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课后习题 第9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圣才出品】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课后习题 第9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圣才出品】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课后习题 第9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圣才出品】

第9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答: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可以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1)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关系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三种文学类型的形成,是人类文学创作活动的历史产物。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它们呈现不同的结构形态。

(2)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①定义及特征不同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②创作过程不同

现实型文学着重描写生活中的事物,并以写实的方式达到细节的真实,力求如实地再现现实。

理想型文学偏于塑造生活中不存在的虚幻的形象,以夸张、虚构为其主要的表现手段,

力求表现超越现实的主观理想。

象征型文学或直接取材于现实事物,对它们进行变形化、拟人化的处理,或凭借想象虚构出非现实性的事物,从而塑造出具象与抽象、个别与一般、现实与超现实统一的寓意性形象。象征型文学描写客观物象的目的是为了暗示某种深广的意义,所以它不求物象细节的真实,而以主观变形的方法使其具有超越自身的内涵。

2.运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

答:以鲁迅为例,其作品多是现实型文学,因为那些作品是对客观现实及当时社会环境的冷静观察和理智分析,直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具备了现实型文学的两大特征:再现性和逼真性。是作者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汲取创作材料,突出社会矛盾,描写生活中存在的人和事。

3.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

答:在20世纪西方文学中,沿着l9世纪象征主义文学这条线索,相继出现了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派等文学流派,汇成一股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现代主义文学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的表现性、虚幻性和假定性特征,使理想型和象征型文学发生了多向的流变。其主要特征是:(1)主观性。现代主义文学反对模仿、再现客观现实,追求个人主观情感不受任何限制的充分表现,强调非理性的、心理化的、梦幻的现实。

(2)假定性。现代主义文学大量运用变形、荒诞、象征等表现手段,突出了虚幻性和假定性。作品中充满非常态的、极度夸张的变形形象和荒诞的情节、朦胧的象征意蕴。

(3)现代主义文学各流派往往有极端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等倾向,同时又过分强调非理性、自我表现,散布着悲观、绝望、颓废的情绪和危机感。

4.从诗歌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答: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1)凝练性

诗的凝练性体现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激起精炼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它反映生活以集中性和深刻性见长。它吟咏的是使人最激动的生活事件。它要求精选生活材料,抓住感受最深、表现力最强的自然景物和生活现象,用极概括的艺术形象达到对现实的审美反映。

(2)跳跃性

诗在结构上具有突出的跳跃性特征。它遵循想象、情感的逻辑,常常由这一端一跃而到另一端,或由过去一跃而到未来,超越了时间的樊篱、空间的鸿沟。诗的跳跃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构成,动作之间没有持续性,只被同一个情感线索维系着。在动作、形象、图景之间的跳跃性结构方式,以断续表现连贯,以局部概括整体,给读者驰骋想象留下了开阔的领域。

(3)节奏韵律性

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是最强调韵律性的。诗的节奏主要指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有规律地变化。诗的韵律,也称押韵,是指同韵母的字在相同位置上有秩序地重复出现。诗的押韵,一方面可以加强诗的节奏感,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美效果;另一方面则主要是为了促进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

5.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答:散文与报告文学都要求以真实的生活现象为表现内容。但二者的真实性有不同的特点。

(1)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侧重真实的事件

报告文学的叙事成分、记人成分大大多于抒情与议论。对真实事件发生过程的形象描述

是其突出特征。

(2)散文的真实性侧重于真实的感受

散文无论叙事、写景、记人,都是为了抒发作者对这些事、景、人的真切情感。作品重在创造一种抒情气氛。直接的抒情和议论占有极大比重。

6.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

答:(1)相同点

小说与剧本都倾向于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2)不同点

小说在反映五光十色、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优势。它那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等特征,使其可以更广泛全面地描绘社会生活。

剧本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具有集中性和浓缩性。特定的舞台时空限制,要求剧本用较短的篇幅、较少的人物、较单纯的情节将生活内容概括浓缩地进行反映,并通过集中表现矛盾冲突来增强反映生活、表现情感的效果。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考试题型___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第一章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包括(AB )A.文学理论的实践性B.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C.文学理论的抽象性D.文学理论的系统性 E.文学理论的指导性 目前国内外一般把文艺学分为( ABD )A.文学史 B.文学批评 C.文学批评史 D.文学理论 E.文学理论史 以下概念中属于中国文论概念的是( ACE )A.虚静 B.净化 C.物感 D.移情 E.神韵 以下概念中属于西方文论概念的有( BCE ) A.神思 B.净化 C.原型 D.意境 E.移情 从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这一流动系统形成的文学理论形态有( BCE )A.文学价值学 B.文学心理学 C.文学符号学 D.文学文化学 E.文学哲学 从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这个流动过程形成的文学理论形态有( ADE )A.文学社会学 B.文学信息学 C.文学符号学 D.文学文化学 E.文学价值学 第二章 要建设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解决的问题包括(BCE ) A.文学实践B.指导思想C.中国特色 D.理论性E.当代性 第三章 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理解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主要有几方面(ACE )A.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B.人的生活活动是合规律性的反映 C.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D.人的生活活动使人的感觉能力与感觉器官紧密联系在一起 E.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表现论与再现论比较,有三个方面突出的特点,即(BDE )A.强调文学是世界的反映B.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 C.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客观规律D.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 E.强调文学天才的作用 以下文论观点属于“文学本体论”理论流派的是(BCD )A.“文以载道”说B.俄国形式主义C.英美新批评 D.法国结构主义E.接受美学 以下理论家中,主张从读者的角度研究文学本质的有(BD )A.什克洛夫斯基B.姚斯C.兰瑟姆 D.伊瑟尔E.艾布拉姆斯 在西方,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影响比较大的学说有(BCDE )A.文以载道说B.巫术发生说C.宗教发生说 D.游戏发生说E.劳动说 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研究巫术与文学关系时提出的两条巫术原理是(CE )A.必然律B.可然律C.相似律 D.偶然律E.接触律 物质生产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的两种典型体现为(AC )A.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的相对低级的阶段 B.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的相对高级的阶段 C.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 D.艺术生产发展水平总是落后于物质生产水平 E.物质生产水平总是落后于艺术生产水平 第四章 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文化被分为三个层面是(ABE )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政治文化 D.饮食文化E.精神文化 文学属于“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领域”,这说明,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B D )A.不受社会的经济基础的支配B.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 C.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直接的D.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 E.与社会的经济基础没有关系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ABC )A.无功利与功利的相互渗透B.形象性与理性的相互渗透

文学作品分类的词汇

书籍英语 通俗小說:popular novel 偵探小說:detective novel 歷史小說:historical novel 愛情小說:love novel (= romance) 懸疑小說:mystery novel 推理小說:whodunit 冒險小說:adventure novel (= saga) 武俠小說:kung- fu novel 幽默小說:humorous novel 科幻小說:science fiction 短篇小說:short story 極短篇:short short story 戲劇 戲劇:drama 短劇:short play 喜劇:comedy 悲劇:tragedy 鬧劇:farce 通俗劇:melodrama 雜文 雜文:miscellanies 短論:essay 評論:review 書評:book review 學科 星相學:physiognomy 考古學:archeology 生物學:biology 大氣生物學:aero- biology 語言學:linguistics 動物學:zoology 天文學:astrology 氣象學:meteorology 地震學:seismology 心理學:psychology 醫學:medicine 藥學:pharmacy 昆蟲學:entomology 新聞學:journalism 財政學:finance 經濟學:economics 整形外科:plastic surgery 魔術:magic 故事書 故事書:storybook 傳奇故事:legendary 民間故事:folklore 童話:fairy tale (= nursery story) 童謠:carol 寓言:fable 傳記

场地类型判断例题

例2.1 已知某建筑场地的钻孔地质资料如下表所示,试确定该场地的类别。 解:(1)确定场地覆盖层厚度d ov 和计算深度d 0 因为地表9.5m 以下土层的剪切波速v s =540 m/s >500 m/s , 故场地覆盖层厚度d ov =9.5m 。 因场地覆盖层厚度d ov =9.5m<20m , 故场地计算深度d 0=9.5m 。 (2)计算等效剪切波速 s V d t n i si i 034.0360 4 .42805.32100.21 =++== ∑ = v se = d 0 /t =9.5/0.034=279.41 m/s (3)场地类别判定 v se 位于250~500 m/s 之间,且d ov =9.5m >5m ,因此该场地的类别为Ⅱ类。 例2.2 下表为某场地钻孔地质资料,试确定该场地类别。 解:(1)确定场地覆盖层厚度d ov 和计算深度d 0 因为地表26m 以下土层的剪切波速v s =560 m/s >500 m/s , 故场地覆盖层厚度d ov =26m 。 因场地覆盖层厚度d ov =26m >20m , 故场地计算深度d 0=20m 。 (2)计算等效剪切波速 s V d t n i si i 06.04204 .83806.72000.41=++==∑ = v se = d 0 /t =20/0.06=333.33 m/s (3)场地类别判定 v se 位于250~500 m/s 之间,且d ov =26m >5m ,因此该场地的类别为Ⅱ类。

作业 2.1 已知某建筑场地的钻孔地质资料如下表所示,试确定该场地的类别。 2.2 已知某建筑场地的钻孔地质资料如下表所示,试确定该场地的类别。

文章体裁分类汇总

文章体裁分类 一、有塑造形象的是文学作品:四大类 即文学体裁(又称文学样式),诗歌:诗、词、曲、民谣等;散文:描写出对社会、人生、自然界的特殊感悟;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指剧本、戏剧文学、电影文学(神话、传说、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可列入小说类) (一)诗歌: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 (二)散文:是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的种类有: ①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的成分) ②抒情散文: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 ③议论散文:以说理为主的散文 (三)小说: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四)戏剧(略) (五)其他文体 (1)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2)寓言:带有劝喻或讽谏性的故事;(3)神话故事;(4)民间故事;(5)传说;(6)回忆录 二、没有塑造形象的是一般实用文章:四大类 (一)记叙文: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传记、记人叙事。 (二)说明文:说明具体事物或事理,介绍科技知识、地理状况等。 (三)议论文:对人或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看法或批驳对方观点。有时评、社论、按语、杂文及观后感、读后感等、 (四)应用文:固定格式、固定用途、专门对象。书信、通知、启事、调查报告、借条、申请书等。 三、相关常识 (一)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一切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都要通过这样或那样的体裁来表现,没有体裁的文学作品是不存在的。这犹如人们做衣服,必定要量体裁衣,选择一定的样式。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文学体裁,例如神话、史诗、寓言、行情诗、叙事诗、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悲剧、喜剧、正剧、抒情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等等。这些名目繁多的文学体裁的产生和演变,都有一定的社会根据和它本身的发展规律。 (二)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四)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五)中国古典文学体裁分为:诗和文,文又分为韵文和散文。 现代一般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中国的抒情诗和散文(称为古文)最早而比较发达。 西方则分为:诗歌与散文两个基本类型。叙事诗和戏剧成熟较早,此外小说比较发达。 答案补充

文学理论教程A__B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a试题及答案 一、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 1.文学文本:.文学文本又称本文,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它是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和形象系统,也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2.陌生化:陌生化是指俄国形式主义对于语言的阻拒性、反常性的强调,它意在打破人们在经验中形成的惯常化、自动化反应,使人重新关注周围的世界,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待事物,它是文学性艺术性的真正源泉。3.期待视野:期待视野是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在阅读之先或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在心理上形成的一个既成的心理结构图式。 4.原型:原型即原始意象,它是容格对艺术客体的解释,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原型是一切心理反应具有普遍一致性的先验形式,这种形式是人类远古生活的遗迹,是重复了亿万次的那些典型经验的积淀和浓缩。它是悠远的历史起点。5.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依据冲突性质,戏剧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2.依据表现形式,诗歌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3.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4.构成文学叙事的三方面涵义是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 5.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 6.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六因是指形象、性格、情节、言词、歌曲、思想。 7.文学话语活动的五要素包括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语境。 8.审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包括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 9.常见的风格形态分类包括简约与繁丰、刚健与柔婉、平淡与绚烂、谨严与疏放、。 10.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三块基石是对象化理论、意识形态论、艺术生产论。 11.中国古代文论的心理学观点主要有虚静说、神思说、妙悟说、性灵说。 12.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包括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 13.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14.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标准是美学观点、历史观点。 15.文学接受对象的文化属性包括认识属性、审美属性、文化价值 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论文、点评、随笔、序跋。 17.文学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包括时代精神、民族传统、地域风情 18.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首尾接续式__ 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 19.三国时期王弼关于本文层次的说法是言、象、意。 20.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包括_生活积累、艺术构思、物化传达。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 1.历史上关于雅与俗的两种表述方式是:1.②④ ①寓庄于谐②阳春白雪③曲高和寡④下里巴人⑤文以载道 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 2.①②③⑤ ①现实评价②自我表现③审美体验④情感宣泄⑤艺术形式 3.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 3.①②④ ①期待视野②对话欲望③思想正确④情感丰富⑤见仁见智 4.依据手段和材料,艺术可分为: 4.①②③⑤ ①表演艺术②造型艺术③综合艺术④影视艺术⑤语言艺术 5.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5.①②③

对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再认识

对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再认识 摘要:内容与形式是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两者的关系如何一直是历代中外文学理论家思考、争论的问题。本文分析比较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论,认识到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虽然是错综复杂的,但两者又是辩证统一的,它们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中展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内容;形式;关系 文学作品中,内容与形式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文学作品的内容是指通过塑造形象,生动地反映在作品中的现实生活及其所包含和体现的作家的思想感情,主要由题材、主题、情节等要素构成。文学作品的形式则是指作品的内容结构、表现手段和外部形态的有机结合,主要由语言、结构、体裁、表现手法等要素构成。两者孰轻孰重,关系如何一直都是历代中外文学理论家思考、争论的问题。下面分析几种按时间顺序发展的具有代表性的关系论,以期对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进行再认识。 一、内容决定论 这一关系论在中外文论史中一直占主导地位,认为文学的价值主要在于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如中国古代的文人就一直倡导“文以载道”、“诗以言志”。“文”与“诗”作为文学形式之所以有价值,就是因为它能“载道”、“言志”,承载文学的内容。显然,内容是重于形式的。再看中国文学史上几次大的诗文革新运动,从新乐府运动,到古文运动,无不打着反形式追求、反靡丽文风的旗号。因此,过于追求的华丽的语言以及纯形式的文学艺术,在中国古代文坛大多不被认可。在西方,有文艺理论家指出,文学就如一面镜子,能照现出自然与社会生活;文学又像一盏灯,可显亮出人的情感和灵魂。但无论是镜还是灯,它们的价值都不在自身,而在其所照现和显亮的内容。可见,西方也有理论学派认为文学形式的价值取决于它所承载和表达的内容,内容才是文学作品的真正目的,形式只是手段和工具[1]。 对于这个这一关系论,我们可以看到它对于提倡言而有物、激励作家以良知和责任感关注社会民生、启蒙大众等方面卓有成效;另一方面,它对于防止那种华而不实的文风以及避免作家过于脱离现实、孤芳自赏等方面也是有成效的。然而,我们也应意识到,内容决定论一旦被狭隘化并推至极端,就会给文艺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场地设计习题

一、设计条件 1.用地现状 用地四邻情况、城市道路红线宽度、用地内已有建筑及道路等如图—1所示。 2.规划要求 (1)沿城市干道的高层建筑,其高度与距道路中心的距离之比为1:1; (2)沿支路的高层建筑应退道路红线10m; (3)高层建筑应距用地西界线25m。 3.日照要求 (1)住宅冬至日有效日照时间应≥1h; (2)当地住宅的日照间距为1:1; (3)当地有效日照时间为8:00~16:00 时间8:009:0010:0011:0012:00 16:0015:0014:0013:00 方位角60°45°30°15°0° (1)沿城市干道及支路均应布置建筑物; (2)拟建高层建筑高度为50m; (3)已建及拟建高层建筑的外墙均按开窗考虑; (4)已建高层住宅的日照方位控制点为该建筑的东南角和西南角。

平面图—1所示的地产是私人出售的,卖方还拥有该地块东面的地产。卖方对出售的地产在使用上要求买方不得在共同的用地界线(50英尺)以内建造房屋,并有下列限制: 1.前院后退:(60英尺) 2.边院后退:(40英尺) 3.后院后退:(50英尺) 4.公用设施用地宽度:(60英尺) 在上述后退距离及公用设施用地内均不得修建建筑物。 停车场可设在四周用地界线的(20英尺)以内。 任务要求 在平面图—1内: 1.用虚线画出所有的控制线,并标明该线的不同性质及尺寸。 2.用实线画出并标明可作为停车场的用地控制线,但可不标注尺寸。 3.用方格网线画出最大可建用地范围。

某平坦场地入图—1所示,其南面和东面为已建办公楼和住宅,业主拟在用地内修建多层住宅低层别墅。城市规划部门对建设的要求如下: 1.建筑控制线:西面和北面分别后退道路红线和用地界线5m;东面和南面后退用地界线3m。 2.距小河中心线5m范围内和距古亭8m范围内不得作为建筑用地。 3.当地日照间距:多层住宅为1:1:2,低层别墅为1:1:7。不考虑古亭的日照间距。 任务要求 1.在用地平面图上,绘出拟建多层住宅和低层别墅的最大可建范围,并标注尺寸。 2.多层住宅可建范围用 出拟建教学楼和图书馆的最大可建范围,教学楼可建区用\\\\\\\表示,图书馆可建区用2.拟建教学楼和图书馆与已建建筑的间距应满足相应《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

文学体裁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它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一散文 这里说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不是古文体的散文。 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散文的重点是"形散神不散"。"形散"是指散文取材自由,不受时空限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神不散"是指散文的主题要明确集中。 二小说 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照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如《红楼梦》)、中篇(如《阿Q正传》)、短篇(如《最后一课》)以及微型小说(如《鞋匠》); 按照写作体制分为章回体(如《三国演义》)、日记体(如《莎菲女士日记》)、书信体(如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自传体(如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按照小说内容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等; 按照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如《促织》)、白话小说(如《药》))。 小说的命题方式多种多样:1 以主人公命题,如《孔已己》;2 以故事发生的地点命题,如《荷花淀》;3以主要事件命题,如《灌园叟晚遇仙女》;4 以贯穿全文的构成情节的细节命题,如《药》;5 以故事发生的时间或背景命题如《夜》。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 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主要是先秦的"寓言"。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擒蚩尤》《后羿射日》《女娲补天》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合称为"笔记小说"。这一时期,我国的小说初具规模。主要作品有张华的《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等。 3 唐代出现了唐代传奇。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传奇有: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 4 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 。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 5 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如《玉堂春落难逢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6 明、清出现了章回小说。这一时期,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一批伟大不朽的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 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 1 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 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 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 4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 三、戏剧

文学概论题库-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A哲理性B荒诞性? ? ? C象征性? ? ? ?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 ? ) A抒情动作? ? ? B抒情内容? ? ? C声音组织? ? ? D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 ? ) A? ? 象征性? ? ? B主观性? ? ? C评价性? ? ? ? D精神方面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 ? ? ? ) A表现功能? ? ? ? ? B通讯功能? ? ? C意义功能? ? ? D形式功能 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 ? ? ) A倒装与歧义? ? ? ? B夸张与对比? ? ? C借代与用典? ? ? ? D 比喻与象征 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 ? ? ) A亚里士多德? ? B钱钟书? C王夫之? ? D布封 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 ? ? ) A创作个性?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8风格的特性是(? ? ? ? ) A独创性? ? ?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 ? ? ) A《文心雕龙》? ? ? ? B《诗品》? C《修辞学发凡》? ? ? D 《诗学》 10文学接受客体指(? ? ? ) A认识属性? ? ? ? ? B? 审美属性? ? C文化属性? ? ? ? D整体属性 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 ? ? ? ) A阐释者? ? ? B审美者? ? C认识者? ? D思想者 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 ? ? ? ) A黑格尔? ? ? ? ? B姚斯? ? C刘勰? ? D布封 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 ? ) A莱蒙托夫? ? ? B姚斯? ? ? C布封? ? ? D伊瑟尔? 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 ? ? ? ? ? ) ? A净化? ? ? ? B共鸣? ? C领悟? ? D延留 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 ? ? ? ) A新批评? ? ? B自然主义批评? C俄国形式主义? ? D结构主义 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 ? ? ? ? ) A马克思? ? ? B恩格斯? ? C列宁? ? ? D毛泽东? 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 ? ? ) A真实性? ? ? ? B革命性? ? C情感性? ? ? D倾向性? 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 ? ? ) 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 ? B进步的倾向性? ? 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 ? 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 ? ? ) A批评风格? ? ? ? B最高标准? ? ? C批评方法论? ? ? D批评原则? 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 ? ? ) A人本主义心理学? ? ? B原型心理学? ? C格式塔心理学? ? D精神分析学? 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 ? ? )效果。 A领悟? ? ? B延留? ? C净化? ? ? D共鸣 22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 ? ? ) A伊瑟尔? ? ? ? B加达默尔? ? C英加登? ? ? D弗洛伊德? 23接受动机可分为(? ? ? ) A审美动机? ? ? B求知动机? C借鉴动机? ? ? D施教动机24刘勰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等八种的根据是(? ? ? ) A? 语言表现? ? B? 体裁类型? ? C? 结构安排? ? ? D? 形象创造 25抒情性作品的基本要素是(? ? ? ) A抒情内容? ? ? B抒情话语? ? C抒情现实? ? D抒情自我26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是(? ? ? ) A声音? ? B画面? ? C情感经验? ? ? D情景关系 27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 ? ? ) A结构? ? ? ? B声音? ? ? C故事? ? ? D视角? 28当代叙事学理论的研究重点为(? ? ? ? ) A人物、情节、环境? ? B叙述方式? ? C叙述的声音特点? ? ? D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 29文学话语的沟通功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 ? ) A叙事功能? ? ? ? B抒情功能? ? C描述外在事物? ? ? D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30从表意方式的角度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 ? ? ? ) A表意式意象? ? B表情式意象? ? C寓言式意象? ? D符号式意象? 31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 ? ?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2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3组成文学活动要素的是(? ? ? ) A读者? ? ? B世界? C作家? D? 作品 34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 ? ? ) A实践性? ? ? B艺术性? ? C价值取向? ? D? 综合性 35“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 ? ) A立普斯? ? ? B克罗齐? ? C弗洛伊德? ? D? 布洛

小说题材分类

小说(虚构的文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宝清县第二高中黄玉梅编辑整理 【虚构与真实】: 故事情节——(生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的真实) 人物形象——(典型)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细节的真实) 主题思想——(深刻)以小见大,反映人性、社会 (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性善恶、人生哲理、思想观念、社会问题)。 【关注时代、地域、题材】 1、时代——民国(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初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时期。(外国小说)。 2、地域——江南水乡、黄河流域、湘西文化、陕北、山东、东北、蒙藏 3、题材分类——乡土文学、都市文学、革命文学、伤痕文学、改革文学、 【小说的题材与主题(思想情感)】 一、乡土文学(乡村文学): 1、解放前——多是农村题材小说,它多取材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厚地域风俗的农村。小说创作主要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二三十年代,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红高粱》“湘西派”《边城》“荷花淀派”“山药蛋派” 主要特征: 首先是作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与批判。 其次,乡土小说作家往往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描绘生活与苦难中而又麻木、愚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讽刺与哀怜相互交织,形成乡土小说喜剧与悲剧相交融的美学风格。 第三,在批判和描绘故乡愚昧习俗、麻木人性、凄凉人生时,乡土小说作家仍然抑制不住对故乡的眷恋、赞美、热爱,而这又往往与某种失落感相交织,因而小说大都具有抑郁的抒情调子。 2、城市化进程中——从“传统农业”走向“工业时代”,现代工业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不断深化,与城市化相伴的往往是享乐主义的盛行和精神家园的失落。处于“文化转型”期的中国人本来就面临着精神困惑。 作家永远是人类良知良能的守望者。他们开始将目光投向乡土,回望传统,守望精神家园,表达对美好家园的眷恋、怀念,呼唤精神家园的回归。 二、都市文学(城市文学): 1、解放前---- 在茅盾之前,鲁迅等人的小说创作主要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较少表现都市的生活。茅盾的小说,如《子夜》等全面描写了都市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现代生活方式以及生活在都市中各阶级、阶层的人物。并且,茅盾还开创了“时代女性”和“资本家”两大人物形象系列,丰富了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 由于茅盾在文学上的杰出贡献,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巴尔扎克”和“二十世纪的别林斯基”。文学史界近年来公认茅盾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这一派来源于19世纪法国、俄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又同中国古典世态小说两相结合。(老舍《有声电影》、朱自清《》、郁达夫《故都的秋》) 2、当代城市文学——是指城市生活浓厚的政治色彩、商业色彩以及大众化色彩,经由创作主体心灵的感受与投射,赋予城市文学文本相应的文化风貌,功利性(包括政治功利和物质功利)、世俗性、娱乐性构成了城市文学最核心的意义要素。 三、革命文学: 1、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反对旧文学,是提倡新文学,是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批判封建思想、抨击封建主义文学,歌颂“民主,自由”,追求“个性解放”。 语言上反对文言,提倡白话,用白话写作。 2、抗战文学:14年抗战中仅仅中国的军民人员伤亡超过3000万以上。 抗战小说指中国现代小说家表现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浴血奋战,抵抗直至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小说,包括由多个流派,众多小说家创作出来的和难以数计的作品。有战争期间发表的,也有战后发表的。从整体看,中国抗日题材文学具有史诗性、真实性和政治性。 主要包括3部分: 一是上海、北京等沦陷区的小说,表现人民的苦难和抗争,以艺术的形式记载日寇、汉奸的罪行,歌颂人民的不屈斗争。《四世同堂》《青春之歌》 二是国统区、沦陷区的小说,一部分表现了爱国军民的奋起抵抗,较多的则以张天翼、沙汀、茅盾、巴金、艾芜、张恨水的作品为代表,暴露了腐败统治的黑暗内幕。《红岩》 三是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小说,以赵树理、孙犁、马烽、西戎等的作品为代表,既热烈地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军民的英勇斗争,又生动地表现了民主根据地的新生活、新气象,小说创作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马峰和西戎的《吕梁英雄传》、刑野的《王二小》、管桦的《小英雄雨来》、华山的《鸡毛信》等等。 四、伤痕文学:十年文革期间,无数知识青年被卷入了上山下乡运动中。“伤痕文学”的出现直接起因于上山下乡,它主要描述了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官员及城乡普通民众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剧性的遭遇。 反思文学:“反思”一词是哲学上的一个术语,含有反省、回顾、再思考、再评价、怀疑以往既成的结论等多层意思。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后,在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下,伴随着政治上的拨乱反正,作家们开始以冷静、严肃、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审视历史,他们视野更加阔大、思考更加深入,反思文学从而应运而生。不再像伤痕小说那样直接展示个人所受的伤痛,而是较冷静的审视和挖掘造成这些伤痛背后的社会、历史原因。 五、改革文学:改革文学在它的发展初期,侧重揭示旧体制的种种弊端,强调改革的历史必然性。感应着时代的节奏,改革的每一步进展都在文学中得到了及时的反映。叱咤风云、大刀阔斧的“开拓者”与保守势力的尖锐冲突,构成了这一时期改革文学作品的基本框架。随着改革的深化,作家们反映改革的视野更加阔大、眼光也日益深入;在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同时,作品更注重剖析在改革中日益显露出来的国民身上的落后的文化因袭,表现改革对人的传统价值尺度的冲击,揭示商品经济冲击下旧有生活方式的逐渐瓦解,以及所有这些在人的心灵上产生的强烈震动。这既是改革文学的深化、也是文学使自己不再附庸于政治的一种努力。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是改革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作品的结构形式和内容形式68(高中阅读)

作品的结构形式和内容形式 作品的结构形式和内容形式,一般说来,均与社会有关。但社会对作品结构形式的影响关系,至今仍不太明了。我们不很清楚为什么唐代没有像宋代那样的词,社会究竟能不能对作品的结构形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社会态度能否成为作品构成的要素。由于作品的结构形式基本上只跟作者或作者族群的思考方式有关,除非实际的社会组织与生活有特殊明确的证据,否则,以上这些问题恐怕都是难以回答的。 但就作品的内容形式来说,文学和社会的关系就明晰得多了。作品中的事件,往往取材于社会及生活,它所表现的思想,亦需与社会相呼应。因此,有些研究者便很兴奋地主张文学的本质即在于表现社会,甚至于可以作为反映时代的社会史文献。以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为例,他自认为是在撰写一部 19 世纪的法国风俗史,但他也深知,凡是艺术家都应该研究社会现象形成的原因、寻找人物与事件的意义、思考自然的法则,并观察社会与永恒法则间的关系,而不可以只是摹写或记录现实。这种讲法,刚好说明了文学作品固然可以选择社会事件为题材,但社会事件并不能决定作品的价值与主题。倘能发掘人生的意义、探寻永恒的法则,则脱离社会与生活,直以冥想幻思为之,亦无不可。

为什么这样说呢?以作品模仿现实世界,是作家古老的梦。但是,文字本身只是个符号,符号诚然可以代表事物,但它总不等于事物。换句话说,文字这个象征系统与社会实践结构系统之间,只是一种象征的指涉关系,它永远不能等于社会现实。其次,象征系统是由作者主观地安排组织而创造出来的。它表面上仿佛复现了一个客观世界,但实际上这一组有组织的象征经验却来自作者特殊的臆造。所以,莫泊桑才会说:“有才能的现实主义者,倒应该叫做臆想制造者才是。作家除了用他所掌握和能运用的全部艺术技巧,来忠实再现这个臆想之外,就没有其他的使命了。”这种臆造,正显示了作者面对社会事件时,必有他独到的意义追求。在文学作品中,一切事件与人物,均为表达此意义而存在,是否取材于社会及生活,根本无关宏旨。 但话虽如此,我们却不能说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和意义追求与社会无关。因为作品的思想,通常总是跟社会相呼应的。所谓呼应,是指以下三个方面:与社会流行价值观的关系、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和对社会的批评。文学作品有时会响应、鼓动、顺从社会流行的价值观,但有时也会对时代风气提出反面的意见,或对抗或超越,一如它也必然会对社会现状有所认同或批判。一部文学作品,在此必有其选择,只不过这种抉择,我们不宜遽视为作品优劣的衡量依据,因为反抗或批

场地设计考试题目及答案

场地设计总复习题-答案 重点题目 一.单选题 ﹡1.根据广场的性质划分,城市广场可分为(D )。 A.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四类 B.市政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娱乐广场、集散广场等五类 C.市政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娱乐广场、纪念广场、宗教广场、集散广场七类D.市政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休息及娱乐广场、纪念广场、宗教广场等六类﹡3.只有一个双车道汽车疏散出口的地下汽车库,其最大允许停车位是(A )辆。 A.100 B.90 C.80 D.70 ﹡8.关于规划总用地范围的周界问题下列何项是错误的(C )。 A.自然分界线;B.道路中心线;C.道路红线;D.双方用地的交界处划分﹡12.初步设计说明书中,下列哪一项面积指标一般不列入“总指标”( B )。 A.总建筑占地面积B.总使用面积C.总用地面积D.总建筑面积 ﹡15、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多少时,应设不小于( B )面积的消防通道。 A.160m,3m×3m B.160m,4m×4m C.180m,4m×3m D.120m,4m×4m ﹡18、当高层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 A )米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 A.150m B.220m C.160m D.210m ﹡29.厂区围墙与厂内建筑之间的间距不宜小于(C)米,且围墙两侧的建筑之间还应满足相应的防火间距要求。 A、1 B、3 C、5 D、10 二.多项选择题 ﹡ 1. 投资估算划分为(ABCD) 阶段: A规划阶段B评审阶段C项目建议书阶段D可行性研究阶段 ﹡ 2.公共建筑的群体组合方式(ABCD) 。 A对称式B自由式C庭院式D综合式F自由式 ﹡ 4.住宅群体组合主要有以下(ABCD)基本形式。 A行列式B周边式C点群式D混合式F自由式 ﹡6.医院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ABCD)。 A 交通方便、面临两条城市道路; B 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地形力求规整; C 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 D 远离高压线及其设施、不应邻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 ﹡7.教学楼的选址要求是(ABCD)。 A 应朝南北向,操场长轴应南北向 B 教学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C 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不少于2小时的日照 D 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或长边与运动场的间距不应小于25M ﹡9.建筑总平面图设计内容(ABCD). A 合理进行用地范围内建、构筑物及工程设施相互间的平面布置; B 结合地形,合理进行用地范围内的竖向布置; C 协调室外管线敷设而进行的管线综合布置; D 绿化布置和环保.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考试题目单项选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 无论是中国还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C) A.文艺学 B.文学学 C.诗学 D.文学理论 2. 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独立的分支是在(D) A. 17世纪 B. 18世纪 C. 19世纪 D. 20世纪 3. 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A) A.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 B.文学理论史、文学史、文学批评史 C.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史 D.文学理论、文学学、文学批评 〈〈镜与灯- 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的作者是(D) A.亚里士多德 B.黑格尔 C.英伽登 D.艾布拉姆斯 在文学研究中提出文学活动由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四个要素构成的理论家是(D) A.亚里士多德B.黑格尔C.英伽登D.艾布拉姆斯 在中国古代提出知人论世”批评方法的是(B) A. xx B. xx C. xx D. xx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活动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C) A.社会生活的反映 B.精神生产 C.人的生活活动 D.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石之一的文学反映论把文学看成是(B) A.人的生活活动 B.社会生活的反映 C.精神生产 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马克思主义解答文学源泉问题用的是(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反映论 D.辩证法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艺术生产论把文学看成是(C) A.人的生活活动 B.社会生活的反映 C.精神生产 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把文学看成是(C) A.人的生活活动 B.社会生活的反映 C.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艺术交往论把文学看成是(C) A.人的生活活动 B.社会生活的反映 C.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C) A.社会生活 B.文学作品 C.人 D.摹仿 文学活动的前提是(B) A.生活的积累 B.人的生活活动 C.知识的积累 D.作家的出现 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白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同 对象(C) A.发生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形成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C.保持一种白由的关系 D.形成对立关系

举例论述文学作品的类型

举例论述文学作品的类型 内容摘要:举例分析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三种文学类型,对三种类型进行了区别。 文学作品类型的含义是指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形式,和文学体裁有本质的区别。 文学作品的约定文类有三种: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这是一般的文学作品的类型分类。还有其他的分类方式,如按创作手段分为:口语文本,文字文本,印刷文本,大众媒介文本和网络文本;按创作动机分为:主导文化文本、高雅文化文本、大众文化文本和民间文化文本;按创作题材的分类尚未统一。 本文已约定文类的文学作品类型的三种形式,进行举例分析。 一、现实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 1.再现性,现实型文学的最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再现,指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它要求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并忠实于现实生活,而不是绕开现实,躲避现实。 文学作为反映,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一方面,它应在其话语系统中,真实地再现现实矛盾与规律;另一方面,文学应在认识基础上,显示出对现实矛盾和规律的情感评价。 2.逼真性,现实型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再现现实矛盾和本质规律,在艺术表现手段上的基本特点便是逼真性。逼真,是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客观事物感性状貌和细节的真实,是它的特色。 例如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 《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它的发表,有着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讽刺了一些心灵丑陋的旧中国人。 根据鲁迅做小说的目的、治疗国民弱点的论述和《阿Q正传》的成因等言论,我们可以概括《阿Q正传》的创作意图:着眼于启蒙,写出中国人的人生,主要是广大受剥削压迫的劳动人民的苦难、悲惨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这悲惨的人生,唤醒沉睡的民众。作者在这篇小说中,为疗救这样病态的社会、病态的国民而发出痛苦的呐喊。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受剥削,被侮辱被损害,生活十分悲惨,阿Q的性格十分丰富、复杂。他有农民的优点:“真能做”,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他身上又有农民的弱点:主观、保守、狭隘、愚蠢。他还受封建思想的种种影响,严于“男女之大防”及排斥异端等等。 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畏强凌弱、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手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伪的精神胜利之中。 《阿Q正传》之所以说是典型的现实型文学是因为它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鲁迅娴熟地运用典型化的创作方法,采用了融现实与历史于一炉的手段,“杂取种种人”,创造典型形象,勾勒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从而使典型具有极大的艺术概括力量。 另外小说采用了悲喜交融的表现手法。作品引起人们的阵阵笑声,但同时又是一出写得异常沉重的悲剧,寓庄于谐,亦庄亦谐,在笑声里隐含着深沉的忧郁与哀痛。 并且文章用“传记”式结构,塑造了一个圆满的典型形象。小说继承了我国传统小说以叙述为主,把情景和场面描写融入叙述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复杂命运和性格。 《阿Q正传》的基调是悲喜剧相结合与出色的讽刺艺术。其喜剧因素由夸张、幽默、滑稽、讥嘲、反语等多种表现手法构成。讽刺艺术主要分两类:对赵太爷等重在揭露其贪婪阴毒的丑恶灵魂;对阿Q则是含泪的鞭挞,重在显示其虚妄、健忘和耻辱。这种逼真性,使当时社会中的矛盾和人民的压抑淋漓精致的表现在读者面前。 另外贾平凹《废都》,《秦腔》;老舍的《四世同堂》;余华的《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陈忠实的,《白鹿原》等也都是现实型文学的代表作品。

形式和内容

1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复杂的:同一内容,由于条件不同,可以有多种形式;同一形式也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新内容可以利用旧形式,旧内容也可以利用新形式。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一对广泛而又具体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一首诗、一篇散文、一部小说或一出戏,总是抒写着某种思想、感情和描述着某些人、某件事,表达着一定的生活内容;而这些内容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它们在语言、体裁、结构和表现方法上各不相同。如果把所有这些不同的作品加以分析归纳,则每一部作品都具有着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抒写什么,描述什么,这是它的内容;怎样抒写,怎样描述,这是它的形式。我国古典诗文理论里,就已开始把文学作品分为志(情)与文、质与文、意与辞、实与华、情与采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其中志(情)、质、意、实等概念,都是指作品的内在因素,即相当于内容的概念;文、辞、华、采等概念,都是指作品的外在表现,即相当于形式的概念。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内容,形式就无法存在;没有形式,内容也无从表现。这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的。因此,我们只能在抽象的意义上把它们分别开来。从创作过程看,总是先有了一定的内容,然后才有用来表现这种内容的艺术形式。作家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了深刻的感受,在脑海里逐渐形成生动的生活画面或人物形象,酝酿和构成作品的主题,然后才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把这些生活画面或人物形象组织起来,赋予一定的形式,构成了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也不是并列的、没有主从之分的,在两者之间,内容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这是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一般关系 2含义: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以及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是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之一。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辩证关系:1、内容和形式相互依赖,不可分割。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2、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3、内容和形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意义:自觉运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必须适合内容的原则,以促进事物的发展;自觉运用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原则,可以利用旧形式和创造新形式为新内容服务。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克服形式主义和形式虚无主义。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