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与配合的基本知识及举例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知识及举例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知识及举例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知识及举例

1 互换性

互换性是指按同一零件图生产出来的零件,不经任何选择或修配,就能顺利地同与其相配的零部件装配成符合要求的成品的性质。

零件具有互换性,既便于装配和维修,也有利于组织生产协作,提高生产率。

2 尺寸公差的概念

在实际生产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零件的尺寸不可能做得绝对精确。为了使零件具有互换性,设计零件时,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和加工条件,对某些尺寸规定一个允许的变动量,这个变动量称为尺寸公差,简称公差。如图1所示。孔的公差为0.025,轴的公差为0.016。

(a) 孔、轴的配合尺寸(b) 孔径的允许变动范围(c) 轴径的允许变动范围

图1

3 有关尺寸公差的术语和定义:

3.1.零线:

在极限与配合的图解(简称公差带图)中,如图1所示,确定偏差的一

条基准直线,即零偏差线。通常零线表示基本尺寸。零线之上的偏差为正,零线之下的偏差为负。

图2

3.2.尺寸公差带(简称公差带):

在公差带图中,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如图3所示。

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图3

标准公差:国家标准表列的,用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

基本偏差:国家标准表列的,用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如图3所示。国家标准规定由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来确定公差带。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的大小,基本

偏差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

4 公差等级与标准公差系列

公差等级是用来确定尺寸的精确程度的。国家标准将公差等级分为20级,即IT01、IT1、IT2……IT18。

IT表示标准公差,数字表示公差等级。IT01级的精确度最高,以下逐级降低。标准公差的数值取决于公差等级和基本尺寸,其选取请参考有关国家标准。

5 基本偏差系列

基本偏差一般是指上、下偏差中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国家标准规定了基本偏差系列,如图4所示。

根据不同的基本尺寸和基本偏差代号可以确定轴与孔的基本偏差数值(见有关国家标准)。

6. 孔、轴公差带的确定

根据公差带的定义,只要知道孔、轴的基本偏差和标准公差,就可算出孔轴的另一个偏差。如图4所示。计算公式如下:

孔的公差:IT=ES-EI

孔的上偏差:ES=IT+EI

孔的下偏差:EI=ES-IT

轴的公差:IT=es-ei

轴的上偏差:es=IT+ei

轴的下偏差:ei=es-IT

图4

7 配合

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

7.1.间隙和过盈

孔和轴配合时,由于它们的实际尺寸不同,将产生"过盈"或"间隙"。

间隙: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代数差为正。

过盈: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代数差为负。

7. 2.配合的分类

配合分为三类

(1)间隙配合:只能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如图5所示。

最小间隙=孔的最小极限尺寸-轴的最大极限尺寸

最大间隙=孔的最大极限尺寸-轴的最小极限尺寸

图5

(2)过盈配合:只能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如图6所示。

最小过盈=孔的最大极限尺寸-轴的最小极限尺寸

最大过盈=孔的最小极限尺寸-轴的最大极限尺寸

图6

(3)过渡配合:可能具有过盈,也可能具有间隙的配合。此时,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如图7所示。

最大过盈=孔的最小极限尺寸-轴的最大极限尺寸

最大间隙=孔的最大极限尺寸-轴的最小极限尺寸

图7

8.基孔制配合和基轴制配合

把基本尺寸相同的孔与轴装配起来,可以形成不同松紧程度的配合,但为了便于设计制造,实现配合标准化,国家标准对配合规定了基孔制与基轴制。

(1)基孔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如图8所示。

图8

基孔制的孔为基准孔,基准孔的基本偏差代号为H,其下偏差为零。

(2)基轴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

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如图9所示。

图9

基轴制的轴为基准轴,基准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为h,其上偏差为零。基孔制和基轴制配合的应用,如图10所示

图10

9.常用和优先选用配合

过多的配合既不能发挥标准的作用,也不利于生产,为此国家标准规定了优先和常用配合

10 极限与配合尺寸在图样上的标注

10.1.在零件图中的注法(线性尺寸的公差有三种注法),如图11所示。

图11(a)

(1)在孔或轴的基本尺寸右边,只标注公差带代号,如图11(a)所示。

公差带代号由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等级代号组成。基本偏差代号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写为孔,小写为轴;公差等级代号用阿拉伯数字示;如H7为孔的公差带代号,k6为轴的公差代号。

(2)在孔或轴的基本尺寸右边,标注上、下偏差,如图11(b)所示。

上偏差写在基本尺寸的右上方,下偏差应与基本尺寸注在同一底线上,偏差数字应比基本尺寸数字小一号。

注意:①上、下偏差前面必须标出正、负号。

②上、下偏差的小数点必须对齐,小数点后的位数也必须相同。

③当上偏差或下偏差为"零"时,用数字"0"标出,并与另一偏差的小数点前的个位数对齐。

④当上、下偏差数值相同时,偏差只需注写一个数字,并应在偏差与基本尺寸之间注出符号"±",且两者字高相同。

图11 (b)

(3)在孔或轴的基本尺寸后面,同时标注公差带代号和上、下偏差,这时,上、下偏差必须加上括号,如图11(c)所示。

图11(c)

10.2.在装配图中的注法

(1)在基本尺寸右边,用分数的形式注出配合代号,分子为孔的公差带代号,分母为轴的公差带代号,通常注法如图12(a)所示。必要时允许按图12(b)、(c)的形式标注。

图12

(2)需要标注相配零件的极限偏差时,可按图12所示方法标注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知识及举例

浏览481发布时间09/11/12

图13

(3)孔、轴,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除指圆柱形的内、外表面外,还包括如图14所示的表面。

图14

11 举例

例:识别和分析图15中衬套孔与销轴,以及支架孔与销轴的配合标注。

图15

解:Φ20 ; 表示基本尺寸为Φ20的基轴制过盈配合。

孔的公差带代号N6,基本偏差代号N,标准公差等级为IT6。查极限偏差表,可得:

ES=-0.011、EI=-0.024

轴公差带代号h5,基本偏差代号h,标准公差等级为IT5。查极限偏差表,可得:

es=0、ei=-0.009

经计算,最大过盈为:

-0.024-0=-0.024;

最小过盈:

-0.011-(-0.009)=-0.002,

销轴与支架孔在工作中不能相对运动。

公差带示意图如图16

图16

(2)Φ20表示基本尺寸为Φ20、基孔制或基轴制(分子H可视为基

孔制,分母h又可视为基轴制)的间隙配合。

孔的公差带代号H6,基本偏差代号H,标准公差等级为IT6。查极限偏差表,可得:

es=+0.013、ei=0

轴的公差带代号h5,分析如前。

经计算,最大间隙为:

-0.013-(-0.009)=-0.022;

最小间隙为:0,

连杆中的衬套孔与销轴在工作中可相对运动。公差带示意图如图17所示。

图17

极限与配合基础习题答案

极限与配合基础习题答案

掌握极限与配合基础基本术语和定义 一、判断题 1.极限偏差的数值可以为正、负、零,而公差数值则不能为零。(√)2. 过渡配合是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孔和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 3. 实际尺寸是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所以实际尺寸是真值。(×) 4. 配合公差越大,配合精度越低;配合公差越小,配合精度越高。(√) 5.零件的实际尺寸小于其基本尺寸则一定不合格。(×) 6.最大实体尺寸等于最大极限尺寸;最小实体尺寸等于最小极限尺寸。(×) 7.零件的公差值可为正、负、零。(×) 8.零件的偏差值可为正、负、零。(√) 9. 通过极精确的测量所得的实际尺寸即为真实尺寸。(×) 10. 零件的极限偏差是用来控制实际偏差的。(√) 11. 按GB键槽属于孔。(√) 12. 对于孔来说,最大实体尺寸就是最大极限尺寸;最小实体尺寸就是 最小极限尺寸。(×) 13.极限偏差控制实际偏差,极限尺寸可控制实际尺寸。(√) 14.在基本尺寸相同的前提下,孔的尺寸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则为过盈配 合。(√) 15.公差虽为绝对值,但公差值前面却不能加“+”号。(√) 16.零件的实际尺寸大于其基本尺寸则一定不合格。(×) 17.零件的极限偏差值是可为正、负、零,公差只能为正。(√) 18.平均尺寸是零件加工后要达到的理想尺寸。(×) 19.实际尺寸为基本尺寸,该零件一定合格。(×) 20.零件实际尺寸为即其真值。(×) 21.极限偏差不能控制实际偏差,而极限尺寸可控制实际尺寸。(×) 22. 由于上偏差一定大于下偏差,且偏差可正可负,因而一般情况下,上偏差为正值,下偏差为负值。(×) 23.尺寸公差是尺寸允许的变动量,是用绝对值来定义的,因而它没有正、负的含义。(√)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总复习(沈学勤版含习题答案).

第三部分车、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共同知识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本章重点内容: 1、(光滑圆柱体)尺寸公差、偏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有关计算。 2、标准公差、基本偏差、公差带代号及基准制。 3、尺寸公差带、配合公差带作图。 4、配合性质的判别方法。 5、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的刻线原理及读数方法。 6、技术测量基础知识。 7、形位公差概念、种类、符号、标注及形位公差四要素。 8、表面粗糙度的概念、标注及识读。 本章内容提要: 一、尺寸公差、偏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有关计算 1、尺寸:以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的数值称为尺寸。(机械工程中以毫米作为特定单位) 基本尺寸:指设计时给定的尺寸。孔基本尺寸用“L”表示,轴用“l”表示。 实际尺寸:指通过测量获得的某一孔、轴的尺寸。 极限尺寸:指一个孔或轴允许的尺寸的两个界值,较大的一个叫最大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叫最小极限尺寸。 2、尺寸公差:指尺寸允许的变动量。尺寸公差是一个正值,公差的大小反映了工件的加工难易程度,公差大加工容易,反之加

工困难。孔用“”表示,轴用“”表示。 尺寸公差=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下偏差>0即:–>0 >0 3、尺寸偏差:某一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等)减去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实际偏差=实际尺寸-基本尺寸 极限偏差=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1)、上偏差: (2)、下偏差: 注意:公差和极限偏差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公差大小决定允许尺寸的变动范围,公差值是绝对值。极限偏差决定极限尺寸相对其基本尺寸的位置(在公差带图中),极限偏差可以是正值、负值或零。 4、配合 (1)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孔轴公差带之间的位置关系。 (2)配合这一概念来反映零件组装后的松紧程度。 (3)分类: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 (4)配合相关计算公式。

任务五 极限与配合的相关知识

编号:QXJXST01 汽修机械识图导学案 编制人:审核人:使用者:日期: 课题:任务五极限与配合的相关知识 班级:学生姓名:组别:评价: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与定义。 2、了解公差带的确定方法,以及极限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3、学会配合与配合制的相关内容。 二、情感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真正学会团队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与定义;了解公差带的确定方法,以及极限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学会配合与配合制的相关内容。 2.难点:掌握公差带的确定方法,以及极限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预习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 先利用10分钟,精读课本中的内容,把重点内容勾画出来,然后结合理论预习,完成相应的题目; 2. 课时安排:2课时 3. 课型安排:理论课 4. 将理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5、学法指导:是学生通过预习了解图样的相关知识,完成预习案。 一、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公称尺寸?什么是零线? 2.公差带是如何确定的? 3.配合有哪些类型?其中什么是过渡配? 4.课本图6-28中的水平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什么?

【我的疑惑】 【探究案】 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判断下面那个是轴,哪个是孔。 (2)量一量下列孔和轴的直径,要求精确到毫米。 (3)请分析A与C、B与C分别是什么配合。 A B C 2、试说明公差带是如何确定的?并画出孔基配合中过渡配合的示意图。 【训练案】 1.填空:在装配图上,孔和轴有配合要求处必须标注。 2.名词解释:(1)公称尺寸(2)偏差(3)尺寸公差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知识及举例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知识及举例 1 互换性 互换性是指按同一零件图生产出来的零件,不经任何选择或修配,就能顺利地同与其相配的零部件装配成符合要求的成品的性质。 零件具有互换性,既便于装配和维修,也有利于组织生产协作,提高生产率。 2 尺寸公差的概念 在实际生产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零件的尺寸不可能做得绝对精确。为了使零件具有互换性,设计零件时,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和加工条件,对某些尺寸规定一个允许的变动量,这个变动量称为尺寸公差,简称公差。如图1所示。孔的公差为0.025,轴的公差为0.016。 (a) 孔、轴的配合尺寸(b) 孔径的允许变动范围(c) 轴径的允许变动范围 图1 3 有关尺寸公差的术语和定义: 3.1.零线: 在极限与配合的图解(简称公差带图)中,如图1所示,确定偏差的一

条基准直线,即零偏差线。通常零线表示基本尺寸。零线之上的偏差为正,零线之下的偏差为负。 图2 3.2.尺寸公差带(简称公差带): 在公差带图中,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如图3所示。 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图3 标准公差:国家标准表列的,用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 基本偏差:国家标准表列的,用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如图3所示。国家标准规定由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来确定公差带。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的大小,基本

偏差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 4 公差等级与标准公差系列 公差等级是用来确定尺寸的精确程度的。国家标准将公差等级分为20级,即IT01、IT1、IT2……IT18。 IT表示标准公差,数字表示公差等级。IT01级的精确度最高,以下逐级降低。标准公差的数值取决于公差等级和基本尺寸,其选取请参考有关国家标准。 5 基本偏差系列 基本偏差一般是指上、下偏差中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国家标准规定了基本偏差系列,如图4所示。 根据不同的基本尺寸和基本偏差代号可以确定轴与孔的基本偏差数值(见有关国家标准)。 6. 孔、轴公差带的确定 根据公差带的定义,只要知道孔、轴的基本偏差和标准公差,就可算出孔轴的另一个偏差。如图4所示。计算公式如下: 孔的公差:IT=ES-EI 孔的上偏差:ES=IT+EI 孔的下偏差:EI=ES-IT 轴的公差:IT=es-ei 轴的上偏差:es=IT+ei

极限配合试题

第一章极限与配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孔和轴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圆柱形的内表面为孔,外表面为轴 B、由截面呈矩形的四个内表面或外表面形成一个孔或一个轴 C、从装配关系看,包容面为孔,被包容面为轴 D、从加工过程看,切削过程中尺寸由小变大的为孔,由大变小的为轴 答案:B 2.公称尺寸是() A.测量时得到的 B.加工时得到的 C.装配后得到的 D.设计时给定的答案:D 3. 实际偏差是()。 A、设计时给定的; B、直接测量得到的; C、通过测量,计算得到的; D、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之代数差。答案:C 4. 关于偏差与公差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际偏差愈大,公差愈大; B、上偏差愈大,公差愈大; C、下偏差愈大,公差愈大; D、上下偏差之差的绝对值愈大,公差愈大。答案:D 5.下极限尺寸减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为() A.上极限偏差 B.下极限偏差 C. 基本偏差 D. 实际偏差 答案:B 6. 尺寸公差带图的零线表示()。 A、最大极限尺寸; B、最小极限尺寸; C、公称尺寸; D、实际尺寸 答案:C 7. 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基本偏差是()。 A、上偏差; B、下偏差、 C、实际偏差; D、上偏差或下偏差靠近零下的那个。 答案:D 8.当孔的下极限尺寸与轴的上极限尺寸之差为正值时,此代数差称为() A.最大间隙 B. 最小间隙 C.最大过盈 D.最小过盈 答案:B 9.当孔的下极限尺寸与轴的上极限尺寸之差为负值时,此代数差称为() A.最大间隙 B. 最小间隙 C.最大过盈 D.最小过盈 答案:C 10.当孔的上极限偏差大于相配合的轴的下极限偏差时,此配合的性质是() A. 间隙配合 B.过度配合 C. 过盈配合 D.无法确定 答案: D 11.确定不在同一尺寸段的两尺寸的精确程度,是根据() A.两个尺寸的公差数值的大小 B. 两个尺寸的基本偏差

极限与配合基础知识汇总

《极限与配合》基础知识 前言 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重要基础标准。它的应用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特别对于机械工业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现代化的机械工业要求机器散件具有互换性,以便在装配时不经选择和修配就能达到预期的的配合性能,从而有利于机械工业广泛地组织协作、进行高效率的专业化生产。为使散件具有互换性,必须保证散件的尺寸、几何形状和相互位置以及表面粗糙度技术要求的一致性。就尺寸而言,互换性要求尺寸的一致性,但并不是要求散件都准确地制成一个指定的尺寸,而只是要求在某一合理的范围之内。对于相互结合的散件,这个范围既要保证相互结合的尺寸之间形成一定的关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又要在制造上是经济合理的,这样就形成了“极限与配合”的概念。由此可见,“极限”是用于协调机器散件使用要求与制造经济性之间的矛盾;“配合”则是反映散件组合时相互之间的关系。因此,极限与配合决定了机器散件相互配合的条件和状况,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精度、性能和使用寿命,它是评定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 极限与配合的标准化,是使机械工业能广泛组织专业化协作生产、实现互换性的一个基本条件,对发展我国机械工业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极限与配合标准应用广泛,影响深远,涉及到各个工业部门,所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家对它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并认为它是特别重要的基础标准之一。东江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积极推行从设计、制造、试模、运输、保养、品检等一系列环节上的标准化工作,《极限与配合》则是我们建立所有这些标准的一个基础性工作。 一、极限与配合的发展与现状 1.极限与配合制的萌芽 极限与配合制的萌芽出现在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代替手工业生产的历史变革中。机器的产生是工业革命的起点,而工业革命则大大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机器的制造由初期的单件生产发展到小批、大批量生产,散件的加工由效率很低的“配件”方式发展到高效率的“互换性”生产,即按分工协作的原则组织生产。这样就导致标定量规和极限量规的产生,应用标定量规,使互相配合的散件可以分开单独制造,而装配时又可保证配合要求,也就是散件具有一定的互换性。极限量规的出现,使散件不必按一个确定的尺寸制造,而可以改用由两个极限尺寸构成的范围即按“公差”制造。通过下列图样上的尺寸标注方法的变化,可以看出极限与配合制发展演变的情况: 只标一个基本尺寸(例:Φ10mm)——注明配合的间隙或过盈(例:Φ10mm,间隙0.05mm)——分别注孔与轴的尺寸(例:孔径Φ10mm,轴径Φ9.95mm,用标定量规检验)——注明间隙或过盈范围(例:间隙0.015mm到0.08mm)——分别标注孔与轴的极限尺寸(例:孔| 10.003/10.0|mm,轴|9.985/9.95|mm,用极限量规检验)——标注极限偏差(例:孔Φ10mm,轴Φ10)。 2.初期的极限与配合制 最早的极限与配合制标准是1902年在英国出现的纽瓦尔(Newall)标准。而极限与配合制标准作为国家标准,最早的是英国标准B.S.27,发表于1906年。 早期的极限与配合制基本结构都比较简单,它只有基孔制,配合数较少,主要特点是用一个代号或名称表示一对极限偏差,或者说公差带大小与位置是联在一起的,同时用一个代号或名称表示。所以,初期的极限与配合制都叫极限制。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其基本结构:

第三章 公差与配合基础知识(DOC)

公差与配合基础知识 第一章极限与配合 概述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包括: GB/T 1800.1—1997 《极限与配合基础第1部分:词汇》 GB/T 1800.2—1998 《极限与配合基础第2部分: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本规定》GB/T 1800.3—1998 《极限与配合基础第3部分: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 GB/T 1800.4—1999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 GB/T 1801—1999 《极限与配合公差带的配合和选择》 GB/T 1803—1979 《极限与配合尺寸至18mm 孔轴公差带》 GB/T 1804—2000 《一般公差线性尺寸未注公差》 现行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的基本结构包括公差与配合、测量和检验两部分。 公差与配合部分包括公差制和配合制,是对工件极限偏差的规定;测量与检验部分包括检验制与量规制,是作为公差与配合的技术保证。两部分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公差制体系。 第一节基本术语以及定义 一、术语与定义: GB/T 1800.1-1997《极限与配合基础第1部分:词汇》确定了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 1、孔和轴 1)孔通常指工件的圆柱形内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内表面(由两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包容面)。 2)轴通常指工件的圆柱形外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外表面(由两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被包容面)。 2、尺寸:用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值的数值。 1)基本尺寸:是设计给定的尺寸。(基本尺寸是设计零件时根据使用要求,通过刚度、强度计算或结构等方面的考虑,并按标准直径或标准长度圆整后所给定 的尺寸。它是计算极限尺寸和极限偏差的起始尺寸。)

2)实际尺寸:是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由于存在测量误差,实际尺寸也并非被测尺寸的真实值) 3)极限尺寸:极限尺寸是指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极限值。 较大的称为最大极限尺寸。 较小的称为最小极限尺寸。 3、偏差与公差 偏差:是指某一个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简称偏差。 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 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的代数差称为下偏差。 上偏差和下偏差统称为极限偏差。 偏差可以为正值、负值或零值。 公差:是指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简称公差。 公差等于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之代数差的绝对值。 例题: 4、配合 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国标对配合规定有两种基准制、即基孔制与基轴制。 配合的类别有间隙配合、过渡配合、过盈配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练习册知识分享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练习册

绪论 一、填空题 1、互换性是指制成的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不做任 何、、,就能进行装配,并能保证满足机械产品的的一种特性。 2、零件的几何量误差主要包含、、 和等。 3、制定和贯彻是实现互换性的基础,对零件的是保 证互换性生产的重要手段。 二、判断题 1、互换性要求零件具有一定的加工精度。() 2、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3、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应该是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的零件。 () 4、测量的目的只是为了判定加工后的零件是否合格。() 三、简答题 1、互换性原则对机械制造有何意义? 2、具有互换性的零件的几何参数是否必须加工成完全一样? 为什么?

第一章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 1-1基本术语及其定义 一、填空题 1、零件装配后,其结合处形成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凡统称为 孔,统称伟轴。 2、以加工形成的结果区分孔和轴:在切削过程中尺寸由大变小的为 ,尺寸由小变大的为。 3、尺寸由和两部分组成,如30mm,60um等。 4、零件上实际存在的,通过获得的某一孔、轴的尺寸称 为。 5、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分别是和。 它们是以为基数来确定的。 6、零件的尺寸合格时,其实际尺寸应在和 之间。 7、尺寸偏差可分为和两种,而 又有偏差和偏差之分。 8、孔的上偏差用表示,孔的下偏差用表示;轴的上偏差用 表示,轴的下偏差用表示; 9、当最大极限尺寸等于公称尺寸时,其偏差等于0,当零件的 实际尺寸等于其公称尺寸时,其偏差等于0。

10、零件的减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伟实际偏差,当实际 偏差在和之间时,尺寸合格。 11、尺寸公差是允许尺寸的,因此公差值前不能有 。 12、在公差带图中,表示公称尺寸的一条直线称为。在此线以 上的偏差为,在此线以下的偏差为。 13、尺寸公差带的两个要素分别是和 。 14、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之间的关系称为配 合。 15、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之差为时是间隙,为 时是过盈。 16、根据形成间隙或过盈的情况,配合分为、和 三类。 17、最大间隙和最小间隙统称为间隙,他们表示间隙配合中允 许间隙变动的两个。最大间隙是间隙配合中处于最 状态时间隙,最小间隙是间隙配合中处于最状态时的间隙。 18、最大过盈和最小过盈统称为过盈,他们表示过盈配合中允 许过盈变动的两个。最大过盈是间隙配合中处于最 状态时过盈,最小过盈是过盈配合中处于最状态时的过盈。 19、代表过渡配合松紧程度的特征值是和 。

极限与配合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极限及配合》基础知识 前言 国家标准《极限及配合》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重要基础标准。它的应用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特别对于机械工业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现代化的机械工业要求机器散件具有互换性,以便在装配时不经选择和修配就能达到预期的的配合性能,从而有利于机械工业广泛地组织协作、进行高效率的专业化生产。为使散件具有互换性,必须保证散件的尺寸、几何形状和相互位置以及表面粗糙度技术要求的一致性。就尺寸而言,互换性要求尺寸的一致性,但并不是要求散件都准确地制成一个指定的尺寸,而只是要求在某一合理的范围之内。对于相互结合的散件,这个范围既要保证相互结合的尺寸之间形成一定的关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又要在制造上是经济合理的,这样就形成了“极限及配合”的概念。由此可见,“极限”是用于协调机器散件使用要求及制造经济性之间的矛盾;“配合”则是反映散件组合时相互之间的关系。因此,极限及配合决定了机器散件相互配合的条件和状况,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精度、性能和使用寿命,它是评定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 极限及配合的标准化,是使机械工业能广泛组织专业化协作生产、实现互换性的一个基本条件,对发展我国机械工业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极限及配合标准应用广泛,影响深远,涉及到各个工业部门,所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家对它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并认为它是特别重要的基础标准之一。东江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积极推行从设计、制造、试模、运输、保养、品检等一系列环节上的标准化工作,《极限及配合》则是我们建立所有这些标准的一个基础性工作。 一、极限及配合的发展及现状 1.极限及配合制的萌芽 极限及配合制的萌芽出现在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代替手工业生产的历史变革中。机器的产生是工业革命的起点,而工业革命则大大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机器的制造由初期的单件生产发展到小批、大批量生产,散件的加工由效率很低的“配件”方式发展到高效率的“互换性”生产,即按分工协作的原则组织生产。这样就导致标定量规和极限量规的产生,应用标定量规,使互相配合的散件可以分开单独制造,而装配时又可保证配合要求,也就是散件具有一定的互换性。极限量规的出现,使散件不必按一个确定的尺寸制造,而可以改用由两个极限尺寸构成的范围即按“公差”制造。通过下列图样上的尺寸标注方法的变化,可以看出极限及配合制发展演变的情况: 只标一个基本尺寸(例:Φ10mm)——注明配合的间隙或过盈(例:Φ10mm,间隙0.05mm)——分别注孔及轴的尺寸(例:孔径Φ10mm,轴径Φ9.95mm,用标定量规检验)——注明间隙或过盈范围(例:间隙0.015mm到0.08mm)——分别标注孔及轴的极限尺寸(例:孔| 10.003/10.0|mm,轴|9.985/9.95|mm,用极限量规检验)——标注极限偏差(例:孔Φ10mm,轴Φ10)。 2.初期的极限及配合制 最早的极限及配合制标准是1902年在英国出现的纽瓦尔(Newall)标准。而极限及配合制标准作为国家标准,最早的是英国标准B.S.27,发表于1906年。 早期的极限及配合制基本结构都比较简单,它只有基孔制,配合数较少,主要特点是用一个代号或名称表示一对极限偏差,或者说公差带大小及位置是联在一起的,同时用一个代号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基础 授课教案 教学计划说明: 本课程主要介绍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螺纹结合的公差和检测等。考虑到学生学过机械制图有一定的基础,况且本课程学时较少,内容较多故主要讲授了前三章内容。

课题:绪论 教学时数:2 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互换性的概念 明确本课程的任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强调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授内容: 绪论 一、互换性概述 1.互换性的概念

互换性——指机械工业中,制成的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不需作任何挑选、调整或辅助加工,就能进行装配,并能满足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要求的一种特性。 互换性的优势:使用和维修方面 加工和装配方面 设计方面 互换性包括:几何参数(如尺寸、形状等)的互换 机械性能(如硬度、强度等)的互换 2.几何量的误差、公差和测量 零件的几何量误差——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精度、计量器具精度、操作工人技术水平及生产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加工后得到的几何参数会不可避免地偏离设计时的理想要求,而产生误差。 几何量误差主要包含:尺寸误差 形状误差 位置误差 表面微观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 几何参数的公差——零件几何参数允许的变动量,它包括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等。 只有将零件的误差控制在相应的公差内,才能保证互换性的实现。二、本课程的任务

了解 ?国家标准中有关极限与配合等方面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有关测量的基本知识 ?形位公差的基本内容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及基本的检测方法 ?普通螺纹公差的特点 熟悉或理解 ?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 ?常用计量器具的读数原理 ?形位公差代号的含义 ?螺纹标记的组成及其含义 掌握 ?极限与配合方面的基本计算方法及代号的标注和识读?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 ?形位公差代号的标注方法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的标注方法 作业布置: P1 一 教后感:

极限与配合基础习题答案

掌握极限与配合基础基本术语和定义 一、判断题 1.极限偏差的数值可以为正、负、零,而公差数值则不能为零。(√) 2. 过渡配合是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孔和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 3. 实际尺寸是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所以实际尺寸是真值。(×) 4. 配合公差越大,配合精度越低;配合公差越小,配合精度越高。(√) 5.零件的实际尺寸小于其基本尺寸则一定不合格。(×) 6.最大实体尺寸等于最大极限尺寸;最小实体尺寸等于最小极限尺寸。(×) 7.零件的公差值可为正、负、零。(×) 8.零件的偏差值可为正、负、零。(√) 9. 通过极精确的测量所得的实际尺寸即为真实尺寸。(×) 10. 零件的极限偏差是用来控制实际偏差的。(√) 11. 按GB键槽属于孔。(√) 12. 对于孔来说,最大实体尺寸就是最大极限尺寸;最小实体尺寸就是 最小极限尺寸。(×) 13.极限偏差控制实际偏差,极限尺寸可控制实际尺寸。(√) 14.在基本尺寸相同的前提下,孔的尺寸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则为过盈配 合。(√) 15.公差虽为绝对值,但公差值前面却不能加“+”号。(√) 16.零件的实际尺寸大于其基本尺寸则一定不合格。(×) 17.零件的极限偏差值是可为正、负、零,公差只能为正。(√) 18.平均尺寸是零件加工后要达到的理想尺寸。(×) 19.实际尺寸为基本尺寸,该零件一定合格。(×) 20.零件实际尺寸为即其真值。(×) 21.极限偏差不能控制实际偏差,而极限尺寸可控制实际尺寸。(×) 22. 由于上偏差一定大于下偏差,且偏差可正可负,因而一般情况下,上偏差为正值,下偏差为负值。(×) 23.尺寸公差是尺寸允许的变动量,是用绝对值来定义的,因而它没有正、负的含义。(√) 24.尺寸公差是尺寸允许的变动量,因而当零件的实际尺寸等于其基本尺寸时,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山东英才职业技工学校 (理论教案) 课程名称: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傅丽云

教学内容: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模块作为本课程的开篇,通过对互换性的讲解,引出了全课程的内容,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趣味性来引导学生对本课程特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提出如下要求: 1. 了解互换性的含义; 2. 懂得学习《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2)掌握加工误差与公差之间的关系。 (3)理解标准化与计量、优先数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讨论讲述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教学安法。教学过程:课题引入: 一、概述 换性是互现代化生产的一个重要技术原则,它普遍应用于机电设备的生产中。 在日常生活中,互换性的例子也很多。如自行车的内、外胎破了,可以换上同规格的新胎,机器设备零部件突然损坏时,可迅速用相

同规格的零部件更换。 讲述相关知识点: 1、互换性的含义: 在机械工业中,互换性是指制成的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不需作任何挑选,调整或辅助加工(如钳工修配),就能进行装配, 并能满足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要求的一种特性。例:同型号的轴 承、光管、螺钉等等。 互换性内容:几何参数,力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等方面。 2、作用 有利于组织专业化协作。 有利于用现代化工艺装配。 有利于采用流水线和自动线生产方式。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3、分类 ①完全互换性:若零件在装配或更换时,不作任何选择, 不需调整或修配,就能满足预定的使用要求,则成为完全互换 性(当不限定互换范围时,称为完全互换法,也叫绝对互换法)。 ②不完全互换性:由于某种特殊原因只允许零件在一定范

极限配合与尺寸公差 详细知识点

标准公差系列以及基本偏差系列 一、公差基本术语的定义 1、基本尺寸:设计时给定的尺寸,称为基本尺寸。 2、实际尺寸:零件加工后经测量所得到的尺寸,称为实际尺寸。 3、极限尺寸:实际尺寸允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称为极限尺寸。它以基本尺寸确定。两个极限值中较大的一个称 为最大极限尺寸D max(或d max);较小的一个称为极限尺寸D min(或d min)。 4、尺寸偏差;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尺寸偏差,简称偏差。 实际偏差=实际尺寸-基本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下偏差。上偏差和下偏差统称为极限偏差。 国家标准规定,孔的上偏差代号为ES,轴的上偏差代号为es;孔的下偏差代号为EI,轴的下偏差代号为ei。 ES=孔的最大极限尺-孔的基本尺寸 es=轴的最大极限尺寸-轴的基本尺寸 EI=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孔的基本尺寸 ei=轴的最小极限尺寸-轴的基本尺寸 偏差值可以为正、负或零值。 5、尺寸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称为尺寸公差,简称公差。公差等于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的代数差的 绝对值;或等于上偏差与下偏差代数差的绝对值。 6、零线:表示基本尺寸的一条直线称为零线,以其为基准确定偏差和公差。零线是确定基本偏差的一条基准线, 极限偏差位于零线上方,表示偏差为正。位于零线下方,表示偏差为负。当于零线重合,表示偏差为零。7、公差带:表示零件的尺寸相对于基本尺寸所允许的变动范围,称为公差带。公差带包括公差带的大小和公差 带的位置两个部分。公差带的大小是由标准公差确定的,公差带的位置是由基本偏差确定的。在公差带图中,孔公差带一带般用斜线表示;轴公差带一般打点表示。 8、公差值:上下偏差之间的宽度表示公差带的大小,即公差值。

极限配合试题

第一章极限与配合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关于孔和轴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圆柱形的内表面为孔,外表面为轴 由截面呈矩形的四个内表面或外表面形成一个孔或一个轴 从装配关系看,包容面为孔,被包容面为轴 从加工过程看,切削过程中尺寸由小变大的为孔,由大变小的为轴 D 、 答案:B 2. 公称尺寸是( A.测量时得到的 答案:D 3. 实际偏差是( A 、设计时给定的; C 通过测量,计算得到的; 答案:C 4. 关于偏差与公差之间的关系, A 、实际偏差愈大,公差愈大; C 、下偏差愈大,公差愈大; 答案:D 5. 下极限尺寸减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为( ) A.上极限偏差B.下极限偏差C.基本偏差D.实际偏差 答案:B 6. 尺寸公差带图的零线表示( )。 A 、最大极限尺寸;B 、最小极限尺寸;C 、公称尺寸;D 、实际尺寸 答案:C 7. 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基本偏差是( )。 A 、上偏差;B 、下偏差、C 实际偏差;D 、上偏差或下偏差靠近零下的那个。 答案:D 8. 当孔的下极限尺寸与轴的上极限尺寸之差为正值时,此代数差称为( A.最大间隙 B.最小间隙 C 最大过盈 D.最小过盈 答案:B 9.当孔的下极限尺寸与轴的上极限尺寸之差为负值时,此代数差称为( A.最大间隙B.最小间隙C 最大过盈D.最小过盈 答案:C 10. 当孔的上极限偏差大于相配合的轴的下极限偏差时,此配合的性质是( A.间隙配合 B.过度配合 C.过盈配合 D.无法确定 答案:D 11. 确定不在同一尺寸段的两尺寸的精确程度,是根据( A.两个尺寸的公差数值的大小 B.两个尺寸的基本偏差 ) B.加工时得到 的 C 装配后得到的 D.设计时给定的 )。 B 、直接测量得到的; D 、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之代数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上偏差愈大,公差愈大; D 、上下偏差之差的绝对值愈大,公差愈大。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 互换性概述 机械和仪器制造业中的互换性,通常包括几何参数(如尺寸)和机械性能(如硬度、强度)的互换,这里仅讨论几何参数的互换。 允许零件尺寸和几何参数的变动量就称为“公差”。 “尺寸”术语与定义 尺寸:用特定单位表示长度值的数字。 基本尺寸:是设计给定的尺寸。 实际尺寸:是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极限尺寸:是指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极限值。 最大实体状态(简称MMC)和最大实体尺寸:最大实体状态系指孔或轴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具有材料量最多时的状态。在此状态下的尺寸,称为最大实体尺寸,它是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大极限尺寸的统称。 最小实体状态(简称LMC)和最小实体尺寸:最小实体状态系指孔或轴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具有材料最少时的状态。在此状态下的尺寸,称为最小实体尺寸,它是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小极限尺寸的统称。 作用尺寸:在配合面的全长上,与实际孔内接的最大理想轴尺寸,称为孔的作用尺寸。与实际轴外接的最小理想孔的尺寸,称为轴的作用尺寸。 “公差与偏差”的术语和定义 尺寸偏差:是指某一个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尺寸公差:是指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零线:在公差与配合图解(简称公差带图)中,确定偏差的一条基准直线,即零偏差线。公差带:在公差带图中,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 基本偏差:是用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指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当公差带位于零线上方时,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位于零线下方时,其基本偏差为上偏差。 标准公差:国标规定的,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 “配合”的术语和定义 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的、互相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基孔制:是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基轴制:是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配合公差(或间隙公差):是允许间隙的变动量,它等于最大间隙与最小间隙之代数差的绝对值,也等于互相配合的孔公差带与轴公差带之和。 间隙配合:孔的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之上,即具有间隙的配合(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 过盈配合:孔的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之下,即具有过盈的配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 过渡配合:在孔与轴的配合中,孔与轴的公差带互相交迭,任取其中一对孔和轴相配,可能具有间隙,也可能具有过盈的配合。 形状位置公差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夹具-刀具系统存在几何误差,以及加工中出现受力变形、热变形、振动和磨损等影响,使被加工零件的几何要素不可避免地产生误差。这些误差包括尺寸偏差、形状误差(包括宏观几何误差、波度和表面粗糙度)及位置误差。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山东英才职业技工学校 (理论教案) ? 课程名称: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傅丽云

教学内容: 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模块作为本课程的开篇,通过对互换性的讲解,引出了全课程的内容,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趣味性来引导学生对本课程特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提出如下要求: 1.了解互换性的含义; 2. 懂得学习《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2)掌握加工误差与公差之间的关系。 (3)理解标准化与计量、优先数的概念。 教学方法:;讨论讲述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教学安法。 教学过程:课题引入: 一、概述 换性是互现代化生产的一个重要技术原则,它普遍应用于机电设备的生产中。 在日常生活中,互换性的例子也很多。如自行车的内、外胎破了,可以换上同规格的新胎,机器设备零部件突然损坏时,可迅速用相同

规格的零部件更换。 讲述相关知识点: 1、互换性的含义: 在机械工业中,互换性是指制成的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不需作任何挑选,调整或辅助加工(如钳工修配),就能进行装配,并能满足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要求的一种特性。例:同型号的轴 承、光管、螺钉等等。 互换性内容:几何参数,力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等方面。 2、作用 有利于组织专业化协作。 有利于用现代化工艺装配。 有利于采用流水线和自动线生产方式。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3、分类 ①完全互换性:若零件在装配或更换时,不作任何选择, 不需调整或修配,就能满足预定的使用要求,则成为完全互换性 (当不限定互换范围时,称为完全互换法,也叫绝对互换法)。 ②不完全互换性:由于某种特殊原因只允许零件在一定

公差与配合技术极限与配合的基本知识教案

2.轴 轴是指工件的圆柱形外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外表面(由二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被包容面)。轴的直径尺寸用d表示。 孔与轴的区别:从装配关系讲,孔是包容面,轴是被包容面。从加工过程看,随着余量的切除,孔的尺寸由小变大,轴的尺寸由大变小,如图所示。 1.1.2 有关要素的术语定义 1.要素 即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 2.尺寸要素 是指由一定大小的线性尺寸或角度尺寸确定的几何形状。 3.尺寸 是指用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值的数值。 4.公称尺寸(原称基本尺寸) 是由设计给定的,通过强度、刚度等方面的计算或结构需要,并考虑工艺方面要求后确定的,孔用D表示,轴用d表示。 5.实际(组成)要素(原称实际尺寸) 由接近实际(组成)要素所限定的工件实际表面的组成要素部分。 6.极限尺寸 指尺寸要素允许的两个极端尺寸。提取组成要素的局部尺寸应位于其中,也可达到极限尺寸。 尺寸要素允许的最大尺寸称为上极限尺寸;尺寸要素允许的最小尺寸称为下极限尺寸。分别用Dmax ,dmax 和Dmin ,dmin 表示,如图1-2所示。 1.1.3 有关尺寸偏差、公差的术语及定义 1.尺寸偏差

1.配合 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2.间隙(X)或过盈(Y) 在轴与孔的配合中,孔的尺寸减去轴的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当差值为正时称为间隙,用X表示;当差值为负时称为过盈,用Y表示。 标准规定:配合分为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 3.间隙配合 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称为间隙配合。在间隙配合中,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如图所示。 计算公式:最大间隙 X max =Dmax -d min =ES-ei 最小间隙 X min =Dmin -d max =EI-es 平均间隙 X av =1/2(X max +X min ) 4.过盈配合 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称为过盈配合。在过盈配合中,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如图所示。 计算公式: 最大过盈Y max =D min -d max =EI-es 最小过盈Y min =D max -d min =ES-ei 平均过盈Y av =1/2(Y max +Y min ) 5.过渡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