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简介

巴赫简介
巴赫简介

巴赫简介

任何一个热爱音乐的人,都不会绕过巴赫。他第一个把各国不同风格的音乐成功的糅合在一起,他为人类谱写了几百首不朽的传世乐章,他的一生创作被人们评价为:“使上帝的话广为流传,使音乐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点。”在巴赫以后出现的世界上所有伟大的音乐家,几乎全部受过他的滋养。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却在有生之年一直没有摆脱卑微的职位和贫穷的窘迫。

巴赫于1685年出生在德国中部爱森纳赫。虽然这是一个小城镇,可它的市民酷爱音乐。巴赫家族是地地道道的音乐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祖父的兄弟间有两位是具有天赋的作曲家,叔伯兄弟姐妹中有几位是颇受尊敬的音乐家。

对于具有极高音乐天赋的小巴赫来说,在这种家庭成长是十分幸运的,然而命运之神却给这位未来的伟大音乐家安排了巨大的磨难:他9岁丧母,10岁丧父,只得靠大哥抚养。尽管家里存放着大量的音乐资料,可专横的兄长就是不允许他翻阅学习,无论他苦苦恳求也无济于事。小巴赫只得趁兄长离家外出与深夜熟睡之际,在月光下偷偷地吧心爱的曲谱抄下来。但是他对音乐的执着并没有打动兄长,当兄长发现弟弟的秘密时,不仅无情的没收了小巴赫的全部心血,还严厉的惩罚了他。

15岁的巴赫忍受不了兄长的虐待,只身离家,走上了独立生活的

道路。他靠美妙的歌喉与出色的古钢琴、小提琴、管风琴的演奏技艺,被吕萘堡米夏埃利斯教堂附设的唱诗班录取,同时进入神学校学习。这里的图书馆藏有丰富的古典音乐作品,巴赫一头钻进去,汲取、融合着欧洲各种音乐流派的艺术成就。为了练琴,他常常彻夜不眠、通宵达旦。每逢假日,他都要步行数十里去汉堡聆听名家的演奏。

巴赫曾向有名的音乐家请教,但从未得到一位正式的老师长期的指导。但是正因如此,他如同一只辛勤的蜜蜂,到处寻找与吮吸营养。后来,他在一家室内乐队当小提琴手。1723年巴赫32岁时开始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任歌咏班领唱,他在余生的27年中一只担任这个收入很低的卑微的职位。

18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处于一种封建贵族割据的分裂状态,一个城堡便有一半的诸侯,领土不大的德国居然被瓜分为352个各自独立的小国。大大小小的领主们为了炫耀自己的权势与豪华,一般都设有歌剧团和宫廷乐队。明间艺术家为求生存,大都沦为宫廷或教会的乐工、奴仆。当时的德国,无论在宫廷还是教堂,都把乐师看做与勤杂工、看门人、厨师等完全相同的奴仆。

在巴赫的一生中,贫困与死亡像一对可怕的魔影紧紧相随。他不仅从未享有富裕舒适的生活,而且从9岁起就因父母相继去世而开始感到死亡的威胁,长大成人当父亲后,又眼睁睁的地将自己孩子中的11个送进了坟墓。

巴赫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将近300首的大合唱;组成【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一套48首赋格曲和前奏曲;至少还有140

首其他前奏曲;100多首其他大键琴曲;23首小协奏曲;4首序曲;33艘奏鸣曲;5首弥撒曲;3首圣乐曲及其他乐曲;总计起来他写了800多首严肃的乐曲。

但是,巴赫在世是作品一直不为人们所欣赏,他既没有显赫的地位,也没有赢得社会的承认。是后来的莫扎特和贝多芬首先发现了他的宝贵价值,他们被巴赫音乐的深刻、完美与无懈可击所折服。贝多芬第一次看到巴赫的某些作品时,不禁感叹道:“他不是小溪(巴赫的名字是小溪的意思),是大海!”

1829年,门德尔松在柏林的一次具有化时代意义的演出中使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复活了。这首曲子被认为是所有宗教音乐中最伟大、最丰富的典范。

今天,全世界任何一个严肃的音乐场所都在演奏巴赫的音乐,巴赫被称为“不可超越的大师”。世界公认:他的出生是世界的幸运,也是音乐的幸运。

巴赫管风琴作品介绍

巴赫管风琴作品介绍 (2011-03-06 23:29:32) 转载▼ 分类:音乐艺术 标签: 巴赫 天国 cd编号 管风琴 演奏 文化 J. S. BACH:Little Organ Book J. S. 巴赫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一共为教堂创作了150首管风琴圣咏曲。管风琴圣咏曲是指根据教堂圣咏旋律作曲的一切管风琴曲。在17世纪以前,管风琴并不为教徒的歌唱作伴奏,而是为祭司或合唱团作序奏或和合唱团交替单独地演奏,是合唱的代用者。根据教会1598年所制定的《斯特拉斯堡(Strassburg)典礼规范》,“在教徒咏唱之前或之间,风琴并非用来演奏不常听的乐曲或经文歌,而是必须演奏将继续咏唱的歌曲。为使风琴和歌唱的时间不过分长,风琴师在前奏后的教徒咏唱中间,是不可演奏一次或两次以L的。”l7世纪的四、五十年代,管风琴在教会中一般已作为教徒咏唱的伴奏。在巴赫的年代,管风琴伴唱的习惯虽已风行,但在莱比锡,管风琴与咏唱还是交替进行的状态。 因为,管风琴在教堂中早期的作用,是合唱团的代用者或交替者,因此,管风琴圣咏曲在技法、形态上,与声乐的圣咏经文歌大致一致,是合唱曲也是风琴曲。在巴赫以前,管风琴圣咏曲最重要的作品是德国作曲家沙伊德(Samuel Scheidt,1587—1654)的《新乐谱》(Tabulatura nova)(1624年,共3卷)。沙伊德之后,管风琴圣咏曲的发展,形成了完全对立的两派,一派是以布克斯特胡德(Dietrich Buxtehude,1637—1704)为代表的北德乐派;另一派是以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1653-1706)为代表的中德乐派。初期的圣咏都是泛模仿经文歌的形式产生,其方式是圣咏旋律每一行为单位的模仿,一行终止后再开始第二行的模仿。这也就是把数个不同主题的赋格曲发展部连接组成一首作品,全曲缺少统一。布克斯特胡德的功绩是进一步强调各部之间的差异,加强对比的效果。帕赫贝尔则从变化之中进一步强调了统一。巴赫从这两派中间汲取营养,则把管风琴圣咏曲这种形式发展到了最高境界。他把帕赫贝尔追求的整体性和布克斯特胡德追求的局部的丰富性有机地统一了起来,从技巧上达到了后人难以逾越的高度。 巴赫的《管风琴小曲集》是风琴圣咏曲中的重要作品,这部曲集编定于1717年,其中的作品大约作于1708—1717 年,魏玛时期。巴赫在亲笔谱开头,有这

燃气发电机介绍

目录 一、国内外沼气发电技术现状 (2) 二、燃气发电机组的介绍 (2) 三、资金支持和专业化生产会吸引更多的投资主体 (13) 四、我司在燃气机组的发展领域有这跟广阔的空间和优势 (14) UU1、国内燃气发电机组维护维修频繁 (14) 2、国内发电机组的的自身保护设置不合理,易发生运行事故 (14) 3、国内发电机组发电效率低 (14) 4、国内发电机组寿命短 (15) 5、国内机组的自动化水平低,开机与并网操作需要多次作业程序 (15) 6、对于此项目与国外同类型机组比较,有一下几大优势 (15) 五、燃气发电机的运行流程 (16) 六、沼气发酵与沼气预处理 (16) 七、高斯科尔燃气发电机组介绍 (21) 八、对客户提出的几点要求 (25) 1.燃气信息: (25) 2.所需机组的信息 (25) 3.机组安装地点信息 (26) 4.机组所带负载信息 (26) 九、锅炉部分介绍 (26)

一、国内外沼气发电技术现状 沼气技术即厌氧消化技术,主要用于处理畜禽粪便和高浓度工业有机废水。我国经过几十年的研发应用,在全国兴建了大中型沼气工程2000多座;户用农村沼气池1060万户,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沼气发电在发达国家已受到广泛重视和积极推广,如美国的能源农场、德国的可再生能源促进法的颁布、日本的阳光工程、荷兰的绿色能源等。生物质能发电并网在西欧如德国、丹麦、奥地利、芬兰、法国、瑞典等一些国家的能源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为10%左右,并一直在持续增加。 我国沼气发电研发工作有2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九五”、“十五”期间有一批科研单位、院校和企业先后从事了沼气发电技术的研究及沼气发电设备的开发。在这一领域中,逐渐建立起一支科研能力强、水平高的骨干队伍,并建立了相应的科研、生产基地,积累了较多的成功经验,为沼气发电技术的应用研究及沼气发电的设备质量再上台阶奠定了基础。 沼气发电设备方面,德国、丹麦、奥地利、美国的纯燃沼气发电机组比较先进,气耗率≤0.5m3/kWh(沼气热值≥25MJ/m3)。 二、燃气发电机组的介绍 1、瓦克夏燃气发电机组:

巴赫 J

巴赫J·SBACH(1685——1750)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欧洲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他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由于他一生杰出的创作活动和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在世界音乐史上,巴赫素有“音乐之父”的美称。他的作品是历代著名作曲家崇拜和学习的榜样。 巴赫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于德国的埃森纳赫城的一个音乐世家。大约从十六世纪开始,巴赫家族就已经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在这个家族所出的二十多代音乐家中,以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成就最高。巴赫的父亲是一名中提琴手,哥哥是风琴师。他早年丧父后,便在哥哥的指导下学习音乐。幼年的巴赫对音乐兴趣浓厚,学起音乐来异常刻苦,很快便掌握了风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方法,同时也开始在作曲方面暂露锋芒。他在上中学时就开始广泛地参加各种音乐活动,以后又在吕奈堡的教学里担任歌手。这个时期,他在吕奈堡图书馆里阅读了大量的著名的音乐作品,大大开阔了视野,学到了许多知识。中学毕业后,巴赫开始了自己艰苦的音乐艺术生涯。从1708年开始,他一直在魏玛、阿恩斯塔特和谬尔豪森的宫庭和教堂里担任乐师。当时他的身份和地位都很低下,生活困窘,在这种状况下,他还是创作出了许多具有很高价值的作品。 巴赫一生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祖国,因此他的作品最能反映当时德国社会和人民生活的风貌与特点。在这一点上,他和另一位巴洛克音乐大师亨德尔大相径庭。亨德尔一直侨居国外,其作品风格受意大利等国音乐风格的影响较深,在创作上偏重于主调音乐,而巴赫的音乐是彻底的德国风格的音乐。他是一位著名的复调音乐大师。他的作品风格庄重而严谨,纯洁而虔诚。巴赫技巧高超,作品内容深刻。他对许多音乐形式都作了重要的发展了创新,如协奏曲、管弦乐曲和钢琴曲等等。 巴赫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体裁形式也十分多样,其中有风琴曲、钢琴曲、小提琴曲、大提琴曲、长笛曲、康塔塔、管弦乐曲及许多宗教内容的声、器乐作品等。这些作品中最著名的有(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平均律钢琴曲集》、《法国组曲》、《英国组曲》、《赋格的艺术》、《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六首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及组曲》、《六首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及组曲》、《布兰登堡协奏曲》以及《农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马太受难乐》和《b小调弥撒曲》等等。 巴赫的英国组曲是17世纪键盘名作,根据最新考证应该写于巴赫服务魏玛宫廷时期(1708-1717)。各曲都充满协奏曲的华丽精神,具有典型的德国风格,因为巴赫将乐谱献给某英国贵族,所以被称之为《英国组曲》。《英国组曲》共有六号,在规模、表现力以及情感上都比巴赫的同类键盘作品《法国组曲》要庞大。这些组曲有的短小但意境广博,有的具有浪漫的气息,有的清新内敛,有的庄严肃穆。用现代钢琴来演奏这部巴洛克的复调作品更有一番迷人的风韵。明朗、快乐又清澄的第一号;华丽却流露出女性般的柔美与优雅的第二号,而阴暗感伤味较沈的第三号,流露牧歌气氛的华丽组曲的第四号,有威严威、作曲法很用心的第五号,隐藏阴暗热情的第六号。 《英国组曲》的得名"英国”,前面已经提到过了。音乐的基本结构和音乐的性质与《法国组曲》大同小异。只是每首之前多了一个前奏曲,音乐的对比因素和结构的规模,都略有增强和加大。在"小巴赫”里,也可以听到几首《英国组曲》中的段落。如那首非常迷人、可爱的第20首《加伏特舞曲》,原为第三首g小调《英国组曲》中的第5曲:再如同样美丽的第18首,也是《加伏特舞曲》,是第6首d小调《英国组曲》中的第5曲: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是D大调的乐曲。不是说每首组曲都是一样的调性吗?d小调的组曲怎么出来了D大调?对了,这种在小调中置入同名大调(d.D同名)的情形,也是《英国组曲》与《法国组曲》的一个不同。 巴赫一生对音乐艺术贡献巨大。他继承和发展了前辈曲家的创作手法。把复调音乐提高到了

古典音乐家巴赫的介绍

古典音乐家巴赫的介绍 中文名: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外文名:JohannSebastianBach 别名:JSBACH/J·S·巴赫 国籍:德国 民族:德意志人 出生地:爱森纳赫 出生日期:1685年3月21日(儒略历);3月31日(格里历) 逝世日期:1750年7月28日 职业:管风琴演奏家、指挥家、作曲家 主题风格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他笃信宗教,是个路德教徒。他希望他的乐曲为教会服务,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宗教音乐。他的音乐体现了生活在18世纪德国普通市民的思想。他深受着生活给他带来的痛苦,有丰富而深刻的生活感受,虽然他消极、屈服,但也还没存看到改变生活的途径。他觉得一个人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崇高的信念、自我牺牲的精神。这就是巴赫在他的艺术中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他的作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形象反映了十八世纪德国市民之间的这种人文主义的思想。 他是最后一位伟大的宗教艺术家,他认为音乐是“赞颂上帝的和谐声音”,赞颂上帝是人类生活的中心内容。他的音乐最初就是从被称作赞美诗的路德圣咏而产生的。通过旋律可以看出作曲家结合

了当时流行的通俗之声。在音乐形式上他无意创新,而是把现有的 形式推上顶峰。[3] 声乐作品 他谱写了许多充满戏剧性因素的大型声乐作品,其中《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是最有影响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巴赫作 为一个虔诚的新教教徒,通过宗教音乐形式(受难曲、弥撒、经文歌、康塔塔等),抒发了对人类灾难、痛苦的怜悯、同情以及对和平与幸 福未来的渴望。巴赫的声乐作品中以康塔塔最为丰富多彩。巴赫的 康塔塔一方面继承了接近歌剧的世俗“康路塔”的传统,另一方面 继承了接近复调合唱的宗教康塔塔的传统,创造出一种声乐器乐综 合的新型的康塔塔。它无论在内容上和风格上都比旧的康塔塔要深刻、丰富多了。 法国音乐评论家保罗·朗杜尔所言:“巴赫创作的目的并不是为后代人,甚至也不是为他那个时代的德国,他的抱负没有越出他那 个城市、甚至他那个教堂的范围。每个星期他都只是在为下一个礼 拜天而工作,准备一首新的作品,或修改一首旧的曲子;作品演出后,他就又把它放回书柜中去,从未考虑到拿来出版,甚至也未想到保 存起来为自己使用。世上再也没有一首杰作的构思与实践像这样天 真纯朴了!” 歌德有段对巴赫音乐的评论十分精辟:“就如永恒的和谐自身的对话,就如同上帝创造世界之前,在心中的流动,我好像没有了耳、更没有了眼、没有了其他感官,而且我不需要用它们,内在自有一 股律动,源源而出。” 德国大剧作家、政论家莱辛曾经这样讲道:“天才即使不是生在极端贫困的阶层,也是生在生活非常艰苦的阶层里。”

霍尔器件在电机中的原理及作用介绍

霍尔器件在电机中的原理及作用介绍 霍尔器件是一种磁传感器。用它们可以检测磁场及其变化,可在各种与磁场有关的场合中使用。霍尔器件以霍尔效应为其工作基础。霍尔器件具有许多优点,它们的结构牢固,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安装方便,功耗小,频率高(可达1MHZ),耐震动,不怕灰尘、油污、水汽及盐雾等的污染或腐蚀。 原理: 有霍尔型是通过电机的霍尔型号来判断当前电机运动的状态,然后控制器根据霍尔所采集的信号再控制控制器的三相输出来给电机供电,让电机持续正常的工作。 无霍尔型的是电机无霍尔传感器,控制器通过电流采集来判断电机当前的运动状态,然后控制控制器输出来给电机供电,让电机争产工作。 作用: 有霍尔型电机和控制器在使用时稳定,启动时扭矩大,无异响。 无霍尔型电机和控制器在使用时因技术问题,目前还不是很稳定,特别是在起步阶段,稳定性差,动力不够。 在电动自行车中有多处利用了霍尔传感器,如调速转把,刹把,以及无刷电机中等。 电动车调速转把:调速转把顾名思义是电动车的调速部件,这是一种线性调速部件,样式很多但工作原理是一样的。它一般位于电动车的右边,既骑行时右手的方向,电动车转把的转动角度范围在0—30度制之间。 电动车刹把:转把信号是电动车电机旋转的驱动信号,刹信号是电机停止转动的制动信号。电动车标准要求电动车在刹车制动时,控制器应能自动切断对电机的供电。因此电动车闸把上应该有闸把位置传感元件,在有捏刹车把动作时,将刹车信号传给控制器,控制器接受到刹车信号后,立即停止对电机的供电。 无刷电机:现在的电动助力车,一般都采用如下三种电机:高效低速稀土永磁直流无刷电机、高效低速永磁直流有刷电机、高效高速稀土永磁直流有刷电机。直流电机在转动过程中,绕组中的电流要不断地改变方向,以使转子向一个方向转动。其中,有刷

巴赫生平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同作曲家亨德尔和D.斯卡拉蒂齐名。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使用了丰富的德国的音乐风格和娴熟的复调技巧。他的音乐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巴赫在一生中主要是以一位卓越的风琴家而闻名,虽然他还是一位作曲家、教师以及乐队指挥。1723年巴赫三十八岁时开始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任歌咏班领唱,他在余生的二十七年中一直担任此角。 魏玛时代(1708-1717) 巴赫演奏了其清唱剧《上帝是我的国王,BWV71》,同年辞职去接受一个报酬更为丰厚的职位,任魏玛公爵威廉.恩斯特的宫廷管弦乐师;1714年成为乐长。在威玛巴赫创作了大部分管风琴作品,也首次发现了维瓦尔第的音乐,开始了协奏曲的创作。1717年接受柯登的安哈尔特利奥波德亲王的乐正职位;但其辞职被威廉.恩斯特所阻挠,在免除其义务之前甚至还把其关押在狱中。 柯滕时代(1717-1723) 在柯滕的日子是巴赫一生中的一个黄金时代。此间他创作了被誉为“键盘乐的旧约圣经”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和在管弦乐发展史上堪称里程碑的《勃兰登堡协奏曲》等大量出色的世俗和宗教音乐;同时巴赫还在柯滕宫廷任职,柯滕宫的镜厅非常华丽,这里还供有巴赫像。 1723年,巴赫的主人柯滕亲王对音乐的兴趣似乎淡漠了,于是他辞去了宫廷中的职务,来到莱比锡出任圣托马斯教堂学校的乐监(音乐指导),在那里他度过了一生中余下的27年时间。 此后,柯滕镇因为巴赫的音乐而充满活力:其合唱团自1908年起就沿用巴赫的名字、1935年创立的“巴赫音乐节”、1967年为纪念巴赫在这里供职250周年轮番举办了“巴赫音乐节”及“巴赫音乐比赛”,并将此作为传统延续至今,而当时的组织者也就此成立下来,即为今天的“柯滕巴赫社团”。1983年柯滕历史博物馆专门开放了“巴赫纪念馆”。 莱比锡时代(1723-1750) 莱比锡时期是巴赫一生中最长的一个时期,也是创作最多的时期。此时的巴赫无论演奏技巧还是作曲水平都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在莱比锡谱写的杰作,有感人至深的《b小调弥撒》和《马太受难曲》,《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卷和体现他高深作曲造诣的《赋格的艺术》等。1747年,这位无冕音乐之王去波茨坦旅行时被另一位国王—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召见,并表演了即兴演奏,在座的观众无不为之折服。第二年,巴赫把这次演奏的主题加以发展,写成了另一部总结他作曲和演奏艺术的作品—《音乐的奉献》。 在莱比锡,巴赫作为圣托马斯男声合唱团的指挥度过了27年,由于他长期用眼过度,巴赫视力减退,晚年患白内障失明了,但他仍用口授的方式坚持创作。在逝世的前几天,他还在口授一首众赞歌《走向主的神坛》。乐曲每一个音符都表达出老人生前最后的虔诚祈祷,最后在第二十六小节处戛然而止,成了大师的绝笔之作。 宗教背景:巴赫是有信仰的虔诚基督教徒,上帝必与他同在。他希望他的乐曲为教会服务,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宗教音乐。他是最后一位伟大的宗教艺术家,他认为音乐是“赞颂上帝的和谐声音”,赞颂上帝是人类生活的中心内容。他的音乐最初就是从被称作赞美诗的路德圣咏而产生的。通过旋律可以看出作曲家结合了当时流行的通俗之声。在音乐形式上他无意创新,而是把现有的形式推上顶峰。

巴赫个人简介

巴赫个人简介 巴赫简介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语:JohannSebastianBach, 1685.3.21-1750.7.28),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 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 重要的人物之一。 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乐长,在德国莱比锡圣多马教堂度过了 最后27年的时间。 巴赫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融为一体。他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巴赫自己在一生中并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后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遗忘。但是在近一个半世纪中他的名气却在不断地增长,一般认 为他是西方音乐史中最伟大的两三位作曲家之一,而且有些人认为 他是其中最伟大的作曲家。 巴赫人物生平 家族渊源 巴赫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在德国中部杜林根森林的爱森纳赫。爱森纳赫因为依山势而建,所以地势是高低起伏不平,而且地面都 是由青石板铺成的,所以是德国中部一个富有童话气息小山城,这 个地方拥有着很深的音乐渊源,在中世纪时,游吟诗人、宫廷乐手 都是在爱森纳赫进行表演和比赛的,可以说它是德国音乐的发源地。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城镇,可市民却酷爱音乐。据说该市古代的城门上竟刻着“音乐常在我们的市镇中照耀”的字样。并且中世纪的 吟歌者经常手执竖琴,在这里吟唱诗歌并举行歌唱比赛。瓦格纳曾 据此写了著名歌剧《唐·豪塞》。而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

德,也在此将《圣经》译成德语。巴赫家族是地地道道的音乐世家,他的家庭早在他来世前许多年就已经在音乐界赫赫有名了。 他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祖父的兄弟中有两位是具有天赋的作曲家,叔伯兄弟姐妹中有几位是颇受尊敬的音乐家。对于具有 极高音乐天赋的小巴赫来说,在这样的家庭成长原是十分幸运的, 然而命运之神却偏要找些麻烦:他9岁丧母,10岁丧父,只得靠大 哥继续抚养。尽管家里存放着大量音乐资料,可专横的兄长就是不 允许他翻阅学习,无论他怎样苦苦恳求也无济于事。巴赫只得趁哥 哥离家外出与深夜熟睡之际,在月光下偷偷地把心爱的曲谱一笔一 划地抄下来,历时长达半年之久,因而大大损坏了他的视力。他的 晚年在双目失明中痛苦地度过,直至去世。 离家出走 巴赫15岁时,终于只身离家,走上了独立生活的道路。他靠美 妙的歌喉与出色的古钢琴、小提琴、管风琴的演奏技艺,被吕奈堡圣·米歇尔教堂附设的唱诗班录取,同时进入神学校学习。这里的 图书馆藏有丰富的古典音乐作品,巴赫一头钻进去,像块巨大的海绵,全力汲取、融合着欧洲各种流派的艺术成就,开阔了自己的音 乐视野。为了练琴,他常常彻夜不眠,通宵达旦。每逢假日,他都 要步行数十里去汉堡聆听名家的演奏。 就业成名 1702年他从圣·米歇尔毕业,翌年在一家室内乐队当一名小提 琴手。在随后的二十年中,他干过许多行当。巴赫在一生中主要是 以一位卓越的风琴家而闻名,虽然他还是一位作曲家、教师以及乐 队指挥。1723年,巴赫三十八岁时,开始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 堂任歌咏班领唱,他在余生的二十七年中一直担任此角。 魏玛时代(1708-1717) 巴赫演奏了其清唱剧《上帝是我的国王,BWV71》,同年辞职去接受一个报酬更为丰厚的职位:任魏玛公爵威廉.恩斯特的宫廷管弦乐师;1714年成为乐长。在威玛巴赫创作了大部分管风琴作品,也首 次发现了维瓦尔第的音乐,开始了协奏曲的创作。1717年接受柯登

巴赫作品的特点

巴赫作品的特点 巴赫的音乐作品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他把复调音乐推向了后世无人能够超越的、完美的顶峰。巴赫的音乐之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严格和均衡的美,主要体现在其对曲式的完美应用上,对这个方面的领悟要结合相关的曲式学知识;另一方面是深刻的抒情美,这个方面你只要用心听就不难领会,他的无伴奏小提琴,平均律,勃兰登堡,哥德堡,哪一首不是充盈着无比的深情?巴赫的音乐有不少都充满了沉思冥想的意味,当然也不乏生机勃勃、激动人心者。他的作品体裁多样,乐队的有六部〈勃拉登堡协奏曲〉、四部〈管弦乐组曲〉等,管风琴是他的强项,作品无数,我们熟知的有〈d小调托卡塔及赋格〉、〈c小调帕萨卡里亚〉等,其他键盘的有如雷贯耳的〈平均律〉、〈哥德堡变奏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古组曲>等,小提琴的有〈无伴奏小提琴组曲与奏鸣曲〉、多部〈小提琴协奏曲〉、多部<小提琴奏鸣曲(有伴奏)>等,大提琴的有〈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与奏鸣曲〉等等等等....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的音乐,可以说是构成欧洲音乐殿堂的一根重要支柱。对于整个巴罗克时期的音乐来说,巴赫的音乐成就,可以说是架在这座殿堂上的圆顶;对于其后的欧洲音乐发展来说,虽然直到19世纪巴赫才具有真正的影响力,但是这种影响力一旦产生,便对欧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只有当巴赫在新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具有新的文化意义时,他的音乐作品才对现代音乐具有“启示录”的意义。而对于后人来说,没有研究过巴赫,就不可能理解欧洲音乐;未能深入研究过巴赫的作品,就难以成为一个严谨的、精通其专业的音乐家;若不能透过巴赫音乐纯朴的形式、精练的技巧乃至宗教音乐形式上的“外壳”,体验到巴赫音乐中蕴藏着的很深的思想情感,也就难以透彻地认识巴赫音乐的本质…… 在巴赫生活的时代,德国处于政治分列、经济落后的状况,文化艺术暗淡无光。外国的、例如法兰西、意大利、英吉利的文化,在德国占绝对优势,自己的民族文化受到轻视。恩格斯曾形容到,“从那个时候起,棍棒和鞭子就在国内占了统治地位;和整个德意志一样,德意志农民降低到极卑微的地位。”在这样情况下,

世界著名音乐家简介及作品资料讲解

世界著名音乐家简介 及作品

精品资料 贝多芬(1770—1827)出生于波恩,自幼学习弹琴,1787年曾到维也纳向海顿学习作曲,并结识莫扎特。贝多芬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和维也纳体系的时代,欧洲的民主和民族意识此时正日益兴起。他的作品正反映了这些时代的特征,或歌颂英雄,或反对封建,争取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其主要作品有《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即第五交响曲)、《合唱交响曲》(即第九交响曲)等。贝多芬的晚年十分凄凉,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但是,人民忘不了他,1827年3月29日,贝多芬的葬礼举行时,有二千多人参加护灵。贝多芬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是交响曲,因此他被誉为“交响乐之王”。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一个宫廷乐师之家。1772年,16岁的莫扎特终于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漫游生活,回到自己的家乡萨尔斯堡,在大主教的宫廷乐队里担任首席乐师1791年莫扎特贫病交加在维也纳逝世,享年仅35岁。莫扎特的主要代表作有:歌剧22部;以《费加罗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Figaro)、《唐璜》、《魔笛》最为著名。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提安·巴赫,1685年3月21日诞生在属于图林根州边远小城市爱森纳赫的一个祖祖辈辈以音乐为职业的平民家庭.十五岁起,巴赫也开始从事自己的音乐职业生涯---在卢内堡一个教会附属的圣咏团当歌童(1700年),在魏玛公爵的乐队拉小提琴(1703年),在安什塔特一所新教堂(1703年)和缪尔豪森的教堂(1707年)弹管风琴,然后又到魏玛任公爵侍从管风琴师兼宫廷音乐师(1708年),在刻顿一个没落小宫廷任乐队长(1717年),最后在莱比锡任圣多玛教堂合唱指导和教堂附属歌唱学校教师(1723年).巴赫在担任各种音乐职务的同时,一直孜孜不倦致力于音乐创作,写出大量各种类型的作品.1750年7月28日,他在莱比锡逝世,他遗下的子女很多,由于家境困难,身后萧条,他的妻子甚至不得不靠别人的施舍度日. 巴赫(巴哈)(1685—1750),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以创作《勃兰登堡协奏曲》、《b 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哥德堡变奏曲》以及大量的教堂音乐和器乐曲而著称。他把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古典音乐家巴赫的介绍

古典音乐家巴赫的介绍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语: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3.21-1750.7.28),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下面是给大家带来古典音乐家巴赫的相关介绍,欢迎阅读! 中文名: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外文名:Johann Sebastian Bach 别名:JS BACH/J;S; 巴赫 国籍:德国 民族:德意志人 出生地:爱森纳赫 出生日期:1685年3月21日(儒略历);3月31日(格里历) 逝世日期:1750年7月28日 职业:管风琴演奏家、指挥家、作曲家 古典音乐家巴赫的创作风格主题风格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他笃信宗教,是个路德教徒。他希望他的乐曲为教会服务,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宗教音乐。他的音乐体现了生活在18世纪德国普通市民的思想。他深受着生活给他带来的痛苦,有丰富而深刻的生活感受,虽然他消极、屈服,但也还没存看到改变生活

的途径。他觉得一个人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崇高的信念、自我牺牲的精神。这就是巴赫在他的艺术中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他的作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形象反映了十八世纪德国市民之间的这种人文主义的思想。 他是最后一位伟大的宗教艺术家,他认为音乐是“赞颂上帝的和谐声音”,赞颂上帝是人类生活的中心内容。他的音乐最初就是从被称作赞美诗的路德圣咏而产生的。通过旋律可以看出作曲家结合了当时流行的通俗之声。在音乐形式上他无意创新,而是把现有的形式推上顶峰。[3] 巴赫的作品含有一定的哲学伦理的意义,但他的表现形式却不是抽象的、教条的。相反,在他的作品中,哲学伦理思想是和抒情、写景紧密结合的‘,他虽然不像亨德尔那样大量运用造型手法,但是为了烘托一定的内心情绪,巴赫也不避免借助于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风吹、河流)。巴赫的音乐内容的舰极性决定了他的音乐风格的版活性和综合性。巴赫的声乐风格和器乐风格之间没有截然的区别,他创造了声乐器乐综合的新风格。 声乐作品 他谱写了许多充满戏剧性因素的大型声乐作品,其中《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是最有影响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巴赫作为一个虔诚的新教教徒,通过宗教音乐形式(受难曲、弥撒、经文歌、康塔塔等),抒发了对人类灾难、痛苦的怜悯、同情以及对和平与幸福未来的渴望。巴赫的声乐作品中以康塔塔最为丰富多彩。巴赫的康塔

霍尔效应

实验 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是磁电效应的一种。在匀强磁场中放一金属薄板,使板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在金属薄板中沿着与磁场垂直的方向通电流时,金属薄板的两侧面间会出现电势差。这一现象是霍尔(A.H.Hall ,1855-1938)于1879年发现的。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霍尔效应实验原理 2、 学习用对称法消除负效应的影响,测量H s V I -和 H M V I -曲线。 3、 确定试样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以及迁移率。 二、 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用具 霍尔效应测试仪(TH--H 型);霍尔效应实验仪 (TH--H 型); 配套专用线六根。 三、仪器简介 霍尔效应测试仪(TH--H 型)面板如图1,霍尔效应实验仪 (TH--H 型) 面板如图2 测试仪说明和使用注意事项: (1)图1中测试仪的“I S 输出”是霍尔器件工作电流源,“I M 输出”是电磁铁励磁电流源。面板上的“I S 输出”、“I M 输出”和“V H 、V O 输入”三对接线柱应分别与实验仪上的三对相应的接线柱正确连接,严禁将测试仪I M 输出错误接到实验仪的I S 输入或V H 、V O 输出处,否则通电后霍尔器件将遭损坏。 (2)测试仪开机前应将I S 、I M 调节旋钮逆时针方向旋到底,使其输出电流趋于最小状态后,方可开机。测试仪接通电源后,预热数分钟即可进行实验。顺时针调节I S 、I M 调节旋钮即可增加输出电流。 (3)关机前应再次将I S 、I M 调节旋钮逆时针方向旋到底,使其输出电流趋于0后,方可切断电源。 霍尔效应实验仪说明和使用注意事项: (1)图2中的霍尔片样品为N 型半导体硅单晶片,厚度b=0.5mm ,宽度a=4.0mm ;电磁铁的磁感应强度B 由磁铁上参数和输入电流算出,例如B=I M ×( )KGS/A=( )T 注:1T=104GS 四、实验原理 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伦兹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当带电粒子(电子或者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集,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厂,即霍尔电场。

对巴赫作品《G弦上的咏叹调》的赏析与体会

对巴赫作品《G弦上的咏叹调》的赏析与体会《揭开巴赫的音乐奥秘》 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杨丽圆 一、知识目标 通过对身边的巴赫作品(《第一号无伴奏大提琴组曲》、《G弦上的咏叹调》《歌德堡变奏曲》等等),以及《勃兰登堡协奏曲》、《马太受难曲》等作品的赏析,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巴赫作品的基本特征、高超的复调手法、深刻的宗教内涵和人文精神。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身边的巴赫作品分析,总结出巴赫作品基本特征。 通过对《勃兰登堡协奏曲》(第1号)的作品分析、感受复调魅力,并使学生掌握主、复调音乐的概念及风格差异。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学会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并透过《马太受难曲》等作品,体味音乐所折射出的巴赫的精神世界,深刻了解这首作品之所以成为巴赫音乐从埋葬走向复活的转折点,是因为音乐中无不渗透出生命的真正涵义,即以一种超我的状态坚定自身对理想和信仰不断的追求,永不放弃。 [重点难点] 一、通过多渠道的巴赫音乐作品把握巴赫基本风格特征,进而能辨认巴赫作品。 二、通过《勃兰登堡协奏曲》、《马太受难曲》的赏析,了解他精湛的对位技巧、无限的复调魅力,虔诚的宗教情怀和大胆的人文革新。 [教学策略与手段] 一、现代教学手段——自制的多媒体。 二、通过对身边各种形式存在的巴赫作品内容的赏析,缩短学生与宗教音乐的距离感,并激发学生学习古典音乐的兴趣。

三、通过分析、比较、创作等的方式,启发学生并获取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教学过程] 导入:地铁中奏响的《第一号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并思考两个问题: 1.关于这个作品,你的直觉感受是什么? 2.这是哪位大师的作品吗? 一、揭开巴赫的音乐奥秘 (一)经典巴赫——无处不在经久不衰 通过各种形式呈现的巴赫作品,初步感受巴赫的基本基本特征 1.手机彩铃(《G弦上的咏叹调》) 较缓慢的速度十八世纪(巴洛克时期)属于节奏较缓慢的时代,巴赫的作品同样也是如此。(节拍器)

巴赫小步舞曲教案

巴赫小步舞曲教案 教学内容: 1.唱歌《小步舞曲》高声部。 2.介绍音乐家:巴赫 教学目标: 1.演唱歌曲《小步舞曲》高声部,能表现出小步舞曲的风格特点。 2.背唱歌曲主旋律。 3.知道音乐家——巴赫的相关知识。 4.学跳小步舞。 教学重点: 1.背唱歌曲《小步舞曲》高声部 2.知道音乐家——巴赫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1.演唱歌曲《小步舞曲》的高声部,能表现出小步舞曲的风格特点。 2.随音乐进行歌表演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顾上节课所欣赏的莫扎特的《小步舞曲》,复习小步舞曲的风格特点。 2.观看视频《皇后小步舞》了解小步舞曲。 3.介绍巴赫 4.欣赏巴赫两部《小步舞曲》 由第二首《小步舞曲》导入本课。 二、学习歌曲 1.聆听《小步舞曲》 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 2.有节奏的读歌词 3.视唱曲谱 4.学生自主填歌词,如有错误,及时纠正 5.学生完整表现歌曲 6.处理歌曲 按照这首歌曲的情绪演唱 7.巩固歌曲 8.背唱歌曲 三、小步舞的学习 1.基本动作教学。 2.学生边唱边加入动作。 3.两个学生一组配合进行舞蹈。

4.随音乐进行歌表演。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步舞的风格特点,学习了歌曲《小步舞曲》,并为歌曲编排了动作,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现在,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出教室,下课! 《小步舞曲》 教材简析: 《小步舞曲》是德国作曲家巴赫的一首经典的钢琴曲,由前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吴国钧填词而成。本课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我个人认为,编者的意图十分明确。为此,音乐课上,教师的自身的审美修养及素质对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通过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聆听、欣赏以及师生共同创设音乐活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思路: 德国诗人和音乐理论家舒伯特曾经说过:“人的心同时也是大音乐家的共鸣板,如果心不起作用,那么音乐家永远也无法创造出伟大的东西。” 在《小步舞曲》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综合课型的教学形式,充分运用节奏、发声、唱歌、欣赏、律动等音乐要素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紧紧围绕3/4拍节奏的强弱和巴赫的《小步舞曲》做文章,环环相扣,带领学生饶有兴致地学习音乐,享受音乐。本课内容丰

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 一、简介 霍尔效应是磁电效应的一种,这一现象是霍尔(A.H.Hall ,1855—1938)于1879年在研究金属的导电机构时发现的。后来发现半导体、导电流体等也有这种效应,而半导体的霍尔效应比金属强得多,利用这现象制成的各种霍尔元件,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霍尔效应是研究半导体材料性能的基本方法。通过霍尔效应实验测定的霍尔系数,能够判断半导体材料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及载流子迁移率等重要参数。流体中的霍尔效应是研究“磁流体发电”的理论基础。 二、理论知识 1. 1. 霍尔效应 将一块半导体或导体材料,沿Z 方向加以磁场B ,沿X 方向通以工作电流I ,则在Y 方向产生出电动势H V ,如图1所示,这现象称为霍尔效应。H V 称为霍尔电压。 (a) (b) 图1 霍尔效应原理图 实验表明,在磁场不太强时,电位差H V 与电流强度I 和磁感应强度B 成正比,与板的厚度d 成反比,即 d IB R V H H =(1) 或 IB K V H H =(2) 式(1)中H R 称为霍尔系数,式(2)中H K 称为霍尔元件的灵敏度,单位为mv / (mA ·T)。产生霍尔效应的原因是形成电流的作定向运动的带电粒子即载流子(N 型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是带负电荷的电子,P 型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是带正电荷的空穴)在磁场中所受到的洛仑兹力作用而产生的。 如图1(a )所示,一快长为l 、宽为b 、厚为d 的N 型单晶薄片,置于沿Z 轴方向的磁场B 中,在X 轴方向通以电流I ,则其中的载流子——电子所受到的洛仑兹力为 j eVB B V e B V q F m -=?-=?=(3) 式中V 为电子的漂移运动速度,其方向沿X 轴的负方向。e 为电子的电荷量。m F 指向Y 轴的负方向。自由电子受力偏转的结果,向A 侧面积聚,同时在B 侧面上出现同数量的正 电荷,在两侧面间形成一个沿Y 轴负方向上的横向电场H E (即霍尔电场),使运动电子受

巴赫简介

巴赫简介 任何一个热爱音乐的人,都不会绕过巴赫。他第一个把各国不同风格的音乐成功的糅合在一起,他为人类谱写了几百首不朽的传世乐章,他的一生创作被人们评价为:“使上帝的话广为流传,使音乐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点。”在巴赫以后出现的世界上所有伟大的音乐家,几乎全部受过他的滋养。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却在有生之年一直没有摆脱卑微的职位和贫穷的窘迫。 巴赫于1685年出生在德国中部爱森纳赫。虽然这是一个小城镇,可它的市民酷爱音乐。巴赫家族是地地道道的音乐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祖父的兄弟间有两位是具有天赋的作曲家,叔伯兄弟姐妹中有几位是颇受尊敬的音乐家。 对于具有极高音乐天赋的小巴赫来说,在这种家庭成长是十分幸运的,然而命运之神却给这位未来的伟大音乐家安排了巨大的磨难:他9岁丧母,10岁丧父,只得靠大哥抚养。尽管家里存放着大量的音乐资料,可专横的兄长就是不允许他翻阅学习,无论他苦苦恳求也无济于事。小巴赫只得趁兄长离家外出与深夜熟睡之际,在月光下偷偷地吧心爱的曲谱抄下来。但是他对音乐的执着并没有打动兄长,当兄长发现弟弟的秘密时,不仅无情的没收了小巴赫的全部心血,还严厉的惩罚了他。 15岁的巴赫忍受不了兄长的虐待,只身离家,走上了独立生活的

道路。他靠美妙的歌喉与出色的古钢琴、小提琴、管风琴的演奏技艺,被吕萘堡米夏埃利斯教堂附设的唱诗班录取,同时进入神学校学习。这里的图书馆藏有丰富的古典音乐作品,巴赫一头钻进去,汲取、融合着欧洲各种音乐流派的艺术成就。为了练琴,他常常彻夜不眠、通宵达旦。每逢假日,他都要步行数十里去汉堡聆听名家的演奏。 巴赫曾向有名的音乐家请教,但从未得到一位正式的老师长期的指导。但是正因如此,他如同一只辛勤的蜜蜂,到处寻找与吮吸营养。后来,他在一家室内乐队当小提琴手。1723年巴赫32岁时开始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任歌咏班领唱,他在余生的27年中一只担任这个收入很低的卑微的职位。 18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处于一种封建贵族割据的分裂状态,一个城堡便有一半的诸侯,领土不大的德国居然被瓜分为352个各自独立的小国。大大小小的领主们为了炫耀自己的权势与豪华,一般都设有歌剧团和宫廷乐队。明间艺术家为求生存,大都沦为宫廷或教会的乐工、奴仆。当时的德国,无论在宫廷还是教堂,都把乐师看做与勤杂工、看门人、厨师等完全相同的奴仆。 在巴赫的一生中,贫困与死亡像一对可怕的魔影紧紧相随。他不仅从未享有富裕舒适的生活,而且从9岁起就因父母相继去世而开始感到死亡的威胁,长大成人当父亲后,又眼睁睁的地将自己孩子中的11个送进了坟墓。 巴赫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将近300首的大合唱;组成【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一套48首赋格曲和前奏曲;至少还有140

巴赫音乐赏析

巴赫音乐作品赏析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08-11-06 《d小调管风琴托卡塔与赋格》 (管风琴曲) 首语言华丽,气魄宏伟,充满悲剧性的《d小调管风琴托卡塔与赋格》是巴赫世俗性管风琴曲的代表作品之一.如标题所示,它包括托卡他和赋格两个部分.托卡他是一种节奏紧凑,快速触键的富于技巧性的键盘器乐曲,始于十六世纪的意大利.A 加布里埃利的托卡他只是和弦与音阶的交错进行,以梅鲁洛为代表的托卡他,则由自由即兴的段落和赋格段互相交替而成.巴赫等人的托卡他继承了梅鲁洛的传统,处理成自由发挥的段落和复调段落相交替的多段结构.此曲一开始就以灵活的键音与厚重的琴管发出一种圣喻般的庄严和悲剧性的吁问,极富戏剧性.由此而展开的悲壮的音流,给人以辽阔空灵的感觉.接着便是三段相对完整的音乐,前两段是主题的自由变奏,第三段是音乐素材的整体综合与发展.这三段音乐情绪一段比一段高涨,到了托卡他的尾声达到最高潮.乐曲的第二大部分一赋格曲是极富特色的,在这里几乎看不到巴赫赋格曲所特有的旋律线严谨,复杂的交织,代之以对主题材料的多样化的自由展开,使赋格曲代有这一形式少有的即兴风格.显然,巴赫这样处理是为了使赋格曲能与托卡他有机地交融在一起.仔细聆听就会发现,赋格曲的主题也是从前面的托卡他中引伸而来的: {ewc MVIMAGE,MVIMAGE, !14800310_0071.bmp}在尾声中,托卡他与赋格曲这两部分的内在联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并且,使音乐的材料得到进一步的总结和概括.全曲在由辉煌的走句,浑厚的音响所营造的悲壮的气氛中结束.在《d小调管风琴托卡塔与赋格》中,巴赫使宗教世界的耶稣受难与现实中人的痛苦得到悲壮地统一,让救赎的牺牲精神与对幸福的孜孜希求水乳交融,在那建筑式的音响群落里,你能感到一种具有历史厚度的悲壮的热情,敏锐的呼吸和圣洁的冥想. 《平均律钢琴曲集》 (古钢琴曲) 《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古钢琴音乐中的最高杰作,在整个音乐史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音乐上的"旧约全书".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每卷由二十四曲组成,两卷共四十八首作品,这部作品不仅是十二平均律首次被这样完整地运用,预示了键盘乐器的远大前程,在当时古钢琴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奠定了现代钢琴的技术,而且就其音乐本身来说,也有根高的艺术价值,至今仍被视为古典音乐的典范.《平均律钢琴曲集》是为键盘弦乐器(Clarier)写的,他所说的Clarier常被误解为克拉维科德,实则泛指键盘弦乐器,包括克拉维科德与哈普西科德,第一本巴赫传记作者福克尔认为巴赫喜欢克拉维科德,因而他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创意曲》,《英国组曲》等都是为克拉维科德写的,但巴赫在遗嘱中提到的家藏乐器中有六架哈普西科德族乐器,却没有一架克拉维科德,可见福克尔的说法是值得推敲的.曲集的第一卷和第二卷都是按同一体系安排的,即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c小调前奏曲与赋格,#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c小调前奏曲与赋格……依次类推,按半音的顺序遍及全部大小调.按纯律调音的古钢琴只能弹少数几个调,调性一多,音就不准了,所以超过三,四个调号的调性几乎不用,平均律在巴赫之前就为人所知,但从未付诸实践,巴赫特意要求古钢琴按平均律调音,即将八度分成十二个音程相等的半音,这样就能弹出所有的大小调,并可以自由地转调,而转调又是将主题材料加以戏剧性展开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曲集的每一首都包括一个前奏曲和一个赋格曲,所以,《平均律钢琴曲集》也有叫作《四十八首前奏曲与赋格》的.赋格艺术对一般作曲家来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然而在天才的巴赫手中,却可以写成最富于情感最深刻动人的作品.他的赋格主题既有抒情性的,悲剧性的也有风俗性的,英雄性的,它们是当时德国人民精神面貌的反映,也是巴赫个人内心世界的写照.巴赫在赋格的创作中,将这一体裁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充分发挥写作上的自由度,只严格遵循呈示部的原则,而在展开部或插部则灵活地施展他的变化技能,他运用主题的技艺性处理(倒影,逆行,扩大,紧缩)作为贯穿前后的线索,而在富于对比的答题和对题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变化,并加进新的因素,使全曲达到高度的对比统一.巴赫在赋格创作

霍尔传感器简介

霍尔效应-----------------百度百科 编辑本段发现 霍尔效应在1879年被E.H. 霍尔发现,它定义了磁场和感应电压之间的关系,这种效应和传统的感应效果完全不同。当电流通过一个位于磁场中的导体的时候,磁场会对导体中的电子产生一个垂直于弟子运动方向上的的作用力,从而在导体的两端产生电压差。 虽然这个效应多年前就已经被大家知道并理解,但基于霍尔效应的传感器在材料工艺获得重大进展前并不实用,直到出现了高强度的恒定磁体和工作于小电压输出的信号调节电路。根据设计和配置的不同,霍尔效应传感器可以作为开/关传感器或者线性传感器。 霍尔效应 编辑本段解释 在导体上外加与电流方向垂直的磁场,会使得导线中的电子与电洞受到不同方向的洛伦兹力而往不同方向上聚集,在聚集起来的电子与电洞之间会产生电场,此一电场将会使后来的电子电洞受到电力作用而平衡掉磁场造成的洛伦兹力,使得后来的电子电洞能顺利通过

方便起见,假设导体为一个长方体,长度分别为a,b,d,磁场垂直ab平面。电流经过ad,电流I = nqv(ad),n为电荷密度。设霍尔电压为VH,导体沿霍尔电压方向的电场为VH / a。设磁场强度为B。 霍尔效应推导 ? 编辑本段相关反应 量子霍尔效应 热霍尔效应:垂直磁场的导体会有温度差。 Corbino效应:垂直磁场的薄圆碟会产生一个圆周方向的电流。 自旋霍尔效应 编辑本段本质 固体材料中的载流子在外加磁场中运动时,因为受到洛仑兹力的作用而使轨迹发生偏移,并在材料两侧产生电荷积累,形成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电场,最终使载流子受到的洛仑兹力与电场斥力相平衡,从而在两侧建立起一个稳定的电势差即霍尔电压。正交电场和电流强度与磁场强度的乘积之比就是霍尔系数。平行电场和电流强度之比就是电阻率。大量的研究揭示:参加材料导电过程的不仅有带负电的电子,还有带正电的空穴。 编辑本段应用 霍尔效应在应用技术中特别重要。霍尔发现,如果对位于磁场(B)中的导体(d)施加一个电压(Iv),该磁场的方向垂直于所施加电压的方向,那么则在既与磁场垂直又和所施加电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会产生另一个电压(UH),人们将这个电压叫做霍尔电压,产生这种现象被称为霍尔效应。好比一条路, 本来大家是均匀的分布在路面上, 往前移动. 当有磁场时, 大家可能会被推到靠路的 右边行走. 故路 (导体) 的两侧, 就会产生电压差. 这个就叫“霍尔效应”。根据霍尔效应做成的霍尔器件,就是以磁场为工作媒体,将物体的运动参量转变为数字电压的形式输出,使之具备传感和开关的功能。 讫今为止,已在现代汽车上广泛应用的霍尔器件有:在分电器上作信号传感器、ABS系统中的速度传感器、汽车速度表和里程表、液体物理量检测器、各种用电负载的电流检测及工作状态诊断、发动机转速及曲轴角度传感器、各种开关,等等。 例如汽车点火系统,设计者将霍尔传感器放在分电器内取代机械断电器,用作点火脉冲发生器。这种霍尔式点火脉冲发生器随着转速变化的磁场在带电的半导体层内产生脉冲电压,控制电控单元(ECU)的初级电流。相对于机械断电器而言,霍尔式点火脉冲发生器无磨损免维护,能够适应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