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连续性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连续性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连续性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4-06-23T08:58:25.7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9期供稿作者:李朝银

[导读] 现代医学模式中,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不再是单纯地控制血压的水平。

李朝银

(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中心医院 830023)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无严重并发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并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住院期间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并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出院后继续进行连续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在遵医行为和血压控制等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在饮食控制、正确服药、自我监测、按时复诊、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提高。血压控制高于对照组。结论连续性健康教育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延缓靶器官受损。

【关键词】连续性健康教育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9-0035-02 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癌症为主的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约有2.3亿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和高血压、脑血管疾病患者,每年造成近300万人死亡,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死因首位[1]。现我国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已达27.2%[2],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导致冠心病和脑卒中事件的重要原因,因此控制高血压,有效降低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内一科从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对80例高血压病患者应用护理程序和社区干预实施连续性系统健康教育半年,提高了患者对所患疾病知识的掌握及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了血压,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至6月在内一科科住院的高血压病患者80例,男52例,女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40-60岁,平均年龄50.2岁。研究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0-58岁,平均年龄48.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健康教育方法:两组患者均在住院期间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的方法,包括①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教会患者及家属如何测量血压。②评估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病知识的认知程度,从而确定所需教育的层次。③同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降低体重、降低血脂,控制血压的教育目标,并指导方法实施教育计划。④每周进行教育效果的评价,根据效果及时修正教育计划,达到患者知、信、行的效果。对照组出院后不再进行追踪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出院后继续给与追踪连续性健康教育。出院后的健康教育的执行由住院期间责任护士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组共同进行负责。以保证健康教育连续性。患者出院后,在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由住院期间负责该患者责任护士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对研究组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教育。责任护士继续做好电话随访每两周一次,和家属充分沟通,了解患者遵医情况,叮嘱患者每半月门诊复查,并记录在案。对于超过一月未及时门诊复查病人,电话督促。社区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继续给与健康教育,每月一次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免费测血压,健康咨询,发放健康处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定期上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的形式加强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病知识的认知。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与针对性指导。发动患者家属的支持作用,以对高血压病患者共同进行管理。

3.调查方法两组患者均在出院六个月后进行问卷式调查,采取电话问卷、复诊问卷、社区问卷的方式。问卷内容包括按时复诊、饮食控制、按时服药、坚持运动、血压控制情况等。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80份。

4.数据处理: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共调查患者80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干预前体重指数、血压、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通过常规健康教育和连续性健康教育后治疗依从性

情况比较

注:a以自身干预后比较,p<0.01;b以自身干预后比较p<0.05。

讨论

现代医学模式中,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不再是单纯地控制血压的水平,更要防治并发症,延缓疾病的进程,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通过饮食治疗、药物治疗、运动疗法来综合控制。高血压患者在住院期间,有医务人员的指导及督促能够及时的从饮食、锻炼、服药等方面,进行正规的治疗。出院后由于住院期间血压控制较好。患者极易将以养成的遵医行为放弃,导致综合性的治疗中断。连续性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的有效方法。它可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高血压病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有了更明确的认知,促使患者和家属掌握更多的高血压病相关知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更积极主动防治疾病。

100名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原因分析

100名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的原因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的原因及对应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对我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来我院免费体检的100名患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仅7例(7%)遵医饮食。不遵医饮食的原因:不知道合理膳食可以防制高血压(15%);不知道肥胖是高血压危险因素(9%);以为饮食对高血压影响不大(20%);家庭成员不配合饮食调理(51%);缺乏自控能力(79%);不知道饮食不当是高血压潜在危险因素(15%);无系统高血压饮食知识(74%);有不良饮食习惯(70%);不知道高血压造成疾病负担(83%);对护士的指导抱怀疑或不信任态度(72%) 。讨论: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原因较复杂,所占例较高(93%)。建议:加强高血压病防治知识普及教育,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对社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充分认识高血压的危害,避免危险因素的产生。结论:遵医饮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减少高血压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关键词】:高血压;饮食;健康教育;分析; 高血压是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致病因素,它以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高血压的定义为收缩压≥ 140mmHg和(或)舒张压≥ 90mmHg[1]。高血压是一种常见并发病,又是众多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每年我国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将近一半是由高血压引起的。 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认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限盐、限酒、控制体重,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有文献指出:高血压病危险因素是超重、高盐膳食及大量饮酒(每日饮酒超过2-4份以上,每份相当于啤酒300ml或葡萄酒100ml或白酒25ml)[3]。高盐和高血压是两个“无声杀手”。盐摄入量减少一半,每年全球可减少脑卒中,心脏病和肾脏病死亡250万人。合理膳食,减轻体重,戒烟限酒等行为是高血压非药物治疗中的重要手段[4]。我国在已知自己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约有3千万没有治疗;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有75%血压没有达到控制水平。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现,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不遵医饮食的

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调查研究

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调查研究 *导读: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和作用障碍导致以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慢性终生性疾病,它可波及全身各系统乃至发生许多致命性的并发症。…… 糖尿病一经确诊,往往需要终生治疗,只能控制,不能根治,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需要医生正确诊断与合理的治疗措施,更需要患者遵从医生的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遵医行为,但有些患者却不能有效地遵循医嘱,为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率,采取有利于患者遵医行为的对策,帮助患者控制病情,积极地治疗,我们对本院内分泌专科门诊及住院部132名糖尿病患者的遵医 行为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997年5~10月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的我院内分泌专科门诊及病房住院的糖尿病患者132名,且愿意合作。其中男75例,女57例;年龄13~83岁,其中40岁以下13例,40岁以上119例,以老年人居多。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27例,初中及以下84例,文盲21例。职业:干部36例,工人51例,农民25例,其他20例。 1.2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调查问卷,以开放式与封闭

式问卷相结合,对患者治疗情况、遵医行为(遵医嘱服药、注射胰岛素,饮食控制,运动活动,自我监测血、尿糖,戒除不良生活习惯),不遵医的直接原因等共20项内容,由专人负责调查,向每一位受试对象逐项询问,选择或直接回答问题。 1.3调查问卷信度的检验 由两名工作人员分别于同一天上、下午时间对同一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18名住院患者;由两名工作人员分别于就诊前与就诊后对同一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22名门诊患者,40份问卷结果提示:回答问题内容相符率达91.0%,表明本次调查问卷的信度可靠。 2结果 2.1患者一般情况调查结果 132名糖尿病患者中,NIDDM型有122例,IDDM型有10例。有120名患者伴有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冠心病、视网膜病变、脂肪肝、性低下等程度不同的并发症,占调查人数的90.1%。 2.2患者遵医行为的调查结果(附表) 附表132名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调查结果 医嘱内容完全遵医不完全遵医完全不遵医 人数百分率(%) 人数百分率(%) 人数百分率(%) 定期复查6952.32518.93828.8 戒除烟酒111 84.1129.196.8 饮食控制5743.24131.03425.8

患者遵医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

患者遵医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要: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研究患者遵医行为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了解了患者遵医行为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对策,结果表明:影响遵医行为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药物、病情及社会保障、卫生服务等;同时阐述了对策有健康宣教、健全患者社会支持系统、重视患者参与及良好的医患关系等。 关键词:遵医行为;影响因素;对策 遵医行为指患者在求医后其行为(用药、调整饮食、改变生活方式等)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1]。良好的遵医行为是患者疾病康复的重要保证。与遵医行为相对应的另外一个概念就是不遵医行为,是指患者没积极遵守医疗建议或违背医务人员建议的行为[1]。影响患者遵医行为的因素很多,其中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和对治疗方案的不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患者不遵医行为的可能[2]。患者遵医行为与疾病康复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现就遵医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综述如下。 1影响因素 1.1患者自身情况 1.1.1 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患者的遵医行为。如女性病人、文化程度较高、经济状况较好的病人遵医行为较好[3];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低的患者遵医行为较低[3]]。同时此类患者往往可能进行着一些不合理的工作或劳动,比如不能合理的安排休息与劳动、过度负重等,进一步降低了其遵医率[5]。有研究发现老年患者理解力、记忆力下降不能正确地理解自我管理教育的内容和重要意义导致依从性差[6],同时老年患者往往存在较多基础疾病,对疾病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对生活的信心[7];青少年患者发生不遵医行为率较高[8];婴幼儿患者的不遵医行为较少[9]。。 1.1.2知识信念患者对治疗措施、效果有无信心、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均会影响遵医行为。有研究表明,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越多,服药依从性就越好。病人主观感受患某病的危害程度越高时,病人采取遵医行为的可能性越大;病人认为,采取遵医行为将获得利益时病人的依从性越高[10]。对相关知识缺乏的患者依从性差,患者不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预后,不懂得治疗方案的连续性,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随意相信各种偏方、广告等,均会导致遵医行为降低[7]。 1.1.3病情与治疗有研究[3]认为,病情严重程度及病情变化对患者遵医行为有着复杂的影响:一些病人当症状减轻或自认为痊愈时会停止治疗;另一些患者则在接受治疗后感觉更差时或未看到健康状况改善易中断治疗;有病人因症状缓解而积极治疗;一些出现严重症状的病人则因害怕病情加重而依从性更佳。 药物方面有研究证明治疗方案复杂、用药品种过多是患者最难以遵从药物治疗的原因,这除了患者病情复杂外,还与临床医生的大处方或不明确诊断而进行大范围用药有关;一是药物剂量、剂型不适宜,使患者产生厌恶感;二是因药物不良反应过大而停药;三是因长期服药带来的经济压力过大而停药;四是患者自觉无明显症状或症状缓解而停药[11]。 1.1.4家庭支持家庭支持包括经济支持、情感支持及协助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家庭支持时,病人意志消沉,依从性降低;有时病人的家庭责任感也会促使其规则治疗以求尽快痊愈;但某些家庭责任如赚钱养家、照看小孩等可能影响遵医行为[11]。 1.2卫生服务及医患关系 1.2.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患者自费项目多,患者承担负责比例过高,加重了经济负担。研究表明[12]公费患者不遵医率低于自费患者。 1.2.2卫生服务提供方式卫生服务提供的方式包括医疗机构的距离,治疗的连续性、灵活取药的时间、工作时间与医疗机构营业时间均会影响患者的遵医行为[3]。 1.2.3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及诊疗模式 有文献指出,当医务人员在医疗操作过程中给患者带来无法承受的痛苦,使其失去安全

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遵医行为与不良反应发生的改善作用

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遵医行为与不良反应发生的改善作用 发表时间:2016-12-08T14:24:28.72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22期作者:薛荣兰 [导读] 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遵医行为与不良反应发生的改善作用明显。 广西钟山县中医医院手术室 542699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遵医行为与不良反应发生的改善作用。方法采取回顾分析的方法,选取了我院2015年10月 - 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手术患者75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常规术前准备的护理方法,观察组39例手术患者,在术前给予综合性访视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遵医行为,以及不良反应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前保持着积极心态的患者占到了53.85%;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心态比较放松的患者占到了36.1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巡回访视的观察组39例患者,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遵医行为与不良反应发生的改善作用明显。 【关键词】术前访视;遵医行为;改善 术前访视是指在临床手术过程中,由于手术对每一个患者都会造成并产生着某种紧张感、焦虑感、恐惧感,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与护士人员经常性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去充分调动手术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的让患者以最佳效果状态来配合手术[1]。本文关于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遵医行为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控制、改善的研究,专门选取了我院2015年10月 - 2016年5月间收治的手术患者75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回顾分析的方法,选取了我院2015年10月 - 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手术患者75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常规术前准备的护理方法,观察组39例手术患者,在术前给予综合性访视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遵医行为,以及不良反应改善情况。此次入选的75例手术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包括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年龄范围 7 - 45 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29.4±8.7)岁。75例骨折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护理期间,均有家属陪护。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上,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75例手术患者,从入院接受治疗开始,专门安排了年资较高并且具有沟通经验骨干责任护士来护理。其中,对照组36例患者,对其开展实施单向的健康教育培训,主要涉及的内容有,简单的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入院须知,向患者或者其家属宣教一些病区境和疾病相关的知识,让患者/家属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2]。此外,骨折患者需要康复训练,在手术前就帮助患者指导、制定出科学可行的锻炼计划。观察组39例患者,在常规术前准备的基础上,在手术进行前1d,由专门的巡回护士访视。 在实施操作上,第一步,根据患者的个人资料,年龄,性别,病因等,以及身体情况、家庭情况和心理状态。根据分析出来的结果,为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及术前访视内容。第二步,自我介绍。访视人员自我介绍,并细心的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清楚访视的目的,以及为什么要访视?第三步,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以不同的方式并结合宣传手册介绍麻醉方法、手术环境、术中体位、手术流程,使其从心理上有充分的准备。并根据患者的疑虑给予心理疏导,介绍同种手术的成功案例,尽量多用安慰性鼓励性语言,使患者积极主动应对手术。[3]。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临床实践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处理分析软件,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方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是基于Zung焦虑自评量表(SNS),结合两组患者术前心理反应情况,分为四个等级:术前主动型、术前紧张型、术前畏惧型、术前强迫型。 3、讨论 手术室室医院的重要科室,同时也是医院对住院病人、手术患者实施各种手术治疗、诊断、检查的重要场所,手术的主要职责担负着重大的抢救工作。正是由于手术室在医院手术抢救中的重要性,所以手术之前的各项护理工作非常关键,尤其是术前访视,也很有必要[4]。为了进一步探究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遵医行为,以及不良反应改善情况,专门选取了我院2015年10月 - 2016年5月间收治的手术患者75例,其中36例患者采用常规术前准备的护理方法,39例手术患者,在术前给予综合性访视护理。通过结果对比分析可以得知,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不仅可以提升患者遵医行为,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手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为将术前访视融入到临床护理

综述-遵医行为

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综述)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刘笑兰邮编 300192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可波及全身各系统,引起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其患病人数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诊疗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增加。WHO1997年报告,全世界约有1.35亿糖尿病患者,预测到2050年将上升到3个亿[1]。糖尿病一经确诊,往往需要终生治疗。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不但需要有医生正确合理的治疗方案,更需要患者在长期的综合治疗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遵医行为。 1. 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重要性 1.1 遵医行为的概念。遵医行为是病人的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2]。遵医行为概念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本世纪60年代初,北美Bergman和英国Porter首先对病人遵医行为状况进行了描述性调查研究。70年代中期,已发展到电子计算机检索,发表遵医行为方面的学术论文已达317篇。到了80年代,国外关于遵医行为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医学专著对遵医行为特辟专章加以讨论。 1.2 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重要性。在医疗过程中,患者遵医行为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控制和预防。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的医嘱执行率非常令人担忧,89%的患者由于遵医行为不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肾衰、失明、截肢甚至过早死亡,耗费了大量的医疗费用[3]。有资料表明:糖尿病的医疗费用已占发达国家平均卫生预算总额的8%左右[4]。因此,严格遵守医嘱对糖尿病患者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在照料患者的过程中,应督促其遵从医疗方案,达到治疗措施的最佳效果。 2. 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 2.1 患者角色的影响。当病人生病时,就进入了“患者角色”,同时也形成了与“角色”相符合的行为活动。这些行为活动包括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认识,对医生和治疗的期望以及遵从医嘱的动机等,患者的遵医行为与这些角色行为密切相关[3]。 2.1 患者角色的影响。当病人生病时,就进入了“患者角色”,同时也形成了与“角色”相符合的行为活动。这些行为活动包括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认识,对医生和治疗的期望以及遵从医嘱的动机等,患者的遵医行为与这些角色行为密切相关[3]。

感冒、高血压、糖尿病实训

感冒合理用药案例分析及宣教能力训练 【实训目的】 1.运用课堂教学所学的理论知识,对临床典型的抗感冒药合理用药案例进行分析,强化对临床常用抗感冒药合理应用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看多媒体资料,熟悉感冒防治宣教的基本知识,着重训练抗感冒药应用原则及感冒患者的饮食指导,掌握对感冒患者进行初步的合理用药和宣教内容。 【实训准备】 1.临床合理用药案例或处方。 2.具有多媒体设备的模拟药房。 【实训步骤】 1.学生分组,对临床合理用药案例或处方进行讨论、分析,教师巡视指导,每组推选代表发言,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 2.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感冒防治宣教的基本知识,并分组进行合理用药指导和宣教的模拟训练(患者与药师角色),最后每组推选代表登台表演。 3.模拟情景对话 药师:你好!请问我能帮助您什么? 患者:我想来买感冒药。 药师:请问您有哪些不舒服的症状? 患者:我有点鼻塞,打喷嚏和鼻子发痒。

药师:这些症状有多长时间? 患者:有二天了。 药师:流鼻涕吗? 患者:有,清水鼻涕。 药师:您有没有头痛、全身酸痛或肌肉酸痛现象? 患者:有点,主要是头有点不适。 药师:有没有发热现象? 患者:在家里测量过,不发热。 药师:咽喉痛吗?有没有口喝? 患者:咽喉不痛,也不特别口干。 药师:有没有咳嗽? 患者:稍有点,。 药师:有痰吗? 患者:有些,但不多,也容易咳出来。 药师:您这两天吃饭怎么样? 患者:感冒了,胃口不好。 药师:你在这之前受过劳累、过凉吗? 患者:有过,下班后,没有热水,就洗了冷水澡,第二天起来,感觉不对了。 药师:你除了感冒症状外,还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患者:没有。 药师:你自己服用过什么药?

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2-07-30T16:16:29.1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5期供稿作者:李毓英陈丽珍[导读] 了解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的原因,以探讨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的策略。 李毓英陈丽珍(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福建宁德 355511)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5-0181-01 【摘要】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的原因,以探讨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的策略。方法采用问卷对随机抽样的14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仅20例遵医饮食,120例不遵医饮食。结论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的比例较高,原因复杂。建议建立有组织的高血压病防治网系统,加强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戒除患者不良生活方式,以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提高其生活质量。【关键词】高血压遵医行为饮食依从性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大多数患者只注意药物的治疗,忽视饮食治疗,常常导致治疗效果不佳[1],所以必须使患者认识到控制饮食是治疗高血压的基本措施。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不遵医饮食行为。现将本院140例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进行了调查,以探讨健康的饮食教育对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008年1月~2009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及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4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80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5 2.3岁。病程1~30年。所选病例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最高280mmHg,最低160mmHg,舒张压最高150mmHg,最低100mmHg。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1.2方法采取下列问卷调查表,对样本进行调查,解释调查的目的和内容,以取得调查对象的同意和合作,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或由患者口述,调查者填写。共发调查问卷140份,收回140份,回收率100%。 2 结果 140例高血压患者中,20例遵医饮食,120例不遵医饮食,其原因见下表。 项目例数 不知道合理饮食可以预防、治疗高血压 65 不知道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潜在危险因素 80 不知道肥胖是高血压的潜在危险因素 73 不知道酗酒是高血压的潜在危险因素 75 不知道吸烟是高血压的潜在危险因素 82 不知道高胆固醇是高血压的潜在危险因素 90 不良饮食习惯 74 未接受正规高血压饮食教育 100 知道高血压饮食,但家人不能很好的配合 112 3 讨论 3.1原因分析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绝大多数为原因不明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又称为高血压病,占高血压发病率的90%以上[2]。本文讨论的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是由多种发病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遗传是重要因素,除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3]。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饮食相关知识方面认知不足,仅20例遵医饮食,120例不遵医饮食。通过调查可知,病人对通过饮食控制高血压的认知态度不是非常积极。究其原因,首先医院防治组织不健全,医护人力资源不足,专业人员高血压相关饮食知识缺乏,健康指导不到位。其次,患者居住在南方小城镇居多,喜食腌制食品以及红烧油炸食品等,多年来形成的饮食习惯难以改变。再者,饮食对血压的影响具有长期性、累积性和潜在性,其效果并非立竿见影,致患者和家庭成员对高血压饮食不够重视,患者不能较好地遵医饮食,家庭成员对患者的饮食行为不能予以很好地监督,是导致高血压患者遵医饮食低的另一主要原因。第四,患者缺乏自控能力。 3.2对策 首先,加强高血压病防治知识普及教育,建立有组织的高血压病防治网系统,重视家庭成员饮食教育。 其次,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饮食干预。①限制膳食中的钠盐。②控制体重,避免肥胖。③限制饮酒。④终止高血压膳食疗法(DASH):DASH饮食主要是通过限盐、控制体重、限饮酒、增加膳食中钾含量。研究证实DASH饮食不仅能显著降低高血压,而且还能降低未达高血压诊断标准人群的血压水平,2003年日本学者首次证实了DASH饮食有类似利尿剂的作用,通过促进尿钠排泄使血压降低,Sacks等进一步证实了尿钠排泄可降低总胆固醇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从而全面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DASH饮食特点强调全面的饮食结构。⑤纠正不良习惯。 此外,适量的运动,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缓解人的紧张情绪,有利于控制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任何精神刺激都能使血压升高。尽量减少情绪波动,对保持血压相对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劳逸结合,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如养鱼养花、作画习字、欣赏音乐、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以适应天气变化,配合良好的心理状态,合理的营养膳食,保持血压平稳,有利于延年益寿。 参考文献 [1][2]颜乾麟,许佳年.高血压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7. [3]张室玲,把爱萍.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4,18(12A):2091-2093.

农村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农村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2-10-12T16:50:43.6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1稿作者:李桂色[导读] 对认知功能下降、视力及记忆力差的患者,除反复向患者本人交代外,需向家属交代清楚。 李桂色(田阳县百育镇卫生院广西田阳533612) 【摘要】目的了解农村糖尿病患者遵医情况,分析遵医不良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自行设计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调查表,对197 例农村糖尿病患者 进行调查,调差内容包括患者的医嘱与遵医程度、不能遵医的原因。结果本组患者中,遵医行为好的66 例占33.50%, 差的131 例占66.50%;患者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治疗方案疗程长、医疗意向不明确、复诊受条件限制等是患者遵医不良的主要原因。结论农村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差,医护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加强健康教育及行为指导,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关键词】糖尿病农村遵医行为对策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1-0358-01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一经确诊需终身治疗。患者的遵医行为是糖尿病病程控制的关键,但临床上发现部分糖尿病患者不能有效遵从医嘱,尤其是农村糖尿病患者,因遵医不良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加重或延误治疗[1]。为提高农村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控制病程,本文对197 例农村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2010 年6 月~ 2012 年2 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百育镇居民糖尿病患者197 例,其中男118 例,女79 例;年龄36 ~66(47.13±9.17) 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39 例,初中及以下158 例;病程:3 ~ 13(7.17±6.08) 年。所有患者均为居住百育镇的农村户口,诊断符合1997 年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2]。 1.2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糖尿病遵医行为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遵医情况、不能遵医的原因等。遵医内容有:坚持用药、饮食控制、适量运动、血糖监测、定期复查共5 项医嘱,每项医嘱完全做到得2 分,部分做到得1 分,完全做不到得0 分,满分为10 分,总分≥ 6 分者为遵医行为好,< 6 分为遵医行为差。由专人向每位调查对象逐项询问,根据患者回答结果进行归纳分类。 2 结果 2.1 农村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情况。本组患者中,遵医行为好的 66 例占33.50%, 差的131 例占66.50%。详见表1。 表1 197 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情况( 例数,%) 例数完全做到部分做到完全做不到坚持用药 197 69(35.03) 87(44.16) 41 (20.81) 饮食控制 197 36(18.27) 41(20.81) 120(60.91) 适量运动 197 35(17.77) 39(19.80) 123(62.44) 血糖监测 197 33(16.75) 36(18.27) 128(64.97) 定期复查 197 39(19.80) 42(21.32) 116(58.88) 2.2 糖尿病患者遵医不良的原因。见表2 。 表2 126 例糖尿病患者遵医不良的原因 内容例数百分率 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 127 64.48 服药打针太麻烦 116 58.88 生活习惯难于改变 105 53.30 消极情绪 31 15.74 交通不便 95 48.22 经济困难 86 43.65 家庭支持度不够 76 38.58 3 讨论 3.1 遵医行为在糖尿病控制中的作用遵医行为是指患者在求医后其服药、饮食控制或改变生活方式等行为与医嘱要求的符合程度[3]。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是有效治疗的基础,患者须遵从医嘱进行自我管理及坚持长期服药、合理饮食控制、坚持运动及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综合治疗[4] 才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减少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 3.2 农村糖尿病患者遵医不良的主要原因分析 3.2.1 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农村糖尿病患者由于文化程度偏低,文盲比例高,缺乏自我保健的医学知识,导致其对糖尿病知识和危害性的认识不足。本组患者中,部分患者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但因自我感觉很好,因此不按时服药。 3.2.2 治疗方案疗程长部分患者虽然懂得遵医的重要性,但由于疾病的慢性迁延、实施遵医的意志力较薄弱,知行未合一,难以长期坚持。本次调查,有58.88% 患者认为服药打针太麻烦,38.58% 患者表明因缺少家人的提醒和督促造成不遵医行为的发生。 3.2.3 医疗意向不明确农村糖尿病患者由于受环境和文化程度限制,接受、理解、使用医疗信息的能力低,在治疗过程中,医疗意向没有被明确地理解、接受,导致遵医行为不良。本文调查的197 例患者中只有70 例患者能讲出目前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其他患者讲不清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药时间等,只能描述成圆的、白色的小药片;多数患者认为打针服药才是治病,对运动疗法和饮食疗法不重视。 3.2.4 复诊受条件限制糖尿病长期治疗费用很大,难以承受,尤其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的老年患者,因经济拮据导致不能坚持治疗;部分偏僻村庄的患者到就医路程远,交通不便,影响患者遵医定期复查。

从3例高血压案例分析合理用药

从3例高血压案例分析合理用药 案例1: 患者男,42岁,农民,高血压10余年,最高220/120 mmHg, 无明显症状,未规律用药,否认其他病史,吸烟20年(20支/日),父亲有高血压脑出血病史。 查体:血压180/112 mmHg。心电图:左心室高电压,提示心肌肥厚,V4-6 ST段水平下移0.1-0.2 mV, 且T波倒置,但2年内无明显动态性改变。心脏超声: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左房(LA)38 mm,室间隔(IVS)13 mm,后壁(PW) 11 mm, 符合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改变。尿常规(-)。血脂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 诊断:高血压3级、高危 卡托普利(国产)25 mg Tid; 治疗:双氢克尿噻 25 mg Qd, 1周后改为12.5 mg Qd; 硝苯地平缓释片(国产)10 mg Bid;1周后加用阿司匹林100 mg Qd。 1周时复测血压110/70 mmHg,病人有时从平卧突然站立时感觉头昏不适 调整:将硝苯地平缓释片改为5 mg Bid,几天后头昏不适的症状消失,血压132/84 mmHg。 再调整:待2周后又将硝苯地平缓释片恢复为10 mg Bid,余药同前,患者无不适症状,血压114/70 mmHg,维持长期治疗。 1年后将卡托普利改为25 mg Bid, 余药同前。每天治疗费用1元左右,血压2年来一直维持于100-110/60-70 mmHg之间,无任何不适。 分析: (1)因该患者为中年男性、3级高危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吸烟等危险因素,故降压目标应该<120/80 mmHg。 (2)开始用药时,曾因不适应,一度头昏不适,待治疗一段时间后大多数病人会逐渐适应的,可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用药。

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1-12-16T13:57:38.2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4期供稿作者:袁培琼赵隽[导读] 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符合WHO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215例。 袁培琼赵隽(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0021)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4-0149-0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研究显示其中有将近60%的患者出院后血糖控制较差,出院后遵医行为的降低是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直接原因,为此,我就患者出院后影响遵医行为的因素做了相关的调查分析,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的院外遵医行为,最终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符合WHO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215例。其中男性112例,女性103例;年龄≥60岁121例,<60岁94例;家庭月人均收入1000元以上195例,1000元以下20例。上述患者平均住院10d以上,意识清楚。 1.2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该问卷经过糖尿病专家指导和认可),问卷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家庭月人均收入作为分组依据,例举了25项影响遵医行为的因素。由患者根据自身情况真实填写。问卷各项采用四级评分法,即:天天(4分),经常(3分),有时(2分),从不(1分),最高得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遵医行为差,存在严重的不遵医行为,得分越低,表示遵医行为越好。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影响各分组遵医行为的主要因素。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采用(x±s)表示和t检验。 2 结果 2.1各分组糖尿病患者院外遵医行为分析见表1。 表1 从表1看出,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情况分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而性别分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各分组不遵医行为相关因素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就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分组做了进一步的统计整理,从而得出不同人群影响遵医行为的主要因素。 2.2.1年龄分组 ≥60岁的患者影响遵医行为的因素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经常忘记用药或重复用药;学习力较低,对糖尿病的自我保健知识掌握不够;对疾病治疗产生倦怠情绪,丧失信心;家庭支持情况较低。<60岁的患者多为在职职工,主要因素为:常有吸烟、饮酒过量、饮食无节制、食物结构不合理、作息不规律等不良生活方式;工作压力大,社会应酬多,缺乏运动,对糖尿病的知识缺乏,对糖尿病并发症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 2.2.2经济情况分组该组中影响遵医行为的主要因素为:患者出院后无力承担较高的医药费用;缺乏有效的血糖检测;家庭支持情况较低。 3 讨论 3.1老年患者此类患者虽然存在记忆力差、学习慢、体力差、缺乏信心和家庭支持等因素,但一般都有较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控制力。所以对于老年患者给予的护理措施主要是反复、不厌其烦地多次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做好心理护理,帮助其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同时,要加强对于患者家属的宣教工作,使患者能更好的得到家庭其他成员的支持,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督促作用,降低忘记用药或重复用药的几率。 3.2中青年糖尿病患者教育内容应侧重于让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的重要性及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的严重并发症,以及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指导患者做好“饮食、运动和监测记录表”,对其进行饮食、运动、用药、监测及自我管理知识及行为方面的评估,根据评估问题为患者讲解本身疾病知识、纠正错误态度、进行行为干预,直至患者建立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 3.3对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患者一方面,告知患者坚持用药和定期监测血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指导患者如何进行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以求降低药物治疗的比例,减轻经济负担。另外,也要重视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和谅解,减轻患者对于家人的愧疚感。 4 小结 目前,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遵医行为普遍较住院期间差,因此设法帮助患者提高遵医率对于较好的控制血糖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在我国社区医疗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医院在患者住院期间采取以上护理干预是很有必要的,它有助于提高遵医行为,有效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柏玉萍,王超红,乔灿华,等.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血糖值的影响.实用护理杂志,2000,16 (3):27228. [2]刘庆霞,钟婉崧,等.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现代医院,2004,4(11):11.

患者遵医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

患者遵医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6-07-18T15:25:18.77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作者:骆翠枝李春建蒋丽君廖丽娟 [导读] 遵医行为指患者在求医后其行为(用药、调整饮食、改变生活方式等)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1]。 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541199 摘要: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研究患者遵医行为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了解了患者遵医行为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对策,结果表明:影响遵医行为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药物、病情及社会保障、卫生服务等;同时阐述了对策有健康宣教、健全患者社会支持系统、重视患者参与及良好的医患关系等。 关键词:遵医行为;影响因素;对策 遵医行为指患者在求医后其行为(用药、调整饮食、改变生活方式等)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1]。良好的遵医行为是患者疾病康复的重要保证。与遵医行为相对应的另外一个概念就是不遵医行为,是指患者没积极遵守医疗建议或违背医务人员建议的行为[1]。影响患者遵医行为的因素很多,其中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和对治疗方案的不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患者不遵医行为的可能[2]。患者遵医行为与疾病康复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现就遵医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综述如下。 1影响因素 1.1患者自身情况 1.1.1 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患者的遵医行为。如女性病人、文化程度较高、经济状况较好的病人遵医行为较好[3];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低的患者遵医行为较低[3]]。同时此类患者往往可能进行着一些不合理的工作或劳动,比如不能合理的安排休息与劳动、过度负重等,进一步降低了其遵医率[5]。有研究发现老年患者理解力、记忆力下降不能正确地理解自我管理教育的内容和重要意义导致依从性差[6],同时老年患者往往存在较多基础疾病,对疾病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对生活的信心[7];青少年患者发生不遵医行为率较高[8];婴幼儿患者的不遵医行为较少[9]。。 1.1.2知识信念患者对治疗措施、效果有无信心、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均会影响遵医行为。有研究表明,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越多,服药依从性就越好。病人主观感受患某病的危害程度越高时,病人采取遵医行为的可能性越大;病人认为,采取遵医行为将获得利益时病人的依从性越高[10]。对相关知识缺乏的患者依从性差,患者不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预后,不懂得治疗方案的连续性,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随意相信各种偏方、广告等,均会导致遵医行为降低[7]。 1.1.3病情与治疗有研究[3]认为,病情严重程度及病情变化对患者遵医行为有着复杂的影响:一些病人当症状减轻或自认为痊愈时会停止治疗;另一些患者则在接受治疗后感觉更差时或未看到健康状况改善易中断治疗;有病人因症状缓解而积极治疗;一些出现严重症状的病人则因害怕病情加重而依从性更佳。 药物方面有研究证明治疗方案复杂、用药品种过多是患者最难以遵从药物治疗的原因,这除了患者病情复杂外,还与临床医生的大处方或不明确诊断而进行大范围用药有关;一是药物剂量、剂型不适宜,使患者产生厌恶感;二是因药物不良反应过大而停药;三是因长期服药带来的经济压力过大而停药;四是患者自觉无明显症状或症状缓解而停药[11]。 1.1.4家庭支持家庭支持包括经济支持、情感支持及协助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家庭支持时,病人意志消沉,依从性降低;有时病人的家庭责任感也会促使其规则治疗以求尽快痊愈;但某些家庭责任如赚钱养家、照看小孩等可能影响遵医行为[11]。 1.2卫生服务及医患关系 1.2.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患者自费项目多,患者承担负责比例过高,加重了经济负担。研究表明[12]公费患者不遵医率低于自费患者。 1.2.2卫生服务提供方式卫生服务提供的方式包括医疗机构的距离,治疗的连续性、灵活取药的时间、工作时间与医疗机构营业时间均会影响患者的遵医行为[3]。 1.2.3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及诊疗模式 有文献指出,当医务人员在医疗操作过程中给患者带来无法承受的痛苦,使其失去安全感和信赖感时,便产生不遵医行为[8]。 个性化的诊疗模式与现代医学模式相契合,但是,由于我国优质医疗资源不足,使大部分患者都涌向大医院,导致医生工作量加大,无法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诊疗[13]。 1.2.4健康教育不到位部分医务人员缺乏与患者沟通的耐心,或者由于工作忙碌而没有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用药方法、复诊时间、完成整个治疗过程对疾病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没有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而导致不遵医行为的发生[14]。 1.2.5紧张的医患关系影响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良好正面的社会舆论引导。近年来,某些媒体违反职业道德,为了博取关注度,对一些医疗纠纷事件大肆进行夸大负面报道,甚至出现失实的报道的情况,人为制造医患沟通障碍,加大医患关系紧张程度[15]。 1.2.6 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生的交流技巧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一是医生言语信息量失衡;二是医生言语态度失衡;三是医生言语策略失慎;四是医生诊疗过程中言语伴随信息的影响[13]。患者就诊时,都希望能尽可能多获知自己病情治疗的正确信息,而医生由于工作忙碌,或者自身专业水平有限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要求;有的医生患者交流时个人的语言风格、语速、音调、习惯性表情的变化,会使一些患者情绪波动,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有的医护人员与患者交流时没有充分考虑患者心理承受能力,态度生硬;或者对有特殊疾患的患者没有采用保护性的语言,均可使患者情绪失控。医患交际中医生的医学语言偏误往往是引发医患纠纷的原因[16]。 2对策 2.1加强社会支持社会家庭的支持对患者的遵医行为有积极作用。首先要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加强医疗保障,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其次,医护人员应对家属进行系统

高血压患者案例分析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我代表我们小组用药报告分析 我们先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高血压的危害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高血压案例 患者病例: 男性患者,63岁,就诊时血压180/115毫米汞柱,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厚,空腹血糖5.8毫摩尔/升,尿常规蛋白(+),尿酸410微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3.1毫摩尔/升。患者嗜烟酒,体重指数(BMI)29.50千克/米2。 医生开具处方: 倍他乐克(美托洛尔)25毫克,口服,每日两次;氢氯噻嗪25毫克,口服,每日两次。 一周后用药反馈: 用药后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仍在150/100毫米汞柱左右;1周后查空腹血糖6.8毫摩尔/升,尿酸460微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3.40毫摩尔/升,均有升高。 用药分析报告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患者的病例 由就诊时血压180/115毫米汞柱显示患者患有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mmHg)心电图示显示左心室肥厚。由空腹血糖5.8毫摩尔/升,尿酸410微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3.1毫摩尔/升显示患者无高血糖、高血脂,尿酸在正常范围之内,尿常规蛋白(+)显示尿里面可能有少量的蛋白质,肾脏可能有病变;体重指数(BMI)29.50千克/米2显示患者同时伴有肥胖症状。 综合各项指数,我们得出患者患有3级高血压,同时伴有肥胖以及由高血压所引起的左心室肥厚等症状。 对医生处方分析: 患者服用美托诺尔和氢氯噻嗪一周后,血压并未降到理想值,反而引起血糖、血脂、尿酸等指数的升高,经过对这两种药物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分析:

①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利尿剂氢氯噻嗪,两者均能影响糖、脂代射以及诱发高尿酸血症,联用后会引起血糖、血脂升高及高尿酸血症、肾脏病变,且降低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增加体重。尤其对老年人以及合并上述症状时,应慎用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 ②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高血压疗效较差,在2009年版加拿大高血压指南中明确指出,若无强制性适应证,β受体阻滞剂不应作为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的首选治疗。 在此应停用β受体阻滞剂,首先选择噻嗪类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长效钙离子拮抗剂(CCB)。 合理用药指导: (1)ARB是目前最常用的高血压一线治疗药物之一。对于此类高危患者,①应针对性应用耐受性较好的长效ARB类药物,ARB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高血压作用及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ARB通过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能有效地阻断AngⅡ与AT1型受体结合,降低外周阻力及血容量,而使血压下降,疗效可维持24小时。 ②它既可减轻左心室肥厚,保护心、肾和减少蛋白尿,不影响对糖、脂代谢,同时又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延缓糖耐量异常向糖尿病发展。 对此患者,宜首选该类药物中的氯沙坦50毫克,每日1次,可一举多得,即降血压、降尿酸、护心、改善左心室重构、减少蛋白尿。 (2)①噻嗪类利尿剂主要排Na离子,减少细胞外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压起效较平稳、缓慢,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作用持久。②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对合并肥胖老年人高血压有较强的降压作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可以大幅降低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死亡率,但应严格掌握使用剂量。 在此,氢氯噻嗪应改用小剂量12.5毫克/天。小剂量(小于25毫克/天,一般大于25毫克/天),对糖、脂代谢无影响。由于氯沙坦降压作用起效缓慢,与其联用为最佳搭配,降压效果可翻倍。

恶性淋巴瘤患者不良情绪和遵医行为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分析

恶性淋巴瘤患者不良情绪和遵医行为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7-08-29T14:08:52.167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3期作者:曹进 [导读] 恶性淋巴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身心状态,促进不良情绪缓解并强化其遵医行为。 (湖南省肿瘤医院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病人化疗后生活质量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我科自2015年的6月~2017年的3月所诊治的66例恶性淋巴肿瘤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加强心理护理,对比施护效果。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不遵医行为率明显更低且完全遵医行为率更高;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接受护理后的SDS及SAS量表评分更低,证明研究组患者心理更加稳定,P<0.05。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身心状态,促进不良情绪缓解并强化其遵医行为。关键词:恶性淋巴瘤;遵医行为;不良情绪;心理护理 恶性淋巴瘤近几年在我国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受到临床与广大群众的关注,采取有效手段,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增强遵医嘱行为的能力,是保障患者预后的重点所在[1]。本文分析了恶性淋巴瘤病人化疗后生活质量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抽取我科自2015年的6月~2017年的3月所诊治的66例恶性淋巴肿瘤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分组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纳入33例患者,两组基本资料如下:观察组纳入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43~67岁,平均年龄是(55.2±6.1)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是(2.4±1.3)年。对照组纳入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40~67岁,平均年龄是(57.5±5.9)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是(2.2±1.1)年。两组基本资料经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法如下:①首先,由护理人员完成对组内每名患者资料的收集,同时对各个年龄段、不同病程、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在心理方面的需求进行调查,将针对这类患者的心理护理重点确立;对参与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能准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的方法和相应的沟通、心理干预技巧。②基础护理加强,开始治疗后护理人员要本着热情、积极的态度开展各项护理服务,充分表达关心,用自身的行动感染患者;充分考虑患者的感受,优化治疗环境,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贴心为患者准备基础生活物品,提高患者心里舒适度;对施护细节予以重视,尽量将患者需要每天进行的护理、治疗及检查操作集中,为患者提高更多的休息时间,执行各项操作时,先和患者进行简要交流,告知操作的意义,避免患者因此而恐慌,执行操作过程中,保持动作轻柔、娴熟,并予以适时的安抚,让患者感受护理工作重心;若患者需要接受化疗,为其建立化疗档案,便于在每次化疗前将准备工作完成,提高效率性,也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③心理认知干预,积极开展阶段性健康教育,促进患者的配合度提高。初始治疗时为患者普及恶性淋巴瘤相关知识,讲解治疗重点和护理要点,与患者一同对其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告知如何尽量避免;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讲解治疗方法,将各阶段积极的治疗效果实时告知,强调遵医嘱的重要性与必要性。④心理疏导,护理人员要善于做好此类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与患者多沟通,建立稳固的干预基础,多倾听患者的表达,予以安抚、理解和支持,引导患者分辨不不理性的情绪,教会其怎样正确宣泄,鼓励其进行自我调节;分析导致患者心绪变化的原因,说明不良情绪的消极影响,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手段,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对于一些存在自卑、孤独感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必要时可邀请心理医生配合,帮助患者减轻心理方面多的痛楚。⑤家庭及社会支持,与家属保持良好沟通,尽量达成共识,动员亲友多前来探视、关心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家庭、朋友的深切关爱,帮助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在治疗持续一段时间后,适时对心理护理策略进行调整,通过辩证干预方法,帮助患者纠正存在的错误观点、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从而更加积极的面对未来的生活;鼓励患者多和外界接触,鼓励同一病区的患者多做交流,互相分享经验、互相扶持,消除患者的孤独感。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模式后由同一组人员对遵医行为进行判定,评价指标包括按时用药、按时复查、自我调节等方面。患者能够满足以上所有选项判定为完全遵医嘱;能满足其中至少3项判定为部分遵医嘱;满足3项以下判定为不遵医嘱;采用SDS及SAS量表评估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心理状态 1.4统计学处理 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遵医行为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不遵医行为率明显更低且完全遵医行为率更高,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淋巴肿瘤属发生于淋巴结或淋巴相关组织的疾病,是血液系统临床常见的肿瘤类型,大体可分为霍奇金或飞火期间淋巴瘤[2]。恶性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