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第1课时《杠杆》

内容标准:

1.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2.知道利用机械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用工具可把罐盖打开.知道使用撬杆打开罐盖最容易;

2.知道杠杆的组成除了有撬杆外.还有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3.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使用工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尝试探究——搜集数据——分析交流——归纳运用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分析等方法.知道杠杆由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能部分组成.并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两个饼干罐(一个罐盖有凸起的边缘.一个罐盖没有凸起的边缘).钳子.扳手.螺丝刀.钉子.尺子.铁架台.40厘米长的木棒或竹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在聚会的时候.妍妍想要打开饼干罐盖.可是打不开.怎么办?

讨论: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好方法?

思考:螺丝刀不是用来拧螺丝的吗?剪刀不是用来剪纸的吗?尺子不是用来测量的吗?它们可以用来打开饼干罐盖吗?

二.活动一:怎样更容易把盖子打开?

演示:出示饼干罐。请同学上台试一试能否直接用手打开罐盖。

问题:直接用手打开罐盖.我们是否觉得费力?能不能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打开饼干罐盖?

任务: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打开饼干罐的盖子。

材料:提供几种常见的工具及物品.如钳子.活动扳手.螺丝刀.钉子.不锈钢尺子等。

活动:分组活动。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打开饼干罐的盖子.试试哪种更容易?要求学生把打开饼干罐盖子的方法用简图表示。

目的: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验.亲身感受使用杠杆可以省力的事实.激发学生继续研究杠杆的兴趣。

三.活动二:研究罐子凸起边缘的作用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为什么用螺丝刀更容易打开罐盖?罐盖凸起的边缘起到了什么作用?

任务:设计“研究建立杠杆需要哪些条件”的方案。要求学生利用简图进行研究和记录。讨论:各小组讨论研究方案.思考建立杠杆所需要的条件。

交流:请部分小组介绍本小组的研究方案。各小组对具体的方案个案进行质疑.梳理和完善.提出修改意见。

活动:各小组根据修改后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探讨建立杠杆所需要的条件。

交流: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通过小组的实验结果.老师利用课本图进行解说。认识什么是杠杆.杠杆各部分的专业名词(阻力作用点.支点.动力作用点等)。

媒体:播放“杠杆”视频。

四.活动三:用杠杆做个“起重机”

媒体:出示课本图。

活动:小组活动。根据各组的研究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交流:各小组介绍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对各小组的研究结果进行质疑.补充.梳理.加深对杠杆的认识。

小结:杠杆的支点越靠近动力作用点.搬运重物就越费力.动力大于阻力时.这时的杠杆是费力杠杆;相反.杠杆的支点越远离动力作用点.搬运重物就越省力.动力小于阻力时.这时的杠杆是省力杠杆。

讨论:费力杠杆和省力杠杆各有什么不同?找一找身边常见的费力杠杆和省力杠杆。

五.课堂小结。

第2课时《杠杆的平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

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

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

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阻力点用力点支点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

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

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 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

(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

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 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3. 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 还有其他方法吗?

5. 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种.费力情况有()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种。

6. 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7. 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

五.全课小结

第3课时《滑轮.轮轴与齿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

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

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

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1. 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

2. 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 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4. 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5. 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的力。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3)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第4课时《斜面》

内容标准: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斜面这种简单机械的使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斜面;

2.了解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和表达;

2.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

3.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

3.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观察实验——搜集数据——分析整理——归纳应用

重点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利用斜面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木板.测力计.绳子.卡纸.螺丝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导入:工人在搬运重物上车。没有重型机器的帮助.他们只是利用一块木板就轻松地把重物搬上了汽车。

问题:这块搭成斜面的木板起到了什么作用?

思考:认识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二.活动一:研究斜面的作用

导入:人们从低处把重物搬运到高处时.常常会在高低处之间用木板架设一个斜面。

问题:这些斜面有什么作用?

媒体:出示课本图。

设计:设计探究斜面作用的实验。

引导:利用测力计进行测量.观察同一个重物在垂直提升和沿斜面提升时的重力分别是多少?

按上述的方法.分别测量不同的重物.观察结果有什么变化?

尝试改变斜面的角度.分别测量同一重物的重力.观察结果有什么变化?

按改变斜面角度的方法.分别测量不同的重物.观察结果有什么变化?

活动:小组活动。根据设计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从中找出规律。

交流:请小组代表介绍本小组的实验数据以及找出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斜面的作用。小结:利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越小.沿斜面提升重物就越省力.但是经过的路程就越长。

媒体:播放“斜面”视频。

拓展:当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90。时.斜面便垂直于水平面。这时还能省力吗?

三.活动二:变形的斜面

教具:出示一张三角形的卡纸。

导入:这是一张三角形的卡纸.如果把它卷到铅笔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活动:把三角形的卡纸卷到铅笔上.看看有什么发现。

交流:请各小组介绍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认识变形的斜面。

讨论:这种“卷起来”的变形斜面有什么特点?

媒体:出示课本盘山公路图。

引导:在卡车车厢与地面之间放一个平直的斜面.搬运重物时就可以省力;但在一座大山的山顶与山脚之间就不能放一个平直的斜面了.因为距离太远。

山顶与山脚之间的盘山公路实际上就是一个“卷起来”的变形斜面.汽车利用这个变形的斜

面来爬坡就可以省力.但是就要行驶更多的路程。

拓展: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这种“卷起来”的斜面?

四.活动三:斜面的应用

媒体:出示盘山公路.飞机货舱输送带.商场的自动扶梯.登山旋梯.高层停车场的斜坡.大桥的引桥的图片。

导入:这里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设施.你能不能说说它们是利用了哪种简单机械的原理?

讨论:分析斜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斜面的认识和了解。

目的:了解人们怎样利用斜面.懂得解释斜面的作用。

拓展:寻找生活中应用斜面的例子。

五.课堂小结。

第5课时《研究自行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过程与方法:发现并分析自行车上更多的机械种类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整理已认识的各类机械和机械的作用.一时倒机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其他简单机械的原理解释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自带一辆自行车(最好能变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自行车是利用一个怎样的工作原理前进的呢?以前同学们可能觉得很神奇.但在你们学习完这章后再回头来思考这个问题.那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1.在自行车上的各个部分中.你最好奇的是哪个部分?(一般学生会指向链条和齿轮)

思考: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能起到什么作用?

2.观察前后2个齿轮.你发现了什么?齿轮的大小对自行车速度有什么影响?

3.对自行车的前后2个齿轮进行观察研究.并做好记录工作。

.转动速度变() .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1.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机械原理.找找看.我们能在自行车上发现哪些简单的机械的应用。

2.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把大家的发出记录下来。

展研究。

四.本单元小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

指名学生发言.对学生没回答完整的请学生补充.实在没说清的由教师给出正确定义。并组合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理解巩固.。

第二单元

第6课时《珍贵的淡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水资源的含义.分析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和相应措施.理解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2.能力目标:能根据图表资料分析比较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地区差异;能运用图表结合实例分析河流径流变化与补给的关系;能根据某个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分析该区域的水资源情况.并提出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3.情感目标:通过身边用水现状和节水方法的调查.增强节约.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水资源危机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水资源危机的案例分析

2.教学难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河流径流变化与补给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案例分析

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谈天说地”主题:家庭用水调查与节水措施

(1).调查统计班级内同学家庭的月用水量及水费.并算出人均用水量和水费

(2).询问其中节水家庭的节水措施

(3).设计几条节约用水的标语

2.课题引入

观看投影片:干旱地区.水体污染的图片

学生感悟:说出水资源缺乏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教师归纳并板书:

水资源危机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淡水资源稀少.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水体污染.浪费严重.需水量加大.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

3.难点分析

(1)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2)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4.案例分析

(1)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通过连线题的形式归纳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2)“谈天说地”

请课前安排的两位同学展示班机同学家庭用水调查的结果。

(3)案例分析

提供小课题:黄河断流的原因及保护措施.上海地区缺水的原因及保护措施.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

学生分析:选择以上的案例进行分析。

5.专题小结

利用学生设计的标语.增强节约.保护淡水资源的意识。

第7课时《宝贵的耕地》

内容标准:

1.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2.意识到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重要性;

2.知道我国耕地资源非常匮乏。

能力培养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2.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3.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

3.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搜集数据——数据分析——讨论归纳

重点难点

通过分析和解读数据.了解我国耕地资源匮乏的情况.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情景:在建筑工地上.建筑工人正用轻质砖砌墙。

问题:工人为什么不用红砖砌墙?

思考:大量使用红砖是否会破坏我们宝贵的耕地资源?

二.活动一:为什么禁用红砖?

问题:制造红砖需要什么作为原材料?为什么政府要禁用红砖?

引导:引导学生认识红砖的原材料来自耕地中的黏土。红砖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

活动:小组活动。算一算.如果要建造一栋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的18层大楼.需要使用多少红砖?要生产这些红砖.需要耗费多少面积的耕地?

交流:小组交流.认识使用红砖作建筑材料将造成严重的耕地破坏问题:

资料:我国人均耕地为0.095公顷.还不到世界人均拥有量的一半。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靠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3%的人口.可见我国土地资源多么珍贵!

媒体播放-----“宝贵的耕地”视频。

三.活动二:调查我们周围的耕地情况

问题:为什么耕地面积会不断减少?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什么?

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和观察所得.讨论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原因。

交流:小组代表介绍本小组的讨论结果.了解人类的发展与耕地受到破坏是一对矛盾体。

拓展:能否提出一个方案来尝试解决这对矛盾.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可以保护好.利用好耕地资源?

四.课堂小结。

第8课时《保护生物资源》

内容标准:

1.了解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

2.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保护濒危动植物的重要性;

2.了解当地的动植物资源.意识到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能力培养目标

1.体验在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2.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

3.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讨论交流——搜集数据——分析思考——讨论交流

重点难点

通过对当地的动植物资源的调查和分析.了解野生动植物的现状.从而意识到保护濒危动植物的重要性.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二.情景:在自然保护区里.憨厚.可爱的大熊猫正在吃着竹子。波波说:“大熊猫真可爱.它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问题: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呢?

讨论:通过阅读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研究杂交水稻等事例.讨论野生动植物对科学研究的作用.以及我们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

媒体:播放“保护生物资源”视频。

小结:

三.活动:

媒体播放“保护生物资源”视频。

问题:什么是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保护什么?什么样的区域能被列入自然保护区呢?引导: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以后.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现在.我国各地的国家级.省市级自然保护区已相继建立.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各种野生动植物资源。

活动:对我们居住的地区(城市)的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了解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有没有改善.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没有明显变化。

四.课堂小结。

第9课时《矿产资源》

内容标准:

1.了解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

2.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 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 知道主要的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2. 了解一些其他的非金属矿产。

能力培养目标

1. 有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2.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 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

3.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资料搜集——分析讨论——归纳应用

重点难点

通过搜集和分析资料.了解主要的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及非金属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的稀有性特点.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从小培养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课本图。问题:工人为什么要开采矿石?这些矿石有什么用途?

二.活动一: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的?

问题:大家是否知道钢铁是从哪里来的?出示课本图(常见的铁矿石)。

引导:铁矿石是金属矿产中最普通的一种。我们以铁矿石的提炼为例.一起来了解金属材料是从何而来的。

三.活动二:全身是宝的石油

出示课本图片。

导入:我们已经知道.矿石能提炼出各种各样的金属材料。除此之外.有一些能源矿产.如石油.还能提炼出一些能源物质。

讨论:为什么说石油是“黑色的金子”?它有什么用途?

交流:请各小组介绍自己的认识.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石油的重要作用。

总之.人类的衣食住行.哪样也离不开石油。

四.拓展:石油来自哪里?

出示课本图片。

介绍: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

五.活动三:能源矿产还有多少?

导入:石油.煤和天然气等能源矿产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能源矿产的形成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时间。

活动:算一算.能源矿产还能开采多少年。

媒体播放“珍惜矿产资源”视频。

讨论:不难看出.能源矿产很快就会被人类开发完。能源危机正威胁着人类.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拓展:非金属矿产资源.可以说.它对人类的生存.进化和繁衍起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六.课堂小结。

第10课时《海洋宝库》

内容标准:

1.了解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

2.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要保护海洋资源的方法;

2.了解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

能力培养

1.具有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2.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

3.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资料搜集——分析讨论——归纳应用

重点难点

了解海洋资源的类型.形成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意识.培养保护自然资源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情景引入

问题:大小渔船全都停靠在海港里.。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原来现在正值休渔期。在休渔期间.渔民不能出海捕鱼。

思考:为什么要设休渔期呢?

二.活动一:为什么要休渔?

休渔期就是禁渔期。人们根据海洋鱼类的生长特点.生活习性和繁殖季节等特点.为了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每年在规定的时间内.禁止任何人在规定的海域内捕鱼作业.对鱼类的生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比如渤海湾近几年一般是6月15日~8月16日为休渔期。

讨论:休渔期是否会有明显的效果?

小结:经过了休渔期后.鱼的体重大大增加.。另外.单网捕鱼量比以前大增。

拓展:人们还采取了哪些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措施?

三.活动二:海洋里有什么可利用的资源?

我国已经在国际海底区域获得7.5万平方千米多金属结核矿区.多金属结核储量5亿多吨。小结:海洋是一个巨大宝库.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宝藏。需要我们合理地开发和利用。

讨论:海水里有没有其他值得利用的资源?

四.拓展:向海洋要宝

海洋资源如此丰富.但目前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将来.人类总有一天会更广泛地.更大规模地开发海洋宝藏。

问题:你能想象一下未来的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情境吗?把你的想象用文字或图画表达出来。

五.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

第11课时《太阳系》

内容标准:

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系是由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等不同天体组成的;

2.知道太阳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列顺序.对它们的大小有直观的印象。

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方法

情景引入——资料整理——分析讨论——归纳体会

重点难点

知道太阳系是由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等不同天体组成.了解八大行星的名称.大小和排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如果我们能透过蔚蓝的天空.我们将会看到什么呢?媒体播放“太阳系”视频。

思考:说说大家知道的太空知识。

二.问题:1.太阳系中有哪些行星?

2.哪颗行星的体积最大?其他的行星有多大?

3.讨论:

4.活动:小组活动。制作行星的模型卡片。体会太阳及八大行星的大小及排列顺序。交流:认识太阳及八大行星的大小及排列顺序。

拓展:以前.人们认为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为什么现在只有八大行星呢?

三.课堂小结。

第12课时《银河系》

内容标准: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2.理解“光年”的概念。

能力培养目标

1.能够描述比较抽象的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方法

情景引入——任务驱动——收集数据——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重点难点

知道地球.太阳系与银河系的关系.理解光年的概念。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准备

银河系的相关资料;银河系的视频和图片。

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