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教案及练习

初二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教案及练习
初二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教案及练习

熔化和凝固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就来学习物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物态变化。

同学们猜一猜,固、液、气之间可能有哪些状态之间的转化呢?

随着什么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什么是物态变化?

【实验目的】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

开始,每隔大约1 min 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者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 次。

【分析与论证】

图3.2-2 和图3.2-3 中的纵轴表示温度,温度的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你自己将

海波熔化图像蜡的熔化图像

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现象,找出规律。学生

晶体非晶体像海波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叫晶体

【提出问题】

【想想议议】

1.在晶体凝固图像中EF、FG、GH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怎样变化?物质是在吸热还是放热?物质处于什么状态?

2. 1969年2月13日清晨,在我国最北的气象站——黑龙江漠河气象站观测到新的最低气温

黑龙江漠河气象站

【问题导学】

1. 夏天,人们喜欢吃海鲜,要把它运往内地,为什么要用冰块来保存?

2.你能够解释北方的冬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

【教师点拨】

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人们将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

到熔点

0℃,却不能从外界吸热,故不能熔化。

解析:雪就是冰,冰是晶体,熔点是0 ℃,并且冰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表现在图象上,有一段接近水平的线段。0 ℃的位置在原点上,故这段水平的线段与时间轴重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自主探究新知识,力争做到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把所学动能和势能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少部分学生对身边的物理现象了解不多,对常见的物理现象注意不够,难以用恰当的语言去描述,所以在教学中应通过实验加深学生的认识。

2.学生在主动探究新知识时,实验操作不规范,随意性大,自制力差,影响其它组探究活动,对实验现象分析不够,处理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强调做实验时,要规范操作,科学探究。

附件1:

知识框架

附件2:

课堂检测

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水晶莹 C.秋天,薄雾缥缈 D.冬天,瑞雪纷飞

B C D

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

B D

4.在铅的熔化过程中()

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 D.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

5.图3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

的解读错误的是:

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物质的初温是40℃

D.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

6.如图是某一物质加热变成液体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图象并将结果填在横线上.

(1)当时的室温是。

(2)图中BC段表示物质处于状态,图中CD段表示物质处于状态。

(3)物质的熔点是,熔化用了 min,在这段过程中物质要热(填“吸”或“放”)。

(4)物质是(填“晶体”或“非晶体”)。

参考答案

1. A

2. B

3. A

4. D

5. B

6. (1)20℃;(2)固液共存;液体;(3)80℃;3;吸;(4)晶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