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的性质与分类

存货的性质与分类
存货的性质与分类

第3章存货

3.1 存货概述

3.1.1 存货的性质与分类

1. 存货的性质

(1)定义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资等。

(2)内容

包括企业为产品生产和商品销售而持有的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产成品、商品等。

(3)流动性

通常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被消耗或经出售转换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等,具有明显的流动性,属于流动资产。

2. 存货的分类

(1)按经济用途分类

1)销售用存货

2)生产用存货

3)其他存货

(2)按存放地点分类

1)库存存货

2)在途存货

3)委托加工存货

4)委托代销存货

(3)按来源分类

1)外购存货

2)自制存货

3)委托外单位加工存货

3.1.2 存货的范围

即存货的确认问题

–企业应以所有权的归属来确定存货范围

–所有权的归属须注意的问题P 57

所有权及与所有权相关的风险与报酬是否归属本企业(是否发生转移)

–企业的存货主要包括的内容

?(1)库存待售的存货。

?(2)库存待消耗的存货。

?(3)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以及处在加工过程中的存货。

?(4)购入的正在运输途中的存货和结算凭证已到但尚未办理入库手续的存货。

?(5)委托其他单位加工、代销的存货。

3.1.3 科目设置与报表列示

–科目设置:

?对于企业的存货应按其不同作用、特点分别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

如“在途物资”、“原材料”、“库存商品”、“周转材料”等科目。

–报表列示:

?合并计算存货总额后,考虑材料成本差异、商品进销差价、存货跌

价准备等因素,在资产负债表上以“存货”项目反映其净值。

3.2 存货入账价值

即存货的初始计量(initial measurement )问题。

——基本原则:按取得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3.2.1 外购存货的入账价值

按其重要程度分为购货价格、计入存货成本的相关税费和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代价。

1. 购货价格

指因购货而发生的进价成本。购货折扣的处理按照总价法。

2. 计入存货成本的相关税费

主要包括进口环节的关税、消费税、海关手续费,企业购入未税矿产品代缴的资源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支付的增值税,以及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按规定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

3. 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代价

仓储费、包装费、运杂费、运输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等。

3.2.2 自制存货的入账价值

–定义:企业为加工生产某产品而消耗的除原材料以外应计入加工产品成本的支出,主要包括直接人工及按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即:消耗的材料成本和发生的加工成本。

–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费用分配方法

–联产品、主产品和副产品

3.2.3 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的入账价值

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1.企业通过非货币性交易方式换入的存货,应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

的相关税费再加上支付的补价或减去收到的补价作为换入存货的成本,或者

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相关税费再加上支付的补价或减去收到

的补价作为换入存货的成本(当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时采用此方法)。

2.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

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时,应以公允价值确定。

3.通过债务重组方式取得的存货成本,应以取得存货的公允价值确定。

4.盘盈的存货的成本,按照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公允价值确定。

3.3 原材料

3.3.1 “原材料”科目按实际成本记录

?“原材料”——借方登记企业购入已验收入库的各种材料;贷方登

记材料发出、减少的数额;期末借方余额表示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在途物资”——用以核算企业货款已经支付或商业汇票已经承兑,

但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物资的实际成本。

?“生产成本”——用以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费

用,包括生产各种产品( 如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提供的劳务等)、

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委托加工物资”——用以核算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物资的

实际成本。

1.外购原材料

?外埠采购材料,其结算凭证到达和材料验收入库的时间有三种情况:

1、结算凭证到达并同时将材料验收入库

2、结算凭证先到、材料后入库

3、材料先验收入库,结算凭证后到

?本地进货,一般于同日收到结算凭证并将材料验收入库,会计核算上,可以将其视为外埠进货的第一种情况进行。

?例某工业企业原材料日常核算按实际成本计价,该企业发生以下业务:

(1)从本地购入原材料一批,材料价款为2 000元,增值税额34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以银行支付。

借:原材料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

贷:银行存款2340

(2)从外地采购原材料一批,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已到,材料价款为5 000元,增值税额850元,货款已用商业汇票方式支付,但材料尚未到达。

借:在途物资 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

贷:应付票据 5 850

(3)上述( 2 )在途材料已经运达,并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5 000

贷:在途物资 5 000

(4)从外地购入原材料一批,材料已验收入库,但结算凭证未到,货款尚未支付,暂估价10 000元。

–材料入库时可不作帐务处理。

–月末结算凭证仍未到,估价入帐:

借:原材料10 000

贷:应付账款10 000

–下月初用红字冲回。

借:原材料10 000

贷:应付账款10 000

(5)收到上述结算凭证并支付货款11 000元及增值税1 870元。

借:原材料1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870

贷:银行存款12 870

2. 委托加工原材料

?——委托加工是指由企业提供原料及主要材料,通过支付加工费,由受托加工单位按合同要求加工为企业所需的原材料。

?1)企业加工业务较多时,单独设置“委托加工材料”或“委托加工物资”科目,并按委托加工合同和受托加工单位设置明细科目,同时按加工原材料的成本

构成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2)企业加工业务较少且加工原材料的成本核算较简单的情况下,不单独设置“委托加工材料”或“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而是通过“原材料”、“外购商品”

等科目进行核算,即在这些会计科目中设置“委托加工”明细科目对加工原材

料的业务进行核算。

例A企业发生如下委托加工原材料的经济业务:

(1) 将甲材料拨付B加工厂进行加工,以制成生产产品所需的乙材料。拨付加工的甲材料实际成本共计10 000元。

借:委托加工材料——B加工厂10 000

贷:原材料——甲材料10 000

(2) 以银行存款支付全部加工费用2 340元(其中准予扣除的增值税进项税为340元)。借:委托加工材料——B加工厂 2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

贷:银行存款 2 340

(3)委托加工的材料完工收回,以现金支付收回乙材料的运费500元(其中按规定准予扣除的进项税额35元)。

借:委托加工材料——B加工厂46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5

贷:库存现金500

(4)收回的加工材料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乙材料12 465

贷:委托加工材料——×加工厂12 465

3.发出材料实际成本的计算与结转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的计算

“原材料”科目按实际成本记录的情况下,发出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应按一定的存货计价方法计算确定。

企业在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时,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等。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的结转

按具体用途,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3.3.2 “原材料”科目按计划成本记录

?“材料采购”——用以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而购入

的材料采购成本。(即实际采购成本)

?“原材料”——在计划成本下,借方登记企业购入已验收入库的各

种材料的计划成本;贷方登记材料发出、减少的计划成本;其期末

借方余额表示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用以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

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

本账户借方登记入库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贷方登记入库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

其期末借方余额表示企业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贷方余额表示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

3.3.2 “原材料”科目按计划成本记录

1.一般程序和方法

(1)采购材料时,

借:材料采购(实际采购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2)月份终了(或在材料入库时),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即节约时)

或,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即超支时)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3)月份终了,对于材料已到凭证未到的,

借:原材料(按计划成本估价入账)

贷:应付账款

下月初红字冲回。

(4)发出材料时,按材料计划成本,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5)月份终了,将材料成本差异总额在发出材料和期末库存材料之间分摊,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委托加工物资

贷:材料成本差异

超支差异用蓝字登记,节约差异用红字登记。

(6)会计期末,

“材料采购”科目的借方余额反映已承担所购材料风险和报酬但尚未验收入库

的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

“原材料”科目的借方余额反映入加后未发出的原材料的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的余额反映入库后未发出的原材料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将“材料采购”、“原材料”科目的借方余额合计再加上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余额(超支额)或减去“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贷方余额后的数

100%?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

额作为存货项目的组成内容予以反映。

2.核算举例(见教材P67例3-8)

3.4 商品

3.4.1 商品的范围及会计科目设置

1. 商品的定义—企业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而储存的存货。

2. 商品的范围—主要包括:

(1)企业全部自有的库存商品

(2)加工中的商品

(3)出租的商品

(4)接受外来原材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等。

3. 科目设置

企业自有的库存商品——“库存商品”等科目;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产品——“开发产品”科目;

农业企业收获的农产品——“农产品”科目;

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商品——“委托加工物资”科目;

出租的商品——“出租商品”科目;

接受外来材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受托加工物资”科目。

3.4.2 商品采购成本

–定义:

又可称为商品的进价成本,是指商品初始确认时的入账成本。包括买价、相关税费和采购费用。

–具体构成

1.国内购进用于国内销售和用于出口的商品,以进货原价(但不包括准予抵扣的进项税)及进货费用为其采购成本。

2.企业进口的商品,其采购成本包括进口商品的国外进价、进口环节的有关税金(如进口关税、进口商品的消费税等,但不包括准予抵扣的增值税)及使商品达到目前场所和可销售状态发生的各项采购费用。

3. 企业委托其他单位代理购进的商品,其采购成本为实际交付给代理单位的

全部价款(但不包括准予抵扣的增值税)及支付的各项采购费用。

4. 企业收购农副产品,其采购成本一般按扣除准予抵扣的进项税后的买价再

加上支付的采购费用确定。

3.4.3 商品核算方法

–根据“库存商品”科目记录的方法不同,可以把商品核算方法分为数量金额核算法和金额核算法两类。

–两类方法的区别:

?数量金额核算法下,商品的增减变动及结存在会计账簿上同时以实

物量和价值量进行核算。金额核算法下,商品的增减变动及结存在

会计账簿上主要以价值量进行核算,一般不进行数量核算。

?数量金额核算法既可以提供商品价值量的信息,也可以提供商品数

量的信息;金额核算法一般只能提供商品价值量的信息。

在商品流通企业,衡量商品价值量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商品的进价(也称实际成本),二是商品的售价。因此商品的核算方法可以分为四种:

1.数量成本金额核算法

(1)定义——同时以数量和成本金额反映商品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核算方法。

(2)基本内容:“库存商品”总账科目、明细科目、二级科目。

(3)适用情况:批发企业的批发商品及采购的农副产品等。

2.数量售价金额核算法

(1)定义——同时以数量和售价金额反映商品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核算方法。

(2)与数量成本金额核算相比有两点不同:

1)“库存商品” 均以售价反映;

2)需要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调整科目。

(3)适用情况:

会计部门、业务部门及仓库具有同一办公地点,商品进销价格相对稳定的小型批发企业的批发商品及零售企业的贵重商品等。

3. 成本金额核算法

(1)定义——以成本金额反映商品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核算方法。

(2)主要内容——

1)“库存商品”以商品进价记账。

2)商品销售时,不记录“库存商品”的减少。

3)重大损失需要按规定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平时一般不进行账务处理。

4)月末实地盘点,按当月最后进货的商品单价,计算月末结存商品的成本金额,再采用倒挤方法计算销售商品的进价成本。

(3)适用情况——零售企业经营的质量易变、价格需要随时调整的鲜(蔬菜、水果等)、活(活鱼、活虾等)商品等。

4. 售价金额核算法

(1)定义——以售价金额反映商品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核算方法。是将商品核算方法与商品管理制度相结合的核算制度。

(2)基本内容:

1)“库存商品”以商品售价记账。

2)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调整科目。

3)建立健全商品管理制度和方法。

4)商品的进销差价,并根据已销商品的售价及已销商品进销差价计算已销商品成本。

(3)适用情况:零售企业零售的日用工业品等商品。

3.4.4 商品按数量成本金额核算

–主要特点:

?需要设置“在途商品(物资)” 科目核算外购商品的采购成本。企业

以对外销售为目的而购入的各种商品,不论是否进入本企业仓库,

都通过该科目进行核算。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允许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含移动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我国已不再使用后进先出法。

–购进商品的核算原理举例

– 1.结算凭证到达并同时将商品验收入库

某批发商业企业从外地购进甲商品,货款计11 700元(其中价款10 000元,增值税1 700元),进货运费2 000元(按规定准予扣除进项税140元),随运费支付的保险费100元。货款支付,商品验收入库。

借:库存商品11 96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840

贷:银行存款13 800

2.结算凭证先到、商品后入库。

?从从外地购进商品,货款计5 850元(其中商品价款5 000元,

增值税850元),购进商品支付进货运费400元(按规定准予

扣除进项税28元)。结算凭证到达,支付全部货款及进货运

费。

(1)借:在途物资 5 37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78

贷:银行存款 6 250

(2)商品验收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 5 372

贷:在途物资 5 372

3.商品先验收入库、结算凭证后到达。

?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从外埠购进的商品已于4月25日收到并验收入库。5月7日结算凭证到达,货款共计140 400元(其中商品价款120 000元,增值税20 400元),购进商品支付进货运费2 000元(按规定准予扣除进项税140元)、装卸费400元、运输保险费800元。

(1)4月25日暂不做账务处理。

(2)4月30日结算凭证未到,估计的商品成本为122 000元。

借:库存商品122 000

贷:应付账款122 000

(2)5月4日将估价入账的商品以红字冲回:

借:库存商品122 000

贷:应付账款122 000

(3)5月7日结算凭证到达,办理付款手续:

借:库存商品123 06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0 540

贷:银行存款

143 600

4.购进商品发生余缺

企业外购商品发生溢余或短缺时,参照购进原材料发生溢余或短缺的核算原则进行处理。

3.4.5 商品按售价金额核算

–在我国,零售价格法(售价金额核算法)应用特点:

(1)商品按售价记录。

(2)将商品进销差价单独反映。

(3)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率和结存商品售价计算结存商品的成本。

(4)计算商品进销差价率所使用的商品零售价既包括标价的提高数,也包括标价的降低数。

?售价金额核算法在我国的应用

1. 实务处理的特点

?(1)“库存商品”按售价金额记录,设置“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商品售价与商品成本的差额。

?

(2)购入商品时,按入库商品的零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商品的成本贷记“在

途物资(商品)”等科目,同时按差额贷记(或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商品销售后,按含税销售价格记主营业务收入,并按含税销售价格注销已售商品。

? (3)月末计算出已销商品的增值税后冲减主营业务收入,并反映企业当月实现的

销项税 。

? (4)月末按一定方法计算已销商品的含税进销差价后,将“主营业务成本” 调整为

已销商品的成本,使得“商品进销差价”科目的月末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未售的商品含

税售价所负担的含税进销差价 。

? (5)库存未售商品进行售价调整时,应相应调整“库存商品”科目和“商品进销差价”

科目的余额。

2. 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和结转

– 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 一是差价率法。

– 差价率法是根据月末结账前“商品进销差价”与本月全部可

供销售商品的含税售价的比例,以及月末结存商品售价和已

销商品售价,分摊商品进销差价的方法。

? 二是实际差价法。

– 实际差价法也称为实际盘存差价法,是对每一结存商品进行

盘点,分别计算每一商品的进价 、含税售价及进销差价,

求得结存商品进销差价后,倒挤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方

法。

已销商品进销差价=月末结账前“商品进销差价”余额

-结存商品进销差价

差价率法

3. 售价金额核算法下商品收发核算举例

(1)结算凭证到达并同时将商品验收入库

例:某零售商业企业自本地以支票购进甲商品,货款计

2 340元(其中价款2 000元,增值税340元)。商品由仓库全

部验收入库,货款全部支付。按零售价格计算为3 510元

(含税售价,下同)。

借:在途物资 2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

贷:银行存款 2 340

– 同时:

借:库存商品 3 510

贷:在途物资 2 000

商品进销差价 1 510

(2)结算凭证先到、商品后入库

? 1)上述零售商业企业从外埠购进甲商品,货款计5 850元(其中商品价款5 000元,

100%=?月末结账前"商品进销差价"科目的余额差价率月末结存商品售价+本月已销商品售价=?月末结存商品的进销差价月末结存商品售价差价率""=-本月已销商品进销差价月末结账前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月末结存商品的进销差价

增值税850元),购进商品支付进货运费400元(按规定准予扣除进项税28元)、装卸费200元。结算凭证到达,支付全部货款及进货运费、装卸费。

借:在途物资 5 57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78

贷:银行存款 6 450

?2)商品全部验收入库,按零售价格计算为7 020元。

借:库存商品7 020

贷:在途物资 5 572

商品进销差价 1 448

(3)商品先验收入库、结算凭证后到达

?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从外埠购进的甲商品已于4月25日收到并验收入库,按零售价格计算为89 470元。5月7日结算凭证到达,货款共计58 500元(其中商品价款50 000元,增值税8 500元),购进商品支付进货运费2 000元(按规定准予扣除

进项税140元)、装卸费400元、运输保险费400元。

?4月30日结算凭证未到,估计的商品价款为80 000元。

借:库存商品89 470

贷:应付账款80 000

商品进销差价9 470

?5月4日将估价入账的商品以红字冲回:

借:库存商品89 470

贷:应付账款80 000

商品进销差价9 470

?5月7日结算凭证到达,办理付款手续:

借:在途物资52 66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 640

贷:银行存款61 300

借:库存商品89 470

贷:在途物资52 660

商品进销差价36 810

(4)商品销售

1)全月销售甲商品金额为81 900元(含税售价),货款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81 900

贷:主营业务收入81 900

借:主营业务成本81 900

贷:库存商品81 900

2)月末,根据当月发生的含税销售收入81 900元,依17%计算增值税为11 900元。

借:主营业务收入11 9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1 900

3)假设“库存商品”、“商品进销差价”账户无期初余额,则差价率为39.768%,月末结存商品进销差价为7198元,结转当月已销商品进销差价3257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32 570

贷:商品进销差价32 570

3.4.6 发出商品

1.代销发出商品

(1)会计科目设置

–对于代销商品,委托方和受托方既可以通过专门的科目进行核算,也可以只作备查记录。

(2)拨交代销商品

(1)委托方的处理

?“发出商品—委托代销商品”科目的计价方法与委托单位“库存商品”

的计价方法相同。

(2)受托方的处理

?“代销商品款”科目一律按接收价计价核算;“受托代销商品”科目按

“库存商品”科目的计价方法计价核算。

(3)销售代销商品

(1)委托方的处理。

?委托方收到代销清单时,按销货业务处理。

?如果委托方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月末还应结转商品进销差价。

?受托方不做自购自销处理时,向受托方支付的手续费用,通过“销售

费用”科目核算。

(2)受托方的处理。

?1)采用自购自销方式

–确认收入,结转销售成本,冲销代销商品的记录。

?2)采用收取手续费的方式

–不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手续费作为“其他业务收入”入账。

2. 自销发出商品

–定义

?自销发出商品是企业除代销商品以外的商品销售在不满足收入确认

条件,但已经发出的商品。

–科目设置

?“发出商品”

?企业的发出商品视为移库,只能在发出的商品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时,

才能作为销售处理。

–“发出商品”的计价方法

?与发出该商品的计价方法一致。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企业应将未

结转销售成本的发出商品的进价成本额列入存货项目内。

3.5 周转材料

3.5.1 包装物

1. 包装物的范围

?定义:

–企业为了包装本企业的商品、产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

如桶、箱、瓶、坛、袋等。

?科目设置:

–“周转材料”科目

–当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较多时,可分别通过“包装物”、“低

值易耗品”核算。

2. 包装物入库

?与原材料入库的核算方法同

3. 生产领用包装物

?与生产领用原材料的核算方法相同

4. 随同产品或商品出售包装物

(1)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实际就是包装物的出售,同原材料出售的账务处

理方法。

(2)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应将这部分包装物的成本作为企业发生的销售费用。

5. 出租、出借包装物

(1)发出包装物

–收取押金和租金的会计处理

?包装物价值摊销方法

–定义:出租、出借及周转使用的包装物在使用过程中,价值

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其价值的转移过程称为摊销。

1)一次摊销法

2)分期(次)摊销法

3)五五摊销法

(2)收回包装物

(3)包装物报废

(4)没收逾期未退回包装物的押金

?例:某企业的包装物按实际成本核算,根据发生的有关包装物收发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以银行存款购进包装物,实际成本5850元(其中包括进项税850元)。

借:包装物 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

贷:银行存款 5 850

(2)生产领用包装物,用于包装产品,实际成本500元。

借:生产成本500

贷:包装物500

(3)销售产品领用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实际成本100元。

借:销售费用100

贷:包装物100

(4)销售产品领用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实际成本300元,售价468元(其中包括增值税68元)。

借:银行存款468

贷:其他业务收入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8

同时:

借:其他业务成本300

贷:包装物300

(5)出借包装物一批,包装物实际成本600元,收取押金800元。包装物价值摊销采用分期摊销法,计划分五期在一年内平均摊销。

1)收取押金时:

借:银行存款800

贷:其他应付款800

2)领用包装物时:

借:包装物—在用包装物600

贷:包装物—在库包装物600

3)分期摊销时(每期摊销120元):

借:销售费用120

贷:包装物—在用包装物120

(6)出租新包装物100个,包装物实际总成本6 000元,共收取押金8 000元,每月收取租金819元(其中增值税119元)。包装物价值摊销采用五五摊销法。

1)收到押金时:

借:银行存款8 000

贷:其他应付款8 000

2)发出包装物时:

借:包装物—出租包装物 6 000

贷:包装物—库存未用包装物 6 000

3)收到租金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819

贷:其他业务收入7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19

4)月末摊销包装物成本的50%时:

借:其他业务成本 3 000

贷:包装物—包装物摊销 3 000

5)承租单位退回包装物80个,退还押金6 400(即80×80)元。结转包装物入库的成本4 800( 即80×60)元:

借:其他应付款 6 400

贷:银行存款 6 400

?同时:

借:包装物—库存已用包装物 4 800

贷:包装物—出租包装物 4 800

6)没收逾期未退回的20个包装物的押金计1 600元(其中销项税232.5元),并摊销其成本的50%,共600(即20×60×50%)元:

借:其他应付款 1 6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 367.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32.50

?如果包装物不再退回,还应同时做会计分录:

借:其他业务成本600

贷:包装物——包装物摊销600

借:包装物——包装物摊销 1 200

贷:包装物——出租包装物 1 200

7)因入库收回的出租包装物多次出租,已无法使用,批准报废。报废时收回残料作为修理用材料使用,估计价值200元。应摊销其成本的50%,共2 400(即80×60×50%)元。注销已报废包装物成本及其已摊销价值共计4 800(即80×60)元。

借:原材料200

贷:其他业务成本2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2 400

贷:包装物——包装物摊销 2 400

借:包装物——包装物摊销 4 800

贷:包装物——库存已用包装物 4 800

3.5.2 低值易耗品

1. 低值易耗品的范围及会计科目设置

?定义:

–企业在业务经营过程中所必需的单项价值比较低或使用年

限比较短,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物质设备和劳动资料等

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劳动用具、

以及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

?科目设置

–单独设置“低值易耗品”科目进行总分类核算,也可以将低值

易耗品和包装物合并在“周转材料”一个科目进行核算。

2. 低值易耗品核算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低值易耗品的购入或形成及低值易耗品的摊销两大部分。(1)购入或其他来源形成低值易耗品。

(2)低值易耗品摊销。

1)一次摊销法

2)分期(次)摊销法

3)五五摊销法

3.6 存货清查

3.6.1 存货盘盈

1. 发生存货盘盈时的会计处理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 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盘盈的存货一般按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市场价格(公允价值)计价。

3. 盘盈的存货查明原因后的会计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等

3.6.2 存货盘亏和毁损

1. 发生存货盘亏和毁损的会计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对于非正常损失的存货对应的进项税额,应予转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 查明盘亏和毁损的原因后的会计处理

(1)定额合理盘亏,作为管理费用列支;

(2)一般经常性损失,应向责任人或保险公司要求赔偿的部分,记入“其他应收款”,扣除

赔偿额后的净损失,记入“管理费用”;

(3)非正常损失,应收赔偿记入“其他应收款”,收回残料,记入“原材料”等,剩余净损失记入“营业外支出”。

3.7 存货期末计价

含义:是指会计期末对存货价值的计量。

步骤:

1.确定期末结存存货的(账面)成本;

2.进行减值测试,确定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3.7.1 可变现净值及其确定

1.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

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

2.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必须有可靠的证据,而且应当以取

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

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1)如存在下列情况之一,则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1)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2)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则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

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3)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4)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3.7.2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比较

1. 按存货项目比较

?只要某存货项目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就将该存货项目按可变

现净值计价,不考虑其他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是否低于成本,不受其

他存货可变现净值大小的影响。

2. 按存货类别比较

?只要某类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就将该类存货按可变现净

值计价,不考虑其他类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是否低于成本,不受其他

类别存货市价的影响。

3. 按全部存货比较

?只有全部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全部存货的成本时,才按可变现净

值计价。

3.7.3 存货跌价的处理

–存货因按低于成本的可变现净值计价而发生的损失,确认为存货跌价损失。

–发生存货跌价损失时,会计上应同时反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列支存货跌价损失,二是减少存货价值。

1. 存货跌价损失

在利润表上并入以“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反映。

2. 减少存货价值

将存货因按可变现净值计价而减少的存货价值设置“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以便在备抵调整存货历史成本后求得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3.7.4 存货减值测试小结

1. 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并按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如果由于存货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不可收回的价值部分,应当提取存货跌价准备

2. 企业在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以取得的可靠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合理确定。

3. 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则该材料仍然应当按成本计量,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4. 企业对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进行计量时,应采用存货备抵法进行核算,如果存货按低于历史成本的可变现净值调整后,可变现净值又上升时,应相应调增存货账面价值,但不得超过存货的历史成本,调增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5. 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1)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6. 当存在以下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应将存货账面价值全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3)生产已不再需要,并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4)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7. 会计期末,将存货的账面价值(存货账面余额减去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后的余额)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并将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单独列示于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中。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考点1 物质的组成 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基:中性原子团) 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 特别提醒: 1.离子与基团: 2.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 [知识规律] 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如金刚石(C)、晶体Si都属原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P4属分子晶体,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具体地: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 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C60、稀有气体等 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H2O、NH3、H2S等 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 等 ④酸类:如HClO4、HClO、H2SO4、H3PO4、H2SiO3等 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 ⑥其它:如NO、N2O4、Al2Cl6等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 (3)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4)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CH3)含有未成对的价

1.1.1 物质的分类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1.1.1物质的分类 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2.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3.知道分散系的概念,能说出分散系的分类。4.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5.能根据胶体的性质解释生活中与之有关的现象。 知识点一同素异形体 含义: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举例 ①金刚石、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②氧气和臭氧(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1)产生同素异形体的原因 ①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和成键方式不同,如氧气(O2)和臭氧(O3)。 ②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研究对象 ①同素异形体是指单质,不是指化合物。 ②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不同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构成它们的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 (3)同素异形体的“同”“异”的含义 ①“同”——指元素相同; ②“异”——指形成单质不同,结构不同,性质有差异。 (4)同素异形体的“结构决定性质” ①同素异形体的结构不同,性质存在差异。 ②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的相似,有的相差较大。 【典例1】清晨,松树林中的空气特别清新,是因为有极少量的氧气变成了臭氧,反应的方程式为3O2?2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化合反应 B.由氧元素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C.产生的臭氧与氧气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D.这个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思路启迪] 解答该题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关键点:(1)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的相似,有的相差较大,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中的单质,也可能是同素异形体组成的混合物。

1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

专题一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 【考点归纳】 一、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物理的性质是指通过眼、鼻等感官可以感知或者用仪器可测出的物质的表面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方面。 3.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的内在性质,它肉眼无法感知,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它包括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二、物质的变化及其分类: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1)从定义上区别: 物理变化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如将纸撕成纸条、蜡烛熔化、冰融化成水、石油的蒸馏分离等;但化学变化则有新物质生成,如米饭烧焦变黑有糊味、木柴燃烧、火药爆炸等。所谓新物质是指与原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的物质。 (2)从反应现象上区别: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不能以此作为判断依据,有些物理变化也有这些现象!如白炽灯丝因通电发热变红而发光就不是化学变化,所以判断时还需综合其他因素作出判断。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如分析蜡烛燃烧这一变化:火柴靠近蜡烛芯时,烛芯处变软、熔化、燃烧、发光发热、有黑烟。在此过程中,蜡烛变软、熔化是物理变化,燃烧是化学变化,发光发热是伴随的现象。 3、化学变化的几种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合) 通式:A+B=AB 例:C+O 2 CO2;CaO+H2O Ca(OH)2 (2)分解反应(分) 通式:AB=A+B 例:Cu2(OH)2CO32CuO+CO2↑+H2O Cu(OH)2CuO+H2O (3)置换反应:(换) 通式:AB+C=CB+A 例:Zn+H 2SO4ZnSO4+H2↑ 注意:CO+CuO CO2+Cu不是置换反应,它不符合定义中“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这一句,该反应的反应物由两种化合物组成。 (4)复分解反应:(互换成份) 通式:AB+CD=AD+CB 例:2NaOH+CuSO 4Cu(OH)2↓+Na2SO4 注意:反应:CaCO 3+2HCl CaCl2+H2O+CO2↑从表面来看不是复分解反应,究其本质,仍属复分解反应:CaCO 3+2HCl CaCl2+H2CO3 【问题探究】 【例1】:我们在初中化学里学过的一些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现有以下物质:A.不锈钢;B.氧气;C.生石灰;D.活性炭;E.二氧化碳;F.水;G.醋酸;H.熟石灰(氢氧

2010高考二轮复习化学教学案: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 【专题要点】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是化学最基础的主干知识,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它们涉及的化学概念、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它们相互转化的方式,是中学化学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生从化学视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必备知识,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复习本考点是应深刻理解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不同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及物质间相互转化的方式和转化条件;要理解各个化学用语的的实际含义,掌握反应的条件与本质,正确、科学、规范的进行运用。本考点在高考中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常常结合元素化合物来进行考查。从09年和08年高考考题来看高考题除了直接考查基本概念外,还考查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高新科技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逐步向环保、高科技、生产等方面渗透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出来元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化学用语,以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而且融入其他专题进行考查。 【考纲要求】 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涵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注意其与同位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的区别。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6.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7.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8.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9. 掌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的概念,区别及鉴别它们的方法; 10.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及性质; 【教法指引】 复习此专题时要做到―准确‖、―系统‖、―灵活‖,可以从三点入手: 1.以高考的热点、考点、难点为依据,合理设置复习内容和练习题,熟练掌握解题思路、注 重方法、技巧,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在某些考点的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上有所突破 2.加强区别相似概念的异同,理顺不同概念间的联系,进而形成连贯的知识系统。

物质组成分类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性质 双基训练 *1. 下列物质中,有固定的熔、沸点的是( )。【1】(方括号中所示数字为完成该题所需的大致时间,单位分。下同。 (A)碘酒 (B)花生油 (C)油酸 (D)福尔马林 *2. 下列物质中,不含结晶水的是( )。【1】 (A)芒硝 (B)大理石 (C)明矾 (D)生石膏 *3. 下列物质由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1】 (A)空气 (B)石蜡(C)氨水(D)二氧化氮气体 *4. 下列各组俗称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1999年上海市高考试题)【1】 (A)苏打、小苏打 (B)胆矾、绿矾 (C)三硝酸甘油酯、硝化甘油 (D)纯碱、烧碱 **5. 下列选项中,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 )。(2002年上海市高考理科综合试题) 【1】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时产物不污染环境③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 4ClO 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NH 4ClO 4 = N 2↑+4H 2O+Cl 2↑+2O 2↑+Q ,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2002年上海市高考理科综合试题)【1】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 **7. 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开创“飞秒(10-15s)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1】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8. 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2003年上海市高考试题)【1】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盐类 (D)非金属单质 纵向应用 ***1. 某元素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其相同价态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 ,则该元素的化合价数值不可能是( )。【2】 (A)20a b - (B)40b a - (C)20b a - (D)80 b a - ***2. 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玛依特大火灾中有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国人。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热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1】 ①沿楼梯迅速下楼 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④封闭房门 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 ⑥跳楼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物质的组成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______、______或______构成的。 (宏观组成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微观组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2)元素:具有__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组成? ?? 单质: 的纯净物。化合物: 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二、物质的分类 1.简单分类法概述: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2.分类法:常用的两种是_______ ___法和____________法。 3.物质的分类: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 4.无机化合物的树状分类

三、分散系、胶体 1.分散系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 分类标准:根据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共有三种类型(见下图):根据分类标准在数轴上填写分散系名称。 2.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____________之间的分散系。 (2)分类:按分散剂划分??? ① :如AgI 胶体② :如烟水晶③ :如烟、雾、云 按分散系颗粒的情况划分: (3) 胶体的性质 ①丁达尔效应:用一束光通过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时,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上 进行观察,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现象称作____________,这是由于胶体微粒对可见光的散射而形成的。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________和________。 ②电泳:在________的作用下,胶体微粒作________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电 泳现象说明________带电荷。利用电泳可进行工厂除尘。 ③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三角洲的形成、明矾净水、盐卤点豆 腐都是胶体聚沉现象。胶体聚沉的条件有:a.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 __________。 (4) Fe(O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继续煮沸至液体呈____________,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由于胶粒半径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离子、小分子半径较小可透过半透膜, 可以用 渗析的方法对胶体进行提纯 四、三类分散系的比较 五、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1.(重庆市名校联盟2014届高三联合考试化学试卷)化学与生活、生产、航天、航海等诸多领域相关。下列有关上述领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在太空舱可以实现过滤和分液的实验操作 B. 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铜块,可加速船体的腐蚀速率 C. 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 上用于舰载机降落的拦阻索是特种钢缆,属于金属材料 D. 石英光导纤维,在遇到强碱时可能发生“断路” 难易度:容易 答案: A 2.解读:在太空舱里没有地球引力,处于失重状态,在失重状态下不能实现过滤和分液的实验操作,A项错误;Cu与Fe构成原电池时,Fe的活泼性比Cu强,Fe作负极被腐蚀,所以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铜块,可加速船体的腐蚀速率,B项正确;特种钢缆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C项正确;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硅酸盐和水,所以石英光导纤维,在遇到强碱时可能发生“断路” ,D(天津市蓟县第二中学2014届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下列对生产、生活有关化学问题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医疗上进行胃部造影前,患者服用的“钡餐” 是BaCO3等不溶于水的物质 B. 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用焦炭等还原剂从氧化铝中获取铝 C. 明矾净水是利用了Al3+的水解性和氧化性 D. 液氯罐中的液氯泄漏时,可将其移入水塘中,并向水塘中加入生石灰 难易度:容易 答案:D 解读:碳酸钡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的可溶性氯化钡有剧毒,所以碳酸钡不能用作钡餐,A项错误;铝的冶炼应用电解氧化铝法,不能用热还原法,B项错误;明矾净水是利用了Al3+的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性净水,C项错误;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氯气有毒,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无毒的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从而降低氯气的毒性,D项正确。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第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对应学生用书第14页) [考纲知识整合] 1.物质的组成 (1)构成粒子 (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组成,???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提醒: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他们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它们混合后形成混合物。如O 2与O 3,金刚石与石墨等。 2.物质的分类 (1)分类方法 ①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②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 ①硫黄 ②HClO ③苛性钠 ④铜 ⑤小苏打 ⑥氧化钠 ⑦Fe(OH)3胶体 ⑧NaCl 溶液 (2)几类物质的概念 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③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④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 ⑤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

⑥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高考命题点突破] 命题点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粒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是原子或分子 (2)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分子可以变化但原子不可变化 (3)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4)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物质可能只有一种 元素 (5)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6)CuSO4·5H2O中含有CuSO4和H2O,故CuSO4·5H2O为混合物 (7)任何化合物均由原子构成 (8)OH-和—OH属于相同的原子团 (9)NH+4、OH-、H3O+的电子数和质子数均相同 (10)O2与O3形成的混合气体为纯净物,O2与O3的转化为化学变化 (11)正丁烷与异丁烷的分子式均为C4H10,但二者的混合气体为混合物 【答案】(2)(3)(4)(11) [易错防范]误认为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1)若某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的单质混合而成,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由12C和13C组成的石墨则是纯净物。 (2)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最简式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同一物质。如C4H10的结构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二者组成混合物。 命题点2物质的分类 2.(2018·铜陵模拟)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①陶瓷②水泥③玻璃④漂白粉⑤胆矾⑥氯水⑦液氯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⑤⑦D.⑥⑦ C[①陶瓷的主要成分是SiO2和硅酸盐,属于混合物;②水泥是硅酸三钙、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一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 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 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 胶体的区别。 2016,卷甲 13T(A); 2015,卷Ⅰ 7T ;2015,卷Ⅱ 7T ; 2014,卷Ⅱ 7T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学生用书P27] [知识梳理] 一、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A――→ 组成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5.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6.同素异形体 (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 二、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 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自我检测]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出理由。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九年级化学专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

专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课标要求】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判断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能根据信息分析归纳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5.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教法学法建议】 本节可先采取以下教学过程:1、做检测题(10分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做到练习本上,标记出不会的题。2、教师出示答案,学生对改并以小组形式讨论做错的题或不会的题,教师注意巡视发现哪些题学生做的不好 ,进行第二次备课(约5分钟)。3、点拨:对多数学生做错的题,,教师再做针对性讲解和拓展,(10分钟)。4、学生记忆不会的知识点或问仍不懂的题(5分钟).5.做检测题(做到卷子上,15分钟),教师课下批改,对做得差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日清。 【当堂检测题】 1.下图所示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玻璃刀裁玻璃 B.定向爆破拆除楼房 C.用石墨棒作干电池的电极 D.天安门华表 2.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焰火表演B.霓虹灯表演C.音乐喷泉D.气球升空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电解水 B、木炭吸附色素 C、瓦斯爆炸 D、食物腐败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呼吸作用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C.海水晒烟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铝箔发暗 C.烧碱变质 D.镁带变 黑 6.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 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B.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C.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D.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 7.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火上烧油 B.百炼成钢 C.玉不琢、不成器 D.死灰复 燃 8.下列做法,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利用点燃的方法辨别棉毛织品 B.利用镁粉燃烧产生的强光照明 C.根据气味不同区分酒精与白醋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学生用书P27] [知识梳理] 一、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A――→组成 ? ?? ??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6.同素异形体 (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 二、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 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自我检测]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出理由。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3)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4)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一定是化合物。 (5)只含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6)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7)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 答案:(1)正确;(2)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复合离子如NH+4等可以再分;(3)正确;(4)错误,由同种元素的几种同位素原子形成的分子是单质;(5)错误,如O2和O3混合在一起虽然只含氧元素,但属于混合物;(6)错误,如Si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由Si原子保持;(7)错误,如N2和CO。 2.(教材改编题)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A.混合物:空气、福尔马林、水玻璃、熟石灰 B.化合物:烧碱、氯化氢、干冰、胆矾 C.电解质:二氧化硫、胆矾、铁、生石灰、盐酸 D.单质:液态氧、白磷、氮气、碘酒 解析:选B。A项,熟石灰是纯净物;B项,全是化合物;C项,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盐酸是混合物,铁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项,碘酒是混合物。 (1)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依据进行分类,可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如Na2CO3属于钠盐、碳酸盐、含氧酸盐、正盐等。因此,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必须指明分类的依据。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前者如O2,后者如O2和O3的混合物。 (3)电离生成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NaHSO4。 (4)酸(或碱)的水溶液一定呈酸(或碱)性,但呈酸(或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或碱)溶液。 (5)1 mol一元强酸在水溶液中一定能电离出1 mol H+,1 mol某物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出1 mol H+,其不一定是一元酸(如NaHSO4)。 (2017·哈尔滨模拟)德国著名行业杂志《应用化学》上刊登文章介绍:某中德联合研究小组设计制造了一种“水瓶”,用富勒烯(C60)的球形笼子作“瓶体”,一种磷酸盐作“瓶盖”,恰好可将一个水分子关在里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

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 【考点归纳】 一、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物理的性质是指通过眼、鼻等感官可以感知或者用仪器可测出的物质的表面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方面。 3.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的内在性质,它肉眼无法感知,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它包括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二、物质的变化及其分类: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1)从定义上区别: 物理变化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如将纸撕成纸条、蜡烛熔化、冰融化成水、石油的蒸馏分离等;但化学变化则有新物质生成,如米饭烧焦变黑有糊味、木柴燃烧、火药爆炸等。所谓新物质是指与原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的物质。 (2)从反应现象上区别: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不能以此作为判断依据,有些物理变化也有这些现象!如白炽灯丝因通电发热变红而发光就不是化学变化,所以判断时还需综合其他因素作出判断。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如分析蜡烛燃烧这一变化:火柴靠近蜡烛芯时,烛芯处变软、熔化、燃烧、发光发热、有黑烟。在此过程中,蜡烛变软、熔化是物理变化,燃烧是化学变化,发光发热是伴随的现象。 3、化学变化的几种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合) 通式:A+B=AB 例:C+O2 CO2;CaO+H2O Ca(OH)2 (2)分解反应(分)

通式:AB=A+B 例: Cu2(OH)2CO3 2CuO+CO2↑+H2O Cu(OH)2 CuO+H2O (3)置换反应:(换) 通式:AB+C=C B+A 例: Zn+H2SO4ZnSO4+H2↑ 注意:CO+CuO CO2+Cu不是置换反应,它不符合定义中“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这一句,该反应的反应物由两种化合物组成。 (4)复分解反应:(互换成份) 通式:AB+CD=AD+CB 例: 2NaOH+CuSO4Cu(OH)2↓+Na2SO4 注意:反应:CaCO3+2HCl CaCl2+H2O+CO2↑从表面来看不是复分解反应,究其本质,仍属复分解反应:CaCO3+2HCl CaCl2+H2CO3 【问题探究】 【例1】:我们在初中化学里学过的一些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现有以下物质: A.不锈钢;B.氧气;C.生石灰;D.活性炭;E.二氧化碳;F.水;G.醋酸;H.熟石灰(氢氧化钙);I.锌;J.盐酸。 请根据它们的用途,用字母代号填空(每种物质限选一次): (1)可供急救病人呼吸;(6)是最常用的溶剂; (2)可用于制造炊具;(7)可用来降低土壤的酸性; (3)可用作温室气体肥料;(8)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4)可用作某些食品的干燥剂;(9)可用作干电池负极材料; (5)可用作冰箱的除臭剂;(10)通常的食醋中含有约3%~5%的。审题与思路:通常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有些物质性质或用途不是机械去背诵的,而是要求我们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这些内容是在平时的训练中去掌握的,考前的强化突破只能是顾此失彼。

专题四物质的性质及分类

硝酸铵 NH4NO3 净重:50kg 含氮量≥34% ××化肥厂 专题四物质的性质及分类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食用醋 B.天然气 C.含碘盐 D.蒸馏水 2.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是 A. 不锈钢 B. 羊毛 C. 尼龙绳 D. 水泥 3.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A.碳酸 B.二氧化碳 C.乙醇汽油 D.甲烷 4. 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 无色无气味 B. 常温下为气态 C. 能支持燃烧 D. 液氧为淡蓝色 5.生活中废弃的铝质易拉罐、破铁锅、废铜线等可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 A.有机物 B.金属或合金 C.氧化物 D.非金属 6.我们身边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新鲜洁净的空气B.医用酒精C.酱油D蒸馏水 7.下列属于混合物的是 ··········································································· ( ) 8.“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钻石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属于 A.氧化物 B.化合物 C.单质 D.盐 9.某物质具有固定的熔点、沸点,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分解反应。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物质可能是混合物 B. 该物质可能是单质 C. 该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 以上判断均不正确 10.轻轨电车是近年来城市发展的一种无污染的新兴交通工具,当轻轨电车开动时,轻轨电车与架空电线的接触点由于高速摩擦会产生高温,因此接触点上的材料应该具有现耐高温,不易氧化,能导电的性质,你认为接触点上的材料应选用 A.金刚石 B.铝 C.石墨 D.铜 11.下图是某化肥厂生产的一种化肥的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关于这种 化肥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A.这种化肥属氮肥B.这种化肥是复合肥 C.硝酸铵属于盐D.不宜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一、知识结构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氧化性、化合价等 物理变化:的变化 概念:的变化 本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遵循规律:质量守恒定律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按物质的种类数目的改变分置换反应 物质的变化复分解反应 化学变化分类氧化反应 (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反应 按反应中的得氧、失氧分非氧化还原反应 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 伴随现象: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反应条件: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 实例:燃烧、腐烂、发酵、生锈、火药爆炸、风化等 二、主要内容提示 (一)物质的性质 1.物质性质的确定:物理性质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来体现。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来表现。 3.物理性质主要指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吸附性等方面的性质。 4.几种物质重要的化学性质。 ⑴可燃性:可燃物与接触并使温度达到就可燃烧的性质。 ⑵氧化性:反应中能氧,使别种物质发生反应的物质具有的性质。 ⑶还原性:反应中能氧,使别种物质发生反应的物质具有的性质。初中化学中具有 还原性的物质有、、等。 ⑷毒性:初中化学涉及有毒的物质有CO、SO2、NO2、、、农药波尔多液等。 ⑸腐蚀性:强酸、强碱等物质具有腐蚀性。 ⑹稳定性:指物质不易跟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性质。如稀有气体、碳与氢气等在常温下具有稳 定性。 ⑺金属活动性:是指金属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变成离子的能力。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理解和 应用: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反之越弱;排在氢前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除浓硫酸和硝酸) 里的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⑻溶液的酸碱性:通常用酸碱指示剂来测试,并用pH表示它的强弱程度,pH的取值范围在0—14 之间: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⑼化合价:它是元素相互化合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化学性质。要熟记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二)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物质的性质及种类

第三章物質的變化及形成 3-1 物質的性質及種類 一、物質的性質: 1.物理性質( ): 2.化學性質( ): 二、物質的變化: 1.物理變化: 2.化學變化: 常見的化學反應的類型: ①離子沉澱反應: ②酸鹼中和反應: ③氧化還原反應: 3.1-1物質的導電與解離~3.1-2物質的解離與離子 一、電解質: 定義:凡物質在熔化狀態或溶於水,能夠解離成⊕(陽離子)、Θ(陰離子)者,而使溶液具有導電性者,稱為電解質。如:酸、鹼、鹽屬之。 種類:a.強電解質:在水中幾乎可以完全解離者、導電性強。包括:強酸(H2SO4、HCl、 HNO3)、強鹼(NaOH、KOH、Ca(OH)2)、可溶性鹽(NaCl、KNO3、KI)。 b.弱電解質:在水中僅少部分解離者、導電性弱。包括:弱酸(CH3COOH)、弱 鹼(NH3)、微溶鹽(PbCl2)。 特性:a.電解質以固態存在時不導電,其與時方可導電。 b.電解質解離後生成的陰、陽離子的總數不一定相等;但其生成的正、負電 荷的一樣,故電解質水溶液為。 二、非電解質: 定義:溶於水不解離成離子者,以「」狀態存在,其水溶液不導電。 種類:葡萄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乙醇(C2H5OH),大部分有機物均屬之。

3-1.3 物質的沉澱反應 一、意義:不同的兩種電解質溶液混合時,陰陽離子互相吸引形成化合物,若其在水中 溶解度小,則析出沉澱,此稱為離子沉澱反應。 二、澄清的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 三、難溶鹽在水中溶解度的定量討論 1.溶度積常數:為或鹽在溶液中的相乘積,此乘積為一常 數,可簡稱。 2.溶度積常數表示法: 例題1. 列出下列各方程式之溶度積表示式: ① Mg(OH)2(s)Mg2+(aq) + 2OH-(aq) ② Bi2S3(s)2Bi3+(aq) + 3S2-(aq) ③ Hg2Cl2(s)Hg22+(aq) + 2Cl-(aq) 3.利用Ksp判斷兩溶液混合有否沉澱產生 兩溶液混合時: (1)初離子濃度相乘積< Ksp: (2)初離子濃度相乘積= Ksp: (3)初離子濃度相乘積> Ksp: 3-1.4 物質的酸鹼反應 一、酸的共同性質 具有酸味,能使藍色的石蕊試紙變成紅色。 含氫原子的酸能和活潑金屬反應生成氫氣。 水溶液有導電性。 酸可以和鹼中和,形成鹽類和水。 二、鹼的共同性質 具有苦澀味及滑膩感,可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色 水溶液具有導電性 鹼可與酸中和,形成鹽類和水 三、酸鹼學說 阿瑞尼士學說(游離說): 定義: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配餐作业(三)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1.“笔、墨、纸、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文房四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解析灼烧蛋白质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因此用灼烧法可鉴别毛笔羊毫的真伪,A项正确;松烟墨性质稳定,因此用墨写字画画可长久不褪色,B项正确;纸及造纸原料的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C项正确;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是物理变化,D项错误。 答案 D 2.我国晋朝傅玄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写道:“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指的是下列物质中的() A.HgS B.Cu C.Cu2O D.Fe2O3 解析“朱”指“朱砂”,是古代常用的一种颜料和药物,其主要成分是HgS。 答案 A

【补偿训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鼓励使用电子货币以节约能源 B.积极推广共享单车以减少雾霾和光化学烟雾 C.大力开发化石能源以推动经济发展 D.支持使用共享快递盒以减少“白色污染” [思维导图] 解析A项,使用电子货币可以减少制造货币所使用的木材、金属等的消耗,降低货币流通成本,符合要求;B项,推广共享单车,可以减少燃料的消耗,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符合要求;C项,化石能源指煤、石油、天然气,大力开发利用化石能源,会产生大量的CO2、SO2等废气,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不符合要求;D项,共享快递盒的推广与使用,可以节省 木材,保护森林,减少“白色污染”,降低成本,符合要求。 答案 C 3.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干冰,冰水混合物,烧碱 B.同素异形体:活性炭,C60,金刚石 C.非电解质:乙醇,四氯化碳,氯气

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2019-2020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4.(1分)(xx?北京)下列物质必须密封保存的是() 木炭B.浓盐酸C.石灰石D.氯化钠 A. 选:B 19.(1分)(xx?北京)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干冰用作冷冻剂B.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 C.氧气用于气焊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选A 1.(1分)(xx?北京)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纸张燃烧C.水分蒸发D.矿石粉碎 选B 14.(1分)(xx?北京)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A.碳酸钙B.氯化钠C.浓盐酸D.氢氧化钠 选C 18.(1分)(xx?北京)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氮用作冷冻剂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氧气用于气焊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 选C 26.(6分)(xx?北京)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 (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B(填字母序号). A.碳酸钙B.乙醇(C2H5OH)C.二氧化碳 (2)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含有碳元素,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写化学式). (3)很多天然矿石中含有碳元素,菱锰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锰(MnCO3),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4)在440℃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金刚石(C)和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2+4Na2Na2CO3+C. (5)“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如图所示),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正确的是ABC(填字母序号). A.具有吸附性B.可重复使用C.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解:(1)碳酸钙属于碳酸盐不属于有机物,二氧化碳属于碳的氧化物不属于有机物,乙醇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2)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