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调查报告(大学生网恋)

马克思调查报告(大学生网恋)
马克思调查报告(大学生网恋)

评定成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社会调查报告题目:关于“大学生网恋”的调查报告学校:

学院:

专业:

班级:

组长姓名:

调查地点:

指导教师:

一、小组成员名单、学号及任务分工情况(如搜集资料者、问卷设计者、问卷调查者、PPT制作者、拍照录像者、调查报告撰写者等)小组成员名单:

序号姓名学号序号姓名学号

任务分工情况:

搜集资料者:

问卷设计者:

问卷调查者:

PPT制作者:

拍照录像者:

调查分析和总结:

调查报告撰写者:

二、调查的时间进程(包括确定调查题目、设计调查问卷、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统计并分析调查结果、撰写报告报告的时间进度情况)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观念的急剧变化,人们对大学校园里的爱情已经越来越宽容了。网络上出现有关网恋情况越来越显眼,大学生网恋却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种关注引领我们走进大学校园进行了一番调查,于是便有了此次问卷调查的题目。就调查问卷的内容来看,能够充分的反映现实情况,能够得到预期的效果。

调查对象:

调查时间:

1、问卷发放时间:2013年11月10日

2、问卷回收时间:2013年11月10日

调查方式:采用纸上问卷的调查方式,随机的发放问卷

调查统计:共发出问卷100份,其中男生50份,女生50份,所占比例各位50%,总共回收1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00份。

三、问卷调查表(或访谈主要内容)(原始材料附后)

大学生网恋调查问卷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问卷调查,本问卷是为了了解您对当前大学生网恋问题的看法。本问卷采取匿名的方式,不涉及对您个人能力和学习情况的评价,希望您能如实地填写。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1、您是()

A、男生

B、女生

2、您是()学生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您有过网恋的经历吗?

A、没有

B、有过一两次

C、两次以上

D、正在进行

4、您对网恋概念的理解?

A、纯粹的在网络上认识,恋爱,完全没有现实的接触

B、网络中认识,恋爱,然后发展到现实生活中的恋爱与婚姻

5、您对网恋的态度?

A、无所谓

B、玩玩而已,不必认真

C、可投入真情

6、如果您网恋,您网恋的初衷是什么?

A、最求新奇

B、好玩解闷

C、找朋友

D、其它

7、您了解恋友的一些基本情况吗?

A、根本不了解

B、知道一点

C、了解

D、无所谓

8、您与网上恋人常用的联系方式是?

A、上网

B、电话

C、书信

D、电子邮件

E、日常见面

9、您与网上恋人谈对多的是?

A、时事政治

B、日常生活

C、兴趣爱好

D、学习

E、感情

F、其它

10、当您遇到现实学习或生活困难时,您会依赖网上恋人来处理吗?

A、会

B、不会

C、一部分问题会

11、您认为网恋是否对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产生影响?

A、肯定会

B、一般不会

C、没有影响

12、如果有影响您认为哪方面影响最大?

A、心理方面

B、学习生活方面

C、其他

13、您认为网恋的同学性格怎样?

A、内向

B、外向

C、中性

14、您认为在什么情况大学生会发生网恋?

A、满足感情需要如:失落、无聊、感情受挫

B、现实生活中遇到很多麻烦事,想在网上找个人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C、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合适的朋友

15、您认为大学生的网恋的心理类型?

A、游戏型

B、感情寄托型

C、追求浪漫型

D、表现自我型

E、追求时尚型

F、随波逐流型

16、你周围网恋的同学多吗?

A、很多

B、一般

C、很少

D、没有

17、您对网恋的个人意见?

四、调查分析和总结(2000字以上)

关于“大学生网恋”的调查报告

学院:专业:

调查人:调查时间:2013.11.10

调查地点:调查对象:

调查报告撰写人:

“网恋”是一种以现代网恋空间及电子媒介物为主要沟通手段的人际情感交流,不以婚姻为主要目标,而是建立两性之间亲密关系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一种交往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网恋爱情在全国每天都在不断地演变着,在社会当中这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当前,我们对网恋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人们对其不同的态度及看法,并通过深度调查回答他们是否期待或相信网恋,网恋是否存在真爱,如何看待网恋的利弊等问题,以此为学校或网络教育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帮助人们对网恋形成正确的认知,正确的处理网络恋情,谨慎对待网恋。此次调研的实施集中在了暑期,由于异地关系,调查地点较为分散,调查对象针对不同的人群,调查方法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多数人对网恋这个新事物的产生并不陌生,他们一部分人认为网恋太虚幻,不现实,少数人认为网恋能满足精神上的需要,比较赞成网恋行为。但网恋的利弊不容小视,很大程度上其危害远远大于网恋本身所带来的好处。以下就是是我们要分析的主体部分:

一、研究的主要方法

我们组应用了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主要覆盖于内江师范学院,发放了100份问卷,其中回收了100份有效问卷。其中,从调查的男女比例来看,男生50人,占总人数的50﹪,女生50人,占总人数的50﹪。由此可以看出,此次我们的调查对象男女比例基本接近1:1

二、网恋的基本情况

这部分主要是了解一下基本情况:对网恋的态度;网恋的程度或数量;对网恋是否存在真爱的选择;如何看待网恋的利弊。

1、网恋的普遍程度:大多数人没有网恋经历以及不相信也不期待网恋

调查结果表明,有18﹪的人曾经经历过网恋或正在进行中,其中有26个人有过网恋,有8个人正在进行中。

性别差异,在网恋发生率上男生明显要高于女生。在网恋的态度的这一问题上有46%的人抱有无所谓的态度,33%的人选择玩玩而已,不必认真,21%的人选择可投入真情。在其网恋对大学生现实生活产生的影响,38%表示肯定会,45%的人表示一般不会,17%的人表示没有影响。这说明大多数人对网恋的真实性存在很多的不确定,不太相信网恋,也不支持网恋。

2、网恋恋情的发展程度及情况:身边网恋虽多但成功率很低

“网恋”关系的一般是在网友关系上发展出来的。在访谈中,我们发现,网恋形成的前提大多是因为聊得来,有好感,双方在精神上能得到很大的满足。但是一旦网恋促成,牵扯到现实生活,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阻碍,成功的机会显然会降低。数据显示: 在您身边网络的朋友成功在一起并且感情很好有多少?这一问题中没有人选择很多,13%的人选择还算多,22%的人选择不多,37%的人选择很少,29%的选择没有。遇到现实学习或生活苦难时,依赖网上的恋人来处理的态

度这一问题中认为会的有17%,认为不会的占49%,认为一部分问题会的占34%。由此表明,网恋的发展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大多网恋不能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为:不现实,不可靠,风险性高,真实性低。

3、网恋对各个方面的影响:

通过调查发现心理方面的影响较大的是36%,选择学习生活是36%,选择其他的是30%。在网恋的利弊上,我们在访谈中也多方面提到,受访者的说法有如下几个观点:

1、网恋都是假的,网上你可以随便对别人说,可以一起网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就不能。

2、不看好,不可靠,都是未谋面的,会欺骗自己的感情。

3、现在的网恋十有八九都是骗人的,现实恋爱会比较更实在些。

4、其实网恋本身并没有错,只是当事人的把握度可能会有些过分,网恋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还可扩大交往空间。

由此可见,大多数人对网恋都不太看好,对网恋有些以偏概全。我们都知道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关键的是我们自己怎样的去理解、认识、衡量与把握而已。网恋也是如此。首先,网恋有它的优点,用几个词可以概括为真实、坦率、虔诚、自然、放松等,网恋作为隐蔽性很强的交往方式,能够满足精神上的需要,缓解暂时的压力,给人一种无形的安全感。但是,并不是所有网恋都会以美好结局而告终,更多的是“见光死”。痞子蔡曾经说过:网络通常会产生三种人。第一种会在网络上突出他的次要性格,第二种人会在网络上变成他“希望”成为的那种人,第三种人会在网络上变成他“不可能”成为的那种人。所以说,网上的人许多都戴着面具,在网络上你喜欢的他,现实中可能完全是另外一个人。所以网上产生的情感不完全,网上恋爱回到现实中是很少有成功的例子的,网友见面后,其结果往往是可悲的。

除此,网恋的危害也是不容小视的,1.网恋会慢慢毁了婚姻 2.网恋会影响人的生活习惯和前途 3.网恋会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念 4.网恋可能会造成人格分裂5网恋不知道你不知道他的真实想法且不真诚(欺骗) 6.网恋一般趋于年轻化不懂得爱(分不清迷恋与真爱)。7、利用网恋进行犯罪的各种手段造成的损失甚大等等。

所以,我们要客观地认识网恋,谨慎地对待网恋,既不迷恋,也不盲目排斥到目前为止,关于网恋的评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但我们不难发现,网恋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可怕,最重要的是看我们如何去引导。可能大多数人尤其是大学生还是相信在这个网络膨胀的社会中网恋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对网恋的不真实性不以为然。也许他们还缺乏对社会的了解,缺乏人生经验,在追求浪漫的网络爱情时,却往往忽略了某些现实因素的重要性。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网恋成功率低的原因。

我们不能武断地将网恋“判处死刑”,这是很不理智也是很不现实的事情,我们应该做的是将网恋引导到健康的道路上来,使其按照正常的轨道发展,这才是当前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或者说是责任。

要真正杜绝网恋带来的危害,首先要进行正确的观念引导,对接触网络的青少年先打“预防针”,教育其明白网络利弊;其次,要加强网络的监督力度,尤其是要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监督。此外,最根本的还得从源头上抓起——培养足够而健康的兴趣爱好,多接触社会圈子里的人,健康文明上网等等。这样,因网恋带来的痛苦就不会在发生了。

五、小组长对本组调查情况的自我鉴定自我鉴定:

无论是从一开始接到分配的任务,还是在处理任务的过程中,大家骨子里都保持这一种激情,在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还帮助其他组员完成任务,增进了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合作意识。

签名:

年月日

六、指导教师

意见

签名:

年月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

2012年9月9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

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参考范本 日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以及应对措施调查报告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网络化作为这次革命的显著特征,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高等院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随著网络信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作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崛起的第四媒体,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对高校大学生的生命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的影响日益扩大,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副米啊你效果、如网络社会提供了独特的虚拟空间,网民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操作,摆脱了现实社会里诸多规范的约束,造成隐形角色失去规范,侵犯知识产权、制作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等违法行为以及恶意攻击他人、散布虚假信息等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 【正文】 ; 一、青年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小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广大技术师范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一个有关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网上的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我们一共发放纸质调查问卷100份,回收纸质问卷90份,网上调查问卷收到557份,有效问卷472份。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在网络中应该完全遵守显示道德的占有41.8%,87.3%的同学认为提倡网络道德势在必行,赞同和觉得应该进行网络规范的占95.2%。可见,虽然显示生活的多样化使得互联网成为大学生发泄情绪、恶作剧的园地之一,但大学生对网络保持了理智清醒的认识态度,对网络环境的不良现象有着充分、足够的额认识,对整个网络环境在心理上也有较好的准备。 心理学告诉我们,道德认知对行为的支配作用不同于其他科学领域的知识,它并不必然导致相应的道德行为,而有待于上升为道德信念。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的外在表现,是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观念隐藏在染指结构的黑箱里面,难以直接评价、判断。具体在青年大学生的网络上生活中,存在诸多的不道德行为,主要表现有: (一)青年大学生对网络中的非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健康的认识 大学生精力旺盛,接受新事物快,而网路作为一种无国际、开放性的媒体工具,传播信息快捷便利,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文化思想充斥其间,对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没有成熟的青年学生,长期接触互联网,很容易收到网上想异思想的冲击和影响。同时,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得“母语”文化遭受强烈的冲击。互联网的基础语言是英语,占90%以上的信息时英文文化在网络上取得霸权的地位,从而导致西方的意识形态畅通无阻,长期沉溺于互联网的青年学生由此对传统文化逐渐淡漠甚至产生排斥。此外,超过半数的青年大学生由于自制力较弱,会出于好奇心了冲动心理可以去搜索一些宣传西方生活理念、意识形态以及色情、暴力等与社会主义文化相背的内容(见题一)。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虽然不少的学生只是抱着“看一看,不会对自己产生坏影响”的态度,但是,因为自制力较差以及网络道德教育的相对滞后,从而造成网络上大量的不健康信息和内容在大学生群体中广为传播。 题一:你或者你身边的同学访问过宣传西方生活理念、意识形态的网站(包括黄色、暴力等)吗?(单选)(%) 经常访问偶尔访问没有访问过 文史类 16.3 33.7 50 理工类 13.5 29.4 57.1 (二)青年大学生迷恋网络以及利用网络弄虚作假现象严重

浅析大学生网恋现象及对策(一)

浅析大学生网恋现象及对策(一)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网恋在大学生生活中带来的消极影响,分析了大学生网恋的原因,并提出了较为实际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网恋原因对策 一、大学生网恋的消极影响 1.网恋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由于网恋有很大的虚拟性、匿名性等特点,使得大学生在网恋时难以确定对方的身份。虚拟的身份和现实是存在差距的,网恋中的交流手段、方式和现实中也是有不同的。当大学生真正回归现实后就会不适应,变得孤僻、自卑、封闭、不善交流等,时间久了就会造成一些心理疾病,如抑郁症、人格分裂等。 大学生网恋会限制大学生的其他行为,忽视其它生活领域,导致上网频率不断上升,甚至出现不受控制等症状。对于沉迷于网恋的大学生,由于需要长时间的上网,不仅会使视力下降、失眠、头痛、神经衰弱,而且严重的还会患上“网络综合症”。 2.影响社会化进程 一个人只有通过社会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获得了适应人类社会生活的社会性,形成人类基本的心理结构和动力系统,并获得明确的自我观念,使自己的行为具有明确的自我引导和自我控制,这样他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网恋是以网络为载体,构建的一个虚拟社会,它使大学生脱离了社会学习和社会实践。大学生网恋者都活在自己虚拟的世界中,他们在网恋中构建一个理想中的我,而这个理想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是不同的。比如说有的大学生网恋者在网络中活跃健谈,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害羞、寡言。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网恋者所建立的社会认知及新的角色定位是与现实不相符的。这样,当大学生网恋者回归现实后,会因认知结构、角色定位、价值标准不同而更加的感到不被人所理解,同样,现实中的人们也不能理解他们的种种行为。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使这些大学生网恋者陷入越发孤僻的境地,为了寻求网络安慰又会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网络中。这些大学生有的心理素质较差,造成人格分裂、甚至自杀。因此,大学生应认清楚网恋这种交往形式的弊端,决不能沉迷于它。 3.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大学是为将来立业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尤其是21世纪的大学生,更应学好基本功。大学生网恋势必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的时间就会非常有限。网恋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并冲击校园正常的教秩序。特别是对于家庭较为贫困的学生来说,上网谈恋爱就是一种额外消费,网恋将加重家庭负担。 二、大学生网恋的原因分析 1.青春期的憧憬 由于网恋速成性的特点,使大学生网恋者在这一过程中能轻易的找到理想中的恋爱对象,而不必付出艰苦的努力和奋斗。通过网恋这种新的恋爱方式,大学生极易找到一份浪漫的爱情。正是这种感觉才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抛弃传统的面对面的恋爱方式而选择网恋,使他们沉迷于网恋中不能自拔。 2.特有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刺激,对新事物、新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求成欲。网恋作为一种新的恋爱方式,与传统的面对面的恋爱方式完全不同。正是由于它方便省事,又具有时代性,比较时髦,才促使大学生对网恋充满了好奇。 3.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即我们平时所说的随大流。据有关学者调查,92.1%的网恋大学生表示周围人有过网恋的经历,仅有极少部分人是在周围人没有网恋经历的情况下选择这种恋爱方式的。看到

对大学生网恋负面影响的分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346期 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3.38亿,其中青少年网民为1.75亿,占全体网民的51.8%,更有90.5%的大学生将互联网作为重要信息渠道。网恋则日渐成为大学生网络交往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指个体以超越时空限制的网络为载体,与情感对象进行虚拟与现实兼具的情感互动过程。一方面他们可以在网上大胆而直接地与异性交往,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另一方面,这种真真假假的网络情感又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必须提高对这一问题的注意,并对其进行及时正确的教育与引导。 一 网恋作为网络交往的延伸,其本质是凭借现代信息技术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爱情方式,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一定的可取之处。首先,网恋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大学生恋爱对象的选择机会。网络以其技术平台打破了人际交往传统的血缘、地缘和业缘模式,人际互动不再局限于身边狭隘的交往圈子,这使得大学生恋爱的选择机会不再受到时空限制而得以增加。其次,网恋降低了恋爱成本。它可以通过视频和聊天挤掉信息的水分,也可以随时终止交往,从而节省大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成本。第三,网恋可以满足大学生部分心理需要和自我实现的渴望。网络交流可以让人感觉安全,不惧展现内心的秘密和脆弱。同时,一些大学生性格内向、敏感、抑郁、自卑,缺乏人际交往技巧,不善于与异性交往;自我价值感低,不敢向身边的异性表白情感;平时常因缺乏自信而采取逃离现实的回避行为。网络正好给他(她)们提供了掩护自尊、获得异性认可的虚拟环境。所以,大学生网恋并不能完全被社会排除,而会成为一种长期存在的现象,只要网络不会消失,网恋就不会消亡。但是网恋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经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恋成功率低,易给大学生造成情感挫折。网恋扩大了恋爱对象的选择机会,但要想“网事成真”,其实还要跨越比传统恋爱更多的障碍。网恋具有相当的脆弱性,因为多数大学生在网恋开始时仅看重感觉而过滤了金钱、容貌、身份、家世等现实条件。随着网恋的发展,情感依恋开始建立,恋爱意向逐渐萌生,就需要重新对网恋对象进行“资源”审核。如果面试结果不够理想,往往会发生“见光死”的现象。即使对方形象比设定的底限要好,网恋关系确定,在关系维持期间,又涉及距离、时间、经济实力支撑、长久分离所需的情感毅力等现实因素的考验。甚至到了考虑婚姻的阶段,仍有新问题陆续产生:家庭的反对,现实相处模式的重建等等。许多网恋者坦言,网恋最初往往感觉刺激而浪漫,留在网上也许是一段美好的情感体验,但一接触现实便极易毁于一旦。很多网恋也恰是在脱离现实的基础上才得以发生,其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寻找情感寄托,而这并不一定要走向现实。这种恋情要想转入现实也更加困难,通常只是情感空虚阶段的一种廉价满足方式而已。调查表明,大学生网恋的成功率仅为0.1%。 2.网恋易上瘾,可能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网络的距离效应和神秘感极易使大学生网恋上瘾,而一旦上瘾就会沉湎于网络难以挣脱。由于网上聊天、交友、游戏需要注 对大学生网恋负面影响的分析 □卢桂桃 摘要:网恋扩大了大学生恋爱对象的选择机会,降低了恋爱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但网恋成功率低,容易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业的发展,不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高校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态度;广泛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净化网络环境,为大学生创造健康良好的网络生活氛围。 关键词:网恋;网络交往;教育;引导 作者简介:卢桂桃,湖南城市学院政工师。(湖南益阳413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编号XJK08CXL007)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968(2010)04-0058-02 新媒体思政58 2010·4(中)

2021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报告(最新)

篇一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西南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3、调查时间为20**年10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习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习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马克思调查报告doc

马克思调查报告 篇一:马克思主义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封面分数 XX-XX-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调研报告 题目:对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学生使用网络情况的调查报告 学院:专业班级:小组成员: 河南工业大学思政学院原理教研室 前言 1.摘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社会是日趋多元化,文化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网络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越来越引起我们的关注。 2.调查目的:为了了解网络文化的传播对于大学生的影响,进而正确引导广 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我们通过调查问卷 ,统计分析了网络文化对我校大学生的影响 ,以及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参与水平和状态。

3.时间:XX/5/4 4.地点:河南工业大学莲花街校区 5.对象:河南工业大学莲花街校区在校学生 6.方式:问卷调查 7.调查内容:目前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程度、对网络文化的认知程度、受网 络文化的影响程度。 8.活动准备:1、查询有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做好问卷调查 2、确定调查对象和时间 3、保持正确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做好调查 4、通过点差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归纳 9.活动内容:1、提前做好调查问卷 2、了解一些调查礼貌用语 3、四人全部投入调查活动,积极参与此次社会实践 4、随时做好记录,调查结束时尽快写好实践报告 主体 1. 调查问卷: 1. 您的年级是__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2. 您的性别__ A.男B.女 3. 您的网龄有多长?__

关于大学生沉迷网络的调查报告

公共管理学院 社政152 马嘉骏 1500870245 关于大学生沉迷网络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建设者,他们在祖国未来的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关注这一群体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关注我们祖国的发展,我们民族的发展。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本校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分析,揭开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的缘由,重新反思高校,家长,学生,网吧,社会管理部分所承当的责任,并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网络游戏沉迷给许多青少年带来危害,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网络游戏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虚拟的现实技术吸引力强,完善的游戏产业链和游戏中现实商品的诱惑力大。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压力缺少释放空间,对成就感的渴望缺少社会支持,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缺失和学校教育管理滞后等因素,是大学生网络游戏沉迷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调查研究相干说明 1、研究目的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本校学生网瘾现状,把握网瘾比例在年级、地域和性别上的散布情况。 (2)通过对不同上网目的、网民分类(非网瘾、网瘾偏向、低度网瘾、中度网瘾、高度网瘾)的交叉对照分析,探索上网成瘾与网上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3)通过对不同程度网民的家庭状态等题目进行分析对照,调查家长对大学生消费及上网题目的态度。 (4)通过对调查对象平时的在校情况及上网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学校及社会其他方面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题目的影响。 (5)通过对不同程度网瘾大学生网民的人格因素进行对照分析,探究人格因素对网络成瘾程度的影响。 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星软件进行抽样调查,共收回问卷128份,其中有效问卷113份。 3、调查对象 我校的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基本上反映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 三、调查数据简单分析 1、具有网瘾和网瘾偏向的学生范围 (1)我校学生网瘾比例约16.3% 目前我校网瘾学生约占学生网民总数的16.3%,网瘾现象在我校已不容忽视,需要引发多方关注。 以往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中约有10%15%的网民上网成瘾。例如,有报导称,“整体而言我国上网人群中大约有6%的网瘾用户,而在青少年中这个数字更高达14%”。另外,民盟北京市委2002年的一项抽样调查也显示,“北京市中学生中网络成瘾者比例达14.8%”。

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报告

【调研报告】 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报告 一、前言 互联网被称作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载体,近几年在大学里日趋流行,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对他们的各个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尽管网络存在着诸多优点,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网络信息的开放性、自主性与多元性极容易令部分同学对其产生过度依赖,从而造成大学生心理扭曲,导致人格的发育不健全。据专家分析,频繁浏览黄色、暴力等不健康网站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失衡进而引发杀人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网络时代的大学校园,到底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模式存在着怎样的影响,又是怎样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呢?大学生们是怎样认识这个第四媒体的呢?为了探明目前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和针对这种现状所应采取何种措施, 我们以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主体,进行了“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为课题的调研活动。 此后,我们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并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们得出,大学生上网与 性别和所处年级有关,也和目前激烈的社会竞争有关;上网以家里和宿舍为主,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好奇性;目前网络信息的多而杂使很多大学生对其既爱又恨。 二、调研概述 1、调查目的 ①对网络行为进行分层次全方位的动态调查研究,对不同年级的人的上网年龄、时间、 地点、频率、常上的网站、所关注的内容、上网的体验进行调查。 ②调查大学生上网动机,文案调查包括网络学习,玩游线,网恋,娱乐等 ③最受大学生喜欢的网站排名,和网络分类信息重要程度的排名 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里仁学院大学生为主体,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以大二、大三的学生为主,以大一的学生作为辅助调查对象。为了能全面反映在校大学生的上网状况,我们适当将部分大四学生加入调查样本中,以充实数据库,使其更加接近大学生群体上网现象的真实情况。 3、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问卷由17个问题构成,主要询问了学生关于上网基本情形、偏好、上网影响及其它方面的具体情况。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当代大学生网恋现象的社会学思考_朱新阳

2004年7月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ul,2004第4期(总第110期)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Administrative Cadres College N o.4Jul.N o.110 当代大学生网恋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朱新阳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上海200062) 摘要:进入21世纪后,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恋现象成为网络时代的一种新生事物迅速蔓延,尤其是大学群体的网恋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受“理 性”支配的,行动者的行为原则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利益,而这种利益不仅是物质上 的,更可以是非物质上的。网恋的大学生是在判断网恋行为能最近似的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之 后,作出了网恋行为这一选择的。 关键词:网恋;网恋行为者;网恋行为;理性选择理论 中图分类号:T P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7605(2004)04-0042-03 A bstract:Af ter entering21st century,w ith poprlarization of netwo rk,“online-love”of underg raduates become a kind of new things of cybertimes and spread rapidly,this social phenomenon arouses the attention fro m people more and mo re.People have thought and studied the“online-love”phenomeno nfrom all kinds of visual angles.Originaly in this arcticle,the authour manages to use the a-Rational Choice Theory to think over the“online-love”of underg raduates phenomenon.Aand a ttempts to provide the socilolgy ex pla-nation of the relation of“o nline-lover”to o nline-love”behavior.T he Rational Choice Theory of socilolgy think that peo ple's behav-io rs are co ntrolled by their ration.Behavior principle of perso n w ho take actio n is only for maximum realization ow n interests,w hich can be non-material interestr as ewll as material interest.U nderg raduates“o nline-love”think:online-love”bdhavior can realize the max imum interests,so choose it. Key words:o nline-love;online-love;online-lo ve behavior;the Ratio nal Choice T heory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由互联网带来的许多问题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虚拟的网络空间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人们逐渐体验到一种“数字化”的生存。在这其中,网恋成为一种流行对话,对传统的恋爱方式产生了直接的冲击。深圳21CN网络公司的调查也显示,国内近40%的网民有过网恋经历,不管现实中他们是否已婚。李红革在他的对湖南5所高校的大学生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上网的人数、频率、花费之高,出乎人的意料,而且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在聊天和收发邮件,下载软件和学习知识的只占很少的比例。[1]而在网上聊天和收发邮件正是网恋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可能这些数据没有完全准确、客观、科学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网恋”者数量,但是“网恋”正成为一种随互联网而迅猛发展起来的新的社会现象。因网恋引起的悲剧,如自杀、强暴、欺诈钱财,家庭分裂等等屡有报道,而且据调查网恋在现实中的成功率只有千分之一的可能。便是在被调查的高校学生中,有79.6%的人赞同由于网恋没有太多的顾虑,所以网恋的几率很高;并且至少有53.8%的高校学生不排斥网恋。[2]因此人们给予网恋现象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运用了社会学的理论,着意于对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网恋者与“网恋”这一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关于网恋,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形成定论,学者大多依据自己的理解提出各不相同的网恋界定。如唐魁玉认为,“网恋则是一种以现代网络空间及其电子媒介物为主要沟通手段的感情互动过程。”[3]曾坚朋则认为网恋就是有爱情单身的年轻男女,以超越时空限制的网络作为载体或者工具,对 收稿日期:2004—04—12 作者简介:朱新阳(1981—),男,安徽六安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0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社会学。

《马克思》社会实践报告

上海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论文题目: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师范 姓名及学号:方祺祎110121029 李丹阳110121030 黄乐青110121031 尹航110121032 魏江丽110181034 指导教师:毛勒堂职称:教授 2011年 12月 15日

一、前言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尽管如此,大学毕业生数量仍在逐年上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们小组的成员对身边的同学就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展开了调查。 调查时间:2011.12。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提高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的意识。 调查方法:通过网上派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二、本次调查意义 当今社会正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激烈的竞争,职业活动的竞争尤其突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但是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相对薄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势在必行。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个人意义有以下几点:首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从而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其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从而合理利用学习时间和学习资源。再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以使职业目标和实施策略了然于心,并便于从宏观上予以调整和掌控,能让大学生在职业探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精力。最后,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能对大学生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是大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奋斗的动力,同时也能促进大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另一方面,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首先,规划职业生涯有利于大学生建立科学正确的择业观。许多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是因为他们眼高手低,没有看清就业形势,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其次,规划职业生涯有利于提高就业市场配置的成功率,降低离职率。大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自我认识不足造成就业市场配置率低。同时,部分大学生盲目就业

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状况调查报告范文

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状况调查报告范文 篇一:网络信息与大学生思想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在最近的几项调查中表明,在我国各大高校学院对大学生上网问题并没有给予关注,学院没有为学生上网提供应有的条件,也没有提供应有的指导。先进的网络技术、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对网络认识的滞后及网络化环境的缺失构成尖锐的矛盾。 一、调查背景 据《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XX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网民中18至24岁之间的年轻人所占比例,超过一半以上的网民具有大专以上学历。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上网用户学历以大专以上的青年居多,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网络用户中的主要群体。 二、调查目的 网络功能强大,具有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与大学生猎奇、求知、掌握最新信息等特点相符合。因此,网络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网络已经深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网络究竟对于大学生产生了哪些影响,以及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呢?以及我们如何才能减少网络对于我们的负面影响呢?这就是我们此次调查的目的。 三、调查方法及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方法。一共发放63份问卷,回收63份问卷。 调查对象主要是我校的大学生,从性别来看,女生占43%,男生占57%;从年级来看,大一占38%,大二占38%,大三占21%,大四占3%。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大学生最初接触网络的年龄偏小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初中及初中以前接触网络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68.25%,那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等形成的重要时期,且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因此过早的接触网络,若没有旁人正确的指导,容易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过早的沉迷于虚拟世界。 (二)大学生每天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偏长,对网络依赖较大,影响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花费在网络上不超过1小时的人仅占10%,62%的人上网时长为1--3小时,13%的人上网时长为3--5小时, 15%的人平均每天上网时长超过5小时。周末平均每天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小于3小时的仅占25%,44%的人周末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为3--5小时,17%的人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为5--8小时,周末平均每天上网时长超过8小时的人占14%。由此可见,上网占据了大学生生活的大部分空余时间,甚至还占据了其他学习工作休息的正常作息时间。调查结果显示,78%的人是利用空余时间来上网,5%的人会选择在课堂上上网,8%的人会减少其他活动来增加上网时间,甚至通过延迟睡眠时间熬夜上网的人达到9%。另外,长时间的对着电脑手机等,会给人视力造成伤害,且对于人的身体产生辐射问题;如果坐姿不正确的话,容易造成大学生脊椎炎等健康问题。熬夜上网不仅会打乱自己的生活作息规律影响睡眠,而且对室友的睡眠质量也产生影响。

马克思主义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信仰》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信仰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经济信息全球化得环境中,多种外来思想、观念涌入,对大学生的认识和信仰有很大影响。信仰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精神生活方式,是人们对一定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体系的信奉和遵行。作为深层次的精神导向和精神支柱,信仰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和精神生活。信仰作为一种巨大的力量,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认识情况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中国的未来与发展。而目前,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群体中已出现了信仰危机的现象,对理想、前途感到困惑和迷茫。对此,我们开展了关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识和信仰的调查,来分析大学生的认识和信仰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二、调查时间:2015年5月18日-2015年5月21日 三、调查对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 四、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问卷调查。问卷发放是通过网络邮件等方式发布,由大学生填写,限期统计结果,共限定填写的调查问卷50份,有效回收统计50份。 五.问卷统计:附表(一) 六.问卷结果分析与思考: (一)问卷结果分析 1,受访人主要是大二年级的学生 在我们所调查的50个人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所占比例相差比较大,据数据统计分别为20%、70%、6%、4% 2.当代大学生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积极性有些欠缺 调查结果中,58%学生为修学分而学习马克思主义,只有6%学

生是因为个人兴趣学习马克思主义,28%学生认为马克思认为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了对时间有所帮助。针对是否看过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著作,40%学生表示不想看,没什么兴趣;24%学生表示看过,但是看不懂;26%学生表示想看,但是看不懂。由此可以看出,我们从小到大思想政治课都有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学生大部分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有或多或少的有了解的。但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是否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必要的问题时,40%学生不想看马克思,感觉没什么兴趣。针对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理论成果等内容的了解程度的问题,6%学生对此比较了解,56%表示有所了解,38%表示不太了解。.当被调查到你是否读过除了教科书以外的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著作,52%同学表示没有读过;34%表示偶尔有读;14%表示经常读。此结果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并不是很积极,仅有一小部分人认为十分有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有一小部分人对马克思有所了解。这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是个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兴趣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3,当代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是十分积极的 调查结果中显示,64%的被调查者中认为有说服力,没有过时,14%的认为没有说服力,已经过时,另外6%的表示不清楚。大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还是信任的,而少部分对马克思主义持不信仰的态度的大学生,也有他们的一定理由。有28%的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2019年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2019年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大学生恋爱观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 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数学系的学生,进行普遍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28份,回收128份,有效率为100% 3. 调查时间为20**年**月。 二.调查目的 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话题。“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人们对爱情的期待与憧憬;“两情若是久长时,有岂在朝朝暮暮”是人们对爱情的一种态度;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人们对爱情的承诺。而如今在大学的校园中,爱情的种子也正在萌芽。都说恋爱是当今大学生的一堂必修课,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不同的人由于性格的不同以及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恋爱观,从而导致他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处理恋爱关系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积极健康的恋爱观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业与生活有促进的作用,消极错误的恋爱观反而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每一段恋情都应该是纯洁的,自由的,是不能用物质去衡量的。每一段恋情都代表着一种尊重,一份责任,是需要用真心与真情去维系的。而这种理想的恋爱观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出现,甚至一些大学生出现了错误消极的恋爱观,如过分地看重对方的物质基础、恋爱至上甚至失去理智、对待爱情的态度不认真等等。这种恋爱关系容易导致双方恋爱关系的破裂,也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会酿成悲剧。出于这一现状,我们对佛大学生的恋爱观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本校大学生的恋爱观特点,分析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阵对问卷分析的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恋爱观,有助于他们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恋爱与事业、恋爱与生活的关系。大学生恋爱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关注并正确引导大学生恋爱是高校工作的大重点和难点。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大学

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前言 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者和传承者,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如何,这事关祖国的前途命运.确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的新一代大学生不仅要的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而且还要的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素养。然而当代的大学生是否真的是这样呢?这真是值得我们深思。希望在了解人民对于残羹剩饭的处理方式的同时还可以了解或是提出一些更有创新、更有意义的处理方式。 调查目的: 目前,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问题,才能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调查对象: 大学生就业,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洛阳大学100名同学。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

大学生网恋情况调查报告

对大学生网恋看法的调查 调 查 报 告 对大学生网恋看法的调查 报告题纲:

(一)基本资料 (二)导言 (三)正文 (四)总结 (一)基本情况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对于网恋的个人问题的看法,深入剖析大学生网恋的心世界。 调查对象:科技大学在校学生 调查容:大学生网恋情况以及对于网恋的看法,态度等。 调查时间:发放问卷----4月8号 回收问卷----4月9号 分析统计----4月10号 报告撰写——4月11号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人员分工:问卷设计:全体成员 问卷调查:全体成员 分析统计:全体成员 前言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已离不开互联网。由互联网的普及所带来的现象——网恋引起公众的关注。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于网恋的个人问题的看法,深入剖析大学生网恋的心世界,我们组做了一个关于大学生对网恋现象看法的调查。本次调查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共发放150份问卷,回收率92%,有效回收率92%。 (二)正文 问卷题目分布及前期探究: A.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即性别,年龄(1、2) B.初步了解调查对象对网恋的态度(3、4、5) C.调查同学们是否有过网恋经历,这有利于进一步了解(6)

D.对于有过网恋经历的同学,进一步了解其网恋时的想法(7、8、9、10、11) E.了解大学生网恋的原因和影响及其发展趋势(12、13、14、15、16) 结果与分析: 1、科技大学大学生眼中 的网恋现象 在本次调查中,有33.6%的人认为网恋是以网络为媒介的爱情,可以由虚拟到现实,这个比例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更多的人不接受网恋,有41.6%的人认为网恋无聊,不可信。从调查数据上看,也有9.5%的人认为网恋是柏拉图式的恋爱,15.3%的人对网恋有其他的看法。 2、科技大学大学生对网恋的态度 根据左图可以得知,科技大学在校本科生中,超过60%的学生觉得网恋可 以接受,也有大概50%的学生对网恋比较不赞成,总的来说,大学生对于网 恋还是不排斥的。 3、科技大学大学生对网恋的态度在 您认为网恋是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计百分比 有效 柏拉图式的恋爱 13 9.4 9.5 9.5 以网络为媒介的爱情,可以 由虚拟到现实 46 33.3 33.6 43.1 无聊,不可信 57 41.3 41.6 84.7 其他 22 15.9 15.3 100.0 合计 138 100.0 100.0

马克思主义调查报告记录

马克思主义调查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调查报告封面分数 2012-2013-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调研报告 题目:对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学生 使用网络情况的调查报告学院: 专业班级: 小组成员: 河南工业大学思政学院原理教研室

前言 1.摘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社会是日趋多元化,文化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网络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越来越引起我们的关注。 2.调查目的:为了了解网络文化的传播对于大学生的影响,进而正确引导广 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分析了网络文化对我校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参与水平和状态。 3.时间:2013/5/4 4.地点:河南工业大学莲花街校区 5.对象:河南工业大学莲花街校区在校学生 6.方式:问卷调查 7.调查内容:目前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程度、对网络文化的认知程度、受网 络文化的影响程度。 8.活动准备:1、查询有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做好问卷调查 2、确定调查对象和时间 3、保持正确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做好调查 4、通过点差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归纳 9.活动内容:1、提前做好调查问卷 2、了解一些调查礼貌用语 3、四人全部投入调查活动,积极参与此次社会实践 4、随时做好记录,调查结束时尽快写好实践报告 主体 1.调查问卷: 1. 您的年级是__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情况 调查报告 学院:纺织服装学院 班级:服装表演2班

一、马克思主义简述: 马克思主义(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原理设计。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中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然而,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的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第一、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第二、深入的哲学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呢?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呢? 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其次,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二、调查简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