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区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区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区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

探究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区沙尘暴的形成原因、特点和防治措

摘要:本文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沙尘暴的定义和地理分布,从地理特征、经济发展等方面阐述了选择宁夏的理由,简要分析了宁夏地区沙尘暴形成的原因和近年来的时空分布、传输路径及变化趋势,并以沙尘暴预警机制和综合治理方式为纲展开对于沙尘暴防治措施的讨论。

关键词:宁夏沙尘暴形成机制预警措施综合治理

An Exploration into the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Sandstorms in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Technology of Chemistry and Biology Depart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

Hangzhou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chooses Ningxia Hui Autonomous as a study object ,and clarifies the reasons from perspectives of geography characteristics and economic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a definition of sand-dust storm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lso, the paper give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paths ,trends and ways to form of the sandstorms in the area. At last, we make a discussion over the early warning measures an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controlling sandstorms.

Key words: Ningxia sandstorm formation mechanisms early warning measures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一、沙尘暴的定义和地理分布

沙尘暴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下垫面条件下,由特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天气系统所诱发的灾害性天气,主要发生在沙漠及临近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1]

沙尘暴频频发生是土地荒漠化的指示器和催化剂,也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标志,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世界范围内沙尘暴多发区位于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我国则主要分布在西北及华北大部分地区,属中亚沙尘暴大区的一部分,是全球现代沙尘暴的频发区之一。开展对沙尘暴的研究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以及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北方地区处于西风带气候区、高原气候区和东亚季风边缘气候区的交界区,[1]气候特征较为复杂,境内包含了沙漠、戈壁、沙地、草原等类型。由于

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内部复杂的地貌特征,因此对该区域沙尘暴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全球增暖和中国北方地区地表植被状况没有得到根本好转的情况下,沙尘暴天气仍将频繁出现。

二、选取宁夏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我们选取西北地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研究对象。宁夏地处黄土高原西北部边缘,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地表侵蚀严重。上游甘肃河西、内蒙古一带沙漠纵横,中北部地区属中纬度干旱、半干旱气候带,西、北、东三面受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的包围。荒漠化土地面积328.67万亩,占全部土地面积的65%,[2]是我国沙漠化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较高

的地区之一。由于沙尘暴天气来势迅猛、影响范围大,对农林业、畜牧业、电力、通讯有着极大危害。

根据我国发展战略目标,开发西部是国家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宁夏经济实力增强,同样强度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带来的经济损失绝对值将会大幅增加。同时,沙尘暴频繁发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西部多民族地区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

针对宁夏沙尘暴天气特点,分析沙尘暴发生源地及沙尘暴移动路径的地表基

本状况,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宁夏多沙尘暴天气原因探究

1、地处沙漠包围中,沙尘源丰富

宁夏西部有腾格里沙漠,西北部有巴丹吉林和乌兰布和沙漠,加上特殊的地理、地貌条件,每逢春季几乎都会有较强沙尘暴天气影响。土壤大部分为沙性灰钙土,荒漠化面积占32%,沙化面积占24%,其中半固定沙丘占19%[2](2007年数据),遇大风或大气不稳定时极易起沙暴。

2、春季风速大,近地层不稳定

东亚季风是我国沙尘暴主要动力源,宁夏春季受西伯利亚—蒙古国冷高压控制,多强风并以西北风为主。据气象资料,宁夏全年平均风速≧10.6m/s的大风日数大致为30d,以春季为主。宁夏是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带,对气候波动反应敏感。由于春季气温回升快,地表风速大,造成了低层大气的强烈不稳定。

3、干旱少雨、草原退化

宁夏中北部地区年降水量为180-300mm,主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的50%,近年受大气候背景的影响,呈现降雨量下降和气温上升的趋势,干旱少雨造成土壤含水量偏低,大面积土层干燥、土质疏松。

4、人口超载、

宁夏人口载荷为110人/ km2(2002年数据),是联合国沙漠化会议确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密度临界值的5~6倍。长期以来过牧、过垦、乱挖、滥伐,导致了土地沙化、植被破坏,加剧了沙尘暴的发生。

四、宁夏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传输路径及变化趋势

宁夏沙尘暴主要集中在中北部各市县,年平均日数20d以上,尤以盐池县、同心县、陶乐县、惠农县、中卫市频次最高[3],被列入我国高频区,平原地区一般6~15d。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宁夏境外沙尘天气传输路径主要受东亚季风控制,分为西北路和北路。西北路是由蒙古、内蒙古额济纳旗斗拐子湖-左旗-宁夏;北

路是由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宁夏向下游传输的路径主要分为:宁夏-内蒙古-河北-北京-朝鲜-日本-美国。

20世纪60—90年代,宁夏沙尘暴天气年发生频次呈波动减少之势。其中,60年代最多,平均64.3次;90年代最少,平均19.5次,即20.3d.但强沙尘暴自80年代以来呈上升趋势,80年代共发生5次;90年代8次,主要发生在北部石嘴山、惠农[3]。

根据监测结果,1999—2003年,Tsp浓度≥1 mg/立方米的沙尘天气呈上升趋势,共发生63次,即1999年9次、2000年11次、2001年12次、2002年16次、2003年15次。其中Tsp浓度超过5 mg/立方米的沙尘暴为17次,浓度范围为5.45-32.404 mg/立方米,发生频次分别为1999年2次、2000年5次、2001年3次、2002年3次、2003年4次;2000年最多,2003年次之。Tsp浓度超过10mg/立方米的强沙尘暴6次,浓度范围10.117~32.404 mg/立方米,1999年2次,2000年2次,2001年1次,2002年1次;2001年4月8日的最强浓度为32.404 mg/立方米。[3]

五、对于沙尘暴的防治措施之一—沙暴天气预警

统计表明,我国气象灾害的损失约占整个自然灾害损失的70%左右[1],因此通过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警报服务可以避免的损失也就越大。据估算,一次较准确的提前6h的强沙尘暴天气预报和有效服务,不仅可为相关部门制定抗、减灾措施提供客观依据,减少人员伤亡,稳定社会、生产秩序,而且至少可降低直接经济损失20%以上。[4]

沙尘暴天气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物理条件和一个外部环境条件,即:强冷空气及南下引导急流,锋区附近的中小尺度系统或能引发高空下击暴流产生的低层能量聚积,以及裸露、干燥的荒漠化地表。当高空强冷空气急行东移南下时,地面冷高压不断发展、加强和整体快速东移是产生强沙尘暴天气的必要条件。[5]一般沙尘暴天气由于没有强中小尺度系统的配合,仅凭锋面大风和较弱上下层冷暖空气交换的动量下传大风所产生的沙尘暴就要相对弱些。

区域性强沙暴天气产生一般会有天气尺度系统作为参照背景。未来强沙尘暴预报服务的侧重点主要集中于风暴时空分布的精细划分、定位及防灾减灾对策研究。随着气象监测与预报服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解决沙尘暴天气预报准确率

仅是个时间和技术的问题。

通过对产生沙尘暴天气三大因子的实时跟踪,从强冷空气、热力不稳定和近地层环境分析入手,通过选取有明确天气学意义并对宁夏强沙尘暴有实际预报能力的综合指标和组合模型,在天气系统自动识别技术的支持下,建立自动、客观化的宁夏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和预报系统的技术方案既符合传统的预报思路、发挥现有预报经验的作用,又能较充分地凸现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技术的优势,取长补短,提高预报系统的先进性和实用性。[6]

六、沙漠化防治对策之二—综合治理

宁夏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周边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得宁夏对沙尘天气及沙漠化防治非常重视。为减轻沙尘天气这一自然灾害。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宁夏对沙漠化的防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基本遏制了沙漠化的势头,在某些地区出现了人进沙退的现象。近年来宁夏对沙漠化防治采取对策主要有:

1、采取植树造林、划管封育、飞播造林等生物治理措施及在沙漠边缘引水建设绿洲等工程治沙措施。

2、积极开展禁挖甘草和麻黄草等工作,有效遏制因滥搂发菜、挖甘草和麻黄草而造成人为的生态破坏,通过一系列措施,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恢复。

3、加强水利枢纽建设,建立新灌区。通过移民工程,解决由于人口压力给原居住地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

4、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度。对牲畜进行圈养,降低地表的起沙风速。

5、加强防护林建设。由于各种原因及环境条件的变化,从70年代末期起宁夏发生大规模的林业天牛灾害,到80年代末,50及60年代所种的农田防护林、用材林、薪炭林、固沙林等杨柳系列林木被破坏殆尽。现在应该通过植被造林固沙防沙,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七、结语

沙尘暴是恶劣生态环境的产物,如何从根本上遏制沙尘暴天气产生是事关几代人的重大社会与环境问题。沙尘暴防减灾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善生态环境和不断提高生态调控自然灾害的能力。我认为生态调控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应加强人

口、资源、环境、灾害之间互馈的关系研究,突破传统、被动的气象灾害“预测-救灾”体制,形成更适合现代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生态治理-灾害控制”的沙尘暴控制体系。

沙尘暴对空气有什么影响

沙尘暴对空气有什么影响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百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沙尘暴天气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沙尘暴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生态环境恶化 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

生产生活受影响 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沙尘暴还使气温急剧下降,天空如同撑起了一把遮阳伞,地面处于阴影之下变得昏暗、阴冷. 生命财产损失 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市、武威市、武威市民勤县、白银市等地市的强沙尘暴天气,受灾农田253.55万亩,损失树木4.28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元,死亡50人,重伤153人.2000年4月12日,永昌、金昌、威武、民勤等地市强沙尘暴天气,据不完全统计仅金昌、威武两地市直接经济损失达1534万元.

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近年来,沙尘暴问题越来越严峻,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大众已经意识到了沙尘暴所带来的危害。本文主要讲述了沙尘暴的形成原因、我国沙尘暴的现状、危害以及沙尘暴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沙尘暴原因现状危害防治措施 前言: 沙尘暴指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沙尘暴形成需具备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大风和不稳定的空气状态等条件。沙尘暴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并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近几年,春季频繁发生的沙尘暴给我国工农业生产、航空、运输、公路交通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事沙尘暴的远距离传输现象尽达东亚的韩国、日本远及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和加拿大,已发展成为区域性环境问题和全球性环境问题。 正文: 1、沙尘暴天气行程的原因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总之,沙尘暴的形成需要这三个条件: 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

输送的动力保证。 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过度放牧、开荒破坏草场、破坏绿化,无法有效的阻挡风沙,也是沙尘能够形成沙尘暴的原因之一。 2、我国的沙尘暴现状 根据沙尘暴发生频率、强度、沙尘物质组成与分布、生态现状、土壤水分含量、水土利用方式和强度,结合区域环境背景将中国北方划分出4个主要沙尘暴中心和源区:1)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阿拉善盟;2)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3)内蒙古阴山北坡及浑善达克沙地毗邻地区;4)蒙陕宁长城沿线。上述沙尘暴多发地区的沙尘也常随西风和西北气流输送到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形成沙尘天气。沙尘暴多发生在春季的 3—5 月, 以午后为多,其伸展高度一般为 1 000—2 500 米, 严重时可达2 500— 3 200米。 3、沙尘暴的危害 沙尘暴天气是中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生态环境恶化: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 (2)生产生活受影响: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

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产生成因

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产生成因 一、什么是沙尘暴 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有着巨大的破坏力。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非常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气象上将浮尘、扬沙、沙尘暴统称为沙尘天气,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以能见度和风力的大小来区分。浮尘指在无风或微风的情况下,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扬沙是指由于风力较大,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相当浑浊,水平能见度在1~10km;沙尘暴水平能见度小于1km;当局部区域能见度小于200 m,不小于50m时称强沙尘暴;当能见度小于50m时称特强沙尘暴。 二、沙尘暴的时空分布 1.沙尘暴的时间分布特征 (1)地质历史时期 研究表明,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沙尘暴也显示出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在气候比较暖湿的时期,地面植被生长茂密,生态环境条件优越,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就低;反之在气候冷干的时期,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就高。 (2)近代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的变化特点是:20世纪50年代沙尘暴发生的日数最多;60年代前期略有降低,60年代后期降至最低;之后70年代稍有增加,80年代又处于逐渐减小的趋势,90年代又有明显的增加。 我国沙尘暴的季节变化特点是:春季最多,约占全年总数的一半,夏季次之,秋季(新疆地区为冬季)最少;按月份来看,一年中3、4和5月沙尘暴发生次数偏高,尤其以4月份沙尘暴发生次数为全年最高。5月份以后沙尘暴发生次数急剧下降,9月和10月为最低。 另外沙尘暴也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沙尘暴的发生时间大多集中在中午至傍晚,夜间至午前相对较少,这与近地层大气层结稳定度状况有关。 2.沙尘暴的空间分布特征 沙尘天气是干旱及半干旱区特有的灾害性天气,全球有四大沙尘暴高发区: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 我国的沙尘暴区就是中亚沙尘天气高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位于北方地区。总的特点是西北多于东北地区,平原或盆地多于山区,沙漠及边缘多于其它地区。 我国沙尘暴存在两个多发区:一是河西走廊、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及其周边地区;其次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及其周边地区。另外在北疆克拉玛依地区、南疆的和田地区和青海的西北部地区是三个局地性沙尘暴区。 三、沙尘暴产生的原因 沙尘暴的发生有其自然原因。首先,我国西北部有浩瀚的沙漠。加之那里干旱少雨,土地裸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沙源;其次是要有蒙古气旋的存在,能将大量沙尘卷入高空;三是要有能将卷入高空的沙尘输送到远方的冷气流。这三个条件缺一个就很难形成大范围的沙尘暴。 沙尘暴一般发生于春夏交接之际,其形成与大气环流、地貌形态和气候因素有关。一方面春季风速较大;另一方面雨季此时尚未来临降水稀少,而气温已开始回升地面开冻融化、蒸发变得强烈,使得裸露的沙土逐渐变得松散,一旦遇有较强的天气系统活动就很容易产生沙尘暴。夏季降水较多,植被覆盖率高,沙尘

灾害学基础学习知识原理学习知识重点-基本基础学习知识原理

自然灾害概述 第一节自然灾害基本概念 灾害:是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或现象的总称。一般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与自然现象的区别)是指对自然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人类及其生命财产造成破坏和危害的自然现象或一系列自然事件。(对人类和人居环境没有造成破坏的自然现象不能称为自然灾害) 1.1 自然灾害的内涵与本质 “自然灾害”是人类生存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 两个属性: 一是其自然属性,就其本身而言仍然是自然界部分物质以特殊方式进行的自然运动,这种特殊方式的自然物质运动可称为事件; 二是其社会属性,上述事件会对它所及范围内生存和活动的人员、生物和已存在的资产产生一定的损害,这种损害被称为“灾害”。自然灾害发生基础 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也即部分自然界物质进入急剧位移运动的发生(或变异),必须有一个能量积累的过程和发生能量转换的条件,能量积累的过程和所达到的程度则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我们把自然灾害的发生所必须具备的能量积累的条件和发生能量转换的条件合

称为自然基础。 发生滑坡事件的自然基础是比较陡的地形坡和坡地组成物质的结构构造特征,也即特定的地质地貌条件。 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承灾体、致灾因子与灾情共同组成具有复杂特性的地球表面系统,灾情是由孕灾环境、承灾体、致灾因子相互作用的产物。 孕灾环境是由地球几个圈层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作用环境,它对灾害系统的复杂程度、强度、灾情程度以及灾害系统的群聚与群发特征起着决定性作用。 致灾因子 致灾因子是指可能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资源与环境破坏、社会系统混乱等孕灾环境中的变异因子,指造成灾害的罕见或极端的事件。

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

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 现在的天气是变化多端,沙尘暴是属于一种比较恶劣的天气了,这会使得我们感到十分的震惊,因为这个时候会有数百米的沙尘在滚动着,在恶劣的天气下是很容易导致我们患上一些呼吸道的疾病的,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做好保健的工作,那么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呢? 沙尘跟风暴的组合,就成了沙尘暴的发生,大陆西北地区干旱且多沙漠,一旦有强冷空气过境,紧贴地表产生强风,非常容易引起沙尘,此即为造成沙尘暴发生之特殊条件,所以大陆北方地区是沙尘暴的多发区域。沙尘暴源于新疆东部戈壁、高原北部及蒙古杭爱盆地。一般是发生在春季,因为此时沙漠地方的土壤消冻,表皮较松软,加上早晚温差极大,形成较强的风势,挟带沙尘南下。受西风环流的影响,沙尘暴沿阴山北坡风蚀沙漠化区向东挺进,沿途继续卷起大量沙尘。根据美国卫星照片发现,大陆的沙尘暴可以在七天内,从华北一路“侵袭”到美国西岸。 由于沙尘暴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环保署前年便在马祖设置观测站预警。一般而言,健康的人不必过度担心沙尘暴,但空气中若悬浮微粒的浓度太高,正常人也会出现刺激感而受不了,如咳

嗽、眼涩或喉咙痒等,当PSI 值超过 200以上时 (以平时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市平时空气中悬浮微粒就在 100-200之间),连健康的人都应减少室外活动。 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 在沙尘天气里,容易并发呼吸道疾病的都是老人和儿童,因为这类人群的体质相对较弱而且抵抗力差,通常会经过空气中的微粒吸入我们的体内,造成呼吸道疾病得产生,有时候还会引发旧病发作,所以这类人群应该及时地做好保健工作,在饮食方面应该多加强营养的均衡,提高我们身体的抵抗力,平时多吃鸡蛋鱼类,大豆制品比如常见的,木耳,丝瓜,核桃,蜂蜜,海带等食物,对我们身体的祛痰平喘,润肺止咳都有很好的功效作用,在日常的护理当中,如果遇到沙尘来袭,应该紧闭门窗,减少室外运动,对家里的空气进行消毒,清洁,净化,每天可以打开窗户保持气流畅通一到两个小时,如果非要到户外运动,应携带好各类防护措施,以防沙尘吸入体内,不过在沙尘天气,发现自身有不良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避免耽搁病情。 以上就是关于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的一个介绍,我们在平时

宁夏地热远景调查及银川平原地热资源评价

宁夏地热远景调查及银川平原地热资源评价 成果报告 项目编码:DKD2002005-5 任务书编号:DKD2002005、水[2002]008 工作起止年限:2000年1月—2003年12月 课题负责:王 利 报告主编:王 利 王贵玲 陈宗宇 报告编写人: 水 环 所:刘志明 蔺文静 宁夏地调院:郁冬梅 毛自力 王红英 提交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单位负责人:张 黎 总工程师:李天斌 合作提交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单位负责人:黄志兴 总工程师: 提交时间:2006年10月 计划项目名称:宁夏地下水、地热资源评价与生态环境建设示范 实施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国地质科学院合作项目

《宁夏地下水、地热资源评价与生态环境建设示范》 项目领导小组 组 长: 王全诗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 副组长: 张彦英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 李双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 成 员: 张宗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任纪舜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严烈宏 宁夏国土资源厅厅长 赵 逊 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 刘国民 宁夏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杨 强 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 黄志兴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所长 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 任:黄志兴(兼) 副主任:刘国民(兼) 成 员: 李贵书 中国地质科学院科技处处长 张 韬 宁夏地勘局地勘部主任 石建省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国地质科学院合作项目 1

《宁夏地下水、地热资源评价与生态环境建设示范》 项目组成员 首席科学家: 张宗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 项目负责人: 黄志兴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所长 辛 平 宁夏地质工程勘察院院长 成 员: 石建省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孙永明 宁夏地勘局副总工程师 李贵书 中国地质科学院科技处处长 张 韬 宁夏地勘局地勘部主任 张发旺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科技处处长 余秋生 宁夏地质工程勘察院总工程师 2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区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

探究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区沙尘暴的形成原因、特点和防治措 施 摘要:本文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沙尘暴的定义和地理分布,从地理特征、经济发展等方面阐述了选择宁夏的理由,简要分析了宁夏地区沙尘暴形成的原因和近年来的时空分布、传输路径及变化趋势,并以沙尘暴预警机制和综合治理方式为纲展开对于沙尘暴防治措施的讨论。 关键词:宁夏沙尘暴形成机制预警措施综合治理 An Exploration into the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Sandstorms in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Technology of Chemistry and Biology Depart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 Hangzhou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chooses Ningxia Hui Autonomous as a study object ,and clarifies the reasons from perspectives of geography characteristics and economic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a definition of sand-dust storm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lso, the paper give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paths ,trends and ways to form of the sandstorms in the area. At last, we make a discussion over the early warning measures an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controlling sandstorms. Key words: Ningxia sandstorm formation mechanisms early warning measures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沙尘暴危害简述

沙尘暴危害简述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一、沙尘暴危害原理: 沙尘暴的危害主要是风和沙两方面的危害,风的危害主要是风力破坏和侵蚀地表,沙的危害主要是沙埋。 1.风力破坏。这一方面主要分为对建筑设施的影响和对农作物的影响。首先是对建筑设施的影响。由于大风的影响,树木、电杆、农民的温室大棚等都会遭到严重破坏。此外,是对农作物的影响。由于西北地区四、五月正是瓜果、蔬菜、甜菜、棉花等经济作物出苗,生长子叶或真叶期和果树开花期,此时最不耐风吹沙打。轻则叶片蒙尘,使光合作用减弱,且影响呼吸,降低作物的产量;重则苗死花落,那就更谈不上成熟结果了。 2.侵蚀地表。大风作用于干旱地区疏松的土壤时会将表土刮去一层,叫做风蚀。大风不仅刮走土壤中细小的黏土和有机质,而且还把带来的沙子积在土壤中,使土壤肥力大为降低。此外大风夹沙粒还会把建筑物和作物表面磨去一层,叫做磨蚀,也是一种灾害。 3.沙埋。遇到障碍物或风力减弱时,沙粒落下来,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等。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 二、沙尘暴危害方式: 1.沙埋。沙尘暴以排山倒海的势头向前移动,下层的沙粒在狂风驱动下滚滚向前。遇到障碍物或风力减弱时,沙粒落下来,就会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等。这种危害一般出现在有风沙入侵绿洲和戈壁滩的地段,也可出现在沙漠、片状沙地相连接的狭长地带。 2.风蚀。强大的风力对地表物质吹蚀,就像是用刀子刮东西似的。风蚀土壤不仅仅把土壤里的细腻的粘土矿物和宝贵的有机物质刮跑了,而且还把带来的细沙堆积在土壤表层,使原来比较肥沃的土壤变贫瘠。 3.大风袭击。伴随着沙尘暴的大风,所到之处狂风怒吼,能把大树连根拔起,刮倒墙壁、毁坏房屋、刮翻火车、摧毁电杆,造成人、畜伤亡。

气象学知识整理

气象学知识整理 ㈠名词解释5×2′㈡填空20×1′㈢判断10×1′㈣选择10×1′㈤填图2×5′㈥简答3×5′㈦计算2×5′㈧论述1×15′ 名词解释 1.气象学:气象学就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2.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就是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 关系及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广义农学(含农、林、牧、渔、农经等)与气象学之间相互渗透的交叉学科。 3.大气污染:由于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结果,直接或间接地把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一些物质和能量输入大气中,其数量和强度超出了大气的净化能力,以致造成伤害生物、影响人类健康的现象称大气污染。 4.黑体(绝对黑体):吸收率等于1的物体为黑体。如果有一物体,在任何温度下,对任何波长的入射辐射能的吸收率都等于1,即对投射于其上的辐射能全部吸收,这种物体就成为绝对黑体,简称为黑体。 5.灰体:如果一个物体的吸收率为小于1的常数,并且不随波长而改变,这种物体称为灰体。 6.*太阳常数: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入射光线表面的太阳辐射的辐照度称为太阳常数。建议取值1367±7W?m﹣2,通常采用1367W?m﹣2.

7.温室效应:由于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易于让大量的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大气又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面辐射不易逸出大气,大气还以逆辐射返回地面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少地面的失热,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暖作用,称为“大气保温效应”,习惯称“温室效应”。 8.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 9.*逆温现象:在对流层中,总的看来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但就其中某一层而言,在一定条件下,有时可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增加(气温垂直梯度为负值)的现象,叫做逆温现象。按形成原因分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 10.三基点温度:温度对于植物生命、生长和发育过程的影响,从其生理过程来讲,都有3个基本点温度,简称三基点温度,即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11. “温周期现象”:植物的生长和产品品质,在有一定昼夜变温的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要好。这种现象称“温周期现象”。 12.饱和差:某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称饱和差。单位hPa d﹦E-e d越小,空气越接近饱和即越潮湿d=0时空气达饱和 13.露点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通过降低温度,使未饱和空气达饱和时所具有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气压一定,水汽越多,露点越高;反之越低

中国地理小区域——宁夏平原(解析版)

中国地理小区域——宁夏平原 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平原地处断裂陷落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更新世时期,宁夏平原是一个浩瀚大湖,沧桑巨变,最终演变成今天的平原。现在的宁夏平原,即使年降水量仅仅200毫米左右,蒸发量近2000毫米,但贺兰山前仍草场广袤,银川附近则湖沼遍布,灌溉农业发达,有着“塞上江南”的美称。下图为宁夏平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解释宁夏平原从大湖到平原的演变过程。 (2)“没有贺兰山,也不会有宁夏川”。请从自然地理角度说明其原因。 (3)说明宁夏平原引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的地形条件。 (4)分析宁夏平原发展灌溉农业对黄河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大湖时期,由于地势低洼接受黄河搬运物质的堆积,(加上来自贺兰山的堆积物,水生生物遗体等的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不断升高扩大,露出水面,连接在一起,形成平原。 (2)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削弱冬季寒冷空气的侵袭;挡住沙漠的东移;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等。(其它合理角度说明正确也可给分)

(3)地形平坦,便于引水灌溉和扩大灌溉面积;地势南高北低和西高东低,可自流灌溉等。 (4)受灌溉用水、灌区蒸发的影响,导致黄河径流量减少;农田灌溉退水排入黄河,导致水质下降;黄河变浅,搬运能力下降(或修建拦水大坝),导致含沙量减少等。 典型例题二:宁夏平原——“黄河金岸,塞上明珠”,自古以来就有“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美誉。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读图简述宁夏平原与贺兰山东麓冲积扇形成的异同。 (2)宁夏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源于贺兰山和黄河的呵护,请说明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同:均为流水沉积作用。 异:宁夏平原还受地壳运动引起岩层断裂下陷。 (2)贺兰山的阻挡,减弱了冬季风(寒冷气流)的影响,阻挡了西部风沙的侵袭;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增加大气降水补给;黄河为宁夏平原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水源;黄河携带的泥沙在此沉积形成平坦肥沃的平原。 典型例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尘暴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

沙尘暴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 一、沙尘暴的形成 (一)沙尘暴天气成因: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在极有利的大尺度环境、高空干冷急流和强垂直风速、风向切变及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引起锋区附近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发展,加剧了锋区前后的气压、温度梯度,形成了锋区前后的巨大压温梯度。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差风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层风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尘,形成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 (二)沙尘暴的人为成因: 很久以来,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很脆弱,其植被极易破坏而难以恢复,再加上这些年来的毁林毁草,开荒、过度放牧等人为破坏活动,造成了土地沙化不断扩展,这就为扬沙浮尘的天气提供了主要的土沙物质。 沙尘暴就是这样形成的。 二、沙尘暴的形成需具备4个条件。 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 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 四是干旱的气候环境。沙尘暴多发生于北方的春季,而且降雨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沙尘暴是很好的证据。 三、沙尘暴的危害 沙尘暴天气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生态环境恶化 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 2、生产生活受影响 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 3、生命财产损失 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威武、民勤、白银等地市的强沙尘暴天气,受灾农田253.55万亩,损失树木4.28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元,死亡50人,重伤153人。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单元知识要点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单元知识要点 第一、二单元 一、填空 1、杠杆、斜面、滑轮、轮轴都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2、一根橇棍就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叫杠杆。 3、天平是根据杠杆平衡的原理工作的,我们常用的天平可以分成托盘天平和挂盘天平。. 4、像汽车方向盘那样,有一个圆轮和一个轴组成的机械,我们称之为轮轴。 5、一个边缘有槽的轮,叫做滑轮。 6、像旗杆上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 轮。7、可以跟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8、使用定滑轮的优点是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缺点是不省力,使用动滑轮的优点是可以省力,缺点是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滑轮组合理利用了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滑轮的优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8、齿轮属于传动机械,齿轮传动的主要作用是将动力机的动力传递给工作机。在传递的过程中传动机械还可以改变运动的速度或改变运动的方向。 9、利用斜坡将重物升高,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提升重物的简单方法,这个斜坡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即斜面。 10、大部分机器都是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和控制部分组成的。 11。动物的有些部位或器官相当于简单机械,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如:老虎的爪子和牙齿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斜面,便于捕捉猎物和切割食物。 12、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叫生殖,生殖有两种方式, 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的个体。有性生殖是在父母的共同参与下产生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13、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试管婴儿的名字叫路易斯·布朗。 14、生物在形态和生理上的特性是由基因控制的。它能决定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如何生长。 15、克隆,英文clone即通过无性繁殖的方法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16.1997年2月,英国科学家向世人宣布,世界上第一只通过无性繁殖的克隆羊诞生了。 17、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18、当斜面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平缓,就越省力。 19、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和受精等过程,形成果实和种子。用种子 进行繁殖的有:凤仙花、牵牛花。20、把枝条或茎剪成小段,插入土 中,生根发芽后形成新植株,这种方法叫扦插。可用扦插的植物有:月 季、杨、柳。将枝条的一端压入土中,当生根发芽后再将其与母体分离,长成新的植株,这种方法叫压条。可用压条的植物有:夹竹桃、石榴。把一株植物的枝条或芽接到另一株植物的枝干上,长成新的植株,这种方法叫嫁接。可用嫁接的植物有:苹果、梨、桃等。 20无性繁殖的动物有:水螅、海葵和蚜虫等。卵生的动物有:①大部分的昆虫如蜻蜓、蝴蝶。②鱼类如鲫鱼、鲤鱼。③两栖类如青蛙、蟾 蜍。④爬行类如龟、蛇、鳄鱼⑤鸟类如麻雀、燕子。鸡、鸭、鹅。胎生的动物有:大部分哺乳类如狗、猫、牛。 21、我们把人、其它动物所拥有的与各自父母一代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我们把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 二、选择 1、下面的工具中不属于杠杆的是(A) A、板手B、钳子 C、镊子 2、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越(B) A、费力B、省力C、费时

【备战2013】高考地理 必背知识点 沙尘暴成因及防御策略(全国通用)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沙尘暴成因及防御策略 2013年高考在即,整理了沙尘暴成因,包括大风因素、环境因素,及防御策略和对沙尘暴治理的相关误区供大家学习参考。 沙尘暴主要由3种因素构成:第一,产生大风的条件因素;第二,产生对流层低层强烈垂直不稳定的因素;第三,当地地理环境存在着丰富的沙尘源。我国有两大沙尘暴多发地区:第一个多发区在西北地区,主要集中在3片,即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吐鲁番—哈密盆地经河西走廊、宁夏平原至陕北一线和内蒙古阿拉善高原、河套平原及鄂尔多斯高原;第二个多发区在华北,直接影响首都北京的安全。 我国沙尘暴日益严重,主要是土地不合理开发和不合理耕作所致。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有关方面管理的不到位,西北、华北地区土地大量开垦,草原过度放牧,人为破坏自然植被,形成了大量裸露、疏松土地,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的沙尘源,一遇大风便形成影响社会、危害人民健康的沙尘暴。 沙尘暴中的悬浮颗粒主要来自农田。把防治沙尘暴的工作重点放在农田和退化草原上是我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沙尘暴是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开发,为大风提供了丰富的沙尘源,导致严重风蚀的结果。我国传统耕作方法有很大的弊病,对土壤多次耕翻、耙耱,造成一个疏松的耕层,土壤得不到保护,这是水土流失和严重风蚀的根源。应在改革耕作制度上入手,对传统耕作方法给予彻底否定。大力推广免耕法,担当起治理沙尘暴的历史重任。 目前,我国在沙尘暴治理上有误区,认为防御沙尘暴就是治理沙漠。认为沙尘暴就是沙漠里的沙粒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没有认识到沙尘暴的主要危害成分是直径小于100微米微细颗粒,而这些微细颗粒主要来自农田和退化草原;二是认为治沙就是造林。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环京津防沙、治沙项目,都只重视植树造林。 两个认识误区,导致防御沙尘暴工作不能做到对症下药。林带只是防御沙尘暴的一个措施,即设立风障。防御沙尘暴最主要的措施是地面覆盖。沙尘暴重点发生区多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不是森林地带,造林效果一般不好:树木成活率低,生长不良,保留下来的也多是“小老头树”。

沙尘暴的危害

【篇一:沙尘暴的危害】沙尘暴是人类最顽强的敌人之一,人类也同它做过战斗。沙尘暴的危害,可以让整个人类吃惊,今年三月以后,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已7次发生大风扬尘和沙尘暴天气。强劲的西北风肆掠着大量的沙尘,席卷了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最严重的一次是四月六日的沙暴,波及西北五省区,以及东北的吉林。辽宁和江淮地区的江苏,安徽等,就是说,这一天半个中国的天空都是黄色的。那么,沙暴是怎么形成的呢?形成沙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我们可以找出种种理由,但是都改变不了形成沙暴的最根本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这一事实。由于人类增加和短期利益驱动,许多地方在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无计划,无节制的开垦,导致土地沙化。到1973年,内蒙古已有两千多万亩土地沙化。根据全国农业区化办公室对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四省区的卫星遥控调查,至1996年,四省区调查区开垦的2912万亩土地中,有1433万亩因沙化被迫荒废,占开垦总面积的百分之49点2。防止沙暴的主要的办法是环保,所谓环保就是指环境的保护,只要再将原来的树植保护起来,沙尘暴是可以治理的。少砍一棵树就等于救活一个生命。【篇二:沙尘暴危害人体健康】气候规律表明,每年3~4月份,是我国北方地区强沙尘暴天气的高发时段。在强沙尘暴侵袭地域,水平和垂直能见度只有几百米甚至几十米。狂风卷着沙尘,不仅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危害,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恶劣影响。与一般风暴相比,沙尘暴除了大风之外,还混有大量的尘埃颗粒、花粉、细菌和病毒以及其他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因此,沙尘暴是传播某些疾病的媒介,而且因为波及的范围较大,会引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例如当沙尘暴吹到下游地区变成浮尘天气时,仍有大量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微粒成分。另据医疗卫生部门提供的资料,沙尘暴可以把过敏原从遥远的地方传到本地,有些在本地不曾有过敏史的人,当有吹沙(指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天气的总称)发生时,就可能有许多过敏反应症状(如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瘙痒症等)。每当沙尘暴侵袭北方城市时,当地医院五官科的眼疾患者就会急剧增多。沙尘暴可直接引起眼睛疼痛、流泪,如不清除沙尘,或用手揉眼睛,均可引起细菌性或病毒性眼病。所以,当有吹沙天气时,出门应戴防尘眼镜;如沙尘进入眼睛,切忌用手乱揉,可用干净的湿毛巾轻轻擦拭,如没有效果,则要去眼科医院就诊。沙尘暴还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空气质量不好,使得一些呼吸道本来就不健康的人出现干咳、咳痰、咳血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高烧。此外,大风使地表面蒸发强烈,驱走大量的水汽,空气中的湿度大大降低,使人口干唇裂,鼻腔粘膜因干燥而弹性削弱,易出现微小裂口,防病功能随之降低,空气中的病菌就会乘虚而入。即使从物理属性上说,沙尘暴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首先,当沙尘暴出现时,空气及沙尘的冲撞摩擦噪音,会使人们心里感到不适;特别是大风音频过低,能直接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使人头痛、恶心、烦躁。其次,猛烈的大风、沙尘常使空气中的维生素即负氧离子严重减少,导致一些对天气变化敏感的人体内发生变化,让人感到神经紧张和疲劳。第三,沙尘暴袭击时,能见度较低,光线阴暗,使得人的视野受到限制,让人产生一种压抑和恐惧之感。【篇三:沙尘暴的危害】[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说说风有哪些益处和害处,引出沙尘暴的话题。 2、教师:你们见过沙尘暴吗说说你的体验。引导幼儿从风沙的声音,风沙的速度,风沙吹在人脸上的感觉,当时空气中的味道等多方面展开讨论。教师根据幼儿讨论情况给予小结。 3、教师简单介绍沙尘暴的危害。 4、教师:你们知道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吗?引导幼儿从植被的破坏,森林的大量砍伐等方面讨论。 5、请幼儿说说用什么方法才能减少和控制沙尘暴。教师从种植花草、保护树木、建防护林等方面提示补充。活动建议:1、可在有沙尘暴的天气开展此项活动。 2、在活动区摆放有关的图片或图书。 3、组织幼儿参加简单的种植活动。知识参考:近年来,沙尘暴波及的范围之广,危害之大,越来越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沙尘暴主要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树木,无计划开荒,造成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所致。只有加强环保意识,退耕还草,种植大量的树木花草,建更多的防护林,才能减少沙尘暴。[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沙尘暴的成因,树立环保意识。

贺兰山—宁夏平原的保护神

贺兰山—宁夏平原的保护神 秦为胜 贺兰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 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 青铜峡。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贺兰山南北长 220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南段山势缓坦, 三关口以北的北段山势较高,海拔2000~3000 米。主峰敖包圪垯位于银川西北,海拔3556米, 是宁夏与内蒙古的最高峰。山地东西不对称,山 体东侧巍峨壮观,峰峦重叠,崖谷险峻,以断层 临宁夏平原。向东俯瞰黄河河套和鄂尔多斯高原。 山体西侧地势和缓,没入阿拉善高原。贺兰山山 间有数个东西向山谷,著名者有贺兰口、苏峪口。 三关口、拜寺口,自古以来就是东西交通要道。贺兰山为强烈地震带,1739年银川附近发生8级地震,1561年在中宁、1709年在中卫都发生过7.5级地震。 贺兰山与南部的牛首山褶断带、清水河—六盘山褶断带、罗山—云雾山隆起带构成了一系列的背向斜的断层。地貌上看,贺兰山西侧平缓,而东侧陡峭险峻,有大量露出地表的断层,东侧与银川平原垂直落差可达2000米。贺兰山北部以花岗岩为主,由于接近乌兰布和沙漠干旱少雨,所以物理风化强烈;贺兰山主体在贺兰山中部,山势陡峭,山体庞大,海拔较高,一般在2000-3000米之间,主峰敖包疙瘩就在贺兰山中部,海拔3555米,贺兰山中部东西宽度可达50公里。贺兰山南部山势相对和缓。有汝其沟、大水沟、小水沟、贺兰沟、插旗沟、苏峪口沟、三关口沟等50多条沟谷,沟道成V型,下部较为宽阔,沟底砾石遍布,沟口一般是碎石遍布的洪积扇。贺兰山东麓山前地带西夏名胜古迹丰富多彩,有西夏陵园、滚钟口、拜寺口双塔等名胜古迹和独特的沙湖风景区。贺兰山东南端为青铜峡,峡谷在蓝天和黄河映衬下呈现出青铜色。相传大禹治水时,劈开贺兰山,引黄河水北流。现建有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贺兰山西侧有内蒙重镇巴彦浩特,蒙古语为“富饶的城”。 贺兰山和银川平原是沙海中的“绿岛” 和绿洲,贺兰山是断裂上升形成的山脉,银 川平原是地壳断裂下沉,黄河泥沙沉积形成 的冲积平原,贺兰山西坡较缓,逐渐过渡到 内蒙古高原;东坡陡峭,山势雄伟,高差较 大,构成一道天然屏障,阻挡西北季风,从 而削弱了来自蒙古—西伯利亚寒冷气流,阻 截了腾格里沙漠的东侵,也阻止了潮湿的东 南季风西进,为东坡夏季带来丰富的地形雨, 滋润了宁夏平原,使得贺兰山东西两侧气候、 水源、植被有着显著的差别,成为中国外流 区和内流区的分水岭,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 候的分界线,也是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 地方,温带荒漠和荒漠草原的分界线,纯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分界线。因此,贺兰山成为中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也成为宁夏平原的守护神,阻挡了腾格里沙漠的东侵。

沙尘暴知识要点

第十三课沙尘暴 一、填空 1、沙尘天气分为:浮沉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四类。 2、沙尘暴的形成三要素是:(强风)(沙源)(不稳定的空气)。 3、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敌人之一。 4、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5、沙尘暴多发于(沙漠)(沙地)(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 6、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空中沙尘飞扬)(空气浑浊),(能见度差) 7、沙尘暴天气是大风扬起沙尘,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m)的恶劣天气。 8、在形成沙尘暴的天气的基本条件中,(人为破坏植被),(开垦作耕地)等人类活动与沙尘暴天气的发生有关。 9、我国上世纪沙尘暴天气发生次数为:50年代发生(5)次,60年代发生(8)次,70年代发生(13)次,80年代发生(14)次,90年代发生(23)次,90年代后沙尘暴出现的次数明显增多。 10、随着沙尘暴的频繁发生,50-60年代土地沙化面积每年扩张(1560)平方千米,70-80年代每年扩展(2100)平方千米,90年代每年扩展(2400)平方千米。进入21世纪,我国每年强沙尘暴的次数以及土地沙化面积还在进一步上升。 11、产生沙尘暴的原因是(过度放牧)、(植被破坏)、(土地沙化)。 二、问答 1、沙尘暴天气发生时有哪些现象?为什么有这种现象?沙尘暴天气有哪些危害? 答:沙尘暴天气是大风扬起沙尘,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恶劣天气。因为它处在沙漠、沙地、和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这里的空气容易受热而上空的空气相对较冷,造成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空气对流,当出现了长时间的大风天气时就形成了沙尘暴。 2、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沙尘暴的这种变化? 答:沙尘暴多发于沙漠、沙地和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这里的空气容易受热,而其上空的空气相对较冷,造成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空气对流。当出现长时间大风天气时,就容易讲地面沙尘卷至高空,并被强风吹到其他地方,形成沙尘暴天气。 3、根据课本46页的曲线变化,我们有什么发现? 答:近几十年来,我国出现沙尘暴天气的次数越来越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次数明显增多,土地沙化的面积在不断上升。 4、为什么会出现沙程暴天气不断上升的情况? 答:土地沙化面积不断上升,扩展来了沙源,使气候变得恶劣,导致沙尘暴天气的增加。 3、如何防止沙尘暴的发生? 答:大量植树造林,建立良好的生态屏障。造防护林,组织土壤沙尘的运动。科学放牧,保护草场。在城市中种植花草树木,增大绿化面积等等。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13沙尘暴》word教案(1)

沙尘暴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2、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3、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4、向学生进行自然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教学准备 1.为学生准备沙尘暴天气的图片以及沙尘暴天气的影像资料。 2.导致沙尘暴现象的有关资料,近几十年来我国出现沙尘暴天气的数据。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了解学生已有的对沙尘暴现象的认识。问:你们见过沙尘暴现象吗?有哪些现象? 二、新授 1.了解沙尘暴天气的主要现象。 (1)出示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图片,或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课件,让学 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有什么现象?

(2)分小组汇报并归纳沙尘暴天气发生时有哪些主要现象,并在全班汇报。 (3)全班归纳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主要现象。 风将地面尘沙吹起;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沙子,空气相当混浊;车上、建筑 物上、人的身上到处落是的沙子;天气灰暗,看不见阳光,影响人的行走和交通,很 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2.探险究沙尘暴现象形成的原因。 (1)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并在小组内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2)全班汇报: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 多发生于沙漠、沙地、干旱的沙质裸露地表;空气易受热,形成冷暖空气 的上下对流;强风的作用…… 3.探究沙尘暴对人类人危害。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沙尘暴对了类有哪些危害?教师也可为学生提 供一些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资料片,让学生充分了解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 (2)了解近几十年来我国发生沙尘暴天气的情况: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 (3)学生探究活动:绘制简单的图表,并展示学生绘制的图表。 (4)学生活动:根据所绘制的曲线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曲线中你们 发现了什么? 沙尘暴天气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特别是80年代以来,次数明显增多;沙尘暴的强度越来越大;土地沙化的面积在不断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