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五导学案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五导学案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五导学案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旱灾的基本特征与危害。

2. 分析我国四大旱灾区的类型与成因。 3.掌握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

4. 了解我国寒潮发生的时间 、侵袭的路径及沿途的变化,认识寒潮的危害性。

5. 掌握气象灾害的多发区及理解其形成的原因。

6. 认识气象灾害多发区的主要危害。 【重点难点】

1. 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

2. 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知识链接】

一、旱灾 1.总体特点

(1)范围最广:半干旱区、①__________区和②______区均有分布。

(2)频次高: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即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频率达③______以上。平均每年发生旱灾④____次。

(3)持续时间最长。 2.区域特点

3.的发生特性?????

时间上的交替性:我国旱灾与涝灾在时间上交

替出现。如: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

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

空间上的交错性:即此涝彼旱

4.灾情

(1)表现:农牧业灾情重,工矿、城市受旱灾危害巨大。 (2)原因?????

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⑧ 季节相吻合

⑨ 组合不平衡,特别是北方⑩ ,

城市和人口密集,但水资源少

二、台风灾害

1.形成:①______________的热带气旋。 2.分布:②________重,南方重。 3.危害

(1)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③______省区灾情最重。

(2)台风造成的损失有逐年④________的趋势。

三、寒潮灾害

1.发生时间

2.源地与路径

3.影响

(1)危害:⑩______、霜冻、?______。

(2)特点:?______大,?______高。

(3)区域差异

地区表现次数

北方?______、?______、霜冻、暴风雪等?________最多,?__________次之,

再次为西北和?________,?______最南方降温、?______、雨雪等

四、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

1.种类:①________、寒潮、②________、冰雹、干热风、霜冻等,其中③________________和干旱—虫灾是主要的气象灾害。

2.原因

3.旱灾

(1)特点:⑧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

(2)类型:春旱、?________、春夏连旱、?____________、春夏秋连旱甚至?____________等。

(3)灾情

a.变化:有?________趋势,华北为我国?________的区域。

b.原因:国家首都所在地,各类产业发达,工程设施密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很大。

4.沙尘暴

(1)时间:多发生于?________。

(2)内涵:是?________和?________两者兼有的总称。

(3)界定:强风把地面大量?________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21________,水平能见度低于○22____千米的天气现象。

(4)灾情:华北地区损失十分严重。

【学习过程】

一、旱灾

1.旱灾的特点、多发中心

气象灾害是影响最广的灾害。其中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旱灾的危害、分布等特点如下图:

2.我国干旱的特点与原因

3.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形成的原因

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4.旱涝关系

(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

(2)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5.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1)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加重了农牧业灾情。

(2)我国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特别是北方耕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但水资源少,造成北方城市十分缺水。

【拓展延伸】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

华北地区旱灾严重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二、台风灾害

1.源地: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均来自西北太平洋,有两个集中的生成区:菲律宾以东洋面和南海中北部洋面。

2.分布:沿海重、南方重。

杭州湾以南的台风频次远高于以北地区,广东、海南东部沿海的台风频次约占50%左右,浙江、台湾东部、海南东北部等沿海遭受台风灾害的次数,占总数的1/3以上。

3.影响我国的台风登陆路径

4.危害: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三、寒潮灾害

1.时间:主要发生在9月至次年5月。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

3.山脉走向对寒潮活动的影响

4.分布:影响范围大、频次高,从寒潮和冷空气出现的次数来看,东北地区最多,华北地区次之,再次为西北地区和长江流域,华南地区最少。

5.危害:北方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等。

【拓展延伸】雪灾

雪灾是由降雪过多、积雪过厚或雪层维持时间过久引起的灾害,雪灾除阻塞交通、危害通信、输电设施外,主要对牧区产生严重危害——造成大量牲畜死亡,牧民因疾病、断炊等发生严重的生活困难。我国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几乎每年秋冬春季都有不同程度的雪灾发生,在草原放牧区的雪灾又称“白灾”。雪灾高发区冬季主要在内蒙古东部、青藏高原东部及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区一带,春季主要发生在青藏高原东部,此外,西藏的西南地区也会在11~4月份发生雪灾。

四、气象灾害多发区

华北地区是我国气象灾害多发区,主要气象灾害是干旱、寒潮、沙尘暴、冰雹、干热风、

霜冻等。原因如下图所示:

【拓展延伸】沙尘暴天气

【基础达标】

1.关于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锋面系统

B.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寒潮

C.台风是由强烈的冷锋造成的

D.我国的各种气象灾害中,影响面积最大的是干旱

2.一年之内,旱涝在时间上交替较多的地区有()

A.河套平原B.长江中下游地区

C.河西走廊D.湟水谷地

寒潮是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气旋、反气旋示意图中,反映北半球寒潮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

4.我国的两个寒潮高峰期,发生在()

A.春初、秋末B.冬季、春季

C.秋季、冬季D.秋末和冬初

5.下列哪一地区受寒潮影响最小()

A.山东半岛B.松嫩平原

C.长江三角洲D.青藏高原

6.读“台风路径示意图和台风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每年的________季节,我国________地区频受台风影响。

(2)除我国以外,下列亚洲的国家和地区中,受台风侵袭的还有(双选)()

A.日本B.蒙古

C.菲律宾D.阿富汗

(3)在台风剖面图中①~④分别代表的内容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4)台风灾害主要是由强风、特大______和________造成的,减轻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单位时间出现的次数)图”,完成1~4题。

1.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B.台风

C.洪涝D.寒潮

2.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7、8月B.甲——3、4、5月

C.乙——5、6月D.乙——12、1、2月

3.图中甲地和乙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进退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的先后不同

D.水利建设不同

4.图中丙区域此类灾害出现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水集中,多暴雨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C.喀斯特地貌的影响D.气温高,蒸发量大

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状。图甲是“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平均经纬度图”,括号内是台风统计次数,实折线上各点表示纬度,虚折线上各点表示经度。图乙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甲、图乙,回答5~7题。

5.台风转向点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

A.5~6月B.6~8月

C.8~10月D.10~11月

6.图乙中,台风中心正从东南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靠近台湾东部沿海,速度明显减小,有转向的迹象,这个台风可能出现的时段是()

A.5~6月B.6~7月

C.9~10月D.10~11月

7.图乙中的台风靠近台湾时,对台湾的危害不包括()

A.狂风B.暴雨

C.赤潮D.风暴潮

8.我国很少受寒潮影响的地区有()

①青藏高原②滇南各地③海南岛④塔里木盆地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二、综合题

9.请分析下列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11年1月12日,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消息称,目前全省干旱标准已超过50年一遇。从2010年9月23日至今,山东除半岛东北部以外,120多天无有效降雨。若春节前全省仍无有效降水,全省气象干旱概率将达到60年一遇。截至目前,全省仍有2 781万亩冬小麦受旱,约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51%,其中重旱373万亩,受旱面积仍在小幅增加。全省已有390座小型水库干涸,30 645口机井出水量明显偏少。

材料2:“我国季节性干旱多发区分布图”。

材料3: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

(1)

(2)缓解山东省冬麦区旱情严重的主要措施是()

A.海水淡化B.黄河上游水库向中下游输水

C.合理利用地下水D.适时进行人工降雨

E.采取水灌溉措施

(3)ABC是我国三个干旱严重地区,但是三地区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不同,试分析说明B地区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4)根据材料,描述干旱灾害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特点。

10.读“侵入中国的寒潮路径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侵入我国的寒潮源地在________大陆的________________地区。寒潮的前方是

________。

(2)我国受寒潮影响频繁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举三

个省区)。

(3)在冬季,受寒潮影响,农作物遭受冻害的是________地区。

(4)从我国地形的特点分析,为什么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小?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知识链接]

一、①半湿润②湿润③30%④8⑤干旱⑥旱灾⑦灾情重大⑧生长发育⑨水土资源⑩耕地多

二、①西北太平洋②沿海③沿海④增加

三、⑤北方大陆⑥新疆⑦蒙古高原⑧日本海⑨东北⑩低温?大风?范围?频次?大风?降温?冻害?东北?华北?长江流域?华南

四、①干旱②沙尘暴③干旱—沙尘暴④水热⑤沙源地⑥灌溉用水⑦人均水资源⑧范围最广⑨强度最大⑩灾情最重?初夏旱?夏秋连旱?连年干旱?加重?最缺水?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需求量?春季?沙暴?尘暴?沙尘○21混221

浊○

[基础达标]

1. D

2. B

3. B

4. A

5. D

6. (1)夏秋东部沿海(2)AC

(3)台风眼云墙旋涡风雨区外围大风区

(4)暴雨风暴潮加强监测预报

[拓展提升]

1. A

2. B

3. A

4. C

5. C

6. B

7. C

8. A

9. (1)山东省冬麦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受锋面雨带推移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夏季),冬春季节降水少;季风气候不稳定,降水年际变化大,当年山东省冬麦区的降水较常年少;春季是冬小麦生长的旺盛期,需水量大。

(2)BCDE

(3)B地主要为伏旱(7、8月)。原因:该地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形成伏旱。

(4)干旱灾害在我国分布广,东部季风区危害较严重,干旱出现频繁,季节性明显(有时持续时间长)。

10. (1)亚欧西伯利亚冷锋

(2)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或其他省区)

(3)南方

(4)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地区山脉多东西走向,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所以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小。

高二中国区域地理试题

高二中国区域地理试题 考号 ___________________………………………………………………密………………………………封………………………………线………………………………………………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合计50分)读下图,回答1~4题。 1、图中①和②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地形、水源 B、水源、气温 C、水源、光照 D、土壤、地形 2、图中②所在的省区,丰富的可再生新能源主要有() A、太阳能、生物能 B、风能、石油 C、太阳能、地热能 D、地热能、天然气 3、图中③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但树种却比东北第一大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③所示山区()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海拔高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4、图中④处所示地形单元的农业生产类型和重要农产品组合正确的是() A、河谷灌溉农业小麦 B、绿洲灌溉农业棉花 C、温带草原畜牧业细毛羊 D、山地畜牧业滩羊 5、下列古诗词描述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分布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的是: ( ) 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③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下表中人口数为1999年资料。读下表,回答6-7题: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人口(万人)4192371036182543510年均降水量(mm)1000~15001100~1400500~100030~86020~700面积(万km2)381719397

中国的地理差异学案设计教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学案设计初稿 长兴中学苏海鹰 第一节四大区域的划分 课型:新授课 本章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主要的作用有两个:其一,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征作知识上的铺垫;其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选择的区域尺度有大有小,先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盖全。因此,在学习中应注意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能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能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读图、分析地图、观察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判断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好的认识祖国,热爱祖国的大好山河。 学习重点:

1.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依据。 2. 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学习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学习主题一:不同的地理区域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能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一)谈论假期外出见闻,再参考课本2页图5.1我们看到 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 乙.东南沿海地区——————区 丙.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带——区 丁.长江三角洲—————区—区 讨论:上述地区特点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人们为什么要划分行政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区、工业区等?(提示:如年级分班级管理等) 结论:1.区域划分的原因是根据。 2.同一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 (二)春节期间给外地的亲朋好友拜年,打电话、写信、寄贺卡等,都能感受区域的存在。你知道邮政编码的数字都表示什么么?看书3页活动2。 小结:同是行政区域,却还有不同。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划分为(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县、市)、(镇)三级。我们还有例子如:温度带可划分为温带、亚热带、热带,而温带又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结论:同一地理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或不同的区域。

(完整word版)第三章中国地理分区北方地区导学案.doc

第三章中国地理分区 第一节北方地区 主编人任波审核人 【课前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及气候特征 2、北方地区主要矿产及分布、交通与主要工业区 3、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 4、华北平原农业中低产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治理措施 学习重点: 1、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及气候特征 2、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 3、华北平原农业中低产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治理措施 学习难点: 1、华北平原农业中低产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治理措施 知识梳理: 1、位置范围:、以东,以南、以北,东临和。面积约占全国的,人口约占全国的。 2、地形特征:以和地形为主。包括 _____平原、 _____平原、 _____高原、_____丘陵、 _____丘陵、长白山地、大小兴安岭与太行山等。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3、东北①山地:西、北、东三面分别被、、所环绕。②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组成。东北地区山环水绕,多沼泽。 4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形成原因:;黄土高原沟壑地貌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黄土________性 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黄土高原地 区水土流失的原因: 治理措施: 5 、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____河、 _____河、 _____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

高二中国地理期末试题带答案

高二地理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2分,共70分) 1. 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叙述正确的是( ) ①跨南北半球 ②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③大部分位于中纬度, 没有热带 ④南北跨纬度 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⑤东临太平洋,海岸线长,有利于 对外交往和合作以及发展海洋事业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2. 下列各组国家中,不是我国陆上邻国的是( ) A.俄罗斯、蒙古B ?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 C.韩国、日本 D.印度、尼泊尔 3. 我国回归线穿过的省区(简称)由东向西依次是是 () A 台粤桂云 B 云桂粤台 C 粤桂台云 D 桂粤台云 4. 关于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汉族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 B. 少数民族集中在西北和东北 C.少数民族集中在西北和西南 D.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 5. 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被称为“紫色盆地”的地形区是( ) A.四川盆地 B. 柴达木盆地 C. 塔里木盆地 D. 准噶尔盆地 6. 下列叙述不是我国地形地势特点的是( ) A.地势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 B.地形复杂多样 C.山地集中在第三级阶梯 D.山区面积广大 7. 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被称为“聚宝盆”的地形区是( ) A.四川盆地 B. 柴达木盆地 C. 塔里木盆地 D. 准噶尔盆地 8. 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临渤海和黄海的地形区是( ) A.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 10. 造成我国东部旱灾和洪涝的主要原因是( ) A 夏季风强弱 B 冬季风的强弱 C 山脉的阻隔 D 海陆位置的影响 11. 我国夏季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是 _______ A 曾母暗沙、哈尔滨 B 吐鲁番盆地、青藏高原 C 西双版纳、黑河 D 武汉、漠河 12. 关于界线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以南年降水量大于 800毫米 C.以南一月平均温大于 0C D ?以南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 13. 关于界线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③为森林与草场界线 B.③为第二、三级阶梯界线 14. 下列解决我国水资源空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①兴建水库 ②跨流域调水 ③人工降雨④节约用水 9. 下述关于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正确的是 A 我国各地夏季都吹东南风,冬季都吹西北风 C 夏季风使我国南北普遍高温 D B 季风交替季节是我国主要降水季节 冬季风加剧了北方严寒,使南北温差增大 C.③为南方与北方界线 D.③为农牧业界线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分析该线南北两侧的自然景观、人类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差异,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教学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有没有看过央视的纪录片《航怕中国》,这档节目播出后深受观众喜爱,因为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祖国各地的壮美风光,还可以领略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学习很多课本上没有的地理知识。欣赏几组图片:黑龙江雪乡、云南普者黑、甘南风光、黄土高原、西北大漠。 同学们想一想,造成这种地理差异的原因都有哪些? 讲授新课: 学生回答:气温、降水、地形等因素。 教师总结转折:我国的地理差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请同学们阅读图5.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等方面呈现的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 学生:小组代表班内展示。 【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熟悉的,以小组为单位读图、讨论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对这部分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师:植被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并具有指示自然环境特点的作用。按照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变化规律,我国自然植被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典型景观的植被图片。 学生:我国自南向北植被呈现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的有规律变化;北部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 【设计意图】气温、降水变化的规律对于学生来讲比较抽象,自然景观对比更直观,学生也更容易理解,知识更容易掌握。 承转: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请你说出我国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线、经济发展的分布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地理环境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刚上课的时候我们同学们已经举了很多例子,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图5.2和阅读材料,感受不同地区人们生活的差异。 【设计意图】课堂上要动静相结合,静下心来阅读,也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再次理解。 总结转折: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既反映在自然环境方面,也体现在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有些自然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作为我国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自然事物,同学们能说出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在这些可以作为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地理事物中,“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请同学们对比图5.3和图5.4,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该线以南地区和以北地区的差异,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方面的重要意义。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小组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多媒体展示: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图。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图。 学生小组讨论,班内展示。

导学案中国地理答案

导学案08答案 A级训练 选择CBBAA CCDCD CBCCAA 17.(1)东部季风青藏高寒西北干旱半干旱 (2)昆仑阿尔金祁连 (3)秦岭—淮河 (4)暖温湿润 (5)②③①④ (6)低温地势高 18.(1)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东缘 (2)经度气候干旱高寒 (3)饲料丰富南方山区山地草坡众多河网稠密 (4)肉、乳、蛋经济地理位置(或消费市场) 知识链接部分 选择题DDA 3.(1)新疆维吾尔上海塔里木柴达木川渝(四川) (2)河西走廊山西 (3)太阳辐射(4)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促进西部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等 (5)有利于东部地区能源压力的减轻;有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有利于环境改善;相关产业的拉动;经济优势的进一步发挥等。 导学案09答案: 自主学习:答案:5、自然区位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丰富、热量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②地处平原,黑土广布,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③河网密集,径流丰富,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④地广人稀,工业发达,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⑤靠近东部沿海经济带,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市场广阔;⑥铁路和水运网络纵横交错,水陆交通便利;⑦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知识拓展: (1)、 ①海水深到20~30米,港阔水深,不淤不冻(不冻:受到日本暖流分支的影响),有形成大港的条件。 ②周边煤铁资源丰富。 ③海陆交通便利,铁矿进口可以依托自身港口条件,煤矿运输可依托秦皇岛港(晋煤外运)。 ④依托京津唐工业区,市场广阔。 (2)、水域、陆域、经济腹地、依托城市 (3)、(1)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陆上运输、内河航运及海上航运在此相连)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市场广阔;科技和教育发达。 (2)对水系影响:①造成一些支流、湖泊消失;②河床淤积抬高,留下了废A(黄)河河床;③B(海)、C(淮)河水系紊乱,排水不畅或水无出路,防洪压力大。 成为“分水岭”的原因:①A(黄)河此段为下游(由于流经华北平原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淤积,使河床高出两岸3~10米),成为“地上河”;②(自郑州以下)几乎无支流汇入。 (3)①临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位于环渤海经济区);②丰富的海洋资源、能源和矿产;③(陆上运输、内河航运及海上航运在此相连)海陆空交通发达、便捷;④工业基础、科技力量雄厚(人才

中国气象灾害的分布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南部。全国主要存在两大类型气候。 位于大陆腹心位置的新疆及其毗邻地区属大陆干旱气候。除仰赖山区径流发展绿洲农业外,其他地区均属人烟稀少的沙漠、戈壁或干旱不毛之地。 其他国土均属季风气候。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靠夏季风从南方洋面带来。降水带一般发生在冬、夏两种季风相互作用的界面附近。因此,降水带是随着夏季风进退而北、南移动的,这就形成了我国各地雨季在一年中所出现的时间具有不同的季节。 季风是一种年际间变化显著的气候现象。冬、夏两种季风都有或早或迟、或强或弱的变化,这就引起各地雨季降水或多或少,雨季到来或迟或早,因而也形成频繁的强弱不同、季节不一的旱、涝灾害。 旱灾经常发生在旱季,特别是在雨季到来前的一段时期内。在这一时期,降水很少,温度已经升高,使得蒸发更为强烈。但是,如果雨季不下雨或下雨很少,全年就失去最主要的水分来源,使得干旱更为严重。正是由于这两种季风强弱迟早年年不同,使我国各地干旱发生的频次、季节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图3—2是冯佩芝等人所绘的干旱频次图,我们将他们根据干旱出现的季节而作的区划叠加在一起,可以看出全国干旱的概貌。 但是冯佩芝等人所分析的只是干旱这一种自然现象。干旱成灾才是旱灾,旱灾发生在有一定人口与经济的地区。只有在这样的地区偶发性干旱才能形成旱灾,而且在人口越多,经济越发展的地区旱灾的破坏性越大。只有增加了社会经济这一因子,才能阐明我国旱灾的地理分布。 我国社会经济布局同干旱分布不是没有关系的两种现象,而是其中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般说,全国以400mm等雨量线可以划分成面积大致相等的两个部分。东南半部属湿润的季风区,人口与产量都超过全国总量的90%以上。西北半部则属干旱半干旱区,人口与产量均不到全国的10%。在这一地区里,干旱区(沙漠、戈壁、荒原)与半干旱区(其界线大致与100mm等雨量线相近)又不相同。前者几乎没有固定人口与产业,后者则集中西北半部绝大部分的人口与产业。 因此,全国大致可划分为三大干旱区,即干旱区、半干旱区与旱灾区。在干旱区年年干旱,属荒漠状态,几乎没有旱灾,即使有旱灾也只能造成对全国来说微不足道的损失。在半干旱区里是有旱灾的,许多地方“十年九旱”。但是,这里的经济与人口靠少量降水维持,其中特别是牧业与少量旱作农业。至于一些完全依靠客水灌溉的绿洲农业则不受当地旱灾的影响,而是决定于来水的多少。干旱影响最大的旱灾区,恰是常年雨水较多、干旱程度较低的地区。正是在这样的地区才有稠密的人口与繁荣的经济,受到偶发性干旱的影响,就会形成重大的灾害。在旱灾区可以根据旱灾经常出现的季节进行区划,因为在不同的季节所出现的旱灾不但形成的自然原因不同,而且经济所受影响(如农、牧业的生长期等)的性质与程度也不一样。因此,旱灾区再按季节与经济特点划分为五个亚区。各旱区的地理分布如图3—3所示。 东北亚区(C1)。本区干旱并不是最严重的气象灾害。除西部边缘地区外,春旱的频率均低于20%。但是,本区在盛夏季节,特别是辽河与嫩江流域,常有久晴高温天气,引起“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的旱灾。这些干旱地区都有较多的工农业生产,人烟稠密,对生产、生活都能造成一定的损失。 华北亚区(C2)。黄河、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黄淮海平原与黄土高原地区。这里是全国旱涝灾害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地区。特别是春季,该区增温快,风速大,蒸发强,降水少,又是冬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故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6月以后,雨季开始,旱情缓解或消除。如雨季到来迟或降水量小,还可形成春夏连旱或春夏秋连旱。这时,河川径流枯竭,工厂、城市用水,农村生活用水都可能发生极大的困难。 长江旱区(C3)。本区位于南岭、武夷山以北,淮河、秦岭以南的长江中下游和钱塘江流域。该区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产区。这里旱灾多发季节是7—8月伏期,故称伏旱。伏旱期间,季风雨带已经北移,而这一地区高温蒸发强烈,有时严重影响作物生长、水电和城市供水。有的年份,雨季(以梅雨期为主)降水不多,还可形成夏旱或夏伏连旱,甚至夏秋连旱。这种情况下,在旧社会往往饿殍遍野,惨不忍睹。另外,秋季正值秋高气爽,也有秋旱的可能。 华南旱区(C4)。华南是全国雨季最长的地区。除季风雨外,还多台风等热带系统的降水。但是,这

高二区域地理试题(中国部分)

抚顺市十二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中国地理综合)组题人:姜囯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70分) 1.下列叙述不是我国地形地势特点的是() A.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B.地形复杂多样 C.山地主要集中在第三级阶梯 D.山区面积广大 2.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一致的是() ①暖温带和中温带的界线②年平均气温0℃等温线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3.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4.我国不少山脉走向不仅控制了主要河流的走向,还是这些河流的分水岭,如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是() A.天山 B.阴山 C.秦岭 D.南岭 某学校利用暑假期间带领学生进行夏令营活动,他们分别考察了下图中A、B、C、D四地,根据图中信息(图中黑粗线为铁路线)。回答5~6题。 5.同学们考察A城和B城后发现两城主要工业部门不同,A、B两城主要工业部门分别是() A.棉纺织工业、毛纺织工业 B.毛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 C.钢铁工业、毛纺织工业 D.化学工业、钢铁工业 6.同学们到达C山脉时发现该山脉两侧景观明显不同,造成C山脉两侧景观不同的主要要素是() A.热量 B.降水 C.海拔 D.人类活动 7.关于下图中四个省区叙述正确的是() A.四个省区由北而南的排序是①②③④ B.四处省区中没有一个濒临海洋 C.四个省区彼此之间互不相邻 D.图中①省位于四川省北边 8.黄河、长江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有() A.青海、西藏和青藏高原 B.四川、甘肃和四川盆地 C.青海、四川和青藏高原 D.青海、甘肃和黄土高原 水资源人口总数耕地资源 东北 5.56℅8.76℅16.97℅ ①46.44℅19.55℅14.44℅ ②33.72℅38.64℅25.1℅ ③ 6.14℅26.02℅31.9℅ ④8.14℅7.03℅11.9℅ A.东南、西南、华北、西北 B.西南、东南、华北、西北 C.东南、西南、西北、华北 D.西南、东南、西北、华北10.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地区中,人均耕地资源最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1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13.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 ①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②离海远近的不同③大气环流的影响④山脉的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左下图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 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高压脊控制 B.锋面活动 C.反气旋过境 D.热带气旋影响 15.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新学期课堂同步精炼》初二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学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学习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的表现。 2.能在地图上确定“秦岭—淮河”的位置,并能从气温、降水、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区域划分等方面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能够说出四大地理单元的名称,并在地图上通过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如山脉、河流等),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明确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的主导因素。 教学难点: 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的主导因素。 【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地理差异显著 1、地理差异表现 (1)自然环境差异 ①地势:我国地势呈分布。 ②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主要原因是位置的影响。

③气温:由南向北逐渐,主要原因是位置的影响。(2)人类活动差异 ①农业:东西,南北,主要原因。 ②人口、城市、交通线:东部,西部。 ③经济发展水平:东部,西部。 2、运用各类地图资料,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完成下列表格。

学习任务二:四大地理区域 1、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 区、 区、区等。 2、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综合地理位置、、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2)图中A是地区,B是_______地区,A、B两区以秦岭、_______河为界。A、B两区的分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A和D两区域的分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C和其他三个地区分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 (3)图中C是______地区,在C、D两区的交界线处有_______山脉、_______山脉;C、B 两区交界处有_______山脉。 【合作探究】 读教材图5.2思考广东人和哈尔滨人的生活作息时间差异巨大的原因。 【拓展延伸】 最美景观大道 318国道起于上海,终于西藏樟木镇,建于1950年,全长5 476千米,途径江苏、浙

我国气象灾害的种类

我国气象灾害的种类 ◆旱灾是我国一种主要的气象灾害。在一些地区虽有一定的水分条件,甚至降水丰富,能够满足大量人口与经济的需要,但是若在一段较长的时段(几个月甚至几年)降水异常偏少,以致于不足以维持该地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需要,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人员死亡的事件,这就是旱灾。旱灾分布很广,不仅是多雨地区的严重自然灾害,甚至在半干旱地区也是严重的自然灾害。 旱灾是我国占第一位的气象灾害,影响面最广、最为严重。旱灾在我国分布虽广,但程度并不同。相对来说,我国华北地区、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四川盆地等旱灾最为频繁。 旱灾还可引起一些次生灾害,如引起农林灾害中的森林及草原火灾和病虫害;地质灾害中的土壤沙化。 ◆雨涝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我国古代典籍中通常将连续的大、暴雨记为“霖雨”、“淫雨”。“霖雨如注”、“淫雨不绝”即为连续的大暴雨。雨涝是气象灾害之一,它是长期降水或瞬时大量降水(如暴雨、大雨)而产生的大量积水造成山洪暴发、河流泛滥、内涝洪水,从而使庄稼歉收或绝收、交通及通讯受阻、海难、人畜疾病及伤亡,这种灾害叫做雨涝。 我国是世界上出现暴雨较多的国家之一,降雨量集中且强度较大。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往往在几天内降雨量就达到或超过常年平均降雨量。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因此雨涝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间性。雨涝主要影响我国的东部和南部,尤其是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地区。我国西部少雨,仅四川是雨涝多发区。我国雨涝时间分布特点是南部早,北部晚。 雨涝的次生灾害有:农林灾害中病虫害;地质灾害中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文灾害中的洪水、内涝、巨浪、风暴潮。 ◆热带气旋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它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空的气旋性涡旋。因发生的地域不同,名称也不同。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叫“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叫“飓风”;发生在印度洋、孟加拉湾的叫“热带风暴”;澳大利亚称热带气旋为“威力·威力”。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规定,我国把“台风”改称为“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尽管在各地的名称不同,但造成的危害却是相同的。它不仅以巨大的风速人类的生命财产,而且它的巨浪、暴雨和风暴潮也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因此它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天气系统。 全球每年的热带风暴(包括台风和飓风等)大约有60多个,其中约76%发生在北半球。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约有7个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主要影响太行山——武夷山以东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及海域。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总复习测试题

中国地理总复习测试题 时量 : 60 分钟 总分: 100 分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台湾海峡属于 A. 渤海 B. 黄海 C. 东海 D. 南海 我国纬度最低的省区是 A. 台湾 B. 广东 C. 广西 D. 有“鱼米之乡”和“水乡” 之称的平原是 A. 华北平原 B. 三江平原 C. 松嫩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位于我国最东端的省是 A. 台湾 B. 山东 C. 黑龙江 D. 下列山脉中,为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的是 A. 秦岭 B. 武夷山 C. 南岭 D. 横断山 下列河流中,冬季有结冰现象的是 A. 长江 B. 淮河 C. 珠江 D. 下列地区,耕地为旱地的是 A. 江汉平原 B. 成都平原 C. 辽河平原 D. 洞庭湖平原 既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界线,又是农耕区与畜牧区界线的山脉是 A. 贺兰山 B. 长白山 C. 巫山 D. 大兴安岭 下列农作物,我国南、北方都有广泛分布的是 A. 棉花 B. 甘蔗 C. 甜菜 D. 10. 引起我国北方缺水的自然原因是 1. 2. 3. 4. 5. 6. 7. 8. 9. 海南 辽宁 黑龙江 柑橘 A. 降水少,径流量小 B. 降水的变率小 C. 植被多,吸收水量大 D.人口稠密,用水量大 11. 下列地理景观与其对应的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A. 水乡—华北平原 B. 茶园—山东丘陵 C. 林海雪原—大兴安岭 D. 12. 下列河流中,不是发源于青藏地区的是 A. 长江 B. 黄河 C. 沙滩椰林—西双版纳 珠江 D. 雅鲁藏布江

13. 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 C.降水丰沛 D. 温和湿润 14. 被称为“草原钢城”的包头钢铁厂,其铁矿石主要来自于 A. 白云鄂博 B. 迁安 C. 金昌 D. 15. 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条件 B. 水源条件 C.光照条件 D. 热量条件 16. 西北地区由东往西依次是草原、草原荒漠、荒漠,主要原因是 A. 海陆因素 B. C.地形因素 D. 17. 宁夏平原农业用水主要来自 A. 河水 B. C.地下水 D. 18. 关于我国地形、地势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 形复杂多样并交错分布 B. C.地势东高西低,大至呈阶梯状分布 19. 我国受水蚀作用最强烈的高原是 A. 黄土高原 B. C.四川盆地 D. 20. 秦岭一淮河以南大部分属于 A.湿润区、亚热带 B. C.半湿润区、亚热带 D. 21. 长江上游自西向东依次接纳的大支流是 A.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 B. C.雅砻江、嘉陵江、岷江、乌江 D. 22. 下列支流属于长江上游的是 A.赣江 B. C.嘉陵江 D. 山区面积广,地表形态单调 D.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南沿海降水丰沛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湿润区、热带 半湿润区、暖温带 雅砻江、岷江、乌江、嘉陵江 雅砻江、嘉陵江、乌江、岷江 汉江 湘江 23. 关于四大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 B. 黄土高原是古代黄河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B. 炎热干燥 鞍山 纬度因素 人为因素 雨水 冰雪融水

高中地理中国的农业练习题

中国的农业作业一 1.图7-1-1是我国的小麦、油莱、水稻和甜菜的集中产区分布图,图序与排序一致的是( C) A.①油菜②水稻③冬小麦④甜菜B.①水稻②甜菜③油菜④冬小麦C.①甜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 D.①冬小麦②水稻③甜菜④油菜 2.图7-1-2中阴影部分表示某种气候 条件下分布的某种农作物。其序号与下列 农作物排序一致的是 ( C ) A.春小麦、玉米、水稻、冬小麦 B.水稻、春小麦、玉米、冬小麦 C.甘蔗、甜菜、咖啡、亚麻 D.咖啡、橡胶、甘蔗、甜菜 3.以下农业区①东北三省②长江中下 游区③南部沿海区④黄河中下游区与 图7-1-3所示相应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 物结构图,符合实际情况的 是 ( D ) A.(一)①,(二)②,(三)③,(四)④ B.(一)②,(二)④,(三)③,(四)① C.(一)③,(二)④,(三)①,(四)② D.(一)②,(二)④,(三)①,(四)③ 4.下列省份中,垦殖指数和复种指数都比较高的是(C ) A.黑龙江B.河北省C.江苏省D.浙江省 5.图7-1-8能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变化大势的是(B) 读图7-1-9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完成6-8题: 6.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D ) A.这种趋势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 B.这种趋势应该继续下去 C.近期可以根本扭转这种趋势 D.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

7.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自给,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C ) A.开垦草原B.围湖造田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陡坡开荒 8.不是造成我国人均耕地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有 ( B ) A.建筑、公交占用耕地B.退耕还林C.水土流失D.荒漠化读图7-1-10,完成9-11题: 9.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 是 ( D ) A.该地区河流以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为主 B.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本地区的典型植被 C.该地属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 D.该地属红壤丘陵地区 10.判断该地可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 C ) A.天然橡胶B.棉花 C.茶叶 D.甜 菜 11.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该地农业的发展方 向是 ( B ) A.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 B.大力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的稳产、高产 C.以林牧为主,农林牧结合,防止风沙危害 D.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努力增产粮食 读图7-1-11。回答12-14题: 12.下列农业在ab线以西以北没有分布的 是 ( C ) A.高原农牧业B.绿洲农业 C.桑基农业D.灌溉农业 137-1-11中字母Q分布区表示的最主要经济作物(非纺织原 料)名称,该区域和下图中C区域相同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B) A.甜菜、冬小麦 B.甜菜、春小麦 C.棉花、春小麦 D.玉米、冬小麦 14.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既带来机遇,也带来 挑战,以下对我国农业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 ) A.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收入 B.有利于改 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C.有利于引进外贸和先进的农业技术D.有利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读图7-1-12,回答15---16题。 15.我国粮食总产量有大幅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D) A.人口增加、增加了劳动投入 B.耕地面积大幅度扩大 C.增加粮食种植面积、缩小林牧等面积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观摩课资料《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教研室李向华 一、教学目标 1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植被等自然差异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人文差异,感悟“区域差异” ,体味“秦岭—淮河” 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 .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划分的主导因素,比较它们的突出自然地理差异,感悟“区域划分” 的意义 3 .用事例初步说明“秦岭—淮河”南北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自然和人文差异,体味“秦岭—淮河” 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 .教学难点 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教师首先引领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中国各种 自然和人文差异进行一一梳理,感受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与复杂性,体味区域(中国)内部的差异性。针对如此复杂的区域,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可以将其(中国)划分成尺度更小的区域进行更细致的研究。所以,教师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

联系进行区域划分,在区域划分的探究中了解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比较它们的突出地理差异,全方位理解“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的意义,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本节课以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为主要目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领者,教师在学生活动中适时进行点拨和评价,引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完成探究问题。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中国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口、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要素分布图和各种景观图片。 2 .学生准备 课前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查找关于中国地理差异的资料。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导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学习重点: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方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划分原因 学习难点:理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线,知道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他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课前预习 预习自测 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它 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位于西北地区的省区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位于北方地区的地形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藏地区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 5.秦岭——淮河是_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_地区的分界线。 6.大部分位于我国季风区的地理区域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依据学习目标,结合导学案的引导,认真阅读教材并用红色笔进行勾画(包括文字与任何图片),完成课本相关活动,并独立完成导学案。 2.将预习时有疑问的或不能解决的用红色笔标记并随时记录在导学案【我的疑问】区,准备课上讨论质疑;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并按要求积极互动,积极思考,展示规范,点评到位,大胆质疑。 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 探究一、小组合作——读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地理的测试题及答案.doc

2012年度高二地理考试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80分) 1..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下列中的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秦岭—淮河 2.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分属于 A.湿润区、亚热带B.湿润区、热带 C.半湿润区、亚热带D.半湿润区、暖温带 3.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A.云贵高原B.青藏高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4.从连云港乘火车沿陇海线西行至兰州,可以顺道游览的旅游景点是 A.避暑山庄、泰山 B.杭州西湖、苏州园林 C.桂林山水、黄山 D.秦陵兵马俑、龙门石窟5.四川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相比较,其相同点是 A.都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B.都有绿洲农业 C.都属外流区域D.都分布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6.位于渤海沿岸的港口城市是: A.大连、天津 B.秦皇岛、连云港 C.青岛、大连 D.天津、秦皇岛 7.我国北方大油田自北向南的正确排序是: A.大庆、华北、辽河、胜利 B.大庆、辽河、华北、胜利 C.大庆、华北、胜利、辽河 D.大庆、胜利、辽河、华北8.黄河、长江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有 A.青海、西藏和青藏高原 B.四川、甘肃和四川盆地 C.青海、四川和青藏高原 D.青海、甘肃和黄土高原 9.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主要因为 A.季风气候显著B.气候复杂多样 C.夏季普遍高温D.雨热同期 10.下列关于我国东北地区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A.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阴山、秦岭等 B.属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 C.耕地少,且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D.有世界面积最大的黄土高原 11.位于新疆中部的山地是: A.阿尔泰山 B.昆仑山 C.天山 D.祁连山 12.右表是2001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的播

八年级地理下册 中国的地理差异 导学案导学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我国地理环境差异的表现;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和界线。 课前提问:“南稻北麦,南甘北甜,南船北马”,分别是什么意思? 自主学习 读课本P2-4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我国地域辽阔,自南往北,纬度逐渐_______,气温逐渐_______。 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_____,降水越来越______。 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_______状分布,逐级______。 4.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例如,我国农业具有东_____ 西_____、南_____北____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____西____的分布特点。 5.秦岭—淮河以北的农田多为________,以种植________、_________为主;秦岭—淮河以南的农田多为________,以种植_______、________为主。 6.秦岭—淮河以北的民居屋顶坡度________,墙体_______;秦岭——淮河以南的民屋顶坡度______,墙体______。 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P2图5.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中国地图上的各种颜色分别表示什么?它们能体现我国地势怎样的特点? 2.图中的绿色线条表示什么意思?它们能体现我国降水的怎样分布特点? 3.图中的红色线条表示什么意思?它们能体现我国气温的怎样分布特点? 4.完成课本P5的活动内容。 课堂检测: 1.下列因素不属于影响我国“东耕西牧”农业特色的是() A.地形差异 B.纬度差异 C.降水量的不同 D.距离海洋的远近 2.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水稻 B.玉米

区域地理 中国的气候 导学案

中国的气候导学案 考点1: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 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图1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表1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1 (1)描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6分) (2)分析该地区气候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12分) 考点2: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干湿地区的划分 2 .(2014北京卷)读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1 果园 耕地 居民点 公路及桥梁 河流 等高线及高程 400m 200

图2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12分)考点3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3.(2015?北京卷)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崇礼作为雪上项目主赛场的气候条件。(8分) 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张家口市积极推进能源生产结构调整。 (2)举例说明张家口市能源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地理条件。(8分)

考点4: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对比及其影响 4.(2014浙江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题。 材料一:下图为云贵两省部分区域及相邻地区略图。 材料二 图中锋准静止锋是我国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下表为图中安顺和昆明的气候统计数据。 (1)安顺和昆明位于准静止锋两侧,比较两地冬季气候差异,并解释其原因。(12分) 2824100°104° 108° 第4题图

中国的气候导学案参考答案 1. (1)(6分) 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四季分明。 (2)(12分) 冬季遇寒潮(低温)天气,农业生产易遭受冻害;冬春降水少,春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遭受旱灾(2分);夏季多暴雨,农业生产易遭受洪涝灾害。 2.(12分)(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 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 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 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12分) 3.【答案】 (1)与周边地区相比较,崇礼冬季积雪时间较长,在75天以上;平均风速较小,在2米/秒以下。 (2)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如风速较大,开发风能;日照较充足,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开发生物能。 【解析】 (1)联系图示,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从积雪量、风速角度去分析。 (2)联系清洁能源,结合当地条件分析,可发展太阳能、水能和沼气。 考点: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区域经济、气候、能源 4.(1)安顺比昆明:气温低;降水量大;降水日数多 安顺受冷气团控制,在准静止锋的下方; 昆明受暖气团控制;准静止锋位置稳定少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