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风险评估评分原则

4风险评估评分原则
4风险评估评分原则

风险评估评分原则

一、评分原则

1、危害后果分类

按危害后果的相对严重度区分为四类:

(1)灾难性的——引发严重药害事件,人员死亡、完全残废,特殊药品流弊,存在无证经营行为,造成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计4分。

(2)危险的——引发药害事件,人员部分残废,特药、医疗用毒性药品、处方药销售管理混乱,企业质管人员不在岗履职,严重违反GSP要求,存在制假售假行为,造成一定的社会不良影响。计3分。

(3)边缘的——部分药品发生不良反应但无严重病例,存在销售使用过期药品等劣药行为,存在较多违反GSP要求行为,管理人员业务不熟练,未达到规定要求。计2分。

(4)可忽略的——有少量违反GSP要求行为。计1分

2、危害发生频度(自身发生的可能性)

按危害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分为四类:

(1)频繁的——频繁的感觉到或很可能频繁地发生。计4分。

(2)中等的——感觉到几次或可能发生几次。计3分。

(3)偶然的——有时被感觉到或有时发生。计2分。

(4)罕见的——极少被感觉到或可能发生。计1分。

3、危害发生可测性(被发现的可能性)

按可被发现可能性的大小分为四类

(1)极难的——极少被发现或隐蔽性极强的。计4分。

(2)较难的——较少被发现或容易逃过检查的。计3分。

(3)难的——被发现次数尚或隐蔽性不是很强的。计2分。

(4)容易的——隐蔽性不强或每次均能发现的。计1分。

4、风险等级

根据危害发生后果、可能性及可测性,采用多因素相乘综合分析模型,将风险等级确定如下(X=危害后果得分×发生频率得分×可检测性得分,X为风险得分):

(1)极高——X≥48分。

(2)非常高——48>X≥36分。

(3)高——36>X≥24分。

(4)中等——24>X≥12分。

(5)低——12>X≥4分。

(6)微小——4>X≥1分。

风险评价标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培训课程教材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由来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化的提出,根本上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随着生产的发展,职业健康安全问题不断突出,人们在寻求更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法,期待有一个系统的结构化的管理模式。 另一方面,在经济贸易活动中,企业的活动中所涉及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受到普遍关注,需要一流的国际标准规范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行为。 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5亿起,第分钟475起,由于工伤和职业病造成的死亡人数为110多万,比交通事故、暴力事件、局部战争造成的伤亡还要多,这些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危害中,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又高于发达国家中国、印度等国家的事故死亡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以上,少数地区和行业高出4倍以上,ISO预计劳动疾病到2020年将翻一番,所以国际劳工组织中各国代表呼吁经济的竞争和全球化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是建立科学的系统的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时候了,是维护劳动者人权,对生命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的时候了。 同时也是国际贸易的需要。职业健康安全问题与生产过程有紧密的相关性,在生产过程中导致的职业健康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原因有二:一是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威胁人类共同的生命利益,二是成本问题,各国职业健康安全投入的差异使发达国家在成本价格和贸易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造成了非关税贸易壁垒,所以尽量采用国际标准,在全球采用同一标准,系统地、规范地管理职业健康安全行为,才能在贸易活动中处于有利地位。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趋势和国内开展情况,由于ISO9000和ISO14000标准颁布和成功实施,世界各国更加关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建立,于是ISO正式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化工作,1995年标准化工作组织召开了来自44个国家,6个国际组织参加的讨论会,讨论是否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纳入ISO的发展中,但各方分歧较大,于1997年ISO做决定,暂不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领域开展工作。 虽然ISO暂不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领域开展工作,但各国都意识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都本着于制定本国或本地区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1999年一些国家的标准化组织及认证机构共同参与,制定了(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我国作为ISO成员国,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建立十分重视,分别派员参加与ISO组织的特别工作会议,并成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协调组,1998年在国内的进行了试点实施,1999年颁布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2001年11月12日正式颁布了国家GBIT28001一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从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实施工作全面正规地开展。 总要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是按照PDCA循环(策划、实施、检查、改进)来进行的,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1)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体系。 (2)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体系。

风险评估实施方案

风险评估实施方案

一、风险评估概述 1、风险服务的重要性 对于构建一套良好的信息安全系统,需要对整个系统的安全风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清晰的了解了自身的弱点和风险的来源,才能够真正的解决和削弱它,并以此来构建有着对性的、合理有效的安全策略,而风险评估既是安全策略规划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实施其它安全策略的必要前提。 近几年随着几次计算机蠕虫病毒的大规模肆虐攻击,很对用户的网络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攻击,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用户都部署了防病毒软件和类似的安全防护系统,越来越多的用户发现淡村的安全产品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安全防护体系的需求了。 安全是整体的体系建设过程,根据安全的木桶原理,组织网络的整个安全最大强度取决于最短最脆弱的那根木头,因此说在安全建设的过程中,如果不仔细的找到最短的那根木头,而盲目的在外面加钉子,并不能改进整体强度。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过程中的重要的评价方法和决策机制,只有经过全面的风险评估,才能让客户对自身信息安全的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 2、风险评估服务的目的及其意义 信息安全风险是指人为或自然的威胁利用信息系统及其团里

体系中存在的脆弱性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及其对组织造成的影响。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依据有关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评价的过程。她要评估资产面临的威胁以及威胁利用脆弱性导致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并结合安全事件所涉及的资产价值来判断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对组造成的影响。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机制建立过程中的一种评价方法,其结果为信息安全更显管理提供依据。 3、风险评估服务机制 在信息系统生命周期里,有许多种情况必须对信息系统所涉及的人员、技术环境、物理环境进行风险评估: ●在设计规划或升级新的信息系统时; ●给当前的信息系统增加新应用时; ●在与其它组织(部门)进行网络互联时; ●在技术平台进行大规模更新(例如,从Linux系统移植到 Sliaris系统)时; ●在发生计算机安全事件之后,或怀疑可能会发生安全事件 时; ●关心组织现有的信息安全措施是否充分或食后具有相应的安 全效力时;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标准版)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评价目的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二、评价范围 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三、评价方法 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等。 1、工作危害分析法: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

第五章 操作风险管理-操作风险评估原则

2015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风险管理 第五章 操作风险管理 知识点:操作风险评估原则 ● 定义: 评估操作有其要遵守的三原则 ● 详细描述: 操作风险评估的原则之一是由表及里,在流程网络的不同层面,由表及里依次识别操作风险因素,具体可以划分:非流程风险、流程环节风险、控制派生风险。 ①业务流程所有人负第一评估责任原则 ②动态管理原则 ③重要性原则 例题: 1.商业银行在对以下哪种操作风险损失事件进行评估时,尤其需要利用相关 的外部数据?() A.低频率、低损失事件 B.低频率、高损失事件 C.高频率、高损失事件 D.高频率、低损失事件 正确答案:C 解析:商业银行在对高频率、高损失事件操作风险损失事件进行评估时 2.操作风险评估过程一般从业务管理和风险管理两个层面开展,其遵循的原 则一般包括()。 A.自上而下 B.由里及外 C.由表及里 D.自下而上 E.从已知到未知

正确答案:C,D,E 解析:操作风险评估过程要遵循的原则包括由表及里、自下而上、从已知到未知 3.下列不属于操作风险评估原则的是()。 A.动态管理原则 B.公开性原则 C.重要性原则 D.业务流程所有人负第一评估责任原则 正确答案:B 解析: 操作风险评估原则①业务流程所有人负第一评估责任原则②动态管理原则 ③重要性原则 4.操作风险评估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 A.由表及里 B.自上而下 C.自下而上 D.从已知到未知 E.从简单到复杂 正确答案:A,C,D 解析:操作风险评估过程一般从业务管理和风险管理两个层面开展,其遵循的原则一般包括由表及里、自上而下和从已知到未知三种。 5.操作风险评估的原则之一是由表及里,在流程网络的不同层面中由表及里依次识别操作风险因素,具体可以划分:非流程风险、流程环节风险、控制派生风险。下列()属于控制派生风险。 A.人力资源配置不当 B.欺诈 C.操作失误 D.增加人工授权控制产生的内部欺诈 正确答案:D 解析:控制派生风险是流程中控制环节所派生的操作风险因素,如增加人授权控制所派生的内部欺诈等风险。

风险评估实施方案

一、风险评估概述 1、风险服务的重要性 对于构建一套良好的信息安全系统,需要对整个系统的安全风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清晰的了解了自身的弱点和风险的来源,才能够真正的解决和削弱它,并以此来构建有着对性的、合理有效的安全策略,而风险评估既是安全策略规划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实施其他安全策略的必要前提。 近几年随着几次计算机蠕虫病毒的大规模肆虐攻击,很对用户的网络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攻击,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用户都部署了防病毒软件和类似的安全防护系统,越来越多的用户发现淡村的安全产品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安全防护体系的需求了。 安全是整体的体系建设过程,根据安全的木桶原理,组织网络的整个安全最大强度取决于最短最脆弱的那根木头,所以说在安全建设的过程中,如果不仔细的找到最短的那根木头,而盲目的在外面加钉子,并不能改善整体强度。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过程中的重要的评价方法和决策机制,只有通过全面的风险评估,才能让客户对自身信息安全的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 2、风险评估服务的目的及其意义 信息安全风险是指人为或自然的威胁利用信息系统及其团里体系中存在的脆弱性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及其对组织造成的影响。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依据有关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评价的过程。他要评估资产面临的威胁以及威胁利用脆弱性导致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并结合安全事件所涉及的资产价值来判断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对组造成的影响。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机制建立过程中的一种评价方法,其结果为信息安全更显管理提供依据。 3、风险评估服务机制 在信息系统生命周期里,有许多种情况必须对信息系统所涉及的人员、技术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XX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1 企业基本情况 1.1 企业概况 XX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0月,公司位于XX园区9号,占地面积100亩,于2014年7月开工建设,2015年12月竣工并投入生产,2017年4月通过竣工验收。公司主要从事各类ST钢排钉,直排钉,特种钢钉等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现已形成1.5万吨/年ST钢排钉,直排钉,特种钢钉的生产能力。 ⑴企业名称:XX有限公司 ⑵法定代表人:XX ⑶生产地址:XX园区9号 ⑷行业类别:机械制造 ⑸组织机构代码:078892619 ⑹企业规模:小型企业 ⑺产品方案:ST钢排钉,直排钉,特种钢钉 ⑻设计能力:1.5万吨/年 ⑼劳动定员:180人 1.2 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内容为生产车间、办公楼、库房和污水处理站。其中,生产车间包括制钉车间、抛光车间、热处理车间、表面处理车间;库房包括原材料和成品库房。项目建设内容详见表1-1。

表1-1 项目建设内容组成表 1.3 项目周边环境关系 项目位于XX经济开发区中部,建设用地占地约120亩。本项目厂址北侧紧邻XX食品厂,北侧500m处为XX堰水库;西北侧70m处为XX有限公司,西侧一路之隔为原XX有限公司;南侧110m处为原XX发电项目;东侧紧靠山坡高差50m。项目距西北侧园区安置小区约560m;南面1.8km处为XX。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项目外环境关系见附图2。

表1-2 项目外环境关系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表 1.4 项目总平面布置 厂区整体呈三角形,其中污水处理站位于厂区西北侧,便于与园区污水管网的接入;生产区位于厂区中部,自北向南依次为热处理车间、包装车间、抛光车间、表面处理车间和制钉车间;产品库房和原材料库房位于厂区东侧,紧邻包装车间和制钉车间;办公区位于厂区南侧,靠近园区道路,方便人员出入。厂区分区明确,总图布置见附图3。 1.5 生产基本情况 1.5.1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详见下表1-3所示。

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方法 对于风险评估来说,其三个关键要素是信息资产、弱点/脆弱性以及威胁。每个要素有其各自的属性,信息资产的属性是资产价值,弱点的属性是弱点被威胁利用后对资产带来的影响的严重程度,威胁的属性是威胁发生的可能性。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具体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一、风险评估的准备 风险评估的准备过程是组织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是整个风险评估过程有效性的保证。组织对自身信息及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是一种战略性的考虑,其结果将受组织的商业需求及战略目标、文化、业务流程、安全要求、规模和结构所影响。不同组织对于风险评估过程中的各种子过程可能存在不同的要求,因此在风险评估实施前,组织应: 1.确定风险评估的范围; 2.确定风险评估的目的,为风险评估的实施提供导向; 3.建立适当的组织结构; 4.建立系统性的风险评估方法; 5.获得最高管理者对风险评估策划的批准。 二、风险评估的实施 组织应根据策划的结果,由评估的人员按照相应的职责和程序进行资产评估、威胁评估、脆弱性评估。在考虑已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利用适当的方法与工具确定威胁利用资产脆弱性发生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并结合资产的安全属性受到破坏后的影响来得出资产的安全风险。 三、风险计算 风险计算的模型如图2所示。 我们以下述函数进行表示: R= f(A,V,T)=f(Ia,L(Va,T)) 其中:R表示风险;A表示资产;V表示脆弱性;T表示威胁;Ia表示资产发生安全事件后对组织业务的影响(也称为资产的重要程度); V a表示某一资产本身的脆弱性,L表示威胁利用资产的脆弱性造成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具体而言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首先对资产的弱点进行排序;

XX公司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XX公司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单位名称: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年月 目录 一、本企业基本情况 (2) 二、危险源与事故风险描述 (2) 三、风险及隐患治理、报告与应急处置措施 (6) 四、结论 (12)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有关规定,为进一步强化本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xx分公司(以下简 称公司”组织了对公司安全生产危险因素、风险因素、作业环境等进行了风险评估,以强化责任落实为重点,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的长效机制,编制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效防范,以此减少或杜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一、本企业基本情况 xx分公司,位于XXXX,东临XXXX,西临XXXX,其中北侧办公楼x层,占地面积XXX平方米,建筑面积xxxx平方米,消防出口3处(东、南、北);南侧移动大楼XX层,占地面积XXXX平方来,建筑面积XXXX平方米,消防出口4处;员工人数XXX人。生产楼一处位于XXXX号,共用XX机楼二处:、xxxx物资仓库。 二、危险源与事故风险描述 公司各单位应对危险性大、易发事故、事故危害大的生产经营系统、部位、装置设备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根据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及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

后果来确定危险目标、等级及影响范围。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要全面、有序进行,防止出现漏项。 根据公司经营特点,在对公司危险源进行调查与分析基础上,确定了公司主要危险源及关键生产装置、重点经营部位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如下: ㈠高压配电室火灾危险性分析 高压配电室的一些装置(变压器等)都含有大量易燃、易爆液体(变压器油),在高温和电弧作用下或遭遇雷击,都可能发生燃烧、爆炸等事故,根据《企业职 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可能出现的事故类别为:其它爆炸、火灾、触电等; ①设计、安装时选型不正确; ②设备或导线随意装接,增加负荷,超载运行; ③检修、维护不及时,设备或导线处于带病运行; ④短路、电弧和火花短路的主要原因是载流部分绝缘破坏,如:绝缘老化,耐压与机械强度下降,过电压使绝缘击穿,错误操作或将电源投向故障线路, 恶劣天气,如大风暴雨造成线路金属连接。短路点、与导线连接松动的电气接头会产生电弧或火花。 接触不良:实际上是接触电阻过大,形成局部过热,也会出现电弧、电火花,造成潜在的点火源。 烘烤:电热器具、照明灯具,长时间通电,形成高温火源,可能使附近的可燃物质受高温烘烤而起火。 摩擦:发电机或电动机等旋转性电气设备,转子与定子相碰或轴承出现润滑不良、干枯产生干磨发热,引发火灾。 ㈡雷电、静电接地危险性分析 雷电瞬间放电产生电孤、电火花使建筑物破坏,输电线路或电气设备损坏。 静电是由于不同物体之间相互摩擦、接触、分离、喷溅、静电感应、人体点位等原因,逐渐累积静电荷形成岛电位,在一定条件下,将周围空气介质击穿,对金属放电并产生足够能量的火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解析

编制单位:深圳坪盐通道锦龙立交一标项目部 编制人: 审批人: 编制时间: 颁布时间: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路桥有限公司

一、编制依据 1、《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交质监发【2011】217号; 2、交通部颂发的《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现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相关规范; 3、《公路施工手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4、现场踏勘调查、搜集的实地资料; 5、我单位在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和相关工程的技术总结、工法成果等。 6、依据以上文件、规范、标准及工程实地勘察情况,结合我公司现有技术装备、施工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多年从事复杂地形地质条件隧道施工的丰富经验,并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以“保质量、保工期、保安全、创精品”为目标,编制本梅岭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报告。 二、工程概况 坪盐通道工程位于深圳市东部地区,基本呈南北走向连接坪山新区与盐田区,工程设计范围跨越坪山、盐田两区,北起坪山新区现状锦龙大道---中山大道交叉口,南至盐田区盐坝高速、规划盐港东立交,路线全长约11.24km,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为80km/h,双向6车道,全线共设大型立交两座,特长隧道一座,(马峦山隧道、左右线隧道长度越7.9km),桥梁多座(桥梁总面积约12万㎡)。 (三)、公路设计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 2、隧道设计行车速度:80km/h; 3、隧道建筑限界: 4、洞内路面设计荷载: 5、行车方式:双向行车; 6、通风方式:机械通风; 7、隧道防水等级: (四)、桥梁设计技术标准 1、设计基准期: 2、设计荷载: 3、地震动峰值: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地震动峰加速度(a)<0.05g,对应于地震基本烈度﹤6度。按6度设防; 4、桥面全宽: 5、斜交角: (五)、工程地质概况 1、地层岩性 根据区域地质、野外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和钻孔揭露资料,并结合室内试验结果,隧址区地层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4)和奥陶系新岭组(O3x)基岩。 (1)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4) 第四系残、坡积层(Q4e1+d1):主要由灰色、黄灰色角砾石(含碎石、块石)混低液限粘土、低液限粘土混角砾石、低液限粘土组成,分布于山坡、山谷及基岩区表层,工程性质较差。 (2)奥陶系新岭组(O3x)

风险评估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一、风险评估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是由来自人为的与自然的威胁利用系统存在的脆弱性造成的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本文以下简称“风险评估”),则是指依据国家有关信息技术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科学、公正的综合评估的活动过程,它要评估信息系统的脆弱性、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以及脆弱性被威胁源利用后所产生的实际负面影响,并根据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负面影响的程度来识别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 信息安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它贯穿于信息资产和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信息安全的威胁来自于内部破坏、外部攻击、内外勾结进行的破坏以及自然危害。必须按照风险管理的思想,对可能的威胁、脆弱性和需要保护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为信息系统选择适当的安全措施,妥善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要关注如下基本要素: 使命:一个单位通过信息化要来实现的工作任务。 依赖度:一个单位的使命对信息系统和信息的依靠程度。 资产:通过信息化建设积累起来的信息系统、信息、生产或服务能力、人员能力和赢得的信誉等。 价值:资产的重要程度和敏感程度。 威胁:一个单位的信息资产的安全可能受到的侵害。威胁由多种属性来刻画:威胁的主体(威胁源)、能力、资源、动机、途径、可能性和后果。 脆弱性:信息资产及其防护措施在安全方面的不足和弱点。脆弱性也常常被称为弱点或漏洞。 风险:风险由意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影响两种指标来衡量。风险是在考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下,脆弱性被威胁所利用后所产生的实际负面影响。风险是可能性和影响的函数,前者指威胁源利用一个潜在脆弱性的可能性,后者指不利事件对组织机构产生的影响。 残余风险:采取了安全防护措施,提高了防护能力后,仍然可能存在的风险。 安全需求:为保证单位的使命能够正常行使,在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方面提出的要求。 安全防护措施:对付威胁,减少脆弱性,保护资产,限制意外事件的影响,检测、响应意外事件,促进灾难恢复和打击信息犯罪而实施的各种实践、规程和机制的总称。 二、风险评估工作流程、理论和工具 风险评估一般遵循如下工作流程: 步骤1:体系特征描述 步骤2:识别威胁 步骤3:识别脆弱性 步骤4:分析现有安全防护措施 步骤5:确定可能性 步骤6:分析影响 步骤7:确定风险 步骤8:建议安全防护措施 步骤9:记录结果 上述工作流程是一个大致应当遵循和不断重复循环的过程。但是在实践中,基于不同目的和条件,在不同阶段所进行的风险评估工作,也可简化或者充实其中的某些步骤。 风险评估理论研究和工具开发应当服务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当前,国内外提出了一些广义的、传统的风险评估理论,以及一些专门针对信息系统安全的风险评估方法。从计算方法来区分,有定性的方法、定量的方法和部分定量的方法。从实施手段来区分,有基于“树”的技术、动态系统的技术等。 目前存在的信息安全评估工具大体可以分成以下几类:漏洞扫描工具;入侵检测系统(IDS);渗透性测试工具;主机安全性审计工具;安全管理评价系统;风险综合分析系统;评估支撑环境工具等等。 综观这些理论和工具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是:尚缺乏模型化、形式化描述和科学证明的深度;一般化的广义的理论如何用于风险评估;定性,定量的理论方法如何更加有效;工具运用的结果如何能够反映实质,有效测度,准确无误;工具的使用如何能够综合协调等等。

XX有限公司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2017年8月 xx有限公司

XX有限公司文件 安(2017)18号 关于成立安全风险评估及应急资源调查小组通知 公司各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保护公司员工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使事故发生后能够快速、有效、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实施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第88号令)和《临沂市关于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办法》的通知》(临安监发[2016]136号)的相关要求,公司成立安全风险评估及应急资源调查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特此通知。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1.1企业简介 xx有限公司位于xx东北400m,占地面积20085.9m2 ,地理坐标北纬N34°56'55.79",东经E118°15'44.92",厂区东西最长254m,南北最宽212m,呈不规则多边形,地势平坦,职工120余人,全天生产时间260天,主要生产镁质强化瓷。 公司分为7个区域,主要包括加工车间、烧成车间、模具加工车间、产品库、原料库、配电室、办公宿舍楼等。生产区包括轮碾机2台、球磨机2.5吨8台、滤泥机2台、练泥机2台、成型机30台,搅拌机3台,烧成窑56m 1座,烤花窑42m 1座,10立方米梭式窑1座,2立方米电窑1座,6立方米梭式窑1座,彩烤风机 1台,窑炉风机 1台,除铁机 1台,砂轮机 1台,制胎机 2台。按照建筑灭火器设计规定:各生产车间8kg灭火器32只;、4kg灭火器8只;并设臵消防水池及消防沙池等,重点区域和危险区域有视频监控6只。 我公司成立了应急救援组,并经过公司三级安全培训和三级标准化达标单位。公司人员可以随时调动参加救援行动。义务消防队可以进行Ⅱ级以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公司距高新区医院5KM,罗庄区人民医院10KM;距高新区公安消防大队8KM,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0分钟内120急救车、消防车到达公司。

风险评估机制

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 为了进一步强化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事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 险控制,积极预防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发生,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根据省、市的相关 要求,现就建立全县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九大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总体要求,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 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 制建设,积极防范和化解社会稳定风险,努力促进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进步和社会稳 定和谐。 (二)基本原则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指对重大事项是否可能引发群众性大规模集体上访或群体性 事件进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是否支持拥护作为衡量各项政策和举措出台与否的基本 标准,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效的基本尺度,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坚持科学发展。把加快发展作为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目标,正确处理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通过科学的预测评估,统筹兼顾,及早预测风险、防范风 险、化解风险,着力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经济 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坚持民主法治。把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建立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和推进 依法行政相结合,建立健全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重大决策制定和出台程序,逐 步形成有效协调利益关系、保障社会公平的制度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一)重大政策的评估。1、主要评估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是否兼顾了各方面利益,是否能得到多数群众的理解、接受和支 持; 3、政策是否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严密性,并与周边地区相关政策基本协调一致, 不会导致相关行业、相关群体的相互攀比;4、政策组织实施单位、人员和责任是否明确。 (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评估。1、项目是否履行了审批、核准、备案的规定程序;2、资金的组织使用及资金来源保证措施;3、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补偿和安置等工作中可能产生的矛盾纠纷及其化解措施;4、因征地造成的失地农民就业及生活保障问题; 5、工程建设涉及的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问题; 6、工程建设涉及的不稳定和周边社会治安秩序问题。

风险评价识别分级标准

风险评价识别分级标准 一、风险评价方法 本次风险评选择专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进行评估和分析。即LEC法。 风险值(D)=发生事故或危险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次(E)*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C) 这是一种评价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3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因素是,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 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取得这3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烦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3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3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 即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为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D为危险性分值 表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表3 发生事故的后果(C) 风险值大小一般所对应的危险级别

二、风险分级 依据岗位危险辨识及作业风险分析评价情况,公司作业风险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2类。 根据作业风险造成后果严重程度和可控的难易程度,作业风险分为A级(高度风险)、B级(重大风险)、C级(较大风险)、D级(一般风险)4个级别,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绿色4类色标表示。 A级为公司级管控,由公司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主要包括:1.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2.大面积自然灾害;3.大型交叉检修管理;4.突发大面积停电、停水。 B级为厂级管控,由各单位负责。主要包括:1.本单位管辖的电炉、加热炉等突发停电、停水等突发异常事件的处置。2.车间交叉检修、抢修作业;3.高压电、燃气停、送作业。 C级为工段级管控,由所在单位工段负责。主要包括:1.一级、二级受限限空间作业管控;2.吊装、高处作业的管理;3.工段级以上交叉检修作业。 D级为班组级管控,由所在班组负责。主要包括:1.从事动火、有限空间、高处作业、吊装、检修停送电等危险作业的安全管控;2.非常态下抢修、抢险的作业。

安全风险评估实施与方案

一、工程概况 1、重庆兆德.雍山湖项目一期一标段工程位于重庆大足双桥龙水湖片区,紧靠龙水湖,由重庆逸悦置地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重庆中泰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重庆建工第二建设有限公司承建,本工程建面约1.5万平方米,房屋类型主要有住宅、酒店、公园教堂、管理用房、门卫房等,结构类型:框架结构。 二.编制说明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改善生产作业条件,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切实维护我项目部职工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在我部深入推行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排查、监控,现就有关事项制定方案如下: 三、指导思想 风险评估是从施工源头查清风险因素,合理确定风险等级,放弃或修改残留风险高的工程方案,提出风险处理和监控措施,进行系统的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的管理水平,保障安全、保护环境、保证工期、控制投资、提高效益。以健全完善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为载体,积极构筑“群防、群控、群治”的安全生产网络,有效预防各类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推行本标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运行,成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如下图所示。

五、工作目标 评估对象为标段施工区域内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交通、环境、工期、投资及第三方等各方面风险。开展定性或定量的施工安全风险估测,能够增强安全风险意识,改进施工措施,规范预案预警预控管理,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通过对生产(工作)场所、作业岗位的危险源(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自下而上的排查、辨识、评价分级、建档立卡,建立监督控制体系,强化群众性劳动保护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针对各项风险(事件)拟定初步处理方案,为“监控法”有效实施、可靠运转提供了保证,以将各类风险降到可能接受的水平。 六、风险评估实施方法 (一)按照辩识、分析、估测、控制、报告程序进行专项风险评估,采用专家调查法和指标体系法确定风险等级,重大风险源及时汇总上报行业主管部门。 (二)对本项目进行总体风险评估,根据工程项目的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估测工程施工期间的整体安全风险大小,确定其静态条件下的安全风险等级;对兆德. 雍山湖工程专项风险评估,根据其作业风险特点以及类似工程事故情

风险评价标准

附录1. 附录:风险评价标准 在风险评价过程中,首先调查此项风险涉及的危害是否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如违反法律、法规要求或相关方投诉多的或者过去发生过重大事故,不必进行评分,一律作为重要风险,而且必须在制定目标时作为改善的项目实施。 1、确定事故发生的频率(L1)、控制措施(L2)、相关人员综合能力(L3)三项评价 指标分值数。(1)发生频率(L1):事故发生的频率。 (2) 控制措施(L2):防止事故发生采取的措施 (3) 相关人员综合能力(L3):活动及服务相关人员对事件预防和处理能力。

(4)将以上三项评价指标分值数相加,得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指数(L) 2、确定事件造成的伤害程度(S1)、财产损失(S2)、涉及的人员(S3)三项评价指 标分值数。 (1)受伤害程度(S1):事件对人员伤害程度 (2)财产损失(S2):事件造成的直接物质财产损失(不涉及人员)

(3)涉及的人员(S3):事件涉及的受伤害人员 (4)将以上三项评价指数分值数相加,得出事件的严重指数(S) 3、将所取得的可能性指数(L)与严重性指数(S)相乘得出风险等级指数,从而根 据风险等级划分表确定风险等级。 (1)风险等级划分表: 4、重点部位的确定 当类别划分栏中出现5个一级风险(包括二级风险)的,将该类别定为重点控制部位。

半定量方法 1、LEC法是常用的半定量方法——评分法,用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风险程度)。 (1)危险性以下式表示:D=L*E*C D——危险性或城风险值;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E——人员暴露与危险环境的频率; C——后果严重度。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注: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完整版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2017年8月 xx有限公司 XX有限公司文件 安(2017)19号 关于成立安全风险评估及应急资源调查小组的通知

公司各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保护公司员工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使事故发生后能够快速、有效、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实施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第88号令)和《临沂市关于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办法》的通知》(临安监发[2016]136号)的相关要求,公司成立安全风险评估及应急资源调查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特此通知。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1.1企业简介 XX有限公司是一家包装纸箱印刷生产企业,建于2007年,位于临沂市罗庄区罗庄街道,法人宋振刚,现有职工15人,主要生产销售纸箱、纸板、箱板纸、牛皮纸、包装纸箱等,主要设备有印刷机、模切机、粘箱机、钉箱机、覆面机、环保水处理机、燃气锅炉、变压器等。 1.2公司工艺流程简介 公司生产工艺为: 原纸→出版→切边→印刷成型→粘箱→打包→外售。1.3危险源与主要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危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是安全评价的依据和基础。 主要的危险因素是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原料堆场的不稳定可能造成作业人员伤害和机械设备的损失;运输车辆因违章操作或运输道路不符合有关要求导致车辆伤害;现场管理不善,违章

作业等事故。 主要有害因素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性粉尘、生产性噪声、局部振动及夏季露天高温等。 依据评估范围,针对生产过程、作业条件和作业环境,分析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型、伤害方式、影响范围及途径主要有1.3.1高处坠落 1、安全平台小于设计或不符合安全规程的要求,存在设备、人员高处坠落的危险; 2、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高处坠落的危险,其致因分析如下: (1)作业时,人员和设备在作业平台、台阶面作业存在高处坠落的危险; (2)在高处作业的人员未使用安全用具(如安全绳、安全帽等),或因安全用具质量问题、使用不当、严重磨损等,存在高处坠落的危险。 (3)指挥失误。 1.3.2机械伤害 我公司机械设备较多,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机械伤害的危险。 1、作业过程中存在机械伤害的危险,其致因分析如下:

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与出血风险评估标准

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与出血风险评估标准 继发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手术、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急性肺部病变等情况的房颤应区别考虑。因为这些情况下,控制房颤发作同时治疗基础疾病往往可以消除房颤发生。 [CHADS2 为充血性心衰(congestive heart failure),高血压(hypertension),年龄(age)>75 岁,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既往卒中(prior stroke)或TIA 的缩写] CHADS评分》2分是抗凝治疗的强适应证,而对于低危(1分)或者不能接受抗凝治疗的患 者,可考虑应用阿司匹林。 需要注意的是,高龄(> 75岁)患者抗凝出血并发症较年轻者增加 1倍,因此需要充分权衡获益/ 风险比。同时控制欠佳的高血压患者也应注意抗凝导致的出血并发症。

年龄>75岁及卒中史作为房颤的主要危险因素,只要患者存在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即作为卒中 的高危患者。 CHA2DS2VAS(评分与CHADS2评分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评分内容更加全面,将性别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年龄>75岁、血栓病史作为主要危险因素,计为2分。 2.针对年龄区别对待:年龄 65?74岁计1分,75岁以上计2分,评价个体化。 3.抗凝适应症更广泛,要求更严格。虽然与CHADS2评分相比,评分内容增加,但是应用 与CHADS2评分没有太大区别。 4.2种评分均有道理,CHADS2评分是着重选择高危患者抗凝。欧洲评分强调90%的患者 需要接受抗凝治疗,可理解为是使医生树立这一意识。 5.对于一般医生而言,还应该推荐CHADS2评分而一些专科医生可以进一步了解 CHA2DS2VASC评分。 评分>=2分,推荐口服抗凝药治疗(如华法林)(I类适应证,证据水平 A); 评分1分,可选择华法林或阿司匹林抗凝,但是推荐口服抗凝药治疗(I ,A); 评分0分,可选择阿司匹林或不用抗栓治疗,推荐不抗栓治疗(I ,A )。 HAS-BLED评分-出血风险评估新标准 在对房颤患者进行抗凝的同时应当评估其出血的风险,以前的指南中仅仅对出血风险做了定性分析,如低危、中危、高危等。2010ESC版指南中做了定量分析,以便临床医生更 好的掌握出血风险,称为 HAS-BLED评分。 HAS-BLED评分表 积分>3分时提示出血“高危”,出血高危患者无论接受华法林还是阿司匹林治疗,均应谨慎,并在开始抗栓治疗之后,加强复查。 2003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华法林治疗临床应用指南概要 一些设计严格的临床试验已确定了口服抗凝药的临床效果,口服抗凝药对于静脉血栓 栓塞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是有效的,对于预防换瓣术后及房颤患者的全身血栓栓塞,有外周动脉疾病或者其它高危因素的患者预防AMI、脑卒中、再梗死及 AMI死亡也同样有效。对 于具有二尖瓣狭窄的高危患者预防全身血栓栓塞,以及考虑存在隐性血栓栓塞或者与卵圆 孔相关的全身血栓栓塞可能时,虽然口服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尚未被随机试验所证实,但也是 口服抗凝治疗的适应症。 1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 在髋部和妇产科大手术之后给以足量口服抗凝剂使国际正常化指数(INR)维持在2.0?3. 0, 对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是有效的,在这种抗凝强度情况下,出现临床大出血的风险适中。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Risk management —Risk Assessment Techniques 、任务来源 当前,风险管理活动的重要性正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并已成为很多组织的一项日常工 作。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其通过一种系统性和结构性的过程来进行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价。在此过程中,评估技术和方法的合理选取和正确应用,对风险 评估的顺利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标准化工作来反映当前风险评估技术选择及应用的良好实践,为国内各类组织提供权威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技术支持和实施指导, 成为近期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9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负责组织起草国家标准《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项目编号为-T-469 ,计划2010年完成报批。 本项任务由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0提出并归口。 二、标准编制过程 从2008 年起,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就开展了对相关国际标准的研究和跟踪工作,并积极参与了IEC 31010《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的讨论制定过程,为本标准的起草进行了良好的前期准备。 2009年6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组织相关科研院校和企事业单位,成立了该标准的起 草工作组,确定了标准草稿的内容框架与制定原则,并于2009年8月完成了IEC 31010 FDIS 稿的翻译工作。起草小组在参考该国际标准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基于国内风险评估的实际 状况,在征集相关专家的意见后,提出了国家标准草案(工作组讨论稿)。 2009年9 月10 日和10月22日,起草组召集工作组专家在京分别召开了两次标准讨 论会,对该讨论稿进行了广泛的商讨和咨询,充分交换了意见,并在会后依据专家意见对草案进行了

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报告 编制: 审核: 批准:

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报告目录

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报告 评审会议纪要

报告评审会议签到单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工作组 三、报告内容 3.1评估目的 通过事先分析、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施管理关口前移,事前预防,精准管理,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遏制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3.2评估依据 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

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6〕64号; 3、《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 4、市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本市标本兼治防范遏制重特事故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沪安委办(2016)13号; 5、《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通知》沪安监执法〔2017〕28号; 6、《关于印发上海市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沪安监行规〔2017〕1号; 7、《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安监总管四〔2016〕31号); 8、《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 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 及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 3.3评估范围 本实施方案适用于海虹公司范围内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 3.4评估单元划分与评估方法选择说明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