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自考教育管理心理学试题真题

2011年10月自考教育管理心理学试题真题
2011年10月自考教育管理心理学试题真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采取多种方法获取有关资料,间接地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称为 ( C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2.教育的本质是 ( D )

A.传授知识 B.传授技能

C.传递文化 D.培养人

3.第一个企图建立教育学科学体系的人

是 ( B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4.主张化性起伪,把人的恶性改造成善性的

是 ( B )

A.孟子 B.荀子

C.扬雄 D.王安石

5.又被称作晕轮效应的是 ( B )

A.第一印象 B.光环效应

C.近因效应 D.社会刻板印象

6.给行为下定义为: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后的某种特定反应,提出公式B=f(P.E),提出这种观点的学者是 ( C )

A.华生 B.托尔曼

C.勒温 D.梅耶

7.个人受挫后表现的因循苟且、得过且过,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这是受挫后行为反应表现中

的 ( A )

A.冷漠 B.倒退

C.固执 D.逃避

8.态度的基础成分是 ( A )

A.认知因素 B.情感因素

C.意向因素 D.行为倾向

9.能给个人待人接物的行为方式提供必要信息,以利于保持清醒的意识状态,定向自己的行为,这是态度的 ( A )

A.认知功能 B.适应功能

C.自我表现功能 D.自我防御功能

10.教育群体存续和发展的重要心理条件

是 ( C )

A.群体目标 B.群体结构

C.群体规范 D.群体交流

11.将个体的力量聚合起来形成新的力量是教育群体的 ( A )

A.整合功能 B.承上启下功能

C.满足需要功能 D.维系人际关系的功能

12.社会心理学家李雷的人际行为模式中,导致协助和温和的反应的行为是 ( C )

A.尊敬、信任、赞扬、求助等

B.管理、支持、同情等

C.同意、合作、友好等

D.羞怯、礼貌、敏感、服从等

13.研究表明,在群体内部究竟选取竞争与合作取决于 ( C )

A.工作的性质

B.组织成员的态度

C.工作的性质和组织成员的态度

D.领导者的决策

14.开展群体之间竞争的基础条件是 ( A )

A.群体内成员是否合作

B.群体之间是否合作

C.群体内成员素质的高低

D.群体内成员的精神状态

15.在教育领导者个性方面的心理品质中,领导者具有责任感、荣誉感、成就感,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前提是 ( A )

A.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进取心

B.广博的兴趣

C.稳定而乐观的情绪

D.坚强的意志

16.在教育领导影响力的构成中,不属于权利影响力的因素是 ( D )

A.传统因素 B.职位因素

C.资历因素 D.感情因素

17.领导者希望成功的关键是 ( B )

A.认知心理 B.思维心理

C.组织活动心理 D.个性心理

18.有韧性,在决策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坚持性,这属于领导决策心理类型的 ( B )

A.果断型 B.顽强型

C.稳健型 D.多虑型

19.在教育领导决策的基本程序中,确定价值准则所属的阶段是 ( A )

A.问题的识别 B.方案择优

C.实施 D.反馈

20.在教育领导群体决策程序中,所谓的“拍板”阶段是在 ( D )

A.会前准备阶段 B.诊断和确定问题阶段

C.讨论阶段 D.确定决策阶段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

21. 简述使用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

答:(1)观察自始至终都要有明确的目的。(2)观察者应经过一定的训练,每次最好只观察一种行为,尽可能由几个人同时观察或分工观察,观察时

做好记录,以便彼此核对事实。

(3)为了精确地研究被试者的心理活动,在观察过程中也可利用照相、录音、录相、电影等作为辅助手段。

22. 简述挫折产生的组织因素。

答:(l)组织的管理方式。

(2)组织内的人际关系。

(3)工作性质,不合个人兴趣及能力,会成为心理负担。

(4)工作环境,设备、条件、通风等不理想也会影响健康,引起情绪上的不满。

(5)其他,如工作计划安排不周,工作与休息时间安排不当,以及偏低的工资等。

23.简述群体规范的形成的三个阶段。

答:第一阶段,每个成员发表自己对某一事件的评价和判断。这是相互影响的阶段。

第二阶段,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这种意见可能是大多数人意见的综合折衷,也可能是群体核心人物的意见。

第三阶段,趋同倾向导致评价、判断以及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

24. 简述教育组织变革的动力及症候。

答:(1)教育组织变革的动力:①教育组织外环境的变化。②教育组织内环境的变化。(2)教育组织变革的症候:①决策失灵。

②沟通阻塞。③功能效应。④缺乏创新。

三、论述题

25. 教育管理者如何获得对人的正确认知,怎样才能做到这些?

答:(1)对人的认知是不是正确和全面,对认识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教育工作正常进行,都有很大影响;如果对人存有偏见,就必定会把人看偏了、

看错了、看死了。如何获得对人的正确认知,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注意:

①发展地看人。看人,不仅在于正确地了解他的过去和现状,还在于能预测其发展变化。②全面地看人。不能以偏概全,或者绝对化地看人,采取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态度。③历史地看人。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不能割断历史地看人。

(2)要做到以上几个方面:

①教育管理者要不断地端正自己的思想路线,切忌主观片面性。②要深入实际,作认真的调查研究,对人作全面的观察和了解。③只有坚持用发展的、全面的、历史的眼光去看人,才能正确地认识人、了解人。

26. 你认为应如何根据教育工作者的不同动机进行管理?

答:人类的动机可分为推动性动机和吸引性动机。教育管理者必须善于利用这两种动机来激发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一般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提高对教育工作意义的认识,使其不断体验到教育工作所创造的重大社会价值,满足其成就感,使他们从内心感受的获得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2)提出“挑战性”的工作任务,使教育工作者能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和才能,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条件,给予教学、科研、技术等方面的任务,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3)不断设置新的目标诱因,促使教育成员不满足现状,不断激活其高层需要和动机,引发其更多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目标行为。

(4)教育管理者应该重视生活福利和经济利益对教育工作者积极性的影响,注意使用适度的手段,以满足其基本需要。

27. 试论述教育组织变革的模式。

答:美国管理心理学家李维特在其所着《管理心理学》中提出组织变革的模式。他认为组织变革是工作(任务)、技术、结构和人员四个变量的相互作用。

李维特的模式在教育领域中也同样适用:

(1)以人员为中心的变革。

一个组织中,人员的变革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变革。因为人的因素决定着组织的成败。在教育组织中人员的变革,从根本上说就是教育人员素质的革命。

(2)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革。

组织是一个与内外部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为了适应环境变化,组织结构就需要不断的分化与统合。这种分化与统合就是组织结构的变革。它包括重新划分与合并新的部门,调整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任免负责人,明确责任和权力等。

(3)以技术为中心的组织变革。

从改变技术人手,进行挖潜改革与革新,是实现组织变革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技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组织的技术变革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手段的改革,以及与之有关的物质条件的改进。(4)以系统为中心的变革。

必须以系统的观点,来考虑整个组织的变革,在变革某一个因素时,必须注意到它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并考虑相应的措施。同时,还要考虑组织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促进组织的发展。

组织变革模式的四个变量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其中任何一个变量的改变都必然会引起其他变量的改变。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6分)

28.一位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干劲十足,工作投入,一心地想做一个既能带出好成绩又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但一学期下来,结果却令他非常失望。学生成绩并不突出,尤其让自认为十分关爱学生、处处为了学生的他伤心的是,很多学生对他很反感。甚至有学生给校长写信告他的状,说他“不懂得爱护学生”,“要求过于苛刻,难以接受”,“口头说爱学生,但行动上看不出来”等等。

试从教育工作者工作态度与教育行为关系的角度对上面的事例加以分析。

28. 答:工作中,影响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因素主要有:

(1)对一类事物的态度与对待特定事物的态度不同。

(2)受其他相关态度的影响。

(3)态度与动机的矛盾。

(4)缺乏能力与技巧。

(5)为了某些特殊需要而有意识使态度与行为不一致。

案例中这位新教师遇到的困惑对于教坛新手来说是比较正常的。一些新教师,由于刚刚参加工作,还处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再加上缺乏相应的工作能力和技巧,“好心办坏事”就在所难免。但是,要多总结、勤思考,分析态度与行为、目标与结果相脱节的原因,尽快得到改观。

陈振明_公共管理学_试题_题库(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A 一、填空 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美心发展,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和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 二、多项选择 1、我国学者往往以(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 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 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基础上 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 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 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 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 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 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 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 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 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 A 立法 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 三、解释概念 1、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 3、公共物品 4、行政国家 5、纯公共物品 四、简答 1、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那些? 2、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3、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4、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五、论述题 1、公共管理的特征及其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2011年7月自考真题写作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50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用标题揭示文章内容的对象、范围和性质的是( ) A.冯骥才的《珍珠鸟》 B.鲁迅的《无花的蔷薇》 C.冰心的《小品二章》 D.孙梨的《菜花》 2.从“第一次学游泳、第一次试讲、第一次打工”的材料中,提炼出“第一次意味着变革与创新”的主题,体现了确定主题的( ) A.明确 B.贴切 C.集中 D.深刻 3.经过作者筛选、加工、组合,写到文章中用以表现主题的材料是( ) A.原始材料 B.材料 C.题材 D.素材 4.《史记·信陵君列传》的题旨是赞扬魏无忌的礼贤下士、顾全大局和机智通变,于是详尽叙述他礼遇侯生、窃符救赵、结交毛薛等事迹,而对他晚年见疑魏王、死于酒色等则一笔带过。这体现了使用材料的( ) A.改造 B.组合 C.详略 D.生动 5.文章作者谋篇布局的写作行为或行为过程叫做( ) A.线索 B.结构 C.体验 D.照应 6.下列作品中,属于时空异常式类型结构的是( ) A.王蒙的《春之声》 B.鲁迅的《祝福》 C.徐怀中的《西线轶事》 D.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7.把某一对象的状貌、情态,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给读者的写作手法是( ) A.抒情 B.叙述 C.描写 D.说明 8.孔子说:“辞达而已矣。”是指( ) A.语言要准确 B.语言要准确流畅 C.语言要合逻辑 D.语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 第 1 页

9.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是( ) A.得体 B.语感 C.适体 D.通感 10.用较完整的句子,把文章各部分的内容要点概括出来。这种编写提纲的形式是( ) A.标题式 B.词语式 C.提要式 D.图表式 11.运思中选择文章体裁的具体类型和样式的是( ) A.选材 B.理序 C.择体 D.定向 12.下面哪一个不是 ..通讯的主要特点?( ) A.新闻性 B.评论性 C.典型性 D.文学性 13.被称为“看不出艺术的艺术”的文学样式是( ) A.诗歌 B.小说 C.戏剧 D.散文 14.关于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报道是( ) A.综合消息 B.经验性消息 C.动态消息 D.简讯 15.明代旅行家徐宏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中的一些内容,与现代地质学考察相对照,几乎完全符合。这体现了游记的( ) A.文学性 B.科学性 C.时代性 D.记实性 16.把评论、鉴赏活动纯粹看作是评论者个人的“灵魂冒险”,违背了文艺评论( ) A.实事求是的要求 B.尊重艺术的规律 C.知人论世的要求 D.拓宽审美视野的要求 17.下列作品中属于读后感的是( ) A.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 B.三毛的《永恒的母亲》 C.鲁迅的《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D.《伊索语言》 18.下列内容不属于 ...学术论文基本结构的是( ) A.绪论 B.本论 C.评论 D.结论 19.人们之所以看说明书,主要是为了要知道如何正确掌握和使用被说明的对象。这体现了说明书的( ) A.生活性 B.科学性 第 2 页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

精品文档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二)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部门组织目标的特点为(AC ) A.多元化 B.单一性 C.整体性 D.公共性 2、私人部门管理的突出特征表现为(ABD ) A.目标明确 B.协调过程中的效率优先 C.组织有效性度量很难 D.组织有效性度量相对容易 3、一般认为,在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发展历史中,曾出现过的范式有(AD ) A.公共行政范式 B.公共服务范式 C.公共责任范式 D.新公共管理范式 4、促成公共行政范式产生的背景因素主要有(ABCD ) A.私人部门和市民社会对效率的普遍追求 B. 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组织管理的改革 C. 私人部门的科学管理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管理活动的系统化、科学化研究 D.政治学、行政法学和官房学的理论支撑 5、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思想渊源和学科基础为(ABD ) A.政治学 B.行政法学 C.社会学 D.官房学 6、公共行政范式的理论基础为(AC ) A. 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二分” B.杰弗逊的“独立宣言” C.韦伯的科层制 D.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 7、韦伯把权力分为(ABC )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8、立基于韦伯的合理--合法的权力类型之上的科层制组织,其构建和运作的原则为(ABCD ) A.知识性和职业化原则 B.非人格化和执行能力原则 C.法定管辖范围原则 D.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原则 9、公共行政范式的基本特征为(ABCD ) A.行政活动的科学化 B.作为一种价值观的效率 C.严格的等级制组织模式 D.常任的、中立的和无个性特征的公务员 10、公共行政范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BCD ) A.政治的顺向控制问题 B.政治的逆向控制问题 C.科层制组织的低效率问题 D.科层制组织的限制自由问题 11、造成科层制组织低效率现象的主要原因有(ABD ) A. 科层制行政组织有不断自我膨胀的内驱力 B.科层制组织中的行政公务员乃至行政部门有通过知识保密来获得和保持权力的激励 B. 科层制组织存在政治的逆向控制问题 D.严格等级制的科层制组织中不可避免在会出现“彼德现象” 12、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措施主要包括(ABCD ) A.严格的成本控制 B.权力分散化 C.加强一线管理 D.运用市场机制和强化服务质量 13、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观点包括(ABCD ) A.注重管理、绩效评估和效率 B.公共服务代理化 C. 在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引入竞争机制并削减成本 D.强调产出控制而非过程控制 14、1992年英国梅杰内阁颁布的《公民宪章》中列出的公共服务的原则有(ABCD) A.公布明确的标准 B.公布有关服务运作的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2017年10月全国自考00449《教育管理原理》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2017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管理原理试卷 ( 课程代码 00449) 本试卷共 5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 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引 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 A C .一种活动B.一种原则.一种资源约束D.一种资源分配 2.德国的行政学着眼于国家和国家的特性,是研究管理国家的科学,其研究的管理手段主要是 A.服务手段B.经济手段 C.法律手段D.技术手段 3.教育管理原理指的是教育管理的实质及其运动的 A.基本法则B.基本规律 C.基本原则D.基本途径 4.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职能,应该是 A. 监督型管理职能B.指导型管理职能 C.计划一指令型管理职能D.指导一监督型管理职能 5.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这是教育管理的 A.权力性原则B.权变性原则 C.有效性原则D.民主性原则 6.教育政策的构成要素是教育政策方案完整性必须考虑的问题,尤其是作为行动准则的教育政策,必须做到 A .对象、目的、手段三位一体C .观念、行动、方法三位一体B.方针、策略、途径三位一体D.制定者、被执行者、内容三位一体 7.一般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是一个国家有关教育的总法。其形式称谓是A .宪法B.教育基本法 C .单行教育法D.教育行政法 8.关于教育行政执法的法律性特征理解,不正确的是

2017年10月自考02333软件工程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软件工程试卷 (课程代码02333)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软件工程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的主要成果有 A.瀑布模型 B.CASE产品 C.过程式语言 D.结构化方法 2.在销售管理系统需求文档中出现下列描述,属于外部接口需求范畴的是 A.系统应能产生月销售报表 B.系统应在5分钟内计算出给定季度的总销售税 C.对要构建的账户接收系统,必须为月财务状况系统提供更新信息 D.任取1秒钟,一个特定应用所消耗的可用计算能力平均不超过50% 3.需求规约的基本性质包括重要性和稳定性程度、可修改的、完整的和 A.一致的 B.可重复的 C.可复用的 D.可测试的 4.在建模过程中,可用以描述加工的工具是 A.数据表 B.加工表 C.数据字典 D.判定表 5.指不同模块之间相互依赖程度的度量是 A.扇出 B.扇入 C.内聚 D.耦合 6.把要解决问题的过程分解为多个步骤或阶段,每一步是对上一步结果的细化,以接近问题的解法,该方法称为 A.逐步求精 B.逐步分解 C.逐步抽象 D.逐步概括 7.关联的多重性是指 A.一个类有多少个方法被另一个类调用 B.一个类的某个方法被另一个类调用的次数 C.两个类所具有的相同的方法和属性的个数比 D.类中对象参与一个关联的数目 8.使用用况图可以为系统建模,描述软件系统行为的 A.功能结构 B.业务过程结构 C.整体结构 D.状态结构 9.RU的设计方法给出用于表达设计模型中基本成分的术语,包括子系统、设计类、接口和 A.构件 B.用况细化 C.体系结构描述 D.部署模型 10.关于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一个侧面证明程序员的失败 B.受时间约束的 C.一个推理过程 D.由独立的测试组完成

2011年7月自考真题英语翻译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英语翻译试题 课程代码:00087 I.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30 points, 2 points for each) A.Directions: This part consists of ten sentences, each followed by four different versions marked A, B, C and D.Choose the one that is the closest equivalent of the original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expressiveness. 1.Ignoring the chair offered him, Chu The stood squarely before this youth more than ten years his junior. ( ) A.朱德顾不得拉过来的椅子,端端正正地站在这个比他年轻十岁的青年面前。 B.顾不得拉过来的椅子,朱德端端正正地站在这个比他年轻十岁的青年面前。 C.端端正正地站在这个比他年轻十岁的青年面前,朱德顾不得拉过来的椅子。 D.朱德站在这个比他年轻十岁的青年面前,端端正正地,顾不得拉过来的椅子。 2.Two things are outstanding in the creation of the English system of canals, and they characterize all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 A.在修建英国的运河网的过程中,有两点是非常突出的,而他们也正是整个工业革命的特点。 B.在修建英国的运河网的过程中,有两点是非常突出的,也正是这两点使整个工业革命具有了特点。 C.在英国的运河网的创造中,有两点是非常突出的,而这两点也正是整个工业革命的特点。 D.在修建英国的运河网的过程中,有两点是非常突出的,而这两点也正是整个工业革命的特点。 3.Their galabias and turbans stained by the sweat and dirt of a long day’s work, they sat in front of a wayside shop, enjoyin g the best things in life along the Nile.( ) A.袍子和头巾上又是汗,又是土,他们干了一天活儿。这时候,他们坐在路旁一家商店门口,享受尼罗河沿岸人们生活里最大的乐事。 B.他们干了一天活儿,袍子和头巾上又是汗,又是土。这时候,他们坐在一家商店门口的路旁,享受尼罗河沿岸人们生活里最大的乐事。 C.他们干了一天活儿,袍子和头巾被汗和土玷污。这时候,他们坐在路旁一家商店门口,享受尼罗河沿岸人们生活里最大的乐事。 D.他们干了一天活儿,袍子和头巾上又是汗,又是土。这时候,他们坐在路旁一家商店门口,享受尼罗河沿岸人们生活里最大的乐事。 4.Per capita GNP has grown at an average rate of 7.6% from 1980-1992.( ) A.从1980到199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7.6%。 B.1980和199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为7.6%。 C.从1980到199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到7.6%。 D.从1980到199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超过7.6%。 5.A powerful indictment of America’s disregard of ecology, Silent Spring was aimed chiefly at the wholesale use of chemical pesticides, especially DDT.( ) A.一个对美国之忽视生态的有力控诉,《沉默的春天》主要是针对大规模使用农药——特别是滴滴涕。 第 1 页

2017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017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解析 (课程代码03708) 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2.洋务派最早从事的洋务事业是( )。 A.兴办军用工业 B.兴办民用工 C.派遣留学生 D.创立新式学堂 3.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 )。 A.《国闻报》 B.《时务报》 C.《强学报》 D.《万国公报》 4.1904年至1905年,为争夺侵略权益公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是( )。 A.美国与俄国 B.美国与英国 C.英国与日本 D.日本与俄国 5.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中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是( )。 A.孙中山 B.邹容 C.章炳麟 D.陈天华 6.1922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是( )。 A.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D.省港工人罢工 7.1930年8月,邓演达领导成立的中间党派是( )。 A.中国青年党 B.中国国家社会党 C.中国******临时行动委员会 D.中国******革命委员会 8.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1934年10月开始战略转移的是( )。A.红十五军团B.红一方面军C.红二方面军D.红四方面军 9.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扩大对华侵略而发动的事变是( )。 A.九一八亊变 B.—·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10.1937年,在淞沪会战中率领“八百壮士”孤军据守四行仓库的爱国将领是( )。 A.谢晋元 B.佟麟阁 C.张自忠 D.戴安澜 11.1940年,八路军对侵华日军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战役是( )。 A.平型关战役 B.雁门关战役 C.阳明堡战役 D.百团大战 12.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双方举行的谈判是( )。 A.西安谈判 B.重庆谈判 C.南京谈判 D.北平谈判 13.1946年6月,******军队挑起全面内战的起点是( )。 A.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 B.大举围攻东北解放区 C.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 D.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 14.台湾人民为反抗******当局暴政而举行“二二八”起义的时间是( )。 A.1945年 B.1946年 C.1947年 D.1948年

(完整版)2017年10月自考近现代史纲要试题真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答案】C 【解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考点】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2. 洋务派最早从事的洋务事业是( )。 A.兴办军用工业 B.兴办民用工业 C.派遣留学生 D.创立新式学堂 【答案】A 【解析】洋务派最早兴办的洋务事业是军用工业。 【考点】洋务运动的兴起 3.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 )。 A.《国闻报》 B.《时务报》 C.《强学报》 D.《万国公报》 【答案】B 【解析】戊戌维新时期,影响较大的报纸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

【考点】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4. 1904年至1905年,为争夺侵略权益公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是( )。 A.美国与俄国 B.美国与英国 C.英国与日本 D.日本与俄国 【答案】D 【解析】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 政府却宣布“局外中立” 【考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5. 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中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是( )。 A.孙中山 B.邹容 C.章炳麟 D.陈天华 【答案】C 【解析】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歌颂革命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考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6. 1922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是( )。 A.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D.省港工人罢工 【答案】A 【解析】1922年1月,香港海员大罢工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同帝国主义势力进 行的有组织较量,成为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D) A.计划性B.单一性 C.效率性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C)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A) A.公民 B.政府C.企业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 A.17世纪末18世纪初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D)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A)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A.经济的发展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C.公共服务范式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A.威尔逊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D) A.会计学B.政治学C.行政学 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的提出者是(D) A.凯恩斯 B.布坎南 C.韦伯 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的基础为(A) A.管理B.法律 C.经济D.政治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B) A.威尔逊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的基础为(C) A.传统型权力 B.魅力型权力C.合理--合法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 16、韦伯认为,以“法律”或者“升上掌权地位的那些人发布命令的权力”为基础的权力属于(A)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2011年7月自考真题美学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真正将崇高作为一个审美范畴进行研究的美学家是( ) A.劳鲍特里 B.布瓦洛 C.爱迪生 D.博克 2.从联想的类型来看,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属于( ) A.相似联想 B.对比联想 C.接近联想 D.类比联想 3.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是( ) A.形式符号层 B.意境超验层 C.物质实在层 D.意象世界层 4.在各种艺术意象中,以“天然”和“隐蔽”为主要特点的是( ) A.抽象 B.喻象 C.兴象 D.仿象 5.艺术的首要功能是( ) A.认识 B.感化 C.审美 D.启蒙 6.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 ) A.哲学方法 B.心理学方法 C.艺术学方法 D.人类学方法 7.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 ) A.先验主体论 B.理念论 C.绝对精神论 D.现象学的基本本体论 8.贯穿美学始终的理论基石是( ) A.审美对象 B.审美形态 C.审美经验 D.审美活动 9.曾将艺术形象称之为“幻象”的美学家是( ) A.苏珊·朗格 B.英伽登 C.杜夫海纳 D.阿恩海姆 10.我国的史前绘画最早见于( ) 第 1 页

A.旧石器时代晚期 B.旧石器时代中期 C.新石器时代 D.旧石器时代早期 11.西方早期的审美形态的实质是( ) A.诗性与雕塑性的 B.戏剧性与雕塑性的 C.诗性与音乐性的 D.音乐性与戏剧性的 12.体现了西方人在丑面前的无奈的审美形态是( ) A.悲剧 B.喜剧 C.荒诞 D.崇高 13.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的美学家是( ) A.柏拉图 B.朗吉弩斯 C.康德 D.博克 14.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美学家是( ) A.马克思 B.席勒 C.康德 D.亚里士多德 15.自然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哈奇生 B.乔治·桑塔亚那 C.夏夫玆博里 D.狄尔泰 16.在审美经验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五官感觉是( ) A.味觉和嗅觉 B.听觉和触觉 C.视觉和味觉 D.视觉和听觉 17.在审美经验的呈现阶段起着关键作用的是( ) A.审美知觉 B.审美想象 C.审美情感 D.审美理解 18.模仿说的最高发展阶段是( ) A.现代主义文艺 B.现实主义文艺 C.浪漫主义文艺 D.后现代主义文艺 19.“载道说”的完善者是( ) A.孔子 B.孟子 C.韩愈 D.朱熹 20.在意象生成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的是( ) A.意象和知觉 B.理智和情感 C.体验和感受 D.意向和想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 第 2 页

公共管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A 一、填空 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布坎南。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政治危机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公共管理途径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美心发展经验理论,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和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 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公共管理战略》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经济学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 二、多项选择 1、我国学者往往以(AC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 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 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AB )基础上 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 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ABC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 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 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ABCD )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 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AC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 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 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 BC ) 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 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 ABD ) A 立法 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 三、解释概念 1、公共行政 答: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行政机关为公众提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或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2、公共管理 答:是指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的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3、公共物品 答: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排他性的货物。

2017年10月自考03350社会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 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卷 (课程代码03350)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

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现代社会研究方法要求所有关于社会的知识应当建立在对客观社会事实进行观察、实地调查或实验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纯粹思辨的基础上。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 A.目的性 B.经验性 C.理论性 D.应用性

2.下列属于集合概念的是 A.老年人B.贫困者C.残疾人 D.国家 3.探索性研究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 A.实地考察、研究设计和请教专家 B.实地考察、请教专家和假设检验 C.实地考察、请教专家和查阅资料 D.研究设计、请教专家和查阅资料 4.关于个案调查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个案调查的结论确定B.个案调查的结果可以推论总体 C.个案调查需要科学的抽样

6.关于选题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理的选题可以使有限的研究资源集中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上 B.研究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内容规定着选题 C.研究题目一旦确定,后面各个阶段的研究工作必须完全按照选题阶段确定的目标、视角及方向进行 D.选题过程的质量对研究工作的整体质量影响不大 7.下列研究对象中,可以定位在个人层次进行分析的是 A.家庭 B.组织 C.外来工群体 D.非正式群体

2011年7月自考真题预防医学

2011年母婴保健适宜技术培训试题 单位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 1、关于胎儿附属物的说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胎儿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组织,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B 胎盘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组成C正常足月妊娠羊水量为1000ml D 叶状绒毛膜:构成胎盘的母体部分,是胎盘的主要部分E胎膜是由绒毛膜和羊膜组成 2、对于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哪项是恰当的 A、前驱期有发热、消瘦及淋巴结增大的症状,极易诊断 B、潜伏期短,一般为2个月 C、发病前少数病人有前驱期症状 D、胸腹腔及四肢皮肤有典型的玫瑰疹 E、其特点为细胞免疫功能严重低下,为各种严重的条件性感染创造机会,如卡波肉瘤及肺包子虫病 3、有关产科腹部检查,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 妊娠满12周,子宫位于耻骨联合上2—3横指 B 妊娠满20周,子宫位于脐下1横指 C 妊娠满28周,子宫位于脐上3横指 D 妊娠满32周,子宫位于脐与剑突之间 E 妊娠满36周,子宫位于剑突下3横指 4、下列说法不对的是() A 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发动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B 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间分娩,称为足月C妊娠满42周及其后分娩,称为过期产D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间分娩,称早产 E 妊娠42周后分娩,称为过期产 5、在分娩过程中,有关产程护理不妥的是() A 血压应每4小时测一次,若血压≥140/90mmHg,应警惕待产妇发生抽搐的可能 B 灌肠后要观察子宫收缩,勤听胎心C让胎头最好在宫缩时,缓慢娩出 D第二产程,指导待产妇在宫缩时屏气用力,增加腹压 E 助产士切忌在胎盘尚未完全剥离之前,用手按揉、下压宫底或牵拉脐带 6、关于产褥期妇女的护理,下列说法不妥的是() A 产妇产后3—4日,均有泌乳热 B 产后宫缩痛经产妇更明显 C 血性恶露色鲜红,含大量血液,有少量胎膜及坏死蜕膜组织 D 于分娩后7—10天可温水坐浴,但恶露量多且颜色鲜红者应禁止坐浴 E 分娩后6周进行产后复查 7、产后出血的原因不包括() A.宫缩乏力 B.软产道损伤 C.胎盘因素 D.凝血功能障碍 E.胎头不能入盆 8、胎膜早破的护理不妥的是() A.孕妇卧床休息 B.每日测体温.,监测白细胞及分类 C.每日用消毒液冲洗会阴 D.观察羊水性状.气味 E.破膜24小时仍未临产,给有效的抗生素预防感染 9、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可以采取的治疗措施错误的是 A. 注射催产素 B. 双手刺激耻骨联合上方 C. 结扎盆腔血管止血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20200512012353)

、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D )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C )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A )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 D ) A.会计学 B.政治学 C.行政学 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的提出者是(D ) A.凯恩斯 B.布坎南 C.韦伯 D.威尔逊

2017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2017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 (民放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 A.文化现象 B.文化内涵 C.文化事象 D.文化思潮 2.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 A.古巴人和鲜卑人 B.古巴人和羌人 C.鲜卑人和吐蕃 D.吐蕃和羌人 3.中国古代家族伦理的核心是 A.修身B,勤业C.孝梯D.尊师 4.《诗经》编成于 A.春秋时切 B.战国时期 C.汉朝 D.唐朝 5.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产生于 A.元代末期 B.明代中叶 C.清朝中叶 D.民国初年 6.在中国古代教育程序的八个步骤中,最终阶段是 A.“正心”B“修身”C“平天下”D“治国” 7.中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 A.坚持语文独立 B.坚持语文互助 C.坚持语文平等 D.坚持语文分类

8.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是隋唐确立的 A.孝廉制度 B.九品中止制 C.科举制度 D.官吏选拔制度 9.在诗歌题材上,律诗盛行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10.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五帝的谱系是 A.黄帝、鲧、高辛,尧、舜 B.黄帝、颛顼、高辛、尧、舜 C.黄帝、仓颉、高辛、尧、舜D、黄帝、高辛、尧、舜、蚩尤 11.中国铁器的普遍使用始于 A.新石器时代 B.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12.唐代以后科举制的主要形式是 A.民间推选制 B.官员推荐制 C.面向社会的公开考试 D.门阀世族世袭制 13.在中国哲学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是 A.人定胜天的观念 B. 物竞天择的观念 C.天人之分的观念 D.天人合一的观念 14.现今能见到的最早的中国汉字是 A.岩壁文 B.石鼓文 C.青铜文 D.甲骨文 15.注重人的心态部分,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的是 A.广义文化 B.狭义文化 C.民族文化 D.国别文化 16.古代识字课本《百家姓》出现于 A.唐代初年 B.北宋初年 C.明代初年 D.清代中期 17.中国农业生产文化的主体内容是 A.水利开发 B.农具应用 C.农业政策 D.农耕灌溉

2017年10月自考大学语文真题答案解析

2017年10月自考大学语文真题答案解析点击查看》》》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后唐庄宗李存勖在消灭仇敌时,意气风发,极写其强盛;在大功告成,天下平定后,又极写其衰败,在盛衰、成败、兴亡的对比中,阐述了本文的主旨。 【考点】《五代史伶官传序》 2、【答案】A 【解析】本文写作与“百日维新”失败之后,作者勉励处于逆境之中革命者不要因一时的挫折而灰心,要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战胜逆境,继续从事革命。本文主要采取正反对比论证法: 第一段,“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正反对比。 第二段,顺境与逆境相对比。 第三段,遇挫折不退却,与旁观者对比。 第四段,堆山者与填土者对比,堆山者“功亏一篑”,填土者则“持之以恒”

全文围绕成与败,顺与逆,强与弱,彼与我—— 进行正反对比。 【考点】《论毅力》 3、【答案】D 【解析】尽管如此,我对人类的评价还是十分高的,我相信,要是人民的健康感情没有被那些通过学校和报纸而起作用的商业利益和政治利益加以有计划的破坏,那么战争这个妖魔早就该绝迹了。 【考点】《我的世界观》 4、【答案】A 【解析】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 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考点】《垓下之围》 5、【答案】C 【解析】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经过变革,找过的军事改革迅速取得成功,使其成为一等强国,一举扭转了往昔秦兵东进和胡马南下的被动挨打局面。

【考点】《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6、【答案】C 【解析】《先妣事略》是明代归有光追忆亡母的一篇记叙文。全篇主要借回忆母亲生前的几件事情,表现母亲治家的勤俭、对孩子的期望以及他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文章笔意疏淡,虽写家常琐事,但读来亲切动人。 【考点】《先妣事略》 7、【答案】B 【解析】本文通过记述浙江桐乡乌镇“香市”今昔的变化,即小见大,写出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凋敝及其对市镇的影响,反映了旧中国由封建经济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的转变,并没有给农村带来发展和繁荣。作品主要采用今昔对比的写作方法。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追忆往昔香市的热闹场面,第二部分描述重兴香市的冷落情景。通过今与昔、冷落与热闹的对比来表现主旨。 【考点】《香市》 8、【答案】A 【解析】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庵,中国著名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

2011年7月自考真题管理经济学及答案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管理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2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可用于企业决策的基础是( ) A.会计利润 B.经济利润 C.正常利润 D.最大利润 2.某机器原来生产产品A,利润为500元,现在改生产产品B,所花材料费为800元,则生产产品B的机会成本为( ) A.300元 B.500元 C.800元 D.1 300元 3.一种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导致另一种产品需求量的减少,这两种产品属于( ) A.低档品 B.互补品 C.替代品 D.独立品 4.不影响供给量的因素是( ) A.产品价格 B.产品成本 C.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D.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5.下列价格变动中,能使销售收入增加的变动是( ) A.当需求是弹性时,价格下降 B.当需求是弹性时,价格上升 C.当需求是单元弹性,价格下降 D.当需求是非弹性时,价格下降

6.提价1倍后,对需求量不会有很大影响的商品是( ) A.液晶彩电 B.高级手表 C.大米 D.高档服装 7.在管理经济学中,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区别在于( ) A.前者是短期(5年以下)计划中用的成本,后者是长期(5年以上)计划中用的成本 B.前者是当前的成本,后者是将来的成本 C.前者在成本组成中,有些成本是固定的,后者的所有成本都是可以变动的 D.前者是指经营费用,后者是指投资费用 8.等产量曲线( ) A.说明了为生产一个给定的产出量而可能的各种投入要素的组合 B.除非得到所有要素的价格,否则不能划出该曲线 C.表明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D.表示了无论投入数量怎样变化,产出量都是一定的 9.当市场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时,称为盈亏平衡点,此时企业( ) A.会计利润为零 B.获得正常利润 C.经济利润小于零 D.退出该行业 10.卡特尔是寡头垄断厂商之间的一个协议,以便它们( ) A.集体增加产量,降低价格 B.对同一种产品向不同的消费者索取不同的价格 C.协调它们的决策,使联合利润最大化 D.对不同产品向同类消费者索取相同的价格 11.下面哪一条不是差别定价的必要条件?( ) A.企业对价格要有一定控制能力 B.不同市场的边际收入必须不同 C.企业的市场必须是被分割的 D.不同市场的价格弹性不同 12.资本的债务成本等于( ) A.企业的债券或借款的税后利率 B.企业的债券或借款的税前利率

东财考试批次公共管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 1. 公共管理学是对公共组织尤其是()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等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研究。 A .个人 B .企业 C .政府组织 D .营利组织 【答案】C 2. 广义的公共组织是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它包括()及第三部门。 A .企业 B .政府 C .单位 D .营利组织 【答案】B 3. 依据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将组织结构分为尖型组织结构和()组织结构。 A .直线型 B .扁平型 C .职能型 D .矩阵型 【答案】B 4.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的是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中国政府间关系的治理模式是一种传统的等级控制模式,这种政府间关系模式称为()。 A .市场模式 B .传统模式 C .集权模式 D .分权模式 【答案】B 5. 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基本手段是制定和实施(),以纠正市场失灵。 A .公共政策 B .法律 C .法规 D .计划 【答案】A 6. 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作为规范或准则,它()。 A .具有强制性 B .不具强制性 C .有时具有强制性 D .有弱强制性 【答案】A 7. 西方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论和实践在20世纪()年代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A .60 B .70 C .80 D .90 【答案】D 8. 在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过程中,()以及从行为科学中产生的观点和见识起到重要的作用。

A .人际关系运动 B .新管理思潮 C .人力资源管理思潮 D .新公共管理运动 【答案】A 9. ()年8月14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正式建立。 A .1988 B .1993 C .1998 D .2000 【答案】B 10. 虽然早在古罗马时期就存在过庞大的文官队伍与相应的管理制度,但西方各国的职业文官队伍则是出现于()世纪民族国家形成与中央权扩张的时期。 A .13 B .14 C .15 D .16 【答案】B 11. 在西方,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政务官通过()产生,有任期。 A .选举 B .考试 C .任命 D .推荐 【答案】A 12. 公债按()分,可分为中央公债与地方公债。 A .发行机构的地位 B .发行地域 C .偿还期限 D .是否允许上市流通 【答案】A 13. 税收是当今各国最主要的公共收入形式,公共收入中()以上来自税收收入。 A .60% B .70% C .80% D .90% 【答案】D 14. 个人伦理主要是通过良知和舆论来约束;而公共管理伦理除了舆论和内心信念约束外,还受()的约束。 A .良知 B .法律 C .制度 D .强制 【答案】C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 1. 道路是纯公共物品。 【答案】× 2. 人一般生来厌恶工作,只要有可能就想逃避工作属于Y理论假定。 【答案】× 3.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正比。 【答案】× 4. "更少的政府,更多的治理"成为西方政府改革的共同特征。 【答案】√ 5. 地方政府间横向合作的发展改变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格局。地方政府在合作过程中往往结合成利益共同体,联合向中央政府"讨价还价"。 【答案】√ 6. 我国地方政府层级的设置经历了多次的调整后,最终形成了省、县(县级市)、乡三级制和省、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