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戏剧翻译

中国古典戏剧翻译
中国古典戏剧翻译

中国古典戏剧翻译

---------以《西厢记》两个译本为例

摘要:中国古代戏剧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对我们民族的文化有着深厚的影响,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戏剧对我们的修养和对中国的戏曲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戏剧的英译则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本文以《西厢记》的两个译本为例,对比分析译本所突显出来了不同倾向的翻译策略,以探讨何种翻译策略更有益于中国的典籍翻译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Abstract:Ancient Chinese drama has a long history, it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our national culture,understand ancient Chinese dram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cultivation and Chinese opera culture, and the translation of the drama is beneficial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preading, this article take two versions of 《Romance of the Western Camber》forexampl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ifferent translations to show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he tendency, to explore which kind of translation strategy is more conducive to Chinese classics translation and exter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关键词:西厢记、许渊冲、熊式一、奚如谷、翻译美学、典籍翻译、文化传播

中国古典戏曲研究成为20世纪最为活跃的学术领域之一,成绩斐然。面对百年的戏曲研究历史,学界在回顾中进行总结、反思,在前瞻中寻找方向感。与此同时,国内外文化交流与碰撞越来越激烈,正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与语境下,中西方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考察和研究。

一)戏剧的特点

和小说、诗歌一样,戏剧是文学不可分割的部分。但戏剧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不仅供人阅读,更为演出服务。剧本是为演出而写,语言必须口语化,而且要有动作性,讲究音韵和谐,抑扬顿挫;此外,剧本语言的衔接手段与书面语的衔接也有所不同。这三大特征都是戏剧性得以体现的客观要素,也是译者获得戏剧翻译效果的先决条件(余东,2002)。(二)戏剧翻译的特点

在戏剧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除了忠实于原剧本的内容以外,还应特别注意戏剧翻译的特殊规律:即翻译剧本也必须像原剧本一样具备可供演出的语言特征。戏剧翻译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为舞台演出服务。因此译者在翻译时,还要考虑到剧本潜在的“动态表演性”(Bassnett,1985)。即译本的语言不仅要自然、简洁,台词口语化,使演员读起来顺畅,观众听起来不觉得吃力;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到观众的接受心理和文化习惯,“既不能对原文中的双关语,歧义句以及有关文化现象进行注释,也不能为了保留原文的地方语言特色而音译某些词语”(Newmark,1981)。对于小说和诗歌的翻译,国内外翻译界讨论较多,而对于戏剧的翻译却谈之甚少。值得高兴的是国内外学者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从而推动戏剧翻译理论的发展。本文从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入手对《西厢记》中典故进行了研究。归化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提倡使用目的语文化本身的表达方式,反对引入源语文化的表达方式;而异化则以源语文化为归宿,主张保留源语文化的特有表达方式。作者通过建立《西厢记》汉语原文与两部英文全译本,即熊式一与许渊冲的全译本的平行语料库,并在语料库的中英文文本段落层面对齐,从《西厢记》及其两译本中随机抽取了多个进行分析。该研究表明,尽管他们在翻译过程中都采用了归化和异化策略,但均有其各自的倾向性。熊式一主要采用异化翻译,而许渊冲则倾向于归化策略。本研究从统计学角度证明了熊式一和许渊冲在策略选择上存在着明显差

异。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在中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被称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对中国的语言、文化等各个方面皆颇有影响。《西厢记》诞生于盛产戏曲的元代,作者王实甫,作品里描写的崔、张爱情故事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优美的语言艺术更令历代文人墨客赞叹不已。作品不仅继承了唐诗宋词的精美语言艺术,而且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并将他们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西厢记》的语言艺术一向为人们所称道,它的语言以当时民间口语为主体,化用了一些唐诗、宋词以及经史子集中的语句,形成了既清新俊雅有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白话口语与文学语言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统一。

《西厢记》两个英译本中翻译美学的分析比较

《西厢记》最早的英译本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我国卓越的戏剧家、教育家、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熊式一翻译的,书名为“The 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于1935 年在英国出版并且搬上了英国舞台;美国翻译家哈特(Henry H.Hart)也把《西厢记》译成了英文并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于1936 年出版,书名是“The West Chamber: A Medieval Drama”;香港著名翻译家赖恬昌教授与S. E. Gamarekian 合作将《西厢记》编译为英文,林语堂作序,1979 年在香港出版;鉴于弘治版(1498 年)的《西厢记》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重印出版,而学界也有许多关于元剧的高质量研究,美国汉学家奚如谷(Stephen H. West)教授与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的荷兰籍汉学家伊维德(Wilt L. Idema)教授合作,对弘治版(1498 年)的《西厢记》进行校勘并据此翻译了《西厢记》,书名为《月与琴:王实甫西厢记》(The Moon and the Zither: Wang Shifu’s Story of theWestern Wing),1991 年由加州大学出版社在伯克莱出版,加州大学出版社1995 年出了他们的修订版,书名为“The Story of the Western Wing”;许渊冲的韵体认为《西厢记》的散体英译不能充分展示原作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原作的语言美,因此将《西厢记》翻译成韵体,1992 年由外文出版社出版,1997 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汉英对照中国古典名著丛书时,许渊冲把《西厢记》的五本二十折全部英译出来了。2003 年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西厢记》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译者对1997 年的译文做了全面修订。文章下边对《西厢记》的两个比较全面且权威的英译本,即:奚如谷与伊维德合译的“The Story of the Western Wing”和许渊冲的2003 年译本“Romance of the Western Bower”进行对比分析。

“翻译美学研究探讨在翻译中的审美主体(译者和读者)和审美客体(原作品),以及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审美体验和在翻译中审美再现的手段和翻译美的标准等。”任何审美活动都要遵循“理解-转化-加工-再现”的规律。

“审美再现是使一切审美活动落到实处的终端环节。在翻译过程中, 审美主体如果要将审美客体转换为另一种语介的文本, 使其中的美学要素得以最大限度的保留, 就必须娴熟地运用各种再现手段, 确保译文与原文高度神似。” 下文将选取《西厢记》的经典唱段,从语言和文化的层面对许渊冲教授的翻译和两位美国汉学家奚如谷和伊维德的译本之审美再现进行对比分析,希望引起同行对翻译美学层面上典籍英译比较研究的兴趣。

(一)语言层面对比研究两个英译本中的审美再现在翻译过程中,语言不仅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美的载体。

一切音律,思想,情感,意愿等都是通过语言来传达的。所以有必要从语言层面上对比研究《西厢记》两个英译本中的审美再现。在文学翻译作品中,语言起码包含三个元素,那就是

忠实度,想象力和美感。而美感是最直观也最重要的元素。应该说,一部文学作品的语言越美,其文学价值就相对越高。在这里,笔者将从音乐美和叠词运用的方面来对比分析两个英译本的审美再现。

1. 音乐美

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曾经说过:“诗歌必须要有节奏,有节奏的诗歌才能传达感情。”《西厢记》的原文以其语言之优美清丽以及节奏感之强著称。为了再现这种语言的音乐之美,无论是许渊冲还是两位美国的汉学家都在各自的英译本中做了许多努力,对比如下:

“软玉温香抱满怀。

“No fragrance is so warm, no

jade so soft and nice, Here to my breast I press her pliant jade and warm perfume 刘阮到天台, Liu ruan has cooome to Tiantai.

Ruan Zhao has reached Mount

Tiantai.

春至人间花弄色。

Spring comes on earth with

flowers dyed. Spring has come to the realm

of men, flowers sport their

color! 柳腰款摆, Her willowy waist close by my side,

Gently she adjusts her willowy

waist

花心轻拆, Her pistil plucked, my dewdrop drips

And lightly splits the flower’s

heart 露滴牡丹开。” And her peony sipsWith open lips. ”(许渊冲译本) Dew drips; the peony opens.

奚如谷和伊维德译本)

原文中,“软玉”“花心”“露滴”等词读起来都非常轻柔,描述的是春天风景如画的美景佳境。许渊冲将这三个词分别翻译成了“willowy waist”“pistil plucked”“dewdrop drips”, 用的头韵的笔法,给原文增添了些许味道,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而美国汉学家奚如谷和伊维德将其翻译成了“willowywaist”“flower’s heart”and“dew drips”,应该说部分压头韵了,

“花心”的翻译没有押韵。但是,似乎第二个译本的翻译更加不拘小节,生动形象,也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更贴近于目标读者的理解需求。音美和意美的平衡是很难的,兼顾就更难了。两个英译本各有风格,在对原文语言之音乐美的再现上体现各异,百花齐放。笔者认为此处许译本在对原文音乐美的审美再现上略优于美国两位汉学家的译本。

2. 叠词运用

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四个声调使得汉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且汉语多是单音节词,叠在一起用的单音节词必将加强语言的音乐感,美妙可闻。

“真是积世老婆婆,

扑腾腾点着袄庙火。“Before me water rises higher and still higher; 碧澄澄清波,The monastery seems consumed by roaring fire. 扑剌剌把比目鱼分破。”[9] The two inseparable fish.”(许渊冲译本)[10] Crackling and popping burn the fires at the temple of Zoraster.

Clear, clear azure the freshening waves,

Smashing and roaring, pull the pair-eyed fish apart.”(奚如谷和伊维德译本)[11]

拟声词在中国传统典籍中频繁出现。在《西厢记》优美生动的戏词中的音乐之美很大程度上也是来源于这些拟声词,这给了其观众和读者极大的审美享受。本选段运用的拟声词更为特殊,全部为叠词的拟声词,这种洒脱俊逸之美让人心驰。拿“扑腾腾”一词来说,许渊冲没有用英语的拟声词来翻译,而是

直接写作“roaring”,强调了火焰的猛烈;而美国汉学家奚如谷和伊维德将其翻译成了“Crackling and popping”这两个拟声词,既保全了汉语原文叠词的韵味与强调的意味,甚至音节上的停顿,又将火焰之大描摹得惟妙惟肖,渐入佳境,不得不说在审美再现上美国两位汉学家的译本略优于许译本。而对“扑剌剌”一词的翻译,美国两位汉学家译为“smashing and roaring”,极言水势之猛,而许译本并没有明确地翻出此词。在此处拟声词的翻译上,美国两位汉学家更好地再现出原文的语言之美。他们的译本略胜一筹。

(二)文化层面对比研究两个英译本中的审美再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美的载体。《西厢记》的美之传递,

也从不同译者对于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语翻译中遥遥而至,那份别样的美丽在译者的匠心独运中馨香可闻,令人叹服。应该说,文化层面是文学翻译审美再现的最高层面,笔者在此将通过两个例子来比较分析两个英译本中审美再现的差别。

有关“红娘”的翻译:红娘是《西厢记》中女主人公崔莺莺的丫鬟,并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赤胆忠心促成了男女主人公的美好姻缘,此词出自《西厢记》,在现代汉语中频繁实用,并沿袭了其在《西厢记》中的文化意义,现在“红娘”就是指帮助有情男女终成眷属的人。但是如果就按照“红娘”的作用翻

译成“match-maker”,就失去了其语言之美,不能很好地实现审美再现。许渊冲将其翻译成了“Rose”,这既是个女孩的英文名字,又指的爱情之花玫瑰,可谓一箭双雕,很好地再现了原文之美。而奚如谷和伊维德将其翻译成“Crimson(深红色)”,此词仅为一种颜色,不能给目标语读者任何想象空间,无法很好地再现原文的美。

再看“金莲”的翻译。我们知道“,金莲”即为“三寸金莲”,是古代女子裹的小脚。在古代,越是大家闺秀,越要裹脚,脚以纤小为美。许渊冲将其译为“lily-like feet”,意为“像百合花一样的脚”。这里的“金莲”是指千金小姐崔莺莺的脚,纤小柔嫩,细软轻绽,似娇羞的百合花,把少女之态再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而奚如谷和伊维德将其翻译成“golden lotuses”——“金色的莲花”,也许是想紧扣原文,却会造成目标语读者的困惑,崔莺莺和莲花有什么关系?这样的翻译不能很好地再现原文之美,此处确实不妥。

参考文献:

【1】论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对偶句翻译——以《西厢记》两英译本为例陈春娟

【2】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许渊冲《西厢记》英译陈莹; 林娜; 兰丹娥; 王丽

【3】《西厢记》词汇研究高吉利

【4】从翻译美学的角度比较研究《西厢记》两个英译本的审美再现苏易安

【5】基于目的论的中国古典戏剧英译分析——以许渊冲《西厢记》英译本为例赵雁南【6】基于语料库的戏剧翻译中的语义韵研究——《西厢记》两英译本案例分析闫清; 沈子璇; 任晓霏

【7】Historical Criticism on Xixiang ji and Its TranslationsWANG Jong University of Hawaii

【8】The Voisey’s Bay Ni-Cu-Co Sulfide Deposit, Labrador, Canada: Emplacement of Silicate and Sulfide-Laden Magmas into Spaces Created within a Structural CorridorPeter C.Lightfoot1, Dawn Evans-Lamswood2, and Robert Wheeler2

【9】Reading the Novel East and West: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and Jacques the FatalistMassimo Verdicchio;

【10】Transmission of Chinese Cultural Capital: Translation of Classics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Works in India狄伯杰

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教学目标】 1.交流已有知识储备,激发学习本组课文的兴趣。 2.了解本名著的大致内容、出处和主要人物,明确阅读基本要求。 3.能按照自己的阅读起点,师生共同制定学习规划。 【教学过程】 一、游戏识人,激趣导入 1.看图识人。 2.看片段猜人物。 3.读作品识人。 4.激趣导入,把握导语 刚才我们所认识的这些人物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正等着我们去亲近,去感受,去细细品位。让我们马上启程,开始中国名著之旅吧! 5.【出示单元导语第一段】 ⑴学生自读 ⑵反馈。找到关键词了吗?你能用关键词概括这个单元的主题吗? 二、浏览导语,明确重点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0页,自由读单元导语第二段,你读懂了什么? 2.如果概括一下就是—— 【课件出示】:(1)理解主要内容(2)感受人物形象(3)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三、指导方法,形成规划 1.看目录,读一读,想一想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本单元的三个学习重点快速浏览本单元的4篇课文,注意浏览和默读、预习不一样,不用圈生字,不用标自然段号,要有速度,一目几行,整体上去捕捉信息就可以。注意不要落掉每篇课文前面的导语提示、下面的注释、后面的资料袋,看看课文介绍了哪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这些人物又出自哪本古典名著,作者是谁,找到有关的信息圈圈画画,试着填写下表中的前三栏: 单元学习导读卡 主题: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学习者: 课题 你了解到的信息你还想了解的信息出自哪部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 初步感受 《将相和》 《草船借箭》 《景阳冈》 《猴王出世》 3.交流。 4.四人小组合作,讨论选择一篇大家一致认为比较感兴趣的课文,试着填写上表中的后三栏(大致内容、对主要人物的初步感受、你还想了解的信息)。 5.交流。(每课交流1-2个,简单互动,提示学生整体上去把握。)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中国古代文学翻译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中国古代文学翻译 翻译美学是一个翻译与美学联姻的新学科。古代文学是我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学意义自不待言。翻译美学的出现和发展为中国古代文学翻译的赏析开辟了一条新路,也为中国文学翻译提供借鉴。 一、陶渊明与《桃花源记》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魏晋南北朝时期,战火不断,社会十分黑暗。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陶渊明创作了《桃花源记》,以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寄托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生活在战乱中的人民的同情。《桃花源记》中的语言质朴自然,精炼,文笔简洁优美。 二、审美主体翻译家方重与林语堂 方重是我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译有《乔叟文集》、《理查三世》及《陶渊明诗文选译》等。林语堂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他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到海外,有意于将中国的古典文学、传统文化乃至中国式的生活理念介绍到国外,为西方人士认识中国搭建起一道桥梁。 三、《桃花源记》英译评析及其美学意义再现 就审美客体而言,刘宓庆将其分为形式系统即审美符号集和非形式系统即审美模糊集两大部分。其中审美符号集包括语音、文字、词语层和句段中的审美信息,而审美模糊集则包括“情”与“志”和&ldqu;意”与“象”的两部分审美信息。就《桃花源记》的翻译而言,文章将选取审美符号集的词语层和审美模糊集中的“意”与“象”部分进行两个译本的研究,评析其审美的再现途径。 1.词语层。“有审美价值的用词显然是经过原语作者精心选择的,通常符合以下标准,也是我们的审美依据,即准、美、精。“准”是指用词表达了原意和适应了语境,“美”指用词能给人身心以很大愉悦的品质,“精”指翻译时用词应该精练,无拖沓”。《桃花源记》中有一段对桃花林的描述,原文如下: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智慧树知到《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戏曲属于何种艺术? A:时间艺术 B:空间艺术 C:综合艺术 D:表演艺术 正确答案:综合艺术 2、《宋元戏曲史》的作者是? A:吴梅 B:王国维 C:王季烈 D:钱南扬 正确答案:王国维 3、音乐属于何种艺术? A:时间艺术 B:空间艺术 C:综合艺术 D:造型艺术 正确答案:时间艺术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戏曲艺术的写意性的表现? A:表现内容的写意性

B:舞台时空的虚拟性 C:舞台形象的程式化 D:剧本语言的艺术性 正确答案:剧本语言的艺术性 5、越剧是哪个省份的地方戏? A:浙江 B: 山东 C:江苏 D:广东 正确答案:浙江 第二章 1、戏曲行当中扮演文职官员或帝王形象者,称为。A:老生 B:巾生 C:大官生 D:小官生 正确答案:大官生 2、《西厢记》中的张生属于以下行当中的哪一种?A:老生 B: 巾生 C:大官生 D:小官生

正确答案:巾生 3、《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属于以下行当中的哪一种?A:小旦 B:贴旦 C:正旦 D:武旦 正确答案:小旦 4、戏曲行当中扮演奸臣形象者,称为。 A:正净 B:副净 C:白净 D:毛净 正确答案:白净 5、戏曲脚色中扮演诙谐幽默者,称为____ 。 A:生 B:旦 C:净 D:丑 正确答案:丑 第三章 1、中国戏曲中,生旦化妆的主要目的是。 A:夸张

B:美悦 C:虚拟 D:象征 正确答案:B 2、中国戏曲中,关羽脸谱的主色是。A:黑色 B:白色 C:红色 D:金色 正确答案:C 3、中国戏曲中,男性人物的胡须叫做。A:胡子 B:须 C:夹嘴 D:髯口 正确答案:D 4、中国戏曲中。武将所穿的衣服叫做。A:铠 B:甲 C:靠 D:盔 正确答案:C

2019年中国古典戏曲艺术尔雅课后章节测试上

第一章中国戏曲的美学特征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单选题】戏曲属于何种艺术? ?A、时间艺术 ?B、空间艺术 ?C、综合艺术 ?D、表演艺术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宋元戏曲史》的作者是? ?A、吴梅 ?B、王国维 ?C、王季烈 ?D、钱南扬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单选题】音乐属于何种艺术? ?A、时间艺术 ?B、空间艺术 ?C、综合艺术 ?D、造型艺术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4 【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戏曲艺术的写意性的表现? ?A、表现内容的写意性 ?B、舞台时空的虚拟性 ?C、舞台形象的程式化 ?D、剧本语言的艺术性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第二章中国戏曲的脚色体制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单选题】戏曲行当中扮演文职官员或帝王形象者,称为____ 。?A、老生 ?B、巾生 ?C、大官生 ?D、小官生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西厢记》中的张生属于以下行当中的哪一种? ?A、老生 ?B、巾生 ?C、大官生 ?D、小官生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单选题】《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属于以下行当中的哪一种? ?A、小旦 ?B、贴旦 ?C、正旦 ?D、武旦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4 【单选题】戏曲脚色中扮演诙谐幽默者,称为____ 。 ?A、生 ?B、旦 ?C、净 ?D、丑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第三章中国戏曲的化妆与服饰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单选题】中国戏曲中,关羽脸谱的主色是____ 。 ?A、黑色 ?B、白色 ?C、红色 ?D、金色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中国戏曲中,男性人物的胡须叫做____ 。 ?A、胡子 ?B、须 ?C、夹嘴 ?D、髯口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3 【单选题】中国戏曲中。武将所穿的衣服叫做____ 。 ?A、铠 ?B、甲 ?C、靠 ?D、盔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4 【单选题】中国戏曲中,官生所穿的鞋子叫做____ 。 ?A、厚底靴 ?B、福字履 ?C、薄底靴 ?D、登云履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中国古典名著读后感

中国古典名著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中国古典名著百部 中国古典名著百部 论语 尚书 李商隐集 浮生六记左传白居易集随园诗话孽海花 东周列国志杜牧集 古文观止礼记 诗经晏子春秋孟子唐诗三百首 国语诗品 李白集老残游记 幽梦影三略 官场现形记孝经 红楼梦吕氏春秋 周易族聚落宋词三百首 战国策文心雕龙 杜甫集包公案 菜根谭西游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大学

陶庵梦忆汉书 荀子花庵词选 人间词话 中国古典名著百部 2014-02-2007:49 一、儒学类 《周易》(上古·伏羲) 《论语》(春秋·孔子) 《孟子》(战国·孟轲) 《大学》(西汉·戴圣) 《中庸》(西汉·戴圣) 《吕氏春秋》(秦·吕不韦等)二、史书类 《尚书》(春秋·孔子) 《春秋左传》(鲁·左丘明)《战国策》(西汉·刘向)《史记》(西汉·司马迁)《资治通鉴》(宋·司马光)三、释道类 《老子》(春秋·李耳)

《庄子》(战国·庄周)四、兵书类 《六韬》(西周·姜望)《孙子兵法》(春秋·孙武)《鬼谷子》 《三略》(黄石公) 《三十六计》 四、处世类 《三字经》(宋·王应麟)《百家姓》(宋·佚名)《千字文》(梁·周兴嗣)《经世奇谋》(明·俞琳)《小窗幽记》 《围炉夜话》 《菜根谭》(明·洪应明)《呻吟语》(明·吕坤)《增广贤文》(清·周希陶)六、诗文类 《诗经》(西周·佚名)《楚辞》(西汉·刘向)

《花间集》(五代·后蜀·赵崇祚)《唐宋八大家文钞》 《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选)《宋词三百首》(清·上疆村民选)《元曲三百首》(姚崇选) 《古文观庄》(清·吴楚材、吴调候)《焚书》(明·李贽) 七、戏曲类 《西厢记》(元·王实甫) 《牡丹亭》(明·汤显祖) 《桃花扇》(清·孔尚任) 八、医学、方术类 《黄帝内经》(上古·太古真人)《渊海子平》(宋·佚名) 《黄帝宅经》(佚名) 《冰鉴》(清·曾国藩) 《摄养枕中书》 九、笔记、文论类 《山海经》 《容斋随笔》(宋·洪迈) 《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诗品》(南朝·梁·钟嵘) 《人间词话》(清·王国维) 十、语言文字类 《说文解字》(汉·许慎)

中国古典名著其中一本的读后感范文

Everyone has inertia and negative emotions. Successful people know how to manage their own emotions and overcome their inertia, and illuminate and inspire those around them like the sun.勤学乐观天天向上(页眉可 删) 中国古典名著其中一本的读后感范 文 中国古典名著其中一本的读后感范文1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曲红楼蕴含人间悲欢情愁,是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泪。 以前,我一向认为那富丽堂皇的大观园是温柔的女儿乡,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而此刻重读红楼梦的我明白自己错了。在那如此富裕的红灯绿酒生活下,竟掩盖了世界如此肮脏的一面。小说的资料很多,但令我最动容的贾宝玉和林黛玉那感情杯具。 或许吧,林黛玉是有些小肚鸡肠,是有些娇柔做作。但我们仍从她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她的温柔与多才。我也并不否认薛宝钗很完美,她的大方,孝敬是书的亮点。但是,她在完美,也只是封建社会的塑造品,没有自己的思想,如娃娃般只明白一味的服从长辈的命令。相比之下,叛逆的贾宝玉和孤寂冷傲的林黛玉却给我另一番体会。

“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也许有人会说花谢是自然规律,又那样假惺惺的葬花呢?你们不懂,黛玉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叹自己会不会这些花一样,等到花期一过,也会像花儿一样孤零零的落下,没人问?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经暗示了最后她悲惨的结局。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与亲人团聚时的喜悦中,只有黛玉在哪独自一人悲哀。没人会懂她,自从她踏进贾府的那一刻,她务必留意谨慎,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不留意说错了什么或做错了什么,就会惹来人的嘲笑。寄人篱下久了,使她变成了在一些人看来小肚鸡肠的样貌。 当贾府一片喜气洋洋时,所有人都在为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做准备的时候。潇湘竹院却是另一番景象,面色苍白的黛玉等着贾宝玉的到来,没想到等待的却是心上人要成亲的消息。哭,恨已经无济于事了,黛玉带着无奈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有些人认为这本书无非只是写了一个三角恋爱的纠葛,但《红楼梦》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们不知反抗的观念。·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尤二姐的吞金自杀。都证明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我们要有反抗精神。如果当时薛宝钗不答应嫁给贾宝玉,那故事的结局就不会这样了。所以我们在现代这个社会,要有反抗精神,不要到以后再后悔!

传承戏曲艺术 发扬中国文化

【内容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曲艺文化是其中不可忽视的文化力量。自电影传入中国,便与戏曲深深结缘,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扬中国文化。 【关键词】传统戏曲中国文化中国电影戏曲元素 小小的身影讲述着千年的故事,幽婉的曲调传扬着上古的声音,一声声铿锵有力的锣鼓传递着华夏子孙不屈的意志,一幕幕曲折动人的故事承载着国人五千年的悲喜怒乐。戏曲——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历史的长河中,戏曲的发展,潺潺而流,从未曾干涸。数百年前,当我们依旧做着天朝圣国的美梦时,西方世界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工业革命,当他们打开我们的国门强行带走无数奇珍异宝的同时,也将电影带进了我们的世界。随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电影经历着一次次改革,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当今文化传播的一个主流载体。除了那些从小听着《穆桂英挂帅》,看着《天女散花》的祖辈们,现今已鲜有年轻人愿意跨进剧院,聆听这份传承千年的艺术。无数人站出来宣称戏曲灭亡论,殊不知,戏曲已经用另外一种方式存在于历史发展的大舞台之中。纵观中外电影,无论是《霸王别姬》还是《大闹天宫》;无论是影视剧还是动画;无论是从小受中国戏曲文化熏陶的本土导演陈凯歌,还是深受中西文化融合影响的香港电影导演徐克,戏曲元素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影视剧作品之中,依旧用戏曲特有的方式,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这种方式的载体,我们称之为戏曲元素。 何为戏曲元素? 有人说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唱念做打”便是戏曲元素,也有人说戏曲元素就是五彩斑斓的服饰、夸张传神的动作、丰富多变的色彩、生动夸张的脸谱。戏曲元素即编剧方面有剧本文学的诗赋性,结构方面是点线连贯的分场性,超脱的时空变化,综合的表演形式,根据行当创造角色,流动的技艺及通俗的民间艺术。①笔者认为,戏曲元素简单概括便是戏曲的综合性、写意性与技艺性。 下面笔者从三个部分来具体阐述戏曲元素在影视剧作品中的运用。 一、向经典致敬 1905年,丰泰照相馆内,“谭鑫培唱着最拿手的《定军山》,只见他配合着锣鼓点儿,一甩髯口,把刀一横,立成顶梁柱一般,就听旁边有人喊:‘快摇’,刘仲伦便使劲摇了起来,那时的胶片只有二百呎一卷,很快便摇完了,算告一段落……”② 就这样,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拍摄完成。这是京剧史上的里程碑,更是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中国电影的起步,便是说唱艺术和传统的中国戏曲结合的产物。传统中国戏曲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独特的一种存在形式,自电影开始在中国发展,就未曾忽略过民族国粹的地位,更有许多影片向中国传统艺术致敬,其中不乏《霸王别姬》《刀马旦》等优秀影片。 《霸王别姬》可谓是陈凯歌导演的巅峰之作,本片以“文革”为背景,讲述了京剧名旦程蝶衣和名生段小楼的故事。片中情感细腻,色彩华丽,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及人性进行了深入挖掘。影片中,当段小楼揭发程蝶衣时,当“文革”的黑色雾霾笼罩着中国大地时,笔者不禁思考陈凯歌为什么要用我们的国粹京剧艺术来衬托这一故事。中国京剧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最为厚重的艺术之一,陈凯歌导演的独到之处便是用最具代表性的中华艺术来映射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考。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虞姬最后自刎于霸王剑下亦是程蝶衣自刎于段小楼剑下,陈凯歌的这一做法是聪明而独到的。戏曲《霸王别姬》无疑是国人最熟悉不过的剧目之一,用历史演绎过去,戏曲的助力使影像的张力更加具有历史深度。 二、局部引用 在众多中国电影中,戏曲的各种元素被中国导演灵活运用。1942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铁扇公主》吸收了传统戏曲的造型艺术,人物活灵活现。无独有偶,《大闹天宫》的孙悟空的扮相完全借鉴了京剧中猴戏的孙悟空脸谱,为广大观众所喜爱。在音乐方面,影视剧作品中不乏锣鼓小调的出现,红极一时的电视剧《大宅门》同名片头曲《大宅门》中融合了京剧、

中国古典名著歇后语

中国古典名著歇后语 1、关公吃尺子——肚里有分寸(三国演义歇后语) 2、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三国演义歇后语) 3、李逵穿针——粗中有细(水浒传歇后语) 4、八戒看唱本——假斯文(西游记歇后语) 5、猪八戒买猪肝——难得心肠(西游记歇后语) 6、张飞吃秤砣——铁了心(三国演义歇后语) 7、蒋干过江——净干失着事(三国演义歇后语) 8、猪八戒戴花——自美(西游记歇后语) 9、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三国演义歇后语) 10、李逵打宋江——过后陪不是(水浒传歇后语) 11、猪八戒照镜子哩——里外不是人(西游记歇后语) 12、王婆子卖了磨——推不的了(水浒传歇后语) 13、关公赴宴——单刀直入(三国演义歇后语) 14、梁山泊的吴用——足智多谋(水浒传歇后语) 15、白骨精想吃唐僧肉——痴心妄想(西游记歇后语) 16、李逵开铁匠铺——人强货硬(水浒传歇后语)

17、孔明练琴——老生常谈(三国演义歇后语) 18、聋子放炮仗——散了(红楼梦歇后语) 19、诸葛亮对魏延——见不得离不得(三国演义歇后语) 20、孙悟空的手段——七十二变(西游记歇后语) 21、猪八戒发脾气——又丑又恶;又凶又丑(西游记歇后语) 22、诸葛亮丢了荷包——没有计了(三国演义歇后语) 23、猪八戒爬城墙——倒打一耙(西游记歇后语) 24、张飞耍扛子——轻而易举(三国演义歇后语) 25、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三国演义歇后语) 26、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三国演义歇后语) 27、猴儿背着手走——装人相(西游记歇后语) 28、曹操下宛城——大败而逃(三国演义歇后语) 29、猪八戒西天取经——三心二意(西游记歇后语) 30、张飞胡敬德剃了胡子——都也不是善茬儿(三国演义歇后语) 31、猪八戒掉进万花筒——丑态百出(西游记歇后语) 32、猪八戒的武艺——倒打一耙(西游记歇后语) 33、王婆照应武大郎——没好事;不是好事(水浒传歇后语) 34、关羽赴宴——有胆有魄(三国演义歇后语)

中国古典名著翻译

Chinese English (一)春秋时代 《诗经》The Book of Songs 《尚书》 Classic of History; The Book of Documents 《礼记》The Book of Rites 《易经》The Book of Changes 《春秋》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乐》The Classic of Music 《论语》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The Analects 《孟子》Mencius 《大学》The Great Learning 《中庸》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左传》 Zuo Zhuan ; Chronicle of Zuo; Commentary of Zuo; Zuo Tradition (二)战国时代 《老子》(又名《道德经》)The Tao Te Ching; Daodejing; Dao De Jing 《列子》Liezi 《愚公移山》 Fiaith will move mountains; How Yukong Moved Mountains 《庄子》The Zhuangzi 《荀子》The Xun-Zi 《韩非子》The Hanfeizi

《吕氏春秋》 The Lüshi Chunqiu; Mister Lv's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Lv's Spring and Autumn; 《离骚》Encountering Sorrow ; Encountering Trouble 《战国策》Strategies of the Warring States 《孙子兵法》The Art of War (三)两汉 《过秦论》Ten Crimes of Qin; The Faults of Qin 《鸿门宴》White Vengeance 《毛遂自荐》 Mao Sui Recommends Himself; Recommend oneself for a position as Mao Sui Did 《史记》The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 Shi Ji) Historical Records 《资治通鉴》Partial Draft of the Comprehensive Mirror to Aid in Government; The Zizhi Tongjian 《汉书》 The Book of Han; Hanshu; History of the Former Han 《后汉书》The Book of Later Han; Hou Hanshu; History of the Later Han 《三国志》Records of the Three Kingdoms 《陌上桑》 Mulberry By Road; The Roadside Mulberry 《长歌行》Singing All Along; A slow Song

《中国古典戏曲艺术》2019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中国古典戏曲艺术》2019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戏曲属于何种艺术? 答案:综合艺术 2、《宋元戏曲史》的作者是? 答案:王国维 3、音乐属于何种艺术? 答案:时间艺术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戏曲艺术的写意性的表现? 答案:剧本语言的艺术性 5、越剧是哪个省份的地方戏? 答案:浙江 第2章单元测试 1、戏曲行当中扮演文职官员或帝王形象者,称为。

2、《西厢记》中的张生属于以下行当中的哪一种?答案:巾生 3、《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属于以下行当中的哪一种? 答案:小旦 4、戏曲行当中扮演奸臣形象者,称为。 答案:白净 5、戏曲脚色中扮演诙谐幽默者,称为____ 。 答案:丑 第3章单元测试 1、中国戏曲中,生旦化妆的主要目的是。 答案:美悦 2、中国戏曲中,关羽脸谱的主色是。 答案:红色 3、中国戏曲中,男性人物的胡须叫做。

4、中国戏曲中。武将所穿的衣服叫做。 答案:红色 5、中国戏曲中,官生所穿的鞋子叫做 ____ 。 答案:厚底靴 第4章单元测试 1、明代前期的“四大声腔”指的是。 答案: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 2、“四大声腔”中,哪一种成为明清最盛行的声腔? 答案:D 3、改良昆山腔的曲师是。 答案:D 4、以下几点钟,不属于南曲特点的是。 答案:字多腔少 5、昆曲的主奏乐器是。

答案:A 第5章单元测试 1、魏良辅云“曲有三绝”,以下不属于“三绝”的是哪一个?答案:启口轻圆 2、老生演唱时,使用的是。 答案:A 3、在演唱时,“收音”称为一个字的。 答案:字尾 4、以下不属于“五法”的是。 答案:建筑 5、站立步式属于“五法”中的。 答案:步 第6章单元测试 1、下图属于哪种舞台样式? 答案:芍药

中国古典戏剧翻译

中国古典戏剧翻译 ---------以《西厢记》两个译本为例 摘要:中国古代戏剧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对我们民族的文化有着深厚的影响,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戏剧对我们的修养和对中国的戏曲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戏剧的英译则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本文以《西厢记》的两个译本为例,对比分析译本所突显出来了不同倾向的翻译策略,以探讨何种翻译策略更有益于中国的典籍翻译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Abstract:Ancient Chinese drama has a long history, it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our national culture,understand ancient Chinese dram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cultivation and Chinese opera culture, and the translation of the drama is beneficial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preading, this article take two versions of 《Romance of the Western Camber》forexampl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ifferent translations to show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he tendency, to explore which kind of translation strategy is more conducive to Chinese classics translation and exter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关键词:西厢记、许渊冲、熊式一、奚如谷、翻译美学、典籍翻译、文化传播 中国古典戏曲研究成为20世纪最为活跃的学术领域之一,成绩斐然。面对百年的戏曲研究历史,学界在回顾中进行总结、反思,在前瞻中寻找方向感。与此同时,国内外文化交流与碰撞越来越激烈,正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与语境下,中西方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考察和研究。 一)戏剧的特点 和小说、诗歌一样,戏剧是文学不可分割的部分。但戏剧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不仅供人阅读,更为演出服务。剧本是为演出而写,语言必须口语化,而且要有动作性,讲究音韵和谐,抑扬顿挫;此外,剧本语言的衔接手段与书面语的衔接也有所不同。这三大特征都是戏剧性得以体现的客观要素,也是译者获得戏剧翻译效果的先决条件(余东,2002)。(二)戏剧翻译的特点 在戏剧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除了忠实于原剧本的内容以外,还应特别注意戏剧翻译的特殊规律:即翻译剧本也必须像原剧本一样具备可供演出的语言特征。戏剧翻译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为舞台演出服务。因此译者在翻译时,还要考虑到剧本潜在的“动态表演性”(Bassnett,1985)。即译本的语言不仅要自然、简洁,台词口语化,使演员读起来顺畅,观众听起来不觉得吃力;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到观众的接受心理和文化习惯,“既不能对原文中的双关语,歧义句以及有关文化现象进行注释,也不能为了保留原文的地方语言特色而音译某些词语”(Newmark,1981)。对于小说和诗歌的翻译,国内外翻译界讨论较多,而对于戏剧的翻译却谈之甚少。值得高兴的是国内外学者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从而推动戏剧翻译理论的发展。本文从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入手对《西厢记》中典故进行了研究。归化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提倡使用目的语文化本身的表达方式,反对引入源语文化的表达方式;而异化则以源语文化为归宿,主张保留源语文化的特有表达方式。作者通过建立《西厢记》汉语原文与两部英文全译本,即熊式一与许渊冲的全译本的平行语料库,并在语料库的中英文文本段落层面对齐,从《西厢记》及其两译本中随机抽取了多个进行分析。该研究表明,尽管他们在翻译过程中都采用了归化和异化策略,但均有其各自的倾向性。熊式一主要采用异化翻译,而许渊冲则倾向于归化策略。本研究从统计学角度证明了熊式一和许渊冲在策略选择上存在着明显差

中国经典名著英汉汉英翻译

中国名著英文翻译推荐 1.《西游记》Pilgrimage to the West; Journey to the West 2.《三国演义》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3.《红楼梦》A Dream in Red Mansion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4.《水浒传》Heroes of the Marshes; Water Margins 5.《本草纲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6.《聊斋志异》Strange Tales of a Lonely Studio 7.《论语》Analects of Confucius 8.《山海经》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9.《围城》A Surrounded City 10.《西厢记》The Romance of West Chamber 11.《资治通鉴》History as a Mirror 12.《史记》Shi Ji/ Historical Records 13.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The Four Books (The Great Learning,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The Mencius) 14.《阿Q正传》The True Story of Ah Q 15.《春秋》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16.《论语》THE ANALCETS OF CONFUCIUS 17.《诗经》the book of odes 18.《世说新语》essays and criticism (shi shuo hsin yu) 19.《封神演义》the legend of deification 20.《金瓶梅》The golden lotus 21.《西厢记》The west chamber

智慧树知到《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章节测试 [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戏曲属于何种艺术? A:时间艺术 B:空间艺术 C:综合艺术 D:表演艺术 正确答案:综合艺术 2、《宋元戏曲史》的作者是? A:吴梅 B:王国维 C:王季烈 D:钱南扬 正确答案:王国维 3、音乐属于何种艺术? A:时间艺术 B:空间艺术 C:综合艺术 D:造型艺术 正确答案:时间艺术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戏曲艺术的写意性的表现? A:表现内容的写意性 B:舞台时空的虚拟性 C:舞台形象的程式化 D:剧本语言的艺术性 正确答案:剧本语言的艺术性 5、越剧是哪个省份的地方戏? A:浙江 B: 山东 C:江苏 D:广东 正确答案:浙江 第二章 1、戏曲行当中扮演文职官员或帝王形象者,称为。 A:老生 B:巾生 C:大官生 D:小官生 正确答案:大官生 2、《西厢记》中的张生属于以下行当中的哪一种? A:老生 B: 巾生

C:大官生 D:小官生 正确答案:巾生 3、《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属于以下行当中的哪一种? A:小旦 B:贴旦 C:正旦 D:武旦 正确答案:小旦 4、戏曲行当中扮演奸臣形象者,称为。 A:正净 B:副净 C:白净 D:毛净 正确答案:白净 5、戏曲脚色中扮演诙谐幽默者,称为____ 。 A:生 B:旦 C:净 D:丑 正确答案:丑 第三章

1、中国戏曲中,生旦化妆的主要目的是。 A:夸张 B:美悦 C:虚拟 D:象征 正确答案:B 2、中国戏曲中,关羽脸谱的主色是。 A:黑色 B:白色 C:红色 D:金色 正确答案:C 3、中国戏曲中,男性人物的胡须叫做。 A:胡子 B:须 C:夹嘴 D:髯口 正确答案:D 4、中国戏曲中。武将所穿的衣服叫做。 A:铠 B:甲 C:靠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走近中国古典名著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整组教学导读课教学设计 大城县北位乡正村中心小学李俊梅 设计意图 本课为“单元整组”教学的导读课,意在对第五单元组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做一通览,进而对分课学习做个简单的规划。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单元导语,明确本组学习的意义和要求,培养学生浏览的阅读能力,全面感知单元学习内容,促进他们整体感知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交流已有知识储备,激发学习本组课文的兴趣。 2、初步浏览本组课文,了解本组课文的大致内容、出处和主要人物,明确学习本组课文的基本要求。 3、能按照自己的阅读起点,师生共同制定学习规划。 教学过程 一、游戏识人,激趣导入 1.【出示单元导语第一段】 ⑴学生自读。 ⑵反馈。找到关键词了吗?你能用关键词概括这个单元的主题吗? 2、看图识人。 3、看片段猜人物。 4、读作品识人。 5、激趣导入,把握导语。 刚才我们所认识的这些人物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正等着我们去亲近,去感受,去细细品位。本组的几篇课文,正是从我国古典名著中节选或根据名著改编的。让我们马上启程,开始中国名著之旅吧! 二、浏览导语,明确重点。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0页,自由读单元导语第二段,你读懂了什么? 2、如果概括一下就是—— 【课件出示】:(1)理解主要内容(2)感受人物形象(3)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三、指导方法,形成规划。 1、看目录,读一读,想一想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本单元的三个学习重点快速浏览本单元的4篇课文,注意浏览和默读、预习不一样,不用圈生字,不用标自然段号,要有速度,一目几行,整体上去捕捉信息就可以。注意不要落掉每篇课文前面的导语提示、下面的注释、后面的资料袋,看看课文介绍了哪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这些人物又出自哪本古典名著,作者是谁,找到有关的信息圈圈画画,试着填写下表中的前三栏: 单元学习导读卡 主题: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学习者: 3、交流。 4、四人小组合作,讨论选择一篇大家一致认为比较感兴趣的课文,试着填写上表中的后三栏(大致内容、对主要人物的初步感受、你还想了解的信息)。 5、交流。(每课交流1-2个,简单互动,提示学生整体上去把握。) 6、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发现同学们对()比较感兴趣,很想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四、引领方向,充分准备。 1、现在咱们再来翻看一下后面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五》的交流平台,想一想: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做哪些学前准备呢? 2、交流。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浏览,我们对第五单元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学习的重点是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看来本单元要学习的内容和要准备的工作还真不少!为了学好这个单元,希望每个同学下课后都能去按照自己的学习规划去好好地准备准备。

中国古代文化词汇英文版

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Printing 印刷术 Paper making 造纸术 The compass指南针 Calligraphy书法 The four treasure of study: brush ,ink-stick, paper, ink-stone文房四宝 中国艺术 Peking opera 京剧 Qin opera秦腔 Comic cross talk 相声 Acrobatics杂技 Stilt walk 踩高跷 Puppet show 木偶戏 Shadow play 皮影戏 Opera highlight 折子戏 Clay figure 泥人 Ventriloquism口技 Festival lantern花灯 Lantern riddle 灯谜 Embroidery刺绣

Paper cutting剪纸 Acupuncture 针灸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中国画Chinese brush painting水墨画Chinese knot中国结 中国美食 Snack bar小吃摊 Moon cake 月饼 Rice cake年糕 Deep fired dough sticks 油条Soybean milk 豆浆 Steamed buns 馒头 Hand-stretched noodles拉面 Tofu ;bean curd 馄饨 Fired rice with egg 蛋炒饭 中国节日 The lantern festival 元宵节 The tomb-sweeping day 清明节 The dragon-boat festival 端午节 The mid-autumn day 中秋节 The double-ninth day重阳节 The double-seventh day 七夕节

智慧树知到 《中国古典戏曲艺术》2019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古典戏曲艺术》2019章节测试答案第1章单元测试 1、戏曲属于何种艺术? 答案:综合艺术 2、《宋元戏曲史》的作者是? 答案:王国维 3、音乐属于何种艺术? 答案:时间艺术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戏曲艺术的写意性的表现? 答案:剧本语言的艺术性 5、越剧是哪个省份的地方戏? 答案:浙江 第2章单元测试 1、戏曲行当中扮演文职官员或帝王形象者,称为。答案:大官生 2、《西厢记》中的张生属于以下行当中的哪一种? 答案:巾生 3、《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属于以下行当中的哪一种? 答案:小旦 4、戏曲行当中扮演奸臣形象者,称为。 答案:白净 5、戏曲脚色中扮演诙谐幽默者,称为____ 。

第3章单元测试 1、中国戏曲中,生旦化妆的主要目的是。 答案:美悦 2、中国戏曲中,关羽脸谱的主色是。 答案:红色 3、中国戏曲中,男性人物的胡须叫做。 答案:髯口 4、中国戏曲中。武将所穿的衣服叫做。 答案:红色 5、中国戏曲中,官生所穿的鞋子叫做____ 。答案:厚底靴 第4章单元测试 1、明代前期的“四大声腔”指的是。 答案: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 2、“四大声腔”中,哪一种成为明清最盛行的声腔? 答案:D 3、改良昆山腔的曲师是。 答案:D 4、以下几点钟,不属于南曲特点的是。 答案:字多腔少 5、昆曲的主奏乐器是。

第5章单元测试 1、魏良辅云“曲有三绝”,以下不属于“三绝”的是哪一个?答案:启口轻圆 2、老生演唱时,使用的是。 答案:A 3、在演唱时,“收音”称为一个字的。 答案:字尾 4、以下不属于“五法”的是。 答案:建筑 5、站立步式属于“五法”中的。 答案:步 第6章单元测试 1、下图属于哪种舞台样式? 答案:芍药 2、下图属于哪种舞台样式? 答案:芍药 3、下图出自《长生殿-闻铃》,此处的一桌二椅代表什么?答案:山岭 4、戏曲舞台上,用什么代表“马”? 答案:马鞭 5、戏曲舞台上,可以携带的小道具被称为什么?

五下语文第五单元群文阅读古典名著

五下语文第五单元群文阅读古典名著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文学之旅” 教学设计 【本组说明】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这4篇课文分别选自《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四部名著。在同册同步阅读教材中,选编了5篇文章。有根据《史记》中《孙子吴起列传》改编的《田忌赛马》;根据《三国演义》部分章节改写的〈火烧赤壁〉;根据《水浒传》第十二回选编的《汴京城杨志卖刀》;选自《西游记》的《齐天大圣》,选自《红楼梦》的《宝黛相会》。至此,通过本组教材及同步阅读,学生初步接触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及《史记》五本中国古典名著。本组教材将为学生打开中国古典名著的大门,让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并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设计理念】 1.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主题整合单元,以群文拓展主题,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运用实践的阅读能力。 2.以“知识树”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的学习内容及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10册第五组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 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第10册第五组课文:《田忌赛马》、《火烧赤壁》、《汴京城杨志卖刀》、《齐天大圣》、《宝黛相会》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典名著魅力,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2.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学习古典名著中刻画人物的方法。3。分享同步阅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课外阅读。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阅读浏览表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历史的天空》(片断)

中国戏曲艺术及欣赏 课程作业

中国戏曲艺术及欣赏 课程作业 - 姓名:XXXX 学号:XXXXXXX 院系:XXXXXXXXXX

浅谈戏曲发展与社会文化发展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的、有机的戏剧艺术。戏曲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美学的集成。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是艺术家通过自身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思考,经过艺术手法加工与润色,以语言、歌曲、绘画、舞蹈、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现在世人眼前,在娱乐世人、展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引发人们对社会的思考,启迪世人的智慧,为世人提供多角度,多方面的看待问题的方法与态度,给社会提供多元化的视角,形成健康的文化氛围,从而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进步。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社会文化生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本质上说,戏曲就是以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冲突为基础,以歌唱、舞蹈等为手段,通过进行艺术夸张的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纯理想化的表达形式。此外,戏曲还有其不同于其他艺术的优越性。相对于绘画、文字对欣赏着自身水平有着极高要求不同,戏曲采用的是舞台表演,通过夸张的戏曲服装,精益求精的唱腔以及不断推陈出新的表演曲目,给了人们视觉、听觉上的多感官冲击,是让人更容易接受的艺术手法;另外,古代戏曲艺术表演者大都来自人民大众,是当时所谓的“游民阶层”,大多处于社会底层,与基层老百姓密不可分,他们所想即百姓所想,他们的反映即百姓的心声,更容易让人民大众产生共鸣。他们以自己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或是赞扬,或借古讽今,或直言不讳,为我们献上一部又一部流传千古的绝唱。忠烈如杨门女将,不计前嫌,为救宋邦,仍然效命疆场,它激励着世代有志之士精忠报国的决心;孝廉如花木兰,替父从军,奋战沙场十二载,成为千古佳话,成世代为人们心目中的巾帼英雄;曲剧《小姑闲》,小姑为了保护嫂嫂劝说母亲,特别是“同是一碗面”的唱段脍炙人口,以此教育人们怎样处理好家庭伦理关系; 还有豫剧《鞭打芦花》子骞催马随父外出与友会文,因天寒手颤马鞭落地,其父怒以打之,却不料衣服里飞出了芦花,再看子骞弟弟的棉衣里竟是上等的棉絮。其父知道是继母所为,怒写休书,而这个时候子骞跪求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一句话感动了继母,从此全家和好。此剧则教育那些做后母的人,要用一样的真心去对待亲生子和继子;还有《包青天》特别是包拯唱的那句“论吃还是家常饭,论穿还是粗布衣,知冷知热还是结发妻”这些话朴实无华,语重心长,则是教育人们对家庭一定要有责任心,莫学陈士美,更给现实社会上那些包二奶的一个反面教育好镜子;还有《窦娥冤》,六月飞雪,三年大旱,老天爷替朴实善良的窦娥鸣不平,借戏曲发出了劳动人民反对封建落后思想文化、纲常礼教的最强音。可以说,当时的戏曲就是生活浓缩的精华,戏曲也是一本历史,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了解去学习。戏曲更是一面镜子,她会照着你去怎样做人。 可以想象,在封建思想禁锢下戏曲的发展是多么步履维艰,艺术家思想无法表达,更多情况下,艺术还是不免沦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的工具。 到了近代,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落后与外国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列强的舰船利炮击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深刻危机,此时,又是以戏曲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节给了侵略者有力的回击,它们以自身的存在向世界宣告:一个国家可以被武力战胜,但久远的文化是不可能被征服的。于此同时,戏曲艺术家们也以自己己行动捍卫者中华民族的尊严,梅兰芳“蓄须”以示对日本侵略者的轻蔑与不屑;程砚秋宁死不屈,坚决不为日本人唱戏,他们的人品,戏品,在那个特殊年代中绽放出了光辉。到了现代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