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遗传练习题

分子遗传练习题
分子遗传练习题

分子遗传练习题

1、细菌转化是指某一受体细菌通过直接吸收来自另一供体细菌的一些含有特定基因的DNA 片段,从而获得供体细菌的相应遗传性状的现象,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菌落光滑,致病,对青霉素敏感。在多代培养的S型菌中分离出了两种突变型:R 型,无荚膜,菌落粗糙,不致病;另一种是抗青霉素的S型(记为PenrS型)。现用PenrS 型菌与R型菌进行下列实验,对其结果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A、甲实验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均可恢复康复

B、乙可观察到两种菌落,加青霉素后仍有两种菌落继续生长

C、丙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所以生长的菌落是PenrS型细菌

D、丁组中因为DNA被水解而无转化因子,所以无菌落生长

2、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④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

以上4个实验,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分别是( )

A、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

C、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3、1944年艾弗里等人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及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B、完成该实验,需要DNA的提纯技术支持,DNA的纯度愈高,实验结果愈明显

C、该实验可以说明DNA只有保持分子结构的完整性才能行使其遗传功能

D、该实验说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DNA或RNA,因不同细菌而不同

4、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5、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方法及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在分析、总结豌豆的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

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6、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S型菌再次进入人体后可刺激记忆B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

B、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C、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高温处理过的S型菌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7、人们对遗传物质和基因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下列关于遗传物质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科学家利用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进行了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霍氏车前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烟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

C、科学家根据同位素示踪实验的结果证实了DNA的半保留复制。生物体通过DNA的复制实现了遗传信息的表达

D、根据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分子模型,每个磷酸基团上连接1个脱氧核糖

8、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RNA不是

B、噬菌体复制扩增时,利用细菌体内的核糖体合成外壳蛋白

C、野生型的噬菌体在侵染细菌之前,需在血浆中添加含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苷酸进行培养

D、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充分搅拌离心后在上清液中检测不到放射性

9、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任何生物个体的遗传物质只有一种

C、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D、不含DNA的生物,RNA是其遗传物质

10、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11、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32P、35S标记同一组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B、该实验的步骤是标记、培养、搅拌、离心、检测

C、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2、噬菌体是一类细菌病毒。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B、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DNA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C、为确认何种物质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D、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标记,再转入培养有细菌的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 次则含32P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1/2n-1

13、正常出现肽链终止,是因为( )

A、一个与mRNA链终止密码相应的tRNA不能携带氨基酸

B、不具有与mRNA链终止密码相应的反密码子

C、mRNA在mRNA链终止密码处停止合成

D、tRNA上出现终止密码

14、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在复制过程中若发生差错,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

B、DNA的复制过程是先解旋后复制

C、DNA的复制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D、DNA复制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

15、绿色荧光蛋白(简称GFP)含有1条多肽链,由238个氨基酸组成,能发出绿色荧光。下列有关GF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控制GFP合成的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应该大于1428个

B、合成GFP的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和游离的脱氧核苷酸等参与

C、将GFP整合到胚胎干细胞中,可用于胚胎发育中细胞的标记定位

D、转入GFP基因的植物细胞能发出荧光说明该基因在植物中成功表达

16、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 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A、①④

B、②④

C、①⑤

D、③⑤

17、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5.8%,其中一条T与C分别占该链基碱基总数的32.9%和17.1%,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32.9%和17.1%

B、31.3和18.7%

C、18.7%和31.3%

D、17.1和32.9%

18、下面是几个同学对有关蛋白质和核酸之间关系的总结。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A、同一个生物体不同的体细胞核中DNA分子是相同的,但蛋白质和RNA种类不一定相同

B、基因中遗传信息通过mRNA传递到蛋白质,遗传信息通过蛋白质中氨基酸排列顺序得到表达

C、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DNA分子多,转录成的mRNA分子也多,从而翻译成的蛋白质就多,如胰岛腺细胞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较就是如此

D、真核细胞中:DNA复制和RNA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完成,而蛋白质合成均在细胞质完成

19、用32P标记的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分裂第一次……第N次,若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40条和2条,则该细胞至少是处于第(几)次分裂的(什么)时期期。

A、第一后期

B、第二中期

C、第三后期

D、第四中期

20、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21、下图是某DNA双链的片段和由它控制合成的一段多肽链(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DNA片段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4个游离的碱基

B、转录的模板是乙链,其碱基序列可代表遗传信息

C、转录形成的mRNA片段中至少有18个核糖核苷酸、6个密码子

D、若箭头所指碱基对被替换,则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可能不会改变

22、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呈线性关系,即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B、人类白化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

C、皱粒豌豆种子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低而蔗糖含量高

D、70%的囊性纤维病患者中,编码一个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23、某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4%,其中一条链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1%,那么,对应的另一条互补链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是()

A、21%

B、29%

C、28%

D、35%

24、5—BrU(5—溴尿嘧啶)既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与C配对。将一个正常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接种到含有A、G、C、T、5—BrU五种核苷酸的适宜培养基上,至少需要经过几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C—G的替换?()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重复题)25、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呈线性关系,即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B、人类白化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

C、皱粒豌豆种子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低而蔗糖含量高

D、70%的囊性纤维病患者中,编码一个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26、下列关于DNA结构与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G与C碱基对含量较高,其结构稳定性相对较大

B、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C、生物体所有DNA分子的转录和翻译是同时同地进行的

D、DNA分子结构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DNA复制准确进行

27、设某大肠杆菌含14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若将其长期培养在含15N的培养基中便得到含15N的DNA,相对分子质量b。现将含15N的DNA大肠杆菌再培养14N的培养基中,则子二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

A、(a+b)/2

B、(a+b)/4

C、(3a+b)/4

D、(3b+a)/4

28、某DNA分子含有2m个碱基,其中腺嘌呤有a个。下列关于DNA复制所需游离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复制一次需要(m-a)个②在第二次复制时需要3(m-a)个③在第n次复制时需要

2n-1(m-a)个④复制n次需要2n(m-a)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29、某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P元素只含32P)。若将DNA分子放在只含31P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两次,则子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比原来 ( )

A、减少1500

B、增加1500

C、增加1000

D、减少1000

30、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培养液,分别培养洋葱根尖,一段时间后检测根尖细胞的放射性,最可能的结果是 ( )

A、前者部分细胞检测到放射性,后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

B、前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后者只有局部区域细胞检测到放射性

C、两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

D、两者所有细胞都不能检测到放射性

二、简答题

1、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进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人类探究“什么是遗传物质”的最具说服力的实验。下图为用含32P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2噬菌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如果仅凭猜想,控制其性状的遗传物质有可能是。

(2)你认为怎样才能得到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3)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有放射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4)一个噬菌体含有一个DNA分子。理论上分析,一个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复制出n个子代噬菌体,其中携带32P的噬菌体有个。复制时用的原材料来自于。

2、图1示意细胞生物遗传信息传递某过程,图2示意DNA结构片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中,艾弗里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找出了导致细菌转化的转化因了,赫尔希则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胞的实验”,他们的实验中共同、核心的设计思路是。

(2)图1所示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是,其中不同于图2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3)科学家在探究DNA复制特点时运用的主要技术是。若把图2所示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3代,子代中含14N的DNA所占比例为。在DNA复制过程中作用于b点的酶是。

(4)若通过“PCR”技术共得到32个图2中的DNA片段,则至少要向试管中加入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3、如图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

(1)完成遗传信息表达的是________(填字母)过程;b过程所需的酶主要有___________。

(2)图中含有核糖的是______(填数字);由②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是_________。

(3)该DNA片段中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__________个。

(4)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与③结构的化学组成最相似的是_____。

A.乳酸杆菌B.噬菌体C.染色体D.流感病毒

(5)苯丙酮尿症是由控制某种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这说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_____。

(6)1978年,美国科学家将人类胰岛素基因拼接到大肠杆菌的DNA中,通过大肠杆菌的繁殖,生产出人类的胰岛素。人的胰岛素基因能在大肠杆菌细胞中表达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说明生物共用一套相同的___________。胰岛素基因拼接到大肠杆菌的DNA中,其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是大白鼠细胞内某生理过程示意图,下表是其曲细精管细胞中存在的两种水通道蛋白AQP7和AQP8的部分比较。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在大白鼠细胞中可进行该生理过程的结构有__________,在图中方框内用“→”或“←”标出该过程进行的方向________。

(2)丁的名称是________,它与乙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甲的名称为________,其基本单位是________。

(4)从AQP7和AQP8在睾丸中的表达来看,细胞分化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的结果。

(5)控制AQP7的基因中碱基的数目至少为________个(不考虑终止密码)。

(6)在AQP7和AQP8合成过程中,与核糖体结合的信使RNA碱基数目相同,但AQP7和AQP8所含氨基酸数目不同,原因是(不考虑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所引起的差异)______________。

(7)大白鼠汞中毒后,对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的影响,哪一个更大些?_______________。

5、下图是小鼠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甲到图乙所涉及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为(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

(2)在小鼠细胞中可进行图甲生理过程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__。

(3)图中的②和④二者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①是一种酶分子,它能促进③的合成,其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5)能特异性识别③的分子是____,它所携带的小分子有机物可用于合成图中[⑤]____。

6、(1)图I中的甲结构所代表的是一个分子结构简图,图中被运输的氨基酸

是(脯氨酸密码子为CCG,精氨酸的密码子为CGG,丙氨酸的密码子为GCC,甘氨酸的密码子为GGC),图I碱基互补配对关系发生在之间。

(2)图II表示的是,人体细胞内所具有的过程是(填序号)。要完成⑤过程所需要的特殊酶是。

7、科学家已经证明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以下是遗传密码破译过程的几个阶段。

(1)根据理论推测,m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可以构成____________种排列方式,实际上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____________种。

(2)1961年,尼伦伯格和马太成功建立了体外蛋白质合成系统,破译了第一个密码子:苯丙氨酸(UUU)。具体的做法是在代表“体外蛋白质合成系统”的20支试管中各加入作为模板(mRNA)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即只由U组成的mRNA),再向20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结果只有加入苯丙氨酸的试管中出现了多聚苯丙氨酸肽链。体外蛋白质合成系统中除了加入全套必要的酶系统、tRNA、人工合成的mRNA和氨基酸外,还需提供。(3)上述实验后,又有科学家用C、U两种碱基相间排列的mRNA为模板,检验一个密码子是否含有3个碱基。假设密码子是连续翻译的:①假如一个密码子中含有2个或4个碱基,则该RNA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应由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②假如一个密码子中含有3个碱基,则该RNA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应由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

(4)1964年又有科学家用2个、3个或4个碱基为单位的重复序列,最终破译了全部密码子,包括终止密码。下表是部分实验:

说明:表中(UC)n表示“UCUCUCUCUCUC……”这样的重复mRNA序列。请分析上表后推测下列氨基酸的密码子:亮氨酸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丝氨酸为________;苯丙氨酸为____________。

8、下图为在实验室中进行的相关模拟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乙模拟实验模拟的过程分别是、。

(2)图中乙过程要顺利进行,还需向试管中加入的物质或细胞结构有、。(3)人们通过研究发现,有些抗生素通过阻断细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繁殖。现发现一种新型抗生素,请你根据上述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这种抗生素能否阻断细菌DNA和人体DNA的转录过程。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C、D4支试管,各加入足量的ATP、核糖核苷酸、相关的酶的混合溶液;第二步:;

第三步:。

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

该实验有可能会出现种实验结果,如果出现,则说明该抗生素只阻断细菌DNA的转录,不阻断人体DNA的转录。

9、下图表示基因控制胰岛素合成过程的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

(1)DNA分子基本骨架由交替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多样性体现在。(2)在图中④结构中完成的是过程,即。(3)图中甘氨酸的密码子是,控制该蛋白合成的基因中,决定“…—甘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谷氨酸—……”的模板链是图中的。

(4)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将人胰岛素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合成人胰岛素。形成重组质粒需要用到的酶有,其作用位点是图中的处(填图中序号)。

分子遗传练习题参考答案

1、B

2、B

3、D

4、B

5、C

6、A

7、B

8、B

9、C 10、D 11、B 12、A 13、B 14、C 15、B 16、A 17、B 18、C 19、C 20、A 21、A 22、C 23、D 24、B 25、C 26、C 27、C 28、B 29、A 30、A 简答题:1、答案:(1)①蛋白质和DNA都是遗传物质;②其遗传物质是蛋白质,不是DNA;

③其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

(2)将宿主细菌培养在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获得含有32P的细菌;用T2噬菌体去感染被32P 标记的细菌,待细菌细胞裂解后,释放出的噬菌体便被32P标记上了。

(3)培养时间过长,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

(4)2 大肠杆菌细胞内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

2、答案:(1)将蛋白质和DNA单独分开,单独、直接观察各自的作用(2)转录 A—U (3)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1/8 (DNA)解旋酶(4)124

3、答案:(1)bc RNA聚合酶(2)②③⑤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

(3)7 (4)D

(5)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6)密码子(遗传密码)胰岛素基因→mRNA→胰岛素

4、答案:(1)转录细胞核、线粒体← (2)胞嘧啶核糖核苷酸乙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组成乙的化学基团之一为脱氧核糖;组成丁的为核糖 (3)RNA聚合酶氨基酸

(4)基因在特定的时间选择性表达 (5)3000

(6)翻译后的肽链进行了不同的加工,分别切除了不同数量的氨基酸(7)初级精母细胞

5、答案:转录翻译

(1) DNA (m)RNA蛋白质(2)细胞核

(3)前者为脱氧核糖,后者为核糖 (4)RNA聚合酶 (5)tRNA(或转运RNA)多肽(肽链) 6、答案:(1)tRNA(转运RNA)丙氨酸tRNA分子内部局部折叠链片段之间;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的密码子之间

(2)中心法则(或遗传信息传递途径)①②③逆转录酶

7、答案:(1)64 61 (2)ATP和核糖体 (3)①1 ②2 (4)CUU CUC UCU UUC

8、答案:(1)转录翻译(2)tRNA 核糖体

(3)实验步骤

第二步:向A试管滴加适量一定浓度的抗生素水溶液,B试管中滴加等量的蒸馏水,同时A、B试管中加入等量相同的细菌DNA;向C试管滴加适量一定浓度的抗生素水溶液,D组滴加等量的蒸馏水,同时C、D试管中加入等量相同的人体DNA;

第三步:把A、B、C、D个4个试管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4支试管中有无RNA的生成。

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

4 A试管中无RNA生成,B试管中有RNA生成,C、D试管中均有RNA生成

9、答案:(1)磷酸和脱氧核糖

脱氧核糖核苷酸(或“碱基对、碱基”)的数量和排列顺序

(有“排列顺序”即可得分)

(2)翻译以mRNA为模板合成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多肽链

(3) GGC 甲链

(4)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限制酶)和DNA连接酶③

大学透视学考试资料[管理资料]

大学透视学考试资料[管理资料] 一( 判断正误(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一点透视又称为成角透视图。( ) 2(1525年丢勒的著作《圆规和直尺测量法》出版,提出一种分格画法,试图以平行透视正方形网格作精确的余角透视图。( ) 3(正常视域是由目点引出的视角约为30度的圆锥形空间。( ) 4(著名壁画《最后的晚餐》运用的是平行透视线条汇聚的特点,将观者的视线引向主人公耶稣的头部。( ) 5(透视学著作第一本出版物于1505年在法国巴黎出版,作者是牧师让.佩雷林。而此前的 透视论著均为手抄本。( ) 6(著名壁画《最后的晚餐》运用的是平行透视线条汇聚的特点,将观者的视线引向主人公 耶稣的头部。( ) 7(轴测图即透视图。( ) 8(透视分为三种,其中消逝透视是使观者识别画面空间距离最有效的表现手法。( ) 9(15世纪末,意大利画家达芬奇阅读了13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学著作,以及弗朗西斯卡的《绘画论》和阿尔贝蒂的《绘画透视学》。( ) 10(一点透视又称为平行透视。( ) 11(采用透视的方法绘图,画面的景物具有近小远大,近实远虚的特点。( )

12(15世纪末,意大利画家达芬奇阅读了13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学著作,以及弗 朗西斯卡的《绘画论》和阿尔贝蒂的《绘画透视学》。( ) 13(传统中国画采用的透视方法按照现在科学的透视方法来衡量是完全准确的。( ) 14(视点是投影中心,眼睛的位置。( ) 15(平行透视中,景物空间的方形景物中平行于透视画面的主体原线与面,在透视画面上发 生透视方向的改变。( ) 16(透视是一种视觉现象。( ) 17(一点透视(平行透视)在表现画面空间的活泼和灵活方面是比二点透视(余角透视)更 好的表现手法。( ) 18(沈括提出中国山水画因其视点、位置的变化而产生了“高远、深远、平远”的三种透视 变化构图特点。( ) 19(中国山水画的透视多为近视距。( ) 20(透视是在平面上的中心投影或平面上的圆锥形投影。( ) 21(中国山水画的透视多为远视距。( ) 22(在我国明代出版了中国第一本透视书。( ) 五(填空题。 1. 15世纪末意大利画家______________阅读了13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学著作,以 及弗郎西斯卡的《绘画透视学》和阿尔贝蒂的______________,写了不少关于透视学、

最新分子遗传学考试复习题

分子遗传学考试复习 题

《分子遗传学》考试复习题 一、选择题 1、DNA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 A )圈 A、1.75 B、2 C、2.75 D、3 2、在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中,( B )调控元件能促进转录的速率。 A、衰减子 B、增强子 C、repressor D、TATA box 3、原核生物RNA聚合酶识别的启动子位于(A ) A、转录起始点上游 B、转录起始点下游 C、转录终点下游 D、无一定位置 4、植物雄性不育与下列( B )有关 A、叶绿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体 5、染色体的某一部位增加了自身的某一区段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称为( D )。 A、缺失 B、易位 C、倒位 D、重复 6、合成多肽链的第一个氨基酸是由起始密码子决定的。细菌的起始密码子一般 为(B)。 A、 ATG B、AUG C、UAA D、UGA 7、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的起始密码子是( D )。 A、 ATG B、UGA C、UAA D、AUG 8、下列哪些密码子不是终止密码子( A ) A、 AUG B、UAA C、UAG D、UGA 9、人的ABO血型受一组复等位基因IA、IB、i控制,IA和IB对i都是显性,IA与IB为共显性。一对夫妻血型均为AB型,则其所生子女的血型不可能是( A )。√ A. O型 B. A型 C. B型 D. AB型 10、通常把一个二倍体生物配子所具有的染色体称为该物种的( B )。√ A. 一个同源组 B. 一个染色体组 C. 一对同源染色体 D. 一个单价体 11、某双链DNA分子中,A占15%,那么C的含量为(C) A、15% B、25% C、35% D、45%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遗传学入学试题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九九六年分子遗传学 一、请说明高等动植物的基因工程与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的异同。什么是当前真核生物基因工 程的前沿?你认为目前动植物基因工程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是什么?(20分) 二、在遗传学的发展中模式生物的应用起了重要的作用,请用一种你最熟悉的模式生物,较 为系统地阐述应用该模式生物进行研究对分子遗传学的贡献。(15分) 三、从突变产生的机制看能否实现定向突变?试从离体和活体两种情况予以说明。(15分) 四、什么是基因组大小与C值的矛盾?造成这种矛盾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估计真核生物基因 组的基因数目?在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是否作用于基因组的大小,请阐述你的观点。(15分) 五、水稻黄矮病毒含有负链RNA基因组,在完成对该病毒核衣壳蛋白基因(N)序列测定的 基础上,将N的编码序列置于水稻Actl基因(是一种组成性表达的基因)的启动子下游,通过基因枪方法导入一个水稻的粳稻品种,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的水稻植株在攻毒试验中表现出对黄矮病毒的抗性。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证明以下两点: 1.转基因水稻的抗性确实是由于N基因导入水稻基因组表达的结果,而不是在转化过程中由于突变造成的; 2.转基因水稻的抗性是由于N基因的转录产物造成的,而不是该基因的翻译产物造成的。(20分) 六、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分子遗传学中广泛地用于各类研究,请具体地说明限制性内切酶在 研究工作中的应用范围。 (15分)

1997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分子遗传学(A卷) 一、在通过测序获得一个基因组克隆的DNA序列后,怎样才能了解该序列可能具有的基因功能,请提出你的研究方案。(20分) 二、请简单介绍你的硕士论文研究(或相当于硕士论文研究)的工作。如果这些工作涉及分子遗传学,请提出你深入研究的设想;如果你以前的工作与分子遗传学无关,也请你提出深入到分子水平的设想。(20分) 三、请指出目前阶段基因工程技术的局限性,并分析这些局限性的原因(你可以在人类基因冶疗,动物基因工程和植物基因工程三个方面任选一个来回答,也可以都回答)。(20分) 四、请说明基因组计划与生物技术的关系。(20分) 五、请说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在分子水平上的特征。(20分)

透视学考试重点

透视学考试重点 透视学 1、简述平行透视在绘画上的运用。 荷兰霍贝玛的<林间小道> 将观者视线顺引导深处,产生画面的深度距离感适 合表现长廊隧道公路铁路 意大利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突出中心人物形成一种稳静的气氛起到截止视 线下行的作用(基督的冷静与十二门徒三人一组一字排开的对称构图形成静与动的对比制约(全开放的艺术处理方法,使观者身临其境( 意大利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中心人物不大但平行透视的构图方法对称的高 大的建筑直角边线直指画幅中心因此牵引掌握了视线使主要形象得以突出一道拱门形成了很深的透视感( 2、简述变线的种类及各类变线的透视消失方向。 答:变线分两大类: 1)、和基面平行的水平变线,灭点在视平线上。其中,和画面垂直的直角线消失于心点;和画面成其他角度的成角线消失于心点以外的余点、距点上。 2)、和基面成一定角度的倾斜变线,不论与画面成多大角度,他们的灭点都在视平线以外。其中,和画面、基面成近低远高角度的直线消失到视平线以上的天点;和画面成近高远低角度的直线消失到视平线以下的地点。 3、原线的种类与透视特征有哪些? 答:原线是指与画面保持平行关系的直线,无论怎样延伸也不会和画面相交, 同类线彼此也不会聚拢、消失。原线包括平行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水平线,垂直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垂直线,倾斜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斜线三大类。原线不产生消失现象,无灭点。 4、简述远近视距的构图效果。

答:视距决定、制约着60度正常视域圈内的画幅,保证表现透视空间的最近、最大合理容量。视距短画面容量小,视距长画面容量大。 5、简述中国山水画和西洋风景画在透视手法上的差异。答:中国山水画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手法,画面视觉空间不受限制。具有时空跨度自由、表现幅度随意的特点,画面容量大。西洋风景画采用焦点透视的构图手法,画面视觉空间受限制。时空容量、表现幅度有严格的限制,画面容量小。 6、平行透视特点: 1)立方体的前后两个面与画面平行,底面、顶面与基面平行。 2)所有向远处消失的立方体各边线都集中到视平线上的心点消失。 3)平行透视指视者在视域60度角之内所表现的画面中只有一个消失点(心点) 4)平行透视画面中大多数线条是平行、垂直线,比较稳定、平衡,适合于表现庄重、宏大的场面。 7、成角透视的画面特点: 成角透视所表现的空间和物体,都是与画面有一定角度的立方体。画面上的立方体空间感较强,画面中主要有左右两个方向的消失点,大多数与底面平行的线条都消失于这两个点。使画面产生强烈的不稳定感,同时也具有灵活多变的特性。在实践运用中往往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画法,表现娱乐、欢快的场面。 8、倾斜线的消失特点: 1)、平行透视中的倾斜线为变线时,表现为近高远低或近低远高两种状态。 2)、平行透视中的倾斜线为原线时,保持原状。 3)、斜面上的变线消失到外面的消失点上。 9、倾斜透视的画面特点: 倾斜透视的画面,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感,相对于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画面视觉冲击力更强,给观者的震撼力更大。倾斜透视展现了不同于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终结版

1 绪论 1.1 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①分子生物学---广义: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或用分子的术语描述生物现象的学科。 狭义:核酸与蛋白质水平上研究基因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包括RNA转录、蛋白质翻译),基因表达的调控以及基因的突变与交换的分子机 制。 ②序列假说:核酸片段的特异性,完全由其碱基序列决定,而且这种序列是一种蛋白质氨 基酸的密码 ③中心法则:DNA的遗传信息经RNA一旦进入蛋白质,也就不可能再行输出。 ④三大原则:Ⅰ、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是相同的; Ⅱ、生物大分子单体的排列决定了不同生物性状的差异和个体特征; Ⅲ、所有生物遗传信息表达的中心法则是相同的 ⑤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内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特点和规律,并通过这些规律认识生命现象的一门科学。 1.2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①细胞学说: (1)以下3点是必修一上的内容: 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以下7点是百度到的内容: a.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b.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 c.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 d. 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 e.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f 生物体是通过细胞的活动来反映其功能的; g.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②正向遗传学:在不知道基因化学本质的前提下,仅依靠表型突变体在世代间的传递规律来研究基因的特征和染色体上的位置,描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的改变,分析它们对生物形态和生理特征所产生的效应。 ③反向遗传学:通过转基因办法来确定某一基因的功能。 ④George Beadle和Edward Tatum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假说 Avery围绕肺炎链球菌的成就第一个动摇了“基因是蛋白质”的理念,为“DNA是遗传物质”的理论建立奠定了基础 Chargaff 法则:A+C=T+G Nirenberg在一周内破解了第一个遗传密码:UUU——苯丙氨酸 Jacob和Monod发现乳糖操纵子模型 Pardee,Jacob,Monod命名的“Pa-Ja-Mo”实验结果证明:基因通过一种RNA严格地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这种RNA被命名为“信使RNA”

中科院植物学考研大纲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植物学考试大纲 本《植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态学、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植物的繁殖以及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四大部分。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特征,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植物细胞的发现、基本形状、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 别。 2.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与幼苗的形成过程。 2.根与根系类型;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3.茎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芽的概念与类型;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类型; 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4.叶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类型;叶的发育、脱落及其原因。 5.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6.营养器官的变态。 (三)植物的繁殖 1.植物繁殖的类型。 2.花的组成与演化;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3.花的形成和发育。 4.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6.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 7.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8.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类型。 9.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四)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 1.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与命名。

2.植物界所包括的主要门类及主要演化趋势。 3.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生活史。 4.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5.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6.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7.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 8.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常见重要科属植物的分类特征。 9.植物物种和物种的形成。 10.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维管植物营养体的演化趋势;有性生殖的进化趋 势;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生活史类型及其演化;个体发育与系统 发育。 11.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演化。 二、考试要求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熟练掌握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理解并掌 握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 2.了解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理解并熟练掌握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 分裂。 3.熟练掌握植物组织的分类及其结构与功能;掌握组织系统的概念和维 管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熟悉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掌握种子的结构与萌发的外界条件;掌 握种子休眠的概念及其原因;熟练掌握种子与幼苗的类型。 2.了解根和根系的类型;掌握根尖的结构与发展;熟练掌握根的初生结 构;理解并掌握根的次生结构及次生生长。 3.了解茎的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熟悉芽的概念与分类;掌握分枝的类 型;熟练掌握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与次 生结构的异同;理解并掌握茎的次生生长。 4.熟悉叶片的形态;掌握叶的组成;理解并掌握单叶、复叶、叶序和叶 镶嵌的概念;熟练掌握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及功能;掌握禾本科植 物的叶的特点;理解并熟练掌握叶的生态类型及特点。 5.了解茎与叶、茎与根间的维管组织的联系;理解并掌握营养器官在植 物生长中的相互影响。 6.掌握根、茎、叶的主要变态类型。

中科院遗传所考博遗传学2003-0712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遗传学入学试题 2003年 一、今年是DNA双螺旋模型发表五十周年。请回答以下问题(20分): 1、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是否等于A+C/G+T ?(4分) 2、DNA双链的两条链中是否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为什么?(4分) 3、大肠杆菌的基因组DNA的长度约为1100微米。请根据DNA模型估计其基因组的碱基对数目。(4分) 4、如果两种生物基因组DNA在四种碱基的比率上有显著差异,那么预期在它们编码的tRNA、rRNA和mRNA上是否也会在四种碱基的比率上呈现同样的差异?(8分) 二、在一牛群中,外观正常的双亲产生一头矮生的雄犊。请你提出可能导致这种矮生的各种原因,并根据每种原因提出相应的调查研究的提纲(注意整个调查研究工作必须在两个月内完成)。(20分) 三、请给出以下6种分子标记的中文全称、定义、检测方法及其在遗传分析中的特征。(20分) RFLP , microsatellite , STR , SSLP , SNP , InDeL . 四、在普通遗传学中,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有哪几种?请举例说明其中的两种相互作用?请从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阐述,并举例说明。(20分) 五、有哪些诱变剂可以诱发基因突变?基于突变被辨认的方法,可以将突变分为哪几种类型?哪些类型的突变对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最有意义?为什么?对一个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真核生物,如何构建一个突变体库,以揭示基因组中预测基因的功能?(20分)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遗传学入学试题 (2004年) 注意:(1)答题必须简明扼要。如有必要,可以图示辅助说明; (2)答题时可以不必抄题,但需注明题目序号; (3)所有答题不要写在试卷上,请全部书写在答题纸上; (4)第一题为选答题,第二至五题为必答题。 一、选答题:请在第1与第2题间选答一题。若两题均答,只按其中得分最低的一题记入总分。(每题20分) 1. 列举动物遗传研究中常见的两种模式实验动物,它们各有哪些特点?对遗传学的发展有哪些主要贡献? 2. 在植物遗传研究中,经典遗传学实验材料常采用豌豆和玉米,而现代遗传研究则更趋向利用拟南芥菜和水稻,试述发生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以及它们在植物遗传学发展史上的主要贡献。 二、对于突变体的诱导有许多种方法,请分别列举一种化学的、物理的以及生物的突变体诱变方法。对于表型相同的一组突变体,请设计一遗传试验,验证这些突变属于相同位点(alleles)突变还是不同位点(non-alleles)的突变。(20分) 三、转座(transposition)与易位(translocation)有什么不同?它们各自有哪些类型?对于基因组的进化各有哪些意义?(20分) 四、简述你所从事过的一项最主要研究工作。如果给你以足够的研究条件,以及3-4年的时间,你将如何进一步深化你的研究工作?(20分) 五、负调控在生命活动中有重要的意义,除经典的操纵子模型以外,近年来还发现有泛素(ubiquitin)介导的蛋白质降解机制和micro RNA(miRNA)介导的转录和翻译抑制机制,请从后两者中任选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机制与生物学意义。(20分)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遗传学入学试题 (2005年) 注意:(1)答题必须简明扼要。如有必要,可以图示辅助说明; (2)答题时可以不必抄题,但需注明题目序号; (3)所有答题不要写在试卷上,请全部书写在答题纸上。 (4)每题20 分。 一、试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对于保持物种稳定以及遗传多样性的意义。 二、基因组学研究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简述结构基因组学与功能基因组 学的概念,以及利用模式物种进行基因组学研究的意义。 三、已知某物种的两个连锁群如下图所示: cM cM 图中的数字为相应遗传学位点的遗传距离(cM)。 试回答: (1)杂合体AaBbCc 可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 (2)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另一基因X 是否位于图示中的两个连锁群上。 四、转录因子包括什么主要的功能结构域?其主要的结构特点与功能是什么? 五、下述是一个虚拟的分子遗传学问题。 表皮毛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典型的表皮毛结构包括一根主干(main stem) 以及

分子遗传学复习题

分子遗传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指由DNA甲基化转移酶介导,催化甲基基团从S-腺苷甲硫氨酸向胞嘧啶的C-5位点转移的过程。 ENCODE计划(The 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 Project):即“DNA元件百科全书计划”,简称ENCODE 计划,是在完成人类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后的2003年9月由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NHGRI)组织的又一个重大的国际合作计划,其目的是解码基因组的蓝图,鉴定人类基因组中已知的和还不知功能的多个物种的保守序列等在内的所有功能元件。ENCODE计划的实施分为3个阶段:试点阶段( a pilot phase)、技术发展阶段(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hase)和生产阶段(a producttion phase)。 gRNA (guide RNA):既指导”RNA(gRNA,guide RNA),能通过正常的碱基配对途径,或通过G—U配对方式与mRNA上的互补序列配对,指导编辑的进行。 GT--AG规律(GT-AG rule):真核生物所有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其RNA前体在内含子和外显子交界处有两个较短的保守序列,内含子的左端均为GT,右端均为AG,此规律称GT-AG规律。 miRNA:即小RNA,长度为22nt左右,5′端为磷酸基团、3′端为羟基。mi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不具有开放阅读框架,不编码蛋白质,其基因的转录产物是发夹状结构,在RNaseⅢ酶切后以双链形式存在,是近几年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 RNA,它们主要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 RNA编辑(RNA editing) :是指通过碱基修饰、核苷酸插入或删除以及核苷酸替换等方式改变RNA的碱基序列的转录后修饰方式。 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NA 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与siRNA结合后可识别并切断mRNA。 RNA指导的DNA甲基化(RNA Directed DNA Methylation RDDM):活性RISC进入核内,指导基因发生DNA的甲基化。 密码子摆动假说(wobble hypothesis):密码子的第1,2位核苷酸(5’→3’)与反密码子的第2,3核苷酸正常配对;密码子的的第3位与反密码子的第1位配对并不严谨,当反密码子的第1位为U时可识别密码子第3位的A或G,而G则可识别U或C,I(次黄嘌呤)可识别U或C或A。 比较基因组学(comparative genomics):是一门通过运用数理理论和相应计算机程序,对不同物种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来研究基因组大小和基因数量、基因排列顺序、编码序列与非编码序列的长度、数量及特征以及物种进化关系等生物学问题的学科。 表观遗传变异(epigenetic variation):基因的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而是由于DNA甲基化,组蛋白的乙酰化和RNA编辑等修饰导致基因活性发生了变化,使基因决定的表型发生变化,且可遗传少数世代,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 超基因家族(supergene family):是DNA序列相似,但功能不一定相关的若干个单拷贝基因或若干组基因家族的总称。 沉默子(silencer):一种转录负调控元件,当其结合特异蛋白因子时,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特点很象增强子,但不增强转录,而是减弱转录,故称负增强子。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是对某一生物或细胞在一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 端粒(telomere):是由独特的DNA序列及相关蛋白质组成的线性真核染色体的末端结构,它具有防止末端基因降解、染色体末端间的粘连和稳定染色体末端及其精确复制等功能。 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是从改变某个感兴趣的基因或蛋白质入手,然后去寻找相关的表型变化。 反转座子(retroposon)或“反转录转座子(retrotransposon)”:先转录为RNA再反转录成DNA 而进行转座的遗传元件。 核酶(ribozyme):具有催化活性的RNA, 即化学本质是核糖核酸(RNA), 却具有酶的催化功能。核酶的作用底物可以是不同的分子, 有些作用底物就是同一RNA分子中的某些部位。 核心启动子(core promoter):是指在体外测定到的由RNA polⅡ进行精确转录起始所要求的最低限度的一套DNA序列元件。 化学基因组学(chemogenomics):它是作为后基因组时代的新技术,是联系基因组和新药研究的桥梁和纽带。它指的是使用对确定的靶标蛋白高度专一的小分子

中科院植物学历年真题

《植物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本《植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 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体的形态 结构与发育、植物的繁殖、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植物分子系统学、植物进化发 育生物学以及植物分子生物学七大部分。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概念,掌 握植物形态解剖特征,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 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 分钟,总分150 分 (二)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 三、考试内容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 植物细胞的发现、基本形状、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 别。 2. 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 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 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与幼苗的形成过程。 2. 根与根系类型;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3. 茎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芽的概念与类型;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类型; 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4. 叶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类型;叶的发育、脱落及其原因。 5.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6. 营养器官的变态。 (三)植物的繁殖 1. 植物繁殖的类型。 2. 花的组成与演化;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3. 花的形成和发育。 4. 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 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6. 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 7.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8. 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类型。 9. 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四)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1. 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与命名。 2. 植物界所包括的主要门类及主要演化趋势。 3. 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生活史。 4. 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5. 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6. 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7.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 8.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常见重要科属植物的分类特征。 9. 植物物种和物种的形成。 10. 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维管植物营养体的演化趋势;有性生殖的进化趋 势;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生活史类型及其演化;个体发育与系统 发育;植物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11.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演化。 (五)植物分子系统学 1. 分子系统学的概念。 2. 分子系统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分子系统学研究的进展。 (六)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 1. 进化发育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2. 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3. 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4. 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 (七)植物分子生物学 1. 基因的基本概念、基因结构和基因表达调控。 2. 基因型、表型和环境的关系。 3. 简单的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案设计。 四、考试要求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 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熟练掌握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理解并掌 握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 2. 了解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理解并熟练掌握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 分裂。 3. 熟练掌握植物组织的分类及其结构与功能;掌握组织系统的概念和维 管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 理解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掌握种子的结构与萌发的外界条件;掌 握种子休眠的概念及其原因;熟练掌握种子与幼苗的类型。 2. 了解根和根系的类型;掌握根尖的结构与发展;熟练掌握根的初生结 构;理解并掌握根的次生结构及次生生长。 3. 了解茎的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理解芽的概念与分类;掌握分枝的类

08—02分子遗传学 中科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卷 科目名称:分子遗传学 考生须知: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1、什么是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如何应用反向遗传学技术研究基因功能?目前广泛应用的反向遗传学研究技术是什么?可举例说明。(20分) 2、基因工程中应用的载体主要是对天然质粒进行了哪些人工构建?(10分) 3、什么是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生物信息学主要包括哪些研究领域?可举例说明。(20分) 4、借助基因工程可以改造生物的某些性状,但是在实践中,获取高产、抗逆以及优良品质集一身的超级转基因农作物却非常困难。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10分) 5、已知某病原物的一段基因序列的表达产物无毒性、无感染能力、有很强的免疫原性。有人希望通过植物体来生产该疾病的基因工程疫苗,请设计出一个可行的技术路线。(20分) 6、什么是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为什么要进行遗传多样性的保护?请用实例说明大规模养殖(种植)单一的“优良”动(植)物品种的风险。(20分) 科目名称:分子遗传学第1页共1页

2007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遗传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1.简单说明RNA干扰技术的原理?如何通过RNA干扰方法研究基因的功能? (20分) 2.水稻基因组计划对于水稻遗传学研究有哪些重要意义?(15分) 3.在作物的遗传育种过程中,说明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转基因)的关系。 (20分) 4.研究者在基因工程研究过程中打交道最多的是各种分子克隆载体和受体菌或 细胞,比如构建基因组文库或cDNA文库和开展基因表达时,研究者就必须特别认真选择分子克隆载体和宿主菌或细胞。事举例分别说明构建文库时和作基因表达时应如何选择分子克隆载体和宿主菌或细胞。(20分) 5.当你获得一种很有用的生物材料后,你可能希望克隆该生物中的某个基因。 假设这种生物是一种原核生物,应如何设计该实验?要是它是一种真核生物,又该如何设计此实验?如果你是世界上第一个克隆此基因的人,又应如何设计该实验?要是此基因已在其它生物中被克隆,实验方案又该如何设计?由于各种可能性都存在,你也可以作出必要的假设。如果可用不同方法分离此基因时,这些方法有什么优缺点?(25分)

分子遗传学复习题及答案-

分子遗传学复习题 1.名词解释: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指由DNA甲基化转移酶介导,催化甲基基团从S-腺苷甲硫氨酸向胞嘧啶的C-5位点转移的过程。 ENCODE计划(The 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 Project):即“DNA元件百科全书计划”,简称ENCODE计划,是在完成人类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后的2003年9月由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NHGRI)组织的又一个重大的国际合作计划,其目的是解码基因组的蓝图,鉴定人类基因组中已知的和还不知功能的多个物种的保守序列等在内的所有功能元件。ENCODE计划的实施分为3个阶段:试点阶段(a pilot phase)、技术发展阶段(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hase)和生产阶段(a producttion phase)。 gRNA (guide RNA):既指导”RNA(gRNA,guide RNA),能通过正常的碱基配对途径,或通过G—U配对方式与mRNA上的互补序列配对,指导编辑的进行。 GT--AG规律(GT-AG rule):真核生物所有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其RNA前体在内含子和外显子交界处有两个较短的保守序列,内含子的左端均为GT,右端均为AG,此规律称GT-AG规律。 miRNA:即小RNA,长度为22nt左右,5′端为磷酸基团、3′端为羟基。mi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不具有开放阅读框架,不编码蛋白质,其基因的转录产物是发夹状结构,在RNaseⅢ酶切后以双链形式存在,是近几年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它们主要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 RNA编辑(RNA editing) :是指通过碱基修饰、核苷酸插入或删除以及核苷酸替换等方式改变RNA的碱基序列的转录后修饰方式。 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NA 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与siRNA结合后可识别并切断mRNA。 RNA指导的DNA甲基化(RNA Directed DNA Methylation RDDM):活性RISC进入核内,指导基因发生DNA的甲基化。 密码子摆动假说(wobble hypothesis):密码子的第1,2位核苷酸(5’→3’)与反密码子的第2,3核苷酸正常配对;密码子的的第3位与反密码子的第1位配对并不严谨,当反密码子的第1位为U时可识别密码子第3位的A或G,而G则可识别U或C,I(次黄嘌呤)可识别U或C或A。 比较基因组学(comparative genomics):是一门通过运用数理理论和相应计算机程序,对不同物种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来研究基因组大小和基因数量、基因排列顺序、编码序列与非编码序列的长度、数量及特征以及物种进化关系等生物学问题的学科。 表观遗传变异(epigenetic variation):基因的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而是由于DNA甲基化,组蛋白的乙酰化和RNA编辑等修饰导致基因活性发生了变化,使基因决定的表型发生变化,且可遗传少数世代,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 超基因家族(supergene family):是DNA序列相似,但功能不一定相关的若干个单拷贝基因或若干组基因家族的总称。 沉默子(silencer):一种转录负调控元件,当其结合特异蛋白因子时,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特点很象增强子,但不增强转录,而是减弱转录,故称负增强子。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是对某一生物或细胞在一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 端粒(telomere):是由独特的DNA序列及相关蛋白质组成的线性真核染色体的末端结构,它具有防止末端基因降解、染色体末端间的粘连和稳定染色体末端及其精确复制等功能。

中科院《植物学》真题98-08

199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 无限维管束同源器官颈卵器心皮聚合果无融合生殖核型胚乳花程式孢蒴内始式: (二)、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在那些方面更能适应陆生环境。 (三)、试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异同点。 (四)、何谓木材的三切面?它们的概念怎样?以双子叶禾本植物为例,写出三切面的特征。 (五)、以水稻为例,叙述禾本科植物花序及花的详细组成。 (六)、试述被子植物由小孢子母细胞发育为花粉粒的全过程。 (七)、写出图中数字所指花序类型和胎座类型的名称。……(图略) 199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 有丝分裂次生结构形成层侵填体花程式和花图解真核生物颈卵器世代交替孢子和种子 C3和C4植物 二、试举例说明高等植物根的变态及其主要功能。 三、何谓光合作用,简述提高光合作用的几种途径。 四、试比较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茎的特点。 五、试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200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 管胞;凯氏带;居间生长;合轴分枝;孢子、合子与种子;平行进化;景天酸代谢;双名法;石松类植物;单性结实 二、简述植物细胞中各类细胞器的形态特征与主要特征与主要功能。 三、何谓次生生长?分别以根和茎为例简要说明之。 四、试说明苔藓植物的主要进化特征。 五、白果(银杏)和苹果两种“果”的用法各指什么,试分辨之。 六、请写出下列植物拉丁文的中文属名及所在的科 betula eucalyptus ficus ginkgo mangnolia populus quercus rhododendron salix ulmus 200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 细胞器减数分裂心皮管胞有限花序子实体世代交替地衣楔叶植物通道细胞 二、植物有那些主要的组织,简要说明它们的功能。 三、简述茎尖的结构及其进一把发育形成的结构或组织。 四、简述花在自然演化过程中的主要进化方向。 五、试以海带为例,说明褐藻类植物的生活史。 六、请写出下列拉丁文的中文属名及其所在的科名。 Vitex stipa eucalypms syringe carex poa quercus ligustcum camellia pinus 200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 伴胞衬质势初生分生组织担子高等植物基因突变心皮维管束有限花序生物圈 二、何谓植物的细胞周期,请简要说明其基本的过程。 三、以地钱为例,说明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四、简述禾本科C4植物叶的形态解剖特点及其生态意义。 五、高等植物与低等植物的区别主要在哪里?简述其重要的进化特征。 六、请写出下列植物所在属的拉丁文(写出属名即可),并指出其所在的科。 国槐油松银杏委陵菜青冈栎樟树小麦蔷薇早熟禾睡莲 200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3/30) 真核细胞线粒体韧皮部中柱鞘合轴分枝花被花图式隐头花序维官形成层子叶髓射线 厚壁组织托叶蒴果植物区系植物生活型双名法高等植物模式标本维管束 二、简答题:(10/50任选5题作答) 1、简述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 2、典型的花分哪些主要部分?各部分的形态和结构如何?

分子遗传学重点讲义资料

1.分子遗传学:是研究遗传信息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它依据物理、化学的原理来解 释生命遗传现象,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机制及遗传物质对代谢过程的调控。 2. 分子遗传学研究对象:从基因到表型的一切细胞内与遗变异有关的分子事件。不仅仅包括中心法则中从DNA到蛋白质的过程。 分子遗传学研究内容:遗传信息大分子在生命系统中的储存、复制、表达及调控过程。 分子遗传学研究目标:明确遗传信息大分子对生物表型形成的作用机制。 第二章基因 1.从遗传学史的角度看,基因概念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 泛基因(或前基因)→孟德尔(遗传因子) →摩尔根(基因):基因是功能单位(决定性状),基因是突变单位(基因是突变的最小结构),交换单位(交换的最小结构)三位一体的组合。 →顺反子:在一个等位基因内部发生两个以上位点的突变,如两个突变位点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为顺式结构,生物个体表现为野生型;突变位点分别位于两个同源染色体上,为反式结构,生物个体表现为突变型。即其顺式和反式结构的表型效应是不同的。一个具有顺反效应的DNA片段就是一个顺反子,代表一个基因。(或者具有顺反效应的DNA片段就是一个基因) (基因内部这些不同位点之间还可以发生交换和重组:一个基因不是一个突变单位,也不是一个重组单位) →操纵子:基因是一个转录单位,是一个以不同来源的外显子为构件的嵌合体,处于沉默的DNA介质(内含子)中 →现代基因 2.鉴定基因的5个标准 1)基因具有开放性阅读框ORF。 2)基因往往具有一定的序列特征。 3)基因序列具有一定的保守特性。 4)基因能够进行转录。 5)通过基因失活产生的功能改变鉴定基因。(能排除假基因的干扰) 3.蛋白质基因:能够自我复制的蛋白质病毒因子。 朊病毒:一类不含核酸而仅由蛋白质构成的可自我复制并具有感染性的因子。 4.基因组印记(genomic imprinting):由于一些可遗传的修饰作用(如DNA、组蛋白甲基化作用)控制着亲本中某个单一的等位印记基因活性,从而导致个体在发育上的功能差异,使个体具有不同的性状特征。 5.印记基因(imprinted gene):表达特性取决于它们是在父源染色体上还是在母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6.组蛋白上的共价键修饰:包括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等在组蛋白上以组合形式。这些修饰的组合能改变染色质的结构,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属于一种表观遗传学现象(epigenetics )。 7.组蛋白密码含义: 1)组蛋白末端不同的修饰作用将诱导与染色质相连蛋白之间的相互亲和力。 2)一个核小体中同一末端的修饰可能是相互依赖的,产生不同组合。 3)染色质高级结构的不同性质极大地依赖于具有不同修饰的核小体共价修饰的局部浓度和

2011中科院植物学真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植物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名词解释: 离区、 年轮、 花冠、 伴胞、 细胞分化、 髓射线、 系统发育、 原生质体、 质体、 生态位 简答: 1、花序类型 2、在野外怎样区分裸子被子

3、香椿、臭椿的区别 4、植物组织按功能分有哪些 5、形态学分类的局限,分子生物学为何受欢迎 6、植物进化的趋势和样式Q:735074402 7、植物适应干旱的两个策略,耐旱植物的特征 8、举6种果实类型 论述: ABC模型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植物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20分,每词2分) 1. 初生壁 2. 组织 3. 细胞分化 4. 幼苗 5. 不定根 6. 增殖分裂

7. 枝迹8. 花图式9. 世代交替10. 初生结构 二、填空题(30分,每题3分) 植物的成熟组织按照功能可分为保护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根尖可分为四部分,其中___________是执行根的吸收功能的主要部分,它的内皮层上的特殊结构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个特殊结构被称作__________。 小枝区别于叶轴在于:a. 叶轴顶端无__________;b. 小叶的叶腋无____________。 植物落叶是由于在叶柄的基部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区,该区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层组成。 单室子房胚珠沿腹缝线着生成纵行,称作___________胎座;单室复子房,胚珠沿相邻二心皮的腹缝线排列成若干纵行,称作_____________胎座。 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定,植物命名采用_________法,命名所依据的标本称作______________。 松属植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会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原胚,原胚通常由上层、胚柄层、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 具有柔荑花序的杨柳科曾被归入五桠果亚纲,主要是因为其具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特征。 被子植物起源的单元说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