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复习 (1)

新闻学复习 (1)
新闻学复习 (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是( B )

A.《中国近代报刊史》

B.《中国报学史》

C.《中国新闻事业史》

D.《中国传媒史》

2.梁启超概括的报纸的两大天职是( D )

A.去塞求通,开创新风

B.去塞求通,向导国民

C.去塞求通,监督政府

D.向导国民,监督政府

3.新闻与情报在传播方式上的差别是( A )

A.公开与秘密

B.及时与未必及时

C.有选择与无选择

D.纪实与非纪实

5.新闻价值五要素中的“接近性”的含义除了地理、心理上的接近,还有( C )

A.时间上的接近

B.原因上的接近

C.利益上的接近

D.结果上的接近

6.提出报纸要“准确、准确、再准确”的著名报人是( A )

A.普利策

B.约斯特

C.施拉姆

D.小野秀雄

7.资产阶级新闻价值理论的许多论点直接来源于( D )

A.资产阶级新闻工作者的灵感

B.资产阶级革命家的论述

C.资产阶级新闻学者的研究成果

D.资产阶级报纸经营者的生意经

8.提出“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一观点的是( B )

A.李普曼

B.博加特

C.本杰明

D.庞德

9.20世纪初,第一个将新闻价值理论引入中国的是( A )

A.徐宝璜

B.邵飘萍

C.戈公振

D.蔡元培

10.新闻传播行为“三要素说”(事实、新闻报道者和新闻接受者)的提出者是( A )

A.甘惜分

B.王中

C.邓拓

D.范长江

11.新闻选择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择优,另一个是( B )

A.择全

B.择真

C.择善

D.择美

12.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中处于( D )

A.生产关系层次

B.经济基础层次

C.生产力层次

D.思想上层建筑层次

13.新闻事业的组织实体是( C )

A.权力组织

B.群众团体

C.舆论机构

D.企业实体

14.新闻媒介资产所有者掌握新闻传媒生存权、发展权和经营权的控制行为是( A )

A.经济控制

B.法规控制

C.政策控制

D.行政控制

15.第一个提出新闻自由口号的著名资产阶级政治家是( B )

A.约翰·密尔

B.约翰·弥尔顿

C.华盛顿

D.托马斯·杰斐逊

16.新闻控制的目标是( C )

A.新闻传播与新闻接受的统一

B.新闻管理与新闻自由的统一

C.新闻自由与行为规范的统一

D.社会责任与新闻自由的统一

17.“社会责任理论”提出的时间是( B )

A.19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8.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是( B )

A.人道主义思想体系

B.自由主义思想体系

C.个人主义思想体系

D.专业主义思想体系

19.接受和服从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纪律,是( C )

A.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在思想路线上的表现

B.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在政治路线上的表现

C.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在组织路线上的表现

D.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在群众路线上的表现

21.“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思想的提出者是( C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22.在社会主义国家,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 C )

A.党派之间的监督

B.利益集团之间的监督

C.人民的监督

D.社会成员之间的监督

23.对于报纸批评,毛泽东曾提出( A )

A.“开、好、管”三字方针

B.“稳、准、狠”三字方针

C.“稳、好、管”三字方针

D.“放、好、管”三字方针

24.在新闻舆论监督中最重要的监督对象是( A )

A.权力组织

B.一般干部

C.公民团体

D.各种社会成员

25.对某个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曝光,属于舆论监督中的( C )

A.对一般社会成员的不良行为的监督

B.对决策出台过程的监督

C.对社会不良现象的监督

D.对决策者行为的监督

26.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要求是( A )

A.讲党性,讲政治

B.思维敏捷

C.语言丰富多彩

D.吃苦耐劳

27.新闻信息新鲜性特征指的是新闻事实的( A )

A.时新性和知新性B.反常性和刺激性

C.奇特性和怪诞性D.娱乐性和趣味性

28.新闻事业形成的标志之一是传播方式的进化和转变,它的意思是( B )A.传播规模的扩大和时间的持续

B.由“点——点”到“点——面”的转变

C.传播工具的非手工操作化

D.专业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产生以及有广阔的新闻市场

29.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新闻体制,它的理论基础是( A )A.社会责任理论B.自由主义新闻理论

C.集权主义思想及传播制度D.新闻专业主义思想

30.“民意是我国政府存在的基础,……若由我来定,我们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迟疑地立即回答:我宁愿要后者。”这段著名言论的作者是( D )

A.约翰·弥尔顿B.李普曼

C.施拉姆D.托马斯·杰裴逊

31.我国第一个新闻法是( B )

A.《大清印刷物专律》B.《大清报律》

C.《报章应守规则》D.《暂行报律》

32.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原则区别之一是( B )A.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中不存在市场竞争,而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相反

B.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进行协作竞争

C.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既实行资产公有、也实行资产私有

D.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追求的目标是社会效益

33.我国新闻事业的本土特色中不包括( C )

A.坚持向党负责和向人民负责相一致的原则

B.坚持为社会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针

C.坚持报道的客观、公正、中立立场的原则

D.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原则

34.新闻真实性原则的一般要求中不包括( B )

A.具体事实真实准确B.抽象概念真实无误

C.概括性事实真实客观D.局部具体真实与整体本质真实相一致35.“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积极开展新闻批评”两者间关系的最恰当描述是( C )

A.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应放在第一位B.积极开展新闻批评更为重要

C.二者相辅相成D.视具体情况而定

36.一定政党的阶级利益、意志和思想通过新闻手段集中体现为新闻事业的( B )

A.倾向性B.阶级性

C.独立性D.党派性

37.在无产阶级新闻史上,第一个明确使用“党性”这一概念的是( D )A.马克思B.毛泽东

C.斯大林D.列宁

38.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三大基本特征中不包括( C )

A.革命性和科学性的一致

B.纪律性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一致

C.政治上坚决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D.坚持向党负责和向人民负责的一致

39.除了政治方向正确、舆论话题适时外,“正确舆论”的含义还包括( C )A.舆论立场端正B.舆论观点新颖

C.舆论强度适中D.舆论观点明确

40.现代日报的始祖诞生于( C )

A.德国B.日本

C.英国D.中国

41.《报刊的四种理论》的作者是( C )

A.拉斯韦尔B.王韬

C.施拉姆D.洪仁轩

42.最早开播的成功的电视专业频道是( D )

A.VOA B.ITV

C.BBC D.CNN

43.“舆论”是指( B )

A.政党的主张B.民众的共同意见

C.社会集团的意志D.媒介的观点

44.《中国报学史》是中国第一部新闻史学著作,它的作者是( D )

A.邵飘萍B.梁启超

C.徐宝璜D.戈公振

45.早期的新闻学又称为( D )

A.舆论学B.传播学

C.政治学D.报学

46.提出“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的是( C )A.王中B.陆定一

C.范长江D.宁树藩

47.第一个将西方价值理论引入到中国的是( B )

A.邵飘萍B.徐宝璜

C.吴兴华D.范长江

48.“新闻价值”和“新闻的价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新闻价值指的是( A )A.对新闻的本质和特征的量化把握B.对新闻的社会功能的量化把握

C.新闻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D.新闻有什么作用

49.在新闻事业发展的集权主义阶段( C )

A.新闻财团垄断报刊B.媒体间进行自由竞争

C.政府严格控制新闻D.传媒成为人民的喉舌

50.在社会结构中,新闻事业( D )

A.处于生产力层次B.处于经济基础层次

C.属于政治上层建筑D.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51.新闻事业最主要的功能是( B )

A.引导舆论B.报道新闻

C.介绍知识D.提供娱乐

52.新闻报道对于社会实践与生活的反映是( C )

A.被动反映B.合理想象

C.能动反映D.有闻必录

53.新闻控制的实质是( B )

A.剥夺媒介传播自由B.规范媒介传播行为

C.消除媒介舆论表达D.取缔媒介职能权力

54.媒介报道各阶层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生活,这体现了新闻事业的( B )A.阶级性B.社会性

C.民族性D.政治性

55.“以偏概全”的报道现象作为报道的一种失实,它体现于( C )

A.背景材料B.细节与情节

C.概括性事实D.新闻基本要素

56.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原则区别之一是( B )A.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中不存在市场竞争,而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相反

B.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进行协作竞争

C.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既实行资产公有、也实行资产私有

D.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追求的目标是社会效益

57.新闻理论回答新闻学中的( A )

A.根本问题 B.一般问题

C.业务问题 D.所有问题

58.新闻观指的是( B )

A.对新闻的正确看法 B.对新闻的总的看法

C.对新闻的一般看法 D.对新闻的具体看法

59.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手段是( D )

A.逻辑推理B.艺术再现C.虚幻冥想D.忠实记录60.新闻信息的传播特性是( A )

A.及时又公开B.及时又迅速C.公开又公正D.公正又及时61.在新闻传播三要素中,除了事实和新闻接受者之外,另一个是( C )A.媒体B.把关人C.新闻报道者D.经营管理者62.新闻传播过程的主要环节是( D )

A.选择事实—评价事实—播报传递—受众接受—信息反馈

B.选择事实—加工制作—分析评论—受众接受—信息反馈

C.选择事实—加工制作—分析评论—受众接受—信息复制

D.选择事实—加工制作—播报传递—受众接受—信息反馈

63.世界上最早的日报是( A )

A.德国的《莱比锡新闻》

B.英国的《牛津公报》

C.罗马的《每日纪闻》

D.英国的《英国每日新闻》

64.新闻舆论产生的起点和依据是( A )

A.新闻事实B.领导指示C.社会传闻D.民间传说

65.要保持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永远属于人民的根本属性,就必须坚持( D )

A.新闻的真实性原则B.新闻的指导性原则

C.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D.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

相一致的原则

66.新闻真实最起码的要求是( A )

A.具体事实真实准确B.概括性事实真实客观

C.对新闻事实的解释和评论实事求是D.反映事物的本质

67.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目前我国新闻机构的主要运作方式是( C )

A.事业单位,事业管理B.事业单位,行政管理

C.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D.企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68. “贝卢斯科尼正式辞职蒙蒂成新总理热门人选”从新闻分类上来看属于一则( D )

A.软新闻

B.国内新闻

C.娱乐新闻

D. 政治新闻

69.提出“两级传播理论”的人是( D )

A.卢因B.李普曼

C.约翰·弥尔顿D.拉扎斯菲尔德

70.“正确舆论”的含义通常应当包括( B )

A.政治方向正确,思想方法正确,话题内容正确

B.政治方向正确,舆论话题适时,舆论强度适中

C.政治方向正确,思想方法科学,传播时间适宜

D.政治方向正确,传播内容健康,传播速度快捷

71.提出“观点的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观点的著作是( A )A.《论出版自由》B.《舆论学》

C.《德国新闻事业史》D.《新闻学原理》

72.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新闻定义出自( D )

A.范长江的《记者工作随想》B.徐宝璜的《新闻学》

C.甘惜分的《新闻理论基础》D.陆定一的《我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观点》73.受众在新闻传播中( D )

A.客体B.主体

C.上帝D.既是客体又是主体

74.世界上最早的日报是( B )

A.1609年《德国观察周刊》B.1663年德国《莱比锡新闻》C.1665年英国《牛津公报》D.1702年伦敦《英国每日新闻》75.新闻职业的弱点是缺乏( C )

A.调查研究的细致性B.权威性

C.创造性D.与社会联系的广泛性

76.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史态、现态和趋态,新闻主要反映( D )

A.史态B.现态

C.趋态D.全态(三态之和)

77.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 B )

A.教育进步B.信息交往

C.战争宣传D.产品交换

78.新闻价值的实质是( D )

A.新闻的社会价值B.生产新闻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C.新闻的宣传价值D.对新闻的本质及其特性的量化把握79.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的信息含量如果等于零,其新闻价值( C )A.很小B.很大

C.等于零D.不确定

80.在中国新闻史上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办报方针的是( C )A.申报B.新华日报

C.新记《大公报》D.新民报

81.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底线是不能( C )

A.批评政府B.揭露政要丑行

C.否定资本主义制度D.批评公众

82.关于新闻法律制度对于新闻自由的作用,最适合的表达是( D )

A.打压B.保护

C.限制D.保护与限制

83.新闻控制的实质是( B )

A.剥夺媒介传播自由B.规范媒介传播行为

C.消除媒介舆论表达D.取缔媒介职能权力

84.“民意是我国政府存在的基础,……若由我来定,我们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迟疑地立即回答:我宁愿要后者。”这段著名言论的作者是( D )

A.约翰·弥尔顿B.李普曼

C.施拉姆D.托马斯·杰裴逊

85.媒介报道各阶层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生活,这体现了新闻事业的( B )A.阶级性B.社会性

C.民族性D.政治性

86.“以偏概全”的报道现象作为报道的一种失实,它体现于( C )

A.背景材料B.细节与情节

C.概括性事实D.新闻基本要素

87.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原则区别之一是( B )A.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中不存在市场竞争,而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相反

B.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进行协作竞争

C.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既实行资产公有、也实行资产私有

D.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追求的目标是社会效益

88.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新闻思想的枢纽是反对政府干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所说的四种理论是()

A.集权主义理论

B.自由主义理论

C.社会责任理论

D.法西斯主义理论

E.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2.新闻作为一种信息,对于受众具有()

A.再现性B.未知性

C.模糊性D.需知性

E.已知性

3.从社会形态和传播制度划分,新闻事业的发展分为()

A.集权主义阶段B.民主主义阶段

C.自由主义阶段D.集团垄断阶段

E.社会主义阶段

4.我国新闻事业“本土特色”体现在它坚持()

A.新闻真实性原则B.“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C.正面宣传为主D.“政治家办报”

E.恪守新闻价值规律

5.电视信号的标准也称为电视的制式。目前各国的电视制式不尽相同,制式的区分主要在于其帧频的不同、分解率的不同、信号带宽以及载频的不同、色彩空间的转换关系的不同等等,现存电视制式主要包括:()

A. NTSC B.PAL

C.SECAM

D.VOL

6公营媒介的主要代表包括:()

A.德国广播联盟

B.英国独立电视台

C.日本放送协会

D.英国广播公司

E.意大利国家电视台

7.在新闻事业的多样性功能中,其基本功能是()

A.报道新闻B.刊播广告C.提供娱乐D.引导舆论E.倡导科学

8.新闻失实的原因包括()

A.政治的原因B.社会的原因C.思想作风的原因D.工作作风的原因E.文化传统的原因

9.信息的特点()

A.共享性、 B.扩缩性、 C.组合性、 D.运用的多角度性、 F.相对性10.“正面宣传为主”这一概念的含义涉及的是()

A.报道程序B.报道纪律C.报道内容D.报道倾向E.宣传效应

11.美国的电视网主要有:()

A.CBS B.Fox ,WB

C.ABC D.UPN

E.NBC

12.“新闻价值五要素说”指的是()

A.时新性和接近性B.显著性和重要性

C.时间性和变动性D.真实性和指导性

E.趣味性

13.新闻传播事业的主体包括()

A.新闻资产所有者、管理者B.新闻信息的接受者

C.新闻信息的提供者D.新闻广告的提供者

E.新闻事业的传播媒介及从业者

14.社会对于新闻的控制,其主要手段或途径有()

A.政策控制和法规控制B.舆论控制和管理控制

C.经济控制和行政控制D.文化控制

E.伦理控制

15.“中国电信资费管理改革本地固话资费将上限管理”是一则()A.政治新闻 B.硬新闻

C.经济新闻 D.地方新闻

E.软新闻

16.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范围主要包括()

A.决策出台过程B.决策执行过程

C.新闻单位自身的工作D.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

E.一般社会成员的不良行为

17.新闻传播流程的环节()

A.选择事实

B.加工制作

C.播报传递

D.受众接受

E.信息反馈

18.报道者的行为产不能随心所欲,也具有如下受动性:()

A.受到报道对象的制约;

B.受到接受者即受众的制约;

C.受到新闻报道者角色定位的制约

D.受到传播工具的制约

E.受到媒介所有者的制约

19.世界著名的新闻通讯社有()

A.美联社(AP) B.路透社(Reuters)

C.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BusinessNews) D.法国新闻社(AFP)

E.道琼斯金融通讯社(DowJones Newswires)

20.新闻批评的原则:()

A. 要出于公心,要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

B. 要客观公正,所用事实材料须准确无误

C. 要以法律为准绳,以政策为依据,不能感情用事

D. 要善始善终,努力促成问题的合理解决

E. 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提高批评水平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简述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

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日前召开视频会议,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2. 简述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省略)

3.简述“正确舆论”的含义。(省略)

政治方向正确,舆论话题适时,舆论强度适中

4. 新闻价值五要素是什么?

新闻价值五要素: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和趣味性。

时新性:指新闻是新近发生并及时传播的。

接近性:指新闻与受众的接近程度,包括地理,利益和心理等方面的距离远近。

显著性:指新闻事件参与者及其业绩的知名程度。

重要性:指新闻内容的分量及其重要程度。

趣味性:指受众对新闻感兴趣的程度。

5. 简述中国新闻学的形成标志及其基本构架。

1918年10月14日,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9年4月20日,研究会创办了学术刊物《新闻周刊》,它标志着中国的新闻学研究和新闻学教育正式开始,新闻学做为一门专门的学说在中国开始形成。

1919年徐宝璜的《新闻学》的出版,是我们第一部理论新闻学著作; 1923年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出版,是中国第一部业务新闻学著作; 1927 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至此中国新闻学形成了要素较为齐全的学科体系,标志着中国新闻学达到了成熟阶段

6.新闻的特性有哪些?

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息,主要特性:一是新鲜。时新性与知新性的兼有和统一。二是真实。纪实性和选择性的兼有和统一。三是及时又公开的传播,或迅速、及时、公开。

7.1956年以《人民日报》改版为标志的新闻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省略)

8.新闻传播者素质构成的三个主要方面是什么?

一政治素养。首先是马列主义修养,即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其次体现在对党的方针,政策和理解和贯彻,对现实政治气候的准确把握和正确判断上。另外还包括群众观点;二道德素养。包括一般社会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不能遵守公共道德准则的人也很难有真正的职业道德意识。三业务素养。包括学识,即不仅要有知识,而且要有见识,即洞察力;基本功即调查研究和驾驭语言;能力即社会活动能力,新闻敏感及很强的观察力。

9.如何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一报道中的新闻要素、背景、情节等必须真实准确);二长期的报道反映社会真实。三、是新闻的解释要符合客观事实本身的逻辑。

10.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的特征如何?

它的突出特点在于它是一种新型的人类信息交流方式和交往平台,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征:一是信息交流系统的开放性和广泛性;二是信息交流资源的分散性和共享性;三是信息交流方式的交互性和综合性;

11.新闻价值规律的三个基本点是什么?

1.新近事实或相应作品的新闻价值由其所含信息量和重要程度来决定。信息量

越大,重要程度越高,新闻价值越大,反之,新闻价值越小;信息量或重要程度任何一项等于零,其新闻价值等于零。新闻价值规律有三个基本点:事实的新近程度,信息量的大小,重要程度的高低。

12.简述“事实在先、新闻在后”的含义。?

答: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承认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坚持事实在先,新闻在后的基本原理的含义有三:1.有事实才有新闻2.有什么样的事实写什么样的新闻3.已经发生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尚未变成现实地猜测和设想不是新闻。

13.倾向性渗入到新闻传播中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从新闻工作本身的特点看,新闻报道实际上是充满选择的过程,对事实的选择,对报道形式的选择,对报道角度的选择,选择总是必须有所依据,有不同标准的参照,也就必然有倾向性。二,从新闻传播者个体的角度看,新闻是通过传播者的头脑对外界不断变化的事物进行反映的结果;三,从新闻媒介的角度看,不论哪个时代,哪种社会政治体制下,新闻媒介总是控制在一定阶级,党派,社会集团的手中的;其四,从受众需要看,受众的情感需求,受众的理性诉求也决定了新闻报道必然有倾向性

14、请分析美国媒体的党派倾向及其成因.

一,各种媒体都或多或少具有倾向性。目前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和传统大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支持民主党,而福克斯新闻网FOX、《华盛顿时报》及众多广播电台等极力拥护共和党,

二,党派色彩三大成因

首先,美国媒体的政党性质从美国新闻事业诞生时就存在。

其次,目前媒体的新党派色彩兴起有更深刻的政治层面考虑。

第三,收视率的争夺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是电视媒体党派色彩的原因。

15.新闻与情报的区别?

一新闻的受众是社会公众,情报的受众则是特定的人和人群;二新闻以“点_面”的模式向社会公开传播,情报常以“点_点”的模式不公开传播;三情报有专业性,新闻具有社会性。

16.以社会形态和传播制度来划分,新闻事业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省略)集权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集团垄断阶段

17.何谓“便士报”运动?

19世纪30年代,首先以本杰明·戴在纽约创建《纽约太阳报》为肇始,掀起了所

谓"便士报运动"(即一便士买一份报纸).此后,以普通劳动者为读者对象的通俗化的报纸,就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了.

便士报的实质就是买报人不再需要支付报纸的全部成本,报社通过这一方式改变了以前报纸只是富人才买的起的状况,使报纸成了当时最大的信息传播媒介,为后来的报纸广告业打下了艰实的基础,这也是报纸获取最大利润率的关键. 便士报经营方针:

面向市场,面向普通百姓,文字浅显简洁,便于普通人阅读

经济上完全自立,一切开支均由广告收入来支撑

强调“独立舆论”,不做政党奴仆

追求趣味和刺激,大量刊登骇人听闻的东西

从评论为主变以新闻为主,从“观点纸”变为名副其实的“新闻纸”

18.新闻批评与正面宣传的关系如何?

新闻批评与正面宣传是一种辩证关系,它们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

一、正面宣传是从正面颂扬和肯定一切值得褒奖的好人、好事、好现象、好气象。批评报道是从总结反面教训中找出新的前进的道路,两者都是为把工作搞得更好,让事业发展得更快。

二、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告诉我们,不破不立。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新闻批评的意义,要敢于开展新闻批评,同时要认识到,批评的目的在于鼓励。

三、对于每个新闻机构来说,都应当始终把握住让正面报道占主导地位,批评报道只能占次要地位。新闻宣传应把主要篇幅用于报道新人、新事、新成就上,始终给群众以信心和力量。

19.简述新闻从业者的素质特征。(省略)

20.新闻控制的目标和五种途径是什么?

新闻控制的目标是:给予新闻传播一定的自由度,使传播行为与社会规范保持一致,不违背施控者的利益和主张,新闻控制的目标是新闻自由与行为规范的统一。对新闻传播行为实行的社会控制,包括如下手段:

经济控制:即经济命脉控制,是新闻资产所有者对传媒施加的控制手段,用经济掌握新闻传媒的生存权、发展权和经营权。

法规控制: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对新闻传播施加的控制。

政策控制:国家和政党通过制定新闻政策对新闻传播施加的控制。

行政控制:国家对新闻事业进行行政管理

伦理控制:通过制定新闻职业道德标准对新闻媒介施加的控制

21.新闻与舆论的关系如何?

一、媒体具有引发舆论、引导舆论的天职

二、媒体应该利用舆论有力监督社会不良风气

三、监督对象有政府、企业、个人、现象、媒体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公权力地行使。

四、政府应加强对舆论监督的支持保护力度、包括新闻立法

22什么是电视的制式,目前世界范围内电视制式包括哪些?

电视信号的标准也称为电视的制式。目前各国的电视制式不尽相同,制式的区分主要在于其帧频的不同、分解率的不同、信号带宽以及载频的不同、色彩空间的转换关系的不同等等,目前包括NTSC制PAL制和SECAM 制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试述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实质及其要求

(1)真实性原则的实质

一切新闻报道就必须如实地报道事实的真相,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内容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真实也是新闻特有的优势所在,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事业,新闻工作者的生命。

真实对于新闻存在和发挥影响力的决定性作用,使它成为新闻报道所追求的重要目标,真实性自然也成为一切新闻传媒普遍提倡的一项基本原则。

(2)真实性原则的要求

1. 具体事实真实准确,这是新闻最起码的要求,它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

A. 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准确无误;

B. 新闻所引用的材料必须准确可靠;

C. 新闻中使用的背景材料必须完全真实,而且要做到全面,客观,实事求是

2. 概括性事实真实客观。对概括性事实同样要求做到真实、客观、准确、全面、符合实际,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3. 真实性原则的更高要求:本质事实。

1) 所谓本质真实,是指新闻报道要反映出事物的内在品质和规律。

2)实事求是的说,社会主义的新闻报道确实有一个反映生活本质、时代本质和历史本质的问题

3) 对本质真实论的要求是有条件的,并非所有的新闻报道都要做到反映事物的本质

4) 其实,大量的深度报道,包括一超级解释性报道、评述性报道、调查性报道以及工作通讯、事件通讯、新闻评述等等,都属于将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相结合的报道。

5) 本质真实是指新闻报道要反映出事物的内在品质和规律。新闻报道不能仅仅要求所报道事物的表面的、现象的真实,而应当尽可能做到全面、深刻地反映事物内在品质和规律,即应力求做到对所报道事物的整体上的、宏观上和本质上的把握。这即是整体真实、宏观真实的涵义,也是本质真实的涵义。

2. 试述新闻的基本特性。

3.当前我国新闻事业的主要任务包括哪些?

1.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家法律、法令;

3. 监督党和国家工作人员;

4. 成为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

5.提供全方位信息;

6.传播知识,做好服务工作;

7. 做好对外宣传、报道。

4.何谓美国新闻史上“扒粪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了垄断。一些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一部分新闻工作者敏感地意识到这一社会问题的严重性,试图用一种主动的、深入报道的形式来发掘、揭露这些丑恶现象。

内容:

(1)1903年,《麦克卢尔杂志》刊登了林肯·斯蒂芬的《扒粪运动》,揭露了市政腐败的内幕。此后的几年中,一些新闻记者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提供的舞台,把焦点对准一些大企业财阀,揭露他们不顾公众利益巧取豪夺的卑劣行径,揭露丑闻的文章达2000多篇,这些文章的作者被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挖苦为“扒粪者”,这场轰轰烈烈的揭丑运动也被称为美国新闻界的“扒粪运动”。

(2)厄普顿·辛克莱的《屠场》揭露出芝加哥肉类工厂的肮脏黑暗令人震惊,据说老罗斯福总统从此不敢吃香肠,并导致了政府制定通过《食品卫生法》。(3)著名的《麦克卢尔》杂志记者埃达·塔贝尔花5年时间调查并写了15期报道,最后汇编成《美孚石油公司史》,揭露了美孚公司在石油垄断战争中的间谍乃至恐怖主义行为,最终使得美国政府根据1880年的《反托拉斯法》起诉美孚石油公司及其下属的70个相关企业,最终使得美孚石油帝国解体。

意义:“扒粪运动”的大规模舆论监督与其他的社会力量会合,促成了史称“进步主义”的改革,有效地遏制了当时美国社会丑恶现象的滋生蔓延,为今天美国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基础。

(1)“扒粪运动”促成的社会改革如潮水般涌现,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府陆续出台了纯净食品和药物管理法、肉食检查法、反托拉斯法等各种法律,在妇女选举权、住房、教育、劳工、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等方面都做了重大改革。这些措施,有力遏制了腐败的滋生,迅速缓解了已成剑拔弩张之势的社会矛盾。虽然这场运动以“揭丑运动”的旗帜性刊物先后被保守的企业集团购买而宣告结束,但是新闻界掀起的“扒粪运动”却推动了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改革,帮助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的难关,也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发挥了积极的社会

作用。

(2)它不仅促成了美国公民意识的觉醒,更使舆论监督的观念深入人心,(3)创造了现代意义上的新闻调查这种全新的新闻报道形式

可以以其他形式表述,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就可以得分。

5.试述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

(1.)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

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实质是社会分工细化和生产要素整合的有机统一,生产过程的细化和整合,必须靠更加频繁细密的信息交往来实现。这是新闻传播活动扩大规模和提高效率的根本动力。

(2.)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发展水平

市场既是物资交易中心,也是信息交往中心,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的生产方式,对信息沟通依赖性很强。

为了维持和扩大自己的劳动,为了获取他人的产品和推销自己的产品,都需要信息交往先行,离了信息交往无法实现。到这时,新闻信息市场信息业已开成,新闻事业的产床就铺设完备了。

(3.)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质决定新闻传播工具的特点

社会经济形态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基主要成分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产生后和发展了的新闻事业具有由所处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来决定的社会性质和管理体制。

(4.)受众多样化需要决定媒体多样化

技术进步是提高新闻生产力的首要因素,随着科技发展节奏的加快,新闻事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加速状态。

政治民主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权利保证,没有充分的民主权利,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就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不可能解放和发展新闻生产力。

(5)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传播主体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胜任普及文化知识和传播精神文明的工作;接受主体也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才能形成较强的接受新闻和消化吸收精神文明成果的能力(6)新闻教育随着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6.试述新闻学主导性理论中的社会责任论的内容极其意义。

社会责任论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一批学者正式构建,后被西方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成为主导性理论。报刊自由委员会发表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报刊》中集中体现社会责任论的内容。

(1.)对每日的事件给予真实的、全面的和理智的报道,并将它们置于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之中。

(2.)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3.)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

(4)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

(5)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

是在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上的修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媒介不能真正实行自

律,所以提出政府应在适当基础上规范新闻界的行为。提出五方面要求。

适应了西方国家的现实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闻界与大众、政府的矛盾,但不能消除西方媒体与大众的根本对立。

7.试说明近年来频频出现的新闻失实的种类和原因,及如何防止新闻失实。

1.答:所谓新闻失实是指新闻报道脱离和违背客观事实未能反映事实真相的现象。一般分为故意失实和非故意失实两类。故意:一是出于片面的政治功利的需要。二是新闻媒体出于商业的目的,哗众取宠,耸人听闻,不择手段编造新闻;三是新闻从业人员出于畸形的个人名利观,编造新闻;四是一味追新猎奇的新闻观。非故意包括新闻消息源设置圈套;新闻传播者采访不深入;在新闻的时效性竞争中有的新闻机构没等核实就急于发稿,甚至先于事件发稿;新闻传播者知识素养欠缺;近年来互联网的兴起也是造成新闻失真失实的新的原因。

防止和克服新闻的实现象要做到:一、进一步完善新闻传播体制,抵御权力和金钱对新闻传播独立公正地位的损害,使新闻传播真正成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而不是少数权力持有者和利益集团的工具。二加强新闻传播工作者自身的思想修养和职业道德建设;三提高采写编等方面的业务能力,不断地充实知识库存,调整知识结构;四建立和健全新闻传播机构的管理体制,树立层层把关的自觉意识。第五建立和健全对新闻传播业的社会监督机制,尤其是针对新闻失真失实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8.试论新闻传播如何从“媒介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变。

9.有关新闻事业功能的理论,新闻媒体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国家应该如何规范这些功能的发挥?

1.新闻事业的功能

(1.)传播新闻,沟通情况,监测社会环境

(2.)反映舆情,引导舆论;

(3.)倡导科学,介绍知识;

(4.)提供娱乐,丰富生活;

(5.)刊播广告,服务经济这是新闻事业的重要功能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刊播广告对企业、消费者、以及新闻媒介本身,都十分有益,具体表现…。2.以监督社会热点现象,教育大众,树立典型、协调社会等功能发挥新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3.由于新媒体的匿名性、虚拟性、违法成本低、危害性大,传播范围广等特点,更易发生编造谣言、传播谣言等违法行为,国家应以立法等形式规范网络行为,减少立法盲区,使新媒体在和谐国家建设中发挥更大功能。

10新闻批评要坚守哪些原则?

要出于公心,要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

要客观公正,所用事实材料须准确无误

要以法律为准绳,以政策为依据,不能感情用事

要善始善终,努力促成问题的合理解决

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提高批评水平

五、综合应用题(本大题10分)

1.用所学新闻理论知识,分析下面文章中所报道的新闻现象。

新闻学概论—考试重点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用事实说话:指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 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 新闻媒介经营管理:指新闻媒介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新闻政策的前提下,按照新闻媒介的发展目标和新闻事业的发展要求,在社会行业和市场范围内,合理地调配和组织人,财,物,信息等各类有形与无形资源使其保值与增值,从而更好地保证新闻媒介实现社会职能的管理活动,经营行为以及一切运作方式。 新闻选择: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 新闻指导性: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受众:本身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只是表明它作为媒介信息接受者的地位。 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新闻媒介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信息(娱乐)产业。 新闻自由: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 有偿新闻:新闻采编者将具有或不具新闻价值的信息,按照出资人某些宣传意图撰写的新闻。 社会责任论:主张有限制的新闻自由、承认政府对新闻业干预和控制的一种新闻观念。 受众定位:受众定位是指以受众本位为思想基础,确定的目标接受人群,在信息传播活动中,以受众为中心,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需要。 传媒核心竞争力:指一家传媒超越其竞争对手的强项,这个强项就使一家传媒能占得市场先机或稳固地占据市场相当份额。 简答题: 什么是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 观点的公开市场与自我修正过程是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两个互为关联的概念。前者指人们可以自由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受外来干涉和控制。后者指通过多种意见的交流、斗争、丰富,最终战胜虚伪,保存正确观点。, 新闻敏感的判断标准? 能十分迅速地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能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判断和选择出有价值的变化,不拘束于某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思路。 简述社会责任新闻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新闻自由伴随义务和责任,绝对新闻自由不存在,当新闻媒介不履行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时,政府有权对新闻媒介进行干预。 新闻媒介可以通过哪些形式表达立场观点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海报、宣传单、横幅、口头宣传。 为什么说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可新近发生的事太多,报纸无法全部报道出来,因此还得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选择,所以说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大众传媒对经济有哪些促进作用? 1.收集与发布经济信息,引导生产与消费。 2.监督市场秩序,反映社会舆论,纠正经济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和其他偏差。 3.刊登商业广告,激活或满足消费需求。 4.大众传媒作为一种信息产业其本身就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本国创造大量利税,提供大批就业机会。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新闻: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价值:是事实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就是记者敏锐地发现、鉴别和预见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新闻价值取向:是新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要解决的,是新闻工作者按照什么导向、标准对新闻价值进行选择、取舍、和呈现的问题,表现为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倾向性。新闻事业:1、狭义的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 2、广义的新闻事业还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新闻本源:人类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证明,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通过提供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能够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和程度。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1、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2、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一)新鲜性(二)重要性(三)显着性 (四)接近性(五)趣味性 3、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1)传播信息,报道新闻; 2)反映舆论,引导舆论;3)服务受众,服务社会。 4、新闻的客观性:首先,新闻事实及价值要素是客观的。其次。社会与受众的新闻需要具有客观性。再次,社会与受众对新闻价值的检验是客观的。 5、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含义: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新闻媒体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刻把握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内涵,把新闻真实性原则落实到新闻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提高公信力。 6、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政治属性 四、论述题 1、请你谈谈对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认识和理解 答:首先,它肯定了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第二性的,从根本上划清了唯物主义新闻本源观和唯心主义新闻本源观的界限。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这也就意味着,新闻一定要符合客观事实,不符合客观事实就不是新闻。 其次,定义明确指出,事实要成为新闻,必须通过一个中间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报道。 第三,定义强调,新闻报道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3、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4、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5、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6、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7、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

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8、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 9、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10、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新闻专业基础知识

新闻专业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新闻和新闻事业 一、新闻的起源与本源 新闻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事实第一性和新闻第二性 (辨析题:事实与新闻的关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要正确处理新闻报道中事实和思想观点之间的关系,防止主观主义、歪曲事实、制造假新闻。) 二、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目前我国公认的、具有权威地位的定义。) 新闻定义的内涵(必须依据事实;内容上具有新意;公开报道和传播;时间上讲求时效) 三、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与本质要求 具体: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准确无误;引用的材料准确可靠;背景材料完全真实、全面、客观、实事求是。 本质:1、全面、完整、深刻,力求从事实的整体和联系上反映事物内在规律;2、注意代表和反映事物的基本特征和内在本质,对新闻事实的解释和评论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就必须客观、公正、有立场 当前新闻真实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论述题: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让防止新闻失实? 1、新闻真实性的要求——基本要求、本质要求; 2、新闻失实的表现:一)子虚乌有二)合理想象三)以偏概全四)猎奇传讹五)导演摆布六)添枝加叶七)商业炒作 3、怎样防止新闻失实:A、接近“起点源”法,尽量接近“起点消息源”,坚持不做实地采访、不到事发现场不写新闻,是保证新闻真实的最可靠的方法。 B、全面采访法,采访一定要深入、全面,这是实践检验了的、新闻采访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

新闻学概论考试资料

新闻学概论资料整理 【名词解释】 1、新闻: A.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形式) B.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实质) 2、信息的定义: A.广义信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 B.一般信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C.狭义信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3、宣传: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 立场态度等),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4、大众传播:由一些机构和技术所构成,专业化群体凭借这些机构和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向 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分布广泛的受众传播符号。 5、舆论: A.定义: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 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B.特点: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 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并因此具备许多独有的个性: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6、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不仅局限于通过大众传播工具传递信息,也包括 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7、新闻事业:是新闻事件采集、生产、传播以及管理机构的总称,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制度

性安排。 8、新闻要素:是新闻构成必须的材料。 五要素:发生新闻的主角(who),发生的事情(what),发生的时间(when),发生的地点(where),发生的原因(why) 9、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要求: A.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 B.要求报道尽可能地准确,叙述尽可能地量化。 10、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新闻。它和人们切身利益无多大关 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或作为谈资。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属于延缓性新闻,其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讲究写作技巧,须用生动活泼的文笔来写,写出情趣来(散文笔法)。 11、新闻学: A.研究对象: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 B.研究重点:新闻媒体和人类社会的关系 C.研究内容: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D.研究范围:新闻理论;新闻史(重点是新闻媒体产生、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 12、新闻选择: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 13、新闻价值:新闻所陈述的事情能在多大程度上切合受众的信息需求(共同兴趣) 14、新闻价值观:在长期的频繁的新闻传播收集中,新闻传播者与受传者逐渐形成了判 断新闻价值的较为稳定的看法。这种个人或团体判断新闻价值的主观标准就是新闻价值观,即新闻价值取向。 15、宣传价值: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比较新闻学:历史、现状与难题

比较新闻学:历史、现状与难题 中西百年比较新闻学回顾 比较新闻学是20世纪初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显然,它植根于西方。这门学科的确立首先应当归功于三位美国报刊研究学者:韦伯·斯拉姆,佛雷德·塞伯特和西奥多·皮特森。其标志就是他们的合作成果—1956年在美国出版的《报业的四种理论》。[1] 该书从对社会所有制的观察出发,将有史以来人类社会的新闻体制分成四种形态:封建社会的集权主义、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责任论以及苏联共产主义的方式。这使人们对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报业现象及其归属第一次有了全球的观点。说《报业的四种理论》是比较新闻学的奠基石并不过分。事实上,直到目前为止,西方比较新闻界的思维仍然没能跳出这个窠臼,几乎所有的讨论都还是以上述四种理论为基础。 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比较新闻学领域是非常贫瘠的。早期,新闻理论研究的先锋们曾试图对个别特定国家的媒介进行研究,而那时的媒介当然只有报纸。美国学者在上个世纪20年代起就开始了对中国报纸的研究,较著名的篇什有帕特森的论文“中国的新闻业”[2], Y.P.Wang(王英宾)的论文《中国本地报纸的崛起》,[3] 庭坡罗的论文《中国新闻业的发端》,[4] 白瑞德的专著《中国的期刊报纸:1800-1911》等。[5] 这些研究虽然

只是一个国家的学者对另一个国家的媒介的观察,但已初见比较新闻学的端倪。此后,比较的范围从对某个单一国家的研究扩展到洲际国家的研究(比如对亚洲媒介的研究),然后逐渐产生了对全球媒介的综合透视。从一个国家,到几个国家再到全世界,比较新闻学的范围随着交通、资讯、科学的日益现代化而扩大。1928年,意大利帕鲁扎大学政治学院首开比较新闻学课程。1935年,日本学者小山荣三在其著作《新闻学》中专辟章节讨论比较新闻学。另一位日本学者小野秀雄的《国外新闻史》则是比较新闻学方面的专著。 但是,比较新闻学羽翼未丰便很快进入到一个死胡同。这是个生命力先天不足的婴儿。60年代这个领域是沉寂的。70年代,英国的报刊史专家安东尼·史密斯的《报纸:世界的发展》[6] 平行地描绘了世界主要国家的报纸的进程,到底在比较新闻学的发展史上涂上了厚重的一笔。遗憾的是,在整个70年代的10年中,西方国家的比较新闻学并无其他重要著作问世,史密斯的大作不免有些形单影只。 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前后是地球上各国之间关系最微妙而严峻的时期。两大阵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或曰西方和东方,正处于冷战期。双方针锋相对,水火不融。意识形态的敌意阻止了科学研究对方的可能性,比较新闻学的步伐沉重而迟缓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当国际大变动开始,当东西方的政治关系开始松动时,播种就开始,一个小小的繁荣期就出现了。

新闻传播学硕士必读50知识点

新闻传播学硕士必读50知识点 1、新闻学的学科归属与基本构成(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意识形态属性。 2、新闻的定义(陆定一、李良荣)、新闻的基本特征与新闻的要素。 3、新闻起源与新闻本原的异同。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起源(实践论)与本原(新闻与事实的关系,事实第一性)观。 4、新闻与宣传的异同。新闻与信息的关系。 5、新闻事业及其性质、社会功能与阶级性。 6、新闻价值的含义及其要素。作为新闻人选取新闻素材的标准,新闻价值观在当今的新闻实践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怎样看待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的区别。 7、新闻为什么必须是真实的(客观真实的前提、主观真实的努力、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如何看待新闻真实性、新闻客观性、新闻公正性的关系?新闻真实的含义与分类(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或者说个别真实与整体真实)。如何看待新闻的“本质真实”这一观点?结合实际分析,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与防止新闻失实的对应措施。 8、新闻媒介的定义。新闻媒介的种类及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结合实际,分析网络新闻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国内外着名新闻媒介机构概况。 9、结合当今全球新闻媒介发展的现实,分析世界上存在的不同的新闻媒介运行机制。 10、自由主义新闻理论与社会责任论的基本观点、精神实质以及两者的演变过程。 11、新闻自由的内涵及其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与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异同。 12、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职能及其实施方式。结合当前实际分析,在我国信息公开机制尚不前健全的情况下,新闻媒体如何在“正面宣传为主”的报道方针下实施新闻舆论监督?我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3、简述90年代以来出现在美国的“公共新闻”(或称“市民新闻”)理论。如何评价这一理论及其实践? 14、新闻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政治理论素养、文化知识素养、专业技能素养)和职业道德(资产阶级新闻职业道德的表现和评价,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特征)。 15、新闻工作的自律(行业协会、组织规章等)与他律(社会监督、法律等)机制及其关系。我国新闻业自律机制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新闻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新闻腐败、虚假新闻等)。 16、2005年3月,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出《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重在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新闻从业人员的采编行为,维护新闻界的良好形象,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结合新闻职业的特征和社会功能分析上述规定出台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17、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的内涵及其产生和发展演变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办报实践和新闻思想。我党三代领导核心的新闻思想。结合新闻传播的发展规律和党性原则,分析当前形势下党报的改革问题。 18、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基本流程。新闻报道的体裁及其特征。新闻写作的主要体例

新闻学概论(复习考试重点内容)

《新闻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绪论 第一节 1.从新闻学的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理论(新闻理论)、历史(新闻史)、应用(新闻业务、媒介管理与经营)三部分。 2.中国新闻学的发展和代表性著作: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22、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9三本著作构筑了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第一章新闻活动 1.关于新闻活动的两个观点:1.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2.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分析:观点1:在社会生活中,除新闻事业(报纸广播电视)外,人们还通过其他各种途径(交谈、短信、报告……)来相互传递新闻。这说明在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中,相互传递新闻的活动普遍地、持续地进行着。因此,了解和传播新闻这样一种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在当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任何阶级、任何行业,每天都需要获取一定的新闻,才能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去求得发展。如:政党、企业、军事、科学、个人。 观点2:1.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都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新闻才能生存下去。从事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驱使人们不由自主地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是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 其他:社会条件的改变,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各行各业、各个阶级、阶层、整个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增加。同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相互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的变动就越剧烈。社会变得越剧烈,所产生的新闻就越多;人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也越大。) 2.结论:变动产生新闻(环境)关系决定需要(社会) 3.新闻活动的渠道:一、亲身传播(言语、文字、体态、信号)(定向)

新闻学重点[1]

新闻学重点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陆定一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大众传媒的基本职能:瓦耶纳:主要的报道职能;随意的辩论职能;附带的娱乐职能。 3、联合国两个与新闻自由相关的文件:《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4、新闻法规范的主要权利:公众对权力组织的“知晓权”,维护公民的“隐私权”,为新闻来源保密的“隐匿权”,“更正与答辩权”。 5、“三色宣传法”:“白色宣传——公开表明信息来源;灰色宣传——不说明消息来源;黑色宣传——故意隐蔽真实消息来源。 6、耳目喉舌论的最早提出者:梁启超。 7、塞缪尔亨廷顿认为社会挫折感取决哪两个基本要素:社会动员、经济发展。 二、名词解释:(共15分。) 1、宣传: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宣传的归宿是“传者扬其理”。 2、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把党性原则的总要求和新闻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形成了党的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在新闻活动中充分体现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第一,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第二,在政治上,坚持新闻宣传工作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第三,在组织上,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并且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特别是党的有关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 3、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它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新闻敏感是指新闻传播者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迅速而敏捷地判别和捕捉生活变动的信息并衡量信息含有新闻价值大小的能力。 4、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及其外在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不但是一支强大的精神上的、道义上的力量,而且是一支强大的经济力量。新闻媒体不但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而且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而形成新闻媒体具有双重性的新认识,即新闻媒体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事业的外在表现形式。 三、问答题(15分)(二选一) 1、客观性原则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当前新闻实践中的意义。 一、新闻客观性原则的两个层面:理念层面和操作层面。二、理念层面的含义:指新闻从业者对新闻职业的认识和观念。客观性理念是对“事实”的信奉和对“价值”的不信任,并且在报道中努力把两者分开。具体要求: 1、诚实。 2、超脱、平衡、公正地对待事物。 3、无党派色彩,不抱成见或持偏见,不固执己见。 4、不牵扯个人利益。 5、只相信事实,怀疑出于价值观的别人的判断,努力将两者分开。 2、如何理解“反新闻价值理论”? 新闻价值是一种效用,就是使用价值;新闻价值是一种即时性的价值;新闻价值具有多样性;新闻价值多数情况下表现为一种本能的感觉。因此,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因素,它对媒体来说是可以实现交换价值的对事实的选择标准,对读者来说是使用价值。新闻价值的共性与具体传媒选择事实的轻重安排,知识性、激励性、娱乐性的事实也可以成为事实,这就是反新闻价值理论。由于传媒的受众构成不同,对同一个事实,不同传媒在版面编排或广电新闻的排序,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传媒服务的对象不同,同一个事实在

比较新闻学论文4000字_比较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比较新闻学论文4000字_比较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比较新闻学论文4000字(一):中美新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论文 摘要: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事关人才培养大计,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 一个重要的课题。中美新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过 程和培养师资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别,通过对比发现,我国新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 养方面取得了较大进。由于培养理念中比较强调学术研究,在人才培养中存在一 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实践环节相对薄弱,这也成为我国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 一大瓶颈。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进一步明确培养理念、培养目标,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自己的培养过程,加强培养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 新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发展。 关键词:中美;新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教育部在1998年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 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将人才培养模式表述为“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培养特征并集中体 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我国新闻学专

业教育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到现在,获得了较大的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国大陆新闻教育出现了学生就业难、专业错位等问题。加强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为高等学校新闻学教育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美国新闻人才的培养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借鉴范本。 一、教育理念的对比 教育理念是人们对于教育领域内各个运行要素(如教育制度、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式)、制度和现象的理解、看法、观点和价值选择的总称。教育理念不是教育行为、运行要素、教育制度等概念本身,而是隐藏于行为、制度和想象背后的看法、观念以及价值追求,是人才培养活动所尊崇的教育观念和原则,它规定着人才培养活动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一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理论基础和依据”[1]。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活动的灵魂,贯穿于人才培养活动的整个过程,内在地规定着人才培养活动的方向。因此,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模式第一构成要素。 美国的新闻专业教育认为,新闻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学生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和热情,特别强调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职业道德和伦理教育,重视学生基本技能和技巧的学习,强调实用型。我国的新闻媒体为国家所有,政府不仅是新闻法规、新闻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督者,也是新闻媒体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在这样的的背景下,中国高校的新闻学专业本科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了解各种新闻活动的流程、政策法规,强化准新闻从业者的思想道德培养,倡导以学术促教育,相对于美国的新闻教育而言,比较重视基本理论的学习,强调学术。改革开放后,中国新闻

新闻学概论复习提纲答案(完整版)

《新闻学概论》复习要点(2008)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报道: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新闻报道是专指对新闻的客观叙述。 2新闻本源: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应从事物的变动着手寻找新闻 3信息: 广义上,信息是泛指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属性特征以及相互联系的表征和描述。是认识过程中客体与主体的中介。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和社会信息三种形式。信息论中的信息含义,信息就是消除或减少收信人对讯息的某种不确定性。信息是不确定性减少的量。在新闻学领域内,信息是受众预先未知的,能够消除受众不确定性的要素,即包含着未知的、新鲜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 4宣传: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宣传内容涉及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等。宣传的表述可以用语言、文字、图画或音乐的形式进行。只有当行为对宣传者有益时,这种行为或消息才被称为宣传。 “光辉泛化法”: 即无条件的美化,不加验证的予以接受,极力推崇自己的观点 “洗牌作弊法” 精心选择单向极端的材料,引导接受者的思想和行为 5广告 广告是以促销商品或服务,宣传观念为目标,以付费的形式,利用大众媒介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6舆论 舆论是公众对于特定的现实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观点、意见和态度。它体现着公众利益。舆论具有公开、公共、急迫、广泛、主观的特性,是民意和公众力量的显示。 7事实 汉语词典中,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新闻学意义上的事实,是指事物的客观存在。包括事物已经发生的相对独立、完整的过程(事件),也包括事物的存在状态、特征和变化 具体事实 指人体感官直接可以感受到的事实 概括事实 指由具体事实综合、概括、统计和提炼而成 新闻事实 新闻事实是指新近发生的,含有新的信息的,会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的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就是新闻事实,新闻事实是新闻作品的基本素材。 8议程设置 也称议程安排,指的是大众传媒安排公众议论的话题,把公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上的功能。 9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合理想象很难进行核对,难以保证真实性,所以不能用作新闻写作 10“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四不方针”是著名报人张继鸾在1926年接手《大公报》时提出的办报主张。其主要内容是,不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不卖: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其他因素左右,坚持客观公正;不私: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不盲:不盲从于信息,要坚持新闻的客观性,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 11“社会公器” 社会公器是服务社会大众的公共信息、文化事业和社会舆论机关,为不同阶级提供共享的信息环境,是社会成员沟通的桥梁,思想的黏合剂,是社会舆论的客观反映 12新闻客观性 新闻(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它打上了传播者的主观印迹,但事实本质不会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所以新闻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新闻的客观属性。 13公正报道原则 1给予各方平等利用媒体表达意见的机会。2对争议各方采取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3不应当随意发

新闻学概论重点(专接本)

新闻学概论重点 1,美国三大广播公司:ABC美国广播公司,NBC全国广播公司,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2.世界八大通讯社: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合众国际,安莎社,德意志,塔斯社,新华通讯社。(前四个称为西方四大通讯社) 3.世界上第一家广播电台是1920年11月2日开播的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大众电视台 4.西方不同时期的新闻思想有4个。集权主义理论(16,17实际欧洲封建专制主义的新闻思想理论概括), 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党报理论。 5.中国第一步新闻学著作《新闻学》又叫《新闻学刚要》《新闻学大义》1919徐宝璜 6.对新闻采访的著作《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邵飘萍 7.新闻事业是(伴随着资本主义)产生的。 8.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9.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1)社会对信息的客观要求2)生产力水平能为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手段 10.“事实在前,报道在后。”与事实相比,新闻是派生的,被决定的,第二性的! 11.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是适应当时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 12.新闻事业是如何产生的? 新闻事业作为一种社会事业,新闻工作成为一种社会分工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3.又7点是新闻价值构成要素:显要性,真实性,影响力,异常性,接近性,及时性,趣味性。 14.受众兴趣是构成新闻价值的主要因素,这种说法对么?? 不对,受众的兴趣不是构成新闻价值的主要因素,一味追求兴趣容易落入低俗,我们不但要满足群众,还要引导和提高受众的兴趣。 15.什么是新闻?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16.电视新闻是随电视广播的开始而诞生的! 17.电视新闻节目的分类有哪些?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二章新闻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并行不悖的两种新闻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这两个定义对于新闻互为表里,在不同场合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功能。 2、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 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是对客观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做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做的预测。 判断:是对某一件事情的利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所做的结论。这种结论有强烈的主观主义倾向,有鲜明的价值取向。 3、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新闻来源:记者采访他人;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查阅有关资料或读者来信。 4、新闻最主要的功能: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 记者应从事物的变动去着手寻找新闻,这是新闻记者应具有的“新闻敏感”; 要从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研究它的影响、意义,追究出更大的事件。 5、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 信息尽可能量化。(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政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 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 活的决策提供依据。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无时间的紧迫性。 二、问答: 1、新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它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和新鲜;由此延伸出新闻报道的要求:迅速及时。这也是新闻最基本最核心的规律。 影响和作用: ●决定了新闻工作的方向,塑造了新闻媒介以及新闻工作者的品格,决定了媒介的形式和技术的采用。 ●人类传播工具的选择和发展,根本上也是由新闻特性所决定的。(人类传播工具经历了:口头新闻、书信新 闻、新闻书、新闻周刊、日报、电台、电视台、互联网) ●决定了新闻工作者素质的基本要求:首先必须诚实、公正和严谨,其次必须有敏锐的反应和判断能力。 2、什么是新闻要素,明确新闻要素对新闻工作有什么作用? 新闻要素是新闻构成的必须材料:who,what,when,where,why. 明确新闻五要素对新闻工作有两大作用: ●有助于记者采访时迅速弄清每一个新闻事实的要点,以保证新闻来源不失实; ●有助于记者迅速抓住新闻重点,尤其是在新闻导语写作中。 3、新闻类别: 按新闻内容分:政法新闻、经济新闻、体育新闻、文教卫生新闻、社会新闻 按新闻发生地点分: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 按新闻时间性分: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 按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硬新闻、软新闻

传播学概论-重点(一)

请同学们注意:因为传播学概论重要内容较多的关系,本次是一到七章的重点内容。(请大家根据重点结合书本认真理解记忆,加油:) 第一章导论 学习要点:本章是对传播学总体理论知识的论述。概述了传播学最基本的知识:传播现象的由来及发展;传播的定义与层次,传播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的范围;传播学与新闻学,大众传播学的联系,学习传播学的现实意义等等。共分为四节。需要记忆的知识比较多,也就是属于名词解释的题较多。 第一节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传播现象 一、基本概念 传播 二、重点问题 1、“传播”定义的三种类型。 2、传播活动的演变过程。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 一、基本概念 传播学 二、重点问题 1,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3、英国传播学分为四大流派:麦奎尔社会学派;霍洛伦社会心理学派;奇斯曼政治经济学派;利兹职能学派; 第三节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 一、基本概念 大众传播学新闻学实验性的定量分析法思辨型定性分析法 研究对象 二、重点问题 1、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的关系? 2、传播学是否与新闻学有血缘关系? 第四节学习传播学的现实意义 学习传播学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理论体系;2,对新闻改革起到参考,

借鉴作用;3,对社会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高新科技带来的社会变革,推动我国进入新世纪的信息时代,都有重要意义。 课后问答题: 人类传播有哪些主要层次?它们各自的特点是甚么?(此题非常重要) 按照信息传授范围大小: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自我传播每个人的自我信息传播,集中反映了人的神经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反馈现象。1,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是合为一体的;2,传播的互动过程,仅限于自己。3,人脑信息库的内储信息量的多少,决定自我传播的活跃程度。 人际传播狭义: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亲身传播;广义: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形成亲身,群体,组织三个人际传播层次。人际传播具有社会性,是大量存在的。反馈灵活,互动频繁。通过传播向他人展示自我,在他人反应中认识自我,了解他人。人际传播与人际关系有着密切联系。 群体传播团体传播,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纳入了社会系统。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都包含着能动的相互关系。群体传播会形成凝聚力。个人会产生归属感,认同感,获得支持的力量。 组织传播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的关系结成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进行的信息交流过程。 方式有三种: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某一组织的决策过程与实施过程,也是传播过程。组织是否有权威,也表现在传播的内容是否有可信度。 大众传播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1,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2,所传播的信息是公开的;受众是大量的,匿名的,不相干的;3,信息时代向流动的;4,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大众传播更快捷,广泛;5,由组织,职业传播者发出。

新闻学基础知识

新闻基础知识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与事实的简要而迅速 的报道。定义一: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就是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报告文学、采访手记、群众来信等多种新闻文体的总称;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新闻”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唐代,指的就是新听到的国家大事;后来《红楼梦》里出现的“新闻”,开社会新闻之先河,指的就是见到的有趣的新鲜事。 目前,我国有五种基本的新闻报道形式,这就就是:消息.通讯.评论.调查报告与新闻照片.其中,消息就是一切新闻报道形式的老祖宗,现代一切新闻报道形式都就是由它衍化出来的。 二、新闻的分类 新闻的分类标准有好多。 新闻种类较多,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真、实、强、短、快、活。 1、以新闻内容来分类 :政法新闻、经济新闻、文教卫生新闻、体育新闻、军事新闻、社会新闻、评论消息。 2、以新闻发生地分类 :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 3、以新闻的时间性分类 :突发性新闻(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延缓性新闻(对逐步发生变化的时间的报道) 。 4、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 :硬新闻(关系到国际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5、按照新闻的特点来分,有事件性新闻与非时间性新闻,单一性新闻与复杂性新闻,动态性新闻与静态性新闻,本体新闻与反应新闻。其中动态新闻就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就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6、按照新闻的特点来分,有事件性新闻与非时间性新闻,单一性新闻与复杂性新闻,动态性新闻与静态性新闻,本体新闻与反应新闻。 7、按照新闻的传播手段来分,有口头新闻。文字新闻。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 三、新闻的特点 新闻要求及时性、真实性。具体: 1、主题突出,文字精炼。一条新闻通常报道一件事实,说明一个问题。 2、文字简明扼要,用事实说话,必要时可以有适当的精湛的议论。 3、开头通常有一段导语,简要说明全文的主题思想或主要事实,唤起读者注意,使读者先有一个总的概念。 4、结构严密,层次分明。一般就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物写在最前面,然后再写次要的,更次要的;也可以依照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但要突出主要部分。 5、交代必要的背景:事物的历史背景、发生、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以及与其她事物的联系。目的就是通过比较、衬托,更鲜明地阐述事物的政治意义。背景材料应简明扼要,不可喧宾夺主。并非每条新闻都要背景材料。 四、新闻的结构 新闻就是一种叙事性文体,其基本要素与其她叙事性文体就是一致的。一篇新闻报道,无论就是消息,还就是通讯、特写,一般都要包含六要素,即“5W+H”: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与背景五部分。前三者就是主要部分,后二者就是辅助部分,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可以省略。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新闻学概论复习13824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新闻思想,毛泽东新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 2.新闻法制: 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调整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的状态与手段。 3.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指的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活动时必须遵守所属阶级或政党所规定的各项行为准则。 4.言论自由: 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语言形式自由发表意见和交流信息的权利。 5.出版自由: 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享有创办印刷媒体或电子媒体并通过它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发表意见、交流信息的权利。 6.新闻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公民提供各种公开形式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狭义的舆论监督,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即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是一种特殊的监督形态。

7.新闻事业管理: 是指对新闻传播活动所实施的领导、调控、规范等职能行为,包括对新闻媒体、新闻从业人员及其职业行为和所制作传播的精神产品等进行的管理。 8.新闻价值: 是事实所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这些要素通常指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 9.新闻倾向性: 指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反映客观事实时的立场、态度在新闻中所表现的一种特性。10.隐私权: 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自由支配与社会公共关系利益无关的私人活动信息的权利。二.简答题 1.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报道事实。 2)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了解和反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 3)在组织上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各级各类新闻媒体都要自觉服从党 的领导;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原则;坚持和完善新闻管理工作制度。 2.“三贴近”的基本要求: 1)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 2)立足于基本国情; 3)体现社会生活主流和本质;

新闻传播学考题资料

填空题 1、通讯社是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资料的新闻发布机构,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枢纽,曾被称为“消息总汇”、“供应新闻的大动脉”。通讯社是现代新闻媒介的纽带,是新闻的搜集和批发组织,不断给报刊提供重大消息。 2、新闻和其他信息把全球人包围在超量的信息密度中,有害或无效信息的泛滥使受众大脑产生失衡,心理也出现不适,这统称为信息污染或信息病。 3、新闻媒介有时泛指新闻业,即新闻传播机构与记者的总称,许多教科书把它称为新闻事业。实际上,新闻媒介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传者的中介物,即新闻意媒、质媒和新闻机构的总和。 4、主流媒体是一个舶来词,在报业发达的欧美是指高级报纸或者称为严肃报纸,发挥引领主流人群的作用。主流媒体信誉卓著,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己任,覆盖率和影响力较大。 5、媒介权威是由媒介的知名度、社会威望、名记者群、重大报道、重要言论出现的频率以及媒介覆盖率等要素构成的。 6、新闻事态是指新闻中事象总和的动态,表现为事实各种联系的趋向,囊括了多种事象间的动向,形成以人的行为为核心的事态链。 7、新闻属性的表达方式称为新闻范式,这是对世界的一种图式化的再现。新闻是一种图式,以一幅幅画面再现外部世界,让人们认识千姿百态的生活。 8、新闻的性质又称为新闻的本质,指从新闻与社会关系方面考察新闻表现人类生活,指导人们认识世界的内在属性,在深层次上回答新闻是什么的问题。新闻的性质揭示的是新闻内在的东西,即新闻区别于其他意识形式的规定性,可以概括为两个要点:现实观念的原料和社会的公共议题。 9、新闻的建构是由新闻的事态与意态共同完成的,新闻既是对事实的描述,又是对意义的追问。新闻构建必然包括事实建构与意义建构两部分,并用相应的手段将其呈现出来。10、新闻意态的建构是通过记者选择事实、选择角度和阐释事实实现的。记者按照事实的倾向选择重要事实,寻求和确定事实的意义,是新闻意态建构的主要出发点。 11、新闻叙事是指记者把新闻事实有层次的叙述出来,再现事实的清晰脉络,完成新闻具象化的特征,包括陈述事态层,事象层和事理层。 12、由于记者把某些因素加工到新闻中,这种普遍特征称为新闻的涵化。包括技术涵化、专业手段涵化、语言涵化和框架涵化,新闻涵化是记者的报道意图或痕迹暗藏于新闻中的现象。新闻涵化实际是媒体在新闻中有意渗透的思想,用以引导受众的观念,但又不直接地说出来,西方传播学将其称为涵化理论,有的称为教养理论或培养理论。 13、记者陈述事件使用的意化性词语,公开或暗示自己对事实的主张,称为新闻话语,包括态度话语、符号话语和高频话语。 14、新闻选择即记者在众多事实中辨别,选取具有知悉意义的事实写成新闻,包括事实选择,角度选择、意义选择和价值选择。 15、新闻公正是指记者尊重报道对象的平等权利,坚持公平原则和客观立场,体现记者是非明确,褒贬持正。 名词解释 1、数字鸿沟在西方统称为“Digital Divide”,有时也叫digital gap或者digital division,是指数字差距或数字分裂,又称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差异,包括国家、民族、性别和代际差异,甚至还有阶层、行业、城乡和年龄差异。 2、信息超载又称信息过剩、信息超载,是指个体所收到的信息数量、阅览所耗费的时间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