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总体规划

宁德市总体规划
宁德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编制目的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响应海峡西岸发展战略的要求,实施城乡规划法,理顺规划事权结构,应对区域交通设施布局的要求,发挥海峡西岸东北翼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作用,结合宁德市的实际情况,编制《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第2条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生态、社会、经济高效和谐发展。

(2)依托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宁德与海西、宁德与台湾的合作,提升宁德在区域中的地位。

(3)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优化公共设施布局,传承历史文脉,凸显山海格局,建设经济发达、和谐宜居、特色鲜明的海滨新城。

(4)采用城乡统筹、集中发展模式,实现都市区一体化发展,做大做强环湾城市和主城区。

第3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 2009—2030 年。其中,近期为 2009-2015 年,中期为

2016-2020 年,远期为 2021-2030 年,远景为 2030 年以后。

第4条规划层次与范围

(1)市域

范围为宁德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为 13452 平方公里。

(2)规划区(环湾城市)

本次规划区范围总面积 1777 平方公里(不含海域)。包括蕉城区(七都镇、八都镇、漳湾镇、金涵畲族乡、三都镇、飞鸾镇、城南镇、蕉南街办、蕉北街办)、福安市(下白石镇、湾坞镇、溪尾镇、坂中畲族乡、城阳乡、溪柄镇、溪潭镇、甘棠镇、赛岐镇)和霞浦县(盐田畲族乡、沙江镇、溪南镇、牙城镇、水门畲族乡、三沙镇、松港街办、松城街办)3 个区县市的 7 个街道办事处、22 个乡镇以及东侨开发区。

规划区范围以乡镇行政边界和自然山体的山脊线共同构成。

(3)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总面积为 999 平方公里(不含海域)。包括蕉城区(七都镇、八都镇、漳湾镇、金涵畲族乡、三都镇、飞鸾镇、城南镇、蕉南街办、蕉北街办)、福安市(下白石镇、湾坞镇、溪尾镇)和霞浦县(盐田畲族乡、沙江镇、溪南镇)三个区县市的 2 个街道办事处、13 个乡镇以及东侨开发区。中心城区范围南、北面以乡镇界线为界,其余范围以山脊线及温福铁路为界。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5条城市总体发展目标

建设成为海西东北翼中心城市,对接长三角前沿区域、对台交流合作重要平台、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南沿海重要港口枢纽、海西特色文化和生态旅游基地、绿色宜居海湾新城。第6条总体发展策略

(1)对接区域,融入海西主动对接长三角、大福州等经济圈,积极拓展对江西等内陆省市的影响力;全面参与海西经济区城镇群的构建,主动承接台湾等地区产业转移,在港口、能源、临港工业等方面协同发展。

(2)环湾整合,集中发展整合环三都澳地区,将蕉城区、东侨经济开发区,以及福安、霞浦的部分地区整合为环湾城市,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3)彰显山海,生态宜居传承山海格局,优化生态环境,创建特色鲜明、绿色宜居的滨海城市。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城乡统筹发展目标与措施

第7条统筹目标

形成宁德城乡功能结构互补、城乡空间布局融合、城乡生态环境协调、城乡基础设施共享、城乡之间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社会服务统筹管理的统筹协调格局。

第8条统筹措施

(1)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强化环湾城市的中心地位,鼓励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形成环湾城市与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

(2)推进各类工业园区空间整合,鼓励沿海地区工业向工业集中区集聚,山区污染工业逐步得到置换,实现城乡产业空间统筹协调发展。

(3)划出永久性生态保护地区,确保区域生态廊道、生态斑块、生态基质空间的永续发展,实现宁德市城乡生态空间统筹健康发展。

(4)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覆盖面,推进城乡社会政策制度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居民权益平等。

第二节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第9条市域人口规模预测

宁德市域总人口:2015 年为 300 万人,2020 年为 330 万人,2030 年为 380 万人。

宁德市域城镇人口:2015 年为 171 万人,2020 年为 215 万人,2030

年为 275 万人。

第10条城镇化水平预测

宁德市城镇化水平:2015 年为 57%,2020 年为 65%,2030 年为 72%。

第三节市域城镇体系结构

第11条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期末形成“一带、一轴,一城”的城镇空间结构:

(1)一带:沿海发展带北起福鼎市,依托温福铁路、沈海高速、温福城际等交通干线形成宁德城镇-产业沿海发展带;

(2)一轴:沿宁武高速发展轴以宁德主城区为起点,以宁武高速公路为依托,沿赛江流域联系福安市,形成宁德内部山海呼应的城市发展轴,同时力争发展成为内陆省份与宁德间的交通联系轴线;

(3)一城:宁德中心城市,包括蕉城区、福安和霞浦部分地区,是宁德的沿海集聚发展区域。

第12条市域城镇等级结构

规划采用“区域中心城市——次级中心城市——一般城市——中心镇

——一般镇”的城镇等级结构。

(1)区域中心城市:即中心城区,整合三都澳环湾地区形成高度协调的城市,包括宁德主城区、白马城区、溪南工业区和三都岛群区。

(2)次级中心城市:指福安、福鼎和霞浦(县)城区;

(3)一般城市:指古田、屏南、周宁、寿宁、柘荣 5 个县城;

(4)中心镇:指具有一定的中心地位,带动周边乡镇的重点发展镇。

(5)一般集镇:指除中心镇以外的乡镇,主要承担本乡镇范围内的基本综合服务功能。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第13条发展目标

确立宁德海西东北翼中心城市的枢纽地位,依托深水港和铁路客货站点,建设海陆联运物流中心,形成西接中西部省份,东出台湾海峡的交通体系。

第14条铁路网规划

规划构建“一枢纽、三纵、五横、七支线”的铁路网络。包括:沿海货运铁路、宁漳高速铁路、衢宁铁路、宁古铁路以及宁上和宁丽铁路,以及多条疏港铁路。

(1)一枢纽:即宁德主城区综合交通枢纽,包括宁德火车站和漳湾货运站;

(2)三纵:温福铁路、沿海货运铁路、宁漳高铁;

(3)五横:衢宁铁路(衢州至宁德)、京台铁路(北京至福州)古田段、宁古铁路(宁德至古田)、宁丽铁路(宁德至丽水),宁上铁路(宁德至上饶);

(4)七支线:白马、溪南、漳湾、城澳、沙埕(杨岐)、三沙和下白石等港口的铁路支线。

第15条高速公路规划

构建“三纵、四横、三连”的高速公路网:

(1)三纵:为沈海高速、沈海高速复线和寿宁-周宁-屏南-古田高速公路。

(2)四横:为宁武高速公路、福顺高速公路、宁古高速公路、京台高速公路。

(3)三连:溪南疏港高速公路、宁德水门机场高速公路、沙埕港区疏港高速公路,远景预留东冲半岛高速连接线。

第16条市域干线公路网

规划形成“四纵六横”的干线公路网。

“四纵”即 S201 及其延伸线、G104、S202、寿宁下党至蕉城洋中公路;“六横”即福安下白石坪岗至寿宁坑底公路、霞浦溪南港至南平浦城公路、福安下白石至武夷山公路、蕉城漳湾至南平城区公路、霞浦北壁至柘荣熊透公路、闽清下祝界经临水宫至南平玉山公路。(1)国道

规划保留原有 G104 和 G316 国道,将原有 S201、S202、S302、S303 四条省道提升为国道,突出以港口为中心延伸内陆腹地发展的山海联动的发展格局,构建三纵三横的国道干线网。国道采用一级城乡公路技术标准。

(2)省道

规划保留 S301、S304 省道的基础上新增 8 条省道,形成八纵两横的省道网格局。省道道路采用二级及二级以上城乡公路技术标准。

第17条城乡公路网

县乡公路网主要承担各县市与环湾城市以及中心城镇相互间的公路交通联系,主干县道采用三级及三级以上技术标准,乡道采用四级及以上公路技术标准。

第18条港口运输规划

形成“一主三辅”港口布局。

(1)“一主”:为三都澳港区,是宁德港的主体。

(2)“三辅”:为赛江港区、三沙港区、沙埕港区。

第19条航空运输规划

霞浦机场规划为 4D 级别支线机场,成为厦泉、福州机场的重要补充,主要服务于中高端旅游和鲜活农特产品运输。

第四章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

第20条城市性质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中心城市,沿海重要港口枢纽,能源和临港产业基地,绿色宜居海湾新城。

第21条城市主要职能

(1)海西能源和临港产业基地

(2)地区性交通枢纽和旅游集散中心

(3)地区性生产及商贸服务中心

(4)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5)生态和特色居住

第22条城市人口规模

预测 2015 年中心城常住城镇人口约 49 万人,2020 年为 71 万人,2030 年为 99.5 万人。其中:

(1)主城区:常住城镇人口 2015 年 38.6 万人,2020 年为 54.6 万人,2030 年 70.7 万人。

(2)白马城区:常住城镇人口 2015年5 万人,2020 年 7 万人,2030 年 10 万人。(3)海西宁德工业区:常住城镇人口 2015年5 万人,2020年9万人,2030 年 18 万人。

(4)三都岛群区:常住城镇人口 2015 年 0.5 万人,2020 年保持 0.6 万人,2030 年 0.8 万人。

第23条城市用地规模

规划 2030 年,宁德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为 218 平方公里。

预计 2030 年,主城区的城市建设用地约 100.00 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140.8 平方米。

规划 2030 年,白马城区的城市建设用地约 29.31 平方公里;三都岛群

区的城市建设用地约 1.08 平方公里;海西宁德工业区的城市建设用地约 87.76 平方公里。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说明 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中国西北璀璨的明珠。 巍巍贺兰山,漫漫黄河水。秀美富饶的塞上湖城,不仅用千古文明、多元文化,支撑着银川不断发展的辉煌。如今,更因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宏图的实施,拉开了更高发展的序幕。 一、规划范围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全长17.5公里,是城市南北向新主干。主轴南段起点在五里台,现状是宁安大街,北段终点在元宝湖,现状位于万寿路。 二、规划依据 《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三、规划理念 银川城市中轴线以“多彩银川”作为规划理念,不仅表达了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空间的规划诉求,更加体现出“贺兰岿然、长河不息” 的城市精神之魂。 三、规划结构 “多彩银川”城市中轴的规划结构,分为一轴一心,三廊五段,九大节点。 按照城市人文生命序列中轴线由南向北分为历史银川、风情银川、和谐银川、开放银川和未来银川五段。历史银川是表达银川千年人文的底蕴,风情银川是反映银川民俗民风珍贵遗产,和谐银川是打造银川最靓丽的窗口,开放银川是创新银川城市精神的新亮点,而未来银川,则是进一步展示银川可持续发展的新辉煌。 九个城市节点分别为塞上明珠、银川民风、文化中心、城市中央、市民中心、塞上西湖、中阿论坛、北部新城、月坛金凤。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历史文化公园、英贤祠、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宁夏民风街、银川青少年宫、宝鼎广场、宁夏歌剧院、银川图书馆、宁夏博物馆、三馆两中心、曾杏绯艺术馆、中阿论坛、宁夏移民博物馆、人文亭阁等。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通过集中考虑设置和完善一批大型文化空间,城市公园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人文的精神所向,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开放性城市旅游价值,同时向全中国及世界人民展示着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铜仁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铜仁市2012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铜仁市紧扣“两加一推”主基调,抢抓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实施的历史性机遇,克服了世界经济低迷、国内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奋力追比进位,大力推进“三化同步和一业振兴”,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提速、转型加快、结构向优、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市地方生产总值完成447亿元,增长17%,完成年初计划目标,比上年净增89.75亿元、增速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一产120亿元,二产132亿元,三产195亿元,分别增长9%、21%和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0亿元,增长65.1%,完成计划任务,比上年净增276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63.73亿元,增长25.8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6.57亿元,增长28.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6.2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338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02元,增长20%,完成年初计划任务。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32.14亿元、贷款余额381.38亿元,分别增长18.55%、26.91%,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234.72亿元,增长62.12%。全面实现小康程度达到67%,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6.80:29.50:43.70,历史性地实现二产超过一产,取得了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变的重大突破。

(一)投资总量显著扩大,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一是牢固树立抓投资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的理念,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和管理,投资强度前所未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增长65.1%,接近“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数,“十二五”开局两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出“十五”和“十一五”十年累计数200多亿元。其中22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10亿元,超目标任务约 77亿元。二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铜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解决了主城区不通高速公路的窘境,新增高速公路56公里,杭瑞高速铜仁段、思剑高速公路加快建设,铜仁至松桃、沿河至德江、江口经石阡至瓮安高速实质性开工,铜仁至怀化、铜仁绕城高速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实施国省干道改造60公里,松桃道塘、石阡花山水库已下闸蓄水,规划到2020年建设的20座中型水库已开工6座,交通、电力、通信建设项目投资分别完成135.2亿元、21.19亿元、5.7亿元,全面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任务。 (二)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园区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10亿元,实现增加值70亿元,完成全年计划任务,增加值比上年净增22.5亿元,增长21%,其中重工业和轻工业增加值分别完成48.8亿元、21.2亿元,分别增长8.2%、30.1%。二是工业产业项目投资初见成效。全年共开工、续建建设工业产业项目507个,完成投资153.1亿元,其中金丰锰业、阳明电池等204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创年度新投产工业项目历史最好水平,规模工业企业新增132家,达到368家。

宁德市总体规划2009-2030修编

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草案)公告 2011-11-22 08:14:29 来源:闽东日报评论:(0)条评论 《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由宁德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具体工作由宁德市城乡规划局承担。2011年7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通过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审查,现规划成果已编制完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现将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草案)经宁德规划网(https://www.360docs.net/doc/4012998175.html,)予以公告。公示时间:11月22日-12月22日。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讨论并提出意见建议。如有意见和建议,可发邮件至ndghj@https://www.360docs.net/doc/4012998175.html,或书面寄至宁德市城乡规划局技术科收(宁德闽东中路12号建设科技大楼5楼,邮编:352100,联系电话:2928266、2938533;传真:2933665)。 附: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草案)主要内容

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9-2030】 一、城市规划区范围 包括蕉城区(七都镇、八都镇、漳湾镇、金涵畲族乡、三都镇、飞鸾镇、城南镇、蕉南街办、蕉北街办)、福安市(下白石镇、湾坞镇、溪尾镇、坂中畲族乡、城阳乡、溪柄镇、溪潭镇、甘棠镇、赛岐镇)和霞浦县(盐田畲族乡、沙江镇、溪南镇、牙城镇、水门畲族乡、三沙镇、松港街办、松城街办)3个县(市、区)的7个街道办事处、22个乡镇以及东侨开发区。规划区范围以乡镇行政边界和自然山体的山脊线共同构成,总面积1777平方公里(不含海域)。 二、城市性质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中心城市,沿海重要港口枢纽,能源和临港产业基地,绿色宜居海湾新城。 三、城市规模 (一)城市人口规模 预测2015年中心城常住城镇人口约49万人,2020年为71万人,2030年为100万人。其中: 1、主城区:常住城镇人口2015年39万人,2020年为55万人,2030年71万人。 2、白马城区:常住城镇人口2015年5万人,2020年7万人,2030年10万人。 3、海西宁德工业区:常住城镇人口2015年5万人,2020年9万人,2030年18万人。

荆州市朝阳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说明.doc

荆州市南湖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说明 第一章概况 南湖单元位于南湖单元位于沙市区与荆州区交界处,西与长江大学接壤、南与临江仙公园毗邻,地处长江大桥桥头、荆江大堤之下,是荆州南部的门户区域之一。 单元范围南至荆江大堤,东南至太岳路、东北至北京西路、北至武德路、西至南湖路及长江大学新校区东侧规划通道,规划总用地面积104.63公顷。单元内现状居住用地主要有九龙湾小区、南湖花园小区、长江尚品小区。 单元用地以居住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集中布置在武德路南侧,包括长江大学艺术学院、实训中心、长大医院、电力局、长江防汛调度中心等,以及南特陶瓷大市场、金龙大市场、荆州购物广场等商业设施;近年来陆续完成的居住小区:九龙湾、长江尚品、南湖花园、南苑小区、尚上名筑、嘉富丽苑、鸣凤园,32.45公顷。少量工业用地:南湖机械总厂、富盛石材加工厂。单元现在总人口约11000人。 《中心城区南湖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方案(长大国际园)》于2015年获得荆州市人民政府审批通过,规划确定南湖单元是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单元。拟将南湖单元建设成为城市与水体相互交融、自然与人文和谐发展,空间景观丰富多彩,充分体现荆州市整体风貌特色的城市居住功能区。在原控规的指导下,对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控制和引导作用。 第二章修改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0)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 5、《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 6、《荆州市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2008) 7、《荆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 8、《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第三章修改原因 1、棚户区改造后, 需对整体功能的梳理,并重新细定相关地块的用地性质。 2、按照市政府要求,落实石油科技城建设,将长江大学科技园作为石油科技城的“一核”,紧紧依托长江大学“双一流”石油学科的专家和技术优势,以荆州市石油产业发展壮大为核心、向创业者提供技术研发、创新创业、技术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及其他相关综合服务,拟选址在南湖单元长江大学艺术学院北侧。 3、荆江大道作为城市的主要干道,线形设计上需满足规范要求,在本单元内存在偏移。 4、合理布局单元内其他用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5、增强控规的可操作性。 第四章修改内容 1、用地布局修改:结合棚户区改造,将棚改区范围内原有分散的社区服务、停车、超市等公共设施集中,形成单元南片综合服务中心,整体建设。在道路交叉口处形成开敞空间。 根据《中小学布点规划》,在单元内设置24班小学,小学用地规模由0.94公顷扩大至1.68公顷。 结合长江大学科技园的选址,在长江大学艺术学院北侧建设创业中心、科技企业孵化汇中心、研发中心、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招商中心、综合服务区及人才居住区,

铜仁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简介

铜仁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简介 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于2000年编制完成,200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本次总体规划范围北起清水塘,南到谢桥桐木寨,西以野鸡坡、洞老坡为界,东至石竹与锦江交汇处,面积4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0万。 本规划合理地确定了城市性质,即:把铜仁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山水园林城市。在城市功能定位上,把城市分为三个片区,并明确了功能,即:旧城区主要以公共设施和居住为主;谢桥片区主要以小区建设为主,并配有一定的无污染工业;灯塔片区以工业和仓储为主。 根据铜仁市城市近期发展变化,结合国家的产业投资方向,铜仁市人民政府于2005年对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增加规划区面积9.2平方公里,调整后的城市规划区面积为51.2平方公里,将川硐坞坭、东风林场、谢桥工业园纳入了城市规划区范围。目前,《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已经省建设厅审查同意,待铜仁行署上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该规划实施以来,指导了城市建设,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在本规划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城市发展目标,积极开展了各类专业规划、新区规划和项目修建性规划: ㈠专业规划 1、《铜仁市锦江两岸绿化及景观规划》。本规划对锦江两岸景观和绿化的总体布局和规划设计作了合理的定位,充分考虑周边的现状情况,采用链珠式组景方法,分出各类不同空间作为景点,主要是上游田园自然风光带、亲水绿化景观区、自然田园风光区三个景观地带。上游田园自然风光带有金滩大桥绿地、花果山小游园、曹家园防洪堤坝休闲广场绿地、河滨公园、带状休闲绿地;亲水休闲绿化景观区有市政府东岸区、三江公园、东山公园;自然田园风光区有鱼梁夜月、傅家院子、水星阁、小镜湖、水上沙滩乐园。 2、《铜仁市绿地系统规划》目前正在紧张编制之中,预计9月提交省专家评审。 ㈡新区规划 1、谢桥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范围东以木双河沿岸的河滨步行道为界,南止收费站,西以谢桥片区规划的西外环路为界,北至大江,规划用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2.6万人,是一个以居住为主,集商业、贸易、行政办公、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型新区。 2、西外环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东临东太大道与建成区相连,南面向锦江,西、北两边与群山相邻,规划面积1.48平方公里,

荆州市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一部分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控制指标解释与规定 第三章地块划分及用地性质代码 第四章用地规划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第七章绿化规划 第八章“五线”规划控制 第九章土地使用及建筑规划管理规定第十章图则说明 第十一章实施管理 第十二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深化、落实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功能布局,统筹安排各项设施,指导城市片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特编制本规划。 第1.0.2条规划原则: 1.整体性原则——落实和深化上位规划要求 2.综合协调原则——规划用地集约、设施高效、环境优美的产业园区 3、软硬件并重原则 4、生态优先原则 第1.0.3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 3、《湖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1998年4月1日) 4、《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年》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50137-2011) 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7.《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08年) 》(国土资发〔2008〕24号) 8、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规范。 第1.0.4条规划目标: 成丰单元是以现代工业、仓储物流和港口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单元,也是服务全市的重要功能区之一,规划建设成为工业发达,港口交通便利的现代化城市单元。 第1.0.5条规划范围及规模: 1、单元位于荆州市城南片区南部学堂洲,用地范围东至郢都路,西至健康路,北至荆江大堤,南至长江子堤。 2、用地规模:规划区总用地141.31公顷。规划区共分4个街区,29个基本地块。 3、人口规模:成丰单元人口为1.0万人,片区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和少量居住人口两类。 ⑴、就业人口规模 本规划区内的就业人口主要是工业用地的就业人口。 ①、就业人口密度指标的分类确定 通过国内工业用地的经验数据及我国部分工业园区就业密度类比分析,本规划区内工业用地就业人口密度分为机械制造产业用地、纺织工业用地、其它一般工业用地三类进行估算。 经验数据表明,轻工、机械、医药等用地就业人口密度一般为100人/hm2;一般工业用地就业密度一般为150人/hm2;纺织、印染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地就业人口密度一般为250人/hm2。 ②、工业用地的就业人口规模 本次规划的纺织工业用地约为1.30hm2;机电工业用地约为5.87hm2;生物医药用地约为6.27hm2;建材工业用地约为35.86hm2;一般工业用地(除纺织、机电、生物医药、化工以外用地,本次规划统称为一般工业用地)约为19.59hm2。 综上,计算可得,规划学堂洲单元可容纳的工业用地就业人口数量约为:1.22hm2×250人/hm2+9.08hm2×100人/hm2+6.27 hm2×100人/hm2+28.3hm2×150人/hm2++28.64hm2×150人/hm2= 10381人。

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银川

城市空间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摘要: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每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集中与分散则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本文从集中与分散的角度分析城市空间的演化过程,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市作为实例进行分析。银川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建国以来,由民国初期的“哑铃状”发展到“带状组团式”,改革开放后进行了一次大的规划,最终形成银川市“三中心并联式”的格局。在这一系列的变革中,城市空间经历了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过程。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集中分散银川市规划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 城市空间结构指的是城市物质要求在特定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多种背景下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织方式以及背后社会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内在机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空间布局特征。集中与分散是城市空间演化中的基本表现,它们贯穿于城市发展运动的全过程,并体现于不同尺度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组织上。因此,集中与分散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 集中是城市空间的基本特征,它是城市空间演化过程中集聚与扩散等作用引力聚焦的过 程。集中的相对性决定了集中的复杂性。集中主义的代表是勒柯布西埃,他提出用城市的 三维结构来解决大城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平行城市”方案。 分散是城市空间的一种异化现象,是对城市空间过度集中的—种反动,也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必然行为。分散的相对性只有与集中空间联系起来考察后才有真实的意义。分散的城市形态所反映的正是空间内人类活动分散化了的表征,同时也是受制于各种自然条件与环境的结果。分散主义的代表是霍华德,为了解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集中与分散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状态,所反映的是空间结构内在的相互关系。集中与分散的空间运动总是在一定的人类行为动力的驱使下以或聚或散的空间表现而呈现两相依依的社会与空间关系。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的演化遵循从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轨迹,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每后一个阶段也不单单是前一个阶段的简单重复。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本文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作为实例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的探讨、分析。选取该城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以银川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包括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乌海市,陕西北部的榆林市、延安市及甘肃的庆阳地区,它们的经济、文化、商业触角均远离其本省区的核心辐射,而在这10万多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区域范围内,只有银川是省会城市,同时又是城市人口超70万的大城市。因此有理由认为,银川的强盛会带动在包头、太原、西安、兰州一带形成新经济三角带,在中国西部城市规划编制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2、作者本人来自宁夏,对银川的城市发展有一定的了解,银川作为我的故乡,借这次机会可以更好的了解银川的历史发展及规划现状。 1.银川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化。 1)银川古代城市空间形态为横向发展、均衡对称的矩形城廓。银川自公元前119年始建,

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设方案设计说明书

贵州铜仁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设方案计 一、工程概况: 河风丽景地处铜仁市北部曹家园地块,三面紧邻锦江,形成半岛形态,视线非常开阔,自然条件优越,风景十分优美,与地委行署隔江相望,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作为城市沿锦江向北部发展的重要据点与来访者从北部进入市区的景观视觉节点,河风丽景正处在这个城市南北与东西的轴线交叉点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环境,促使其在完善内部人居环境与生活品质同时,发挥更大的标识作用,为城市形象作出更大的贡献。 规划总用地约4.06公顷。实际建筑红线内用地约2.983公顷。 1、自然条件 ①地形地貌:属河沿一级地貌特征,地形较破碎,坡度较小。 ②水文地质:处于P=2%洪水位以上;场地有基岩出露,地质老且稳定。 ③环境容量:地段无“三废”污染,且观瞻环境优越;场地“风水”因子饱满,是理想的人居环境。 2、城市供给 ①道路交通:有城市主干道和金滩大桥,交通十分方便。 ②市政设施:有城市给排水、电力、电讯公用系统,可供小区开发共享。 ③公共设施:有“小十字”城市CBD,且紧临学校、医院、幼托和居委会,社区生活方便;有城市公厕、垃圾站和配电设施可供小区开发共享。 二、设计依据 由业主提供之技术参考资料——1、1/500规划用地现状图; 2、项目设计范围(规划红线、蓝线、坐标); 3、规划条件通知书; 4、甲方的设计委托书; 国家及地区规范和规定—— 5、铜仁市规划管理局有关法规文件、技术规定; 6、贵州省住宅、停车场(库)、绿地、市政设施等有关设计标准; 7、国家有关设计规范、规程、规定。 三、项目开发理念 凭着符合房地产原创性的产业理论,整合各种资源,以全新的服务理念,满足有效需求、激发潜在需求;以超常规的策划思维启动新的市场消费热点;以反映时尚生活方式的技术手段,创造一种“尊贵品味,时尚生活”的全新居住生活方式。 同时地委行署作为城市的政治中心,与基地形成跨江轴线,该轴线紧密联系起了政府与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地委行署在该轴线的对景,基地内较为混乱的现状需要得到改善,维盛花园以崭新的城市风景,以展示城市最新的居住理念与发展活力。 从整个铜仁地区房地产市场之发展状况研讨上,本项目应诠释为铜仁市房地产市场之延伸,落实《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职能和空间形态,构筑锦江河生态景观——文化品牌“沙龙”。整合各种资源,以全新的服务理念,满足有效需要、激发潜在需求;以超常规的策划思维启动新的市场消费热点;以反映时尚生活方式的技术手段,创造一种“尊贵品味,时尚生活”的全新商业和生活方 word完美格式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生态经济发展规划-蕉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精选】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生态经济发展规划 (2006-2010) 壹、引言 编制蕉城区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的目的,主要在于在蕉城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树立发展生态经济的战略思想,确立发展生态经济的基本目标,理清发展生态经济的基本思路,明确发展生态经济的基本方向和重点,持续、有序、高效地推进生态经济建设进程,并由此带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编制蕉城区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依据可持续发展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基础上来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资源等方面。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满足人类需求能力的提高和物质财富的扩大,包括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结构的改善;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指控制人口和实现人的发展以及解决贫富分化问题,包括建立和谐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保护生物和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对环境的保护和改良,特别包括减少环境污染、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指自然资源基础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特别包括资源节约利用。 编制蕉城区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依据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最核心的是要在统筹基础上,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同步。一味强调经济建设或一味强调生态建设,都是不可持续的。 编制蕉城区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依据国家、福建省、宁德市及蕉城区的相关规划,主要包括:《福建省“十一五”

规划纲要》、《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宁德市蕉城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等。并参照蕉城区的相关规划,如《宁德市蕉城区“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年—2015年)》、《蕉城区林业局“十一五”及2020年发展规划》、《宁德市水利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宁德市蕉城区“十一五”规划项目汇总表》等。 贰、生态经济发展的基础 生态经济的发展,须建立在一定的资源、环境、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基础之上。蕉城发展生态经济,既有其有利的因素,也有其不利的方面。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节约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有效保护生态,改进环境质量,是发展生态经济的根本出路。 (一)地理位置 蕉城区地处福建东北部,位于东经119°08′-119°51′,北纬26°31′-26°58′之间,东郊福安、霞浦,南接罗源,西连古田、屏南,北界周宁。海域与福安、霞浦、罗源交界。境内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70公里,疆域总面积1768.12平方公里。 全区辖10镇、4乡、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经济开发区,262个农业行政村和15个渔业村。 (二)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蕉城区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北东向火山岩带上,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活动频繁,以中生代的上侏罗系南园

湖北省荆州市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1条规划缘起 2010年11月15日,省人民政府鄂政函【2010】342号文件正式批准设立荆州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暨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并提出了将本区建成中国南方大遗址保护示区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示区的发展目标。本区域为国家文物局和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的核心区域,属部省共建的国家项目。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旅游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从经济发展和旅游需求层面看,旅游业正逐步进入大众化的全面发展阶段,国际国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更加稳固。从旅游市场投资层面看,社会力量积极投身旅游产业。从交通与旅游出行层面看,中国高速交通体系近几年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游客出行距离和产业发展空间。荆州作为长江中游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高铁、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等综合交通体系较为发达,为荆州旅游的可进入性带来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从本区域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层面看,所蕴含的楚文化和生态等资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目前,新区成立了管委会,理顺了管理体制,具备了操作条件。综上所述,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发展,外条件均已具备,目前迫切需要一个综合性的总体规划来指导建设,这正是本规划编制的缘起和目的。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修正) 3.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4.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6.《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容暂行规定》(2002) 7.《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8.《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9.《旅游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GB/T 17775-2003 10.《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 11.省政府、国家文物局《共建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框架协议书》(2010) 12.国家文物局《楚纪南故城遗址区保护总体规划纲要》(2011) 13.省政府《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2008-2020) 14.《省文物保护管理实施办法》(1993) 15.《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16.《荆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7.《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8.《荆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 19.《荆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 20.《长湖保护治理和利用规划》(2008-2020) 21.国家、省、市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规文件 第3条规划围 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行政管辖围为136.1平方公里。本规划的核心规划围是:南至沪蓉高速铁路,北至318国道改道新线,东至桥河与相邻,西至老207国道及纪南城遗址西侧。总面积为115.25平方公里。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行政管辖围沪蓉高速铁路以南区域及长湖东部水域未纳入核心规划围。楚纪南故城遗址区总体保护规划中的楚纪南故城城址、雨台山墓群位于本规划的核心规划围。第4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其中: 近期为2011—2015年; 中期为2016—2020年; 远期为2021—2030年。 第5条规划性质与任务 (1)规划性质 本规划属于以文化为支撑,以旅游为主体的旅游区总体规划,是大遗址保护区和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和建设管理的行动纲领。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专题研究。 (2)主要任务 ?分析现状条件,协调区域关系; ?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战略; ?利用资源优势,策划旅游项目; ?明确功能构成,确定空间布局; ?强化保护措施,规划发展规模; ?配套基础设施,合理分期建设。 第6条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各类资源要素,处理好大遗址保护、旅游发展宏观态势与荆州现实情况的关系,既要有高的起点,又要结合实际。 (2)以楚文化为灵魂,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旅游为主体,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确保旅游区可持续发展; (3)协调好本旅游区与中心城区、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关系,处理好整体与部分关系; (4)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建设原则,近远期相结合,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 第7条强制性容规定 文本中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容。强制性容是对总体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总体规划强制性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违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规划背景分析 第8条环境敏感性评价 本规划借助于ArcGIS 10.0,选取了文物遗址、市政设施、水体、已建设用地、坡度、植被等6个因子作为环境敏感性评价的因子。结果显示,极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于规划区的西部、南部和北部,在其他区域也有线形穿越,二者占规划区面积的35.33%,在这些区域应尽量避免或应控制人类活动的干扰。穿越其他地区的线形的高敏感区多为市政基础设施,如能采取措施改变这些设施的走向或布置形式,则会明显降低环境敏感性程度。中度敏感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规划区的中部和东部,与海子湖湖面及东部的鱼塘有较强的对应关系,占规划区面积的34.4%,适合较低强度开发利用,尽量以自然要素为主。轻度敏感的区域呈镶嵌状分布于规划区的各处,占规划区面积的12.04%,可以适度开发利用,但也要控制开发利用的强度。低度敏感的区域呈岛屿状分布于规划区的北部和南部,占规划区面积的18.23%,限制因子少,可以开发利用。 第9条旅游资源评价

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仁市主城区停车场建设管理工作任

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仁市主城区停车场建设管 理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铜府办发[2016]87号 【发布部门】82277 【发布日期】2016.07.14 【实施日期】2016.07.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仁市主城区停车场建设管理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铜府办发〔2016〕87号) 碧江区、万山区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铜仁市主城区停车场建设管理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7月14日铜仁市主城区停车场建设管理工作任务分工方案

加快铜仁市主城区停车场建设管理工作,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城市发展短板,解决居民出行难题,推进停车产业化,提高停车供给水平的需要。为进一步明确主城区停车场建设管理职能职责,协调推进停车场建设管理工作,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推动停车场建设工作开展,规范主城区停车运营管理行为,改善城市环境,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为适应城市停车设施建设需求,提高城市停车设施工程建设水平,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促进主城区城市停车设施健康发展,立足铜仁市城市发展战略,围绕主城区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发展规划,在城市规划、土地供应、金融服务、收费价格、运营管理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和政策创新,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加快推动主城区城市停车场建设,增强停车有效供给,推进城市停车产业发展,实现停车规范有序,有效改善城市交通条件和发展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规划引导,市场经济运作的原则。坚持政府在主城区停车场建设中的规划引导作用,突出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停车场建设、运营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二)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的原则。积极推进城市停车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立完善投资、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创新融资模式,打通融资瓶颈,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主城区城市停车场建设的积极性。 (三)坚持集约挖潜,鼓励停车资源开放共享的原则。充分发掘城市地下地上空间资源,合理有效利用既有停车场设施,实现停车资源开放共享,供需趋于平衡。 (四)坚持建管同步,规范高效的原则。在加快主城区城市停车场建设的同时,切实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停车设施规范、高效运营。

宁德市蕉城区农村村民住宅建设规划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宁德市蕉城区农村村民住宅建设规划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有关单位: 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宁德市蕉城区农村村民住宅建设规划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宁德市蕉城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23日 宁德市蕉城区农村村民住宅建设规划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为切实加强农房建设管理,突出解决农村住宅建设规划审批问题,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提升农村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福建省实施办法》《福建省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实施意见》(建村〔2014〕21号)、《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办法》(闽政办〔2011〕189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建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切实改进农房建设管理确保安全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19〕6号)、《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的意见》(宁政〔2015〕7号)、《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德市蕉城区农村村民住宅建设规划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宁政办〔2018〕121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宁德市蕉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宁德市蕉城区农村村民住宅建设规划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具体如下: 一、原则和要求 (一)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建设” 1.完善村镇规划编制。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城乡规划编制要求,抓紧编制镇乡规划,及时对编制时间较长、内容明显滞后的乡(镇)、村各项规划进行修编,并做好城乡规划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有机融合,探索建立“多规合一”实用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城乡规划修编时,结合上位规划要求,进一步划定农村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禁建区内不得审批农村村民住宅建设;限建区内属于危房的,允许利用原宅基地或闲置宅基地改建或新建住宅;适建区内村民可改建或扩建、新建住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一律不得审批农村村民建房。 2.自然村村民建房规划引导。宁德市城市规划区内无法单独编制村庄规划的自然村,由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农村村民的建房需求,依照镇乡、村庄规划和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编制自然村农村村民住宅建设规划设计方案,划定农村村民建房点,报蕉城区人民政府审批后实施。结合“两违”综合治理,推动村庄整治,引导零星分散的自然村向城镇、中心村集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加强重点区域和地段的规划管控

荆州市区域经济概况分析

荆州市区域经济概况分析 引言:荆州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是川、渝、湘、鄂区位经济发展的纽带,长江中游重要的港口城市,中南地区中心城市,江汉平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具有较强的旅游资源优势;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也造就了荆州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荆州市在几代人努力下,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得到提升,但荆州经济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在湖北省17 个地市州中处于最低阶段。因此,怎样提升荆州的综合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目前首要的问题。荆州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但荆州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相对匮乏不具备发展工业的条件。荆州优势资源在于土地、水和文化,从而荆州优势产业就是生态农业和人文生态旅游。因此,以荆州城区为辐射中心,建设生态市是使荆州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了荆州优势资源利用与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模式,并建立了实施这些战略的保障体系。 摘要: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已成共识,而各地区经济发不平衡,使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湖北省荆州区域为主体,分析经济发展现状和区位条件,提出并论证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荆州,区域经济,定位,产业,对策 一、荆州区域经济现状分析

从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上分析,经初步核算,2006年~2008年度,荆州全市生产总值分别为438.06、519.63、6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分别增长11.45%、12.4%、12.6%;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分别为126.73、154.20、187.9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0%、7.8%、8.4%;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分别为141.78、174.15、211.12亿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分别为169.56、191.28、224.9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9%、10.1%、12.0%。随着经济发展,全市工业化程度继续提高,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继续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与2007年相比,2008年在经济总量上虽然增量较大,但从总体上看,产业发展仍不成熟,存在很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人口多、比重大,“三农”问题集中突出,作为江汉平原上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面临着发展基础条件薄弱、地方种粮积极性不高和地方政府财政负担过重、负债过大的问题。 (二)工业化进程滞后,非国有经济发展水平面偏低,农村劳动力转移量偏少,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偏低,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力度不够,经济效益低,受制于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水平,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甚至失衡。 二、荆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 区位是一种地理位置和地缘格局禀赋,但只有通过人们的充分认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民政府领导成员工作分工的通知(2013)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民政府领导成员工作分工的通知 (2013)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宁政文[2013]287号 【发布部门】宁德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3.09.06 【实施日期】2013.09.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民政府领导成员工作分工的通知 (宁政文〔2013〕28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 因人事变动,经研究,现将市政府领导成员的工作分工调整如下: 一、隋军市长:主持市政府全面工作。主管人事、编制、监察、财政、审计、规划工作。 二、李转生常务副市长:负责市政府常务工作;市长外出时,负责市政府工作。分管政府办、反腐纠风、机关效能、应急管理、数字宁德建设、重点项目、海西宁德工业区建设、发展改革、工业、环境保护、质量监督、企业上市、对口支援、区域协作、宁德

(漳湾)临港工业区建设等工作。协助市长抓监察、审计工作。 分管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含市物价局)、市经贸委(含市乡镇企业局)、市监察局、市公务员局、市环保局、市审计局、市统计局、市驻外单位、市重点办、市项目开发办、市行政学院、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宁德(漳湾)临港工业区管委会、市上市办、市人防办(含市民防局)、市五战办、市钢办、市行政服务中心。 联系单位:市人大、市委党校、国家统计局宁德调查队、海西宁德工业区管委会、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市国家保密局、宁德电业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宁德无线电管理局、市邮政局、电信公司宁德分公司、移动公司宁德分公司、联通公司宁德分公司。 三、周秋琦副市长:分管科技、教育、文化、体育、人口计生、广播电视、地方志等工作和政府系统精神文明建设。 分管部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含市版权局、市文物局)、市人口和计生委、市体育局、市方志委、市电大、市教师进修学院、宁德一中、宁德高级中学、市民族中学、市特殊教育学校、宁德电视台、市人民广播电台。 联系单位:市政协、各民主

贵州省铜仁市紫玉产业园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XX省XX紫玉产业园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目录 HOW——我们如何去做1 一、认知客户需求2 1)认识项目基础2 2)确立研究目的2 二、研究项目课题3 1)确定研究重点3

2)知悉研究难点4 3)构建研究框架6 4)确立研究原则7 5)选定研究方法8 WHAT——我们做些什么9 一、深入挖掘项目9 1)完善研究内容9 2)把握重要关系11 二、科学构建项目11 1)明晰组织责任11 2)构组建专业团队11 3)径设定研究程序12 4)合理安排进度13 5)严格控制质量13 附件一:服务收费13 1.提交成果13 2.项目费用14 3.付款方式14 附件二:研究团队15 1.项目顾问团15 2.项目负责人15 3.项目组主要研究人员(暂定)15附件三:公司简介15 附件四:主要案例15

HOW——我们如何去做 核心观点: XX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民俗资源、农业资源、矿产资源,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度开发,如何进行合理搭配,如何进行有效利用,是XX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XX市作为云贵高原连接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XX如何发挥其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如何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能否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与问题,成为摆在XX面前的主要问题。 产业园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是振兴地方经济,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支柱力量,对社会的工业化、城镇化起到巨大推动力。XX应该借助产业园的促进作用、发挥其带动作用,根据本地情况,树立科学可行的产业园发展之路。 产业园区已经成为中国城市规模扩X和城镇化发展的首要选择,但也成为小城镇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危害之源。如何结合自身情况,发挥特色优势,寻找基本立足点成为产业园规划初始的关键。 我们坚持认为:“规划的价值在于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XX紫玉产业园产业规划的根本任务在于,从本市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托当地农业基础、生态基础,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建立适合当地基础的产业园区,有效进行产业园内部的产业联合、产业园和城市建设的联合,力争达到“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产城一体化”的发展目标。

宁德市蕉城区游艇产业规划

宁德市蕉城区游艇产业规划 宁德市蕉城区区委、区政府 2011年12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发展机遇和基础 ................................................................ 一、发展机遇 .......................................................................... 二、发展基础 .......................................................................... 第二章总体构想....................................................................... 一、指导思想 .......................................................................... 二、发展目标 .......................................................................... 三、基本原则 .......................................................................... 四、发展重点 .......................................................................... 第三章产业布局 ...................................................................... 一、游艇制造业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游艇消费服务业..................................................................... 三、游艇码头和旅游配套项目............................................................. 第四章保障措施....................................................................... 一、推进游艇产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二、完善游艇产业投融资机制............................................................. 三、加强游艇产业的开放与合作........................................................... 四、培育和引进游艇产业人才............................................................. 五、游艇规划组织实施................................................................... 蕉城区游艇产业项目表 ................................................................... 附件一:有关游艇的概念 ................................................................. 附件二:游艇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