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山西省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山西省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山西省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森林指土地面积大于等于0.0667hm2(1亩),郁闭度大于等于0.2,就地生长高度达到2m以上(含2m)的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天然与人工幼林,符合这一标准的竹林,以及特别规定的灌木林,行数在2行以上(含2行)且行距小于等于4m或冠幅投影宽度在10m以上的林带。

山西境内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侯、临汾、运城、长治盆地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晋城等小盆地.

山西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以煤、铝土、铁等为最。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分布在全省90多个县(市、区)内。工业以能源、冶金为主,轻工业相对薄弱。

森林资源

山西历史上曾是一个森林茂密、湖泊广布的好地方。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破坏,到1949年,全省仅残存森林551万亩,森林覆盖率2.4%。解放后,经过不断努力,林业总的讲是在持续发展。目前,全省共有11个市林业局、119个县(区、市)林业局,1251个乡镇林业工作站,227个国营林场。其中省辖林局9个,包括106个直属林场和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东山实验林场。省直林局这一管理形式,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山西森林资源现状令人堪忧。据2000年全国第四次森林资源复查数据,我省森林面积为3122万亩,其中人工林1488万亩,天然林1606万亩,特别灌木林28万亩;全省活立木蓄积量为7309万立方;森林覆盖率为14.12%。如果加上1410万亩灌木林,全省的林木覆盖率仅为19.2%。

问题

对于全省林业状况,可以简单概括为四句话:

一是水平低。不仅表现在覆盖率低,而且活立木蓄积量只有7309万立方米,相当一部分森林质量不高,再生能力差,防护能力弱。

二是速度慢。50年森林覆盖率增长了10.8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0.2个百分点。最慢的1962年到1978年,15年才增长0.2个百分点。最快的1990年到2000年,每年增长也仅为0.5个百分点。

三是差距明显。我省森林覆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26个百分点,比周边各省都低,比林业发达省份差距更大,我省森林生态在全国处于落后水平,在周边形成生态洼地。

四是潜力很大。全省山区丘陵占80%以上,林业用地占到国土总面积的44.11%,除去现在的森林、灌木林地以及这几年栽种的未成林造林地,还有大量的荒山和沙化地可以造林,城乡绿化潜力也很大。

中国森林资源背景概况

中国森林资源背景概况 沙漠化侵袭城市λ 水土流失、水灾、旱灾、生态问题十分严重λ 解决人类生存环境,迫在眉睫λ 一、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中国资源匮乏,其中以森林资源最为紧缺,在建国初期拥有112亿立方米,几十年来因为人口膨胀、毁林造田而砍伐了100亿立方米,剩余的12亿仅够维持6年。 (中国煤炭剩余储量900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中国石油剩余储量23亿吨,可供开采14年。)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折合143.9928亿亩),约占世界总量的7%,人口13亿,约占世界总量的22%,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4.6%。 我国森林总面积15894.1万公顷(折合23.94亿亩)λ 林木总蓄积量不足世界总量的3%λ 森林蓄积量为112.7亿立方米λ 森林覆盖率为16.55%,排世界第142位λ 人均森林面积0.128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排世界120位λ 人均森林蓄积量9.04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排世界第121位λ 年人均消费木材0.22立方米,而世界平均水平是0.65立方米,比我国高近3倍多,差距十分明显。λ 由于多种原因,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水灾、旱灾等生态问题十分严重,生态建设任重道远。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367万平方公司,占国土面积38.2%,而且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的速度在不断扩展,总体上仍呈恶化趋势。我国水土流失面积267万平方公司,占国土面积的27.8%,每年还在以100万公顷的面积增加。 二、市场需求 据调查,我国现有人工林中,杨树林只有1200万亩,其中30%是防护林,8年树龄的只占30%,即240万亩,年可采伐量不足300万立方米,远远不能代替其他木材,满足市场需求。 三、我国森林资源消耗情况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木材消耗国λ 人造板、纸浆、纸张及纸板消费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煤炭资源概况调研报告

中国煤炭资源概况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了解神州煤炭资源地理分布、种类、利用的状态,了解神州煤炭行业的近况,同时了解怎样写调研陈诉。 二、调研方案 由于现真实情况况的限制,此次调研陈诉的完成只路程经过过程了上网和在藏书楼查阅资料的体式格局。 三、调研实践 4、数值分析 神州煤炭资源地理分布 神州煤炭资源首要集中在山西省、陕北—内蒙古西部地区、新疆北部和川、黔、滇接壤地区。这四个地区的煤炭资源分别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占9.6%、38%、31.4%和5.3%,共计约占85.3%。而沿海工、农业发达的13个省(自治区)总共只有1686亿t,仅占总资源的3.4%;剩下省(自治区)市约占11.6%。不平衡性又表现在煤炭资源绝大部分数分布于天然前提差,交通未便的地区,且阔别经济发达区。这就注定了从产地到销地煤炭必须经过远程输送。可以认为,在大兴安岭—太行山脉—雪峰山一线以东,煤炭资源的潜力已基本挖尽,此后的储存有的数量和产量都难以增加。 保存储存利用情况 煤炭资源持有储存有的数量按利用情况分类表

持有储存有的数量分类储存有的数量(亿吨)所占比例(%) 持有(表内)储存有的数量8737.18 100 (一)已利用储存有的数量1762.11 20 1.出产在建矿井储存有的数量1687.21 19.3 2.停采停建闭坑储存有的数量74.9 0.7 (二)尚未利用储存有的数量6975.07 80 1.规划近期利用储存有的数量461.66 5.3 2.保举近期利用储存有的数量631.44 7.2 3.可供边探边采储存有的数量68.32 <1 4.可进一步事情储存有的数量5202.79 60 5. 近期难以利用,近期不宜进一步事情储存有的数量588.65 6.7 神州煤炭资源概况 神州是世界熬头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年神州煤炭探明可采储存有的数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 采量达到近10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山西省矿产资源管制条例.doc

山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 发文单位:山西省人大常委会 发布日期:1998-9-29 执行日期:1998-9-29 生效日期:1900-1-1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矿产资源勘查 第三章矿产资源开采和保护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合理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保障探矿权人、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矿业发展,

保护地质、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勘查、开采和保护矿产资源,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地表或者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 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取得探矿权、采矿权。探矿权、采矿权实行有偿取得制度。除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有关规定可以转让外,探矿权、采矿权不得转让;转让探矿权、采矿权必须具备《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 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矿产资源。 第四条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的方针。对全省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矿种,应当纳入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矿山

企业应当按规划要求实行规模化开采。 鼓励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科学技术水平。 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必须与环境保护、土地复垦和防治地质灾害,防止水土流失工作统一设计,同步实施。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矿产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维护正常的矿业秩序,保障探矿权和采矿权不受侵犯。 在勘查、开发、保护矿产资源和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六条省、地(市)、县(市、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 省、地(市)、县(市、区)有关主管部门协助同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进行监督管理。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范文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9-10-27 来源:调查报告 为全面摸清全市森林资源家底,掌握资源现状,科学考核全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成效,根据xx文件要求,决定从今年xx月起,在全市开展第七次县级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确保顺利圆满完成本次调查任务,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调查目的与任务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规划设计、森林分类经营和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等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和公益性工作。搞好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对准确掌握全市森林资源状况,建立林业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及时、快捷进行信息交流和科学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调查的目的是掌握全市森林资源分布状况,森林覆盖率指标现状,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为调整我市林业发展方针政策,制定林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科学指导森林经营提供依据。 调查的任务是查清区域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及其消长变化,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经营管理状况,综合分析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利用意见,并逐步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科学考核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完成情况提供依据。以本次二类资源数据为基础,组织完成全市xx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加快推动各类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实施和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应

用。 二、调查范围 全面完成xx四县以及xx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任务,总面积约740236公顷。各县(区)区划面积为:xx区1723公顷、xx区1897公顷、xx谱区1204公顷、 三、技术方法 调查方法采取地面调查为主、地面调查与遥感判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地面调查采用小班调查和固定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固定样地调查(复查),估算总体蓄积、计算间隔期内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并控制和平差小班蓄积;通过小班区划调查,把森林资源落实到山头地块。遥感判读作为补充调查,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资料,辅助判读森林地类、林种和树种等重要因子,提高小班调查精度。 四、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小组 本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编制xx森林采伐限额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为切实抓好调查、编限工作,市林业局成立xx局长为组长,xx 副局长、xx副调研员为副组长,xx为成员的二类调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林政资源管理处,xx兼任办公室主任,xx为副主任,工作人员有xx。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市县级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审查调查工作方案,安排筹措调查经费并监督使用,接待上级来人检查,组织专家鉴定调查成果及其他重大问题的决策。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制定全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操作细则以及质量管理办法;组织全市调查队伍技术培训,统一标准和工作程序;组织完成全市质量检查

山西煤资源

一、资源状况 1、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全省国土面积15.7万平方千米,含煤面积5.7万平方千米,占近40%,全省118个县级行政区中94个县地下有煤,91个县有煤矿。1995年全国第三次煤田预测资料显示,全省2000米煤炭资源总量为6400亿t,占全国的16%,截止1996年末累计探明储量2662亿t,占全国27%(其中:煤焦煤占57%),保有储量2613亿t,占全国的27%,境内各类煤矿批准占用储量约1500亿t。 2、煤炭品种齐全,煤质优良,开发自然条件优良。 据1986年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山西拥有14个牌号的煤种,由其是大同的动力煤,阳泉、晋城的无烟煤,离柳、乡宁的稀有炼焦煤储量大、分布广,开发历史久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上开创了极佳的品牌效应;山西成煤时期主要在古生代,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二迭系和侏罗系;部分为第三系;目前开发的煤炭平均埋深在300—500m,地质构造大部分地区较为简单,开采条件好。煤质优良,大部分为低硫、低灰、高发热量。 二、煤炭开发的外部条件优越 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煤炭无论是在一次能源的生产或消费结构中均占到75%,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在煤炭开发方面实行“强化东部,战略西移”的战略决策,从而确立了以山西为中心的全国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山西成为新时期以来向全国发达省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实施“西煤东运,北煤南调”最便捷的煤炭产地,晋煤在市场的份额一度达到80%。山西年生产原煤达3.5亿t,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外调全国26个省、市、区,外调量达2.3亿t,占全国省际煤炭外调总量的80%,供应煤炭出口达1700万t,

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的70%,成为山西的主要创汇商品。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山西已形成了一大批从事煤炭科研、勘察设计、生产、管理营销队伍;拥有9条铁路出省干线,约220个发煤站,年发运能力在2.5亿以上,其中:晋北12个为大秦线配套的能力均在200万t及以上的大型煤炭集运站,集中储装运输能力4750万t,吸引范围达12个县(区);全省现有50多个煤焦公路出省口,年出省运力达3500万t;地理位置适中,距沿海省份平均400—600km;山西也是全国最大的电力基地之一,发展煤炭工业有可靠的动力保障。 三、山西煤炭的开发现状 建国以来山西煤炭工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重点煤矿依靠国家投入,形成了10个大型或较大型的煤炭生产基地即八局二公司,地方煤矿一靠政策,二靠资源优势,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农民群众办矿的积极性,在经历了“六五”时期国家为解决能源危机而实行“有水快流”的方针从而获的了大发展,“七五”时期以安全为中心的全面整顿,“八五”时期重点改造以后,步入了“九五”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 目前山西煤炭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以煤炭开发为主,围绕煤炭及其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发展多种经营,兴办第三产业,煤炭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山西的龙头产业,山西经济的支柱行业。资产原值占到全省工业固定资产原值的36.8%,增加值占全省工业部门创造增加值的37%,实现利税占到全省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37.4%,如果把与煤炭相关联的各项政策性专项基金收入一并计算,煤炭工业收入占到全省可用财力的50%以上,不仅支援了外省建设,而切带动了兴晋富民的步伐。 乡镇煤矿作为我省煤炭工业的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

山西省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

山西省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 摘要:以山西省历次森林资源清查基础资料为主要依据,对全省20 多年来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及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特点进行了 分析。结果表明,全省林地面积、林木蓄积量双增长,有林地、森林 覆盖率持续稳定增长,其中林种结构、林龄结构等的变化,是森林资 源发展中创新机制和对策的重要因素。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华北西部黄土高原地带,森林资源建设 与保护在黄河中游及环津京地区生态安全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全 省总面积156579平方公里,2015年总人口约3671万人,现辖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晋城 等11个地级市,共 85个县,11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 全省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 。山西 历史上曾是一个森林茂密、湖泊广布的好地方。由于自然原因和人 为破坏,到1949年,全省仅残存森林551万亩,森林覆盖率2.4%。解放后,经过不断努力,林业总的讲是在持续发展。目前,全省共 有11个市林业局、119个县(区、市)林业局,1251个乡镇林业工作站,227个国营林场。其中省辖林局9个,包括106个直属林场 和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东山实验林场。省直林局这一管理形式,在全 国是独一无二的。山西森林资源现状令人堪忧。据2010年第八次森 林资源复查数据和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来看。我省森林面积为

3122万亩,其中人工林1488万亩,天然林1606万亩,特别灌木林28万亩;全省活立木蓄积量为7309万立方;森林覆盖率为18.03%。如果加上1410万亩灌木林,全省的林木覆盖率仅为19.2%。 总的调查结果为,山西省森林面积32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 20.50%,比第八次森林资源普查提高2.47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14779万立方米,森林蓄积12923万立方米,增加3184万立方米。 天然林面积140万公顷,天然林蓄积8838万立方米;人工林面积156万公顷,人工林蓄积4085万立方米。 对于全省林业状况,可以简单概括为四句话: 一是水平低。不仅表现在覆盖率低,而且活立木蓄积量只有7309万立方米,相当一部分森林质量不高,再生能力差,防护能力弱。 二是速度慢。50年森林覆盖率增长了10.8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0.2个百分点。最慢的1962年到1978年,15年才增长0.2 个百分点。最快的1990年到2000年,每年增长也仅为0.5个百分点。 三是差距明显。我省森林覆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26个百 分点,比周边各省都低,比林业发达省份差距更大,我省森林生态 在全国处于落后水平,在周边形成生态洼地。 四是潜力很大。全省山区丘陵占80%以上,林业用地占到国土 总面积的44.11%,除去现在的森林、灌木林地以及这几年栽种的未 成林造林地,还有大量的荒山和沙化地可以造林,城乡绿化潜力也

海安县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分析

第38卷第1期江 苏 林 业 科 技 V o l .38N o.12011年2月 Journal of J i angsu Forestry Science &T echnology Feb.2011 文章编号:1001-7380(2011)01-0044-03 海安县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分析 葛建忠,陈 培 (海安县林果技术推广站,江苏 海安 226600) 收稿日期:2010-07-15;修回日期:2010-10-26 作者简介:葛建忠(1963-),男,江苏海安人,农艺师,大学专科毕业,主要从事林果技术推广工作。 摘要:以海安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为依据,从林地资源、林木资源、林种结构、树种组成等方面对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客观反映森林资源结构特点及动态变化情况;从实际出发,提出进一步加强森林培育、强化组织领导、创新造林机制等加快林业发展的建议。关键词:森林资源;现状;动态;海安县中图分类号:S75712 文献标识码:A 森林是具有特殊功能的生态系统,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森林资源状况是反映一个地区生态环境水平的重要指标,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近年来,海安县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工作,积极推进林业发展,通过对200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分析,全县森林资源总量、活立木蓄量积取得跨越式增长,林业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 海安县自然概况 海安县位于北纬32b 22c -32b 43c ,东经120b 12c -120b 53c ,地处苏中平原,东临黄海,与如东接壤,南和如皋毗邻,西通泰兴,并与姜堰市相交,北与东台市相连。东西直线最长7111km,南北最宽39135k m 。通扬运河横穿东西,串场河纵贯南北,将海安分为河南、河北、河东3个不同自然区域。全县沿老通扬河、通榆河划分成河东沿海、河南沿江和河北里下河3个农业区。全县地势平坦,地面高程自北向南由116m 升至511m 。海安县是全国著名的/茧丝绸之乡0,拥有中国最大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处于全省全国前列。在国家林业局公布的73家/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0中,该县获/中国湖桑之乡0称号,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十五0期间,海安分别通过了国家、省/国家级生态示范区0、/海安县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0项目的验 收,生态环境建设跃上了新台阶。 2 海安县森林资源现状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是重要的林业基础性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自1986年开展二类调查以来,海安县已有20a 以上没有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县及各乡(镇)普遍存在森林资源家底不清,情况不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现象。2008年,根据省、市统一安排,海安县全面开展并顺利完成了全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掌握了全县森林资源现状、质量、结构和分布,并初步建立了全县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2.1 林地面积 全县国土总面积110800h m 2 ,其中林地18184141hm 2 ,占1614%;非林地92615159hm 2 ,占8316%。林地中,有林地4191179hm 2 ,占林地面积的2311%;灌木林地13110112hm 2,占7211%;未成林造林地789171hm 2 ,占413%;苗圃地75131hm 2 ,无立木林地16168hm 2 。林地中,国有林494194hm 2 ,占林地面积的217%;集体林1449137hm 2 ,占8%;个人林16231109hm 2 ,占8913%;其他9101h m 2 。有林地中,乔木林地416915hm 2 ,占9915%;竹林地22129hm 2 ,占015%。四旁树占地4203101hm 2 。

山西省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山西省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森林指土地面积大于等于0.0667hm2(1亩),郁闭度大于等于0.2,就地生长高度达到2m以上(含2m)的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天然与人工幼林,符合这一标准的竹林,以及特别规定的灌木林,行数在2行以上(含2行)且行距小于等于4m或冠幅投影宽度在10m以上的林带。 山西境内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侯、临汾、运城、长治盆地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晋城等小盆地.

山西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以煤、铝土、铁等为最。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分布在全省90多个县(市、区)内。工业以能源、冶金为主,轻工业相对薄弱。 森林资源 山西历史上曾是一个森林茂密、湖泊广布的好地方。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破坏,到1949年,全省仅残存森林551万亩,森林覆盖率2.4%。解放后,经过不断努力,林业总的讲是在持续发展。目前,全省共有11个市林业局、119个县(区、市)林业局,1251个乡镇林业工作站,227个国营林场。其中省辖林局9个,包括106个直属林场和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东山实验林场。省直林局这一管理形式,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山西森林资源现状令人堪忧。据2000年全国第四次森林资源复查数据,我省森林面积为3122万亩,其中人工林1488万亩,天然林1606万亩,特别灌木林28万亩;全省活立木蓄积量为7309万立方;森林覆盖率为14.12%。如果加上1410万亩灌木林,全省的林木覆盖率仅为19.2%。 问题 对于全省林业状况,可以简单概括为四句话: 一是水平低。不仅表现在覆盖率低,而且活立木蓄积量只有7309万立方米,相当一部分森林质量不高,再生能力差,防护能力弱。 二是速度慢。50年森林覆盖率增长了10.8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0.2个百分点。最慢的1962年到1978年,15年才增长0.2个百分点。最快的1990年到2000年,每年增长也仅为0.5个百分点。 三是差距明显。我省森林覆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26个百分点,比周边各省都低,比林业发达省份差距更大,我省森林生态在全国处于落后水平,在周边形成生态洼地。 四是潜力很大。全省山区丘陵占80%以上,林业用地占到国土总面积的44.11%,除去现在的森林、灌木林地以及这几年栽种的未成林造林地,还有大量的荒山和沙化地可以造林,城乡绿化潜力也很大。

山西省吕梁市矿产资源概况

山西省吕梁市矿产资源分布概况 吕梁市成矿地质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种类较多。目前,全市已发现各种成因类型的矿产40种,产地407处,其中大型矿产地40处,中型矿产地63处,小型矿产地30处,矿点及矿化点274处,含矿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0%以上,主要有煤、铁、铝矾土、白云岩、煤气层等。其中含煤面积1146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4.3%,远景储量1101亿吨,探明储量404亿吨。4号优质主焦煤被誉为“国宝”,储量达62亿吨;铝矾土品位高、埋藏浅,预测储量达4.4亿吨,为山西之冠;铁矿石已探明储量9.87亿吨,占全省睥29.41%。吕梁市地质发展历史悠久,成矿条件优越,形成了不同成矿系列的丰富的矿产资源,具有成矿时代多,分布广,矿种多,储量大,质量好,开采方便的特点。 吕梁市2000年底开采的矿产有11种,、生产矿山数569个,产量1593.69万吨,吕梁市矿产采选业产值64913.7万元,约占吕梁市工业总产值525759.4万元的12.35%,其中以煤炭为主,占矿业总产值的89.3%,其次为铁矿、铝土矿、水泥用灰岩、硫铁矿、砖瓦用粘土等。市内孝义铝矿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山西铝厂的主要原料基地;高阳、柳湾和水峪煤矿为汾西矿业集团的重要的大型矿山基地。 截至2000年底,吕梁市已发现矿产61种,占山西省118种的51.69%,其中有查明资源储量并上矿产储量表的矿产15种,占山西省已查明资源储量矿产63种的23.81%。矿产资源总潜在价值约21711亿元,居山西省首位。与山西省同类矿产资源储量相比,居前3位矿产有13种,其中煤、铝土矿、含钾岩石、铁和冶金用石英岩居山西省首位。吕梁市已评价矿床177处,其中大型矿床73处,中型46处,小型58处,主要矿点17处。 吕梁市矿产资源主要有以下特点: 1、分布广泛 吕梁市可供利用的矿产资源几乎遍及各个地方,煤炭分布在河东、霍西、西山、宁武四大煤田,含煤面积11460平方公里,占吕梁市总面积的54.3%,共有煤炭产地92处,累计查明资源储量419.4463亿吨,保有资源储量409.3551亿吨,其中占用资源储量99.749亿吨,未占用资源储量309.6061亿吨;铝土矿吕梁市保有资源储量4.33亿吨,累计探明4.62亿吨,占山西铝土矿总资源量的85%;主要分布在孝义、交口、兴县、柳林等地;铁矿吕梁市保有资源储量98563.7万吨,累计探明98842万吨,主要分布在岚县、交口、交城等地;石灰岩和白云岩分布面积约3400平方公里,占吕梁市面积16.19%;岚县袁家村沉积变质铁矿和临县紫金山含钾岩石分布面积分别为20平方千米和23平方千米,在山西省、仍至全国都是很大的;砖瓦粘土和砂砾石分布面积更为广泛,另外还赋存有煤层气、耐火粘土等矿产。 2、矿石类型较全 山西省一些优势矿种分布广泛,矿石类型较全。煤炭种类有焦煤、瘦煤、气煤、肥煤、贫煤和无烟煤;耐火粘土有高铝粘土、硬质粘土、半软质粘土和软质粘土四种类型;铁矿有沉积变质的磁(赤)铁矿和菱铁矿、矽卡岩型磁铁矿、沉积型的山西式铁矿和锰铁矿;石灰岩用于水泥、电石、熔剂、制碱等用途。 3、共、伴生矿产多 本溪组中赋存的矿产以铝土矿为主,伴生有镓、并与耐火粘土、铁矾土、山西式铁矿共生;硫铁矿与耐火粘土共生;含煤地层中共、伴生有煤层气、局部有油页岩;矽卡岩型铁矿中共、伴生有透辉石、石榴石等;含钾岩石中除K2O外,主要组分还有SiO2和Al2O3,伴生有P2O5可综合利用。 4、矿石质量优劣并存 市内离柳矿区的4号煤是我国稀有的优质炼焦煤产地,其低硫、低灰分,被誉为“国宝”;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森林资源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以下是收集的森林资源调查报告,欢迎查看! 一、森林资源培育现状 (一)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性 1、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2%,境内群峰耸立,高差悬殊(最高海拔1732米,最低海拔218米),山高坡陡,谷峡水急,加之雨量充沛,且在4-6月较为集中,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对坡耕地、残次林、荒山荒地等生态脆弱的地块采用造林、封育、补植等培育措施,增加林地面积,是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的最佳途径。 2、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森林附加值的需要 我县的森林资源存在较大弱点,首先是资源分布不均,以山区为主的红岩、洗车、水田较多,而以丘陵为主的里耶、城郊较少;其次是树种结构较单一,天然林以枫香、栎木等为主,人工林以杉木、桤木、日本落叶松为主;再次是林分质量较差,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通过森林培育工作,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宜抚则抚、宜补则补、宜改则改、宜造则造,是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森林附加值的最佳手段。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通过造林、封育、补植等培育措施,可以增加林地面积,可以 实现现有林分提质增效,进而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其种类和数量将会逐年增加,森林的总体功能将得到加强。 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森林经营、造林等培育措施,确保森林资源后续储备增加 和森林质量提高,同时实行合理采伐,确保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将森林资源变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实现森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 (二)我县森林资源培育总体概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 支持下,我县的森林资源培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主要表现如下特点: 1、以林场为骨架,点面结合 县林业局1982~xx年以来,先后建立了永龙界、跑马坪、砂子坡、万宝山等12个林场,林业局局属林场林地总面积达18938hm2,占全县林业用地222368hm2的8.5%,活立木蓄积230327m3,占全县 活立木蓄积3636240m3的10.3%。另外,我县有乡(村)级林场及大户林场1234个林场,经营林地面积18938hm2,我县多个林场广泛开展了造林、改培、森林经营等培育活动,规模大,标准高,有力带动了我县森林资源培育工作。 2、建基地,突出地方特色

我国煤炭资源概况

我国煤炭资源概况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1、中国能源开发状况 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而石油仅占2.4%,天然气仅占1.2%。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亿吨标准煤(折合11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从表1中可以看到,我国主要能源的开发深度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石油和煤炭的开发更是远高于平均水平。 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前景 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成为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 一、煤炭资源利用现状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已发现的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精查储量少,用于规模建设的资源供给能力不足。现有生产矿井后备

山西林业六大工程

山西省将大力建设林业“六大工程” 2月2日召开的全省林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林业工作重点是大力建设好“六大工程”。 一是“两山”造林工程。以太行山土石山区和吕梁山黄土高原两大生态脆弱区为重点,通过高质量营造乔木林,大力度发展特种灌木林和经济灌木林,努力增加植被范围,快速提高森林覆盖率。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地理特征和宜林荒山的多少,集中安排20—30个大片区,实行一县独建或联县共建。今年完成营造林250万亩。 二是“两网”绿化工程。以境内主要河流干道、高等级交通干线为骨架,在沿线两侧营造较宽的护岸林带、护路林带和林网,建设“绿色水网”、“绿色路网”,构建全省造林绿化的大框架。今年完成营造林20万亩。 三是“两林”富民工程。在太行山、吕梁山的低山丘陵、黄河沿岸、汾河中下游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核桃、红枣干果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坚持生态林和商品林并重,生态效益和农民增收并举,两手抓、两手硬。加快基地建设,调整干果经济林发展结构,加快核桃发展速度,提高红枣品质效益,加快发展以杨树为主要树种的速生丰产林。今年完成营造林80万亩。 四是“两区”增绿工程。围绕矿区和城市近郊、旅游景点等特殊地区,建设森林景观,促进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本矿区无造林条件的,由当地政府提供宜林地,开展异地造林。加大城市周边宜林荒山绿化力度,推进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结合旅游景点开发,加快周边地区森林景观建设;结合创建森林城市,积极组织开展林业生态市、生态县、生态乡、生态村、生态大户、生态学校、生态单位、生态社区等“八创”活动,掀起更大规模的全民绿化热潮。今年完成营造林82万亩。 五是“双百”精品工程。以国有林区为重点,大力营造乔木林和灌木林;积极实施灌木林改造,形成乔灌混交的稳定林分,有效增加森林面积,提高覆盖率。今后四年完成新造乔木林、灌木林改造各100万亩。今年完成精品造林20万亩。 六是“双保”管护工程。重点搞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和森林资源综合保护。天然林资源保护要继续实行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市”、“四到县”制度,推动二期工程顺利实施。森林资源综合保护,要全面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林地征占用管理等森林资源综合防护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有林地逆转,提高森林覆盖水平。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因火受害率严格控制在0.5‰以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因有害生物破坏形成的成灾率严格控制在4.4‰以下。

山西省运城市矿产资源概况与分布

山西省运城市矿产资源概况与分布 运城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经地质勘探列入山西省矿产储量表的有煤、铁、金、银、铜、铝、锌、铅、钴、钼、芒硝、岩盐、白钠镁矾、卤水、熔剂灰岩、水泥灰岩、水泥粘土、磷、长石、玻璃石英砂岩、重晶石等21种。具有优势的矿产资源为铜、铅、镁(镁盐、白云岩)、芒硝、石灰岩、大理石、硅石等。 运城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图 运城地区矿产资源储量表

非金属矿 煤炭 主要分布在河津市的下化、杜家沟,平陆县东部至夏县祁家河,垣曲县窑头、解峪等地。下化乡一带煤矿,位于河津市西北,较大的煤矿有船窝和寺塔矿,面积120平方公里,煤质为焦煤、瘦焦煤等,储量63916万吨;杜家沟煤矿,位于河津市西北,面积8.6平方公里,煤质为瘦煤,储量3282.5万吨;关窑煤矿,位于平陆县三门乡,为天然焦煤;祁家河东南,煤质属烟煤;窑头煤矿位于垣曲县窑头村,局部开采。 地热 是本区的优势矿种,主要分布在新绛、闻喜、稷山、夏县、临猗等县,其能量相当于全省煤炭资源保有储量的1.5倍,折合标准煤3715.3亿吨。主要有:北池—七级热田,位于新绛县阳王镇北池村至稷山县清河镇七级村一带,面积78.16平方公里,起算深度128米,热储温99.6°C;万荣热田,位于万荣县城关附近,面积107.28平方公里,起算深度107.28米,热储温度76°C;北京热田,在临猗县北景村附近,面积206.4平方公里,起算深度345.469米,热储温度58.2°C等。 铌钽矿 本区主要有:杨家堡铌钽矿,位于闻喜县礼元镇东北约6公里处,属伟晶岩型;王官峪铌钽矿,位于永济市王官峪南仙百二盘,1976年发现,含铌0.037%,含钽0.03%;文家坡铌钽矿,位于闻喜县城南东80°方向,属伟晶岩型。 水晶 主要分布在平陆、夏县、垣曲、运城、永济等县(市),极不规律,难以求得储量,最大水晶柱体直径达30厘米,高50厘米。主要矿点有夏县的曹家庄石寸沟、泗交乡沟、曹家庄凤凰岭、祁家河马村,平陆县柏树岭,垣曲县庙河村南阴沟,永济市太峪口,闻喜县石门乡曲家沟等8处。 镁盐 本区除盐湖中综合利用镁外,尚存着大量含镁白云岩。主要矿点有:中土地白云岩矿床,

太原市煤炭资源概况

3.1太原地区煤炭资源赋存与利用现状 3.1太原市煤炭资源赋存与开发现状 1. 太原市煤炭资源概况 太原市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西山煤田中、北部,汾河西侧太原市辖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清徐县及古交市;北缘娄烦县跨入宁武煤田南端,与吕梁市岚县毗邻;东侧阳曲县、市辖杏花岭区跨沁水煤田北西缘,与晋中市榆次区相邻。含煤面积合计2597.83km2。占全市面积的37%。 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太原组合山西组,地层总厚150m。含煤11~13层,含煤系数8.67%~10.75%。山西组2/3号煤层和太原组8、9号煤层(西山)及15号煤层(东山)为主要可采煤层。 含煤区主要位于吕梁复背斜东侧,汾河断陷盆地与沁水盆地北翼西侧。走向北西,褶曲平缓,主要褶曲有石千峰向斜雨庙前前山向斜等;东部以轴向北北东、向南西倾伏的东山背斜为主体。区内次一级构造一断裂为主,断层走向多为北东与北东东。陷落柱较发育。 西北部娄烦含煤区位于宁武煤田南端,主要为一走向北东的向斜构造,两翼倾角较缓。区内发育有走向北东的断层,东南边缘为下静游逆断层,走向北东,落差150m。 主要可采煤层以贫煤、瘦煤煤类为主,肥煤、焦煤、无烟煤次之。在娄烦北部、古交市镇城底镇与马兰镇之间分布有气煤。 截至2007年底,太原市查明保有煤炭资源储量1722409.9万t,其中基础储量1055425.0万t(含储量629177.9万t),资源量666984.9万t。 2.太原市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现状 太原市境内煤炭采矿登记的煤矿214处,设计规模合计6224万t/a,占用面积903.43km。其中≥120万t/a的大型煤矿10处,矿井规模合计2850万t/a,占用面积566.68km2;45~120万t/a的中型矿井13处,矿井规模合计771万t/a,占用面积99.43km2;<45万t/a的小型矿井191处,矿井规模合计2603万t/a,占用面积237.32km2,其中30万t/a的矿井22处,矿井规模合计660万t/a,占用面积76.16km2。

山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2000年到2010年,是我省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矿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在我省经济生活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为全面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进一步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和《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十分珍惜、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山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2000年-2010年山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编制《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国土资源的总原则及“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总方针;从国情、省情、矿情出发,以矿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努力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加强矿产资源管理与保护,促进全省矿业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总体规划》以1999年为基期,2005年为规划期,展望到2010年。《总体规划》的适用范围为山西省所辖行政区域。 第二章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形势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山西位于黄土高原东部、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土地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3.4万平方公里,人口3204万。境内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业开发历史悠久,是我国目前最为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近二十年来,每年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煤炭产量支援全国二十多个省(直辖市)的经济建设,并出口到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除煤炭外,山西的钢铁、氧化铝、芒硝、耐火粘土、铜、镁、硫铁矿、电石、石膏等矿产品及其冶炼加工制品也长期供应华北、西北、东北、华东等省市,有些还出口到欧亚等国家、地区。山西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有许多壮美的自然景观,并存有古代、近代历史文物五百多处,其数量之多、历史文化价值之高居全国之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是横向比较,在全国的位次还比较落后,1985年、1990年、1996年、199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排位分别是第12位、第16位、第17位、第20位。1999年全省人均GDP为4727元,相当于全国人均GDP的7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2.61元,为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4.2%。山西经济滞后的重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适应迅速建立和完善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经济发展高度依赖重工业,而占到重工业产值78.3%的采掘业和原料工业生产方式

森林资源现状和未来发展分析

林业科技情报2013Vol.45No.2 森林资源现状和未来发展分析 刁永凯 (黑龙江省五营林业局) [摘要]林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甚至全球的作用不可小觑。而我国森林资源管理质量普遍不高,且存在森林资源的产权不清、体制僵化、机制不活的现状。近年来因森林资源减少而引发的环境问题不容乐观,PM.2.5更是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本文就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存在问题、未来发展等方面分析了森林资源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关键词]森林资源;环境问题;资源管理;现状;未来发展;分析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Resource Diao Yongkai (Wuying Forestry Bureau Of Heilongjiang) Abstract:Forestry plays main role in our country and the world as it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Whereas,the quality of the forestry resource in our country is poor and it also has current situation of unclear property right、mechanism fossilization and dumb mechanism.The problem causing by the re-duction of forestry resource can`t be ignored and PM2.5should attract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people.The p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for the forestry resource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forestry resource;environment issue;resource management;orientation;future development;analysis 1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国土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的国家。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了森林资源类型的多种多样。其类型大致可分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亚寒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山地季雨林、高山灌丛、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及少部分热带雨林等。树种共达8000余种,银杏、银杉、水杉、、珙桐等珍贵的树种均为中国特有。森林资源的分布在地理上也极不均衡,东北、西南地区和东南、华南丘陵山地,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森林覆盖率可达28% 38%;而华北、中原及长江、黄河下游地区仅为7%;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资源更约为1.4%。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环境问题愈发严重,其中受影响较大的就是林业。我国森林资源总量明显不足,增长缓慢,林业产业也处于较低层次。而由环境恶化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旱灾,水灾等也变得不可忽视。其中西部地区表现更为明显。为了促进东西部发展的步伐一致,国家进行了西部大开发,而西部大开发在发展西部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人们的滥砍滥伐使森林资源锐减,大量稀有物种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我国现有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明显不足,且森林资源的质量不高,天然林多被用于耕地,砍伐。人工林面积也是为数不多,且分布不均,成活率较低。现如今森林资源不足已成为我国向前发展的障碍,如果不及时解决,后患无穷。 2森林减少引起的问题 森林在地球上的作用不可小觑,近年来因森林资源减少而引发的环境问题不容乐观。(1)水土流失,森林被砍伐后,裸露的地表经不起风吹雨打日晒。晴天时,由于太阳曝晒,随着气温的升高地表温度也随之升高,有机物分解为可溶性矿质元素的速度加快;雨天时,雨水直接冲刷地表,把肥沃的地表土壤连同矿质元素直接带进江河。据估计,我国每年约有50多亿吨土壤被冲进江河。(2)流沙淤积,堵塞水库和河道。诸如黄河水中的含沙量居全球之首,每当雨季来临,降雨增加,水位就会迅速上升,其中水、沙含量各占一半。由于泥沙淤积,黄河下游部分地区的河床比堤外土地要高出很多,有的地方可达12m,甚至比开封市的城墙还高,严重影响到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3)环境恶化,一个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如果高于30%, · 4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