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模块测试题4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模块测试题4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模块测试题4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检测卷

(测试时间:6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读“工业区位因素影响力模式图”(图中各点与中心距离的长短表示各区位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回答1~2题。

1.与图示区位条件相匹配的工厂是()

A.①—有色金属冶炼厂

B.②—计算机装配厂

C.③—甘蔗榨制厂

D.④—采矿厂

2.区域工业发展规划合理的是()

A.我国沪宁杭工业区发展①所示的的工业部门

B.美国东北部地区发展②所示的工业部门

C.印度班加罗尔工业区发展③所示的工业部门

D.意大利东北部地区发展④所示的工业部门

(2009年福建卷)下图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完成3~4题。

3.影响该生态产业园区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能源

B.技术

C.原料

D.市场

4.该生态产业园区中()

A.企业的集聚避免了市场的竞争

B.技术协作带动了企业间的集聚

C.企业彼此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D.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联系

下图中M 1、M 2分别为两种不同原料的产地,N为市场,读图回答5~7题。

5.某企业布局在甲地,该企业可能是()

A.炼铝工业

B.水果罐头厂

C.高档服装厂

D.瓶装饮料厂

6.某企业生产必需的两种原料分别来源于M1、M2,N是该企业的惟一市场,以M1、M2为圆心的同心圆分别代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两种原料的等运费线,以N为圆心的同心圆代表单位

产品的等运费线,如果仅考虑运费因素,下列四个地点建厂最合适的是()A.乙 B.丙

C.丁

D.戊

7.该企业经过技术革新后,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原料M 2的重量下降到原来的1/3。该企业在考虑建立新的工厂时,对其厂址选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原料M1 B.原料M2

C.市场

D.技术

下图为美国铜矿资源开发布局指向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据图分析美国铜矿熔炼厂和精炼厂分别属于()

A.原料导向型工业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B.动力导向型工业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工业和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原料导向型工业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9.大量铜材加工厂布局在精炼厂附近,有利于()

A.加强各加工厂间联系,竞争发展

B.加强与精炼的协作,降低成本

C.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劳动力成本

D.减少市场交易费用,改善环境质量

(2010年深圳模拟)下图反映的是某公司逐步扩展的四个阶段。图中内圆表示公司早期市场区,中圆表示国内市场区,外圆四个部分表示不同的国外市场。虚线圈出的国家产品进入难度大。据此回答10~11题。

10.从阶段1到阶段4,推动该公司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是()

A.占领市场

B.靠近原料地

C.获得廉价劳动力

D.保证能源供应

11.该公司向国外拓展最早利用的方式是()

A.设立工厂

B.设立销售代理商

C.设立销售部

D.设立研发中心

某地有大型黄铜矿和煤矿,计划在该地建①冶炼厂、②火电厂、③硫酸厂、④水泥厂。读生产联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与数字代表的工厂搭配正确的是()

A.甲——①

B.乙——②

C.丙——③

D.丁——④

13.图中所示的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臭氧层空洞

D.酸雨

下图为某工业城市工业发展规划图,计划在图中四个区位布局四种不同污染类型的工厂。据此回答14~15题。

14.下列工业属于乙类工厂的是()

A.化工厂、炼油厂

B.电镀厂、皮革厂

C.发电厂、酿造厂

D.造纸厂、水泥厂

15.下列有关图中工业规划的区位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有()

A.③处各类都可以

B.④处各类都可以

C.①处可布局乙类,也可布局丙类

D.②处布局丁类,也可布局乙类

二、综合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6.某城市准备建商场、码头、自来水厂、化工厂、钢铁厂、水泥厂,读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城市工业布置的基本原则和环境因素考虑,适当布局,将答案代号填入空格:

商场___________,码头___________,自来水厂___________,化工厂___________,钢铁厂___________,水泥厂___________。

(2)简述以下工业布局的理由:

化工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钢铁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泥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美国某汽车企业在中国的大型制造厂的布局和其中国总部搬迁示意图

材料二汽车工业和食品工业的成本与规模的关系示意图

(1)材料一中美国该汽车企业在中国的大型汽车制造厂布局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该汽车制造厂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

(3)说明该企业中国总部迁移到上海的主要原因。

(4)材料二的图中,最有可能表示汽车工业的曲线是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汽车企业有上百家,但总产量不及某跨国公司一家的年产量。试分析我国汽车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

1.解析:读图可知:①工厂属于动力导向型企业,②工厂属于技术导向型企业,③工厂属于市场导向型产业,④工厂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企业。有色金属冶炼厂属于动力导向型,计算机装配厂属劳动力导向型,采矿厂和甘蔗榨制厂属原料导向型。

答案:A

2.解析:我国沪宁杭地区能源缺乏,美国东北部为传统工业区,印度班加罗尔为高新技术工业,意大利东北部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为主。

答案:D

3.解析:由图知,该生态产业园区的各企业是围绕制糖厂建立的,即产业园的核心企业是制糖厂,影响制糖厂的主导因素是原料,故选C。

答案:C

4.解析:图中甘蔗来自于第一产业,其产品在制糖厂、纸浆厂、发电厂等第二产业间循环利用,第二产业产生的化肥、废糖浆等又被第一产业利用,故D正确。

答案:D

5.解析:该图可知甲地离N(市场)最近,即甲为市场导向型企业,瓶装饮料厂属市场导向型企业。

答案:D

6.解析:通过计算比较,丙地运费成本最低,因此应布局在丙地。

答案:B

7.解析: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原料的区位地位下降,市场、交通等区位因素上升。

答案:C

8.解析:据图可知,铜矿熔炼厂为原料导向型工业,靠近铜矿产区;精炼厂则分布在铜材消费区,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

答案:A

9.解析:精炼厂为铜材加工厂提供原料,有生产上的联系,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运费,降低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

答案:B

10~11.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企业的市场在不断扩大,这说明从阶段1到阶段4推动其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是占领市场。由阶段2可以直接看出该企业向国外拓展最早利用的方式为设立销售代理商。

答案:10.A 11.B

12~13.解析:煤矿为火电厂提供煤炭,其废弃物可为水泥厂提供原料。黄铜矿为冶炼厂提供原

料,黄铜矿含有硫,在冶炼过程中有二氧化硫放出,可产生酸雨,如回收利用可为硫酸厂提供原料。

答案:12.C 13.D

14~15.〖解析:乙类为水污染工业,主要有电镀厂、皮革厂、造纸厂等。③处位于河流下游,远离城市市区,且冬夏季风都不能把污染物带到城市市区,故③处可布置各类工业。

答案:14.B 15.A

16.解析:本题考查不同工厂部门的区位选择。了解各工业企业及城市设施的布局特点是解答的关键。商场布局在交通便利、靠近消费人群、便于商品集散的城区;码头需有良好的港湾;自来水厂多建在河流上游,水源清洁的地方;化工厂靠近原料产地(海盐、石油)及盛行风的下风向;钢铁厂是空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业,应远离城区,并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垂直方向的郊外;水泥厂是污染空气的企业,应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垂直方向的郊外。

答案:(1)C F D B A E

(2)B处靠近化工原料(食盐、石油)的产地,又位于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区造成的污染较小A处有便利的交通,附近又有煤、铁矿石等钢铁工业的原料,位于常年盛行风的垂直方向的城郊,基本上不会造成城区大气污染E处在常年盛行风的垂直方向的郊外。 17.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汽车工业沿长江流域均衡布局的特点。第(2)题,汽车工业布局时要综合考虑市场、交通、劳动力和技术等因素。第(3)题,上海是我国最大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市场广阔,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第(4)题,从图中可知B的平均成本低于A,所以A为成本高的汽车工业。第(5)题,由题干及第(4)题解析即可回答。 答案:(1)沿长江流域,且上、中、下游均衡布局

(2)长江流域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大;劳动力数量大、素质高;原有工业基础好、技术力量雄厚;水陆交通便利。

(3)上海为金融中心;水运便利、铁路和航空交通发达;我国最大城市,消费市场广大;华东地区制造业发达,便于更有效地进行集中采购,降低生产成本。

(4)A 汽车生产成本高于食品生产

(5)存在问题:企业数量多,但规模较小,规模效益小,技术相对落后生产成本高。措施:进行兼并,扩大生产规模;加强协作和技术创新。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试卷

【第四单元】 一、看拼单音写词语。 cǎi sè jiǎo jiān sēn lín ɡē shēnɡ(彩色) (脚尖)(森林)(歌声) pínɡɡuǒ jīnɡ línɡ jì jié xǐ huān (苹果) (精灵) (季节) (喜欢) shuō huà hǎo xiànɡ tónɡ huàā yí (说话) (好像) (童话) (阿姨) duìàn dì di yóu xì fā mínɡ (对岸) (弟弟) (游戏) (发明) zì mǔ zhōu wéi bǔ chōnɡɡōnɡ zhǔ (字母) (周围) (补充) (公主) yǒnɡ shì fēi jī dì dào huǒ yào (勇士) (飞机) (地道) (火药) shènɡlì jiào hǎn wànɡ jì pìɡu (胜利) (叫喊) (忘记) (屁股) cānɡěr liú shén ɡān jìnɡ cónɡ lái (苍耳) (留神) (干净) (从来) xìnɡ yùn bǐ rú shǐ jìn xuě sōnɡ (幸运) (比如) (使劲) (雪松) yì bān jiéɡuǒ yǔ sǎn fānɡ biàn (一般)(结果)(雨伞)(方便) jiāo shū wèn jù héɡé sǐ wánɡ (教书)(问句)(合格)(死亡) 二、比一比组词 彩(彩色)森(森林)拉(拉手) 采(采摘)林(树林)位(座位) 苹(苹果)般(一般)灵(灵活) 平(平安)船(小船)录(录取) 便(方便)补(补充)母(母亲)使(使劲)扑(扑克)每(每次) 亲(亲人)记(日记)净(干净) 幸(幸福)纪(纪念)静(安静) 结(结果)股(股份)幸(幸福) 洁(清洁)投(投机)辛(辛苦) 三、多音字组词 jiào(教室) liánɡ(测量)教量 jiāo(教书) liànɡ(重量) pāo(泡桐) biàn(方便) 泡便 pào(泡沫) pián(便宜) 四、按要求写词语 1.一字多词 堡(城堡)(堡垒)凶(凶狠)(凶恶) 攻(攻打)(进攻)药(火药)(炸药) 赞(赞赏)(赞美)合(合力)(合作)2.按要求写词语 形容生气:愤怒、火冒三丈、怒气冲冲、 暴跳如雷、七窍生烟、怒发冲冠、怒不可遏 形容高兴:兴高采烈、欣喜若狂、欢呼雀跃、眉开眼笑、欢天喜地、心花怒放 形容难过:悲伤、痛哭流涕、泪流满面、 泣不成声、伤心欲绝、悲痛欲绝 含梦的成语:白日做梦、恍然如梦、夜长梦多、黄粱美梦、南柯一梦、醉生梦死 3.补充词语 (大块的)草坪(葱郁的)森林 (彩色的)梦(高大的)枫树 (凶狠的)魔王(美丽的)公主

浅谈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策略

浅谈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策略 四川省邻水县第二中学袁冬 一、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复习应根据本校的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要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要突出抓思维教学,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研究高考题,分析相应的应对策略,要更新复习理念,优化复习过程,提高复习效益。简单说就是: 依纲务本、全面复习、狠抓基础、培养能力; 面向全体、突出重点、分类推出、抓弱补缺; 启发诱导、精讲多练、知识建构、勤考勤练; 严谨、和谐、规范、高效。 二、时间及内容的安排: 1、按教研室下发的计划为准,结合本校实际,一轮在2月底3月初完成。 2、材料以一本资料为依托,同时编制符合学情的教案。 3、每专题进行一次专题过关测验。 4、每周可以进行一次小考卷训练。 5、内容安排:由于复习时间很紧,因此对复习的三轮策略调整为两轮,其中一轮不变,时间适当顺延,一轮中体现二轮的专题思想,二三轮合并更侧重考前模拟训练,同时复习内容不再以课本单元为序安排,而是在充分分析考纲、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按照学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按学科知识体系重新整合复习内容。 三、复习目标 重视基础,稳扎稳打,不放过知识点的细枝末节,系统复习一遍;全面、系统、准确、熟练地掌握所有知识点。一轮复习保证懂、会、准。 1、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建议更多的采用理科的复习方法。○1运用图形知识的结构,提炼能力要求和具体方法○2精讲精练,通过典型题和变式图,结合区域实际,加强应用原理和方法的训练。 2、人文地理知识理解不难,但内容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内容多。此部分复习方法与策略要抓住下面几点:○1以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统领人文地理知识○2结合区域特征,善于进行对比分析○3拓展知识面,适应现实中人文地理内容的迅速发展○4加强逻辑推理,学会科学表达。 3、区域地理要求学生在脑海中具有地球模型,有经纬网构成的易于定位和描述相互位置关系的模型。区域地理的复习使得学生不仅要关注地表的自然要素,还要关注这些自然要素影响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矿产、工业、农业、城市、交通、人口等问题从此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关联成为学生地理思维的主线之一。应当做到当一个经纬坐标点给出的时候,学生的地理思维不仅会反映出这一点的位置,关于这一点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征会源源不断地展现出来,甚至进一步深入的相关分析和预测也会形成。 四、具体措施 (一)、落实“六到位” 1、要讲到位,讲到学生的疑难点上,讲到知识的关键点上,讲到试卷的失分点上,讲到考纲的赋分点上。 复习课,注重知识的梳理,形成条理、系统的结构框架,专题过后学生头脑中要清晰。要讲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要引导学生对知识横向推广,纵向延伸。讲出题

2020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气候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气候练习题下图为某地降水量和气温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下列哪个城市的气候类型与该图符合() A.开罗B.上海 C.开普敦D.悉尼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雨热不同期,7月份气温最低时,降水量最大,且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上,应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第2题,开罗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开普敦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悉尼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答案:1.A2.C 下图为某地1月、7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等温距为4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①地1月、7月的温差可能为() A.8 ℃B.12 ℃ C.16 ℃D.20 ℃ 4.导致图中②地7月等温线弯曲的因素是() A.洋流 B.海陆热力性质 C.地形 D.冬季风的影响 解析:第3题,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南美洲。①地位于1月闭合等温线内部,在①地北侧(纬度低的区域)应该有一条28 ℃等温线,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可以推断①地1月温度的范围是20~24 ℃;再根据图中7月等温线的分布可推知①地7月温度的范围是8~12 ℃。由此可以计算出①地1月、7月的温差范围是8~16 ℃,结合选项可知可能为12 ℃。第4题,由图中河流分布可知,②地位于河谷地区,由于河谷地势低,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地区,等温线向温度低的南部凸出。 答案:3.B4.C 下面甲图为回归线附近某岛屿地形剖面图(其上部是该区域相关气象要素沿剖面变化图),乙图为该岛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含知识点总结和测试题及答案)第四单元_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点梳理] 考点1 原子的构成 ⒈构成原子的粒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考点2 相对原子质量 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 ⒉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考点3 元素 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考点4 元素符号 ⒈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⒉书写: 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S、C、P等。 ⑵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Na、Mg、Zn等。 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 ①表示氢元素 H 2H:表示二个氢原子 ②表示一个氢原子注意:元素不讲个数,2H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 考点5 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 ⒈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⒉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例如: 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⑵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要注意的重点

2019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要注意的重点 1.重视对知识点的消化。学习地理应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特别是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诸如天体、天球;日冕、门珥;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消化、理解和吸收。因为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 2.分析、解决问题,“原理”最重要。学习地理应从基础知识抓起,一步一个脚印稳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分析事物也就有了说服力。 3.重视地理事物中的“普遍性规律”。总结规律,抓住规律,这是归纳推理的基本思维方式。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A.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B.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反气旋型)运动,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运动;C.每个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

大洋洋流分析后推及出来的普遍规律。 4.重视地理环境的“综合性”。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也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逊河流域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因为纬度的关系,还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有密切关系。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49课时中国四大地理单元

第49课时中国四大地理 一.单选题 (2012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一模)读右图,完成1-2题。 1.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 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 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 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 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2.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A. 径流年际变化小 B. 补给以降水为主 C. 水量向下游增大 D. 夏季流量小 (2011年东北联考)甲、乙两图分别是我国两个省会城市附近的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3~4题。 3.根据图中信息,有关甲乙两地农业的正确叙述是( ) A.甲地附近是我国位置最北的商品粮基地 B.乙地附近有我国位置最东的商品粮基地 C.甲地附近的农业基地的机械化程度很高 D.乙地附近的立体农业非常发达 4.有关甲乙两地城市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的省会城市发展的农业基础比较雄厚

B.乙地的省会城市发展的农业基础比较薄弱 C.国家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乙地先于甲地 D.在两城市的水运交通方面,乙地优于甲地 (2011年滨州模拟)读“我国某地区图”(图1)和“某山地东、西坡地质剖面图”(图2),该山地年降水量为200毫米,完成5~6题。 5.图2所示山脉位于图1中的( ) A.A B.B C.C D.都不是 6.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而图2中甲地发育并不明显,原因是 ( ) A.该地山不够高 B.该地风沙较重 C.该地人类活动明显 D.该地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2011·东北联考)下图是以塔里木盆地某点(O)为中心向a、b、c三个方向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7~8题。

7.根据上图判断图中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 ) A.a——①b——②c——③B.a——②b——③c——① C.a——①b——③c——②D.a——③b——②c——① 8.关于a、b、c三条线路上的地理事物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a线沿途资源丰富,矿井广布、工业城市密集 B.b线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因素有热量充足,年较差大 C.c线地区地质条件脆弱,多地热和水力资源 D.a、b、c三条线路中河湖都以内流为主,水源不足 读下图,回答11~13题。 9.下列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该地区河流以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为主 B.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本地区的典型植被 C.该地属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 D.该地属红壤丘陵地区 10.该地主要的经济作物是 ( ) A.天然橡胶 B.茶叶 C.棉花 D.花生 11.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该地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 ) A.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 B.大力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的稳产、高产 C.以林牧为主,农林牧结合,防止风沙危害

第四单元复习题六年级科学

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发现并分类记载地生物种类已超过了种,估计地球上现存地物种应有万至万种,可见生物种类确实是多种多样.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校园里有许多动植物,比如我看到过地玉兰就属于植物,它生活在校园地操场.在校园里我还看见过地动物有锦鲤,它主要地生活区域是校园地植物园.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爱护珍稀生物意义重大,我知道我国特有地珍稀动物有生活在长江流域地白鳍豚和扬子鳄,有生活在四川、陕西和甘肃地狭小地带地大熊猫,有生活在青藏高原地藏羚羊,我国特有地珍稀植物有主要在我国西南部海拔—米地深山密林之中珙桐等.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根据植物茎地性质,可将植物分为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等.以植物地生态习性来分类,可分为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等.按有没有花可以分为开花植物与不开花植物.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身体中没有脊柱地动物叫无脊椎动物,有脊柱地动物叫脊椎动物,有脊柱地动物包括哺乳类,鱼类,鸟类等.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植物和动物所具有地结构特征,使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就是运用这一法则选择和淘汰着生物家族地一个个成员. 一、判断(对地打√,错地打×) 、杠杆地支点位于用力点和阻力点之间.(×) 、杆秤和天平都属于杠杆类工具.(√ ) 、杠杆都省力.(×) 、小杆秤利用地是杠杆原理.(√ ) 、提绳地位置对秤没有什么影响?(×) 、轮轴不是杠杆.(×) 、自来水龙头运用地是轮轴.(√ ) 、自行车地车把不是轮轴原理.(×) 、汽车地方向盘是运用了轮轴原理.(√ ) 、螺丝刀不是轮轴.(×) 、轮轴地轮越大越省力.(√ ) 、滑轮组地组数越多越省力.(√ ) 、滑轮组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一个动滑轮可以连接两个定滑轮.(√ ) 、使用滑轮组能省多少力,这与动滑轮地个数无关.(×) 、滑轮按组装方式不同,可分为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 ) 、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可用不同地颜色表示地下、地上、空中分布地生物. (√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科学家根据植物是否开花将植物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 ) 、不开花地植物不利用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 、脊椎动物分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四类.(×) 、动物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地,已发现有多万种. (√ ) 、世界上很难找到两个相貌完全相同地人. (√ ) 、生物形态结构是与环境相适应地. (√ ) 、仙人掌生活在缺水地沙漠,叶子退化成刺状,没有光合作用地功能. (√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市高三地理中心组活动研讨课教案 考点西南地区的交通运输建设 教案设计及授课人:陆芹一、教学目标: (一)考点说明 1.本考点在近5年高考中重现率为100%。 2.运输紧张,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就会成为国土开发的限制性因素,所以交通运输建设是国土整治的重要内容。西南地区的交通运输建设反映了我国交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运用图表分析西南区的经济发展和交通的关系,是高考命题的方向。 (二)考纲要求及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大西南的范围,区位条件、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南昆铁路的建设,大西南地区在建国后的交通发展和今后措施。 2.理解: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大西南发展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 大西南地区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1.能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大西南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的紧迫性,发展交通运输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由此会分析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的关系。 2.能利用南昆铁路示意图分析南昆铁路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政治和战略意义,从而能联系当地实际分析交通运输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不断转化的观念。 2.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帮助少数民族脱贫致富,走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道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大西南区位条件的变化、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对交通建设的制约,丰富的资源、落后的经济发展对交通发展的迫切需求。 2.南昆铁路建设对沿线地区的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大西南地区交通的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难点:3.交通运输建设同经济发展的关系,大西南区位条件的不利、有利条件的转化。 4.南昆铁路建设的经济、政治、战略意义。 三、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读图分析,启发诱导式教学。 四、教学流程: (一)基础回顾: 引入:回顾必修地理,提问: 1.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哪些?我国主要以哪一种最突出? (5种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我国主要以铁路为主。) 2.建国后,我国交通建设成绩巨大,为什么还要大力加强交通建设? (可从资源分布、经济发展、交通现状等考虑)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分布集中但不均,需要发展交通进行地区资源间的调剂;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需要发展交通加强地区间的联系;因此,虽然取得了成

(word完整版)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地理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地理测试题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林志胜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示意1970年至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1~3题。 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A. 1980年B.2000年C.2019年D.2025年 2.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原因是() A.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B.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C.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大幅增长D.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升高 3.2019~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会造成() A.老龄人口增加B.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C.少儿比重上升D.人口总数减少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率自1970年至2019一直是正增长,说明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到2019年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2019年之后劳动人口增长率为负值,说明劳动人口数量开始出现下降。第2题,由于生育政策的影响,人口出生率较低,后备的劳动人口不足。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与劳动人口的增长无关。在一定时间内,少年儿童无法转化为劳动人口。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发展,人口的死亡率下降。第3题,2019~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一直在下降,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讲,劳动力将出现短缺,企业用工成本上升;老龄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有关系。少儿比重的上升与人口出生率有关。人口总数的变化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有关。 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高度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越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图甲和图乙分别为“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①地形区为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东南丘陵 5.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起伏度越大,人口分布越多 B.②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 C.地形起伏度1-2地区分布人口达20% D.地形起伏度1以下地区人口超过80% 【答案】4.A,5.D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①地形区位于中低纬度,地形起伏较小。在相应纬度处,我国东部地区多低山丘陵,地形起伏大。联系所学可知,该地最有可能是青藏高原地形区,青藏高原的高原面上地形起伏小,与图示信息相符合。第5题,读取图中信息可知地形起伏度越大,人口分布并不是越多。但在起伏度小于1的地区,集中了我国全部人口的80%以上。 读中国高铁“四横四纵”客运专线布局示意图。回答6~7题。 6.京广、京沪、哈大、郑西是我国已经建成通车的四条高铁,若从自然因素考虑,这四条高铁单位长度工程量最小、造价最低的是 A.京广高铁 B.京沪高铁 C.哈大高铁 D.郑西高铁 7.哈大高铁的部分区域使用“以桥带路”,其原因可能不包括哪一项? A.克服冻土对铁路建设的不利影响 B.节约耕地资源 C.克服沿线的地形障碍 D.跨越河流 【答案】6.B 7.C 【解析】第6题,地势起伏大小对四条高铁的工程量和造价影响最大,对比四条高铁沿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到第四单元复习试卷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四单元复习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选择 1.七巧板中有( )个三角形。 ① 3 ② 4 ③ 5 ④ 4 2.14-6+( )=15.( )里填( )。 ① 5 ② 6 ③ 7 ④ 8 3.个位是6,十位是9的数是( )。 ① 69 ② 96 ③ 9 ④ 15 4.55比83( )。 ① 多一些 ② 少一些 ③ 多得多 ④ 少得多 5.大于37,小于42的数是( )。 ① 34 ② 41 ③ 53 ④ 67 二、填空。 1.在○里填上 “>” “<” 或 “=”。 13-6○8 99-7○80+4 45○39 11-9○4 62+8○74-4 69○96 2.在○里填上 “+” 或 “-”。 18○7=11 6○7=13 14○6=8 44○40=4 51○30=21 68○8=60 3.看图读数,写数。 写作:( ) 写作:( ) 写作:( ) 读作:( ) 读作:( ) 读作:( ) 4.算一算。 15-6= 42+2= 5+10-6= 78-70+9= 9+( )=16 17=( )+5 16-7+8= 16-7+30= 98-8= 67-5= 27-20= 35-20-7= 3+90= 76-40= 44-4= 8+5-3= 5.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9、84、25、38、69、83、52、48、17 6.从( )到( )是一位数,从( )到( )是两位数,100是( )位数。

7.3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8.写出小于100而大于40的个位是3的5个数:()、()、()、()、()。 9.写出6个个位是5的两位数:()、()、()、()、()、()。 10.34个苹果,每个小朋友分5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还剩()个苹果。 11.用3个圆片,可以摆出那些不同的数:()。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的打“×”)。 1.从右起,第一位是百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个位。() 2.100比9多得多,比99少一些。() 3.最小的两位数是11。() 4.19比8多11。() 5.79里有7个十,9个一。() 四、右边的图形是长方体的那个面?用线连起来。 左面 后面 下面 五、应用。 1.吃了38条鱼。还剩40条鱼,一共有多少条鱼? 答:一共有()条鱼。 2.小华今年16岁,小明今年7岁,小华比小明少几岁? 答:小华比小明少()岁。 3.一共有47颗五角星,17朵红花,小王得了20颗五角星,小雪得了多少颗五角星? 答:小雪得了()五角星。 4.32盆花,每个教室摆7盆,可以摆在()个教室里,还剩()盆。 5.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1讲基础知识——地球部分 命题人:兴连松1、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o经线,这时其所在的地点的区时不可能的是() A、12月29日12时5分 B、12月30日11时55分 C、12月30日12时5分 D、12月31日12时5分 我国沿海某省一个课外小组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16:40。据此回答2~4题。 2.该地的经度约为() A.120°E B.125°E C.115°E D.110°E 3.该日可能在() A.11月 B.9月 C.7月 D.5月 4.该月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南海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印度洋 B.印度洋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南海 C.拉普拉塔河进入枯水期 D.印度河进入丰水期 读图,回答5-8题。 5. 2002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的区时为() A. 19日19时 B. 20日5时 C. 19日21时 D. 20日21时 6 . 中山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 A. 2070千米 B. 2270千米 C. 2570千米 D. 2670千米

7. 与中山站相比,长城站所在地() A. 白昼时间长 B. 自转速度慢 C. 自转周期长 D. 正午太阳高度大 8. 中山站出现极昼期间,下列河流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 A. 湄公河 B. 莱茵河 C. 亚马孙河 D. 赞比西河 2004年3月22日到4月3日期间,可以看到多年一遇的“五星连珠“天象奇观。其中水星是最难一见的行星,观察者每天只有在日落之后的1小时内可能看到它。在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中心点为极地。回答9—11题。 9.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五星连珠”现象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在新疆的吐鲁番(约89°E)观看五星连珠现象,应该选择的时间段(北京时间)是() A.18时10分至19时 B.16时10分至17时 C.20时10分至21时 D.21时10分至22时 11.五星连珠中,除了水星外,另外四颗星是() A.金星、木星、土星、天狼星 B.金星、火星、木星、海王星C.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D.金星、火星、土星、木星 一天,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据此回答12—14题。 12.该城市的经度为() A. B. C. D. 13.该城市应位于天津的() A.西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 14.该日,太阳直射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修一测试题

高考复习必修一综合测试 地理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 图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1、2题。 图9 1.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 ) A.3月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B.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 C.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D.9月1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 2.与图示地区相比,南极点及周边相应围( ) ①1月份冰层厚度大②3月份累计昼长长③7月份近地面气压高④9月份平均气温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第3、4题。 3.图中所示山地()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4.该山地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D.昆仑山脉 图是某地区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回答第5、6题。 5.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A.鼠害B.洪涝C.旱灾D.寒潮 6.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 括() 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②调整产业结构③人口外迁④房屋加固 ⑤组建志愿者队伍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

7.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请回答8 、9题 8. 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地震使海底抬升 B. 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 C. 海底扩处岩浆涌出 D. 海底扩处沉积物大量堆积 9.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A. 岛弧和海沟 B. 海岭和海沟 C. 海岭和裂谷 D. 岛弧和裂谷 图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风的变化。读图,回答第10、11题。 10.图4(a)中() A.①比②风速大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D.②比④气温高 11.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A.上午B.下午 C.傍晚D.夜间 12.图中甲处的洋流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缩小海洋污染围 读下图,回答14题。 14.下列曲线图,正确反映图中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

北京市201x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四单元 统计与概率 课时训练16 概率试题

课时训练(十六) 概率 (限时:30分钟) |夯实基础| 1.[xx·丰台二模]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2,3,4,5,6六个数字,投掷这个骰子一次,则向上一面的数字大于4的概率是() A.B.C.D. 2.[xx·房山一模]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装有2个白球,5个红球和8个黄球,这些球除颜色外,没有任何其他区别,从这个盒子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概率为() A.B.C.D. 3.[xx·顺义一模]如图K16-1,在3×3的正方形网格图中,有3个小正方形涂成了黑色,现在从白色小正方形中任意选取一个并涂成黑色,使黑色部分的图形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概率是() 图K16-1 A.B.C.D. 4.[xx·门头沟期末]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装有20张卡片,其中有5张卡片上写着“三等奖”;3张卡片上写着“二等奖”,2张卡片上写着“一等奖”,其余卡片上写着“谢谢参与”,这些卡片除写的字以外,没有其他差别,从这个盒子中随机摸出一张卡片,能中奖的概率为() A.B.C.D. 5.[xx·丰台初二期末]一部纪录片播放了关于地震的资料及一个有关地震预测的讨论,一位专家指出:

“在未来20年,A城市发生地震的机会是三分之二.” 对这位专家的陈述下面有四个推断: ①×20≈13.3,所以今后的13年至14年间,A城市会发生一次地震; ②大于50%,所以未来20年,A城市一定发生地震; ③在未来20年,A城市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大于不发生地震的可能性; ④不能确定在未来20年,A城市是否会发生地震. 其中合理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xx·海淀二模]袋子中有20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小球.在看不到球的条件下,随机地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记录颜色后放回,将球摇匀.重复上述过程150次后,共摸到红球30次,由此可以估计口袋中的红球个数是. 7.[xx·丰台二模]一个盒子里装有除颜色外都相同的10个球,其中有a个红球,b个黄球,c个白球.从盒子里随机摸出1个球,摸出黄球的概率是,那么a= ,b= ,c= .(写出一种情况即可) 8.[xx·顺义期末]已知一个围棋盒子中装有7颗围棋子,其中3颗白棋子,4颗黑棋子,若往盒子中再放入x颗白棋子和y 颗黑棋子,从盒子中随机取出一颗白棋子的可能性大小是,则y与x之间的关系式是. 9.[xx·石景山期末]某社区准备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活动,需确定两名宣传员.现有四张完全相同的卡片,上面分别标有两名女工作人员的代码A1,A2和两名男工作人员的代码B1,B2.把卡片背面朝上洗匀,从中随机抽取两张,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抽到卡片上的代码恰代表一男一女的概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时地球和地图

第1课时地球和地图 一.选择题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图1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题。 图1 1.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B.溪谷的蒸发量;溪谷的水深和流速 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2010浙江高考)图4是某地地形图,MN、PQ是地形剖面线。①、②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完成1--2题。 2.M→N、P→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 A.甲、乙;① B.乙、甲;② C.甲、乙;② D.乙、甲;① 3.Z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应依次布局在 A.③④ B.④⑤ C.⑤⑥ D.③⑥ (2010江苏高考)图6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9~I0题。

4.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 A.KLOP线 B.KMOP线 C.KMNQ线 D.KRQ线 5.拟在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 A.KRQFF线 B.KMNQPT线 C.KLOPT线 D.KST线 6.(2010年天津卷)读图1,回答1~2题。 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0年4月30日 20时10分举行,下列城市能收听、收看到现场直 播的时间是 A.纽约——4月29日清晨 B.新 加坡——4月30日上午 C.伦敦——4月30日中午 D.巴 西利亚——4月29日下午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回答10—11题。 7.下列有关图中等高线表示的基本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AB线表示山谷 B.CD线表示山脊 C.E处为陡崖D.F处为山峰 读图,回答7~8题。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试卷(含答案)

2020年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一个加数是7,和是85,另一个加数是()。’ A. 72 B. 78 C. 82 2.小丽有25张邮票,小红比小丽少5张,小红有()张邮票。 A. 25 B. 20 C. 30 3.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两位数的差是()。 A. 10 B. 89 C. 99 4.在30+()>55中,()里最小可以填多少? A. 24 B. 25 C. 26 5.乐乐有27个苹果,吃了5个,妈妈又给她10个,她现在有( )个苹果。 A. 15 B. 22 C. 32 二、填空题 6.一列小朋友排队做操,从前往后数小红排第5,从后往前数小红还是排第5,这一列队伍 一共有________人。 7.把表格填写完整。 原有借走还剩 28个8个()个 ()根36根3根 65本()本10本 8.小明今年8岁,爷爷今年62岁,小明10岁时,爷爷________岁。 9.40比64少________,66比6多________。 10.被减数和减数都是30,差是________,再加上15,和是________。11.62和68两个数,________更接近60,________更接近70。 1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________+6=67 75-________=45 ________-9=70 83-________=53 46-________=10 65-________=15 13.车上原来有34人,下去了9人,又上来5人。车上现在有________人。 14.有85个兵乓球,每10个装一袋,可以装满________袋,还剩________个。 15.本学期小宁得了82朵花,是班里的第一名,小齐是第二名,得的花比小宁少5朵,小 齐得了________朵花。 三、计算题 16.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88-8= 13-5= 20-7= 40+50= 56-6= 71-8= 86-8= 64-10= 27+20= 69+7= 72-20= 25+60= 16-8= 80-20= 53+20= 87-9= 17.根据计算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四、解答题 18.李叔叔收了一批鸡蛋,前3天卖出64个,还剩6个,他一共收了多少个鸡蛋?

2017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计划和重点

2017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计划和重点 如何在第一轮复习这个关键时期中更好地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张星梅老师表示,高考强调在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充分表现对地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如区域空间判断、时间的推算、工业的区位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等。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做到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地理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为此,考生现阶段复习应该按部就班,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紧跟老师无疑是必要的,在课堂上跟住老师的节奏,记好课堂笔记;课后则应按照单元的顺序做一些习题。如果考生地理学得不太好,这一轮复习是查漏补缺、提高成绩的最佳时机。藉通过全面复习教材,提高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更应侧重主干知识 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几乎每年都会把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气候、洋流、农业生产的条件、城市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我国不同地点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作为主要考查内容,这些都是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的重点知识,没有一道超纲题。 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和20**年各地区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

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考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抓住图表事半功倍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由于便于考查考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在近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往往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表达和联系地理、历史和政治这三科知识的信息载体,所以地图和图表往往是学科内或者跨学科间综合题的切入口。 针对高考重视图表考查的特点,地理第一轮复习中,考生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训练。可有计划地每天用教材中的地图和相应的地图册复习、练习,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建议考生将对图表的复习分为三个部分:

(完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doc

第 41 课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一、选择题 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实现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定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据此回答以下 2 题。1.下列资源的调配,正确的是() A.由京广、京九线向南输送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和磷 B.广西向广东输送的能源主要是火电 C.我国能源输送方向,主要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 D.东北地区调往华北地区的资源有石油、煤和水资源 2.下列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气东输的气源主要来自我国最大的盆地 B.输气管线经过地势三级阶梯并三次穿越黄河 C.工程建设的最大困难是沿线气候条件恶劣 D.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有百利而无一害 中新网 2010 年 2 月 24 日消息:截至2009 年底,西气东输管道安全运行 2 284 天,累计输送天然气659 亿立方米, 110 多座城市, 3 000 多家大中型企业, 2 亿多人口从中受益。 它对于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能源生产和利用结构等方面 都产生重要影响。据此完成以下 2 题。 3.西气东输有利于我国东部地区改善大气环境,是因为() A.天然气是无污染的能源 B.天然气可完全替代煤炭 C.天然气是目前最清洁的能源 D.可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煤炭使用量 4.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 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③增加就业机会④保护植被,改善环境 A.①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以下 2 题。

5.图中① ~③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A.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 B.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 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D.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 6.对上述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改善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B.提高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川气东送”工程是继西气东输之后我国兴建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西起四川达州市, 途经六省两市,干线长度 1 700千米。“川气东送”可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 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到2010 年,中石化每年将往上海输送19 亿立方米天然气。据下图回答以下 2 题。 7.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 ①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②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更方便 ③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④供气来源更多,供气更稳定⑤运输线路短 A.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8.下列关于川气东送方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助于改善东西部地区能源的供求矛盾,促进东西部的共同发展 B.有助于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C.配合原有的西气东输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有助于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的苏里格天然气田,资源储量大、品位高,成为国家“西气东 输”工程的重要气源,2009 年 8 月 28 日苏里格气田苏东—13 号集气站建成投运。据此回答以下 2 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