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后题电子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后题电子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后题电子版

第一章第二节

1.下列对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A. 有其他物质生成

B. 有能量变化

C. 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发生变化

D. 发光发热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铁丝弯曲

B. 酒精挥发

C. 冰雪融化

D. 铁片生锈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

B. 可燃性

C. 延展性

D. 挥发性

4.生活中用到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调味用的食醋

B. 取暖用的煤炭

C. 温度计中的水银

D. 炒菜用的铁锅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电池工作时释放电能

B. 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

C. 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D. 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他们是相同的物质

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有78%,氧气21%B. 空气是成分固定不变的气体

C.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气资源

D. 空气被压缩时体积变小是化学变化

7.按照课本第13页图1-20做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时:

你还能设计什么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8.从冰箱中拿出一个杯子,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在一个集气瓶中点燃红磷,用塞子将瓶口塞紧,等红磷燃烧完全并冷却后,这时打开瓶盖比较费力,原因是;登山运动员必须携带氧气瓶,这说明。

第一章第三节

1.根据课本第20页研究“铜绿”的实验,写出下列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

(1)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2)将粉末状药品放入试管中;

(3)给酒精灯添加酒精;

(4)加热试管中的固体药品;

(5)点燃、熄灭酒精灯;

(6)处理实验产生的废液、废渣。

2.铜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某同学在实验室完成镁的相关探究后,对铜产生深厚兴趣,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下列探究实验,并在实验步骤后的横线上填写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1)找一段废铜电线,小心剥去外层橡胶,观察铜丝的颜色和状态。

(2)尝试弯折铜丝,感受其硬度和韧性。

(3)取一段铜丝,用坩埚夹住,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4)另取一段铜丝,放入小试管中,加入白醋,观察现象。

根据上述铜的探究实验,请你总结出有关铜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写出你知道的元素符号3-4个,并指出它们分别表示哪种元素,能组成哪些物质。

本章作业(第一章)

1.下列变化中,与其他变化有根本区别的一种是()

A.水结成冰 B.木材加工成课桌 C.食物腐败 D.石蜡熔化

2. 下列各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空气 B.氧气 C.氮气 D. 二氧化碳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与其他任何物质反应B. 因为氮气不支持呼吸,所以可用做粮食的保护气

C. 空气中含有约占总体积五分之一的氧气

D. 工业生产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会污染空气

4.下列产品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

A.加碘食盐 B.无磷洗衣粉 C.无铅汽油 D.无氟冰箱

5.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机动车辆排放尾气 B.建筑工地产生大量尘沙 C.工厂排放废气 D.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会变成黑色固体,管壁出现小水珠

B. 镁条燃烧时,产生耀眼的白光,同时生成一种黑色粉末状物质

C. 加热碳酸氢铵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管壁出现小水珠

D. 铁丝生锈后产生一种红棕色固体

7.某固态物质受热后变成气态,这种变化一定属于物理变化吗?请举例说明。

8.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酒精易燃烧,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酒精的化学性质是。

9.写出你知道的一些物质的名称,并指出它们分别含有哪些元素。

10.家庭小实验:把鸡蛋放入一个装有白醋的玻璃杯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1.取一块废旧的铁丝网,将铁丝网剪成几小片,用稀盐酸除去铁锈后,放入锥形瓶中。向锥形

瓶中加入3-4mL浓食盐水,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

(1)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除去铁锈后的银白色铁丝(填“生锈”或“不生锈”),同时。

(2)根据此实验的现象,并结合“热胀冷缩”原理,可知在密封体系内,气压变小的原因可能是;

气压变大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①密封体系内气体总量增多②密封体系内气体总量减少

③密封体系内的温度升高④密封体系内的温度降低

12.运用化学变化的原理,利用各种原材料,可以制造出许多供生产、生活使用的产品。例如,用植物秸秆和粪便在沼气池里发酵制沼气;用石灰石或贝壳烧制石灰;用石灰石、黏土等原料生产水泥;用谷物酿酒;用矿石炼制铁

或其他金属;用炼油厂的产品生产塑料等。

请通过现象调查或访谈等方式,了解学校所在地区与化学有关的生产活动,并将你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第二章第一节

1. 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B. 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C. 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D. 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

2.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可以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时总会发光、发热

C.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自然界中发生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金属的锈蚀都是氧化反应

3.下列关于氧气获得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B. 工业上从液态空气中得到氧气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D. 加入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

4.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某同学采用燃烧法除去一瓶空气中的氧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选用的是()A.铁丝 B.木炭 C.蜡烛 D.红磷

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B. 加入二氧化锰能使双氧水分解放出的氧气总量增加

C. 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

D. 要使双氧水分解放出氧气,必须要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反应就不能发生

6.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7.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集气瓶中水是否要先装满,为什么?

(2)在实验结束时为什么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3)请写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8.二氧化锰是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质都可以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请你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或者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等方法寻找更多加快双氧水分解的物质。

第二章第二节

1. 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

B. 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 将二氧化碳倾倒入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

D. 将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制成干冰

2.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再加热溶液,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

A.红色-红色-无色 B. 紫色-红色-无色 C. 紫色-红色-紫色 D. 红色-蓝色-无色

3.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和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相比较,不正确的是()

A.反应都不需要加热B. 反应原理都是分解反应

C. 所用药品的状态相同

D. 都能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

4.在教室中进行学习时,为什么不能长时间紧闭门窗?

5.在实验室通常用①带火星的木条、②燃着的木条、③澄清石灰水、④紫色石蕊试液等实验用品来区别不同的气体。为区别下列三组气体,请你选择合适的实验用品的编号填在相应的空格中。

(1)区别氧气和氮气;

(2)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3)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6.取一个小烧杯,杯底立放一支蜡烛(如右图),加入一些纯碱,往烧杯中加入一些白醋,观

察实验现象。

请你尝试解释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7. 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常常遇到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事例。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判断下列哪些反应是分解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3)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8. 在养鱼的缸里经常放一些水草,你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吗?

9.我们已经知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你能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呼吸作用确实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10.结合生活经验,查阅有关资料,说明你对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循环的知识。

第二章第三节

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 海水、湖水是混合物,氢气燃烧生成的水是纯净物

D. 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稀有气体 B. 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

C. 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

D. 部分结冰的蒸馏水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汽化 B.水结冰 C.水沸腾 D.水分解

能用过滤法将下列各组中混在一起的物质分离的是()

A.氧气和二氧化碳 B.食盐和沙子 C.食盐和蔗糖 D.二氧化锰和铁粉

5.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两电极上都有气体产生,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为,这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6. 桌上放有两瓶液体,一瓶为蒸馏水,一瓶为硬水,你有哪些方法将它们区分开来?

7.过滤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过滤的方式多种多样,实验室中常用做过滤层。某

学生取少量浑浊的河水倒入烧杯中,先加入少量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如右图所

示进行过滤。

(1)加明矾的作用是。图示实验缺少的一种仪器是,其作用是。

(2)过滤后得到的澄清的液体是纯水吗?(填“是”或“不是”),理由是。

本章作业(第二章)

1.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给呼吸

B.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会变红

C. 二氧化碳可用于制汽水

D.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2. 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能饮用。常用的措施有:①加入煮沸;②用消毒剂杀菌消毒;③用过滤等方法净水;④自然沉降。较为合理的处理顺序是( )

A .③①②④ B.④①③② C.④③②① D. ③①④② 3.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判断其是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3)电解水;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溶解的氧气。 ( ) (2)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物质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 ) (3)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滥用化肥和农药,都会导致水体污染。 ( ) 5. 选择下列装置填表

6.(1)制

取氧气实验的注意事项中,明确指出应检验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你能举例说明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吗? (2)你认为装置漏气通常会发生在哪些部位?

(3)如果有一装置确实漏气,你怎样找出漏气的部位,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对装置采取补救措 7. 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放置时间久了,在瓶内壁会形成一层白色物质,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8. 有A 、B 、C 、D 四瓶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可能分别为氧气、空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怎样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将它们区分开来?

9. 右图是证实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取一个大烧杯,装入大半杯水,烧杯内放入一些金鱼藻,并通入一定量的气体A 。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漏斗罩住金鱼藻,然后将盛满水的试管倒置于漏斗上,在阳光下放置一段时间,试管内有许多气泡产生,管内液面下降。根据这一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气体A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通入气体A的目的是。

(3)当试管内液面如图所示时,试管内的气体压强(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强。

(4)试管内的气体可用来检验。

10. 地球上的水资源虽然丰富,但许多国家与地区的淡水资源却非常缺乏。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请根据家里的水费单估算一下你家每年的用水量和产生的生活污水量,并提出节约用水和净化生活污水的设想。

第三章第一节

1. 下列事实,不宜用微粒之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的是()

A.铁路上的钢轨,受热膨胀,遇冷收缩 B. 1L芝麻与1L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L

C. 向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体积明显减小

D. 向一定体积的液体加压,体积变化极小

2.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铜 B.氧气 C.金刚石 D.食盐

3. 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由于()

A.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 B. 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空隙增大,体积膨胀

D.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后微粒数量增多

4. 为了给金鱼更洁净的生存环境,小林用凉开水养金鱼,可金鱼很快就死了。下列解释中合理的是()A.凉开水中所含的氧原子很少 B. 凉开水中所含的氧分子很少

C. 凉开水中所含的氢分子很少

D. 凉开水中所含的氢原子很少

5. 试解释下列现象。

(1)将一滴墨水滴加到一杯水中,片刻后,整杯水慢慢变红

(2)少许白糖放入一杯水中,搅拌后白糖“消失”了

(3)打气筒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

6.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请你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从微粒的角度对这首诗中“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含义加以分析说明。

7.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

(2)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形成原子

(3)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8. 原子的内部含有带电的微粒,但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呢?

9. 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发生改变的是分子和分子,没有改变的是原子和原子。生成的水分子不再具有分子和分子的性质。

10. 查阅相对原子质量的数据,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Cl2P2O5KMnO4Ca(OH)2

11. 已知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基准的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kg,求氧的相对原子质量,并请谈谈引入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意义。

第三章第二节

1. 生活中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和“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和铁指的是()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2. 下列符号可以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H+ B.H2 C.2H D.H2O

3. 下列现象可以说明水中含有氧元素的是()

A.水在常温下呈液态 B. 在加热条件下水变为气体

C. 电解水可以得到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D. 许多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

4. 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错误的是()A.缺铁会引起贫血 B.缺碘会引起龋齿

C. 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

D.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而导致发育不良

5. 科学家分析了“阿波罗1号”飞船带回的月球土壤样品,发现地球上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月球上都有。下列是其中的一部分元素,请写出它们的元素符号或名称。

氧硅Fe铝NaCa

氢K银镁Cu

6.查阅资料,按下列要求填写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太阳上最丰富的元素是;其次是。

7.现有氧气、碳、铁、二氧化碳、氧化镁、水、高锰酸钾、空气和碳酸氢铵(NH4HCO3)九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的是;含有氧分子的是;含有元素种类最多的化合物是。

8.在H2O、H2、O2、H、O、H+、O2-七中微粒中,属于分子的是,属于原子的是,属于离子的是。H和H+两种微粒相同的是,不同的是。

9.查一下元素周期表,“Co”代表什么元素?该元素能否写成“CO”?

10.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家人等方式,了解能够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的常见食物,列出有关的食物名称。

11.金属元素的名称一般有“钅”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一般有“气”字头或“石”字旁。请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出这两类元素分布的区域。

第三章第三节

1. 下列化学符号各表示什么微粒?

O O2Na+CO2

2.将下列物质与对应的化学式之间用线段连接起来。

二氧化硫CO2

三氧化硫SO2

二氧化碳CaCO3

氢氧化钙SO3

碳酸钙Ca(OH)2

3. 三氧化二铋(Bi2O3)俗称铋黄,是制作防火纸的材料之一。三氧化二铋中铋元素的化合物为。

4. 锌与硫化合,生成白色的物质。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确定生成物的化学式是ZnS、Zn2S中的哪一个。

5. 硫酸铵是常用的氮肥。已知铵根(NH4+)的化合价为+1,硫酸根(SO42-)的化合价为-2,据此写出硫酸铵的化学式。

6. 将氯化氢和氨气两种无色气体混合,生成氯化铵固体。请用化学式表示上述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7. 甲烷(CH4)是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乙炔(C2H2)又称电石气,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切割和焊接金属。试通过计算比较甲烷和乙炔中所含碳元素质量分数的大小。

8. 我国瓷都——江西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景德镇的高岭土[主要成分:Al2(Si2O5)(OH)4]是制造陶瓷器的优良原料。高岭土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9. 硝酸铵(NH4NO3)受撞击或受热后会发生爆炸性的分解,可用作炸药。又因其含氮量比较高,也用作化学肥料。试计算:

(1)硝酸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2)100g硝酸铵中含氮元素的质量。

(3)多少克硫酸铵中的氮元素与100g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本章作业(第三章)

1.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2)地壳中、人体中以及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氧元素。

(3)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4)某化合物除了氧元素以外只含一种元素,则它一定是氧化物。

2. 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 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C. 分子间的空隙大小发生了变化

D. 变成了新的分子

3. 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A.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 墙内开花,墙外可以嗅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和降低而改变。

D. 湿衣服在强阳光下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4. 下列物质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

A.碳酸钠Na2CO3 B. 四氧化三铁O4Fe3

C. 二氧化一碳CO2

D.三氧化硫SO3

5. 甲醛(化学式为CH2O)是室内装潢可能产生的污染物之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甲醛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C. 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气分子、氧原子构成

D. 甲醛由1个碳元素、2个氢元素、1个氧元素组成

6. 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下列各种微粒

铜原子镁离子碘原子氢氧根二氧化硫分子

6.根据括号内的化合价写出下列元素氧化物的化学式

钠(+1)镁(+2)氮(+4)磷(+5)

7.我国科学家发现,有一种被称为亚硒酸钠的物质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由钠、硒、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硒元素(Se)为+4价,氧元素为-2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A.Na2SeO3B.Na2SeO4C.NaSeO3D.Na2SeO2

9. 在氢气、干冰、铜、氧化铝和氨气中,哪些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

10. 右边的标签是某种牌号袋装鲜牛奶的说明.

(1)该袋装鲜牛奶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一袋牛奶至少含钙g(精确到0.01g)

(3)该牛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至少为。

11. 酚酞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其化学式为C20H14O4,它是由种元素组成的,每个酚酞分子中共有个原子,酚酞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2. 元素M的化合物化学式为MCO3,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请计算:

(1)试推算M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请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表确定M元素的名称

13. 某地区部分氮肥的销售价格如下:碳铵(NH4HCO3)480元/吨,尿素[CO(NH2)2]2400元/吨.某农民用500元钱去购买氮肥,为了使所购化肥得到的氮最多,他应选购哪种氮肥?

第四章第一节

1.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B. 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

D.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2.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D.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3. 寒冷的冬季,常有人在房间里放置一个燃烧木炭取暖。请你谈谈采用这

种取暖应注意的问题。

4. 为了安全,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

品。请举例一些你所知道的易燃易爆物品。

5. 室内起火时,为什么不能急于打开门窗?请说明其中的道理。从火灾现场逃生时,常药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

你知道这一做法的理由吗?

6. 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

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如图)。请你说说这种变化的优点是什么。

7. 请你从燃烧获取能量和保护环境两个方面,谈谈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使燃料完全燃烧的

条件是什么。

8.许多工厂特别是化工厂,工人上班、来人参观都会被告知:“不允许穿鞋底带钉子的鞋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第四章第二节

1. 把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石灰水的小烧杯中,若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增大

2.5g,那么被吸收的二氧化碳气体是多少g?你是怎么推算的?

2. 比较下列物质的质量大小,用“>”、“=”或“<”填写空白。

(1)木材燃烧,余下灰烬的质量原木材的质量。

(2)铜丝在火焰上灼烧,灼烧后的“铜丝”质量原铜丝的质量。

(3)加热高锰酸钾,剩余固体的质量原高锰酸钾的质量。

3.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元素。

4. 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普通纸张中含有碳元素。

第四章第三节

1. 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镁在氧气中燃烧

(3)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备少量二氧化碳

(4)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5)乙炔(C2H2)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从该化学方程式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3. 将6g碳完全燃烧,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是多少?

4. 工业上用电解氯化镁的方法生产金属镁:

MgCl2Mg + Cl2

电解950kg氯化镁至多能生产多少千克金属镁?同时能得到多少千克氯气?

5.已知锌、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 + H2SO4(稀)MgSO4 + H2

Zn + H2SO4(稀) ZnSO4 + H2

相同质量的锌和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比是多少?

本章作业(第四章)

1. 给煤炉生火时,用于引火的木柴不宜紧密地堆在一起,而应该架空放置。请说明这样做的目的。

2. 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B. 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 油库着火,用水浇灭

3. 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相同小球代表同种原子,原子间的短线代表原子的结合。下列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图示中共有3种不同的分子

B.图示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没有单质参加

D.说明化学反应中分子不可分

4. 乙醇(用X表示)完全燃烧的化学方

程式为X + 3O2 2CO2 + 3H2O。试推断乙醇的化学式是()

A.C3H8 B. C2H6 C.C2H6O D.C4H6O2

5.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变化,并指出其中有哪些属于化合反应,哪些属于分解反应。

(1)生石灰(CaO)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Ca(OH)2]

(2)铁丝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

(3)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现浑浊

(4)双氧水(H2O2)分解,生成水并放出氧气

(5)氢气在加热条件下使氧化铜(CuO)还原为铜,同时生成水蒸气

6. 二氧化碳是常用的灭火器,但金属镁着火却不能用二氧化碳扑救,因为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单质。试写出镁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7. (1)高温煅烧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现煅烧含有500kg碳酸钙的贝壳,最多可得到氧化钙多少千克?

(2)要使多少克水完全电解才能得到100L氢气(密度为0.09g/L)?

8. 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g石灰石样品,把,2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1)从以上数据可知,这四次试验中第次石灰石样品中的碳酸钙已完全反应。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9. 有人设计如右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把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将烧杯放到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两种溶液混合,发生反应,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你认为上述实验设计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若不合理,应如何改进?

10. 火力发电厂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污染环境,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 +2CO2。若1000g废气中含有1.6g二氧化硫,这些二氧化硫可以和多少克碳酸钙反应?

4

第五章第一节

1. 用线段将下列物质与有关的描述连接起来

青铜不易生锈的铁合金

不锈钢会生锈

硬铝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

铁质轻、强度高

2. 人类利用铁、铝、铜三种金属的年代先后顺序是()

A.铜、铁、铝 B.铁、铝、铜 C.铝、铜、铁 D.铁、铜、铝

3. 下列关于铁、铝、铜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银白色的金属 B. 都能与稀硫酸反应

C. 都能与氧气反应

D. 都能被磁铁吸引

4. 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2H2O2H2+ O2

B. Zn + H2SO4ZnSO4 + H2

C. 3Fe + 2O2 Fe3O4

D.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5. 下列关于生铁和钢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铁和钢都是混合物 B. 生铁是铁和碳的化合物

C. 生铁是炼钢的主要原料

D.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单质

6. 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A.黄铜 B.硬铝 C.不锈钢 D.氧化铁

7. 下列物质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青铜 B.铁矿石 C.焊锡 D.铜

8.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合金中一定不含有非金属

(2)硫酸铜溶液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

(3)不锈钢是永不生锈的钢铁

(4)高炉炼铁的废气可以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9. 合金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能,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硬度,多数合金的低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

10. 回答下列有关金属性质的问题。

(1)油罐车的尾部经常有一条铁链拖到地面上,这是利用了铁的性;

(2)铁和铝都可以用来制作炊具,这是利用了铁和铝的性;

(3)用金属钨做白炽灯的灯丝,这是利用了钨的性;

(4)铝能制成很薄的铝箔,这是利用了铝的性。

11. 在日常生活中,用于制作导线的紫红色金属是;家用热水瓶内胆壁的银白色金属是;体温计中填充的金属是。

12. 根据下列现象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镁与稀硫酸反应有气体放出:

(2)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有铜析出:

(3)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变黑:

第五章第二节

1. 下列各组中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的是()

A.Fe、Cu、Si、Zn B. Ag、Cu、Al、S C. Fe、Cu、Ag、Zn D. Na、Al、Ag、P

2. 下列金属矿物中,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A.菱铁矿(主要成分FeCO3) B.铝土矿(主要成分Al2O3)

C.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

D. 孔雀石[主要成分Cu2(OH)2CO3]

3. 下列叙述不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A.铁能被磁铁吸引 B. 铁能抽成细丝

C.铁质地较软,能传热导电 D. 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

4. 某炼铁厂用于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是赤铁矿石、焦炭、空气等,主要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2)

(3)

5. 工业上用含氧化铁480t的赤铁矿为原料炼铁,得到含杂质4%的生铁。据此填写下列框图中有关物质的质量,并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

第五章第三节

1. 在下列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管道腐蚀最慢的上()

A. 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B. 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C. 在潮湿、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 在潮湿、疏松、透气的酸性土壤中

2. 为了防止钢铁制品锈蚀,下列做法不当的是()

A.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锌B. 在车船的表面喷涂油漆

C. 将使用后的菜刀用布擦干

D. 用洗涤剂把铁制品表面的油膜洗净

3. 某市一家大型化工厂处理回收含铜废料的生产流程如下:

过程(1)得到的残留物不溶于水和稀硫酸;过程(2)是黑色固体与稀硫酸加热生成硫酸铜和水。请写出上述生产流程中与铜直接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

(2)

(3)

(2)请根据生锈的条件,提出两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建议。

(3)对因生锈而废弃的铁制品,你认为如何处理比较妥当?

5. 请查阅资料或通过调查研究说明某些废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写一篇小论文。

本章作业

1.焦炭(C)和一氧化碳都能在高温下跟铁矿石中的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写出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这两个反应是否属于置换反应。

2.观察并比较铁粉、铝粉和石墨粉(或铅笔芯粉),设计几种区别铁粉、铝粉和石墨粉这三种粉末的简单实验方法,分别说明这些方法应用了金属的哪些性质,并进行实验。

3.黄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是铜和锌的合金,可以用于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常用品。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取l0g该黄铜样品粉末加入到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0.1g。试求:

(1)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

(2)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4.为除去铜屑中的少量铁屑,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1)写出两个实验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2)以上两个实验方案中,你选择的是,理由是。

(3)你是否有更简便的方法?写出你的做法,并与同学交流。

5.某同学设计了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1)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2)金属锌在该装置中放置于何处?

(3)在点燃氢气前为什么要检验其纯度?

(4)使用该装置制取氢气有什么优点?

沪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氧气的性质】 (1) 氧气的物体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河水、海水中的鱼虾等能生存,说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2)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氧气的制法】 一、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又叫触媒) (2) 特点:“一变二不变” 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加快或减慢) 二不变: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3) 反应原理: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 →水+氧气 二、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1) 反应原理氯酸钾--( 加入) 二氧化锰( 并加热)- →氯化钾+氧气( 二氧化锰在上,加热在下) 三、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 反应原理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四、分解反应 (1) 是基本反应类型 (2) 含义: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3) 特点:“一”变“多” 五、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 1、实验用品:铁架台、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高锰酸钾 2、操作步骤 (1)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装:装药品 (3) 定:固定试管 (4) 点:点燃酒精灯 (5) 收:收集氧气( 利用排水法) (6) 离:将导管从水槽中撤离 (7) 熄:熄灭酒精灯 3、注意事项 (1) 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课题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学情分析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多为基础,中考考察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教学目标考点分析熟练掌握相关化学式、反应方程式的应用;理解氧气、二氧化碳、金属矿物性质; 了解化学变化实质,熟练掌握化学语言 教学重点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金属非金属性质等 教学方法面授法、归纳总结法 学习内容与过程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仅是形状、状态改变)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硬度、气味、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毒性等 【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描述性质用词:能、是、有、可以、会等。性质决定物质能否发生某种变化。 变化是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体现了物质有何性质】 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丝生锈,轮胎爆炸 B.灯泡发光,食物腐烂 C.烧制陶瓷,红磷燃烧 D.玻璃碎裂,工业制氧气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木炭的可燃性 B.汽油的挥发性 C.氧气的氧化性 D.碳酸氢铵的不稳定性

2.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1)燃烧的现象是; (2)红磷不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若反应后立即松开止水夹,对测定结果 (3)化学方程式 (4)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氮气约占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 1. 电解水2H2O ==== 2H2↑+ O2 ↑(负氢正氧二比一) 活性炭:吸附作用明矾:沉降作用 过滤:固液分离 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煮沸、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2. O2物理性质:密度比,溶于水 O2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性,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C + O2 === CO2 2H2 + O2 === 2H2O S + O2 === SO2(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大气污染物) 2Mg + O2 === 2MgO(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3Fe + 2O2 === Fe3O4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4Al + 3O2 === 2Al2O3 2Cu + O2 === 2CuO (黑色固体)3.CO2物理性质: 密度,溶于水,固态CO2俗称 CO2化学性质: H2O + CO2 === H2CO3 (CO2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九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C :12 S :32 N :14 Fe : 56 Zn :65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而物质在不断地变化。下列变化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B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D 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2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河水 B 干冰 C 煤 D 纯净的空气 3实验室用试管收集CO 2,最好选用的装置是.............................. ( ) A B C D 4今年5月11日-17日是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我市有关部门呼吁我市市民“像北方缺水城市一样珍惜水资源”。下列做法中有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 、洗脸、刷牙时,不间断地放水 B 、洗澡擦肥皂时不关喷头,任水流淌 C 、任由水龙头漏水而不及时修理 D 、洗莱、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5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方法是: A 、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 B 、分别通人到澄清石灰水中 C 、闻气味 D 、看颜色 6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B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C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D .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7下表是北京市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 A.用天然气作燃料 B.焚烧垃圾 C.汽车排放的尾气 D.用煤和石油作燃料 8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空中失事,有专家分析认为,其原因可能是航天飞机壳底部的石墨瓦在空中脱落,击中机翼。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石墨瓦可以起保护和隔热作用,这主要是由于石墨 ( ) A 具有氧化性 B 具有还原性 C 具有可燃性 D 具有稳定性 9在烤肉中含有某种致癌物质,其化学式为C 20H 12,有关该物质的正确说法是: (A )该物质碳氢元素质量比为20:1 (B )该物质共有34个原子 (C )100克该物质含氢5克 (D )它是由氧气氧化生成的一种氧化物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2.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1)燃烧的现象是 ; (2)红磷不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 若反应后立即松开止水夹,对测定结果 (3)化学方程式 (4)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 ,氮气约占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 1. 电解水 2H2O ==== 2H2↑ + O2 ↑ (负氢正氧二比一) 活性炭:吸附作用 明矾:沉降作用 过滤:固液分离 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 煮沸、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2. O2物理性质:密度比 , 溶于水 O2化学性质:很活泼,有 性,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C + O2 === CO2 2H2 + O2 === 2H2O S + O2 === SO2(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大气污染物) 2Mg + O2 === 2MgO (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3Fe + 2O2 === Fe3O4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Al + 3O2 === 2Al2O3 2Cu + O2 === 2CuO (黑色固体) 3.CO2物理性质: 密度 , 溶于水,固态CO2俗称 CO2化学性质: H2O + CO2 === H2CO3 (CO2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a(OH)2 + CO2 === CaCO3 ↓+ H2O (用石灰水检验CO2) 点燃 通电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加热

CO2用途: 人工降雨 、 制碳酸饮料 、 灭火(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双氧水、二氧化锰(黑色固体) 反应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 2H2O2 === 2H2O + O2 ↑ 发生 装置 酒精灯、试管、铁架台 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锥形瓶 收集 装置 集气瓶、水槽 法 向上排空气法 操作 要点 查气密性 导管放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不漏气 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加水,水不持续流下,不漏气 收集 有大量、连续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 集气瓶外有气泡产生,收集满 将带火星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集满 其它 棉花作用:防止KMnO4 粉末进入 导管 分液漏斗优点:能控制反应速度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 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 吸进试管 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跑出 催化剂特点:1. 2. 3. 验证O2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是氧气 CO2实验室制法 加热 MnO 2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茅天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化学卷 考试范围:上册;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6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u:64 Zn:65 I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树根“变”根雕 B.葡萄“变”美酒 C.玉石“变”印章 D.机器人“变”形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可口可乐 B.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 C.洁净的空气 D.冰水混合物 3.下列记录的实验现象与事实相符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比正极产生的气体少 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 ..的是( ) A. 倾倒液体 B.称量固体 C.检验气密性 D.加热液体

5、元素是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成分,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原子和氯离子都属于氯元素 B.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碳和碘元素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D.人体缺铁元素会引起贫血 6.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 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由单宁酸分子构成的 B.一个分子中含76个碳原子 C.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6:52:46 D.单宁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7.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 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是因为及时去掉了表面的煤灰 8.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溶解黄金后得到四氯合金酸(HAuCl4),其中金元素(Au)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9、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 如果把Y和Z分别放人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正确 ..的是(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2019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默写(含答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默写 (一)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2.加热时要注意两点(1)(2)。 3.观察到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现象:(1); (2); (3); (4)。 4.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5.加热时,试管略向下倾斜的原因:。 (二)铁丝生锈实验 1.铁生锈实验的现象:,说明了。 2.铁锈的颜色主要成分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3.实际上铁生锈是铁和、发生了化学反应。 4.防止铁生锈的措施有:。 (三)环境问题 1.白色污染是造成的污染;温室效应是由所引起的;臭氧空洞是 由引起的。

(四)零碎知识点 1.食物变馊是食物和发生了反应;薯片包装袋充的是气,这种气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 第二课默写 1.化学变化的概念:。凡是跟有关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物理变化的概念: 。 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物理变化:。 3.化学性质的概念:,常见的化学性质:。 4.物理性质的概念:,蜡烛的物理性质:。4.(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本质) (2)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 (3)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联系:。(5)①煤油燃烧,②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混合,产生,③在碘化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以上空格填所产生的现象),以上三种物质的变化,是 变化。 第三课默写 1.红磷燃烧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该实验的原理是。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有、、

。 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有、。 4.实验时选择的可燃物需具备以下条件: (1)(如不行); (2)(如不行) (3)(如、等不行)。 5.该实验还可推出,瓶内剩余4/5体积的气体是,其物理性质有;化学性质有。 6.空气中各成分的名称及含量:、、、、。 7.纯净物:。如。 8.混合物:。如。 9.除了从物质种类来分辨纯净物和混合物,还可以从化学式角度来分辨,有化学式的是,无化学式的是。 10. 通过实验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发表了元素周期表; 从沥青铀矿中发现放射性的钋和镭;发明炸药,改进引爆装置; 首先通过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是结晶牛胰岛素。 第四课 1.铜在空气中加热的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经典例题 2.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 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 mL 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7的实验装置。 图(7)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讲义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九 年 级 化 学(沪 教 版)讲义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 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H 4HCO 3 NH 3 H 2O CO 2 2.结论: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 生 成 物 实验过程: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固体逐渐减少,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已分解。 碳酸氢铵保存注意事项:应将碳酸氢铵化肥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以防受热分解。 化学变化文字表达式:在“ ” 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名称,在其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名称, 1. 现象: △

若物质不止一种,中间可用“+”连接。在“ ” 上方标注反应条件。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氮气(N 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 ;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 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①铁丝表面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②导管内液面上升 ① 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 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 氮气的利用:1、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2、用作保护气。如金属焊接,充入灯泡延长灯丝寿命,充入食品包装袋延长食品 保存期限。 3、医疗上可用在液氮冷冻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 4、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光导纤维、计算机芯片、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等,都是应用化学的结果。 现 象 原 因 空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化学

2013-2014高坪镇中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 第4章复习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Mg-24 Al-27 Ca-40 Fe-56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入下列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第十二届全运会于2013年8月31日在沈阳奥体中心体育场开幕,全运会火炬将在全国传递。火炬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①有可燃物②使用铝合金外壳③温度达到着火点④有足够多的氧气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 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 D. 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3.在化学反应A2+BC=B+A2C中,反应物BC与生成物B 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将2gA22与80gBC恰好完全反应,则生 成A2C的质量是 A.64g B.18g C.80g D.9g 4.在反应2A+B=3C+D中,A和B的相时分子质量之比为5:1,已知20g A与一定量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 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A.4:19 B.3:5 C.1:3 D.2:17 5.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热量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 B.100g干冰完全汽化成100g气体 C.10gNaCl溶解在90g水中,成为100gNaCl溶液 D.一定量的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原质量 6.卡拉OK歌厅的装修材料使用了许多吸音材料,如泡沫、海绵等。它们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浓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海绵是可燃物 B.泡沫、海绵的着火点很高 C.燃烧的浓烟中含大量有毒气体 D.着火时尽快用湿布捂住口鼻,撒向安全处 7.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X 反应前质量/g 3.2 11.2 0 0 0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讲义全

九 年 级 化 学(沪 教 版)讲义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 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H 4HCO 3 NH 3 H 2O CO 2 2.结论: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 生 成 物 实验过程: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固体逐渐减少,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已分解。 碳酸氢铵保存注意事项:应将碳酸氢铵化肥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以防受热分解。 化学变化文字表达式:在“ ” 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名称,在其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名称,若物质不止一种,中间可用“+”连接。在“ ” 上方标注反应条件。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氮气(N 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 ;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 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①铁丝表面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1. 现象: △ 现 象 空

②导管内液面上升 ① 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 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 氮气的利用:1、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2、用作保护气。如金属焊接,充入灯泡延长灯丝寿命,充入食品包装袋延长食品 保存期限。 3、医疗上可用在液氮冷冻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 4、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光导纤维、计算机芯片、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等,都是应用化学的结果。 原 因

1.2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 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释放能量 吸收能量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 1、变化 5、性质 6、能量变化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上海版)全套讲义(WORD版)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讲义 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1.现象: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 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H4HCO3△NH3H2O CO2 2.结论: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生成物 实验过程: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固体逐渐减少,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已分解。 碳酸氢铵保存注意事项:应将碳酸氢铵化肥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以防受热分解。 化学变化文字表达式:在“”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名称,在其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名称,若物质不止一种,中间可用“+”连接。在“” 上方标注反应条件。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氮气(N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 空 物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现 象②导管内液面上升 原① 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 因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 氮气的利用:1、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2、用作保护气。如金属焊接,充入灯泡延长灯丝寿命,充入食品包装袋延长食品保存 期限。 3、医疗上可用在液氮冷冻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 4、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光导纤维、计算机芯片、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等,都是应用化学的结果。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1、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5、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6、能量变化 释放能量吸收能量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 才能表现出来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复习材料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复习材料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⑴物理变化: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如:水结成冰);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的挥发);蒸馏(如: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炼制石油);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蒸 发或冷却)结晶等 ⑵化学变化: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炼钢、炼铁、煤的干馏;酸碱指 示剂变色(如: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生米煮成熟饭、 衣服穿久了褪色,变质、腐蚀、中毒等 ⑶不能确定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的:爆炸(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是物理变化), 石灰水变浑浊(通CO2变浑是化学变化,加热析出Ca(OH)2是物理变化) ⑷两种变化的关系: ①宏观区别:是否生成了新物质(或原物质是否改变了) ②微观区别:是否产生了新分子(或原分子是否改变了) ③联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有物理变化发生。 ⑸碳酸氢铵(化学式NH4HCO3)受热易分解,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CO2和SO2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SO2能使KMnO4溶液褪色而CO2不能。 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镁是银白色固体,但在空气中久置的镁带表面呈黑色。 氯化氢气体(HCl)和氨气(NH3)接触,会立即产生大量白烟(因为反应生成了NH4Cl白色固体) 硝酸银溶液(无色)与碘化钾溶液(无色)混合,产生黄色沉淀(因为生成了碘化银) ⑹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⑺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碱性等。 ⑻两种性质的区别:物性与化学变化无关,化性与化学变化有关。 ⑼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制法。 ⑽佛来明发现青霉素、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我国首先研制出结晶牛胰岛素、门捷列夫创制周期表、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诺贝尔研究炸药、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导电塑料。 ⑾探究面粉、葡萄糖等有机物是否含碳元素的实验方法(烧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镁带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 烟生成,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④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 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 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 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5、捕捉空气(获得某处气体样品)的实验方法:①用一个集气瓶,装满水,到某处后,将水倒掉,盖好集气 瓶即可。②用一个干瘪的气囊,到某处后撑开、扎紧口即可。③用一个注射器到某处吸取即可。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 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测试卷 化学方程式综合训练

MnO 2点燃相关资料化学方程式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 .5g 水受热变成5g 水蒸气 B .5g 食盐溶解在95g 水中,成为100g 食盐溶液 C .100mL 水加入100mL 酒精,成为体积小于200mL 的溶液 D .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少 2、在化学反应中一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 .原子的种类 B .分子的种类 C .物质的种类 D .元素的化合价 3、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 ) 4、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中 A. 反应条件 B. 哪些物质是反应物 C. 哪些物质是生成物 D.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5、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改变: A. 分子种类 B. 原子的相对质量 C. 原子个数 D. 原子种类 6 A. 4Fe+3O 23 B. 2KClO 3====2KCl+3O 2↑ C. 4P+5O 2O 5 D. 2C 2H 2+5O 2====4CO 2+2H 2O 7、 在反应3Cu +8HNO 3=3Cu(NO 3)2+2X ↑+4H 2O 中的X 的化学式是: A. N 2 B. NO C. NO 2 D. N 2O 5 8、 某可燃物4.6g 在足量氧气充分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则该可燃物的组成为: A. 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元素 B. 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C. 一定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D. 所含元素大于三种 9、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26 2 12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填空

2015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是生成的变化。 (2)化学变化是有生成的变化。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判断依据)。 (4)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时,伴随有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导电性、导热性、光泽、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等。 (2)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最明亮)、(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先碳化;结论: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2、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的量减少,和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4、检验气体: (1)鉴别氧气的方法是:用的木条伸到瓶,木条,证明是(氧气越多,木条燃烧越剧烈) (2)鉴别二氧化碳的方法是:把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证明是(石灰水中越浑浊,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高

三.化学基础实验 1、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2)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3)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左盘物品的质量=右盘物品读数+游码读数 (4)加热器皿--酒精灯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用酒精灯的加热物体。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 固体以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另一洁净的。 ②“三不”:、、 。 C、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 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夹取 D、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放回原处。: (2)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用手紧贴,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上)

九年级化学(上)复习提纲(沪教版)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1、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 2、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3、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5、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N 2 78% , O 2 21% , CO 2 0.03% ,稀有气体0.94%,杂质0.03%.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水、粗盐、石灰石、盐酸、黄铜、生铁和钢等各种合金。 7、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O 2 、N 2 、CO 2、H 2O 等。 8、大气污染可分为烟尘和有害气体两类,烟尘可来自工厂、建筑工地;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 2、NO 2、CO ,主要来自工业废气和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了防治大气污染,我们既要处理工厂废气,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又要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9、O 2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O 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降温可变成淡蓝色液体和雪状固体。 发射火箭、氧炔焰等。 12、氧气的工业制法: 13、:(1)2KMnO 4K 2MnO 4+ MnO 2 + O 2↑ ; (2)2H 2O 2O + O 2 ↑。(可用排水法收集O 2 ,因为O 2不易溶于水) 14、:(1)产生途径:人、动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等含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遗体的分解;(2)消耗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海洋的吸收作用。 15、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一方面我们要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另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开发氢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16、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CO 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可变成无色液体和无色固体(干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精选 茅天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化学卷 考试范围:上册;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6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u:64 Zn:65 I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树根“变”根雕 B .葡萄“变”美酒 C .玉石“变”印章 D .机器人“变”形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可口可乐 B.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 C.洁净的空气 D.冰水混合物 3.下列记录的实验现象与事实相符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 .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比正极产生的气体少 D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 的是( ) A. 倾倒液体 B.称量固体 C.检验气密性 D.加热液体

5、元素是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成分,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原子和氯离子都属于氯元素 B.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碳和碘元素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D.人体缺铁元素会引起贫血 6.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 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由单宁酸分子构成的 B.一个分子中含76个碳原子 C.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6:52:46 D.单宁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7.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 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是因为及时去掉了表面的煤灰 8.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溶解黄金后得到四氯合金酸(HAuCl4),其中金元素(Au)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9、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 如果把Y和Z分别放人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正确 ..的是(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B.参加反应的M的质量为l3g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4:5

沪教版(全国)2020年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沪教版(全国)2020年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下列示意图与表述内容不相符的是() A.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B.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 C.氯化钠的形成 D.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2.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A.B. C. D. 3.“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一类分子器件,其长短仅相当于l纳米左右(1纳米=10-9米)。它的驱动方式是通过外部刺激(如电能、光照等)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对外做功。下列关于分子机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肉眼能直接观察到分子机器 B.分子机器驱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分子机器的驱动不需要能量 D.分子机器“发动机”驱动方式与普通发动机相同 4.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读数为 a mL;随后又倒入部分该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b mL,则该学生第二次倒入液体的实际体积是( ) A.大于(b-a)mL B.等于(b-a)mL C.小于(b-a)mL D.无法确定 5.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6,已知Y元素核内有8个质子和

8个中子,X元素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比Y元素少1个,则该化合物化学式为 A.X2Y5B.X2Y3C.XY2D.X2Y 6.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8g,通过足量的炽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其质量增加了9. 6g,则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A.2. 8g B.4. 4g C.5.2g D.7.2g 7.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步骤如下:①通入N2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改通O2片刻,加热一段时间后,熄灭酒精灯,a中红磷不燃烧,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以证明氮气不能支持红磷的燃烧 B.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是为了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C.实验过程②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只需要足够的氧气 D.对比①②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足够的氧气和达到一定的温度 8.铜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如CuO、Cu2O。称取14.4g仅含Cu、O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采用如下图装置实验(夹持装置省略)。测得实验前后装置B增重4.4g。查资料可知:碱石灰由NaOH和CaO组成,其作用是吸收H2O和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H2O和CO2 B.若缺少装置C,则实验所得Cu、O个数比偏高 C.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可以确定该固体为Cu2O D.实验开始前应先关闭K2,打开K1,让CO通一段时间 9.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汇总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知识点1:区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课本P11-12页) 知识点2:红磷燃烧实验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课本P13页笔记) 第二章 知识点1:氧气的性质(课本P32页笔记●方程式需记忆) 知识点2:氧气的制法(看课本P35-36页笔记)、(●方程式需记忆) 知识点3:催化剂(课本P36页笔记) 知识点4、二氧化碳性质(课本p41-42页笔记●方程式需记忆) 知识点5:二氧化碳制取(课本P43页笔记●方程式需记忆) 知识点6:化合反应、分解反应(课本P42页课本笔记) 知识点7:水的组成实验(P48页电解水实验笔记●方程式需记忆) 知识点8:水的净化方法(课本P49页笔记) 知识点9:硬水和软水检验的方法、硬水软化的方法(课本49页笔记) 第三章 知识点1:微粒的性质(课本63-64页笔记) 知识点2:原子的构成(课本68-69页笔记) 知识点3:离子(课本71页笔记—阴离子、阳离子、离子与化合价的关系等) 知识点4:化合价的计算(依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的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总和为0) 知识点5:符号的含义(课本81页笔记—写在不同位置上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元素符号的含义、化学式的含义) 知识点6:结合元素周期表考察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等知识点) 知识点7:关于化学式的计算(课本P85-86页: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中原子总数、原子个数比、元素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等) 知识点8:化学式的读写(课本第一页笔记) 知识点9:物质的分类(课本P76页笔记) 知识点10:原子结构中的计算(公式: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第四章: 知识点1:燃烧的定义(燃烧是发光、放热、剧烈的化学反应) 知识点2: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课本93页笔记) 知识点3: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课本P94页笔记) 知识点4:质量守恒定律(书本102页笔记)(常考题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物质组成元素、物质化学式、参加反应的或反应生成气体质量、根据物质质量增加或减少判断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等) 知识点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知识点6:与化学方程式有关的计算(试卷最后一题计算、物质质量比、各物质分子个数比等)第五章: 知识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氧气、与酸、与盐溶液反应)(课本第114-116笔记)单质铁与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反应生成+2价亚铁;氧化铁与稀硫、盐酸反应生成+3价铁)知识点2:合金 知识点3:铁的冶炼(课本124页笔记) 知识点4:工业炼铁设备及原理(课本124页笔记) 知识点5:铁的锈蚀原因、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沪教版(上海)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c代表氧气B.t2时刻,O2开始产生 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 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X>Y B.核外电子数:X=Z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D.X和Z的电子层数相同 3.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4.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 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③④

5.宏观辨识和微观剖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B.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4:3 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只有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时3:20 6.下列滴管使用图示正确的是() A.取液时挤入空气B.代替玻璃棒进行搅拌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D.将残留溶液的滴管倒持 7.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H ②Fe2+③Cu ④P2O5⑤Fe3+⑥NaCl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 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 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 8.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A.H2B.H2O2C.H2CO3D.H2O 9.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10.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距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