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地理学 期末作业2013.6

计量地理学 期末作业2013.6
计量地理学 期末作业2013.6

计量地理学期末考试题

(11级地理教育1、2、3班)

1.以下是甘肃省20个气象台站某年份的降水量和蒸发量数据。

试求:20个台站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平均值、方差、标准方差。(要求:结果需要列表表示)

2、设有12个地区的4个工业部门,各部门的工业总产值所占百分比列于下表。试作出各工业部门的空间罗伦兹曲线。

要求:图中要有对角线,即最终结果有五条线,图例中各工业部门应以字母表示。最终需将计算过程以excel形式提交,打印的作业中只需拷入图。

表2 统计表(%)

3、为了规划某地区的商业网点,需要对其商品零售额进行预测。现

将统计资料列于下表,如果今后几年影响该地区零售额诸因素无多大变化,试预测2002年商品零售额。

要求:在spss中试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回归模型,进行效果检验(各个检验方面要进行分析,将结果分析的表格拷到作业中,三部分分析内容【拟合优度R2,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p值,系数分析p值】,并列出方程),最后根据方程预测2002年商品零售额。

表3 年份与零售额统计表

4、某地区近十年的粮食总产量(X)和农业总产值(Y)数据如下表:

表4 粮食总产量与农业总产值

(1)试计算该地区粮食总产量(X)与农业总产值(Y)之间的相关系数r(要求:按照以前练习时的要求,说明r值及显著性检验结果);

(2)试建立该地区农业总产值(Y)与粮食总产量(X)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检验该回归模型是否显著(三部分分析内容拷入即可,不需要分析)。(注:计算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5.某市的钢、铁产量与总运量如下表,试建立它们之间的回归模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α=0.01)。当钢、铁生产量各为200万吨时,其总运量为多少?(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要求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同,要求分析三部分检验内容)

表5 钢、铁产量与总运量

6.某山区水土流失面积(km2)与土壤的含氮量的数据见下表。

要求:

(1)试画出二者之间的散点图并确定是什么样的相关形式(图拷入);

(2)根据散点图选择合适的曲线模型进行拟合;

(3)检验该模型的显著性,并预测当水土流失面积x=10(km2)时的土壤含氮量y(g/m2)。

表6 水土流失面积(km2)与土壤含氮量(g /m2)

7.设地理要素预报因子y与4个自变量x1,x2,x3,x4,其统计资料见表6。试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模型。(要求:将需要分析的三部

分内容拷入,不必分析,但要写出最终方程,并对1971年的Y值进行预测)。

表7 预报因子Y与4个自变量

8.我国9大陆地农业区的7项农业经济指标列于下表。

表8 我国9大陆地农业区的7项农业经济指标

(1)对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列表表示结果。

(2)采用标准差标准化,以欧氏距离系数矩阵为基础,采用最短距离聚类分析方法对9大农业区作聚类分析,并画出分类谱系图,进行简要的地理解释。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B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山东轻工业学院08/09学年第二学期《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 (B卷)(本试卷共7 页) 适用班级:经管学院07级所有学生 20 分)共(本题共一、单项选择题10 小题,每小题2 分, 得分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 1. 在多元回归中,调整后的判定系数与判定系数的关系有() A. < B. > C. D.关系不能确定 2R=1时有()根据判定系数2. 与F统计量的关系可知,当 A.F=-1 B.F=0 C.F=1 D. F=∞ 3.DW检验法适用于检验() A.异方差性 B.序列相关 C.多重共线性 D.设定误差 2=0.98,X1的t值=如果一个二元回归模型的 4. OLS结果为R0.00001,X2的t 值=0.0000008,则可能存在()问题。 A. 异方差 B. 自相关 C. 多重共线 D. 随机解释变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 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若某个解释变量对其余解释变量的判定系数接近1,则表明模型中存在() A.异方差性 B.序列相关 C.多重共线性 D.拟合优度低 6.容易产生自相关的数据是() A.横截面数据 B.时间序列数据 C.年度数据 D.混合数据 ????中,模型:检验7. 线性回归??????x?ux?x?y i20ik1i12kii?时,所用的统计量为:()),2,(,?0?k?,1H:0? i ?i0????????ii1k?1?t?nt??ttn?k.. B A ?????? ??VV ????ii1??n?tFnk?1,?k?1ktF?.. D C?????? ii22???? ??VV ii2????,8. 对于线性回归模型:检验随机误差项是否u?xxy????????x tkt221ttt0k1存在自相关的统计 量是:() ???2ee?d61?tti2t?1t??d B. A.??1r nn2? ??n1nn???2e t1?t??2n?r i?t.. D C?t?? ?V2r1?i9. 若回归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存在一阶自回归形式的序列相关,则估计模型参数应采用() A.普通最小二乘法 B.加权最小二乘法 C.广义差分法 D.工具变量法 d和d,在给定显著水平下,若DW统计量的下和上临界值分别为则当10. ul d DW d 时,可认为随机误差项()ul

《计量地理学》作业论文

《计量地理学》期末作业 课题: 《主成份分析法在甘肃省各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中的应用》 姓名:贾斌学号:2012141234 专业:地理科学班级:1202 课程名称:计量地理学 学期:2013至2014 学年第一学期

主成份分析法在甘肃省各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中的应用 贾斌 (地理科学1202 2012141234) 摘要:本文采用客观赋值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建立一套包括4个方面26个指标的城市综合实力指标体系,对甘肃省14个中心城市和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研究。通过SPSS12.0统计软件对相关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求出无量纲后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R及R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和贡献率。在此基础上,确定作为初始因子的主成分变量,并计算出各主成分分值及综合分值。最后根据综合分值对甘肃省14个中心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做出了评价。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中心城市综合发展水平 1. 引言 甘肃地处我国的西北地区。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甘肃作为我国东南部通向西北的交通要道、汉唐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甘肃省的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贫困面大,甘肃省又是少数民族广泛聚居的地区。甘肃各中心城市的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整个甘肃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功实施,而且也关系到地区稳定与建立和谐社会等问题。因此研究甘肃省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发展水平具有对于促进甘肃省和谐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所谓“中心城市”是指所处区域内经济比较发达、功能相对完善,对区域外的资本、技术、人力等资源具有吸纳力,对区域内其他城市及农村具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辐射力的城市[i]。中心城市以其地理位置、规模大小、辐射范围、影响程度及吸纳能力等的不同,区分为世界级中心城市、国家级中心城市、省级中心城市等等[ii]。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和区域开发的重要依托,是带动周边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市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直接影响着它的区域带动力。评价中心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对于规划城市布局、确定城市等级、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构建城市产业链等具有基础意义。 目前对中心城市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主观赋值法,如层次分析法、德尔非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另一类是客观赋值法,如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主观赋值法是由相关专家根据主观经验评判给分或给出相关指标的权系数,然后加权计算总分的评价方法。主观赋值法的特点是简单明了,易于操作,缺点是人为干扰因素多,尤其是在指标较多时,很难确定指标权重客观赋值法是根据客观对象构成要素的因果关系设计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采集原始数据,根据原始数据计算指标权重,然后加权计算总分的评价方法。客观赋值法的优点是克服了主观赋值法人为因素的干扰,同时也可以在不损失有价值信息的情况下进行数据简化或结构简化。近年来,

计量地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地理问题研究的核心环节是() A 地理数据采集 B 地理数据教学方法 C 地理数据描述 D 地理数据的处理 答案:D 参考课本P26页 2.在单峰负偏态的分布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 算数平均数> 众数>中位数 D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答案:B 参考课本P33页 3.下列哪个数据不是属性数据() A 人口数量 B 村庄河流的分布 C 国内生产总值 D 土地面积答案:B 参考课本P20页 4.偏相关系数的性质有①偏相关系数分布的范围在-1到1之间;②__________;③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必小于或最多等于由同一系列资料所求得的复相关系数。 A.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 B.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 C.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 D.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答案:A 参考课本P57页 5. 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包括长期趋势(T )、__________循环变动(C )和不规则变动(I )。A季节变动 B.灰色模型 C马尔科夫 D.乘法模型答案:A 参考课本 P72-P73页 6. 主成分分析是在()的基础上进行的。 A.回归分析 B.时间序列分析 C.相关分析 D.系统聚类分析答案:C 参考课本P95页 7.在地理学中,主要对于“状态”的预测方法是()A.主成分分析法 B.马尔可夫预测法 C.灰色模型分析法 D.趋势面分析发答案:B 参考课本P108页 8.建立在变异函数理论及结构分析基础之上的空间插值法是() A.RBF神经网络方法 B.克里格插值法 C.反距离权重倒数插值法 D.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答案:B 参考课本P141页 9. 下面哪一个不是AHP决策的基本步骤() A.明确问题 B.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C.分层计算特征值 D.层次总排序答案:C 参考课本227—230页 10. 下列属于图G=(V,E)所必须包含的基本要素的是() A.边集 B. 子图 C. 关联边 D. 基础图答案:A 参考课本P57页 11.下列不属于一个网络图的基础指标的是() A.连线数目 B.结点数目 C.网络中亚图数目 D.回路数答案:D 参考课本P281页 12.下列哪个数据不是属性数据() A 人口数量 B 村庄河流的分布 C 国内生产总值 D 土地面积答案:B 参考课本P20页 二、填空题 1.锡尔系数,就说明分配差异越大;反之,锡尔系数,说明收入分配越均衡。 答案:越大、越小参考课本P43页 2.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内容包括哪两个方面:。 答案:一是进行统计整理;二是计算有关统计指标和参数。参考课本P27页 3. 标准正态分布的峰度系数;,表示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程度高于正态分布;表示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程度低于正态分布 答案:g1>0、g1<0,参考课本P33页 4. 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常常用地理数据分布的_________与______来描述。

关于计量地理学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 1、近代主要由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计量运动中,主要形成了三种学派,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 A 依阿华的经济派 B 威斯康星的统计派 C 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派 D 由赫特纳首倡的区域学派 答案:D 参照教材第一章第3页 2、计量地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A 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末 B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 C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 D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答案:A 参照教材第一章第5—6页 3、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和()。 A. 区域联系 B. 地理范围 C. 地理属性 D. 空间联系 答案:D 参照教材第二章第19页 4、下列地理数据哪一组分别属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A. 某种土壤或植被的分布区土地面积 B. 居住区各种地理区域的界线 C. 海拔高度土壤侵蚀强度 D. 森林覆盖率黄石市行政区 答案:A 参照教材第二章第20页 5、当相关系数rxy>0时,表示两要素之间存在()关系。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都可能 答案:A 参考教材第47页关于相关系数的内容 6、下列两组数据(1,2,3,4,5,6,7,8);(10,12,18,20 ,16,14,15,17) 运用相关系数计算公式,计算两组数据相关系数为( ) A B C D 答案:B 参考教材第47页关于相关系数的内容 7、下列哪一种距离不能用于聚类分析的距离的计算。() A.绝对值距离 B.明科夫斯基距离 C.欧几里德距离 D.最短距离答案:D 参照教材第三章第84页 8、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常用的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方法。() A.总和标准化 B.标准差标准化 C.极小值标准化 D.极差的标准化 答案:C 参照教材第三章第83页 9、Geary系数与Moran指数存在()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随机关系 D.没有关系 答案:B 参照教材第四章第121页 10、下列哪一类模型不属于不属于地统计学三大模型() A.有台基值模型 B.无台基值模型 C.抛物线模型 D.孔穴效应模型 答案:C 参照教材第四章第138页 二填空题 1、空间相互作用分析,主要是定量地分析各种“地理流”在不同区域之间流动的________。 答案:方向和强度参照教材第一章第4节第13页 2、相互关系分析这类研究主要是对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答案:地理要素、地理事物参照教材第一章第4节第12页3、根据测度标准,可以将数量标志数据划分为_____和比例尺度数据。 答案:间隔尺度数据参照教材第20页 4、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有数量化、形式化、逻辑化__、__、 。 答案:不确定性、多种时空尺度、多维性参照课本24页 5、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常常用地理数据分布的和 来描述。 答案:集中化程度;均衡度参照教材第35页第一段 6、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的测定,主要是通过 来完成的。 答案:对相关系数的计算和检验参照教材第47页第三段 7、___是事物之间差异性的度量,差异性越大,则相似性越

信息计量学复习题

第一章 1.信息计量学的发展逻辑过程:统计书目学—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信息计量学 2.(了解)与文献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相类似,网络计量学的内容体系是由它的理论、方法 和应用三部分组成的,理论是基础,方法是手段,应用是目的。 3.信息计量学(名词解释):主要内容是应用数学、统计学等定量方法来分析和处理信息过 程中的种种矛盾;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信息的动态特性, 并找出其中的内在规律 4.信息计量学的三大定律:布拉德福定律、齐普夫定律、洛特卡定律 5.引文分析(名词解释):就是利用各种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 等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各种分析对象的引证 和被引证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 文献计量分析方法 6.信息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的关系:从信息计量学的概念和内容体系来看,信息计量学与文 献计量学彼此交叉渗透,既有许多共同的研究内容,又 有着不尽相同的地方: 1)信息计量学着眼于“信息”本身的计量问题,文献计 量学主要以作为情报载体的“文献”为计量对象 2)信息计量学较之文献计量学来说,其研究范围更广泛 一些 3)从任务和方法上来看,信息计量学研究的任务更为艰 巨,更难找到恰当的定量方法及途径 第二章 1.文献信息流的特性:文献信息流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静态特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科 学文献在空间的分布性质,如集中-离散分布、文献按著者分布、词 汇在文献中分布、引文分布、主题相关分布等规律性;动态特性是指: 科学文献随时间的延续而增长和老化的性质) 2.科学知识量的急剧增长的科学文献激增的主要原因 3.普赖斯是最早提出“文献信息指数增长规律” 4.文献信息增长规律的应用(论述):1)在科学学和科技史研究中的应用:通过文献数量的 增长变化规律来判断和预测科学知识的增长状况, 继而探索整个科学的发展规律,是科学史和科学学 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2)在情报研究中的应用:从科学情报学的角度出发, 科学文献增长规律的研究是科技人员和情报工作人 员开展情报分析研究,掌握科技发展动态,进行科 学预测的可靠手段。科学文献数量的增长可以反映 一个国家某项技术发展的最敏感指标 3)在文献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一个图书馆或情报机构 确定经费的合理分配、资料搜集的原则、馆藏增加 的策略、存储空间扩大的措施、情报加工处理和传 递交流新技术的应用,等等,都要以科学文献的数 量及未来的增长趋势作为重要的决策依据 第三章 1.半衰期(名词解释):指某学科现时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

计量经济学期末试题

一、判断正误(20分) 1. 随机误差项i u 和残差项i e 是一回事。( F ) 2. 给定显著性水平a 及自由度,若计算得到的t 值超过临界的t 值,我们将接受零 假设( F ) 3. 利用OLS 法求得的样本回归直线t t X b b Y 21? +=通过样本均值点),(Y X 。( T ) 4. 判定系数ESS TSS R =2 。( F ) 5. 整个多元回归模型在统计上是显著的意味着模型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变量均是统计显著的。( F ) 6. 双对数模型的2 R 值可以与对数线性模型的相比较,但不能与线性对数模型的相比较。( T ) 7. 为了避免陷入虚拟变量陷阱,如果一个定性变量有m 类,则要引入m 个虚拟变量。( F ) 8. 在存在异方差情况下,常用的OLS 法总是高估了估计量的标准差。( T ) 9. 识别的阶条件仅仅是判别模型是否可识别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T ) 10. 如果零假设H 0:B 2=0,在显著性水平5%下不被拒绝,则认为B 2一定是0。 ( F ) 六、什么是自相关杜宾—瓦尔森检验的前提条件和步骤是什么(15分) 解:自相关,在时间(如时间序列数据)或者空间(如在截面数据中)上按顺序排列的序列的各成员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在计量经济学中指回归模型中随机扰动项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用符号表示: ()j i u u E u u j i j i ≠≠=0 ),cov( 杜宾—瓦尔森检验的前提条件为: (1)回归模型包括截距项。 (2)变量X 是非随机变量。 (3)扰动项t u 的产生机制是 表示自相关系数),11(1≤≤-+=-ρρt t t v u u 上述这个描述机制我们称为一阶自回归模型,通常记为AR(1)。 (4)在回归方程的解释变量中,不包括把因变量的滞后变量。即检验对于自回归模型是不使用的。 杜宾—瓦尔森检验的步骤为: (1)进行OLS 的回归并获得e t 。 (2)计算d 值。 (3)给定样本容量n 和解释变量k 的个数,从临界值表中查得d L 和d U 。

计量地理课后题答案

计量地理课后题答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徐建华版计量地理学第二章答案 1.地理数据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地理数据就是用一定的测度方式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指标。 按类型可分为: 1)空间数据:点数据,线数据,面数据; 2)属性数据:数量标志数据,品质标志数据 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的表达可以采用栅格和矢量两种形式。空间数据表现了地理空间实体的位置、大小、形状、方向以及几何拓扑关系。属性数据表现了空间实体的空间属性以外的其他属性特征,属性数据主要是对空间数据的说明。如一个城市点,它的属性数据有人口,GDP,绿化率等等描述指标。它们有密切的关系,两者互相结合才能将一个地理试题表达清楚。 2. 各种类型的地理数据的测度方法分别是什么 地理数据主要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对于空间数据的表达, 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们之间空间联系的拓扑关 系;属性数据——对于属性数据的表达,需要从数量标志数据和品质标志数据 两方面进行描述。其测度方法主要有: (1) 数量标志数据 ①间隔尺度(Interval Scale)数据: 以有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在某种单位(量

纲)下的绝对量。 ②比例尺度(Ratio Scale)数据: 以无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的相对量。这种数据要求事先规定一个基点,然后将其它同类数据与基点数据相比较,换算为基点数据的比例。 (2) 品质标志数据 ①有序(Ordinal)数据。当测度标准不是连续的量,而是只表示其顺序关系的数据,这种数据并不表示量的多少,而只是给出一个等级或次序。 ②二元数据。即用0、1 两个数据表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是非判断问题。 ③名义尺度(Nominal Scale)数据。即用数字表示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状态类型。 3. 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 )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 2 )不确定性 3 )多种时空尺度 4 ) 多维性 4. 地理数据采集的来源渠道有哪些 1)来自于观测、测量部门的有关专业数据。 2)来自于统计年鉴、统计公报中的有关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数据。 3)来自于有关单位或个人的不定期的典型调查数据、抽样调查数据。 4)来自于政府公报、政府文件中的有关数据。5)来自于互联网(internet)的有关共享数据。 6)来自地图图件。主要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专题地图等。 7)来自遥感数据。 8)其他来源的有关数据,如室内实验分析数据。 9)来自于档案、图书等文献资料中的有关数据。 5. 数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数据处理中各自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答:1)运用数学方法,建立地理数学模型,从更高,更深层次上揭示地理问题的机理。数学方法可以通过定量化的计算和分析对地理数据进行处理。 2)地理信息系统在处理空间数据和海量数据方面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而GIS相关软件如ARCGIS等将空间数据域属性数据完美结合,处理起来更方便。

计量地理学考试复习

计量地理学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1.地理学与数学的关系 在古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仅仅是为了描述地理事件、地理事实和记载地理知识;在近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又只是局限于地理现象的解释性描述。而在现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则是为了更进一步深入地进行定量化研究,以揭示地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及运动规律,从而为地理系统的预测及优化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2.向区域范式提出最尖锐、最直接批评的是德籍旅美学家舍弗尔,他于1953 年发表了一篇题为“地理学中的例外论”的文章,抨击了哈特向的地域独特主义观点,即“例外主义”的观点。 3.舍弗尔等人对区域学派的批评与否定,拉开了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 动的帷幕。 第二章地理数据及其采集与预处理 1.地理数据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2.属性数据又分为:①数量标志数据;②品质标志数据 3.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标与参数 (一)描述地理数据集中程度的指标 (1)平均值;(2)中位数;(3)众数:众数就是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二)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 (1)极差;(2)离差;(3)离差平方和;(4)方差与标准差;(5)变异系数;(三)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参数 (1)偏度系数;(2)峰度系数; 4.洛伦兹曲线P31 5.集中化指数P32 I越大,就说明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越高;反之,I越小,就说明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越低(越均衡)。这个指数I,就被称为集中化指数。 6.基尼系数:就是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分析,纵、横坐标均以累计百分比表示, 从而做出洛伦兹曲线,然后再计算得出的集中化指数。 7.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G小于0.2,表示收入分配高度均衡;G介于0.2—0.3 之间,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均衡;G介于0.3—0.4之间,表示收入分配相对合理;G介于0.4—0.5之间,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分配差距悬殊。 第三章地理模型与地理建模概述(无考试内容)

计量地理学复习重点

计量地理学 大题:最短路径、最优区位、洛伦茨曲线、回归分析、聚类分析、马尔可夫题型:填空名词简答综合。大家加油!最后一科考试了干巴爹! 第一章 1、计量地理学P1:就是将数学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地理学得一门新兴学科,它就是随着生产发展得需要与科学技术得进步而产生与发展起来得,反映了地理学朝着定量化方向发展得新趋势。 2、计量地理学得三大学派:P3 (1)艾奥瓦得经济派:此学派受经济学影响较深,着重探讨经济区位现象健互相内在联系及其组合类型; (2)威斯康星得统计派:该学派以发展与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为其主要特征; (3)普林斯顿得社会物理学派:把物理学原理应用于社会现象得研究,发展了理论地理学中得引力模型、位势模型、空间相互作用模式。 3、“新三论”P7:突变论、耗散结构、协同学 “老三论”P7: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第二章 1、空间数据P16:对于空间数据得表达,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们之间空间联系得拓扑关系。 2、地理数据得基本特征:P19 (1)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数量化、形式化、逻辑化就是数学得基本特征;地理数据得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就是对地理问题进行数学描述与定量化研究得前提,就是一切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应用得先决条件; (2)不确定性:①地理系统得复杂性决定了地理数据得不确定性;②各种原因所导致得数据误差;

(3)多种时空尺度:由于地理学得研究对象具有多种时空尺度,所以描述地理对象得地理数据也具有多种时空尺度得性质; (4)多维性:对于一个地理对象,它得具体意义往往需要从空间、属性、实间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描述。 3、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研究目得,按照一定得分组标志将地理数据分成若干组。 步骤:P24 ①求极差R(全距):R=X max -X min (一组数据得最大值与最小值) ②确定组数n:组数得多少就是根据样本容量得多少确定得,一般说,样本容量大,组数可多一些,反之就少。可用Sturges 公式计算:n=1+3、32lgN ③计算组距h:即一组两头分界点距离h=R/N ④计算组限Yi:即各组分界点得数值。第一组下限y=X min -?h;第一组上限= 下限+组距 ⑤计算组中值:m=(上限+下限)/2 集中化指数就是一个描述地理数据分布得集中化程度得指数。 R M R A I --= A ——实际数据得累计百分比总与; R ——均匀分布时得累计百分比总与; M ——集中分布时得累计百分比总与。 集中化指数在[0,1]区间上取值。 4、简述描述地理数据一般水平得指标P25 ①平均值:指所有数据得与与样本总量得商,并分为分组得平均数与未分组得平均数。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简答题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简答题 1.简述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学科间的关系。 2.计量经济模型有哪些应用? 3.简述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 4.对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5.计量经济学应用的数据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什么会存在随机误差项? 7.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8.总体回归模型与样本回归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9.试述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10.在满足古典假定条件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有哪些统计性质?11.简述BLUE的含义。 12.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什么在进行了总体显著性F检验之后,还要对每个回归系数进行是否为0的t检验? 13.给定二元回归模型:,请叙述模型的古典假定。 14.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为什么用修正的决定系数衡量估计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 15.修正的决定系数及其作用。 16.常见的非线性回归模型有几种情况? 17. 18观察下列方程并判断其变量是否呈线性,系数是否呈线性,或都是或都不是。 19.什么是异方差性?试举例说明经济现象中的异方差性。 20.产生异方差性的原因及异方差性对模型的OLS估计有何影响。 21.检验异方差性的方法有哪些? 22.异方差性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23.什么是加权最小二乘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4.样本分段法(即戈德菲尔特——匡特检验)检验异方差性的基本原理及其使用条件。25.简述DW检验的局限性。 26.序列相关性的后果。 27.简述序列相关性的几种检验方法。 28.广义最小二乘法(GLS)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9.解决序列相关性的问题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30.差分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31.差分法和广义差分法主要区别是什么? 32.请简述什么是虚假序列相关。 33.序列相关和自相关的概念和范畴是否是一个意思? 34.DW值与一阶自相关系数的关系是什么? 35.什么是多重共线性?产生多重共线性的原因是什么? 36.什么是完全多重共线性?什么是不完全多重共线性? 37.完全多重共线性对OLS估计量的影响有哪些? 38.不完全多重共线性对OLS估计量的影响有哪些? 39.从哪些症状中可以判断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40.什么是方差膨胀因子检验法? 41.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的作用是什么? 42.虚拟变量引入的原则是什么? 43.虚拟变量引入的方式及每种方式的作用是什么? 44.判断计量经济模型优劣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5.模型设定误差的类型有那些? 46.工具变量选择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47.设定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8.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时,什么时候,为什么要引入虚拟变量? 49.估计有限分布滞后模型会遇到哪些困难 50.什么是滞后现像?产生滞后现像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51.简述koyck模型的特点。 52.简述联立方程的类型有哪几种 53.简述联立方程的变量有哪几种类型

计量地理 课后题答案

徐建华版计量地理学第二章答案 1.地理数据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地理数据就是用一定的测度方式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指标。 按类型可分为: 1)空间数据:点数据,线数据,面数据; 2)属性数据:数量标志数据,品质标志数据 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的表达可以采用栅格和矢量两种形式。空间数据表现了地理空间实体的位置、大小、形状、方向以及几何拓扑关系。属性数据表现了空间实体的空间属性以外的其他属性特征,属性数据主要是对空间数据的说明。如一个城市点,它的属性数据有人口,GDP,绿化率等等描述指标。它们有密切的关系,两者互相结合才能将一个地理试题表达清楚。 2. 各种类型的地理数据的测度方法分别是什么 地理数据主要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对于空间数据的表达, 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们之间空间联系的拓扑关 系;属性数据——对于属性数据的表达,需要从数量标志数据和品质标志数据 两方面进行描述。其测度方法主要有: (1) 数量标志数据 ①间隔尺度(Interval Scale)数据: 以有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在某种单位(量

纲)下的绝对量。 ②比例尺度(Ratio Scale)数据: 以无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的相对量。这种数据要求事先规定一个基点,然后将其它同类数据与基点数据相比较,换算为基点数据的比例。 (2) 品质标志数据 ①有序(Ordinal)数据。当测度标准不是连续的量,而是只表示其顺序关系的数据,这种数据并不表示量的多少,而只是给出一个等级或次序。 ②二元数据。即用0、1 两个数据表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是非判断问题。 ③名义尺度(Nominal Scale)数据。即用数字表示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状态类型。 3. 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 )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 2 )不确定性 3 )多种时空尺度 4 ) 多维性 4. 地理数据采集的来源渠道有哪些 1)来自于观测、测量部门的有关专业数据。 2)来自于统计年鉴、统计公报中的有关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数据。 3)来自于有关单位或个人的不定期的典型调查数据、抽样调查数据。 4)来自于政府公报、政府文件中的有关数据。5)来自于互联网(internet)的有关共享数据。 6)来自地图图件。主要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专题地图等。 7)来自遥感数据。 8)其他来源的有关数据,如室内实验分析数据。 9)来自于档案、图书等文献资料中的有关数据。 5. 数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数据处理中各自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答:1)运用数学方法,建立地理数学模型,从更高,更深层次上揭示地理问题的机理。数学方法可以通过定量化的计算和分析对地理数据进行处理。 2)地理信息系统在处理空间数据和海量数据方面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而GIS相关软件如ARCGIS等将空间数据域属性数据完美结合,处理起来更方便。

计量地理学期末复习

计量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计量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计量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第三节计量地理学评价及其应用 第二章地理数据的来源及其预处理第一节地理数据的类型划分 第二节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地理数据的来源说明 第三章地理数据处理 第一节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 第二节地理数据的分布测量 第四章相关分析方法 第一节相关分析的计算问题 第二节相关分析方法的应用 第五章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回归分析与回归函数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估计 ●拟合优度的度量 ●方程显著性的假设检验 ●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回归模型预测 ●实际应用 第六章趋势面分析方法 趋势面分析的一般原理 趋势面模型的适度检验 趋势面分析应用实例第七章系统聚类分析模型 第一节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 第二节距离的计算 第三节直接聚类法 第四节最短距离聚类法 第五节最远距离聚类法 第八章马尔可夫预测方法 第一节几个基本概念 第二节马尔可夫预测方法 第三节应用案例 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 第一节时间序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第二节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趋势拟合方法 第四节季节变动预测 第十章AHP决策分析方法 第一节基本原理 第二节分析过程 第三节计算方法 第四节方法评价 第五节应用案例 第十一章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 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步骤 主成分分析的软件实现 主成分分析方法应用实例 题型与分数: ?一、名词解释题:(共10题,每题2分)?二、简答题:(共7题,每题5分) ?三、计算题:(共3题,每题5分) ?四、分析题:(共1题,每题10分) ?五、应用题:(共2题,每题10分)

?地理数据 地理数据是用一定的测度方式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标志,是对地理问题进行定量化描述和研究的基础,是一切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应用的先决条件。 观测数据 观测数据是指通过观测仪器获取的数据,包括台站观测数据、定点观测数据、遥感观测数据等。 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是指利用实验仪器设备分析样品或模拟环境动力得到的数据,主要包括样品分析数据和模拟实验数据。 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是指通过全面统计或随机抽样调查获得的数据,主要包括统计年鉴数据、抽样调查数据、测量统计数据等。 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及空间联系。 属性数据 属性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地理过程的有关属性特征,包括数量标志数据与品质标志数据两种。 地理计算 地理计算(Geocomputation)的实质是借助于现代化的计算理论、计算方法和计算技术,通过对“整体”和“大容量”的地理数据进行处理,揭示复杂地理系统的运行机制,探索和寻求新的地理系统理论。 平均数 平均数是集中趋势指标中最重要的一种指标,代表研究对象的一般水平。一般地,平均数包括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两种类型,能反映出同质总体和样本数值的平均水平和一个数列的数值的“集中趋势”。 平均发展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的求解公式: X0为基期(或基年)数据 n为间隔年数(不包括基年)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或人口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的平均递增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的求解公式: X0为基期(或基年)数据 n为间隔年数(不包括基年)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中位数 中位数也称中央值,是地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居中间的那个数值。 众数 众数是一个地理观测(或调查)系列中出现频数(次数)最多的数。它也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极差 极差是指所有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计算公式为: } { min } { max i i i i x x R- = n n g x x x = 1 r x=-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整合版).doc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整合版)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 1、近代地理学的发展,曾形成了三种主要学派,即区域学派、人地关系学派、景观学派。 2、计量运动,主要是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 3、计量运动的三大学派(依阿华的经济派)、(威斯康星的统计派)、(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4、计量地理学的应用:相互关系分析、趋势面分析、空间相互分析、分布型分析、网络分析(总共 12 点,只要写几点,其余自己看书) 5、标准正态分布的偏度系数、峰度系数与 0 的关系。偏度系数:g1<0 表示负偏,即均值在峰值左边;g1>0 即正偏,均值在峰值右边, g1=0,对称分布。峰度系数:g2=0 表示标准正态分布,g2>0 高于正态分布,g2<0 低于正态分布。 6、锡尔系数越大,就表示收入分配差异越大;反之,锡尔系数越小,就表示收入分配越均衡。 7、趋势拟合方法:㈠平滑法⒈移动平均法(公式,可能考计算, 74 页)⒉滑动平均法(同上)⒊指数平滑法(填空,75 页的最后一段) 8、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内容包括哪两个方面: 进行统计整理;计算有关统计指 标和参数。 9、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一、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二、不确定性三、多种时空尺度 10、地理数据采集的渠道来源----书上 25 页 11、填写下图的偏态类型四、多维性 1

(1)(正态分布); (2)(正偏态); (3)(负偏态) 12、判断下列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 x (1)( =Me =Mo x );(2)( x > Me>Mo); (3)( <Me<Mo ) 13、空间分布的类型:点状分布类型、线状分布类型、面状分布类型(离散区域分布类型、连续区域分布类型)。 14、根据测度标准,可以将数量标志数据划分为_间隔尺度数据_和比例尺度数据。 15、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常常用地理数据分布的描述。 16、地统计学: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异函数为主要工具,研究那些在空间分布上既有随机性又有结构性或空间相关和依赖性的自然现象的科学。地统计学的两个最基本函数:协方差函数和变异函数。主要方法之一:克立格法 17、克里格插值的关键是计算权重系数λ i,而权重系数的求取需要满足的 2 个条件是:无偏性、最优性。P142。 18、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若每次状态的转移都只仅与前一时刻的装态有关,而与过去的发展的状态程。 19、常用的统计指标与参数: P29 (1)描述地理数据一般水平的指标:平均值、中位数、众数; (2)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极差、离差、离差平方和、方差、标准差、标准差无偏估计、变异系数; (3)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参数:偏度系数、峰度系数。 20、时间序列的组合成份(P72)长期趋势(T)、季节变动(S)、循环变动(C)不规则变动(I) 21、在聚类分析中,常用的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方法(P83)有如下几种: 无后效性。这样的状态转移过程就叫马尔可夫过集中化程度和均衡度来 2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参考重点: 计量经济学的一般建模过程 第一章课后题(1.4.6) 1.什么是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方法与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有什么区别 答: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分支学科,是由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 计量经济学方法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理论关系,用确定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4.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答: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如下:(1)设定理论模型,包括选择模型所包含的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和拟定模型中待估参数的数值范围;(2)收集样本数据,要考虑样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致性;(3)估计模型参数;(4)检验模型,包括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和模型预测检验。 6.模型的检验包括几个方面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模型的检验主要包括: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模型的预测检验。在经济意义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是否符合经济意义,检验求得的参数估计值的符号与大小是否与根据人们的经验和经济理论所拟订的期望值相符合;在统计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值的可靠性,即检验模型的统计学性质;在计量经济学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性质,包括随机扰动项的序列相关检验、异方差性检验、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等;模型的预测检验主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稳定性以及对样本容量变化时的灵敏度,以确定所建立的模型是否可以用于样本观测值以外的范围。 第二章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参考重点: 1.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概念、联系以及区别 2.总体随机项与样本随机项的区别与联系

计量地理第二章课后题答案

徐建华版计量地理学第二章答案点击这里 1. 地理数据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1) 2. 各种类型的地理数据的测度方法分别是什么? (1) 3. 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 4. 地理数据采集的来源渠道有哪些? (2) 5. 数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数据处理中各自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2) 6. 对表2.4.1 中的分组数据,分别计算其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3) 7. 查阅2011年的中国经济统计年鉴,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 (3) 8.某一地区各个亚区的GDP 数据如下表所示。 (7) 9.如果我们在作罗伦次曲线时,不是把某要素各组分的数据由大到小排序, (13) 11. 根据第10 题中的数据,计算锡尔系数L 指标和T 指标。 (21) 1.地理数据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地理数据就是用一定的测度方式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指标。 按类型可分为: 1)空间数据:点数据,线数据,面数据; 2)属性数据:数量标志数据,品质标志数据 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的表达可以采用栅格和矢量两种形式。空间数据表现了地理空间实体的位置、大小、形状、方向以及几何拓扑关系。属性数据表现了空间实体的空间属性以外的其他属性特征,属性数据主要是对空间数据的说明。如一个城市点,它的属性数据有人口,GDP,绿化率等等描述指标。它们有密切的关系,两者互相结合才能将一个 地理试题表达清楚。 2. 各种类型的地理数据的测度方法分别是什么? 地理数据主要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对于空间数据的表达, 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们之间空间联系的拓扑关 系;属性数据——对于属性数据的表达,需要从数量标志数据和品质标志数据 两方面进行描述。其测度方法主要有: (1) 数量标志数据 ①间隔尺度(Interval Scale)数据: 以有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在某种单位(量纲)下的绝对量。 ②比例尺度(Ratio Scale)数据: 以无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的相对量。这种数据要求事先规定一个基点,然后将其它同类数据与基点数据相比较,换算为基点数据的比例。 (2) 品质标志数据 ①有序(Ordinal)数据。当测度标准不是连续的量,而是只表示其顺序关系的数据,这种数据并不表

计量地理学题库

计量地理学题库 一、选择题 1.地理问题研究的核心环节是() A 地理数据采集 B 地理数据教学方法 C 地理数据描述 D 地理数据的处理 答案:D 参考课本P26页 2.在单峰负偏态的分布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 算数平均数> 众数>中位数 D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答案:B 参考课本P33页 3.下列哪个数据不是属性数据() A 人口数量 B 村庄河流的分布 C 国内生产总值 D 土地面积

答案:B 参考课本P20页 4.偏相关系数的性质有①偏相关系数分布的范围在-1到1之间;②__________;③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必小于或最多等于由同一系列资料所求得的复相关系数。 A.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 B.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 C.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 D.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 答案:A 参考课本P57页 5. 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包括长期趋势(T )、__________循环变动(C )和不规则变动(I )。 A季节变动 B.灰色模型C马尔科夫 D.乘法模型答案:A 参考课本P72-P73页 6. 主成分分析是在()的基础上进行的。 A.回归分析 B.时间序列分析 C.相关分析 D.系统聚类分析 答案:C 参考课本P95页 7.在地理学中,主要对于“状态”的预测方法是()

A.主成分分析法 B.马尔可夫预测法 C.灰色模型分析法 D.趋势面分析发 答案:B 参考课本P108页 8.建立在变异函数理论及结构分析基础之上的空间插值法是()A.RBF神经网络方法B.克里格插值法 C.反距离权重倒数插值法D.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答案:B 参考课本P141页 9. 下面哪一个不是AHP决策的基本步骤() A.明确问题B.建立层次结构模型C.分层计算特征值D.层次总排序 答案:C 参考课本227—230页 10. 下列属于图G=(V,E)所必须包含的基本要素的是()A.边集 B. 子图 C. 关联边 D. 基础图 答案:A 参考课本P57页 11.下列不属于一个网络图的基础指标的是() A.连线数目B.结点数目C.网络中亚图数目D.回路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