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论述“以史为鉴”的现代意义(1)

大学语文论述“以史为鉴”的现代意义(1)
大学语文论述“以史为鉴”的现代意义(1)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课程论文

题目:试论“以史为鉴”的现代意义

课程名称

考查学期

考查方式

姓名

学号

专业

成绩

指导教师

试论“以史为鉴”的现代意义

摘要:“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创造“贞观之治”的李世民如是说。当今虽说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但2001年美国的9·11事件让人们知道了世界其实是大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由此,人们就吸取教训做好防恐准备。而要在当代如此纷繁复杂的环境下谋发展,就必定要“以史为鉴”向先人学习。所谓: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只要不忘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并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做出正确决策,世界的未来还是无限美好的。

关键词:以史为鉴;改革开放;中日关系;思想转变;自然灾害

一、试论“以史为鉴”现代意义的立论

历史是迄今为止人类全部社会实践活动的总和,包蕴着人类全部的成功和失败、欢乐和痛苦、经验和教训。为了社会和个人更好地向前发展,所以了解历史、熟悉历史、学习历史一直是国家热切倡导人们的行动主题之一。诚然,我们知道历史不能复制,但学习历史、以史为鉴有着它存在的必要意义。以史为鉴,意思就是拿历史作为借鉴就可以知道国运的兴衰。“以史为鉴”,通常都是从正面积极地告诫人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大到治理国家。一代明君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历史,所以才有了“世界几大古代文明,只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地延续下来”的现状,这同我们这个民族始终注重治史有着直接的关系。五千多年来,中华文明得以不断传承和光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先人懂得从总结历史中不断开拓前进。我国的历史,浩淼博大,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也记载了先人们在追求社会进中遭遇的种种曲折和苦痛。对这个历史宝库,我们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断加以发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作出新的总结。这对我们推进今天祖国的建设事业,更好地迈向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千多年的封建帝王统治给今天的无产阶级统治带来什么影响和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自商代以来重本抑末的经济政策会给今天倡导商业化的社会带来

什么启示和影响;源远而流长的文化底蕴对今天提倡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什么深厚的意义及其重要性……简而言之,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究竟以史为鉴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二、试论“以史为鉴”现代意义的论据

1.经济方面:改革开放30年

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农业、以农业为本、大力发展农业,“精耕细作”是我们对传统农业的一种高括概括。小农经济自给自足,铁犁牛耕曾经一度给人们带来了安逸的生活。只是列强的炮火轰开了闭锁的大门,也从此轰毁人们安逸的生活。刀剑已不足以抵挡炮火的威力、也让国人深刻了解到只有经济发展繁荣了、科技进步了,才能抵御列强的炮火、才能让国人走向自强自立的局面。所以国家开始盛兴实业救国,期望能用经济的实力改变被欺凌的命运。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发展工业,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开始有了新的改变,慢慢地,人民的温饱的以解决了。特别是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上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我国的经济以飞跃的速度向前迈进。人民的生活水平由温饱开始渐渐迈向总体小康,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国民生产总值有了质的的飞跃,经济在各行各业中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全国上下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是前人无法预料和想象的画面。我们做到了,我们成功了!

历史告诉我们,闭关自守不行,所以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从1978年到2010年,中国大陆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9728亿美元,世界排位上升到第二位,其中出口额上升到第一位。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达到28473亿美元[1]。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加快了中国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历史告诉我们,小农经济不行,所以我们重视经济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从1978年到2010年,中国大陆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397983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中国大陆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二。2010年财政收入83080亿元。中国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大陆主要农产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全世界大概500种工业产品中,220多种产品产量的“世界第一”属于中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1]。

这一百多年的境遇告诉我们:“贫穷就要挨打,落后就要受欺凌”。以史为鉴,我们吸收了历史的教训,自强不息。我们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引进外资,努力改善国人生活水平,努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在综合国力排行第二的姿态下,我们昂首挺胸地站在了世人的面前,展示了一种大国的风范,展示了一种被欺凌后崛起的傲然。

2.政治方面:中日关系

时光如流水般逝去,我们伟大的祖国一路与风雨兼行,虽说成长之路是艰辛、曲折和漫长的,但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国家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光明的。五千多年的封建帝王统治对推进祖国的建设事业,更好地迈向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有了“前车之鉴”,使我们的政党有了一个新的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一切不要用静的眼光看待事物。”

正如唐太宗说的:“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清朝取代明朝,只是因为明朝衰微,不可救药,并不是突出清朝有多么强大,清朝只是顺应天命,接手而已。至于清朝的统治,从制度上来说,废除内阁,皇权专制,种族分化严重,致使汉人哀叫连连。统治腐朽,闭关锁国,致使经济生产无法前进,科技不会进步,技术不会发展。就因为有了专制制度,实行了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也被扼杀,中国一直呆在古代,盲目排外,不思进取,保守愚昧,最后,阻碍了中外的交流,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才有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悲剧命运。由此事例的弊病,都可作为

当今中国之前车之鉴。所以,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更大更好的进步和发展、有更辉煌的未来,就要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走向一个开放的国际社会,使中国融入到世界中。

在当今社会,若是一个国家的政党不顾学习前人的经验和吸取前人的教训,则后果必会是不堪设想的;但若是以史为鉴,则会引领国家走上越来越辉煌与繁荣的道路。就如:中日关系的持续维持对我们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中日关系的发展,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中日两国有着两千余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多数时期两国人民和睦相处,与亚洲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在旧中国社会,虽然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的战争,给我们中国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中国政府始终把维护和发展中日友好睦邻关系作为长期的国策置,于对外关系的重要位置。在世纪之交,回顾中日两国交往的历程,可以说,友好合作是主流,冲突和摩擦也不少,但展望未来,深深的感到,中日友好不仅是权宜之计,而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中日两国建立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而且更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所以我们应回顾和正确认识历史,抚平历史的创伤,以史为鉴,化解对立,面向未来,共谋两国和平发展[2]。

3.文化方面:思想观念的转变

根据报道,今年泰国水灾频繁,多次发生洪水,曼谷也经常被水淹没。但此次的水灾较为严重。这次湄南河流域的洪水始于从7月下旬起持续不断的大雨造成的河流泛滥,从北部的清迈府到靠近河口的首都曼谷,涉及58个府的600多万公顷土地被水淹没,受灾者达到约300万人。在首都曼谷,50个区块中有28个区块被水淹没[3]。

为什么近年来这些自然灾害的事件总是络绎不绝,并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呢?而人类一直强调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可为什么在环境灾难方面却始终没以它为鉴呢?

1)其实历史并不是仅仅指那些有时代烙印的大事件,近年来发生的所谓小

事件也是历史,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反思,并以它为鉴。而以它为鉴,

并不仅仅是指在行为表面上修改,更重要的是在意识文化上根治,这样

我们才能从中取得经验并很好的解决问题。随着今年冬天的真正来临,我们不难察觉到全球的气候变化问题逐年严重。根据今年世界气象组织在会上发布的最新报告说,自有纪录以来,地球最热的十三个年头,全都在过去15年内发生,2011年的气温是第10高的。与此同时,北冰洋冰雪的面积今年已缩到历来最小。而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引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3]。

2)而这些现象便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跟反思,为什么随着人类文明的进

步,我们的世界环境变得越来越糟了?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人类的思想意识上产生了偏差,很多灾难是人类财富攀比的错误思想引发的祸果。在人类的社会中,这种错误意识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一种社会文化,所以我们应该反思这种错误意识的来源,针对这种错误意思形成的社会文化做出根治。

3)江西华西村原村支书吴仁宝先生的座右铭说得非常好:“家有黄金数吨,

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4]。”应该说,这个道理最为朴素,没有谁不明白,没有谁能反对,我们的物质需要和享受的确有限,因为我们的身体原本就有限。但问题是:既然我们的物质需要和享受都有限,可我们还要追求家有黄金数吨。很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是因为我们的虚荣追求。而为虚荣服务的过度财富从哪里呢?当然就是地球,人不可能无中生有,物质财富只能是来自于对自然秩序的重整和改造。多年前就有数据显示,一个寿命为80岁的美国人,一生要消耗2亿升水、2000万升汽油、1万吨钢材和1000棵大树——对自然秩序的重整与改造何等巨大,可想而知[3]。因此,我们应该以近年来的灾难事件为鉴,改变财富攀比的错误意识,并付诸于行动。

4)我们应改变我们偏差的思想,我们应该意识到很多灾难是人类财富攀比

引发的祸果,宣扬一种正确的世界观,树立一种环保观。我们应该以气候变化为契机,回到人性的深度重新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要保护地球——一直感觉“环境保护”有点像海外奇谈,猖狂得很——更

不是要人类放弃物质文明,而只是为了我们人类自己,如此而已。

试论“以史为鉴”的现代意义结尾

“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这句话诠释了利用前人经验避免错误的重要性。同样的道理放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我们要站在历史这个“巨人”的肩上做好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勇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看得更长、更远、更高,走得更稳、更深、更好。

在经济发展这么迅猛、信息传播如此迅速的21世纪,有人因为一意孤行不屑学习前人的经验和吸取前人的教训搞得千疮百孔;与此同时,也有人牢记:“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的真理,时刻的自醒让他们活得精彩无限!当前,中国要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主义和最终达到共产主义,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必须“以史为鉴”方能持续发展繁荣。中日关系的持续维持、改革开放的学习和借鉴以及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都显得异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激荡人生——一起走过三十年》(吴晓波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

[2]《日本学刊》(中华日本学会、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1997年第1期)

[3]《德班峰会:气候变化是人类财富攀比的祸果》(欧阳君山著,博客中国2011-12-01)

[4]《民间记忆30年》(徐迅雷等著,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论文.docx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大学语文涵盖的知识领域相当广泛,既包括汉语言、又涉及中国文化、汉字及各时期文学,所以首先要避免以偏概全的做法,使之成为能听、能说、能读、能写的综合素质课程。 为此,可以把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成三个模块专业文章习读模块、言语交际模块、应用写作模块,本文重点对专业文章习读模块进行探讨。 现阶段高职院校对文学鉴赏环节持摒弃态度,致使该模块设置或全部删除,或残缺不全,处于尴尬境地。 本文作者认为此模块应改为专业文章习读。 专业文章实质来自于古今中外相关文学作品,尤其是与专业相关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该类文章既是文学作品,同时又涉及专业知识,跨文学鉴赏与专业拓展两个领域,针对性更强。 依据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要求,根据各院系专业特色选取古今中外相关专业文章进行鉴赏阅读,能使学生通过审美的角度对专业知识进行再认识,从而受到专业熏陶,促进专业课的学习兴趣。 如针对旅游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在该模块中,以古今中外地理、地质类的游记文章为鉴赏对象;针对医学与护理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可以选取古今中外医学名家的经典文章进行专业鉴赏。 以本文作者所在院校———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校除基础、思政、体育三个基础部门外,下设九个二级学院,其中主要以建筑类理工学院为主,另有一文科学院与一艺术类学院。

那么对于建筑类专业的二级学院,大学语文的专业文章习读模块,则应添加古今中外建筑名人所写建筑类文章,文体不限。 进行选材教学的目的只有一个,为高职学生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树立专业自信服务。 试想一个学习古建筑设计的高职学生,在学习了诸如《阿房宫赋》等建筑类文学作品之后,其专业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势必会产生明显变化。 基于以上举例,我们确定专业文章习读模块的选材原则为依据各二级学院专业设置特色选取与专业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对高职学生从语文思维的角度认识专业文化价值。 以专业文章习读作为模块一的优势在于以下几点优势一能密切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促进专业课与基础课的进一步融合,为专业课的学习提供辅助作用。 现阶段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尽相同,而每个高职院校下设的二级学院,其专业设置也大不相同,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必须根据这些差异性来设置适合自身院校与院系发展的专业文章。 优势二能极大地拓展学生专业阅读视野,促进其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其专业认同感。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学生来源日益复杂,尤其是在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新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一部分来普高,一部分来自自主单招,

大学语文B平时作业2020春华南理工

一. 1.子路、xx、xx有、公西华xx坐 翻译: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长,而停止讲了。你们常常说:“不了解我。”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会怎样呢?” 子路匆忙的回答说:“一个有千辆车马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中间,加上打仗,继且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可以让他们变得勇猛,并知懂得礼仪道德。”孔子听了他的话露出微笑。 “xx,你觉得怎样?” (冉求)回答说:“方圆六七十或者五六十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百姓富足起立,至于修明礼乐,就等贤人君子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傧相。” “曾点,你怎么样?” (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说法不同!” 孔子说:“那又何妨呢?不过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晳)说:“你为什么笑xx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谁能来做大相呢?” 2.xx齐列传 翻译: 世上阅览群书多人很多,但仍然会来考实六经。《诗经》《尚书》虽残缺不全,然而有关虞、夏史事的记载还是可以看到的。唐尧将要退位的时候,决定禅让给虞舜。而虞舜以及后来的夏禹,四岳九牧都一致推荐,才试任官职管理政事几十年。待到他们的功绩已经建立,然后才把帝位传给他们。这表明,天下是最珍贵的宝器,帝王是最大的继统,传交帝位是这样的难啊!但是,有的人却说:尧要将帝位让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并以此为耻而逃避隐居起来。到了夏代,又有卞随、务光两个人不肯接受帝位,双双投水而死。这些,又怎么说起呢?太史公说:我曾经登上箕山,那上面居然有许由的墓呢。孔子排列论述古代的仁人、圣人和贤能之人,象吴太伯、伯夷一类,记载十分详尽。我所说韵许由、务光,他们的德义是极高的,而有关他们的文字经书里记载得很少,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旧仇,因此很少怨言。”又说,他们“追求仁而得到了仁,又为什么怨恨呢?”我悲怜伯夷的心意,读到他们留下的逸诗而感到事实是令人奇怪的。 他们的传记里写道:

山东财经大学大学语文选修课复习提纲加答案

一、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少女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具体作品说明。 拥有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纯洁活泼,柔情似水等特质 《边城》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田园牧歌。翠翠俨然是爱和美的化身。她是一个刚刚脱离脱离儿童气的船家少女,一举一动带着稚气,体现了一种童贞美。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让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体现了她天真善良的本性。她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傩送远去后,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表现了她对爱的执着。她对爱情的渴望不表现为强烈的追求,而是少女的朦胧向往,表现出山村少女的害羞矜持。她心灵美好,犹如一曲湘西边地的纯朴、天真的歌谣。通过翠翠的形象,作者淡化了现实的黑暗与痛苦,讴歌了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和美的、人性的生活方式。 二.分析《围城》中方鸿渐的人物形象。 方鸿渐正直善良,聪明幽默,但意志薄弱,优柔寡断,既缺乏明确坚定的人生信念,又不懂得人情世态的炎凉。所以他极易受环境支配,被他人牵制,常常陷入尴尬境地。他为满足岳父、父亲的虚荣心而买了一张假的博士文凭,但他并非真想当骗子。他饱受炎凉世态的折磨。方鸿渐的一生始终不断地从这一座“围城”走进另一座“围城”,永不安分、永不满足,因而永远苦恼。 方鸿渐的思想性格,实际上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方鸿渐的遭遇,也正是当时一部分较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与困厄。然而又缺乏真正献身祖国的民族解放事业的精神、理想,于是在崎岖的人生道路上苦苦挣扎,处于彷徨、苦闷的境地,方鸿渐正是这样一个知识分子的典型。 三.评赏苏轼词作《江城子》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时熙宁八年,苏轼刚到密州任知州。王弗在世时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着名的悼亡词。 词的开头一句就说已经和妻子死别十年了。“生死”,是说彼此一生一死。“两茫茫”,是由于生死隔绝,互相情况茫然。“茫茫”,是迷糊而看不清的样子。不是一年、两年,而是长长的十年;不是暂别,而是生死的永别;不是互通音信,而是什么情况都不知道。这句词看来只是简单地记叙了事实,实际上,充满了感情。“思量”,是想念的意思。作者接下去说,十年来,对于死去的妻子即使不特意地思念,也自然地难以忘怀。一个“自”字,突出了感情的深挚真诚。王弗的坟墓远在四川彭山县,距离作者当时所在的密州有几千里之遥,所以说“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话”,当说讲。正是在“自难忘”的思念中,作者由自己的寂寞联想到亡妻的“孤单”,也痛感到千里阻隔,甚至连到坟墓前一诉衷肠的可能也没有。因此说,亡妻孤单单埋在几千里之外,他的寂寞、悲伤又能和谁去诉说呢!“相见”,当然已经不可能了,使作者更为悲痛的是,就算是彼此重逢,由于他十年来的奔波劳碌而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恐怕妻子也难以相认了!这里在夫妻之情中又织进了仕途失意、饱经风霜的身世之感。 词的上片写出了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把现实中对妻子的怀念和个人遭遇的哀伤交融,既写出了千里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人世的辛酸。 下片以“夜来幽梦忽还乡”句过渡,写梦境相逢的情景。作者选取妻子生前闺房生活的细节来描写。凸现妻子临窗而坐,对镜梳妆的场境,表现了昔日夫妻和睦幸福的生活,也反衬出如今“无处话凄凉”的悲伤。蓦然相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酸甜苦辣霎时

大学语文现代文部分测试题MicrosoftWord文档(2)

大学语文现代文部分测试题 一、单选(本题总分:148分每小题:1分) 1?《序二篇》是为范曾的()所作。 A. 历史剧《庄子显灵记》 B. 诗剧《庄子显灵记》 C. 诗集《庄子显灵记》 D. 话剧《庄子显灵记》 2. 《庄子显灵记》的作者是() A. 陈省身 B.季羡林 C.范曾 D.庄周 3. 以下()的观点与季羡林先生的看法一致 A. 东方文化落后于西方文化 C. 科学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积极的影响。 D. 我们同五百年前的人已经不一样了。 4. 季羡林讲“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 B. 忘记了“天人合一”的训诫; C. 征服自然,但是还要“天人合一”; D. 大千世界存在各种弊端。 5. 陈省身强调他曾经常和爱因斯坦见面,其目的可能是() A. 暗示中西文化互相融会的价值; B. 暗示范增作品的重大价值;

C. 说明爱因斯坦博学; D. 说明自己和爱因斯坦的关系。 6. 陈省身认为人类正处在“一个新的春秋时代”,这个时代是指() A. 国家与国家间的新式战争 B.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 C. 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 D. 东方与西方间的新式战争 7?傅雷在“家书”里严格区分了“信仰”与“智慧”,下列可划入“智慧”之列的是() A. 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基督教之前的多神教 8?傅雷“家书”里谈到贝多芬乐曲中两个主题的对立,这个对立是指() A. 自我与自然 B.自我与社会 9?傅雷在“家书”里认为对中国知识分子拘束最大的思想或信仰是() A. 基督教 B.佛教 C.儒家 的宋明礼教 D.欧美自由主义思潮 10. 傅雷认为,西方人那种“矛盾、畸形,与十九、二十世纪极不协调的精神状 态”是因为() A. 旧文化宗教的遗留。 B. 民族的不同的关系。 C. 政治环境的不变。 D. 时代变化的原因。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第一章 教学重点: 1.《樊迟、仲弓问仁》、孔子及其思想 2.《兼爱》、墨子及其思想 3.《战国策》 4.杜甫诗《又呈吴郎》 作业: 1.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2.从《樊迟、仲弓问仁》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 3."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4.《兼爱》在语言上与说理方面有何特色? 5.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6.从择选、设计人生道路的角度,谈谈“狡兔三窟”的双重性意义(积极的和消极的)。 7.前人评价杜甫诗《又呈吴郎》“语淡而意厚”,请就此进行分析。 8.《原君》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第二章 教学重点: 1.《老子》二章、老子及其思想

2.《左传》 3.《国语》 作业: 1.“损有余而补不足”,是否说明天道自然是公平的?“损不足以奉有余”是否说明人道总是逆天而行? 2.为什么说“和”与“同”是两种不同的政治状态? 3.《晏子对齐侯问》的说理有什么特点? 4.《史伯对桓公问》中,史伯所说的“同”,与专制统治有什么内在联系? 5."举例说明《秋水》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6.大同社会是古代的理想世界,今天如何评价这种理想?今后怎样才能实现?要具有哪些条件? 7.《大同》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 8.胡适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的论断的?他所提倡的“容忍”与他所追求的“自由”,各自的内涵是什么? 9.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定胜天”曾被认为是一个具有进步意义的观念,但在环境遭受人类工业文明严重破坏的今天,是否必须重新思考并加以调整? 第三章 教学重点: 1.杜甫《北征》 2.辛弃疾《贺新郎》 3.《北方》 作业:

高中生命的意义议论文【三篇】

高中生命的意义议论文【三篇】 我的生命从零开始到现在,人生的时间过得很快,真的很快,你 要去怎么感悟他都来不及。在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思想,不同 的思想支撑你去做不同的事。生命一出来就要接触到社会,可是社会 真的很现实,人们也被社会染色了。 可是我更注重的是亲情,因为我爱我的家人,想到父母辛辛苦苦 把我养大,我理想都围绕着我将来父母生活而起伏澎湃,因为有了你 们的辛苦工作才有了今天给我的生活,用自己的青春换你们子女现在 的幸福生活,你们为事情奋斗而使我们有了更美好的生活。现在的我 生活过得很幸福。真的很满足,是你们不顾辛苦换来的,所以我感激 你们,除了感激我更爱你们。我会爱你们,永久爱你们。而对于爱情,我知道有了经济才有稳定的爱情,没有事业和经济的爱情,是像还未 成熟的果子,品尝起来是苦涩的。所以我会把事业摆在爱情前面。每 次回到家都很快乐能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是每次回家都看到父母的一 天一天的苍老。我却一天一天的长大。所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孝顺你们。任何人都无法取代你们在我心里的位置,你们永久是我心里的第 一位。 生活就是那么惊奇,假如你给不起爱情的幸福就得放手,让她往 更幸福的地方飞去。这样才是爱她的表现。因为你们在错的时间遇到 的人,是不适合的。因为爱情是两个成熟的果子,这样的爱情品尝起 来才是甜蜜的。一个成熟了,另一个还为成熟。那个成熟去等那个还 没成熟的是一场赌注,真的,是一场很大的赌注。因为你在等他同时 你自己慢慢地衰老,有可能到最后会成熟到糜烂了。所以我才说是在 错的时间遇到的人,是不适合的。 家里,往往是你最幸福的港湾,因为是给你生命,给你一切,所 以我爱我的家人,现在的我在外面读书,无奈中跟你分开一段时间, 无奈中让自己像弹簧一样让自己跌到深谷,最后让自己充好电,最后

大学语文选修课试题2

一、判断题 (×)1.《诗经》在诗歌创作上确立了我国浪漫主义传统。 (×)2.屈原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道路。 ("O )3.迄今有案可查的最早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东汉班固的《咏史》。 ("O )4.《左传》是先秦历史散文中艺术性最高的著作,对后世史传文学影响深远。 (×)5.荀子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 (×)6.《孟子·天时地利人和章》认为“天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7.成语“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这一历史事件。 (×)8.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陈子昂。 ("O )9.北宋后期的“江西诗派”以黄庭坚为代表,提出了“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诗法主张。 (×)10.“不平则鸣”、“惟陈言之务去”的观点是欧阳修提出来的。 (×)11.《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O )12.《诗经·黍离》采用了重章复沓的结构和反复咏叹的抒情方式。 (×)13.《汉乐府·上邪》的抒情特色是委婉含蓄。 ("O )14.《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是一首思妇诗,感情表达曲折细腻、委婉含蓄。 (×)15.《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的郑庄公聪慧机敏,竭尽孝道。 ("O )16.中国古代戏曲具有写意性的特点,即略其形而求其神。 ("O )17.代表“五四”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诗人是郭沫若,他的《女神》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开一代诗风。 ("O )18.提出诗歌“三美”理论的是诗人徐志摩。 ("O )19.赵树理《传家宝》中的“传家宝”是指李成娘想传给儿媳妇的三件宝贝:一把纺车、一个针线筐和一口装着破布的箱子。

("O )20.沈从文的《边城》是有关“湘西”主题最成熟的作品,也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作。 答题指导: 判断题主要考核文学常识、文章基本特点、古诗词句等,属于客观题,难度较低,但覆盖面较广。答题时一定要回忆已学知识,做到知识的准确完备。 二、选择题 1.《乐府诗集》的编撰者是( B ) A、汉代的刘向 B、宋代的郭茂倩 C、清代的赵殿成 D、近代的王国维 2.中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是( C ) A、《乐章集》 B、《东坡词》 C、《花间集》 D、《漱玉词》 3.有中国文言小说压卷之称的作品是( C ) A、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B、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C、曹雪芹的《红楼梦》 D、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 4.其词作表现人生失意、抒写羁旅行役之思,大量写作慢词,并善于使用铺叙手法的词人是( B ) A、苏轼 B、柳永 C、晏殊 D、李清照 5.20年代,文学研究会“人生写实派”的代表作家是( D ) A、郭沫若 B、郁达夫 C、巴金 D、叶圣陶 6.苏轼《前赤壁赋》所表达的主导思想是( D ) A、人生短暂、无常 B、人生永恒无尽 C、消极悲观 D、旷达超然 7.下面作品属于五六十年代的政治抒情诗的是( B ) A、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 B、郭小川的《青纱帐——甘蔗林》

《大学语文》课程实用标准(学校版)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Hunan Polytechnic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大学语文 课程标准 学制三年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撰写教师李双双 专业负责人王小玲 系主任刘河元

教务处 二○一七年十月

课程基本信息表

1、课程定位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职业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发挥人文学科

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 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人的事业。高职教育作为一个类型,其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现代“职业人”,而不是仅仅某种职业技能和技术片面发展的“工具人”。因此,高职教育应在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品质培养的同时,着力于传递人文知识、丰富人文情怀、提升人文内涵,从而让学生在丰富的心灵体验、达观的人生领悟和颇具尊严的价值取向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语文》作为高职高专人文教育的主要课程,其字里行间蕴涵着人生故事,流淌着历史沧桑,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化,更映射着华夏民族的精神与气质。《大学语文》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帮助学生深化语文能力、继承传统文化、建立精神家园、修养行为、重塑人格、提升学生素养,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夯实基础,从而使学生最终成长为高素质、有文化的现代职业人。 《大学语文》课程是集工具性、基础性、文化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素质教育课程,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大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课程,大学语文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职业基本素质,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母语教育,切实提高阅读理解和口头、书面表达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和审美悟性,具备走向工作岗位的综合职业素质。《大学语文》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丰富学生的职业情感,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

高中作文-高中议论文范文:活着的意义_800字

高中议论文范文:活着的意义_800字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r\n \r\n为了寻找那种被世人所定义着的幸福,我在通往梦想的旅途中寻寻觅觅,错过了无数美丽的风景与停泊的驿站。但始终坚信只要能拥有一次轰轰烈烈、举世无双的成功,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直到身心俱疲,直到蓦然发现人性也有丑恶的一面,直到忽然明白我所追求的东西并非是我向往的,我才真正开始去思考—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工作、生活、责任、义务、亲情之类的吗?我陷入了一度的迷茫和绝望之中。 直到我品读了余华的大作《活着》,居然产生了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我才意识到我开始明白活着的真谛了。 《活着》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一位叫福贵的富家少爷,先是把家产赌光沦为一无所有的穷人,父亲气恨而亡;接着他不幸被国民党捉壮丁历经死难而幸免于世,但母亲却因病去世;在接着儿子有庆被抽血至干而死,女儿凤霞产后的败血症而亡,妻子家珍得软骨病最终病死;继而女婿二喜工伤而亡,外孙子苦根因吃豆子被撑死了;最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当生命中异常珍贵的温情随时间的流淌被死亡一点点撕得粉碎,福贵自始至终选择坚持与忍受。虽然他无力拒绝生活赐给他的每一个苦难,但他能够把他们看成检验灵魂深度的考验,他能够凭借自己生命的韧性和顽强去坚持努力地活着。这让我想起了美国民歌《老黑奴》中的老黑奴,他一样也承受着家人都先离他而去的巨大悲痛,但他依旧让自己的生命站立着,没有倒下。人生在世难免会有或大或小的挫折与苦难,选择勇敢面对才能体现一个人的真正价值。毕竟,活着就是希望,希望就是或着。 余华在书中告诉我们,生命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静静地活着,为了活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供参考)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 编制人: 编制单位: 审核人: 系部主任: 编制日期:

目录 一、课程基本情况 (1) 二、课程概述 (1)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1)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三)课程设计思路 (2) 三、课程目标 (3) (一)知识目标 (3) (二)能力目标 (3) (三)素质目标 (4)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4) 五、课程内容标准 (4) (一)课程总体设计(课时分配表) (4) (二)项目(单元)设计 (5) 六、课程实施建议 (12) (一)教学组织实施 (12)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2) (三)师资条件要求 (12) (四)教学条件基本要求 (12) 七、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3) (一)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13) (二)网络资源建设 (13) (三)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3) 八、考核方式与标准 (13) 九、说明 (14)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大学语文是当代高校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和重要的工具课。它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的知识,是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先行课,是实现我校“厚德崇信、博学尚技”的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本学科是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它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本学科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具有“文道结合”的特色,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向各专业学生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情操以及审美的教育。因而大学语文是一门适应现代高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审美教育,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要求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 大同大学文学学院 目录 一、《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 二、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 三、我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 (2) (一)教学内容改革 (2) (二)教学方法改革 (2) (三)考核方式改革 (4) (四)教学模式改革 (5) (五)师资队伍建设 (6) (六)教材建设 (6) (七)教学大纲 (6) 四、实施计划 (13) 五、《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13)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的精神和教育部《关于转发〈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38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教学改革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母语是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离不开母语。同时母语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媒介,是记录和保存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学好《大学语文》,一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母语理解和表达能力;二是可以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审美文化素养;三是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塑造民族风骨。 二、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大学都很重视对学生进行本国语的教育。因为母语是学习的主要工具,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有深厚的本国语的根基。我国老一辈的自然科学家如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苏步青、钱学森等,他们不仅自然科学方面的学术造诣极深,而且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也非常广博。他们扎实的母语基础,深厚的文学功底,优美的语言文字,使自然科学得到了最广泛的传播。 相形之下,目前在我国很多高校,由于强调专业性,认为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母语运用能力和通过母语对其进行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任务往往被忽略。很多理工

2017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四

2017年成人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四 阅读本文内容,回答下面试题: 秋天,无沦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泡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式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鞯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

生命的意义大学论文

生命的意义大学论文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生命的意义文前摘要: 人的一生,漫长或短暂,或重于泰山或轻若鸿毛。首当其冲的就是你实现的人生价值,为这个社会贡献了什么,你给这个世界带来了那些值得的意义。生命是何尝的渺小同样它又是那样的独特,充满智慧,让这世界绚丽多彩。当我们走在路上感受到一切的美好都归结于生命的组合与创造,伴随着生命的出现,我们也慢慢融入到一个充满爱的世界中去。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生命,我们都应该去尊重,因为它们的存在,我们才能感受到众生带来的美好,而作为我们自己,也会成为别的生命中的独特风景。 然而,生命是有限的,也正是因为生命有限才会愈显得珍贵,在我们有生之年,如果在最后弥留之际没有遗憾的话,那么这边是完美的生命历程。不同的岗位上,我们都不断创造着人生价值,也不断用自己所创造的价值来美丽这个世界,充实的人生即使忙碌也同样可贵,创造人生的价值便是生命意义之所在,同时学会去爱,学会点燃自己内心深处的蜡烛去照耀别人,有爱的人生才是没有缺陷的生命。总而言之,对于我们而言,生命的意义并不是在世界上享受了多少,索取了多少,而是在于我们创造了多少价值,给予了别人多少爱。 ①过去的我 指尖流逝最多的也恐怕只有时 间了,过去的自己是彷徨的。从来 都不会去想,不会去憧憬将来,不 会去规划,永远都在自己的那个世 界循循渐进。在初中接触了太多的 东西,我的第一个手机就是初一买 的,当时欣喜若狂。然而却不知道 如何控制自己去把玩的程度,只知道自己开心就好,没有想过一个手机里面是有多少沉甸甸的汗水换来的。过去始终都是伴随父母严厉的呵斥中长大,时而不时还会与父母争吵。根本都没有懂什么叫做爱,什么叫被爱,什么叫责任。现在才慢慢熟知,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我们时常都被爱着。他们将我们的成

大学语文现代文复习资料

一、诗人简介 戴望舒(—),浙江杭州人.现代代诗人、翻译家.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年发表成名作《雨巷》.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地创作,并成为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地领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年所作《狱中题壁》和稍后地《我用残损地手掌》,表现了民族和个人地坚贞气节. 二、诗歌创作风格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地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地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地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地热烈向往,诗风显地明朗、沉挚. 三、《烦忧地》地“三美”赏析 (一)建筑美 所谓诗歌地建筑美,就是通过形象排列地方式体现诗歌地造型、韵律、气势和美感. 这首爱情诗采取了回文体地独特表达形式,诗地第二节与第一节句子完全相同,只是在排列上刚好颠倒过来,构成回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因为是现代诗,《烦忧》不可能象古代回文诗词那般采用逐字地回绕,而是整个句子地回复,且将回绕部分作全诗地下阙,形成一首奇妙而完整地诗作.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全诗采取回环反复,循环地结构还可产生绵绵不绝地意义,恰如隐藏于心底地“烦忧”永远不可以终结. (二)绘画美 《烦忧》则借助对秋地清愁,对海地相思起兴,婉转曲折地表达自己深沉地愁思,莫名地或不愿明说地烦忧.这样就给诗本身披上了细纱般地隐约、朦胧之美.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意象一:秋 思考题:诗人为什么“悲秋”? 在“秋”这个季节里,万物凋零、萧瑟凄凉给人带来地是岁月不饶人地伤感. 而秋天又是收获地季节,诗人也会为自己一事无成所慨叹,这样就会产生悲秋地情绪. 秋季有中秋、有重阳等一些团圆地节日,在古代交通不方便,这些节日在外幼子都在思乡,思念家人,所以悲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意象二:海 “海”在中国诗人地心目中形成了相对稳固地意象内涵:虽然具有宽广辽阔、无边无际地伟大,却同时充满了变幻无常、不可捉摸地神秘. “海”浩浩荡荡、无边无际.若海包含了怀念,那那份怀念是何其地大,犹如苦海无涯.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音乐美 第一、二句都是用形容词和形容词化地名词修饰“清愁”和“相思”,并且用两个语言助词“地”形成一种延宕地感情,体现感情更加深切.读者自然而然被诗人梦呓式地内心情绪而感染.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四、内涵分析 此刻郁结在诗人心中地烦忧是什么呢?诗人没有直接表露. 这些烦忧可能来自对爱情地追索,来自对“你”地思念,来自“你”“我”之间爱情地扑朔迷离引发了地无尽地烦恼与忧愁.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诗地本意只在于呈现,并不说明、阐释任何意义. 第二讲老舍《微神》 一、生平简介

高三作文(议论文)寻找生命的意义

寻找生命的意义 寻找生命的意义_写生命的作文900字 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成了这世间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你高矮胖瘦,贫穷或是富有,也不必在意,因为每个生命的降临必然有它的意义和价值。正所谓李白所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就是这个道理。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其价值。”飞蛾扑火,只是为了追求瞬间的光和热,为了追求心中的目标,为了实现自身的理想,毅然不顾一切,甚至与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如昙花一现般的消失,从而找到自己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所在,实现了自身的伟大理想和远大抱负。昆虫都能做到的事情,何况是我们人类呢?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在革命时期,周恩来总理夫妇为了革命事业,坚决不要孩子。如此艰难的抉择,一定需要很大的决心。但是,他的付出总算没有白费,因为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亲眼目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该有多骄傲,自豪啊!当亲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的那一刻,全中国人民的心都伤痛无比,出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这感人的一幕;甚至与外国有些国家也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降下国旗。由此看出周总理是多么受人爱戴啊!虽然他离开了,但他留下的那种为国家而舍小家的精神,仍被后

人所称赞;虽然他离开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像周总理这样无私奉献的人还有很多。如,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当年不为美国的金钱和地位所利诱,毅然逃回国,一生都在为中国科学事业献身。不幸的是,这位伟人走完了近百年的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但它仍然是我们心中一颗闪烁的星星,他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实现了报国的理想,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他的精神值得学习! 世事变迁,唯有精神是永远的!为着他们的精神,品质,多少年后,我们依然对他们深怀敬意!那么是不是只有像周总理,钱学森他们这样的人,才会实现自身的价值,找到生命的意义所在呢?答案是否定的。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又如;董淑猛和徐娜。他们为麻风病人所挥洒的青春和汗水,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借鉴!仍记得董淑猛说的那句话:“到更需要自己的地方去,从而找到自己生命意义,实现自身的价值。”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目标,探寻生命的意义所在。只要找准了那个目标,就会找到生命的意义。这时,你就会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来到这个世界的荣幸!

大学语文的涵义

大学语文的涵义 大学语文课程性质,其思考背后蕴含两个维度:一是“涵义”维度,二是“意义”维度。 关键词:大学语文涵义意义课程性质 “语文科性质”问题,一直卡着我国语文教育的脖子。大学语文的性质、任务(即课程定位)到底是什么?从大学语文课开设至今,争论了30年,目前国内主要意见可总括为:大学阶段的文学课、工具性定位、语言文化课、人文素质课,等等。这些思考背后,蕴含着两种“潜在”思维的向度:一、“涵义(meaning)”维度,即所指称的对象是确定的,可以经验证实,但缺少内在目的与终极价值;二、“意义(significance)”维度,即所指称的并非实在对象,而是精神境界,即意境,它具有无限性指趋,为“涵义”提供终极目的。本文认为,这两种维度在思考大学语文性质时缺一不可,即既要确定大学语文区别其他课程的独特的“质”,如“母语主题”,又要对前一层面超越,突现此课的终极价值关怀。两种维度并行不悖,构成整体的大学语文性质思考。 一.大学语文课程观 大学语文名词之争的陷阱首先在于“语文”二字,最典型的是“一语n文”之说,即“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语言文化”、“语言人文”……当“语文”再加上“大学”构成词组时,这种游戏更陷入新的轮回。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从教材

中体现出来: 1.工具性。一个世纪以来的大学语文教育,人们对它的性质的认识总体看来没有越出工具性与人文性两个方面的内容。1978年,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倡导重开大学语文,当时设定大学语文课程目的有四点,其一就是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下称“华师大版”)1981年本和1988年本比较注重的是工具性。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教材,无论是何种体例,都很难与中学语文相区别。因此课程沦为中学语文的延续或补课。之后,“工具性”定位逐渐式微。“今天把语文当作一门纯工具性和纯知识性的课程来看待显然就狭隘了,尤其对大学语文而言。” 2.人文性。20世纪90年代人文性已引起了重视。1996年华师大版《大学语文》,明确提出了人文精神之于大学语文的根本属性。经过多年的探索,终于提出了人文精神这一大学语文课程根本性质的见解,摆脱了工具性的约束。代表性教材如华师大版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第八、九版)。夏中义主编的《大学人文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则体现了西方概念中的“人文主义”。确立人文精神为大学语文课程性质的根本点,是多年来摸索的结果。 3.文化专题。如温儒敏主编的《高等语文——大学语文新型通用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我们也进行了《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和教材的改革……它的教学模式跟以前的模式不太一样。定

有关生命的意义话题的议论文作文

有关生命的意义话题的议论文作文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大家自己有去思考过吗?每个人对自己生命的意义定义都是不同的。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收集的有关生命的意义话题的议论文作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生命的意义 保尔的话犹在耳旁回响: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段关于生命的意义的话语,不知激励了多少人去拼搏,去奋斗,让自我的生命更灿烂! 生命在于坚持! 一个人在他的一生里,难免会遇到挫折,失败和打击,但遇到这些并不能就此放下自我的目标。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战胜它们!世界着名的科学家霍金,21岁时便被确诊患有罕见的、不可治愈的运动神经性疾病!医生预言他只能活两年半。不久,霍金便完全瘫痪了。但他并没有就此放下自我宝贵的生命,他忍受着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痛苦,选取了坚持活下去。1985年,霍金因肺炎进行了气管穿刺手术,使他失去了说话的潜力,这对全身瘫痪的他来说又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他又一次坚持了下来,霍金不仅仅坚持活了下来,还向世界证明了他的存在,他提出的宇宙黑洞理论轰动了全世界! 生命在于勤奋! 海伦凯勒便是一个利用勤奋与不屈创造出奇迹的人。出生仅十九个月时,突如其来的猩红热引发的高烧夺走了海伦的一切,使她成了集聋盲哑为一身的残疾人,这其中的任一个降临到普通人的身上都是

毁灭性的,许多人认为这又聋又哑又盲的人是生不如死的,活在世上已没有了意义。但是海伦没有放下,她用自我的勤奋证明了自我仍有存在的价值,她整日不知疲倦地从书中吸取养分来丰富自我,利用自我仅有的勤奋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她一生出版的十四部着作征服了全世界的读者! 霍金的坚持,海伦的勤奋,都让他们的生命充满了意义。他们并不比别人多拥有什么,相反,他们比正常人缺少了健康,但是他们用坚持,用勤奋让自我本已残缺的生命比健康人更丰满,他们的生命是真正完整的,充满意义的!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他们实际上已拥有了很多东西,他们的生命本该是充实的,但却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问题,竟然放下了他们的生命!这样的例子也时见报端。 成都某13岁的少年,仅因与父母就学习问题发生了争执,竟纵身跳下了七楼,结束了自我的生命! 河南省高三一考生,仅因估分成绩不理想,就在家中自杀,而高考成绩揭榜后,他的真实成绩竟高出了本一录取线33分。 他们自认为这是自尊心强的表现,但实际上这是懦夫的表现,对自我的宝贵生命毫不负责,他们的出生有何意义?每个人的生命仅有一次,该怎样度过呢?我们就应认真选取。让我们透过坚持、勤奋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生命的价值不可贵,但可贵的是生命!因为人生只有一次,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握生命的每个精彩瞬间,让人生过得美满,充实!

【最新】山东财经大学大学语文选修课复习提纲加答案

【最新】山东财经大学大学语文选修课复习提纲加答案 一、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少女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具体作品说明。 拥有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纯洁活泼,柔情似水等特质 《边城》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田园牧歌。翠翠俨然是爱和美的化身。她是一个刚刚脱离脱离儿童气的船家少女,一举一动带着稚气,体现了一种童贞美。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让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体现了她天真善良的本性。她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傩送远去后,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表现了她对爱的执著。她对爱情的渴望不表现为强烈的追求,而是少女的朦胧向往,表现出山村少女的害羞矜持。她心灵美好,犹如一曲湘西边地的纯朴、天真的歌谣。通过翠翠的形象,作者淡化了现实的黑暗与痛苦,讴歌了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和美的、人性的生活方式。 二(分析《围城》中方鸿渐的人物形象。 方鸿渐正直善良,聪明幽默,但意志薄弱,优柔寡断,既缺乏明确坚定的人生信念,又不懂得人情世态的炎凉。所以他极易受环境支配,被他人牵制,常常陷入尴尬境地。他为满足岳父、父亲的虚荣心而买了一张假的博士文凭,但他并非真想当骗子。他饱受炎凉世态的折磨。方鸿渐的一生始终不断地从这一座“围城”走进另一座“围城”,永不安分、永不满足,因而永远苦恼。 方鸿渐的思想性格,实际上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方鸿渐的遭遇,也正是当时一部分较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与困厄。然而又缺乏真正献身祖国的民族解放事业的精神、理想,于是在崎岖的人生道路上苦苦挣扎,处于彷徨、苦闷的境地,方鸿渐正是这样一个知识分子的典型。 三(评赏苏轼词作《江城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