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绍兴文理学院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题

-2013绍兴文理学院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题
-2013绍兴文理学院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题

(绝密)2012-2013学年绍兴文理学院期末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 B )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

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C )

A.精读马列原著 B.熟记基本原理

C.理论联系实际 D.深入调查研究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C )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D )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

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D )

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

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A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C )A.进行社会调查 B.分析实际情况

C.理论付诸实践 D.总结经验教训

9.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首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理都具有( B )

A.客观性B.相对性

C.绝对性D.全面性

10.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A )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 D.法律标准

1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D )

A.人和自然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2.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B )

A.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产品的交换方式

1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C )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4.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B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

1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 D )

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16.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 B )

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

C.粗放型再生产 D.集约型再生产

17.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C )

A.享乐主义 B.拜金主义

C.利己主义 D.自由、平等与博爱

18.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之间( A )

A.成正比例关系 B.成反比例关系

C.按同比例变化 D.无直接联系

19.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 C )A.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B.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

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D.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

20.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 D )

A.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B.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C.流动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

21.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银行利润在数量上通常( D )

A.高于平均利润 B.等于平均利润

C.与平均利润无关D.相当于平均利润

22.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C )

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地理位置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差别

D.土地私有权和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

23.垄断利润就其本质而言,来源于( A )

A.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B.垄断组织的垄断地位

C.垄断组织的海外掠夺D.垄断组织的垄断资本的实力

24.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 B )

A.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B.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C.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D.借贷资本的国际化

25.下列关于股份资本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它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资本变为联合资本

B.它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

C.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扬弃”

D.它没有突破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

26.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C )

A.布尔什维克B.中国共产党

C.共产主义者同盟D.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27.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 A )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B.实行计划经济

C.建立完全的公有制经济 D.实行产品经济

28.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B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所有制基础不同

C.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D.人们的精神境界不同

29.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B )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D.平均分配

30.当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 A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

C.彻底消灭剥削 D.国家自行消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BCD )

A.本质决定现象的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32.下列选项中,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有(ABD )

A.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3.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客观性是指(CD )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4.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 )

A.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D.改革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35.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具有( ABC )

A.立法权B.财政权

C.监督权D.审判权

36.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竞争与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相比,不同点有(ABCD )A.竞争的目的不同B.竞争的手段有了新变化

C.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 D.竞争的范围不同

37.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经历的阶段有(ABD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运输阶段 D.销售阶段

38.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AB )

A.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B.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C.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D.垄断剩余价值的生产

39.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们提供的深刻教训有(ABCD )

A.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D.必须坚决抵制各种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袭

40.下列论断属于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展望的有(ABCD )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阶级归于消灭,国家自行消亡

C.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

D.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答:实践是1、认识的基本来源,2、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42.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

其内容是: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和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43.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

不变资本是指那些基础设备等所花费的资金.可变资本是一种花费在工人们的工资.

(1)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部分,阐明了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并不是由他垫支的全部资本创造的,更不是由其中的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即工人的劳动力创造的,从而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形成的实际过程,使剩余价值理论更加完善和科学。(2)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真实程度。既然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创造的,因此在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时,不应当拿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相比,更不应同不变资本相比,而是应当同可变资本相比。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就是剩余价值率,又叫资本主义剥削率,能准确地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3)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及其历史趋势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正是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为基础,提出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在此基础上,他又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再生产理论和剩余价值的分割理论,这些对于研究并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及其灭亡,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首先,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45.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不能取得胜利。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四)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

47.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本质。

答:(1)平均利润的形成是各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2)各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利润率。

(3)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各部门资本家必然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的竞争。(4)通过资本转移使各部门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使价格涨落,引起利润率升降,使各部门利润率趋向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

(5)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全部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资本总量的比率,一定量的资本按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30小题,每题 1分,共 30.0分 1. 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 A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 B 、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 D 、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正确答案是】:C 2. 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A 、主观性和个别性 B 、客观性和普遍性 C 、社会性和历史性 D 、稳定性和不变性 【正确答案是】:B 3. 认识的本质是 (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 、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正确答案是】:A 4. 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B 、形而上学的错误 C 、经验论的错误 D 、唯理论的错误 【正确答案是】:C 5.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是 (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 、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正确答案是】:D 6. 社会意识是 ( A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B 、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 C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D 、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

【正确答案是】:C 7.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 A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B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正确答案是】:A 8. 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是能动的决定论。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A 、排斥了主体选择的作用 B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 C 、把历史的发展看作自发的过程 D 、否认人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答案是】:B 9. 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 ( A 、唯一形式 B 、辅助形式 C 、必要形式 D 、基本形式 【正确答案是】: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考试重点-大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考试重点大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定义:从阶级属性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 2,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3,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学要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地位 (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本性决定的 (2)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3)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 (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2)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3)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要求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实现物质财富极打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2)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期盼过宗教的或世俗的“救世主”,但从来没有过人类解放科学理论的真正阐述者 (3)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 (4)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但又是十分艰巨的事业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既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体看法。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所遵守的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世界上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软件工程导论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1.软件生存周期一般可分为__问题定义__、可行性研究、_需求分析_____、设计编码、__ 测试________、运行与维护阶段。 2.按软件的功能进行划分,软件可以划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 和应用软件。 3.可行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 性、法律可行性和抉择。 4.用户界面的可使用性是用户界面设计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目标。 5.常见的软件概要设计方法有3大类:以数据流图为基础构造模块结构的___结构化设计 方法_________,以数据结构为基础构造模块的__jackson方法__________,以对象、类、继承和通信为基础的__面向对象设计方法__________。 6.__数据流图________和__数据字典___共同构成系统的逻辑模型。 7.软件测试的方法有__分析方法________和___非分析方法_______(即黑盒法)。 8.单元测试一般以___白盒_____________测试为主,___黑盒______测试为辅。 9.成本估计方法主要有__自底向上估计________、_自顶向下估计_________和算法模型估 计三种类型。 1.下列哪个阶段不属于软件生存周期的三大阶段( C )。 A、计划阶段 B、开发阶段 C、编码阶段 D、维护阶段 2.需求分析是(A )。 3.A、软件开发工作的基础B、软件生存周期的开始 4.C、由系统分析员单独完成的D、由用户自己单独完成的 5.原型化方法是软件开发中一类常用的方法,它与结构化方法相比较,更需要(B )。 6.A、明确的需求定义B、完整的生命周期 7.C、较长的开发时间D、熟练的开发人员 8.软件维护时,对测试阶段未发现的错误进行测试、诊断、定位、纠错,直至修改的回归 测试过程称为( A )。 9.A、改正性维护B、适应性维护 10.C、完善性维护D、预防性维护 11.一般说来,投入运行的软件系统中有错误(A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内容归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论重点内容归纳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重点内容归纳(参考): 1、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范畴的含义是什么 答: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反映。”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 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列宁对物质定义的重大意义。 答:(1)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 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列宁这一物质定义的意义在于:①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②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 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③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 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3、运动的含义。 答: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具有最大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 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答:(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 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5、实践的范畴、特征、形式和作用。 答: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首先,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其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

马克思基本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 主义先验论 2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反映论的观点 B.可知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4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书本知识是次要的D直接经验是源,间接经验是流 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 ) A.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B.感性的物质活动 C.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历史性活动 6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 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这段话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7 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8 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 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D 实践 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坚持反映论的观点 B.是否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C.是否坚持可知论点观的论理唯持坚否是 D. 点观的.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尠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尠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属于(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13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意识-物质-意识 C、实践-认识-实践 D、概念-判断-推理 1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马克思基本原理考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乔·威·弗·黑格尔(1770-1831)和路·费尔巴哈(1804-187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1723-1790)和大卫·李嘉图(1772-1823))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昂立·圣西门(1760-1825)、沙尔·傅里叶(1772-1837)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1771-1858))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的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3、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具体时间是1848年。 第一章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及思维能否认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它的物质性。 5、为什么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主义现象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二)从时间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6、联系具有哪些特点? 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多样性。 7、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 9、结合实际论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内容和意义。 答:内容: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形式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2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 B )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如何回答( A ) A.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是否永恒发展的问题 3.金、银、铜、铁、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 B ) 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4.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D ) 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之后产生的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 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 D.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5.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略支流。这里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A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变化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6.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是( D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纸上谈兵,画饼充饥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7.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 D ) A.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 C.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D ) 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 C.理论—实践—理论D.实践—认识—实践 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 A ) A.形象性B.能动性 C.客观性D.抽象性 1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B )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期末复习)论述题部分

论述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答: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时代的需要本身既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因素。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 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_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离开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丧失了认识*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3、简述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的意义。 答: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1)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 % (2)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理想作为人生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它可以构成人们自觉行动的动机,成为实践活动的动力。理想在人们现实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是一种极其强大的推动力量。 (3)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人们的生活可以划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方面。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理想的支撑,就会空虚、萎靡乃至崩溃。一个人有理想这个精神支柱,就可以使人生更充实,能在顺境中不骄不躁,在逆境中乐观豁达,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4、试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答: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不仅适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反思、自我审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以科学的理论形式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清楚一切障碍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其次,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不可分割的,科学性根源干革命性的要求,并且通过革命性表现出来}革命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并且靠科学性来保证。二者内在地结合在马克零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并且通过一系列原理表现出来。 5、试述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与时俱进的含义及意义。 答:,(1)关于与时俱进的含义。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 (2)关于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把与时俱进规定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①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能否始终做到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③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6、简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答:(1)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力学原理解释一切现象,甚至把人和动物都看成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器,因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2)形而上学性,它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彼此孤立的、在本质上是不发展变化的;(3)直观性,它对待世界、认识,都缺乏实践的观点;(4)不彻底性,它只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现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些局限性决定了它必将为更高形态的唯物

(精选)《计算机导论》期末考试试题_模拟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导论》期末考试试题模拟试题及 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计算机领域中采用_____二进制____、___8______、或____16_____来表示数值。。 2.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两大特征是“程序存储”和“_采用二进制_____”。 3. 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简称ASCII码,它是__7__位二进制编码,因此,它可以表示_128___种字符。 4. 计算机中采用的基本逻辑电路主意有各种______门电路及触发器______。 5. 用___机器______语言编写的程序可由计算机直接执行。 6. 串口按信息传送格式可分为___串行接口并行接口_____。 7. 计算机的主存储器存储直接与_CPU_交换的信息,辅助存储器存放当前不立即使用的信息。 8. 堆栈是指用作数据暂存的一组寄存器或一片存储区,它的工作方式称为______。 9. 由寻址方式形成的操作数的真正存放地址,称为操作数的__有效地址____。 10. 计算机网络按距离可分为_局域网广域网____。 11. 设备管理中的设备是指计算机系统的___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外存储器__。 12. 操作系统按功能特征可分为__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 _。 13. 高级语言的基本元素可以分为__数逻辑值名字标号字符串____等五大类。 14. 从根算起,树可以分为多个层次,树的__最大层次___称为树的深度。 15. ___数据结构__是数据组织形式,反映数据之间的关系,但不涉及数据的具体内容。

16.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中,每个元素需存储两部分信息:一部分是元素本身的信息,称之“_____”;另一部分则是该元素的直接后继元素的存储位置,称之“_____”。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要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第一章 一: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论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联系特征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1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

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C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C )。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 4.“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B )。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5.关于矛盾问题精髓的是( B )。 A.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道理B.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道理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道理D.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的道理 6.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B )。 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 7.“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B )。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 8.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C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9.“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 )。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10.“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理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这一论断说明了( B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11.社会革命根源于( D )。 A.人口数量因素B.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C )。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 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D )。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软件工程导论期末试题A(带答案)

评阅教师得分四川大学期末考试试题(闭卷)(2014~2015学年第1学期) 课程号: 311078040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导论(A卷)任课教师:洪玫,刘东权,李旭伟等 适用专业年级:软件工程 2013级学号:姓名: 2. 请将答案全部填写在本试题纸上; 3. 考试结束,请将试题纸、添卷纸和草稿纸一并交给监考老师。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提示: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 下表中。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Software is the collection of ( ). (A) Programs (B) Data (C) Documents (D) All of above 2.Which of the items listed below is not one of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layers? ( ) (A) Process (B) Methods (C) Tools (D) Manufacturing 3.The prototyping model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is ( ). (A) A reasonable approach when requirements are well defined. (B) The best approach to use for projects with large development teams. 注:试题字迹务必清晰,书写工整。本题共11页,本页为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名词解释(超级完整版)

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从狭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是只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继承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人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知论的基础。 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存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可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肯定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非矛盾的观点来看待问题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唯物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派别。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它是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时间: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它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即时间只能沿着过去、现在、将来的唯一方向进行,具有不可逆性。 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指事物的体积、规模、位置、距离和排列次序等。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人工智能:又称机器思维,本质上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 一元论与二元论: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认为世界本原是一个的是一元论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认为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论哲学。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是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是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完全认识的,这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凡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可知论哲学,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哲学是不可知论哲学。 唯物主义一元论:凡是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于物质的,都是唯物主义一元论。 唯心主义一元论:以不同形式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精神、意识的,是唯心主义一元论。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行为特征。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物质生产实践: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同时生产和再生产着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由此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社会政治实践:在物质生产基础上,人们形成了复杂的社会政治与公共关系,调整和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活动,

计算机导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导论期末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80分) 1、客机、火车订票系统属于 C 。 A、科学计算方面的计算机应用 B、数据处理方面的计算机应用 C、过程控制方面的计算机应用 D、人工智能方面的计算机应用 2、按照计算机用途分类,可将计算机分为 D 。 A、通用计算机、个人计算机 B、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 C、数字计算机、混合计算机 D、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3、下列数中最大的数就是。 A、(1000101)2 B、(107)8 C、(73)10 D、(4B)16 4、已知:3×4=10,则5×6= D 。 A、24 B、26 C、30 D、36 5、假设某计算机的字长为8位,则十进制数(+67)10的反码表示为。 A、01000011 B、00111100 C、00111101 D、10111100 6、假设某计算机的字长为8位,则十进制数(-75)10的补码表示为。 A、01001011 B、11001011 C、10110100 D、10110101 7、已知:“B”的ASCII码值就是66,则码值为1000100的字符为。 A、“C” B、“D” C、“E” D、“F” 8、在计算机系统内部,汉字的表示方法就是采用。 A、ASCII码 B、机内码 C、国标码 D、区位码 9、汉字“办”的区位码就是1676,其国标码就是。 A、1676H B、4908H C、306CH D、3108H 10、一个汉字字形采用点阵时,其字形码要占72B。 A、16×16 B、24×24 C、32×32 D、48×48 11、在逻辑运算中有Y=A+B,则表示逻辑变量A与B进行 B 。 A、与运算 B、或运算 C、非运算 D、与非运算 12、通常所说的CPU包括 C 。 A、运算器 B、控制器 C、运算器与控制器 D、运算器、控制器与内存 13、计算机的内存储器比外存储器 B 。 A、更便宜 B、存储速度快 C、存储容量大 D、虽贵但能存储更多信息 14、外部设备就是指。 A、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 B、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主存储器 C、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与存储器 D、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辅助存储器 15、计算机工作时,内存储器用来存储 B 。 A、程序与指令 B、程序与数据 C、数据与信号 D、ASCII码与汉字编码 16.MIPS常用来描述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其含义就是。 A、每秒钟执行百万条指令 B、每分钟执行百万条指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总结概括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①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 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 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 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 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 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 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 (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 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 (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 (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①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②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③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实事求是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 A )A.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 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 D.逻辑性 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 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 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 )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1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B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把握事物的度 C.确定事物的质 D.认识事物的量 17.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C )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 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18.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 A.风来雨至 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课程复习资料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 一、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 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三大理论来源:P3,P8-9 二、1.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常 常遇到的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包含的两个方面:①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和 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P43 四、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 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2.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 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变质创造条件。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 五、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六、1.如何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 动。 2.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 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七、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从实践到认识; 2.从认识到实践; 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P68-70 八、真理与价值及其辩证关系: 1.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2.价值: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 属性的客观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历史性和多维性。 3.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真理和价值在实践的基础上是辨证统一的。①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 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③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P77 十、 十一、1.社会存在的含义: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的含义: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应。 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十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P100-103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