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特点培训资料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特点培训资料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特点培训资料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特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读后感

读《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有感 PCK(专业教学知识,或者叫学科教学知识)的核心经验。教师掌握领域关键经验(WHAT,即孩子学什么)的意义。其意义在于:(1)获得有关儿童发展和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2)懂的儿童领域学习和发展的特点与规律;(3)建构教师指导儿童有效学习的方法策略。 第一、周兢教授指出,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包括;交流谈话的经验、叙事描述的经验、说明讲述的经验(三者为口头语言经验);阅读图书的经验、熟识符号文字的经验、创意书写的经验(三者为书面语言的经验);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欣赏理解文学语言的经验及创造运用文学语言的经验。她最后指出,一个活动中,活动领域和活动的认知要求决定着孩子学什么以及怎么学,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把握关键经验,知道应该教孩子些什么,通过什么方式去教,这是活动成功的关键。一方面从文化的因素来看,我们习惯上开展集体语言教育活动;另一方面从我国幼儿园的环境和教育场景的实际需要来看,集体语言教育活动是必要的。但我们需要考虑集体语言教育活动的存在是有变化的,如何有效规划集体语言教育活动的时间,如何有效安排集体语言教育活动的内容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此外,集体语言教育活动必须讲究有效性。针对这一观点我们的认识已经越来越清晰,需要强调的是在目标的设定上,切忌目标的“空泛”,如“提高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等。而在有限的集体语言教育活动中,要关照儿童语言学习的方方面面,用于阅读的时间就更有限了,这必须要关注集体语言教育活动的有效性。为此,要确保集体语言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来提高:依据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策划有效的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围绕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开展提问与互动;采用符合学前儿童学习规律的方式组织有效的活动过程。总体上来说,先有有效的活动目标,再考虑教学方法和过程,这样我们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就会呈现出来。 第二、关注高质量的语言输入与多样性的语言运用机会 1. 儿童是如何学习语言的不管哪种语言,不管哪个民族的儿童,语言学习(包括第二语言的学习)的基本过程是一样的。幼儿的语言习得是几个范畴经验的整合,通常是以整体的方式习得的。幼儿首先要对物体“形象”在脑海中有认知,然后获得“概念”,再有“符号”的参与。从口头语言的角度来说,符号可能是一种语音,从书面语言的角度来说,符号可能是写下来的文字。当几个方面的经验整合在一起的时候,幼儿就完全获得了“语言”——包括语义、表达句式、语用等方面——的经验。 2. 什么是高质量的语言输入早期阅读被认为是高质量语言输入的机会。从图画书阅读的角度来说,不同类型的图画书(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图画书),其语言运用都不尽相同。在给儿童阅读的时候,要尽量选择本身语言成分比较好的、可以直接读给幼儿听的图画书。此类图画书一般具有如下特征:具有丰富多样的词汇,具有书面特征的句式,具有不同特征的语用。考虑高质量的语言输入,阅读的时候要注意给幼儿完整聆听书面语言的机会。 3. 什么是多样性的语言运用从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的角度来看,语言学习的经验也是语言运用的经验。多样性的语言运用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文学语言三方面共十个块面的内容,即谈话、辩论、说明讲述、叙事讲述、前阅读、前识字、前书写、文学语汇、文学形式、文学想象。通过阅读图画书,幼儿可以找到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可以跟幼儿一起谈话、辩论、讲述等,借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及特点

儿童语言发展阶段规律

附: 幼儿语言的发展过程有普遍的规律,需要经历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前语言阶段(0 1.5岁) 前语言发展是语音的核心敏感期,围绕语音,幼儿发展了三方面的能力:前语言感知能力、发音能力、交际能力。 语音包括音素、音节、(音节:ZhaO ;可以分解成因素:Zh和ao )说话的语调、重音、停顿等规则。 (一)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 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分为辨音、辨调、辨义三种水平。 1、辨音水平(0――4个月):婴儿能分辨言语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区别。 2、辨调水平(4——10 个月):语调是表示情绪状态的一种基本手段。辨调阶段幼儿开

始注意一句或一段话的语调,并感知语调所蕴涵的情绪。 3、辨义水平(10——18个月):幼儿能把音和义结合起来,对“灯”作出正确反应。 (二)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 1、单音发声阶段(0——4 个月): 2、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 3、前词语发声阶段(10——18 个月) (三)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1、产生交际倾向(0——4 个月):这一阶段的交际需要来自于生理需求,如饿了,不舒服了。 2、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学会应答,出现听说轮流倾向,开启新话题,学会语调运用来表达情感。 3、扩展交际功能(10——18 个月):逐步学会用语音、语调和动作表情达到交际目的。 二、语言发展(1.5 ——) 语言发展期幼儿语言的发展可以从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技能三方面进行考察。 (一)语言形式的获得(语音发展、语法的获得)语言形式的获得包括对语音和语法的获得。 1、语音发展幼儿在语音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母语中相似的音常出错误。 2-6 岁幼儿语音的发展体现在语音辨别;发音能力发展,语音意识的产生。 (1)语音意识的概念及表现 语音意识是指幼儿自觉的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模仿正确发音,并自觉纠正错误发音的一种能力。语音意识的产生于2-3 岁。 语音意识表现在:能评价别人发音的特点,指出和纠正别人的发音错误;<番茄 花园12> 能有意识并自觉的调节自己的发音。 语音意识产生对教学的启示:幼儿语音意识的产生可以使我们在开展谈话活动中,让幼儿学习修补谈话,在讲述活动中,指出别人的错误,从而改正自己的发音。 2、语法的获得 语法是组词成句的规则。语法获得指幼儿对语句结构的获得,包括理解和产生不同结构的语句。对幼儿句子评定一是看句子长度,二是看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从幼儿所讲语句的完整性和复杂性来看,幼儿句法结构的发展可分为不完整句、完整单句和复合句三阶段,三阶段之间有相互重叠的部分。 (1)不完整句阶段(单词句、电报句) 单词句(1——1.5 岁):爸爸、妈妈、球(表示:我要球。或者,这是球球)单词句的特点:与动作紧密结合;意义不明确、语音不清晰;词性不明确(饭:名词饭,动词吃饭)。 电报句(1.5 ——2 岁):娃娃排排(坐)电报句的特点:语句简略,结构不完整。句子成分常常缺漏,主要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略去连词、介词。 (2)完整句阶段(无修饰简单句——有修饰简单句——复杂句)无修饰简单句(2 岁):娃娃睡觉。——主谓结构;坐车车——谓宾结构简单修饰句(2—2.5 岁):两个娃娃玩积木。——主谓宾结构复杂修饰句(3 岁):阿姨给宁宁糖。——主谓双宾结构。(3)复合句阶段复合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关联较密切的单句合起来构成的句子。幼儿2 岁开始发展复合句,4—5岁发展较快。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教案

项目七: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一、教学目的 (一)了解言语与语言的概念及区别、言语的种类(二)熟悉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各个阶段 (三)掌握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策略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三、重点难点 (一)重点 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策略 (二)难点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各个阶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案 六、课程主要内容 导入:解析案例P98 提问:婴幼儿的言语能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请学生作答,教师作简单小结。 任务一:了解言语与语言的基础知识一、言语与语言的概念

(一)语言的概念 语言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通常讲的语言一般包括音、形、义、词汇、语法等要素。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的工具。 【例】妈妈叫皮皮起床:“快点起来!公鸡都叫好几遍了!”皮皮说:“公鸡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母鸡。” (二)言语 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 强调言语是过程,是心理现象。 (三)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区别 1.语言是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 2.语言是社会现象,具有较大的隐蔽性;言语是心理现象,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 联系 1.言语活动依靠语言来进行。 2.语言是在具体的言语交往情境中发展起来的。 二、言语的种类 (一)外部言语 1.口头言语——通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语音信息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言语。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 2.书面言语——书面言语是借助于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传授知识经验的

言语。 请学生举例区分 (二)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是个体内心“无声的言语”,通常我们思考问题时候所运用的都是内部言语。幼儿内部言语发展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一种出声的自言自语。 举例解释:【例】幼儿在搭积木时边搭边说:“这个放在下面,这个放在上面做屋顶。” 完成练习题: 【案例判断】以下两种言语分别属于什么言语? 1.一幼儿独自抱着娃娃“喂饭”,边喂边说:“快吃!快吃!不要把饭含在嘴里,要嚼嚼,再咽下去!”喂完饭,她把娃娃放在小床上,盖上被子,说:“吃完饭,要睡觉,不要乱动。你呀不要踢被子,要着凉的,生病要打针的……” 2.在拼图过程中,儿童自言自语说:“把这个放哪里呢……不对,应该这样……这是什么……就应当把它放在这里……” 请同学作答,教师讲解。 任务二: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一、0-3岁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与发展 (一)婴儿言语的发生(0~1岁) 0-1岁是婴儿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又称为前言语阶段。 1.发音的准备 (1)简单发音阶段(1~3月) 新生儿因呼吸而发声,哭是儿童最初的发音。新生儿哭声中,特别是哭声停止

幼儿各阶段语言发展的特征和表现

幼儿各阶段语言发展的特征和表现 6个月 1.微笑或发出声音。 2.喃喃发声(这些音多为无意义的)。 3.头会转向声源。 4.会对别人发出声音(好像在说话、呼叫,但无词语出现)。 5.用哭声、看着父母、以手拨弄,抓、丢来表示自己的意愿。 1周岁(12个月) 1.牙牙学语(好像在说一串话或者单词)。 2.会有类似说话的语调出现。 3.能用手势、动作沟通(例如:指东西、点头、摇头)。 4.能听懂简单的指令(例如:不可以、过来、给我、再见等等). 5.会随音乐摆动。 6.会试着引起他人的关注. 7.会注视物体或图片 8.正尝试模仿 1周岁半(18个月) 1.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听懂多一些的词语指令。 2.会说简单的单词(例如:爸爸、妈妈、抱、不、DE WU(方言:喝水)车车等)。 3.能听懂许多物品的名称(大人说一物品,宝宝能去拿,或者了解那是什么). 4.听懂简单的指令(坐下来、出去、过来等等……) 5.宝宝经常重复自己所听到的或已经会说的词汇. 2周岁(24个月) 1.会模仿环境中的声音(猫、狗叫,汽车喇叭声等等)。 2.会说30—-50个词语。 3.使用词语表达意愿多过用手势动作去表达. 4.会称呼自己的名字(或小名)。 5.能听懂较复杂的句子。 6.会将自己会说的词语进行组合.(例如:爸爸抱、宝宝吃等) 7.会尝试问问题。(有时说,有时做动作表示) 8.会回答问题或轮流对话。 2周岁半(30个月) 1.能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 2.词汇量增加快速,似乎每天都有新词语出现。

3.能说简单句(例如爸爸买车车,宝宝要这个,宝宝要嘘嘘等)。 4.当大人没听懂或不明白他的意思时,会生气. 5.了解日常物品的功能(例如:问宝宝用什么东西吃饭时,会指着碗筷等). 3周岁半(42个月) 1.了解长句子或复杂句,且能正确回答或反应。 2.会听从连续2-3个简单指令.(例如:到厨房拿碗,放在桌上;衣服裤子脱掉,过来洗澡 等) 3.会说自己的名字、姓氏。 4.会用复杂句表达意愿.(有时会用错词语) 5.能与小伙伴合作玩游戏. 6.能简述刚发生的事情. 7.会专注于某件事上几分钟。 8.会使用很多词语。 9.多数人都能听懂他的话。 10.话语中会夹带形容词、副词出现。(例如:大、很多、里面、这个等等)。 4周岁半(54个月) 1.能说出合乎语法的句子。 2.能进行日常的对话。 3.能认识一些颜色,并说出颜色的名称。 4.会从1数到10。 5.发音正确,口齿清晰. 6.说话不太有重复、结巴的现象. 7.能使用恰当的句子应对或回答问题。 7周岁(84个月) 1.能跟上学校的进度、会读会写。 2.能记得学了什么及已学到的知识。 3.语言能力发展完成、口语流利标准。 4.发音均正确。(构音无障碍) 5.能像大人一般叙述事情的来龙去脉. 6.能与小朋友互动,且其社会化行为符合其年龄特点与标准。 10个孩子中,约有1个就有语言问题,且多为构音障碍. 4周岁前,宝宝有构音问题,家长无需过分担心,可继续观察。

浅谈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浅谈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摘要: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是人类交流信息的重要载体。只有具备了优秀语言能力的人,才能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把握住幼儿语言发展与运用的有利时机,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和训练,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幼儿“敢说、爱说、能说”是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语言;沟通;发展 一、树立自信心———激发幼儿“敢说”的内驱力 幼儿在受到尊重与爱护时,都愿意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并会感到自己被重视,从而产生用语言交流的自信心。拥有自信的孩子,在得到适时的语言表达的满足的体验后,更能激起“敢说”的欲望。因此,自信心就是激发幼儿“敢说”的内驱力。 (一)尊重为前提,维护幼儿的话语权 联合国颁布的《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中清楚地表明:儿童有法律赋予的话语权。但在现实生活中幼儿话语权受尊重的情况并不乐观。当孩子话多时,有的家长厌烦孩子“多嘴多舌”;当孩子与成人意见不一致时,有的家长责备孩子“不听话”、“捣乱”,而有的老师就可能认为是个别孩子“起哄”的结果,采取不予理会或是转移话题的态度。服从、话少的“乖孩子”,能得到成人更多的赞誉;持反对意见、爱辩驳的“多事孩子”,就显得不那么惹人爱。可见,幼儿话语权若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与维护,就会造成幼儿自信心减弱,欠缺语言交流的积极性,不知不觉中说话的主动性就会被扼杀。尊重与维护儿童话语权对促进幼儿的口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自身拥有维护幼儿话语权的义务,要创建平等对话的师幼关系,搭建师幼互动的平台。要改变以往教师占据说话的中心位置,确保在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发挥幼儿言语的主体积极性,同时自觉担负起向家长宣传“尊重与维护幼儿话语权”的责任。只有成人共同尊重幼儿话语权,幼儿的话语权才能真正得到维护。 (二)蹲下来倾听,呵护幼儿表达的愿望 蹲下来的动作很简单,但是,与以往我们成人居高临下地俯视幼儿相比较,却是我们教育观的转变,包含着我们对幼儿的尊重所呈现的下蹲方式也是我们对幼儿话语权的一种肯定态度。当我们选择俯身下蹲、与幼儿的眼睛平视时,我们还应真心流露出“渴望倾听”的神情,让幼儿真切感受到我们愿意倾听,这时他们大多数就会高兴地说出想说的话。与此同时,我们尤其要做到不推搪、不打断、不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简答题 (1)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什么是语言能力? 答: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基本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它是以语言和语言形式本身作为分析观察的对象进行知觉的能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饰等)和各语言单位(词、词组、句子、篇章等)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上述两方面能力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在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中得到统一。 2.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哪两大方面? 答: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 (1)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①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 ②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 ③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 ④学好口语,提高早期阅读能力,为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打好基础。 (2)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现象,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规律,并运用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3.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答:首先,语言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之外是没有语言的,社会属性是语言最为基本的一种属性。 其次,在人类的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人类的交际工具除语言外,还有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手势、表情等。文字记录语言,处于从属地位,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且在特定领域内为社会服务,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体态语只能作为辅助交际工具,代替不了语言交际的功能。 4.为什么说语言是思维工具? 答: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不能分离。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语言也是认识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表达出来。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进程难以进行,思维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从表达。

第五章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观察与评价

第一节口头语言发展评价 传统的儿童语言发展研究是将语言拆解为相对独立的要素,分别考查儿童在语音、语法与语义方面的发展。但是,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仅有要素考查并不能很好地反映语言能力的全貌。近年来,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被认为是语言能力的核心,并成为儿童语言能力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将从语音、语法、语义、语用四个方面来介绍口头语言能力的观察评价。 一、语音 语音是指语言的声音。儿童对语音特征的辦别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只有识别和区分出口语中的音位、音节、声调,才能听懂语言,否则就是一连串毫无意义的声音,也只有神经系统控制发音器官形成语音才能说出口头语言。 语音意识(phonological awareness)是指个体对口语中声音结构的意识及运用,即对口语中声音结构的辦别、分析/分割(analysis,把词或音节分割成更小的言语成分的能力)和综合/合成(synthesis,把更小的言语成分结合成音节或词的能力)的能力。研究者普遍认为语音意识涉及三个主要的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次序分别为音节意识、首音一韵脚意识和音位意识。①音节意识是指把词分割成音节,首音一韵脚意识是把每个音节分割成音节内单位,如第一个音和第一个音之外的部分,音位意识是指把词分割成个别的音位。 语音意识是西方心理学界语言研究的热点领域,语音意识被证实是拼音文字背景下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例如,研究者以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英国的学生为对象比较分析了不同地区间语音意识能力发展对阅读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台湾地区学生的语音意识并没有进入回归方程之中,视觉记忆能力却进入预测阅读能力的回归方程中。相反,英国学生的语音意识进入了回归方程之中,而视觉记忆能力却没有。因此,在中文学习中语音意识并不影响阅读能力的发展,而在英语学习中却有重要影响。 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首先发展的是语音识别能力,然后才是语音的产生。姜涛、彭聘龄的研究表明,汉语儿童的语音意识测验成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汉语儿童语音意识的发展与英语儿童表现出相同的趋势,音节意识与首音一的脚意识先于音位意识而发展,周兢认为出生至1岁半是前语言期,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语言发经历了从辨音到辩调再到辨义的过程。例如,8个月大的要儿听到“灯在哪里”后,全起头来看着天花板上的灯,或者听到“给叔叔再见”后,能摆手再见,这时的幼儿在经过多次反复强化后能够听懂一些简单的词汇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还不能发出“灯”、“再见”的音,不会用言语来表达,并且对“deng"音的词汇没有区分,只要在他说的语句中含有“deng”的音,他就会做出抬头看灯的反应,如对他说“你把桌子蹬歪了”,他就会抬头找灯。 根据学前儿童语音意识发展的阶段特征和任务,学前儿重语音发展评价侧重在语音识别和语音产生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语音识别 评估儿童语音意识的方法有很多,徐芬把语音意识测量的类型划分为三大类:第类是语音综合,这类任务要求儿童把词的音节加以组合。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为音节或音位混合,即向儿童呈现一组音节或音位,要求儿童说出由此组成的词;第二类是语音分割,这类任务要求几童分割声音,如语音删除、语音计数等;第三类是声音察觉,这类任务要求儿童判断与其他单词不同的音。也就是说,向儿童呈现3~4个词,这些词中有一个在音节、押

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和规律

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和规律 美国教育家霍华德.加纳德曾提出:人的智能包括七种,语言交往能力是第一位,语言发育是智力发育的基础。而幼儿期是人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语言发展十分迅速,是掌握语言的关键期,能充分运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探索和开发幼儿语言智能的潜能。要做到这一点,作为幼教工作者要必须有能力认识到幼儿在幼儿语言学习中呈现出来特点和规律。 一、完整性 语言的完整性,既指语言结构形式的完整,也指语言发展过程的完整。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呈现出来的方式是非常完整的,因此幼儿语言的学习也是完整的学习。当幼儿学习某一事物时,语言感知系统里的听说读写因素会完整地调动起来从而使幼儿获得对事物的认知。所以幼教工作者应遵循幼儿语言学习的完整性特点,在发展幼儿语言时,不仅重视幼儿的听说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读写能力。 二、主动性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语言是发展而来,而不是教出来的。幼儿学习各种语言符号及其结构组织方式的过程不是完整被动的。在语言交际环境中,当幼儿有交往需要时,他们才会主动地搜寻记忆里的词汇和句子,并尝试着进行表述。儿童是通过与他人互动的方式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在这过程中幼儿表现出积极的主动理解的特点。因此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学习语言的机会和资源,让幼儿被充满语言和文字信息的环境所包围,为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同时采用“自然学习模式”(即示范、参与、练习或扮演角色、创造表达)进行语言教育。 三、有效性

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和他们认知事物的过程相联系,并且在认知事物过程中往往又伴随着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体验。据研究发现,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正确的”或者是“标准的”,而是连接个人生活经验和社会的学习。对幼儿来说,只有当他们的语言学习在生活沟通中运用上,即能够运用语言将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表达出来时,这种学习对幼儿而言方能产生意义。因此,教育者要注意引导幼儿在情景中学习语言,脱离了情景的语言对儿童来说是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的。我们可以通过做各种游戏和活动创设情景,丰富幼儿的个人生活体验,使幼儿在表达语言时有迹可循,有话可说。 四、整合性 语言的学习从本质上说是符号的学习过程。从早期语言教育的角度来看,语言既是幼儿学习的对象也是幼儿学习其他内容的工具。心理语言学家古德曼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任何符号系统学习的原理都是相通的,因而建议将不同的符号系统交叉运用到儿童学习的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其他学科,对幼儿的语言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是非常有利的。教育者可以在幼儿的语言学习过程中能创造性地运用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培养幼儿对语言的乐趣从而提高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 五、平等性 从教育学角度来说,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构造愉快学习过程的共同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为民主平等的。学前教育也不例外,不同点在于:由于幼儿的年龄低,因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为突出。从教师方面来说,他们要掌握专业的业务知识和教育理论,据此精心地选择课程内容和教材,并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启发儿童的形象思维并能转化为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明确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儿童和教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4案例评价

作业4案例评价 案例评价 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从目标的达成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对所给的语言教育活动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字数一般不少于400字。 故事《爱唱歌的木木》语言教育活动案例(小班) 一、引题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爱唱歌的木木》 二、幼儿边观察图片,边听故事 三、边看图片边提问,理解故事主要内容 (一)师:故事中的木木最喜欢干什么?唱歌的时候感觉怎么样? 幼1:唱歌。 幼2:木木喜欢唱歌! 幼3:木木很高兴! 幼4:木木唱歌很开心。 (二)师:春天到了,木木碰到了谁?发生了什么事? 幼1:木木看见小鸟。 幼2:小鸟在唱歌。 幼3:小鸟唱歌很好听。 (三)师:木木回到家后,心情怎么样? 幼1:木木不高兴了。 幼2:很难过的。 幼3:木木哭了。 (四)师:妈妈是怎么对木木说的? 幼1:妈妈说木木唱歌很好听。 幼2:妈妈说木木很能干。 四、结合日常生活,说说自己的优点 幼1:我在家里帮妈妈拿茶杯,妈妈说我是好孩子。 幼2:我在家里唱歌给爸爸妈妈听,爸爸妈妈说我唱歌好听。 幼3:我在家里会自己穿衣服的。 五、延伸活动 师:木木知道了自己的本领,我们小朋友也有自己的本领,都希望给大家带来快乐,那我们现在到外面去唱唱歌,一起去找快乐吧。 附故事: 爱唱歌的木木 木木是个爱唱歌的小熊,她梦想自己长大成为一个歌唱家,虽然大家都说木木唱的歌总是一个调儿,但木木依然快乐地唱着。 春天来了,百灵鸟在枝头唱起了清脆悦耳的歌来,木木听得陶醉了,她简直不敢相信世界上还有这么好听的歌声。木木羡慕极了,她忍不住问百灵鸟:“你的歌声为什么这么好听?是哪个老师教你的呀?”百灵鸟谦虚地回答说:“我只是随便唱几句,没有谁教我,我生下来就是这个声音。” 木木有些难过了,原来百灵鸟生下来就有这么好听的声音,她真幸运呀,为什么我却不能唱出那么动听的歌来呢?木木感到伤心。 木木回到家,把心事告诉了妈妈:“妈妈,为什么我唱的歌没有百灵鸟那么好听,我再也不唱歌了。”木木眼睛里含着泪水。 妈妈望着无奈的木木,语重心长地说:“木木,我可爱的宝贝,别难过,百灵鸟是春天的使者,他们的声音非常好听。你也给大家带来了快乐,你的歌声在妈妈心中同样是最好听的,妈妈只要一听到你的歌声,就会忘掉所有的烦恼,变得快乐起来。木木,你知道吗?其实,音符是快乐的小精灵,当你唱起歌儿时,他们就会飞在你的左右,让你和你周围的人都感到快乐,不信,你唱起来试试。” 木木大声地唱了一首春天的歌,呀!她真的感到音符们就飞在她的左右,她和妈妈都变

幼儿言语发展特点

幼儿言语的发展特点 一、言语及其分类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什么?皮亚杰承认语言是我们最灵活的心理表征方式。它帮助我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也是我们进行思维的重要工具。因为有了语言,这个世界才变得文明又多彩。语言存在于人们的言语活动中。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就是言语。使用着一定语言的人,他说话、听话、阅读、写作等活动,就是作为交际过程的言语。 语言和言语是有区别的。语言是工具(交际、思维的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语言是社会现象,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言语是心理物理现象,具有个体性和多边性。研究语言的科学是语言学,而言语活动则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但它们又是密切联系的。离开语言这种工具,人就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意见,也就无法进行交际活动;语言也离不开言语,因为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才能发挥其交际工具的作用。 (二)幼儿言语的分类 1.外部言语。 (1)对话言语。(2)独白言语。(3)初步的书面言语。 2.过渡言语。 3.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是一种特殊的言语形式。(1)内部言语是对自己的言语。外部言语是为了和别人交往而发生的,内部言语则不执行交际功能,它是为自己用的言语,因而一般来说,它比外部言语简略,常常是不完整的。(2)内部言语突出了自觉的分析综合和自我调节功能,与思维具有不可分的联系。人们不出声的思考往往就是利用内部言语来进行的。 二、言语的发生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婴儿便开始了对语言的准备,直到一岁左右,他们产生第一个能被理解的词,这一准备期即前言语期。处于前言语期的婴儿主要进行两方面的准备。 (一)语音发生的准备 1.从反射性发声到咿呀语。 2.语音的敏感性。 许多人或许会认为新生的婴儿完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只忙着自己如何吃饱、如何睡好,对外面的世界没有感觉,其实不然,有研究表明,婴儿对言语刺激具有敏感性。不到10天的新生儿就能区别语音和其他声音,并作出不同的反应。如原先已停止吸奶的婴儿,在听到一段语音后又开始用力吸,并且吸吮速率大大增加,而对非言语的乐音则增加不多。他们对母亲的声音特别偏爱,尤其对语速缓慢、语调高度夸张的话语形式感兴趣,如妈妈语。事实上,成人在与婴儿交流时,他们也刻意放慢速度,尽量讲得“简单”些,不然“交流”是无法进行的。 婴儿对言语的敏感性还表现在他们具有语音的范畴知觉能力,即对属于不同音位还是同一音位范畴的两个声音具有辨别能力。有研究表明,1个月的婴儿能够在吸吮速率上表现出对b、p两个辅音的辨别能力。②这是一种对婴儿言语理解有重要作用的能力,只有忽视大量的语言范畴内的变异,才能使语音的理解变为可能。 (二)前言语的交流 婴儿在他们开口说话之前,已经习得了一些交流的技能。他们能够通过哭叫、用手指向或仅仅注视某个感兴趣的对象等引起并引导他人的注意,以此来传递信息,其中手势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如果说婴儿早期的手势只是为了引起成人的注意或表达某些愿望或请求

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在一些刚开的青少儿普通话与口才培训班上,老师会发现班级的幼儿在语言方面较为不足,表现在:同伴间缺少交流,上课多数幼儿不愿上来发言、不敢大方地面对集体发言,讲述时不完整等。而要改变这种现状,青少儿普通话与口才培训中心的老师给出的意见是,首先让孩子想说,只有有了说的欲望,孩子才会忘却害怕勇敢地把自己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意思大胆地说出来,有了交流,孩子之间、孩子与成人之间的沟通也就多了,语言也就在这种自然的交流、沟通里得到了发展。 在青少儿普通话与口才培训中心的课堂上,就是本着这种思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班级幼儿从不愿说到想说,从不敢说到争着说,从不会说到完整讲述,整个课堂呈现出活跃的状态,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一)让孩子想说。依据班级幼儿好表扬,喜欢小礼物的特点,用鼓励的方式、互相激励的办法让幼儿产生说的欲望。如,对于能积极发言的幼儿及时地以贴红点、拥抱、送大拇指、鼓掌等方式给予肯定,同时以点带面刺激其他幼儿也积极上台发言;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急于要求他能同其他孩子一样一开始就能站出来说,而是进行个别交谈,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从能站出来能和老师或其他小朋友一起说独立说大声地说,最后大方地与人交谈。 (二)让孩子敢说。其实有些孩子他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因此我们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自我的机会、说的机会,来逐步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如,开展开心小主持、餐前播报、故事大王、自由交谈等活动,让幼儿学会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学通过自己的表现及说来传达给周围的人,与他人一起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同时也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提高了幼儿表达能力,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 (三)让孩子会说。在孩子想说、敢说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孩子说好话,也就是把要说的话讲清楚、讲完整、讲的生动、贴切些。怎样去引导呢?青少儿普通话与口才培训中心的老师是这样做的: 1、在日常生活中学。如秋天来了,带幼儿散步时,让幼儿观察各种树木、花的变化。幼儿在寻找过程中发现好多树变了样,石榴树的叶子黄了,像一把金色的小扇子有树叶落下来想小船、松树好是很绿,看上去像一顶尖尖的帽子、幼儿在观察议论、想象中及时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总之,幼儿一日生活中,如户外活动、谈话、种植等都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有益资源,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幼儿学习和发展语言。 2、在游戏中学。如在角色游戏中鼓励幼儿积极地用语言交流活动,从而获得语言的发展。 3、在相互渗透的各科领域中学。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等其他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互相渗透各个领域的教育是发展语言的重要途径。如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联想感觉到了什么?然后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出来;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绘画的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

(完整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一、填空题 1.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也是一种书面符号。 2.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带有较强的直觉性特点。 3、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论。 4、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两部,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经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 5、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 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应该根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来确定,还应该根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来选择。 7、从社会功能看,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工具从内部结构看,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8、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整类事物的概括性。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他们组合在一起。9、1岁半以后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时儿童能说出词的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 10、自然观察法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观察,适用于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研究。 1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运用社会交往规则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认知思考的能力。 1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统一的,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13、一般说来,儿童自第一声啼哭到作好说话的准备,经过了大量的发音练习,这个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单音发声、音节发声和前词语发声、特殊的“小儿语”发音阶段。 1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获得、语言学习和语言教育的过程 1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16、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 17、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18、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 19.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前言语阶段;从儿童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言语发生阶段。 20.前语言阶段,儿童发展了三方面能力,即前语言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和前语言交际能力。 21.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产生交际倾向、学习交际规则、扩展交际功能。 22.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口语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以及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言语、语言;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趋势;前言语阶段;言语发生阶段;基本掌握口语阶段;语言的形成;语音模仿发展的阶段;语音发展的顺序,掌握语音的特点和难点;语音意识的发生; 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的扩大;词义的深化;不同词类词义的掌握;句型的发展;语句结构的变化;句子含词量的增加;语法意识的出现; 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自言语的发生;情境言语的发展和连贯言语的发生;讲述逻辑性的发展;掌握言语表情技巧;言语交际功能的发展;言语概括和调节功能的发展;内部言语的发生发展; 学前儿童识字的特点;学前儿童的阅读准备;学前儿童的书写准备;激发言语交往的需要;讲究教法;鼓励言语创造性。 第一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阶段 一、言语的概念 1.言语即个人使用语言的过程,包括理解别人运用的和自己运用语言的过程。通过言语活动互相交往,交流思想。儿童言语的发展,首先表现在掌握语言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能够越来越完善地运用语言来和别人交往。 2.语言是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是交流的双方共同使用的。每个民族都有其共同的语言,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3.言语活动依靠语言作为工具进行,儿童掌握语言的水平影响言语活动水平;语言是在人们的言语交流活动中产生发展的,某种语言不再被人的言语活动所使用,就会消失,如果儿童无言语活动机会,也就不能掌握语言。 二、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趋势 言语活动包括: 1.对语言的接受,即感知、理解过程; 2.发出语言,即说或写。 这两种过程,不同步。其趋势是: 1.语音知觉发展在先,正确语音发展在后;

2.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后。 三、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 (一)前言语阶段(生后第一年) 1.言语发生的准备: (1)说出词的准备,包括发出语音和说出最初的词; (2)理解词的准备,包括语音辨别和对语词的理解。 2.前言语阶段的三个小阶段: (1)简单发音阶段(0~3个月); (2)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 (3)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 (二)言语发生阶段(1~3岁) 1.言语发生的标志:说出最初的词和掌握其意义。具体标志: (1)用最不严格的标准衡量,初步理解词的意义; (2)持续地、自发地使用一些词,且这些词必须是成人语言中的词而非自造的; (3)词带有概括的意义,而不是只代表某一事物; (4)掌握l0个词左右。 2.言语发生阶段的两个小阶段: (1)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1~1.5岁); (2)积极说话发展阶段(1.5~2、3岁)。 (三)基本掌握口语阶段(2、3岁~6、7岁) 儿童在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方面都迅速发展,为入学后学习书面语言打下基础。 第二节学前儿童语音的发展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至是掌握口语的发展,首先是掌握语音。 一、语音的形成 儿童发出语音和语音感受性的发展有不同的顺序,并非容易听(辨别)的语音都容易发出。语音形成阶段:

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特点和线索

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特点和线索 儿童语言发展的定义:儿童语言发展又称为语言获得,指的是儿童对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的获得。严格来说,语言发展是从儿童在一岁左右说出第一批真正能被理解的词开始。 言语的发展以听觉、发音器官和大脑三者功能的成熟为基础,是在活动过程中、在与成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成人的影响、通过不断模仿和练习逐渐发展起来的。儿童不是被动地模仿成人言语,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儿童言语的发生是理解先于表达,言语的发展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通常将词的出现为界将整个过程划分为语言准备期和语言发展两大阶段。因此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大体可分为语言前阶段和语言表达阶段。 (1)语言准备期(语言前阶段):出生~1岁,包括发音和学语。新生儿一生下来就会因为饥饿、渴、疼痛等而引起哭叫,不同原因的哭声在响度、时间、音调上逐渐有所差别。两个月左右,发出“啊”、“咿”,或类似于a、o、u、e等元音,随后出现辅音 p、m、b,在6~8个月最明显。约5个月开始进入牙牙学语阶段,发出ma—ma、ba—ba类似于“妈”、“爸”的单音节语音,或者两个重复的音节“妈妈”、“爸爸”,但这是无意识的,并非已经会叫“爸爸”、“妈妈”了。第9个月起牙牙学语达到高峰,能连续发出不同的音节。 婴儿8、9个月时开始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语言,并对成人的一些要求做出反应。1岁左右能听懂10-20个词。

(2)语言发展期(语言表达阶段):儿童1岁左右开始有意识地叫妈妈、爸爸,并逐渐说出一些能被理解的词,这意味着进入了言语发展期。婴儿刚学会说话时,常用一个单词来表达比该词意更为丰富的意思,如:“饭饭”可能是指“这是饭”也可能是指“我要吃饭”等。2岁儿童的言语大部分是简单句,或常用两、三个词组合一起的话句,结构简略、断续,如“妈妈鞋”等。3岁时已基本都是完整句,逐渐学会用代词、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语,但常发音不准,说话70%-80%可被听懂。4-5岁时说话可被完全听懂,常在玩儿的时候自言自语。6岁时说话流利。 小儿说话有早晚,或属于正常范围或属于异常情况,与先天的脑和言语器官的发展进程有关,也与家庭语言环境密不可分。而且性别也与言语的获得有关,女孩倾向比男孩早开口。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幼儿语言的发展是随着神经系统和发音器官的成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它既受年龄因素制约,又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 3到4岁的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调节、控制能力还相对较差,所以他们发出的有些语音不够准确和清晰。他们虽然掌握了一些常用词,但对词意的理解较肤浅和具体。他们已能听懂简单的句子,并能用简单句表达自己的基本意思,但语言不够完整,有时会出现断断续续的现象。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高起专)

平顶山学院 补考 课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高起专)总时长:120分钟 1. (单选题) 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儿童发展的中间环节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 )(本题 2.0分) A. 教育手段 B. 教育内容 C. 教育形式 D. 教育评价 答案: B 解析: 无 2. (单选题)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活动观的主要依据是( )(本题2.0分) A. 华生的认知发展理论 B.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C. 班杜拉的认知发展理论 D. 斯金纳的认知发展理论 答案: B 解析: 无

3. (单选题) 渗透的语言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促进学前儿童与教师、同伴之间的有效( )(本题 2.0分) A. 语言运用 B. 语言交流 C. 语言理解 D. 语言表达 答案: B 解析: 无 4. (单选题) 在谈话活动中,要求学前儿童建立主动倾听别人谈话的愿望、态度和习惯,可培养其( )(本题2.0分) A. 反馈性倾听能力 B. 辨析性倾听能力 C. 理解性倾听能力 D. 有意识倾听能力 答案: D 解析: 无 5. (单选题) 在谈话活动中出现谈话内容中断的时候,要想延续谈话,则谈话者可采用( )(本题 2.0分) A. 修补的方法 B. 轮流的方法

C. 传递的方法 D. 导向的方法 答案: A 解析: 无 6. (单选题) 关于日常语言教育活动的错误说法是( )(本题2.0分) A. 只强调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学习情境 B. 需要制定统一的语言教育目标 C. 在活动过程中学前儿童的自由度更大 D. 更能体现教育的个别化 答案: B 解析: 无 7. (单选题) 在帮助幼儿深入理解体验作品内涵时,最重要的是让幼儿切身地感受作品所展示的( )(本题2.0分) A. 情感心理和精神世界 B. 语言结构 C. 故事情节 D. 人物形象 答案: A 解析: 无 8. (单选题) 会给书中的图画命名,但还不会辨认熟悉的字,这种识字行为属于( )(本题2.0分)

提高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有效策略

提高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有效策略 摘要: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基本工具,语言表达能力的快速发展时期是幼儿时期,语言教学是幼儿园实施的课程之一,幼儿语言发展处于非常关键的时期,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提高一些有效地途径来帮助幼儿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帮助幼儿扩大知识面,让他们多听、多读、多练、多说。我们要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的环境,幼儿的语言大部分来源于生活,要开阔他们的视野,促进他们的思维,提高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 关键词:语言发展水平;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早期阅读 幼儿时期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能把握这一关键时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将能得到迅速发展。幼儿园相关教育纲要中也要求鼓励孩子勇敢、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体会,促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然而,我们该如何有效提高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却要在实践中去思考和研究。在这一期间,我们不仅要关注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更要将语言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通过绘本阅读等其他多种方式,逐步地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那我们

该如何具体的去实践呢? 一、创设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让幼儿乐于表达 幼儿的语言发展的主要前提是有一个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要创设一个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在《新纲要》中特别强调幼儿的语言发展方面要“创造一个自由的宽松的语言环境,注意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的理解能力,鼓励幼儿大胆而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正确想法和主观感受,引导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并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学符号的兴趣。”这就要幼儿教师必须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幼儿语言能力,需要教师给幼儿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并且允许幼儿说错。当幼儿说错时教师不要去给予纠正幼儿的错误,要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如果教师一味地纠正幼儿的错误,很可能会导致幼儿语言的混乱,给幼儿语言发展造成阻碍,所以我们要做到让幼儿畅所欲言。例如,在语言区的地面上铺上专用垫子,让幼儿可席地而坐,一起讲、一起看、一起说,我们还可以吧主墙面和语言区融为一体,扩大阅读活动的范围,增强了阅读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感到在如此舒适的环境中进行阅读是件很快乐、很惬意的事情。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空余时间与幼儿之间进行对话交流,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语言的交流不仅要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