麻醉后置蓝色背景布上拍照(侧卧位,接种部位朝上),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取出肿瘤称重,将肿瘤置蓝色背景布上拍照,肿瘤一分为二,一份4%多聚甲醛固定,待后续病理分析,一份-80℃冻存。 2、研究肿瘤细胞转移 肿瘤转移的模型包括两大类:体外(浸润模型)和体内(转移模型)。体外(浸润模型):了解肿瘤细胞对周围相连组织的侵润性。体内模型主要研究肿瘤细胞的转移性即肿瘤细胞在远端组织形成病灶的能力。 2.1. 体外(浸润模型) 例:浸润型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方法:取若干只Balb/c免疫缺陷裸鼠,将分离和鉴定并转染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脑胶质瘤干细胞立体定向法行小鼠颅内接种,每组10只。小鼠麻醉后头部正中切口,剥离骨膜后钻孔(坐标是冠状缝后0.5 cm,矢状缝右侧2.5 cm) 。取2 μL胶质瘤干细胞以1×104 cells /只小鼠的剂量,经微量注射器缓慢注射入鼠脑纹状体内(深度是2.5 ~3 mm) 。在确定的时间点处死一部分动物进行荧光( 立体荧光显微镜下) 病理证实和比较,同时检查脑胶质瘤干细胞的体内生长特征以及干细胞标志物等。 2.2. 体内(转移模型)

动物细胞培养基本操作

实验一动物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是用无菌操作的方法将动物体内的组织(或器官)取出,模拟动物体内的生理条件,在体外进行培养.使其不断地生长、繁殖,人们借以观察细胞的生长、繁殖、细胞分化以及细胞衰老等过程的生命现象。 细胞培养的突出优点,一是便于研究各种物理、化学等外界因素对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等的影响;二是细胞培养便于人们对细胞内结构(如细胞骨架等)、细胞生长及发育等过程的观察。因而细胞培养是探索和指示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种简便易行的实验技术,同时我们也不可忽略的另一个因素,那就是它脱离乐生物机体后的—些变化。 细胞培养技术目前已广泛地被应用于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肿痛学及病毒学等 为此有必要使学生在细胞培养方面得到一些初步的感性知识,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操作过程,观察体外培养细胞的生长特征,对原代细胞与传代细胞有一个基本概念。 本实验分两次进行.即清洗与消毒和传代细胞的培养与观察。 Ⅰ清洗与灭菌 一、实验目的 能独立地进行用于细胞培养的各种器皿的清洗与消毒,掌握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和滤过除菌法的操作,了解化学消毒法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清洗与消毒是组织培养实验的第一步,是组织培养中工作量最大,也是最基本的步骤。体外培养细胞所使用的各种玻璃或塑料器皿对清洁和无菌的要求程度很高。细胞养不好与清洗不彻底有很大关系。清洗后的玻璃器皿,不仅要求干净透明,无油迹,而且不能残留任何物质。如有毒的化学物质,哪怕残留0.1个,也可能影响细胞生长。灭菌手段的选择十分重要,对不同的物品需采用不同的灭菌方法。假如选用的方法不对,即使达到了无菌却使被灭菌药品丧失了营养价值、生物学特性或其他使用价值也不行。以下在每种灭菌步骤中都介绍其使用范围。 三、实验材料、用品

制药工艺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是()。 A.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B.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C.新药审批办法 D.标准操作规程 2.药品是特殊商品,特殊性在于 ()。 A.按等次定价 B.根据质量分为一、二、三等 C.只有合格品和不合格品 D.清仓在甩卖 3.终点控制方法不包括()。 A.显色法 B. 计算收率法 C.比重 法 D. 沉淀法 4.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是()。 A.温度升高,活性增大 B.温度升高,活性降低 C.温度降低,活性增大 D.开始温度升高,活性增大,到最高速度后,温度升高,活性降低 5.中试一般比小试放大的位数是 ()倍。 ~10 ~30 C.30~50 ~100 6.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通过半 透膜,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性质,借以达到分离的一种方法是()。 A.透析法 B.盐析法 C.离心法 D.萃取法 7.液体在一个大气压下进行的浓缩称 为()A. 高压浓缩 B.减压浓缩 C. 常压浓缩 D.真空浓缩 8.下列不属于氨基酸类药物的是 () A.天冬氨酸 B.多肽 C.半胱氨酸 D.赖氨酸 9.下列不属于多肽、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是() A.抽提法 B.凯氏定氮法 C.紫外分光光度法 D.福林-酚试剂法 10.下列属于脂类药物的是()。 A.多肽 B. 胆酸类 C.胰脂酶 D 亮氨酸 11.()抗生素的急性毒性很低,但副作用较多,另外,对胎儿有致畸作用。 A.四环素类 B.大环内酯类 C.氨基糖苷类 D. β-内酰胺类 12.生产抗生素类药物发酵条件不包括()。 A.培养基及种子 B.培养温度及时间及通气量 D.萃取及过滤 13.下列不属于动物细胞培养方法的是()。 A.贴壁培养 B.悬浮培养 C.直接培养 D.固定化培养 14.抗生素类药物生产菌种的主要来源是()。 A.细菌 B.放线菌 C.霉菌 D.酵母菌 15.将霉菌或放线菌接种到灭菌后的大米或小米颗粒上,恒温培养一定时间后产生的分生孢子称为()。 A. 米孢子 B.种子罐 C.发酵 D. 试管斜面

实验方法总结:动物模型部分

实验方法总结:动物模型部分 1、研究肿瘤细胞增殖 (1) 2、研究肿瘤细胞转移 (2) 2.1. 体外(浸润模型) (2) 2.2. 体内(转移模型) (2) 3、研究肿瘤细胞耐药 (4) 3.1. 耐药细胞株的建立 (4) 3.2. 裸鼠移植瘤耐药模型的建立 (5) 从肿瘤起源分,肿瘤动物模型的分类如下: 从研究目的来分,可以从增殖、转移、耐药三个角度来分析: 1、研究肿瘤细胞增殖 细胞准备:GeneA敲减慢病毒感染细胞扩增至需要的细胞量。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 取Balb/c裸鼠,雄性,6周龄,每组10只,适应一周后进行肿瘤细胞注射。

XXX细胞消化离心后制成单细胞悬液,计数后取适量的细胞用PBS悬浮,在Balb/c裸鼠侧腹部皮下接种。每只接种2×106个细胞,注射体积为100 μL。此后,每隔5天测量注射部位肿瘤的体积。30天后裸鼠小鼠腹腔注射80 mg/kg 戊巴比妥钠,小鼠麻醉后置蓝色背景布上拍照(侧卧位,接种部位朝上),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取出肿瘤称重,将肿瘤置蓝色背景布上拍照,肿瘤一分为二,一份4%多聚甲醛固定,待后续病理分析,一份-80℃冻存。 2、研究肿瘤细胞转移 肿瘤转移的模型包括两大类:体外(浸润模型)和体内(转移模型)。体外(浸润模型):了解肿瘤细胞对周围相连组织的侵润性。体内模型主要研究肿瘤细胞的转移性即肿瘤细胞在远端组织形成病灶的能力。 2.1. 体外(浸润模型) 例:浸润型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方法:取若干只Balb/c免疫缺陷裸鼠,将分离和鉴定并转染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脑胶质瘤干细胞立体定向法行小鼠颅内接种,每组10只。小鼠麻醉后头部正中切口,剥离骨膜后钻孔(坐标是冠状缝后0.5 cm,矢状缝右侧2.5 cm) 。取2 μL胶质瘤干细胞以1×104 cells /只小鼠的剂量,经微量注射器缓慢注射入鼠脑纹状体内(深度是2.5 ~3 mm) 。在确定的时间点处死一部分动物进行荧光( 立体荧光显微镜下) 病理证实和比较,同时检查脑胶质瘤干细胞的体内生长特征以及干细胞标志物等。 2.2. 体内(转移模型)

高中生物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备课日期2014年 3 月 4 日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动物细胞养的含义。 2\说出动物细胞养的所需条件。 3\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程序。 4\简述动物细胞核移植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基因工程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需要的严谨,激 发为祖国而奋斗的精神。 2\通过学习基因操作的工具,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 物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 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及条件; 2\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和应用前景 教学难点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 教学方法以探究法、谈话法、材料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一、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投影幻灯片,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 (1)植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哪些?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体细胞杂交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结果是产生了? (3)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涉及的原理是? 二、讲授新课: (一)动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 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二)动物细胞培养 1.发展历史: 单20世纪初,人们不知道神经纤维是由神经细胞的细胞质向外突出形 成的,还是由神经细胞周围的其他细胞融合而成的。生物学家们就这个问 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1907年,美国生物学家哈里森(Harrison)从蝌蚪的 脊索中分离出神经组织,把它放在青蛙的凝固的淋巴液中培养。蝌蚪的神 经组织存活了好几周,并且从神经细胞中长出了神经纤维。哈里森的实验 不仅解决了神经纤维的起源问题,而且开创了动物组织培养的先河。此后, 在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动物组织培养不断改进并逐渐发展成为动物 细胞培养。 2、动物细胞培养的应用和概念: 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有机体中取出相关 的组织,将它分散成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 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3、动物细胞培养过程: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44--46面相关内容。

二十种常见实验动物模型

二十种常见实验动物模型 一、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HGB)的贮存铁缺乏,HGB合成减少而导致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发生于以下情况:(1)铁需求增加而摄入不足,见于饮食中缺铁的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和哺乳期妇女。(2)铁吸收不良,见于胃酸缺乏、小肠粘膜病变、肠道功能紊乱、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服用抗酸和H2受体及抗剂等药物等情况。(3)铁丢失过多,见于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如钩虫病、月经量过多等。 IDA是一种多发性疾病,据报道,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约2/3的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患IDA,因此,研究IDA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些研究中,缺铁性贫血的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IDA),又是实施研究的基础工具。常见的IDA动物模型的构建技术如下: 实验动物:一般选用SD大鼠,4周龄,雌雄不拘,体重65g左右,HGB≥130g/L。 建模方法:低铁饲料加多次少量放血法。低铁饲料一般参照AOAC 配方配制,采用EDTA浸泡处理以去除饲料中的铁,饲料中的含铁量是诱导SD大鼠形成缺铁性贫血模型的关键,现有研究表明,饲喂含铁量<15.63mg/Kg的饲料35天,SD大鼠出现典型IDA表现,而饲喂

含铁40.30mg/Kg的饲料SD大鼠出现缺铁,但并不表现贫血症状。建模时一般采用去离子水作为动物饮水,以排除饮水中铁离子的影响。少量多次放血主要用于模拟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导致的铁丢失,还可以加速贫血的形成。放血一般在低铁饲料饲喂2周后进行,常用尾静脉放血法,1~1.5ml/次,2次/周。 模型指标:(1)HGB≤100g/L;(2)血象: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偏小,大小不一,中心淡染区扩大,MCV减小、MCHC降低;(3)血清铁(SI)降低,常小于10μmol/L,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增高,常大于60μmol/L。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模型不能用于铁吸收不良相关IDA的防治研究。根据具体的研究需要,也可以适当调整建模方法。 二、白血病动物模型 用免疫耐受性强的人类胎儿骨片植入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小鼠皮下,出于人类造血细胞与造血微环境均植入小鼠,建立具有人类造血功能的SCID小鼠模型称为SCID-hu小鼠。再将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植入SCID-hu小鼠皮下的人类胎儿骨片内,植入的髓系白血病细胞选择性生长在SCID-hu小鼠体内的人类造血微环境中,即为人类髓系白血病的小鼠模型。SCID小鼠是由于其scid所致。T、B淋巴细胞功能联合缺陷,这种小鼠能接受人类器官移植物。 造模方法:

(完整word版)2015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动物细胞培养的无菌操作技术。 2、学习并掌握细胞传代培养的方法。 3、学习并掌握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细胞形态。 二、实验原理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生长,细胞不再形成组织。 动物细胞培养(animal cell culture)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使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由于细胞具有生长和自我复制的能力,为细胞体外培养和研究提供可能。 动物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即直接从动物机体分离、获得组织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用胰蛋白酶消化或机械分散等方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开始首次培养长出单层细胞的方法。 传代培养(subculture)当细胞生长增值达到一定密度,用胰蛋白酶将细胞消化分散成单细胞,将细胞转移到新的培养皿中扩大培养的方法。 高等生物是由多细胞构成的整体,在整体条件下要研究单个细胞或某一群细胞在体内的功能活动是十分困难的,但如果把或细胞拿到体外培养、增殖并进行观察和研究,则方便简单的多。被培养的动物细胞是非常好的实验对象和实验研究材料,对体外培养的活细胞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人类探索防治各种疾病途径和机制,也可以人为地诱导和改变细胞的遗传性状和特性,因此,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是研究细胞分子机制非常重要的实验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 三、细胞培养相关设施及材料 1、细胞培养室 无菌操作区:只限于细胞培养及其它无菌操作,与外界隔离。 孵育区:培养箱设定的条件为37℃,5%CO2。 制备区:培养液及有关培养用液体的制备,液体制备后应该在净化工作台进行过滤除菌。 储藏区:包括冰箱、干燥箱、液氮罐等。 清洗区和消毒灭菌区:清洗区为相对污染区,消毒灭菌区与清洗区分开。 2、细胞培养常用基本设施: 荧光显微镜、超净工作台、孵箱、电热鼓风干燥箱、冰箱、液氮罐、消毒器、恒温水浴槽、滤器等。 细胞培养常用器皿:培养瓶、培养板、培养皿,玻璃瓶、吸管,离心管、冻存管,注射器,烧杯、量筒等。 3、细胞培养用品的清洗、消毒 新玻璃器皿要用5%稀盐酸浸泡,以中和其表面碱性物质:刷洗: 硫酸清洁液浸泡:浓硫酸+重铬酸钾+蒸馏水; 冲洗:流水冲洗15-20次,蒸馏水冲洗3次,三蒸水漂洗1-3次。 所有需灭菌的器械、物品灭菌前均需包装,防止灭菌后污染。使用时放入超净工

动物细胞培养及无血清培养研究进展

动物细胞培养及无血清培养研究进展 摘要:细胞培养是生物学中一项重要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目前已渗透到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临床检验学等多个领域。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中最常用的技术手段,而且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动物细胞培养和其中发展较快的无血清培养技术的研究应用进展。为未来实际的研究和生产作一些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动物细胞;细胞培养;无血清培养基 1 引言 组织培养技术创建于18世纪末,之后于1907 年美国生物学家Harrison在无菌条件下,以淋巴液为培养基在试管中培养蛙胚神经组织宣告成功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从机体获取细胞,模拟体内生存环境,在无菌、适当温度及酸碱度和一定营养条件下,使其生长繁殖并维持结构和功能的实验技术。这种技术为细胞学、遗传学、病毒学、免疫学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生命科学迅速发展,各种在分子水平的实验如核移植、细胞杂交、DNA 介导的基因转移等,都是借助细胞培养技术而得以实现的。然而各领域的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发展并不平衡,存在许多的局限性,使用范围有限,还未出现适合整个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培养体系。因此本文对细胞培养及大规模培养、无血清培养做一些总结。 2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方式包括原代和传代培养。培养方式有贴壁、悬浮以及固定化培养等方式。 2.1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概念 细胞培养指的是从体内组织取出细胞,并为其提供一个无菌、具有适当温度及酸碱度的环境,给予充分营养,使其生长繁殖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一种培养技术。从体内取出的细胞进行的首次培养式细胞培养最初的阶段,也称为原代培养。原代培养式细胞培养当中重要的必经环节。原代培养细胞生长到一定时候后,由于受群体环境影响,需要转移到另一个容器,这种培养称为传代培养。传代后的动物细胞与原代培物形状一致的话,则表示传代成功,这些细胞称为细胞系或细胞株。 2.2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内容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思考题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复习思考题 1.动物细胞培养的实验器皿清洗要求为何较高?你认为该如何保证器皿中无杂质?如果 器皿中有杂质,会对细胞培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①离体细胞对各种毒物都很敏感,若所用器材清洗效果未达到要求,各种毒物会损坏细胞影响实验。②器皿使用高压灭菌锅,121.3℃,20~30分钟,在取拿的时候用经过高压灭菌后的镊子取拿,避免造成污染。③ 2.叙述超净工作台的工作原理? 答:超净工作台最主要的是空气循环过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风机起到了心脏的作用。鼓风机驱动空气通过高效过滤器得以净化,净化的空气被徐徐吹过台面空间而将其中的尘埃、细菌甚至病毒颗粒带走,使工作区构成无菌环境。 3.正压过滤器为何会除菌? 答:正压式过滤器没有内置灭菌灯,正压式过滤器利用的是两层0.22um孔的过滤膜,这层膜可以将细菌阻挡在膜上,过滤的液体流下去就基本上完成了灭菌过程 4.各种细胞培养用液的配制需要很精确吗?如果不精确,会导致什么后果?请举例说明。 你认为精确配制各种溶液? 答: 5.配制后平衡盐溶液呈黄色意味着液体的pH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配制后的液体应呈桃红色,PH值为7.4左右。苯酚红的变色域:1.2(橙)~3.0(黄),6.5(棕色)~8.0(紫色),若为黄色,则液体呈酸性,不利于细胞的生存。 6.用于分离细胞的消化液为什么宜用无Ca、Mg离子的D-Hanks液或PBS液配制 答:Ca+2、Mg+2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具有使细胞凝聚的作用。因此,用于分离细胞的消化液宜用无Ca+2、Mg+2离子的D-Hanks液或PBS液。 7.L-谷氨酰胺在营养液中有何作用? 答: L-谷氨酰胺是细胞的能量来源;是一种必须氨基酸,是使物体合成核酸、蛋白质、嘌呤、嘧啶的重要前体,也是蛋白质合成分解的调节物;是细胞内氨的清除剂,氨对一些细胞有毒性。 8.HEPES溶液的作用机理? 答:它是一种氢离子缓冲剂。主要作用是防止培养基pH迅速变动 9.平衡盐溶液的组成与基本作用?小牛血清在细胞培养中有哪些作用? 答:①平衡盐溶液主要是由无机盐、葡萄糖组成,它的作用是维持细胞渗透压平衡,保持pH 稳定及提供简单的营养.主要用于取材时组织块的漂洗、细胞的漂洗、配制其他试剂等。②作用:a提供能促使细胞指数生长的激素、基础培养基中没有或含量微小的营养物,以及某些低分子营养物质;b提供结合蛋白,识别维生素、脂类、金属离子,并与有毒金属和热源物质结合,起解毒作用;c是细胞贴壁、铺展生长所需因子的来源;d起酸碱度缓冲液作用; e提供蛋白酶抑制剂,细胞传代时使剩余胰蛋白酶失活,保护细胞不受损伤。 10.营养液制备后为什么要小剂量分装? 答:避免营养液被污染后,全部的营养液都被污染。 营养液一次用完过后,下一次的实验就不能用,会引起污染,影响实验,若冷冻营养液,则营养液的营养成分会有所损失,影响细胞的生长 11.10万U/mL单位青霉素、链霉素的配制方法? 答:用注射器吸10毫升双蒸水溶解100万单位的链霉素,弃去2ml,用剩余的8ml链霉素溶解80万单位的青霉素,配制成每毫升青霉素、链霉素各10万单位的母液。

动物试验模版

一. 背景: 本次动物实验相关疾病介绍、国内外相关治疗及研究的现状及结果(含临床、基础)、相关引文摘要等。 二、实验所用器械简介: 三、实验目的 1、使用猪或其他适宜动物为实验模型, 按照临床要求对产品进行模拟 使用,对* *器械的* *性能、* *效应进行测试。 2、通过动物实验取得数据和经验, 以便为产品的临床使用撰写详尽的使 用指南。 3、确定* * 器械置入猪后的最长可回收天数, 以便为临床使用的最长 可回收时间提供参考。 4、研究* *器械置入* *天后的可回收性, 以回答以往实验中未能解决 的* * 器械在置入* * 天后是否可取出的问题。 四、实验模型和材料 1、实验模型 (1).动物模型:猪,体重:25?35KG (2).体外模型:拟采用透明塑料软管作成的20mm 25mm两 种直径的下腔静脉模型。 2、材料: (1)* *器械采用XX公司研发生产的器械。 (2)其他手术配套器械采用临床通用器械。 3.过程要求:

本实验开始前必须取得动物道德委员会的许可(注:国外 有此要求,国内仅少数几家大医院有动物伦理委员会) 五.实验设计 动物数量及分组方法:实验动物共22头,在置入器械后分为A和B两组.A组动物采用介入方法取出滤器,B组动物采用外科方法经腹切开方法取出滤器.下腔静 脉滤器置入后饲养观察时间为7、10、12、14、16、20、30、60和90天,具体分组方法见下表。 分组(头) 时间(天)- A B 7 1 1 10 1 1 12 3 1 14 3 1 16 1 1 20 3 1 30 0 2 60 0 1 90 0 1 六、实验方法: 1、随机选取实验动物以1:1的比例进行* *实验,并记录* * 总结出的操作要求。7?20天实验用以观察器械置入后的可回收期,30、60、90天实验用以观察器械置入后的长期通畅情况。 2、所有动物器械取出前应造影复查,并与器械置入时的资料进行对比,判断器

(完整版)动物细胞培养及应用发展史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发展史及其应用 (一)前言 20世纪初,人们不知道神经纤维是由神经细胞的细胞质向外突出形成的,还是由神经细胞周围的其他细胞融合而成的。生物学家们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1907年,美国生物学家哈里森(Harriso n)从蝌蚪的脊索中分离出神经组织,把它放在青蛙的凝固的淋巴液中培养。蝌蚪的神经组织存活了好几周,并且从神经细胞中长出了神经纤维。哈里森的实验不仅解决了神经纤维的起源问题,而且开创了动物组织培养的先河。此后,在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动物组织培养不断改进并逐渐发展成为动物细胞培养。 所谓动物细胞培养(亦称组织培养)既有别于植物细胞培养,又与微生物的培养完全不同。所谓动物细胞培养是指离散的动物活细胞在体外人工条件下的生长、增殖过程,在此过程中细胞不再形成组织。 由于动物细胞培养是在人工条件下进行的,便于调控和观察,因而成为现今研究动物的物质代谢过程、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以及遗传物质的表达调控等高难领域的既便利而又有效的新方法。同时,随着现代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以及现代医学的发展,细胞培养也在许多应用领域充分展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已为世人所关注。尽管如此,动物细胞培养仍是一门年轻的新学科,在发展之初被混淆于动物组织培养之中。 (二)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历史 细胞培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 世纪末,据可考证的资料记载W ilhelm Roux是第一个进行动物组织培养实验的人。 1885年Wilhelm Roux 将鸡胚髓板放置于温热盐水中使之维持存活了数天,是有记录的第一个体外移植成功的例子。 1887年Arnold把恺木的木髓碎片接种到蛙的身上。当白细胞侵入这些木髓碎片后,他把这些白细胞收集在盛将盐水的小碟中,接下来观察到这些白细胞在运动,并存活了一个短的时间。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实验

实验十五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细胞培养、细胞检测和细胞表达等成套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二. 实验内容 1.培养基配制、细胞培养、细胞冻存与复苏等基本技术; 2.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活性检测等常用技术; 3.细胞污染检测方法与技术; 4.病毒在细胞中的感染与增殖、重组病毒异源蛋白的细胞表达等实用技术。 三.实验用品 1. 材料:Sf 细胞、Hi5 细胞等 2. 器材:CO2培养箱、超净工作台、倒置显微镜、培养基抽滤装置、电泳仪、离心机、pH 计、液氮罐(含液氮)、水浴锅、温度计、培养瓶、血清瓶、5 ml和10 ml 移液 管、不锈钢移液管筒、大小不锈钢饭盒、酒精灯、吸耳球、血球计数板、96孔板、 24孔板、无菌冻存管、离心管、记号笔、一次性过滤器、微量加样器、精密pH 试纸、酒精棉球等 3. 试剂与药品:Grace培养基、胎牛血清、甘油、DMSO、双抗(青霉素、链霉素)100 u/ml、 Hank’s液、胰蛋白酶、台盼蓝、液氮、分析纯无水酒精、95%医用酒精、Tris 碱、硼酸、EDTA、琼脂糖粉(电泳用)、dNTPs、Taq酶、支原体检测试剂盒、 DNA提取试剂盒DNeasy Blood & Tissue kit (Qiagen)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培养基配制、细胞培养、细胞冻存与复苏 1. 缓冲液及培养基配制 Hank’s液:KH2PO4 0.06g,NaCl 8.0g,NaHCO3 0.35g,KCl 0.4g,葡萄糖1.0g,Na2HPO4·H2O 0.06g,加H2O至 1000ml,高压灭菌。4℃下保存。 胰蛋白酶液: 称取0.25克胰酶蛋白酶(活力为1:250),加入100ml无Ca2+、Mg2+的Hank’s 液溶解,滤器过滤除菌,4℃保存,用前可在37℃下回温。 4%台盼蓝染液:称取台盼蓝4克,加双蒸水至100 ml。 MTT溶液:MTT 0.5克,溶于100 ml的磷酸缓冲液或无酚红的Hank’s液中。4℃下保存。Grace培养基:取一份GIBCO公司的Grace培养基粉剂,按说明用量加入1000ml三蒸水100单位/毫升青、链霉素,充分混匀使溶解,调节pH值至6.8左右。 0.22 μm 滤膜抽滤除菌,4℃下保存。此为基础培养基。使用前加入10%胎牛 血清。 细胞冻存液:基础培养基加入10%DSMO,20%胎牛血清,用前配制。 PBS缓冲液:137 mmol/L NaCl, 2.7 mmol/L KCl, 8.1 mmol/L Na2HPO4, 1.5 mmol/L KH2PO4,

制药工艺期末试卷带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卷(A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GMP是()。 A.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B.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C.新药审批办法 D.标准操作规程 2.药品是特殊商品,特殊性在于()。 A.按等次定价 B.根据质量分为一、二、三等 C.只有合格品和不合格品 D.清仓在甩卖 3.终点控制方法不包括()。 A.显色法 B. 计算收率法 C.比重法 D. 沉淀法 4.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是()。 A.温度升高,活性增大 B.温度升高,活性降低 C.温度降低,活性增大 D.开始温度升高,活性增大,到最高速度后,温度升高,活性降低 5.中试一般比小试放大的位数是()倍。 A.5~10 B.10~30 C.30~50 D.50~100 6.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通过半透膜,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性质,借以达到分离的一种方法是()。 A.透析法 B.盐析法 C.离心法 D.萃取法 7.液体在一个大气压下进行的浓缩称为() A. 高压浓缩 B.减压浓缩 C. 常压浓缩 D.真空浓缩 8.下列不属于氨基酸类药物的是() A.天冬氨酸 B.多肽 C.半胱氨酸 D.赖氨酸 9.下列不属于多肽、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是() A.抽提法 B.凯氏定氮法 C.紫外分光光度法 D.福林-酚试剂法 10.下列属于脂类药物的是()。 A.多肽 B. 胆酸类 C.胰脂酶 D 亮氨酸11.()抗生素的急性毒性很低,但副作用较多,另外,对胎儿有致畸作用。 A.四环素类 B.大环内酯类 C.氨基糖苷类 D. β-内酰胺类 12.生产抗生素类药物发酵条件不包括()。 A.培养基及种子 B.培养温度及时间 C.PH及通气量 D.萃取及过滤 13.下列不属于动物细胞培养方法的是()。 A.贴壁培养 B.悬浮培养 C.直接培养 D.固定化培养 14.抗生素类药物生产菌种的主要来源是()。 A.细菌 B.放线菌 C.霉菌 D.酵母菌 15.将霉菌或放线菌接种到灭菌后的大米或小米颗粒上,恒温培养一定时间后产生的分生孢子称为()。 A. 米孢子 B.种子罐 C.发酵 D. 试管斜面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世界化学制药工业发展趋向为() A.高技术 B.高投入和高效率 C.高产量 D.高质量 E.高速度 2.下列属于化学制药生产工艺路线改革的有() A.原料的改革 B.寻找反应薄弱环节 C.反应后处理方法的影响 D.新技术的应用 3.下列哪些是搅拌的作用() A.加速传质 B.加速传热 C.加速反应速度 D.增加副反应 4.中试放大的基本方法包括() A.经验放大法 B.相似放大法 C.数学模拟法 D.理论计算法 5.化学灭菌法有()灭菌法。 A.环氧乙烷 B.湿热 C.表面 D.热空气 6.常用的分离方法有()。 A.离心法 B.沉淀法 C.回流法 D.过滤法 7.生物药物的主要来源有() A.动物脏器和植物 B.血液、分泌物和其他代谢产物 C.海洋生物 D.微生物

常用的五种动物细胞培养方式

?一、半连续式培养 1.半连续式培养又称为重复分批式培养或换液培养。采用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系 统,悬浮培养形式。在细胞增长和产物形成过程中,每间隔一段时间,从中取出部分培养物,再用新的培养液补足到原有体积,使反应器内的总体积不变。这种类型的操作是将细胞接种一定体积的培养基,让其生长至一定的密度,在细胞生长至最大密度之前,用新鲜的培养基稀释培养物,每次稀释反应器培养体积的1/2~3/4,以维持细胞的指数生长状态,随着稀释率的增加培养体积逐步增加。或者在细胞增长和产物形成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定期取出部分培养物,或是条件培养基,或是连同细胞、载体一起取出,然后补加细胞或载体,或是新鲜的培养基继续进行培养的一种操作模式。剩余的培养物可作为种子,继续培养,从而可维持反复培养,而无需反应器的清洗、消毒等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在半连续式操作中由于细胞适应了生物反应器的培养环境和相当高的接种量,经过几次的稀释、换液培养过程,细胞密度常常会提高。 2.半连续式特点: ·培养物的体积逐步增加; ·可进行多次收获; ·细胞可持续指数生长,并可保持产物和细胞在一较高的浓度水平,培养过程可延续到很长时间。该操作方式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可长时期进行生产,反复收获产品,可使细胞密度和产品产量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动物细胞培养和药品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二、连续式培养 1.连续式培养是一种常见的悬浮培养模式,采用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系统。该模 式是将细胞接种与一定体积的培养基后,为了防止衰退期的出现,在细胞达最大密度之前,以一定速度向生物反应器连续添加新鲜培养基;同时,含有细胞的培养物以相同的速度连续从反应器流出,以保持培养体积的恒定。理论上讲,该过程可无限延续下去。

实验方法总结(3):动物模型部分

实验方法总结(3):动物模型部分 1、研究肿瘤细胞增殖 (1) 2、研究肿瘤细胞转移 (2) 2.1. 体外(浸润模型) (2) 2.2. 体内(转移模型) (2) 3、研究肿瘤细胞耐药 (4) 3.1. 耐药细胞株的建立 (4) 3.2. 裸鼠移植瘤耐药模型的建立 (5) 从肿瘤起源分,肿瘤动物模型的分类如下: 从研究目的来分,可以从增殖、转移、耐药三个角度来分析: 1、研究肿瘤细胞增殖 细胞准备:GeneA敲减慢病毒感染细胞扩增至需要的细胞量。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 取Balb/c裸鼠,雄性,6周龄,每组10只,适应一周后进行肿瘤细胞注射。

XXX细胞消化离心后制成单细胞悬液,计数后取适量的细胞用PBS悬浮,在Balb/c裸鼠侧腹部皮下接种。每只接种2×106个细胞,注射体积为100 μL。此后,每隔5天测量注射部位肿瘤的体积。30天后裸鼠小鼠腹腔注射80 mg/kg 戊巴比妥钠,小鼠麻醉后置蓝色背景布上拍照(侧卧位,接种部位朝上),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取出肿瘤称重,将肿瘤置蓝色背景布上拍照,肿瘤一分为二,一份4%多聚甲醛固定,待后续病理分析,一份-80℃冻存。 2、研究肿瘤细胞转移 肿瘤转移的模型包括两大类:体外(浸润模型)和体内(转移模型)。体外(浸润模型):了解肿瘤细胞对周围相连组织的侵润性。体内模型主要研究肿瘤细胞的转移性即肿瘤细胞在远端组织形成病灶的能力。 2.1. 体外(浸润模型) 例:浸润型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方法:取若干只Balb/c免疫缺陷裸鼠,将分离和鉴定并转染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脑胶质瘤干细胞立体定向法行小鼠颅内接种,每组10只。小鼠麻醉后头部正中切口,剥离骨膜后钻孔(坐标是冠状缝后0.5 cm,矢状缝右侧2.5 cm) 。取2 μL胶质瘤干细胞以1×104 cells /只小鼠的剂量,经微量注射器缓慢注射入鼠脑纹状体内(深度是2.5 ~3 mm) 。在确定的时间点处死一部分动物进行荧光( 立体荧光显微镜下) 病理证实和比较,同时检查脑胶质瘤干细胞的体内生长特征以及干细胞标志物等。 2.2. 体内(转移模型)

动物细胞培养常用方法

一.细胞增殖周期(cell proliferatinal cycle)概念 细胞周期是描述细胞增殖和分化交替发生变化的概念。而细胞增殖周期主要是从细胞增殖角度赋予细胞活动的概念,两者不应混为一谈。细胞增殖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生长,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根据细胞增殖周期不同时期的生化特点,划分为四个连续的时期,即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后期),M期(有丝分裂期)。如以G1期为起点,那么细胞增殖周期的各时期应循着G1-S-G2-M的顺序进行,G1、S、G2三期合称为细胞间期,此期完成细胞生长过程。M期完成遗传物质的分配。 因此,细胞增殖周期=间期(G1期+S期+G2期)+分裂期(M期)。 二.培养细胞生命期(life span of culture cells) 很多细胞特别是正常细胞,在体外的生存不是无限的,而是具有一个生命期。索维培养细胞生命期,是指细胞在培养中持续增殖和生长的时间。培养细胞的生命期与细胞的种类、性状和原供体的年龄、健康等情况有关。人胚二倍体成纤维细胞,在不冻存和反复传代条件下,科传30~50代,相当于150~300个细胞

增殖周期,能维持1年左右的生存时间,最后衰老凋亡。如供体为成体或衰老个体,则生存时间较短;其他细胞如肝细胞或肾细胞,生存时间更短,仅能传几代或十几代。只有当细胞发生遗传性改变,如获永生性或恶性转化时,细胞的生存期才可能发生改变。正常细胞培养时,不论细胞的种类和供体的年龄如何,在细胞生命的全过程中,大致都经历以下三个阶段:原代培养期、传代期、衰退期。 三.培养细胞一代生存期 培养细胞的生存空间和营养是有限的,当细胞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后,则需要分离出一部分细胞和更新营养液,否则将影响细胞的继续生存,这一过程叫传代(Passage或Subculture)。每次传代以后,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过程都会受一定的影响。传代的频率或间隔与培养液的性质、接种细胞的数量和细胞增殖的速度等有关。接种细胞数量大,细胞基数大。相同增殖速度条件下,细胞数量增加与饱和速度相对要快(实际上细胞接种数量大时细胞增殖速度比稀少时要快);连续细胞系和肿瘤细胞系比初代培养细胞增值快;;培养液中血清含量多时细胞增殖比少时快。以上情况都会缩短传代时间。 所谓细胞“一代”一词,仅指从细胞接种到分离培养时的一段时间,这已成

制药工艺 考试 (1)

一、名词解释 1、基元反应:凡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30 2、助催化剂:在制备催化剂时,往往加入某种少量物质,这种物质对反应影响很小,但能显著的提高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或选择性38 3、对映体过量:指在两个对映体的混合物中,其中一个对映体相对于另一个而过量的百分数,表征对映体的光学纯度48 4、细胞比生长速率:以单位细胞的生物量为基准,表示该参数的变化速率。是生长速率的标准化,反应了菌体活力的大小128 5、原生质体融合:用去壁酶处理将微生物细胞璧除去,制成原生质体,在高渗条件下用PEG促进原生质体风声融合,再生细胞壁,从而获得具有双亲性状的融合细胞,这一技术称为~ 136 6、化学半合成:由已知的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生产药物的过程 3 7、化学全合成:由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生产药物的过程 3 8、贴壁细胞培养:贴壁依赖性细胞的生长需要适量带电荷的固体或半固体支持表面。由细胞自身分泌或人为在培养基中加入贴附因子,使细胞依附在支持物表面,才能生长和增殖260 9、单层贴壁细胞培养:指把细胞贴附于一定的固体支持表面上,生长形成单层细胞的培养方法,适合于铁壁依赖性细胞培养262 10、无限细胞系:指寿命和活性都不受传代次数影响的细胞系,可连续培养,也称永久细胞系248 11、有限细胞系:指寿命有限制的细胞,经过若干传代培养后失去繁殖能力,衰老死亡248 12、化学需氧量:是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使污染物氧化所需的氧量。354 13、类型反应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设计的方法22 1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体系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并无变化的物质37 15、自然选育:在发酵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诱变处理,根据菌种的自发突变而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称为自然选育135 16、促进剂:促进产物生成、但不是营养物也不是前体的一类化合物141 17、穿梭载体:存在于质粒载体上的含有两个亲缘关系不同的复制子结构及其相应的标记基因,能在两种不同种属的宿主细胞中复制并存在的的基因200 18、微载体培养:是一种三维培养系统,有很大的比表面积,细胞贴附于微载体上增值,再悬浮于培养液中,兼有贴壁和悬浮培养的双重优点263 19、前体:指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的某些化合物,能直接参与产物的生物合成,组成产物分子的一部分,而自身的结构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141 二、问答题 1、以薯芋皂素为原料制备氢化可的松的化学合成中,如何控制环氧化、oppenauer 氧化?106 答:(1)控制温度在30℃以下,慢慢加入过氧化氢,保温8小时,当环氧化

实验动物模型

第章实验动物模型 第一节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 第二节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模型 选择什么样的实验动物作实验是生物医学研究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不能随便选用一种实验动物来作科学研究,因为在不适当的动物身上进行实验,常可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可靠,甚至使整个实验徒劳无功,直接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成败和质量。事实上,每一项科学实验都有其最适宜的实验动物。

第一节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 ?科学研究工作中实验动物的选择,首先应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来选择,其次再参考是否容易获得、是否经济,是否容易饲养和管理等情况。 ?在实验动物选择上必须注意三点,即实验动物的种类(Species);品种(Breed)或品系(Strain);质量和实验动物的健康状态。

尽量选择与研究对象的机能、代谢、结构及疾病特点相似的实验动物; ?生物医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问题。因此,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应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动物的种系发展阶段。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选择那些机能、代谢、结构和人类相似的实验动物作实验。一般来说,实验动物愈高等,进化愈高,其机能、代谢、结构愈复杂,反应就愈接近人类,猴、狒狒、猩猩、长臂猿等灵长类动物是最近似于人类的理想动物。

第二节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 一、动物模型的意义和优越性 ?生物科学研究的进展常常依赖于使用动物模型作为实验假说和临床假说二者的试验基础。人类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十分复杂的,要深入探讨其疾病的发病机理及疗效机理不能也不应该在病人身上进行。可以通过对动物各种疾病和生命现象的研究,进而推用到人类,探索人类生命的奥秘,以控制人类的疾病的衰老,延长人类的寿命。

动物细胞培养心得

动物细胞培养·心得 在学习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是动物细胞工程中最常用的技术手段,而且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点,细胞培养是生物医学中一项重要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目前已渗透到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临床检验学等多个领域。在这次PPT 制作中,我对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领域细胞培养取得的进展及应用作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动物细胞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探讨其他种类细胞系的建立及筛选合适的细胞系培养方法作为理论的参考依据 我了解到历史上组织培养技术创建于 18 世纪末,之后于 1907 年美国生物学家Harrison在无菌条件下,以淋巴液为培养基在试管中培养蛙胚神经组织宣告成功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从体内组织取出细胞,模拟体内生存环境,在无菌、适当温度及酸碱度和一定营养条件下,使其生长繁殖并维持结构和功能的实验技术。这种技术为细胞学、遗传学、病毒学、免疫学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现代生物科学领域的迅速拓展,各种分子生物学实验诸如核移植、细胞杂交、DNA 介导的基因转移等,都是借助细胞培养技术而得以实现的。然而,在种类繁多的动物世界里,细胞培养实验技术的发展并不均衡,构建动物细胞培养体系的研究效率和效果上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而动物细胞培养,在1907年,哈里森(Harrison)在无菌条件下用淋巴液作培养基,培养蛙胚神经组织存活数周,并观察到神经细胞突起的生长过程,由此创建了盖片覆盖凹窝玻璃悬滴培养法,奠定了动物组织体外培养的基础。之后,又有人将悬滴培养法改良为双盖片培养,提高了传代效率并减少了污染;1923年,卡雷尔(Carrel)设计了卡氏瓶培养法,扩大了组织生存空间。 1951年,厄尔(Earle)发明了体外培养动物细胞的人工合成培养基。1951年,波米拉(Pomerat)设计了灌流小室,使细胞生活在不断更新的培养液中,便于作显微摄影和细胞代谢的研究。1957年,格拉夫(Graff)用灌流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细胞悬浮培养的效率。1957年,杜尔贝科(Dulbecco)等人采用胰蛋白酶消化处理和应用液体培养基的方法,获得了单层细胞培养。单层培养法的出现,对组织培养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此后单层培养成为组织培养普遍应用的技术。20世纪60年代后,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开始起步,并逐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基因工程和其他细胞工程技术的发展,细胞培养技术已成为转基因技术、生物制药及其他许多技术的基础,在现代生物技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从资料查得根据细胞种类:原代细胞培养,传代细胞培养。原代细胞:将动物各种组织从机体中取出,经各种酶(常用胰蛋白酶)、螯合剂(常用EDTA) 或机械方法处理,分散成单细胞,在合适的培养基中培养,使细胞得以生存、生长和繁殖,这一过程称原代培养。培养的细胞为正常的动物细胞,一般培养10代后不再增殖,死亡。传代细胞:传代培养是细胞培养常规保种方法之一,也是所有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基础。当细胞在培养瓶中长满后就需要将其稀释分种成多瓶,细胞才能继续生长,这一过程就叫传代。传代培养可获得大量供实验所需细胞。细胞传代要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每一步都需要认真仔细地无菌操作。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