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

《山高路远》

现代·汪国真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还是宁静

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米芾书法:从模仿到“刷字”

米芾,书法家、画家,北宋末年的落魄官员,因书法和癖好被人们记住。米芾的癖,归根结底是洁癖,《宋史》说他:“好洁成癖,至不与人同巾器。所为谲异,时有可传笑者。”

米芾一生不羁,唯有书法,全力赴之。米芾在书法上从不满足,喜欢到处学。堪称米字标志的蟹爪钩,学自颜真卿的行书;外形竦削的体势,来自对欧体(欧阳询的书法)的模仿。他自称,初学二王,学褚遂良最久。晚年,他终于创出了独一无二的风格,“刷字”——像用刷子在宣纸上涂画,八面出锋,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写完一幅字后,他总要再打量一遍,每次只觉得一两个字还可以。如果通篇不满意,他就扔掉,重写。后来,他熟能生巧,也更有自信了。

一次,朋友弄到一张四川产的绢,请米芾题字。这绢是珍贵的书写材料,且就这一张,写废了就废了。米芾摆出当仁不让的架势,接过绢,拂起袖子就开始“刷”起来。于是一幅名作诞生,那就是《蜀素帖》,被列入天下十大行书之一。

/范本速写/

◎角度一:模仿与创新

现实生活中,模仿是一种照搬,不只要形似,甚至要神似;创新是不满足于现状,力求更好,甚至超越现状。在一定程度上说,模仿是基础,而创新是飞跃。我们不应一味地去模仿,而应不断地去创新。北宋书法家米芾,堪称米字标志的蟹爪钩,学自颜真卿的行书;外形竦削的体势,来自对欧体的模仿。晚年,他终于创出了独一无二的风格——“刷字”,像用刷子在宣纸上涂画。他多方模仿,广泛借鉴,最终完成了由模仿的量的积累到创新的质的飞跃。模仿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在模仿之上打磨出自己的东西,才是通过模仿去学习的最终阶段。

◎角度二:执着与专注

全心贯注于你所热爱的事物上,必有收获。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人生为一大事来,专注与执着是成功至关重要的法宝。北宋末年的落魄官员米芾,一生不羁,唯有书法,全力赴之。他在书法上从不满足,全身心投入到对书法的专门学习与研究上,他也是一个有癖好的人,洁癖。而这两者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追求极致和个人的满足。所以米芾对一丁点的脏污都无法忍耐,所以他写字,总只在自己的作品中找出几个满意的字,若没有,就直接扔掉。最终,米芾写出了独一无二的风格,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角度三:实力与自信

一个朋友弄到一张四川产的绢,请米芾题字。这绢是珍贵的书写材料,且就这一张。米芾摆出当仁不让的架势,接过绢,拂起袖子就开始“刷”起来。于是,一幅被列入天下十大行书的名作《蜀素帖》诞生了。米芾的那种“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自得之态不难想象。而他这满满的自信,无疑正是他拥有深厚实力的明证,毕竟,“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自信从来就是依托强大的实力而存在的。

“中国梦”人物素材:热血沸腾!这群年轻的航天“追梦人”

2月15日,最新一期《科学》(Science)杂志中,刊登了一张来自月球的照片,拍下这张地月同框照的摄影师叫“龙江二号”,它是伴随着嫦娥四号中继星任务发射的一颗小卫星。

丨照片的创作者是一群中国学生

其实,在登上《科学》杂志之前,这张照片已经在国际主流媒体上广泛传播,外媒甚至评价它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地月合影之一。而我们今天要关注的,是杂志右侧的那两排英文。如果不放大看甚至很难辨别,这是一群学生的名字。

韦明川,1991年出生,是嫦娥四号任务中,伴随中继星一起奔向月球的“龙江二号”小卫星载荷分系统的负责人。不仅如此,他曾经作为总设计师,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颗由学生自主设计、研制与管控的纳卫星“紫丁香二号”。由此,成为我国“最年轻的总师”。

泰米尔,1996年出生。“龙江二号”上相机的设计者。正是他设计研制的相机,拍摄了这张最美地月合影。设计开始的那一年,泰米尔20岁。“有一阵子为了赶测试,每天都后半夜还在研究所里工作,这是遇到的最大困难。应该是除夕夜前后的那几天的一个半夜,我最后终稿完成的。”

黄家和,1999年出生。承担“龙江二号”地面测控站的软件设计任务。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他就会自己去买各种元器件,从简单的拆卸组装,到后来的设计创造,这个别人眼中的少年天才,却说自己只是因为对航天的好奇和热爱。今年,黄家和20岁。

【素材运用】

◆片段①他们的二十岁:为梦想而生

<写作关键词:青年、追梦>

外行震惊的是照片的美,但是负责人韦明川说了,他们觉得更有意义的是他们成功地接收到了“龙江二号”的信号。这也是这条新闻更让我们心潮澎湃的地方,这群心怀宇宙的年轻人,中国航天最年轻的队伍,他们才二十岁,就已经用一张照片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他们的未来,又将如何不可限量!

在他们的宿舍里,关于航天的印迹比比皆是。对于这一群孩子来说,这里就是他们梦想开始的地方。“我们为梦想而生”,这个嫦娥四号任务中最年轻的团队,用一句霸气的宣言告诉世界,属于他们的未来,才刚刚开始。

◆片段②追梦“嫦娥”的路上千千万万人共奋斗

<写作关键词:平凡、奋斗>

在这条追梦“嫦娥”的路上,除了最年轻的他们,还有着千千万万默默奉献着的追梦人。他们中的一些人,陪伴了嫦娥时间最久,甚至在发射时距离塔架只有200米,却无法亲自目送嫦娥四号腾飞;还有些人,在大多数人都在为落月成功而欢呼的时候,却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们来不及庆祝,因为更大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嫦娥四号是一段旅程,它承载着一个个平凡人的浩瀚梦想,它记录着一个个为梦想拼搏的故事。也许,你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在遥远的月球上,他们一起刻下的“中国”,会永远闪闪发光!致敬,嫦娥人!致敬,中国航天。

【榜样人物】

张金松:点滴积累成就科技

张金松,清华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学专业,博士5年级。2013年4月12日,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成果,被杨振宁先生称为“中国实验室里发表的第一次诺贝尔奖级别的物理学论文”。

为了实现这一基础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张金松和团队整整花了四年时间,历经近1500多天的刻苦攻关,生长和测量了超过1000个样品。“对于我自己而言,我在整个项目上花费了至少1万个小时”,张金松作为实验团队中的一员,从2008年开始就在王亚愚教授的指导下,参与搭建量子输运实验室,从仪器的购买、搭建到调试,再到实验数据采集程序的编写和优化,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范文速写】

青年人的中国梦

十九大报告中这样深情寄语年轻一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性、有本事、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很温情,同时也激励着每一位青年人。

新时代对年轻人赋予了更多的期望与愿景,同时也为青年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搭建实现梦想的舞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教育公平发展等都在真真切切地为青年人提供便利,为青年一代融入社会、就业与生活保障创造了条件。同时,数字中国,科技强国,网络强国等,社会发展的哪一个方面也离不开青年人的广泛参与,青年人是建设新时代的主力军。

青年人有梦想,助力实现中国梦。青年人可以迷茫,但不能懦弱,梦想需要我们迈着坚定的步伐才能到达。梦想不是加快,是努力,是努力创造实现自身价值;梦想不是忍受,是怒吼,是决定从现在开始奋斗。

《科学》杂志中,刊登了一张来自月球的照片,拍下这张地月同框照的摄影师叫“龙江二号”,它是伴随着嫦娥四号中继星任务发射的一颗小卫星,由此带火了一群航天“追梦人”。1991年出生的韦明川,在嫦娥四号任务中,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颗由学生自主设计、研制与管控的纳卫星“紫丁香二号”,成为我国“最年轻的总师”;泰米尔是“龙江二号”上相机的设计者,正是他设计研制的相机,拍摄了这张最美地月合影,设计开始的那一年,他20岁……他们在航天事业中,追寻着属于自己的“中国梦”。(素材引用示范,以人物素材带入)每一个青年人的梦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不矛盾,每一位青年梦想的实现都是在为中国梦助力。

青年人有担当,助力实现中国梦。青年人在工作中能够能坚守岗位,无愧于国家、家人,都是在为中国梦实现助力。心中怀有一份信仰,一份激情,一份奋斗,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自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在追求理想的美好过程中,激扬无悔青春。

栉风沐雨,薪火相传。让我们每一位青年人承担起责任,响应新时代的召唤,顺应新时代的潮流,做时代的开创者、奋进者,始终与党同心,与国家同命运!

翟天临“学霸”人设崩塌:学术不端,岂能一笑而过

/热点回顾/

19年的春晚舞台上,演员翟天临身穿警服,在小品《“儿子”来了》中扮演了一个专门负责打假的警察。不过很快他就成为了被“打假”的对象——日前,这位北京电影学院博士在微博晒出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录用通知,不过在一次直播中因问网友知网是什么,遭到如潮的质疑,质疑声直指其博士学位有水分。

/素材聚焦/

01.学霸人设崩塌?

有人认为,翟天临作为博士学历,并且日前已被北大录为博士后,此时说不知道“知网”很不合逻辑,并表示“知网”没有收录翟天临博士论文。根据北京电影学院有关“博士学位申请条件”的文件显示,第十九条明确显示,“凡我校录取的博士生,在校期间个人独立或与指导教师联合(本人担任第一或第二作者)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正式公开发表与本学科相关的至少2篇学术论文,其中应至少有1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

不过,据媒体公开检索发现,唯一能查到的翟天临公开文章,一篇《如何用“下意识”让表演更生动鲜活》,2018年5月刊载于《综艺报》;另一篇《谈电视剧<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创作》,载于《广电时评》。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本刊物,均非学术期刊。

02.论文被指抄袭?

2月9日,有网友在网上曝光了他在知网上查翟天临论文“查重率”的结果图片,这些图片显示翟天临的论文《谈电视剧<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创作》文字复制比达40.3%,总字数2783的文章中重复字数1125。与该文相似的文献包括《<白鹿原>白孝文人物分析》和《一个有灵魂深度的人物——<白鹿原>之白孝文论》。

然而,《一个有灵魂深度的人物——<白鹿原>之白孝文论》出自于2006年4月20日的《黄山学院学报》,作者黄立华教授2月9日在其微信朋友圈里发声:这个表演打假警察的人是要我起来打假吗?“明星博士的工作室声明其没有学术不端的问题,但我十几年前的文章却被其整段整段的抄袭,事实胜于雄辩。”

>>当事人回应

翟天临将不知道知网,巧妙地解释为一种故意的反问,还留言解释自己只是在开玩笑,并自侃:“我说我不知道1+1=2也有人信吧”。其工作室则发表严正声明,否认翟天临论文代笔、学术不端,否认北京电影学院博士毕业是走后门,强调其学术成果,是通过剧组拍摄之余导师函授、进组指导的方式完成,字里行间,还在维护学霸的人设。

>>官方回应

此次事件,北京电影学院目前已经成立调查组并按照相关程序启动调查程序。学校表示高度重视学术道德建设,对学术不端行为持零容忍态度。2月11日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也发出声明称,将根据其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调查结论做出处理。

/素材思考/

◆话题一:演技

在此次事件之前,翟天临给观众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有人赞誉他是“年轻演员里学历最高,念书的人里演技最好的”。翟天临与表演结缘较早,是年少成名。初中时他被《少年往事》片方选中出演男主,该电影还入围了金马奖。因为热爱表演,他毅然选择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有报道称,在北影表演系本科班就读时,他不为名利所诱惑,潜心学业,刻苦磨练演技。毕业后,他接拍了多部影视剧,渐渐为观众熟悉。

而在电视剧《心术》《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白鹿原》中,他的演技得到一致的肯定,也因此收获了众多奖项。在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里,他的表现也被称为“教科书式的演技”“演技爆表”。这几年,他的口碑一路飙升。有媒体称他为“戏痴”,说他“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用12年修炼出一身‘毁容式’演技,在‘流量时代’绝地反击。”

◆话题二:诚信

翟天临被质疑抄袭的论文题为《谈电视剧<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创作》,“白孝文”是他塑造的一个经典角色。在这部电视剧中,他把人性的复杂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按理说,他自己参演的电视剧,自己出演的人物,这篇论文完全可以信手拈来。但事实却是相反。这仅仅是一篇能被查到的小论文而已,那些尚未公开的学位论文呢?它们是否涉嫌抄袭,还是根本就不存在?答案不得而知。

并不是明星不能是学霸,相反,观众很欢迎高学历的明星艺人。正如上个世纪打造出多位影后的港姐,其选拔时对学历也有一定的要求。有了学历和知识文化加持,艺人们能更专业,也避免犯“莘莘学子”的错误。

<思辨速写>

人们欢迎学霸,但不不代表也欢迎造假的伪学霸。诚信和演技同样重要,这是毋庸置疑的。观众不要求明星是完人,但至少是一个诚实的人,这是最基本最低的标准。对于明星的人设崩塌,网友都是围观之余不无受欺骗之感。翟天临是演技派,为观众奉献了精彩的表演,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作为博士生,他的身份除了是艺人,也是一名学者,就得遵从学术圈的规则。

/时评导写/

◆角度一:学术诚信和招考公平更该捍卫

青年演员翟天临遭“学术打假”,校方已成立事件调查组。作为演员,只要演值在线,学历高低本不是关键;但作为学生,无论是否为名人,学术规范必须一碗水端平。有真才实学不怕挤水分,弄虚作假一定经不起推敲。博士帽是校园最高的荣誉,但注定越来越不好“混”,欲带冠冕,必承其重。

舞台上打假,生活中却遭“学术打假”,人生充满戏剧化。高学历不是演出来的,而靠真才实学淬炼而成。与学霸人设坍塌相比,抄袭疑云更需廓清,学术诚信和招考公平更该捍卫。校方已介入,当用公正调查回应舆论关切。(人民日报)

◆角度二:学术能力,何须演?

有着“戏痴”之名的翟天临,究竟有没有论文抄袭、学位注水,仍需调查。但毫无疑问,这起事件给明星深造带来了提醒:作为演员的实践可以成为学术研究的材料,学术亦能为表演提供或多或少的理论指导,若能将二者兼顾和融合,当然是好事。但演员有作为演员的职业素养,学者亦有作为学者的最低门槛,要兼顾二者需足够的能力和精力。

娱乐圈从来不缺“人设崩塌”的惨剧,有人设不是问题,问题是不能为了“人设”而越界,对那些深造的明星来说,若存在学术不端行为,那就是一种越界。眼下,这场“扒皮”仍在继续,对于“学者”翟天临而言,学术诚信,应是为人治学最最基本之物;对于“演员”翟天临而言,修炼演技,打磨作品,就是最好的自我证明的方式。无论如何,踏上治学这条路,就得脚踏实地地夯实学术造诣,遵循学术伦理。毕竟,学术能力,是演不出来的。(新京报评论)

◆角度三:高校的边界该明确

事实上,翟天临之外,也有不少高校乐意于将一些时下火热的明星聘为研究员、客座教授等。于高校而言,多了宣传或者招生的筹码;于明星而言,也是锦上添花。只是既然娱乐明星跨界到学术圈,踏入高校的边界之内,就得严格按照高校的规则来,否则对那些没有背景和知名度,但依旧勤奋苦读的学生而言,对明星的优待,会造成巨大的不公平。

翟天临被质疑学术造假一事,对娱乐明星是个警示,说明在靠学霸人设收割流量的过程中,任何欺骗造假的操作都会适得其反;对高校也敲响了警钟,学术公平的底线不能有任何松动。所以,涉及的两所大学应该有所回应,及时释疑解惑。如果是误伤了翟天临,那就及时澄清;如果学位授予过程的确存在问题,那就更得启动纠错程序。(光明日报)

91岁褚时健:从“烟王”到“橙王”,那个不服输的人走了

3月5日,一位商业巨人在玉溪市人民医院去世,享年91岁。他经历了国家半个多世纪的跌宕起伏,一生波澜壮阔,最终安然离世,无怨无悔。他就是中国的商业传奇人物,褚时健。

褚时健的离开令人震撼,也让人悲恸。

有网友评论道:老爷子,这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您是都尝了个遍,庆幸的是,最后您是尝着褚橙的甜走的。万科创始人王石说:他是我最敬佩的企业家!

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有传承。褚老的事迹值得流传,他创造的价值,值得所有人敬佩。这样励志的商业人物,当然也适合用在你的作文中。

01

脚踏实地,不骄不躁

[写作关键词:成功的快与慢]

1979年,51岁的褚时健被任命为玉溪卷烟厂厂长,在他来之前,工厂一直处于亏本的状态。褚时健说:我这个人,做事讲求踏实和认真。我应该多做一些事,多做一些有意义的、实实在在的事。

要让工厂走上正轨,就需要做出好的香烟,那就需要好的设备和原料,还有先进和科学的种植技术。但在中国的烟草管理体系中,烟厂只负责生产卷烟,烟叶原料由烟草公司统一采购调拨,烟厂无权插手。这是个难以改变的现状,或许换作别人就选择妥协和放弃了。然而褚时健不是一般人,既然决定肩负起责任,那就要认真做事,履行义务。

褚时健决定要将工厂救回来,他四处奔走游说,通过各种努力申请到贷款,引进了更多先进的设备。他不只是管理员工,而是以身作则,钻研各种技术,在烟草种植过程中,从量地、整地、植株间距到肥料比例、生长期,每个环节事无巨细做出规定。

1985年,一个乡长找他借10万元用于农民浇灌烤烟。褚时健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但是并不要乡长还钱,只要签订合同要求烟农按照他的方法种植即可。褚时健也鼓励和要求所有的员工和烟农一起学习,掌握种植烟草的先进技术。

经过几年的种植和烤烟技术的改造,让玉溪卷烟厂拥有了全国最优质的烟叶原料,终于使红塔山坐上了全国香烟的头把交椅。在他的治理下,玉溪卷烟厂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红塔帝国”。褚时健的身上还有着现在年轻人非常缺失的一种精神——“不骄不躁,耐心做事”。

/角度点拨/

褚时健曾说:“现在社会上太多人,都想找条直路走。尤其年轻人,大学读完书进入社会刚几年,就想搞出名堂,实际不是这样。人生很多事,不是一条直线。”

这正是对当下社会“焦虑”最好的反驳:这世界上大多数的成功靠的是耐心,是静下心来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就像果树只有扎根土壤,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人生,唯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出通天大道。

02

逆商高,低谷触底反弹

[写作关键词:人生、心态]

褚时健是一个时代的传奇,但这个“传奇”从不是他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而是他传奇背后的人生哲学。

褚时健的一生,正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写到的一样:“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褚时健的人生大起大落,像那个胜利的“V”一样:他年过半百的时候,才摸爬滚打到人生的颠覆;但就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候却突然入狱。那个时候他已经71岁了。在常人看来,他似乎只能在监狱里“了此残生”了。但褚时健却没有就此趴下,他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没有自艾自怜,没有一蹶不振。

企业家王石在2014年拜访褚时健的时候,看到他“戴着一顶草帽,穿着一件破了口子的圆领衫”,像个老农民一样。这形象与曾经叱咤风云的“烟草大王”相去甚远,但褚时健却坦然面对。

传记作家周桦曾用一个词形容褚时健,说很多次看到他的时候,他都是“面容平静”。“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褚时健的处事态度正是如此,无论境遇如何,他始终坦然面对现实不逃避、不回避。

人生最怕的不是跌落谷底,而是从此一蹶不起。痛定思痛的褚时健,决定再次创业,他打起精神,选择了从头再来。

褚时健二次创业时,已经是74岁高龄,对于很多人而言,这个阶段就应该安享晚年,与子女共享天伦之乐。但是他心有不甘,他觉得既然有目标就要去实现,人生不应该有遗憾。

有了想法之后,褚时健就立刻去实施,他凭着对农业和种植的了解,跟老伴承包了一片2400亩的荒山,开始种橙。在橙园的管理中,褚时建依然习惯控制每个环节,他给每棵树都定了标准,产量上也定了数量如同当年管理烟厂的方式。

为了鼓励农民的工作态度,他还制定了激励机制,保证农民的利益。通过他的不懈努力,84岁的褚时健不仅让全村人过上了好日子,他还因为褚橙,再次成为亿万富翁,拥有固定资产8000万元,年利润3000万元。

/角度点拨/

褚时健老伴回忆道:“以前社会上有很多人说,你褚时健搞烟厂搞得那么好,那是因为政策好,云南烟得天独厚,烟厂交给挑扁担的都成。他做果园,就是想否定这个。”所以啊,人生的高度从来就不是看高峰,而是看从高峰跌到低谷时的反弹力。

03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写作关键词:奋斗、坚持]

人生的巅峰是什么?在褚时健看来“人生没有巅峰”,即使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他还依然奋斗着。

当企业安安稳稳吃“大锅饭”的时候,他想着“企业就是要挣钱!”为了提高企业效益,他亲自带领技术人员,当起了研究员;为了拥有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他带领团队远赴欧洲考察学习。

从创业初期到企业巅峰时期,他始终奋斗不停,一个目标完成了,就奔着下一个目标去。“不被鲜花掌声迷惑,在荣耀加身的时候,依然努力攀登另一个巅峰,不放弃对自我的追求”,这是褚时健留给所有年轻人的忠告。

学了一个专业,就要从事相关的行业,但褚时健则是从事了任何一个行业,就要成为行业专家。

褚时健曾被分配到曼蚌糖厂当副厂长,作为一个“外行”,他不满意仅为管理层,而希望掌握制糖的技术,带领工厂走向辉煌。糖厂甘蔗的出糖率非常低,褚时健非常着急,迫不及待到广州的糖厂学习。回到糖厂,就马不停蹄修改工作流程,并给员工进行培训。这个小小的改进,使出糖率增加了1/3,那一年糖厂还清了债务,还产生了8万的利润。

后来种橙子的这些年,为了真正做好事业,褚时健看了无数本柑橘种植的图书,每本书都变得皱巴巴的,书里全是密密麻麻的批注和笔记。除了看书,褚时健还经常到橙园研究株距、施肥、日照、土壤和水,从白天到黑夜,数十年如一日,直到了如指掌。

/角度点拨/

褚时健解决了一个个难题,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橙子专家。无论做什么事,唯有不断学习,领悟新知,掌握相应的技能,才能获取成功。

【人物速用】

如今,褚时健离世,传奇落幕,留给世人的唯有那些闪耀的精神。他用一生完美诠释了什么才是“一个无法被摧毁的人”。他大器晚成,60多岁才奋斗成为亿万富豪;却在70岁的时候,失去了所有,跌入谷底;然而,落魄过后,他又以80多岁的高龄再次回到人生的顶峰。

他曾创造出无数的财富,也拥有过世人艳羡的名誉、金钱、地位、事业,但这一切并不是我们怀念的理由。他不怕世俗,敢与时间赛跑,耄耋之年,依然坚持理想;他有魄力有毅力,经历无数挫折失败,却能再次站起来!

“人生不是看你有多少价值,而是看你怎么创造价值。”这才是他留给世人的财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