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时练习第3课 《盛唐气象》习题2(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时练习第3课 《盛唐气象》习题2(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时练习第3课 《盛唐气象》习题2(含答案)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三课《盛唐气象》同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唐朝发明的生产工具是()

A、曲辕犁

B、水排

C、翻车

D、耧车

2、唐朝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的是()

A、湘绣

B、蜀锦 C 海南岛锦 D、浙锦

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其中类雪似银称誉的是()

A、越窑青瓷

B、邢窑白瓷

C、唐三彩

D、景德镇瓷器

4、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新的生产工具有()

A.水排、筒车B.曲辕犁、筒车C.灌钢法、提花机D.翻车、提花机5、唐朝时期陶瓷业高度发达,其中因造型美观,釉色绚丽,被誉为世界工艺的珍品,它是()

A.越窑青瓷B.邢窑白瓷C.唐三彩D.彩陶

6、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的朝代是()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北宋

7、唐朝时诗人辈出,其中被称为诗仙的是()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苏轼

8、唐朝书法家辈出,属于子端正劲美、雄浑敦厚的书法风格的是()

A、颜真卿

B、柳公权

C、欧阳询

D、苏轼

9、唐代名画《天王送子图》的作者是()

A、阎立本

B、吴道子

C、展子虔

D、赵孟頫

10、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今文成公主来西藏,狮子进了大森林,孔雀落在大平原,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西藏从此幸福太平

材料三《忆昔》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为此,唐太宗被尊称为什么?(2)材料二中当时哪个首领娶了文成公主?为什么说文成公主入藏使西藏从此幸福太平?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盛世?两首诗的作者是谁?作者被尊称为什么?作者写出以上古诗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答案:

1、A

2、B

3、B

4、B

5、C

6、C

7、C

8、A

9、B

10、(1)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

(2)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友好关系。(3)开元盛世杜甫诗圣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时练(含答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时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按照发明的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①火药②活字印刷术③司南④造纸术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 2、元世祖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把南方的粮食运往大都。元朝海运的出发地是() A. 刘家港 B. 杭州 C. 扬州 D. 泉州 3、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术的先进性不包括 ...( ) A.经济 B. 省时 C.省力 D.效率低 4、玄奘大师曾大量印刷普贤菩萨像,散施四方。这种印刷方式应是( ) A.拓石 B.活字印刷 C.雕版印刷 D.激光印刷 5、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是() A.造纸术和火药 B.指南针和造纸术 C.指南针和火药 D.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6、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7、被誉为“水手的助手”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重大发明(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 8、中国的指南针、火药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请问它们是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A.罗马人 B.印度人 C.日本人 D.阿拉伯人 9、我国最早的指南仪器出现在哪一时期( ) A.唐朝 B.战国 C.两晋 D.两宋 10、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A. 沈括 B. 李春 C. 蔡伦 D. 毕昇 11、繁体“戰”字,在印制书籍时不小心印成“”。中国发明这一技术是在( ) A.东汉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2、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书籍是() A 《天工开物》 B 《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窦娥冤》 13、在下列历史场景的叙述中,你认为与事实相符合的一项是() A.西汉时,大臣们用“蔡侯纸”上书汉武帝要求施行“推恩令” B.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用火枪、火炮打败了曹军 C.唐朝时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论语》 D.宋代人们用罗盘针航海 14、北宋著名作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的景象,他的代表作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清明上河图》 D.《秋郊饮马图》 15、下列对宋代历史特点的描述,最恰当的是() A. 经济发达但文化并不繁荣 B. 军事强大但科技并不先进 C. 科技发达但军事并不强大 D. 军事强大但经济并不发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 教案

第3课盛唐气象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从艺术角度、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诗词大会》中关于唐诗的视频。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而这其中,唐诗作为中国古诗词的代表,被提及最多、引用最广。唐朝作为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将进酒》《望岳》《琵琶行》朗朗上口;诗人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李白、杜甫、白居易如雷贯耳。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盛唐造就了诗歌盛世,而迄今为止流传下来的近五万首唐诗,也足以带我们领略那气势恢宏的盛唐气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 1.史料解读。 2.根据材料中的图片并结合教材,老师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其中代表:越窑、邢窑、唐三彩。 (3)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

1.史料解读。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乌廷玉《隋唐史话》 2.教师讲述:吐蕃族的基本概况。 (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3.读图并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松赞干布的情况。 答案提示: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他还仰慕中原文化。 4.读材料三和课本知识,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文成公主远嫁的情况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1)情况: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 (2)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5.读教材,老师引导学生概述唐朝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的表现。 答案提示:(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2)表现: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③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④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目标导学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图片展示。 2.提出问题: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答案提示: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教案

第3课盛唐气象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 力 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归纳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以文成公主入藏等 史实为例,理解唐代和睦的民族关系;从积极开放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了解唐朝开 放的社会风气;知道唐代诗歌和书画的代表人物,理解其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 法 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 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通过 诗歌了解几位大诗人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 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 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 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从艺术角度、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诗词大会》中关于唐诗的视频。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而这其中,唐诗作为中国古诗词的代表,被提及最多、引用最广。唐朝作为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将进酒》《望岳》《琵琶行》朗朗上口;诗人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李白、杜甫、白居易如雷贯耳。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盛唐造就了诗歌盛世,而迄今为止流传下来的近五万首唐诗,也足以带我们领略那气势恢宏的盛唐气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 1.史料解读。 2.根据材料中的图片并结合教材,老师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其中代表:越窑、邢窑、唐三彩。 (3)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课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贞观之治第2课时上课班级七(3)班 主备教师张凤瑜副备教师上课时间2015.3.6 教学目标知识与 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 教具准备学图片、PPT、闪卡 教法运用导学法、激趣法、问题教学法、归纳法。 学法指导阅读、讲述、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评讲《新概念》第2课贞观之治 自主预习梳理部分练习题 梳理知识点提高认识为以下引出 新课作铺垫。 初 学 新 课 (初步探究)评讲《新概念》第2课贞观之治 选择题部分练习题 请1-2名学生典型发言, 其他学生补充发言 前后联系,升 华提高 根据史实联 系现实,启发 学生对现实 问题的思考, 学以致用。 引 导 释 疑 (合作学习)评讲《新概念》第2课贞观之治 材料分析题部分练习题 学生核对答案 结合目标﹑ 自主题阅读 课文,并作好 读书标记,发 现疑难,小组 互查互纠,组 长汇总疑难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练习

第3课盛唐气象 1.(潍坊)今天的古城西安曾是唐代的都城。下列关于唐都长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民族的交往中心 B.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 C.著名的瓷都 D.城市拥有百万人口 2.有位收藏家最近从古董市场上购得一座彩陶马,上面有多种颜色,主要有黄、绿、青三色,经专家 鉴定是真品,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制作的()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3.(赤峰)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有修造乐器商店、金银珠宝店、茶肆、客舍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手工业生产发展 B.对外贸易活跃 C.商业经济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 4.右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 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 灌溉”。它的主要用途是() A.交通运输 B.纸张印刷 C.农业生产 D.陶器制作 5.(眉山)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下列史实中能够说明“唐 蕃一家”的是() A.文成公主人藏 B.唐太宗设立管理西域的机构 C.唐玄宗册封回鹘首领 D.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 6.(山东)唐《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是指() A.西夏 B.辽 C.金 D.吐蕃 7.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为汉藏两族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促成这段千古佳 话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8.因执政期间奉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而赢得各族拥戴,被北方各族和西北各部的首领尊奉为“天 可汗”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9.(连云港)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是()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10.(德州)小明对右图所示的工程和农具进行了研究。以下认识和思 考正确的是() 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是唐朝时发明 B.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 1/ 6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时练习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 1(含答案)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练习 1.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 A.3亿亩B.5亿亩 C.7亿亩 D.9亿亩 2.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有()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④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 A.发展海外贸易B.推行垦荒政策 C.招募农民屯田D.改进生产工具 4.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主要集中在() A.纺织业B.采矿业 C.运输业 D.餐饮业 5.清朝前期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巨大的商业网,其组成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农村集市②区域性市场③城镇集市④全国性市场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 C.④②③ D.①③②④ 6.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A.出现了农村集市B.边境贸易繁荣 C.城市中坊市分置D.商业市镇兴盛 7.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8.清朝前期人口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B.环境改善 C.商业发达 D.医学进步 9.影视作品折射出历史的冰山一角。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两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帮为背景的电视剧。这两个著名商帮来自() 《胡岩》《乔家大院》 A.浙江广东B.安徽山西 C.山西江苏D.广东福建 10.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在当今世界也同样存在,即() A.交通拥堵问题B.大量的人口流动与迁移 C.就业就医问题D.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明清时期,晋商是当时国内势力最大的商帮之一。从明初到清末,他们在商界活跃了五个世纪,但在近代衰落了。 材料一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之为百间屋”。 材料二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能”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 ——摘自电视片《徽州》解说词(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说明阻碍晋商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原因。 (2)结合材料二从徽商的兴旺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 (3)徽商和晋商的兴盛和衰落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像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 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言: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你是否知道在唐朝前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做出了哪些贡献?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师: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师: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 师:请同学们了解一下魏征 师:魏征(580—643年)字玄成。唐初政治家。他好犯颜直谏,前后陈谏二百余事,深为太宗器重,迁为尚书左丞。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时练(包含答案)

第一单元随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时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朝代更替,告别了短暂的隋朝,赢来了繁盛的唐朝,这一年 是() A.581年 B.589年 C.618年 D.626年 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也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们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重用人才②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重视发展经济④都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唐太宗时期,下列人物得到重用的是() ①房玄龄②姚崇③魏征④宋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5、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 A、汉武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D唐玄宗 6、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7、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指 ( ) A. 三公九卿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 9、历史上把唐朝的鼎盛时期称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10、“2004年10月1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角色是() A.杜如晦 B.李世民 C.魏征 D.姚崇 11、“外甥是先皇帝旧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这句话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两个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A.汉族和吐蕃B.汉族和靺鞨C.汉族和回纥D.汉族和南诏 12、电视剧《贞观长歌》向我们讲述了唐太宗“贞观之治”时期的历史。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生产时间有所保证 B.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注意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C.唐太宗注意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D.唐太宗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13、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人曾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是() A.吕后 B.慈禧 C.武则天 D.王昭君 14、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A. 严惩贪官污吏 B. 重视农业生产 C. 善于纳谏 D. 提倡节俭 15、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盛唐气象 课时练(含答案)

第一单元隋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3课盛唐气象课时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唐朝时改进和创制的新的生产工具有() A.水排、筒车 B.曲辕犁、筒车 C.灌钢法提花机 D.翻车、提花机 2、唐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下列有关唐朝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唐朝时期,农业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 B. 唐朝时期的陶瓷水平很高,邢窑的青瓷如冰如玉 C. 唐朝时期,都城洛阳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D. 唐朝时期的棉纺织业十分发达 3、“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朝统治者的这种“抚九族以仁”的做法,说明当时( )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C.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D.“和亲”是当时最有效的策略 4、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被称为世界工艺珍品的是() A.青花瓷 B.冰裂纹瓷器 C.唐三彩 D.白瓷 5、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了唐朝的什么现象()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对外开放D文化昌盛 6、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吐蕃赞普是() A.松赞干布 B.尺带珠丹 C.赤尊东赞 D.骨力斐罗 7、唐朝的国际性大都市指的是()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江南河 8、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 农业生产发展 B. 商业经济繁荣 C. 对外贸易活跃 D. 经济重心南移 9、唐朝时期社会风气的特点是( ) A.开放、兼容并包 B.封闭、保守 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 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10、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史实的搭配,正确的是() A.唐太宗----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B.武则天----任用杜如晦为相 C.李春----设计赵州桥 D.欧阳询----借谈笔法劝谏唐穆宗 11、史载唐太宗时,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唐太宗不修长城的理由是() A.唐朝北方已无边患B.长城已经彻底失去防御作用 C.唐朝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 D.开明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关系融洽 12、2016年2月12日,央视科教频道播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来,激发广大诗词爱好者的学习热潮.某选手抽到2号题目:从下列汉字中重组成一句唐诗名句,指出它的作者是() A.杜甫 B.白居易C.刘禹锡D.李白 13、文成公主入藏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给西藏带去许多的工艺品 B.使得松赞干布接受了唐朝授予的官职 C.奠定了汉藏两族人民密切交往的基础 D.使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14、唐都长安中气势宏伟富丽堂皇的宫殿是() A. 故宫 B. 乾清宫 C. 大明宫含元殿 D. 太极殿 15、“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 兼收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3课盛唐气象铁山中心小学何逸春 李坑中心小学李忠华 李坑中心小学李忠华 煌固中心小学陈道元 市实验一小陈思思 ?教学分析?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冰心《冰心》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艺术性、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下图为拉萨布达拉宫)学生应该很熟悉《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这首歌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表现了各民族爱我中华的强烈凝聚力,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建设国家的雄心壮志。 唐朝时候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繁荣开放的唐代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呢?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是怎样出现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 1.(多媒体展示以下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2.(多媒体展示问题: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教材,要求分组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 邢窑、唐三彩。 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张历史图)史料解读 材料一: 西突厥吐蕃 东突厥南诏 回纥 靺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说课稿

第2课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接下来,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八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课程标准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掌握唐朝兴盛的原因,认识李世民、武则天等历史人物,通过对这一时期历史的学习,不断增强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对祖国历史的学习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内容上来看,本课主要讲述唐太宗,武则天以及唐玄宗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情况,从结构上来看,本课起到了过渡承接的作用,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因此,学好这一课,对学好这一个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至关重要。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对历史课感兴趣,喜欢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但是认识问题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缺乏对事物深入的理解与分析,未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以及正确的史

观,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喜欢发表不同的见解。 四、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的课程标准分析与教材分析,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唐朝的建立,了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与女皇武则天的统治,掌握唐朝繁荣兴盛的原因,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从艺术作品中看到历史的能力,在分组讨论中学会与老师、同学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能够积极吸取他人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并从对唐朝的强盛的学习中,树立民族自尊性和自豪感。 五、重难点 重点:唐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难点: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 六、教法学法 教法:鉴于以上的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本课我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问题探究法辅助讲授法来进行授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时练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时练答案 繁盛一时的隋唐 【优效自主初探】 【南北重归统一】 1、(1)杨坚 (2)581 (3)长安隋文帝 2、(1)589 (2)陈 3、(1)改革制度注重吏治 (2)①人口②洛阳 【大运河的开通】 1、南北交通 2、概况:605 (1)洛阳余杭 (2)永济渠邗沟 (3)黄河长江 3、最长 4、南北经济 【高效探究导学】 【知识点一】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杨坚;581年。长安。 (2)客观条件: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北人员的往来,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②江南经济发展,使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别缩小,

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③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分裂,向往和平与统一。④南朝陈政权本身的腐朽。 主观条件:隋朝国力强大,且为灭陈做了充分的准备。 (3)隋的统一,结束了自西晋来年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开创了隋 唐“大一统”局面,是我国封建社会继秦汉、西晋之后第三次由分裂 走向统一,为隋唐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隋文帝的统治 (1)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繁荣。人口激增、粮食丰实等。 (2)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 统一安定的局面,且人民负担较轻。 【知识点二】 (1)增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3:三个点,即中心洛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4:运河四段,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5:五大水系,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1: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3)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动了我 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4)经过隋文帝20多年的励精图治,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 征发几百万人开通运河的可能性;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5)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粮食运输全靠大运河。中国古代没 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陆路运输粮食只能靠人力、畜力实行,运 量小,速度慢,费用多。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 用少。 【增效提能演练】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 精品教案

第3课盛唐气象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掌握唐朝时期,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通过诗歌了解极为大诗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恶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艺术性、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下图为拉萨布达拉宫)学生应该很熟悉《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这首歌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表现了各民族爱我中华的强烈凝聚力,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建设国家的雄心壮志。 唐朝时候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繁荣开放的唐代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呢?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是怎样出现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 1.(多媒体展示以下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2.(多媒体展示问题: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教材,要求分组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邢窑、唐三彩。 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张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材料一: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方法,了解他们对唐朝的贡献。 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初步掌握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 放映有关唐太宗、武则天的影视片断,或阅读与唐朝建立的相关文章。选读唐太宗、武则天的故事。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的历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认识。 组织班级展开读与唐太宗、武则天有关的历史故事、历史书报的活动,交流读书体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唐太宗、武则天进行正确的评价。学生可利用他人的想法激发自己新的灵感,从而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历史资料,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以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评价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所发挥的作用,使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的人格品质。 了解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认同武则天的政绩,以及她在唐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作用。 了解“贞观之治”及武则天统治时期政治的稳定,离不开忠臣良将的辅佐和广大人民的勤劳,当然也离不开唐太宗、武则天的个人政治才干。 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良措施,将促进社会的发展;让学生体会,今天祖国繁荣发展的盛世景象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实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其突破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可采用课前搜集有关资料、观看影视片断、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对唐太宗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让学生先谈印象中唐太宗,然后再通过学习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上唐太宗,逐步达到对这一历史人物全面评价的目的。 课前导学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时练(含答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时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如果你是明朝一位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2、明朝建立于( ) A.1366年 B.1367年 C.1368年 D.1369年 3、下列机构中,不可能出现在明朝统治后期的是() A. 三司 B. 六部 C. 厂卫特务机构 D. 丞相 4、“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哀哉可怜!”这首名为《醉太平·堂堂大元》的小令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导致元朝灭亡的主要因素有( ) ①元朝政治腐败②农民起义③外族入侵④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5、右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6、明代经济发展,引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这些作物原产地是( ) A.亚洲 B.欧洲 C.南美洲 D.非洲 7、2008年奥运会圣火在中国长城点燃。这里的“长城”是指() A.秦长城 B汉长城 C.明长城 D清长城 8、下列措施中不属于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的是() A.设立锦衣卫 B.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 C.设立特务机构——东厂 D.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9、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A.诗赋 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 10、明朝掌管地方军政的机构是( ) A. 兵部 B. 五军都督府 C. 按察使司 D. 都指挥使司 11、某人是大明子民,他出生的那年明朝宗室发生了一场争夺皇位的内战。请你从以下有关 他生活的四个片断中选出不可能 ...是事实的一项( ) A.清早起来埋头苦读“四书”“五经” B.曾三次参加科举考试 C.中年时被授予左丞相一职 D.他的儿子被锦衣卫捉去拷问 12、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 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B.改用银两收税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手工工场的出现 13、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 A.洛阳和长安 B.开封和临安 C.北京和南京 D.北京和洛阳 14、我们现在食用的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是在何时从外国引进的() A. 汉朝 B. 唐朝 C. 明朝 D. 隋朝 15、下列关于明代手工业发展状况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导学案(附答案)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贞观之治” 1、主要内容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重视发展生产,开垦荒地、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 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房玄龄和 杜如晦;魏征为著名谏臣。 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评价: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 力逐步加强,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我国的封建制度发 展到顶峰。 3.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秦隋:都完成了统一后很快灭亡;都是因为统治者的残暴无道,整治黑暗;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汉唐: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良;都成为影响 当时世界的大国。 三、女皇武则天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 策,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 启开元,治宏贞观” 本课考点精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唐太宗的政治主张的有() A、皇帝要勤于政事 B、大臣要廉洁奉公 C、政府要轻徭薄赋 D、君臣要讲气派 2、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临朝处政,开创殿试 C、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 D、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出此话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光武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4、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著名谏臣是 (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5、你可知道隋炀帝是在何时被部将所杀死的吗? ( ) A、589年 B、618年 C、907年 D、1840年 6、唐太宗与汉文帝有哪些共同之处() ①提倡节俭,节制欲望②轻徭薄赋 ③曾经免除田租④励精图治,出现盛世局面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者是() A、李渊 B、李世民 C、武则天 D、李隆基 8、以下著名大臣中,是武则天提拔起来的是() A、长孙无忌 B、魏征 C、房玄龄 D、姚崇 9、《沁园春·雪》中提到了“唐宗宋祖”,这里的“唐宗”指的是() A、唐高宜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0、唐太宗革除“民少吏多”弊政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B、减轻人民的负担 C、改善君民关系 D、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 “安史之乱”结束了盛唐的神话,强大的帝国从此走下坡路,一去不回头。往昔的繁华,成为回忆。这场近八年的内乱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B.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C.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解答】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故选C. 2. 唐宪宗提高宰相的权威,平定藩镇的叛乱,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唐室中兴”的盛况。唐朝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是() A.镇压农民起义 B.中央放权 C.镇压安史之乱 D.分封制的实行 【解答】唐朝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是镇压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后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故选C. 3. 唐朝的灭亡是一个过程,下列与唐朝的灭亡无关的是() A.安史之乱对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B.藩镇割据的态势愈演愈烈 C.科举制的创立 D.唐末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解答】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 1 - 第3课《“开元盛世”》学教案 主备人:姜燕 课型: 新课 审核:历史备课组 集体备课时间 : 备课组长签字: 班级: 第 学习小组 姓名: 分数 〖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 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2、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 【学习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 〖导入新课〗: 导入框——杜甫的《忆昔》。唐朝全盛时期,小小的县城也有上万户人家;色泽上好的稻米和洁净的小米,堆满了官府和大户人家的粮仓;各地的道路上没有豺狼虎豹,出门远行用不着选择吉日。你知道这是唐朝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景象吗?历史上把这一统治时期称为什么?开元盛世是怎样取得的呢?当时社会又繁荣到何等景象呢? 一、“开元之治” 1、政治上:“开元之治”。唐太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①任用名相(如熟悉吏治、富 于改革精神的 );② ;③ 。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2、经济的繁荣 (1)农业:① ②农作物种植上:水稻采用育秧培植栽培、蔬菜品种增多、饮茶之风盛行;③农具改进:唐朝时发明了新的生产工具 和 ;④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 (2)手工业: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②陶瓷业:代表作有越窑 、邢窑 和 最为有名。 (3)商业:①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 、 、 和 ② 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 的大都市。 3、唐玄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三、唐朝的衰亡 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 ”使唐朝由胜转衰,后在唐末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 年,唐朝灭亡。 四、达标检测 1、“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的是( ) A 唐玄宗励精图治 B 唐玄宗崇尚节俭 C 有贤臣魏征为其处理政事 D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史称(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3.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4.历史上把唐朝的全盛时期称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5.杜甫的诗句“忆昔与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描述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 A.唐玄宗 B.唐太宗 C.隋文帝 D.武则天 6、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么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7、唐代瓷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 A. 唐三彩 B. 白瓷 C. 青瓷 D. 景德镇瓷器 8.如果你生活在唐代,下了选项中最能体现你所穿的丝织品技术高超这一特点的是:( ) A. 唐朝的丝织品花色品种多样 B. 唐朝的丝织品颜色丰富多彩 C. 唐朝丝织品数量多 D. 身穿五件丝绸衣服,仍能清楚看见胸口的黑痣 9、唐朝的国际性大都市指的是( ) A 、洛阳 B 、长安 C 、扬州 D 、成都 10、诗圣杜甫在《忆昔》一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 (2)诗中描述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期的什么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