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技术重点复习

康复评定技术重点复习
康复评定技术重点复习

康复评定与临床检查的不同;

1.对象不同

2.病情不同

3.目的不同

4.检查手段不同

5.处理原则不同

肌力:是指肌肉自主收缩产生最大的力量,又称绝对肌力

肌肉收缩的类型:等收缩、等长收缩、等速收缩

肌肉收缩的影响因素: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2.肌肉的初长度

3.运动单位的募集程度和神经冲动发放频率

4.杠杆效率

5.肌肉收缩的类型

6.中枢神经系统调动功能的协调性

Lovett分级法评定标准

引起关节活动异常的原因:

1.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疼痛

2.肌肉痉挛

3.肌肉无力

4.关节异常

5.关节僵硬

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

1.体位:确定测量体位,保证体位舒适,充分暴露被检查部位,测量时关节活动不受限制;

2.介绍情况:让受试者了解测量过程、测量原因,以取得受试者的配合

3.量角器的放置:先确定量角器放置的关节活动面,然后确定其轴心(通常是骨性标志点),最后确定量角器的固定臂及移动臂;

4.关节活动:在关节可能的关节活动围之,轻柔地移动关节,以确定完全的被动关节活动度,并注意观察受试者有无疼痛或不适感;

5.记录:摆放量角器并记录主动关节活动终末位的角度及被动关节活动终末位的角度。

肌力;是指人体在安静休息的情况下,肌肉保持一定紧状态的能力。

痉挛;一种由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性牵反射增强伴腱反射超过正常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痉挛的特殊表现:

1. 巴宾斯基反射

2. 折刀样反射

3. 阵挛

4. 去脑强直和去皮质强直

僵硬:是主动肌和拮抗肌同时增加,各个方向的关节被活动阻力均增加的现象。

肌力迟缓的主要原因:

1.影响小脑或锥体束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为暂时性肌力迟缓,如脊髓损伤的脊髓休克阶段

2.外周神经系统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3.原发性肌病,如重症肌无力

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

感觉的分类

浅感觉:触觉、痛觉、温度觉、压觉

深感觉:关节觉、振动觉、深部触觉,(本体感觉)

综合感觉:皮肤定位觉、两点辨别感觉、体表图形觉、实体觉、重量觉(皮质感觉)

常见的感觉障碍

刺激性症状:感觉过敏、感觉倒错、感觉过度、感觉异常、感觉错位、疼痛

抑制性症状:感觉缺失、感觉减退

协调:是指人体进行平稳、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力

常见的协调障碍:小脑共济失调、基底节共济失调、脊髓后索共济失调

常见的协调功能评定方法:

平衡性协调实验:双足站立试验、单足站立、步行

非平衡性试验:指鼻试验、指指试验、交替指鼻和对指、对指试验、轮替试验、跟膝腱试验、肢体保持试验、绘圆或横“8”字试验

平衡:是指身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通过自发的、无意识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以恢复

重心稳定的能力。

平衡的分类:静态平衡、动态平衡、反应性平衡

平衡的反应:是指平衡状态改变时,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包括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

步长:行走时左右足跟或足尖先后着地时两点间的纵向距离,通常用cm表示

常见的异常步态

偏瘫步态:划圈步态

脑瘫步态:足下垂、翻、收

蹒跚步态:酩酊步态或醉汉步态

前冲步态:帕金森病步态

臀中肌步态:鸭步

心功能的分级

代谢当量(MET):量化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标准

MET是指单位时间单位体重的耗氧量,以ml|(kg.min)表示

心电图:是反映心脏兴奋的电活动过程,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

6分钟步行试验:要求患者在走廊里尽可能行走,测定6分钟行走的距离。

6分钟,若步行距离<150m,表明心衰程度严重,150~425m为重度心衰,426~550m为轻度心衰

心电运动试验:通过观察受试者运动时的各种反应(各种临床症状,呼吸、血压、

心率等体征,及心电图、气体代谢等),判断其心、肺、骨骼肌等的储备功能(实际负荷能力)和机体对运动的实际耐受能力,是心脏负荷试验中最常见的一种。

运动试验的类型:活动平板试验、踏车运动试验、台阶试验

踏车试验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1.试验开始前

1.)描记受试者12导联心电图和3通道监测基础导联心电图。并测量基础心率和血压作为对照,测量体位应与试验体位一致。

2.)皮肤处理:放置电极之前,用75%乙醇将贴电极部位皮肤擦至微红,以降低电阻,减少干扰。

3.)电极安放:为了减少运动时干扰、避免伪差,常规12导联心电图的导联电极全部移至躯干,两上肢电极分别移至锁骨下胸大肌与三角肌交界处或锁骨上,两下肢电极移至两季肋部或两髂前上棘侧。胸导联的位置不变

4.)过度通气试验:连接监测导联后做过度通气试验,方法是大口喘气1分钟后立即描记监护导联心电图,如果出现ST段下移为阳性。阳性结果没有病理意义,但提示运动中诱发的ST段改变不一定是心肌缺血的结果。

5.)注意事项:①向受试者介绍心电运动试验的方法,取得受试者的合作。应与有潜在危险者签订同意试验协议书;②实验前3小时禁止吸烟、饮酒,适当休息30分钟,不可饱餐或空腹;③试验前1天不参加重体力活动,保证晚间充足睡眠;④试验前尽可能停用影响结果的药物,包括:洋地黄制剂、β受体阻断剂、钙拮抗肌、血管扩剂、血管紧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如硝酸甘油、双嘧达莫、普萘洛尔、咖啡因、麻黄碱、普鲁卡因胺、奎尼丁、吩噻嗪类等⑤感冒或其他病毒、细菌性感染1周不宜参加试验;心绞痛新近发作2周暂停试验。

肺容量共有四个基础容量(即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和残气量)和四个基础肺活量(即深呼吸量、功能残气量、肺活量和肺总量)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从肺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正常成年男性平均均为3500ml,女性为2500ml

语言障碍:是指语言的理解、表达以及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包括言语发育迟缓、发育性语言困难、后天获得性失语等。

言语功能障碍的分类:

1.声音异常:音质异常、音量异常、音调异常

2.构音异常

3.语言异常

4.流畅度异常.

失语症:是指大脑半球损伤而导致已经获得的语言能力丧失或受损,表现为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的障碍,并非发音器官功能障碍所致。

失语症的主要症状:

1.口语表达障碍:发音障碍、说话费力、错语、语法错误、找词困难、刻板语言、模语言、持续症、复述、流畅度

2.听觉理解障碍:语音辨认障碍、语义理解障碍

3.阅读障碍

4.书写障碍:书写不能、构字障碍、象形书写、镜像书写、惰性书写、书写过多、语法错误

失语症的分类:

1.Broca失语

2.Wernicke失语

3.传导性失语

4.经皮质失语

5.命名性失语

6.皮质下失语

失语症的评定方法: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

1.自发言语:信息量和流畅度

2.理解:回答是非、听词辨认、相继指令

3.复述

4.命名:物体命名、自发命名、完成句子、反应性命名

失语症的诊断

1.首先确定有无失语:根据失语症测验得分结果,计算失语商AQ=右项之和x2

AQ值在98.4~99.6, 正常

AQ值在93.8~98.4,可能为弥漫性脑损伤,皮质下损伤

AQ〈93.8可评为失语

2.确定失语症的类型:根据语言的流畅度、理解能力、复述及命名评分特点,将

失语归属相应的类型

构音障碍:是指由于神经系统损害导致与言语有关的肌肉的麻痹或运动不协调而引起的言语障碍。

Frenchay评定法:分为a~e五级,a为正常,e为严重损伤反射:咳嗽、吞咽、流涎

呼吸:静止状态、言语

唇:唇角外展、闭唇鼓腮、交替发音

颌:静止状态、言语

软腭:流质饮食、抬高、言语

喉:发音时间、音调、音量、言语

舌:静止状态、伸舌、上下运动、两侧运动、交替发音、言语时

言语:读字、读句子、会话、速度

心里评定的容

1.认知功能障碍:注意力障碍评定、记忆力障碍评定、知觉障碍评定、执行功能障碍评定

2.情绪—情感障碍:抑郁评定、焦虑评定

自觉功能障碍分类:空间知觉障碍、时间知觉障碍、运动知觉障碍、体形知觉障碍

失认证:指在没有感官功能不全、智力衰退、意识不清、注意力不集中的清空下,不能通过器官认识身体部位和熟悉物体的临床症状。

失认证是大脑皮质功能障碍的结果,常见于颅肿瘤、脑血管疾病和颅脑损伤。

失用证:是指在无肌力下降、肌力异常、运动协调性障碍、感觉缺失、视空间障碍、语言理解障碍、注意力差或不合作等情况下,不能正确地运用后天习得的运动技巧进行目的性运动的运用障碍。

失用证的表现:

1.意想性失用证:损害部位多在左侧额叶、顶叶

2.运动性失用证:损害部位为缘上回右部或运动皮质4及6区和该区发出的神经纤维或胼骶前部。

3.意念运动性失用证:损害部位为顶叶意想中枢与运动前区皮质的联系纤维。

4.结构性失用证

MMSE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意识状态评定:

采用方法:1.意识状态评定采用GCS评分,按检查时患者睁眼、语言和运动3项反应的情况给予计分,总分15分:轻型:13~15分,昏迷时间<30min;中型:9~12分,昏迷时间30min~6h;重型:3~8分,伤后昏迷时间>6h

2.患者的康复效果采用GOS评定,具体为:Ⅰ级:死亡;Ⅱ级:植物生存,长期昏迷,呈去皮质或去脑强直状态;Ⅲ级:重度残疾,需他人照料;Ⅳ级:中度残疾,生活能自理;Ⅴ级:良好,成人能工作、学习。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

测量方法:MMSE由20个问题共30项组成。每项回答正确计1分,错误或不知道计0分,不合适计9分,拒绝回答后不理解计8分。在积累总分时,8分和9分均按0分算,最高分为30分。文盲小于17分,小学小于20分,中学以上小于24分为痴呆。

ADL:

狭义的ADL: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所涉及的一系列基本活动,包括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独立的社区活动,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共性的活动。

ADL的分类: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

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

Barthel指数(BI)评定

容:大便控制、小便控制、修饰、如厕、进食、转移、步行、穿衣、上楼梯、洗澡

四个等级:0、5、10、15 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小。评分结果:20分以下者:生活完全需要依赖:

21~40分者:生活需要很大帮助:

41~60分者:生活需要帮助:

>60分者:生活基本自理

Bathel指数得分40分以上者康复治疗的效益最大

功能独立性评定FIM

FIM评定容:自理活动6项、括约肌控制2项、转移3项、行走2项、交流2项

和社会认知3项。

FIM评定的评分标准:每项分七级,最高得分7分,最低得1分,总积分最高126分,最低18分,得分越高,独立水平约好,反之越差。

FIM的功能独立分级:126分:完全独立;

108~125分:基本独立;

90~107分:极轻度依赖或有条件的独立;

72~89分:轻度依赖;

54~71分:中度依赖;

36~53分:重度依赖;

19~35分:极重度依赖

18分:完全依赖。

手部运动神经损伤畸形表现

正中神经:“猿手”

尺神经:“爪形手”

桡神经:“垂腕”

手的休息位:腕关节背伸10~25,并有轻度尺偏;手指的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呈半屈曲状态,从示指到小指,越向尺侧屈曲越多。各指尖端指向舟骨结节;

拇指轻度外展,指腹接近或触及示指远节指间关节的桡侧。

手的功能位:腕关节背伸20~25,拇指处于对掌位,掌指及指间关节微屈。其他手指略微分开,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微屈曲。

掌骨骨折的康复评定:

1.肌力检查:徒手检查、握力评定

2.关节活动度评定

3.肢体体积测量

4.手功能评定:Jebsen手功能评定

手灵巧性评定

5.神经损伤评定

手部神经损伤的评定:

1.交感神经功能评定:出汗功能检查

O’Rian温水浸泡起皱试验

2.感觉神经功能检查:手指触觉、痛觉、温度觉和实体觉测定

两点辨别试验

Moberg拾物试验

3.运动神经功能试验

4.神经综合功能评定

肩周炎

定义:是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滑膜及关节囊等病变而引起的肩关节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综合征。

病因:软组织退行性变、肩关节损伤、肩关节活动减少、颈椎源性肩周炎、其他疾病诱发。

主要症状:疼痛、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体征:1.压痛点:检查可见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短

头肌腱及三角肌前、后缘有明显压痛

2.活动障碍:肩关节表现为前屈、后伸、外展、旋、外旋等活动围减少。

3.肌肉萎缩:肩关节周围肌肉尤以肱二头肌、三角肌等失用性萎缩为明显,肌力下降。

X线检查为阴性

康复评定技术:

1.疼痛测定

2.关节活动度和肌力测定

3.ADL评定

4.Constant-Murly法:疼痛15分、日常生活活动20分、关节活动度40分、肌力25分四个部分。其中35分(疼痛和日常生活活动)来自患者主述的主观感觉,65分(关节活动度和肌力)为医师的客观检查。

颈椎病

定义: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颈组织病变,刺激或压迫周围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相应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C5~C6、C6~C7、C7~T1

病因:颈椎间盘退变或突出、颈椎失稳或椎关节错位、骨质增生

神经根型:

1.症状:一侧或两侧头、颈、肩、臂疼痛、麻木,颈僵不适,活动受限,颈部后伸、咳嗽、喷嚏或用力排便时疼痛加剧,并可出现沿神经走向的放射痛。上肢发沉,酸软无力,握力减退,持物易落。

2.体征:颈部活动明受限,颈椎棘突、横突、冈上窝、肩甲上角和肩甲下角有压痛点,压顶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低头试验和仰头试验阳性,重者手肌肉萎缩,上肢皮肤感觉异常。

3.X线片:正、侧、双斜位可见生理性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前纵韧带、项韧带钙化。

4.CT、MRI:椎间盘突出、椎管和神经根管狭窄、脊神经受压。

脊髓型:

1.症状:多从下肢开始,逐渐发展到上肢。下肢无力沉重,迈步困难,步态笨拙,胸腰部束缚感;上肢麻木,一侧或双上肢无力,不能持重;严重时可见大小便失控,甚至可见瘫痪。

2.体征:肌力减弱,但肌力增高,膝反射、跟腱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Hoffmann征、Rossolimo征、Babinski征、Chaddock征等病理反射阳性,踝阵挛阳性、膝阵挛阳性、低头、仰头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阳性。

3.X线片:颈椎后缘增生,椎间隙狭窄,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钙化。

4.MRI:颈椎屈度异常,椎体后缘增生,椎间盘突出、膨出或脱出,硬膜囊或脊髓受压变形。

椎动脉型:

1.症状:症状的出现常与头部位置的变动有关,可有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猝倒,常伴有偏头痛、耳鸣、耳聋、弱视、复视、视物模糊、视幻觉、视野缺损等。

2.体征:椎动脉扭曲试验阳性,低头、仰头试验阳性。

3.X线片: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

4.MRI、椎动脉造影:椎动脉弯曲、变细、受压。

交感神经型:

1.症状:1)头部:头晕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头部沉重、枕部痛,睡眠差、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2)眼部:眼胀眼干涩、视物不清、视力下降。

3)耳部:耳鸣、听力下降。

4)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嗳气、咽部异物感等。

5)心血管症状:心悸、胸闷、心率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

6)神经症状: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等。

以上症状常与颈部活动有关,座位或站立时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颈部活动多、长时间低头、工作时间过长或劳累时明显,休息后好转。

2.体征:心率过速或过缓,血压高低不稳,压顶试验、低头试验可诱发症状出现

或加重。

3.X线片:颈椎退行性改变

混合型:两型或两型以上的症状和体征混合存在,一般来说单一类型的颈椎病较少见,多是几种类型的症状同时存在,而以某一类型为主要表现。

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均符合颈椎病者,可确诊;有典型的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未见异常者,在排除其他病患后,也可诊断为颈椎病;只有影像学的异常,而无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者,不应诊断为颈椎病。

康复评定技术

(一)临床评定

1.常规检查:病史

症状和体征

2.特征性检查:压顶试验

臂丛牵拉试验

前屈旋颈试验

低头试验

仰头试验

3.影像学及其他检查:X线片检查

CT检查

MRI检查

其他检查:肌电图、运动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脑血流图、椎动脉造影检查。

(二)功能评定

1.运动功能评定:关节活动围评定

肌力评定:徒手肌力测定,握力测定

2.疼痛

3.ADL

4.社会心理学评定

腰椎间盘突出症

定义:指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而引起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及感觉障碍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病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

分型:

康复评定技术 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64学分:4 适用专业:康复技术 先修课程:考试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康复医学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康复评定技术》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康复评定技术为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康复机能评定理论与技术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求体现“三基”思想,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不仅实用、适用、够用并达到全国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它要以《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学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疾病概要》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 本课程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桥梁,也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康复机能评定的含义,掌握康复机能评定的具体方法,如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平衡协调能力的评定、步态分析、ADL评定及疼痛和感觉功能的评定等。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职教理念,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和“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和“教”,即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做中传授理论和培养学生技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还课堂给学生;而教师是主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4学时,学分为4学分。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

康复治疗评定表,记录-康复治疗病历Word 文档

xx医院康复医学科 康复治疗评定表病案号: 床号: 姓名:_______ 性别:______ 年龄:_______ 职业: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 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病程:_______ 利手: 左()、右()主诉(病史摘要): 基础病/并发症: 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上肢级、手级、下肢级 坐/站平衡:坐位_____级站位_____级协调障碍:上肢下肢 肌力评定:______肌级、 ______肌级、 ______肌级、 ______肌级______肌级、 ______肌级、 ______肌级、 ______肌级 肌张力: ______肌级、 ______肌级、 ______肌级、 ______肌级 深感觉:_____ 浅感觉:_____ 巴氏征:左右踝阵挛:左右 ROM/疼痛/肿胀: ADL: MMSE: 单腿支撑时间:左右 其它: 康复目标: 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康复计划(措施): 病例讨论意见: 功能评估:日期:__________ _ 治疗师签名:

复查日期:签名: 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上肢级、手级、下肢级 坐/站平衡:坐位_____级站位_____级协调障碍:上肢下肢 肌力评定:______肌级、______肌级、______肌级、______肌级 ______肌级、______肌级、______肌级、______肌级 肌张力: ______肌级、______肌级、______肌级、______肌级 深感觉:_____、浅感觉:_____、巴氏征:左右踝阵挛:左右 ROM/疼痛/肿胀: ADL: MMSE: 单腿支撑时间:左右 病例讨论意见(目标): 康复计划(措施): 复查日期:签名: 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上肢级、手级、下肢级 坐/站平衡:坐位_____级站位_____级协调障碍:上肢下肢 肌力评定:______肌级、______肌级、______肌级、______肌级 ______肌级、______肌级、______肌级、______肌级 肌张力: ______肌级、______肌级、______肌级、______肌级 深感觉:_____、浅感觉:_____、巴氏征:左右踝阵挛:左右 ROM/疼痛/肿胀: ADL: MMSE: 单腿支撑时间:左右 病例讨论意见/出院评价: 康复计划(家庭训练): 康复治疗记录

康复评定选择题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首次康复功能评定目的的叙述,下列哪项不妥:( E ) A.寻找导致功能障碍的病因 B.判定功能障碍的性质,严重程度 C.判断病损部位 D.制订康复目标 E.判定康复治疗效果 2.康复功能评定的内容有:( E ) A.评分量表、问卷调查功能表 B.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功能评定 C.精神心理功能评定 D.听、言语功能评定 E.器官水平或系统水平、个体水平与社会水平功能评定 3、下列就是康复功能评定的意义,除外哪一项:( C ) A.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发展趋势 B.评定康复疗效 C.相当于疾病诊断,确定疾病性质与类型 D.确定康复治疗目标 E.制订康复计划的依据 4、康复评定的目的就是: (E) A、客观地找到病因 B、为客观地判定疗效 C、为残损功能障碍定性 D、评定功能障碍程度 E、了解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趋势、预后与结局及评定疗效与治疗计划 的依据 (二)多项选择题: 1、康复功能评定的目的:( ABCDE) A.了解残疾所致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与结局 B.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C.动态观察残疾的发展 D.评定康复治疗效果 E.开发新的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2、康复功能评定方法应具有:(ABCD) A.可行性 B.有效性 C.灵敏度 D.统一性 E.哲理性 3.康复评定包括: ( ABDE ) A.躯体功能B.言语功能C.感觉功能D.心理精神功能 E.社会适应性 第二章关节活动范围评定 (一)单项选择题: 1.用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时,量角器移动臂的正确放置方法就是:( A ) A 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平行 B 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平行 C 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垂直 D 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垂直 E 以上都不对 2.限制关节活动的因素有韧带、关节囊以及( D ) A 关节腔 B 二骨的关节面面积的比例 C 关节软骨 D 肌肉 E 滑膜 3.用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时,量角器固定臂的正确放置方法就是:( B ) ′ A.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平行 B.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平行 C.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垂直 D.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垂直 E.以上都不对 4.主动关节活动度小于被动关节活动度提示 ( B ) A.肌肉协调性障碍 B、肌力下降 C、肌肉耐力下降

康复评定技术习题集一

第一章总论 习题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 A 题型) 1. 康复评定分为()和功能评定两个部分。 A 临床评定 B 病因评定 C 病理评定 D 解剖评定 E 诊断 2. 在进行功能评定前,必须深刻地理解疾病、残损、()、残障之间的区别。 A 损伤 B 活动受限 C 参与限制 D 环境 E 残疾 3. 临床检查是康复评定的基础,但前者提供的信息量有限,且多偏重于基础疾病本身。两者的主要区别有()。 A 病情不同、目的不同、检查手段不同、处理原则不同 B 对象不同、目的不同、检查手段不同、处理原则不同 C 对象不同、病情不同、检查手段不同、处理原则不同 D 对象不同、病情不同、目的不同、处理原则不同 E 对象不同、病情不同、目的不同、检查手段不同、处理原则不同 4. 检查、测量、评估、评价和评定在领域中有不同的内涵,()是根据测量和评估的结果 对被测对象作出最后判断的行为。 A 评价 B 评估 C 检查 D 评定 E 测量 5. 康复医学是一门多学科性的专业,在康复评定和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多个专业的人员参加,如由()、康复护士、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社会工作者、临床心理学家、假肢和矫形器师、特殊教育工作者等组成康复协作组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治疗、训练和教育,以争取最大的康复效果。 A 骨科医师 B 神经科医师 C 儿科医师 D 康复医师 E 老年科医师 6.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规定: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 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六类残疾人。于 2006 年 4 月 1 日零时开始的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所采用的标准就是该分类方法。它暂未包括()残疾。 A 语言 B 心脏 C 内脏 D 脑卒中 E 听力语言 7. 肢体残疾一级是指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不包括: A 四肢瘫:四肢运动功能重度丧失 B 截瘫:双下肢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C 双大腿缺失 D 偏瘫:一侧肢体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E 单全上肢和双小腿缺失 8. 听力残疾二级是指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重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严重障碍。 A81~90dBHL B >91dBHL C61~80dBHL D41~60dBHL E <40dBHL (二)多选题( X 题型)

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标准与程序

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标准与程序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是为了评估康复治疗和训练效果以及预测预后、转归,制定、修改康复治疗训练对康复治疗训练效果和结局做出客观的评价。 1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内容为患者的躯体、精神、言语和社会功能,主要包括: (1)躯体方面:上肢、下肢(包括步态)、关节、肌肉(含痉挛)、脊柱与脊髓、协调与平衡、感觉与知觉(含疼痛、失用症、失认症)、反射、ADL、RS功能、循环系统功能、泌尿系统功能、性功能等。 (2)精神方面:智力测验、性格测验、情绪测验、神经心理测验。 (3)言语方面:失语症检查、构音障碍检查、言语失用检查、言语错乱检查、痴呆性失语检查。 (4)社会方面:社会活动能力、就业能力、生存质量等。 2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工作内容:感觉、肌力、关节活 动度、平衡功能、协调功能、疼痛、步态、心功能、肺功能、偏瘫患 者活动功能、言语语言功能、心理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肌电图和诱发电位检测、生存质量、职业功能、残疾评定。 3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方法:交谈、观察、填表、检测,一定要达到可靠性、有效性、灵敏性、统一性。 4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流程:病史询问、检测、记录、分析5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时间:一周内做出全面的综合性评定(即初期评定);康复治疗与训练计划实施中(2-4)周再评定(中期评

定);治疗与训练过程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评定(即末期评定)。 6科主任主持评定会,主管医师报告评定对象病历,提出个人初评及康复计划;与会人员各抒己见,主持人总结,主管医师记录,最后制定和修改下一步康复治疗训练计划。 7其他科住院患者应由康复医师与临床医师共同评定,并记录讨论内容。 8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注意事项: (1)既要全面,又要针对性; (2)选用适当的评定方法; (3)评定前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目的和方法,消除不安,取得合作; (4)评定时间尽量短,不要引起患者不适; (5)评定有一个人支持进行,确保准确性。 (6)健侧与患侧进行对照; (7)评定过程患者如不适,及时中止,查找原因。

康复治疗评定及计划书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功能康复处方姓名:性别:年龄:病床号:病案号: 诊断:病程天康复评定结果 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 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Fugl-Meyer平衡功能测试评分 脑损伤手功能、下肢步行评估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简易精神状态评价MMSE量表 康复项目: 1、一对一徒手运动功能训练:次/天 2、肢体功能训练:次/天 左/ 右 /双 侧 肩肘腕髋膝踝 ROM训练 诱发随意 运动 相关肌力 训练 诱发、强化分离运动步态训练 运动名称: 3、平衡训练:次/天 内容:静态立位平衡、重心左右转移、重心前后转移、平衡板上训练 4、手功能训练次/天

内容:翻身、起坐、坐位平衡、坐站转移,床-轮椅转移,更衣,进食,梳洗 5、日常生活动作训练次/天 内容:翻身、起坐、坐位平衡,坐位转移,床-轮椅转移,更衣,进食,梳洗 6、作业、职业功能训练:次/天 内容:磨砂板,木钉(大/中/小,双手/单手,捡、插),套圈,滚筒,螺钉,腕关节旋转,认知训练 7、器械运动训练:次/天 内容:康复踏车,起立床,跑步机,减重 8、中低频电疗:次/天 刺激部位(左/右/双侧):腰背肌,腹肌,斜方肌,冈上肌,三角肌,喙肱肌,伸肘肌,屈肘肌,腕指伸肌,腕指屈肌,拇指伸肌,外展肌,臀大肌,臀中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腓骨长、短肌,腓肠肌。 9、生物反馈电刺激:次/天 10:、其他:轮椅训练,助行器、拐杖使用训练,物理因子治疗(项目1 部位项目2 部位项目3 部位) 11、言语治疗/吞咽治疗: 近期康复目标:1、位平衡达到级;2、上肢:下肢: 3、患侧下肢负重达到体重的%。 4、ADL: 5. 其他 注意事项: 康复医师:治疗师:康复护士:患者或家属: 日期:年月日 青年人首先要树雄心,立大志,其次就要决心作一个有用的人才

康复评定试题库康复评定的题库

第一章总论 一、名词解释: 1.康复功能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包括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言语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评定。2.初期评定:是首次对患者进行的评定。目的是发现和确定患者的功能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判断障碍程度、康复潜力和预后,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中期评定:是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进行的再次评定。评定的目的是对前一阶段的康复治疗进行总结,判断障碍是否改善、改善的程度以及治疗方案有无必要调整。一般在患者住院中期予以评定,也可以根据患者康复进展情况的需要组织多次评定。 4.末期评定:是在患者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目的在于判定康复治疗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遗留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二、填空: 1.康复评定的工作流程包括、、三阶段。 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解释评定结果 2.根据不同的时间,将康复评定分为、、、。 初期评定、中期评定、末期评定、随访。 3.康复医学临床决策模式的相关步骤、、、、。 康复评定、设定康复目标、制定治疗计划、实施治疗计划、评估康复疗效 三、问答题 1.请比较康复功能评定与临床诊断的差异 答:临床诊断与康复功能评定的区别 临床诊断康复功能评定 目的查找病因,明确诊断明确功能障碍部位、程度 范围反映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反映机体功能的水平及能力 方法 体格检查、专项检查 实验室生化检查综合运动功能评估 影像学检查残疾评估 组织学和形态学检查日常活动能力评定 基因检查生活质量评定 电生理检查电生理、生物力学检查 精神检查就业能力、环境评定、高级脑功能评定

康复评定试题库

第一章总论 一、名词解释: 1.康复功能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包括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言语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评定。 2.初期评定:是首次对患者进行的评定。目的是发现和确定患者的功能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判断障碍程度、康复潜力和预后,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中期评定:是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进行的再次评定。评定的目的是对前一阶段的康复治疗进行总结,判断障碍是否改善、改善的程度以及治疗方案有无必要调整。一般在患者住院中期予以评定,也可以根据患者康复进展情况的需要组织多次评定。 4.末期评定:是在患者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目的在于判定康复治疗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遗留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二、填空: 1.康复评定的工作流程包括、、三阶段。 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解释评定结果 2.根据不同的时间,将康复评定分为、、、。 初期评定、中期评定、末期评定、随访。 3.康复医学临床决策模式的相关步骤、、、、。 康复评定、设定康复目标、制定治疗计划、实施治疗计划、评估康复疗效 三、问答题 1.请比较康复功能评定与临床诊断的差异 答:临床诊断与康复功能评定的区别 临床诊断康复功能评定 目的查找病因,明确诊断明确功能障碍部位、程度 范围反映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反映机体功能的水平及能力 方法 体格检查、专项检查 实验室生化检查综合运动功能评估 影像学检查残疾评估 组织学和形态学检查日常活动能力评定 基因检查生活质量评定 电生理检查电生理、生物力学检查 精神检查就业能力、环境评定、高级脑功能评定

2016康复评定技术试题汇总

一、单项选择题: 1.康复评定的目的是:(E) A.客观地找到病因 B.为客观地判定疗效 C.为残损功能障碍定性 D.评定功能障碍程度 E.了解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趋势、预后和结局及评定疗效和治疗计划的依据 2.用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时,量角器移动臂的正确放置方法是:( A ) A 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平行 B 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平行 C 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长轴垂直 D 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长轴垂直 E 以上都不对 3.主动关节活动度小于被动关节活动度提示( B ) A.肌肉协调性障碍 B、肌力下降 C、肌肉耐力下降 D、结缔组织异常 E、关节异常 4.测定ROM的目的是:( A ) A.确定妨碍功能或可产生畸形的受限程度,确定增加功能活动能力或减轻畸形所需增加 的范围 B.测定运动功能障碍 C.主动ROM比被动的ROM稍大 D.关节运动时所经过的运动弧 E.被动ROM比主动的ROM稍大 5.下列哪项因素不影响关节活动度测定:( E ) A.不良体位 B.测量工具放置不当和选择的参考点不准 C.患者缺乏理解与合作 D.疼痛 E.男女老少不受影响 6.下列不是关节活动度检查的注意事项是:( E ) A.防止邻近关节的替代动作 B.需测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和被动活动范围 C.与健侧对比 D.允许有3°~5°的误差 E.按摩、运动后立即进行 7.ROM测量用具包括:( E ) A.通用量角器 B.方盘量角器 C.小型半圆规量角器 D.直尺和两脚分规 E.以上都是 8.ROM测量仅允许约()误差。( C ) A.1°~2° B.2°~3° C.3°~5° D.6°~10° E.0~1° 9.下列哪项不能做ROM:( B )

康复治疗Brunnstrom评定

Brunnstrom评定 康复治疗专业一、.........................................基本理论二、.........................................Brunns trom分期特点三、.........................................Brunns trom分期评定方法四、.........................................Brunns trom技术临床应用 一、基本理论 Signe Brunnstrom(瑞典的物理治疗师)认为,脑损伤后中枢神经失去了对正常运动的控制能力,重新出现了在发育初期才具有的运动模式。 Brunnstrom技术基本点:在脑损伤后的恢复过程中的任何时期均使用可利用的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的反应,刺激患者康复和主动参与治疗的欲望。 Brunnstrom分期特点 第一阶段:弛缓期,处于软瘫阶段,没有任何运动。 第二阶段:联合反应期,开始恢复,出现痉挛,并出现联合反应。

第三阶段:共同运动初期,共同运动出现,痉挛程度增加,然后痉挛达到高峰。 第四阶段:共同运动期,共同运动完善,开始出现分离运动。第五阶段:分离运动初期,共同运动减退,随意运动增加。第六阶段:协调性运动,患者不再以异常的运动模式进行活动,可以比较随意的做分离性运动。 三、Brunnstrom分期评定方法 Brunnstrom运动功能恢复6级分期 Brunnstrom将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过程根据肌张力的变化和运动功能情况分为六阶段来评定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过程。

康复疗法评定重点总结

第一章总论 1. 康复评定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定性和(或)定量描述,并对其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 收集评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并藉此制定出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功能等 康复评定学是研究患者有关身体、心理、社会及其所处环境的功能状况的一门医学学科 2. 康复评定的对象主要是功能障碍。ICIDH :残损(心理上、生理上或解剖的结构或功能上 的任何丧失或异常)、残疾(由于残损的原因使人的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至于不能在正常围和以正常方式进行活动)、残障(由于残损或残疾,限制或阻碍一个人充当正常社会角色并使之处于不利地位)ICF:损伤(身体功能或结构问题,有显著的差异或丧失)、活动受限(个 体在进行活动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参与限制(个体投入到生活情景中可能经历到的问题)六类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 3. 康复评定的意义 (1)从患者角度:通过评定,可以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活动能力的了解,帮助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目标,增强信心,提高对治疗的积极性,促使患者更加努力地帮助自己、主动地参与治疗。对一些伴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将会鼓励他尽早地向康复医生反映有关情况,以预防和减缓疾病的恶化和功能的减退。 (2)从康复医生和治疗师的角度:全面、系统、准确的评定,可弥补病史和一般临床检查的不足,容易早期发现问题,具体了解患者在哪些方面需要帮助,如何才能提供和得到帮助,鼓励他制定出更为全面合适的康复治疗计划,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和功能变化,指导我们的康复医疗工作。最终,通过康复评定的结果,确定康复的后果,从而控制康复治疗的质量。 (3)从社会角度:通过评定,发现在社会康复方面存在的问题,如社会对提供资助、改进服务质量、环境状况以及政策法规方面所存在的缺陷,为社会对残疾人提供帮助提供依据。此外,评定还可以就残障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新的发病资料。 4. 康复评定的作用 (1)掌握功能障碍的情况:了解功能障碍的性质、了解功能障碍的围、了解功能障碍的程度 (2 )制订康复治疗计划 (3)评价治疗效果:评定治疗效果、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4 )帮助判断预后 (5)分析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 5?康复评定的容主观资料(S)、客观资料(0)、功能评定(A)、制定康复治疗计划(P) (1 )病史:主诉、现病史、功能史(核心)、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社会史、职业史、家族史 (2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皮肤和淋巴、头和五官、颈、胸部、心脏和周围血管系统、腹部、泌尿生殖系统和直肠、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

脑梗死恢复期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脑梗死恢复期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康复评定一般情况 包括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注意评定患者的意识状态。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康复专科评定 分别于入院后1~3天进行初期康复评定,入院后10~14天进行中期康复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康复评定,评定具体内容如下:(1)综合评定 推荐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2011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Ⅰ级推荐,A级证据) (2)意识障碍的评定 (3)运动功能的评定 ①采用标准化工具进行运动障碍(轻瘫/肌力、肌张力、单个手指运动、协调性) 的评估可能是有用的(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b 级推荐;C 级证据)。 ②采用标准化工具进行上肢活动/功能评估可能是有用的(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b 级推荐;C 级证据),如Fugl-Meyer 量表上肢运动部分或箱子和积木测验。 ③采用标准化工具进行平衡评估可能是有用的 (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b 级推荐;C 级证据)。 ④采用标准化工具进行移动能力评估可能是有用的

(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b 级推荐;C 级证据),如腿部运动障碍用Fugl-Meyer 量表下肢运动5部分或步行速度;对于能行走的患者,利用10 m步行测试评估步速有助于确定功能性步行能力。 ⑥可考虑使用标准化调查问卷评估卒中幸存者对运动障碍、活动限制和参与性的感受(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b 级推荐;C 级证据)。 ⑦可考虑使用科技产品(加速度计、脚步活动监测器、计步器)作为评估现实世界活动和参与性的客观方法(2016AHA/ASA 卒中康复指南Ⅱb 级推荐;C 级证据)。 ⑧使用相同的标准化工具进行定期评估以记录康复的进展可能是有用的(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b 级推荐;C 级证据)。 (4)感觉功能(包括深、浅感觉、视觉、听觉)的评定 ①建议对所有脑卒中患者进行详细的感觉检查(2011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Ⅰ级推荐);很可能有必要对卒中患者进行感觉障碍评估,包括触觉、视觉和听觉(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Ⅱa 级推荐;B 级证据)。 ②如果怀疑患者存在听力障碍,请耳鼻喉科医生会诊进行听力测验是合理的(2016AHA/ASA卒中康复指南II a级推荐;C级证据)。 (5)言语功能的评定

康复评定复习资料

一总论 一、名词解释: 康复功能评定:用客观的方法,准确有效地评定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残存及潜在能力,并估计其发展、预后和转归的过程。 初期评定:指患者入院后的第一次评定,是康复治疗的评定,是各专业人员根据患者功能情况进行本专业的评定,是一次全面的评定过程。 中期评定:是康复治疗到一定阶段后而进行的评定,目的是了解经过一段时期的康复治疗后功能改变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以此作为调整康复治疗计划的依据。 末期评定:是康复治疗结束后的评定,目的是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判断患者的预后。 二、填空: 1.康复功能评定的工作流程包括病史采集、观察、检查与测量、记录、分析和解等5要素。 2.根据不同的评定时间,将康复评定分为初期评定、中期评定、末期评定。 3.康复功能评定的方法要求具备可信性、有效性、灵敏度、和统一性。 三、问答题 请比较康复功能评定与临床诊断的差异: 1、临床诊断着眼于疾病,康复评定重在功能 2、临床诊断是对疾病确定病名的过程,康复评定是判断功能障碍的过程 3、不同的疾病评定结果可能相同,相同的疾病评定的结果可能不同

试述康复功能评定的工作流程。 患者入院→医生检查→各专业人员根据本专业的需要进行初期评定→初期评定会→康复治疗→中期评定→中期评定会→继续治疗→末期评定→末期评定会→复归家庭或社会 康复功能评定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评定时间尽量缩短,动作迅速,不引起患者疲劳 2、健侧与患侧对照 3、定量评定要测三次求均值 简述康复功能评定的目的。 1、了解患者功能障碍情况 2、确定患者残存及潜在能力 3、制定康复目标、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4、判定治疗效果、修正康复治疗 5、比较各种不同康复治疗方案 6、帮助判断预后、增强医患信心、加强医患合作 7、提出标准 选择题 1、康复功能评定的内容有:( E) A.评分量表、问卷调查功能表 B.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功能评定 C.精神心理功能评定 D.听、言语功能评定 E.器官水平或系统水平、个体水平和社会水平功能评定 2、康复评定的核心是:(C) A.病因诊断 B.确定疾病的种类 C.功能障碍诊断D.制定治疗方案 E.疾病诊断 3、ICF分类中将障碍层面分为:(A )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E.七个 4、以下哪个评定指标为定量指标:(C) A.肌力B.心功能分级C.关节活动度D.Ashworth分级E.心脏杂音分级 5、以下哪个评定指标为定性指标:(B) A.身高 B.心功能分级 C.关节活动度 D.脉搏 E.血压 6、定量评定突出的优点是:(D) A.将定性内容等级化 B. 将等级赋予分值 C.个案研究中的差异描述D.将测量结果数量化E.重点描述事物的性质 7、不属于半定量评定的是:(A) A.等速运动肌力测试 B. Barthel index评定 C.徒手肌力检查法 D.Brunnstrom六阶段评定法E.FIM评定

康复评定技术重点考试

康复评定与临床检查的不同; 1.对象不同 2.病情不同 3.目的不同 4.检查手段不同 5.处理原则不同 肌力:是指肌肉自主收缩产生最大的力量,又称绝对肌力肌肉收缩的类型:等张收缩、等长收缩、等速收缩 肌肉收缩的影响因素: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2.肌肉的初长度 3.运动单位的募集程度和神经冲动发放频率 4.杠杆效率 5.肌肉收缩的类型 6.中枢神经系统调动功能的协调性 Lovett分级法评定标准 引起关节活动异常的原因:

1.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疼痛 2.肌肉痉挛 3.肌肉无力 4.关节内异常 关节僵硬5. 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 体位:确定测量体位,保证体位舒适,充分暴露被检查部位,测量时关节活动不受限1.制;介绍情况:让受试者了解测量过程、测量原因,以取得受试者的配合2. 量角器的放置:先确定量角器放置的关节活动面,然后确定其轴心(通常是骨性标3.志点),最后确定量角器的固定臂及移动臂; 4.关节活动:在关节可能的关节活动范围之内,轻柔地移动关节,以确定完全的被动关节活动度,并注意观察受试者有无疼痛或不适感; 5.记录:摆放量角器并记录主动关节活动终末位的角度及被动关节活动终末位的角度。 肌张力;是指人体在安静休息的情况下,肌肉保持一定紧张状态的能力。 痉挛;一种由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超过正常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痉挛的特殊表现: 1. 巴宾斯基反射 2. 折刀样反射 3. 阵挛 4. 去脑强直和去皮质强直 僵硬:是主动肌和拮抗肌同时增加,各个方向的关节被活动阻力均增加的现象。 肌张力迟缓的主要原因: 1.影响小脑或锥体束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为暂时性肌张力迟缓,如脊髓损伤的脊髓休克阶段

康复治疗评定表,记录-康复治疗病历

主诉(病史摘要): 基础病/并发症: Brunn strom 运动功能分级: 上肢 级、 手 级、 下肢 级 坐/站平衡:坐位 级 站位 级 协调障碍:上肢 下肢 肌力评定: 肌级、 肌级、 肌级、 肌级 肌级、 肌级、 肌级、 肌级 肌张力: 肌级、 肌级、 肌级、 肌级 深感觉: 浅感觉: 巴氏征:左 右 踝阵挛:左 右 ROM/疼痛/肿胀: 姓名: 性别: 诊断: XX 医院康复医学科 康复治疗评定表 病案号: 床号: 年龄: 职业: 联系电话: 病程: 利手:左()、右() ADL: MMSE: 单腿支撑时间:左 其它: 康复目标: 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康复计划(措施)

病例讨论意见: 病例讨论意见(目标): 康复计划(措施): 复查日期: 签名: Brunn strom 运动功能分级: 上肢 级、 手 级、 下肢 级 坐/站平衡:坐位 级 站位 级 协调障碍 :上肢 下肢 肌力评定: 肌 级、 肌 级、 肌 级、 肌 级 肌 级、 肌 级、 肌 级、 肌 级 肌张力: ________ 肌_级、 ________ 肌_级、 __________ 肌_级、 _________ 肌_级 功能评估:日期: 治疗师签名: 复查日期: 签名: Brunn strom 运动功能分级: 上肢 级、 手 级、 下肢 级 坐/站平衡: 坐位 级 站位 级 协调障碍:上肢 下肢 肌力评定: 肌 级、 肌 级、 肌级、 肌 级 肌 级、 肌 级、 肌级、 肌 级 肌张力: 肌 级、 肌 级、 肌级、 肌 级 深感觉: 、浅感觉 : 、巴氏征:左 右 踝阵挛:左 右 胀: ADL: MMSE: 单腿支撑时间 左 右 ROM/疼痛/肿

康复综合考纲 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方向)

101000 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方向) 学科简介 上海体育学院在1989年经国家教委批准, 在国内率先招收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理学)本科生。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校康复学科不断地加强学科建设,在研究方向、研究平台和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了完整的康复相关方向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体系。2014年,我院陈佩杰教授领衔的“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创建体医结合运动康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本专业将运动科学与康复医学相结合,主要培养临床康复治疗和运动伤害防护等多方面人才,所培养的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又有创新和实践能力。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康复治疗基础、康复治疗临床技术、康复工程和传统养生康复。学科的主要特色体现在运动学科和医学学科的交叉方面。学科发展的科学技术涉及到生物学、康复医学和运动科学等多个领域。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开拓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能从事基础理论教学与科研工作,又能在各级医院、康复机构、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疗养院、社区,从事创伤、疾病、残障、衰老等造成的身心功能障碍的预防与康复治疗工作,为我国康复事业做出贡献。 考试科目 康复综合(包括康复基础和临床康复两部分) 1、康复基础课程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 2、临床康复课程包括:康复评定学、运动疗法学、肌肉骨骼康复学、神经康复学

康复综合考试大纲 1、康复基础 《运动解剖学》:细胞和细胞间质、组织、运动系统总论、运动系统各论、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 参考书目:潘珊珊主编,运动解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运动生理学》: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循环;呼吸生理;物质和能量代谢;肾脏生理;感觉器官;神经生理;内分泌;肌肉收缩;体温调节;运动技能的形成;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特殊环境的运动训练;主要运动项目的生理特点;儿童少年、女子的解剖生理特点。 参考书目:陆耀飞主编,运动生理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 2、临床康复 《康复评定学》:康复评定学的基本概念、内容、人体形态评定、心肺功能评定、反射发育评定、肌力的评定、关节活动度的评定、肌张力评定、感觉评定、平衡与协调功能的评定、神经电生理检查、步态分析、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评定、截瘫及四肢瘫评定、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环境评定 参考书目:王玉龙主编,康复功能评定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运动疗法学》:关节活动技术、体位转移技术、肌肉牵伸技术、关节松动技术、肌力训练技术、牵引疗法、平衡与协调训练、步行功能训练、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本体神经促进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心肺功能训练、引导式教育 参考书目:燕铁斌主编,物理治疗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神经康复学》:脑卒中康复、颅脑损伤康复、脑性瘫痪康复、帕金森病康复、老年痴呆康复、多发性硬化康复 参考书目:倪朝民主编,神经康复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肌肉骨骼康复学》:上肢创伤康复、下肢创伤康复、脊柱和骨盆创伤康复、脊髓损伤康复、运动创伤康复、周围神经损伤康复、关节置换康复、骨关节康复、脊椎病康复、下背痛康复、慢性运动系统损伤康复、脊柱侧凸康复 参考书目:张长杰主编,肌肉骨骼康复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标准与程序

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标准与程序 1、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内容为患者的躯体、精神、言语和社会功能,主要包括:①躯体方面:上肢,下肢(包括步态),关节,肌肉(含痉挛),脊柱与脊髓,协调与平衡,感觉与知觉(含疼痛、失用症、失认症),反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呼吸系统功能,循环系统功能,泌尿系统功能,性功能等; ②精神方面:智力测验,性格测验,情绪测验,神经心理测验; ③言语方面:失语症检查,构音障碍检查,言语失用检查,言语错乱检查,痴呆性失语检查;④社会方面:社会活动能力,就业能力,生存质量等。 2、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工作内容:感觉,肌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功能,协调功能,疼痛,步态,心功能,肺功能,偏瘫患者活动功能,言语语言功能,心理,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肌电图和诱发电位检测,生存质量,职业功能,残疾评定。 3、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方法:交谈,观察,填表,检测,一定要达到可靠性,有效性,灵敏性,统一性。 4、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流程:病史询问,检测,记录,分析。 5、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时间:一周内做出全面的综合性评定(即初期评定);康复治疗与训练计划实施中(2-4 )

周再评定(中期评定);治疗与训练过程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评定(即末期评定)。 6、学科主任或科主任主持评定会,主管医师报告评定对象病历、提出个人初评及康复计划;与会人员各抒己见,主持人总结,主管医师记录,最后制定和修改下一步康复治疗训练计划。 7、其他科住院患者应由康复医师与临床医师共同评定,并记录讨论内容。 8、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注意事项:①既要全面,又要针对性;②选用适当的评定方法;③评定前要向患者及其家说明目的和方法,消除不安,取得配合;④评定时间尽量短,不要引起患者不适;⑤评定有一个人主持进行,确保准确性;⑥健侧和患侧进行对照;⑦评定过程患者如不适,及时中止,查找原因。程序:病史询问、检测→初期评定↓制定康复治疗训练计划↓康复治疗训练↓中期评定↓修改康复治疗训练计划↓康复治疗训练↓康复治疗训练结束↓末期评定→回访无效中止康复程序 1、主管医师发现患者治疗无进展,上报上级医师。 2、上级医师进行病例讨论,并对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评价。 3、根据讨论结果邀请主管医师共同修订治疗方案。 4、新的治疗方案实施一段时间后患者仍无进展,再次组织评定会。 5、经全体评定无效并无法改进时上报科主任。

康复评定学11

康复评定学 第一章总论 1、康复评定分为临床评定和功能评定两部分。康复评定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定性和定量描述,并对其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康复评定是临床的,功能和障碍的,综合性的,多专业的评定。 2、与康复评定有关的一些术语 测量、评估和评定: 康复协作组:由康复医师、康复护士、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社会工作者、临床心理学家、假肢和矫形器师、特殊教育工作者等。 康复评定会 3、康复评定的对象: (一)残损、残疾、残障 (二)损伤、活动受限和参与限制 (三)六类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 4、康复评定的方法 一、康复评定方法的分类 (一)定性评定:一种从整体上分析评定对象特性的描述性分析,适用于个案分析和比较分析中的差异性描述。交谈、问卷调查和肉眼观察是康复评定中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如对偏瘫患者上、下肢痉挛模式的评定,通过调查表对残疾人康复需求的调查等。 (二)定量评定 1、等级资料的量化评定:如徒手肌力检查的六级分法(0~5级),Brunnstrom评定6个功能等级划分(1-6分),Barther指数(0-15分),功能独立性测量(FIM 1-7分)等 2、计量资料的评定:是通过测量获的资料,分析量化结果的方法。一般用度量衡单位表示(三)半定量评定 5、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访谈、问卷调查、观察、量表评定、设备检测 康复评定方法的质量要求:信度又称可靠性(包括组内和组间)、效度又称有效性(内容~,标准~,结构效度)、敏感度又称反应度(统计学分析,效应尺度)、统一性、其他。 6、康复评定的作用:掌握功能障碍的情况,制定康复治疗计划,评价治疗效果,帮助判断后,分析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 7、康复评定的内容 目前普遍采用的是SOAP法:主观资料:简称S主要指患者详细的病史,包括患者个人的主诉及其他临床症状; 客观资料:简称O体格检查发现的客观体征和功能表现。功能评定:简称A对上述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制定康复治疗计划简称P:拟订处理计划,包括有关的进一步检查、会诊、诊断、康复治疗和处理等。 一、病史(主诉、现病史、功能史、既往史、系统回顾、患者概况和家族史) 二、体格检查 三、功能评定(包含身体、言语、心里、职业和社会): 功能的四方面:1、认知功能评定--为一切功能的基础(感觉和知觉、注意力、记忆力和执行力、情绪评定、痴呆评定)、2.言语功能评定(失语症评定、构音障碍~、言语失用~)3、躯体功能评定(姿势反射与原始反射评定、关节功能~)4、社会功能评定(社会生活能力评定、生活质量评定、就业能力的医学评定) 障碍的三个层次:损伤的评定、活动受限的评定、参与限制 四、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康复功能评定学》教学大纲(理论、实训)

《康复功能评定学》教学大纲 Ⅰ、课程概况 Ⅱ、课程简介 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康复功能评定学》功能评定是康复治疗学中的一项最基本的专业技能,是制订出好的治疗计划的基础。只有通过全面的、系统的和详尽记录的康复评定,才有可能确定病人的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评定可提供有关的信息,以资对治疗过程进行比较和评估。病人、治疗师和医生可藉此清楚的了解到病情是在好转、恶化还是维持原状。并对如何进一步进行治疗、对是否应改变或停止治疗作出合理的决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及最常用的康复评定及目前临床上通用的一些评估量表。为进入后期康复治疗学临床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组织与方法:教学方法方面要重视康复功能评定学与其它各科的内在联系,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循序渐进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融入典型的临床病例教学,采用幻灯片、录相、模型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 理论教学:讲授式教学法LBL、问题导向型教学法PBL、启发式教学法、自导式教学法、比较归纳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 实验教学:采用示范教学法、问题导向型教学法PBL、案例导向型教学法CBL、模拟教学法。

3.教学保障:多媒体、模拟教学设备、各种康复实验设备。 4.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教学网站 ①选用教材: 《康复功能评定学》(第2版),王玉龙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②参考书目: 《康复功能评定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郭铁成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康复功能评定学实训指导》,张秀花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③教学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3f1686563.html,,https://www.360docs.net/doc/3f1686563.html,等等。 Ⅲ、课时分配安排 理论课

康复评定会制度

康复评定会制度 我院为康复医院,康复医疗是康复团队工作方式,康复医疗“始于评定,结于评定”。评定会是团队协作的平台。为了规范化我院康复医疗工作,加强康复团队医技护协作,提高患者疗效,建设高水准的康复医院,特制定康复评定会制度,以保障定时召开、提升质量、不断提高团队协作和康复技术水平。 一.评定会目的是正确详细地掌握患者病情和功能障碍,设定康复目标、康复治疗计划及对目前康复治疗效果总结、监控。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二、评定会由主管医生负责发起,治疗部负责协助。应当事先完成对患者常规诊疗检查、及常规康复评定工作。 三、参会人员由主管医生、治疗师、责任护士等治疗团队人员组成。对重点疑难患者进行评定时,科主任、护士长、医务处和治疗部主任应当参加。 四、康复评定会评定对象包括:患者的初期(入院)评定,全 面掌握患者功能障碍状况,制定近期、远期康复目标和康复训练计划;中期评定,检查康复计划的实施情况,判定阶段性治疗效果,以便更改目标。商榷下一步治疗计划。未期(出院)评定,评定康复治疗效果,判定继续恢复的可能性,确定出院时间,拟定回归家庭康复训练方案,约定回访指导时间;疑难患者,特殊患者。初期评定会议应在患者入院后一周内完成,中期评定应每月一次,末期评价应在患者出院前一周内完成。 五、评定会是专业化医疗活动,每科每周固定时间召开,应保障实施时间,除非重大活动,不得影响评定会的准时召开。 六、评定会应当针对患者的具体功能障碍情况,讨论康复治疗方案,最终根据功能评定结果、制定具体康复治疗措施和康复目标。 七、治疗部在评定会结束后一个工作日内完成专科评定记录。主

管医生在评定会结束一个工作日内应当完成综合评定记录。各专业康复记录格式及内容需统一制定和规范记录。 八、主管医师必须在综合评定记录中详细记录康复评定会的结果、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治疗措施等及根据综合评定记录制定或修改的治疗计划并存入病历。 九、如遇特殊情况,患者提前出院未完成各期评定者要在病程记录中说明未做评定的原因并在出院小结中的康复医嘱中必须向病人交代清楚出院康复治疗的注意事项。预约回访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