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有关情况报告

经济体制改革有关情况报告
经济体制改革有关情况报告

经济体制改革有关情况报告

2005年是“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我市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各项工作。一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在各领域有序展开,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有所突破,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十五”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回顾

“十五”期间,我市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按照市“十五”计划《纲要》的具体部署,积极适应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要求,积极而全面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推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市场功能日渐增强;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步伐加快,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调节方式逐步改变;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保障制度初步形成;计划、财政、金融、投资等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公共服务行业改革开始起步;改革的不断深化,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2005年经济体制改革情况

(一)农村改革成效显著

1.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截至2005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全市的行政村减少115个,由原来的1286个撤并为1171个,农村税费改革总减负8006.67万元,总减负率60.66%,人均减负额44.36元。在2005年,主要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并积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将农村税费改革向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推进。

2.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基本完善了粮食市场准入制度,并支持多种所有制粮食购销企业发展;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重组、改造和改制步伐加快。全面启动了贵阳市粮食局局属10家国有粮食经营性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同时,在巩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进一步推进了市龙家寨粮油仓库、粑粑坳粮库、甘荫塘粮库、市油脂仓库、息烽天安粮库、清镇大兴坡国家粮库、修文驴坊国家粮库等7户粮食储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基本明确了粮食储备企业产权归属,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现代储备企业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粮食储备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并完成了市军粮供应站、乌当区军粮供应站、白云区军粮供应站、花溪区军粮供应站等4户军粮供应企业改革工作,基本达到了“明晰企业产权、健全监管制度、实行全省统筹、理顺财务关系、强化军供管理、保障部队供应”的军粮供应企业改革目标。

(二)国有企业和国有产权转让改革深入开展

1.积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促进了国有企业改制步伐

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贵阳市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有关问题的请示》,(筑府发〔2005〕53号),明确了企业在改制方式上可采取出售、引资、破产、注销、资产重组、协议转让、向管理层转让等多种方式强力推进国企改革改制;明确国企改革重组程序、重大事项管理和资产处置权限;落实部分国企改革重组缺口资金,并对粮食、交通、农业等系统的国有企业资产监管主体进行了明确。2005年全市启动国企改制147户,其中完成18户,涉及资产总额17.15亿元,涉及职工1.19万人。

2.积极推动企业资产重组、债务缩水工作

市工控公司对所属贵州高强度螺栓厂等6户企业打捆处置金融债务,支付华融公司3673万元,豁免债务21204.46万元,债务总缩水比例为82.68%;市商控公司对贵阳工业品贸易中心和贵阳万国大厦还本免息等企业债务缩水和资产重组工作,企业负债率由原来的158%降为60.7%。

3.抓住机遇,切实做好政策性破产工作

2005年审核确定我市拟关闭破产企业13户,经初步审核13户企业所涉职工人数14581人,其中在册职

工8772人,离退休人员5809人,资产总额93845万元,负债总额155410万元,净资产-61565万元。所涉金融债权51255万元。2005年已与各债权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就13户企业所涉金融债权进行了核对,就主要相关金融部门的债务处置问题进行了谈判磋商。

4.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国企改制重组,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大

引进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与贵州水晶集团进行资产重组,将贵州水晶集团204亿元资产无偿划转给中国化工新材料总公司,该公司在税收渠道不变的情况下承诺投入6亿元对贵州水晶集团进行技术改造。2005年,贵州水晶集团公司实现工业产值5.52亿元,利税0.48亿元;新开工和续建了汞污染治理等一批项目,完成投资3.99亿元,企业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迈出新步伐

2005年市政公用行业投资主体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运作方式由政府运作为主向市场化、社会化转变,变一方投入为多方投入,变独立发展为借力发展,为市政公用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1.合理处置,盘活国有资产。对贵阳市小河污水处理厂整体转让,收回资金1.1亿元,每日为南明河提供7万吨净化景观用水,既盘活了国有资产,又促进了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

2.市场化运作,提高管理效果。为了确保贵阳市的母亲河――南明河长治久清,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管理南明河方式,不仅降低了管理成本,还使管理效果明显提高;以金阳新区为试点,面向社会以竞争性谈判方式选择作业单位,打破了环卫“铁饭碗”的传统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每年为国家节约了50万元以上的环卫经费。

(四)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1.部门预算改革全面推开

在市农业局、市残联、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六家单位进行试编部门预算的基础上, 2005年在全市各部门全面推开。使各单位领导对所占用的公共资源做到心中有数,对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引起重视,调动了各单位精打细算、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预算管理水平。

2.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一是在财政统发工资单项支出上实行了国库直接支付制度。将268个部门和单位纳入了财政统发工资范围,将人员工资直接由财政国库支付到个人工资账户。二是在政府采购工作中实行了国库直接支付办法。三是对财政性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监理费实行了国库直接支付。改变原来由项目单位直接付费方式,同时,对政府投资项目强制实行限额设计,让设计单位承担突破限额设计的无限责任。四是将纳入市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的部门和单位过渡转轨为国库集中支付首批试点单位,为2006年正式启动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创造了条件。

3.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2005年,我市的政府采购工作具体事务已委托贵阳市产权交易中心办理,全年共实施采购业务543次,采购预算总金额62392.14万元,实际采购金额54160.9万元,资金节约率为13.19%。在全市的政府采购中,公开招标采购和邀请招标采购占采购总额的57.2%,已成为我市政府采购的主导方式;询价采购占13.67%;竞争性谈判占29%。首次将贵阳一中金阳新校环境美化设计、数字化网络设计、网络工程监理、建设及贵阳市教育局教育城域网光纤租用等服务类项目全部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4.积极探索财政管理改革

2005年我市的财政管理改革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监督,推进“收支两条线”管理及深化财政部门管理改革为重点,启动了财政管理模式改革,在修文县的谷堡乡和小箐乡开展了“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改革,促进了全市财政管理改革的进程。

(五)社会事业改革有序展开

1.科技体制改革成效明显。截至2005年将原有的12个市属国有科研机构精简为三所一园一中心,改变了科研机构内部运行机制。首次建立了贵阳市区县(市)科技进步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多元化推进科技宣传,对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科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内容进行量化,为政府决策提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