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学报告

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学报告
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学报告

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学报告

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学报告:他不是因为穷而杀人相关专题:公安部A级通缉犯马加爵落网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发生之后,一些媒体,包括马加爵本人,都在把犯罪动机归结到他的贫困背景上。前不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奔赴云南,对此案进行全面调查,她研究了此案所有相关材料,访问了办案人员,还专门为马加爵设计了心理问卷,做了心理测试,发现了很多真实的东西,之后做出上万字的《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分析报告》。李玫瑾教授认为,将“贫穷”归结为马加爵犯罪动机起点的归因并不全面,也并非真实的问题起点。如果以这种归因解释马加爵的犯罪动机,很容易以“一般的社会理由”遮掩“个性中的问题”,进而误导人们对于马加爵犯罪心理原因中重要因素的判断。她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同时,他的犯罪心理、犯罪方式与手段,又与他的智力水平密切相关。近日,记者对李玫瑾教授(以下简称李)进行了采访。“我认为,导致他杀人的,不是因贫困而引起的自尊问题” 记者:马加爵案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你为什么最近才去云南进行调查?李:上次一家媒体采访时我还在抱怨,这样的案子我们学者接触不上,因为我也只能看到媒体的有关报道。心理分析研究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不接触完整的东西,就不可能做到客观真实。公安部有关业务局领导给我提供了这样一次机会。最初我对马加爵的犯罪动机也有错误的判断,也把他归到穷人的自卑上,即由自卑的敏感引发的。但是当我知道他杀害的四个同学当中有三个是和他一样的贫困生后,我就觉得用贫困为理由解释不通。如果他杀害的不是贫困生,可能他平时就有对富人的这样一个情结,但是他显然没有。记者:你在云南见到马加爵了吗?

李:我遗憾的是没有见到他,问卷是别的同志帮我问的。马加爵现在情绪反应非常强烈,带马加爵到学校指认现场,他浑身颤抖,不敢看。指认现场回来不吃不喝,他现在是但求速死来解脱。记者: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生命?李:我认为他现在已经知道自己错了,开始有情感反应,知道恐惧了。但是杀人的时候他却连杀三天,第三天还杀了两个人,而且一直睡在那个房间。那个时候他对生命没有一点感觉。我在问卷中问他,你对你的杀人行为后悔吗?他说,被抓之后尽量不去想后悔,尽量不去想作案的事。他在逃避。我问,逃亡一生和杀害四个人,二者你认为选择哪个更值得?他回答,我以前没有想过,逃亡的时候想过,觉得自己傻,可以选择吵架就算了,没有必要杀人。从这点看,他在逃亡期间已经觉得自己错了。只不过他这个认识来得太晚,他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记者:你认为马加爵能否代表一个弱势群体?李:应该说马加爵是有贫困背景的。马加爵能够代表那些家里没背景,完全靠自己和只能靠自己的那批人。但是从心理学角度讲,这个群体只意味着他们要面临更多的挫折,因为他们有很多愿望不能轻易实现,贫困群体遇到的挫折感,肯定会大于富裕群体。记者:他的贫困背景,和他杀人有多少必然联系?如果马加爵不是那么贫困,他会那么敏感吗?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吗?李:我认为没有任何必然联系。贫困会导致他们面临更多挫折,并不能导致他们必然犯罪。不管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都有犯罪的,犯罪的类型各种各样,杀人的类型多种多样,和贫困没有必然联系。马加爵杀了四个人,其中三个同学都跟他一样,是贫困生,如果因为贫困而杀,他就不应该杀贫困生。马加爵说,我跟邵瑞杰很好,邵还说我为人不好。我们那么多年住在一起,我把邵当作朋友,真心的朋友也不多。想不到他们这样说我的为人。我很绝望,我在云南大学一个朋友也没有,我在学校那么落魄,都是他们这样在同学面前说我。我在云大这么失败,都是他们造成的。他们在外面宣传我的生活习惯,那么古怪。我把他当朋友,他这么说我,我就恨他们。在云南大学,有那么多的贫困生,而从马加爵的供述看,他与交往最密切的有贫困背景的同学都相处不好,这个问题显然不是因为他的贫困状态导致的。现在,因“言语不慎”而招来杀身之祸的四名被害者,已无法申辩他们的理由,更何况有两人并不在言语不慎的范围内,第一个被杀的唐学李,根本没有去打牌,更谈不上言语不慎,只因为他暂时借住在马加爵宿舍里,妨碍了马加爵的杀人计划,因而被杀。最后一名受害人龚博更是无辜,他只因为过生日没请马加爵,而别人又用此事教育马加爵:“就是因为你人品不好,所以龚博过生日都没叫你”因而被杀。所以我认为,导致他杀人的,不是因贫困而引起的自尊问题,马加爵自己也讲了,是他做人的失败。记者:很多媒体都报道了马加爵说自己做人失败这段话,他最后还说是因为穷,标题几乎都是马加爵的杀人动机,或马加爵的杀人原因。李:这个归因是错误的,这是马加爵自己的认识,自己的认识不等于是全面的客观的认识,实际上他做人失败是指他与人交往的失败,而不是贫困导致的失败,但是媒体更多的关注他

的贫困背景。在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归因理论,人在每时每刻都会为自己的行为找一种理由,凡是成功的事情,都容易归到自己的努力上;凡是失败的事情,往往归到客观的理由上,比如我今天考试失败了,可能会说是卷子太难,身体不好,或者老师没把题讲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同时我们与人交往,偶尔和某人不好,这没有关系,如果和大家交往都不好,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自身的问题?而马加爵从不考虑。他讲道:“他们都觉得我很怪,把我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隐私都说给别人听,我感觉完全暴露在别人眼里。”可是马加爵这个事发生之后,记者去找学生,有几个同学知道他的生活方式?有几个同学知道他的生活习惯?事实上,他自己感觉到的东西不一定是真实的。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说他有什么怪怪的生活方式,只是说他比较内向不太和人交往,有时候比较急。后来警察问他为什么这样说,他说可能是因为我比较穷。贫穷是一般的社会现象,不能说明个人的行为,马加爵的归因也只是他个人的认识,并不代表真正客观的结论。记者:现在很多媒体特别报道了马加爵没有鞋穿,只能在领了助学贷款之后,才能买双拖鞋,他有时一天只吃两个馒头等等。李:很多贫困生都是这样的,他们过得很不容易。我们社会当中的贫困人群占了很大一部分,都过得很不容易,但是这部分人当中绝大多数人都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很多人不了解马加爵真正的心理动机,他们只是看到表面上的东西。通缉马加爵期间,一位负责追缉的高级警官曾谈道:这个案件的犯罪动机很值得研究。根据当时掌握的情况,他既不为财,又很冷静,没有冲动的迹象;从行为方式看,思维逻辑也完全正常。马加爵的作案心理令人想到仅有三月之隔的河南平舆县落网的案犯黄勇。他自己设计了一个专门用于杀人的木马床,连续杀害了十几名无辜的青少年。这两个人有一个完全相似的心理背景:即他们在案情暴露之前都没有任何明显不良的行为迹象;他们都不属于从小就显露行为障碍的问题少年;他们的家庭背景都基本正常,不属于那种存在明显问题,容易造就“问题少年”的家庭。所以,他们的犯罪动机及相关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令人质疑。

于是人们又想到了环境,马家爵的贫困现状显而易见,由贫穷导致自卑,由自卑导致自尊,当脆弱的自尊受到伤害时,人当然会疯狂的报复,这是一条很明显的思路。随着马加爵的落网,随着他自己的供述,人们更加认为,他的动机源于与同学打牌时发生的一点“小摩擦”。但是,有关马加爵的材料不断公布,他的犯罪心理中最重要的决定性内容,也在逐渐浮出水面。“他在精神上一直是孤独的。因为他总不愿与人交流,不愿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记者:通过调查和心理研究,你认为马加爵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

李:首先,马加爵智商很高,偏重于理科,他喜欢学习有难度的科目。这意味着,他和某些学理科的大学生一样,对于人生的复杂性,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足,他们往往把人世间复杂的关系当作一种简单的、无情感反应的关系处理。比如,他杀人后居然打开电脑上网,然后睡觉,直到第二天上午,没有害怕与恐惧,没有罪恶感与内疚,之后还做了第二起、第三起,直至第四起。其次,马加爵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人。我在问卷中问,你的脾气?他回答,多愁善感。我问,你对别人对你的态度是否比较敏感?这个题我设定了5个级别的答案。他选择的是比较敏感。我还问,在上学的时候,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是否很紧张?他回答,很同意,非常紧张。从他的日记,从他在逃亡期间的录音带内容到他被抓捕后写给家人的信中都可看出,他是一个内心情感体验细腻,情绪反应相当强烈的人;但是他在外表上又是一个相当压抑的人,不擅长通过言语表达情感。我曾问他,你心里有事是否愿意找知心朋友说?他回答,说不清楚。实际上,他是不知道该说还是不该说。这种心理活动内外的不协调,是造成他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

他在中学的日记中记载着一件事,他曾因与奶奶看电视时发生冲突,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好痛恨奶奶,恨死了、恨死了!”之后,满页上写着“恨老人”,而且写了两天。还有一次,他的父亲与母亲在凌晨吵架,15岁的他在日记中记录了这一事件:“… …我真是太气愤了,真想一刀杀了他,他平时都是十分气人的,何况现在呢。我千真万确想一刀了事。但我会坐牢的,我不想坐牢,如果是十年牢,我将是25岁,真不好!要知道,我的前途该是光明无比的,我不能轻生,不能这样做,我惟一的希望就是希望爸爸死掉!这又不可能,我想用药毒害,但受害的也是我们,我无奈,……“我真恨,恨,但我很理智,我控制住杀人的念头,我想无论如何我都很想考上宾中地区班,考上重点大学,迎来新生活,现在毕竟是家事,与我无关。“对付恶人,要用狠的手段,要彻底处理掉……” 只因为听见爸爸妈妈吵架,他内心偏向妈妈而对爸爸不满,就写下了这篇充满仇恨与杀气的日记。从他对父亲的态度中,不难发现导致他现在杀害同学的心理背景。他对吵架极为敏感与愤怒,很容易引起他的杀人冲动。再有,春节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与家人、与亲人团聚的日子。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与表达的过程。对于有机会回家而不回家的人来说,这无疑是有原因的。马加爵对此的解释是:“因为回家没有人跟我玩,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做,在昆明还

有一台电脑玩玩,春节是一个人过的,寒假期间也没有出去打工和找工作,直到邵瑞杰他们回来才有人与我交流。” 显然,他不回家并不仅仅是贫困的问题。是因为他认为:即使回家也孤独,不如在学校玩电脑。在他中学的日记扉页上摘抄了一句巴尔扎克的话:“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想必这是他最有同感的一句话!事实上,他在精神上一直是孤独的。因为他总不愿与人交流,不愿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从他许多文字或独白留言来看,他即使表述,仍是遮掩的、矛盾的。马加爵的这种言不由衷还表现在最近他写给父亲等亲人的一封信中,一方面他拒绝家属请律师,另一方面他又提到,有辩护,他的情况会判无期或减刑的。在三亚被抓捕后,他给他的十四叔、十四婶写了封信,信中历数十四叔对他家的帮助,他的这种情感体验特点就是,既记住许多细小事情引发的情感体验,也必然反映在负面的情绪体验当中。“如果换一种情境,换一种背景,或者社会对他作出了某种干预,可能就不会发生”

我在心理问卷中问他,你与同学的小摩擦多吗?是每天都有?每周都有?还是每个月都有?他回答,一个月要有一两次。至于什么原因他没有说,可见他和同学的摩擦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当每月与同学为小事争吵积累下来时,就会在他内心产生仇恨的膨胀。这种膨胀被一次激烈的争吵所引爆,在缺乏正确引导,缺乏解决人际冲突的技巧教育时,他就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实际上这种方式,在他15岁的日记中就已有记载,“对付恶人,要用狠的手段,要彻底处理掉……”人的心理发展是连续的,也是一致的,于是,以杀人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人际冲突也就顺理成章。

记者:大家都说他是一个聪明、懂事、温和的孩子,难道这种表面现象,始终掩盖

着他内心里那种心理缺陷?

李:这个案子从头到尾应该说是个悲剧,如果换一种情境,换一种背景,或者社会

对他作出了某种干预,可能就不会发生。马加爵存在着心理上的一些问题,但这个问题

没有严重到他必然犯罪,就是一种阴差阳错,外部的某种情境和他的某种心境碰在一起

了,在长长的春节期间,他几乎没有出门,而是沉浸在电脑当中,这样他思维的狭窄性

就会出现,一旦他与社会恢复交往,一点点刺激就会把他引爆,而且他的情绪反应是很

强烈的。

比如那篇写父母吵架的日记,他用了整整6面纸,他写道,起床之后,本来想和他爸

爸打招呼,但他爸爸没理他,于是他写道,“我狠狠地瞪他一眼,但是他没怎么样,我

的热血又一次沸腾,都集中到两只手上,力气似乎增强了几十倍,结果我最终没说什么

,也不想说什么,只做我的事情,今天的事情真使我难忘,我会报复的。狼的眼光是很

吓人的,它代表狼的本性,凶狠,但有时它却不表现出它的本性,到了一定的环境它才

表现出来,当这生命即将完结的时候,当它向别人求救的时候,它显得很可怜,很值得

同情,但一旦它的性命保住了,它会忘恩负义,它会吃了救命恩人。我也真真正正的遇

到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希望人们引以为戒不要上当,不要被误解,拿这个外表所迷

惑。”

这段话他想说明什么呢?最后他写道,“对付恶人要用狠的手段,要彻底的处理掉

。”这是他15岁的日记,我觉得他父母吵架的背景,和他打牌与别人吵架的背景非常相

似,虽然不能代表马加爵的全部,但是至少我们不能说他后来杀人的心理问题在以前没

有踪影,没有轨迹可寻,相隔9年,这两件事有着完全相同的情绪,都是那种狠的心态。

应该说明的是,那个时候,他还不存在因贫困背景导致的自尊问题。

记者:马加爵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怎么会这样以自我为中心?

李:马加爵的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应该是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他在家中排行最

小,除父母的疼爱外还有两位姐姐的疼爱。加上他学习出色,自小就在家中备受宠爱。

我在问卷中问他,小的时候是否经常被人欺负?另外一个问题是,小的时候是否经常欺

负别人?他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从没有;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则是,每月一两次。

从这里看出,他是个不吃亏的、基本上在顺境中长大的孩子。我还问了一个问题,

你是不是做事比较任意,想起来就做?他回答,比较同意。这种家庭背景,使他在一种

自然的情境下造就了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从他被捕后的各种叙述中我们所听到的都是

他自己的感受,直至他被抓获,谈到犯罪动机时,他仍在一直强调:我打牌没有作弊,是邵瑞杰在冤枉我!然而对于同学的责怪,对于与同学的争执,他至今没有一点儿反省与自述。

相反,与他在同一家庭中成长,但排行老大的大姐在得知他的案件后,却与他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维:“在有杀人动机到杀完人的过程中,你有想过你这样自我几乎对父母

和兄姐的打击有多大吗?你难道一点没有想到这样做不但杀了4个好友会给他们的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吗?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你这样做毁了5个大学生啊!你难道当时完全丧失人性了吗?”

正如一项心理学研究中多次指出的,许多心理上存在严重疾病的人,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谈论任何事情时都以“我”为主题词,“我”的出现频率极高。他们从不会站

在别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这种性格缺陷特征是许多犯罪人所共有的心理特征之一!

“当你了解马加爵真正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有一种必然的联系,即他对人生和生

命的疑问”

记者:马加爵的事情能否说明现在的学校教育是失败的?

李:我认为这个案件可以揭示出我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当中的缺陷。我在问卷中问他的成功体验。他回答,物理竞赛一等奖,和别人打篮球,考上云南大学。我问他个人的爱好有哪些,他说是理科工科。教育的缺陷在于,我们的教育是不均衡的,只偏重于智力教育,忽视了一个人的其他方面,比如人格教育、情商教育、人生教育,还有道德的、法律的、是非的等等方面的教育。

记者:你认为把这样个案发生的原因,放到当前贫富差距扩大的社会背景里去不合适吗?

李:我研究犯罪心理经常讲一句话,很多人看一个人犯罪,往往看他眼前有那些刺激,其实当面临同样刺激时,人和人的反应是完全不同的,眼前的刺激不能完全解释人的犯罪心理,必须从他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寻找脉络。马加爵和同学打牌也好,他所说的吵架也好,不管是哪一个,他最终做出这个行为反应,绝对不是打牌这个刺激决定的,这只是一个引发的导火索。所以我特别主张要想真正了解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不能以一般的社会理由去遮掩他个性当中的问题。

穷,只有在比较的情况下才会痛苦,马加爵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不仅仅他的贫穷不如人家,更重要的是他的心理素质不如人家。

他性格内向并不是缺陷,真正决定他缺陷的是他以自我为中心。我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当他被抓住之后,他要求看看他的通缉令,看的时候他说,没想到我还值20万。显然,在这个时候,他仍然在想,他值20万。他不知道我们的通缉令是为谁发的,我们是为那4个那么冤屈的大学生发的。马加爵在用石锤砸唐学李的时候,唐嘟囔了一下,都没说出话来,他接着就是第二锤,第三锤砸下去。他那么残忍地夺去了在一起学习生活了四年的同窗好友年轻的生命,而此时他仍然想的是他自己。

再有一个,他在以后的谈话中,从来没有一点点反省他在和同学交往过程中,哪些问题导致同学对他的反感。以自己为中心是很多犯罪人所共有的心理缺陷,他们和别人发生争执的时候,首先想到别人怎么对不起他们,从来没有想到是否对不起别人。

记者:你刚才说到马加爵的情感强烈细腻,为什么他对人的生命会如此冷酷无动于衷呢?

李:事实上,当你了解马加爵真正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有一种必然的联系,即他对人生和生命的疑问。这种疑问从他中学时代就已出现,从那时起直至他杀人那一天,都没有人真正地给他一个解答。一方面是因为他很内向,含而不露,更为重要的是,社会相关的正面引导太少,以致他对人生的疑问最后竟然从流行歌曲的歌词中找到一个所谓的答案。

他的大姐在马加爵上中学的时候,就发现这个弟弟心理上有些问题,她问过,但是

弟弟没有说。后来马加爵在逃亡期间给姐姐的录音中谈到这个问题。

“姐:现在我对你讲一次真心话,我这个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我觉得人生的意义

到底是为了什么?100年后,早死迟死都是一样的,在这个问题上我老是钻牛角尖,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想这个问题想不通。王菲有一首歌,歌词是:…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

不是我,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其实,在这次事情以后,此时此刻我明白了,我

错了。其实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真的,我现在有些后悔了。以前是钻牛角尖……”

所以马加爵对人生意义的看法,是最终导致他如此冷漠地杀害四条生命的本质原因

,这是马加爵犯罪的一个很核心的问题。既然100年后早死迟死都一样,那么,身边的人早死晚死又有什么差别呢?当他与别人发生冲突时,他就这样随意地轻易地置人于死地

。当他意识到自己犯了罪的时候,他就希望赶快死,在这个过程当中,人生观才是他无

情感反应的必然原因,也是他真正的杀人动机,而不是贫穷。

直到他逃亡,直到他面临通缉与死亡,他才领悟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领悟到人生

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的,还有亲人彼此间的牵挂,人间的真情是每个人活着的理由与意义

。逃亡是人的一个特殊的经历。他在逃亡当中特别想念自己的家人,这期间他终于“聪明”地悟出了这个道理。但是,这一认识来得太晚了。

记者:为什么说他悟到这点是聪明呢?

李:因为这时候还没有抓住他,还没有人教育他。他在逃亡过程当中,他在思念亲

人的过程当中,自己悟出了人生的意义,人生的道理。

我在对他做了心理测试和分析以后,真想把这个事情告诉所有和他有同样背景的大

学生,一定要好好想想,你活着是什么意义,生命究竟是什么。

我想告诉有相似人生疑惑的、有相同情绪冲动的、活着但不明白人生意义的人们,

人生容不得夺命的过错,你夺去了别人的性命,这个过错是无法挽回的。人生观的问题

不仅仅是个人的认识问题,能决定我们人生的很多大事,甚至给社会带来灾难。

记者:你曾经提到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年轻人,包括给熊泼硫酸的大学生,他们作案

极其冷酷的特点。

李:对,这些年轻人缺乏情感体验,他们不愿与他人交往。他们不懂得,社会生活

本身就要求必须与他人协调、与他人合作。他们尽管极其聪明,但是自以为是,惟我独尊,极端自私,不知何为自我约束或遵纪守法;他们可能因为一点点小事去算计他人,

甚至精心策划谋杀过程,他们不仅没有用自己的才华为社会作出贡献,相反,精密的犯

罪设计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同时也给他人带来痛苦。

就像马加爵现在认识到的,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其实每个人活着都不单单

是他自己的事情,有他父母对他的爱恋和牵挂,有老师对他的期待,还有周围朋友和他

友好相处的关系,我们身边一个人生病去世了我们会非常难受。这种情感反应是人和人

之间很有意义很重要的东西。

“应该利用这一真实的案例在大学、高中层次的学生中开展一次人生观的大讨论”

记者:既然马加爵情感丰富,他为什么会没有情感体验呢?

李:因为他更多的是获取别人的情感,这个可能和他的家庭背景有关。爸爸妈妈非

常爱他,他自己也承认,父亲一个指头都没动过他。他还有一些亲戚,都对他非常好,

他感受了很多人对他的好,可是他对别人没有做什么,他也没有形成为别人付出的意识

和感受。到了学校之后,他还在敏感地体察别人给了他多少。他总是接受别人的情感,

也能记住别人的情感,但他从来没想反过来为别人去做什么,这个心理特点是符合他的

家庭背景的。

在云南,我问马加爵对人生意义的看法。他回答,应该成就一番事业。我问,你活

着什么东西最重要?他说,第一是快乐,第二是亲情,第三是钱。你看,他把钱放在第

三位,这又从一个角度证明贫困不是他的主要犯罪动机,这个时候,他已经认识到亲情的重要了。

我问,谁是你最崇拜的人?他回答,周星驰。

记者:因为周星驰搞笑?

李:对,有可能,这也看出马加爵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通过测试来看,他的心理大部分是健康的,情绪各方面也都正常,只是有些敏感多疑,在公共场合表达是他的弱项。所以现在归结起来,如果有一个很好的环境,一个很好的心理指导,或者如果他大姐在他身边,他可能不会犯罪。

我也是一名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提出疑惑的问题。甚至有时在课堂上:学生要求教师暂时不要讲专业课,就讲讲人生知识,因为他们此时远离父母,缺乏指导,身边的同学又与自己同属一个年龄,谁都帮不上谁。更因为大学里只开专业知识课,政治课又离人生苦恼问题太远,面临许多未知的,不定的未来因素,他们非常希望掌握具体的技巧: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处理人际冲突?如何应对管理者,如何把握服从管理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什么是恋爱?如何谈恋爱?学校学得东西今后能否有用?今后自己该怎样发展?……

因此通过对马加爵的心理分析,我感慨很多,如果这个事情做在前头,如果他能事先认识到这个问题,好几条性命啊,我们现在做什么补救都是应该的。

我现在很希望把对马加爵心理研究的真相告诉社会,而不要误导,如果把这个问题归到贫困上,不仅仅是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公平,也是对受害人的不公平,而且可能会对社会带来一个负面效应。

既然马加爵案件已经因为A级通缉令变得家喻户晓,我想提出三点建议,首先,应该利用这一真实的案例在大学、高中层次的学生中开展一次人生观的大讨论,即“人活着

的意义!”“生命的意义!”甚至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同一题目的讨论。

其次,大学生的课程设置中应该增加“独立人生知识课”、“婚姻恋爱课”、“人

际交往知识课”、“大学生学习方法课”等,总之,除专业科学知识外,要增加对年轻

人更现实、更实用的人生知识性课程。

另外,在各大学应该建立免费的问题咨询中心,不仅仅是心理问题,还应该包括各类问题,使他们遇有心中困惑有处咨询,及时排解心中难题。大学应该设立学生事务仲裁中心,类似于一个民事调解委员会,让处于各种纠纷中的学生有处申诉,在遇到纠纷时能够得到外来的干预与帮助,得到相对公平的处置。

心理疾病如同生理疾病,既有慢性病、终身性疾病,而更多的是一时性的急性病症,后者若不及时治疗,如同阑尾炎、急性肺炎一样,也会夺去人的性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同样,若不及时发现问题,予以干涉,必然会酿出马加爵类的案件,还会有大量的自杀、情杀等案件出现。

学习犯罪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犯罪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姓名:学院: 专业:学号:班级:每个星期四的晚上的犯罪心理学选修课,每每总让同学忍俊不禁的同时又引发深思。老师总是向同学们问破案智力题,同学们也很积极的回答参与。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慢慢的,从《犯罪心理学》这门课中,我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从罪犯和被害人的角度探讨了犯罪的行为、情绪和认知方面的问题。尤其从罪犯的认知方面,可以深讨罪犯的知觉、推理、信念、决策和态度;此外,还可以分析犯罪行为的原因、分类、预测、预防、干预和治疗。于是,通过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枯燥,但配以实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我相信,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了解心理方面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上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所以,学习犯罪心理学很有必要。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在学习生活中给予很大的帮助,现在许多新闻都报道过大学生跳楼自杀事件,这些现象的发生绝对不是偶然现象。当我们去分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然而也有一些学生在学校中很优秀,很出色,我们通过分析也可以发现他们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心理素质的好与坏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前途。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现在犯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了,我们应该对它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加强对犯罪方面只是的学习也变得十分必要了,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如此。大学生法律意识淡漠,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绝大多数属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其心理状态还没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围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忽视。 犯罪心理学既是一门交叉性学科,也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为研究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作出了贡献,并且也为预防和惩治犯罪以及矫治犯罪的实践服务,它为让社会认识犯罪发生的机制,并使之配合有关人员帮助人走上正途。犯罪是一种特别危险的侵害法益的不法行为。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

犯罪心理学期终试卷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200 -200 学年第学期犯罪心理学期终试卷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集群犯罪的特点是。(此题多选) A、参与人数多,彼此不认识 B、具有情境性和偶发性 C、事先无预谋 D、感染和互动激发起来的破坏 2、经验在保持中发生质和量的变化是多样的,常见的有。(此题多选) A、简略和概括 B、完整与合理 C、详细与具体 D、夸张与突出 3、心理是一种现象。(此题多选) A、纯主观的精神现象 B、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D、主观见之于客观的 4、犯罪心理产生的标志是的形成。 A、犯罪动机 B、不良个性 C、消极的情绪 D、犯罪行为“ 5、弃恶从良、重新做人,对于惯犯来说显得十分困难;顽固到底、走向灭亡,是多数惯犯的选择。这体现了他们在意志的品质。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两极性 6、性格的社会评价意义,主要体现在上。 A、性格的情绪特征 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性格的态度特征 D、性格的意志特征 7、在犯罪心理的动力系统中,包括。(此题多选) A、畸变的需要B、犯罪动机 C、不良兴趣D、薄弱的意志品质 8、“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所表现出来的是 心理冲突。 A、多避斗争 B、多重趋避斗争 C、双趋斗争 D、多趋斗争 9、突变型犯罪模式具体可分为(此题多选) A、原发型 B、继发型

C、由人际关系冲突引起的 D、由特定的气氛引起的 10、一些强奸犯罪人在犯罪之前,认为这是被害人愿意的,从而减少了良心的谴责,决意实施犯罪;抢劫犯精心策划的抢劫对象,是那些他认为的“为富不仁”者,这些分别是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前者属于,后者属于。 A、合理化作用 B、压抑作用 C、投射作用 D、升华作用 11、组织严密、内部等级森严、不公开活动、主动寻找犯罪目标犯罪的是以下何种犯罪群体。 A、团伙犯罪 B、集团犯罪 C、集群犯罪 D、合作式犯罪 12、处于侦察阶段的犯罪嫌疑人心理特点是。(此题多选) A、认知失调 B、情绪随警方侦察力度波动 C、心理冲突激烈 D、行为反常 13、犯罪心理在个体自身的犯罪活动中不断强化而趋于巩固和发展,这一规律的心理学原理是。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B、挫折—攻击理论 C、亚文化理论 D、标签理论 14、心理外化的途径可以是。(此题多选) A、言语 B、心理冲突 C、行为 D、身体语言 E、面部表情 15、无论是暴力式还是非暴力报复型犯罪,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A、情绪失控 B、报复对象易转移 C、作案时疏于防范 D、事后后悔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陈述的对错,你认为正确者,请在题目前的括号内打“√”,错者打“×”。(1分*12=12分) ( ()2、未成年人的犯罪活动,常具有明显的情境性的特点。 ()3、激情可以是一种积极、也可以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4、不需要克服困难的行动不是意志行动. ()5、饥、渴和性的需要是维持机体生存和延续种族所必须的生理需要,对生理需要的追求就是对人的生命权力的追求,在任何时候都是正当的,无可指责的. ()6、希腊语中的“性格”一词翻译成英语为“雕塑的痕迹”,这就说明,对于具有正常神经功能的人来说,性格主要是由外力即个人所的环境塑造的。 ()7、个体决定要实施犯罪行为,主观方面的意识倾向决定了犯罪会立即发生。 ()8、犯罪不一定都存在明确的犯罪动机。

学习《犯罪心理学》的心得

学习《犯罪心理学》的心得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犯罪心理学》这门课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懂得了更多有关犯罪的知识。我很高兴自己选择了这门课程,它让我收获很多。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连。这一门学科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于有关“是什么导致人犯罪”的问题,但也包含人犯罪后的反应,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犯罪心理学家也可以做为证人,以帮助法庭了解犯人的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连。这一门学科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于有关“是什么导致人犯罪”的问题,但也包含人犯罪后的反应,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犯罪心理学家也可以做为证人,以帮助法庭了解犯人的心理。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1.建立假设。通过观察如果对未知现象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发生了疑问,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原理进行尝试性或假设性的推测,也就是提出问题。 2.搜集资料。建立假设后,进一步的工作就是根据事实资料验证假设。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个案追踪法等。

3.分析资料。采用适当的方法将搜集到的原始资料加以整理、分类,是指系统化和简约化。 4.做出结论。即验证假设的过程,确定假设的正确与否。 犯罪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1.犯罪心理学既是一门交叉性学科,也是一门边缘性学科 2.犯罪心理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科 3.犯罪心理学是一门或然性学科 研究犯罪心理学的目的 1.为研究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做出贡献 2.为预防和惩治犯罪以及矫治罪犯的实践服务。 3 为让社会认识犯罪发生的机制,并使之配合有关人员帮助犯人走上正途。 犯罪心理学常用的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心理测验法 5.案例分析法 6.经验总结法 7.数量统计分析法

犯罪心理学期末复习答案1

《犯罪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 简述题 1、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 答:青少年时期为什么是犯罪的高峰期?青少年犯罪低龄化的原因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与青少年时期固有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相关的。 (一)青少年的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青少年生理发育还不完全成熟,缺乏抵御外界诱惑的生理机制。所以,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作用远远大于对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腐蚀作用。 (二)青少年的体能强壮、精力充沛。 从犯罪行为所需要的体能来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体力最强壮的时期。有的青少年因精力过剩,便不顾对象和方式地发泄,甚至不惜以恶作剧的方式进行暴力犯罪。此外,青少年的感情易冲动,胆大妄为,这就决定了青少年犯罪具有典型的重体力、重暴力、凶残等特征。 (三)青少年的欲求最多、最强烈。 青少年时期是个人欲求最多、最强烈的时期,当正常渠道不能满足欲求时,便可能采用非法的手段和方式去获取满足,从而诱发违法犯罪的发生。 (四)青少年遇到的矛盾最多、最复杂。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时期,也是挫折和磨难最多的时期。由于生理的迅猛发育与心理发展水平不平衡,造成了青少年内心的冲突加大,形成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有的青少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企求不劳而获,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再加上不良文化的泛滥、社会风气的败坏、腐败现象的存在等,都对青少年的犯罪心理起到了激发作用。 2、简述诈骗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答:诈骗犯罪人使用欺骗的方法掩人耳目、以假乱真,使被害人“心甘情愿”地交出财物,与犯罪分子自身的心理条件和被害人的心理弱点的巧妙利用,是诈骗犯罪得以实施的两个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一)诈骗犯的认识特征 主要表现为:第一,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第二,熟悉市场行情。第三,自我评价自以为手法高明,很难识破,具有较强的冒险侥幸心理。第四,对社会心理现象比较熟悉,其依据的社会心理是以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状况有密切联系的。 (二)诈骗犯的情绪、意志特征 诈骗犯的情绪色彩和意志努力不明显。 (三)诈骗犯的个性特征 突出表现为:第一,具有冒险性。第二,诈骗犯给人的外部印象常常是诚实、活泼、善于交际、待人和气、肯帮助人。实际上具有极端自私的性格特点。第三,诈骗犯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模仿能力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诈骗犯的动机特征 诈骗犯的犯罪动机主要是获得财物。在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心理背景下,个人需要恶性膨胀,为实现个人的金钱欲、享乐欲、畸形的成就欲,而蒙生犯罪动机。

犯罪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汇总版)

犯罪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犯罪心理:犯罪心理是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2.初犯:是相对累犯而言的犯罪人类型,是指具有犯罪心理发生、发展的复杂过程和激烈的犯罪动机斗争过程的第一次违法犯罪者。 3.投射作用:是个人将自己具有的不良性格、观念、欲望、态度等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同样具有这些特征的一种防御机制。 4.意志过程:下定决心,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便是意志过程 5.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是从吸收客观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到形成主体犯罪心理的过程和规律 6.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由犯罪心理的整合到发动犯罪行为的过程和规律 7.防御机制:是个体为了消除由心理冲突或挫折所引起的焦虑,维护和恢复心理平衡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 8.天生犯罪论:龙勃罗梭以惯犯和重大犯罪者为研究对象,并通过解剖罪犯的头盖骨及身体各部位的研究,发现罪犯与正常人在生理构成上有很大不同,罪犯在生理上表现出一种返祖现象,以此提出了天生犯罪论。 9.虞犯:有犯罪征兆者(虞犯),即最有可能犯罪的人 10.情感过程: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伴随着喜、怒、哀、乐、惧、欲等情绪或情感体验,并根据自己或社会的需要采取亲近还是疏远的态度的过程 11.挫折攻击论:当人的一个动机、行为遭到挫折后,就会产生攻击和侵犯性反应,从而引起犯罪。 12.心理状态:是指人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13.事实的犯罪行为:是指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和是精神病患者所实施的犯罪行为。 14.犯罪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15.心理过程: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形式 16.个性心理:心理现象的静态表现形式 17、自卑感论:人具有保护自己、追求优越的本能,的权利欲,当这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形成自卑感。 18、偶犯:指那些存在不良心理因素,在某种情境出现时发生犯罪行为的个体

心理学课后感受和心得

《临床心理学》课后感受和心得 11级网络二班 这学期我选修了临床心理学这门课。上了这种选修课后,虽然没有课本,但我的感触也挺大的,受益匪浅。心理学是一门听上去很深奥的学科,临床心理学更是让我感觉好奇,但是通过我们武老师的讲解,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我们每一个上过心理学概论的同学都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 记得第一节课,老师课堂的授课方式我很喜欢,虽然我们非心理学专业的没有书,但老师依旧说,让我们好好学,学了有很大的好处,记得第一个问题好像是提问什么是健康,当时感觉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问。可仔细想想,要是换做我,又该如何回答呢,然后我悄悄的百度了下答案,原来健康分了很多,不仅有我自己狭隘的认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还有幸福感。等等。那节课,我感觉很轻松,对这门选修课的印象很好。很认真的在听老师讲课。 回到宿舍,我上网百度了下心理学的定义,以下是百度百科对心理学的定义。 临床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中最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临床心理学注重对人类个体的能力和特点的测量和评估并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对个体进行分析,以支持其所得的有关结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去帮助那些存在心理困扰的人们,例如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工作就是临床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因而学习临床心理学之后,让我对人的思想、行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有时觉得自己学得真的很有限,自己的分析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可是它总算是给了我一种解释吧。处在青春期的我们,都遇到了许多困惑和不解。当时的高中教育中并没有心理学选修课,学校内也没有正式的机构来帮助我们。那时,我就曾寄希望于心理学,希望能学心理学来帮助他们。而到了大学,学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我于是选了临床心理这一门课。 老师还会在课堂上给我们举例子,如南工的学生写给他的信,从中让们进行启发,并且如何解决问题,那次记得是说的抑郁症,我有很大的感触,有时候认得生命不是说生老病死,而是被心理所做作弄。

大学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大学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大学学习篇1 一个学期的学习并不算长,但是我在一个学期中的收获不少,尤其是在学习方面。学习其实是一种体会过程和分享成功的媒介,在学习中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并且不断巩固旧的知识,从而享受学 习带给自己的快乐。 有人说学习不是自愿的,是被强迫的,这种观点会使一个人 进入误区,形成一种要我学习的观念。最后那根弦越绷越紧,一 旦超过它的形变范围,它便会断开。这样的学习是失败的,也是 我不赞成的。每个学习的人都要有一种这样的观念,学习并不是 为了别人,而是自己。一切的学习成果起初都属于自己,至于最 后与别人的分享那是另一码事。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败的关键。对于一个进入大学的我 来说,学习习惯的好坏决定自己是否能取得满意的成绩。每天坚 持去自习便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选择自习的场所也因人而异, 可以选择去图书馆或者公教区。每天都要有一种信念:“我要坚 持自习”。一旦形成了这种信念,你便会继续下去,无论是在大 学还是以后工作了它都会伴随你。我就是形成这种自习的习惯, 最终带给我许多的惊喜。 安静的学习环境是学习展开的核心。有了坚持自习的信念, 你离成功走近了许多,有时外界的一些因素会导致你的学习效率

降低。比如学习的环境,我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自己自习的 时候周围很吵闹,原先的一些思维过程全部被打乱以至于无法学 习下去,我是一个习惯于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的人,安静的学习 环境会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自己的思考,使自己的 逻辑更加的清晰。基于这些原因,我很少在宿舍自习,一般选择 去公教区或者图书馆,加上图书馆里有很多的书籍也有利于自己 知识面的扩展。在自己疲劳的时候翻阅文学书籍放松自己,从而 使自己在下面的学习中提高效率。 抵制诱惑的定力是学习能进行的前提。大学的生活当中有许 多诱惑,让你不想去学习。最大的算是网络游戏了,有些同学沉 迷其中,放弃学习,从而荒废学业。我了解了这些,所以我在大 学坚决不玩网络游戏,看到别人玩,心里也有一种冲动,但是最 后还是抵制住了。我相信我有一种这样的定力去抵制。一旦有了 定力学习进行也容易多了,可是诱惑太多,我承认我能抵制网络 游戏的诱惑,可是其它的我有时还是会去接受。 巩固旧的知识是学习新的知识的基础。一天的学习下来积累 了许多知识,然而这些知识中有许多旧的知识,旧的知识的处理 对新的知识掌握非常的重要。就拿高等数学来说,重积分的学习 就是就知识的一些巩固,重积分中用到许多定积分的概念及公式,在做题中也是慢慢的显现出来。因此在接受新的知识之前必须巩 固下旧的内容,翻阅课本或者老师的课件都是很好的选择。 习题的练习与思考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途径。一天的学习下来

犯罪心理学重点

一、选择题 1、犯罪心理的动力结构不包括(B、错误的法律意识) A、反社会意识 B、错误的法律意识 C、犯罪动机 D、不良兴趣 2、犯罪心理结构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具有( A.普遍性) A、普遍性 B、整体性 C、开放性 D、隐密性 3、犯罪人动机冲突中双趋冲突主要不包括(D、趋避冲突) A、良知冲突 B、角色冲突 C、利益冲突 D、趋避冲突 4、智能犯罪是一切依靠(A、智力)而实施犯罪的行为。 A、智力 B、人格 C、气质 D、情绪 5、暴力犯罪关于攻击行为的重要理论不包括( D、潜意识理论 ) A、本能论 B、追求完美论 C、挫折-攻击论 D、潜意识理论 6、惯犯、累犯的犯罪心理结构属于(C、稳固的犯罪心理结构) A、需要型犯罪心理结构 B、宣泄型犯罪心理结构 C、稳固的犯罪心理结构 D、过失犯罪心理结构 7、群体犯罪的心理特点不包括(B、习惯性) A、互补性 B、习惯性 C、倾向性 D、强制性 8、关于生理因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异常的生物学因素属于生理因素) A、它对犯罪心理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B、与犯罪心理的形成无关 C、它不包括神经类型因素 D、异常的生物学因素属于生理因素9、犯罪人认为因被害人存在着过错和责任而对其实施攻击行为是正当的,他所使用的防御 机制是(A、合理化作用) A、合理化作用 B、投射作用 C、认同作用 D、转移作用 10、以智力为标准划分的犯罪类型是(B、诈骗型犯罪) A、常态心理犯罪 B、诈骗型犯罪 C、愚昧型犯罪 D、贪污受贿型犯罪 11被后人称为犯罪心理学始祖的是(C 埃宾)。 A 柏拉图 B 龙勃罗梭 C 埃宾 D 汉斯格罗斯 12“天生犯罪人”理论是谁提出的(A 龙勃罗梭)。 A 龙勃罗梭 B 柏拉图 C 埃宾 D 汉斯格罗斯 13、根据犯罪动机对犯罪行为所起的作用,把犯罪动机划分为(B 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A 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B 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C 简单动机和复杂动机 D 侵财型犯罪动机和报复型犯罪动机 14、神经过度强,平衡而不灵活,属于何种气质(C 粘液质)。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5影响犯罪动机形成的因素中,(A 不正当的需要)是犯罪动机形成的基础。 A 不正当的需要 B 犯罪目标 C 不良的个性 D 社会环境

关于犯罪的心得体会

关于犯罪的心得体会 广义的犯罪心理学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研究什么?这实质上是犯罪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问题。 根据犯罪心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人即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就是说犯罪心理和犯罪是其研究对象。犯罪主体的心理包括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犯罪心理外化为犯罪行为的机理、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怎样对犯罪心理结构施加影响和加以教育改造等。简单地说,它只研究犯罪人的个性缺陷及有关的心理学问题。 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除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外,还包括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如预防犯罪、惩治犯罪以及教育改造罪犯的心理学问题;还包括有犯罪倾向(即尚未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的心理和刑满释放人员的心理;还包括被害者心理、证人心理、侦查心理、审讯心理、审判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预测等等。简单地说,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既研究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又研究与犯罪作斗争的对策心理学部分,即被认为是司法心理学的有关内容。

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研究范围颇广,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确定:⑴把什么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人的心理和行为:①犯罪人,这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②一般违法人,指实施了违反刑法,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行为和违反治安法规的行为而又为治安部门所处理的人;③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④揭露与惩罚犯罪的有关人员,这主要是指====、司-法-部门人员,这方面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办案质量;⑤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和监狱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罪犯犯罪心理矫治的成效。⑵研究哪些课题。犯罪心理学(广义的)研究课题十分广泛,主要有: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成因、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如个体犯罪的心理预防,犯罪侦查心理和审讯、审判心理以及罪犯矫治等问题)以及其它有关课题。 何谓犯罪及犯罪的社会关系: 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

犯罪心理学期末考核

课程名称:犯罪心理学(期末考核作业) 姓名:李晓阳 班级:2013级应用心理学班 学号:20130124152 课程教师肖大兴

18岁少年连伤数人被逮捕 一、基本案例介绍: 小A(由于该案例为笔者亲自撰写且真实发生在笔者的身边,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案例介绍及其后分析中所涉及人名、地名均为化名。),男。2015年6月,因打伤数人在家中被警察逮捕。小A因为出生时哭闹程度远远强于同龄婴儿,父母带其去算命。算命的老太太说他将是他们全家人的克星,一生不会富贵。于是父母让他从小和爷爷生活在一起。有一个哥哥,哥哥从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7岁时因想吃米饭(当时他和爷爷吃的是很粗糙、难以下咽的玉米饭,他的父母吃的是大米)盗取邻居家的钱被当场抓获,被要求磕头认错,邻居将其行为大肆宣传,父母不管不顾。11岁时因连续四个晚上去邻居家鸡圈偷鸡被发现被当众扇耳光,要求赔偿1000元,父母罚其在露天院子的地板上跪了一夜(冬天),不帮忙偿还赔偿,爷爷不得已卖掉猪帮其还款。16岁时喝醉用酒瓶打伤一名下晚自习回家的女生小B,被女生父母诬陷强奸要求赔偿20000元,父母不予理会,半夜砸开家里放钱的柜子,盗走父母所有积蓄“还债”(剩余的钱给爷爷买了被子和粮食),小A之所以不顾一切还债是因为他对划伤小B的脸有所愧疚而不是承认其强奸了小B,但小B父母向外宣称小A是因为强奸了小B而违逆父母盗取钱财。父母不帮其解释,反而向外宣称小A就是灾星。18岁时由于父母不愿意出钱给爷爷治病,爷爷病死在寒冷的茅草屋中。父母为了避免麻烦在茅草屋里随意挖了一个小坑把爷爷埋掉。小A 因在镇上高中读高二,月末才能回家,所以一个月后才知道爷爷去世。父亲将爷爷死时邻居给的礼金(当地一种风俗,人死后给其家人礼金冲走晦气以示安慰。)和爷爷养的猪(小A的学费、生活费来源)变卖所得的钱全部给哥哥娶妻用(当地风俗,人死百天之内结婚为大喜),并要求小A退学挣钱养家。小A不依,回学校的时候父亲将他从车上拖下来拳脚相加并口出恶言伤害小A。愤怒不已的小A抓起一根铁棍猛砸父亲的身体,将父亲打成重伤,4根肋骨断裂。母亲、和哥哥阻止、均被打成不同程度重伤。三名来劝架的邻居也被打伤,其中一名被铁棍击中要害部位,被迫切除睾丸。二、犯罪心理特征 激情伤人,即本无任何伤人之意,但在受害者的刺激、挑逗下失去理智,失控而重伤他人。

犯罪心理学心得体会

犯罪心理学心得体会 引导语: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犯罪心理学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犯罪心理学心得(一)每个星期四的晚上的犯罪心理学选修课,每每总让同学忍俊不禁的同时又引发深思。老师总是向同学们问破案智力题,同学们也很积极的回答参与。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 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慢慢的,从《犯罪心理学》这门课中,我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从罪犯和被害人的角度探讨了犯罪的行为、情绪和认知方面的问题。尤其从罪犯的认知方面,可以深讨罪犯的知觉、推理、信念、决策和态度; 此外,还可以分析犯罪行为的原因、分类、预测、预防、干预和治疗。于是,通过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 真实性所折服, 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 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 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枯燥, 但配以实例, 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 感觉, 视野也开阔很 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我相信,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了解心理方面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上有乐观的心态

; 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 能很 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 和同学们关系和谐, 很好的融于集体; 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所以,学习犯罪心理学很有必要。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在学习生活中给予很大的帮助,现在许多新闻都报道过大学生跳楼自杀事件,这些现象的发生绝对不是偶然现象。当我们去分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然而也有一些学生在学校中很优秀,很出色,我们通过分析也可以发现他们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心理素质的好与坏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前途。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现在犯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了,我们应该对它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加强对犯罪方面只是的学习也变得十分必要了,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如此。大学生法律意识淡漠,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绝大多数属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其心理状态还没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围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忽视。 犯罪心理学既是一门交叉性学科,也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为研究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作出了贡献,并且也为预防和惩治犯罪以及矫治犯罪的

大学学习心得体会

大学学习心得体会 大学这学期课程学习比较紧而且难度有所加大,希望在这个学期能总结出来更多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学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学习心得体会篇1 放下工作的繁琐,放下家庭的牵绊,20XX 年8月18-22日,我有幸重回校园,参加了费县检察院、费县国税局***在浙江大学举办的干部素能培训班,在这短短的五天里,我感受到了浙大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到了杭州人的谦虚大度及创新精神,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和幸福,每天都会有收获、有感动、有喜悦。 一、通过课程学习,感受浙大魅力 这次学习所确定的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内容丰富,授课的老师均是知名的专家和学者,授课方式灵活多样,事半功倍,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浙大法学院李华博士讲授的《预防职务犯罪与提高抵御职务风险能力建设》《新形势下犯罪疑难问题探讨》、浙大法学院博导胡铭讲授的《司法体制改革与检察制度完善》、浙大法学院叶良芳副教授讲授的《刑法解释的新问题》、浙江警察学院马列社科部主任杨持光讲授的《犯罪心理学》紧扣检察工作实际,对一些当前办案中的遇到的理论难点答疑解惑;全国党建研究会研究员高国舫讲授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我国的国情和政策,为我们的努力目标指明了大的方向;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蔡亚萍讲授的《干部阳光心态与压力调试》让我们认识了心理健康,学会了处理婚姻关系及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浙大人文学院教授计翔翔讲授的《解

读中国历史》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为我们解读了中国历史,让我们从历史中吸取营养,正视现实;杭州巴洛克音乐研究所副所长张博讲授的《音乐与人文素养》让我们认识了音乐对人的影响以及他通过音乐改变人、改变社会的人文关怀;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金立讲授的《创新思维与现代管理》从理论上给我们的创新提供的思路。这一系列的专题讲座,让我们对以往的理论进行了巩固和充实,让一知半解的知识得到诠释和解读,同时还汲取了全新的理论营养,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维,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通过参观交流,学习萧检精神 在学习之余,我们到曾荣获全国模范检察院、全国人民满意检察院、全国先进检察院、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等荣誉的杭州市萧山区检察院进行了考察,看到了萧山区检察院的软实力和硬实力,通过座谈学习及对口交流,我们认识到萧山区检察院的众多荣誉并不是凭空得来的,领导班子的创新精神和规范办案理念以及建院思路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差距。萧山检察院“业务立院、规范建院、科技强院、人文兴院、从严治院”的建院方针,以及“维护公正、勇立潮头”的萧检精神,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萧检品牌的内涵。 三、通过城市游览,感受人文思想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杭州,在有着百年悠久历史。《白蛇传》、《新白娘子传奇》等影视作品,更是让杭州充满了一层浪漫色彩。初入杭州,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个十字路口设立的一个个遮阳棚,方便了行人和骑车的市民,街头随时可以看到的出租

犯罪心理学 案例分析(终结版)

《犯罪心理学》课程案例 案例1【女性犯罪心理】 一、基本案情 小苏,某公司研发部小组长,年龄30岁。在校期间,她的成绩名列前茅,深得老师的喜爱。她和女同学的关系比较好,很少和男同学交往,有较强的自尊心,她很渴望用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她的父亲是一位商人,母亲是一名初中教师。父母在其小学四年级(10岁)时,因父亲外遇而离婚,此后由母亲一人独自抚养长大。她是父亲在其39岁时才得的孩子,在父母离婚前她过着公主般的生活,得到了全家人的关心和宠爱,性格比较外向、乐观开朗。但父母离婚后变得比较不爱和人交往,学习更加的刻苦希望给母亲一丝安慰。母亲在离婚后情绪比较低沉,常常对她面前埋怨她的父亲。父母离婚三年后小苏的父亲再婚,她母亲知道消息后吃安明药自杀,但因被邻居即时发现而送进医院。当时她很憎恨自己的父亲,他认为这一切的痛苦都是父亲对婚姻的不忠而带来的、痛恨破坏自己幸福家庭的第三者,同时也埋怨母亲的不坚强。母亲的自杀给她留下了很大的阴影和冲击。她暗下决心自己以后一定要成为一个女强人,不去依靠任何男人自己保护自己。在那之后在家中她变得特别的懂事和成熟,她体晾母亲、在家中尽量承担着家务。父亲在离婚后对她关心较少。她和母亲相依为命,一直努力做让母亲骄傲的女儿不让她多担心。23岁大学毕业后回到昆明在一家公司做研发工作,因她工作认真努力得到了老板和同事的欢迎。 26岁时看着身边的女性朋友一个个的成家,而自己却还孤身一人,母亲也经常催促她。在好朋友的介绍下和一名公务员进行交往,但在交往半年后因性格不和而分手。在分手之后她把自己的时间都投到了工作中,她因工作成绩突出而升职为研发部的小组长。以此同时公司研发部引进了一名新的部长,在看到新部长(张宇)的那一刻她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父亲,她潜意识中对父亲压抑的爱被唤醒了。小苏对张宇产生了说不清的爱慕之情,从此她一直关注着张宇。她知道他已经结婚,自己和他是不可能的。但随着不断的交往,她发现自己对张宇的爱越来越深。小苏成了张宇的情人,她开始扮演起了自己最讨厌和不能认同的角色

学习犯罪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犯罪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犯罪心理学,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更深的理解。犯罪是指做出违反法律的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是一种特别危险的侵害法益的不法行为。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因素的总称。犯罪心理是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因和支配力量,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部表现。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连。这一门学科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于有关“是什么导致人犯罪”的问题,但也包含人犯罪后的反应,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根据犯罪心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人即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就是说犯罪心理和犯罪是其研究对象。犯罪主体的心理包括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犯罪心理外化为犯罪行为的机理、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怎样对犯罪心理结构施加影响和加以教育改造等。简单地说,它只研究犯罪人的个性缺陷及有关的心理学问题。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除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外,还包括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如预防犯罪、惩治犯罪以及教育改造罪犯的心理学问题;还包括有犯罪倾向(即尚未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的心理和刑满释放人员的心理;还包括被害者心理、证人心理、侦查心理、审讯心理、审判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预测等等。简单地说,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既研究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又研究与犯罪作斗争的对策心理学部分,即被认为是司法心理学的有关内容。 从《犯罪心理学》这门课中,我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及其应用,学会从罪犯和被害人的角度来看待、分析犯罪的行为、情绪和认知方面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用生动、直白的语言列举出各种典型案例,不避讳使用专业的敏感词汇,这对于我们详细理解、分析案例十分有帮助。 在老师所分析过的案例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大学校园的抢劫案件。一对情侣夜晚在校园的小树林里约会,遭遇四名歹徒抢劫,之后双双被杀害。当时的案发地点实在校内,并非没有机会呼救逃跑,但是二人却惨遭杀害,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在歹徒实施抢劫的过程中二人没有采取恰当的应对办法,比如过度惊慌,强烈反抗,又或者是呼救方式不当,导致歹徒起了杀心将其杀害。试想一下,歹徒有四人之多,很有可能是因为作案经验不足才结伴进行抢劫,对于这种情况两位同学应该保持冷静,用语言战术来试探歹徒的目的,尽量不要激怒对方,如果歹徒只是求财,那就自觉地将钱财交出以确保生命安全,如果有呼救的条件和机会一定要把握好,迅速想好对策并作出反应,根据实际情况使自己脱离危险。相信如果两位同学当时能够采取正确的方式应对,这场悲剧的发生就能够避免。 针对大学生而言,我们应该做到的是勇敢、机智地保护自己和他人。例如,女生应尽量避免独自在夜晚行走或到偏僻的地方,在路上遇见陌生人应该提高警觉,如果有人前来搭讪应该果断回避并且尽快到人多的地方以寻求帮助或保护。万一遇到比较危急的情况,

心理学心得体会15篇

心理学心得体会15篇 心理学心得体会(一): 学习这次课程之后,我对心理学有了必须的了解,以前觉得很神秘的一些心理现象虽不能透彻理解,但也不会像以前一样感到茫然;培训过程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听他想说的,说他所想的。 经过这次培训,使我进一步学会了更好的审视自我、审视身边人,更好的去观察身边人的情绪,了解身边人的心理,理解身边人的需求;心理学不但让人更好的学会应对自我,也让人更好的学会与别人相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身处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工作环境变迁、身边人员流动变得习以为常,为了更好的工作,更好的与别人相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好的适应环境变化,了解身边不断变换的人的心理,学会更好的方式与身边人交流;人与人相处、沟通,理解是融洽相处的前提。可是这些知识从前无论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被自我有意无意的忽视了,经过几次培训中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对我的帮忙和触动十分大。不仅仅对此刻,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感触也会深远的影响到我的今后生活和工作。 今日的生活是昨日的延续,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继续学习心理学的文章和书籍必将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知识的积累、前人成功经验的总结、失败经验的教训的反思,都会更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生活。 人生学无止境,经过这次的培训学习,几位教师的精彩讲解,不

但对自我是个提升,对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也是很好的帮忙,感激公司为我们供给这样的培训机会 心理学心得体会(二): 各位教师、各位同学、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今日有幸第一次能以这样的身份站在那里,与大家分享心理学学习的心得体会,我首先要感激我们的李春红教师、黄崇教师,是他们的悉心教导和鼓励支持,才让我有这样的机会取得让自我满意的成绩。 回顾心理学的学习历程,最初与心理学结缘是因为复杂的夫妻关系和紧张的亲子关系。我们夫妻常常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不休,而女儿的叛逆更让我不知所措,我陷入了持续焦虑而不能自拔。这时候我接触到心理学,尝试用心理学的方法和实践经验来帮忙自我解决问题。最初的效果并不明显,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发现生活中很多事物正悄然变化。 我感觉到夫妻关系变融洽了,因为我学会了用九型人格去剖析彼此。我了解到我是完美型,而我老公是和平型,我学会了换位思考。更让人欣喜的是我与女儿也开始正常沟通了。因为我明白了女儿在抱怨的时候,并不期望我一味地灌输所谓的成功经验和正确的价值观,而只是需要我的倾听,而倾听作为心理学最普遍的咨询技能是我们平时应对亲人时最难做到的。正如孩子常常说到的:我们学校有心理课,我周围各种心灵鸡汤,我真的被你的唠叨烦死了……而倾听让女儿深切地感受到我对她的理解和尊重,以及相信她有本事解决自身的问题。说到那里,我很想问问在座的各位,你们学习心理学的动机是什

犯罪心理学期末复习

1.犯罪心理结构: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 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2.犯罪心理结构⑴犯罪动力结构;⑵犯罪调节结构;⑶犯罪特 征结构;⑷犯罪人的心理状态;⑸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 3.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 的因素; 4.动力结构的组成要素有:⑴反社会意识(错误的社会态度、 社会动机和对社会秩序、社会规范的否定和蔑视);⑵强烈的、畸变的需要;⑶犯罪动机(驱使犯罪人实施犯罪的内心起因); ⑷不良兴趣; 5.特征结构的组成要素:⑴特定的气质:①胆汁质→暴力犯罪; ②多血质→诈骗罪;③粘液质→贪污罪;④胆汁质、粘液质 混合型→危害国家安全罪;⑵消极的性格特征(对社会现实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⑶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⑷不良的行为习惯; 6.犯罪人的心理状态:⑴消极、不良的心境;⑵实施犯罪时异 常的心理状态 7.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⑴动力结构中的潜意识;⑵特征 结构中的潜意识;⑶心理状态中的潜意识; 8.犯罪心理结构的各要素是综合地起动力作用的,它们之间按 一定层次相互结合而形成内在联系,互相配合与制约地发挥作用,从而产生具有一定特征的犯罪行为,它们的关系是: ⑴不良的个性倾向是犯罪人实施犯罪活动的基本动力,支配 和推动着全部心理活动和行为;⑵歪曲的自我意识是犯罪人接受不良信息、诱发犯罪动机的现实过程,对犯罪行为起调控和制动作用;⑶变态、偏执的个性特征,是犯罪活动染上了个人的独特色彩;⑷与犯罪相适应的心理状态,是作案时必备的心理条件。 9.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⑴一般模式:①故意犯罪心理结构; ②稳固的、完全的犯罪心理结构;③需要型犯罪心理结构; ⑵特殊模式:①过失犯罪心理结构;②不稳固、不完全的犯 罪心理结构;③宣泄型犯罪心理结构 10.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态变化:潜在→恶变→衰落;

心理学心得体会1500字教案资料

心理学心得体会1500 字

精品文档 心理学心得体会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课程的时候,它很虚幻也很神秘,是研究人类学、社会学之外的学科。心理学不仅是研究人类,也是研究其他生物,它涵盖的内容也比较多,其中包括教育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少儿心理学、经济心理学、恋爱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等。它的科学性、前瞻性以及应用性给我们很大的感触,也比较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很荣幸参加刘老师的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在他的课堂上总少不了幽默风趣和美好的遐想。他用他丰富的经验和精练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心理学的历史以及代表人物,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如何克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以及面对挫折,如何化心理压力为心理动力,如何提高记忆力考取优异的成绩,以及什么是心理感应等等。 对于我们这些步入大学生活的学生来说,大学生活带给了我们无限美好的遐想。然而真实的象牙塔与我们想象中的乐园有着一定的差距,这里的生活充满着诱惑、紧张和忙碌,还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以及人际关系的压力包括与舍友之间的相处。老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详细的解答和处理方法,这让我们受益匪浅,更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少了些许的茫然。 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为重要,一个人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在困难来临的时候才能从容的应对。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给予我们喜悦感,才能指导我们更好的完成学习和工作。通过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对自身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学会了如何自我分析,接受自我,完善自我。包括对环境的分析,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对能力的分析,对挫折和困境的接受能力,对我们所处的环境的适应能力,包括人格的塑造,如何利用生活的各种资源,使我们成为更为优秀的人。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犯罪心理学期末测试题1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蚌埠分校2007年下半学期期末考试 开放教育专科法学专业《犯罪心理学》试题 2008年1月 姓名:学号:年级: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犯罪心理 2、犯罪心理结构 3、犯罪目的 4、犯罪心理预测 5、变态心理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犯罪经历的差异,分为________与累犯,偶犯与_________。 3、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的常见模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犯罪心理结构的不断强化,可分为三个阶段:___________阶段、__________阶段、________阶段。 5、情绪型动机犯罪的心理结构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被缉捕的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罪犯进行_____________是进行心理矫治的前提。 8、虞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每小题5分,共30分) 1、按犯罪的不同动机来分,犯罪可分为哪五种类型?

2、少年犯罪人的动机特征主要有哪几点? 3、造成行为人疏忽大意过失犯罪的主要心理因素有哪些? 4、在犯罪心理的预防中,一般与特殊心理预防的内容有哪些? 5、什么叫犯罪动机,它一般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6、团伙犯罪的心理特征有哪些? 四、论述(1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