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的酯化反应

乙酸的酯化反应
乙酸的酯化反应

乙酸的酯化反应教学方案(设计)

以美酒历久醇香作为

教学过程

意义:学生意识到反应物中有乙醇,从接下来的实验中可能知道埋了十八年的女儿红香气扑鼻的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报告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度常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度常数。 2.求反应的活化能。 3.进一步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 4.掌握电导仪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 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是一个典型的二级反应: 325325CH COOC H OH CH COO C H OH --+??→+ 设在时间t 时生成浓度为x ,则该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为 ()()dx k a x b x dt - =-- (8-1) 式中,a ,b 分别为乙酸乙酯和碱的起始浓度,k 为反应速率常数,若a=b,则(8-1)式变为 2()dx k a x dt =- (8-2) 积分上式得: 1() x k t a a x =?- (8-3) 由实验测的不同t 时的x 值,则可根据式(8-3)计算出不同t 时的k 值。如果k 值为常数,就可证明反应是二级的。通常是作 () x a x -对t 图,如果所的是直线,也可证明反应是二级 反应,并可从直线的斜率求出k 值。 不同时间下生成物的浓度可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也可用物理化学分析法测定。本实验用电导法测定x 值,测定的根据是: (1) 溶液中OH -离子的电导率比离子(即3CH COO -)的电导率要大很多。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OH -离子的浓度不断降低,溶液的电导率就随着下降。 (2) 在稀溶液中,每种强电解质的电导率与其浓度成正比,而且溶液的总电导率

就等于组成溶液的电解质的电导率之和。 依据上述两点,对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来说,反映物和生成物只有NaOH 和NaAc 是 强电解质,乙酸乙酯和乙醇不具有明显的导电性,它们的浓度变化不至于影响电导率的数值。如果是在稀溶液下进行反应,则 01A a κ= 2A a κ∞= 12()t A a x A x κ=-+ 式中:1A ,2A 是与温度、溶剂、电解质NaOH 和NaAc 的性质有关的比例常数; 0κ,κ∞分别为反应开始和终了是溶液的总电导率;t κ为时间t 时溶液的总电导率。由此三 式可以得到: 00( )t x a κκκκ∞ -=- (8-4) 若乙酸乙酯与NaOH 的起始浓度相等,将(8-4)式代入(8-3)式得: 01t t k ta κκκκ∞ -= ?- (8-5) 由上式变换为: 0t t kat κκκκ∞-= + (8-6) 作0~ t t t κκκ-图,由直线的斜率可求k 值,即 1m ka = ,1k ma = 由(8-3)式可知,本反应的半衰期为: 1/21 t ka = (8-7) 可见,两反应物起始浓度相同的二级反应,其半衰期1/2t 与起始浓度成反比,由(8-7)式可知,此处1/2t 亦即作图所得直线之斜率。 若由实验求得两个不同温度下的速度常数k ,则可利用公式(8-8)计算出反应的活化能a E 。

乙酸的酯化反应教案

乙酸的酯化反应 一、教材分析 乙酸是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其中的一种,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在学生对乙酸初步认识基础上,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 酯化反应是高中有机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也是教材中涉及到示踪原子法这样一种实验方法来研究反应历程的典型例子,是学生了解先进的实验方法的一扇窗口。同时,通过这一容的教学,也有利于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而且,乙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有机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对这一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对乙酸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乙醇的知识以及乙酸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初步掌握了学习有机物物质及其性质的方法。在以上两点的教学基础上,学生通过预习听讲基本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并通过课后习题练习进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而且,在乙醇的容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接触过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科学关系,在此节课上学生可继续加以应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乙酸的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2)从结构的角度初步认识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3)了解酯化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结合相关知识解释。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准确描述、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和模型,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通过学习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联系生活的意识,赞赏化学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四、教学容 本节课学习的是乙酸的酯化反应 1、通过漫画“喝醋解酒”提出疑问,引入探究实验 2、通过演示实验的过程与结果,讲解本节课容,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并解答疑问 3、分析反应方程式,探究酯化反应反应机理 4、讲述同位素示踪法,了解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 5、讲述酯在生活中的应用 6、通过对实验注意事项的提问,解释具体原因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报告(详细参考)

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 化学工程实验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姓名成绩 班级学号 同组姓名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签字批改日期年月日

一、实验预习(30分) 1.实验装置预习(10分)_____年____月____日 指导教师______(签字)成绩 2.实验仿真预习(10分)_____年____月____日 指导教师______(签字)成绩 3.预习报告(10分) 指导教师______(签字)成绩 (1)实验目的 1.用电导率仪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进程中的电导率。 2.掌握用图解法求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并计算该反应的活化能。 3.学会使用电导率仪和超级恒温水槽。 (2)实验原理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个二级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 当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起始浓度相同时,如均为a,则反应速率表示为 (1)式中,x为时间t时反应物消耗掉的浓度,k为反应速率常数。将上式积分得 (2) 起始浓度a为已知,因此只要由实验测得不同时间t时

的x值,以对t作图,应得一直线,从直线的斜率便可求出k值。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参加导电的离子有OH-、Na+和CH3COO-,由于反应体系是很稀的水溶液,可认为CH3COONa是全部电离的,因此,反应前后Na+的浓度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仅仅是导电能力很强的OH-离子逐渐被导电能力弱的CH3COO-离子所取代,致使溶液的电导逐渐减小,因此可用电导率仪测量皂化反应进程中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从而达到跟踪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目的。 令G0为t=0时溶液的电导,G t为时间t时混合溶液的电导,G∞为t=∞(反应完毕)时溶液的电导。则稀溶液中,电导值的减少量与CH3COO-浓度成正比,设K为比例常数,则 由此可得 所以(2)式中的a-x和x可以用溶液相应的电导表示,将其代入(2)式得: 重新排列得: (3) 因此,只要测不同时间溶液的电导值G t和起始溶液的电导值G0,然后 以G t对作图应得一直线,直线的斜率为,由此便求出某温 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值。由电导与电导率κ的关系式:G=κ代入(3)式得: (4) 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时间溶液的电导率κt和起始溶液 的电导率κ0,以κt,对作图,也得一直线,从直线的斜率也可求出反应速率数k值。如果知道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T2)和k(T1),根据Arrhenius公式,可计算出该反应的活化能E和反应半衰期。 (5)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活化能的测定方法; 2.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学会用图解计算法求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 3.熟悉电导仪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1)速率常数的测定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时典型的二级反应,其反应式为: CH 3COOC 2H 5+NaOH = CH 3OONa +C 2H 5OH t=0 C 0 C 0 0 0 t=t Ct Ct C 0 - Ct C 0 -Ct t=∞ 0 0 C 0 C 0 速率方程式 2kc dt dc =- ,积分并整理得速率常数k 的表达式为: t 0t 0c c c c t 1k -?= 假定此反应在稀溶液中进行,且CH 3COONa 全部电离。则参加导电离子有Na + 、OH -、CH 3COO -,而Na +反应前后不变,OH -的迁移率远远大于CH 3COO -,随着反 应的进行, OH - 不断减小,CH 3COO -不断增加,所以体系的电导率不断下降,且体系电导率(κ) 的下降和产物CH 3COO -的浓度成正比。 令0κ、t κ和∞κ分别为0、t 和∞时刻的电导率,则: t=t 时,C 0 –Ct=K (0κ-t κ) K 为比例常数 t→∞时,C 0= K (0κ-∞κ) 联立以上式子,整理得:

∞+-?= κκκκt kc 1t 00t 可见,即已知起始浓度C 0,在恒温条件下,测得0κ和t κ,并以t κ对t t 0κκ-作图,可得一直线,则直线斜率0 kc 1 m = ,从而求得此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 。 (2)活化能的测定原理: )11(k k ln 2 1a 12T T R E -= 因此只要测出两个不同温度对应的速率常数,就可以算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三、仪器与试剂 电导率仪 1台 铂黑电极 1支 大试管 5支 恒温槽 1台 移液管 3支 氢氧化钠溶液(0.02mol/L ) 乙酸乙酯溶液(0.02mol/L ) 四、实验步骤 1.标定NaOH 溶液及乙酸乙酯溶液的配制 计算标定0.023/dm mol NaOH 溶液所需的草酸二份,放入锥形瓶中,用少量去离子水溶解之,标定溶液。计算出配制与NaOH 等浓度的乙酸乙酯溶液100mL 所需化学纯乙酸乙酯的质量,根据不同温度下乙酸乙酯的密度计算其体积(乙酸乙酯的取样是通过量取一定量的体积),于ml 100容量瓶中加入约3/2容积的去离子水,然后用1mL 移液管吸取所需的乙酸乙酯加入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 2.调节恒温水浴调节恒温水浴温度为30℃1.0±℃。 3.电导率0K 的测定 用mL 20移液管量取去离子水及标定过的NaOH 溶液各mL 20,在干燥的100mL 烧杯中混匀,用少量稀释后的NaOH 溶液淋洗电导电极及电极管3次,装入适量的此NaOH 溶液于电极管中,浸入电导电极并置于恒温水浴中恒温。将

乙酸的酯化反应教学设计

乙酸的酯化反应教学 设计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乙酸的酯化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乙酸是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其中的一种,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在学生对乙酸初步认识基础上,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 酯化反应是高中有机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通过对乙酸的酯化反应这一实验的完成,系统的呈现出有机物制备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使学生不断对固有的思维及实验装置产生质疑,在质疑中进行探究,对化学实验的思路及装置持续进行改进,从而优化出一套理念先进的实验体系。同时,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高。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对乙酸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乙醇的知识以及乙酸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及乙酸的酸性,初步掌握了学习有机物及其性质的方法。在以上两点的教学基础上,学生通过预习听讲基本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并通过课后习题练习进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而且,在乙醇的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接触过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科学关系,在此节课上学生可继续加以应用。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乙酸的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2)从结构的角度初步认识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3) 了解酯化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结合相关知识解释。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操作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准确描述、分析的能力。(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的分组与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2)通过学习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联系生活的意识,赞赏化学对人类生活的贡献。四、教学内容(1)通过分组实验的过程与结果,讲解本节课内容,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并解答疑问分析反应方程式,探究酯化反应反应机理。 (2)以科学性为原则,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3)本节课的小结。五、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乙酸的酯化反应。 (2)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实质。 六、教学方法策略 本节课总体上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深入学习知识点,最后再回到生活的实际应用中。具体使用了一下教学策略:情境创设法:引导学生去闻摆在面前水果的香味。 (1)问题引入法:通过“水果的香味”的问题引入到本节的学习内容。通过比较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入到比较枯燥的重难点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知识的可接受程度。 分组实验法:①通过分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这个知识点的好奇心,同时亲自动手,使学生感悟实验中必须遵守的原则与细节。②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学习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报告精选doc

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化学工程实验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一、实验预习(30分) 1.实验装置预习(10分)_____年____月____日 指导教师______(签字)成绩 2.实验仿真预习(10分)_____年____月____日 指导教师______(签字)成绩 3.预习报告(10分) 指导教师______(签字)成绩 (1)实验目的 1.用电导率仪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进程中的电导率。 2.掌握用图解法求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并计算该反应的活化能。 3.学会使用电导率仪和超级恒温水槽。 (2)实验原理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个二级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 当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起始浓度相同时,如均为a,则反应速率表示为

(1) 式中,x为时间t时反应物消耗掉的浓度,k为反应速率常数。将上式积分得 (2) 起始浓度a为已知,因此只要由实验测得不同时间t时的x值,以对t作图,应得一直线,从直线的斜率便可求出k值。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参加导电的离子有OH-、Na+和CH3COO-,由于反应体系是很稀的水溶液,可认为CH3COONa是全部电离的,因此,反应前后Na+的浓度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仅仅是导电能力很强的OH-离子逐渐被导电能力弱的CH3COO-离子所取代,致使溶液的电导逐渐减小,因此可用电导率仪测量皂化反应进程中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从而达到跟踪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目的。 令G0为t=0时溶液的电导,G t为时间t时混合溶液的电导,G∞为t=∞(反应完毕)时溶液的电导。则稀溶液中,电导值的减少量与CH3COO-浓度成正比,设K为比例常数,则 由此可得 所以(2)式中的a-x和x可以用溶液相应的电导表示,将其代入(2)式得:

酯化反应 教案 说课稿

酯化反应教案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王相英,我申请的学科是高中化学,我抽到的试讲题目是《酯化反应》。下面是我的试讲内容。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必修加选修)课本第二册第六章第六节(乙酸羧酸)的内容,包括乙酸的结构特点和性质。乙酸是紧接乙醇、乙醛之后,作为羧酸的代表物,单列一节讲授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己学习了乙醇、乙醛含氧衍生物,初步掌握了以官能团的特征学习物质性质的方法掌握好乙酸的结构和性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醇——醛——羧酸——酯等各类烃的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衍生关系。 根据课程的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掌握乙酸的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原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问题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难点:酯化反应的原理。 三、教学程序 问:1,我国是一个酒的国度,五粮液享誉海内外,国酒茅台香飘万里。“酒是越陈越香”。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为何这样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香醇、特别鲜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便会知道其中的奥妙。 (一).分子结构 乙酸,又名醋酸,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及官能团。 分子式:C2H4O2 结构简式:CH3COOH 官能团:—COOH(羧基) (二).物理性质 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沸点是117.9℃,熔点是16.6℃,易溶于水和乙醇。当温度低于16.6℃时,乙酸就凝结成像冰一样的固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 (三).化学性质(由结构推断键方式)

一、酸性 实验一 现象(1)溶液变红色 (3)试管里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无色无味。 结论乙酸有酸性,且酸性比碳酸酸性强。 1.弱酸,比碳酸的酸性强。 实验二 【学生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乙酸,按教材图6-18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并闻产物的气味。 强调:①试剂的添加顺序; ②导管末端不要插入到接受试管液面以下; ③加热开始要缓慢。 【师】问题①:1.装药品的顺序如何? 为什么要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 【生】此操作相当于浓硫酸的稀释,乙醇和浓硫酸相混会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 并且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浓硫酸小,如果把乙醇加入浓硫酸中,热量会使得容器中的 液体沸腾飞溅,可能烫伤操作者。 【师】问题②:导管末端为什么不能插入到接受试管液面以下? 【生】防止加热不均匀,使溶液倒吸。 【师】问题③:为什么刚开始加热时要缓慢? 【生】防止反应物还未来得及反应即被加热蒸馏出来,造成反应物的损失。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一、实验目的 1. 用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反应级数、速率常数和活化能 2. 通过实验掌握测量原理和电导率一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为典型的二级反应,其反应式为: 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 A B C D 当C A,0=C B,0其速率方程为: -dC A/dt=kC A2 积分得: 由实验测得不同时间t时的C A 值,以1/C A 对t作图,得一直线,从直线斜率便可求出K的值。 2. 反应物浓度CA的分析 不同时间下反应物浓度C A可用化学分析发确定,也可用物理化学分析法确定,本实验采用电导率法测定。 对稀溶液,每种强电解质的电导率与其浓度成正比,对于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来说,溶液的电导率是反应物NaoH与产物CH3CooNa两种电解质的贡献: 式中:Gt—t时刻溶液的电导率;A1,A2—分别为两电解质的电导率与浓度关系的比例系数。反应开始时溶液电导率全由NaOH贡献,反应完毕时全由CH3COONa贡献,因此 代入动力学积分式中得: 由上式可知,以Gt对 作图可得一直线,其斜率等于 ,由此可求得反应速率常数k。

3. 变化皂化反应温度,根据阿雷尼乌斯公式: ,求出该反应的活化能Ea。 三、实验步骤 1. 恒温水浴调至20℃。 2. 反应物溶液的配置: 将盛有实验用乙酸乙酯的磨口三角瓶置入恒温水浴中,恒温10分钟。用带有刻度的移液管吸取V/ml乙酸乙酯,移入预先放有一定量蒸馏水的100毫升容量瓶中,再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所吸取乙酸乙酯的体积 V/ml可用下式计算: 式子:M =88.11, =0.9005, 和NaOH见所用药品标签。 3. G0的测定: (1)在一烘干洁净的大试管内,用移液管移入电导水和NaOH溶液(新配置)各15ml,摇匀并插入附有橡皮擦的260型电导电极(插入前应用蒸馏水淋洗,并用滤纸小心吸干,要特别注意切勿触及两电极的铂黑)赛还塞子,将其置入恒温槽中恒温。 (2)开启DDSJ-308A型电导仪电源开关,按下"ON/OFF"键,仪器将显示产标、仪器型号、名称。按“模式”键选择“电导率测量”状态,仪器自动进入上次关机时的测量工作状态,此时仪器采用的参数已设好,可直接进行测量,待样品恒温10分钟后,记录仪器显示的电导率值。 (3)将电导电极取出,用蒸馏水林洗干净后插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大试管中的溶液保留待用。 4. Gt的测定; (1)取烘干洁净的混合反应器一支,其粗管中用移液管移入15ml新鲜配置的乙酸乙酯溶液,插入已经用蒸馏水淋洗并用滤纸小心吸干(注意:滤纸切勿触及两级的铂黑)带有橡皮塞的电导电极,用另一只移液管于细管移入15ml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然后将其置于20摄氏度的恒温槽中恒温。 注意:氢氧化钠和乙酸乙酯两种溶液此时不能混合。

必修酯化反应教案

必修酯化反应教案 篇一信息化教学设计乙酸的酯化反应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羧酸及其酯化反应学校陕西师范大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姓名肖飞学号41107112学科化学教材版本高中化学人教版年级高二章节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三节羧酸及其酯化反应教学设计陕西师范大学肖飞前言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面临一定程度的挑战。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和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实现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型,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体现教育教学时代化的特点。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而生,它将对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产生巨大的革新,对今后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多媒体网络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不仅为建立新型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提供了新理念、新思维、新方式,而且也为学生课堂学习营造探索发现的和谐环境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将会使课堂变得非常有活力,将会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和乏味。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尤其是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能力有极大的作用。 学生在网络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中,通过检索、构思,可以

有效地将教材中有关内容进行密切整合,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自己的认知,从而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它可以很好的体现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 让他们充分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可以很好的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除此之外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利用。 而且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是当代教师必须具备和掌握的一项教育技能。 基于上述原因,本人在教学中尝试将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第三节乙酸的酯化反应一节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希望和高中化学相关的内容融会贯通在一起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和建立知识系统,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一、教材与教学任务分析羧酸及其酯化反应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羧酸、酯是一种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化学物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和典型的烃含氧衍生物的一类有机化学物质。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羧酸、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以及结构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构羧酸的知识系统。 然而有机化学物质的结构比较抽象,需要一定的空间想像

1乙酸乙酯皂化反应试题

实验一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简答题 1.在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为什么所配NaOH和乙酸乙酯必须是稀溶液? 2.为何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要在恒温条件下进行,且氢氧化钠和乙酸乙酯溶液在混合前 还要预先恒温? 3.电导xx常数如何校正? 4.为什么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可用电导结果测其不同时刻的浓度变化?测定时对反应液 的浓度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5.在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若反应起始时间计时不准,对反应速度常数K有何影响?为什么? 6.乙酸乙脂皂化反应中,反应起始时间必须是绝对时间吗?为什么? 7.对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当a=b时,有x=K(G 0-G t ),c=K(G 0-G ∞)。若[NaOH]≠[酯]时应怎样计算x和c值? 8.某人使用电导率仪时,为快而保险起见老在最大量程处测定,这样做行吗?为什么?测量 水的电导率时,能否选用仪器上ms.cm-1量程来测量,为什么?

9.电导率测量中,由于恒温槽性能不佳,温度逐渐升高,由此导致不同浓度时的K c 值将发生什么变化? 10.在乙酸乙酯造化反应实验过程中,我们先校正电极常数,后测定水以及溶液的电导率,请叙述原因、操作过程以及目的? 11.在乙酸乙酯皀化实验中为什么由 0.0100mol·dm-3的NaOH溶液测得的电导率可以认为是κ 0? 12.在乙酸乙酯皀化实验中为什么由 0.0100mol·dm-3的CH 3COONa溶液测得的电导率可以认为是κ ∞? 13.在乙酸乙酯皀化实验中如果NaOH和乙酸乙酯溶液为浓溶液时,能否用此法求k值,为什么? 14.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中,乙酸乙酯溶液应在使用前现配,目的是什么? 15.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中,反应体系的电导率随温度变化情况如何? 16.在乙酸乙酯皀化实验中铂电极的电极常数是如何确定的? 17、在乙酸乙酯皀化实验中电导率仪面板上温度补偿旋钮有何用途?怎样使用? 18.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通过利用测定反应体系在不同时刻的电导或者电导率来跟踪产物和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试问,溶液的电导或者电导率和反应物或者产物的浓度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高中化学必修2《乙酸》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2《乙酸》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理解羧基的结构特征; (2)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 (3)掌握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酸性、跟醇发生酯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 (1)采用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展示及实物展示,进一步认识乙酸的分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 (2)采用复习回忆法及实验验证法学习乙酸的酸性; (3)利用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设疑、启发、诱导、讲述、动画等方法学习乙酸的酯化反应; (4)利用类推法学习酯、羧酸的结构与性质。 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2)通过乙酸在生活和生产的应用,了解有机物跟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紧密联系,渗透化学重要性的教育。 (3)通过酯化反应的教学,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实践到理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乙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酯化反应。

教具准备: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乙酸酯化反应原理的动画模拟、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导管、滴管、乙醇、浓硫酸、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为何在醋中加少许白酒,醋的味道就会变得芳香且不易变质?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少许酒,为何这样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香醇、特别鲜美? [板书] 二、乙酸(醋酸) 1、分子结构 [回忆]乙酸组成 [展示]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 [学生]乙酸结构含有甲基和羧基,并写出乙酸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 [板书] 分子式:C2H4O2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OOH 官能团:—COOH [展示]盛有乙酸的试剂瓶,学生观察乙酸的色、态,打开瓶盖闻一下气味。 阅读教材第75页有关乙酸的物理性质的内容。 [板书]2、乙酸的物理性质:无色、强烈刺激性气味、液体、易溶于水和酒精、熔点16.6℃、沸点

实验六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实验六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目的要求】 1. 用电导率仪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进程中的电导率。 2. 学会用图解法求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并计算该反应的活化能。 3. 学会使用电导率仪和恒温水浴。 【实验原理】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个二级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CH 3COOC 2H 5 +Na ++ OH - → CH 3COO - + Na ++C 2H 5OH 当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起始浓度相同时,如均为a ,则反应速率表示为 2)(d d x a k t x -= (1) 式中,x 为时间t 时反应物消耗掉的浓度,k 为反应速率常数。将上式积分得 kt x a a x =-) ( (2) 起始浓度a 为已知,因此只要由实验测得不同时间t 时的x 值,以x /(a -x )对t 作图,若所得为一直线,证明是二级反应,并可以从直线的斜率求出k 值。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参加导电的离子有OH -、Na +和CH 3COO -,由于反应体系是很稀的水溶液,可认为CH 3COONa 是全部电离的,因此,反应前后Na +的浓度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仅仅是导电能力很强的OH -离子逐渐被导电能力弱的CH 3COO -离子所取代,致使溶液的电导逐渐减小,因此可用电导率仪测量皂化反应进程中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从而达到跟踪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目的。 令G 0为t =0时溶液的电导,G t 为时间t 时混合溶液的电导,G ∞为t = ∞(反应完毕)时溶液的电导。则稀溶液中,电导值的减少量与CH 3COO -浓度成正比,设K 为比例常数,则 t =t 时, x =x , x =K (G 0-G t ) t = ∞时, x →a , a =K (G 0-G ∞) 由此可得: a -x =K (G t -G ∞) 所以a -x 和x 可以用溶液相应的电导表示,将其代入(2)式得: kt G G G G a t t =--∞ 01 重新排列得: ∞+-?=G t G G ak G t t 01 (3)

乙酸的酯化反应

乙酸的酯化反应教学方案 学生情况分析 ①学生此前学习了本节乙醇的结构简式和化学性质,初步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学习方法。进而,学习了乙酸的物理性质、结构简式和酸性性质。 ②学生在生物学科的学习中,了解到空气中存在多种细菌。 教材分析 ①初步学习酯化反应,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知识基础。。 ②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使学生从熟悉的乙酸及其酯化反应入手,了解生活中有机化学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乙酸的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2.了解酯化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结合相关知识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准确描述、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讲述女儿红来历的故事,学生认识到化学神秘而又有趣 2.通过学习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联系生活的意识,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教学策略及重难点 教学策略 ①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 在观看乙酸酯化反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此外,视频中的配音也有相应的描述,学生边听边看,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讲述酯化反应的方程式时,我边讲边在黑板进行标注。学生边听边看,并对知识间的联系(如反应速率要怎么办)有所思考。 ②挖掘知识的多重价值策略 通过联系醋酸菌氧化乙醇生成乙酸的生物知识,突破教学难点,学生不仅认识到学科交叉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更是感受到化学学科的美妙。 教学重点:酯化反应的现象和方程式 教学难点:运用酯化反应解释女儿红历久醇香的原因 板书设计: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 图 备注 [讲述故事]各位同学,早上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程是乙酸的酯化反应。(开始板书) 首先,我们来看一首诗。(开始朗读整首诗)这首诗呢,描述的是女儿红的起源。话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裁缝发现妻子怀孕后非常高兴。于是,他酿几坛酒准备儿子出生时款待亲朋好友。不料,妻子生了个女儿,裁缝一气之下就把酒埋在了桂花树下。时光荏苒,转眼间十八年过去了,裁缝的女儿的不仅容貌出众、待客有道,更是嫁给了当地的官员。成婚当天,裁缝非常高兴,忽然想起自己十八年前埋下的几坛酒,便挖出来请客。课程导入被动人神秘的故事 所吸引 以美酒 历久醇 香的神 秘为教 学情境, 激发学 生的学 习兴趣。 以美酒历久醇香作为播放乙酸酯化反应的 分两个要点深入阐述酯化反应 解释女儿红历久醇香 课后思考题酯化反应的现象 酯化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课时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实验十 二级反应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实验十 二级反应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 2.掌握电导率法测定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 二、实验原理 乙酸乙酯与碱的反应称为皂化反应,它是一个典型的二级反应。其反应式为: 325325C H C O O C H N aO H C H C O O N a C H O H +→+ 当两种反应物初始浓度相同时 0t =, 0C 0C 0 0 t t =, 0C x - 0C x - x x t =∞ , 0 0 0C 0C 设:两种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均为C 0,在时间t 时生成物的浓度为x ,则反应速率方程为: 2 0() dx k C x dt =- (1) 式中:k 为速率常数;t 为时间。 将(1)式积分得: 00() x k tC C x = - (2) 若以00() x C C x -对t 作图,可得一直线,由直线的斜率可求速率常数k 。但由 于难以测定t 时刻的x 值,故本实验采用电导率法测定皂化反应过程中的电导率。由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来代替浓度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皂化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电导能力强的OH -离子逐渐被导电能力弱的Ac -离子所取代。使溶液的电导率逐渐减小,溶液中CH 3COOC 2H 5和C 2H 5OH 的导电能力都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溶液电导率的变化是和反应物浓度变化相对应的。 在电解质稀溶液中,可近似认为电导率κ与浓度C 有如下的正比关系,并且溶液的电导率等于各电解质离子电导之和 m C κ=Λ 上式中Λm 为摩尔电导率,Λm 在恒定温度的稀溶液中,可近似看作为一常数,于是可写成κ=fC : 设:0t =, 溶液的电导率 0κ t t =, 溶液的电导率 t κ

乙酸的酯化反应

乙酸的酯化反应教学方案(设计) 学生情况分析 ①学生此前学习了本节乙醇的结构简式和化学性质,初步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学习方法。进而,学习了乙酸的物理性质、结构简式和酸性性质。 ②学生在生物学科的学习中,了解到空气中存在多种细菌。 教材分析 ①初步学习酯化反应,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知识基础。。 ②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使学生从熟悉的乙酸及其酯化反应入手,了解生活中有机化学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乙酸的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2.了解酯化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结合相关知识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准确描述、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讲述女儿红来历的故事,学生认识到化学神秘而又有趣 2.通过学习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联系生活的意识,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教学策略及重难点 教学策略 ①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 在观看乙酸酯化反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此外,视频中的配音也有相应的描述,学生边听边看,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讲述酯化反应的方程式时,我边讲边在黑板进行标注。学生边听边看,并对知识间的联系(如反应速率要怎么办)有所思考。 ②挖掘知识的多重价值策略 通过联系醋酸菌氧化乙醇生成乙酸的生物知识,突破教学难点,学生不仅认识到学科交叉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更是感受到化学学科的美妙。 教学重点:酯化反应的现象和方程式 教学难点:运用酯化反应解释女儿红历久醇香的原因 板书设计:

实验八-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实验八-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实验四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一、目的要求 1.用电导率仪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进程中的电导率 2.学会用图解法求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并计算该反应的活化能 3.学会使用电导率仪和恒温水浴 二、基本原理 1 乙酸乙酯皂化是一个二级反应,其反应式为 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 OH 5 在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改变。某一时刻的OH-离子浓度,可以用标准酸滴定,也可以通过测量溶液的某些物理性质而求出。以电导率仪测定溶液的电导率值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以监测反应的进程,进而可以求算反应的速率常数。反二级反应的速率与应物的浓度有关。方便起见,设计实验时应物的浓度均采用a 作为起始浓度。当反应时间为t时,反应所生成的CH3COO-和C2H5OH的浓度为x,则CH3COOC2H5和NaOH的浓度为(a-x)。设逆反

应可以忽略,则有CH3COOC2H5 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 t=0 c c 0 0 t=t a-x a-x x x t→∞ →0 →0 →c →a 二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 (1) 积分得 (2) 起始浓度a为已知,因此只要由实验测得不同时间t时的x值,以对t作图,应得一直线,从直线的斜率m(=ak)便可求出k值。 由于反应是在稀水溶液中进行的,因此可以假定CH3COONa全部电离。溶液中参与导电的离

子有Na+,OH-和CH3COO-等,而Na+在反应前后浓度不变,OH-的迁移率比CH3COO-大得多。随反应时间的增加,OH-不断减少,而CH3COO-不断增加,所以体系的电导值不断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认为体系的电导值减少量和CH3COONa的浓度x的增加量成正比,即 t=t时, x=β(κ0-κt) (3) t=∞时,a=β(κ0-κ∞) (4) 式中κ0和κt分别为起始和t时的电导值,κ∞ 为反应终了时的电导值,β为比例常数。将(3),(4)代入(2)得 κ0-κt╱κt-κ∞=akt (5) 从直线方程(5)知,只要测定出κ 0,κ ∞ 以及 一组值以后,利用(κ 0-κ t )╱(κ t -κ ∞ )对t 作图,应的一直线,由斜率即可求得反应的速率常数k,k的单位为min-1.mol-1. dm3。由电导与电导率κ的关系式:G=κ代入(5)式得: (6)

乙酸的酯化反应微课教学设计竞赛

乙酸的酯化反应——-———微课教学设计 于都中学高中化学组葛平 一、教学背景 乙酸的酯化反应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乙酸"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此前学习了本节乙醇的结构简式和化学性质,初步建立了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学习方法,进而,学习了乙酸的物理性质、结构简式和酸性,且已经有用醋作调料的生活经验。为了更好的突出酯化反应过程、条件和实验装置特点的分析推理和研究,我对课本第75页酯化反应的演示实验做了适当改进,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创设的问题、演示实验等氛围,用提出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巩固提升的方法获取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说出浓硫酸在酯化反应中的作用,及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的原因,能说出酯化反应的概念.能够初步熟悉制备乙酸乙酯的有关操作。 2。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3。情感目标——能够了解科学研究和探索的基本思路,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协作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与合作交流。 四、教学过程 [引入]厨师烧鱼时加醋并加点酒,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香醇、鲜美?这是为什么呢?

[实验探究1] [说明]像这样,羧酸和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羧酸跟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的,并且一般反应极缓慢,故常用浓硫酸作催化剂.从化学平衡的角度来分析,浓硫酸也是吸水剂,促进反应向生成酯的方向进行,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 [实验探究2] 将二组中收集的馏出液两等份中的第②份加入3ml 饱和碳酸钠溶液,与①对比,有何现象?往两支试管中各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 结论 ①、②中均出现分层,但②中有气泡且酯层更厚 制得的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和乙醇。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吸收挥发出的乙酸和乙醇,同时减少乙酸乙 酯的溶解,便于分层析出与观察产物的生成 。 滴入石蕊后: ①中石蕊变为红色 ②石蕊在中间层,呈现红、紫、蓝三色环 振荡时:②中有汽泡 振荡后:①中酯层仍为红色,②中酯层变为无色 [小结] 五、教学反思 通过对比实验及层层递进式的教学,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亲身感知和体验化学实验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效果较好。 现象:一组中收集的液体无果香 味,加入水后不分层,二组中收 集的液体有果香味,分成两等 份,其中①份加入3ml 水,分层, 上层是无色油状液体。 结论: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催 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 应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

乙酸 酯化反应

高二化学乙酸、羧酸、酯 2011—4—17 1.某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X、Y两种有机物,X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Y能与小苏打反应产生无色气体。实验测得在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X、Y的蒸气所占的体积相同,则原有机物是()。 A.Br H C 5 2 B. C.D. 2.用括号内的试剂和分离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中的乙酸(饱和Na2CO3溶液,分液)B.苯中的甲苯(溴水,分液) C.溴苯中的溴(KI溶液,分液)D.乙醇中的乙酸(NaOH,蒸馏) 3.在3.2g液态酯R RCOOCH 2(R为饱和烃基— 1 2n n H C )中加入25.0mL 2mol/L的NaOH溶液进行 水解,水解完成后,为中和过量碱还需26.0mL 0.5mol/L的盐酸,则n值是()。 A.1B.2C.3D.4 4.制备CH 3COOC 2 H 5 所需要的试剂是() A. C 2H 5 OH CH 3 COOH B. C 2 H 5 OH CH 3 COOH 浓硫酸 C. C 2H 5 OH 3%的乙酸溶液浓硫酸 D. C 2 H 5 OH 冰醋酸 3mol/L H 2 SO 4 5.下列物质中,能与醋酸发生反应的是() ①石蕊②乙醇③乙醛④金属铝⑤氧化镁⑥碳酸钙⑦氢氧化铜 A.①③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⑥⑦ D.全部 6(羧酸的酸性)、已知酸性:苯甲酸﹥碳酸﹥苯酚﹥碳酸氢根。 现要将转变为可行的方法是() ①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再通入足量CO 2 气体②与稀硫酸共热后,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 ③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后,再加足量盐酸④与稀硫酸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HCO 3 溶液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7.某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如图6-5所示: 图6-5 (1)A与过量的NaOH完全反应时,A与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__;A与新制的Cu(OH)2反应时,A与被还原的Cu(O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 ___。(2)A在浓H2SO4作用下,若发生分子内脱水所生成物质的结构简式为____ ___。8.羧酸A(分子式为C5H10O2)可由醇B氧化得到,A和B可以生成酯C(相对分子质量为172),符合这些条件的酯只有4种。请写出这4种酯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具有果香味的中性物质A可以发生下列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