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概论习题集

生态学概论习题集
生态学概论习题集

《生态学概论》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

2、可持续发展

二、问答题

1、什么是全球变化?论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2、论述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三、填空题

1、当前生态学发展的主流是研究及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的组成、属性、结构、功能、生态过程及调控。

2、在全球变化中,目前比较严峻的、最引人关注的是、、、、及等生态问题。

3、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的状态。

第二章生态系统

一、名词解释

1、系统

2、生态系统

二、问答题

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

2、论述生态系统中的基本生态学过程及生态系统的功能。

三、填空题

1、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它各组分功能的相加,而是一种,既有各组分

的功能,又有各组分之间交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2、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

、构成一个功能整体。

3、生态系统包括环境组分和生物组分。生物组分包括、、三大

功能类群生物。

4、按照人类干扰的方式和程度,生态系统可分为、和。

5、生态系统健康不仅是指的健康,而且还包括的健康和健康。

6、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是保持和维护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可持续性,保证

生态系统健康,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三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

2、生态作用

3、生态适应

4、生态幅

5、胁迫

6、生态位

7、阳性植物

8、阴性植物

9、耐阴植物10、生活型

11、生态型12、光周期

二、问答题

1、主要生态因子、限制因子、最小因子的区别?

2、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

3、三基点温度与积温的生态学意义?

4、森林的主要生态作用?

5、以沙漠植物为例,论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

三、填空题

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将生态因子分为、、、及

5类。

2、生物与环境的基本关系主要表现为环境因子对生物的、生物对环境的

和生物对环境的三种形式。

3、生物所在环境中的某种生态因子或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该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4、生物保持稳态、增强对胁迫的耐受性而适应环境的方式包括、

和。

5、植物对光照强度形成了、和等适应类型。

6、植物对光周期形成了、和三个适应类型。

四、单选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的序号填入题干后的括号)

1、在我国东北某林区,山底是落叶阔叶林,中部是红松林,造成这种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水分

C.温度

D.土壤

2、在某一地方,陆生蜗牛在夏季常常钻入枯叶层、石块下或土壤,并呈麻痹状态,造成蜗牛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因素是()。

A.日照强度

B.水分

C.日照长度

D.气候

3、有一种植物,其松弛期(或喜暗期)是喜光的,如果这一时期将植物处于无光的环境,则抑制了它的发育,这种植物对光而言是()。

A.长日照植物

B.短日照植物

C.广光性植物

D.狭光性植物

4、鱼类生活于酸性水域中,其呼吸机能降低,影响机能降低最可能的在因素是()。

A.神经过度兴奋

B.血细胞数目减少

C.镁离子含量高

D.酸作用降低

5、某地常用招引胡峰、施用白僵病菌的方法防治棉铃虫,胡峰和白僵病菌与棉铃虫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与共生

B.捕食与寄生

C.捕食与共生

D.寄生与捕食

6、热带雨林中动物的种类多,动物种类之间的食性也很接近,那么为了减弱种间的激烈竞争,在食性的分化上,热带雨林动物最可能的是()。A.牧食性种类多 B.动物群落层次多

C.寡食性、单食性种类多

D.广食性种类少

7、藤壶在其生长过程中,常覆盖和窒息了一种小藤壶,从而剥夺了小藤壶的生长,这种竞争的后果是()。

A.不对称性

B.相互性

C.资源利用性

D.相互干涉性

8、下列动物之间食物竞争最激烈的是()。

A.噬菌体与细菌

B.蛙和鱼

C.大象和鹿

D.马和羊

9、竹节虫体形似竹节;生活于北极地区的北极熊体毛色纯白;生活于丛树的树蛙体色为暗棕色带蓝斑点,很醒目;蜂兰的花瓣与雌黄蜂外表相近,这四种现象分别是()。

A.拟态、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B.拟态、保护色、拟态、警戒色

C.保护色、拟态、警戒色、保护色

D.保护色、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10、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分析,硝化细菌和蚯蚓应属于()。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产者和分解者

C.分解者和消费者

D.消费者和分解者

11、近几年,长江连续出现特大洪水,造成巨大损失,其主要原因是()。

A.大量的建工厂,造成地球的温室效应

B.人们大量的开矿

C.拦河筑垻修电站

D.上游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

12、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氮循环本来是一个相当完全的自我调节系统,在系统中形成了动态平衡,下列()打破了氮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A.掠夺性的种植农作物 B.草原过度放牧,过多的养殖牲畜

C.大量种植豆科植物

D.A、B、C均不是

13、有一种气体,在平流层中对生物有保护作用,而在对流层中对生物及有机材料则有害,这种气体是()。

A.臭氧

B.氧气

C.一氧化氮

D.二氧化氮

14、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中不经历:()

A.沉水植物阶段

B.浮叶根生植物阶段

C.沼泽植物阶段

D.富营养化阶段

15、在生态金字塔中,哪种不可能形成倒锥形? ()

A.数量金字塔

B.生物量金字塔

C.能量金字塔

D.都不可能

16、热带雨林在中国主要分布在:()

A.西双版纳

B.岛

C.

D.上述各项

17、酸雨主要是由()引起的:()

A.NO,S02

B.NO,C02

C.C02,S02

D.NO,S02.C02

18、下面哪种有关生物圈碳循环的说法是错误的? ()

A.海洋储存的碳比大气储存的碳多很多

B.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同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大致相等

C.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同人类排放的碳大致相等

D.人类排出的二氧化碳大部分被海洋和陆地植物吸收

19、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草原类型是:()

A.草甸草原

B.典型草原

C.荒漠草原

D.高寒草原

20、下列生态系统中,总初级生产量最高的是:()

A.温带草原

B.热带草原

C.温带常绿阔叶林

D.热带雨林

21、连接有机体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有机物质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22、下列能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人口数量动态变化的是:()

A.人口密度

B.年龄织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23、下属哪一个不是生物多样性所包括的容:()

A.遗传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化

C.丰盛的个体数量

D.生态系统多样性

24、在这个食物链中:草→鼠→鹰,若将鹰杀绝,那么田鼠的数量将会:()

A.迅速上升

B.缓慢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D.保持原来状态

25、环境污染主要集中在:()

A.农村与工矿区

B.城市和农村

C.城市和工矿区

D.农村水源和土壤污染

26、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

A.人,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7、下列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关系的是:()

A.老鼠食草籽

B.青蛙食害虫

C.蛇食青蛙 .、鹰食蛇

28、下列有关生态平衡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

A.人生产者和分解者的数量相等

B.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相等

C.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相等

D.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相对平衡和稳定

第四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

一、名词解释

1、生物种群

2、生态入侵

3、随机分布

4、均匀分布

5、集群分布

6、竞争排除

7、环境容纳量

8、协同进化

二、问答题

1、种群有哪些基本特征?

2、试用年龄金字塔来分析某一地区人口的增长动态。

3、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有何特点?

4、写出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阻滞增长(Logisitic增长)模型的微分方程式,

说明方程中各部分的含义;并简介用Logisitic方程曲线表达的种群增长的几个时期及特点。

5、图示并举例分析种群存活曲线的主要类型。

三、填空题

1、根据种群的发展趋势,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和

2、依据生命表绘出生物年龄段和存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存活曲线,包括

、和三种曲线类型。

3、生物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常见的有三种分布型,即、和。

第五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一、名词解释

1、生物群落

2、优势种

3、关键种

4、边缘效应

5、干扰

6、演替

二、问答题

1、怎样确定植物群落中生物成员的性质?

2、论述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

3、论述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及意义。

4、论述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三、填空题

1、根据生物群落中各个种的作用将其分为、、、、

等成员型。

2、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不同,群落的演替可划分为和。

3、旱生原生演替大致依次经历、、、等阶段

第六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一、名词解释

1、食物链

2、食物网

3、营养级

4、生态学金字塔

5、生态效率

6、“十分之一定律”

二、问答题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遵循什么定律?请联系实际加以说明。

2、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简述生态金字塔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第七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温室效应

3、水体富营养化

4、生物放大作用

二、问答题

1、以碳循环为例说明生态系统气相型循环的过程。

2、以磷循环为例说明生态系统沉积型循环的过程。

3、氮循环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并分析原因。

4、简述水体的富营养化的过程及危害。

第八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一、名词解释

1、信息素

2、化感作用

二、问答题

1、简述生态系统信息流不同于能流、物流的特点。

2、论述植物信息流的特点。

3、论述动物信息流的特点。

第九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调控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圈

2、反馈

3、生态平衡

4、重建

二、问答题

1、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如何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

2、什么是生态平衡?人类应如何正确看待和保持生态平衡?

第十章应用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景观

2、生态旅游

3、生态工程

4、生态规划

二、问答题

1、简述景观生态学的应用领域。

2、城市生态系统的调控方法有哪些?在调控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3、试述我国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景和应注意的问题。

4、发展生态农业有何意义?你家乡发展生态农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制约因素有哪些?

最新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阐述你对生态圈各圈层关系的认识 生态圈由生物圈和生命支持系统组成,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能量。大气圈是动植物最直接的生命系统,没有大气圈提供氧气和CO2,无法进行氧循环和碳循环;水循环通过大气圈运动而实现的,大气环流还调节了气候,使之较适合生物生存。水圈中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水循环保证地球水量的动态平衡。岩石圈的表层即土壤层,是一个特殊的生命子系统,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初级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2.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看法 参考: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形势继续严峻与人类社会的努力不断增强相交织攀升的状态。一方面,资源利用与环境保育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长期积累的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以及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还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正在用智慧,通过技术、管理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整合,加大了解决自身生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育三者间诸多矛盾的力度。 举例的话,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比如,全球气候变暖。 3.你认为环境生态学与经典生态学有何不同? 4.简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 研究生物圈系统和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第二章 3.你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是如何理解的? ①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形成;②土壤结构、养分代谢和分解过程;③系统中水分的分布、循环和平衡;④景观结构与性质;⑤系统中物种的相互作用与关系。 5.请举例说明“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和虫害防治中的作用? 有效积温法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某一特定的生物类别各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8.环境因子生态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哪几个方面。 (一)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环境因子具有综合性和可调剂性,它包括生物有机体以外所有的环境要素。而生态因子更侧重于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部分。 (二)环境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①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②主导因子及特点;③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环境因子作用的阶段性;⑤环境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三)环境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生态学概论

第一讲概论2 第一堂课前言、生态学概念与发展2 前言2 1生态学的概念3 2生态学思想的简单回顾3 2.1“田园主义”和“浪漫主义”生态学思想4 2.2“帝国主义生态学”思想5 3二十世纪生态学上的重要事件5 3.1 成立生态学会5 3.2创立群落演替的气候学派5 3.3把经济思想(如生产者、消费者)运用到对大自然的研究中6 3.3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7 3.4生态学时代的到来(1960年代)7 第二节课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7 1生态学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7 1.1生态学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孕育和产生起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7 1.2生态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8 ,并将其提高到整体性和系统性的高度8 ,生态学的思想与方法为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奠定了基础8 2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对生态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9 2.1生态学在社会中重新定位9 2.2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融汇与分化9 2.3从局部的孤立的研究到整体的网络化研究10 2.5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改善和提高10 3我国生态学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任务(研究热点)11 3.1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机理和评价方法研究11 3.2加强生态安全理论、生态预报方法和生态安全预警监控系统的研究11 3.3强化区域生态评价、生态规划、生态管理和生态工程研究,积极参与国家的重大生态环境 建设11 3.4加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科学研究12 3.5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学机理与方法12 3.6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关系的生态学研究13 3.7生态学理论和交叉学科的研究13 3.8环境污染过程中的重要生态学问题13 3.9受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研究13 3.10全球变化引发的生态学问题研究13 结语:努力前程14

生态学概论复习题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相互关系,个体、种群、群落等不同等级的生命体系。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生殖、遗传、生理、行为和分布)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及分布起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土壤:岩石风化后,在生物参与下形成的生命与非生命的复合体。生态因子综合作用定律:1、综合作用(交互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或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5、不可替代和补偿作用。 主导因子:在诸多环境因子中,总有1~2个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这就称为主导因子。 最小因子法则:每一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营养物质,如果其中一种营养物质数量甚微则植物的生长受到不良影响,若这种营养物质完全缺失则植物不能生长。缺点:只考虑了对植物的影响,只考虑了植物与营养物质的关系,有局限性。补充:只适用于稳态条件下,还要考虑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 限制因子: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生存和发展的多种生态因子,当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

展,该因子即为限制因子。 耐性定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存在的耐受范围的法则。 光饱和点: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也就不再增加或增加的很少,该处的光照强度就是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光补偿点的光照强度是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光和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 按光强可把植物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按日照长度,可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间性植物。 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摄取一定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个常数。K=N?(T-C) 。K为有效积温N为发育历期,T为平均温度,C为发育起点。 温度的生态学意义:1、生物是存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2、地球上的生物在进化中有应对温度变化的特性。 水的生态学意义:1、生命起源于水环境2、是任何生物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3、生物的新陈代谢是以水为介质进行的4、水是生命代谢中的重要原料5、水对植物的具体生态作用:(01、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02、为生物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环境03、土壤含水量三基点04、水对陆生生物热量调节和热能代谢的生态作用)6、各种生物之所以能够生存至今依赖水在3.98℃时密度最大7、水的间接生态作用。 有效积温法则的应用:1、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2、预测生物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 纲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艺术学概论》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重点课程之一,教育部从2001年起,已将《艺术学概论》列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含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必考科目之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全国许多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以至理工农医等各类高等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此门课程。本课程对于培养师范类学生具有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方面,尤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的要求 1.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 2.了解并熟悉16门主要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 3.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 第二部分教学时数 本课程为3学分,教学时数54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课内学 时 录像 课 IP课 件 上编艺术总论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411第二章艺术的起源411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 育 411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411中编艺术种类 第五章实用艺术421 第六章造型艺术421 第七章表情艺术421 第八章综合艺术421 第九章语言艺术421 下编艺术系统 第十章艺术创作721 第十一章艺术作品721 第十二章艺术鉴赏421复习辅导1 总计542013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 上编艺术总论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2.理解艺术的特征主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

生态学概论习题集

. 《生态学概论》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 2、可持续发展 二、问答题 1、什么是全球变化?论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2、论述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三、填空题 1、当前生态学发展的主流是研究及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的组成、属性、结构、功能、生态过程及调控。 2、在全球变化中,目前比较严峻的、最引人关注的是、、、、及等生态问题。 3、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的状态。 第二章生态系统 一、名词解释 1、系统 2、生态系统 二、问答题 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 2、论述生态系统中的基本生态学过程及生态系统的功能。 三、填空题 1、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它各组分功能的相加,而是一种,既有各组分 的功能,又有各组分之间交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 .

. 2、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 、构成一个功能整体。 3、生态系统包括环境组分和生物组分。生物组分包括、、三大 功能类群生物。 4、按照人类干扰的方式和程度,生态系统可分为、和。 5、生态系统健康不仅是指的健康,而且还包括的健康和健康。 6、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是保持和维护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可持续性,保证 生态系统健康,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三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 2、生态作用 3、生态适应 4、生态幅 5、胁迫 6、生态位 7、阳性植物 8、阴性植物 9、耐阴植物10、生活型 11、生态型12、光周期 二、问答题 1、主要生态因子、限制因子、最小因子的区别? 2、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 3、三基点温度与积温的生态学意义? 4、森林的主要生态作用? 5、以沙漠植物为例,论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 三、填空题 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将生态因子分为、、、及 5类。 . .

生态学概论复习资料

生态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尺度:某种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有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 生境:特定生物个体或群体栖息的生态环境,或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食物或其他生物等。 生态幅: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即该生物的生态幅。 生态位(基础与实际):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描述了某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基础生态位:物种所能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即潜在的生态位空间就是基础生态位。实际生态位:一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空间。) 光周期:在陆地上不同地理区域和季节里,昼夜长短的周期性变化。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该定律成立的条件:一、生物的内环境和外环境处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衡;二、考虑生态因子间的可补偿性。) 耐受性定律:生物的生存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生态因子。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阿利氏规律:动物有一个最适宜的种群密度,种群过密或过疏都可能对自身产生不利影响。 阿仑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 贝格曼规律: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动物大。 驯化(自然/人工):生物个体对环境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形态或生理的可逆变化过程(人工驯化:有机体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的生理调节反应。气候驯化:有机体对自然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的生理调节反应。) 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密度效应。关于植物的物种内的密度效应,目前有两个基本规律:最后产量恒值法则、-3/2自疏法则。最后产量衡值法则:不管初始播种密度如何,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植物的最后产量总是差不多一样的。–3/2自疏法则:同种植物因密度引起的个体死亡。自疏导致的密度和个体重量之间的关系在双对数图上曲线的斜率为-3/2。 领域与领域行为:领域:指由个体、家庭或其它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它成员侵入的空间。领域行为:动物保卫领域的方式很多,如以鸣叫、气味标志或特异的姿势向入侵者宣告其领域范围;或威胁、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等,称为领域行为。

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1.说明生态学的定义 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研究生态学采用的方法: 野外的/实验的、理论的 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 一.生物与环境 1.概念与术语 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生态幅(生态价):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大环境: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小环境: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大气候:大环境中的气候,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是由大范围因素所决定 小气候:小环境中的气候,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 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密度制约因子:如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其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了种群数量。 非密度制约因子:指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它们的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 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2.什么是最小因子定律?什么是耐受性定律? 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级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3.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表现哪些方面? 1)综合作用:环境中的每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2)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决定作用的,它 的改变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变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化,这个因子称主导因子。 3)阶段性作用:由于生态因子规律性变化导致生物生长发育出现阶段性,在不同发育阶段, 生物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对生物作用的诸多生态因子虽然非等价,但都很重要,一个 都不能缺少,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 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繁殖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 也可以使间接的。有时还要经过几个中间因子。

生态学概论试题答案

生态学概论开卷考试试题 一、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15分 按研究对象的层次划分 有发展相当成熟的个体生态学和生理生态学、种群生态学 还有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 正在发展并受到高度重视的分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 按生物分类类群划分 有成熟的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 还有正在快速发展的微生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 按栖息地类型划分 有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河口生态学和陆地生态学 此外湿地生态学和热带生态学也受到重视。 与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有 行为生态学、进化生态学、化学生态学、数学生态学、地生态学等 二、简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15分 温度与生物生长任何一种生物 其生命活动中每一生理生化过程都有酶系统的参与。然而 每一种酶的活性都有它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 相应形成生物生长的“三基点”。一旦超过生物的耐受能力 酶的活性就将受到制约。例如 高温将使蛋白质凝固 酶系统失活 低温将引起细胞膜系统渗透性改变、脱水、蛋白质沉淀以及其他不可逆转的化学变化。不同生物的“三基点”是不一样的。一般地说 生长在低纬度地生物高温阈值偏高 而生长在高纬度的生物低温阈值偏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生物的生长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温度与生物发育生物完成生命周期 不仅要生长而且还要完成个体的发育阶段 并通过繁衍后代种族得以延续。最明显的例子是某些植物一定要经过一个低温“春化”阶段 才能开花结果 它就像信号开关一样 这个关不过 就不能完成生命周期。温度与生物发育的最普遍规律是有效积温 三、比较k-r两种生物对策的特点 15分 R对策生物的个体较小 繁殖能力较强 但寿命较短 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一般缺乏保护后代机制 竞争力弱 但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 种群易爆发 比如老鼠。而k 对策生物的个体大 个体通繁殖率低、寿命长具有较完善的保护后代机制 一般扩散能力较弱 但竞争能力较强较大 比如大象 老虎。 四、论述你所知道的生态学原理 20分 1.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环境影响动物的形态 生理 和生活习性 动物通过进化改变各方面来更好的适应环境 2. 动物的行为反过来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3. 生物之间的关系 任何生物的生存都不是孤立的 同种个体之间有互助有竞争 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相生相克关系。 五、论述我国与西方生态农业的不同内涵 15分 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 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 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 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 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 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 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大效益的统一。西方国情类型及针对性体现西方发达国家 石油农业的替代者指导思想与价值取向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 强调生态效益经济上有生命力 社会可接受理论依据生态学原理介面层次侧重侧重生态农业模式介面和生态农业技术介面 漠视生态农业区域介面。

艺术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艺术学概论 1.艺术学之父:费德勒。 2.德国的格罗塞注重从方法上建立艺术科学,代表作《艺术起源》。 3.艺术学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史。 1.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观点:“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①“客观精神说”——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代表人物: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理念”是世界的最终根源,现实都是模仿理念的结果,文艺又是模仿现实世界的结果,因此,文艺就像影子的影子,和理念的“真实隔着三层”。桌子的例证。黑格尔:《美学》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错误性: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理念”或“绝对精神”。正确性:包含了辩证法思想。认为“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②“主观精神说”——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尼采提出唯意志主义,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他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是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第一部着作《悲剧诞生》。③“模仿说”或“再现说”——观点:从古希腊以来,“模仿说”一直是西方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模仿说、塞万提斯模仿说、莎士比亚镜子说。 2.“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学研究的启示:①“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②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3.论述艺术生产理论的“不平衡关系”:①“不平衡”的含义: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些阶段上,艺术的繁荣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现象。这种现象正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指出的:“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②“不平衡”的表现:⑴

生态学概论

生物入侵的危害及治理 随着国际贸易、餐饮业以及旅游业等的迅猛发展,由有害生物入侵而引发的各种灾害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有害生物已有400多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多达100多种。同时新的入侵疫情还在不断突发,近10年来相继发现了三叶草斑潜蝇、西花蓟马等20余种世界危险性与暴发性物种的入侵,平均每年增加1至2种,这些物种的入侵给农林业生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生物入侵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被引入新的生态环境,并对新的生态系统、物种及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外来物种。全球因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我国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有1000亿元人民币,除了经济损失外,其危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加不容忽视。据研究表明,在全世界濒危物种名录的植物中,大约有35%至46%是由外来生物入侵引起的。我国已经成为遭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外来生物入侵途径有四类:有意引进,无意引进,自然入侵,辅助入侵。其中有意引进是主要途径,我国目前一致的外来入侵植物中超过一半的种类是由于人为引种造成的。 有意入侵是指人类出于观赏、药用、食用、饲料、引种等目的引进新物种,该物种在新生态环境内成长,繁殖并迅速扩散成为优势种群,对该境内的其他种群构成生存威胁。例如水葫芦,作为观赏花卉从南美引进我国,以后又发现它可作为猪的饲料,并可净化水域重金属元素污染而广为种植,但因为它繁殖能力强、生长迅速,遍布一些河道和湖泊,结果成为恶性杂草。如大米草曾分别从英国美国作为改善环境植物种类引进我国,最初是为了抵御风浪、保滩互岸。但因其密集生长,抗逆性与繁殖能力强,导致滩涂生态失衡、航道淤塞、海洋生物窒息致死,因而被称为“害人草”。与其相似的还有互花米草。还有90年代云南大理洱海引入13个外来鱼种,定殖后与土著种争食、争产卵场所以及吞食土著种的鱼卵等,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福寿螺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流域,上个世纪70年代末,台湾水产养殖业者将之当成美食引进到台湾,后因其肉质太松而失去市场,养殖户纷纷弃养,将其抛进水沟、池塘,现已成为我国危害水稻等作物的恶性水生生物。这些入侵种由于被改变了物种的生存环境和食物链,在缺乏天敌制约的情况下泛滥成灾,全世界大多数的有害生物都是通过这种渠道而被引入世界各国的。 无意引进是指物种伴随着进出口贸易、海轮或入境旅游在无意间被引进的。如航行在世界海域的海轮,其数百万吨的压舱水的释放也成为水生生物无意引进的一种主要渠道。来自美洲的松材线虫随国际贸易中使用的木质包装传入中国,在江苏、安徽、广东和浙江一带对松树造成严重危害。中国蟹随远洋船舶进入俄罗斯伏尔加河,其吃掉鱼虾、扯烂渔网、危及拦河大坝的安全,进而威胁到莫斯科河原有的生态平衡。此外,入境旅客携带的果蔬肉类甚至旅客的行李,都可能成为外来生物无意入侵的渠道。 自然入侵指生物靠自身的扩散传播能力或借助自然力入侵,薇甘菊和美洲斑潜蝇入侵我国便是典型的实例。 辅助入侵主要是由于人类不经意及至恶意行为或自然气候等生存条件变化,造成生物入侵或原有生物疯长,进而威胁生态环境的物种平衡。 外来物种在短时间内渡过适应期,依靠自身的繁殖优势和扩张能力,大量繁殖迅速生长,使自己挤进生态系统并占据重要地位,与当地物种竞争食物,直接杀死或抑制当地物种的生长,严重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打破当地生态系统平衡,最终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 外来入侵物种往往是暴发性的,危害本土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用于控制其危害、扩散蔓延的代价极大,费用相当昂贵。例如疯长的水葫芦,它堵塞河道,影响

生态学概论习题集

《生态学概论》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 2、可持续发展 二、问答题 1、什么就是全球变化?论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2、论述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三、填空题 1、当前生态学发展的主流就是研究及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的组成、属性、结构、功能、生态过程及调控。 2、在全球变化中,目前比较严峻的、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及等生态问题。 3、生态安全就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秩序与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的状态。 第二章生态系统 一、名词解释 1、系统 2、生态系统 二、问答题 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 2、论述生态系统中的基本生态学过程及生态系统的功能。 三、填空题 1、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它各组分功能的相加,而就是一种 ,既有各组分 的功能,又有各组分之间交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2、生态系统就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 、构成一个功能整体。

3、生态系统包括环境组分与生物组分。生物组分包括、、三大 功能类群生物。 4、按照人类干扰的方式与程度,生态系统可分为、与。 5、生态系统健康不仅就是指的健康,而且还包括的健康与健康。 6、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就是保持与维护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可持续性,保证 生态系统健康,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三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 2、生态作用 3、生态适应 4、生态幅 5、胁迫 6、生态位 7、阳性植物 8、阴性植物 9、耐阴植物10、生活型 11、生态型12、光周期 二、问答题 1、主要生态因子、限制因子、最小因子的区别? 2、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 3、三基点温度与积温的生态学意义? 4、森林的主要生态作用? 5、以沙漠植物为例,论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 三、填空题 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将生态因子分为、、、及 5类。 2、生物与环境的基本关系主要表现为环境因子对生物的、生物对环境的 与生物对环境的三种形式。 3、生物所在环境中的某种生态因子或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与发展,该 因子就就是限制因子。 4、生物保持内稳态、增强对胁迫的耐受性而适应环境的方式包括、

生态学概论

生态学概论 第3版曹凑贵展茗主编 第一至四章核心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生态学的产生及发展 (1)生态学的定义: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学的发展简史:生态学的萌芽时期(-1866年)、创立及发展时期(1866年-19世纪末)、巩固及学派分化期(20世纪初-30年代)、生态系统生态学时期(20世纪30年代-60年代)、人类生态学时期(20世纪70年代-)。 (3)现在生态学及其发展趋势: A、系统生态学的研究成为主流; B、从描述性科学走向实验、机制和定量研究; C、现代生态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 D、应用生态学发展迅速,实践应用性更强; E、人类生态学的兴起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 1.2生态学的科学体系 (1)生态学研究对象:生态学作为宏观生物学主要以个体、种群、群落等不同等级的生命体系为研究对象。 (2)生物系统:是由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 (3)生态系的研究内容: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4)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A、野外与现场调查; B、实验室分析; C、模拟实验; D、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 E、生态网络及综合分析。 (5)生态学观察方法:层次观、整体观、系统观、综合观、进化观。 1.3生态学的任务 (1)人类生态五大危机:人口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资源危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 (2)世界生态危机: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3)十大环境问题:人口、粮食、酸雨、污染、荒漠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能源短缺、资源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 (4)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5)可持续发展内容: A 、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B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稳定的社会结构; C生态:恰当的人口增长,资源开发和污染物排放不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D经济:持续的资源利用和能源供给,使资源的开发不大于资源的再生速度,达到资源的再生利用; (6)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 A 可持续、共同性、公正性原则; B 共同性:人类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地球的完整性和人类相互依存表现了人类根本利益的共同性; C公正性:代内、代际公正,和环境公正。 第二章:生态系统 2.1 系统与生态系统 系统的定义:系统(system)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Bertalanffy,钱学森 (1)系统的三要素:A 两个以上的组分、B各组分相互联系,具有一定结构、C具有独立的、特定的功能。 (2)系统的基本性质:A系统组分的整体性、B系统结构的有序性、C.系统功能的整合特性、D系统结构、功能的可控性。 (3)系统分析:是在明确研究目的和系统边界的基础上,分析系统组成要素、层次结构及各组分间相互影响的定量关系,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对系统结构优化,使系统具有功能整合作用的研究过程。 (4)系统研究方法:A黑箱法、B白箱法、C灰箱法 (5)生态系统含义: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存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 2.2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生态系统的4个基本组成成分: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功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生产者:是指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自养生物(Autotrophs),主要是

艺术学概论电子教案-彭吉象-(第三版)-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

艺术学概论电子教案彭吉象(第三版)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学习本章内容,要注意开阔思路、深入理解,不可拘泥于机械记忆,对于本章的学习,至少应完成两个任务:一是明确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尤其是艺术生产理论和艺术系统)、艺术的三个基本特征,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二是要树立一种意识,即从学科的基本理论出发,并依倨此理论灵活地、密切地结合实际地学习和理解各种问题。要学会用一种辨证的、全面的、发展的、长远的眼光分析问题。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授课2课时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 课程重点与难点: (1)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2)艺术的三个基本特征;(3)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尤其是艺术生产理论和艺术系统)。 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展: 艺术生产理论与艺术系统的关系及对艺术系统的初步认识。 教学方式及注意事项: 多媒体授课,图片、音像资料的运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课堂分组讨论 教学内容: 一、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关于艺术的本质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 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含标准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 一、选择题 1.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分为 D 。 A.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水污染等 B.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C.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污染等 D.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 2.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C。 A.烟尘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 C.烟尘和二氧化硫 D.烟尘和氮氧化物 3.我国流经城市主要河段中,对其污染贡献最大的污染物为__A_____。 A. 有机污染物B.重金属 C.三氮 D.酸性污染物 4.以下不属于污水处理技术物理法的是D。 A.重力分离B.过滤法 C. 离心分离法D.混凝 5.颗粒污染物中,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称为__B_____。 A. TSP B. 飘尘 C.降尘 D. 烟尘 6.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 A 。 A. 6月5日B. 4月22日C.9月16日 D.11月15日 7.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五大问题是A。 A.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问题 B.人口、经济、能源、资源、环境问题 C.人口、经济、发展、粮食、资源问题 D.粮食、能源、人口、环境、发展问题 8.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B。 A.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 B.一氧化碳、铅化合物 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D.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9.工业三废是指 C 。 A.废水、废料、废渣 B.废水、废气、废料 C.废水、废气、废渣 10、导致日本“水俣病”的主要物质是什么?_____C____ A.甲苯B.甲醛C.甲基汞D.氯化镉 11、所有铬的化合物都有毒性,其中以什么毒性最大?_____A____?A.六价铬B.二价铬C.三价铬D.金属铬 12、一般污水处理厂中采用的活性污泥法,主要是去除_____C____ A.酸B.氮 C.BOD D.SS 13、颗粒污染物中,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为称为______B___ A.TSPB.PM10 C.降尘 D. 烟尘 二、判断题 1.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处置的原则是规范化、最小化、无害化。(×) 2.城市热岛效应的特点是指城市温度比郊区的低。( ×) 3.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过多的植物营养物排入湖泊所致。(√) 4.溶解氧量越少,表明水体污染的程度越轻。(×) 5.城市垃圾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占用土地和污染土壤。(√) 6.导致日本“水俣病”的主要物质是六价铬。(×) 7.绿色植物在城市环境中的主要作用是扮演生产者的角色。(√)

生态学概论复习补充

3 如何研究生态学? 3.1 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 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包括通过观察找到问题,提出假设,收集数据对假设进行检验。正确的 假设应具有可预测性。 生态学模型:对生态系统行为进行描述和预测。 3.2 方法的重要性 3.2.1 变量的测量:如何确定调查方法?样方多大?变量的选择。 3.2.2 实验设计:需不需要设置对照?试验中需要设置多少重复?注意你收集的数据是否正确?数据是否在生物学上进行解释? 3.2.3 统计方法:简单统计分析(T-检验、F-检验等),多变量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 3.3 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3.1野外调查。优点:在自然条件下直接收集数据,数据正确的话,可以正确地解释自然现象。不足:可重复性不强。 3.3.2 实验方法,包括实验室实验和野外试验。优点:变量(生态因子)可以严格控制、可过相对可靠、可重复性高。不足:由于野外可能有很多因子在起作用,实验法仅挑选了少数 因子进行控制,结果可能与野外的实际情况有偏差。 3.3.3 数学模型。优点:高度抽象、能处理在野外不能处理的问题。不足: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不同,模型应用不当容易出现偏差 生态因子 ------通常分为两大类(了解) (1)生物因子(biotic factors):有机体(同种或异种); (2)非生物因子(abiotic factors):温度、光、湿度、pH、氧气等 ------生态因子还可以划分为条件(conditions)和资源(resources)(了解) 条件:有机体不能消耗也不能耗尽的生态因子,如对鱼类来说温度、酸度、太阳辐射是

它的条件。 资源:有机体可以利用并可以耗尽的生态因子,如对植物来说光和无机营养物就是资源,对动物来说食物和空间就是资源。 资源与条件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如太阳辐射对昆虫来说是条件,但对植物来说就是资源。有时,同一因子既可以是资源,也可以作为条件,如在干旱季节,水分对植物来说是资源,而在雨季,特别是降雨量非常大时,水分却变成了条件Begon等将生态因子分为条件与资源 有关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的两点补充(了解) 奥多姆(Odum,1983)认为,在利比希以后的许多工作表明,最小因子定律如果用于指导实践的话,必须加上两个补充的定理: (1)利比希定律只有在严格的稳定状态的条件下,即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处于平衡的状态下,才能应用。 (2)因子的替代作用(factor substitution),即当一个特定因子处于最小量状态时,其他处于高浓度或过量状态下的物质,可能会具有替代作用,替代这一特定因子的不足;至少是化学性质上接近的元素能替代一部分。例如,软体动物的壳需要钙,钙可能是主要限制因子。如果环境中有很多的锶,它就能部分地替代钙。 生态幅的概念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能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或称为最低度,ecological minimum)和一个生态上的最高点(或称为最高度,ecological maximum),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为耐受性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这个能耐受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湛师生命科学学院20 至20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普通生态学》试卷(试题编号GE001) 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 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层片具有如下特征: 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陆生群落的成层结构是不同高度的植物或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在空间上的垂直排列结果。例如,发育成熟的森林中,通常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成层结构是自然选择地结果,它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一般层片比层次的范围要窄,因为一个层次的类型可由若干生活型的植物组成。 三、不定项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题1.5分,共15分) 1、r-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有AC 。 A 体型小 B 体型大 C 生殖力强D生殖力弱 2、在诸生态因子中BD 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 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

上海师大艺术概论考研配套《艺术学概论》考研真题与笔记

上海师大艺术概论考研配套《艺术学概论》考研真题 与笔记 一、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779艺术理论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10分,共60分) 1.综合艺术 2.艺术体验 3.艺术创作主体 4.艺术形象 5.审美认知 6.审美理解 二、简答(每个20分,共40分,按自己专业做题) 1.就接受美学的角度,谈电影与电视剧的不同 2.新媒体艺术是什么,与传统艺术的区别是什么 三、论述(每个50分,按自己专业做题) 参考中外电影史和国产电影现状,谈谈电影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关系。 二、《艺术学概论》笔记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庖丁解牛)】

【通关提要(提纲挈领)】 本章是本书的重要基础章节之一,主要论述了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学习时,需要着重了解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代表性观点,即“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把握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概念以及该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的三点启示。本章主要考查填空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复习时要整体把握基本概念和具体内容,分点记忆,并熟悉对应代表学者的艺术哲学理念和代表作,以便答题时举例。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 考点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1客观精神说(见表1-1) 表1-1 客观精神说

2主观精神说(见表1-2)表1-2 主观精神说

3模仿说或再现说 (1)模仿说(见表1-3) 表1-3 模仿说 (2)再现说(见表1-4) 表1-4 再现说 (3)评析 这种观点重视和强调了艺术创作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但过分夸大了客观因素,忽视和否认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在艺术本质问题中存在片面性。 4其他观点 中外艺术史上有影响的其他观点还包括“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 【拓展】马克思主义对艺术本质的看法: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考点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1两种生产活动和艺术生产(见表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