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水稻主要病害及防治

北方水稻主要病害及防治
北方水稻主要病害及防治

北方水稻主要病害及防治

(1)恶苗病

症状识别:此病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

种子带菌是引起苗期发病的主因,重病种子往往不能发芽,或萌发后的幼苗不久即可死亡。轻病的种子长出的病苗往往徒长,比健株高出1/3,植株细弱,叶片和叶鞘变窄而长,全株呈黄绿色,根系发育不良,根苗稀少,部分病苗在插秧前、后死亡。在死苗上生有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成株期一般在插秧后1个月左右出现病株,症状与苗期相似。病株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显著伸长,节部常弯曲露出叶鞘之外,下部几个茎节生有许多倒生的不定根。剥开病茎,有时可见节的上下组织呈褐色,茎上有暗褐色条斑,剥开病茎,可见白色蛛丝壮菌丝体。以后茎秆逐渐腐朽。

重病株多在孕穗期枯死,轻病株常提早抽穗,穗形短小或籽粒不实。天气潮湿时,在枯死病株的表面长满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

此病是由种子传播为主的循环病害,因此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留无病种子和做好种子处理是防治关键。

①建立无病留种田:留种田应选用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消毒处理,留种田及附近一般生产田,发现病苗或病株应及时拔除,以防传播蔓延留种田,应单收,单打,单贮。

②种子消毒处理:种子消毒处理是防治此病的有效措施。种子消毒常用的药剂与方法有:25%施保克乳油25mg,加0.15%天然芸薹素20mL,加100L水混配,可浸100kg水稻种子,温度10~15℃,浸种7~5d,温度16~20℃,浸种4~3d,温度20~25℃,浸种3~2d,每天要搅拌3次,取出直接催芽;、一般浸种水位应超出种子10cm,每天早,中,晚各搅拌一次;种子消毒还可用25%使百克10g或20%菌威10g或25%恶苗克星10g,5000倍液浸种40kg,浸种7d,防治效果也很好。

③拔除病株:在田间发现病株要及时连根拔除深埋,病稻草及早烧掉,防止传播蔓延。

防止种子和稻苗根部受害,防止伤口形成是减少病菌侵入的关键;种子催芽不能过长,以免播种时伤根,育苗期要防止缺水受旱损伤稻根,拔秧前要先灌水湿润,以防损伤秧苗根部,增加病菌浸染机会。

(2)立枯病

症状识别:芽腐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或芽基部生有霉层。茎腐多发生于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开,基部变褐,有时叶鞘上生有褐斑,有病根也逐渐变为黄褐色,种子与幼苗茎基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易折断,育苗床中幼苗常成簇、成片发生与死亡。叶枯多发生于幼苗3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在天气骤晴时,幼苗迅速表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幼苗叶色青绿,最后整株萎蔫。在插秧后本田可出现成片变青绿枯死。

防治方法:

该病为土壤传播为主的少循环病害,因此,进行土壤消毒是防治的关键。

①床土配制与土壤消毒:选地势高和地面平坦的地方做苗床,床土要选有机质高,肥沃,疏松,偏酸性土壤,如土壤酸度不够,可采取调酸措施。防止播种过密,覆土过深为了消灭土壤中多种病原真菌,应用如下药剂进行土壤消毒,3%育苗灵水剂,每平方米用15~20mL,加水3L喷雾;30%土菌消水剂,每平方米3~4mL加水3L喷雾;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用1.3g,加水3L喷雾无论用那种药剂,配成药液后,用喷壶反复均匀浇洒床土2~3次,方可达到彻底消毒灭菌的目的。

②育苗床要浇透水,做到见绿即通风炼苗,防止徒长,控制苗床温度在25~28 ℃,提

高幼苗抗病力,防止或减轻立枯病及恶菌病的发生。

③用3.2%克枯星200~300倍液或3%育苗灵200倍液在发病初期,每平方米喷洒药液

2.5~3kg,1.8%移栽灵每平方米1~2mL。

④选择壮秧苗剂:杜丰壮秧剂,葵花壮秧剂每袋施用15~20㎡苗床,0.1%恶甲壮秧剂425g/㎡,40㎡苗床用沃必达壮秧剂1袋。

(3)稻瘟病

症状识别: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

苗瘟主要发生于幼苗期叶片上,形成褐色、梭形或不定形病斑,有时可在病斑上形成灰绿色霉层。

叶瘟一般于分蘖期以后发生,由于品种和气象条件不同,叶瘟有四种症状,除褐点型(抗病品种上产生)、白点型(感病品种和嫩叶上产生)外,在田间常见的有急性型与慢性型病斑。急性型病斑在气象有利时产生,病斑为褪绿色,近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背面密生灰绿色霉层。慢性型病斑在气象条件变化大时产生,或由急性型病斑转化的,病斑多为梭形、纺锤形,一般为褐色,中央为灰白色,最外层为黄色或淡黄色晕环,病斑两端各有一条褐色坏死线,在气候潮湿时,病斑背面也产生灰绿色霉层。后期可多斑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使全叶枯死。

节瘟多发生于剑叶下第1~2个节上,初为黑褐色小点,逐渐扩大,病斑可环绕节的一部分或全部,使节部变黑,后期病节干缩,凹陷,使稻株折断而倒伏,影响结实、灌浆,以至形成白穗。

穗颈瘟发生于颈部、穗抽、枝梗上,病斑初为暗褐色小点,以后上下扩展形成黑褐色条斑,轻者影响结实、灌浆以至秕粒增多,重者可形成白穗,全不结实。

谷粒瘟发生于颖壳或护颖上,初为褐色小点,后扩大成褐色不规则形病斑,有时使整个谷粒变为褐色、暗灰色而成为秕谷。

防治方法:

稻瘟病系气流传染为主的多循环病害,防治应以选用抗病品种与药剂防治为重点。

①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或耐病品种,注意稻瘟病生理小种变化,以防品种丧失抗病性,最好不用单一品种,可以用2-3个抗病品种搭配种植。

②减少菌源:及时处理病稻草,可将病稻草集中烧掉,不可用病稻草苫房,盖窝棚,垫池梗或入水口。

③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合理施肥,防止氮肥使用过多,要在平整土地的前提下,实行合理浅灌,分蘖末期进行排水晒田,孕稻到抽穗期要做到浅灌,防止徒长,水稻栽培要合理密植,增加株行间通风透光能力。

④田间调查与药剂防治:为了准确及时用药,首先应进行病情调查,一般于水稻分蘖期前,每逢降雨后应进行田间调查,观擦有无急性型病斑出现,如有急性型病斑出现应立即进行药剂防治,试药后10d左右,病情仍在发展可再试药一次。如叶瘟于孕穗期才开始发生,病情不重,可结合预防穗颈瘟进行药剂防治。一般穗颈瘟防治在孕穗末期到抽穗始期进行,不论叶瘟发生轻或重均应进行药剂防治1次,为了控制稻颈瘟的发展最好在齐穗期再进行1次药剂防治。

可选用的药剂有:25%施保克乳油,每公顷1125~1500mL,加水喷雾,或40%富士达一号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乳油,每公顷1125~1200g,加水喷雾。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早稻为14d,晚稻为18d。 2%春雷霉素水剂,每公顷1125~1500mL,加水喷雾,为了增加药剂渗透性极传导性,减少飘移,挥发损失,可在药液中加入0.5%植物油型助剂信得保、药笑宝等,在干旱条件下可获得稳定药效,并可减少30%用药量,最多使用3次,安全

间隔期为21d。

(4)纹枯病

症状识别:水稻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一般从分蘖期开始,到抽穗前后发病较重。主要发生于叶鞘和叶片上,有时也可发生于穗部和茎秆上。叶鞘最初发生于近水面的叶鞘上,初呈暗绿色、边缘不清晰的斑点,以后扩大成椭圆形、边缘呈淡褐色,中央灰绿色,外围呈湿润状。湿度低时,边缘暗褐色,中央草灰色至灰白色,病斑多时,常多斑融合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云纹状大斑。叶片病斑与叶鞘上基本相似。茎秆初生灰绿色斑块,后绕茎扩展,可使茎秆一小段组织呈黄褐色坏死,病重时可折倒。穗部受害部呈湿润壮,青黑色,重者全穗枯死。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白色蛛丝状菌丝体,以后集结成团,最后在其中形成褐色像萝卜籽样的小形菌核。

防治方法:

此病为土壤传播为主的少循环病害,防治重点应以杜绝与减少菌源(菌核)为主。

①对于无病田应杜绝菌源。种子清选,防止菌核和病残体混杂在种子间,应通过风选或机选将病菌淘汰出去,如用清水清选亦可;严禁病残体进入新稻田或与苗床接触,坚决不用有病稻田土壤育苗;禁用用病稻田水灌溉无病稻田;田间作业时,亦应先在无病田进行,然后再进入用病田作业。

②对于重病田应减少菌源,对于已发病稻田,采取减少菌源措施是防止此病的主要手段。减少菌源,在春季泡田时菌核随水潭移可采用打捞办法清降菌核,并带出田外深埋或晾干后烧掉,潜水灌溉及时控制无效分蘖处理掉病稻草;

③合理施肥增加抗病力,最好采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原则,N、P、K搭配使用,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增强茎秆坚硬度,提高抗病性。

④药剂防治:对于中病型田块,第一次喷药可挑治,喷药部位为中下部叶鞘,第二次喷药应全田喷药。对于重病型田块,第一次喷药应就应全田喷药,每公顷用 1.5%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1500~2250g加水喷雾,或5%井冈霉素水剂1500~225%mL加水喷雾,或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4500~7200g加水喷雾,或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g加水喷雾。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为30d。

(5)叶鞘腐败病

症状识别:主要发生于剑叶叶鞘上,初生褐色小斑,以后逐渐扩大为不定形、颜色深浅不同的褐色斑块,中部有黄褐色斑块,重者病斑可扩展到全部剑叶鞘。抽穗早的全部颖壳均为绿色,抽穗迟的稻穗上部颖壳仍为绿色,而下部颖壳变褐以至全穗颖壳变褐。

防治方法:

此病为气流传播为主的多循环病害,防治应以选用抗病品种与药剂防治为重点。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从无病田或无病株上选留种子,共生产之用。

③消灭菌源。一定要将病稻草及残体烧掉。

④药剂防治:在水稻抽穗前10d向水稻中、下部叶鞘喷雾,喷雾时放浅水层,每公顷用25%施保克乳油1125g,加水喷雾,或25%敌力脱600mL,加水喷雾。

(6)稻曲病

症状识别:稻曲病在水稻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只发生在穗部单个谷粒上,一般一个穗上几个粒受害,也有多达几十个粒受害。病菌侵入谷粒后,在颖壳内形成菌丝块,病粒内部的组织被破坏。以后菌丝块逐渐长大,使谷粒颖壳稍稍裂开,露出橘黄色小形块状突起物(孢子座),以后逐渐膨大,将颖壳包裹起来形成“稻曲”。稻曲比谷粒大数倍,近球形,颜色有黄-黄绿-墨绿色,表面最初平滑,以后龟裂外表密生墨绿色粉状物。有的病粒在橘黄色小形块状突起物基部两侧生出1~4个黑色菌核。

此病病菌在田间土壤中的菌核越冬,来年菌核萌发产生的子囊孢子是病害的初侵染源,可借风、雨传播。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植物检疫,建立无病种子基地,调种时严格进行种子检疫检验,防止病菌引进新区。

②加强栽培管理,发现稻曲病的田块在收获前,干净彻底的拔净稻曲病病穗,发病田的稻穗堆放时要选在远离稻田,村屯的地方单独设立场院,脱粒时单独用脱粒机,严防稻曲病传播蔓延。在肥水管理上要施足基肥,早施追肥,N、P、K要适当配合。水层管理要干干湿湿,防止长期深灌,要单排单灌禁止污水灌溉。

③在水稻孕穗期,始穗期,齐穗期用20%福美双200倍液个喷雾1次,或水稻破口期(7月20日左右)喷施50%DT可湿性粉剂125~250g/667m2。

(7)胡麻斑病

症状识别:水稻各生育期均可发病,稻株地上部分发病,但以叶片发病为主,其次为穗部。叶片最初为褐色小点后扩大成椭圆形病斑,似芝麻粒状,病斑中部黄褐色或灰白色,外围有黄色晕环,两端钝原形,但无叶缘延伸的坏死线,此为小斑型病斑。在每片叶片上病斑很多时,常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使叶片提早枯死。当稻株缺钾时,病斑较大,略呈梭形,病斑上轮纹明显。此类病斑则称为大斑型病斑。

防治方法:

此病为气流传播为主,多循环病害,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①消灭菌源:种子应消毒,稻草应烧毁火深埋沤肥,以减少与消灭菌源,减轻发病。

②稻田应及时灌水: 防止过分缺水而造成土壤干旱,但也要避免田中积水减轻病情。

③药剂防治,在水稻发病期用25%使百克或25%施保克30~40g/667m2叶面喷施。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1、水稻虫害我国已知的水稻虫害有350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20余种,常见的水稻虫害有以下几种: (1)水稻螟虫危害水稻的螟虫种类很多,主要有三化螟和二化螟,部分地区还有大螟等。三化螟和.二化螟都是以幼虫钻蛀茎秆危害水稻,水稻受害后出现的症状是枯心和白穗,二化螟还取食叶鞘,造成枯鞘。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杀螟松乳油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用药1~2次;②每亩用杀虫双大粒剂1千克拌细土30千克制成毒土撒施;③每亩用40%的水胺硫磷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2)粘由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又称”行军虫”,一般每小时飞行速度为20~40公里。以幼虫取食水稻叶片,危害轻时叶片被吃成缺刻,严重时大部分叶片被吃光,水稻减产10%—20%,大发生时,其幼虫不仅吃光叶片:还咬断穗茎,造成颗粒无收,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为“剃枝虫”。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辛硫磷O.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80%敌敌畏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③每亩用2.5%的敌杀死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3)稻飞虱和稻叶蝉这两种害虫每年发生代数较多,繁殖量大,以吸食水稻汁液造成危害,导致稻株枯死,倒伏落塘。它们都具有暴发性,还传播病毒病,是对水稻危害比较大的害虫。防治方法:①每亩用30%甲胺磷0.15- 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40%的叶蝉散0.15~0.2千克对水喷洒:③每亩用50%的杀螟松0.1-0.15千克对水喷洒。(4)负泥虫负泥虫又称“背屎虫”,负泥虫的成虫、幼虫都可以危害水稻,但以幼虫为,主,取食水稻叶片的叶肉,留下透明的表皮,形成纵行的白色条纹,叶尖逐渐枯萎,危害严重时,全叶发白焦枯或全株死亡,一旦发生,常减产10%左右。 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结晶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接近傍晚时用药为好。 2、水稻病害 (1)稻瘟病稻瘟病又叫稻热病,群众称它为”火风”、烂颈瘟。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分别称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几种主要稻瘟病的识别如下。 苗瘟:一般发生在三叶期以前,病苗基部变成灰黑色,叶片变成淡红褐色,使整株秧苗枯死。 叶瘟:从秧田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有少数发生在叶鞘上,其病斑有好几种类型,但主要是慢性型奉。急性型两种。慢性型病斑在田间最常见,其形状有点像织布的梭子,两头尖中间大,病班的最外层为深褐色,中间为灰白色。急性型病斑呈灰绿色或暗绿色水浸状,一般为圆形、椭圆性或不规则形。 穗颈瘟:发生在穗颈部,使穗颈变成黑褐色,最后干枯腐烂。发病早的使水稻变成白穗,发病迟的使谷粒不饱满 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高产良种;②播种前搞好种子处理,一般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2天;③药剂防治,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或40%富士1号乳油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或30%稻瘟灵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2)白叶枯病白叶枯病分为叶枯型和凋枯型两种。其中叶枯型占65%左右,凋枯型占35%左右。叶枯型病害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黄绿色斑点,斑点迅速扩展成条斑,受害严重时条斑可延伸至叶片基部,宽达叶片两侧。凋枯型病害大多在秧苗移栽后15~30天出现一次发病高峰,病株心叶首先发病,出现失水青枯,随后其它叶片相继青萎,最后出现死苗、缺

草莓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草莓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1 主要病害 1.1草莓白粉病 1.1.1 症状主要危害叶、花、果梗、果实,匍匐茎上很少发生。叶片发病初期,叶背局部出现薄霜状白色粉状物,以后迅速扩展到全株。随着病势加重,叶向上卷曲,呈汤匙状,叶片上发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开始萎缩,最终整个叶片焦枯死亡。花蕾、花感病后,花瓣变为红色,花蕾不能开放。果实感染此病后,果面覆盖白色粉状物,果实停止肥大,着色变差,失去商品价值。 1.1.2 发病规律白粉病以病菌残体在地上或草莓老叶上越冬,成为翌年侵染源。翌年春天环境条件适宜时,越冬的菌丝体产生新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对草莓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目光温室草莓则以上年病菌残留、种苗携带病菌和其他传播途径而引发危害。病菌侵染适温为15~20℃,低于5℃和高于35℃均不发病,干燥及高湿的条件都可造成病害蔓延。但病原孢子在有水滴情况下不能发芽。降雨可抑制孢子飞散,而在晴天午后大量飞散传播。该病尤其在温室内发病严重。发病重可显著降低果实产量,同时使秧苗质量变劣,移栽后不易成活。 1.1.3 防治方法采用宝交早生、哈尼、全明星等对白粉病有较强抗性的品种。冬季清园,烧毁病叶。及时摘除地面上的老叶及病叶、病果,并集中深埋。要注意园地的通风条件,雨后要及时排水。发病初期可喷20%乙嘧酚悬浮剂800倍液、4%多麦可1000倍液、50%醚菌酯3000倍液。防治时期可大致掌握在露地栽培开花前、匍匐茎发生期、定植后,保护地栽培在花期前后。 1.2 草莓灰霉病 1.2.1 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果实、花瓣、花萼,果梗、叶片及叶柄均可感染。果实发病常在近成熟期,发病初期,受害部分出现黄褐色小斑,呈油浸状,后扩展至边缘棕褐色、中央暗褐色病斑,且病斑周围具明显的油渍状,最后全果变软腐烂。病部表面密生灰色霉层,湿度高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花、叶、茎受害后,患处呈褐色至深褐色,油渍状,严重时受害部位腐烂。湿度高时,病部亦会产生白色絮状菌丝。 1.2.2 发病规律病原菌为灰霉菌。在气温18-20℃、高湿条件下,该菌大量繁殖。病原菌在受害植物组织中越冬,孢子广泛飞散于空气中传播。气温20℃左右、阴雨连绵、灌水过多、地膜上积水、畦上覆盖稻草、种植密度过大、生长过于繁茂等持续多湿环境,容易导致灰霉病大发生。

水稻的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 一、主要病害 1.水稻稻瘟病 1.1发病原因 长期灌深水和稻田过分干旱以及氮肥施用过多等都容易导致稻瘟病的发生。 1.2发病特点 水稻一生中有3个易感稻瘟病的时期,分别是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齐穗期。水稻稻瘟病分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大,应在破口期及齐穗期及早预防。 1.3防治方法 首先要做好种子处理,1%的石灰水浸种或者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种24小时催芽,然后将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1:500的比例兑好,将稻秧浸入药液中30s后取出栽插。对水稻叶瘟病可以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0 g/hm2喷洒。 2.水稻纹枯病 2.1发病原因 稻秧密植、氮肥施用过量以及稻田灌水过多、过频是导致水稻纹枯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2.2发病特点 水稻纹枯病呈现中间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的斑块。多在分蘖盛期和末期至抽穗期发病,其中抽穗期前后发病最为猛烈,水稻纹枯病主要侵害叶子,严重时可危害穗部以及茎秆部。 2.3防治方法 水稻纹枯病防治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种植的时候基肥要施足,抽穗时要追肥,施肥时要注意氮、磷、钾以及锌肥的配合施用。施药不宜过早或过迟,最好在拔节期以后、抽穗期以前。药剂选择:5%井冈霉素水剂2250 mL/hm2或20%纹霉清悬浮剂900~1500 mL/hm2,对水750~1050 kg/hm2喷雾,也可用草木灰225~300kg/hm2对水1500kg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孕穗至齐穗期是水稻纹枯病的重点防治时期,应在稻株的中下部喷施药剂。

3.水稻条纹叶枯病 3.1发病原因 灰飞虱传播是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3.2发病特点 水稻叶脉呈现断续的黄白色或黄绿色条斑。发病早的植株会枯死,发病迟的则抽穗不良,病株分蘖减少。 3.3防治方法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主要是采取治虫防病的综合措施。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其次是及时清理秧田、切断病毒的传播源。当发现发病可用36%三氯异氰尿酸375~450 g/hm210%加吡虫啉300 g/hm2防治。 二、主要虫害 1.水稻螟虫 1.1害虫特征 水稻螟虫分为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 1.2危害症状 螟虫危害严重时可造成水稻白穗。 1.3防治方法 用13.5%钻心炮乳油1350 mL/hm2或15%雷钻乳油1 350 mL/hm2,或13.5%决斗乳油750 mL/hm2喷雾。 2.稻飞虱 2.1害虫特征 俗称“蜢子”,白背飞虱及褐飞虱比较常见。 2.2危害症状 白背飞虱以危害水稻的前期生

草莓几种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草莓几种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草莓蛴螬的防治 蛴螬即金龟子科幼虫的总称,常由腐殖土和圈肥带入,蛴螬喜欢聚集在有机质多而不干不湿的土壤中活动为害,常咬食草莓的幼根或咬断新茎,造成死苗。发生为害期在草莓成活后的一个月内。防治要点为:草莓种植前,用水胺硫磷或辛硫磷等农药处理有机肥。草莓幼苗成活后注意观察有无萎焉的植株,如有,可在根部刨出幼虫处死。也可用90%晶体敌百虫20克或50%辛硫磷乳油200--300克,兑水 500--750灌根或浇灌。 二、草莓红蜘蛛的防治 草莓红蜘蛛一年可以发生10代以上,世代重叠,周年为害,重者可以毁园。防治上避免草莓育苗期间干旱,注意及时浇水。红蜘蛛多在植株下部老叶栖息,密度大,故随时摘除老叶和枯黄叶,可有效地减少虫源传播。农药防治可用有机磷和菊酯类杀虫剂的混合液防治效果较好。 三、大棚草莓白粉病的防治 大棚栽培草莓,由于温、湿度适合发病要求,所以病害严重,发病重可显著降低果实产量,同时使秧苗质量变劣,移栽后不易成活。防治上要注意及时摘除贴地老叶,避免过多施用氮素,选用抗病品种,注意通风换气,适当加大株行距,

摘除病叶病果,喷药要仔细。可用农药有: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晴菌唑、醚菌酯、福星、翠贝、硫悬浮剂等。 四、草莓蛞蝓的防治 蛞蝓为陆生软土动物,由于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都较大,容易发生蛞蝓为害。蛞蝓咬食草莓后,常造成孔洞,其分泌的银白色粘液也影响外观品质。防治上,该虫多在5厘米以上的土壤中潜伏,见到虫体或发现为害症状可进行人工捕捉;化学防治除了专用的杀虫剂外,也可用25%敌杀死3000倍或20%速灭杀丁8000倍液防治。 五、草莓白粉虱的防治 白粉虱是温室大棚作物的主要害虫。其繁殖快,世代多,并有世代重叠现象。若虫集中在叶背面吸食汁液,造成叶片褪色、变黄、萎焉,严重时植株死亡。为害时还分泌蜜露,污染叶片,引起霉菌感染,影响光合作用。防治上可用25%扑虱灵2500倍液,或40%菊杀乳油2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喷布防治。也可每亩温室放32--34块黄板诱杀消灭成虫。 2014年10月22日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 1、水稻螟虫(钻心虫) 水稻螟虫包括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三化螟是我县水稻产区主要害虫之一。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形成枯孕穗或虫伤株,抽穗期形成虫伤株或白穗。一般年份减产5%-10%,严重时减产20%以上。 防治适期:三化螟第一代:秧田期,4月上旬施药防治;大田期,6月上、中旬见成虫(螟蛾)时开始喷药。三化螟第二代:水稻破口10%至齐穗前,约7月中下旬见成虫(螟蛾)时进行喷药。 防治指标:三化螟第一代:枯鞘窝率达10%或枯鞘株率5%;第二代:枯鞘株率1%以上。三化螟为螟卵盛孵期内,正处于孕穗期的水稻或抽穗不到80%的田块,亩有卵块60个。 化学防治药剂:主要选择亩用25%锐劲特悬浮剂40毫升;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48%乐斯本乳油80毫升,兑水三桶喷雾。 2、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 稻飞虱是我县水稻产区近两年暴发性害虫。其为害主要是成虫群集于水稻下部,用刺吸式口器刺进稻株组织,吸食汁液。使叶片发黄,生长低矮,甚至不能抽穗,稻谷千粒重减轻,瘪谷增加,褐飞虱还能传播病毒病。 防治适期:低龄若虫高峰期。 防治指标:百丛虫量1000-1500头。 化学防治药剂:主要选择亩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5克;25%锐劲特悬浮剂40毫升; 48%乐斯本乳油60-80毫升;25%噻嗪酮300-450克,兑水3桶喷雾。 防治配方:每桶水(15公斤)加 配方①、丁硫啶虫咪15毫升+吡虫啉一包+杰效利1包;; 配方②、高渗吡虫啉20毫升+阿维菌素20毫升+杰效利1包; 配方③、啶虫咪15毫升+阿维菌素20毫升+杰效利1包; 3、水稻粘虫 水稻粘虫一年危害水稻二代,六月上—中旬第一代,八月初第二代,防治方法,发现水稻叶片上有低龄幼虫危害时抓紧喷药防治。防治药剂:杀虫三分钟、啶虫咪等。

水稻主要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防治病虫害是挖掘水稻增产潜力,提高产量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危害我地水稻的病虫害种类繁多,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恶苗病、稻曲病等,害虫至少在40种以上,食根、食叶、蛀茎或吸食汁液,并能传播病毒病。 (一)、稻瘟病:是水稻最主要的病害之一,水稻生长期叶瘟发生严重时全田呈火烧状,由于危害的时期和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一般以叶瘟和穗颈瘟危害最大。 1、苗瘟:苗期发病,一般病斑不明显,病苗基部灰黑色,上部变褐、卷缩、枯死。湿度大时基部病斑产生大量灰色霉层。 2、叶瘟:秧苗三叶期至穗期发生,叶部病斑常因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的影响,形状、大小和色泽有所不同。分为: ①慢性型:初生褐色或暗绿色小点,后扩大成梭形,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围有淡黄色晕圈,背面产生灰色霉层,病斑扩散较慢。 ②急性型:发生条件适宜,感病品种叶片产生暗绿色,近圆型至椭圆形病斑,两面均有大量灰色霉层,急性型病斑出现是此病大流行的预兆。 3、穗颈瘟:初生褐色小点,后扩展使穗颈整段变褐色或灰褐色,发病早而重可造成白穗,发病晚秕谷多,产孢量大和天气持续多雨时,包在叶鞘内的穗轴也能发病而整段变褐。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N、P、K配合施用,适当选用含硅酸的肥料(草木灰),避免后期氮素过多,冷浸田注意增施磷肥;合理排灌,适时晒田改善田间小气候等。 3、药剂浸种。 4、药物防治。根据测报和田间检查,重点施药保护感病中心和处于易感期的稻田,叶瘟初发期及早喷药控制发病中心,并对周围稻田喷药保护,但是田间喷药重点应是危害较重的穗颈瘟。在破口期及齐穗期各喷一次,可选用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2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兑水50公斤喷施。 (二)、纹枯病:此病在我地发生较为普遍,轻者影响谷粒灌浆,形成大量秕谷,重者不能抽穗或引起倒伏,甚至植株腐烂枯死。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茎杆,形成云形状大斑,常因叶鞘组织破坏,水分、养分受阻而叶片枯死。 病害的发生发展:病害主要以菌核落入土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浸染来源,菌核生活力很强,存活菌核在灌水整田时漂浮水面,插秧后粘附在稻株上产生菌丝浸入,水稻生育期间,由菌丝形成第二代菌核,靠水流传播再浸染。 发病条件:纹枯病的发生危害受菌核基数(历年重病田越冬菌核量大,初期发病较多);气象条件(高温高湿,7、8月份高温雨季,湿度越大发病越重);水肥管理(长期深水淹灌,稻丛间湿度大,而且土壤通气性差,降低抗病性,根系生长不良,偏施氮肥,过度密植,通风透光差发病越重。)防治方法: 1、清除菌源。大田整耙后,菌核常被风吹集到田边,应打捞“浪渣”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病稻草不能还田,并铲除田间杂草。

草莓病害大全高清

草莓枯萎病 图片:草莓1.jpg

图片:草莓.jpg 简介 病原尖镰孢菌草莓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Schl.f.sp.fragariaeWinksetWillam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多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发病初期心叶变黄绿或黄色,有的卷缩或产生畸

形叶,引起病株叶片失去光泽,植株生长衰弱,在3片小叶中往往有1~2片畸形或小叶化,且多发生在一侧。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后叶片枯黄至全株枯死。剖开根冠,可见叶柄、果梗维管束变成褐色至黑褐色。根部变褐后纵剖镜检可见很长的菌丝。 侵染循环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未腐熟的带菌肥料及种子上越冬。病土和病肥中存活的病原菌,成为第2年主要初侵染源。病原菌在病株分苗时进行传播蔓延。病原菌从根部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在根茎维管束内生长发育,通过堵塞维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坏植株正常输导机能而引起萎蔫。 发生因素 发病温限18~32℃,最适温度30~32℃。连作,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温低,耕作粗放,土壤过酸,施肥不足,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肥料,均能引起植株根系发育不良,都会使病害加重。土温15℃以下不发病,高于22℃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从无病田分苗,栽植无病苗;栽培草莓田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最好能与水稻等水生作物轮作,效果更好;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或深埋,病穴施用生石灰消毒。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2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14%络氨铜200-300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淋茎基部。每隔15天左右防治1次,共防5~6次。 草莓根腐病!!!

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立枯病(黄枯病) 在使用调制剂的情况下,发生立枯病主要与播种量有密切的关系。播种量如果每平方米超过300克时,容易得立枯病。早晨未出太阳时检查苗床,如发现苗床有一块块苗虽然没黄,但没有水珠时说明已得立枯病,这时打药就可以挽救,如果等到苗黄后打药就只能控制发病。是不是立枯病主要看以下几点,首先看稻苗心叶尖上有没有水珠或黄不黄,其次是把病苗连根拔后,根和茎的连接处掰开看茎的中心,如变黑时就是立枯病。立枯病往往心叶死的比下部叶片早。一旦发现立枯病,应立即打药防治。 二、青枯病 也是立枯病的一种,但青枯病主要是苗床管理不当引起的病害。在苗期通风少,床温高,再加上浇水多就引起稻苗徒长,结果地上部长的过大,地下部的根系供水的能力小于地上部茎叶的蒸发,严重时就得青枯病。防治的方法是平时苗床管理上多通风,早通风,控制温度和湿度。千万不能因为气温高进行大通风或中午时分揭膜浇水,应当早上出太阳前或晚上太阳落下以后开始小通风,以后慢慢再大通风,促进稻苗根系生长,让稻苗适应环境。如果青枯和黄枯混合发生时,按照防青枯的方法管理的同时还要打防治立枯 病的药。 三、烧苗 这里烧苗指的是施肥过多引起的一种现象。施肥过多往往整床或一块块出苗不齐,不出苗或出苗后立针期开始不长,一般根系小、黑、不扎根。这样的苗只要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白天多浇水,大揭膜,再浇水再揭膜,反复进行,使苗床的肥洗掉一部分,促进扎根,稻苗发新根后正常管理。 四、烤苗 烤苗指的是温度过高发生稻茎叶发黄的烧苗现象。出现烤苗大部发生在苗床里加盖平铺塑料膜的育苗方

法。如果发生烤苗现象时不要轻易毁苗,因为土壤的温度比棚内空气温度低,有时稻苗的茎叶虽然烤死,但生长点并不一定死,可以继续生长。所以只要生长点不死,每平方米追50克硫铵和生根剂后在30度以下的温度下,尽可能保证温度和湿度,促进稻苗生长,稻苗长出2叶后开始进入正常管理,这样缓过来的 苗虽然育不出壮苗,总比重新播种好。 五、冻苗 水稻出苗前一般外温达到零下4℃的情况下,靠塑料膜和土壤的保温性能不至于发生冻害,但出苗后秧苗越大受冻害的程度就越重,受冻害的稻苗刚开始稻叶变成水浸状的浓绿色,经过太阳晒后就变黄变白。预计气温要达到0℃以下时,头一天浇水就可以有效地减轻冻害的发生。发生严重的冻害(地上部基本没有绿叶)后,每平方米追50克硫铵和生根剂,在30℃以下的温度情况下,尽可能保证温度和湿度,促进稻苗发新叶,稻苗长出2叶后开始进入正常管理,上部有些叶受冻害时一般对稻苗的生长影响不大。 六、顶盖苗 覆盖用的土粘性大或有机质含量高时苗出现顶盖现象,稻苗出现顶盖时,等到顶盖的土干后,使用木条等物把顶盖土打碎,再浇透水,让苗露出地面即可,不要等到稻苗长大后再处理。防止顶盖苗可采用上面 覆盖河砂或出苗前浇一次水。 七、细菌性褐斑病 育苗过程中不注意通风,在秧苗徒长的情况下进行通风就容易造成上部叶片出现褐色细菌性叶斑。这种病害是苗床通风时,稻叶之间相互磨擦出现伤后有细菌侵入产生的病害。此时一般不用打药应加强通风管 理。 八、药害 由于使用的药不同,药害的表现也不同,很难说清楚。但目前有点眉目的药害有以下几种,如封闭一号打多的情况下,从第1叶片的叶尖开始往上变白,轻者第1叶变白,重者第2叶变白,甚至还出现全株变白死亡,出现药害时在不影响稻苗生长的前提下应加强通风,尽可能降低苗床的水份,减少秧苗对药的吸

大棚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治办法

精心整理大棚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案 一、草莓病害防治 1.炭疽病。本病主要由种苗带菌和土壤残留病菌侵入引起,是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初期在叶片、叶柄上散生暗红色小病斑,以后逐步扩大蔓延,一旦病菌侵入到茎基部后,不久草莓苗白天开始萎蔫,傍晚恢复,3-5天后全株枯死,此 80% (4 在 治疗 观察,我市此病始见期在12月上旬,1~3月为发病高峰,4月开始病情逐渐下降。开花时,先侵害花萼与花瓣的交界处,然后侵染花托,最后沿果柄蔓延至花序,使整个花序干腐枯死。座果后,与湿土接触的果面也易发病,发病果实初呈水渍状淡褐色斑块,后变暗褐色,导致组织软腐,香气和风味消失。在潮湿条件下,果面腐烂处覆盖一层灰霉,并传染健果。2~3月份,随着分生孢子的大量扩散,茎、叶开始受感染发病,最后整株腐烂枯死。防治时要坚持“预防为主,全程控制”原则,防治

方法:(1)从苗期抓起,在草莓匍匐茎分株繁苗期及时拔除弱苗、病苗,并用药预防2-3次;(2)定植时合理密植,深沟高畦,地膜覆盖;(3)定植后以预防为主,可选用安全、高效、低毒药剂防治: 预防:腐霉.百菌清或俊典 治疗:施佳乐或扑海因或菌思奇 4.枯萎(根腐)病。草莓枯萎病是一种真菌性维管束病害,在草莓地均有发生,多 益微 (2 (3 5 (2 1、蚜虫。主要有桃蚜、棉蚜等,危害叶片和叶柄。蚜虫不仅自身可对草莓造成危害,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传播草莓病毒病,因此生产上必须严加防治。蚜虫在高温干燥条件下会严重发生。可以选用吡虫啉或小惊喜进行防治,施药同时注意不能放蜂。 2、叶螨。危害草莓的叶螨有多种,常见的有二斑叶螨、朱砂叶螨。叶螨体形很小,喜欢在幼叶上或叶背面吸取汁液。高温下加速繁殖,猖獗危害。受害叶片呈红褐色,卷缩干枯,植株生长发育显着受阻。特别是二斑叶螨,食谱广泛,抗药力强,必须

水稻四大病害

水稻四大病害 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病毒病 一、水稻稻瘟病 1、苗瘟:发生在苗期三叶前芽,芽鞘水渍状斑、病苗基部变褐、上部变黄 褐、枯死、温度大时长灰褐色霉层。 2、叶瘟:秧田、本田发生最严重 3、节瘟:多发生于穗以下的第1、2节位上,褐点→环节扩展,失水干缩易 折断→白穗。 4、穗颈瘟:发生于穗梗至第1枝梗分枝的穗颈部呈褐或墨绿色→白穗 5、谷粒瘟: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大椭圆形→病斑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 →谷粒不饱满黑色。 发病原因(气候因素):温、湿、雨、光、24-28℃有利发病,此温度范围内湿度越大,病害越重,强光可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 防治方法: ①种:a、抗病品种,b、种子处理 ②秧:a、培育无病壮秧,b、药防保护 ③密:合理密植,通风透光 ④肥:配方施肥,增强P、K肥 ⑤水:科学管水,适时晒田,介绍沟垄栽培、育秧栽培技术 ⑥药(化学药剂防治):a、40%的富士一号,150ML/亩,b、用75%三环 唑,30克/亩,兑水45KG喷雾,连房三次,隔5-7天一次。 二、水稻白叶枯病 1、普通型:即典型的叶枯症状。一般在分蘖后期才较明显,发病从叶尖或 叶缘开始,初现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后沿叶脉从叶缘或中脉迅速加长 而扩展成条斑,可达叶片基部或整个叶片,最后变为灰白色或黄白色, 易见黄色珠状菌脓。 2、急性型:叶片病斑暗绿色,扩展迅速,几天内全叶呈青灰色或灰绿色, 最后变为白色,像开水烫过似的,病部有蜜黄色珠状菌脓。 3、雕萎型:多在秧田后期至拔节期发生,病株心叶或心叶下1-2叶,先呈 现失水青卷而后枯萎的症状。 4、叶黄型:病株较老的叶片颜色正常,新叶呈均匀褪绿或黄色或黄绿色宽 条斑,以后病株生长受到抑制(此型目前国内仅在广东省发现)。 发病原因: ①气候条件:温度25-30℃,相对湿度90%,暴风雨有利白叶枯病的发生和 流行。 ②栽培管理:与水肥关系十分密切,串灌、漫灌加重发生和流行,偏施氮 肥,追施过早、过迟,有利病害发生。 ③水稻品种:粳稻比籼稻抗病,糯稻比粳稻抗病,窄叶比阔叶抗病,在分 蘖末期后抗病率下降,抽穗期最易感病。 ④菌源因素:病虫、病草、再生稻是本病的主要初级染源。 农业防治:排灌分开,浅水勤灌,适时晒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避免氮肥施用过量。 药剂防治:用叶枯净或农用链霉素2包,兑水45KG,喷雾防治。

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1 / 19 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立枯病(xx病) 在使用调制剂的情况下,发生立枯病主要与播种量有密切的关系。播种量如果每平方米超过300克时,容易得立枯病。早晨未出太阳时检查苗床,如发现苗床有一块块苗虽然没黄,但没有水珠时说明已得立枯病,这时打药就可以挽救,如果等到苗黄后打药就只能控制发病。是不是立枯病主要看以下几点,首先看稻苗心叶尖上有没有水珠或黄不黄,其次是把病苗连根拔后,根和茎的连接处掰开看茎的中心,如变黑时 就是立枯病。立枯病往往心叶死的比下部叶片早。一旦发现立枯病,应立即打药防治。 二、青枯病 也是立枯病的一种,但青枯病主要是苗床管理不当引起的病害。在苗期通风少,床温高,再加上浇水多就引起稻苗徒长,结果地上部长的过大,地下部的根系供水的能力小于地上部茎叶的蒸发,严重时就得青枯病。防治的方法是平时苗床管理上多通风,早通风,控制温度和湿度。千万不能因为气温高进行大通风或中午时分揭膜浇水,应当早上出太阳前或晚上太阳落下以后开始小通风,以后慢慢再大通风,促进稻苗根系生长,让稻苗适应环境。如果青枯和黄枯混合发生时,按照防青枯的方法管理的同时还要打防治立枯

病的药。 三、烧苗 这里烧苗指的是施肥过多引起的一种现象。施肥过多往往整床或一块块出苗不齐,不出苗或出苗后立针期开始不长,一般根系小、黑、不扎根。这样的苗只要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白天多浇水,大揭膜,再浇 水再揭膜,反复进行,使苗床的肥洗掉一部分,促进扎根,稻苗发新根后正常管理。 四、烤苗 2 / 19 烤苗指的是温度过高发生稻茎叶发黄的烧苗现象。出现烤苗大部发生在苗床里加盖平铺塑料膜的育苗方法。如果发生烤苗现象时不要轻易毁苗,因为土壤的温度比棚内空气温度低,有时稻苗的茎叶虽然烤死,但生长点并不一定死,可以继续生长。所以只要生长点不死,每平方米追50克硫铵和生根剂后在30度以下的温度下,尽可能保证温度和湿度,促进稻苗生长,稻苗长出2叶后开始进入正常管理,这样缓过来的苗虽然育不出壮苗,总比重新播种好。 五、冻苗 水稻出苗前一般外温达到零下4℃的情况下,靠塑料膜和土壤的保温性能不至于发生冻害,但出苗后秧苗越大受冻害的程度就越重,受冻害的稻苗刚开始稻叶变成水浸状的浓绿色,经过太阳晒

水稻病虫害种类及图片

水稻病虫害 种子期 1、恶苗病:氰烯菌酯(防效100%)、二硫氰基甲烷、恶霉灵、门神、咪鲜 胺、多菌灵、丙环唑、硅唑咪鲜胺。 2、稻瘟病:门神、三环唑、稻瘟灵。 3、白叶枯病:叶枯唑、井冈霉素、石灰水、门神、乙蒜素。 秧田期 1.绵腐、立枯病:敌磺钠、门神、恶霉灵、甲霜灵、甲霜恶霉灵。 2.白叶枯、细条病:叶枯唑、络氨铜、叶枯唑、氯溴异氰尿酸、硫酸链霉素。 3.灰飞虱:吡虫啉、吡蚜酮、噻嗪酮、异丙威、啶虫脒。 4.稻蓟马: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 5.稻瘿蚊:丁硫克百威。 分叶期 1.稻瘟病:门神、三环唑、稻瘟灵、硫磺、咪酰胺-三环唑。 2.纹枯病:井冈霉素、三唑酮。 3.螟虫:三唑磷、杀虫单、甲维盐。 4.稻纵卷叶螟:吡·杀单、阿维·毒。 5.稻飞虱:吡虫啉、噻嗪酮、异丙威 6.胡麻斑病:稻瘟灵、20%氟硅唑咪鲜胺。 抽穗期 1.稻瘟病:三环唑、氟硅唑、硫磺、门神、咪酰胺-三环唑、稻瘟灵、咪鲜胺。 2.纹枯病:井冈霉素、门神、三唑酮、己唑醇、嘧菌酯、恶霜嘧铜菌酯(高科)、 烯肟菌胺(爱可)。 3.螟虫:三唑磷、杀虫单、甲维盐、毒死蜱。 4.稻纵卷叶螟:吡·杀单、阿维·毒。

5.稻飞虱:吡虫啉、噻嗪酮、异丙威、啶虫脒。 6.稻曲病:井冈霉素、门神、三唑酮、烯肟菌胺。 7.白叶枯、细条病:门神、络氨铜、叶枯唑。 8.穗枯病:三环唑、氟硅唑咪鲜胺、三唑酮。 9.稻秆腐病:稻瘟灵、恶霜嘧铜菌酯、咪鲜胺。 一、稻黑色菌核秆腐病 水稻成株期茎基部的一种真菌病害,又称水稻茎朽腐或小球菌核病。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的小球双曲孢和卷喙双曲孢。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的小球腔菌。 病菌侵害茎基部叶鞘,形成椭圆形或纺缍形黑色斑,后扩大至整个叶鞘,茎秆上也有大块黑斑,后期的茎基部腐烂,植株青枯,茎腔内有大量小球状黑色颗粒状的菌核。成熟后的菌核在病稻草或土壤中越冬,栽秧时附着在秧苗基部,以菌丝从伤口或叶鞘基部侵入寄生。病菌为弱寄生菌,喜高温高湿,故穗期受害比前期重,稻飞虱多的田块病害更重,常造成复合侵染。 二、稻白叶枯病

草莓主要病害的发生和防治

草莓主要病害的发生和防治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农业产业不断进行调整与改革,草莓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和种植地区都有所扩大,不论是从种植面积,还是从种植产量来说,我国的草莓生产规模都居于世界首位。然而在草莓的种植中,病害问题是常见的问题,对于草莓产量和品质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将从草莓的主要病害问题入手,对草莓种植中常见的病害如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以及枯萎病的发生进行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并对草莓病害提出来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对未来草莓病害防控技术的优化和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草莓;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 Occurrence and control of main diseases of strawberry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hina's agricultural industry has been continuously adjusted and reformed. As an important economic crop in China, strawberry has expanded its planting area and planting area, whether from the planting area or In terms of planting yield, China's strawberry production scale ranks first in the world. However,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rawberries, the disease problem is a common problem, which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strawberries. This paper will start with the main diseases of strawberry, analyze the occurrence of common diseases such as gray mold, powdery mildew, anthracnose and blight in strawberry planting, propose targeted control measures, and propos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trawberry diseases. Sexual control measures, prospects for the optim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uture strawberry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 Key words: strawberry; powdery mildew; gray mold; anthracnose; blight;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水稻病虫害图谱(高清完全版)

水稻病虫害图谱(高清完全版) 水稻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线等。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也有很多用处。水稻常见病害1、恶苗病由半知菌亚门串珠镰孢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本田期发病:节间明显伸长,节部常有弯曲露于叶鞘外,下部茎节逆生多数不定须根,分蘖少或不分蘖。剥开叶鞘,茎秆上有暗褐条斑,剖开病茎可见白色蛛丝状菌丝,以后植株逐渐枯死。湿度大时,枯死病株表面长满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状物,后期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囊壳。病轻的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实。抽穗期谷粒也可受害,严重的变褐,不能结实,颖壳夹缝处生淡红色霉,病轻不表现症状,但内部已有菌丝潜伏。2、稻瘟病由半知菌亚门灰梨孢属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

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1、慢性型病斑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菜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这种病斑发展较慢。2、急性型病斑在感病品种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3、白点型病斑感病的嫩叶发病后,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气候条件利其扩展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4、褐点型病斑多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只产生于叶脉间,较少产孢,该病在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节瘟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的造成茎秆弯曲。穗颈瘟初形成褐色小点,放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谷粒瘟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3、白叶枯

水稻病虫害复习题

水稻病虫害复习题 一、填空 1.稻螟虫在国内发生为害的主要有()()()。 2.稻螟虫均以幼虫钻蛀水稻茎杆为害‘造成()和白穗。 3.三化螟以()在()内越冬;二化螟以()在稻桩()及杂草中越冬。 4.三化螟初卵出的蚁螟,可使水稻苗期受害,造成()。破口抽穗的稻株受害,造成()。 灌浆后期受害,造成()。 5.()事影响三化螟发育速度的重要因素。在温度满足的条件下,湿度主要影响()。 6.三化螟在春季雨水()的年份,发生数量()。为害()。另外,秋季季节性寒潮到来()或者()对三化螟发生也有利。 7.水稻的不同生育期对蚁螟的侵入、()、生长发育、()都有影响,期中()、()最易为蚁螟侵入为害。故称危害生育期。当蚁螟()期与水稻的()期相吻合。三化螟发生重为害甚大。 8.二化螟可使水稻分蘖期受害。造成();在()期受害,则造成白穗;灌浆至乳熟期受害,则形成()和虫伤株。 9.稻纵卷叶螟一幼虫()为害。幼虫在苞内刮食()留下一层透明表皮,呈现()。在()期至()期为害。 10.稻纵卷叶螟在适温度为(),相对温度为()以上。 11.稻飞虱俗称()。常见危害水稻的以()为主,其次为()和(),均属()目()科。 12.褐飞虱成若虫均喜欢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对生长()()的稻田有趋性。

13.稻瘟病按发生时期五部位不同。可分为()()()()()。 14.叶瘟可分为()()()()四种类型。 15.稻瘟病病菌以菌丝体和()在病稻草和()上越冬。 16.纹枯病菌主要以()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核和()在病稻草()及其他寄主上越冬。 17水稻纹枯病用药最好掌握在病害由()自()的转折阶段进行。 18.稻白叶枯病主要危害()。一般可分为()()()()(). 19.稻白叶枯病的初侵染源新稻区以()为主。老病区以()为主。 20.水稻纹枯病叶鞘发病现在近水面处出现()状小斑。后扩大成椭圆形并相互联合成()。病斑边缘()中央()。叶片发病似被()。 二.判断并改错 1.稻白叶枯病事细菌性危害。 2.稻白叶枯病在暴风雨袭击或洪涝之后,病害往往在几天之内成灾。 3.稻白叶枯病在湿度大时,病部可出现向萝卜籽大小的菌核。 4.山区和沿海稻区雾多,露重,少光照,稻瘟病不经常发生。 5.褐飞虱主要危害秧田期和分蘖期的稻苗。 6.白背飞虱取食范围比褐飞虱广。 7.稻纵卷叶螟在早、中、晚稻混栽地区,繁殖率和成活率相应提高,发生量大。 8.一般粳稻稻纵卷叶螟的虫量大于籼稻。 9.灰飞虱是三种稻飞虱中发生为害最早的一种。 10.早稻很少发生苗瘟。

水稻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防治病虫害是挖掘水稻增产潜力,提高产量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危害我地水稻的病虫害种类繁多,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恶苗病、稻曲病等,害虫至少在40种以上,食根、食叶、蛀茎或吸食汁液,并能传播病毒病。 (一)、稻瘟病:是水稻最主要的病害之一,水稻生长期叶瘟发生严重时全田呈火烧状,由于危害的时期和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一般以叶瘟和穗颈瘟危害最大。 1、苗瘟:苗期发病,一般病斑不明显,病苗基部灰黑色,上部变褐、卷缩、枯死。湿度大时基部病斑产生大量灰色霉层。 2、叶瘟:秧苗三叶期至穗期发生,叶部病斑常因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的影响,形状、大小和色泽有所不同。分为: ①慢性型:初生褐色或暗绿色小点,后扩大成梭形,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围有淡黄色晕圈,背面产生灰色霉层,病斑扩散较慢。 ②急性型:发生条件适宜,感病品种叶片产生暗绿色,近圆型至椭圆形病斑,两面均有大量灰色霉层,急性型病斑出现是此病大流行的预兆。 3、穗颈瘟:初生褐色小点,后扩展使穗颈整段变褐色或灰褐色,发病早而重可造成白穗,发病晚秕谷多,产孢量大和天气持续多雨时,包在叶鞘内的穗轴也能发病而整段变褐。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N、P、K配合施用,适当选用含硅酸的肥料(草木灰),避免后期氮素过多,冷浸田注意增施磷肥;合理排灌,适时晒田改善田间小气候等。 3、药剂浸种。

4、药物防治。根据测报和田间检查,重点施药保护感病中心和处于易感期的稻田,叶瘟初发期及早喷药控制发病中心,并对周围稻田喷药保护,但是田间喷药重点应是危害较重的穗颈瘟。在破口期及齐穗期各喷一次,可选用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2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兑水50公斤喷施。 (二)、纹枯病:此病在我地发生较为普遍,轻者影响谷粒灌浆,形成大量秕谷,重者不能抽穗或引起倒伏,甚至植株腐烂枯死。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茎杆,形成云形状大斑,常因叶鞘组织破坏,水分、养分受阻而叶片枯死。 病害的发生发展:病害主要以菌核落入土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浸染来源,菌核生活力很强,存活菌核在灌水整田时漂浮水面,插秧后粘附在稻株上产生菌丝浸入,水稻生育期间,由菌丝形成第二代菌核,靠水流传播再浸染。 发病条件:纹枯病的发生危害受菌核基数(历年重病田越冬菌核量大,初期发病较多);气象条件(高温高湿,7、8月份高温雨季,湿度越大发病越重);水肥管理(长期深水淹灌,稻丛间湿度大,而且土壤通气性差,降低抗病性,根系生长不良,偏施氮肥,过度密植,通风透光差发病越重。) 防治方法: 1、清除菌源。大田整耙后,菌核常被风吹集到田边,应打捞“浪渣”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病稻草不能还田,并铲除田间杂草。 2、管好肥水。改变长期深灌为浅灌、勤灌,间歇灌溉,不要串灌,以水控病,N、P、K配合使用。 3、药剂防治。在分蘖盛期(插后20天左右)及孕穗期纹枯病丛发病率达15~20%时,每亩用5%井岗霉素150~200克或16%仙耙稻丰收,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喷雾,喷药时应注意喷于植株中下部,以提高防效。 麦茬免耕田,该虫上升6—12倍,尤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稻曲病(又称青粉病、灰包):主要在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发病后不仅造成严重减产,而且污染稻谷,残留毒素影响人畜健康安全。水稻开花期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害发展,氮肥施用过多,水稻生长过于繁茂嫩绿,植株易感病。

草莓病害高清图讲解

草莓枯萎病

简介 病原尖镰孢菌草莓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Schl.f.sp.fragariaeWinksetWillam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多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发病初期心叶变黄绿或黄色,有的卷缩或产生畸形叶,引起病株叶片失去光泽,植株生长衰弱,在3片小叶中往往有1~2片畸形或小叶化,且多发生在一侧。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后叶片枯黄至全株枯死。剖开根冠,可见叶柄、果梗维管束变成褐色至黑褐色。根部变褐后纵剖镜检可见很长的菌丝。 侵染循环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未腐熟的带菌肥料及种子上越冬。病土和病肥中存活的病原菌,成为第2年主要初侵染源。病原菌在病株分苗时进行传播蔓延。病原菌从根部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在根茎维管束内生长发育,通过堵塞维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坏植株正常输导机能而引起萎蔫。 发生因素 发病温限18~32℃,最适温度30~32℃。连作,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温低,耕作粗放,土壤过酸,施肥不足,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肥料,均能引起植株根系发育不良,都会使病害加重。土温15℃以下不发病,高于22℃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从无病田分苗,栽植无病苗;栽培草莓田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最好能与水稻等水生作物轮作,效果更好;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或深埋,病穴施用生石灰消毒。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2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14%络氨铜200-300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淋茎基部。每隔15天左右防治1次,共防5~6次。 草莓根腐病!!!

水稻病害图谱

一、真菌性病害 1、稻瘟病 叶瘟大田症状,稻瘟病为害造成的白穗 苗叶瘟褐点型

苗叶瘟慢性型 叶枕瘟 苗叶瘟病斑连片

枝梗瘟 穗颈瘟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水稻上为害最重的病害之一,以日照少、雾露持续时间长的山区和气候温和的沿江、沿海地区为重。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苗叶瘟、叶瘟、节瘟、叶枕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以4叶期至分蘖盛期和抽穗期最易感病。 防治方法: 1、采取“狠抓两头,巧治中间”的防治措施。即狠抓苗叶瘟和穗瘟,巧治叶瘟。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最有效的方法。水稻生长前期实行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后期干湿 交替,促进稻叶老健;2、孕穗破口期(即有5%左右穗出现时,一般2—3天)是药剂防治

的关键时期。当苗期或分蘖期,稻叶出现急性型病斑或有发病中心的稻田,或周围田块已发生叶瘟的感病品种田和生长嫩绿的稻田,或在孕穗末期叶病率在2%以上、剑叶发病率的1%以上的田块应及时进行喷药。常发区应在秧苗3—4叶期或移栽前5天喷药预防苗瘟。穗颈瘟的防治适期在破口期和齐穗期;3、药剂可选用75%三环唑。叶瘟掌握在初发病期用药,防治穗颈瘟,一定要在破口初期施用。 2、纹枯病 纹枯病枯孕穗 纹枯病包鞘

叶鞘上不规则病斑 纹枯病严重为害状 纹枯病前期菌核

纹枯病后期蜂窝状菌核 纹枯病是水稻常发且为害重的病害,具有发生面广,大发生率高,为害重,损失大的特点。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稻田里越冬,菌核是最主要的初次侵染源。早稻中后期和晚稻中前期是纹枯病发生发展的盛期,尤以水稻抽穗前后最烈,以分蘖期和孕穗期最易感病。纹枯病是高温高湿的病害,也是多肥茂盛嫩绿型病害。水稻施肥多,生长茂盛嫩绿,天气多雨时,往往发生严重。长期灌深水,偏施迟施氮肥,造成水稻嫩绿徒长,田间郁闭、湿度增高,都有利于纹枯病的发展蔓延。 防治方法:1、采取“在插秧前消灭菌源,插秧后加强肥水管理,并结合发病初期防治,确保水稻倒三叶完好”的防治策略;2、每季耙田后要打捞漂浮在水面上的菌核,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灌水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做到浅水分蘖,足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润,不早断水,防止早衰。 3、化学防治:纹枯病的防治适期为分蘖末期至抽穗期,以孕穗至始穗期防治最好。一般当水稻分蘖末期到圆秆拔节期丛发病率10%—15%、孕穗期丛发病率15%—20%时,应用药防治。高温高湿天气要连续防治2—3次,间隔期10—15天,药剂防治有:苯甲丙环唑,噻呋酰胺。 3、胡麻叶斑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