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保税区情况介绍

大连保税区发展沿革
1992年5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大连保税区,面积为1.25平方公里。同年10月17日,围网隔离设施通过国家海关总署验收,正式投入运营,实际围网面积1.92平方公里。
2000年4月2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大连出口加工区,面积2.95平方公里。2001年5月16日,大连出口加工区A区通过国务院八部委联合验收,开始运作,一期封闭面积1.5平方公里。大连出口加工区比照国际惯例,参照国际自由区运作模式。
2003年11月28日,保税区填海工程开工,历时13个月,形成5平方公里的填海造地区。
2004年8月16日,国务院同意大连开展区港联动试点,批准设立大连保税物流园区。同年11月24日通过验收并封关运作,封关面积1.8平方公里。保税物流园区具有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转口贸易四大功能。
2004年8月20日,依据大连市委文件,将大连保税区的管理范围扩大到大孤山半岛。同年11月2日,大连保税区管理范围扩大到大孤山半岛,管辖面积扩大到64平方公里。
2006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范围覆盖原保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6.88平方公里。2007年6月28日,保税港区一期3.06平方公里通过国务院十部委的联合验收,同年8月20日封关运作。
2010年4月9日,《大连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实施,二十里堡、亮甲店纳入保税区组团,保税区管辖范围达到251.3平方公里。大连保税区将在二十里堡、亮甲店域内打造大连汽车物流城。
大连保税区情况介绍

大连保税区行政管辖面积251.3平方公里,由保税区、大窑湾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A区、大连汽车物流城(二十里堡街道和亮甲店街道)和专业化港区五部分组成。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大连保税区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始终践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始终围绕拓展功能、增强辐射的工作目标,抢抓机遇,锐意进取,不断完善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出口加工和保税商品展示等功能,较好地发挥了保税区在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连保税区的发展定位是:建设一城、一港和一个核心功能区。“一城”,即以出口为主导、以新能源为方向的大连汽车物流城;“一港”,即以油品为特色的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能源港;“一个核心功能区”,即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功能区。
大连保税区将实施四大发展战略:一是区域转型战略。按照大连市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要求,推进保税区由政策功能区向综合经济区和现代化新城区转型发展。二是产业

升级战略。完善提升港航物流、出口加工、国际贸易等基础产业,着力打造汽车、油品两大千亿级核心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区域发展新的产业体系。三是区区联动战略。整合资源,完善政策,优化功能,实现保税区、保税港区和出口加工区A区一体化管理,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特色突出的联动发展新格局。四是功能拓展战略。实现特殊政策功能向周边区域、辽宁沿海经济带、东北地区物流节点城市的有效拓展和延伸。
今后一个时期保税区总体发展思路是:突出保税特色,发挥政策优势,提升服务功能,着力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打造汽车、油品两大千亿级产业,着力推进保税区由政策功能区向政策功能与产业叠加的综合经济区和现代化新城区的转型发展,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面建设以产业开放带动产业升级的新型经济特区,奋力实现各项事业发展的新跨越。
今后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发展为契机,加快推进保税区转型发展。要抓住国家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发展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核心功能区,努力推动保税区由政策功能区向政策功能与产业叠加的综合经济区转型,进而实现由综合经济区向现代化新城区的跨越。
(二)坚持以建设生态卫星城为目标,加快建设大连汽车物流城。大力发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加快汽车物流城开发建设,打造成为国家级汽车整车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销售、出口和零部件配套生产基地。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今年拟投入100亿元资金,用于道路、供电、给水、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打通与开发区、金州区连接的道路,争取轻轨线从九里延伸到二十里堡;启动二十里堡111中学再建工程,努力营造一流的教育环境;改善当地医疗环境,逐步使其医疗条件和水平与现代化新城区相匹配。二是创新投融资模式。借鉴苏州等地经验,成立一个具有较强投融资实力和资本运作能力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实现汽车物流城开发建设的良性循环。三是培育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加快推进奇瑞科技产业园区和曙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做好与国内外汽车厂商洽谈工作,力争再引进1-2家汽车整车项目。积极申请建立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加大汽车零部件招商工作力度,争取全年引进300-40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四是发展相关配套服务产业。抓紧筹建大连汽车主题公园,研究成立汽车产业发展基金。大力发展汽车整车设计、研发、

检验检测以及汽车贸易、物流、金融服务等业务,积极培育形成汽车产业集群。
(三)坚持以建设国内最大、世界上有影响的油品储运分拨基地为方向,加快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能源港。大力发展原油、成品油、液体化工、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等石油及其制品物流,提升储运及分拨能力。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达到1亿吨吞吐能力和超过3000万立方米储备能力,实现年营业额2000亿元、增值税超百亿元,把大连建设成为中国最大和世界上有影响的油品储运中心、交易中心和分拨中心,充分发挥国际能源港对促进金融、期货、保险、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特殊作用。抓紧推进中石油保税油库项目建设,确保6月底前完成北区420万立方米建设任务,并争取投入运营。加速推进LNG码头及输气管道建设,切实解决好LNG冷能利用问题。探索能源港建设与运营管理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完善贸易功能,拓展国际转口业务,实现原油、成品油贸易新突破。尝试建设境外石油期货交割库,增加石油交易所网上交易品种,提高大连石油交易所石油产品中远期交易能力,建设能源港主要仓储商品的定价中心、信息中心、交易中心。逐步完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石油现代服务业。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和安全监管设施,开工建设油品基地政务中心,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强化能源港监管。
(四)坚持以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为抓手,努力形成区域发展核心产业体系。一是提升基础产业。优化港航物流、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产业结构,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重点,瞄准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积极引进国际知名港航企业。申办建设离岸金融中心,促进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大力引进总部经济、研发中心,提升物流、贸易、加工产业能级。二是强化核心产业。围绕汽车、油品两大千亿级产业,发挥现有区位、资源、政策优势,提高服务质量,拉长产业链条,形成区域的核心主导产业。三是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房地产、旅游和都市型现代农业。积极发展文化创意、楼宇经济和商务服务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五)坚持以构建国际物流网络为载体,实现保税港区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东北腹地物流节点城市联动发展。作为东北唯一的保税港区,要充分发挥保税港区的政策高地作用,积极培育现代物流市场主体,努力提升国际物流综合服务功能,建设以保税政策为核心的国际物流综合试验区。发挥保税港区功能优势和外向型经济引领作用,谋划辽

宁沿海经济带保税监管区域和腹地国际物流节点建设。通过政府主导、关区协作、企业参与、资本渗透等形式,构建以大连保税港区为龙头、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保税监管区域和东北腹地内陆干港为节点的国际物流网络,为腹地加工贸易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现代化、专业化的综合物流服务,更好地发挥大窑湾保税港区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