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南京散文

古都南京散文
古都南京散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古都南京散文

篇一:古都南京

南京

在众多的中国历史古都中,对南京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可能概念中的古都多在北方中原关中一带,而南京不是,也可能源于我是一个南方人。

除了地理位置外,也觉得南京宜古宜今,宜动宜静。

何说古?“金陵自古帝王州”,南京历史悠久,有着超过2500余年的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有“六朝古都”。台城故址是东晋和南朝诸代中央政府旧址,为六朝时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心、后宫禁城,见证“六朝金粉”的兴衰。当时皇宫规模很大,仅东晋的宫内大小殿宇就有三千五百多间,至南朝四代,更是重楼四起,鳞次栉比。此后台城在历史上屡遭破坏,今天虽只能看到残垣断壁,但脑海中依然能浮现当年的繁华。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定国号为明,是为明太祖。以应天府为南京,以为首都。这座城市迈上了

一个新的台阶,明代的南京始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漫步这座古城,随处可见大明胜迹??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明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为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处于山清水秀的环境之中,周围山势跌宕起伏,山环水绕,人文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陵园规模宏大,格局严谨。其总体布局分两部分:一是导引建筑的神道,二是陵寝主体建筑。神道是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的“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视频中记忆最深的是相对排列的12对石兽,浑然宏伟,气势非凡,栩栩如生。多少年过去,它们依然守卫着这座皇家园陵。陵寝的格局保留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陵区内的主体建筑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行走明孝陵其中,静谧、幽深,肃穆,无不使人对长眠于此的主人产生敬畏之情。南京文化底蕴极厚,虽许多地面文物荡然无存,但保留的老地名仍让人追昔不已唱经楼、安乐寺、邀笛步、百猫坊、杏花村、子午路、凤凰台、仁孝里、吉祥街、赤石矶榜上有名。乌衣巷、朝天宫、桃叶渡、成贤街、龙蟠里、夫子庙、长干里、孝陵卫、莫愁路、虎踞关。这一个个地名分明让人感觉到了历史鲜活的记忆。这些都足以体现南京的“古”。

何说“今”?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城市能比南京更清晰的展现中国近代历史

的沧桑和屈辱,能更集中地体现中华民族的不屈和抗争。南京见证了民国的开始,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南京为中国首都。中华民国不同于此前的君主王朝,它是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而建立的共和国家。新思想、新风气,“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山陵

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今天,当我们走于长长的石阶上,顿生崇敬之感,愿国父安息。在近代南京历史上,有一件事是难以磨没的。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对南京城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血腥屠杀。在暴行最猖獗的6个星期里,共杀害我30多万同胞,强奸2万以上的妇女,史称“南京大屠杀”。现在当我们面对那段

历史,道不尽的悲痛和气愤,勿忘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我们的今天和明天才能走得更好。不得不承认,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足以说明南京的“今”。

何说“静”?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文学家朱自

清先生游历南京后,写下的《南京》一文中就有这样一段评价:“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

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秦淮河,南京的母亲河,造就了南京的文化积淀,这条穿城而过的河流给南京留下了无数美妙的话卷。数十年前,朱自清和俞平伯的两篇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更是传为佳话。如今,画舫依旧,秦淮两岸的风景却更加迷人了。江南水乡、秦淮

河畔自六朝起,这里就是大族聚居、商贾云集、人文荟萃之地,是历史上南京这一繁华都市的缩影。今天的秦淮早已没有当年的盛况,留下的是一份清净淡雅,柔美温婉。华灯初上,泛舟秦淮,伴随着船工那吱吱呀呀的摇橹声,两岸的古建筑流光溢彩,壮伟的“天下文枢”坊,庄重的文德桥,娟秀的魁光阁无不倒映在诗情画意的河水之中。那

份恰意和舒服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这一切足以表达南京的“静”。

何说“动”?南京是华东区域中心城市,华东地区第二大城市,江苏省第一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副省级城市,江苏省省会,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现代服务中心、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航运物流中心,滨江生态宜居城市,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目前已成为国家以电子、汽车、化工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通讯中心。此外,南京是全国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重要的高教、科研基地,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今天的俨然已成为长三角的重要城市之一,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这一切足以证明南京的“动”。

我是喜爱旅游之人,走在不同的城市,感受不同的历史和风情。虽未踏足南京,但相信当我踏上这座城市的时候,我会更加爱上这座城市。它不同于西安,给人一种“没落”

之感;也别于上海,没有古韵之言。它古今相承,动静结合,“历史名城”和“现代都市”的交融,“古都文明”和“现

代文化”的结合,构成了南京的最大特色。

南京,在历史的肩膀上大步向前的现代化都市。

篇二:美文赏析:忧郁秦淮河

忧郁秦淮河

张灵均

一条河流的歌,一般是指河水在岸两边的树根、草蔓、或河床上的石头,或河之拐弯处所弹奏出来的旋律。河流弹奏的音乐令人愉悦,说明人类与自然达成了一种和谐的共识。

秦淮河,也有一首歌唱了两千年。其忧郁的音符里,还夹带着两岸的各种噪音,又岂能令人爽心悦目?一条河流,不会像人类一样,还能暴跳如雷地站起来吵架,或通过其它途径出面解决生存问题。最多来几声叹息,不管人类乐不乐听这首哀怨的曲子。

作为旅人,我没有理由横加指责一条河流。作为河流,秦淮本身就没有过错。水与水天生由同样的分子组成,如果说秦淮的河水有了其它的元素,那毫无疑问是人类造成的,怨不得秦淮。当年,秦始皇开凿秦淮,沟渎水流的本意:泄王气,兴航运。还能据以自守,拒敌于外。至于秦淮河固有的这些功能在退化、衰竭,逐渐演变成为古都南京的一处风华烟月、金粉荟萃之地,于秦淮来说,真是逼良为娼。六朝

历史文化古城南京说明介绍(完整编辑版)

历史文化名城——南京 一、城市简介 南京,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400多年的建城史,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誉,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市地处中国长江下游的宁镇丘陵地区,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联江淮,总面积6597平方公里。南京现辖11个区(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江宁、浦口、六合、栖霞、雨花台)2个县(高淳、溧水),总人口约770万人。 南京,山环水抱,葱茏毓秀,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自然风貌久负盛名。自然界厚赐于南京龙盘虎踞的山川形胜,历史在此又遗存下灿烂的文化。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在这里建都,它曾是“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的金粉之地,史称六朝;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与此,因此,

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至今在南京的地下及地上尚留存着无数的文物及遗迹,是南京历史文化积淀中的重要特色与优势。南京市博物馆收藏的六朝文物举世闻名。 孙中山先生曾有名言概括南京之美:“此地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在世界三大城市中亦诚难觅此佳境”。位于城东紫金山麓的中山陵、明孝陵,掩映在绿色葱葱的紫金山中,布局宏伟。太平天国遗址,殿阙巍峨。数十处南朝陵墓刻,硕大洗练,堪称一代巨制,国之瑰宝。栖霞寺内舍利塔,造型雄健,比例匀称,装饰华丽,是我国现存石塔中不可多得的佳品。总统府、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碑是我国过民主革命的历史见证。玄武湖,三面环水,一面临城,秀峰塔影,碧波荡漾,堪称“金陵明珠”。莫愁湖,蕴含动人凄丽的传说,湖光倩影,花团锦簇,典雅、幽秀而豁达奔放。

描写春天的优美散文名篇

描写春天的优美散文名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春天的格外明媚,春姑娘展开了笑脸,太阳,红红的光束射过来,那温柔地抚摸你,像年轻的母亲的手。那么关于春天的优美散文又有哪些呢?下面美文閲读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描写春天的优美散文名篇的容,希望对你有用。 描写春天的优美散文名篇一:春天 春天是姑娘的胴体,展现的是大地赤裸裸的,不加装饰的美。 春天是希望的开始,给人以昂扬向上,朝气蓬勃的前进动力。 春天是耕耘的季节,预示着硕果累累,满园飘香的脚步已不远。 从毛毛细雨降落在大地上的那一刻起,春天的脚印就已深深地烙在大地之上。连绵起伏的山峦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给人以神秘和向往的感觉,山脚下空旷的田野里零星的散落几个黑色的小点,不时还能看见他们在移动。就在不远处的山谷里正有几股炊烟

正在袅袅升起,隐隐约约地还能看见几座格局一致的茅屋。 离茅屋不远处是一条长满青苔的阶小路,弯弯曲曲一直延伸至山脚下,期间还有有几个斗笠装扮的农夫行走在其间。空旷的田野被纵横交错的田埂分成无数块,有的呈三角状,有的呈梯形状,有的是不规则状。田野的中间还长满了多一时间也叫不全名字的野花和野草,有紫的,有红的,有粉的……. 当微风拂过时杂草向你弯腰,野花向你招手。不时你还会嗅到泥土芳香的气息,仿佛是在看一部色,香,味俱全的3D电影,让人沉醉其中,忘却了城市的喧嚣与嘈杂,犹如置身人间仙境一般。 当然如果仅仅用这些只言片语来描绘春天的话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她的美并不能在简短的时间里就能说完道尽的。不论是山川还是原野都是那么的美,那么的静谧。这正是春天的魅力所在,也是他最吸引人们驻足观赏的原因。是作为洗涤城市红尘俗世的心灵圣水,让人们充满了开始对人生向往,对人生的驰骋.春天这个诱人的季节在扭动着妙曼的身姿吸引你的抚摸和观赏。世界上好多美好的东西在这里面得到了发现,在这里得到了思索,在这里得到了诠释。如果你想体会它的美,那么请你带好行囊回归到大自然去品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4年9月

《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典文献学 课程编号:010131009 总学时:36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1. 教学目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涵盖了中国古代文献整理、编辑、出版、利用、研究的各方面基本功,通过开设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有利于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并对学生今后从事中国文化的传播、文献的编辑出版、古籍的整理利用等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培养古代文献、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等领域教学及整理研究人才奠定基础。 2. 教学任务:通过该课程的讲述,首先,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典文献的性质、范畴、基本构成及其对当今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其次,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我国古典文献研究的基本情况,文献学研究的基本领域与有关的基础知识。再次,要使学生掌握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明确当今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的历史使命,为从事古代文献整理研究工作和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文化研究、教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着培养兴趣,夯实基础,学以致用的教学指导思想,对古典文献学的内容进行梳理,选择最为基础、最为实用的内容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入门内容。第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将重点讲授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国古代文献的载体、编纂体例、目录、版本、校勘、注释、辑佚、辨伪等,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古籍的整理、编撰、研究常识,掌握中国古代文献的发展源流与整理方法。第二,对中国历史上的不同类型文献及代表性作品获得初步了解与印象,提高对古典文献的查找、阅读、整理、开发与利用的兴趣,奠定从事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教育、传播与研究工作必备的文化素养与业务素质。第三,通过文献学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升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加强综合

散文译文赏析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散文译文赏析 篇一:散文诗名篇赏析《Youth青春》中英文 经典英语名篇文章:青春 作者:samuelullman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宏伟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经典英语文章《青春》背后的故事: 太平洋战争打得正酣之时,麦克阿瑟将军常常从繁忙中抬起头,注视着挂在墙上的镜框,镜框里是篇文章,名为《青春》。这篇文章一直伴随着他,也跟着他到了日本。后来,日本人在东京的美军总部发现了它,《青春》便开始在日本流传。 一位资深的日本问题观察家说,在日本实业界,只要有成就者,没有哪一个不熟知不应用这篇美文的,就连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几十年来也把《青春》当作他的座右铭。

还有这么一件趣事,足以证明《青春》在日本的魅力。一天,美国影片销售协会主席罗森菲尔德参加日本实业界的聚会,晚宴之前的谈话,他随意说了一句:“《青春》的作者,便是我的祖父。”在座的各位实业界领袖大为惊讶,其中有一位一边激动地说“我一直随身带着它呢”,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了《青春》。 Youthisnotatimeoflife;itisastateof mind.Itisnotamatterofrosycheeks,redlips andsuppleknees.Itisamatterofthewill,a qualityoftheimagination,vigorofthe emotions;itisthefreshnessofthedeepspring oflife. Youthmeansatemperamental predominanceofcourageovertimidity,ofthe appetiteforadventureovertheloveofease. Thisoftenexitsinamanof60,morethana boyof20.nobodygrowsmerelybythe numberofyears;wegrowoldbydeserting ourideas.Yearsmaywrinkletheskin,butto giveupenthusiasmwrinklesthesoul.worry, fear,self-distrust1bowstheheartandturns thespiritbacktodust.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

历史文献学(部分)

1.别录与七略:别录与七略是中国目录著作的鼻祖。别录作者刘向是各《叙录》的基础上集成别录,成为我国有史可查的第一部书目解题著作。但刘向未完亡。刘歆子承父业在《别录》的基础上撰成《七略》一书。刘歆的七略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等。辑略是综述部分,其他六略将其他图书分为六大类,首创六分发,是目录学史上第一种图书分类法。 2.《汉书·艺文志》:又称《汉志》,是《汉书》十志之一作为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史志目录《汉志》分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等六略,每略之下又分数种小类,总计六略三十八种596家13269卷《汉志》前有总序,除诗赋略下属5种外,每略之后有大序。《汉志》不仅记录了汉代藏书之盛,还从书籍整理和著作中体现学术流派的渊源极其发展也正是被后世所总结的考辨学术源流的目录学的主导思想 3.《隋书·经籍志》:《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的继《汉书·艺文志》之后的有一部分重要的古代目录。作者为魏徴,但实际上李延寿和敬播也参加了早期的编修工作《隋志》既有总序又在各部类之末分别撰写大序小序这些序有很高的水平。所以《隋志》在著录图书时只是简单的罗列书名卷,从注文的形式表明作者十分简略。《隋志》对于确定四分法的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沿袭魏晋时期以来的四部分类发,但其四部第一次明确的标题为经史子集,分别用一个字精确地概括部分所收书目的特征是甲乙丙丁四部分类不具备的。 4.《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主要探讨史学理论的、史学批评和史学方法的著作,做中国古代史学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者刘知幾。《史通》包括内篇39、外篇13 各十卷。内篇为全书的主体,着重讲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集和表达方法和使用原则,以评论史书体裁为主。外篇论述史官制度、史籍源流并杂评史家得失。《史通》一书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1 史书编辑制度2 史书的编辑方法。这部分与历史文献学关系最为密切。它在文献学上的主要成就为拓宽了史学研究范围,对史料史书分类源流的看法以及关于史料选择运用上的见解 5.《四部正讹》:胡应麟的《四部正讹》是辨伪学上的著名著作《四部正讹》考辨了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书籍在内的100余种著述并在考辨的基础上进而把具体的结论上开到理论的高度,对伪书产生的原因和辨伪的方法做了初步的总结和分析。该书的主要成就有三1 考辨群书2 分析伪书的情形及产生的原因3 总结辨伪方法。胡应麟的《四部正讹》在中国辨伪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标志着辨伪学理论和方法的成熟也标志着辨伪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成立 6.《辨伪八法》:辨伪八法是胡应麟最早最系统总结的辨伪的方法,其内容为:核之《七略》以观其源、核之群志以观其序、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核之文以观其体、核之事以观时、核之撰者以观其讬、核之传者以观其人。其包括了目录著录历史时代文章体裁书籍内容及作者传人等各个方面,不仅是对前人辨伪经验的系统总结,还是其自身辨伪实践的理论升华。辨伪八法被后世学者奉为考辨伪书的不二法门 7.阎若璩与《尚书古文疏证》:阎若璩,清代汉学发展之初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了明末清初学者反理学的思想,倾向批评宋学空疏虚妄而推崇汉学经师马融与郑玄。治学崇尚考据宏调精审博证,注重求真求正是其精要其代表作有《尚书古文疏证》《四书释地》《释地叙论》等,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尚书古文疏证》攻8卷,揭穿了《古文尚书》一级孔安国传系后世伪作的真面目。 8.《崇文总目》:北宋前期官府藏书的一个总结,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官修书目。始编于景祐6年,编撰仿照唐开元《群书目录》历时十年至庆历元年作成。《崇文总目》分为经史子集四部,部下分类有叙释,书有题解,但其总序已佚。叙意多在说明分类立目的合理性但后人对齐评价不高。而解题却获得较高评价。其编撰体例很快为随后的官私目录所采用,成为中国目录学上的一部重要著作。

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历史文献学是一门以历史文献及其整理研究工作为研究对象的,以复原、求真和致用为主要任务的专科文献学。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学科基本理论、历史文献及其产生发展过程、研究和整理历史文献的方法以及中国历史文献学发展史。他从属于历史学,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突出特点。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中国历史文献学面临着加强学科理论建设、实现研究手段现代化等多重任务和发展趋向。 一、文献与历史文献 文献二字联成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篇》。该篇记载:“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气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汉宋学者注疏时都把“文”释为典籍,“献”释为贤人或贤人言论。最早以“文献”名书的是宋末元初的马端临,他写了一部贯通历代典章制度的著作,取名为《文献通考》。在《自叙》中他解释说:“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言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从孔子到马端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术的进步,特别是书写工具的改进与印刷术的发明和广泛运用,贤者的言谈高见很容易见诸笔

端,各种口头传说和议论也逐渐通过各种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典籍而轻视传闻,相应地“文献”也由一个联合式的合成词逐渐向偏义复合词的方向演变。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马端临将文献的内容区分为“叙事”和“论事”两大类,并且将两者并重,对我们是有启发意义的。白寿彝先生认为历史文献有记注和撰述之别,记注即历史记录,而撰述要有史识。,在发现一件不经常见的文献,往往表现得相当激动,而对于历史的撰述的重要性,往往估计不足。这是带有片面性的。 今人对“文献”的理解,,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文史学界的文献概念,如郑鹤声、郑鹤春称:“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王欣夫认为:“文献指一切历史性的材料。 张舜徽先生认为:“‘文献’既是一个旧名词,自有它原来的含义和范围。我们今天既要借用这一名词,便不应抛弃它的含义而填入别的内容。近人却把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迹、古物、模型、绘画,概称为历史文献,这便推广了它的含义和范围,和‘文献’二字的原意是不相符合的。当然,古代实物上载有文字的,如龟甲、金石上面的刻辞,竹简缯帛上面的文字,便是古代的书籍,是研究、整理历史文献的重要内容,必须加以重视。至于地下发现了远古人类的头盖骨或牙齿,那是古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在某一墓葬中出土了大批没有文字的陶器、铜器、漆器等实物,有必要考明其形制、时代和手工艺的发展情况,那是古器物学的研究范围。这些都是考古学家的职志,和文献学

佳作名篇赏析

佳作名篇赏析

佳作名篇赏析 吹箫人(耿林莽) 不是瀑布,不是缓缓而流的山泉,是有人在吹箫。木筏散了,号子声远。我们的船顺流而下,江声已经睡去。只有一管箫在吹着,吹着,呜呜咽咽。 无语的悲凉,反反复复。抚摸,伤口流着血。 找不着人诉说,沉甸甸的竹叶,滴着露。 屈原、李白、苏东坡,一代代人传下来的那条江,在流。 神女无恙吗?她老了。 经不住秋风,发已稀疏。云哦雨哦雾哦,朝朝暮暮。帝王之恋已老化为衰草,不再返绿。 (是她在吹箫么?) 神女峰边,流出来洁白的羊群。 (箫声将它们唤出?) 穿紫衣的牧羊女,在寻觅失踪了的小哥哥。 (骑在水牛背上,溜进了哪一座山谷?) 云哦雨哦雾哦,山脚下的黄昏来了。

羊群咩咩地叫着,寻不着哥哥。 (剪不断的箫声,该换一支曲了。) 吹着,吹着,吹了两千年。 不知道吹箫人在哪里坐着…… 耿老散文诗有一种流淌和飘逸美。像月光挥洒下来,像清风拂过河面。《吹箫人》可推为早期代表。“不是……,不是……,是有人在吹箫。” 起句即特有舒展之姿。继而,是平静如睡的江面,木筏、号子都仿佛消隐在昨日,一管箫显得是那样悲凉,孤独。时光逝去,岁月不在,那“伤口流着血”,而又找谁诉述呢?如果,此时诗人只把箫固定在吹箫那个特定人身上,这章散文诗可能就会大打折扣。但诗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此:“屈原、李白、苏东坡,一代代人传下来的那条江,在流”。那么,是什么没有衰老?是箫声?不!是美丽的传说,是不老永恒的爱情。“穿紫衣的牧羊女,在寻觅失踪了的小哥哥。”这是凄婉的歌唱,述说不尽的爱情的歌唱。江水无情,而江水流淌的纯洁的爱有情。两千年了,“不知道吹箫人在哪里坐着……”,不知便是知,知便

中国经典散文欣赏精选版

中国经典散文欣赏精选版 中国经典散文欣赏精选版江山依旧 中国经典散文欣赏精选版 编辑:山间溪流 读一篇优美的散文,如品一杯茗茶,馨香淡雅而令人回味无穷。 一: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散文选集列表 中国名家散文选集列表 中国名家散文选集列表 朱自清经典散文选集 巴金的经典散文选集 张爱玲经典散文选集 郁达夫经典散文选集 林清玄经典散文选集 季羡林经典散文选集 史铁生经典散文选集 张抗抗经典散文选集 作家周国平散文选集 老舍经典散文选集 李广田经典散文选集 作家罗兰散文选集 张洁经典散文选集 作家亦舒散文选集 钱钟书经典散文选集 作家张晓风散文选集 徐志摩经典散文选集 作家张悦然散文选集 丰子恺经典散文选集 邵燕祥散文集 张承志散文随笔集 孙犁散文集 林语堂经典散文选集 冰心的经典散文选集 贾平凹经典散文选集 余秋雨经典散文选集 池莉经典散文选集 毕淑敏经典散文选集 王蒙经典散文选集 冯骥才经典散文选集 余光中经典散文选集 杨朔经典散文选集 林徽因经典散文精选 莫怀戚经典散文选集 作家萧红散文选集

作家张小娴散文选集 安妮宝贝作品选读 作家三毛散文选集 鲁迅经典散文选集 沈从文经典散文选集 莫言散文作品选编 汪曾祺散文集 宗璞散文集 二:中国现代精美散文选读 中国现代精美散文选读 中国现代精美散文选读 荷塘月色:朱自清 背影:朱自清 林语堂:秋天的况味 海上的日出巴金 鲁迅文:秋夜 更衣记张爱玲 谈女人张爱玲 故都的秋 郁达夫 书海茫茫余秋雨 这里真安静余秋雨 李广田:回声 杨朔:茶花赋 老舍:又是一年芳草绿 老舍:我的母亲 张抗抗:故乡在远方 张抗抗:守望西湖的青藤 柔和毕淑敏 毕淑敏:素面朝天 人生三境界:池莉 话语是一个美丽的陷阱:池莉池莉:熬至滴水成珠 林徽因:悼志摩 林徽因:蛛丝与梅花 莫怀戚:散步 亦舒:假如丈夫有外遇 张小娴:幸福总被思念所淹没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 张悦然:这年冬天的家书 爱的履历梅洁 散文:人就这么一辈子刘墉 散文欣赏:染绿的声音(徐迅)榕树,生命进行曲(刘再复)

历史文献学价值初探

《书目答问》历史文献学价值初探 程立中 内容提要清代张之洞的《书目答问》是一部指导后生治学门径的著作,在我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对后人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古籍,探求学术渊源都有指导价值。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探讨《书目答问》对历史文献学的贡献,以及对后世历史文献学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书目答问》目录版本历史文献学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晚年自号无竞居士、壶公、香岩、抱冰老人等,[1]3直隶南皮人(河北南皮县)。重视教育,热衷于兴办书院,培养“致用”之人,是洋务运动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光绪元年(1875)张之洞任四川学政时,“诸生好学者来问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2]1。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阅读典籍,少走弯路,张之洞在缪荃孙等人的协助下[3]60,利用两年多的时间,对传统典籍进行详细的甄别,精选出2200多种书籍,分门别类编纂成册,名为《书目答问》“以告初学”。自成书起,便受到世人重视,清人震钧在《天咫偶闻》中记载:“于时南皮张孝达学使有《书目答问》之作,学者按图索骥,贾人饰椟卖珠。于是纸贵洛阳,声蜚日下,士夫踪迹,半在海王村矣。”虽然当时《书目问答》仅仅被一般人看作是购书的工具,但《书目问答》在清朝时期已经广为流传。 后来又有人对其不断进行整理和研究,光绪五年张之洞弟子王秉恩“对原刻本改动达四百多处,有补书名、补卷数、补作者、补版本,有改正原版错误,有改书名、卷数、作者、按语、刊刻时间等等”[4]专著有江人度的《书目答问笺补》、叶德辉的《补书目答问》,范希曾以《书目答问》初印为底本,详细订正其失误,并补录了1200余种图书;最近来新夏先生汇录了有关《书目答问》的十多种重要笺补著作,撰写了“具有重要研究和使用价值”[5]的《书目答问汇补》;论文有潘秀芹《<书目答问>得失谈》,丁宏宣《<书目答问>的特点和创新》,赵翠芳《<书目答问>在著录经济文献方面的贡献》等。从以上研究成果看,主要集中在对《书目答问》的作者考正、编撰特点、目录学的功用等方面进行探讨。试从历史文献学探讨其价值,并浅谈其对历史文献学发展的影响。 一《书目答问》在目录学方面的贡献 《书目答问》虽然主要用于指导士子们读书、科举之用,但是与传统目录学著作相比较,无疑是一次新的突破。这种突破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四部分类法的创新上。清代编修《四库全书》确立了四部分类法的权威性,此后《四库全书总目》统领了整个目录学界达百年之久,“未有敢违背其成法者”[6]14,张之洞鉴于当时学术发展需要,大量新式书籍出现的实际情况,“其中经、史、子、集皆有,势难隶于四部,故别为类”,故在“四部”之外另立“丛书”、“别录”两目,这样“古今人著述合刻丛书”、“国朝一人著述合刻丛书”、“群书读本”、“考订初学各书”、“词章初学各书”、“童蒙初学各书”便有了恰当的位置。这种分类方法,对目录学的贡献不可否认。在近代和现代的古籍编纂中,基本上采用经、史、子、集、丛的基本类例方式,就是现在国家编辑《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同样沿用了张之洞的“五分法”。 其在目录学方面的贡献,还表现在对“经部”的分类上,清修《四库全书》把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而张之洞则不蹈袭四库类例之法,独辟蹊径、卓尔不群,分经部为“正经正注”、“列朝经注经说经本考证”、“小学”三类,“划正文与后儒至专著为二,斯为特异,古人所不及为”[6]14。这种対“经部”的分类方式,无疑是对传统“经部”分类方式的一次

外国经典散文名作欣赏

外国经典散文名作欣赏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外国经典散文名作欣赏:海燕在苍茫的海面上,风,聚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浪花,一会儿,箭一般的直冲乌云,它叫喊着....... 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到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 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到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到来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在大海上面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呻吟着,----这些海鸭呀,享受不了生活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愚蠢的企鹅,畏缩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峭崖底下。。。 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翻起白沫的大海上面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压了下来;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空去迎接那雷声。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啸着,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堆巨浪,恶狠狠地扔在峭崖上,把这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水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的穿过乌云,翅膀刮起波浪的飞沫。看吧,它飞舞着像一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一边大笑,一边高叫。。。它笑那些乌云,它为欢乐而高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风在狂吼。。。雷在轰响。。。 一堆堆的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金箭似的闪电,把它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闪电的影子,像一条条的火舌,在大海里蜿蜒浮动,一晃就消失了。 ---- 暴风雨! 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闪电之间,在怒吼的大海上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外国经典散文名作欣赏:与书为伴书如同人,都可成为伴侣 ;读其书,如同读其人,同样,观其朋友,也如同观其人。无论以书为友还是以人为伴,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知己。 一本好书可以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昨天如此,今天亦如此,这一点亘古不变。书是我们最有耐心和最使人愉悦的朋友。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遭遇苦难,它都不会背弃我们。它总是怀着善意接纳我们,年轻时,它给予我们快乐并指引我们;年老时,它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并鼓励我们。 因为对一本书的热爱,我们发现彼此之间的亲密无间。书是更为

中国历史文献作业

少数民族历史文献学研究浅析 摘要:文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文献研究论文从研究主题、作者及登载报刊几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整理这一阶段民族文献研究的概况和特点,并对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及变化趋势进行了探讨。文章根据当代目录学的发展趋势,结合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目录学历史发展和研究现状,提出未来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目录学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民族文献研究概况;民族文献研究特点;民族文献研究发展趋势 少数民族文献记载了各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传统,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社会、科技价值,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运用价值和文献价值。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缺乏从文献学角度对少数民族众多文献的研究,特别是对少数民族文献的构成、类型、特征、价值、功能及其历史演变过程既缺乏理论分析,又缺乏实际运用技能的说明。这在中国文献学研究中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同时对实际工作的运用也带来了极大不便。令人欣慰的是,这一现状近年来有所改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研究少数民族文献学。 一、民族文献研究概况及分析 我国55 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献,这些文献是各少数民族在不同时期、不同学科、不同地域,以不同方式进行社会实践的知识记录和经验总结的载体。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研究不可缺乏的资源。本文借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至2005 年这一时间段,报刊上登载的民族文献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力求勾勒出民族文献研究的概貌和特征,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较为完整的参考资料。 1、材料来源和方法 本应用其他学者统计结果。该研究选用《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为资料来源库,该数据库收集了全国学术性期刊6000多种,报纸200余种,基本覆盖了全国邮发和非邮发报刊,而且时间跨度长,为目前国内特大型数据库之一。考虑到我国民族众多、民族文献载体的多样化,确定检索式为:族3 文献+ 族3 古籍+ 族3 典籍+ 族3 史籍+ 族3 档案,进行主题检索。也考虑到民族文献文种的复杂性,再以各民族古文字为检索点逐个进行检索,最后又以作者进行补充检索。把检索到的相关数据下载,合并后剔除重复数据,共检出论文2587篇,进行统计分析。限于资料来源和检索方式的局限,论文检出难免遗漏,但基本能反映出民族文献研究状况。 2、统计结果分析 (1)、论文发表的年代变化分析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前期有零星论文发表,文革十年几乎没有发表的论文,70年代后期论文发表开始增多,每年20 余篇,进入80年代论文大量增长,每年近100 余篇,到本世纪初论文发表出现高峰。究其原因,民族文献研究论文的产出与我国民族研究事业的发展密切关联,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研究工作经历了起始初创、曲折前进、停滞倒退、恢复发展和开拓创新五个阶段。在前二个阶段中,党和政府组织开展了对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和语言文字使用等情况的大规模调查,为民族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珍贵资料。进入第三阶段,历经“十年动乱”,

古都南京散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古都南京散文 篇一:古都南京 南京 在众多的中国历史古都中,对南京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可能概念中的古都多在北方中原关中一带,而南京不是,也可能源于我是一个南方人。 除了地理位置外,也觉得南京宜古宜今,宜动宜静。 何说古?“金陵自古帝王州”,南京历史悠久,有着超过2500余年的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有“六朝古都”。台城故址是东晋和南朝诸代中央政府旧址,为六朝时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心、后宫禁城,见证“六朝金粉”的兴衰。当时皇宫规模很大,仅东晋的宫内大小殿宇就有三千五百多间,至南朝四代,更是重楼四起,鳞次栉比。此后台城在历史上屡遭破坏,今天虽只能看到残垣断壁,但脑海中依然能浮现当年的繁华。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定国号为明,是为明太祖。以应天府为南京,以为首都。这座城市迈上了

一个新的台阶,明代的南京始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漫步这座古城,随处可见大明胜迹??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明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为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处于山清水秀的环境之中,周围山势跌宕起伏,山环水绕,人文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陵园规模宏大,格局严谨。其总体布局分两部分:一是导引建筑的神道,二是陵寝主体建筑。神道是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的“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视频中记忆最深的是相对排列的12对石兽,浑然宏伟,气势非凡,栩栩如生。多少年过去,它们依然守卫着这座皇家园陵。陵寝的格局保留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陵区内的主体建筑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行走明孝陵其中,静谧、幽深,肃穆,无不使人对长眠于此的主人产生敬畏之情。南京文化底蕴极厚,虽许多地面文物荡然无存,但保留的老地名仍让人追昔不已唱经楼、安乐寺、邀笛步、百猫坊、杏花村、子午路、凤凰台、仁孝里、吉祥街、赤石矶榜上有名。乌衣巷、朝天宫、桃叶渡、成贤街、龙蟠里、夫子庙、长干里、孝陵卫、莫愁路、虎踞关。这一个个地名分明让人感觉到了历史鲜活的记忆。这些都足以体现南京的“古”。 何说“今”?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城市能比南京更清晰的展现中国近代历史

散文名篇欣赏

白色山茶花 ——席慕容 山茶又开了,那样洁白而又美丽的花朵,开了满树。 每次,我都不能无视地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那样洁白温润的花朵,从青绿的小芽儿开始,到越来越饱满,到慢慢地绽放;从半圆,到将圆,到满圆。花开的时候,你如果肯仔细地去端详,你就能明白它所说的每一句话。就因为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所以,它就极为小心地绝不错一步,满树的花,就没有一朵开错了的。它们是那样慎重和认真地迎接着唯一的一次春天。 所以,我每次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都不得不惊讶与屏息于生命的美丽。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

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春天吹着口哨 刘湛秋 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 从柳树上摘一片嫩叶, 从杏树上掐一朵小花, 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欢快的旋律就流荡起来了。 哨音在青色的树枝上旋转,它鼓动着小叶子快快地成长。 风筝在天上飘,哨音顺着孩子的手,顺着风筝线,升到云层中去了。 新翻的泥土闪开了路,滴着黑色的油,哨音顺着犁铧地镜面滑过去了。

中国最著名的古都

中国最著名的古都 中国最初有著名的“四大古都”之说,即北京、西安、洛阳、南京; 后来又有“六大古都”,增加了开封、杭州;上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七大古都”,安阳跻身其中。现在,郑州市也以郑州商城为平台,进入了“八大古都”的序列。古都并称演变 四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 七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 八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 东南西北中国京都 首都在中国又称为京城、京都、京畿、京师等。中国重要王朝的的京都在民间被按照方位顺序进行分类。* 东京(今开封,历史上又称“汴梁”,“汴州”)、东都(洛阳,古又称“洛邑”) * 南京(今南京,历史上又称“金陵”、“江宁”) * 西京(今西安,历史上又称为“长安”,另有附近同一地区的古都咸阳) * 北京(今北京,历史上称为“燕京”、“北平”)

近代以来,少数民族政权被认为是中国历史内同汉民族政权一样平等的一部分,所以上面所提到的东西南北中国首都并不具有历史学意义,而是一种民间的变称。 各大古都 由于中原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郑州和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八大古都中,有四个位于今河南。 在八大中国古都中,西安(周、秦、汉、唐)、洛阳(夏、商、周、汉)、南京(明、中华民国)、北京(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封(宋)、郑州和安阳(早期三皇五帝时代、商)六大古都都曾作为全国性政权的中国的首都。 而定都北京的金国、定都南京的东晋、定都杭州的南宋等等朝代,都是中国处于分裂时期的政权。 各古都都城时间 安阳(共488年) 三皇五帝时代,颛顼帝在安阳境内建都。 夏朝后期为都,时称西河,今位于安阳市东南。 殷商时期为商相都及殷都。 汉末以后,以邺城(今安阳市东北18km处)为中心的安阳先后成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五个王朝的都城。

经典散文欣赏50篇

经典散文欣赏50篇 月亮姑娘升起来了,仿佛正悄悄地对身边的小星星说话。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与月亮有关的经典散文欣赏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与月亮有关的经典散文欣赏篇一:深山里的月亮 窗外,月光很明亮,使这早已经沉睡了的夜空,变得晶莹剔透。对面不算太高的楼房洁白的外墙,把这明亮的月光,反映了过来,和着马路上有些刺眼的路灯光,直照得房间里跟白天没有多少区别。 在床上躺着,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打开手机查看了日历,才明白这一天是农历十六日,自己从长沙来到芷江来工作,已经有二十多天时间了。 我对十五的月亮,历来就没有太多的感触,何况又在军营里呆了那么长的时间。在经历了二十几年三百多个“一家不圆万家圆”的明月夜后,我才终于有所感悟:“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对于军人来说,这也算是自我安慰的最好的托词了,真正也只有这“十六的月亮”才属于军人。如今,在离开军营两年多时间之后,我又一次过上了一个人看月亮的生活。 站到窗前,望着舞水河里被清澈的河水撕碎了的那轮圆圆的月亮的倩影,我不由的想起当兵之初的很多个满弦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独自沿着流经我们营房前面的那条小溪,走进大山的深处,看深山里的月亮,放飞自己的万千思绪。 沿着这条从半山腰上飞泄下来的小溪,有一条简易公路,直通到越南去了。路面不宽,却非常平整,上面铺着细细的一层沙石。老兵们说,这条公路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但它到底有多长的历史,他们也说不清楚,只知道它是我们防区内与临国相接的唯一一条通道。在进行那场战争的那几年里,这条路也被折磨得满目疮痍,到处坑坑洼洼。经过无数次修补,虽然已经恢复了它原来的面目,却也依稀还看得出那些疤痕来。经过无数车轮无数次的碾压和打磨,留存在路面上的沙石,早没有了它们原来的轮廓,一个一个,变得非常地坚硬,都深深地扎进路基的泥土里,只露出被磨砺得光滑圆溜的一面。石头间的缝隙里,塞满了被车胎从这些细细的石头上磨下来的变成了尘埃的石头粉末,路基上的泥土也无法固定它们,往往汽车一过,便激起一阵长长的尘烟,漫天飞舞着,隐湮了路面的天空,把公路两边的草和树木都染成了一层灰白的色。任再大的风雨洗刷,这层灰白色,始终都没法透去。 月光下,公路雪白雪白,有时像一条爬行着的蛇,绕过一座一座山,伸到远方去了。有时就是一把刺刀,直直的,捅穿远处深暗的山体后,从另一个或连着几个拐弯处再露出锋芒来。 溪水欢快地淌着,无忧无虑,在浅滩上跳跃着,翻起几波白浪,撕碎了如水般柔美的月光,只留下一条一条弯弯曲曲、断断续续的白线。几条调皮的小鱼,在水中嘻戏,忽儿跃起,翻过条条白线,跌进深水里去了,发出一阵阵叮咚叮咚的响声。 深山里,一声声野兽低沉的哀叫,一次一次撕裂了宁静的夜空,在山谷里久久回荡着,令人身上时刻布满着鸡皮疙瘩。虽然在心里对自己说,“你已经是军人了”,但这声声的野兽的哀鸣,伴着一股寒意,像高压电一样,瞬间便在我脆弱的心上,书写着一页一页无助和无赖,缀满了思念和坚韧。 夜,很深了,街道上早没了行人的踪影。我把思绪从边境简易公路上拉了回来,却依然没有一丁点儿睡意,脑子里总想着村里那几条路。它们是生活在那里的村民们世世代代行走的路,却也无法与伤痕累累的那条边境简易公路相比较,它们其实跟边境深山里运送木材的栈道没有多大的差别,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真的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每一次行走在这些道路上,我的心里,总会有这么一种冲动:不把这些路修整好,老百姓进出都困难,何言交通?我们的工作,不就失去意义了么? 我干脆穿好衣服,独自开着车,顺着舞水河岸边那条同样弯弯曲曲的水泥公路,来到坐

中国历史文献学

中国历史文献学

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历史文献学是一门以历史文献及其整理研究工作为研究对象的,以复原、求真和致用为主要任务的专科文献学。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学科基本理论、历史文献及其产生发展过程、研究和整理历史文献的方法以及中国历史文献学发展史。他从属于历史学,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突出特点。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中国历史文献学面临着加强学科理论建设、实现研究手段现代化等多重任务和发展趋向。 一、文献与历史文献 文献二字联成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篇》。该篇记载:?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气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汉宋学者注疏时都把?文?释为典籍,?献?释为贤人或贤人言论。最早以?文献?名书的是宋末元初的马端临,他写了一部贯通历代典章制度的著作,取名为《文献通考》。在《自叙》中他解释说:?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言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从孔子到马端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术的进步,特别是书写工具的改进与印刷术的发明和广泛运用,贤者的言谈高见很容

易见诸笔端,各种口头传说和议论也逐渐通过各种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典籍而轻视传闻,相应地?文献?也由一个联合式的合成词逐渐向偏义复合词的方向演变。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马端临将文献的内容区分为?叙事?和?论事?两大类,并且将两者并重,对我们是有启发意义的。白寿彝先生认为历史文献有记注和撰述之别,记注即历史记录,而撰述要有史识。,在发现一件不经常见的文献,往往表现得相当激动,而对于历史的撰述的重要性,往往估计不足。这是带有片面性的。今人对?文献?的理解,,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文史学界的文献概念,如郑鹤声、郑鹤春称:?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王欣夫认为:?文献指一切历史性的材料。 张舜徽先生认为:?‘文献’既是一个旧名词,自有它原来的含义和范围。我们今天既要借用这一名词,便不应抛弃它的含义而填入别的内容。近人却把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迹、古物、模型、绘画,概称为历史文献,这便推广了它的含义和范围,和‘文献’二字的原意是不相符合的。当然,古代实物上载有文字的,如龟甲、金石上面的刻辞,竹简缯帛上面的文字,便是古代的书籍,是研究、整理历史文献的重要内容,必须加以重视。至于地下发现了远古人类的头盖骨或牙齿,那是古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在某一墓葬中出土了大批没有文字的陶器、铜器、漆器等实物,有必要考明其形制、时代和手工艺的发展情况,那是古器物学的研究

现代散文名篇欣赏

现代散文名篇欣赏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优美的散文,在语言运用上都有独到之处,在阅读时要善于挖掘与体会。古代散文名篇更是如此。下面是美文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代散文名篇欣赏,供大家欣赏。 古代散文名篇欣赏: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

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代散文名篇欣赏: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超好用)

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历史文献学 历史文献学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今一切有历史价值的汉文与民族文字的历史文献,历史文献学是对文献的产生发展、表现方式、流传情况,以及文献的内容类别、整理利用乃至文献数据化进行探讨和研究,并阐述其发展规律,总结其实践经验,进而加以理论说明的一门综合性的学问,历史文献学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 ● 2.二重证据法 王国维自称他的考订方法为?二重证据法?。1925年,由王国维提倡,?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意思是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量印证,以考古代历史文化,成了一种公认科学的学术正流。即把发现的史料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以考证古史的方法。 3.干支记时法 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地支的总称,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 4.《今文尚书》 儒家经典《尚书》的一种,我国上古历史文件的汇编,内容涉及原始公社末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的史实。因古《尚书》经秦焚书亡失。汉初秦博士伏胜传二十九篇。因其以汉隶书写,区别于古《尚书》,故称今文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份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是较好的一种注解。 ● 5.《古文尚书》 《古文尚书》是中国汉景帝时在孔子故宅壁中发现用古文字写的《尚书》,故称《古文尚书》。比汉文帝时伏胜所传、隶书书写的《今文尚书》多16篇,共四十五篇,不久亡佚。东晋人梅赜伪造《古文尚书》二十五篇,又把伏生的二十九篇分为三十三篇并且作了书序,流传至今,共5篇,也称《古文尚书》。此书流传颇久,到宋代吴棫、朱熹等对它有过怀疑,明代梅竟直斥其伪书。 ●7.今文三家诗 指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和古文?毛诗?。秦焚书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