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练习题及答案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右图所示壁画反映的是( )

A.佛教的传入

B.张骞出使西域

C.西汉诸侯王把封地分给其子弟

D.丝绸之路上跋涉的商队

2.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为( )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19年

C.公元前60年

D.公元73年

3.与陆上丝绸之路同样有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于 ( )

A.汉武帝以后

B.汉文帝以后

C.汉景帝以后

D.汉明帝以后

4.东汉明帝时曾经派谁出使西域( )

A.张骞

B.班超

C.甘英

D.班固

5.阅读下列材料:

公元前138年,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辗转十多年才回到长安。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从此,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汉书》曰:“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以下说法均是正确的,请你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如果该说法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中画上“√”,否则画上“×”。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

(2)汉武帝非常重视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

(3)张骞为汉朝和西域各国的相互往来做出了很大贡献。( )

(4)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

1.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引进果树品种

B.推动经济交流

C.加强友好交往

D.寻求军事联盟

)

A.班超

B.张骞

C.卫青

D.霍去病

3.某导演在拍摄电视剧《张骞》时,其中有一场戏是“公元前138年张骞拜别汉武帝”,以下道具不

适合出现在该场面中的是( )

4.如果我们沿着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重走丝绸之路,我们应该从哪个省(自治区)出发( )

A.陕西

B.甘肃

C.宁夏

D.新疆

5.西汉以来,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料络绎不绝。这条通

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它穿越了下列今天我国境内的哪一地区( )

A.西藏

B.新疆

C.湖北

D.广西

6.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 )

A.西域都护

B.太尉

C.刺史

D.御史大夫

7.“张骞说:我通;班超说:我也通。”这段诙谐有趣的话所反映的史实是( )

A.通西域

B.通南美洲

C.通北美洲

D.通非洲

8.以下历史地图和历史图画,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

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西域都护,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右图是陕西省城固县建成的再现张骞出使西域艰难历程的大型雕塑。雕塑工程……以三个部分展现了张骞受汉武帝指派,十几年内两次出使西域的艰难历程。

材料二在一次公祭张骞的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网友汇聚城固县张骞纪念馆,在身着汉朝服装的司仪主持下,所有人员按照13纵队的方阵排列……活动的发起人“楚汉”(网名)恭读祭文……这次活动的意义在于激发民众的觉悟,“复兴张骞精神,重振奋发民风”。

材料三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10月,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请回答:

(1)城固县正在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根据材料一,如果你是导游,请你向游客介绍一下张骞出使西域的情况。

(2)材料二中的网友们为什么“按照13纵队的方阵排列”?假如你是“楚汉”,你将如何在祭文中总结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今天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4)“复兴张骞精神”,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张骞的什么精神?

10.假如你是生活在汉朝长安的一名商人,现要把一批丝织品、漆器亲自贩卖到西亚去。请回答:

(1)你将用什么样的运输工具来运输你的商品?

(2)据图写出你途中可能会经过的重要地点:

A. B.

C. D.

(3)你经过的这条路是历史上有名的。在这条商路上你将会品尝到哪些在汉朝不容易吃到的水果:、(两种)。

(4)近几十年来,我国新疆地区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与解析

夯基达标

1.B

2.B

3.A

4.B

5.答案(1)×(2)√(3)√(4)×

培优促能

1.D 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是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所以D项正确。

2.B

3.D 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西域的葡萄、核桃、苜蓿等才传入中原地区,所以张骞拜别汉武帝的

场景中不可能出现葡萄。

4.A 张骞出使西域是从长安出发的,长安在今陕西西安,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5.B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的路线为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故本题选B项。

6.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故选A项。

7.A

8.参考答案 (1)张骞出使西域。

(2)建立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

(3)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9.参考答案 (1)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100多人,一路历经艰辛,途中两度被匈奴扣留。13年后张骞返回长安,他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自己的经历和见闻,使汉朝对西域诸国的情况有所了解。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使团带着大量牛羊和丝绸,访问了西域的许多国家。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经13年才回到长安。

意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惠商旅。

(3)丝绸之路的开辟架起了东西方之间友谊和文明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它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

今天的丝绸之路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发挥着重大作用。丝绸之路还是一条旅游热线,许多中外游客沿着这条道路,进行观光、探索、研究。

(4)学习他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学习他面对困境仍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学习他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崇高品质。

10.参考答案 (1)骆驼。

(2)A.河西走廊

B.玉门关或阳关

C.葱岭

D.安息

(3)丝绸之路葡萄石榴

(4)新疆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从这些地方考古发掘出汉代的丝织品、钱币和陶器,不仅证实当时丝绸之路的存在,而且说明当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