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知识点课堂导练学案19

高三政治知识点课堂导练学案19
高三政治知识点课堂导练学案19

第五课欧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法国作家雨果说过:“迟早有一天,欧洲大陆的所有国家会紧密地团结在一起”。________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迈出欧洲一体化的步伐,雨果的预言被印证了。()

A.1949B.1950

C.1952 D.1951

解析:本题属于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题,应选C项。

答案:C

2.下列对欧盟宗旨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欧盟的宗旨是以共同体的方式,实现各成员国共同目标②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③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④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欧盟宗旨的识记能力。其宗旨是以共同体的方式,实现各成员国共同目标。①②③④都是对欧盟宗旨的正确认识,故选D项。

答案:D

3.欧盟是当今世界多极化格局中重要的一极,表现在()

①强大的经济实力②有权制定国际贸易规则③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占据重要地位④在国际事务中有重要影响,

发挥着重大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欧盟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角色和作用。欧盟实力首先表现在经济实力上;欧盟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欧盟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占据重要地位。故①③④应选。欧盟无权制定国际贸易规则,②不选。

答案:D

4.中欧之间存在许多共同点,包括()

①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②主张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③倡导多边主义④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与欧盟的关系。中国重视欧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中欧之间有许多共同点。中欧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多边主义,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主张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中欧没有主张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②不选。故选C项。

答案:C

5.与其他区域性组织相比,欧盟有如下特点()

①它的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②未能为欧洲一体化进程奠定思想和组织基础③联合起来求和平、谋发展是启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直接动力④欧盟是由成员国组成的具有超国家性质的区域性组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①③④从不同的角度正确阐述了欧盟的特点,应选;

②说法错误,不选。

答案:D

6.扩大后的欧盟,无论是人口数量还是经济总量都超过了美国,并且欧盟成员国越来越用一个声音说话。这表明()

A.建立政治军事同盟是任何国家都采用的一种外交手段

B.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世界出现欧美两强争霸格局

D.欧盟成为一个新的主权国家

解析:扩大后的欧盟的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经济体和独一无二的政治体,这将加剧美欧在政治、经贸乃至军事领域的竞争、摩擦和矛盾,也有利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故选B;外交并不一定都要建立政治军事同盟,故A不选;C、D两项说法错误,故排除。

答案:B

7.欧盟原有15个成员国,到2011年已扩大为27个,人口从原有的亿增加到亿;整体国内生产总值从原有的9万多亿美元增加到14万多亿美元。欧盟的扩大()

①已使欧盟成为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对手②有利于加强集团同外部世界的竞争,加速本集团的发展③有利于巩固和扩大欧盟内部市场,实现资源优化合理配置④表明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欧盟的扩大说明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有利于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促进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所以应选②③④。①说法错误。

答案:B

8.2011年3月,欧盟春季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开幕。欧盟27国领导人重点讨论了2011年的欧盟峰会欧债危机,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问题。这体现了欧盟()

①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际组织②以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宗旨③在国际事务中能发挥重大作用④以磋商代替谈判的全新的合作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材料显示,欧盟首脑会议的召开,目的就是实现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故选②③。①在材料中未体现;④并非欧盟的特点。

答案:C

9.欧盟主张通过国际合作解决国际问题,主张在解决重大国际

问题上发挥联合国的作用。这表明()

A.欧盟是联合国领导下的专门机构

B.欧盟在联合国占据重要地位

C.欧盟主张多边主义方针

D.欧盟的宗旨是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解析:欧盟是联合国之外的单独的国际组织,A、B两项观点错误。题干中欧盟的主张体现了多边主义的特点,应选C项。欧盟的宗旨是以共同体的方式,实现各成员国共同目标:促进世界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D项观点错误。

答案:C

10.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是欧盟的()

①政府间机构②超国家机构③代表成员国的利益④代表欧盟的整体利益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考查识记题,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是欧盟的超国家机构,它们代表欧盟的整体利益,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11.自伊朗核问题出现以来,欧盟一直扮演与伊朗谈判的主要角色,并几次化解危机。这表明欧盟()

A.在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负有特殊责任

B.积极维护联盟内部的团结和稳定

C.坚持单边主义方针,独立解决伊朗核问题

D.力争在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上有所作为

解析:本题考查欧盟在世界多极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欧盟积极参与解决伊朗核危机谈判体现了欧盟在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A、C 两项说法错误,B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D

12.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在国际事务、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与交流。这是因为()

①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②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③国家之间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在消失④国家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国家之间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依然很大,③本身不符合现实。

答案:C

13.近年来,我国政府领导人频繁出访欧洲,表明了对中欧关系的高度重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欧结盟的目的是促使欧盟各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C.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而对外政策则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D.国际关系随着国家利益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我国实行不结盟政策,我国高度重视中欧关系的目的不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故A错误。

答案:A

14.历经半个世纪,欧洲联盟已成为一个集政治实体与经济实体于一身的国际组织。成员国已经由6个发展到27个,拥有近5亿人口的共同市场,约3亿人拥有了统一的货币,对外开始“用一个声音”说话。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欧盟的集团优势地位,使其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②欧盟的经济实力强大③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上起着决定作用④欧盟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都有突出的地位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③说法错误,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上欧盟不能起决定作用。

答案:B

15.《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指出,欧盟经济发达,技术先进,资金雄厚。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市场广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双方经贸和技术合作前景广阔。这表明()

A.中欧之间的共同点远远超过分歧

B.中国重视欧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

C.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

D.中欧之间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互不构成威胁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A、B、D项不合题意。

答案:C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案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使用时间:2012、4、28 制作人:申洪光审核人:坚永乐编号:18024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重点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旧知新学】 1、“一五”计划的特点与成就。 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课前预习】 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改革) 1.背景:(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方面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文革结束后,安徽和四川率先在一定范围内实行。 2.内容:(1)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使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大力发展。 3.意义: (1)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的改革) 1.原因;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②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以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迈开了步伐。 2.概况: ①年,中共全会,在全国全面展开。 ②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3.意义: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 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 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2. 年, 第一次写入宪法。 3.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巩固练习】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 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③关键是改变所有制形式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3、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4947家,从业人员4200万人,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302亿元。这一现象反映了 A.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经济增长力量的多元化 D.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速 4、.十四大明确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5、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是 A.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 B.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大促进 C.对非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的肯定 D.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正确认识 6.、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原因不包括 A.农村人口占全国的80% B.农民大多数非常贫困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D.农村有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7、率先放宽政策,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省区: A山东、陕西B安徽、四川C河南、河北D江苏、江西 8、“文革”以后,中国现化建设重新启动,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 A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C.取消人民公社 D.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9、十四大确立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一、教学目标设计 本案例出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Ⅲ),本课的内容标准及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内容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老子、孔子的重要思想主张;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董仲舒对儒学改造的主要表现。 理解:“道”和“仁”的含义;“天人感应”;董仲舒新儒学。 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和意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归纳: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的演变。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学习所得,了解各学派思想主张,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差异;通过儒学地位的变化,分析政治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文化史上这一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形成尊崇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本课的重点是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以及儒学在汉代的发展。中国思想的源头起自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之时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最初的萌芽。当时的“百家争鸣”也对思想的创新与活跃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正是这种局面导致了中国思想史黄金时代的形成。所以,对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别是儒、道、法、墨等主要几派的思想以及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等思想家要有了解,对于西汉以后儒学的发展要有所知晓。 本课的难点是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和新儒学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最活跃、最辉煌的时期之一。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文化、民族性格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教师要引导学生给予分析和认识。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局面到汉代已不复存在,儒家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一枝独秀,逐渐成为主导思想,特别是汉武帝时,由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朝廷采纳,此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三、教学内容分析本课讲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老子和孔子的思想、百家争鸣、董仲舒新儒学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较为全面地叙写了春秋战国至西汉武帝时儒学兴起,发展,“坑儒”,独尊的经历。 1老子和孔子的思想 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老子的思想。老子把“道”当作万事万物的本体,它是超时空的存在,是永远不可感知的精神实体。老子思想中的精华是它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这就是他认为世间万物都包含着对立面的统一,对立双方互相依存又互相转化。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周朝政治紊乱,礼乐崩坏,他消极悲观,提出了一个回复到“小国寡民的远古时代的主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显然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 作为哲学思想的“仁”,内容非常宽泛。孔子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首开私人讲学之风,被尊为“万世师表”。他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被奉为圭臬,指导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教育,而且在今天看来,多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合,闪烁着科学的光芒。

除了翻转课堂,这十大教学模式一样值得模仿

除了翻转课堂,这十大教学模式一样值得模仿 今天小编在整理十大课堂教学模式时,深有感触,印证了“教无定法”,觉得这些模式都体现出了课堂教学新理念,值得学习和模仿。 一、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二、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三、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号,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四、夏镇一中“自学·释疑·达标”教学模式“自学·释疑·达标”教学模式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其基本结构分为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两大部分;分为自学、释疑、达标三大板块;分为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纠错互评、点拨拓展、提炼总结和诊断评价七个环节。自学包括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和纠错互评四个环节。释疑包括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纠错互评、点拨拓展和提炼总结五个环节。达标包括提炼总结和诊断评价两个环节。三大板块相互兼顾、相互关联。同时,该模式以“教学案”为载体。“教学案”是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的一体化。它是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学·释疑·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特点,集思广益,兼融教师的个性特点而形成的,目的在于摒弃课堂的形式主义,追求课堂的实效。一方面它是教师集体备课的抓手,便于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它是学生自学的罗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五、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 “自学·交流”学习模式:从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新知学校即开始了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把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通过“交流”表达自我的权利。新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9 钱学森|苏教版

19钱学森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比较学习法,紧扣人物语言,感知特定时代环境中言语的特殊意义,体会钱学森的"深深爱国情"和"拳拳报国志"。 3.运用比较学习法,体会倒叙手法的表达效果以及根据中心确定详略的重要性,初步感知谋篇布局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多层次地品读人物语言,感受钱学森的"深深爱国情"和"拳拳报国志。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9课,看老师板书课题:钱学森。齐读课题。 2.出示照片:他就是钱学森。说说你对他的了解。出示人物简介。 3.明确: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那课文是如何塑造钱学森这个人物形象的? 读课文(板书“读”)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课前,你读了几遍?) 2.检查自读效果:(挑战一下自己) (1)出示作业纸:填空,尽可能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在的大海上,“华威号”客轮正驶往香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 者站在甲板上,深情地着远方。“啊!我就要回到的故乡了!”他老泪纵横,情不自禁地吟起了一首小诗:“赶车,赶船,一踏上故土就满眼春天……” (2)展示作业纸,对照检查,哪个字写错了?订正,评价书写注意点。齐读这段话。 (3)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再读,读出词意,读出语境。 (4)这些词都出自哪里?(课文第一自然段) 3.齐读第一自然段。(加粗)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比较阅读】把“他”后面的逗号去掉读一读,看有什么不同? (这里的逗号,提醒我们朗读时要注意停顿,突出人物他,更能表现出对钱学森的崇敬、敬佩之情。指读、齐读。) (2)小结:用心读文,哪怕一个小小的标点,一个简单的停顿,也能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我们要学会在读中比,在比中读。(板书:比) (3)课文赞扬了他什么品质?(板书“爱国”) (4)迅速浏览全文,画出最能体现他爱国品质的语句。(语言) 三、悟语言看环境 1.出示两段话,指读。 2.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最能反映人的内心世界,自学要求:(1)默读课文2—6自然段,联系语境想想:他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2)用心品读钱学森的话,圈出重点词语,批注自己的感受。 3.学生读文批注。 4.交流讨论:

三年级起点英语上册19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起点英语上册19课教学设计 Lesson 19 I have a ball 学习目标 一、语言要素 (一)词汇 1、三会:doll ball 2、二会:Have a Look Wow Oh, It’s big (二)语言目标 1、Look , kate, I have a doll . Wow! How nice ! 2、Look ! I have a ball. Oh, It’s big . (三)话题呈现:I have a ball (四)任务设计:I have a ball 二、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听、说、读、演,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一系列方法,能够运用Look , kate, I have a doll . Wow! How nice ! Look ! I have a ball. Oh, It’s big .句型行交际。 三、情感目标:在本课中重点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三会单词:doll ball 句型:Look , kate, I have a doll . Wow! How nice !Look ! I have a ball. Oh, It’s big . 五、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两会单词:Have a Look Wow Oh, It’s big 六、教具:设计好的课件,书包,实物玩具,文具,玩具图片,单词卡片,课文录音,课文歌曲。 七、学具:学生自备的学习用具,玩具。 八、教法学法:本课重点运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热身:老师进了教室和学生用英语打招呼,学生和老师一起唱This is my erser 歌曲,使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英语氛围中。 二、新句型 I have a ……我有…… (一)导入:Let’s game(让我们做一个游戏:猜袋中物) 1、老师说;This is my bag . Guess,What’s in my bag?(猜一猜,我的书包里有什么) 老师书包里提前放好book pen pencil pencil-box ruler eraser sharpener glue marker 等学习用品。 2、学生用英语说自己摸出来的东西。 3、学生如果摸出book ,学生说:book .老师说:This is my book . 4、学生来描述一下,用句型Oh,It’s big . 或者Wow!It’s nice .等。 5、这样出示三组。 (二)学习新句型:I have a ……我有…… 1、老师拿着自己的学习用品说:I have a …… 2、展示新句型:老师拿出自己书包里的学习用品。例:look,II have a ruler. 3、板书新句型:Look , I have a ……. (提前打好一条线,写句子,单词用四线格,提前打好) 4、解释新句型:老师解释Look , I have a …….看,我有一个……,你可以用你学过的句型描述我的文具,例如::Wow! How nice ! 多么好。Oh,It’s big .再把Wow! How nice ! 多么好。Oh,It’s big写在黑板上。 5、认读新句型:老师用手指着黑板认读:Look , I have a book . Wow! How nice ! Look, I have a ruler , Oh,It’s big . 6、练习读新句型:Look , I have a book . Wow! How nice ! Look, I have a ruler , Oh,It’s big .(齐读—男女生对读分行读—自读) 7、随意练习:老师在学生桌上寻找东西,随便拿起学生的东西,老师说I have a ……叫学生回答;Wow! How nice 。或者,Oh,It’s big . 8、小组练习:两个人一组,互相展示自己的学习用品。 9、小组展示:表演游戏:让学生到教室前边表演,互相展示自己的学习用品。(找三组)。 三、新单词

“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

“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 太谷二中 模式概要 “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从2008年开始已试行了五年,五年来在中央教科所及省、市、县课改专家的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尝试、探究下,初步形成了正确的理念及学导行为,为规范实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为了进一步规范全校师生实施“三·五·三”学导型有效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依标施教,以学定教,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体现“先学后导”的核心理念,使全体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始终处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激情状态,确实提升“三·五·三”学导型课堂的品位和质量,为每名学生因“三·五·三”学导型课堂终身受益而奠基。太谷二中制定了“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办法。 一、师生必须确立的课堂先进理念 1. 依标施教,以学定教,先学后导,问题评价。 2. 对学导型潜心研究就是对自身专业发展负责。 3. 善待学导型课改就是在善待自己的未来。 4. 善待改进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就是对课改负责。 二、“三·五·三”学导型课堂基本内涵 太谷二中“三·五·三”学导型教学模式,在学生行动上突出如何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在教师行动上突出如何引导、指导学生研究学习。 “三?五?三”学导型教学模式的第一个“三”为课堂的三种课型即“问题生成学导课”、“问题展示解决课”、“问题拓展提升课”。“五”为三种课型中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即“情境设置”、“自主合作”、“展示交流”、“师生互导”、“拓展提升”。“三”为支撑三种课型的三个评价单,即“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拓展—评价单”。 这三种课型之间紧密联系,以螺旋式动态相互支撑。五个环节之间相互促进,三个评价单相辅相成,他们彼此之间融为一体,相互交错,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课堂。 三、“三·五·三”学导型课堂三种课型的模式 1. 依标施教:问题生成学导课——教师根据对课题三维目标的准确把握,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深入文本,感知内容,体验意义,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和学生实际,在充分讨论及探究的基础上,提前制作“问题导读—评价单”,课前统一发放给学生,学生借助此工具单,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成效的自主学习,从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尝试训练题等,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记忆、提取信息的能力,实现有效预习,问题评价。 基本程序: 一是学生通过六动预习法进行20分钟的结构化预习,学生自学后根据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对“问题导读—评价单”预设的目标进行思考,找出重点、难点、疑点。 二是自学完成后,学科长组织组内成员围绕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案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习目标: 1、淝水之战,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孝文帝迁都洛阳,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2、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重点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课前小练】 1.383年,______与______发生淝水之战。战争的结果是______取胜。 2、4世纪后期鲜卑拓跋部的首领拓跋圭建立。439年北魏统一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增强。 3、北魏建立后定都______,后孝文帝迁都______。 4、北魏孝文帝改革: 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改革的内容包括①②③④ ⑤⑥。这次改革的历史意义。 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有 【合作探究】 1.强大的前秦为什么在淝水之战中战败了呢? 2.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以后,对于中原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3、评价历史人物(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有人说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你说呢? 4、链接生活 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没有?找一找 【当堂评价】 一、单选题 1..4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2. 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 A. 匈奴族 B. 鲜卑族 C. 契丹族 D. 女真族 3. 北魏的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宏,在光极堂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 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话④提倡与汉族联姻⑤发展经济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⑤ 4. 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实现了黄河流域的统一B.为统一全国作好了准备 C.促进了民族融合D.抑制了佛教发展 5. 尊老爱幼、崇尚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把“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作为重要改革措施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A. 呼韩邪单于 B. 北魏孝文帝 C. 辽太祖阿保机 D. 金太祖阿骨打

七下历史第19课学案

经典精品试卷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 2、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 3、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学习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学习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十分重视,大力推行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清朝前期,面积不断扩大。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水利兴修方面,对、及等进行治理;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等髙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3.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和城镇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2.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形成了由集市、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3.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著名的有和。 三、人口的增长 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2、表现:到时,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末年,发

高二历史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检测案 ☆检测目标☆班级姓名 1、熟悉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内容 2、理解诸子社会和人生价值的认识。 3、认识思想在社会转型中的指导意义和对中国人人格、个性形成的积极、消极影响。 ☆要点强化☆ 1、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内容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社会根源是 A 生产力的发展 B 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 C 诸侯国的支持 D 中国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 2.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A仁政学说 B人性本善说 C“兼爱”“尚贤”说 D以法治国说 3.在关于人的本性的认识上有着截然不同观点的两个思想家是 A老子与孔子 B孔子与孟子 C孟子与荀子 D荀子与韩非子 4.孟子认为国家有三件宝物,不包括下列哪一项所述 A土地 B人民 C君主 D政事 5.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的著名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6.关于墨子思想主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墨子把“兼爱”也称为“仁”,它与孔子的“仁”的区别在于有无等级差别 B墨子主张“尚贤”,要求统治者任用有才之人,最高统治者的职位则是不可转让的 C认为“上天”和“鬼神”都是存在的,“兼爱”是上帝的意志 D提倡“尚力”,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7.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 A 新兴地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 B 新兴地主阶级渴望废除奴隶主特权 C 小生产者怀念“小国寡民”社会 D 小生产者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8.《墨子》一书中心:“贤者举而正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是以民皆劝其赏畏其罚,相率而为贤者。是以贤者众,而不肖者寡,以谓进贤者。”可见,墨子主张的本质意图在于 A倡导建立地主阶级的政治和道德规范 B主张否定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思想体系 C按照小生产者的愿意建立理想的国家 D为了恢复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 9.与韩非子的政治主张不相符合的是 A应当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改革 B应以古代圣贤的言行为准则 C国家大权集于君主一人之手 D要用严厉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 10.在治理人民的方法上,下面两位思想家主张、观点相反的是

学导练”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实施计划书

云竹中学“学导练”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根本,而课堂教学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生命线。传统的课堂大多注重单一知识的传授,教师讲的多,学生动的少,教师成了“解说员”。所以我校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课堂教学正本清源,精讲强练守住课堂”的研究,坚决推进“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师的“解说员”角色转变为“教练员”角色,让学生所学知识当堂训练、当堂消化、当堂巩固、当堂落实。 二、组织机构 改革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教学,是我校目前和一段时期教学的主要工作,为做好这项工作,成立领导实施小组,确保此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顺利开展。 领导实施小组: 组长:郭卫东 副组长:李宇白俊峰王玉红 成员:郭跃峰各学科组长 三、“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哲学基础 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而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课堂教学模式,

重知识的获取过程,重体验、重合作交流、重教师的及时指导,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造欲望。 2.教育心理学基础 学生的学习不只是模仿和接受教师的策略以及思维模式,他们要用现有的知识去过滤和同化来自学习环境中的新信息,整合或重建原有的知识结构,并在迁移应用中得以优化和发展。根据这一理论进行的“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优化教学过程。 四、“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教学法是在传授知识并发展思维的启发式教学法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是我国近年来教学改革中重在培养自学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五、“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教学法的特点 1.变“教案”为“学案”和“练案”。改变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确立以“学”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变“教案”为“学案”和“练案”,将“学案”和“练案”建设成“导学”的有效载体。 2.变“教学”为“导学”。改变“以教定学”的教学策略,确立“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策略,变“先教后学、师讲生听”为“先学后教、生学师导”。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导学案(含答案)

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旧制度的危机 1.背景 (1)18世纪开始,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国王路易十五通过加重税收等方式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进步思想家猛烈抨击法国的封建制度,称之为“旧制度”。他们著书立说,宣传自由、平等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这场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反对旧制度的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知识点2法国大革命 2.导火线:1789年5月,国王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 3.开始: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了。 4.发展 (1)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2)1791年,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3)国王路易十六暗地里致信欧洲各国君主,呼吁他们武装干涉法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组成联军,进逼巴黎。法国各地人民组织义勇军救援巴黎。法国军队在瓦尔密击退侵略者,将敌人赶出国境。随后,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国王路易十六被以叛国罪送上断头台。 5.高潮:在异常严峻的形势下,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组成了救国委员会,采取一系列严厉措施,平息了国内叛乱,打退了反法联军,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但是,雅各宾派的打击面过宽,搞得人人自危,结果罗伯斯庇尔等人也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 6.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知识点3拿破仑帝国 7.政变夺权: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政变,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很快建起一套高效率的国家机器。 8.统治举措 (1)他十分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农业。 (2)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于1804年颁布实施。这部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9.帝国建立:1804年,经公民投票,法国改为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加冕称帝。 10.帝国灭亡: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大败而归。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课堂基础达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全册)

沭阳县怀明中学导学案——2011-4-8 高中历史必修二主备:殷晓波审校:徐永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标学习解读】 课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解释不确切的是 .做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B.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小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1 - 把握考标,记牢考点,做好考题,赢得考胜!

我们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来唤得你的良心、信心和自尊心!班级:姓名:等第: .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天下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记》有仲春“后率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2 - 把握考标,记牢考点,做好考题,赢得考胜!

沭阳县怀明中学导学案——2011-4-8 高中历史必修二主备:殷晓波审校:徐永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标学习解读】 课标: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3 - 把握考标,记牢考点,做好考题,赢得考胜!

我们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来唤得你的良心、信心和自尊心! 班级: 姓名: 等第: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 4 - 把握考标,记牢考点,做好考题,赢得考胜! 戈 母已簋(食器) 角(酒器) 耜 犁 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 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 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 ③人类 进入铁器时代 ④青铜农具广泛应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右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 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 D .战国 4.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 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 .魏晋 B .隋唐 C .宋代 D .清代 5.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 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从“南海一号”打捞起来的各种瓷器,其中不可能有①青瓷 ②白瓷③珐琅彩④青花瓷 A .②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 6.明代烧制了大量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 这主要是因为 A .很多人开始喜欢外国文化和西方的生活方式 B .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 C .外来文化影响的结果 D .王室和贵族的奢侈生活的需要 7.“凡花机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提花小厮坐花楼架木 上。机末以的杠卷丝,中用叠肋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材料所 描述的生产工具出现于 A .西汉 B .两宋 C .元朝 D .明朝 8.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 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 .春秋时期 B .西汉 C .南北朝 D .北宋 9.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二、材料分析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国语?齐语》 材料二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三 苏州东城比户习,“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业中哪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2)材料一所反映的手工业经营形态中,主要特点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出的经营形态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

人教2016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有答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标要求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事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史事》《耕织图》(局部)、《清代纺织图》和观看《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视频资料,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感受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通过问题探究,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了解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人口增长、康乾盛世的关系,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度(生产力)入手分析新的社会现象(生产关系)的能力。 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和作用。 难点:晋商徽商。 情景导入多媒体播放《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视频。 师:清朝对当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人口迅速增长是重要表现。中国人口曾经在北宋超过1亿,之后到明朝晚期又达到1亿至2亿之间。明末清初,中国人口又一次的急速下降。经历康乾盛世,清朝人口的增长一反中国人口过去的波浪式增长型态,呈现斜线上升,人口数量也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峰。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背景:明末清初的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大破坏,人口锐减与经济凋敝。 明末人口为一亿,到清世祖(顺治皇帝)时全国人口只剩下 1400万人了,锐减了80%多,损失人口8000多万。 2、原因:(1)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 (2)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政策。 从顺治元年起,清政府就把招抚流亡,鼓励垦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康熙亲政后,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清初规定垦荒三年内免税,以后改为六年;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申新垦荒田十年后征税。 (3)税制改革与农技改进:“摊丁入亩”制度:把人头税(丁税)废除,并入土地税。客观上放松了低层农民的人身控制,政府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人身依附关系减弱),增加了大量可以自由流动的劳动力。以农业种植技术为主的明清生产技术革新推广促进粮食产量提高,减轻人口增长压力,增强抗灾能力。 3.表现:(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清朝前期,不断扩大,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也得到了开发。到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亩。 (2)兴修水利:对、淮河等大河以及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 清初,黄河多次泛滥成灾,在河南、安徽一带经常决口,既影响了漕运,又使许多良田成了沙洲,严重威胁着国库收入和人民生活。康熙帝亲政后,极为重视治河的问题,他把治河、三藩、漕运列为三件头等大事,“书而悬之宫中柱上,”以备日夜观看思考。 (3) 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当时南方很多地区种植双季稻,河北大批旱田改种水稻。玉米、甘薯、花生、马铃薯成为百姓的主要食物来源,让许多贫困百姓免于因营养不良而死。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得到推广。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湖广地区成了新的商品粮基地,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4)经济作物种植方面:经济作物种植有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烟草、茶叶、药材,以及、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近时木棉、番薯,航海逾岭,而江、而淮、而河、而齐、秦、燕、赵。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不召自来,何其速也。——(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 4、影响:(1)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2)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3)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的发展 (1)清朝前期,、棉纺织、印染业、矿冶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清代粉彩瓷器是中国清代汉族传统彩瓷品种之一,康熙时,粉彩瓷器技术已问世,雍正时期,粉彩瓷器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瓷器的生产规模扩大和技术水平提升。松江的棉布畅销各地,南京(江宁)的丝织超过苏州和杭州,“苏州的丝,杭州的绸,南京云锦苏杭愁”。云锦是明清皇帝御用物品。政府在江宁设置织造府。《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祖上3代4人在江宁织造府任职。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 2 500家,织工超过50 000人。 明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白银广泛使用、劳动者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削弱,一些从事商品生产的民营手工工场扩大分工协作规模,采用计时或计件发给“工价”的雇佣劳动方式。“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计工受值”是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生产关系发生深刻变化。 2 商业的发展 (1)条件: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陆路和发达。 (2)表现:①商业网的形成: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组成的。 (2)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江苏吴江出现“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湖北的“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3)、江宁、扬州、苏州、杭州、等大城市中, 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地段)地值寸金”。 (4)商帮的发展:商帮是以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 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山西商人组成,明代时借助北方边镇贸易而崛起,至清代已是足迹遍天下。主要贩卖粮食、、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便于货币流通。徽商又称新安商人,由商人组成,东晋时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钱学森》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钱学森》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 题 (每空 xx 分,共xx 分) 一、基础题 1.给下列词语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前额 诚恳 贡献 2.我能把字写漂亮。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tǎn lù fù yù fù měi liú xué 3.辨形组词。 坦________ 袒________ 裕________ 浴________ 4.解词。 ①眺望: ②劈波斩浪: 5.对号入座(选词填空)。 造就 成就 练就 ①学校为祖国________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②他肯吃苦,________了一身功夫。 ③父母的自我牺牲,________了儿女的辉煌。

6.我会读。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埋(A.mái B.mán)藏________兴(A.xīng B. xìng)奋________ 埋(A.mái B. mán)怨________高兴(A.xīng B.xìng)________ 7.我会写。描写贡献大的成语: 例:丰功伟绩 ①________ ②________③ ________ ④________ 8.修辞辨析。 ①一群灰鸽在我们面前大摇大摆的散步。 ________ ②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________ 9.用钢笔描红。 额赴裕贡 10.拼一拼,写一写。 qián fù hòu jì jiàng lǐng tiào wàng dàn shēng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1.写出近义词。 丰厚________ 稳健________掩埋________ 渴望________ 特长________ 暴露________ 12.我会填空。 新中国建设史上涌现了许多有突出贡献的人物。 ①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的是________。 ②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我国第一代________,被誉为“东方魔稻”。 ③________兰考治沙,心系人民,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的好干部。 13.按要求写句子。 请写出不同场合中使用的敬词或谦语。(限用二字词) 邀请朋友到家中做客,你可以说:“我在家里________你的到来。” 请人阅读自己的作品,应谦虚地说:“请您多提宝贵意见”或“请您________” 询问长者年龄,应尊敬地问:“您老人家________?” 1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B . 目前,不少群众的法制观念比较薄弱,确实需要大大提高。 C . 通过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D . 一进入体育场,大家就看到了五颜六色的旗子和欢呼声。 15.下面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导学案及答案--第三单元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掌握清朝前期统治者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采取的措施,理解其重视农业生产的原因 2.了解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 3.认识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消极影响 【学习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学习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____________。 2.(1)不断扩大,大片荒地得到开垦。 (2)对、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3)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 (4)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3.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的发展起 到了推动的作用。 4.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手工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比较成熟的______________。 5.(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 (2)一些农村地区地区发展为。 (3)在北京、江宁、、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非常繁荣。 (4)形成了一些大的________,比如:晋商和徽商。 6.由于人口密度加大,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 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和发展,你知道其中的原因有哪些吗?

三、练习巩固 1.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 大力() A.发展海外贸易 B.推行垦荒政策 C.招募农民垦田 D.改进生产工具 2.清朝前期,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市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著名的机户李扁担、 李东阳等,这些机户生活在() A.北京 B.江宁 C.长安 D.洛阳 3.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 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4.“走西口”所描绘的商帮在清朝与徽商齐名,它是() A.浙商 B.闽商 C.冀商 D.晋商 5.清朝时期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是在() A.康熙时 B.雍正时 C.乾隆时 D.咸丰时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成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下一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1)材料反映了清朝时期的什么社会经济现象? (2)这种现象首先在什么行业出现? (3)清朝时期著名的商业城市有哪些? 四、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