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5.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5.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共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含义,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2、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统一关系,懂得如何才能依法享有权利、如何才能依法行使权利,懂得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

3、能够以具体的行动维护权利、担负责任、履行义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公民权利的重要性。懂得珍惜、享受、捍卫自身权利,体会公民权利的神圣不可侵

犯,对他人的权利有发自内心的尊重,在别人权利遭受侵犯的时候有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提供帮助的意愿。

2、增强履行法定义务的自觉性,增强公民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法律意识,有依法

维权的强烈愿望和勇气,有履行义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之以恒的耐性。

3、树立权利与义务统一意识,增强“做国家未来主人翁”的愿望和信心。

教学重点: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内容。

公民如何做到维护权利和履行义务。

教学难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公民、如何确认公民的身份,还有公民身份的内涵---作为公民,我们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国家保障我们享有哪些权利,要履行哪些义务呢?

(板书)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板书)1、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含义(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阅读教材P12—13,结合“法律导航”思考P13问题1:上述画面表明公民享有哪些权利,要履行哪些义务?除此之外,你还能列举出我国公民享有的其他权利和需要履行的其他义务吗?(学生思考列举)

(板书)2、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五大类)

3、公民的基本义务的内容?(三大类)

(学生阅读教材将内容划起来)

“一律平等”是指所有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多少``````,都按法律规定享有同样的权利,受到同等的待遇,承担同等的义务。

●案例分析:

小明从小爱好绘画,经常参加各种绘画比赛,有不少作品获奖。一天,班主任告诉小明:“你的那幅获奖作品编入《少年儿童美术作品选》啦!”但小明发现这本书出版了半年了,还

没有收到出版社寄来的样书和稿酬。小明将此事告诉父亲。父亲带着小明找到该出版社询问情况,工作人员态度非常强硬:“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有什么著作权呢?还提什么稿费、样书?!”

小明和爸爸很气愤,找到法律咨询处咨询,告诉他们:著作权这种民事权利,不论大人、小孩,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出版社的做法违反了法律规定。最后,小明爸爸向法院起诉,终于拿回了应得的稿费和样书。

补充说明:我国公民的出版自由有法律保障,但有些出版物则属法律禁止和打击的对象,这些出版物是````?如盗版书籍,宣扬色情、淫秽的书刊,散布迷信、腐朽思想的书刊。

●材料分析:

李明上学期间,刻苦学习,关心集体,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中学毕业后,他应征入伍,在部队,他刻苦训练,对工作认真负责,曾荣立三等功一次。复员后,他积极参加地方建设,业绩突出,担任部门负责人。在区人大换届选举时,他当选为区人大代表。在家里,他尊重父母、孝敬老人,培养教育子女,他的家庭被评为五好家庭。

问:李明享有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

(受教育权、被选举权、劳动权、荣誉权;

受教育义务、服兵役义务、劳动义务、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子女。)

●堂上练习和作业:《每课三练》

(第二课时)

有人说:“既然宪法和法律给了我权利,那么我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你认为对吗?(不对,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义务。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就像一对孪生兄弟)

(板书)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一致性、统一的。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权利与义务本身是相互依存的。

2.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3.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讨论分析: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首先,享有权利属于获得,履行义务属于付出,只有付出才能获得,因而必须履行应尽

的义务。

其次,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第三,履行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

思考:要是我们只需享受权利,不需履行义务,世界会怎样?

(引导学生用逆向思维)公民如果都不想履行服兵役的义务,那么大家的人身安全权利谁来保障?如果父母都不肯履行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子女们能享受教育的权利吗?

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每个公民既享有合法权利,又负有法定义务。不能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也不能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划线)

分析P15马克思的名言。

小结: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还表现在两者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公民只有充分享受权利,

才会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如……。公民只有自觉履行义务,国家才能提供更好的条件来保障公民的权利。假如公民都不依法纳税,国家失去了财政收入无法运转,也就无从保护公民的权利。

小结: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讨论:有人说“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所以,我想上学就上学,不想上学就不上学。”(学生分析)

思考P13“探究园”问题2:哪些既是权利又是义务?(劳动和受教育)

这说明了什么?(有些权利本身也是义务,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小结:3、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所以,公民享受权利,同时要履行义务。

●“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不正确。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要求公民既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又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对于某些权利,公民可以放弃;对于法定义务,公民则必须履行。这既是道德的要求,更是法律的要求。

●2006年3日15点30分,一辆牌号为赣GA2540的中型面包车与一辆牌号为赣G07731的出租车在位于九江市庐山路信华游乐中心旁边的十字路口相撞,面包车侧翻在地,车上两人被摔出车外,司机被卡在变形的车头内动弹不得,奄奄一息。更令人惊讶的是,一个装满了百元大钞的黑色塑料袋摔出后破裂,里面的钞票撒满了大街……

随后,感人的一幕发生了:市民们有的自觉拉起了警戒线,有的看护着地上的钞票,有的拨打110报警。几分钟后,急救车赶到了现场,终于将奄奄一息的司机抢救出来。事后,民警将收集起来的钞票进行清点,发现20万元巨款一分不少。

这件事体现了我国的什么美德?(拾金不昧)

这是不是法定义务呢?

法定义务: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道德义务: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1、联系:有些道德义务被国家认可为法律规范,即成为法定义务。

2、区别:法定义务是必须履行的;道德义务是应该履行的。

●练习:中学生小珊从小爱好写作,她用两年时间写的反映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中篇小说正式出版。小珊收到出版社寄来的样书和稿酬支付单。在稿酬支付单“金额”一栏写着5250元,在“备注”一栏写着应缴个人所得税588元(由出版社代缴),完税后实得稿酬4662元。奶奶看了支付单后有些不解:“你是个学生,好不容易得点儿稿酬,为什么还要纳税?”小珊也糊涂了:“我要不要纳税呢?”

小珊是否需要纳税?为什么?(提示:用权利和义务一致性观点来分析)

小珊需要纳税。因为:

①小珊是中国公民,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必须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权利和

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不能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小珊拥有出版权,同时也有纳税的义务。

②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公民只有依法纳税,国家才能有财政收入,国家

事务才能正常维持和运转,从而更好地保障公民的权利。

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的规定,个人的稿酬所得应缴纳个人

所得税。小珊的稿酬超过所得税起征点,所以需要缴交个人所得税。

●作业:《每课三练》

(第三课时)

●小李同学,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书读到初二就辍学了,家长送他到工厂打工,以便增加家庭收入。对这件事,你是持什么态度?(学生分析讨论回答,教师简要小结: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懂得法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时,也要履行义务。)

(板书)三、维护权利,履行义务

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情景材料一:在一辆旅游车上,旅途的劳累使绝大部分旅客们正在闭目养神,只有张亮等四个小青年喝着啤酒在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旅客们皱起了眉头。旅客甲站起来拍拍张亮的肩膀说道:“小兄弟,请声音轻点,别影响大家休息”。张亮不耐烦地说道:“言论自

由是我的权利,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你管得着吗?”

你认为张亮的行为对吗?为什么?

情境材料二:汽车在继续行驶,张亮四人仍在谈笑,兴致勃勃的张亮边喝着啤酒,边拿出记号笔把刚编的打油诗写在车座背上和车厢上。随行的导游小姐看见了走过来阻止,张亮蛮横地说:“今天怎么都和我过不去,我是掏了钱给旅游公司的,我爱怎么着就怎么着,汽车又不是你的,你管得着吗?”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3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情境材料三:汽车在继续行驶,突然张亮捂着口袋大叫起来:“我的钱包不见了,谁偷了我的钱包?”汽车内一阵骚动。稍许,张亮盯着旅客甲说到:“刚才就你靠近过我,肯定是你偷了我的钱包,你那贼眉鼠眼的样子一看就是个小偷,我要搜你的身。”旅客甲急了红着脸答道:“你别侮辱人,我没偷,你凭啥要搜我的身。”这时有其它旅客附和道:既然你没偷就让他搜一搜,以证明你的清白。

如果你是旅客甲你该怎么做?张亮的说法和做法对吗?为什么?

4公民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情境材料四:四个青年围住了旅客甲,局面僵持着,有几个旅客起哄着要下车,这时司机同志说道:“前面有个派出所,我们去请民警协助调查吧!”征得绝大多数旅客的同意,司机将车开到派出所,寻求警察的帮助。没多久,警察就查出了混在游客中的小偷,帮张亮找回了失窃的钱包,在事实面前,张亮为自己的鲁莽而感到羞愧。

司机做法的启示?我们在行使权利时还应注意什么?

(板书)1、维护权利的内容:依法享有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

●思考分析:春节期间,有些群众在家里进行娱乐活动,吵吵闹闹,严重影响了邻居的休

息,而且还理直气壮地说:“娱乐活动是公民的权利,谁也管不着。”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李某为盖住房而备料,邻居告诉李说吴某偷了他一盆砂子,李某找到吴某便上前打断了

吴某的腿,结果李某因故意伤害他人被拘留。这个案例中,李某的教训在于``````?

(板书)2、自觉履行义务:

问:怎样自觉履行义务?

(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堂上练习和作业:《每课三练》

专题训练(二) 酸和碱的性质

专题训练(二)酸和碱的性质 一、选择题 1.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 A.人体的唾液一定呈酸性 B.人体的胆汁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D.pH试纸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2.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但溶质成分没有改变的是() A.氯化钠溶液B.石灰水 C.浓硫酸D.浓盐酸 3.实验室许多药品都需密封保存。下列对药品密封保存原因的解释,错误的是() A.浓盐酸——防止挥发 B.NaOH溶液——防止与CO2反应 C.浓硫酸——防止吸水 D.生石灰——防止与氧气反应 4.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B.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 C.都能解离出金属阳离子 D.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常伴随着一些现象。下列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观察到化学反应发生的是()

图ZT2-1 6.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 A.锌与稀盐酸 B.烧碱与稀硫酸 C.氧化铁与稀硫酸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7.物质X可发生下列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①X+碱―→盐+水 ①X+金属氧化物―→盐+水 A.HCl B.CO C.NaOH D.CaO 8.[2019·潍坊]25 ①时,向20.0 mL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 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ZT2-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ZT2-2 A.b点和d点对应溶液的pH:b>d B.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为30% C.向b点对应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呈无色 D.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NaOH 9.在含有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生成沉淀的质量(m1)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m2)的关系是() 图ZT2-3 二、填空题 10.根据图ZT2-4两个实验,请你任选一个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这两个对比实验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ZT2-4

【八年级】八年级物理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八年级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缩小镜的工作原理及成像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缩小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获得成功的愉悦,养成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初步形成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缩小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像特点。 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缩小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我们通过观察走近它,认识它。 板书课题 5.2生活中的透镜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1.自学教材第94页至96页。 2.完成学生用书第一部分。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照相机、投影仪和缩小镜 活动一: 找一架照相机,把镜头盖取下,观察镜头部分,它可能是凸透镜;打开照相机后盖,调节快门,按下快门,并在照相机背面用一张白纸当作后盖,让镜头对着明亮的景物,你会在白纸上看到__景物倒立的像__。 【反思小结】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来自物体的光经透镜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的像;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像,像距比物距小。 【教师点拨】 1.照相机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其中物体离凸透镜远些,像离凸透镜近些。 2.照相机的最重要结构是镜头、胶卷。但快门、光圈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快门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时间,光圈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面积,二者共同作用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多少,进而控制胶卷上的像的清晰程度。

酸和碱的性质教案

酸和碱的性质教学模式介绍 一、教学模式: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模式是:“科学引导——自主探究”模式 二、理论依据: “探究式”学习是由美国教育家萨奇曼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生来具有一种好奇倾向,这种本能的倾向会使人们在面对陌生的现象时尽力找出其发生的原因。他坚信儿童具有自然而又旺盛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会想方设法弄清楚这些新鲜事物,这是一种进行科学研究的可贵的动力和资源。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是以布鲁纳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模式。布鲁纳认为,学习就是建立起一种认知结构。通过对新材料、新情境的不断探究,它赋于我们经验中得到的规律性认识。《课程标准》中提到,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生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如果新课程在实施中依然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那将违背课程改革的本意,使课程改革失去意义。学习就是同化(把新经验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而获得新的认识)和顺应(对原有的认知结构加以改造,从而产生重大影响,有利于知识技能迁移,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以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能力提升→挑战自我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从生产、生活、科技等现象等入手,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经验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与该问题相关的知识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中进行交流与合作,从而达到复习巩固已有知识的目的。 三: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在学生原有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构建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 四:巩固练习,能力提升 通过巩固练习题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并在练习中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五:课堂检测,挑战自我 让学生通过挑战自我检测一下自己掌握的情况,以便查漏补缺,并通过挑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2生活中的透镜

樊城区青泥湾中学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课题:5.2生活中的透镜课型:新知探究课课时:1课时主备人:章文波复备人:章文波学习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重点:通过探究得到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难点: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 ★基础落实 1、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2、当用凸透镜镜观察自己的指纹时,看到的是指纹____________的像,这时的凸透镜相当于__________。当用它观察窗外的景物时,看到的是____________的像,这时的凸透镜相当于__________。 3、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都用到了透镜(选填“凸”或“凹”),不同的是投影仪成的是像大镜成的是像(均选填“虚”或“实”)。 4、从圆形装水的鱼缸侧面看缸中游动的鱼,所看到的像是() A.鱼的放大的虚像B.鱼的等大的虚像 C.鱼的缩小的实像D.实际的鱼 5、放电影时,电影胶片上的图案经凸透镜在银幕上成的是() 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发展能力 6、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照相机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B.在投影仪中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C.在摄像头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D.做放大镜时,成放大、正立的实像 7、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提升素养★★★ 8、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眼睛 B.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则不能 C.实像都是由光线的折射形成的,虚像都是由光线的反射形成的 D.实像有放大的有缩小的,虚像都是与物等大的 9、有5种光学元件: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凹透镜、凸透镜,把下列器材所使用的上述光学元件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潜望镜:________ 探照灯:______ 幻灯机:_______ 太阳灶:_______ 放大镜:________ 照相机:______ 近视镜:______ 汽车后视镜:牙医内窥镜:_______ 耳科医生戴的额镜:______ 请小组长统计本组成员达标情况,等级评定

【八年级】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坦坪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5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关键字】八年级 5.2 生活中的透镜 【学习目标】 1、了解凸透镜在照相机、投影仪、缩小镜中的应用。 3、知道实像和虚像。 【预习导学】 阅读课本P94—96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仔细观察照相机,其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早期照相机所成的像是________的。 2、投影仪也是利用___________来成像的,投影仪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的。 3、生活中常见的缩小镜也是一个__________,通过缩小镜我们看到的像是________的。 4、照相机、投影仪、缩小镜成像时,成实像的是_________________,成虚像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一、照相机 1、照相机的底片比实际物体要小,所以通过照相机所成的像应该是________的,从P94图5.2—1可知,照相机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 2、仔细观察并比较:照相机成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投影仪 1、投影仪要将物体变大,所以所成的像是_______的,通过投影仪成像还可以知道,投影仪所成的像是________的。 2、仔细观察并比较:投影仪成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照相机相比,有什么变化? 三、缩小镜 1、缩小镜要将物体变大,所以所成的像是_______的,利用缩小镜看近处的物体还可以知道,缩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的,与投影仪成像有什么区别? 2、仔细观察并比较:缩小镜成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照相机、投影仪相比,有什么变化? 3、小组活动:怎样才能使缩小镜的缩小效果更好? 四、实像和虚像 讨论并总结区别实像与虚像的方法: 1、根据是否有实际光线会聚:有实际光线会聚为_______,没有实际光线会聚而是反向相交则为________。 2、根据能否在光屏上承接到像或能否使胶片感光:能承接或能感光为_________,反之为_________。 3、根据物体、像和凸透镜的位置关系: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为________,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为________。 4、根据成像特点:倒立的是_________,正立的是_________。 5、举出成实像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出成虚像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高考政治总复习必刷题及答案:5.1 意识的本质

高中必刷题《生活与哲学》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一课时意识的本质 一、选择题 1.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的时间观念。这表明( ) ①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 ②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③时空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近年来,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各领域的使用不断刷爆人们的眼球地震中,人工智能机器人6秒写就新闻稿件;医院里,人工智能医生0.05秒诊断一起病例……人工智能机器人 ①具备自主学习的功能②是人类意识器官的延伸 ③具有人类的丰富情感④各项技能水平不断向前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感受,“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种感受

高中必刷题《生活与哲学》 ①是唯物主义观点,因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②说明真理是具体的,因条件的变化而发展 ③说明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受主观因素影响的 ④是唯心主义观点,因为它认为客观事物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4.“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对荷花的描写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①客观存在的多样性决定了意识内容的差异性 ②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 5.拉法格说:“私有观念对于一切资产者是非常自然的,但当初跑进人们的脑筋却不容易。当人们开始思考时,恰恰相反,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一切应归大家。”这段话A.揭示了私有观念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 B.表明了自私作为一种思想意识,是资本主义的产物 C.肯定了自私只能是客观存在的私有制的产物,绝不是一切人的本质的属性

5.1意识的本质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一框意识的本质 一、教材分析 《意识的本质》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5章第1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意识的本质;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能力目标: 通过对意识起源和本质的原理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辨证唯物注意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和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辨证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牢固树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坚定辨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三、教学重点难点 意识的本质 四、学情分析 本框题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为学习第二框意识的作用作铺垫和准备的,所以,教师在讲这节课时不要在具体内容上花过多的时间。 五、教学方法 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

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全班分为四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通过前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整个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本质上是一种客观实在。那么,意识的本质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意识的本质。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5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分组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知道,物质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多媒体展示知识要点) 1、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

有关酸和碱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有关酸和碱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制作:初四备课组 一.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1.镁和稀盐酸Mg+2HCl==MgCl2+H2↑ 2.铝和稀盐酸2Al+6HCl==2AlCl3+3H2↑ 3.锌和稀盐酸Zn+2HCl==ZnCl2+H2↑ 4.铁和稀盐酸Fe+2HCl==FeCl2+H2↑ 5.镁和稀硫酸Mg+H2SO4==MgSO4+H2↑ 6.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7.锌和稀硫酸Zn+H2SO4==ZnSO4+H2↑ 8.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二.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9.氧化铁与稀盐酸Fe2O3+6HCl==2FeCl3+3H2O 10.氧化铁与稀硫酸Fe2O3+ 3H2SO4==Fe2(SO4)3+3H2O 11.氧化铜与稀硫酸CuO+ H2SO4== CuSO4 + H2O 三.酸+碱→盐+水 12.氢氧化钠与稀盐酸NaOH + HCl==NaCl+H2O 13.氢氧化钠与稀硫酸2NaOH+H2SO4==Na2SO4+2H2O 14.氢氧化钙与稀盐酸Ca(OH)2+2HCl==CaCl2+2H2O 15.氢氧化钙与稀硫酸Ca(OH)2+H2SO4==CaSO4+2H2O 16.氢氧化镁与稀盐酸Mg(OH)2+2HCl==MgCl2+2H2O 17.氢氧化铝与稀盐酸Al(OH)3+3HCl==AlCl3+3H2O 18.氢氧化铁与稀硫酸2Fe(OH)3+3H2SO4==Fe2(SO4)3+6H2O 四.酸+盐→新酸+新盐(条件:生成气体或沉淀) 19.石灰石与稀盐酸CaCO3+2HCl ==CaCl2+H2O+CO2↑ 20.碳酸钠与稀盐酸Na2CO3+2HCl ==2NaCl+H2O+CO2↑ 21.碳酸钠与稀硫酸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2.氯化钡与稀硫酸BaCl2+H2SO4==BaSO4↓+2HCl 23.硝酸银与稀盐酸AgNO3+HCl== AgCl↓+HNO3 五.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24.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 25.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 26.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2NaOH+SO2==Na2SO3+H2O 六.碱+盐→新碱+新盐(条件:反应物全溶,生成沉淀) 27.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2NaOH+CuSO4==Cu(OH)2↓+Na2SO4 28.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3NaOH+FeCl3==Fe(OH)3↓+3NaCl 29.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Ca(OH)2+Na2CO3==CaCO3↓+2NaOH 30.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Ba(OH)2+CuSO4==Cu(OH)2↓+BaSO4↓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目标知识点: 1、认识凸透镜的成像性质。 2、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各自应用原理。 3、理解实像和虚像。 【预习案】 1、照相机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照相机的胶卷相当 于。 (2)成像特点:用照相机拍摄景物时,能在底片上得到一个像。 2、投影仪 (1)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的镜头,投影仪中的平面镜的作用是。 (2)成像特点: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它形成一个像。 3、放大镜 (1)放大镜相当于是。 (2)成像特点:观察时把它放在物体的(上方或下方),可以看到物体像。 4、实像和虚像 (1)实像是由而成的,用光屏来承接。 (2)虚像是由而成的,用光屏来承接。 (3)实像和虚像都用眼睛观察,都用照相机拍摄(都填可以或不可以) 【探究案】 1、照相机

(1)基本构造(观察照相机) ①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②镜头后,照相机底部安放有________,它的作用(记录)。③还有快门(控制);④光圈(控 制);⑤调焦环(调节)。 (2)成像特点 物体离照相机镜头________,成像记录的胶卷离镜头________,看到的像是 ________,________。 2、投影仪 (1)基本构造(观察投影仪) ①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________;②成像________;③镜头下有一个放投影片台面;④平面镜(取下平面镜感知作用并观察天花板上的成像特点)——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之在屏幕上成像)。 (2)成像特点: 成像特点是: 3、放大镜 (1)放大镜就是一个________。 (2)使用体验其成像特点: 透过镜看到物体的那边有一个、的像。 4、实像和虚像 (1)实像: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像,并能使胶片感光记录下来(光屏承接得到像)。 例: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 特点:实像与物体分居凸透镜的两侧。倒立的 体验凸透镜成实像:学生画成实像光路。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第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被物质的自然界所派生的。既第二性的。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三个决定性的阶段,有5g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有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 二,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一时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还是社会的产物,更是社会劳动的产物,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第二,劳动创造了意识的物质外壳语言。第三,在劳动和语言的共同推动一下,作为意识,物质基础的人脑器结构和功能日益完善。d4,劳动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意识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意识的本质。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所谓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强调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也就是说, 第一意思是从属于物质的是第二性的,这不仅表现在他的起源上,更表现在其本质上。 第二意识虽然是从属于物质的,但并不是任何物质都有意识及

能,只有人脑这一世界上最高级,最复杂的特殊物质才有意识。 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影像。 意识不是人脑主观产生的,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离开了物质世界,这个意识的唯一对象和来源,就不可能产生任何意识。所谓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影像,是强调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一方面意识的形成是主观的,并不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另一方面,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亦即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并且自觉的指导人的实践活动。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 第一意识活动本身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过程。 第二,任何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展开的。 第三,意识可以控制人体的生理活动。 第四。对客观世界的能动改造是意识能动性对突出的表现。 二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途径与条件。 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是观念形态的意识转化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必须通过和借助一定的物质途径和条件。这主要表现在。

5.2和5.5〈生活中的透镜〉—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检测

一、填空题:(每小格2.5分,共52.5分) 1. 通过装满水的水瓶可以看到放大了的文字, 此时水瓶相当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形成的文字是正立、 放大的像. 2.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制成的。 摄影师用一台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完半身照后,接着又给 她拍全身照,摄影师应(填“靠近”或“远离”)小芳, 同时 (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之间的距离。 3.(1)在中考体检时,医生让李华同学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 视力,视力表在李华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的一个正 立、的像. (2)测试时,李华看不清医生所指位置的图象,他就将头悄悄向前伸, 此时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的大小(增大/减小/不变). (3)李华的爷爷眼睛不好, 经常要用放大镜辅助看报纸, 如爷爷想透过 放大镜看到的字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靠近/远离)报纸. 4. 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利用手机拍照,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右图中的自拍杆是最近风靡的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 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物距, 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取景 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5. 图甲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 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 镜,它的工作原理与(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相似. 如图 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 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靠近/远离)摄像头. 初中物理同步测试5.2/5《生活中的透镜》八年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__ _____组_____号

政治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14、(B )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1)意识的本质:a. 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c.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最能揭示意识本质的)。 注意: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b.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无论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反映还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无论是“复制”当前的对象还是追溯过去、推测未来,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应。c.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2)意识的作用: 表现:a.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b.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1)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2)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世界观】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15、(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与物质。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3)重要性: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4)措施:a.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际中检验和发展真理。b.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c.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 (1)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实为对象的物质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的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 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十单元 酸和碱 知识点归纳

酸和碱的性质一.浓盐酸、浓硫酸物理性质和用途 浓盐酸浓硫酸 物理性质①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有 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②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 HCl气体遇空气中水蒸气 形成由盐酸小液滴构成的 白雾。 ③有强烈的腐蚀性, ④工业品因含杂质而呈黄 色。 ①纯净浓硫酸是无色,粘稠状 液体,不易挥发。 ②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可作干 燥剂。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量。 ③具有强烈的脱水性。能将纸 里的H、O按水分子组成比脱 去,而使其碳化 ④有很强的氧化性和腐蚀性。 用途化工原料。制取氯化物及医 药等,金属除锈。 化工原料。用于生产人造棉、 化肥、农药和染料。精炼石油、 除锈等。 3% 到5%的碳酸氢钠溶液。 二.酸的化学性质:(由于酸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H+,所以具有下列共性。) 1.跟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酸溶液(如:盐酸、稀硫酸、稀硝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注意:浓硫酸和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跟酸碱指示剂作用时,颜色变化不符合上述规律。2.酸能跟Al、Mg、Fe、Zn等比H活泼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 酸=盐+ 氢气 稀盐酸与金属反应: 2Al + 6 HCl =2AlCl3 + 3 H2↑,Mg + 2 HCl =MgCl2 + H2↑ Zn + 2 HCl =ZnCl2 + H2↑,Fe + 2 HCl =FeCl2 + H2↑ 稀硫酸与金属反应: 2Al + 3H2SO4 =Al2(SO4)3 + 3H2↑,Fe + H2SO4 =FeSO4 + H2↑ Zn + H2SO4 =ZnSO4 + H2↑,Mg + H2SO4 =MgSO4 + H2↑ 注意:①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②铁参加置换反应生成的是+2价的亚铁离子:Fe2+;③相同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又多到少的顺序:Al、Mg、Fe、Zn。; ④金属活动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3.酸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金属氧化物+ 酸=盐+ 水 CuO + 2HCl =CuCl2 + H2O,CuO + H2SO4=CuSO4 + H2O Fe2O3 + 6HCl =2FeCl3 + 3H2O,Fe2O3 + 3H2SO4=Fe2(SO4)3 + 3H2O 注意:工业上常用盐酸或稀硫酸出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4.酸能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碱+ 酸= 盐+ 水(实质:H++OH-=H2O) NaOH + HCl =NaCl + H2O,Ca(OH)2 + 2HCl =CaCl2+ 2H2O Cu(OH)2 + 2HCl =CuCl2+ 2H2O ,Fe(OH)3 + 3HCl =FeCl3+ 3H2O 2 NaOH + H2SO4 =Na2SO4+ 2H2O,Ca(OH)2 + H2SO4 =CaSO4+ 2 H2O Fe(OH)3 + 3H2SO4 =Fe2(SO4)3 + 3H2O,Cu(OH)2 + H2SO4 =CuSO4+ 2H2O

5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5.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成像时,物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大小的关系 3.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重点难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大小的比较 学具准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挂图。 学习过程: 思维启动:大家喜不喜欢照相和看电影?如果喜欢,(一)那么知不知道照相机和电影放映机的原理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照相机 (结合实物、挂图)自己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各部分作用。照相机的主要构造有: 讨论交流:①我们所用的照相机拍摄景物时,在胶片上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②怎样调节,可使胶卷上的像变大? 想想做做:结合教材63页同学们协作动手制作模型照相机。制作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 制作完成后,同学们把模型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 (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页4 共页1 第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2) 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可根据进入眼中的光线是否来自像点进行判断)(3) 、投影仪2 (结合实物)了解投影仪的主要构造: 去掉反光镜,让像直接成在天花板上,观察天花板上像的大小、正倒,做一做:

并回答:使用投影仪时,那段距离是物距;那段距离是像距?物距与像距相比,谁大① 谁小? 物、像哪个大、哪个小?②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满足以上物像大小的关系,物距、像距应有什么③样的关系? 为了能使人们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如何放置?④ 如果希望像变得大一些,而且还要保持清晰,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⑤ ⑥安装上反光镜的作用是什么?(可再装上反光镜比较一下) 3、放大镜用课桌上的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与其他同学交流))字是放大还是缩小?(1 )字是正立还是倒立?(2(放大或缩小)的像,但这个像归纳:放大镜是凸透镜,能使物体成 页4 共页2 第 (倒或正)立的虚像,并且像与物体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侧。在 :能否利用其他物品来替代玻璃凸透镜制成放大镜?(举例说明)联系生活 页示意图,了解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情况:、结合教材654 立的;立的,虚 像总是实像总是 侧。实像和物体在透镜的侧,虚像和物体在透镜的 (三)课堂小结 像照相机成 投影仪成像生活中凸透镜的应用 放大镜成像 (四)达标检测得到的一个______,他通过凸透镜成像时,1、投影仪中投影片上的字或画相当於是应为投影片是.我们所看到的像是正立的,倒立、______的________像 )放的正或倒______(选择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会聚於胶照相机的镜头相当於一个______.2、的像形成一个_____立,_______卷上,、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 滴看到报纸上的3,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________像。__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哲学与生活《意识的本质》教案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一、意识的本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忆目标: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2、理解目标 (1)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3、运用目标 结合所学哲学原理,分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能力目标 通过意识起源和本质原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与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牢固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教学重点难点: 意识的本质 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 【导入新课】 “神九飞行”是一次非常完美的飞行任务,又一次让载人航天精神“从地面升到天空,从天空安全返回”。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意志和杰出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思考讨论】“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体现怎样的哲学道理?我国为什么要提倡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一、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 【课堂探究】P35页想一想,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同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等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这是物体在外部的作用和影响下,发生的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反应。如滴水穿石、风吹草动、铁皮生锈。 B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 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初三化学(酸和碱的性质研究)

精品小班课程辅导讲义 讲义编号2014届初三下学期化学02 辅导科目:化学年级:初三课题第2讲:酸和碱的性质研究 教学目标1、理解酸和碱性质 2、理解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3、掌握酸和碱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酸碱的性质

教学内容 一、课前回顾 物质的溶解性: 二、知识梳理 (一)酸的性质研究 1.水对酸的化学反应的影响 酸的很多反应通常要在水溶液中才能完成。 2.浓盐酸与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1)浓盐酸的物理性质:浓盐酸(通常市售浓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约为36%)是无色透 明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具有挥发性而产生白雾现象。 【注意】①纯净的盐酸为无色液体,工业盐酸因含杂质(如Fe3+)而显黄色。 ②盐酸易挥发,瓶口出现白雾,这是由于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 气接触,又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 ③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实验室必须避光密封保存。 (2)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纯净的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不容易挥发,易溶于 水并放出大量的热。浓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98%。 【注意】①浓硫酸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②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 3.浓盐酸与稀盐酸 (1)浓盐酸十分易挥发,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 成盐酸的小液滴而产生白雾,用此方法可以鉴别浓盐酸、稀盐酸。 (2)挥发性对浓盐酸的影响: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以后,溶质的质量减少,溶 液的质量也减少,廖以溶液的浓度下降。 4.浓硫酸与稀硫酸 稀硫酸浓硫酸 物理性质密度小密度大 无吸水性有吸水性,能用作干燥剂 化学性质无脱水性有脱水性,能使许多有机物炭化 跟氢(H)前面的金属(如Zn)反应产生H2跟金属反应不产生H2 【注意】(1)吸水性对浓硫酸的影响: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以后,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的质量增加,所以浓度下降。 (2)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 量迅速扩散。

酸和碱的性质专题复习

酸和碱的性质 1.下列关于浓硫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溶子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B .有强烈的腐蚀性 C .稀释浓硫酸时,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 D .可在量筒中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 2.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 生石灰 B. 氯化钠 C. 浓硫酸 D. 浓盐酸 3.下列物质不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 ( ) A .紫色石蕊试液 B .氯化钠溶液 C .铁粉 D .pH 试纸 4.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 ) 5.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 A.NaCl 氯化钠 食盐 B.Ca0 氧化钙 熟石灰 C.Na 2CO 3 碳酸钠 纯碱 D.NaOH 氢氧化钠 烧碱 6.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 A .FeCl 3、NaOH 、NaCl B .Na 2SO 4、HCl 、BaCl 2 C .CuSO 4、KCl 、HCl D .Na 2CO 3、NaCl 、Na 2SO 4 7.下表是部分农作物生长对土壤pH 的要求。如果某地区经常降酸雨,则该地区最不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 ) A .大豆 B .茶 C .玉米 D .马铃薯 8.将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pH 可能是( ) A .6 B .8 C .11 D .14 9.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 B .固体氢氧化钠有挥发性 C .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 D .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水蒸气而潮解 农作物 大豆 茶 玉米 马铃薯 pH 6.0~7.0 5.0~5.5 7.0~8.1 4.8~5.5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第二框 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二节意识的本质和作用第二框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一认识世界尊重实际 第二节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第二框意识的能动作用(A)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明白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具有能动性;认识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理解正确错误意识的不同作用,培养学生用辩证的、全面地、历史的观点看问题,并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与体验,学会倾听与分享,领悟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提高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重视精神的作用,重视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前准备 1、预习什么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2.思考有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就能改造客观世界吗? 3填写(说明:红字部分可由学生填写) 不同哲学派别

对待意识能动作用的不同态度形而上学 不承认意识能动作用 唯心主义

夸大意识能动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 正确认识评价意识能动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播放“嫦娥一号”腾空飞天录像。萦绕中国人民千年的飞天探月梦想终于跨出了崭新的一步。 对比。人类早有飞天梦想。14世纪末,明朝万户就进行了人类明史

上第一次飞天探险。 【问题】万户没能实现飞天梦想,为什么“嫦娥”能够腾空飞天?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发言】略 【教师归纳】飞天梦想实现的物质条已经具备;人类能够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知识为指导采取正确的行动,能动地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 【板书】一、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作用 1、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为意识能够反映事物的外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万户看到了鸟儿在蓝天自由地翱翔,这只是事物的外表与现象,这是意识能动认识客观世界的体现,随着人类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我们还知道了人类飞天必须克服地球的引力,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意识的能动作用还表现在人能够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这是意识能动作用的最重要的表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知识拓展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知识拓展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在同一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同一物体两次,两次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其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相同时间内所做的功分别为,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2 . 如图所示,利用图甲来测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图乙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 cm B.图乙中成像的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 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眼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3 . “微信扫码”应用于现代生活中各个方面。如图所示,扫码时,二维码通过手机摄像头成像在感光晶片上,后被手机内的软件识别。对于“微信扫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平面镜 B.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 C.二维码在感光晶片上成倒立的实像 D.二维码在感光晶片上成正立的虚像 4 . 如图所示,F1、F2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点光源,S′是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当光源S 沿平行主轴的方向向透镜移动时(始终保持u>f),像S′远离透镜移动的情况是 A.沿F1与S′连线方向B.沿F2与S′连线方向 C.沿O与S′连线方向D.沿平行主轴方向 5 . 透镜的焦距是15cm,将物体放在主光轴距透镜焦点5cm处,所成的像一定是() A.正立的B.倒立的C.放大的D.虚像 6 . 将一发光体分别放在甲、乙凸透镜前不同距离处。分别调整光屏到透镜距离都得到清晰的像,且光屏到透镜距离恰好相等。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等大的像。由此可推断正确的是() A.甲成的是实像,乙成的是虚像B.乙的焦距等于光屏到透镜的距离 C.甲的焦距大于乙的焦距D.发光体离甲透镜的距离小于离乙透镜的距离 7 . 老师上课放投影时,想使屏幕上的影像大一些,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增大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同时增大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B.减小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同时增大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C.增大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同时减小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