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单元重点测试题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单元重点测试题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单元重点测试题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周清测试题10

语文

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一、基础知识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端倪(ní)火钵(b?) 瓦菲(fēi)不可估量(liàng)

B、砥砺(dǐ)团箕(ji) 凌侮(wū) 殒身不恤(yǔn)

C、参乘(ch?ng) 玉珏(ju?) 憧憬(chōng)目眦尽裂(zī)

D、菲薄(fěi) 轧票(gá) 弄堂(l?ng)长歌当哭(dà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戮没莫明其妙呕歌睡眼惺忪B.嗔目感人肺俯荤腥张灯结采C.迟顿气势磅礴蹲伏沧海桑田D.暮蔼星辉斑斓苍芒夙兴夜寐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 其中的______只有当事人才知道,我们这些人哪能说三道四,乱说一通呢?

(2) 书中阐述先锋派文艺观点的文字,条理______,反映了作者浮躁的心态。

(3) (梁启超)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哦!”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_____的话是很难听到的。

(4) 近几年,各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工商企业在工商联手_____市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A. 委曲紊乱自负开拓

B. 委曲凌乱自负开辟

C. 委屈凌乱自满开辟

D. 委屈紊乱自满开拓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于不刊之论

....,总编决定不予发表。

B. 从洞口入内,你会看到一幅气势恢宏的洞中峡谷雄奇画卷,峡谷深近百米,两壁如削,宽处

百余米,窄处仅可容身,成具体而微

....的地下三峡。

C. 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些逸闻就笔走龙

...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D. 他做起事来总是顾此失彼,目无全牛

....,缺乏通盘考虑,所以免不了要出错。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生在武汉,长在武汉,黄鹤楼的传说对我并不陌生。

B. 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C. 是否解放思想,关系到国家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D. 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A.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

B. 群臣惊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 诸郎中

..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D.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②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D. ①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8. 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共其乏困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因击沛公于坐

B 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距关,毋内诸侯

C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要项伯

D 沛公起如厕令将军与臣有郤秦武阳色变振恐

9. 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图穷.而匕首现(穷尽)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贫穷)

B 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故.遣将守关者(所以)

C 不得持尺兵.(武器)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

D 顾.笑武阳(回头看)终已不顾.(理睬)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形式与“吾得兄事之”中的“兄”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常以身翼.蔽沛公

B 范增数目.项王

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1. 下列句子属状语后置的一句是()

A 此天子气也

B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 若属皆且为所虏

D 将军战河北

二、鉴赏下列两首诗,完成12—13题。(每小题3分,6分)

题乌江亭夏日绝句

(杜牧)(李清照)

胜败兵家事不期,生当做人杰,

包羞忍耻是男儿。死亦为鬼雄。

江东子弟多才俊,至今思项羽,

卷土重来未可知。不肯过江东。

12.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

B.“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

C.“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振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D.“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13.对两首诗的鉴赏,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

B.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否定态度。

C.李清照充分肯定项羽的英雄气节,赞扬项羽的高风亮节。

D.李清照诗与杜牧诗,对项羽的看法是迥然不同的,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态度。

三、课文默写(每空2分,共26分)

(1)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戴望舒《雨巷》)(2)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君之所知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4)___________________ ,不仁;______________ ,不知;______________ ,不武。(《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5)__________________ ,大礼不辞小让。__________________ ,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鸿门宴》)

(6)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四、文言语句翻译(每小题5分,共25 分)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运用(10分)

1.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经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2分)

下联内容:池边红雨舜日尧天此间有一庭小苑看佳丽西回莺唤起绿树树边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调整后的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文老师组织学生编辑一本供同学们阅读的校本文选,将下列文章篇目按内容分成了两个单元,请仿照第一单元标题示例,为第二单元拟写一个标题。(2分)

第一单元:《灯下白头人》《昨夜,慈母又入梦》《回家》《老屋》《游子吟》

示例——第一单元标题:亲情萦怀

第二单元:《收藏时光》《生活的脚步》《那银色的夜晚》《每年一度燕归来》《时间沉思录》

答案——第二单元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面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个字,6分)

多少个世纪以来,豆浆一直是中国消费者喜爱的一种食品,但很少为美国消费者接受。据《华尔街日报》日前报道,近些年来,豆浆被美国人刮目相看了,正成为他们喜爱的食品,豆浆消费群正从华人扩大到其他族裔的美国人。美国海思食品集团天然和特种食品部经理雅各布森说,这是10年或15年前想不到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D(A项,钵bō,量liáng;B项,箕jī,侮wǔ;C项,乘shang,眦zì)

2. C(A项,名,讴;B项,腑,彩;C项,钝;D项,霭,茫)

3. A

4. B(A项,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B 项,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小。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C项,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D项,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技艺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

5. D

6. B

7. A

8. D

9. C

10. B

11. D

12. B

13. A

语言运用

1.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2分)

2. 答题示例:岁月如歌(标题字数相同,形式对称1分,内容切合文题1分)

3. “美国人开始喜欢中国豆浆”或“中国豆浆进入美国市场”。(6分)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答案版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 《劝学》一、实词,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1、学不可以已.停止 2、冰水为.之动词,做成的 3、木直中.绳合乎 4、輮以为 ..轮把----作为 5、金就砺 ..则利靠近磨刀石 6、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片刻,短时间 7、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跟 8、声非加疾.也快,引申为洪亮9、而闻者彰.清楚 10、假.舆马者,非利足 ..借助脚走得快 11、而致.千里达到 12、而绝.江河横渡 13、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半步 14、锲.而不舍用刀雕刻 15、用.心一.也因为专一 16、用心躁.也浮躁 二、虚词,请指出下列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介词从,表对象,2介词,比,表比较 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表比较于:善假于物也介词,向,引出对象然:輮使之然也代词,这样 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在这里 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此,在这里 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可不译 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但是 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表转折,但,却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 而: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 而:吾尝跂而望矣表修饰 而: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表转折而:顺风而呼表修饰 而: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表转折而: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表转折而: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表转折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顺承而: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 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词相当于“于”,对 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连词,用来 三、通假字: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3、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四、古今异义词: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对句中的意思加以解释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广泛地学习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爪子和牙齿 3、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寄托,藏身 五、词类活用:找出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指出是哪种活用类型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3、积善成德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六、特殊句式:请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哪种特殊的文言句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用之帮助定语后置 2、輮以为轮省略句,以为,以之为,把----作为 《师说》 一、实词,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以道为师,即学道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自身,糊涂啊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阿谀奉承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屑一提 5、圣人无常师固定的老师 6、郯子之徒一类人 7、术业有专攻学习研究 8、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 9、作《师说》以贻之 赠送 二、虚词,请指出下列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用来 之: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之: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道理之:吾从而师之代词,他 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

(完整)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2.形容词作动词 1.形容词作名词 1.动词作名词 2.动词的使动 一、通假字 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1.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 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 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 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5.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词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4、.词亦类去活之用 (一)名词活用 古:离开; 今 :与来相对,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 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①既东封郑(封:边界。名作意动,把……当作边界) ②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二)动词的活用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三)③形烛容之词武的退活秦用 师(使动,使……退却(撤兵) ①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②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② ①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增加;薄,减少,削弱) ③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损害) ③阙秦以利晋(形容词作使动,使……获利) 1.名词作状语

5.微 2.鄙 1.肆 4.阙 6.敝 四④ 、一词且多 贰义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一)重要实词: ①又欲肆其西封。(扩大,延伸;动词) ②筵肆设席 (陈设,动词) ③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作坊,名词) ④家贫无书,常游于洛阳市肆,阅所卖书 (店铺,名词;成语:鲍鱼之肆;词语:酒肆) ⑤肆无忌惮。 (放肆,动词) ① 蜀之鄙有二僧(边邑,边远的地方 ) ②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 ③北④蛮夷我之皆鄙有人礼,未夫尝犹见鄙天我子。(看庸不俗起,,鄙轻陋视,。目) 光短浅)。(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⑤鄙人(谦称)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 (例:《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 ②què 城楼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④qu ē 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阙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 ⑤qu ē,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⑥qu ē 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 ⑦jué 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 (国势衰微) ③④卑幽贱微,(精例妙:。《史微记言·大曹义相(国成世语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①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成语“敝帚自珍”) ④损害(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 (二)重要虚词 ③疲惫 (例 :⑤衰《资治通鉴民》生:凋“曹敝操之众,远来疲敝。”)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卒廷见相如”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C.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D.诡踪迹,草行露宿 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B.同心一意,共治曹操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 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日出夭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 D.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②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 B.①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②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C.①用实者成实时采②诸越则桃李冬实 D.①以约失之者鲜矣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B.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C.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7.对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②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③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④古人 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⑤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A.①⑤⑥/②/③/④ B.①②⑤/③/④/⑥ C.①/②⑥/③⑤/④ D.①②/③/④/⑤⑥ 8.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按古今词义变化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遂命酒,使快弹数曲。②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④遇丈人以杖荷艹条。⑤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⑥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②/③⑤/④⑥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参考答案[1]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参考答案 一.通假字 1.(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通“供”) 3.(说,通“悦”) 4.(知,通“智”) 5.(“反”通“返”,返回) 6.(“振”通“震”) 7.(“还”通“环”,绕) 8.(“卒”通“猝”,突然) 9. (“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10. (“要”通“邀”,邀请) 11.(“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12. (“蚤”通“早”) 13. (“郤”通“隙”,隔阂、嫌怨) 14. (“坐”通“座”,座位) 15.(“说”同“悦”,喜欢、高兴。) 16.(“以”通“已”,已经。) 17. (“庭”通“廷”,朝堂。) 18. (“见”通“现”,出现。) 二.古今异义 1.(古义:出行的人) 2.(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3.(古义:那人) 4. (古义)眼泪 5. (古义)礼品 6. (古义)走投无路 7.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8. (古义)宫廷的侍卫 9.投击 10. (古义)大腿 11.古义:崤山以东 12.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13.古义:不同一般的事 14.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15.古义: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长之人。 16.古义:对待。今义:遇到。 17、古义:刻毒,今义:与“浅”相对。 18、古义:悬赏,重金征求。今义:买。 19.古义:拿、举

三.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同下文“秦军”) 2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3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4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5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6(“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7(函:名词当状语,用匣子) 8 (前:名词当动词,上前) 9 (朝服:名词当动词,穿起上朝的衣服) 10(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 11(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12 (箕踞:名词当状语,像簸箕一样) 13 (远:形容词当名词,远方) 14 (衣冠:名词当动词,穿衣戴帽) 15(北:名词当状语,向北) 16(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17 (造户籍册或登记) 18 (使眼色) 19 (用刀割刺) 20 (取道) 21(称王) 22 (连夜) 23 (象对待兄长那样) 24 (每日每夜) 25(像翅膀那样) 26(向上) 27(使……活) 28(使……跟从) 29(交好) 30(使……停止,制止) 四、一词多义 1、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②边远的村邑 ③鄙陋鄙俗 ④轻贱 ⑤鄙薄轻视 ⑥自谦之词 ⑦鄙陋鄙俗

人教版高中语文总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人教版高中语文总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重点实词】 1、贰 ①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 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许,左右) 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何许人,何处人)

4、阙 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②què城楼城阙。 ③quē侵损,削减。(本文:阙秦) ④quē通“缺” 5、微 ①没有(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细小,轻微(同现义) 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成语) ⑤微服暗访:乔装 ⑥卑贱,人微言轻(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见微知著(成语) 微访(暗中查访) 6、敝 ①坏,破旧。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敝帚自珍 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使……疲敝 【重点虚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燭之武退秦師 1.無能為也已“已”通“矣”:罷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給 3.秦伯說“說”通“悅”:高興 4.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明智 荊軻刺秦王 1.秦王必說見臣“說”通“悅”:高興,喜悅 2.往而不反者,豎子也“反”通“返”:返回 3.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4.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卒”通“猝”:倉猝 5.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環繞,圍繞 6.日以盡矣“以”通“已”:已經 鴻門宴 1.距關“距”通“拒”把守 2.毋內諸侯“內”通“納”接納 3.張良出,要項伯“要”通“邀”邀請 4.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5.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早些 6. 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隔閡,嫌怨 7. 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 8. 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內”通“納”進入,使動,使……進入 9.成五采“采”通“彩”顏色 古今異義 燭之武退秦師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東道主:古義: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の主人 今義:一般引申為宴客の主人 行李之往來 行李:古義:出使の人 今義:出門所攜帶の(裝有衣物,食品等の)包裹,箱子等亦去之 去:古義:離開,距離 今義:與“來”相對の動作,離開所在地方去往別處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義:夫fú,那個人 今義:夫fū,多用於外交場合,尊稱一般人妻子 荊軻刺秦王 士皆垂淚涕泣 涕: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持千金之資幣物 幣:古義:禮品今義:貨幣 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 提:古義:擊今義:用手拾起

股:古義:小腿今義:量詞 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窮困:古義:處境困難,走投無路今義:貧窮 至陛下 陛下:古義:殿前臺階の下面今義:大王,皇上,皇帝 左右既前 左右:古義:大臣今義:方位名詞 願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古義:寬容,原諒今義:利用某種名義 諸郎中執兵 郎中:古義:宮廷の侍衛今義:稱中醫醫生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 偏袒:古義:探路一只臂膀今義:袒護雙方中一方 鴻門宴 範增說項羽曰 說:古義:勸說、勸告今義:說話 沛公居山東時 山東:古義:指崤山之東今義:山東省 相去四十裏。 去:古義:離開,距離 今義:與“來”相對の動作,離開所在地方去往別處 約為婚姻 婚姻:古義:結成親家今義:結婚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所以:古義:……の原因今義:表因果關系の連詞 秦時與臣遊 遊:古義:交往今義:遊玩、遊覽 四人持劍盾步走 走:古義:跑今義:步行 再拜獻大王足下 再:古義:兩次今義:又一次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非常:古義:意外の變故今義:太、很 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 河南、河北:古義:黃河以北、黃河以南今義:河北省、河南省特殊句式 燭之武退秦師 (一)省略句 1.(燭之武)辭之 2.晉軍(於)函陵,秦軍(於)汜南 3. 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 (二)介賓後置 1. 以其無禮於晉(以其晉無禮)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1-20) 1.班昭续《汉书》 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 女文史家。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 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

2.蔡文姬求情 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文姬③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 [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②当:判决。③文姬:蔡文姬。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 蔡文姬。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初嫁卫仲道。夫亡后归母家。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最为著名。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蔡文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诣_________②徒_________③厩_________④虎士_________ 2.翻译:①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②诚实相矜;③济垂死之命。 3.理解:“操感其言”属什么句式?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附答案)

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必修一 1、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通“_____”,______) 2.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通“_____”) 3.失其所与,不知(“_____”通“______”) 4.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同“______”)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_______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三、一词多义 1.微: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 ) (3)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 ) 2.若: (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4)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 ) 3.鄙: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 (2)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 ) (3)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 (4)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荆轲刺秦王》) ( ) (5)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 4.图: (1)唯君图之( ) (2)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 (3)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 ) (4)不图子自归( ) 5.以: (1)以其无礼于晋 ( ) (2)敢以烦执事( ) (3)越国以鄙远( )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 (5)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 (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 (7)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 )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 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 ③今老矣(老,老年人) 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 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四、一词多义 (一)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 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基础梳理 一、通假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夫晋,何厌之有____通____,____ 2.失其所与,不知____通____,____ 3.日以尽矣____通____,____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____通____,____ 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____通____,____ 6.荆轲奉樊於期头函____通____,____ 7.卒起不意____通____,____ 8.秦王还柱而走____通____,____ 9.要项伯____通____,____ 10.不敢倍德____通____,____ 11.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通____,____ 12.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通____,____ 二、文言实词 1.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敢以烦执事 ..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可作动词或名词 (2)若舍郑以为 ...② ..①东道主 ①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 ②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 (3)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4)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物质上不富有 (5)可以 ..解燕国之患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可能,能够 (6)樊於期偏袒 ..扼腕而进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袒护 (7)终已不顾 ..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考虑,不照顾 (8)诸郎中 ..执兵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中医医生 (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副词,很 (10)将军战河北 ..② ..①,臣战河南 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北省 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南省 (11)所以 ..遣将守关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语文高中必修一文言文单元复习测试卷试题.doc

语文必修模块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满分: 100 分。时间: 60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7 分)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B.《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著作,相传其作者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 丘明。(编年体) C.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新诗“新”在用白话写作,摆脱了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再别康桥》《雨巷》都是新诗。D、《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校的、 记载战国策士谋臣的言论与活动的书。全 书33 篇,分 12 策,分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

诸国之事。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尝为晋君赐(恩惠) . 持千金之资币物(钱币)(礼物) . B、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户籍) . C、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 .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受) 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 . 3、选出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以乱易整,不武 .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子犯请击之 . C、使毕使于前 . 燕王拜送于庭 .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吾其还也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今意相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B、沛公居山东时 ..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D、北收要害之地 .. 5、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缓不济急B、同舟共济 C、假公济私 D、无济于事 6 、下列各句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太子迟之 .B 、群臣怪之 . C、粪土当年万户侯 ..D、以乱易整 . 7、选出语句形式不同的一项() A、以其无礼于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夫晋,何厌之有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二)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又六七里,乃止。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毅怪视之,乃殊色也。毅诘之曰:“子何苦而自辱如是?”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贱妾不幸,今日见辱问于长者!”。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妾,洞庭龙君小女也。父母配嫁泾川次子。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舅姑毁黜以至此。"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又曰:“长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断尽,无所知哀。闻君将还吴,密通洞庭。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未卜将以为可乎?”毅曰:“吾,义夫也。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是何可否之谓乎!然而洞庭深水也。惟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子有何术可导我邪?”女悲泣且谢,曰:“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乡人谓之‘社橘’。君当解去兹带,束以他物。然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因而随之,无有碍矣。幸君子书叙之外,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毅曰:“敬闻命矣。”女遂于襦间解书,再拜以进。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毅深为之戚,乃致书囊中,引别东去。不数十步,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月余到乡,还家,乃访友于洞庭。洞庭之阴,果有社橘。遂易带向树,三击而止。俄有武夫出于波间,再拜请曰:“贵客将自何所至也?”毅不告其实,曰:“走谒大王耳。”武夫揭水止路,引毅以进。夫曰:“此灵虚殿也。”语毕而宫门辟,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夫跃曰:“此吾君也!”乃至前以告之。君望毅而问曰:“岂非人间之人乎?”对曰:“然。”因取书进之。洞庭君览毕,以袖掩面而泣曰:“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幸被齿发,何敢负德!”须臾,宫中皆恸哭。因命酌互举,以款人事。 (《柳毅传》节选)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越国以鄙远”中的“鄙”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夜缒而出B.阙秦以利晋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秦伯说,与郑人盟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8、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5、卧而梦。(做梦) 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7、外与天际。(交会) (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萦青缭白。(青山,白水) 4、自远而至。(远处) 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 (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2、穷回溪。(走到尽头) 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五)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5、始指异之。(以……为异。)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4、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7、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8、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 9、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10、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11、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1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13、于是饮酒乐甚。 古义:在这个(时候)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15、颓然就醉。 古义:倒塌,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今义:精神萎靡不振 16、游于是乎始。 古义:从此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完整)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重点知识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重点知识 烛之武退秦师 1.实词: 1) 且贰于楚也。贰: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 2) 晋军函陵。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军)。 3)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以……为边邑 4)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动词,增加。 5) 敢以烦执事。敢:怎敢。 6) 又欲肆其西封。肆:动词,扩展。 7) 若不阙秦。阙:使动用法,使……亏损,缺损。 8) 失其所与。与:动词,结交。 9)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使……撤退 10)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 11) 阙秦以利晋。利:使动,使……获利 2.虚词: 1) 之: a) 子犯请击之。②代词,代秦军。 b) 许之。②代词,(退秦)这件事。(事) c) 公从之。②代词,代佚之狐。(人) d) 是寡人之过也。③结构助词,的。 e)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2)以: a) 以其无礼于晋:①连词,因为 b) 焉用亡郑以陪邻:②连词,表目的,来 c) 越国以鄙远:②连词,表目的,来 d) 敢以烦执事:③介词,拿,用 3)而: a) 今急而求子:连词,表顺承,就,才。 b) 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指动作的方式。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连词,起连接作用,无意义 d) 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竟然,却。 e) 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4)其: a) 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郑国) b) 君知其难也:(代词,它,这件事) c) 共其乏困:(代词,他们,指使者) d) 失其所与:(代词,自己) e) 吾其还也:(语气词,表示希望或商量语气,还是) 5)焉: a)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无意义。 b) 朝济而夕设版焉:语气词,无意义 c)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

人教版重点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

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五、重点实虚词 1、发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寖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①。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②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或曰:“已议。”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注释】①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②佗:他。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理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B.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理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C.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理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D.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理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经,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注重考察考生对经书记诵能力,也有少量的经义阐发。 B. 水部,唐朝尚书省下设有水部,水部司职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负责各地区的河渠修理和灌溉事宜。 C. 四夷,指古时中原华夏族(汉族别称)对周边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西狄和北我的合称。 D. 帑廥,指钱粮府库。一般称贮谷建筑为仓,贮米建筑为廪,贮文书档案的建筑为府,贮金帛财货、武器的建筑为库。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年级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年级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9分,每个0.5)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__ __,________) 2.共其乏困(通__ __,________) 3.伯说(通__ __,________) 4.失其所与,不知(通__ __,________)5. 今日往而不反者(通____,_______ _) 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 ___,________) 7.王还柱而走(通____,_____ ___)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__ __, ________) 9.距关,毋诸侯(通____,_______ _)10.要项伯(通_ ___,________)11.不敢倍德(通____,_____ ___)12.不可不蚤来(通_ ___, ________) 13.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__,________)14. 因击沛公于坐(通_ ___, ________) 15.王必说见臣(通__ __,________)16.日以尽矣(通 ____________) 17.燕王拜送于庭(通__ __,________)18. 图穷而匕首见(通__ __, ________) 二.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19分,每个1分) 1.行之往来(古义:________________) 2.若舍以为东道主(古义: ______________)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________ ) 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__________) 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________________) 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__________)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________________)8.诸郎中执兵(古义: ________________) 9.乃引其匕首提王(古义:________________)10.断其左股(古义: ________________) 11.沛公居时(古义:________________)12.约为婚姻(古义: ________________) 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14.将军战(古义:______________) 15. 而伤长者之意(古义:_________ )16.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古义:___________) 17.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____________)18. 王购之金千斤(古义: ___________) 1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______________) 三.词类活用(解释加点字)(15分,每个0.5) 1晋军函陵()2若亡而有益于君() 3邻之厚,君之薄也()4越国以鄙远() 5朝济而夕设版焉()6既东封,又欲肆其西封() 7函封之()8又前而为歌曰()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答案】B(A彼此相通/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C安排/对犯错者的处理;D面容、脸色/红黄等色彩)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答案】D(其他三项的古义分别为A:旧例;B:窘迫,走投无路;C:英明睿智) 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卒廷见相如”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C.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D.诡踪迹,草行露宿 【答案】C(“雨”为名词作动词用,其他的词都是名词作状语) 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荆轲逐王,王还柱而走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B.同心一意,共治操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 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日出夭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 D.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答案】C(日光;A:环绕/掉头。B:对付/太平;D:树木/木料)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②至邺,矫王令代晋鄙 B.①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②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C.①用实者成实时采②诸越则桃冬实 D.①以约失之者鲜矣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答案】B(A项中①形容词,“假托的”;②动词“假托”。B项中两词相同,都是动词,“责骂”的意思。C项中①名词,“果实”;②动词,“结果实”。D项中①形容词,“稀少”;②形容词,“新鲜”)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B.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C.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答案】C(不去应荐/不可以) 7.对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②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③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④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⑤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A.①⑤⑥/②/③/④ B.①②⑤/③/④/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