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撰写审计信息的体会

对如何撰写审计信息的体会
对如何撰写审计信息的体会

对如何撰写审计信息的体会

对如何撰写审计信息的体会

审计信息宣传工作,它紧扣着审计事业的发展脉搏,折射出审计队伍的价值追求,记载了审计人员的勤勉付出,是反映审计成果的重要渠道和载体,也是检验审计机关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尺,更是审计工作联系群众、服务社会的窗口和纽带,为审计机关营造了良好舆论环境,扩大了审计影响力。那么,如何撰写审计信息,做好信息宣传工作,笔者结合个人工作的感悟和收获,以下点滴体会供同仁交流。

一是勤学。首先要将读书同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将其视为提高生活质量的不竭源泉,多看书,多阅读,学习一切有利于提升综合素养的知识,以学为乐,乐在其中;其次是善谋,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读书后要结合审计实践多加思考,形成自己对问题和现象的观点和看法;第三是动手,多练。“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要如同鲁迅先生所说,“我将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写作”,要勤动手,多练笔,多看多写才能提高文字水平。

二是严谨。审计信息、要情专报等作为一种已经格式化的行政公文,要严格遵循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体现出审计机关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踏实细致的办事作风。特别是对反映查出问题的审计信息,事实、概念一定要清楚,引用的法律、法规一定要恰当,措辞、定性一定要谨慎,切忌与事实不符,虚假夸大表述。审计工作者只有严格又细致地从事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才能确保反映审计成果的审计信息不出偏差。

三是时效。所谓“言当其时,一字千金,言背其时,一文不值”。就是指时效所包含的两方面内容,一则要快。审计工作信息,尤其是审计简报和重要审计情况反映,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一定要争取“短平快”。尤其是现代社会信息网络发展迅捷,信息的传播超乎想象,审计信息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方法,随时掌握第一手的资讯;二则要准。所谓准,就是要顺形势,识时务,要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如:今年政府工作的重心是什么,最关注的是什么?两个方面,一为政策落实,二为民生建设。在今年的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实、保障性住房、水资源环境等审计或调查项目中,就要将当前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重点和审计工作紧密结合,善于发现总结普遍性、规律性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深层次分析原因,提炼出有价值、有分量的信息,从促进体制、机制、制度完善上,为党委、政府决策做好服务。

四是精炼。精炼就是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其要义是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完整的思想。好的信息不在长,而在精,往往将文章写长较容易,写短则比较困难。这要求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和文字功底,鲁迅先生说过,要善于将厚的书读薄,之后才能将薄的书读厚。写文章也是如此。目前,基层审计机关信息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上报数量多,采用少;单一工作信息多,综合分析少;日常动态信息多,反映审计问题少等问题,都充分体现出信息缺乏“精品意识”,提炼思考不够的不足。今后,要在挖掘信息的深层次价值上用劲发力,努力做到信息撰写言简意赅,站位高、选位好、切入准、分析透、建议实。

五是创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们每天都似乎从事着相同的工作,但这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重复。审计信息也是如此,它的写作模式可能

不变,它所反映的日常工作可能不变,但其内涵核心、思维观念应伴随着审计实践改变。因此,审计信息宣传要在审计转型发展变化中抓新、在细致观察思考中出新、在学习借鉴中创新、在比较对照中求新,要善于紧扣热点、剖析难点、捕捉亮点,始终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深”,在同一起点平台上以特色和创新脱颖而出。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期末复习试题

.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期末试题第1套(共5套)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运动状态本身(例如观察到的事实、现象)是( ) A.一次信息 B.二次信息 C.间接信息 D.三次信息 2.系统的______是指系统具有同构和同态的性质,体现在系统结构、存在方式等具有共同性。( ) B.相似性A.稳定性 D.开放性C.相关性 )决策支持系统的英文缩写是 3.( A.ERP B.CRM C.SCM D.DSS )( 4.作业级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企业 内部A.外部 B. D.C.内部和外部管理层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 )5.______A.产品信息化 B.企业信息化 D.社会信息化C.产业信息化 )6.企业转变为学习型组织属于IMM中的( B.第二级A.第一级 D.第五级 C.第四级 )系统分析的任务是7.( A.完成新系统的逻辑设计 B.完成新系统的物理设计 C.完成原系统的逻辑设计 D.完成原系统的物理设计 ) 8.程序设计是在( 系统设计阶段B.A.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实施阶段C. D.系统规划阶段 ) 属于系统规划阶段的内容。9.______( A.模块划分、程序设计、人员培训 B.选择计算机设备、输出设计、程序调试精选范本 . C.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 D.程序设计、设备购买、数据准备与录入10.在数据字典中,不属于数据流定义的是( ) A.数据流的来源 B.数据流的去处 D. 数据流的组成 C.数据流的存储 ( ) 11.关键成功因素法的主要步骤是 A.分析信息需求→识别关键因素→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 B.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确定规划进度→识别关键因素C.成立规划领导小组→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识别关键因素 D.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识别关键因素→分析信息需求 ) 12.下列文档中的______不属于开发文档。( 系统设计说明书 B.A.系统分析说明书 D.程序设计说明书可行性研究报告C. ( )13.下列系统转换方式中成本最高的是 A.直接转换并行转换B. 间接转换分段转换C.D.14.下列软件维护的方式中,工作量最大的是( ) A.正确性维护 B.适应性维护 D. 预防性维护 C.完善性维护15.下列选项中,______不是系统设计阶段的固有组成内容。( ) A.计算机配置设计 B.数据库设计 D.程序设计C.应用软件设计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第30讲_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2)

第三节对审计过程和审计范围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并不改变注册会计师制定审计目标,也不改变风险评估和了解内部控制的原则性要求,审计准则和财务报告审计目标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 但是,注册会计师必须更深入了解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和性质,因为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对审计风险的评价、业务流程和控制的了解、审计工作的执行以及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的性质都有直接的影响。 归纳起来,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数据存储介质、存取方式以及处理程序等。 2.对审计技术手段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要掌握相关信息技术,将其作为有力的审计工具。 3.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需要对被审计单位信息技术内部控制进行审查与评价。 4.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审计内容包括对信息化系统的处理和相关控制功能的审查。 5.对注册会计师的影响 需要熟悉信息系统的应用技术、结构和运行原理,有必要对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作出适当的评价。 二、信息技术审计范围的确定 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范围与对系统的依赖程度直接关联。 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审计范围与被审计单位在业务流程及信息系统相关方面的复杂度成正比,并受到信息技术环境规模和复杂度的影响。 因此,注册会计师在确定信息技术审计范围时,需要评价下列内容: 1.业务流程的复杂度 2.信息系统的复杂度 3.信息技术环境的规模和复杂度 (一)评估业务流程的复杂度 对业务流程复杂度的评估不是一个纯粹客观的过程,需要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 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以下因素,对业务流程复杂度作出判断: 1.流程是否涉及过多人员及部门,并且相关人员及部门之间的关系复杂且界限不清; 2流程是否涉及大量操作及决策活动;

浅谈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和策略.

浅谈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和策略 摘要:伴随着科技进步和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组织更加依赖于信息技术。与此同时,对信息系统审计的研究和实践也正不断发生着变化。笔者认为,信息系统审计有其自身的特点,是审计的新领域,与传统审计相对独立,应从组织的整体风险控制、价值实现以及整个审计体系的角度来重新认识。 关键词: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审计内容策略 伴随着科技进步和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业的管理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公共服务机构,都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和效率性影响着组织的正常运转。 与此同时,对信息系统审计的研究和实践也正不断发生着变化。从计算机辅助审计到面向系统数据的审计,再到对应用系统的审计,信息系统的审计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目前,对信息系统审计的认识受到较多传统审计的影响,不少研究人员认为信息系统条审计是传统审计的补充和延伸,是为传统审计提供支撑和服务的。但笔者认为,信息系统审计有其自身的特点,是审计的新领域,对信息系统审计的认识和研究要从企业整体风险控制、价值实现以及整个审计体系的角度来重新认识。 一、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 从信息系统在组织中所处地位以及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分析,信息系统审计应包括对IT治理结构审计等9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对IT治理结构与实施的审计。信息技术过去被认为仅仅是企业组织战略的强化器,而现在被认为是组织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管理层的关注。通过有效使用安全、可靠的信息和适用的技术,IT治理有助于企业获得成功。因此,在对信息系统审计中,审计人员应首先关注组织的IT治理机构,判断组织是否做到了IT 与业务的融合,并保持目标一致。

信息系统管理开发案例

第十章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案例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示例 ―××厂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1.问题的提出 (1)开发背景 XX厂是我国的一家老加工企业,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该厂的生产任务日益繁重,从而对库存管理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时期,一种物品由进货到发货,要经过若干环节,且由于物品的规格型号繁多,加之业务人员素质较低等因素,造成物品供应效率低下,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同时由于库房与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困难,造成库存严重积压,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另外也使得物资管理、数据汇总成为了一大难题。 当今该厂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在各个方面加强管理,并要求企业有更高的信息化集成,能够对企业的整体资源进行集成管理。现代企业都意识到,企业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要求企业有更强的资金实力,更快的市场响应速度。这就要求企业各部门之间统一计划,协调生产步骤,汇总信息,调配集团内部资源,实现既要独立,又要统一的资源共享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该厂为了提高库存周转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决定开发“库存管理信息系统”。

(2)项目目标 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采用VB6.0作为开发工具,利用ACCESS数据库建立一个高效、准确、操作方便,具有专业的查询、更新及统计功能的微机管理信息系统,以满足工作人员进行综合的、模糊的查询及更新要求,从而更加方便的管理库存物品。该系统的开发与建立会极大程度提高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对现有系统进行需求调查 需求调查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础。要开发并实施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必须首先了理解用户的需求,并形成系统需求说明书。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程序编码等工作。该厂在需求调查过程中发放了8种不同种类的调查表,要求相关人员对其进行逐条逐项的填写,从而对其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1)现行系统业务流程 通过大量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前该厂的业务流程如下:各车间向商品供应部门提出对某种商品的需求计划,仓库将相应的商品发放给各车间,一般要经过计划、库房管理等流程。各业务流程图如图1所示。

信息安全审计报告

涉密计算机安全审计报告 审计对象:xx 计算机审计日期:xxxx 年xx 月xx 日审计小组人员组成::xx 门:xxx : xxx 部门:xxx 审计主要容清单: 1. 安全策略检查2. 外部环境检查 3. 管理人员检查审计记篇二:审计报告格式审计报告格式 一、引言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安全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防病毒产品、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安全产品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些信息安全产品都是为了防御外部的入侵和 窃取。随着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技术的发展,发现由于部人员造成的泄密或入侵事件占了很大的比例, 所以防止部的非法违规行为应该与抵御外部的入侵同样地受到重视,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在网络中实现对 网络资源的使用进行审计。 在当今的网络中各种审计系统已经有了初步的应用,例如:数据库审计、应用程序审计以及网络信息审计等,但是,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功能相对单一的审计产品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对审计信 息的综合分析和综合管理能力远远不够。功能完整、管理统一,跨地区、跨网段、集中管理才是综合审 计系统最终的发展目标。 本文对涉密信息系统中安全审计系统的概念、容、实现原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了讨论。 二、什么是安全审计国通常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认识是要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息的性、完整性、可控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抗抵赖),简称"五性" 。安全审计是这"五性"的重要保障之一,它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所有网络资源(包括数据库、主机、操作系统、安全设备等)进行安全审计, 记录所有发生的事件,提供给系统管理员作为系统维护以及安全防的依据。安全审计如同银行的监控系统,不论是什么人进出银行,都进行如实登记,并且每个人在银行中的行动,乃至一个茶杯的挪动都被 如实的记录,一旦有突发事件可以快速的查阅进出记录和行为记录,确定问题所在,以便采取相应的处 理措施。 近几年,涉密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系统中使用的设备也逐渐增多,每种设备都带有自己的审计模块,另外还有专门针对某一种网络应用设计的审计系统,如:操作系统的审计、数据库审计系统、网络 安全审计系统、应用程序审计系统等,但是都无法做到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全面的安全审计,另外审计数 据格式不统一、审计分析规则无法统一定制也给系统的全面综合审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在当前的 系统条件下希望全面掌握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就需要对每种设备的审计模块熟练操作,并且结合多种 专用审计产品才能够做到。 为了能够方便地对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就需要设计综合的安全审计系统。它的目标是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等技术,实现在不同网络环境中对网络设备、终端、数据资源等进行监控和管 理,在必要时通过多种途径向管理员发 出警告或自动采取排错措施,并且能够对历史审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追踪。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潜在的攻击者起到震慑和警告的作用; 2. 对于已经发生的系统破坏行为提供有效的追究证据; 3. 为系统管理员提供有价值的系统使用日志,从而帮助系统管理员及时发现系统入侵行为或潜在的系统漏洞; 4. 为系统管理员提供系统的统计日志,使系统管理员能够发现系统性能上的不足或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三、涉密信息系统安全审计包括的容《中华人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定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 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以下简称" 涉密信息

第五章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审计 第五章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知识点: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 ● 详细描述: (一)不改变 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并不改变注册会计师制定审计目标、进行风险评估和了解内部控制的原则性要求,基本审计准则和财务报告审计目标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 (二)改变 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审计线索(轨迹)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从业务数据 的具体处理过程到报表的输出都由计算机按照程序指令完成,数据均保存在磁性介质上,从而会影响到审计线索,如数据存储介质、存取方式以及处理程序等。 2.对审计技术手段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审计人员 需要掌握相关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当作一种有力的审计工具。 3.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在高度电算化的信息环境中,业务活动和 业务流程引发了新的风险,从而使具体控制活动的性质有所改变。 4.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固有风险决定了信息化 环境下审计的内容包括对信息化系统的处理和相关控制功能的审查。 5.对审计人员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被审计单位的广泛应用要求注 册会计师一定要具备相关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注册会计师必须对系统内的风险和控制都非常熟悉,然后对审计的策略、范围、方法和手段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支持发表的审计意见。 例题: 1.关于信息技术给审计过程带来的影响,以下表述中,恰当的有()。 A.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内部控制目标 B.信息技术使企业业务数据处理由计算机按照程序指令完成,影响审计线索 C.信息技术在被审计单位的广泛应用对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相关信息技术方

信息系统审计重点及应对措施

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通过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对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护资产的安全、维护数据的完整、使被审计单位的目标得以有效地实现、使组织的资源得到高效地使用等方面作出判断的过程。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审计机关要想完成“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审计目标,担负起社会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作用,就必须加快信息系统审计的步伐。为此,笔者认为,审计机关要开展好信息系统审计,就必须把握重点,加强组织,制定措施,积极推进。 一、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应把握的重点 1、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和内容 信息系统审计目标:信息系统审计不仅要对系统信息的合法性、公允性进行审计,还要对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以及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与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审计,指出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内部管理和控制上的薄弱环节,提高其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有效地防止利用信息技术随意篡改系统信息或破坏磁介质上的数据等舞弊行为的发生。因此,信息系统审计目标不仅仅在于应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即传统EDI 审计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更重要的是要对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其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进行实时的检查、评价和改造。 信息系统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审计、一般控制审计和应用控制审计三个方面。 2、信息系统审计的职能和方式 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保证和咨询应成为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的两大基本职能。“保证”即“系统可靠性保证”,就是通过对信息系统运行过程、商业连续性能力、维护状况进行评价,合理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有效,它是信息系统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咨询”是指审计人员能够向信息系统的高层管理者以及使用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以达到改善经营和为组织增加价值的目的。 信息系统审计组织方式:一种是将信息系统审计作为常规项目审计的一部分,是为整个审计项目的总体目标服务的。检查信息系统本身及其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数据审计服务,最终通过审计数据得出审计结论,即数据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和系统内控审计“三位一体”的结合方式。另一种是独立立项的信息系统审计,直接针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将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作为审计目标。现阶段开展的信息系统审计以第一种方式为主。 3、信息系统审计的依据和原则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案例参考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案例参考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一、引言 本案例主要介绍的是大学使用的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个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于各大领域,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学生管理系统亦是。以往大学教学员由于缺乏适当的软件而给其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本案例所介绍的便是一个大学教学管理系统,以方便其在课程安排、成绩处理、学籍管理上的工作任务。该系统适用于大学教学员,其功能主要分为四大类: 公共信息管理:用于学院信息和专业信息建立和修改, 学生基本信息管理:用于班级信息和学生信息的建立和修改以及查询; 课程管理:用于各学期课程的开设和修改); 成绩管理:用于成绩的输入、修改、汇总和排名。 该系统性能力求易于使用,具有较高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严格遵循软件工程的要求,做到模块化分析、模块化设计和代码编写的模块化。 二、系统分析 1、现行业务系统描述 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负责整个学校的日常教学安排,学生的学籍管理等等。以前都是人工进行操作。随着学校规模扩大,教学处的教学管理工作量大大加重。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教学工作者急切希望能够将大部分繁琐的工作交由计算机的处理,已减轻人工的压力并提高工作效率。而计算机的普及更加快了教学管理系统的产生。上一代的教学管理系统主要为单机单用户的系统,其数据库主要采用Foxbase或FoxPro,系统开发环境也是数据库内置的开

发工具。其特点是单机单用户方式,开发简单,能充分利用数据库的特性。其缺点是开发出的系统依赖性强,运行必须依托数据库环境;不容易升级与扩展;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与并行操作;代码重用性差。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特别是校园网的建立。原有教学管理系统数据共享差的问题更加突出,而新需求的提出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这就要求系统在可扩展性和标准化的要求更高。而原有的系统由于其与生俱来的缺点而无法在适应现有的需求了。因此,使用现在的新技术,开发出适应新的需求的新系统的任务刻不容缓。 2、组织结构 图1是学校大致的组织结构图。其中校教务处,是使用综合教学系统的主要部门,对学生的教学管理主要由教务处承担,进行中管理。 1 图1 组织结构图 3、业务流程分析 教学管理系统是一个面向学校教学人员,为其提供服务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教务人员通 过本系统完成相关的日常工作,这些工作也是平常较为繁重的工作。学生的个人信息、所有的课程考试成绩以及每学期的开课情况都记录在教学系统里进行管理。 教学管理系统工作流程: 由教务人员在公共信息系统中完成对运行教学系统所需的基本数据的维护(如:系所信息,专业信息等)。包括这些信息的增、修、改,对于系所和专业的变动都将在这进行操作。所有专业都必须附属于一个也只有一个系所。系统开始投入使用,教学人员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系所的信息,主要信息包括系所的名称及

信息安全审计管理程序(含表格)

信息安全审计管理程序 (ISO27001-2013) 1、目的 评价信息安全管理和实践的原则和控制,以维持公司期望的信息安全水平。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所有管理人员和员工,以及所有为本公司工作,同时接触公司的信息资源的外来人员。 3、术语和定义 无 4、职责和权限 在信息安全委员会的统一组织下实施。 5、工作流程 审计包括两种检查方式: a)自我评估 b)内部/外部审计 5.1自我评估 为保持各部门内部良好的信息安全管理状态及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不符合现

象,确定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要求每个部门进行信息安全管理和实践和自我评估并根据需求采取纠正措施。 自我评估通常在信息安全委员会的统一安排下,由各部门负责人组织实施。 自我评估通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除此以外,为了提高部门内信息安全管理水平,部门负责人也可以指定其认为必要和合适的时间进行自我评估。 各部门结合本部门的要求和工作实际,制定适合本部门的自我评估的检查表并实施,但必须包括对控制措施符合性和有效性的评估。 自我评估的结果要报告给信息安全委员会,由信息安全委员会确定纠正措施的计划并指导实施。纠正措施实施计划包括: a)对纠正措施的简单描述,包括当前控制措施与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分析; b)纠正措施的实施时间要求; c)纠正措施的实施负责人。 5.2内部/外部审计 信息安全委员会根据业务活动的安全需求,确定是否进行内部/外部审计。在一个年度内,若没有进行自我评估,则必须进行一次内部/外部审计。 由信息安全委员会确定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审计的目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是具有掌握最新信息技术并了解公司信息安全管理计划的人或组织。一般由内审员承担。

信息系统审计指南

COBIT信息技术审计指南(34个控制目标) 计划和组织(选择3/6/11) 1 定义战略性的信息技术规划(PO1)PO域 控制的IT过程: 定义战略性的IT规划 满足的业务需求: 既要谋求信息技术机遇和IT业务需求的最佳平衡,又要确保其进一步地完成 实现路线: 在定期从事的战略规划编制过程中,要逐渐形成长期的计划,长期的计划应定期地转化成设置清晰并具体到短期目的的操作计划 需要考虑的事项: 企业的业务发展战略 IT如何支持业务目标的明确定义 技术解决方案和当前基础设施的详细清单 追踪技术市场 适时的可行性研究和现实性检查 已有系统的评估 在风险、进入市场的时机、质量方面,企业所处的位置 需要高级管理层出钱、支持和必不可少的检查 信息规范 IT资源 P 效果 * 人员 S 效率 * 应用 保密 * 技术 完整 * 设施 可用 * 数据 遵从 可靠 1.1 作为机构长期和短期计划一部分的IT 高级管理层对开发和实施履行机构任务和目标的长期和短期的计划负责。在这一方面,高级管理层应 确保IT有关事项以及机遇被适当地评估,并将结果反映到机构的长期和短期计划之中。IT的长期、短期 计划应被开发,确保IT的运用同机构的使命与业务发展战略相结合。 1.2 IT 长期计划 IT管理层和业务过程的所有者要对有规律地开发支持机构总体使命和目的实现的IT长期计划负责。计划编制的方法应包括寻求来自受IT战略计划影响的相关内外部利害关系人引入的机制。相应地,管理层应执行一个长期计划的编制过程,

采用一种结构化的方法,并建立一个标准的计划结构。 1.3 IT 长期计划编制——方法与结构 对于长期计划的编制过程来讲,IT管理层和业务过程的所有者应建立并采用一种结构化的方法。这样可以制定出高质量的计划,含盖什么、谁、怎样、什么时间和为什么等基本的问题。IT计划的编制过程应考虑风险评估的结果,包括业务、环境、技术和人力资源的风险。计划编制期间,需要考虑和充分投入的方面包括:机构的模式及其变化、地理的分布、技术的发展、成本、法律法规的要求、第三方或市场的要求、规划远景、业务过程再造、员工的安置、自行开发或者外包、数据、应用系统和技术体系结构。已做出选择的好处应被明确地确定下来。IT 长期和短期计划应使绩效指标和目标合并在一起。计划本身还应参考其它的计划,比如机构的质量计划和信息风险管理计划。 1.4 IT 长期计划的变更 IT管理层和业务过程所有者应确保及时、准确地修改IT长期计划的过程的到位,以适应机构长期计划的变化和IT环境的变化。管理层应建立一个IT长期和短期计划开发和维护所需要的政策。 1.5 IT 功能的短期计划编制 IT管理层和业务过程的所有者应确保IT长期计划有规律地转换成IT短期计划。这样的短期计划应确保适当的IT功能资源以与IT长期计划内容相一致的基础上来分配。短期计划应定期地进行再评估,并被作为适应正在变化的业务和IT环境所必须的事项而改进。可行性研究的及时执行应确保短期计划的实行是被充分地启动的。 1.6 IT 计划的交流 管理层应确保IT长期和短期计划同业务过程所有者以及跨越机构的其他相关部门人员的充分沟通。 1.7 IT 计划的监控和评估 管理层应建立一个流程,获取和报告来自业务过程所有者和用户有关长期和短期计划的质量及有效性的反馈。获取的反馈应予以评估,并在将来的IT计划编制中加以考虑。 1.8 现有系统的评估 在开发或变更战略规划或长期计划、IT计划之前,IT管理层应按照业务自动化的程度、功能性、稳定性、复杂性、成本、优势和劣势,评估现有信息系统,以确定现有系统支持机构业务需求的程度。 对高级和详细的控制目标进行审计: 获得了解: 访谈: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第一编审计基本原理——第五章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考情分析 本章介绍了现代审计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信息技术审计,但仅仅涉及到一些基本概念并未深入展开。建议复习中应当结合第7章和8章的相关内容进行掌握。 本章涉及到《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41号——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课程内容对此进行了扩展补充,建议进行重点关注及学习。 目录 1.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 2.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3.对企业利用服务机构的考虑 知识点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 1.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2.三个层面的信息技术控制 PART 01 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1.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 2.信息技术和财务报告 信息系统形成的信息质量影响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管理企业活动和做出适当的管理决策。 3.有效的信息系统 ①识别和记录全部授权交易 ②及时、详细记录交易内容,并在财务报告中对全部交易进行适当分类 ③衡量交易价值,并在财务报告中适当体现相关价值 ④确定交易发生期间,并将交易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 ⑤将相关交易信息在财务报告中作适当披露 注册会计师在进行财务报告审计时,如果依赖相关信息系统所形成的财务信息和报告作为审计工作的依据,则必须考虑相关信息和报告的质量。 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质量是通过交易的录入到输出整个过程中适当的控制来实现的,所以注册会计师需要在整个过程中考虑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授权体系及访问限制等四个方面。 4.自动控制的好处 ●能够有效处理大流量交易及数据 ●自动控制比较不容易被绕过 ●相关安全控制可以实现有效的职责分离 ●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信息变得更易获取 ●可以提高管理层对企业业务活动及相关政策的监督水平 5.信息技术的特定风险 ●可能会对数据进行错误处理 ●可能会去处理那些本身就错误的数据 ●安全控制如果无效,会增加对数据信息非授权访问的风险 ●数据丢失风险或数据无法访问风险 ●不适当的人工干预,或人为绕过自动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内部控制虽然在形式及内涵方面发生了变化,但内部控制的目标并没有发生改变。 PART 02 三个层面的信息技术控制 三个层面的信息技术控制:公司层面信息技术控制;信息技术一般控制;信息技术应用控制

关于信息系统审计的几点体会

关于信息系统审计的几点体会 CIO时代网 为保证审计质量,从本世纪初开始,信息系统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思维和审计方式越来越收到重视。所信息系统审计,是指通过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对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护资产的安全、维护数据的完整、使单位的目标得以有效地实现、使组织的资源得到高效地使用等方面作出判断的过程。在审计中,信息系统审计关注的重点为系统是否存在不安全或不稳定的因素,防止公司的财务和业务数据出现失真。 在我国的审计实践中,信息系统审计成果似乎并明显,原因主要是目前存在以下三大困难:一是审计人员难以在短时间内透彻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一般来说,信息系统有通用和定制两种。通用的信息系统多用于小型的数据管理,由专业的软件公司开发后打包在市场销售,被审计单位人员仅仅是使用者,审计人员无法获得开发设计的细节;而定制的系统多用于大型的数据管理,由软件公司或内部的开发部门根据企业的应用量身定做,这类系统技术文档和技术支持比较完善,但是由于系统过于庞大,细节设计过于复杂,审计人员在有限的审计时间内难以对系统进行评估。二是难以发现系统内的瑕疵。从表面看,信息系统的各项令人眼花缭乱的模块好像都很正常,无论是从开发文档还是操作手册都不会直接列出系统的瑕疵,而且在现场审计中,审计人员一般不允许对正在运行的系统进行测试,较难识别系统的问题。三是难以评估系统瑕疵所导致的后果。在审计实践中,即使审计人员发现了信息系统的瑕疵,但是未发现该瑕疵导致的已经存在的后果,常常使得审计结论缺乏直接证据。 虽然信息系统审计面对以上诸多难题,但是笔者认为审计人员可以打破常规,从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审计工作。 首先,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整体评价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重要性的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为了提高信息系统审计的效率,选取的系统最好满足下列条件:属于被审计单位的核心业务或财务系统,系统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被审计单位的安全生产和损益核算有着直接影响,同时要求该系统有着完整的技术文档,最好能够获得数据库管理员和系统开发公司维护人员的支持。当然,如果系统功能很简单,可不受上述条件限制。 其次,审计人员应用内控测试和数据审计两种方式对选定的系统进行分析,一般能迅速找出信息系统存在的瑕疵,尤其是人为舞弊的线索。 1.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测试。审计人员在了解系统业务处理流程的基础上对信息系统进行内控测试,然后作出风险评价。根据COSO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内控测试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对控制环境的测试、对风险的评估、对信息与沟通的测试和对监督的测试。在进行信息系统审计时,可以对目标系统的上述四个方面对系统进行测试评价,测试目的: (1)控制环境管理层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合格的系统管理层人员需要有技术和业务的双重背景,可以组织系统的运行升级和处理突发的意外情况。否则,容易出现系统不能良好地支持业务运行等情况。 (2)维护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系统的维护和操作人员需要有可以完成工作职责的技术水平,否则容易出现系统无法推广和各种意外频出等情况。 (3)组织结构及职权与责任分配不恰当的职权分配容易给人为篡改数据及越权操作提供便利。 同时,分析系统的组织结构可以确定审计的重点位于集团公司的哪个层面。 (1)企业高层的重视程度企业高层重视系统才能获得足够的资源; (2)与系统有关人员的诚信和道德价值水平该指标评估人员是否有影响系统真实性和安全性的动机;

信息技术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 摘要:文章基于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相关理论,采用案例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以信息技术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为题展开研究,研究表明,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可以提高财务报表审计的速度和准确性,大大减轻财务部门内审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文章通过对现状分析、案例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信息管理;案例分析法;信息技术;财务报表审计 一、引言 自从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普及以来,财务会计由做手工账转变为利用会计电算化进行办公,自此,在也没有看到账房先生点着油灯打算盘了。科技的进步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在会计领域也是如此,通过相关会计核算软件,会计工作人员只需要将凭证、单据、发票简单分类处理后录入系统即可,只要录入时没有出现错误,进入系统后,计算机会进行自动核算。这淘汰了一部分年龄大并且对计算机不熟悉的会计从业者。智能时代的来临,让一切变得更加猝不及防,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自动给扫描凭证、单据、发票扫描,直接分类核算,64位密集纠错,甚至连简单的审计都免掉了。这也给财务人员造成恐慌,大面积的失业会不会提前来临?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会计、审计的工作人员又产生什么影响?本文在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上,对信息技术及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展开研究,通过对现状分析、案例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现状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财务报表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方法模式上也由传统的纯人工手工查账审计向人机协作审计模式转变。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包括确定资产存在性、判断资产计价的公允性、避免过分高估或者低估资产、测试收入成本和费用、分析是否符合会计政策的要求。其中,判断资产的公允性以及测试收入成本费用涉及到审查数据核算的计算机可以快速扫描输入、进行运算、结果输出,省去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工的机会成本。外部网络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不必像之前一般对着如山般的账簿进行核算审查,常常需要长时间高强度工作,而现在只需要利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人机协作的模式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合规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远程审计。目前,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越来越多商家选择利用计算机网络依靠商务平台进行的交易和商务服务活动,主要表现在商务交易不再是先看货,然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商务服务也不单单依靠纸面文件以及单据的传送,而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来全面实现电子化的交易和结算过程。电子商务更大程度上依托互联网的特点在审计工作的范围、内容、可行性、风险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案例分析 目前,墨西哥国家税务总局将信息技术对财务报表的审计转变为一种新的方式并且在2016年7月通过最高法院确保了其合宪性。即通过互联网电子审计,税务当局可以通过电子方式执行监督与审计流程,并通过电子方式与纳税人沟通,纳税人可以通过申请AcuerdoConclusivo协议,确保其被审计材料在保护状态,纳税人也可以利用这个渠道寻求税务帮助,通过协商的手段,解决被审计纳税人与税务局之间存在的分歧,避免了耗时长和费用贵的申诉流程。墨西哥国家税务总局给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一个很好的示范,行政事业单位率先进行改革,从法律制度上承认信息技术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合法性与合规性,并且给予技术支持保证信息安全。这大大减少了人们使用的后顾之忧,有利于越来越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机构进行转型,更大程度上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远程网络审计。 四、问题分析 (一)电磁化会计信息不易保存 毋庸置疑,随着无纸化办公的进程加快,传统的纸质凭证、账簿、报表可能会被电子会计信息代替。电子会计信息是指将会计信息储存在网络系统中,很显然这比纸质的更易被破坏。如果保存不好,即使从网络系统中存储在磁性介质上,会计信息依然会因介质的破坏而丢失。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存储风险会因为时间加长变大,如果数据丢失或大面积泄露,不仅增加了审计的难度而且会给企业造成无法预估的损失。 (二)忽视网络信息系统审查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大背景下,除了对传统财务内容进行审计外,还需要对信息系统开发、运行、控制环节进行审查。尤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更大,并且固有的技术风险决定了审计内容必须包括对网络信息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以证实其业务处理的真实性、安全性、合法性。大多数企业忽视对网络信息系统的审查,这使审计信息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甚至是错误。由于全面依靠互联网信息技术,交易与金钱往来都是在网络系统各工作站上完成的,因此,审计应渐渐从事后审计转为实时审计,全方位地评价网络交易的安全性以及财务报告存在的风险要素,从而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浅谈公司内部审计和会计师事务所外部审计的联系和区别

浅谈公司内部审计和会计师事务所外部审计的联系和区别 公司内部审计是指由公司内部审计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进行评价,帮组公司实现经营管理目标。会计师事务所外部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接受当事人委托从事财务报表、经营和合规等方面的审计工作,主要目的是确保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和经济活动真实可靠,并且按照适用的编制基础以公允的方式披露,提高公众对于公司经营财务信息的信心。 公司内部审计和会计事务所审计都是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主要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正确性、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监督。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重要基础,外部审计深度和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当然公司内部审计和会计事务所审计依然存在区别,主要表现在: 一、审计的内容和目的不同。 内部审计主要是检查企业各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经济活动取得的经济效益等,提出改善措施。而外部审计则是主要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等方面,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并未过多触及经济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等方面。因此,内部审计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要比外部审计要求高。 二、审计的服务对象不同。 内部审计人员在处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问题中,充当企业管理当局的参谋和助手,并帮助各级管理人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其主要的、直接的服务对象就是包括企业管理当局和董事会在内的组织内部的各级管理人员。外部审计人员是受托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其服务对象是与企业利益相关的社会各界,包括股东、银行、债权人、政府和潜在的投资者等。当然他们的意见有时也会被企业管理当局和董事会采用,但这是次要的,不是其主要的使命和目的。 三、审计作用的范围不同。 内部审计所发挥的作用一般仅局限于组织内部,只有当正确的审计结论和建议被采纳并及时采取改进行动时,才会产生实际效果。内部审计人员对生产经营管理所持的观点和看法一般不向外界透露,具有一定的保密性。而外部审计人员对财务会计报表所表述的审计意见和结论要公布于众,客观上起到了社会公正的作用,其作用的覆盖面要比内部审计广阔的多。 四、是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程度不同。 外部审计人员主要关注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实质性影响的控制,而内部审计人员则对整个内部控制系统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另外,两者的出发点不同,外部审计人员关心内部控制,是因为它们影响其设计的审计程序性质和进行实质性测试的范围,这与他们对财务会计报表发表独立意见相比是次要的。内部审计人员关心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并针对控制的缺陷提出强化控制的意见和措施。 总的来说,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实施过程中,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两者的有效结合是完善审计监督体系、全面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于信息系统审计内容、程序及方法的探讨

关于信息系统审计内容、程序及方法的探讨 随着信息系统在企业内部的广泛应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业务操作方法等都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对内部审计的传统理念和技术手段带来了多方面的冲击。在这样的环境压力下,内部审计只有适时地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理论的研究及应用,才能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提高审计质量。 标签:信息系统;审计内容;审计方法 1 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及程序 为了实现信息系统审计目的,信息系统审计内容应包括:系统开发审计、应用程序审计、数据文件审计、内部控制系统审计等内容。 1.1 系统开发审计。由于系统开发审计是对信息系统开发过程所进行一种事前审计,因此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参与开发,一方面要在检查开发活动是否受到适当的控制,系统开发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系统开发过程中是否产生了必要的系统文档以及这些文档资料是否符合规范的过程中指出现有措施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另一方面还要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选择关键控制点对开发工作本身进行测试和评价,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以后的数据处理结果正确、完整,系统运行效率达到设计目的。 1.2 应用程序审计。实践证明程序是差错和舞弊最容易发生的地方,因此应用程序审计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中最困难的任务之一,也是对信息系统做出公正评价的关键。 在应用程序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选择计算机辅助审计与手工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法,通过对应用程序的直接审查或通过数据在程序上的运行进行间接的测试,实现对程序控制系统的健全性,程序运算和逻辑的合法、有效、正确、可靠性测试的目的。 对程序控制健全性的审计主要内容包括:对程序输入控制的审计,程序处理控制的审计,程序输出控制的审计。重点应审查输入程序是否能够保证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业务才能完整、准确地输入计算机;对输入计算机的正确业务能否进行被完整的处理,对不正确的业务能否检查处理并拒绝处理;经计算机处理的业务是否能够连续、完整、正确地输出。 在对程序合法性审查中,我们应重点审查程序中是否含有非法编码,因为非法编码通常是指为了舞弊而设计的编码,他们在满足某种条件下执行产生非法结果。例如:程序员如果在对物资采购计划程序中添加遇到某类物资计划自动锁定某供应商为指定供货厂商的程序,将会给比价采购带来干扰。此外审计人员还要审查程序编码是否有错误,这些错误包括程序语法和逻辑错误。这些错误的存在也会给系统带来处理错误,例如错误计算成本、利润等,都将给企业的经营决策

信息安全审计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审计管理制度

版本变更记录

1 目的 为加强我公司信息安全及服务水平,保障信息安全及业务安全,清晰了解我公司系统运行状况,特制订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及相关审计人员。 4 安全审计管理办法 (1)审计原则:对重要系统、核心设备、规章制度、技术要求等进行审计; (2)各部门对本部门需要审计的内容进行识别,指定专人作为审计管理员,专管本部门审计事宜; (3)信息中心安全审计员统筹公司安全审计工作,各部门审计管理员负责本部门的安全审计事宜,每月对审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向信息中心汇报审计结果; (4)信息中心安全审计员根据各部门审计管理员的审计汇报结果,进行抽查; (5)重要日志(包括但不限于系统日志、数据库日志、业务日志、服务器审计日志、阿里云安全服务日志等)需保留至少6个月以上。

5 安全审计内容 5.1 网络安全审计 (1)对登录阿里云管理平台的用户进行审计,包括用户行为、用户权限、账户是否过期等; (2)阿里云安全服务应用防火墙相关安全日志; (3)安骑士安全监测日志及补丁修复日志; (4)数据库审计服务相关日志; (5)堡垒机用户操作日志。 5.2 服务器操作系统审计 (1)对系统登录进行审计,审计用户的登录情况,审计内容包括登陆时间、登陆用户等; (2)对服务器操作进行审计,审计用户在服务器上的操作,审计内容包括:用户、操作、事件及事件结果等; (3)对操作系统进行综合审计,审计系统的配置信息和运行情况,包括主机机器名、网络配置、用户登录、进程情况、CPU和内存使用情况、硬盘容量等; (4)对系统进程进行审计,排查异常进程、未知进程。 5.3 数据库安全审计 (1)对数据库操作进行审计,分析数据库中数据操作语法,审计数据库中对某个表、某个字段和视图进行的操作;

信息系统审计(IT审计)操作流程(精)资料

信息系统审计(IT审计操作流程 一、审计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其主要工作包括: (1了解被审系统基本情况 了解被审系统基本情况是实施任何信息系统审计的必经程序,对基本情况的了解有助于审计组织对系统的组成、环境、运行年限、控制等有初步印象,以决定是否对该系统进行审计,明确审计的难度,所需时间以及人员配备情况等。 了解了基本情况,审计组织就可以大致判断系统的复杂性、管理层对审计的态度、内部控制的状况、以前审计的状况、审计难点与重点,以决定是否对其进行审计。 (2初步评价被审单位系统的内部控制及外部控制 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为防止舞弊和差错而形成的以内部稽核和相互牵制为核心的工作制度。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信息系统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这些变革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时也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是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有力保证。依据控制对象的范围和环境,信息系统内控制度的审计内容包括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类。 一般控制是系统运行环境方而的控制,指对信息系统构成要素(人、机器、文件的控制。它已为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提供外围保障,影响到计算机应用的成败及应用控制的强弱。主要包括:组织控制、操作控制、硬件及系统软件控制和系统安全控制。 应用控制是对信息系统中具体的数据处理活动所进行的控制,是具体的应用系统中用来预测、检测和更正错误和处置不法行为的控制措施,信息系统的应用控制主要体现在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应用控制具有特殊性,不同的应用系

统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处理环节,因而有着不同的控制问题和不同的控制要求,但是一般可把它划分为: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 通过对信息系统组织机构控制,系统开发与维护控制,安全性控制,硬件、软件资源控制,输入控制,处理控制,输出控制等方而的审计分析,建立内部控制强弱评价的指标系统及评价模型,审计人员通过交互式人机对话,输入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内控制审计评价系统则可以进行多级综合审计评价。通过内控制度的审计,实现对系统的预防性控制,检测性控制和纠正性控制。 (3识别重要性 为了有效实现审计目标,合理使用审计资源,在制定审计计划时,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应对系统重要性进行适当评估。对重要性的评估一般需要运用专业判断。考虑重要性水平时要根据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或公用标准,系统的服务对象及业务性质,内控的初评结果。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环境,审计人员必须根据具体的信息系统环境确定重要性。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越是重要的子系统,就越需要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或意见。 (4编制审计计划 经过以上程序,为编制审计计划提供了良好准备,审计人员就可以据以编制总体及具体审计计划。 总体计划包括: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策略;重要问题及重要审计领域;工作进度及时间;审计小组成员分工;重要性确定及风险评估等。 具体计划包括:具体审计目标;审计程序;执行人员及时间限制等。 二、审计实施阶段 做好上诉材料的充分的准备,便可进行审计实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对信息系统计划开发阶段的审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