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课时跟踪检测(六)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剑桥中国晚清史》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材料中的“太平军的社会革命”()

A.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国情

B.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

C.强调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

D.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

解析:选B《天朝田亩制度》的目标是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与当时中国小农经济的国情是不相符的,故A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古代农民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的体现,故B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下每户劳动所得仅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故C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是广大农民群众为追求平等、平均社会而做出的选择,不是因为战争环境才颁布,故D项错误。

2.据史载,在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不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就租赋问题向天王洪秀全上了一道奏章并得到天王的同意,不久,太平天国施行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此举反映()

A.“照旧交粮纳税”是革命运动的现实需要

B.封建地租关系仍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

C.农民领袖意识到《天朝田亩制度》的不足

D.解决财政问题是当时天国的核心问题

解析:选A“照旧交粮纳税”是因为革命运动还未完全成功,现实革命形势依然需要,故A项正确;近代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走向解体,因此封建地租关系不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农民领袖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反思,故C项错误;当时的核心问题是巩固革命成果,并进一步进行革命,不是财政问题,故D项错误。

3.太平天国失败后,清王朝为恢复社会秩序对所谓的“忠义之士”进行表彰和纪念。在这一过程中,地方精英通过主持本地区纪念活动趁机扩大自己的影响,地方社区则通过表彰自己社区的“忠义之士”确立自己在战后新秩序中的地位。这表明() A.朝廷意在重塑正统价值观

B.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C.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D.社会各阶层争夺政治权利

解析:选C据材料“地方精英通过主持本地区纪念活动趁机扩大自己的影响,地方社区则通过表彰自己社区的‘忠义之士’确立自己在战后新秩序中的地位”可知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故C项正确。

4.19世纪中期,英国人看穿了天国,认为其虚弱无力、不堪扶持,所以《泰晤士报》严正表示,“叛军”已经成为“阻挡我们摘取金苹果的龙,最终英国政府作出了‘选边’的决定”。此处“选边”的含义是()

A.没有太大作用了,干脆淘汰

B.保持中立,静观其发展

C.没有利用价值了,让其靠边站

D.放弃中立,参与镇压“叛军”

解析:选D材料中“叛军已经成为阻挡我们”“英国政府作出了‘选边’的决定”表明参与镇压,故D项正确。

5.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

B.旨在化解西方入侵带来的危机

C.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发生于近代中国文明转型初期

解析:选D旧式的农民起义只能表明“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故A项错误;旨在化解西方入侵带来的危机,只能表明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故D项正确。

6.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指太平天国()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B.不能充分依靠群众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解析:选C“采用了宗教”“建设天国”说明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7.(2016·德州模拟)清政府于1909年和1910年分别颁布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府厅州乡地方自治章程》等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地方自治机关具有相对独立的权限,可以行使一定程度上的立法权和行政权。这反映了()

A.专制皇权体制走向崩溃

B.对地方制度改革的尝试

C.地方实力派的离心倾向

D.地方自治改革成效显著

解析:选B从封建的中央集权到具有近代色彩的地方自治,反映出清政府对地方制度进行了改革,故B项正确。

8.1905年2月,陈独秀、柏文蔚联合安徽公学中的先进分子常恒芳、宋少侠、杨端甫等人,在芜湖发起成立岳王会,他们集会于芜湖关帝庙,借烧香宣读誓约并订立章程,以反清为宗旨,其用意是“盖岳武穆抵抗辽金,至死不变,吾人须继其志,尽力排满”。这说明岳王会()

A.盲目效仿古人不符合时代潮流

B.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C.具有狭隘的民族革命思想

D.凸显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解析:选C材料中的现象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但是视野狭隘,没有从反对整个地主阶级和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高度来审视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故C项正确。

9.有学者认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大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属于资产阶级,他们革命的动力不是为资产阶级争取利益,而是从帝制统治和列强的窥视下拯救中国。因此,他们也代表了深受列强欺凌之苦的民族资本家的心声。材料表明革命派() A.进行革命的目标不明确

B.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C.有民族民主革命的诉求

D.已成为知识分子代言人

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从帝制统治和列强的窥视下拯救中国”说明革命派要求推翻封建帝制,有民主的要求,对外反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因此有拯救中华民族的愿望,故C 项正确。

10.(2017·宜宾诊断)武昌起义后,很多地区的农村士绅大部分持三种态度:一种是顽固守旧,拼命抗拒,愚忠清廷;一种是走走看,认为“民心噪逆,朝野纷争,上下未有所定,此时欲顺不可,欲拒弗能”;一种是顺水推舟,积极响应,在革命的口号中借以自保,并扩大权势。士绅的态度说明()

A.革命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B.传统士绅对革命的冷漠

C.士绅对清政府的同情理解

D.革命思想并未深得人心

解析:选D材料中士绅不同反应体现了其对革命态度各取所需,未真正认识革命,故D项正确。

11.(2017·保定摸底)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最初的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即从各方面设定条款对袁世凯加以限制和防范。其表现在()

A.在政体上采用了责任内阁制

B.规定了参议院拥有立法大权

C.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D.严格限制了总统任职的期限

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临时约法中体现限制袁世凯的措施是实行责任内阁制,故A项正确;规定参议院拥有立法大权是三权分立的表现,不属于限制袁世凯的措施,故B 项错误;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是《临时约法》的原则之一,但并非是限制袁世凯的措施,故C项错误;临时约法并没有规定总统的任职期限,故D项错误。

12.据1913年2月23日《独立周报》第七期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广的人常到田间“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

A.民主人士已经广泛深入民众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农民了解代议制,只是无暇顾及

D.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薄弱

解析:选D材料中“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说明辛亥革命后实施民主的社会基础非常薄弱,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7·成都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武昌起义爆发时,传教士感到非常震惊,但他们很快认识到“这里正在进行一场革命”,“结局以惊人的速度来临,说明了满族统治基础的腐朽和中国人民的高尚、有秩序,从来没有一场如此宏大的革命如此迅速、平和地完成”,他们进一步指出:“整个世界都惊讶于中国能够开始并完成一场理性的革命,其流血之少,在任何东方国家中从未有过”。在众多传教士眼中,“伟大的中国革命”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意义,“(对中国来讲)一次性彻底完成破坏的工作,不管转变怎样跌跌撞撞,不管进步是怎样不确定,确信无疑的是中国不可能回到之前的情形了。”

——据朱英等著《民间社会对辛亥革命的记忆与诠释》

材料二新中国官方纪念辛亥革命大事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带给传教士的印象,说明“中国不可能回到之前的情形”这一观点的合理性。(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官方举行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特点,分析说明举行这些纪念活动的原因。(15分)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的引言中概括传教士的印象,从辛亥革命的影响中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第(2)问,从纪念时间、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人民日报》社论的标题上结合所学分析特点;从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上概括原因。

答案:(1)印象:突然发生;进程迅速;和平完成;影响深远。

说明:辛亥革命顺应了世界现代化历史潮流;辛亥革命后君主专制统治结束,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新的经济因素进一步成长;传统的思想文化

观念受到冲击,近代意识逐步加强。

(2)特点:长期坚持,除特殊年份外,逢十周年都要举行纪念;以最高规格举行纪念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发表专题社论;将纪念辛亥革命与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中共始终将自己作为孙中山未竟事业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原因:①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决定的。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里程碑。②是辛亥革命与中共事业的共同目标决定的。辛亥革命与中共的奋斗目标都是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③是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通过隆重纪念辛亥革命,可以不断发展与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制度;可以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框架下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可以将辛亥革命的精神发扬光大,在提高中国综合国力的基础上,鼓舞民众增强实现民族复兴的勇气,担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

14.(2016·洛阳统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寻访历史事件当事人,从中获得历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20世纪60年代,某大学历史系学生确定了“评价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研究专题,为了广泛收集资料,搞好这个专题研究,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了一份寻访辛亥革命当事人的调查提问提纲,以下是这份调查提问提纲的内容:

①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的活动。

②武昌起义后西方帝国主义破坏辛亥革命的罪行。

③武昌起义后清政府对抗革命坚持反动统治的罪行。

④武昌起义后各地旧官僚、立宪派混入革命队伍破坏革命的活动。

⑤南北议和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妥协退让,导致袁世凯窃权的经过。

⑥袁世凯独裁卖国、镇压革命的罪行。

⑦南京临时政府奖励、保护工商业的政策,民国成立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史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调查提问提纲的内容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调查提问提纲的内容提出修改、补充或更正,也可以否定提纲内容提出另外不同的寻访调查方式。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 解析:研究专题是“评价辛亥革命历史地位”,受20世纪60年代中国国内“左”倾思想的影响,而材料只提到辛亥革命对中国经济工业化的推动,而过多地强调了帝国主义国家、旧官僚、立宪派、袁世凯等对辛亥革命的破坏,偏离了主题。因此可以从辛亥革命推动近代

中国政治民主化、思想观念近代化、社会习俗近代化,以及肯定革命派的妥协对加速民主革命进程的积极作用等方面增加提问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示例一)应增加辛亥革命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提问内容。

理由:提纲的内容受20世纪60年代“左”倾思想的影响,片面地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史观评价辛亥革命,主要强调革命的局限性和失败的结局,对革命推动历史进步的功绩认识不足。

应当摆脱“左”倾思想的束缚,以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面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其《临时约法》规定了公民的言论、结社等民主自由权利。

(示例二)应增加辛亥革命推动思想观念近代化的提问内容。

理由:提纲的内容受20世纪60年代“左”倾思想的影响,片面地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史观评价辛亥革命,主要强调革命的局限性和失败的结局,对革命推动历史进步的功绩认识不足。

应当摆脱“左”倾思想的束缚,以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面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民国成立后袁世凯、溥仪的两次复辟帝制均遭到人民的反对而迅速失败。

(示例三)应增加辛亥革命推动社会习俗近代化的提问内容。

理由:提纲的内容受20世纪60年代“左”倾思想的影响,片面地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史观评价辛亥革命,主要强调革命的局限性和失败的结局,对革命推动历史进步的功绩认识不足。

应当摆脱“左”倾思想的束缚,以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面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

辛亥革命后,在民国政府的倡导下,社会习俗日益近代化。如男子剪辫子、中山装、旗袍流行,实行公元纪年等。

(示例四)提纲中“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妥协退让,导致袁世凯窃权”的认识不当。应改为“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必要的妥协退让,为革命尽快结束帝制取得胜利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理由:提纲的内容受20世纪60年代“左”倾思想的影响,把革命派必要的妥协退让视为软弱和丧失原则,实际上是否定历史发展的过渡性、渐进性,是不可取的。

南北议和时革命党人在军事上与北方相比处于劣势,不做必要的妥协退让,依靠武力对抗很难推翻帝制实现共和的理想。

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必要的妥协退让实现了由帝制走向共和的平稳过渡,减少了武装对抗带来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应给予肯定。

(示例五)改变事前拟定提纲的调查方式,让被调查的当事人自由畅谈革命中的亲身经历。

理由:事前拟定提纲限制了被调查人的叙事范围,不利于获得辛亥革命完整的准确的资料,不利于对辛亥革命全面正确地评价。

材料中的提纲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左”倾思想、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史观影响,过分强调革命的局限性和失败的结局,对革命的历史功绩认识不足,会导致对革命的评价的片面性。

我们应当通过调查尽可能占有广泛的历史资料,以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为指导,对占有历史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全面客观地认识评价辛亥革命。

(其他观点建议,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均可给分)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历史专项汇编太平天国运动解析版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历史专项汇编太平天国运 动解析版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提到:〝北京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国民大 革命 A 从材料中〝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就可知道是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曾国藩创办湘军、李鸿章创办淮军,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从此以后,地方汉族地主掌握军事.这在以前,从未有过.故A项正确. 应选A、 此题以费正清的文章为切入点,考查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在复习中应掌握它兴起的原因、经过、结果、评价以及特点. 〝?天朝田亩制度?表现了农民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即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这种思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有巨大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在实质上又带有反动性。〞其〝革命性〞主要表达在〔〕 A. 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B. 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那么 C. 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 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C 此题考查中国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的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属于分配形式,不是〝革命性〞表达,A项错误;平均主义是原那么,没有表达〝革命性〞,B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主要表达在反对封建土地制度上,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建

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属于太平天国的局限性,不符合题意,排除D。应选C。 以下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 A.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B. 〝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 〝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D. 〝凡有仿造外国火车、轮船、器皿者,给予专利鼓励〞 D AB两项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表达了绝对的平均主义,不符合社会转型的趋势; C项表达了封建的等级观念,不符合社会转型的趋势; D项主张学习西方,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故符合题意. 应选D、 此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社会转型〞.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知识点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晚清某一时期,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区的地方志都有如下记载:〝人口大减,土地荒芜,经界变形〞,各省〝客民争携耒耜来受塍廛〔指房屋土地〕,而土著之流亡者一旦生还,反致无所归宿,乃不得已占别家之产以之自活。辗转易主,遂至境内之田,皆非原户。〞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事件是〔〕 A. 义和团运动 B. 鸦片战争 C. 太平天国运动 D. 洋务运动 C 从该现象发生的区域来看主要在南方地区,而义和团运动发生于北方,因此排除A; 鸦片战争中国虽然战败签订条约,但是并未出现大面积的土地荒芜和人口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

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 一、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②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③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准备: (1)组织准备: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借此发动组织群众。 (2)理论准备: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撰写《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号召群众起来推翻清朝统治。 (3)实践活动: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组织拜上帝会,发展会员,并逐步形成了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六人的领导核心。2、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2)东乡称王: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 (3)永安建制:1851年秋,太平军攻占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初步建立政权。 (4)定都天京:1853年初,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三、《天朝田亩制度》: (1)颁布: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后颁布的革命纲领。 (2)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②规定土地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法,即“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与年龄平均分配土地。③规定产品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法,即“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它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加之当时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作保证,因此,根本无法实施。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北伐: 目的:推翻清政府统治。 时间:1853年。 将领:林凤祥、李开芳。 战果:北伐军深入到清朝统治中心地区,牵制了敌人兵力,为太平天国东征、西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失败主要原因:太平天国战略失误,孤军深入,给养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材解读

《太平天国运动》教材解读 一、解读课标 1、课标引述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课标解读 本课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历史。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的时期的到来使得中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新的矛盾又使得农民斗争肩负起双重任务——反封建、反侵略。同时,社会的变化还使农民利用“上帝”的权威来进行反封建斗争,宣传平等思想。太平天国反剥削、争平等,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和要求,保证了革命形势由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再到1856年达到全盛时期的迅猛发展。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最高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二、教材分析与整合 1、单元整合 第四单元为《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更是各阶级、各阶层的人士寻求救国真理、改造中国、发展中国的探索史。而《太平天国运动》正是是农民阶级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上承第十课《鸦片战争》民族危机而出现,又开启了近代民族革命的新篇章。因此,从结构上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文本解读 (1)教材内容分析 本科教材以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失败为主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太平天国运动在洪秀全领导下迅速兴起,定都天京,巩固政权,与清对峙,进入全盛时期。第二,太平天国运动顺应了时代的要求,颁布了纲领《天朝田亩制度》,由于阶级和环境的局限性,纲领没有实现。第三,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由于政权迅速封建化,致使统治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天京变乱,削弱了天平天国的力量。洪仁玕提出了开创性的《资政新篇》,不符合农民革命的范畴,迫于战争形势,不能实现。太平天国转入后期的防御战,最终失败。 (2)教材结构及编写意图 “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一目,从背景、兴起和发展三个方面来介绍太平天国,意在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一目,《天朝田亩制度》作为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是农民阶级几千年来理想蓝图的完全体现,集中反映了农民阶级的革命要求。引导学生对《天朝田亩制度》进行客观分析,全面掌握农民阶级在近代社会的革命性和局限性。 “天朝悲剧”一目,介绍了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过程。

浅析曾国藩与清政府关系

浅析曾国藩与清政府关系 曾国藩,原名子城,字居武,后改名国藩,字涤生。按照他的解释,“涤”即“涤其旧染之污”,“生”即“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无疑表示曾国藩要涤除旧习,焕然新生,做一个藩屏封建国家的忠臣,幻想“夜半霹雳从天降”成为国家栋梁,期望清政府出现“中兴”局面。 可以把曾国藩与清政府之间的矛盾关系通过四个时期来说明。 第一阶段:曾国藩于1840年授翰林院检讨至1852年,在京师为宦十二载。他广泛涉猎各种思想,尤其致于经世思想,立志要成为地主阶级的一代圣贤,要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要将平生所学付诸实践,以挽回封建统治阶级日趋衰落的形势。他曾写道“书生之血诚,徒供胥吏唾弃之具,每念及兹,可为愤懑”,在1851年5月他上疏《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其锋芒直指咸丰皇帝,结果咸丰批阅未毕即“怒摔其折于地,立召军机大臣欲罪之”,后因别人为他求情而免于受罪。从此他不敢在奏折中批评皇帝及对其施政方针表示不满之语,这使曾国藩对京宦生活深感乏味,并发出“补天倘无术,不如且荷锄”。 第二阶段:镇压太平天国时期,这是曾国藩最重要的时期,也是他与清政府之间“忠君”与“猜忌”表现最明显的时期。曾国藩出于对清廷的忠心,为尽快恢复封建统治秩序,于1853年办团练并开始为期十年之久的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湘军出师不久,因战役失利,他两次企图自杀,以身“殉国”,可见其忠心不贰。在1854年秋,曾国藩攻陷武昌不但未获得封疆大权,且不时受到清廷责难。与此同时,清廷又在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周围组成江南、江北大营,其目的是以“湘军出力,江南、江北大营收功”,使其六、七年内一直处于客军虚悬的地位。曾国藩进一步看透了清政府对他的猜忌心理,时怀警惧,处处谨慎,有时甚至感到悲观和伤心。因此奏请在家守制三年,咸丰觉得太平天国势力日趋衰落有无曾国藩无关紧要,遂批准他的请求,使其陷入难言之苦。直到江南大营覆灭后,举国之武装惟有湘军可恃,清廷才授予曾国藩两江总督实权并以钦差大臣身份节制江、浙、皖、赣四省军务。但并不意味清廷放松了对曾国藩及其湘军的猜忌之心。早在湘军围困天京之时,长江中下游三大军事重镇皆屯兵陈粮,名为预防太平军,实为控制湘军,使其在攻下天京之后,不敢胡作非为,肆意北上。 清廷不时利用湘军的内部矛盾来分散曾国藩权势的过度膨胀。对于曾国藩的嫡系部队,清廷更以严密监视。在天京失陷之后,曾国藩权倾一时,成为“中兴之臣”之首,清政府封曾国藩太子太保衔,赐封一等侯爵,世袭罔替,这是何等的恩赐和荣耀。但实际上清廷对曾的猜忌更加强烈,有暗伏杀机的危险。曾国藩最终出于对清政府的忠义,避免清廷的猜忌和不安,也使自己不陷于“狡兔死,走狗烹”的境地,做出停解部分厘金,裁撤湘军,并为其弟曾国荃陈请开缺回籍的决定。 第三阶段:“剿捻”时期。在遭受一系列打击之后,曾国藩大有看破红尘之感。他曾说:“国家堪忧,残喘余生,安得即归去,遁迹山林,不阅世事也!”然而在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10级英教3班杨俊丽2010932107 最近恰处于五一放假期间,闲来没事儿,就把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前前后后研究了一番。以下是我对这次运动的一些看法。 太平天国自1851成立起至1864年天京陷落,前后历时有14年之久。它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同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一次农民起义运动。此次农民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人民英雄,也体现出了中国农民阶级在历史进程中,为探索怎样使人民更好的生存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我本人十分欣赏太平天国反封建的运动,它体现出了农民阶级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敢于同清朝封建统治阶级叫板,重重的打击了那些自以为是,因循守旧,不断的压榨贫苦劳动人民的统治者们。最重要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提倡人人平等,男人和女人享有同等的权利,即使是女人也可以行军打仗参与到政治活动中去,当时也涌现出了一批战功显著的女将军。同时,太天国时期,十分注重商业经济的发展,确实的为广大贫苦百姓做出了很多好事儿,因此,该运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

照这种形式发展下去,可以说太平天国会发展的更加壮大,人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可是,令人遗憾的是,该运动发展到后来却逐渐走向衰败,重要的领导人物相继遇害,直至天京的陷落,最后太平天国运动还是以失败告终。 可以说究其原因,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但可归纳为两个要点: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在我看来,太平天国之所以未能推翻清王朝而造成最后失败,其原因无论是客观的、主观的,主要的、次要的,都曾在斗争进程中不断地具体的表现出来。以下是我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分析。 1、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 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农民最关心的是什么,一直以来农民最关心的就是土地问题。我们都知道,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高中时历史老师就强调过,这个制度有两重性的特点,一方面作为反封建斗争的一面旗帜、一个纲领,它通过彻底否定封建土地制度,要实行农民土地的制度,所以,这是它革命斗争性最突出的表现,以及它把历代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要求最具体形象化、直观的展现在额、人们面前,所以它是一个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天朝农亩制

11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历史学科课时教案 首页 课题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授课时间年月日年级班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过程;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 天京政变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得失。 (2)组织学生讨论《天朝田亩制度》并作出评价。 (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内容分析重点: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太平天国的性质、作用;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 教学方法本节课可采取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图示法。教具学具多媒体 教后反思成功: 问题与 思考:

临 猗 三 中 课 时 教 案 附 页 备 注 【导入新课】 多媒体放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内容,引入第二张:太平天国运动(板书) 【讲解新课】 一、背景(板书)【根据课本内容和播放视频“太平天国运动背景”学习】 1、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外流加速,银价激涨; 洋货大批涌人东南各省,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巨额战争赔款分摊到参战省份,各级官吏乘机搜刮百姓。 2、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3、主观原因是洪秀全及其拜上帝教的推动。 【过渡】时势造英雄,正当社会阶级矛盾愈演愈烈之际,一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农民战争爆发的时机日渐成熟。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多媒体显示过程】 (1)1851年1月 金田起义——兴起(2)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3)北上进军(4)定都天京(5)北伐西征 【合作探究】1: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北伐军失败固然因为严冬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但从战术上讲,孤军深入、后援不济,这犯了兵家之大忌,其失败也就成为必然。 【过渡】西征胜利后太平天国就达到全盛时期紧接着发生了一场亲者痛仇者快的悲剧,令天国由盛转衰那就是 (6)、天京变乱①过程: 洪 杨 韦 石 ①逼 ②杀 ④杀 ③责 ⑤疑 ⑥走 ⑦灭

史纲论文:曾国藩与太平天国运动

曾国藩与太平天国运动 ——曾国藩的入世思想与中国内忧外患时期的个人英雄主义 岭南学院林忆聪15328108 曾国藩,与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是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其对满清皇朝的命运有着决定作用,尤其是他平定太平天国之乱的事迹为他不平凡的一生奠定了基础。在台湾著名历史学家苏同炳的著作《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中被放在第一位,可见其影响力之大。从主流的历史观来看,大多数人对于曾国藩的生平的评价都是褒大于贬,甚至誉之以“圣人”。然而,因他的汉人身份和满清大臣的身份,曾国藩也不免曾被扣过“替异端效劳的功狗”的帽子,诸如此类评价客观公允与否,仍有待商榷,但从这两种完全针锋相对的观点我们便足以瞥见“评价曾国藩”这一历史问题的多面性,实在不可以好或者坏来草率地概括。本文将以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一事为轴,由此进行外延,考察曾国藩当官前后的为人处世以及生平事迹,从而较全面地认识曾国藩的思想,便于我们对其作出尽可能客观的评价。 此外,本文副标题中还提到所谓“中国内忧外患时期的个人英雄主义”,在此先稍作解释。仔细回忆太平天国运动这段历史我们会发现,在满清皇朝面临亡朝危险之际,朝廷却似乎只出现了唯一一个有能力平定内乱的大臣,直至今日,我们仍不否认,若非曾国藩力挽狂澜,满清皇朝的命运会早在辛亥革命五十年之前就走到尽头。无论是在历史教科书还是在其他史料中,关于镇压太平天国的功臣仿佛只有曾国藩被载入史册,这一历史现象绝非偶然,在此先暂且称这一历史现象为“个人英雄主义”,至于平定太平天国这一事件中的曾国藩是否算得上名副其实的英雄,这正是本文试图回答的一个问题。 一、全面而不矛盾的儒家入世思想:从临危受命到捷后主动裁军 曾国藩并非从太平军起义一开始便接手平定内乱的事务,而是在太平军攻进湖南之后才接到皇帝上谕,以丁忧在籍的侍郎身份在湖南开始办起团练,直到其受任为两江总督,奉命总统苏皖浙赣四省军务之后,才算真正接管平定太平天国之乱的主帅一职。 从曾国藩办团练组织湘军起,其儒家思想就完全体现出来了,从他挑选士兵的标准以及训练士兵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便可以看出,而这种儒家思想在他办团练的过程也取得了极好的效果,为之后平定内乱做了充足的军事准备。 “为了确保后方地区的安全,于是各省都先后办起了团练。但各省所办的团练虽多,却只有湖南一省办的成绩特别好;不仅如此,经由曾国藩所创办的湖南乡勇——湘军,最后并且成为平定太平天国之乱的主力部队。”① 湘军能成为平定内乱的主力部队,与曾国藩的选兵标准与训练方法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曾国藩心目中的军队,一方面要战斗力强韧,二方面更需要团结一心,万众一志。其次,曾国藩带兵时简直是如父兄教导子弟一般恩礼有加,而湘军士兵也自然视其如父兄,充分做到了上下一心,同仇敌忾,而这都是曾国藩以儒家的精神教育灌输进去之后所取得的效果。 至于曾国藩在平定内乱的过程中如何调兵遣将,掌控全局,在此不进行详述。

洪秀全的功与过

洪秀全的功与过 一、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对动员群众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起了重要的宣传和组织作用﹔其后写的《原道救世训》、《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著作,为太平天囯起义作好了思想舆论准备。经数年努力,洪秀全在杰出的农民领袖冯云山的帮助下,拜上帝会得以迅速发展,为金田起义奠定了基础。 二、从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前夕,洪秀全领导了这场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历时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占600多座城市,给了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 四、颁布革命纲领。前期,1853年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改变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社会的措施。其内容表现了农民反封建的要求和解决土地问题的强烈愿望。纲领内容的完备性和深刻性,使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历代农民革命所能达到的最高思想境界。 1859年颁布了洪仁玕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写的《资政新篇》一书。这是后期太平天囯的重要政纲,说明他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上,较同时代的地主统治阶级思想开明,眼界开阔。 作为太平天囯运动的最高领导人,洪秀全的严重错误也是不可忽视的。洪秀全的错误主要在于: 一、定都天京后,封建意识与日俱增,等级观念、享乐思想尤其突出,严刑酷法,倒行逆施。洪秀全在天王府深居简出,严重脱离将士群众。在太平天囯革命政权向一个新的封建王朝政权蜕变的过程中,洪秀全起了特别恶劣的带头作用。思想作风上的质变,使其愈往后,完全变

为一个封建帝王。天京内讧就是领导集团内部这种封建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太平天囯后期,为防大权旁落,洪秀全一反前期用人路线而“用人唯亲”,形成一个排斥异姓的洪氏集团,使得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给太平天囯内部带来致命危机。石达开是太平军最优秀的统帅,所部又是太平军精锐。他德才兼备,深得全体军民拥戴,天京内讧之后,他是唯一能团结群众辅佐洪秀全重振国势的人选。然而,洪秀全猜忌他,用安、福二王挟制和排挤他。因此,石达开出走,致使太平天囯出现分裂局面。其后,陈玉成、李秀成打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京围一解,洪秀全立刻大封王爵,造成后期天国朝政混乱、吏治败坏、军事削弱的局面。 三、洪秀全在内讧之后,更是任人唯亲。首先是他哥哥洪仁发、洪仁达,分别封为安王、福王,让两个老哥掌权,压制、监视石达开。之后洪秀全迫于满朝反对,不得已取消两个昏庸兄长的王爵,还是对他们言听计从,后来又再改封为信王、勇王,一直干预朝政。却最受洪秀全信任。天京危急之时,洪秀全更是明确宣布,朝政由洪仁达执掌。前面说过的洪仁玕,是洪秀全堂弟。因为本家人可靠,又不像两个老哥那样粗鄙,就立马三级飞升。洪仁玕虽然只会纸上谈兵,而且战败犯罪,还是委以重任。堂兄洪仁政,也无功劳和战败犯罪,换个官做,后又封恤王。亲侄族侄十余人,一概封王。洪秀全外甥幼西王萧有和,很受洪秀全喜欢,洪临死前不久,封他为前台发命者。 人物性格

复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学案(二)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主备人葛涛 一、学习目标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三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成果及作用。戊戌变法的背景,措施及作用。 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阅读、分析、对比、列举、图示法等 四、学习流程 (一)导入 近代化主要指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法制化;在思想上实现科学化、民主化的过程。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过程。 纵观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先后经历了学习西方技术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我们本节课学习后两个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三)学习过程 【快速阅读课本,根据课堂笔记构建知识结构】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 袁世凯上台后尊孔复古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识记基础知识】 1.辛亥革命的背景、时间、重要战役、指导思想、性质、结果,影响,胜利和失败的原因。 2.孙中山的重要活动。 3.三民主义的内容。 4.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的时间和标志、口号、代表人物、内容、性质、影响。 5.白话文运动的影响 6.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 【思考讨论,能力提升】小组讨论,分组展示,互相借鉴,教师点评总结

曾国藩之于晚清史的作用和地位。

文史学院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作业《曾国藩之于晚清史的作用和地位》 2011级历史班 学生:李勇 学号:20111960

摘要:对于历史人物的褒贬之评,因人而异,各有各的观点和看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曾国藩,有誉之为“中兴勋臣冠”者,亦有骂之为祸国殃民之奸臣者。但笔者无心思去纠结历史人物的灰暗面或者是黑暗面,只想发掘一些、学习一些历史人物身上闪亮的、可称赞的、对后人有用的体现正能量的东西。对于曾国藩,其思想、其阳光事迹,一百多年来,影响了许多人。毛泽东曾如是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曾国藩在某方面的伟大之处。也有学者这样评论曾国藩道:“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人,近代史上第一人。”如此,可想而知,曾国藩在晚清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是得到很大的肯定的,而本文也将由此如笔。 关键词:曾国藩、湘军、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湘乡派 一,人物简介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人,战略家、政治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的创立人,被誉为“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自幼好学。道光十三年(1833)进入县学,成为秀才。翌年进入长沙岳麓书院,并于同年中举。随后进京参加会试,但却一再落榜。通过不懈努力,曾国藩于道光十八年,考中贡士第三十八名,随后参加殿试,考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从此曾国藩进

入仕途,任翰林院庶吉士,供职于京。在京十多年间仕途坦荡,十年七迁,连跃十级,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1853年奉诏以礼部侍郎身份帮同湖南巡抚督办团练,创建湘军,由此发家。 曾国藩在文学方面有着很大的成就,一生著述颇多,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他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的精华而自立风格,创立了晚清著名的散文学派——湘乡派。他的古文声调铿锵,深宏骏迈,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他选编了《经史百家杂钞》作为文章的典范,此乃湘乡派文指导用书。曾国藩著述颇丰,传世《曾文正公文集》等。清末民初的严复、林纾、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其文风影响。 曾国藩在晚清的朝政、军事近代化、镇压太平军、洋务运动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他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他于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朝廷因此赠他太傅称号,谥曰文正。 二,曾国藩与湘军 (一,湘军组建背景) 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致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愈加地肆意无情,而西方列强也在不断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大肆侵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广大人民群众被置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不

太平天国的是非功过

论“太平天国运动”是非功过 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是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定都于此,号称天京。1864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标志着运动失败。1872年,最后一支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太平天国终结。 数十年来有关太平天国的研究汗牛充栋,名家大家辈出。在此,我仅陈述一下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谈一下太平天国运动中存在的问题,迷信色彩浓重,腐败现象泛滥,运动首领过分神化自我,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运动后期封建专制思想逐渐暴露等。 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太平天国运动也不例外:纵观历史,历朝历代无不是在统治中期达到鼎盛,例如“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而在后期阶段统治者便会懈怠,苛捐杂税,官民交怨。在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清廷昏庸腐败的统治、封建官僚的残酷压迫和外来帝国主义的掠夺与欺凌使中华大地民不聊生在社会矛盾尖锐,贫富差距悬殊的局势下,由社会底层人士组成的太平天国自地处偏远的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后,很快如燎原烈

火,席卷十余省,定都天京,并持续十四年。 在多方打击下,太平天国以失败告终。但他对清廷统治造成极大的冲击,是当时整个社会的变革先声,有效减慢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在镇压太平天国后,洋务运动逐渐兴起并且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李鸿章和曾国藩曾联名奏请清廷在苏南减赋,经太平天国严重打击的清廷,为缓解社会矛盾,防止农民再度愤起反抗,不得不推行了苏南减赋政策,这也使得当地经济逐渐复苏。除此之外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为中国近代化探索与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其先进的资本主义革命思想为我国近代化的探索提供了思想以及制度理论上的基础,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门。因此,我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带给我们的功远大于过。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南通市小海中学顾中华 一.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悉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原因;掌握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启示及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短剧表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天朝田亩制度》的意义和局限性。通过运用历史材料和历史地图、创设情景、提问、列表和对比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三.重点、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及失败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难点:比较《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异同及理解两纲领不能实行的原因;分析和论证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上“金田起义”的浮雕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多媒体材料: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英法美等国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鸦片和棉纺织品输入大量增加,白银大量外流,平均每年外流白银3500两,约合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银价持续上涨。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1)西方列强的侵略 (2)腐朽的封建统治和自然灾害的严重 (3)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和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思考2.洪秀全是通过什么形式把农民组织起来发动太平天国运动?这从根本上说明了什么? 宗教形式;农民阶级局限性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兴起、发展和全盛到衰落) 让学生阅读教材,快速整理: (1)开始标志:1851年金田起义(2)初步建立政权:1851年永安建制 (3)正式建立政权:1853年定都天京(4)全盛:北伐、西征后(5)由盛转衰:1856年天京变乱 (6)后期防御战:江北的大营、三河镇大捷、江南大营、上海近郊、安庆、天京保卫战。(7)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思考3. 材料4:太平天国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之间,等级非常深严,君臣上下有了天渊之别,甚至连称呼、服饰等都有明确规定,不准逾越。诸王出行,官兵必须回避道旁,高呼万岁或千岁。天王及诸王都是世袭的。 结合材料4说明太平天国政权还是农民政权吗?出现了什么趋势?材料4和天京变乱都说明了什么? 不是。封建化趋势。农民阶级局限性。 三.太平天国革命纲领 (一)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1.目的: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的社会 2.内容:(1)土地的分配(原则: 方法: (2)产品的分配(原则:

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复习:1.11 太平天国运动含解析

考点集训【P182】 一、选择题 1.美国史学家魏斐德利用冲突——反应理论,论述了太平天国起义是由于西方的冲击才引发的,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西方的侵略。这段叙述(D) A.材料充分、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结论不合理 【解析】本题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及评价的理解。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外国侵略加剧(民族矛盾)、清政府加紧搜刮、自然灾害频仍、宗教因素、洪秀全个人因素等,故此题材料不充分,结论也不合理。此题应该选择D。A、B、C错误。 2.(2016一中)“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擒尽妖邪归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东南西北放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统乐如何!”洪秀全在诗中表达了(A) A.反抗思想B.共和观念 C.民主主义D.平等主张 【解析】诗中表达的是洪秀全决心灭亡满清异族统治,以及对成功后全国升平景象的美好憧憬,但也浸透着一股浓厚的封建帝王思想。首先排除B、C两项,因为两项都与史实不符。其次,确定本诗歌的主题不是宣扬平等观念。所以排除D项。

3.考古工作者在某庭院墙壁上发现一太平天国时期的宣传标语:“天京天兵威如猛虎,汉口(现湖北武汉)胡儿(指满洲贵族)呆如寒鸡。”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标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C) A.金田起义B.三河大捷 C.夺路西征D.挥师北伐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于1851年广西的金田起义,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湖北武汉”,地点不相符,故A项错误;三河大捷发生于1858年,作战对象是曾国藩的湘军(汉族),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西征是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的,攻克了安庆、九江、武昌等长江沿线重要城市,与题意相符,故C项正确;北伐是1853年定都天京后向北捣毁清王朝统治中心的军事运动,因粮草不足失利,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4.据《清代野记》记载:“咸丰十年(1860年),庚申科会试,各省士子到京者,不及往年之半……边省竟有全无一人者。”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C) A.太平天国运动冲击B.清朝政治信誉扫地 C.内忧外患政局动荡D.科举制失去吸引力 【解析】本题关键是时间信息咸丰十年(1860年),那个时候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外有列强侵略,内忧外患政局动荡,所以往京城应试人数少。A不能解释“边省竟有全无一人者”,故排除。清朝政治信誉扫地要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故排除B;当时科举制还是有吸引力的,排除D。故选C。 5.钱穆先生在他的演讲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B)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开始的标志是1851年金田起义,结束的标志是1864年天京陷落,历时13年。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因此它有着当时时代的显著特征。通过近代史的学习,对太平天国起义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再此我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在此我从正反两个方面谈谈我对太平天国运动历史意义的看法。 从正面来看,政治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土地改革,实施天朝田亩制度,同时涉及经济制度。军事方面,主张为理想而奋战,太平天国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又负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对外国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同时使清政府在利用欧美外国人镇压太平军的同时见识到西方的军事力量,促使后来的洋务运动文化思想方面,太平天国革命的直接导因是吸收西方文化的结果,主要是吸收西方基督教的教义。经济方面,太平天国开始重视发展商业,主张对外开放政策,。《资政新篇》批判重本抑末,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谋利,鼓励私人资本。对外贸易方针是积极开发,平等互利,独立自主,与清政府闭关自守,投降媚外,丧权辱国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世界方面,太平天国运动使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懂得,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同时太平天国运动又推动力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 从负面来看,太平天国运动直接或间接导致4000-5000万人口死亡,是中国有史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变乱。破坏了民间信仰与儒家文化,破坏了中华民族继承了几千年的思想体系。 无论怎样,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不可忽略的。 经验教训: 我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将一个国家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太平天国没有也不可能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提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虽然提出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等社会改革方案,但前者陷于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后者又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都无法实现。将改革中融入宗教迷信思想,但宗教毕竟是对现实世界的歪曲反映,不可能正确地指导革命实践。其次,在战略上的错误领导也导致了太平天国的灭亡。“生不逢时”也是网络上一种客观看法,太平天国面临的敌人不仅有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还有入侵中国的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力量超过了革命力量。纠结的是,这也正是太平天国起义的根本爆发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告诉我们,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告诉今后的领导者们,在反封建的同时,还要反对资本主义列强,只有既反封建,又反对资本主义列强,才能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领导者必须有科学的方法总结革命经验并用这些经验来指导革命实践的能力。科学的领导宗旨对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革命道路的开辟正是吸取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教训而取得的胜利。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导学案:第十一课太平天国运动含解析

第11 课时太平天国运动 学习目标 1.掌握拜上帝教创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定都、北伐、西征的有关史实;正确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并正确评价;掌握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等有关史实;理解《资政新篇》的内容并正确评价。 2.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正确认识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认识到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预习检测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1.金田起义:(1)背景:金田起义是当时中国面临的①矛盾和②矛盾激化的结果。(2)爆发: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 2.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攻克③,改名为天京,定为国都,与清廷对峙。 4.北伐和西征:1853年太平天国先后进行了北伐和西征,其中西征的重大胜利使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1.目的: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 2.主要内容:在土地分配方面,其原则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其方法是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④;在产品分配方面,其原则是“⑤”,其方法是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其最终目标是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意义与局限:《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献,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⑥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它体现的⑦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三、天国悲剧 1.天京变乱: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1856年秋发生了天京变乱。 2.重建领导核心:为重振国威,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又让洪仁玕总理朝政。 3.军事防御斗争: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清军驻扎江北的大营;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在进攻上海时,⑧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太平军损失惨重。 4.颁布《资政新篇》 (1)颁布: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由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2)内容:以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等等。(3)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⑨的设想,但未能真正实行。 5.太平天国失败:1864年⑩,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四、简答 1.《天朝田亩制度》让农民真正拥有土地了吗?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8)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史料阅读分析与问题探究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教学重点: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下列一组图片: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提问)这些事件反映了怎样的时代主题? 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是鸦片战争后一辈又一辈中国人不懈的追求,走在这一过程最前列的是哪一个阶级呢?由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同时也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跟随洪秀全去追寻他的天国梦。 一天国梦起 多媒体展示三则材料。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材料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同学们归纳总结老师指导、点评。 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外国列强侵略的加剧,对百姓来说是人祸不断,可偏偏又逢天灾,这些都导致了矛盾的激化。(幻灯片展示)矛盾的激化必然会引起农民的反抗,那么,农民渴望过一种怎样的生活呢?(幻灯片展示洪秀全材料) 洪秀全结合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农民的平均主义和西方基督教思想,创立了拜上帝教,为正处在苦难中的百姓,描绘了一幅人间天国的美好画卷,(幻灯片展示)一时间天下

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项训练: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含答案)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选择题专项训练 1.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发生在 ( ) A.安徽 B.浙江 C.广西 D.湘赣交界地 2.“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女革命家秋瑾的豪迈诗篇。她在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武装起义是 ( ) A.绍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广西起义 D.萍浏醴起义 3.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强调( )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4.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驱,其突出的贡献是( ) A.领导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 B.推翻清朝统治,创建中华民国 C.推动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D.倡导“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亡

5.下面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 A.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D.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6.“1912年元旦,下午6时15分,孙中山换乘马车去总统府,由黄兴和各省代表迎入内府。当晚11时,举行受任典礼。”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孙中山组建同盟会 B.孙中山组建兴中会 C.袁世凯就任中国国民党总理 D.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民国四年是( ) A.1913年 B.1914年 C.1915年 D.1916年 8.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同年,由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任后,袁世凯于1914年修订《总统选举法》,不但自己可以终身担任总统,还可以由他的子孙继任,这与封建帝制已无多少差别,体现辛亥革命成果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中华民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