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光伏逆变器选型,分析得太透彻了!

关于光伏逆变器选型,分析得太透彻了!
关于光伏逆变器选型,分析得太透彻了!

关于光伏逆变器选型,分析得太透彻了!

前言:

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两大主要部件之一,光伏逆变器的核心任务是跟踪光伏阵列的最大输出功率,并将其能量以最小的变换损耗、最佳的电能质量馈入电网。

由于逆变器是串联在光伏方阵和电网之间,逆变器的选择将成为光伏电站能否长期可靠运行并实现预期回报的关键,本文提出了“因地制宜,科学设计”——即根据光伏电站装机规模、所处环境和电网接入要求,合理选择逆变器类型。

1. 光伏电站分类及电站特点

按照光伏电站安装环境的不同,光伏电站一般分为荒漠电站、屋顶电站和山丘电站三种。

荒漠电站:利用广阔平坦的荒漠地面资源开发的光伏电站。该类型电站规模大,一般大于5MW;电站逆变输出经过升压后直接馈入110kV、330kV或者更高电压等级的高压输电网;所处环境地势平坦,光伏组件朝向一致,无遮挡。该类电站是我国光伏电站的主力,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

山丘电站:利用山地、丘陵等资源开发的光伏电站。该类电站规模大小不一,从几MW到上百MW不等;发电以并入高压输电网为主;受地形影响,多有组件朝向不一致或早晚遮挡问题。这类电站主要应用于山区,矿山以及大量不能种植的荒地。

屋顶电站:利用厂房、公共建筑、住宅等屋顶资源开发的光伏电站。该类型电站规模受有效屋顶面积限制,装机规模一般在几千瓦到几十兆瓦;电站发电鼓励就地消纳,直接馈入低压配电网或35kV及以下中高压电网;组件朝向、倾角及阴影遮挡情况多样化。该类电站是当前分布式光伏应用的主要形式,主要集中在我国中东部和南方地区。

2. 逆变器分类及特点

光伏逆变器根据其功率等级、内部电路结构及应用场合不同,一般可分为集中型逆变器、组串型逆变器和微型逆变器三种类型。

集中型逆变器:主要特点是单机功率大、最大功率跟踪(MPPT)数量少、每瓦成本低。按照逆变器主电路结构,集中型逆变器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集中型逆变器是目前大部分中大型光伏电站的首选,在全球5MW以上的光伏电站中,其选用比例超过98%。

组串型逆变器:单机功率在3-60kW之间。主流机型单机功率30-40kW,单个或多个MPPT,一般为6-15kW一路MPPT。该类逆变器每瓦成本较高,主要应用于中小型电站,在全球1MW以下容量的电站中选用率超过50%。

微型逆变器:单机功率在1kW以下,单MPPT,应用中多为0.25-1kW一路MPPT,其优点是可以对每块或几块电池板进行独立的MPPT控制,但该类逆变器每瓦成本很高。目前在北美地区10kW以下的家庭光伏电站中有较多应用。

几种逆变器的典型应用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光伏组件通过串联形成组串,多个组串之间并联形成方阵,集中型将一个方阵的所有组串直流侧接入1台或2台逆变器,MPPT 数量相对较少;组串型将一路或几路组串接入到一台逆变器,一个方阵中有多路MPPT,微型逆变器则对每块电池板进行MPPT跟踪。当各组件由于阴影遮挡或朝向不一致时,则会出现串联和并联失配。组串型方案多路MPPT可以解决组串之间并联失配问题,微型逆变器既可以解决组串之间的并联失配,也可以解决组件之间的串联失配。因此,从技术方面看,几种逆变器的本质区别在于对组件失配问题的处理。

以逆变器为核心的设计选型,需要在光伏系统生命周期内寻找总发电量和总成本的平衡点,还要考虑电网接入,如故障穿越能力、电能质量、电网适应性等方面的要求。依据各种逆变器的特点,结合所应用的光伏电站实际情况,从电网友好、高投资回报、方便建设维护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选用。

3. 不同电站的逆变器选型指南

3.1 荒漠电站——集中型优势明显

集中型逆变器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是荒漠电站的首选。

更低的初始投资。根据对比分析,集中型方案较组串型逆变器方案在初投上每兆瓦节省投资约26万元。

发电量与组串型持平:荒漠电站中集中型和组串型发电量基本持平,综合集中型在最高效率和过载能力等方面的优势,集中型发电量略高于组串型。少数电站出现的早晚前后排的遮挡,使用组串型无法克服,需要通过优化组件布局进行规避。

运维更方便更经济。通过对比集中型和组串型主流机型方案在100MW电站的运维数据,发电量损失二者相当;由于组串型设备是整机维护,而集中型设备是器件维护,设备维护成本上,集中型优势非常明显。同时,在占地几千亩的百MW级大规模电站中,对完全分散布置的组串逆变器进行更换,维护人员花在路途上的时间将远高于进行设备更换的时间,这也是组串型的大型电站应用不利因素之一。

集中型方案更加符合电网接入要求。高压输电网对并网的光伏发电在调度响应、故障穿越、限发、超发、平滑、谐波限制、功率变化率、紧急启停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故障穿越是指电网出现短路、浪涌、缺相情况下,逆变器必须能够在625毫秒到几秒的时间内依然输出一定容量的有功和无功功率,确保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能够正常动作,由于集中型逆变器在电站中台数少,单机功能强大,通讯控制简单,故障期间能够穿越故障的概率远大于组串逆变器。

2013年6月中旬国网组织的实地低电压穿越检验,多个型号集中逆变器也不同程度出现脱网情况,设想如果有上千台小型逆变器在大型电站中运行,一旦电网出现故障,由于设备众多控制复杂,电网耦合、谐振概率陡增,组串型逆变器必然会出现大量脱网、甚至设备自身损坏的情况,危及电网安全运行。另外由于逆变器数量太多,无法确保30ms内响应无功调度指令的电网要求。

3.2 山丘电站——多MPPT集中型方案为主,也可考虑组串型方案

山丘电站可以看做地势并不平坦的荒漠电站,也是馈入输电网为主,规模多为5MW以上。在山丘电站项目中,通常一个坐标系下规划100多kW左右容量组件(如125kW的组件铺设成同一朝向),达到发电量和投资维护成本的最优比例。

针对此应用的多MPPT模组模式的集中型逆变器,每路MPPT跟踪100多kW组件,将同一朝向组件的设计占地面积单位缩小到约1000平米,大大提升了施工便利性并有效解决朝向和遮挡问题,同时共交流母线输出,具备集中型逆变器电网友好性特点,是山丘电站的首选方案。

如果所选的山丘电站地形非常复杂,实现100多kW组件同一朝向铺设施工难度很大,可以考虑组串型逆变器作为补充。

3.3 屋顶电站——推荐组串型,也可选用集中型方案

屋顶电站的设计相对较为复杂,受屋顶大小、布局、材质承重、以及阴影遮挡等影响,需要通过组件铺设和逆变器选型规划来实现收益最大化。

同时组件安装在屋顶,需要考虑火灾防范等安全问题。接入配电网,直接靠近用户负荷,需要考虑用户用电安全性,电能质量符合要求,及与原有配电之间的继电保护协调等。接入用户配电网后,对用户的功率因数影响十分明显,逆变器除了输出有功外,还需要快速的根据光伏系统实时发电情况、用户实时负荷数据以及用户配电房原有的SVC、SVG投入情况综合计算以确定逆变器的实时无功输出容量。

因此,屋顶光伏系统方案的选用需要在安全、电网友好、投资回报、维护等多个因素中寻求平衡点。

屋顶结构复杂,为了简化设计,推荐使用组串型逆变器,并且根据实际屋顶和并网点的位置及并网点电压等级,选择逆变器。组串型逆变器需要具备拉弧监测和关断能力,以有效防止火灾的发生,具备PID消除功能,具备高精度漏电流保护功能和孤岛保护功能等。

大型厂房,考虑到屋顶承重和维护便利性,可选用集中型方案。工业厂房屋顶平坦、规模大、阴影遮挡少、朝向简单、多为10kV中压配电网并网。考虑到大多厂房为彩钢屋顶,承重有限无法安装组串型逆变器,以及日常维护便利、不影响正常生产运行等实际情况,可选用集中型逆变器。

总结

逆变器作为组件和电网之间的桥梁,是光伏系统的核心部件。根据电站规模、以及不同的应用场合,选择合适的逆变器,对系统成本和发电量都大有益处。

在规模大、地势平坦的荒漠、滩涂,适合选用集中型逆变器;在规模较大、地势起伏的山丘电站,适合选用多MPPT的集中型逆变器;在规模相对较小、布局多样化的屋顶电站,适合选用组串型逆变器。

因地制宜,科学选择光伏电站逆变器,可以确保光伏电站在投资决策阶段少走弯路,在后期运行维护阶段更加可靠高效运行。

光伏逆变器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前景

一、光伏逆变器产业链结构分析 图表光伏发电用逆变器产业链结构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一、上游原材料 逆变器企业主要外购产品包括各种电子元器件、结构件、电气元器件、电线电缆等。 逆变器的主功率元件的选择至关重要,使用较多的功率元件有达林顿功率晶体管(BJT),功率场效应管(MOSFET),绝缘栅晶体管(IGBT)和可关断晶闸管(GTO)等,在小容量低压系统中使用较多的器件为MOSFET,在大容量系统中一般均采用IGBT模块,而在高压特大容量(1000KVA以上)系统中,一般均采用IGCT、GTO等作为功率元件。 图表光伏发电用逆变器主要原料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二、下游需求领域 图表光伏发电逆变器国内主要应用领域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三、产业链各环节传导机制 光伏逆变器上游为电力电子元器件、微电子芯片、集成电路、电力电容器、电抗器、变压器、机柜、机箱壳体制造等行业。该行业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较低,上游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本行业采购成本。 逆变器行业与下游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下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牵引和驱动作用,国家光伏项目建设与投资是决定本行业未来需求的重要部分,其需求变化直接决定了本行业未来的发展状况。 二、国外光伏逆变器市场格局 光伏逆变器的主要厂商分布在光伏安装的主要区域,包括德国、中国、美国等地。2015年,全球逆变器的主要产能集中在德国、中国、美国,其中SMA、阳光电源、华为占据前三位。国外厂商逆变器项目经验丰富,产品质量高,成本也相对较高。国内自主研发的光伏逆变器,成本较低、售后服务效率更高。从地域来看,预计未来新增光伏逆变器需求将主要来自美国、日本和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 2015年全球逆变器市场格局在领先厂商之间日趋巩固。全球逆变器需求在2015年上涨了33%,排名前10的光伏逆变器厂商市场份额提高到了75%,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达2010年以来的最高值。 德国SMA继续保持其2015年全球最大光伏逆变器供应商的地位,但在出货量上继续损失市场份额。虽然SMA仍然在光伏逆变器收入上处于全球领导者地位,但其从逆变器出货排行榜流失的全球需求已转向中国。2015年出货量前十名厂商中有四个是中国企业,其中华为出货量领先。SMA业绩提升的主要得益于美国和其他快速增长的公用事业规模市场,该公司还更新了其逆变器产品组合,表示其在住宅、商业和公用事业规模市场都有竞争力产品推出。 图表2015全球10大光伏逆变器厂商出货量排名

光伏并网逆变器选型细则

并网逆变器选型细则 并网逆变器就是将太阳能直流电转换为可接入交流市电得设备,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站不可缺少得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对光伏电站设计过程中并网逆变器及其选型做比较详细得介绍与分析。 1. 并网逆变器在光伏电站中得作用 光伏发电系统根据其应用模式一般可分为独立发电系统、并网发电系统以及混合系统,而并网发电系统得基本特点就就是太阳电池组件产生得直流电经过并网逆变器转换成符合市电电网要求得交流电之后直接接入公共电网。 1、1 并网光伏电站得基本结构 1、2 并网逆变器功作用与功能 并网逆变器就是电力、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及半导体等多种技术相互渗透与有机结合得综合体现,它就是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不可缺少得关键部分。并网逆变器得主要功能就是: ◆最大功率跟踪 ◆DCAC转换 ◆频率、相位追踪 ◆相关保护 2. 并网逆变器分类 并网逆变器按其电路拓扑结构可以分为变压器型与无变压器型逆变器,其中变压器型又分为高频变压器型与低频变压器型。变压器型与无变压器型逆变器得主要区别在于安全性与效率两个方面。以下对三种类型逆变器做简单介绍: ◆高频变压器型 采用DCACDCAC得电路结构,设计较为复杂,采用较多得功率开关器件,因此损耗较大。 ◆低频变压器型 采用DCACAC得电路结构,电路简单,采用普通工频变压器,具有较好得电气安全性,但效率较低。 ◆无变压器型 采用DCAC得电路结构,无电气隔离,电压范围较窄,但就是损耗小、效率高。

3. 并网逆变器主要技术指标 a、使用环境条件 逆变器正常使用条件:包括工作温度、工作湿度以及逆变器得冷却方式等相关指标。 b、直流输入最大电流 c、直流输入最大电压 d、直流输入MPP电压范围 逆变器对太阳能电池部分进行最大功率追踪(MPPT)得电压范围,一般小于逆变器允许得最大直流输入电压,设计电池组件得输出电压应当在MPP电压范围之内。 e、直流输入最大功率 大于逆变器得额定输出功率,即通常所说得“逆变器功率”。为了充分利用逆变器得容量,设计接入并网逆变器得电池组件得标称功率可以等于直流侧输入最大功率。 f、最大输入路数 指逆变器直流侧可接入得直流回路数目。 g、额定输出电压 在规定得输入条件下,逆变器应输出得电压值。电压波动范围一般应:单相220V±5%,三相380±5%。 h、额定输出功率 在规定得输出频率与负载功率因数下,逆变器应输出得额定电流值。 i、额定输出频率 在并网系统中,额定输出频率要对应所并入得电网频率,而且当电网得频率与相位有微小波动时,逆变器输出得交流电应自动追踪电网得频率与相位。当检测到电网频率波动过大,逆变器将自动切离电网。我国得市电频率为50Hz,并网逆变器频率波动范围一般在±3%以内。 j、最大谐波含量 正弦波逆变器,在阻性负载下,输出电压得最大谐波含量应≤10%。 k、过载能力 在规定得条件下,在较短时间内,逆变器输出超过额定电流值得能力。逆变器

光伏逆变器主要流派与技术路线

光伏逆变器主要流派与技术路线 发布日期:2015-01-05 浏览次数:35 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电池组件(PV)方阵、逆变器、交直流配电、计量电器等部分组成。太阳电池组件利用光伏效应原理,将太阳的光能转变为直流电能,该直流电是变化的,不能直接并网或被用电设备直接使用,称之为“粗电”(Raw Electricity);光伏逆变器将变化的直流电经过电力电子技术变换成频率、相位、幅值符合电力并网要求且自身具有保护功能的交流电,称之为“精电”(Fine Electricity),之后经过配电及保护装置便可并网或供交流负载使用。 光伏逆变器是光伏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但由于逆变器采用电力电子技术、由大量的电子元器件组成,属于光伏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因此近几年来,在逆变器的技术方案选择、电子线路设计以及新的应用方面,全球出现不同的技术流派以及一些新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1.Central inverter集中式逆变器,这种是最传统也是目前做的厂家最多的,尤其是光伏逆变器鼻祖的欧洲厂家。欧洲以SMA为典型代表,美国以SatCon为典型代表。SMA为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占用率最高的厂家,其市场占有率达到35%~40%。对于大容量的逆变器,大多数厂家采用集中式逆变器。从其电路结构上说,对小功率逆变器一般采用两级结构,即:第一级Boost升压电路加上第二级DC/AC逆变电路;中大功率逆变器采用一级结构,即DC/AC逆变电路。无论何种电路结构,其功率部分都是放在一个逆变器箱体内。 这种逆变器的优点是: (1)适合MW级的应用; (2)技术成熟; (3)$/W成本较其他解决方案较低。 其缺点是: (1)一旦出现故障则整机必须停机,所有功率均损失; (2)不能对部分太阳能电池板的非有效发电状态如阴影、污物等产生的mis-match进行区别,从而影响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效率。

太阳能逆变器开发思路和方案

内容摘要:摘要:针对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关键部件——逆变器的结构设计与控制方法研 究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从电网、光伏阵列以及用户对逆变器的要求出发,分析了各种不同的逆变器拓扑结构与控制方法,比较其运行效率和控制效果。对于目前国内外光伏发电系统中并网逆变器的研究现状、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指出光伏发电系统中并网逆变器高效可靠运行的发展方向。 摘要:针对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关键部件——逆变器的结构设计与控制方法研究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从电网、光伏阵列以及用户对逆变器的要求出发,分析了各种不同的逆变器拓扑结构与控制方法,比较其运行效率和控制效果。对于目前国内外光伏发电系统中并网逆变器的研究现状、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指出光伏发电系统中并网逆变器高效可靠运行的发展方向。关键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逆变器;拓扑结构;最大功率点跟踪;孤岛效应 O 引言 由于传统能源的枯竭和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电力系统正面临着巨大变革,分布式发电将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其中,光伏发电以其独特的优点,被公认为技术含量高、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之一 。但是光伏发电系统存在着初期投资大、成本较高等缺点,因而探索高性能、低造价的新型光电转换材料与器件是其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另一方面,进一步减少光伏发电系统自身损耗、提高运行效率,也是降低其发电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逆变器效率的高低不仅影响其自身损耗,还影响到光电转换器件以及系统其他设备的容量选择与合理配置。因此,逆变器已成为影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经济可靠运行的关键因素, 研究其结构与控制方法对于提高系统发电效率、降低成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5] 。 本文从电网、光伏阵列以及用户对于并网逆变器的要求出发,分析了不同的逆变器拓扑结构与控制方法,比较了其运行效率和控制效果。对于目前国内外光伏发电系统中并网逆变器的研究现状、亟 待解决的技术问题进行了综合,进一步指出了光伏发电系统中并网逆变器高效可靠运行的发展方向。 1 光伏发电系统对逆变器的要求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一般由光伏阵列、逆变器和控制器3 部分组成。逆变器是连接光伏阵列和电网的关键部件,它完成控制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运行和向电网注入正弦电流两大主要任务。 1 .1 电网对逆变器的要求逆变器要与电网相连,必须满足电网电能质量、防止孤岛效应和安全隔离接地3 个要求。为了避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对公共电网的污染, 失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逆变器的开关频率。在数控逆变系统中采用高速DSP等新型处理 器,可明显提高并网逆变器的开关频率性能,它已成 逆变器应输出失真度小的正弦波。影响波形 为实际系统广泛采用的技术之一;同时, 逆变器主功率元件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小容量低压系统较多地使用功率场效应管(MOSFET),它具有较低的通态压降和较高的开关频率;但MOsFET随着电压升高其通态 电阻增大,因而在高压大容量系统中一般采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而在特大容量系 统中,一般采用可关断晶闸管(GTO)作为功率元件[6]。 依据IEEE 2000-929 [7]和UL1741[8]标准,所有并网逆变器必须具有防孤岛效应的功能。孤岛效应是指当电网因电气故障、误操作或自然因素等原因中断供电时,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未能及时检测出停电状态并切离电网,使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与周围

2018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前景

2018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前景 大家都知道,光伏逆变器在光伏电站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称作为光伏电站的“大脑”。 光伏逆变器关系到光伏电站的长期可靠性、性能表现以及易管理性。不同的应用场景对逆变器的需求不同,并没有一个产品或者技术满足所有的应用和需求。 2017年中国电子产业连续三年位居全球逆变器出货量首位,2017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53GW,创下历史新高。 项目开发商、资产管理以及融资方在选择逆变器时更看重产品的易操作性和产品服务。逆变器厂商也试图在这两个方面做出差异化。数字化是目前逆变器产品最为热门的趋势,可帮助提高电站的性能、可靠性以及易管理性,同时允许电网公司了解电站的运行情况。

2017年零部件供应短缺加剧了本已紧张的供应形势,给一些逆变器厂商造成压力,同时也限制了逆变器价格的下降幅度。 以色列组件级电力电子(MLPE)制造商SolarEdge(纳斯达克:SEDG)继续保持强劲增长,2017年四季度毛利率创下新高。 《光伏杂志》与IHS Markit的资深太阳能分析师Cormac Gilligan共同探讨了2018年全球逆变器市场状况,并总结出影响逆变器市场格局的六大趋势。 01、中国将继续主宰逆变器市场。明年中国的逆变器出货量将达104吉瓦,占据全球市场

的半壁江山,继续领先。而住宅市场也将迅速崛起。 02、印度市场机会众多,但需考虑规模。印度正在紧随中国的脚步,给众多的国际性公司带来了机会。 03、规模固然重要,但敏捷却是关键。尽管逆变器市场有不少大佬,但小公司提供利基服务并进入一些特定市场的机会比比皆是。公司和产量规模必须伴随着敏捷性和灵活性才会更有生命力。 04、MLPE市场变得更艰难,发展性策略出现。由于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布局其功率优化解决方案,2018年对MLPE的其他参与者而言变得更为艰难。他们必须加速与逆变器和组件供应商合作才能获得生存机会。 05、模块化设计使中央逆变器解决方案具有吸引力。模块化中央逆变器在2018年将继续稳步增长,这对特变电工和Fimer等公司是利好消息。 06、谨防零部件短缺。由于电动汽车和智能手机等产业的需求强劲,整个半导体行业均出现零部件短缺的现象。要提防此类短缺影响到逆变器市场。

平价上网光伏电站逆变器选型研究 陈小康

平价上网光伏电站逆变器选型研究陈小康 摘要:光伏电站近年来发展迅猛,平价上网成为光伏电站发展方向。优化光伏 电站逆变器设备选型,提高逆变器输入输出电压,可以显著降低光伏电站造价, 为平价上网创造条件。 关键词:光伏电站;平价上网;逆变器选型优化 1、概述 随着光伏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快,光伏电站建设成本显著降低,光伏 电站已基本具备无补贴平价上网的条件。为加快实现光伏电站平价上网,在光伏 电站设计中优化逆变器选型,降低建设成本是非常必要的。 2、光伏电站建设成本分析 光伏电站建设成本一般由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建筑工程费用、其他费用等 四部分构成,其中设备及安装工程费在项目建设成本中比例最高,接近70%,特 别是逆变器设备在光伏电站设备投资中占比较大。 3、光伏电站逆变器选型优化 3.1 光伏电站逆变器选型常用方案 逆变器作为光伏发电系统中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关键设备之一,其选型 对于发电系统的转换效率和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 逆变器的选型主要考虑以下技术指标:MPPT数量;转换效率;直流输入电 压范围;最大功率点跟踪;输出电流谐波含量、功率因数;低电压耐受能力;可 靠性和可恢复性;保护功能等。 现阶段光伏电站逆变器配置方案主要有两种:组串式逆变器方案、集中式逆 变器方案。 1)组串式逆变器 组串式逆变器基于模块化概念设计,将单路光伏组串连接至逆变器直流输入端,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输出。一般直流输入电压800~1000V,交流输出电压550~690V。 组串式逆变器常见的输出功率为50kW~100kW,一般具有3~6路MPPT,逆 变器转换效率通常>99%,中国效率>98.3%。具有高效发电、安全可靠等特点。 2)集中式逆变器 集中式逆变器是多路光伏组串经过汇流后连接到逆变器直流输入端,集中完 成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输出。一般直流输入电压800~1000V,交流输出电压 550~690V。 集中式逆变器通常见的输出功率为500kW~1250kW,一般具有1~2路MPPT,转换效率通常>99%,中国效率>98.2%。具有控制方便、交流侧安全稳定性高、 可靠性高等特点。 3.2 逆变器设备优化方案 逆变器设备作为光伏电站主要设备,对于光伏电站的造价影响有两方面: 1)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电压,交流输出电压决定了光伏系统的主要设备、电缆 的选型。更高电压的光伏系统可以降低电缆截面、减少电缆长度、提高组件的组 串长度,减少建设成本。 2)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电压,交流输出电压决定了逆变器设备单台容量的大小,逆变器的单台容量越大,设备的单瓦造价越低;同时系统效率更高,可以显著提 高光伏电站发电量。

光伏逆变器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光伏逆变器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摘要—— 该光伏逆变器行业调研报告仅针对xx区域分析,时间2016-2017年度。 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光伏逆变器企业794家,从业人员39700人。截至2017年底,区域内光伏逆变器产值184937.75万元,较2016年160550.18万元增长15.19%。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77866.50万元,较去年65007.93万元同比增长19.78%。 ...... 经过长期追赶的沉淀和积累,当今我国在相当一些领域与世界前沿科技的差距都处于历史最小时期,已经有能力并行跟进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中国制造2025》始终贯穿一个主题,就是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与发达国家在工业3.0基础上迈向4.0不同,我国制造业还有相当一部分停留在3.0甚至2.0,只有部分领先行业可比肩4.0。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处理好2.0普及、3.0补课和4.0赶超的关系,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以推广智能制造为切入点,培育新型生产方式,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分析 1、制造业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之下,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产业协作正在重塑传统实体经济形态,全球制造业都处于转换发展理念、调整失衡结构、重构竞争优势的关键节点,我国制造业提质升级的任务十分紧迫。综合来看,我国的高铁、核电、信息通信等领域已经具备了全球竞争力,但其他多数领域在技术创新、质量品牌、环境友好等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离制造强国的建设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务必彻底摒弃旧的思维观念和方式方法,着眼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创新驱动,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中国制造”上升为“中国高端制造”。 2、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同时2018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要审视复杂局势,科学判断,正确决策,把握战略窗口期。在此背景下,要继续加快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深入实施推进中国制造建设,解决深层次矛

光伏电站组件容量配比优化方案

光伏电站组件容量配比优化方案 近年来,不同地区的光伏电站采用光伏组件容量与逆变器容量配比值大于1的设计的思路,以达到提高逆变器的运行效率、电站收益的目的。本文将基于某地的实测辐射值进行分析,并计算不同配比值情况下的电站新增发电量与新增投资的关系,以确定合理的配比值。 一、某地实测辐射数据分析 本文采用某地某全年的实测辐射数据。选取其中的水平面总辐射、温度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实测数据采样时间为1min,共计525600组,数据完备率96.32%。完成缺失数据插补后,该地全年水平面总辐射量为6262.5MJ/m2。 根据上述数据得出如下:逐月、年代表日逐时、月代表日逐时的辐射量(值)分布图。(其中:数据已调整为真太阳时):

图1该地区逐月总辐射量直方图 图2该地区年代表日总辐射值分布图 图3该地区逐月代表日总辐射值分布图根据上图可得出如下结论:

(1)该地月总辐射量最大值发生在春、夏换季的5月;且全年逐月总辐射量较平均,有利于光伏电站平稳出力; (2)该地年代表日总辐射极大值差异较小,4个年代表日差异主要是日照时长及当日天气情况而引起的日总辐射量的差异。 (3)该地5月至8月的正午(真太阳时)存在总辐射值超过1000W/m2的情况发生,根据对数据的分析。超过总辐射值超过1200W/m2在6月时有发生。 (4)该地10月至次年4月的空气质量好,透明度高,日总辐射值变化较平稳。 二、不同容量配置比值的计算 本文将采用基于实测的辐射数据完成光伏电站全年逐时(分钟)的发电功率计算。计算时根据如下步骤分别进行计算: (1)光伏组件容量与逆变器容量配比值选择1、1.05、1.1、1.15、1.20分别计算全年逐时发电功率。 (2)考虑各光伏电站实际效率存在差异,光伏组件至逆变器直流母线的效率分别取80%、85%对步骤(1)的各计算结果进行折算。 (3)考虑到逆变器具备的短时超发能力,分别计算超过逆变器标称功率100%、105%、110%的能量损失。 (4)根据步骤(1)~(3)的计算结果,综合计算因光伏组件超配增发的功率与不同效率值、逆变器不同超发能力情况下而限电的最终增发的功率比值。 (5)光伏电站综合单位投资分别取7.5元/W(其中组件价格取3.5元/W)、8元/W(其中组件价格取4元/W)进行光伏电站新增投资比例的计算; (6)综合步骤(4)、(5)的计算结论,计算△发电量与△投资的比值,其结果如下:

逆变器:光伏系统最关键部件

逆变器:光伏系统最关键部件 对于光伏电站来说,光伏组件和逆变器无疑是其中的核心设备,组件即电池板,把太阳光转换成电能类似若干个小电池,逆变器把直流变成交流可以并网应用。 业界对逆变器的能量转换功能已认识得很清楚,决定逆变器转换质量的无疑是其效率指标,业界普遍存在这样的认识:组件选定后直流输出功率就确定了,逆变器选定后系统的交流输出功率也确定了。再看各厂家的逆变器效率参数相差无几(最高效率98.7%左右,欧效98.4%左右),那么决定系统效率的主要就是电池组件,逆变器选哪家关系不大。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看某机构在海南专门建的逆变器测试平台的测试 数据,组件、支架、组件安装倾角、朝向等全部相同,选用了6种逆变器,实际测试发电量数据有些相差已达到6%。难道逆变器厂家给的效率参数有这么大水份?其实不是,如果我们拿功率分析仪分别测量逆变器直流输入和交流输出功率,会发现虽然逆变器转换效率不一定有宣称的那么高,但是两款逆变器的效率差异也不大,都在1%以下。那是否可以说明是电池板的直流功率差异导致呢?例如 有一组电池板存在质量问题导致输出功率显著下降,但是当我们只是交换逆变器后,会发现交换逆变器后原来发电量高的仍然会发电量高,也就说明不是组件阵列本身差异决定的问题。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还得先回顾下电池板的基本特性 与逆变器MPPT工作原理。 从上图可见组件的一个重要工作特点:组件输出功率受工作电压关系决定,即组件输出功率有最大功率点,偏离最大功率点的电压偏低或者偏高,都会导致组件输出功率降低。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电站系统中组件的实际工作电压偏离其最大功率电压,则这时光伏组件阵列的输出功率会降低,也就导致电站的发电量降低。 那么组件的工作电压又是怎么确定的呢?这就是逆变器的MPPT跟踪工作原理了,逆变器可以调整其输入直流电压,而逆变器直流输入是跟组件正负极直接

光伏逆变器的原理和选型技巧

光伏逆变器的原理和选型技巧 一、工作原理及特点: 工作原理:逆变装置的核心,是逆变开关电路,简称为逆变电路。该电路通过电力电子开关的导通与关断,来完成逆变的功能。 特点: (1)要求具有较高的效率。 由于目前太阳能电池的价格偏高,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电池,提高系统效率,必须设法提高逆变器的效率。 (2)要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目前光伏电站系统主要用于边远地区,许多电站无人值守和维护,这就要求逆变器有合理的电路结构,严格的元器件筛选,并要求逆变器具备各种保护功能,如:输入直流极性接反保护、交流输出短路保护、过热、过载保护等。 (3)要求输入电压有较宽的适应范围。 由于太阳能电池的端电压随负载和日照强度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当蓄电池老化时其端电压的变化范围很大,如12V的蓄电池,其端电压可能在 10V~16V之间变化,这就要求逆变器在较大的直流输入电压范围内保证正常工作。 二、光伏逆变器分类 有关逆变器分类的方法很多,例如:根据逆变器输出交流电压的相数,可分为单相逆变器和三相逆变器;根据逆变器使用的半导

体器件类型不同,又可分为晶体管逆变器、晶闸管逆变器及可关断晶闸管逆变器等。根据逆变器线路原理的不同,还可分为自激振荡型逆变器、阶梯波叠加型逆变器和脉宽调制型逆变器等。根据应用在并网系统还是离网系统中又可以分为并网逆变器和离网逆变器。为了便于光电用户选用逆变器,这里仅以逆变器适用场合的不同进行分类。 1、集中型逆变器 集中逆变技术是若干个并行的光伏组串被连到同一台集中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端,一般功率大的使用三相的IGBT功率模块,功率较小的使用场效应晶体管,同时使用DSP转换控制器来改善所产出电能的质量,使它非常接近于正弦波电流,一般用于大型光伏发电站(>10kW)的系统中。最大特点是系统的功率高,成本低,但由于不同光伏组串的输出电压、电流往往不完全匹配(特别是光伏组串因多云、树荫、污渍等原因被部分遮挡时),采用集中逆变的方式会导致逆变过程的效率降低和电户能的下降。同时整个光伏系统的发电可靠性受某一光伏单元组工作状态不良的影响。最新的研究方向是运用空间矢量的调制控制以及开发新的逆变器的拓扑连接,以获得部分负载情况下的高效率。 2、组串型逆变器 组串逆变器是基于模块化概念基础上的,每个光伏组串(1- 5kw)通过一个逆变器,在直流端具有最大功率峰值跟踪,在交流端并联并网,已成为现在国际市场上最流行的逆变器。 许多大型光伏电厂使用组串逆变器。优点是不受组串间模块差异和遮影的影响,同时减少了光伏组件最佳工作点与逆变器不匹配的情况,从而增加了发电量。技术上的这些优势不仅降低了系统成

华为光伏逆变器可靠性分析_解密华为光伏逆变器如何炼成

华为光伏逆变器可靠性分析_解密华为光伏逆变器如何炼成 太阳能发电系统通常直接暴露在室外环境工作,经常遇到高温、高寒、高湿、大风沙,淋雨,盐雾等恶劣气象条件。华为可靠性实验室业界首创开发出了温度、湿度、腐蚀性粉尘三综合应力试验设备,使得逆变器产品在恶劣场景应用具有卓越的适应能力。针对户外应用,采用高温、淋雨、带电温循、外场暴露等加速方法,验证了逆变器的长期可靠性,保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一、温变影响机理温度不同,材料结构的分子运动的速度不同,在不同材料之间就出现膨胀系数、热传递性能的匹配差异,容易导致部件的卡紧件松弛。IGBT模块和散热器之间的热不匹配、不同材料的收缩或膨胀率不同,可诱发部件的变形或破裂、表面涂层开裂、气密性变差或泄漏、绝缘保护失效等。通常温度变化慢,影响不明显。急剧的温度变化可能会暂时或永久的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同时温度的快速变化,容易在单板,机壳等位置形成凝露,结水或结冰等现象,这对逆变器的运行带来较大的风险。 二、温变影响案例影响逆变器温度的主要是地域温差、昼夜温差、季节温差、天气变化如太阳、风、雨等形成的温差。同时自然散热在热源和器件、外壳之间也形成温差,导致逆变器个部件之间形成温差。在北方地区冬季温度较低,很多地方低于-20℃,夏季温度超过40℃,昼夜温差20℃、季节温差60℃,同时逆变器外壳的温升在20~30℃,内部IGBT 的温升在40~50℃。这样容易在内部腔体内形成温度差和各个部位的温度差,并且温度变化频繁,这些对产品材料的选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此外早晚开机功率输出,突变的阵雨及恶劣的天气变化,温变速率大,容易在一些部件上形成凝露,这也将影响逆变器的安全运行。 三、应对解决方案产品设计上要考虑温差的影响,同时考虑凝露风险,如单板集中、涂覆保护、内部风扇散热等多项措施。在验证方面一般采用高温淋雨试验和PTC带电温循试验来验证整机性能,作为查找薄弱点的主要方法。同时通过外场暴露来补充验证严酷环境的长期适应能力。

2015年光伏逆变器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中国光伏逆变器行业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5-2020年) 报告编号:1589130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3f80354.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光伏逆变器行业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5-2020年) 报告编号:1589130←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02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_NengYuanKuangChan/30/GuangFuNiBianQiWeiLaiFaZhanQuShiYuCe.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国际光伏逆变器市场仍然被外国公司寡头垄断,近年来出现的变化是过去是专业型企业主导的市场(SMA,Power-one,KACO等),现在ABB、GE、西门子、施耐德这些跨国巨头也纷纷加入,企业也在努力向欧美市场渗透,因此,行业内急剧扩容的产能对逆变器价格形成了较大的压力。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光伏逆变器行业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5 -2020年)显示,2014年全球光伏逆变器产量约为45.3GW,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1.3%。2014年受中国等市场光伏新增装机上升的影响,2014年全球光伏逆变器需求量达到44 GW,全球光伏逆变器需求增幅与生产增幅基本持平。 2013-2018年全球光伏逆变器产销统计及预测:GW 2014年全球光伏逆变器产品出货量达到44GW,较2013年同期增长11.5%,但是同期产品价格从0.17美元/瓦下降至0.15美元/瓦,产品单价降幅为11.8%。价格下滑幅度超过出货量增长幅度,因而2014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规模出现小幅下滑。 2013-2018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规模走势图 目前国内光伏并网逆变器市场规模较小,国内生产逆变器的厂商众多,但专门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逆变器制造商并不多,但是不少国内企业已经在逆变器行业已经研究多年,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竞争力,但在逆变器技术质量、规模上与国外企业仍具有较大差距。我国国内逆变器厂商进入者较多的领域是中小功率逆变器,其技术已与国外厂商处于同一水平。同时国内企业由于产能建设快,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在中小功率逆变器上具有较明显的竞争优势。

逆变器的选型

。 集中式逆变器和组串式逆变器选型的比较 国家电网对分布式光伏电站要求如下:单个并网点小于6MW,年自发自用电量大于50%;8KW 以下可接入220V;8KW-400KW可接入380V;400KW-6MW可接入10KV。根据逆变器的特点,光伏 电站逆变器选型方法:220V项目选用单相组串式逆变器,8KW-30KW选用三相组串式逆变器,50KW 以上的项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组串式逆变器和集中式逆变器。对于MW级别的电站亦可选择380V或10KV方式并网。 逆变器方案对比: 集中式逆变器:设备功率在50KW到630KW之间,功率器件采用大电流IGBT,系统拓扑结 构采用DC-AC一级电力电子器件变换全桥逆变,工频隔离变压器的方式,防护等级一般为IP20。体积较大,室内立式安装。 组串式逆变器:功率小于30KW,功率开关管采用小电流的MOSFET,拓扑结构采用 DC-DC-BOOST升压和DC-AC全桥逆变两级电力电子器件变换,防护等级一般为IP65。体积较小,可室外臂挂式安装。 系统主要器件对比: 集中式逆变器:光伏组件,直流电缆,汇流箱,直流电缆,直流汇流配电,直流电缆,逆变器,隔离变压器,交流配电,电网。 组串式逆变器:组件,直流电缆,逆变器,交流配电,电网。 主要优缺点和适应场合: 1、集中式逆变器一般用于日照均匀的大型厂房,荒漠电站,地面电站等大型发电系统中,系统总功率大,一般是兆瓦级以上。 主要优势有: (1)逆变器数量少,便于管理; (2)逆变器元器件数量少,可靠性高; (3)谐波含量少,直流分量少电能质量高; (4)逆变器集成度高,功率密度大,成本低; (5)逆变器各种保护功能齐全,电站安全性高; (6)有功率因素调节功能和低电压穿越功能,电网调节性好。 主要缺点有: (1)直流汇流箱故障率较高,影响整个系统。 (2)集中式逆变器MPPT电压范围窄,一般为450-820V,组件配置不灵活。在阴雨天,雾气多 的部区,发电时间短。 (3)逆变器机房安装部署困难、需要专用的机房和设备。 (4)逆变器自身耗电以及机房通风散热耗电,系统维护相对复杂。 (5)集中式并网逆变系统中,组件方阵经过两次汇流到达逆变器,逆变器最大功率跟踪功能(MPPT)不能监控到每一路组件的运行情况,因此不可能使每一路组件都处于最佳工作点,当有一块组件发生故障或者被阴影遮挡,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发电效率。 (6)集中式并网逆变系统中无冗余能力,如有发生故障停机,整个系统将停止发电。

光伏逆变器的简单选型

`光伏逆变器的简单选型 一、光伏逆变器工作原理 逆变装置的核心,是逆变开关电路,简称为逆变电路。该电路通过电力电子开关的导通与关断,来完成逆变的功能。 逆变器简单原理图 二、光伏逆变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输出电压的稳定度 在光伏系统中,太阳电池发出的电能先由蓄电池储存起来,然后经过逆变器逆变成220V 或380V的交流电。但是蓄电池受自身充放电的影响,其输出电压的变化范围较大,如标称12V的蓄电池,其电压值可在10.8~14.4V之间变动(超出这个范围可能对蓄电池造成损坏)。对于一个合格的逆变器,输入端电压在这个范围内变化时,其稳态输出电压的变化量应不超过额定值的±5%,同时当负载发生突变时,其输出电压偏差不应超过额定值的±10%。 2、输出电压的波形失真度 对正弦波逆变器,应规定允许的最大波形失真度(或谐波含量)。通常以输出电压的总波形失真度表示,其值应不超过5%(单相输出允许l0%)。由于逆变器输出的高次谐波电流会在感性负载上产生涡流等附加损耗,如果逆变器波形失真度过大,会导致负载部件严重发热,不利于电气设备的安全,并且严重影响系统的运行效率。 3、额定输出频率 对于包含电机之类的负载,如洗衣机、电冰箱等,由于其电机最佳频率工作点为50Hz,频率过高或者过低都会造成设备发热,降低系统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所以逆变器的输出频率应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通常为工频50Hz,正常工作条件下其偏差应在±l%以内。 4、负载功率因数 表征逆变器带感性负载或容性负载的能力。正弦波逆变器的负载功率因数为0.7~0.9,额定值为0.9。在负载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如果逆变器的功率因数较低,则所需逆变器的

光伏逆变器的设计原理

光伏逆变器的设计原理 并网光伏逆变器的基本设计 无论采用何种技术,逆变器的基本设计都很明确,且非常相似。其核心就是将直流电压(光伏组件)转换成交流电压(可并网)的过程。在转变的过程中,不停地转换直流电的正负极连接,从而形成方向变化的交流电。所以,逆变器的关键部件是桥接开关(晶体管元件,见图1:a)),这个开关桥的一侧连接输入的直流电源,在另一侧连接交流电网。在工作过程中,只有两个相对的开关可以同时关闭。 如果将此开关桥的开关速度设置成与电网频率相同,则在理论上可以将桥的输出侧与电网连接。但是,由于这样输出的电流是方波,且强度没有变化,因此需要在输出端安装一个具有铁芯的电感器,用以将输出电流控制成为正弦波形状。桥的断开采用脉冲过程进行,从而形成与脉冲相关的较小电流分量。这样的电流分量可以对电感器的电流进行控制。脉冲的频率一般为20KHz ,这样就完全可以形成50Hz的电流,见图1:b)。 对于光伏逆变器来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设备不能遗漏:输入端的电容器,见图1: c ) 。电容器的作用是储存电能,确保来自发电侧的电流持续一致供给桥接开关,并通过与电网频率同步变化的桥进入电网。只有在输入电容器的容量足够大的情况下,才能够保证光伏发电系统的持续、正常运行。 图1:光伏逆变器的基本设计 图2描述了可用于直接并网的逆变器的基本功能。但在实际应用中,输入电压的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并网发电应用,其输入电压必须在任何时刻都高于电网的峰值电压。当电网电压的有效值为250V时,达到正常并网要求的发电源侧的最低电压应为354V。 与标准逆变器的基本设计不同,直接并网逆变器有很多方法来调整或提升输入电压范围。常用的逆变器技术方案与结构都各不相同:

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的研究

题目: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的研究

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的研究 摘要 世界环境的日益恶化和传统能源的日渐枯竭,促使了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太阳能资源受到了各国的重视,各国相继出台的新能源法对太阳能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光伏并网发电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仅在过去五年,光伏并网电站安装总量已达到数千兆瓦。而连接光伏阵列和电网的光伏并网逆变器便是整个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关键。 本文通过按主电路分类、按功率变换级数分类和按变压器分类的三大类划分逆变器的方法分别介绍了每个逆变器电路的拓扑结构。之后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并网逆变器的研究状况以及相关并网技术标准,比较了当前主流的控制技术。然后,详细的阐述了光伏并网发电逆变器系统的整体设计和各单元模块的设计,其中包括太阳能电池组、升压斩波电路、逆变电路和傅里叶变换。 在简要介绍了系统的结构拓扑和控制要求之后,论文重点研究了基于电流闭环的矢量控制策略,阐述了其拓扑结构、工作原理及运行模式。为了深入研究控制策略,分别建立了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的矢量控制和基于虚拟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最后,本文针对几种产生谐波的原因,对L、LC、LCL 三种滤波器进行了比较分析。 最后,本文对光伏并网的总系统进行了MATLAB仿真,由于时间的限制,只做出了通过间接控制电流从而达到控制有功无功公功率的仿真。 关键词:光伏并网,逆变器电路拓扑,电流矢量控制,谐波

PHOTOVOLTAIC (PV) GRID INVERTER CONTROL STRATEGY RESEARCH Abstract World deteriorating environment and the increasing depletion of traditional energy sources prompte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and development. Solar energy resourc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en national attention, solar countrie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severity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energy law developments. Among them, the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has profound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nly in the past five years,the total installed photovoltaic power plant has reached thousands of megawatts. Connected PV array and grid PV grid-connected inverter is the whole key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Based classification by main circuit and the power level classification and Division of three categories classified by transformer inverter of methods each inverters circuit topologies are introduced.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on grid-connected inverters and related technical standards for grid-connected, compared the current mainstream technology.Then detail a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inverter system design and the modular design, including solar arrays, chop-wave circuit, inverter circuits and Fourier transform. Briefly introduces the system topology and control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urrent loop-based vector control strategies, describes the topological structure, working principle and its operating mode.In order to study the control strategies were established based on power system voltage oriented vector control based on virtual flux-oriented vector control.Finally, for several reasons for harmonic, l, LC, LCL compares and analyses the three types of filters. Keywords:Photovoltaic, inverters circuit topologies, current vector control, harmonic

2020年逆变器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逆变器行业分 析报告 2020年9月

目录 一、逆变器:价差缩小+MPPT赋能,组串式性价比凸显 (6) 1、逆变器简介 (6) (1)逆变器:将光伏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的工具 (6) (2)逆变器分类:集中、组串、微型逆变器 (7) (3)逆变器赛道好,轻资产高ROE高周转 (8) (4)盈利能力:组串式>集中式 (8) (5)逆变器工作原理 (9) 2、价差缩小+MPPT赋能,组串式性价比凸显 (10) (1)组串式和集中式核心差异:MPPT (10) (2)组串式和集中式核心差异:运维方便性 (14) (3)组串式和集中式核心差异:组串式品类多,技术迭代快 (14) 3、渗透电站+分布式比例提升,组串崛起 (15) (1)组串式逆变器是最适合分布式光伏应用的逆变器 (15) (2)渗透电站+分布式光伏比例提升双因素驱动组串式占比进一步提升 (16) (3)预计未来组串式占比提升至80%+ (17) (4)户用新秀崭露头角 (17) 二、行业拐点:国内厂商加速海外渗透 (18) 1、逆变器格局演变:欧州垄断打破,全球一超多强 (18) (1)欧洲垄断时期(2012年之前) (19) (2)中欧竞赛时期(2013-2015年) (20) (3)一超多强(2016年以后) (21) 2、逆变器趋势:国内厂商加速海外渗透 (23) (1)集中度不断提升,头部稳定,腰部竞争激烈 (23) (2)全球看:国内龙头出海是必然趋势 (24) (3)成本+技术双优势助力国产替代 (27)

(4)渗透全球,中国企业优势强化 (28) (5)海外市场:国内龙头加速脱颖而出 (29) (6)欧美龙头逐步退出,让出市场份额 (30) (7)华为被迫让出市场份额 (31) (8)以价换量策略,中国企业加速抢占海外市场 (33) (9)预计国内逆变器龙头海外收入持续高增长 (34) 3、需求持续增长,新增+替换潜力十足 (35) (1)光伏行业,星辰大海 (35) (2)新增+替换,潜力十足 (35) (3)海外高价值量高增速,带动行业高增长 (36) 三、中国逆变器龙头加冕之时 (37) 1、阳光电源:逆变器+EPC龙头,积极布局储能业务 (37) (1)逆变器+EPC龙头,积极布局储能业务 (37) (2)收入、利润迅速增长 (37) (3)现金流大幅改善 (39) (4)主营业务及毛利率 (40) (5)海外销量迅速增长、单价降幅趋缓 (41) (6)出口市占率提升 (42) (7)储能业务高增长 (43) 2、锦浪科技:小而美的组串式龙头企业 (44) (1)组串式逆变器全球领先企业 (44) (2)20H收入、利润明显增长 (45) (3)现金流改善明显 (46) (4)主业逆变器,毛利率稳定 (47) (5)销量快速增长 (48) (6)海外毛利率,高占比 (49) (7)出口市占率提升 (50) 3、固德威:组串+储能逆变器双龙头 (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