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方案——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

施工测量方案——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
施工测量方案——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

超高层住宅工程

测量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中国建筑第*工程局有限公司

超高层住宅项目经理部

目录

一、编制依据 (3)

二、工程概况 (3)

三、测量准备 (3)

3.1、技术准备 (3)

3.2、测量人员配备 (5)

四、测量放线的相关要求 (6)

4.1、测量放线的基本要求 (6)

4.2、测量放线的基本原则 (6)

五、施工测量 (6)

5.1、测量流程图 (6)

5.2、控制点的布测 (7)

5.3、高程引测 (8)

5.4、轴线引测 (9)

5.5、装修工程测量 (11)

5.6、地面面层测量 (11)

5.7、门窗洞口测量 (11)

5.8、屋面测量 (11)

5.9、外墙面施工测量 (11)

5.10、电梯安装测量 (11)

5.11、沉降观测 (11)

六、质量要求 (13)

七、仪器保养及使用制度: (14)

八、测量管理制度: (14)

九、质量保证措施 (14)

十、安全措施 (14)

一、编制依据

1、超高层住宅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2

3

3、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成果通知单

H大门:X=16224.981,Y=22127.770,Z=494.56

H 1 :X=16153.177, Y=22264.175, Z=494.35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1、技术准备

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它包括设计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测,测量仪器的购置、检定与检校,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

3.1.1、设计图纸的审核

1、总图校核

通过校核总图,了解定位意图,计算定位数据,以及建筑物跟周围的建筑物、市政道路的位置关系,确保建筑物的定位数据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阅读设计图纸时必须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2 、各专业图纸尺寸校核

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设计人员反映,请设计人员及时变更设计。

3.1.2、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测

1、交接桩:建设单位委托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在现场北侧莲桂西路缘石

、H1两个导线点,以及H大门、H1两个水准点。测设完毕后,建设上测设H

大门

单位通知我方到现场与成都市勘测设计研究院进行交接桩。

2、根据总平面图及测量成果通知单对控制点的原始依据进行校核。

3、复核控制点(业主提供的导线点不少于三个)的距离、夹角及坐标。

4、复核水准点的高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不少于两个)。

5、与建设单位办理控制点、水准点及相关测量原始资料的交接手续。对移交后的桩点进行妥善保护,防止桩点受到扰动破坏。

如果超出限差要求,及时向建设单位反映复核结果。必要时,请施测单位重新复测。

3.1.2、测量仪器及设备的选用

项目部根据本工程特点,配备以下测量仪器用于本项目的测量工程,具体见表3-1

以上测量仪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测量仪器、量具应按国家计量部门或工程建设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检定,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1.全站仪:

尼康TCA2003 电子全站仪,测角误差为± 2 " ,测距误差为± (2+2ppm ×D)mm 。全站仪的温度范围为-40℃至+60℃,大气压力为400-999mmHg,建筑物的放线相对精度是保证建筑物设计几何尺寸的关键,根据场地范围,测距长度不超过250m ,全站仪放线相对精度为± 3.4mm ,全站仪满足技术要求。

2. 水准仪

苏州一光DSZ2 水准测量施测,其i角误差小于6秒mm ,符合普通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采用DS2 工程水准仪进行抄平,测设标高。

3. 经纬仪

采用科利达DJ2型经纬仪,它的标称精度为2″,代表一个方向一测回的偶然误差为2″。根据角度测量的误差及限差的制定的规定及施工测量规程的有关规定,DJ2 型经纬仪符合本工程的精度要求。

4.激光铅垂仪

苏州一光激光铅垂仪作为向上垂直投点之用,投点精度达到1/40000 ,当高度为50m 时,投点误差意味着为50 × 103 × 1/40000= ± 1.25mm ,两相临投点的间距误差m= ± = ± = ± 1.77mm 。允许偏差≤

10mm ,该仪器可作为轴线竖向投测之用。

3.2、测量人员配备

根据本工程的建筑面积及规模,成立测量小组,小组配备以下人员负责工程的测量工作,具体人员见表3-2

姓名职务备注

1王门山质量总监对测量进行指导和监督

2刘雷测量工程师主控轴线及高程的测设对细部放线工作的检查

3蔡杰测量工程师主控轴线及高程的测设对细部放线工作的检查

4马兵测量员细部放线及自查

5谢志军测量员细部放线及自查

6李强测量员细部放线及自查

四、测量放线的相关要求

4.1、测量放线的基本要求

1、测量放线应符合成都勘察测绘研究院提供的《建设项目坐标放线交接单》的有关内容。

2、使用成果桩要求:校核坐标轴成果桩及高程点,其误差在运行范围内取平均值。

3、实测要求:经纬仪采用正倒镜、水准测量尽量采用等距测量、钢尺做往返丈量。

4、测量范围要求:按图纸、设计变更洽商内容施测平面线、控制线,门窗洞口及细部尺寸线,各大角转点处做垂直控制线。

5、发现问题及时向各有关部门汇报。

4.2、测量放线的基本原则

1、遵守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严格审核测量起始依据的正确性,坚持测算并校核,做到有放必有复的原则。防与复不应为同一人。

3、定位、放线工作必须经过自检。交接检合格后报验线部门验线。

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时省工。

5、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6、及时做好相关测量资料的填写、保管、移交工作。

五、施工测量

且要求通视并便于长期保存。所有控制点用50钢管架打围保护并做鲜明的标识牌,标识牌及控制点防护架见图5-1、5-2,另外指定责任人保护并定期巡视、复核,使用前必须校正。

标识牌(图5-1)

控制点防护架(图5-2)

本工程地下部分采用外控法,使用全站仪投点。地上部分采用内控法,使用激光铅垂仪竖向向上投点。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项目坐标放线交接单》,将拟建建筑物的主控点坐标标示出来,1#、2#塔楼主控点以建筑物1轴、7轴、A轴、K轴线相交点向建筑物内侧两个方向平移0.65米后的交点做为塔楼的轴线控制点,并将其设置在塔楼首层地面上。详见图5-3。四个主控点的连线形成井字型控制网。通过建设单位提供的的控制桩,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将拟建建筑物主控点投放出来。主控点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校核,测角中误差为正负12秒,边长相对误差1/15000。另外,根据主控线将各个墙、柱边线、轴线等细部尺寸测设出来,同时在墙、柱边线外0.3~0.5m弹出模板控制线,控制模板的下口尺寸。

1#2#楼控制点布置图(5-3)

所有楼层依据平面控制网采用激光铅垂仪竖向投测的方法向上传递,测设前首先要校核控制点,然后在实施投测,投测后进行相互闭合、自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5.3、高程引测

水准点的埋设:水准点设置在土质坚硬或稳定的建筑物上,点位便于保存和引测,场内至少布设4个水准点,分别在东南西北侧布置以便连测校对。

基础施工(即正负0.000以下)采用悬吊钢尺法将标高引测至护壁桩上(如下图),且基坑四周不低于三点,校核无误后方可引测其他控制标高点,必须二点以上后视且两后视点标高差在规定的范围内,详见表6-1。悬吊钢尺法见图5-4正负0.000以上高程传递,选便于直向传递的首层墙或柱上抄测基准线,并用红色油漆做标记“▽”,在旁边标注相对标高,用合格钢卷尺,统一以水平基线向上传递。如果竖直方向有突出部分,不便于拉尺时,也同样采用悬吊钢尺法。每层高度至少设置两个以上水准点,两次导入误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否则独立施测两次,应层层校核。

筑物按高度分几个投测段。本工程将分5个投测段实施投测,第一段为±0.000的控制点到第14层,第二、三、四段为每段13层,第五段为12层。每次投测都必须经检测调整后重新建点,即相当于将第一段控制网升至第二段起始楼层锁定,作为第二段楼层的控制;以此类推,并做以下工作控制垂直度:

1、将控制点投测到塔楼首层楼面上并对边、角值进行校核,作为建筑物垂直度控制和楼层轴线引测的依据。

2、塔楼首层地面基准线控制点处埋设100×100×10mm的钢板,控制点用钢钻钉孔并标出控制点“十”字线,为了防止时间过长不便于辨认孔洞,故还要向孔内注入红油漆。

3、预埋铁件由100×100×10mm厚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焊接12钢筋,内控点所在首层平面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250mm×

250mm的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内控点埋件的做法和埋设见图5-5:

钢板焊接

预埋铁件(图5-5)

4、用铅垂仪在±0.000面控制网点作竖向传递,将控制点随施工进程传递至相应楼层(控制点铅垂方向每层楼板预留有相应的传递孔,尺寸约为250mm×250mm)。

5、为提高测量的精度消除激光铅垂仪的轴系误差,仪器在每站投测时采用4个对称位置分别向上投点,并取4个点的平均位置作为最后的投测点。

6、接收靶采用透明的刻有“十”字线的有机玻璃,这可使在接受位置的人透过接收靶看到激光铅垂仪投上去的激光斑点,并做记号,也能使激光铅垂仪的操作人员通过调焦看到接收靶上的“十”字线的交点位置。

5.5、装修工程测量

在结构施工测量中,按装修工程要求将装修施工所需要的控制点、线及时弹在墙、柱、板上,作为装饰工程施工的控制依据。

5.6、地面面层测量

在四周墙身与柱身上投测出50水平线,作为地面面层施工标高控制线。

5.7、门窗洞口测量

结构施工中,每层墙体完成后,用经纬仪投测,在外墙面上的窗洞口两侧各30cm处弹竖向控制线,窗口横向控制线根据首层外墙上的+1.000m线用钢尺传递,并弹在墙上。室内门、窗洞口竖直控制线由轴线关系弹出,水平控制线由1.000m线向上量出,保证相邻门窗的相对位置正确。

5.8、屋面测量

首先要检查各方向流水实际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实测偏差,在屋面四周弹出水平控制线及各向流水坡度控制线。

厕浴间等需要设置流水坡度的房间应单独设置坡度的控制线。

5.9、外墙面施工测量

外墙面装修用铅垂线在建筑物四角吊出铅垂钢丝并固定牢固,以控制墙面垂直度、平整度。

水平线(室内、室外)每3m两端高差应小于±1mm,同一条水平线的标高允许误差为±3mm。

5.10、电梯安装测量

在基础结构施工中,从电梯井底层开始,以结构施工控制线为基准,及时量

测电梯井净空尺寸,并测定电梯井中心控制线。地上部分采用激光经纬仪进行投测,在电梯井四边1m处,面上单独设置四条控制线,逐层进行投测,以此保证电梯井的铅直度。

5.11、沉降观测

依据《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中的要求,需进行沉降观测;此项工作项目部将委托有资质的沉降观测单位进行观测,施工单位应配合观测工作,互通信息,及时收集沉降资料。

5.11.1、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观测点位置由观测单位设置,施工单位认可,应符合下列要求:

1、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

2、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

3、避开落水管、窗台、配电盘及临时构筑物等;

4、承重墙可沿墙的长度每隔8~12米设置一个观测点,在转角处、纵横墙连接处、沉降缝两侧也应设置观测点;

5、框架式结构的建筑物应在柱基上设置观测点。

5.11.2、沉降观测工作要求(指定专业测量队完成)

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

2、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

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4、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5.11.3、观测周期

1、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往返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

2、荷载变化期间的观测周期要求:

1)施工期间地下室每层观测一次,地上部分每两层观测一次;

2)基础周围大量积水、挖方、降水及暴雨后应观测;出现不均匀沉降时,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

3、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观测周期按下列要求进行:

1)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

2)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

3)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

4)交工前观测一次。

4、竣工后,建设单位应每六个月观测一次,直至基本稳定(1mm/100d)为止。

5.11.4、沉降资料的提交

1、沉降观降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并提供首次技术报告。技术报告包括: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

2、正常观测过程中,每观测一次,提供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时间-

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3、沉降观测工作完成后,提供汇总分析报告。技术报告包括:作业说明、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沉降数据技术分析、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六、质量要求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高度的精度要求,根据成果通知单上的控制点,布场区高程控制网。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中的主要问题是控制竖向偏差,也就是各层

轴线如何精确地向上引测得问题。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对建筑物施工放样、轴线竖向传递和标高传递的允许偏差均作了规定,见表6-1和6-2:

1、仪器实行专人负责制。建立仪器管理台帐,由专人保管、填写。

2、仪器必须妥善保管,保管时保持仪器干燥、无尘土。

3、仪器使用完毕后,必须进行擦拭,并填写使用情况表格。

4、仪器在运输过程中,必须将制动螺旋拧松后才能搬运。

5、水准尺不得躺放。

八、测量管理制度:

1、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上岗前必须学习公司技术部制定的《测量管理制度》等基本方案。

3、放样前,必须熟悉图纸,对图纸的有关尺寸进行计算、复核后方可施测。

4、测量人员必须熟悉控制点位置及有关数据,并随时巡视控制点的保存情况,如有破坏应及时汇报。

5、有关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

九、质量保证措施

1、强光下应打伞遮护仪器,雨天及风力五级以上应停止室外仪器操作

2、测量工作应做到步步有校核,以控制误差超限,并防止出现粗差。

3、延长直线时应采用正倒镜法,且前视长度不应大于后视长度的3倍,以降低或消除方向误差。

4、标高竖向传递时应始终以首层或“接力层”的“建筑+500mm线”为起点,并在传递至实测层后与下一层标高校对,以防因标高传递起点不同造成标高传递错误。

5、弹墨线时,应保证拉力均匀、线段长度适中、线形直顺,墨线本身宽度不大于2mm,以防墨线不准。

6、使用垂球吊点时,应稳定不晃动,以尽量消除对中误差。

7、使用钢尺量距时,应做到“平、直、齐、准”;精密量距时,要使用标准拉力计,并考虑钢尺的尺长改正,以防止量距误差超过限值。

十、安全措施

1、测量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带安全帽,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规定。

2、在基坑内测量时,应在大型施工机械作业范围之外的安全区域内操作。

3、高空进行测量作业必须佩带安全带,并应看管好随身工具物品,防止掉落。

4、测量仪器应架设在稳定位置,主机应有专人看护,并有防护措施。

5、使用塔尺、标杆时,要注意周围的环境,避开电缆电线。防止被电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