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教案

《传统节日》教案
《传统节日》教案

《传统节日》教案

奇台三小玛伊努尔.排塔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统,鞭,狮,怀等四个生字。会写“统,贴,”两

个字。会读“传统,鞭炮,狮子,贴花”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1-2小节,并理解内容。

3、初读课文,并能说出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会认统,鞭,狮,怀等四个生字。会写“统,贴”两个字。

流利的朗读课文1-2小节.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1-2小节,并理解内容。能说出课文大意。

课前谈话

1.前几天我们刚刚过完的是什么节?(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

日之一,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2.提示课题——传统节日(师板书课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明确

2.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并把每个小节标出来。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指名回答,师生评价。

三、学习课文1-2小节

1、默读课文第1-2小节找出1-2小节段中的生字、词语。

2、学习生字:

(带着拼音、去掉拼音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3、学习词语:

(开火车读、男女轮读、齐读)

4、指导写字:(统,贴)

(1) 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 师生互相交流。

(3) 师范写、生手空。

(4) 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5) 师生互评。

过度: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传统节日。

5、再读课文、想一想以下问题: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2)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3)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你想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吗??

(4)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动听的传说,你知道这些节日的传

说吗?。

6、个性化朗读第1-2小节。

四、巩固

1、生与词语生字见面。

2、分角色朗读课文1-2小节。

五、作业

1、规范书写生字。(每个生字写四遍组两个词语)

2、回家预习课文第二部分。

六、板书设计。

3 .传统节日

贴花,放鞭炮,元宵节

(完整版)常考传统节日汇总.doc

对于此类涉及传统佳节的考题,一般在常识判断、类比推理等题型中出现,提醒大家三点: 一、常识判断一般只会考中国传统佳节,而类比推理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国际性重要的节日,比如说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本次分享中只涉及到了一些中国传统佳节,关于国际性重要节日,相信你们比我更熟悉。 二、一定要先熟悉这些传统佳节的相关常识,并要注意总结,勤加练习。今天的分享已经帮大家把这些常识汇总了,但以后你在做题时遇到一些新的内容,及时补充。常识一定要注意积累! 三、严格来说,针对传统节日的常识,需要我们掌握的信息包括节日名称(有些题目可能会“阴险”地用俗称代替)、时间(一般会让你排序,比如下面的汇总一定要注意时间排序)、人物(比如说端午节“屈原”的相关信息等)、习俗、诗句等。汇总如下: 春节 农历一月一日 贴春联、贴窗花、放爆竹 守岁、拜年、包饺子、发压岁钱、扫尘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农历一月十五 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寒食节 清明节前一天 禁烟火、吃冷食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清明节 公历 4 月期间 扫墓祭祀、植树、踏青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饮雄黄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七夕(又称“七巧节”、“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 祈福、拜织女、吃巧果、染指甲等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 农历七月十五 放河灯、祭祖、祀亡魂、焚纸锭等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农历八月十五 吃月饼、赏月、赏桂花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农历九月初九 登高、赏菊、插茱萸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传统节日》作文教学设计

中国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了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2、通过春节,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3、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4、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傻大姐想象 师:同学们,你们家里有没有特别的节日,比如说固定要给爷爷奶奶过生日,或者其他的有意义的纪念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祖国的传统节日吗? 生:知道!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中国的传统节日 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刚说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生1:元宵节(正月十五) 生2:重阳节(九月初九) 生3:七夕节(七月初七) 生4:鬼节(七月十四) ...... 师: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按照农历过节的。 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但是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 (引: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讨论一下节日时精彩的活动和人的表现 (一)春节 师: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生:春节 师: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春节有哪些习俗呢?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3.二月二: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4.清明节:四月五日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 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结题报告1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传统节日结题报告 中国是世界山最大的文明古国,有这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古老文明的继承和创新将有助于个人修养以及文明进步。尽管如此,在今天的现实所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确实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物质。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创痛文化和历史只是漠然处置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通过此次调研,发现,加强创痛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历史意识,弘扬床融文化精髓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1.创痛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的结果分析,目前我国在中国创痛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相关教育模式存在误区。显而易见,绝大多数的人呢是通过课堂教育来获得传统文化知识的,中学的语文课和历史课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历史课,更多的担负了传承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功能。但是,以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在中学,历史教材僵硬刻板。对传统文化和历史教材的人是停留在书本和教材,无法展现历史和文化真适合多姿多彩的面貌,但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多数人就不可能再有继续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 此外,我国当前正处于重大转型期,传统的文化模式失去了神圣的权威,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也必然处在磨合,矛盾,冲突之中,尤其是亲眼一带更是日益可求彰显个性,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同时,面对社会生存压力的日渐增大,学生们更关心的是抓紧时间去考五花八门的证书,以求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为自己增添砝码,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他们现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 2.提出的建议或措施 历史文化教育的形式亟待改革。缺乏大众化的历史文化教育是导致社会文化氛围薄弱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应加快中学历史教材编写改

《传统节日》教案

2.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领孩子感悟学习汉字和课文的方法。 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和解读课文深化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理解课文,熟知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培 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难点: 加深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 1.搜集我国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2.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谈话法朗读法讲解法自主探究学习等 课型、课时: 新授课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2.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 2.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3.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 4. 5.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分层地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 2. (1 (2 (3)每个节日都是怎样庆祝的? 3. (1)本文一共有8句话,共7 (2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和课文讲述,如春节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吃元宵。 四、总结,拓展。 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检查生字听写和背诵。 1. 2. 3.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课外拓展。 1 2、学习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画出句子中春节的活动。(贴窗花放鞭炮) (2)春节里还会有哪些活动?(守岁、贴对联、拜年……) 出示: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元宵节的风俗有: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 (2)“人如潮”是什么意思? 出示: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1)讲述清明节的习俗,及“先人墓前去祭扫”所表示的含义。 (2)补充古诗《清明》来理解这一句内容。 出示: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1)请同学讲述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2)“粽子艾香满堂飘”,从这句话你看出了什么?(端午要吃粽子,插艾

三年级中华传统节日作文8篇_优秀作文

三年级中华传统节日作文8篇 范文一:家乡的元宵节我家在美丽的十八重溪旁,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个特别热闹的日子。 在前几天,我的奶奶和邻居就开始忙碌了,打扫卫生,布置厅堂……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每一个人都起得很早,各家各户都在厅堂里摆上了供品,然后毕恭毕敬地等侯着。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鞭炮响,游神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来了,有威武的古代衙役,可爱的金童玉女,还有恐怖的黑白无常,最后才是微笑地俯视着人们的“娘娘”……。我们跟在队伍的后面,走街串户,放鞭炮,吃供品,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个日子是我们的日子,因为有着娘娘的庇佑,我们就是犯了错,大人也不会责罚小孩的。 正月里雨经常会淋淋沥沥地下着,天阴沉沉的,很是讨厌,可是十五这一天是我最喜欢的日子,因为那一天天是最蓝的。 点评:这是一篇叙事的文章,小作者叙述了家乡的元宵节活动时的盛大场面。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生动丰富,结构合理,详略得当,如能把文章的结尾写得再生动些会更好。 范文二:中秋节吃月饼今天,我与平常一样,哼着小曲蹦蹦跳跳的回家…… 到了家中,发现妈妈在切月饼,我口水直流,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去拿一个,可妈妈拦住我,问我今天是什么节日,当时我口水都流到了下巴,就没在意。妈妈说今天是中秋节!晚上可以一家人温馨的坐

在阳台上赏月吃饼,我心里大喜…… 到了晚上,爷爷奶奶也来欢聚,我们大家坐在阳台赏月吃饼,我再看着那圆圆的月亮……我把月饼吃了,就以为把月亮也吃了,大家都说我傻的可爱…… 爷爷奶奶还给我讲了中秋节的来历,给我讲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以及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我听得津津有味…… 啊,那圆圆的月饼让我回味无穷,那圆圆的月亮在我心中荡漾……从此,每个中秋,我们一家人都温馨的聚在一起吃月饼! 我喜欢这欢乐无穷的中秋! 点评:这篇记叙文讲述了作者过中秋节吃月饼的整个过程,叙事条理清楚,构思巧妙,语言欢快、流畅、自然,给读者呈现出了一幅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过中秋节的场景,很好。 范文三:快乐的除夕新年在人们的期盼中飘然而至,空气里似乎也弥漫着过年的气息。人们脸上喜气洋洋的。 一大早,爷爷在门口两边贴上了一对春联,奶奶给门口的那棵冬青树挂上了一只只红红的小灯笼,就像树上结满了红红的柿子。家家户户也都贴上了春联和挂起了灯笼。傍晚,奶奶煮好了香喷喷的年夜饭,大家围着桌子,有说有笑地吃了起来,开心极了。最让我开心的是奶奶给了我两佰元压岁钱。 晚上,村里成了鞭炮的乐园,烟花的世界,天空被烟花点亮了。有的像满天的星星,有的像彩色的菊花,有的像从天而降的流星,更多的是像孔雀开屏,把天空打扮的五彩缤纷、美丽无比。烟花时断时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大全 元旦(春节) 亦称元日、元正、正旦、朔旦、朔日等。在农历的正月初一日。因其日为岁之元(第一天)、时(季)之元、月之元,故又称“三元”。相传自尧、舜时,已为节日。古时,岁首时间不同,夏朝岁首与今相同,商朝在农历十二月,周朝改在农历十一月,及汉初在农历十月。汉武帝太初元年采用“太初历”,以孟春正月为岁首,此后沿用二千多年,元旦乃成为汉族人民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这一天标志着新的一年及春季的开始。自称起,朝廷于此日有朝贺之礼,群臣朝见皇帝,称觞祝寿,称为“贺正”,皇帝受贺,则有赐宴作乐等仪节。此外,民间普遍有祭祖先、饮椒柏酒、屠酒、食五辛盘、爆竹于庭、钉桃符、贴画鸡、放鸠、浴五木汤、挂钟馗、食胶牙饧、贴春联、为亲友尊长拜年等庆贺娱乐活动。辛亥革命后,正月初改称春节,公历1月1日称新年。解放初,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然农历的正月初一,由于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涵,仍然受到普遍的重视。在春节里,人们探望亲友,休息和进行各种娱乐活动。除汉族外,古代及近代,也有部分少数民族以农历元旦为年节,用自己的习俗庆贺节日。《渊鉴类函.岁时部.元正》引《汉杂事》:“正旦朝贺,三公奉璧上殿,向御座北面,太常使赞曰:‘皇帝为君兴’,三公伏,皇帝坐,乃前进璧。”又汉寔《四民月令》:“正月之朔,是谓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弥。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坎如也。”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帖画鸡,或斫镂五采及土鸡于户上。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凡饮酒次第,从小起。”宋吴自牧《梦梁录.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新年。一岁节序,此地之首......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街坊以食物、动使、冠梳、领袜、缎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门歌叫关扑。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家家饮宴,笑语喧哗。此伉城风俗,畴昔侈靡之习,至今不改也。”清叶调元《汉口竹枝词.时令》:“新年春酒竞相邀,轿子何嫌索价高。提盒天天来送礼,汤圆春饼与年糕。” 桃符: 亦名“桃板”。古代神话传说谓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二神,名神荼、郁垒、能食百鬼。故农历元旦,民间习以桃木板画二神于其上,悬于门户,以驱鬼辟邪。此俗起于汉代,至五代以后,渐代之以用纸书写的春联及刻印门神像。汉王充《论衡.订鬼》引《山海经》:“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帖画鸡或听镂五彩及土鸡于户上。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宋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元靓《皇朝岁时杂记》卷五:“桃符之制,以薄木板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元方回《乙未岁除》诗:“诸公富贵新桃版,我是春前旧土牛。”版,同板。 小挂千: 旧时等地过春节时,店铺门前所粘刻有吉祥语的小红纸或小黄纸。清富察敦崇《燕亦岁时记.挂千》:“挂千者,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者,乃佛前所悬也。其物民户多用之,世家大族鲜用之者。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者,曰小挂千,乃市肆所用也。” 闹嚷嚷: 明代元旦日,男女老幼所戴之饰物。以纸做成,缠于铜丝之上。为古代“人胜”、宋代“闹蛾”之遗。明榜《宛署杂记.民风一》:“岁时元旦拜年......戴闹嚷嚷。”原注:“以乌金纸为飞蛾、蝴蝶、螞蚱之形,大如掌,小如钱,呼曰闹嚷嚷。大小男女各戴一枝于首中,贵人有插满头者。”清之骃《元明事类钞.元日闹嚷嚷》引《岁华记》:“元旦人家儿女剪乌金纸作蝴蝶戴之,名曰闹嚷嚷。” 年糕: 江南地区,用糯米或粘性较大的米,加水磨成粉,蒸制而成的糕。因是过农历年的食品,故称。又称“水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现代德育价值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传统文化滋润心灵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现代德育价值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中国人爱过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情趣。这些节日承载着人们美好的希望和祝福,被历代文人墨客反复歌咏。这些节日蕴涵着人们特殊的情感内涵和文化价值需求。其中,有对父母与长者的敬爱之情,也有手足牵挂之情,邻里互助之情,朋友相援之情,以及对先人和故土家乡依恋的情感。端午、清明、中秋、除夕等传统节日就充分体现了这些情感。遗憾的是,现在的孩子们热衷于过时尚的洋节日,对民俗缺乏一定的了解,当然也不能充分享受到这些节日中所蕴涵的独特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内核。 虽然大家已经逐步意识到了传统节日文化中蕴涵丰富的教育资源,但是就幼儿园范围内进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现代德育价值的研究尚属鲜见,新领域、新课题必将会带来新思维。尽管至今所能参考的相关理论资料和研究成果还不多见,会给我们的研究造成一定困难,也会给我园全体教师提出不小的挑战,然而我们认为,这也会我们留下较大的研究空间。 二、概念的界定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节日是人类生活中的精华,它区隔出一个生活周期中的各个阶段,集中展现了各阶段含义,并在节日活动中保留了该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一面。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节日文化,实际上是利用节日开展的文化活动,是经传播某一种特定的文化内容为目的,并围绕这一文化主题展开活动的节日,是文化的一种集中体现,具有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双重特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特指围绕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开展的各类活动。 现代德育:德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现代德育自然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德育具有以下主要特征:现代化要求现代德育培养人的现代观念,现代思维是现代德育不断完善的方法论基础。我国现代社会是现代化的起点,要求现代德育面临价值多元的实际,正确导向。 三、理论基础 近日,安徽教育出版社推出了《中国节典——四大传统节日》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等学者组成的“民族传统节日与国家法定假日”课题组的结项成果。此外2005年,中宣部等五部委就曾委托中国民俗学会等学术团体对利用民族传统节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问题进行过细致论证,并形成了《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2006年年底,文化部再次委托中国民俗学会进行《民族传统节日与国家法定假日》的课题论证。 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精神为指导,并科学借鉴德育教育理论的基本思想,试图通过挖掘适宜幼儿园阶段德育教育资源,就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现代德育价值进行研究,尝试建立中国传统

中国传统节日汇总

1、原理一:春分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同时地球的磁场也相对平衡,因此蛋的站立性最好。 原理二:蛋壳上有许多高0.03毫米左右的突起,三个突起可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平面,如果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就可以实现“竖蛋”了。 2、中国有三大鬼节:清明、中元、寒衣。农历七月,中国习俗上称它为鬼月,谓此月鬼门关大门常开不闭,众鬼可以出游人间。 清明节编辑 清明要上坟,同时有踏青的习俗。以前清明也叫寒食节,曾长达百日,曹操改为一天,唐改为清明前三天,所有火都得灭,出寒食后,从宫中传出新火。[1] 清明还要插柳枝,戴柳条帽,放风筝,荡秋千。 中元节编辑 中元(七月十五)本是民间祭祖的日子,后定为地宫圣诞,而地宫掌管地狱之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府之门,也是地府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是中国三大冥节中最重要的一个,设有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佛教这一天是盂兰盆会的日子,内容也是为亡灵超度,盂兰本意是解放倒悬,来自目连救母的故事。 寒衣节编辑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为送寒衣节。亦称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十月初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一伏饺子·二伏面(面条),三伏烙饼摊鸡蛋。

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研究-开题报告

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研究-开题报告

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一)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统节日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是我们民族的“根”,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最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近年来我国对传统节日越来越重视,清明、端午、中秋已经成为法定假日,因此,提高人们重视我国传统节日的意识也越来越重要。由于各种思想的传入,不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冷待,很多学生青睐于西方节日文化。学校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在传播传统节日文化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作为学生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影响学生了解、接受传统节日文化中意义重大。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们认为,即使是到了下个世纪,我们仍然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本课题。 (二)课题研究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加大对这些节日资源的利用,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首先,利于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其次,使语

文教育资源多样化,丰富语文教育内容;再者,积极响应国家大政方针,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 站在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本课题对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展开中华传统节日渗透进行研究,争取使传统节日资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得到最大化、最优化地开发和运用。 1、实现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语文不是单纯的符号体系,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地质层,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神,是中华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语文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生动的表现形态,它们集中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突出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心理认同,是广大民众精神世界的生动展示,也是国家历史积淀与文明性格的具体象征。”如今多元文化在世界的潮流中相互击撞,外来节日蜂拥至中国,面对“洋”节日文化的冲击民众精神信仰的缺失,语文教育有责任和义务向学生宣扬传统节日文化,背负好传承传统文化的重担。 2、践行国家教育纲要的要求 从 2005 年《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意见》到 2014 年《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再到 2017 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发布,这些内容无

传统节日作文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作文教学设计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中国传统节日教学目标: 1、了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2、通过春节,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3、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4、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傻大姐想象 师:同学们,你们家里有没有特别的节日,比如说固定要给爷爷奶奶过生日,或者其他的有意义的纪念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祖国的传统节日吗? 生:知道!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中国的传统节日 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刚说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生1:元宵节(正月十五) 生2:重阳节(九月初九) 生3:七夕节(七月初七) 生4:鬼节(七月十四) ......

师: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按照农历过节的。 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但是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 首诗(引: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讨论一下节日时精彩的活动和人的表现 三、 (一)春节 师: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生:春节 师: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春节有哪些习俗呢? 1)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 2)走亲戚。 师:是呀,从年初一开始,人们就忙着走亲拜友,互相祝福,分享过年的快乐。 3)压岁钱。 师: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

中国传统节日一览

中国传统节日一览 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民国以后,由于正式西化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民间仍然坚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定的少数。直至文革,政府更削减了宣传除春节以外的传统节日,即使对于春节,也被宣传成“过革命化的春节”。改革开放以后, 民间开始庆祝一些传统节日,报刊上也相应作了些介绍宣传。目前,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一。 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下面罗列主要传统节日,以饷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 一。正月拜年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体活动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 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 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春 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许多私人企业都不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月十五。 二。立春祭农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

三年级下册中国传统节日作文教案四课时

习作三·中国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了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2、通过春节,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3、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4、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综合性学习回顾 一、导入新课 我国传统节日众多,在前面的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了一些中华传统节日,这次作文,我们要把中华传统节日写出来,表达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交流我们的传统节日。 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中国的传统节日 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元宵节(正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七夕节(七月初七)鬼节(七月十四) 三、走进传统节日。 1、走进春节。春节里人们都做些什么事情,有哪些风俗习惯。 (1)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 (2)走亲戚。从年初一开始,人们就忙着走亲拜友,互相祝福,分享过年的快乐。 (3)压岁钱。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 “岁”与“邪祟”的“祟”同音,长辈们希望能压住邪祟,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又称正旦、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尚书大传》又称正旦为岁只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称撊瘮。 自从公历纪年为主后,俗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称元旦,以免混淆。因正月初一离立春节很近,故称为春节。元日为一年之始,故官方民间,皆以为大节日。宋《野客丛书》云:国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寒食三大节为大节日,七日假。 春节就是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从农历腊月最后一天(除夕)起至正月初五。除夕晚餐最为丰盛,煮猪头猪尾(寓做事有头有尾)、公鸡、鱼(寓年年有余),吃葱(寓聪明)、蒜(有算计)、大杂菜(寓团结与睦),米中掺谷(得“谷子多”的吉利话),以熟食祭天地、灶君、祖宗,举家欢聚,尽情吃喝。晚上,人人将脚洗干净(寓可有好运气),年长者给年幼者“压岁钱”,数角至数十百元不等。年轻人守岁到深夜,零点钟声敲过,竞相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大年初一,早起抢头水,在井边燃香一柱,寓有好兆头。赶早贴春联(或头天贴好),放鞭炮,穿新衣。起床时不催喊,在堂中撒零钱,任由孩子们早起而拾。不动菜刀(认为一年四季可平安),不扫地(认为会把财气扫走),开大门时要念“财门大打开,金银财宝滚进来”。早点吃蒸糕、米花,中饭吃汤圆(俗称圆宵)或饺子,饭后皆出门玩耍。不少村寨耍龙耍狮子、唱花灯。 苗族春节期间,初一至初五“踩花山”(青苗语称“奥道”),举行隆重文娱活动,称主办人为“尤厚道”。有的过年时用糯米饭喂牛,牛角上贴红纸,拉到井边给牛“照镜子”。正月初二、初四、初六这三天要杀猪祭“门主”,或称祭“火龙猪”,祭时外人与妇女不得参加,汉族人不得偷瞧。认为祭过“门主”才能得到祖先庇佑,来年才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另外,正月或二、三月全村寨在山坡上祭“火星”(即“火神”),以祈求寨内不发生火灾。 路神生日 元月初五,“路头神”就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就是日为她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 “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她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为财神的“路头五路神”无涉。或又以“五路神”实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间汤斌毁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间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为“路头”而祀之。一般以此“路头”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谓五路乃东西南北中也;财货无不凭路而行,故人们以行神为财神,谨加祭祀,冀求它引财入门,或出行获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为“祖道”之俗;吴俗接路头,祭祀的也就是路神,而这路神变成财神,就是因商业的发展,财货流通的加剧。财货往来于陆水之间,人们直观地认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财货。 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就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就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 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穷”也就是一样。在正月而非其她月,乃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就

关于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由来的调查报告 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节日少不了。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数千年的历史,正是这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如下。 (1)春节 传说有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后来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如往常一样闯进了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又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了。黑夜过去后,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人们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2)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

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了吕后势力,又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因此在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 (3)清明节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此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4)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源于纪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遭馋去职,他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据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

传统节日作文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作文教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了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2、通过春节,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3、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4、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傻大姐想象 师:同学们,你们家里有没有特别的节日,比如说固定要给爷爷奶奶过生日,或者其他的有意义的纪念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祖国的传统节日吗 生:知道!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中国的传统节日 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刚说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生1:元宵节(正月十五) 生2:重阳节(九月初九) 生3:七夕节(七月初七) 生4:鬼节(七月十四) ...... 师: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按照农历过节的。 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但是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 首诗(引: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讨论一下节日时精彩的活动和人的表现 (一)春节 师: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生:春节 师: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春节有哪些习俗呢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一览表.doc

节日名称时间除夕腊月三十 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公历四月五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腊八节腊月初八灶节腊月二十三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一览表 说明主要习俗 / 象征意义有关诗文 腊月的最后一天 贴春联、年画(门神)守岁等,除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又称“元日”、曈曈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元旧迎新 “新春”日》)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 又称“上元节”、闹元宵(象征合家团圆)、赏花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的“灯节”猜灯谜、舞狮子等。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 元夕》) 传统节日中唯一 踏青、扫墓祭祖。 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按公历的节日处有 ? 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喝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 又称“端阳节”雄黄酒、挂香袋、插艾蒿菖蒲(祛沙. 端午》 毒消灾)沈崇文《端午日》 又称“乞巧”, 中国的“情人 穿针乞巧(向织女乞求智慧和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节”,与神话传 艺,求赐美满姻缘)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七夕》) 说《牛郎织女》 相关。 又称“团圆节” 王建《十五夜望月》 与“嫦娥奔月”吃月饼、赏月、祭月(祈盼团圆) 苏轼《水调歌头》 的神话相关。 现在被定为“敬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 登高、赏菊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 老节” 东兄弟》) 又称“腊日” 吃腊八粥(五谷杂粮熬成)、祭祀 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 众神(祈求谷丰登)

传统节日作文教学

家长也能教作文系列之——传统节日篇 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基本上有: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关于传统节日的作文,有的家长朋友可能会有所担心,我们这里算是农村地区,孩子刚上三年级,以前也没有接触过完整的作文,他们能写得来吗? 有这个担心也是正常的,不过,我要说的是,按照我下面所讲的方法,作为家长的您,是完全可以辅导孩子写出一篇有头有尾且容充实的文章的。(可能有套路之嫌,但刚学嘛,来点儿套路也算有柄可握,有法可依。想要无招胜有招,还是得先学好一招一式啊!)我举个例子,比如要写“_____的春节”,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先看看下面列出来的写作小提纲。 写作小提纲: 1、题目:_______的XX节 2、说说你要写的节日,再简单介绍该节日的习俗。 3、介绍该节日的由来,也可同时说说与它相关的传说。 4、写出该节日里你参加的或做过的一些事情。(重点描写) 5、这个节日给你带来的感受,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略写。) 以上共五个环节,我们一个一个来摆平。 首先,文章的题目。可以直接一些,比如“难忘的春节”“快乐的中秋节”“有趣的七夕”等。孩子才三年级,没必要扯得很高深,

比如“难忘那浓浓的粽子香”这是写端午的,这类题目等孩子上了五六年级再说。 第二,说说你要写的节日,再介绍节日的习俗。可以有好几种开头方法。 1、开门见山法。如:春节,是我们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而且,小朋友们都能收到长辈给的红包。(这段话共两句,第一句直接说出要写的节日名称,第二句说出这个节日有什么习俗特点。)再如: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一家人聚在圆圆的月亮底下,可以一边吃着月饼,一边听爷爷讲着嫦娥奔月的故事。(看,第一句也是点出要写的节日名称,第二句讲出这个节日的习俗。) 2、对比法。如:有人喜欢中秋节,有人喜欢端午节,而我,最喜欢的是春节。在这个节日里,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而且,小朋友们都能收来长辈给的红包。(第一句把春节和别的节日进行对比,第二句和刚才的一样。当然,你也可以改一改,但一定要把习俗特点讲出来。另外,因为孩子刚接触作文,所以我这里举的例子都较简单,有的家长可以自己加花。比如:有人喜欢喜气洋洋的春节,有人喜欢合家团圆的中秋节,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可以独立于飒飒秋风中登高远眺的重阳节。——这是提高了,我们这里只要求能教学生基本上“会”就好。至于别的,以后会慢慢讲到。)关于开头的方法,还有诗句引用法,声音切入法等等,这里先不说,以后在别的作文教学中会讲到。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_节日庆典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橙子收集了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现如今中国的传统节日内容非常的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传统节日,无疑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农历正月 1、正月初一:春节,鸡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二:犬日。 3、正月初三:猪日,小年期。 4、正月初四:羊日,孙天医(孙思邈)诞辰。 5、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6、正月初六:马日,送穷日。 7、正月初七:人日,又称人胜节,送火神。 8、正月初八:谷日,道教中阎王爷诞辰,八仙日。 9、正月初九:天日,道教中玉皇大帝诞辰。 10、正月初十:地日,石头生日(祭石头)。 11、正月十二:火日,民俗中老鼠娶媳妇日,炒黄豆(老鼠眼),1 / 6

点百火,丢百病。 12、正月十三:上(试)灯日,关公升天日。 13、正月十五:元宵节,正灯日,道教上元节,是天官尧的诞辰。 14、正月十八:落灯日。 15、正月二十: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小天仓”,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这一节日又与“雨水”节气相关。立春后的节气是“雨水”。古人认为,是日“天一生水”,应节则下雨、故谓之“天穿”。神话与节令像融合,就形成了天穿节这一民俗节日传统。天穿节的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乱饭扎针。 16、正月二十五:天仓节(填仓节),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农历二月 1、二月初一:中和节,太阳生日。 2、二月初二:春龙节,又叫龙抬头、青龙节,佛教中济公菩萨生日。 3、二月初三:神话中文昌帝君诞辰。 4、二月十二:花朝节(一说二月十五),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花期)。 5、二月十五:道教中九天玄女娘娘诞辰,道教中太上老君、精忠岳王诞辰。 6、二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诞辰。 2 /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