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概论第一章经络概述

经络腧穴学详细内容

经络腧穴学 教学笔记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经络概述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系指经脉,其原意是“纵丝”就是直行主干线的意思。有路径的含义。起着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的作用,为经络系统主体部分。 络:有网络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起网络与联系的作用。 二.什么是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 三.经络的基本作用 (一)十二经脉:具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之特点。 (二)十二经别:加强了十二经脉在胸腹,头面,脏腑与脏腑,脏腑与体表间的密切联系。 (三)十五络脉:加强了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以及躯干前后左右多个部位间的

紧密联系。 (四)奇经八脉:是一组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对其他经脉起统率,联络与调节作用。 (五)十二经筋:起着约束骨骼,疏利关节的作用。 (六)十二皮部:防御病邪的作用。 四、经络的重要性 《灵枢.脉度》篇:“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尚之所难也。”(一)说明病理变化 (二)指导辩证归经 (三)指导针灸治疗 《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喻加言说:“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者,开口动手便错。” 五、经络学说的学习与研究内容 (一)经络系统部分(相当于结构部分)。 (二)经络生理学。 (三)经络病理学。 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别 十二经脉十二经筋 经脉 奇经八脉十二皮部 经络 络脉十五络脉 三百六十五络 二、经络的形成 (一)针灸疗法的发明和针灸感觉传导的发现是经络学形成的基础。(二)腧穴疗效的总结。 (三)体表病理表现的推理。 (四)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五)气功养生术的出现。 三、十二经脉

经络养生研究概述_蒋应时

经络养生研究概述 蒋应时李晓红李烨王钦鹏(广西中医学院南宁530001) 作者简介:蒋应时,男,(1948-),广西桂林人,广西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基础理论和《内经》教学,主要研究方向:中医养生理论研究。 摘要:自《内经》以来,医家们非常重视经络对人体的保健作用,经络的作用不仅仅是治疗已发生的疾病,更重要的是通过养生来预防“未病”。就经络、经络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以及调理经络的方法等几个方面对经络养生加以概述。 关键词:经络;养生;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R 224.1文献标识码:A 经络养生就是在中医经络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针刺、灸法、推拿按摩、气功、导引等方法,调理人体的经络系统,使气血通畅,脏腑功能协调,机体处于阴阳平衡状态,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目的[1]。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文明生活的日益丰富,健康与长寿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特别是近年来亚健康人群的逐年增加[2],药物对人类的毒副作用和危害日趋严重,人类开始崇尚回归自然、运用自然的力量以维护人类健康、改善健康、治疗疾病,以经络为基础的各种非药物调理方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喜爱。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络的研究一直是我国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下面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对经络养生研究加以概述。 1经络养生的理论研究 1.1中医对经络的认识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络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在内连属于脏腑,在外则连属于筋肉、皮肤、肢节,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人体的各部分功能活动保持相对的协调平衡状态。经络的生理功能中医称之为“经气”,其功能主要表现在网络周身,联通整体;运行气血,协调阴阳;抗御病邪,反映病症;传导感应,调整虚实等四个方面。 1.2现代研究对经络的认识现代经络的研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实验研究,寻找经络的客观指标,以揭示经络的客观实质为宗旨;以“七五”“八五”“九五”国家攀登计划、“973”计划等为标志的现代经络研究进入高潮。近半个世纪以来,经络实质的各种假说和理论层出不穷,概括起来比较有影响的有如下几种[3]:(1)经络与神经体液综合调节相关假说;(2)经络的皮层内脏相关假说;(3)体表内脏植物神经联系假说;(4)第三平衡系统假说;(5)短反射循经定向

-人体全身经络穴位彩图

人体全身经络穴位彩图 给各位朋友们提供比较完整的彩色经络图,可以经常对照练习学习。 正面

针灸穴位图一

背面 侧面

人体经络图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 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

结构的总括概念。 《黄帝内经》对经络的认识是从大量的临床观察中得来的,记载这些临床观察的文献近年来已在马王堆帛书、张家山竹简和绵阳木人经络模型等出土文物中逐渐找到。这些早期文献主要描述了经脉系统,并涉及了三种古老的医疗手段:一个是灸法,一个是砭术(即用石头治病的一种医术),另一个就是导引术(一种古老的气功),而经脉是这三种医术施用时借助的途径。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制成了金属针,称为微针,并用微针对经脉进行治疗。《黄帝内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一叫做《灵枢经》,也称为《针经》,就是专门论述用微针治疗经络的著作。《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和奇经等新的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人心目中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结构。《黄帝内经》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黄帝内经》对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长期的临床观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结果和取类比象的描述。由于《黄帝内经》的概念体系是二千多年前的,给现代人理解它的思想内涵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从文献和实验等多个方面揭示古典经络概念的内涵,是中 医研究者的任务。 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穴分出,一直走向食指内侧端(商阳),与手 阳明大肠经相接。 二、主治病侯 本经腑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及手臂内侧 前缘痛,肩背寒冷、疼痛等证。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胸部的外上方,上肢掌面桡侧和手掌及拇指的桡侧。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如图)

手少阴经络与腧穴试题与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八章手少阴经络与腧穴 一.选择题 (一)A型题(依题意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经脉循行中,其直者行于“太阴.心主之后”的经脉是: A 手阳明大肠经 B 手厥阴心包经 C 手少阴心经 D 手太阴肺经 E 手太阳小肠经 2.下列哪项不属于手少阴心经病候: A 嗌干 B 心痛 C 胁痛 D 鼽衄 E 目黄 3.少府穴是心经的: A 荥穴 B 原穴 C 络穴 D 输穴 E 经穴 4.少海是手少阴心经的: A 原穴 B 络穴 C 荥穴 D 合穴 E 郄穴 5.下列哪组不是经脉的起止穴: A 隐白大包 B 承泣历兑 C 极泉少府 D 涌泉俞府 E 关冲丝竹空 6.下列各穴中,属于心经的穴位是: A 丘墟 B 青灵 C 太乙 D 渊液 E 间使 7.下列经脉中,除哪一条外,均联系到肩部: A 手少阴心经 B 手太阳小肠经 C 手阳明大肠经 D 足少阳胆经 E 手少阳三焦经 8.十二经脉的循行中“上挟咽,系目系”的是: A 三焦经 B 肾经 C 脾经 D 心经 E 以上都不是 9.下列哪组是心经的起止穴: A 天池少冲 B 天池中冲 C 极泉少泽 D 极泉中冲 E 极泉少冲 10.通里属于哪条经: A 足太阴经 B 足少阴经 C 手少阴经 D 手厥阴经 E 手太阴经 11.下列对神门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原穴 B 输穴 C 八会穴 D 治心悸失眠 E 在腕横纹上 12.阴郄穴与通里穴相距: A 1寸 B 3寸 C 1.5寸 D 2寸 E 0.5寸 13.通里穴位于: A 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B 腕横纹上2寸,桡侧腕屈肌腱尺侧缘 C 腕横纹上1.5寸,桡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D 腕横纹上2寸,尺侧腕屈肌腱尺侧缘 E 腕横纹上1.5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14.属于原络配穴法是: A 列缺配太渊 B 腕骨配通里 C 合谷配偏历 D 巨阙配心俞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经络腧穴学(Channel-collaterals and Points) 学分:7 总学时:126学时 理论学时:72学时 实验学时:54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 适应专业:针灸推拿五年制 参考教材: 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灵枢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年影印本; 3.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版; 4.难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校译本; 5.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著,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6.针灸大成,明·杨继洲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版。 7.经络腧穴学,王德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今后学习刺灸学、推拿学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⑴了解经络腧穴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经络腧穴学和中医针灸推拿的关系。 ⑵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腧穴的概念。 ⑶掌握十四经脉的循行、病候及常用穴的定位、归经、主治与操作。 ⑷熟悉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定义、内容及临床应用。 2.基本技能: 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与操作。 三、学时安排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70%,实验和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基本内容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经络概述 【目的要求】 1.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2.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十四经脉的循行规律、十二经脉的分布、走向规律及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 3.掌握奇经八脉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 4.掌握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 5.了解经络的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理论。 6.熟悉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讲课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 1.十二经脉。 2.奇经八脉。 3.十二经别。 4.十五络脉。 5.十二经筋。 6.十二皮部。 第二节经络的作用及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1.经络的作用。 2.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腧穴概述 【目的要求】 1.熟悉腧穴的意义、分类,以及特定穴的内容。 2.掌握腧穴的作用、主治规律和定位方法。 3.了解腧穴的命名。

手少阴经络与腧穴试题与答案

第八章手少阴经络与腧穴 一.选择题 (一)A型题(依题意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经脉循行中,其直者行于“太阴.心主之后”的经脉是: A 手阳明大肠经 B 手厥阴心包经 C 手少阴心经 D 手太阴肺经 E 手太阳小肠经 2.下列哪项不属于手少阴心经病候: A 嗌干 B 心痛 C 胁痛 D 鼽衄 E 目黄 3.少府穴是心经的: A 荥穴 B 原穴 C 络穴 D 输穴 E 经穴 4.少海是手少阴心经的: A 原穴 B 络穴 C 荥穴 D 合穴 E 郄穴 5.下列哪组不是经脉的起止穴: A 隐白大包 B 承泣历兑 C 极泉少府 D 涌泉俞府 E 关冲丝竹空 6.下列各穴中,属于心经的穴位是: A 丘墟 B 青灵 C 太乙 D 渊液 E 间使 7.下列经脉中,除哪一条外,均联系到肩部: A 手少阴心经 B 手太阳小肠经 C 手阳明大肠经 D 足少阳胆经 E 手少阳三焦经 8.十二经脉的循行中“上挟咽,系目系”的是: A 三焦经 B 肾经 C 脾经 D 心经 E 以上都不是 9.下列哪组是心经的起止穴: A 天池少冲 B 天池中冲 C 极泉少泽 D 极泉中冲 E 极泉少冲 10.通里属于哪条经: A 足太阴经 B 足少阴经 C 手少阴经 D 手厥阴经 E 手太阴经 11.下列对神门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原穴 B 输穴 C 八会穴 D 治心悸失眠 E 在腕横纹上 12.阴郄穴与通里穴相距: A 1寸 B 3寸 C 寸 D 2寸 E 寸

13.通里穴位于: A 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B 腕横纹上2寸,桡侧腕屈肌腱尺侧缘 C 腕横纹上寸,桡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D 腕横纹上2寸,尺侧腕屈肌腱尺侧缘 E 腕横纹上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14.属于原络配穴法是: A 列缺配太渊 B 腕骨配通里 C 合谷配偏历 D 巨阙配心俞 E 天枢配胃俞 15.手少阴心经脉病候中“嗌干”,其中“嗌”指: A 气管 B 食管 C 目系 D 咽峡 E 膈肌 16.手少阴心经循行:“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 A 臑外前廉 B 臑外后廉 C 臂骨下廉 D 臑内前廉 E 臑内后廉 17.按经脉辨证,上肢内侧后缘疼痛,应取哪一经脉穴位: A 脾经 B 心经 C 肾经 D 肝经 E 肺经 18.简便取穴法中,仰掌屈向掌心横纹,当小指指尖下凹陷处取穴的是: A 劳宫 B 后溪 C 少府 D 合谷 E 腕骨 (二)X型题(依题意选择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1.按照《灵枢·经脉》所述,手少阴心经循行: A 起于心中 B 行太阴、心主之前 C 历络三焦 D 抵掌后锐骨之端 E 上挟咽,系目系 2.以下经脉中,经过心的经脉是: A 手太阴经 B 手少阴经 C 手太阳经 D 足太阴经 E 足少阴经 3.下列属于通里穴的主治有: A 失眠 B 心悸 C 胃痛 D 吐血 E 哑症 4.经脉病候中有“目黄”的经脉是: A 手少阴心经 B 手太阴肺经 C 手太阳小肠经 D 手阳明大肠经 E 手少阳三焦经 5.心经的病候有: A 冲头痛 B 掌中热 C 渴而欲饮 D 呕逆 E 胁痛 二.判断题

第二章 腧穴概述--本科《经络输穴学》(十一五)(整理版)

第二章腧穴概述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腧,又作“俞”,通“输”,有输注、转输的意思;穴,原义为“土室”,引申指孔隙、空窍、凹陷处。腧穴在《内经》中又有“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名称;《针灸甲乙经》称“孔穴”,《太平圣惠方》称“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腧穴与经络有密切关系。《素问·气府论》将腧穴解释为“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说:“节之交,三百六卜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灵枢·小针解》作了解释说:“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腧穴归于经络,经络属于脏腑,故腧穴与脏腑脉气相通。《素问·调经论》:“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明确指出脏腑一经络一腧穴之间的关系。《千金翼方》进一步指出:“凡孔穴者,是经络所行往来处,引气远人抽病也”,说明如果在体表的穴位上施以针或灸,就能够“引气远入”而治疗病症。脏腑病变又可从经络反应到相应的腧穴。《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 经络腧穴学,是在经络学说指导下论述腧穴的具体内容和应用,腧穴部分,将分述其定位、主治、刺灸方法、解剖及古今文献选录等。 第一节腧穴的分类和命名 一、腧穴的分类 腧穴的类别,一般将归属于十四经系统的称“经穴”,未归入十四经的补充穴称“经外奇穴”,还有按压痛点取穴则称“阿是穴”。 (一)经穴 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的腧穴,亦即归属于十四经的穴位,总称“经穴”。经穴均有具体的穴名和固定的位置,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经络学说就是以这些腧穴为主要依据,就其主治规律、疾病症候等进行总结,使分散的腧穴系统化,并由早期的基本穴逐步发展到全部经穴。《灵枢·本输》论列各经五输穴,《素问·气府论》列各经“脉气所发”穴,《灵枢·经脉》论列各络穴,这是经络在四肢的基本穴,说明《内经》书中已为腧穴的分经奠定了基础。《内经》多处提到“三百六十五穴”之数,但实际其载有穴名者约:160穴左右;经穴专书《针灸甲乙经》载古代《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共349穴《千金翼方》所载相同);宋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十四经发挥》同)穴数有所增加,穴名数达354;明代《针灸大成》载有359穴;至清代《针灸逢源》,经穴总数才达361。目前经穴总数即以此为准。穴位有单穴和双穴之分,任、督脉位于正中,是一名一穴;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分布,是一名双穴。历代代表性针灸医籍所载经穴数见表2—1。、 表2一1历代医籍记载的十四经穴数

经络腧穴概论试题及答案

经络腧穴概论试题及答案(摘至网络)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一.选择题: (一)A型题(依题意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按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下列正确的是: A 手少阴经-手太阳经-足少阴经 B 手阳明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 C 足少阳经-足厥阴经-手少阴经 D 足太阳经-手厥阴经-手少阳经 E 足少阴经-手厥阴经-足少阳经 2.按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下列不正确的是: A 手阳明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 B 足少阴经-手厥阴经-手少阳经 C 足少阳经-足厥阴经-手太阴经 D 手少阴经-手太阳经-足少阴经 E 手太阴经-手阳明经-足阳明经 3.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一般是: A 太阳经在前少阳经在中阳明经在后 B 太阳经在前阳明经在中少阳经在后 C 阳明经在前太阳经在中少阳经在后 D 阳明经在前少阳经在中太阳经在后 E 少阳经在前阳明经在中太阳经在后 4.足三阴经在内踝上6寸处的排列是: A 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B 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C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D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E 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5.手三阴经在上肢的分布规律是: A 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B 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C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D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E 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6.十二经脉交接规律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B 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C 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D 表里经之间互相交接

E 同名经之间在四肢末端交接 7.十二经脉中相表里经的交接部位在: A 肢体内侧面 B 四肢末端 C 腹部 D 头面部 E 胸部 8.十二经脉中同名经的交接部位在: A 头面部 B 胸部 C 腹部 D 背部 E 四肢末端 9.手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 A 从手走胸 B 从手走头 C 从胸走手 D 从头走手 E 从头走足 10.手三阳经的走向规律是: A 从手走胸 B 从手走头 C 从胸走手 D 从头走手 E 从头走足 11.足三阳经的走向规律是: A 从足走胸 B 从手走头 C 从胸走手 D 从头走手 E 从头走足 12.足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 A 从足走胸 B 从手走头 C 从胸走手 D 从头走手 E 从头走足 13.以下有关奇经八脉的理论,哪一种是错误的: A 蓄溢十二经脉气血 B 无脉气环周 C 无表里关系 D 都有本经腧穴 E 无络属关系 14.任脉的别络散布于: A 胸部 B 腹部 C 背部 D 胁肋部 E 以上都不是 15.从四肢走向头身的经络,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 手三阴经 B 十二经别 C 十二经筋 D 足三阴经 E 手三阳 16.“离、入、出、合”的循行特点,属于下列哪一组内容: A 十二经筋 B 十二经别 C 十二皮部 D 奇经八脉 E 以上都不是 17.“起于四末,走向头身,行于体表,不入内脏”的循行特点,属下列哪一内容: A 十五络脉 B 十二经脉 C 十二皮部 D 十二经筋 E 奇经八脉 18.十二经络脉的别出处及其走向联系是: A 从本经别出,走向其表里经 B 从腕踝处别出,走向其表里经 C 从络穴别出,走向其表里经 D 从四肢末端别出,走向其表里经 E 以上都不是 19.十二经脉命名主要包括哪三方面:

中医十二条经络养生知识

中医十二条经络养生知识 经络养生方法一:梳 “常梳发,头不白”头为“精明之府”,它汇集五脏六腑的精气,有50多个穴位与全身器官关系密切。俗话说:“千过梳头,头不白”,经常梳头,不仅可以改善头皮血液循环,疏通经气,调理血脉,还能解除疲劳,改善神经功能,帮助睡眠。梳头时从一侧鬓角开始,逐渐过渡到头顶,再到另一侧鬓角。其中,鬓角和额顶是易生白发之地,要多梳几次。注意动作要轻柔,每天200次左右,感觉头皮发热即可。此外,还可以用梳子轻叩头顶百汇穴、两侧天冲穴及脑后风池穴,有助于加强头部经络系统与全身器官的联系。梳子不要太尖利,以木梳和牛角梳最佳;动作力度不要太大,以免刺激头屑产生。 经络养生方法二:搓 “搓面庞,洁脏腑”脸有多干净,脏腑就有多干净。”光洁红润的面部不仅使人精神焕发,还是脏腑功能状态良好的表现。人体的主要经脉大多经过面部,分布着十几个保健要穴。经常搓面,可以起到美容养颜、整体保健的作用,但是,搓脸有讲究,不能像搓澡那样用力,要顺肌肉纹理、逆皱纹方向,即两手轻轻地贴住脸颊,向上、向外搓摩,然后手指由内向外轻按眼角鱼尾纹处,最后用两掌心交替在额头从下向上摩擦,至脸部发热微红即可。脸上有伤口或明显痤疮时,要注意避免这个动作。

经络养生方法三:熨 “熨双眼,能明目”很多人时常感觉“累从眼入”。的确,“精气皆上注于目”,眼睛周围有多条脏腑的经脉,它们要是累了,人很容易觉得疲惫不堪。“熨目法”是流传了几千年的眼部保健法,双手搓热后,用掌心轻捂眼睛,就像给双眼盖上一床温暖的棉被。两眼自然闭合,眼球先顺时针慢慢转动几周,再相应地逆时针转动,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掌心的温热,再加上眼球的转动伸拉,会使眼部代谢加快,气血充足,视力改善。但要注意,熨目转睛时需保证手部和眼部的清洁;且手法要轻柔,按得太紧会使眼球受压,导致视力突然模糊,就像趴在桌上午休后看不清楚的感觉一样。 经络养生方法四:扬 “扬脖颈,护颈椎”脖子是人体的“交通要道”,督脉、膀胱经、小肠经、胆经及三焦经5条重要经络都从后颈通过。但是,此处“路窄车多”,气血很容易淤滞,久坐不动、频繁低头看手机等不良习惯也最伤颈椎。最简单有效的颈椎保健方法就是多抬头,这个动作被古人比喻为“仙鹤饮水”:脖颈扬起、挺胸抬头,下颚向前探出;接着收回下颚、微微低头,再抬头挺胸重复上面动作。这样做相当于颈椎的向上牵引,有利于伸展颈椎周围组织,疏松黏连在一起的小筋节,刺激督脉等经络系统。练习时越慢越好,每次8-10次为宜。需要注意的是,患颈椎病的人,动作要更轻柔,量力而行。

经络穴位练习题及答案

经络穴位练习题 1. 在常用骨度分寸法中前发际至后发际为(C )。 寸寸寸寸 2. 在常用骨度分寸法中肘横纹至腕横纹为( C )。 寸寸寸寸 3.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穴是(B )。 A. 曲骨: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B.中极 C关元:脐中下3寸。小肠的募穴。D气海:脐下1寸半 4.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穴是(B )。 A.腰俞: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B命门 C悬枢D腰阳关 5. 在颈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 寸第一颈椎下穴是(D )。 A.大椎 B.陶道 C.哑门D风府 6. 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穴是(C )。 A尺泽:桡侧B.小海 C.曲泽D少海 7. 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曲肌腱之间穴是 (B )。 A.间使:3寸 B.内关C外关D.大陵 8. 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穴是(C > A.阳谷B.阳池C.阳溪D偏历 9. 在鼻翼外缘中点,当鼻唇沟中穴是(B )。

A地仓B.迎香C禾醪D素醪 10. 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穴是(D )。

A.翳风 B.风池C 安眠D.翳明 11?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穴是(B )。 A.梁丘 B.足三里C 下巨虚D.上巨虚 12. 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寸穴是 (B )。 A.风门B.心俞C 肺俞D.大杼 13.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穴是 (B )。 A.阴陵泉B.阳陵泉C 膝阳关D.阳交 14?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结合了( A )。 A.阴阳、脏腑、手足 B.阴阳、五行、脏腑 C 五行、脏腑、手足 D 翳风与风池连线中点 18. 下列穴位中用于便秘比较好的是( D 阴阳、五行、手足 15. 手三阴经在上肢的排列顺序为( A.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少阴在后 C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太阴在后 16. 足三阳经行走方向的规律是( A.从足走胸 B.从胸走足 头 17. 安眠穴的位 C )。 B.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 D.少阴在前、厥阴在中、 C ) C. 从头走足 D.从足走

手太阴肺经穴位讲解

手太阴肺经穴位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肺经的功效 本经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肺部胀满,膨胀气喘,咳嗽,两锁骨上窝(缺盆)之中(包括喉咙部分)疼痛;严重时交捧着两手,感到胸部烦闷,视觉模糊。还可发生前臂部的气血阻逆,见厥冷、麻木、疼痛等症。

本经腧穴主治“肺”方面所发生的病证:咳嗽,气上逆,喘息气粗,心烦,胸闷,上臂、前臂的内侧前边(经脉所过处)酸痛或厥冷,或掌心发热。 本经气盛有余(实症)多见肩背疼痛,感冒风寒自汗出,伤风,小便频数,口鼻嘘气;本经气虚不足(虚证),多见肩背疼痛怕冷、气短,呼吸急促,小便的颜色异常。 肺经乃以肺为中心,连接胸、手、手掌、拇指的经脉。呼吸系统受到伤害时,寻找位于此经脉的各穴位,并利用这些穴位加以治疗便能产生疗效。肺部的功能主要是将空气吸入体内,并将其连送分配至五脏(内脏),以维持生存。若此机能发生异常时,会有上火、口干渴、胸痛、咳嗽、心悸、喘息等症状出现。此外,尚会产生脖根部痛、肘至手腕痛及麻痹等。随著身体机能降低,皮肤呈现干燥、没有光泽的现象、脸色苍白、声音微弱、元气丧失,并连带地失去耐性。精神上也常会因为小小的挫折,而导致心情暗淡。呼吸系统的疾病,在秋冬之际会有恶化的倾向,故请提高警觉。食物方面会偏好清淡的食物,而不喜吃油腻的食物。当身体呈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请刺激肺经上的穴位,使气血流通顺畅,身体便能迅速恢复轻松愉快。肺经的主要穴位有中府穴、云门穴、天府穴、侠白穴、尺泽穴、孔最穴、列缺穴、经渠穴、太渊穴、鱼际穴、少商穴等。 如何保养肺经 肺经位于上肢内侧,平常看电视、等车等空闲时间都可以用手掌拍一拍该经所循行的位置,不过力度一定要轻。因为人的肺气是永远都不会多,只会变少,因此轻度拍打是补气,而用力过重的话,就会“泻”气。因此,每次轻轻拍打1~3分钟即可。 肺经不通怎么办 《黄帝内经》中说,寅时(3:00~5:00)经脉气血循行流注至肺经,肺有病的人经常会在此时醒来,这是气血不足的表现。保养肺经此时按摩最好,但此时正是早上睡眠的时间。因此,可在同名经上,也就是足太阴脾经当令的时段(上午9: 00~11:00),对肺经和脾经进行按摩。 ①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散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②穿过膈肌,属于肺脏。③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④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⑤下向肘内(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⑥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腕后一支:⑦从腕后(列缺)分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于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本经穴位:中府穴、云门穴、天府穴、侠白穴、尺泽穴、孔最穴、列缺穴、经渠穴、太渊穴、鱼际穴、少商穴。 (1 中府穴LU1 Zhōng Fǔ [定位] 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 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经络养生和经络运行规律

---------------------------------------------------------------最新资料推荐------------------------------------------------------ 经络养生和经络运行规律 经络养生和经络运行规律经络养生口诀歌 ; 容易感冒拍肺经;人要无病肠要干净;求生必须通胃经;疲劳透支找脾经;心烦心痛找心经;吸收不好小肠经;颈肩腰背膀胱经;精力不足找肾经;失眠多梦找心包;奇难杂症找三焦;废物积滞找胆经;情志抑郁找肝经;人生关键生命点。 保健歌诀手指脚趾多揉揉;失眠头痛不用愁;常揉拇指健大脑;常揉食指胃肠好;常揉中指能强心;常揉环指肝平安;常揉小指壮双肾;十指对力强心脏;双手对插头脑清;旋转关节通经脉;反掌伸展松筋骨;揉揉十指祛头痛;按摩四关行气血;摇肩转膊松颈椎;甲角切切精神爽;按摩四关行气血;摇肩转膊送颈椎。 经络养生要诀经络是一种信念;经络是一种缘分;经络是一种付出;经络是一种实跋;经络是一种竖持;经络信任才会有福气;感恩是养生之本;理解万岁获生机;健康生命有奇迹;养生五法则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 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时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 养生先养心。 中医养生跪在养德,《黄帝内经》倡导恬淡虚无,真气丛植, 1 / 7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有规律的运动,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保持精神、愤怒、以及心理上的健康。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愁伤肾。 健康、平衡的饮食。 采取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呵护自己的五脏六腑。 人体可根据人体经络运行时间表来进行养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晚睡晚起会混乱整个排毒过程,另外,半夜至凌晨四点为脊椎造血时段,必须熟睡,不宜熬夜。 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养足精气神,保持健康身体! 人体排毒时间表: 1. 晚上 911 点: 为免疫系统(淋巴)排毒时间,此段时间应保持宁静或听音乐。 2. 晚间 111 点: 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 3. 凌晨 13 点: 胆的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 4. 凌晨 35 点: 肺的排毒,为何咳嗽的人在这段时间咳得最剧烈;因排毒动作已走到肺经,不应用止咳药,以免抑制废积物的排除。

巧记经络穴位数

巧记经络穴位数 传统针灸学的核心理论为“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经络”和“腧穴”理论。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不是全部)。 经穴是指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两脉上的腧穴,共有361个。 尽管我一再反复向大家灌输我的“人身无处是穴,人身处处是穴”观念,但我认为一个从事针灸的人若能记住传统针灸里每一个腧穴所在的经脉、其所处的位置、作用等等,对我们肯定大有好处。 遗憾的是,无论大学里还是民间的很多针灸人,不仅无法记住这些,甚至于连这十四条经上各自有多少个穴的数也记不住。 但我深信,假如你看过此文后,不消十分钟,对每一条经上的穴位数你一定会终生不忘。 请先记住人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也就是二十(20)的概念。 任脉的穴位很好记,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任脉有24个穴; 督脉的穴位更好记,你联想一下天上的二十八星宿,故督脉有28个穴; 这样的话:任脉有:24个穴; 督脉有:28个穴。 现在我们来看看手上的六条经脉: 手三阴经为: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太阴肺经。其中两个和心有关的经脉的穴位数是个位数里最大的一个数,也是古时的至尊数,就是9。 另一个是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数为20-9=11。 这样的话:手少阴心经有: 9个穴; 手厥阴心包经有:9个穴; 手太阴肺经有:11个穴。

手三阳经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其中大肠经有20个穴位;小肠是大肠的弟弟,少一个,就是19个;三焦经既然有一个“三”字,就是23个穴位。 这样的话:手阳明大肠经有: 20个穴; 手太阳小肠经有: 19个穴; 手少阳三焦经有:23个穴。 再来看看足上的六条经脉: 足三阳经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只要记住4567就行了。也就是说胃经有45个穴位;膀胱经有67个穴位(最多的);本来胆应是大的,但由于是少阳经(这里强调说是少阳经,另一方面是为以后的文章埋下伏笔),有一个少,故是这三条经里最少的一个,比胃经少一个,为44个穴位。 这样的话:足阳明胃经有: 45个穴; 足太阳膀胱经有: 67个穴; 足少阳胆经经有:44个穴。 足三阴经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只要记住三组数:37;27;27。即:第一组里,3X7=21;第二组的27不动;第三组里,2X7=14。 这样的话:足太阴脾经有: 21个穴; 足少阴肾经有: 27个穴; 足厥阴肝经有: 14个穴。

经络腧穴学详细内容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经络概述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系指经脉,其原意是“纵丝”就是直行主干线的意思。有路径的含义。起着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的作用,为经络系统主体部分。 络:有网络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起网络与联系的作用。 二.什么是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 三.经络的基本作用 (一)十二经脉:具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之特点。 (二)十二经别:加强了十二经脉在胸腹,头面,脏腑与脏腑,脏腑与体表间的密切联系。 (三)十五络脉:加强了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以及躯干前后左右多个部位间的紧密联系。 (四)奇经八脉:是一组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对其他经脉起统率,联络与调节作用。 (五)十二经筋:起着约束骨骼,疏利关节的作用。 (六)十二皮部:防御病邪的作用。 四、经络的重要性 《灵枢.脉度》篇:“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尚之所难也。”(一)说明病理变化 (二)指导辩证归经 (三)指导针灸治疗 《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喻加言说:“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者,开口动手便错。” 五、经络学说的学习与研究内容 (一)经络系统部分(相当于结构部分)。 (二)经络生理学。 (三)经络病理学。 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别 十二经脉十二经筋 经脉 奇经八脉十二皮部 经络 络脉十五络脉 三百六十五络 二、经络的形成 (一)针灸疗法的发明和针灸感觉传导的发现是经络学形成的基础。 (二)腧穴疗效的总结。 (三)体表病理表现的推理。 (四)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五)气功养生术的出现。 三、十二经脉 (一)定义 十二经脉即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的总称。由于他们属于十二脏腑。为经络系统中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 (二)命名 十二经脉的命名是根据阴阳学说又结合脏腑学说而命名的。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气有多少异用也”。 (三)作用 因“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故起着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的作用。(四)十二经脉的分布 1、分布特征: (1)分布于头部的为阳经:前头为阳明经。侧头为少阳经。后头为太阳经。(2)分布于四肢内侧的为阴经,四肢外侧为阳经。 (3)分布于胸腹部的为阴经(足阳明经除外)。 (4)分布于腰背的为阳经,侧胸腹为阳经。 2、走向特征: 手之三阴胸内手,手之三阳手外头,足之三阴足内腹,足之三阳头外足。 3、排列特征(四肢) 内侧:前为太阴,中为厥阴,后为少阴。

经络养生和经络运行规律

经络养生和经络运行规律 经络养生口诀歌 ; 容易感冒拍肺经;人要无病肠要干净;求生必须通胃经;疲劳透支找脾经;心烦心痛找心经;吸收不好小肠经;颈肩腰背膀胱经;精力不足找肾经;失眠多梦找心包;奇难杂症找三焦;废物积滞找胆经;情志抑郁找肝经;人生关键生命点。 保健歌诀 手指脚趾多揉揉;失眠头痛不用愁;常揉拇指健大脑;常揉食指胃肠好;常揉中指能强心;常揉环指肝平安;常揉小指壮双肾;十指对力强心脏;双手对插头脑清;旋转关节通经脉;反掌伸展松筋骨;揉揉十指祛头痛;按摩四关行气血;摇肩转膊松颈椎;甲角切切精神爽;按摩四关行气血;摇肩转膊送颈椎。 经络养生要诀 经络是一种信念;经络是一种缘分;经络是一种付出;经络是一种实跋;经络是一种竖持;经络信任才会有福气;感恩是养生之本;理解万岁获生机;健康生命有奇迹; 养生五法则 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时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养生先养心。中医养生跪在养德,《黄帝内经》倡导“恬淡虚无,真气丛植,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有规律的运动,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保持精神、愤怒、以及心理上的健康。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愁伤肾。健康、平衡的饮食。采取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呵护自己的五脏六腑。人体可根据人体经络运行时间表来进行养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晚睡晚起会混乱整个排毒过程,另外,半夜至凌晨四点为脊椎造血时段,必须熟睡,不宜熬夜。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养足精气神,保持健康身体! 人体排毒时间表: 1.晚上9——11点:为免疫系统(淋巴)排毒时间,此段时间应保持宁静或听音乐。 2.晚间11——1点: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 3.凌晨1——3点:胆的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

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图

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图 本经一侧23穴(左右两侧共46穴),其中13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正中线上,10穴在颈、侧头部。首穴关冲,末穴丝竹空。主治胸、心、肺、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瘛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 (1) 关冲SJ1 Guān chōng [定位]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解剖]有指掌固有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主治]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舌强,热病,心烦。 [配伍]配内关、人中治中暑、昏厥。 [刺灸法]浅刺0.1寸,或有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附注]三焦经井穴。 (2) 液门SJ2 Yè mén [定位]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 [主治]头痛,目赤,耳痛,耳鸣,耳聋,喉痹,疟疾,手臂痛。 [配伍]配鱼际治喉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荥穴。 (3) 中渚SJ3 Zhōng zhǔ [定位]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解剖]有第四骨间肌;皮下有手背静脉网及第四掌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聋,耳鸣,喉痹,肩背肘臂痠痛,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热病。 [配伍]配角孙治耳鸣耳聋;配太白治大便难;配支沟、内庭治嗌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输穴。 (4) 阳池SJ4 Yáng chí [定位]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解剖]皮下有手背静脉网,第四掌背动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背侧皮神经末支。[主治]腕痛,肩臂痛,耳聋,疟疾,消渴,口干,喉痹。 [配伍]配合谷、尺泽、曲池、中渚治手臂拘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原穴。 (5) 外关SJ5 Wài guān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及掌侧神经。 [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 [配伍]配足临泣治颈项强痛、肩背痛;配大椎、曲池治外感热病;配阳陵泉治胁痛。[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6) 支沟SJ6 Zhī gōu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及掌侧神经。 [主治]暴喑,耳聋,耳鸣,肩背痠痛,胁肋痛,呕吐,便秘,热病。 [配伍]配天枢治大便秘结;配双侧支沟治急性腰扭伤、胁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经穴。

十四经络穴位及精油

十四经络、穴位与精油 一、任脉:相当于女性的雌激素,补肾非任脉莫属 1、中极: (1)、前列腺炎,肿大(杜松子、乳香) (2)、尿频、尿急(茶树、洋甘菊、丝柏) 2、关元: (1)、宫寒、痛经、白带异常(姜、黑胡椒、肉桂) (2)、妇科炎症: a、一年以内,急性期(茶树、薰衣草、佛手柑) b、长期迁延不育(洋甘菊、乳香、檀香) (3)、男性阳痿早泄(茉莉、伊兰、檀香、黑胡椒) 3、气海: (1)、补气、养身(玫瑰木、乳香) (2)、妇科虚性疾病: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玫瑰、天竺葵、丝柏)4、水分: 下肢水肿“梨形”肥胖(葡萄柚、杜松子、黑胡椒) 5、中脘: 一切脾胃问题:a、胃胀气,消化不良(广藿香、茴香) b、胃痛(丁香、茴香) c、胃寒(黑胡椒、姜、茴香) 6、承浆: 调节改善血糖(柠檬、天竺葵)

7、谭中: (1)、心慌、胸闷(伊兰、薰衣草) (2)、乳腺诸痰,乳腺增生、囊肿等(茴香、天竺葵、玫瑰)8、印堂: (1)、头痛、头晕(罗勒、佛手柑) (2)、鼻窦炎(尤加利、香桃木、檀香) 二、督脉——阳脉之海,温阳最佳 1、命门:补肾阳,强腰(月桂、肉桂、茴香、姜) 2、百会: (1)、降血压,健忘(迷迭香、甜橙、欧薄荷) (2)、内脏下垂:胃下垂,子宫下垂,直肠下垂(檀香、乳香) 三、手太阳肺经——人体的总理 1、鱼际: (1)、补肺气,增加肺活量(檀香、雪松、玫瑰木) (2)、肺燥热,咳嗽(尤加利、香桃木、欧薄荷、柠檬) 2、列缺: (1)、补肺肾之虚,小病小疾(柠檬、百里香、尤加利)(2)、头、颈、项疼痛(罗勒、佛手柑、薰衣草) 四、手阳明大肠经——肺和大肠的保护神 1、合谷: (1)、头痛、牙痛(薰衣草、欧薄荷) (2)、鼻塞、流涕(尤加利、香桃木、薰衣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