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唐朝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唐朝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唐朝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

第五课唐朝的对外关系

知识点梳理:

1.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交往的国家和地区遍及亚洲、欧洲和非洲。

2.新罗和日本派出大量使节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留学生最多的是新罗。日本自隋朝就派人到中国学

习。唐朝文化对新罗和日本的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3.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鉴真受日本僧人邀请,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他在日本除了传授佛教外,

还传播建筑、雕塑和医药等知识。

4.玄奘取经:唐太宗时期,玄奘一人从长安出发,到天竺(今印度)学习佛法,回国后,写了《大唐西

域记》一书,成为后来研究中南亚历史的宝贵资料。

5.鉴真东渡和玄奘取经是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典型事例,体现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6.唐朝时期海外贸易频繁,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

7.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原因有: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交通

发达。

鉴真玄奘

巩固练习:

1. 唐朝时期,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的是()

A.鉴真和尚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崔致远

2. 一位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筑而成的求知之路。这位伟大的僧人指的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3. 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关于唐朝和日本的交往,错误的是()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C.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D.日本按照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4. 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和佛教典籍的是( )

A.《大唐西域记》

B.《徐霞客游记》

C.《东游记》

D.《西游记》

5. 下面两个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的对外交往特点是()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6. 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B.传播日本的先进文化

C.加强两国友谊

D.求取佛教经典

7. 以下最能体现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所表现出的坚持不懈的精神的是()

A.玄奘西行

B.文成公主入藏

C.鉴真东渡

D.遣唐使

8. 下列属于玄奘与鉴真的不同之处的是()

A.是唐朝著名的高僧

B.为自己完成使命历经艰辛和苦难

C.求取佛经精义

D.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9. 唐朝时期同新罗交往频繁,下列有关事实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B.新罗仿照唐朝,采取科举制选拔官吏

C.在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中,新罗人最少

D.朝鲜音乐传入中国,广泛流传

10. 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成为“唐人”的原因是()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威望

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11. 下列人物中,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是()

①李冰②李春③玄奘④鉴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 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僧人②都对唐和邻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③为完成使命都出生入死,历经艰辛④都是唐玄宗时期的使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13. 唐朝时成为一座国际性大城市的城市是()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

14. 郭沫若曾写诗称赞鉴真道:“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招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追述了唐朝文化()

A.对日本的影响

B.对新罗的影响

C.对天竺的影响

D.对大秦的影响

15. 读材料,回答问题。

是唐朝建立1390周年纪念。唐朝堪称我国古代文明开放设社会的典范,唐朝时候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往频繁,对后世影响深远。

(1)唐玄宗统治前期,采取了那些政策治理国家?

(2)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成为开放社会的一个亮点。请举出唐朝和日本与印度交往的典型史实各一例。

(3)根据所学知识,请总结出玄奘和鉴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 一、我国大地上的最早人类 1.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由古猿(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产生地是在非洲,距今约有二三百万年。 2.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发现于云南元谋县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 3.能不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 1.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生活在今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原始人类,我们称之为“北京人”。 2.北京人体形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够直立行走(直立行走迈出了从猿到人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还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和木棒作为工具。 三、山顶洞人 1.距今约3万年左右,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生活着一种原始人类,我们称之为“山顶洞人”。 2.山顶洞人的体形特征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情况: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用骨针缝制衣服,相互交换生活用品。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4.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第2课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 一、半坡氏族村落 1.半坡氏族村落遗址,最早发现于我国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郊的半坡村,距今约有6000余年。 2.半坡人属于母系氏族,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石制的耒耜耕地,用石镰收割庄稼,种植粟、白菜、芥菜等农作物,饲养猪、狗等家畜,居住半穴居式的房屋,会制造彩陶。 二、河姆渡氏族村落 1.河姆渡氏族村落遗址,最早发现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有1万年。 2.河姆渡人属于母系氏族,使用磨制石器和木骨制的耒耜,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过着定居生活,居住干栏式房屋,挖掘水井,会制造陶器,制造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三、大汶口氏族村落 1.大汶口氏族村落遗址,最早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距今约有5000至4000年。 2.大汶口人属于父系氏族,使用磨制石镰、石锄等,制作陶器有黑陶、白陶,制造玉器工业精美。 3.大汶口晚期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案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唐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同学们还记得在“盛唐气象”中我们提及过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诗句吗? 这句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副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盛世局面,但是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其实还有后半段吗?“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意思是安史之乱后,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布匹居然要卖到万贯钱。大家想知道究竟发生了哪些事情使唐朝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吗?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安史之乱 1.学生探讨: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唐玄宗像 答案提示:(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4)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史料解读。 材料: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3.教师结合材料和课本讲述安史之乱的基本情况。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内调西北地区精兵,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于763年平定了叛乱。) 4.读教材,学生回答:安史之乱的影响。

答案提示: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目标导学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 1.学生读教材和图,抢答黄巢起义的背景和结果。 答案提示:(1)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2)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 2.教师讲述:唐朝灭亡的基本情况。 (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目标导学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史料解读。 材料: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政权分立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2.根据课本知识和材料,抢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答案提示:唐末藩镇割据。 3.结合教材,概括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答案提示: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三、课堂总结 唐朝盛极一时,最后因为唐玄宗的奢侈腐化而导致了王朝的衰败和接下来一百多年的混乱,我们应该从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戒骄戒躁,始终如一。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再现了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重点是识记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得出正确的教训和人生观。在本课中,充分展示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化,和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以此启发学生,让他们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另外,要让学生明白五代十国虽然混乱不已,但其中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使其领悟到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夙愿。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知识点汇总及同步课时作业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知识点1 安史之乱 1.背景 ( 1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 ( 2 )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2.爆发: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3.过程: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4.影响 ( 1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 3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知识点2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5.黄巢起义 6.唐朝灭亡:907 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知识点3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7.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8.社会状况:北方地区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9.评价 ( 1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2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酿成“安史之乱”的情况;知道唐末农民起义及唐朝的灭亡、中国进入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等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的了解,认识到治理国家要完善人才选拔制度,用人要德才兼备的重要性;通过思考“强盛的唐朝为什么会爆发安史之乱”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唐末农民起义的爆发也是唐朝政治腐败的结果;理解出现“五代十国”纷乱局面中的统一因素,认识到国家民族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 安史之乱、五代十国。 【教学难点】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影响、认识到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以及藩镇割据的概念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理解五代十国时期存在的统一因素。 【教学准备】 唐朝安史之乱、反映安史之乱的诗歌及五代十国形势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上节内容,突出“中外文化交流”。 二、导入新课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诗人,写了一首《忆昔》诗,称赞“开元盛世”,同学们还记得这位诗人的名字吗?(杜甫)大家还记得这首诗的内容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答得很好。尽管这首诗不无溢美之处,但大体上还是符合事实的。这么一个难得的盛世局面,到了天宝年间竟从顶峰急剧地跌落下来。唐朝由盛而衰,从衰落到灭亡。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总结:朝政腐败,预伏着危机。 2.安史之乱:让学生看《安史之乱》示意图。 让学生说出安史之乱的时间、叛军将领。 简单概括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内部兵力空虚。直接原因:节度使势力日益强大。 3.安史之乱的重要影响:藩镇割据 (1)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地方上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教师可补充介绍:玄宗时,边境共设10 个节度使。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虽称藩臣,实非王臣”。藩镇之间、藩镇和中央之间,不断争战,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力量。 三、讲授新课 (一)安史之乱 1.引述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讲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2.注意讲清藩镇割据的概念;结合《敦煌壁画中的节度使出行图》,加强形象记忆。 3.评价唐玄宗 学生讨论后得出: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人,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使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空前发展,把唐朝推向全盛,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这是他的功绩。而唐玄宗统治后期,却重用奸臣,贪图享乐,荒于朝政,导致安史之乱,国家日趋衰落,这又是他无可争辩的过失。所以,唐玄宗有功有过。但总起来说,唐玄宗应该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经验教训:完善人才选拔制度,用人要德才兼备,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 4.想一想,“安史之乱”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唐朝后期政治腐败:藩镇割据,混战不已;宦官专权,把持朝政。 2.黄巢起义: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中华书局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一、基本知识 1.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 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 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 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 始社会。 4.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 家。 5.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 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 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 生。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 期。 6.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 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 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 样一种集体。 7.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见 后面表格) 8.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 家。 9.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1 万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 今约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 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便 于通风防潮,饲养猪、狗、水牛等,属于母 系氏族。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饲养猪、狗等,属于母系氏族。 10.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 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 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 成了日后的华夏族。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 文始祖”。炎帝的贡献:(1)改进农具,教 人耕田,(2)发明制陶技术(3)发明医药, 号称神农氏。黄帝的贡献:(1)修盖房屋 (2)种植谷物(3)挖井造车、船、兵器等 (4)发明文字、历法、音乐等。 11.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 盟首领。 1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 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世袭 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3.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 —汤战胜桀,建立商朝,定都亳。 14.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 朝。 15.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 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16.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17.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商朝 是我国青铜文化灿烂时期。原始社会末期出现青铜器。 18.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 我国成都平原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19.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 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20.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 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瓦解时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21.春秋五霸是指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 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葵丘会盟。 22.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城濮大战,晋军大败 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23.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 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24.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长平之战后, 东方六国再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 25.我国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铁农具;使用牛耕现 象始于春秋末年。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铁农具、牛耕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26.战国时期,秦国蜀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都 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 战国后期在咸阳修建郑国渠。 27.甲骨文是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 文字。我国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28.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年代是从商朝开始的。 29.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的代表 1

七年级历史中华书局版期末质量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期中质量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古人评论说“隋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是( ) A 、大运河大大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 B 、大运河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C 、大运河巩固了隋朝的统一 D 、大运河方便了帝王的游玩 2、电视剧《贞观长歌》深受观众喜爱,你认为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画面是( ) A 、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C 、文成公主入藏 D 、唐太宗鼓励魏征直言皇帝过错 3、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人们基本肯定她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 A 、她有卓越的政治才能 B 、她继续推行唐太宗时期的各项政策 C 、她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D 、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4、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的相同点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重视农业的发展 ④都出现了经济繁荣发展的景象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5、唐朝时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交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 A 对外交通非常便利 B 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 采取鼓励交往的政策 D 胸怀博大,疆域广阔 6、邮政部门曾发行一套邮票,将唐诗微缩在3枚小邮票上,全新塑造了邮票图书的概念,你认为在此邮票上不会出现的诗人是( )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苏轼 7、书法是一门有着超时代意义的精深高妙的特殊艺术。右图所示书法作品筋力丰满,气派雍容,成为后世取法的典范之一,其作者是( ) A 、颜真卿 B 、柳公权 C 、赵孟頫 D 、黄庭坚 8、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 .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 .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 .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9、下列四幅反映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你认为错误的一幅是( ) 西夏 A B C D 10、西子湖畔的岳王庙里有一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他表达了人们对精忠报国的哪位人物的崇敬( )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分析? 代十国的发展演变过程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玄宗幸蜀图》图)讲述杨贵妃 的死:唐玄宗一众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 23里)途中将士饥疲,六军愤怒,陈玄礼认为杨国 忠作乱才导致安禄山谋反,请李辅国转告太子想杀 杨国忠的意图。这时吐蕃使者正率领20多人围堵杨 国忠,抱怨没食物。有官兵喊:“杨国忠与胡虏谋反!” 杨国忠骑着马逃到西门,被众人杀死肢解,头被枪 挑着竖在驿站门口。陈玄礼及韦谔请求玄宗杀死杨 贵妃。高力士劝说玄宗保军心安定,杀死杨贵妃。 玄宗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缢死杨贵妃。此后,玄 宗入蜀。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 划的兵变“。这就是《玄宗幸蜀图》的历史背景,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以 从中汲取教训。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安史之乱 (一)背景(原因): (多媒体展示唐玄宗的画像)学生探讨:安史之乱 爆发的历史背景? 答案提示:1.开元末年唐玄宗 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2.社会矛盾 尖锐,边疆形势紧张。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 重内轻。4.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 张势力。 (二)过程 (多媒体展示以下列材料)史料解读 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 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

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1.(多媒体出示问题:安史之乱的基本过程)教师讲述:安史之乱的基本情况。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763年被平定) 2.(多媒体出示问题:安史之乱的影响)读教材,学生回答:安史之乱的影响 答案提示: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目标导学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 1.(多媒体展示黄巢起义图)学生读教材和图,抢答黄巢起义的背景和结果 答案提示: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2.(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灭亡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目标导学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2.(多媒体出示问题: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根据课本知识,抢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答案提示:唐朝藩镇割据。 2.(多媒体出示五代十国的地图,提出问题: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答案提示: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三、课堂总结 唐朝盛极一时,最后因为唐玄宗的奢侈腐化而导致了王朝的衰败,和接下来几百年的混乱,我们应该从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戒骄戒躁,始终如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再现了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重点是记诵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得出正确的教训和人生观。在本课中,充分展示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化,和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以此启发学生,让他们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在就是认识到五代十国虽然混乱不已,但其中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从而意识到,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宿愿。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精品教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唐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影响;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同学们还记得在“盛唐气象”中我们提及过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诗句吗? 这首诗的前半段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盛世景象,但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后半段吗?“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意思是安史之乱后,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布匹居然要卖到万贯钱。曾以繁荣和开放著称的唐王朝为什么会走向衰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安史之乱 1.指导学生阅读“安史之乱”一目,并回忆第2课中的“开元盛世”相关内容,找出形容唐玄宗前期、后期统治表现不同的关键词。 提示: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2.唐玄宗用人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了什么后果? 提示:通过比较可以知道安禄山等节度使势力发展与唐玄宗的识人用人有密切关系。玄宗后期,重用善于逢迎的李林甫,任用番将安禄山等掌管重兵,种下了安史之乱及藩镇跋扈的祸根。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代为右相,他身兼40余职,妒贤嫉能,结党营私,生活奢侈。其所作所为,引起公愤。

故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起兵。 3.材料展示 材料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隋唐以来,河北幽州一带民族杂居,契丹、奚、突厥等族的习尚与汉不同,当地官员虐待少数民族,实行高压政策。 材料二: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4.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分析安史之乱的爆发还有哪些原因。 提示:(1)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2)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5.指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安史之乱的史实,了解学习安史之乱发生的时间、人物、主要经过和结局。请学生课上与大家分享交流。 过渡:安史之乱虽然被镇压,但是长达八年的战争也给唐朝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通过两则材料,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安史之乱的影响。 6.材料展示 材料一: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材料二: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采取安抚政策,设立更多的节度使,节度使占据藩镇,割据一方。 师生共同总结:影响:(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2)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3)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教师强调:安史之乱的性质是叛军企图夺取唐王朝中央政权。 目标导学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 1.唐朝人都特别喜欢写诗,以诗明志,黄巢也不例外,他在诗作《不第后赋菊》中就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请同学们诵读这首诗,感受黄巢心中的抱负。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提示:这首诗表达了黄巢想要改朝换代的愿望。 2.黄巢为什么要改朝换代?黄巢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一目,回答黄巢起义的原因、结果和影响。 提示:黄巢起义以后,镇压黄巢的节度使朱温掌握了朝政大权,并在907年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中华书局)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中华书局) 复习方法和步骤:(三步走,一路问) 1.结合提纲和笔记看书,并在书上打记知识要点。 2.结合试卷看书,补充知识和熟悉题型和解题方法与技巧。 3.做课外习题,查缺补漏。 4.如有不懂的问题,来问老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位于云南元谋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5、元谋和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6、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 7、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8、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9、农耕和医药的始祖是炎帝,号称“神农氏”。 10、嫘祖发明养蚕抽丝的方法。 11、黄河流域的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 13、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14、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 15、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16、西周为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受封诸候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定期朝觐、纳贡,治理封国,战时出兵作战。通过分封制,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17 18、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发展而来的,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是从商朝开始的。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或钟鼎文。 19、商周是青铜器鼎盛时期。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和四羊方尊。 20、“三星堆”文化(又叫“巴蜀文化”)遗址(位于四川成都平原)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2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2、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3、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24、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第5课“和同为一家”习题精选 例题: 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 A.使吐蕃与唐结盟B.使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 C.为吐蕃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D.加强唐对吐蕃的管辖 解析:此题为最佳选择题。从四个备选答案来看,与文成公主入藏不相关的是A、D。特别是D 表述不正确,唐和吐蕃不能定义为管辖,只能是联系。另外B也不准确,它应该出现在金成公主入藏之后。采用排除法,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C 1.唐朝的吐蕃是今天()的祖先 A.回族B.藏族 C.朝鲜族D.维吾尔族 2.吐蕃政权的政治中心( ) A.长安B.开封 C.逻些D.龙泉府 3.唐朝与吐蕃的第一个友好使者是( ) A.怀人可汗B.尺带珠丹 C.骨力裴罗D.松赞干布 4.藏族的祖先最高统治者的称谓是( ) A.单于B.素丹 C.可汗D.赞普 5.维吾尔族的直线在唐朝时称( ) A.吐蕃B.回纥 C.突厥D.六诏 6.彝族的祖先在唐朝称( ) A.吐蕃B.回纥 C.突厥D.六诏 7.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皇帝是( ) A.唐太宗B.唐中宗 C.唐玄宗D.唐高宗 8.被我国北方民族尊称为天可汗的是( ) A.唐太宗B.唐中宗 C.唐玄宗D.唐高宗 9.唐朝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方式有( ) ①唐朝册封少数民族首领②唐朝与少数民族政权通婚③中原政权在边疆设立管辖机 构④汉族与少数民族进行贸易往来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10.下列有关唐朝与边疆少数民族交往联系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和武则天在家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B.唐玄宗册封过回纥、南诏、粟末靺鞨的首领 C.“和同为一家”是吐蕃赞普给唐朝皇帝上书中的话 D.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另一赞普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时练习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训练 1. “安史之乱”结束了盛唐的神话,强大的帝国从此走下坡路,一去不回头。往昔的繁华,成为回忆。这场近八年的内乱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B.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C.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解答】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故选C. 2. 唐宪宗提高宰相的权威,平定藩镇的叛乱,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唐室中兴”的盛况。唐朝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是() A.镇压农民起义 B.中央放权 C.镇压安史之乱 D.分封制的实行 【解答】唐朝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是镇压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后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故选C. 3. 唐朝的灭亡是一个过程,下列与唐朝的灭亡无关的是() A.安史之乱对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B.藩镇割据的态势愈演愈烈 C.科举制的创立

D.唐末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解答】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对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科举制的创立与唐朝的灭亡无关.故选C. 4. 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 A.唐玄宗不理朝政,任用奸臣 B.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 C.政治腐败,享乐之风盛行 D.唐玄宗励精图治,锐意改草 【解答】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励精图治,锐意改草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故选D. 5. 安禄山每次入宫,都是先拜贵妃,再拜皇帝。皇帝不解,问他何故,安禄山恭恭敬敬地说:“我们胡人的习俗,都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皇帝释然,对安禄山的憨厚和朴实添了几分好感。这位皇帝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解答】依据“安禄山”可知,与安史之乱有关.唐玄宗统治后期,他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造成朝政混乱,导致以边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称为“安史之乱”.唐朝社会从此由盛转衰.故这位皇帝是唐玄宗.故选D.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9-18课)中华书局版

第九课、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必背) 一、秦朝的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始皇是我国古代第一个皇帝。 二、秦始皇巩固大统一的措施: 1.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百官之首,协助皇帝管理国家事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三公之下设九卿。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个郡。 意义: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正式成立,从此历代的封建王朝都沿用了这个制度。 2.在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在全国通行秦半两)、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在交通上,车同轨、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加强了对全国的军事控制。 4.在思想文化方面:书同文(统一文字),促进了文化的发展;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中国的文化出现断层现象。 5.在军事上,北击匈奴(秦始皇派蒙恬率30万大军把匈奴赶到大青山以北)、修筑长城(万里长城,西起临兆,东至辽东。万里长城的修建有利于民族的和平,对黄河流域的经济、文化也起到了保护作用)、南征越族、修建灵渠。 三、秦朝的疆域: 四至(东至大海、西至今甘肃西南部和云南北部、南至南海和越南北部、北至长城一带) 第十课、秦朝的速亡和西汉王朝的建立 一、秦朝的灭亡(必背) 1.秦朝只存在了14年,推翻秦朝统治的人是刘邦。 2.秦朝灭亡的原因:秦朝的暴政(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陈涉吴广起义(必背)(大泽乡起义) 起义的根本原因:秦朝的暴政 直接原因:陈胜、吴广戍边误期 起义: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陈建立张楚政权;结果失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五课(附答案)

第5课“和同为一家” 1:对新疆的管理: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2、唐朝与各民族政权的关系: 吐蕃(西藏)的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通婚, 吐蕃(西藏)的尺带珠丹(上书“和同为一家”)与唐朝金城公主通婚。 3. 4 ⑴战争征服后设置机构。唐初,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 给予适当安置;后来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在西突厥地区设立安西,北庭 两个都护府,管理西域。 ⑵册封首领。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还封粟末靺鞨首领大 祚荣为渤海郡王,封难找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⑶联姻“和亲”。文成公主入吐蕃与松赞干布成亲,加强了唐朝与吐蕃的联系, 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结婚后,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 本课考点精练 一、选择题: 1、唐朝初年,下列名称中还未出现的是() A、吐蕃 B、回鹘 C、突厥 D、靺鞨 2、回纥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A、藏族 B、满族 C、维吾尔族 D、彝族 3、下列事件发生在8世纪初的是() A、科举制的创立 B、唐朝的建立 C、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D、金城公主入吐蕃 4、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的唐朝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武则天 5、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里藏族的祖先在唐朝时被称为() A、回纥 B、六诏 C、靺鞨 D、吐蕃

6、下列民族的首领中,经唐玄宗册封过的有() ①回纥②突厥③靺鞨④南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A、秦兵马俑 B、大昭寺会盟碑 C、唐招提寺鉴真坐像 D、敦煌莫高窟 8、唐太宗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的真正原因是() A、唐太宗具备“天可汗”的素质 B、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唐朝国力的强大 D、唐朝是世界的中心 二:连线 a、回纥 1、满族的祖先 b、吐蕃 2、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c、六诏 3、藏族的祖先 d、靺鞨 4、维吾尔族的祖先 三、填表(完成唐与吐蕃友好交往表) 四、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 请回答: ①此材料出自何人之口?表明“朕”的什么民族政策? ②他被少数民族称为什么? ③受他的影响,唐朝统治者为加强内地与少数民族的联系采取了哪些措施 一、1、B 2、C 3、D 4、B 5、D 6、A 7、B 8、B 二连线、 a 1 三、填表题①7世纪 b 2 ②金城公主入藏 c 3 ③唐蕃会盟 d 4

2019-2020学年度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第14课 秦汉时期的文化练习题第

2019-2020学年度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第14课秦汉时期的文化练习题第五十五篇 第1题【单选题】 《天工开物》记录了中国古代某项手工技术的制作流程。如下图,该项手工技术是( ) A、制作火药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活字印刷术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实际上,我国医学源远流长,早在1800多年前就有一位名医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李时珍 D、扁鹊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发掘于陕西黄土高原,轰动世界的雕塑群像是( ) A、三星堆青铜文明 B、龙门石窟 C、云冈石窟 D、秦始皇陵兵马俑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 A、道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基督教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中医在世界医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 A、张仲景 B、李时珍 C、扁鹊 D、华佗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佛教的发源地是( ) A、日本 B、中国 C、天竺 D、朝鲜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戴佳同学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目录如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应是( ) A、《春秋》 B、《史记》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句谚语说明了节气对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我国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 ) A、夏朝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答案】: 【解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安史之乱的过程、原因、影响; (2)了解藩镇割据;宦官专权; (3)唐末农民起义原因、简单经过及历史作用; (4)五代十国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过程、影响的分析,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揭露地主阶级腐朽反动的本性,并说明这一切正是唐朝国势衰落的原因。 (2)理解五代十国统一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也认识到当今反腐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安史之乱和唐末农民战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教学难点】 安史之乱的过程和藩镇割据的概念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资料研习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唐朝末年的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以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大唐荣耀》为导入点,男女主人公在乱世中挣扎,当时的乱世是怎么爆发起来的?PPT展示出大唐荣耀的剧照和安禄山、史思明的相片,引出安史之乱。 2、讲授新课:

本课共学习个板块:安史之乱 五代十国 第一篇章:安史之乱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本23-24页,思考 ①安史之乱出现的原因? ②安史之乱过程? ③安史之乱影响? PPT出示材料 材料一:天子骄于佚乐而用不知节,大抵用物之数,常过其所入。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五一《食货志一》 材料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白居易《长恨歌》 材料三:(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唐纪三一》 结合以上材料,说一说唐玄宗统治后期的统治情况 学生结合书本讨论,教师总结:(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课件展示:开元末年以后,各地的节度使(原为军事统领,后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教师引导:还有哪些原因? 学生结合书本,小组讨论回答: (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材料: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教师引导:安史之乱的大致情况怎么样? 学生结合书本回答 (1)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 (2)763年,安史之乱被平定 教师结合地图讲述大致过程。 教师引导:结合材料并阅读P24,说说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什么样的灾难?给唐朝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总复习(提纲)经典资料 第1课隋朝的统一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朝灭南朝的陈,实现南北统一。 3、隋朝巩固政权的措施: ①、隋文帝的措施: A、★政治上: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制;地方实行州县两级制。 B、经济上:清理户口,整理户籍;继续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提倡节俭。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隋炀帝的措施:开凿大运河 A、★★★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B、★★★隋朝大运河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中心在洛阳,从北到南分为四段,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全程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C、沟通的水系: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作用、影响、历史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二、隋朝的灭亡:★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太宗的统治(“贞观之治”): 1、★626年,经过“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继承皇位,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2、表现(巩固政权措施): ①★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重视州县长官的人选,提高地方官的素质。 ②、★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 ③★★★、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和对外政策,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 ④、★唐太宗重用贤才,虚心纳谏。房玄龄长于谋略,杜如晦善于断决大事,唐太宗就任用他们做宰 相。魏征为人刚正,敢于直谏,他前后进谏200多次,深受太宗器重。被称为“一面镜子”(“房谋杜断魏直谏”) 3、★★★历史意义:唐太宗统治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五谷丰 登,百姓安居乐业的太景象,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由于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贞观之治”。) 二、文成公主入藏:7世纪初,★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西藏拉萨)。吐蕃是今天我国藏族的祖先,唐太宗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他。 ★★★、作用、影响历史意义: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第3课盛唐气象 一、★★★武则天的统治: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贞观遗风)。 1、建立:690年,武则天称帝,国号周。 2、政绩:继续推行唐太宗时期的各项政策,重视农业生产,破格选用贤才,开创了“武举”和“殿试”制度,完善科举制度,提拔、重用庶族出身的官吏(狄仁杰、张柬之、姚崇、宋璟)。 3、历史意义:武则天的统治,使得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继续发展,社会秩序进一步安定,为唐朝的繁盛准备了必要条件。人称其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贞观遗风)。 4、★★★历史地位: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二、★★★“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的统治(开元之治): ①、措施:整顿吏治,裁剪官僚机构和多余人员,注重地方官吏考核,执法严格;重视农业生产,大兴屯田,加强农田水利的管理;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减轻百姓负担。 ②、历史意义:★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社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是“开元”,因此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影响:★★★“安史之乱”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 907年,唐朝灭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