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污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污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XXXXXXXXXXX污水工程

XXXXXXXXXX有限公司

2011.9.20

目录

第一章设计说明

第一节工程概况

第二节编制依据

第三节编制原则

第二章施工阶段划分

第三章施工前期准备

第一节施工前期准备

第二节施工现场准备

第三节相关部门协作

第四节施工组织领导

第五节施工场外准备

第六节劳动力计划安排

第四章施工总进度计划和进度保证措施

第五章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第一节材料、设备验收

第二节管网施工测量

第三节沟槽开挖工程

第四节管道安装工程

第五节检查井工程

第六节管道、检查井防腐工程

第七节闭水试验

第八节管道回填工程

第六章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第七章主要机具、设备、检测仪器配备计划第一节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第二节检测仪器配备计划

第三节机械化施工

第八章安全保证体系及安全文明、环保措施第一节安全施工措施

第二节消防安全措施

第三节临时用电安全措施

第四节文明施工措施

第五节环保措施

第九章公共设施的加固保护措施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3、质量要求:全部工程达到合格标准。

4、工期:自开工之日起XX日历天内完成全部工程。

5、工程内容:建筑面积XXXXXX平方米,主管道管径为DN300,全长为XXXXX米。DN400管,

全长为XXXX米。具体施工项目为沟槽开挖、HDPE双壁波纹管道安装、沟槽回填、井室砌筑。

6、管材、管件: DN300、DN400材质为HDPE双壁波纹管。

7、接口形式:胶圈承插接口。

第二节编制依据

1、澄江镇万达广场污水工程施工设计图。

2、《工程测量规范及条文说明》(GB50026-93)

3、《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

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5、《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ECS 164:2004)

6.《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我单位根据上述有关资料和相应的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并经现场踏勘,结合我单位多年的施工实践,由具有丰富施工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编制而成。

第三节编制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基本建设的政策、法令、法规。

2.遵循国家给排水管道安装工程、设备安装工程等施工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质量评定及验收标准,正确组织施工,确保工程的质量、进度。

3.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制定施工方案中,根据自身施工能力,施工经验,技术水平,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平行作业,尽量平衡施工高峰,确保高速度、高质量、高效完成本项目的施工任务。

4.坚持施工全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在工序施工中,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指令,尊重监理意见,严格管理。

5.坚持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成果的原则,在各项工序施工中,对于能够提高或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降低工程成本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积极采用,发挥科技在工程施工中的先导作用。

6.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施工组织方面,以专业作业队为基本作业形式,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的优势,同时采取综合管理手段,合理调配,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7.充分利用网络图,进行计划安排,与总体施工计划进行对比,资源优化以达到降低资源消

耗,均衡资源强度,最终使编制计划既确保优质完成本工程,又降低造价的目的。

第二章施工段划分

根据以上人员、材料及设备的配署情况以及工程本身的工期特点,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我们拟将本工程具体划分为三个施工段:

施工段一: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施工段二:管道安装、检查井同步进行;

施工段三:竣工验收;

第三章施工前期准备

第一节施工前期准备

1、技术准备

1.1、认真熟悉和审查图纸,参加设计交底,同时取得各项技术资料及有关图集,立即制定施工措施,组织技术交底。图纸审查的步骤可分为学习、初审、会审三个阶段。

1.1.1、学习阶段。学习图纸主要是摸清建设规模和工艺流程,结构形式和构造特点施工方式、方法,主要材料和特殊材料,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以及坐标和标高等,应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及对施工的要求。

1.1.2、初审阶段。掌握工程的基本情况以后,分工种详细核对各工种的详图,核查有无错、漏等问题,并对有关影响工程的安全,使用,经济等问题,提出初步修改意见。

1.1.3、会审阶段。各专业之间在初审的基础上,核对图纸是否相符,有无矛盾,消除差错,协商配合施工事宜。

1.2、工程项目开工前,详细勘察施工沿线地形、地貌情况,并依据设计提供的地质报告,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时严格按此施工。

1.3、原始资料的复核

施工人员进场后按施工图及业主提供的沿线各种地上、地下障碍的位置,如自来水、雨水、电缆等,组织测量人员对施工障碍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现场复核,做好标记并记录(拴桩)。

1.4、为确保安全、优质、低耗、高效的完成该项工程,项目经理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物资准备

根据工程量,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按设计图纸与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规格、数量要求,及时组织各种材料进场,以及各种施工机械的进场,并设专人负责验收,在施工现场沿线落实大型设备、管材以及各种材料存放场地,并做好防风、防雨、防盗措施。

3、劳动力组织准备

3.1、项目经理部根据工程量、合同工期、施工进度计划、劳动生产率及其它因素制定项目施工各阶段的劳动力计划,并依此组织各专业施工队的施工人员及时进场。

3.2、各专业施工队按计划组织劳动力进场,满足工程进展所需的数量,特别是保证具备完成本项目所必需的技术素质。

3.3、从事技术工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应专业培训,并具有上岗证件,确保持证上岗。尤其对管道工、电工等特殊技术工种人员需加强培训,保证其技术素质。

4、施工机械设备的准备

施工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型号、数量应依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提前进行检修,保证满足施工需要,进场检测仪器做好校验,并建立记录档案。

第二节施工现场准备

1、临时设施及施工堆场

1.1、我项目部与大楼施工方协商借用他们的一间办公室作为工程临时办公室和值班室。

1.2、材料堆场的设置

本工程砂石材料尽量随用随进,少量的堆放在临时堆场中,管材采用直接堆放在值班室旁。

1.3、施工平面布置

本工程施工地段不考虑设置大面积的临时堆场。值班室旁设置机械停靠场地。在沟槽的周围

设防护栏杆和三角红旗,夜晚设警示灯。

2、施工及生活用水、电

2.1、施工生活用水、电由我方自行准备。

2.2、施工过程中注意合理使用,节约用水。

第三节外部协作

1、做好与设计、监理等部门的联系工作,对工程上的有关事宜及时进行沟通。

2、施工前与相关部门召开各部门配合会议,阐明施工目的、施工方法及施工进度等,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第四节施工组织领导

我公司将组织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经理部,其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

第五节施工场外准备

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提前7天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开工申请报告并同时向业主申报,其内容包括工程开工日期及地点,前期准备情况等,待从监理工程师手中拿到允许施工的批件时,方可施工。

第六节劳动力计划

1、所有劳动力管理按市有关管理条例进行专项管理,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

2、所有劳动力上岗前进行质量及安全教育,加强对参战职工的质量和安全思想教育,自觉进行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提高全员的质量安全生产意识,落实责任,严肃法规。

3、特种作业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操作证必须按期复审,不得超期使用。名册齐全。

4、劳动力使用根据施工进度计划进行调控,以保证工效,节约成本。

5、根据总体施工部署及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合理、均衡的按计划进行人员调配,配备一个协调能力强的项目经理部来综合组织协调施工,根据工程实际进度,及时调配劳动力进出场,对劳动力实行动态管理。

6、劳动力计划表

第四章施工总进度保证措施

1、本工程计划自开工之日起20日历天内完成全部工程。

2、工程进度计划

我公司为使该项目能以合同规定的工期标准按期完成,尽早发挥投资效益,我们主要采取下列措施:

1.指挥机构迅速成立及时到位

为加快本工程的建设,将由项目部负责施工,对内指挥施工生产,对外负责合同履行及协调联络。项目部主要成员不动,从而可以迅速行使职能。

2.施工力量迅速进场

实施本合同的施工队伍,目前已开始熟悉投标图纸,可迅速进行施工准备。机械设备中的自有设备已在现场,租赁设备已确定租赁单位,可迅速进场,确保主体工程按时(或提前)开工。

3.施工准备抓早抓紧

尽快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认真复核图纸,进一步完善施工组织设计,落实重大施工方案,积极配合业主及监理单位进行测量工作。

4.施工组织不断优化

及时完善施工组织设计,落实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根据施工情况变化,不断进行设计、优化,使工序衔接,劳动力组织、机具设备、工期安排等有利于施工生产。

5.施工调度高效运转,为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我公司计划调拨20万元资金到项目部,确保工程资金周转。

6.建立从公司到项目部的调度指挥系统,全面、及时掌握并迅速、准确地处理影响施工进度的各种问题。对工程交叉和施工干扰应加强指挥和协调,对重大关键问题提前研究,制定措施,及时调整工序和调动人、财、物、机,保证工程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7.强化施工管理严明劳动纪律,对劳动力实行动态管理,优化组合,使作业专业化、正规

化。

8.实行内部经济承包责任制,使责任和效益挂钩,个人利益和完成工作量挂钩,作到多劳多得,调动施工班组,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9.安排好雨季的施工,有预见性地调整各项工作的施工顺序,并作好预防工作,使工程能有序和不间断的进行。

10.加强机械设备管理

切实做到加强机械设备的检修和维修工作,配齐维修人员,配足常用配件,确保机械正常运转,对主要工序要储备一定的备用机械,确保机械化施工顺利进行。

11.确保劳力充足,高效

根据工程需要,配备充足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并采用各项措施,提高劳动者技术素质和工作效率。

第五章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第一节材料、设备验收

1、管道

1.1、管道的交接与验收

1.1.1、管道供货商运卸到交接现场的管道经检验不合格,将被拒收。

1.1.2、交接时应具备:管材、管件的合格证。

1.1.3、管道交接时采用监理批准的交接清单。

1.2、管材、管件及设备运至施工现场,卸车时要使用软带吊装,轻吊轻放,避免管道互相碰撞。

1.3、存放管道的地面要平坦松软,场地附近不得有腐蚀性化学物品。

2、管材、管件及设备运卸至现场后,必须由材料员(质检员配合)逐根逐件检查外观及管口质量,并做好标识记录,不合格的不准使用,并且运离现场。

3、每批管材必须在四方(甲方、施工方、监理方、供货方)在场的情况下现场取样并及时

送检。

第二节管网施工测量

1、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1、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有关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现场交桩,并作书面文字交接。

1.2、临时水准点和管道轴线控制桩的设置应便于观测且必须牢固,并应采取保护措施。开槽铺设管道的沿线临时水准点,每200m不宜少于1个;

1.3、临时水准点、管道轴线控制桩、高程桩,应经过复核方可使用,并应经常校核;

1.4、已建管道、构筑物等与本工程衔接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开工前应校测。

1.5、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施工测量允许偏差。

2、测量管理工作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我公司在本工程设置两级(项目技术负责人和测量工)管理体系。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测量工作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管理。本工程测量体系及职责如下:

2.1、项目技术负责人测量职责

(1)负责编制控制网测量方案,实施控制网的外业观测和内业平差计算。

(2)对重点部位进行变形和沉降观测,组织并实施全线的竣工测量。

(3)负责从业主单位接受控制点点位及资料,接收后进行全面复测。

(4)负责对业主、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的测量联系工作。

(5)对测量工测量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并对其所有的测量成果进行检查验收,同时配合驻地监理工程师、技术质量部门的检查验收工作。

2.2、施工队测量职责

(1)负责施工测量的定位放线工作,同时配合进行各种检查。

(2)对测量资料按工程进行整理,在项目经理部的指导下完成竣工测量资料的编制。

(3)承接项目经理部交付的各种测量控制点和标志并负责保护。

(4)负责完成相邻工序的测量交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妥善解决。

2.3、测量人员的管理:

测量人员应持证上岗,严禁非专业测量人员进行测量工作,现场发现无证操作者,立即责令其停止作业,相应的成果无效。

2.4、测量仪器的管理:

(1)根据工程内容配备数量上、精度上符合要求的测量仪器及工具,并按照《计量法》及实施细则的规定将仪器送法定计量单位进行鉴定,取得便桥印证。现场严禁使用未经法定计量检未经法定计算检定的仪器、工具,发现不合格的仪器,应立即通知其送检,其相应的成果无效。

(2)测量仪器在运输、使用、存放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仪器经过长途运输或使用一段时间后,要进行常规的校验和校正,各项误差要小于规范的规定。野外作业必须按操作规程操作,并注意周围环境,保证仪器安全。

(3)应对所使用的仪器定期进行检验校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应建立仪器档案,对仪器的类型、编号、产地、主要性能状况、维修及校验情况进行详细登记,仪器维修应由有经验的人进行,较大的问题应送专门修理单位检修。

2.5、测量资料的管理

(1)测量人员在作业关;

(2)应详细了解作业要求;

(3)正确使用已有合格资料;

(4)制定、编制经济合理的测量方案;

(5)并报业主(或监理)批准后方可施工;

(6)控制网的平差计算由专门的测量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

(7)应检查计算程序、外业观测资料、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8)计算要进行复核;

(9)小型计算应在设计好的表格中由二人独立进行;

(10)相互校核;

(11)各种放线定位、施工测量资料必须事先计算复核后才能在现场使用;

(12)所有的控制点资料和测量资料要按工程项目、施工顺序及部位进行整理;

(13)妥善保存,及时归档;

(14)定位、中心线的投设、曲线放样、标高的测设及变形监测等必须进行严格的自检、互

检、专检,并按统一印制的表格填写记录,确认无误后要及时报业主(或监理)批准;

(15)外业观测必须用铅笔记录在测量专用的手簿或表格上;

(16)测量资料应字迹工整;

(17)工程项目、地点、部位、使用仪器、日期、观测记录者姓名应齐全,记录的数据和数字应准确无误,并与现场点位相一致。要真正做到测量成果的真实、完整、规范、及时、符合规定;

(18)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的测量成果应进行严格的复测检查,对点位不清楚、资料不合格的测量成果不予接收;

(19)测量资料的交接实行严格的收发签证制度。

2.6、测量标志的保护

(1)永久性导线点、水准点在原则上一个月检查一次,遇有基础的定位、中心线的投设、曲线放样、标高的测设及变形监测等时应随用随检查,对于临时性的点们要经常全面检查,对有变化的点位应将其正确的资料及时通知施工单位。

(2)测量管理人员必须经常去现场检查标志保护情况,如发现控制点和标识、标志有毁坏或位移时,对破坏人按《测绘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并及时对破坏的点进行补设和复测,并将其正确的成果资料及时通知施工单位。

(3)现场施工时应尽是避开测量点位,确实无法避开需要搬迁的,应及时报告项目经理部,再上报监理单位,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施工区域内的测量点位均设有明显的标识,方便寻找,防止施工车辆、人员意外损坏。

3、水准技术参数要求

用S3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施测。(视线长度100m),前后视高程差10M,视线高离地面最低高度0.2M,红黑读数要3M。

3.1、技术参数

(1)点位选择:水准点应设置在土质坚硬,利于长期观测。

(2)往反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差

平地:±20,山地±6〈计算往反较差时,L为水准点间的路线长度(KM)〉。N为测段的测站数。

4、控制高程测量

4.1、正式开工前,用水准仪及水准尺对建设单位指定的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核并办理书面交接手续,如发现较大差别时会同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共同协商解决。

4.2、引测现场水准点和施工标高:根据设计图纸及建设单位提供的高程控制点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引测施工现场半永久性高程控制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决定半永久性高程控制点的位置(一般在道路20m以外而且又不影响施工的位置处),利用半永久性高程控制点作为后视点来传递和复核标高。

4.3、高程误差不大于±5mm。

5、控制轴线测量

5.1、正式开工前,用钢卷尺和经纬仪对建设单位指定的坐标控制桩或已布设好的导线进行复核并办理书面交接手续,如发现较大差别时,会同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共同协调解决。

5.2、轴线网测量控制方法:

根据设计图纸及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控制桩或导线点,使用经纬仪和钢卷尺测设道路轴线,同时在道路适当位置处设置各轴线的半永久性控制桩。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复核无误后签证相关资料,规划部门认可的即可组织基础施工。

5.3、采用经纬仪和钢卷尺依据控制轴线平移测设其它设计轴线,并将设计轴线引测至管网开挖轴线。

5.4、设计轴线测设以后,再进一步用钢卷尺以平移法和勾股弦法测量出各管网的位置线。

5.5、控制定位放线的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10000,测角误差不得大于6,,,轴线误差不得大于±5mm。

6、测量控制桩位的保护:

对施工期间使用的半永久性导线点和水准控制点标桩,先浇筑200~300mm厚的C20砼保护桩

位,然后砌筑300mm×300mm见方,高度为200mm左右的砖围护结构,并加设砼盖板对桩位进行保护。

7、测量成果管理:

由专职测量员将每次测设的成果写成书面技术交底,并标出各有关标识点位置和测量参数,向有关的施工工长和技术负责人移交,由施工工长和技术负责人共同复核无误的,由项目总工程师签发允许进入道工序施工的指令。

8、管网施工测量:

8.1、管沟开挖前应根据施工图纸施工测量放线,施工控制测量放线采用全站仪。施工单位按照业主指定桩点,布置临时水准点和管道轴线控制桩。临时水准点和管道轴线控制桩应便于观测和牢固,并采取保护措施。施工放线使用经纬仪、水准仪、皮尺等工具,然后眼管线敷设位置打百米桩和转角桩。并撒放白灰线,作为管沟开挖的依据。控制桩上应注明桩号、里程、高程,转角桩还应注明角度。在地形地势起伏地段和转角地段,应根据管沟开挖施工的需要打加密桩,以使撒放白灰线正确。

8.2、使用经纬仪确定管道中心线,同时钉标桩。标桩要钉在管道转向处、溢流井.检查井中心,污水管道直线上要每隔50 米左右钉一个,并且标桩要编号。量出管线长度,使用经纬仪测出管线转向处转角角度。

8.3、高程测量按已知控制水准点对全管线进行控制。根据管道设计坡度和深度,计算沟槽挖深和管底高程。

8.4、根据土壤的性质确定沟槽边坡及上口、下口开挖宽度,钉出线板。由于管线很长,这一步工作是在管道开工前分段完成的。

8.5、临时水准点、管道轴线控制桩、高层桩,应经复核后方可使用,并应经常校核。

8.6、已建好管道、二、三级管道与一级干管的交接、构筑物等与本工程衔接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开工前应校测。

第三节沟槽开挖工程

1、开挖前的准备

1.1开挖前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进行现场调查以查明以下情况:

1.1.1、施工期间地下水位、土质情况

1.1.2、地上、地下构筑物分布情况,并与当地部门洽谈处理方案

1.1.3、对已建管道、构筑物的衔接位置与高程

1.2、在管线的沟槽开挖前,要取得总监对沟槽挖掘的断面尺寸的书面批准后再进行沟槽的开挖。

1.3、制定土方开挖、调运方案及沟槽降水、支撑等安全措施。

1.4、沟槽开挖前,测量人员应向挖掘机机手说明地下设施的布局情况,在地下设施两侧3米的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并对挖出的地下设施采取有效的吊架保护措施,对于重要的地下设施,开挖前应征得其管理单位的同意,必要时应在其监护下开挖。

1.5、沟槽开挖时,应严格控制基底高程,不得扰动基面,应保留基底设计标高以上

200mm-300mm的原状土,待敷管前用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如果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则应换填粒径为5-40mm的碎石并整平夯实。

2、土方开挖

2.1、小口径开挖管采用人工开挖,主干管采用1m3挖掘机开挖为主,人工清底的施工方法。

2.2、沿沟槽底部每隔10米钉(40×40mm)木桩,桩长0.5米,以控制槽底高程。在槽底用白灰线打出管道中心线,以便于下管时控制开挖中心线,沟槽严禁超挖,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应用粗砂夯实至设计要求或总监要求的密实度,如遇基坑为淤泥和虚土时应挖除淤泥及虚土回填粗砂厚30cm以上,如遇岩石须超挖0.3米以上再整平并填以砂垫层至设计标高。

2.3、对距沟槽较近的建(构)筑物及电杆必须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吊车作业时应保证与上部高压线的安全距离。

3、沟槽土的堆放

绿化带内沟槽土及材料堆在距沟边0.8米以外的或项目监理指定的位置,土的堆置高度不能超过1.5米。以保障施工安全,且不得掩埋已建地下管道的井盖,妨碍其正常使用。道路上不得堆土,土方全部外运。

4、在沟槽开挖期间,必须严格保护沟槽两侧永久性工程设施的稳固,如发现问题,要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凡业主提前指出的与管道交叉的各种地下管线,施工开挖时必须严格保护,并按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开挖。

5、槽底应按设计要求铺设瓜子片和中粗砂垫层,瓜子片垫层应紧贴夯实的原状土上。中粗砂要求质地坚硬,级配均匀,不得含有泥土及草根等有机物,含水量不大于10%。

6、沟槽检查验收:沟槽开挖完成后,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项目包括开挖断面、槽底标高、轴线位置、沟槽边坡等。

7、排水措施

7.1、凡有地下水的沟槽应及时排水,槽底必须无浸泡现象,以保证管道的干场作业,并使地下水位降至槽底面0.5米以下,且降水作业持续到回填完毕。

8、过路管采用明开挖法施工的地段,施工时做到连续施工,施工后迅速回填,如不能迅速回

填,应铺设钢板做临时便桥,以减少通行影响。施工时施工带周围用警示牌提示,工程完工后,及时回填恢复通车。

9、管线交叉的处理

9.1、施工管道与其他管线及电缆交叉位置,在施工前由业主通知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在开挖电缆及其他管线位置土方时,必须将其管线管理单位人员请到现场,在其监护下由人工开挖,并及时向业主报告有关交叉情况,便于业主与其他管理部协调制订并落实处理方案,或另行确定交叉方法。

9.2、施工时,不得对原有电缆、管道损伤。

第四节管道安装工程

1、管道安装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1、管道应在沟底标高和管基填层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安装。

1.2、管子、管件等附属设备在安装前应按设计要求核对无误,并应进行外观检查,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1.3、安装前,应将管子、管件等内部清理干净,不得存有杂物。

2、管道安装时,管沟积水应排除。

3、HDPE管道工程

管道安装流程:管材检验→管道清理→下管→接口→测量复核3.1、管材及管件的检验

管材、管件及设备运至现场后,必须由材料员(质检员配合)逐根、逐件的检查外观及管口质量,并做好标识记录,不合格的不准使用。

3.2、管道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管及管件在安装前都要用刷子除去内外表面的污泥或杂物。

3.3、下管:根据管径大小和现场情况,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安装,严禁管材由槽顶边直接滚入槽底。下管时应将管道排好,用中心线法或边线法控制管道的中线和高程。管道施工一般从下游向上游铺设,安装时承口朝向施工中向,这样施工一是有利于管道的稳定,二是一旦管道内进水可将水向下游排放,这种施工顺序的安排对污水管道尤为必要。

3.4、接口

3.4.1、管道使用橡胶圈连接:

3.4.1.1、检查管材、管件及橡胶圈质量。

3.4.1.2、清理干净承口内橡胶圈沟槽、插口端工作面及橡胶圈,不得有土或其它杂物。

3.4.1.3、将橡胶圈正确安装在承口的橡胶圈沟槽区中,不得装反或扭曲。

3.4.1.4、在承口内壁及插口橡胶圈上涂抹润滑剂。

3.4.1.5、一人用棉纱绳吊住B管的插口,另一人用长撬棒斜插入基础,并抵住管端端部中心位置的横档板,然后用力将B管插口缓缓插入A管的承口至预定位置。若插入阻力过大,切勿强行插入,以防橡胶圈扭曲。

3.4.1.6、用塞尺顺承插口间隙插入,沿管圆周检查橡胶圈的安装是否正常。

3.5、安管的质量标准

保证项目:管道必须垫稳,管底坡度不得倒流水,管道内不得有泥土、砖石、砂浆、木块等杂物。

3.6、测量复核:管道稳定后,应再复核一次流水位的高程,使管道的纵坡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第五节检查井工程

1、施工测量:施工前进行平面及水准测量,保证井中心位置、高程及井距符合设计要求,并定出中心点,划上砌筑位置及标出砌筑高度,便于操作人员掌握。

2、砼底板浇筑

2.1、严格按设计图要求浇筑砼,在灌注前,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且每层砼要一次卸足,顺序是先边角后中间,务使砂浆充满模板。

2.2、灌注砼时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时间应尽量缩短,一般间歇不超过2小时。

3、砌筑井室

3.1、砌筑井室应校核内径,砌筑圆形检查井时,应随时检测直径尺寸,砌砖必须做到墙面平直,边角整齐,宽度一致;砌砖时应夹角对齐上下错缝内外搭接;砖缝中砂浆饱满,不得通缝;

砌砖时应将挤出的砂浆刮平,并将砖墙表面残余砂浆及时清理干净。

3.2、在井下部支管伸入处,特别是管底两侧,要用砂浆碎砖捣插密实,其余则要每层錾砖砌包妥当,务使不渗漏,且要避免上下层砖对缝。

3. 3、用1:2 水泥防水砂浆抹面:抹面工序应先外墙后内墙,在必要时内墙宜一次抹光完成。

3.4、、检查井流槽:检查井流槽用砖砌筑,高度同管径,两肩弧向中间落水,同样流槽必须用1:2 水泥砂浆分两次抹面。

3.5、检查井盖板安放:安装钢筋砼预制盖板时,先在盖板底部先铺25mm的1:2 水泥砂浆,盖住检查井墙体每边必须≥150mm,盖板缝间用1:2 水泥砂浆嵌实并形成凸缝以防渗水,盖板四周用1:2 水泥砂浆圬实形成4 5°三角接缝,缝高5cm。

3.6、管道与井室的连接:管道与井室的连接必须按设计要求及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4、技术要求

4.1、井室放线时,按图纸中井室基础尺寸进行,并经监理工程师验线后再进行开挖。

4.2、基坑开挖断面,按井室基础尺寸加上每侧工作面为基坑尺寸,采用机械开挖,人工清底,不允许超挖。

4.3、各井室严格按标准图集进行施工,井室主体完工后及时进行井盖板安装,并及时回填恢复地貌。

4.4、水泥、砖石进场均应有合格证和材质单,并按规定抽样进行相应的试验。

质量要求

检查井井内流槽应平顺,位置准确,不得有建筑垃圾等杂物。

第六节管道、检查井防腐工程

1.1、管道防腐:熟料管管材的耐腐蚀性能应符合《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GB50046-2008)关于耐腐蚀材料的规定。

1.2、检查井防腐:检查井内层采用氯丁胶乳水泥砂浆抹面,抹面厚20mm

第七节闭水试验

1、污水管道、检查井施工完毕,根据规定需做闭水试验。

2、闭水试验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2.1、管道及检查井的外观质量及“测量”检验均已合格。

2.2、管道未回填土及沟槽内无积水。

2.3、全部预留管洞应封堵不得漏水。

2.4、管道两端的管堵应封堵严密、牢固,可用砖砌堵头。

2.5、现场水源应充足,不得影响其它用水。选好排放水的位置,不得影响附近的环境。

2.6、试验管段安装按井距分隔,长度不宜大于1km,带井试验。管道两端管堵如用砖砌时,必须养护3~4天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在向闭水段的检查井内注水。

第八节管道回填工程

1、沟槽回填要求:管道铺设后应立即回填。在密闭性检验前,除接头外露外,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的回填高度不宜小于500mm

2、为保护管道外防腐层,管道两侧及管顶50厘米内的回填土,不得含有碎石、砖块、草根等杂物,回填土粒径不大于3mm。

3、从管底基础至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沿管道、检查井两侧必须采用人工对称、分层回填压实,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管两侧分层压实时应采取能防止管道上浮的措施。管顶500mm以上可采用机械回填,回填时应从管轴线两侧同时均匀进行,做到分层回填、夯实、碾压。回填时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回填淤泥、有机物和建筑垃圾等带有棱角的杂硬物体。

4、在道路下铺设管道的回填要符合设计要求。

第六章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1、具体质量目标

本标段工程质量确保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不允许出现不合格工程,坚决杜绝不合格项目,不论是自检,还是业主监理的中检、抽检、终检,随机检查都达到100%的合格率,率取良好的信誉。

2、质量控制机构和创优规划

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是整个工程质量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由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质检员、专业工长组成,制定整个合同段工程质量控制计划、方针、措施。公司技术质量科直接介入抓现场质量管理。施工队所属各施工班组根据自己的创优任务,拟定项目工程具体的分项实施计划,责任到人,严格要求,全员全过程质量控制。

3、强化质量意识,健全规章制度

1.建立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

(1) 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由公司技术质量科编制,经营科、安全科、材料科科长会签,总工程师审核,副总经理审批,再报监理工程师与业主代表审阅。

(2) 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在工程实施前15天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工程部。(3)、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各级审批并最后由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并且按审批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方可进行施工。

2.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1) 技术复核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技术复核计划,明确复核内容、部位、复核人员及复核方法。

(2) 技术复核结果应填写《分部分项工程技术复核记录》,作为施工技术资料归档。

(3) 凡分项工程的施工结果被后道施工所覆盖,均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隐蔽验收的结果必须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技术、质量交底制度

技术、质量的交底工作是施工过程基础管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内容,交底必须采用书面签证确认形式,具体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 项目经理必须组织项目部全体人员对图纸进行认真学习,并同设计代表联系进行设计交底。

(2)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毕并送业主和总监审批确认后,由项目经理牵头,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书面交底,列出关键分部工程和施工要点。

(3) 本着谁负责施工谁负责质量、安全工作的原则,施工员、安全员在安排施工任务同时,必须对施工班组进行书面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必须做到交底不明确不上岗,不签证不上岗。

4.三级验收及分部分项质量评定制度

(1) 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员必须督促班组做好自检工作,确保当天问题当天整

改完毕。

(2) 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后,质量检查员必须及时组织班组进行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工作,并填写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交技术负责人确认,最终评定由公司的技术质量科专职质量员检定。

(3) 项目经理部每月组织一次班组之间的质量互检,并进行质量讲评。

(4) 公司的技术质量科对每个分项进行不定期抽样检查,发现问题以书面形式发出限期整改指令单,项目质量检查员负责在指定期限内将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反馈到公司的技术质量科。

5.现场材料质量管理

(1) 严格控制外加工、采购材料的质量。

各种地地方材料、外购材料到现场后必须由项目质量检查员和材料员进行抽样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与供货商联系,直到退货。

(2) 搞好原材料二次复试取样、送样工作。

水泥必须取样进行物理试验;钢筋原材料必须取样进行物理试验,有效期超过三个月的水泥必须重新取样进行物理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6.计量器具管理

(1) 公司的技术质量科负责所有计量器材的鉴定、督促及管理工作。

(2) 现场计量管理器具必须确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他人不得随意动用,以免造成人为的损坏。

(3) 损坏的计量器必须及时申报修理调换,不得带病工作。

(4) 计量器具要定期进行校对、鉴定;严禁使用未经核对过的量具。

7.工程质量奖罚制度

(1) 遵循“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对各施工管理人员,班组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和追踪管理。

(2) 凡各班组、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屡教不改或发生了质量问题,项目部有权对其进行处罚,处罚形式为整改停工,罚款直至赶出本工地。

(3) 凡各班组、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按图施工,质量优良且达到优质,项目部对其进行奖励,奖励形式为表扬、表彰、奖金。

(4) 项目部在实施奖罚时,以平常检查、抽查、业主大检查、监理工程师评价等形式作为依据。

4.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控制

1.排水工程质量控制

(1) 管沟、检查井、雨水口等排水设施的位置、断面、尺寸、坡度、标高及使用材料严格遵照设计图纸要求。

(2) 管沟线型美观,直线线形顺直,曲线圆滑。

(3) 砌体砂浆配比正确,砌筑紧密,嵌缝饱满、密实,勾缝平顺无剥落,缝宽一致。

(4) 沟槽开挖后即时平整夯拍密实,如土质干燥须洒水湿润,遇有空洞陷穴,应堵塞夯实。水泥砂浆随拌随用,砌筑完后注意养护,砌筑过程中随时注意沟底沟壁的平整坚实,砂浆要饱满,无空隙松动。

2.挡土墙质量控制措施

(1) 严格挂线施工,保证护面墙坡面平整、密实、线型顺适。

(2) 浆砌砌体紧密、错缝,严禁通缝、叠砌、贴砌和浮塞。

(3) 为排水所设置的汇水孔位置应有利于泄水流向路侧边沟或排水沟并保持其畅通。

3.预制、现浇构件质量控制

(1) 浇筑预制构件的场地,必须平整、坚实、避免低洼、积水。

(2) 浇筑预制、现浇构件的模板尺寸、垫块、钢筋位置和预埋件的固定,均经检查符合设计、施工要求后,方可进行浇筑,并在浇筑过程中随时复查,防止跑模。

(3) 及时进行养护。

第七章主要机具、设备、检测仪器配备计划

第一节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