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经典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经典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经典知识点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概念定义及性质公理:

1、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

2、互为邻补角:

(1)定义:如果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且有一个公共顶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2)性质:从位置看:互为邻角;

从数量看:互为补角;

3、互为对顶角:

(1)定义:如果两个角有有一个公共顶点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性质:对顶角相等

4、垂直:

(1)定义: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交点叫做垂足。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垂直。

5、任何一个“定义”既可以做判定,又可以做性质。

6、垂线是一条直线,垂线段是垂线的一部分。

7、垂线段的性质: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8、区分: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

“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两点间的距离”的一种特殊情况。

9、内错角的定义:两个角都在截线的两侧,都在被截直线之间。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10、同位角的定义: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侧,都在被截直线的同一方。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11、同旁内角的定义: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侧,都在被截直线之间。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12、截线与被截直线的定义:截线就是截断两条同一方向直线的直线,被截直线就是被截线所截断的两条同一方向的直线。

13、相交线的定义:在平面内有一个公共交点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

14、平行线:

(1)定义:在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平行。

(3)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个公理说明了平行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4)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判定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4: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6)性质1: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旁内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15、命题

(1)定义:表示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2)分类:命题分为真命题:正确的命题。

假命题:错误的命题。

(3)组成:命题是由条件(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4)定理:通过推理证实过的真命题叫做定理。定理也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16、平移:

(1)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2)性质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性质2: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3)作图步骤:

1、按照题目要求,确定平移方向和距离;

2、找出所作图形的关键点,例如顶点;

3、沿确定的方向和距离平移所有关键点;

4、联结平移后的关键点并标出对应字母。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1、记作(a ,b);2、注意:a、b的先后顺序对位置的影响。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1、构成坐标系的各种名称;2、各种特殊点的坐标特点。

(三)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2、用坐标表示平移。

二、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的点的坐标特点:

平行于x轴(或横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

平行于y轴(或纵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

三、各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同;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反。

四、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

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五、特殊位置点的特殊坐标:

六、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绘制区域内一些点分布情况平面图过程如下:

?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七、用坐标表示平移:见下图

1、三角形的定义: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就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按角分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三边不相等的三角形;

按边分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腰和底不相等的三角形)

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腰和底相等的三角形)

3、三角形的组成:三角形有三个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三个内角(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三个顶点(两边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三个外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注释:(1)三角形的边除了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外,还可以用这条边所对的角的顶点处的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2)三角形ABC可表示为△ABC。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外角和它公共顶点的内角互为邻补角。

4、三角形高的定义:过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画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注释:(1)三角形的高是一条线段。

(2)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3)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处;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4)三条高的交点叫做垂心。

5、三角形中线的定义:联结三角形顶点和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注释:(1)三角形的中线是一条线段。

(2)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线。

(3)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

(4)三条高的交点叫做垂心。

6、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一内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交点到顶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注释:(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

(2)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

(3)三角形的三条角分线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

(4)三条高的交点叫做垂心。

7、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8、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9、三角形外角的性质:(1)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两内角之和。(2)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10、三角形外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和为360°

11、多边形的定义:同一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一个多边形有

几条线段组成就叫做几边形。一个多边形有n条线段组成就叫做n边形。

12、多边形的对角线:联结多边形不相邻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3、多边形外角和定理:多边形外角和为(n-2)180°

14、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多边形内角和为180°。

15、正多边形的定义: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注释:(1)所有内角都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反例:长方形。

(2)所有边都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反例:菱形。

16、凹多边形的定义:在多边形中,画出它的任意一条边所在的直线,如果整个多边形不在这条直线的同侧,那这个图形就叫做凹多边形。

17、凸多边形的定义:在多边形中,画出它的任意一条边所在的直线,如果整个多边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侧,那这个图形就叫做凸多边形。

注释:(1)不重叠。

(2)没有缝隙。

特点:(1)每一个拼接点处的各个内角和为360°。

(2)相邻多边形都有一条公共边。、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像x+y=2这样的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

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

程的解.

3.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方程x+y=3和2x+3y=10合写在一起为像这样,把两个

二元一次方程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5.代入消元法: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把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

再代入另一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6.加减消元法: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

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四·1·二元一次方程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1)是方程;

(2)有且只有两个未知数;

(3)方程是整式方程,即各项都是整式;

(4)各项的最高次数为1.

2.二元一次方程组

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它有两个特点:一是方程组中每一个方程都是一次方程;二是整个方程组中含有两个且只含有两个未

知数,如

3.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符合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例如x+y=2中,由于x 、y 只是受这个方程的约束,并没有被取某一个特定值而制约,因此,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定义中的公共解是指同时使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每一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而不是使其中一个或部分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由于未知数的值必须同时满足每一个方程,所以,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情况下只有惟一的一组解,即构成方程组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公共解.

五 三元一次方程组:

(1)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化三“元”为二“元”,再化二“元”为一“元”,即利用代入法和加减法消“元”逐步求解。

(2)解三元一次方程组,除了要考虑好选择哪种方法和决定消去哪一个未知数之外,关键的一步是由三“元”化为二“元”,特别注意两次消元过程中,方程组中每个方程至少要用到1次,并且

(1),(2),(3)3个方程中先由哪两个方程消某一个未知数,再由哪两个方程(一个是用过的)仍然消这个未知数,防止第一次消去y ,第二次消去z 或x ,仍然得到三元一次方程组,没有达到消“元”的目的。

第九章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如:21<-x ,3-4≠4-3,0>a ,02

≥a 等都是不等式.

五种不等号的读法及意义:

(1)“≠”读作“不等于”,它说明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不相等的,但不能明确哪个大哪个小;

(2)“>”读作“大于” ,表示其左边的量比右边的量大;

(3)“<”读作“小于” ,表示其左边的量比右边的量小;

(4)“≥”读作“大于或等于” ,即“不小于” ,表示左边“不小于”右边;

(5)“≤”读作“小于或等于” ,即“不大于” ,表示左边“不大于”右边;

我们可以看出不等号开口所对的数较大,不等号尖口所对的数较小.

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任何一个适合这个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都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 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它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知识3、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方法

重点:掌握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方法 难点:实心点和空心圈的区别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用数轴表示有以下四种情况,如下图所示:

(1)a x >如图中A 所示:

(2)a x <如图中B 所示:

(3)a x ≥如图中C 所示:

(4)a x ≤如图中D 所示: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应记住下面的规律:

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有等号(≥,≤)画实心点,无等号(>,<)画空心圈.

知识点4、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来源:学*科*网Z*X*X*K]

不等式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知识点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法

一般的,不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将x项的系数化为1.

注意:解不等式时,上面的五个步骤不一定都能用到,并且不一定按照顺序解,要根据不等式的形式灵活安排求解步骤.

知识点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及解法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当任何数x都不能使不等式同时成立,我们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或其解为空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①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②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调查部分数据,根据部分来估计总体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

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频数: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

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组数和组距:在统计数据时,把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成若干各组,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

▲用直方图描述数据的步骤(即做直方图的步骤)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原则: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分成5 12组

√组距:把所有的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

3.列频数分布表

√频数:各小组内数据的个数称为频数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等距分组时,通常直接用小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即纵轴为5.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频数。纵轴为频数

组距

“频数”

6.:①取每个小长方形的上边的中点,以及x轴上

与最左、最右直方相距半个组距的点。②连线

【重点题目】P169 3、4题

初一下数学证明经典例题及答案

如图,已知D是△A B C内一点,试说明A B+A C>B D+C D 证明:延长BD交AC于E 在△ABC中,AB+AE>BE,即AB+AE>BD+DE……①在△DEC中,DE+EC>DC……② ①+②,得(AB+AE)+(DE+EC)>(BD+DE)+CD 即AB+(AE+EC)+DE>(BD+DE)+CD 即AB+AC+DE>BD+DE+CD ∴AB+AC>BD+CD 如图,△ABC中,D是BC的中点,求证: (1)AB+AC>2AD (2)若AB=5,AC=3,求AD的范围。 (1)延长AD到点G,使DG=AD.连接BG 在△CDA和△BDE中 AD=GD,∠ADC=∠GDB ∵D是BC的中点 D C B A E A B C D G

∴CD=BD ∴△CDA ≌△BDG. ∴BG=AC 在△ABG 中,AB+BG=AB+BC AG=2AD 因为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所以AB+BE >AG ∴AB+BC >2AD (2)AB-AC <2AD <AB+AC 2<2AD <8 1<AD <4 如图,AB=AD,AC=AE,∠BAD=∠CAE=90°,点F 为DE 的中点,求证:BC=2AF. 延长AF 到点G,使AF=DF.连接GD 在△AFE 和△DFG 中 AF=GF,∠AFE=∠DFG ∵点F 为DE 的中点 ∴DF=EF B D C

所以△AFE≌△DFG.(SAS) GD=AE=AC;∠G=∠FAE. ∴DG∥A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则∠GDA+∠DAE=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又∵∠BAC+∠DAE=180°. ∴∠GDA=∠BAC.(同角的补角相等). 又∵AD=AB. ∴⊿ADG≌⊿BAC(SAS) ∴AG=BC,即2AF=BC. ∴BC=2AF. 如图,AD是△ABC的中线,点E在BC的延长线上,CE=AB, ∠BAC=∠BCA 求证:AE=2AD 证明:在AD的延长线上取点F,使AD=FD,连接CF ∵AD是中线 ∴BD=CD,AD=FD,∠ADB=∠FDC ∴△ABD≌△FCD (SAS) F E C D B A

七年级下册数学经典易错题

2019年七年级下册数学经典易错题 一、填空题 1.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一个数的立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一个数的倒数是它本身,这个数是 ;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2.16的平方根为,,的平方根等于 . 3.已知 ; ,则。 4.已知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为3x-5和x-7,则这个正数为 . 5. -1的整数部分为 ;小数部分为 ;绝对值为 ;相反数为 . 6. 如图,在数轴上,1,的对应点是A、B, A是 线段BC的中点,则点C所表示的数是。 7.已知,OAOC,且AOB:AOC=2:3,则BOC的度数为。 8.如果1=80,2的两边分别与1的两边平行,那么2= 。 9.已知点A(1+m,2m+1)在x轴上,则点A坐标为。 10.已知AB∥x轴,A点的坐标为(3,2),并且AB=5,则B的坐标为 . 11.点P(a-2,2a+3)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则a= . 12.将点A(1,-3)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点B(a,b),则ab= .新课标第一网 13.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P的坐标为(-1,3),如果将平面直角坐标系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那么平移后点P的坐标为________.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2),在y轴上确定一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个。 15.点P(a+5,a)不可能在第象限。 16.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P(x,y),满足,则点P在 17.方程在正整数范围内的解是_____ 。 18.已知x=1,y=﹣8是方程mx+y-1=0的解,则m的平方根是。 19.关于x的不等式(a+1)xa+1的解集为x1,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20.如果不等式2x-m0的正整数解有3个,则m的取值范围是。 2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a,则a与b的关系是。 22.若不等式组无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 23.若不等式组解集是﹣1 24.如果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有4个,则a的取值范围是。 25.若不等式2x4的解都能使关于x的一次不等式(a-1)x 26.某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起步价7元,超过3km时,每增加1km加收2.4元(不足1km按1km计).某人乘这种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共支付车费19元,设此人从甲地到乙地经过的路程是xkm,那么x的最大值是( ). 27.某种品牌的电脑的进价为5000元,按××局定价的9折销售时,利润不低于700元,则此电脑的定价最少为___________元(保留整数)。 28. 有一组数据共60个,最小的数为29,最大的数为98,现在需要做这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假若把它们分成7组,则组距应该为。 29.如下图,为了解某新品种黄瓜的生长情况,抽查了部分黄瓜株上长出的黄瓜根数,得到下面的条形图,观察该图,可知共抽查了株黄瓜,并可估计出这个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①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②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③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 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 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 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 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 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 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5.2平行线及其判定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b//a,c//a,那么b//c (二)平行线的判定: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一)正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 b+ 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 c = a +(b+ 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 a?b = a +(?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 b a 4.乘法结合律:(ab)c = a (b c) 5.乘法分配律:a(b +c)= a b+ ac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七)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写作a n 。(乘方的结果叫幂,a 叫底数,n叫指数) 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

七年级数学下经典例题不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测试题 1、 如图(2)所示,1l ∥2l ,AB ⊥1l ,∠ABC=130°,那么∠α的度数为( ) A 、60° B 、50° C 、40° D 、30° 2、 适合C B A ∠=∠= ∠3 1 21的△ABC 就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能确 3、 一个n 边形的内角与等于它外角与的5倍,则边数n 等于( ) A 、24 B 、12 C 、8 D 、6 4、如图(5)BC ⊥ED 于点M,∠A=27°,∠D=20°,则∠B= °,∠ACB= ° 5、已知如图(8),△ABC 中,AB >AC,AD 就是高,AE 就是角平分线,试说明 )(2 1 B C EAD ∠-∠= ∠ 6、如图(9),在四边形ABCD 中,∠A=∠C,BE 平分∠ABC,DF 平分∠ADC,试说明BE ∥DF 。 7、如图,每一个图形都就是由小三角形“△” 拼成的 : …… ⑴ ⑵ ⑶ ⑷ 观察发现,第10个图形中需要 个小三角形,第n 个图形需要 个小三角形。 8、如图(11),BE ∥AO,∠1=∠2,OE ⊥OA 于点O,EH ⊥CO 于点H,那么∠5=∠6,为什么? 9、 若n 为正整数,且72=n x ,则n n x x 2223)(4)3(-的值为( ) A 、833 B 、2891 C 、3283 D 、1225 10、若2=-b a ,1=-c a ,则2 2)()2(a c c b a -+--等于( ) A 、9 B 、10 C 、2 D 、1 11、计算m m 525÷的结果就是( ) A 、5 B 、20 C 、m 5 D 、m 20 ⑶20 10 225.0? ⑷()[]()()5 32 2 32 3 34b a b a b a -?-?- ⑸( )[]()()522 343 225 x x x x -÷-?-÷ 13、若3-=a ,25=b 。则20052005 b a +的末位数就是多少? 14、 多项式b x x ++2 与多项式22 --ax x 的乘积不含2 x 与3 x 项,则 2)3 (2b a --的值就是( ) A 、8- B 、4- C 、0 D 、9 4- 图(5) C D M B E A 图(8)D B C E A 图(9) E B F C D A 图(11) H O C E B A 6 5 4 3 21

(完整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 与 互为邻补角, 与 互为邻补角。 + = 180°; + = 180° ; + = 180°; +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 ?????????????????????????????????????????????????????????????平移 命题、定理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及其判定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垂线 相交线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4321 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1 3 4 2

所示, 与 互为对顶角。 = ; =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 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2所示,当 = 90°时,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 a ⊥ b 时, = = = = 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6、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本特征: 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同一方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个角叫 同位角 。图3中,共有 对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 之间 ,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两侧 ,这样的两个角叫 内错角 。图3中,共有 对内错角: 与 是内错角; 与 是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之间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同一旁 ,这样的两个角叫 同旁内角 。图3中,共有 对同旁内角: 与 是同旁内角; 与 是同旁内角。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4所示,如果a ∥b , 则 = ; = ; = ; = 。 图3 图4 a 5 7 8 6 1 3 4 2 b c

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最全)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圆柱:底面是圆Ml 侧面是曲面 棱体:底面是多边形侧面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mJ 圆锥:底面是圆侧面是曲面 02 ?锥体2 棱锥:底面是多边形 侧而都是三角形 □3.球体:由球而围成的(球面是曲面) □4.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① 几何体与外界的接触面或我们能看到的外表就是几何体的表而。几何的表面有平而 和曲而; ② 而与而相交得到线: ③ 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探5.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而的交线都叫做棱。 探6?侧棱:相邻两个侧而的交线叫做側棱,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 ? 07.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08.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人们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它们底 面图形 的形状分别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09.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 010.圆柱的表而展开图是由两个相同的圆形和一个长方形连成。 Oil.圆锥的表而展开图是由一个圆形和一个扇形连成。 ※吃.设一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n>3,且n 为整数),从一个顶点岀发的对角线有(n-3)条: 可以把n 边形成(n-2)个三角形;这个n 边形共有巴匸卫条对角线。 2 ◎ 13.圆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狐,弧是一条曲线。 ◎ 14.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 015.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都属于多边形。有弧或不封闭图形都不是多边形。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正整数(如:1, 2, 3…) 整数零(0) 负整数(如:一1, -2, 一3…) ? '正分数(如:5.3, 3.8…) 分数'负分数(如-2.3, -4.8 - ) . 2 3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不能说数轴上所有的点都 表示有理数)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 为柱体 有理数

初一下册数学经典题型

1. 如果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也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则称该一元一次方程为该不等式组的关联方程. 例如:方程260x =- 的解为3x= ,不等式组205x x ->????-??-+<-? , 的关联方程是 ;(填序号) (2)若不等式组1144275 x x x ? -?? ?++?<, >-的一个关联方程的根是整数,则这个关联方程可以是 ;(写 出一个即可) (3)若方程21+2x x -=, 1322x x ? ?+=+ ???都是关于x 的不等式组22x x m x m -?? -?<,≤的关联方程,求m 的取值范围.

2.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A,给出如下定义:若存在点B(不与点A重合,且直线AB不与坐标轴平行或重合),过点A作直线m∥x轴,过点B作直线n∥y轴,直线m,n相交于点C.当线段AC,BC的长度相等时,称点B为点A的等距点,称三角形ABC的面积为点A的 等距面积. 例如:如图,点A(2,1),点B(5,4),因为AC= BC=3,所以B 为点A的等距点,此时点A的等距面积为9 2. (1)点A的坐标是(0,1),在点B1(-1,0),B2(2,3),B3(-1,-1)中,点A的等距点为. (2)点A的坐标是(-3,1),点A的等距点B在第三象限, ①若点B的坐标是 ? ? ? ? ? 2 1 2 9 ,- - ,求此时点A的等距面积; ② ②若点A的等距面积不小于9 8,求此时点B的横坐标t的取值范围. 备用图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4年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1与∠2互为邻补角,∠2 与 ∠3互为邻补角,∠3 与 ∠4互为邻补角,∠4与∠1互为邻补角。∠1+∠2= 180°;∠2+ ∠3= 180°;∠3+∠4 = 180°;∠4+∠1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1与 ???????????????????????????????????????????????????????????平移 命题、定理 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及其判定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垂线相交线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4321 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1 3 4 2 a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版)

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㈠、数与代数 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 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 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 负数。 绝对值: 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 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 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 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 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 ②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各章节典型试题

2018年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练习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平行,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没 有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 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与互为邻补角, 与互为邻补角。+ =180°;+ =180°;+ =180°;+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与互为对顶角。=;=。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 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2所示,当= 90°时, ⊥ 。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a ⊥b 时,= = = = 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6、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本特征: 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同一方,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一侧,这样 的两个角叫 同位角 。图3中,共有对同位角:与是同位角; 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侧,这样的两个角叫 内错角 。图3中,共有对内错角:与是内错角;与是内错角。 ???? ? ?????? ??????????? ? ??? ?????? ??????????????????????????? ??平移 命题、定理 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及其判定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垂线 相交线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4321 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 1 3 4 2 a b 图3 a 5 7 8 6 1 3 4 2 b c

初一下册数学经典易错题

初一下册数学经典易错题 一、填空题 1.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立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倒数是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2.16的平方根为,,的平方根等于. 3.已知; ,则。 4.已知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为3x-5和x-7,则这个正数为. 5. -1的整数部分为;小数部分为;绝对值为;相反数为. 6. 如图,在数轴上,1,的对应点是A、B,A是 线段BC的中点,则点C所表示的数是。 7.已知,OAOC,且AOB:AOC=2:3,则BOC的度数为。 8.如果1=80,2的两边分别与1的两边平行,那么2= 。 9.已知点A(1+m,2m+1)在x轴上,则点A坐标为。 10.已知AB∥x轴,A点的坐标为(3,2),并且AB=5,则B的坐标为. 11.点P(a-2,2a+3)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则a= . 12.将点A(1,-3)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点B(a, b),则ab= .新课标第一网 13.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P的坐标为(-1,3),如果将平面直角坐标系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那么平移后点P的坐标为________.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2),在y轴上确定一点P,使△A 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个。 15.点P(a+5,a)不可能在第象限。 16.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P(x,y),满足,则点P在 17.方程在正整数范围内的解是_____ 。 18.已知x=1,y=﹣8是方程mx+y-1=0的解,则m的平方根是。 19.关于x的不等式(a+1)xa+1的解集为x1,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20.如果不等式2x-m0的正整数解有3个,则m的取值范围是。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全版

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 (1)它是等式; (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4.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8.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2017人教版最新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册经典易错题

七年级下册经典易错习题 一、填空题 1.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立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倒数是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2.16的平方根为,= 16,16的平方根等于 . 3. ;, 则。 4.已知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为3x-5和x-7,则这个正数为 . 5.17-1的整数部分为;小数部分为;绝对值为;相反数为 . 6. 如图,在数轴上,1 的对应点是A、B, A是 线段BC的中点,则点C所表示的数是。 7.已知,OA⊥OC,且∠AOB:∠AOC=2:3,则∠BOC的度数为。 8.如果∠1=80°,∠2的两边分别与∠1的两边平行,那么∠2= 。 9.已知点A(1+m,2m+1)在x轴上,则点A坐标为。 10.已知AB∥x轴,A点的坐标为(3,2),并且AB=5,则B的坐标为 . 11.点P(a-2,2a+3)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则a= . 12.将点A(1,-3)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点B(a,b),则ab=. 13.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P的坐标为(-1,3),如果将平面直角坐标系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那么平移后点P的坐标为________.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2),在y轴上确定一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个。 15.点P(a+5,a)不可能在第象限。 16.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P(x,y),满足x =0 y,则点P在 17.方程5 2= +y x在正整数范围内的解是_____ 。 18.已知x=1,y=﹣8是方程mx+y-1=0的解,则m的平方根是。 19.关于x的不等式(a+1)x>a+1的解集为x<1,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20.如果不等式2x-m≤0的正整数解有3个,则m的取值范围是。 2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x a x b ? ? ? > > 的解集是x>a,则a与b的关系是。 x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中考数学知识点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 1. 2.当x=3时,函数y= 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 3 21-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1,2). 6.抛物线 2)1(2 1 2+-= x y 的顶点坐标是7.反比例函数x y 2=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60°+ cos 2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七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经典例题分析

精品文档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经典例题分析 足的x的值中,绝对值不超过11的那些整数之和【例1】满等于。 【分析】要求出那些整数之和,必须求出不等式的绝对值不超过11的整数解,因此我们应该先解不等式. 解:原不等式去分母,得 3(2+x)≥2(2x-1),解得:x≤8. 满足x≤8且绝对值不超过11的整数有0,±1,±2,±3,±4,±5,±6,±7,±8,-9,-10,-11. 这些整数的和为(-9)+(-10)+(-11)=-30. 【例2】如果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3(x+4)=2a+5的解大于关于x的方程 的解,那么(). 【分析】分别解出关于x的两个方程的解(两个解都是关于a的式子),再令第一个方程的解大于第二个方程的解,就可以求出问题的答案. 的解为 2a+5(x+4)=解:关于x的方程3 的方程关于x的解为 D. 由题意得.,解得因此选 ,2+c>2,那么()【例3】 . 如果 A. a-c>a+c B. c-a>c+a C. ac>-ac D. 3a>2a 【分析】已知两个不等式分别是关于a和c的不等式,求得它们的解集后,便 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 由解: 所以a<0. 由2+c>2,得c>0,答案:B 满足不等式S,这四个数中最大数与最小数四个连续整数的和为S,【例4】的平方差等于 . 【分析】由于四个数是连续整数,我们欲求最大值与最小值,故只须知四数之一就行了,由它们的和满足的不等式就可以求出. 解:设四个连续整数为m-1,m,m+1,m+2,它们的和为S=4m+2.

由, <19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解得7

最新七年级下册数学经典练习题

E D C B A 例1 如图,直线AB,CD,EF 相交于点O ,∠AOE=54°,∠EOD=90°,求∠EOB ,∠COB 的度数。 例2 如图AD 平分∠CAE ,∠B = 350°,∠DAE=600°,那么∠ACB 等于多少? 例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相邻的内角的4倍,等于与它不 相邻的一个内角的2倍,则这个三角形各角的度数为( )。 A .450、450、900 B .300、600、900 C .250、250、1300 D .360、720、720 例4 已知如图,求∠A +∠B +∠C +∠D +∠E +∠F 的度 数。 例5 如图,AB ∥CD ,EF 分别与AB 、CD 交于G 、H ,MN ⊥AB 于G ,∠CHG=1240,则∠EGM 等于多少度? E D C B A 21 F E D C B A N M H G F E D C B A

例1 一个机器人从O 点出发,向正东方向走3米到达A1点,再向正北方向走6米到达A2点,再向正西方向走9米到达A3点,再向正南方向走12米到达A4点,再向正东方向走15米到达A5?点,如果A1求坐标为(3,0),求点 A5?的坐标。 例2 如图是在方格纸上画出的小旗图案,若用(0,0)表示A 点,(0,4)表示B 点,那么C 点的位置可表示为( ) A 、(0,3) B 、(2,3) C 、(3,2) D 、(3,0) 例3 如图2,根据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写出以下各点的坐标: A( ),B( ),C( )。 例4 如图,面积为12cm2的△ABC 向x 轴正方向平移至△DEF 的位置,相应的坐标如图所示(a ,b 为常数), (1)、求点D 、E 的坐标 (2)、求四边形ACED 的面积。 A B C 例2

初一数学知识点汇总(全册)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代数初步知识 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3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 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2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3”乘,不用“2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 35应写成5a ;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 32 11 应写成2 3 a ;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 的形式; (6)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a-b 和 b-a . 3. 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 、n 表示整数) (1)a 与b 的平方差是: a 2-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 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 n-1、 n 、n+1 ; (4)若b >0,则正数是:a 2 +b ,负数是: -a 2 -b ,非负数是: a 2 ,非正数是:-a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 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经典知识点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概念定义及性质公理: 1、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 2、互为邻补角: (1)定义:如果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且有一个公共顶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2)性质:从位置看:互为邻角; 从数量看:互为补角; 3、互为对顶角: (1)定义:如果两个角有有一个公共顶点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性质:对顶角相等 4、垂直: (1)定义: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交点叫做垂足。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垂直。 5、任何一个“定义”既可以做判定,又可以做性质。 6、垂线是一条直线,垂线段是垂线的一部分。 7、垂线段的性质: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8、区分: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 “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两点间的距离”的一种特殊情况。 9、内错角的定义:两个角都在截线的两侧,都在被截直线之间。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10、同位角的定义: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侧,都在被截直线的同一方。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11、同旁内角的定义: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侧,都在被截直线之间。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12、截线与被截直线的定义:截线就是截断两条同一方向直线的直线,被截直线就是被截线所截断的两条同一方向的直线。 13、相交线的定义:在平面内有一个公共交点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 14、平行线: (1)定义:在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平行。 (3)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个公理说明了平行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4)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判定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4: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6)性质1: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旁内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15、命题 (1)定义:表示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