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审美教育

家庭审美教育
家庭审美教育

家庭审美教育

南部县教研室何斐

授课对象: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年轻家长和中小学教师。

问题描述:现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让孩子接受审美教育,构建完整而开放的家庭美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让孩子更好地成长,恐怕是许多家长没有理性思考的问题。对孩子的教育多还是停留在分数教育的层面,而不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暗含着美育教育,家庭审美教育是学校审美教育的基础。因此,随着时代的进步,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应该与时俱进,家庭审美教育应该引起重视,应该自觉利用家庭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培养家庭审美意识与能力,提升家庭品味,不仅有利孩子的健康趣味的形成,也有利于协同提高生活的质量。

教育目标:提醒年轻家长明白孩子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何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独立、健康的人格,促使其全面和谐地发展。

教育策略:讲解式(通过讲解家庭审美教育的作用、任务、途径、方法等,让家长明白家庭审美教育的内涵,在家庭如何着手培养审美,对家庭审美有一个理性认识)。讨论式(谈谈自己家里是否有意识进行审美教育,自己如何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

教育过程:

活动1:家庭审美教育内涵

组织者:(1)审美教育的历程与重要性。

大概生活中没有人不爱美的,但是爱美,是一回事,善于发现美、培养美,却是另一回事。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是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去发现美。”即如何去审美。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教育也提上日程。审美教育我们可谓简单称为美育。“美育”一词最早是有法国的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和使用,他认为美育是人们对美的形象的对照、培养对美的情感,纯洁人的心灵,以达到自由和谐的发展,并且作为美育思想来研究。中国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从孔子、孟子到后来的王国维、蔡元培都在大力的提倡美育。过去中国是有美无学,王国维将《美学》列入教学,标志着美学在中国的理性确立。朱光潜为代表的一批美学家进一步将西方美学理论介绍到中国。特别是,从德国留学归来的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美育者,应用于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提出学校要“体、智、德、美”四育并行的教育宗旨,对近现代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而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颁发文件,要加大中小学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的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重视和关注。“五育并举”美育为其重要内容之一,美育工作在教学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美育是情感教育,是理性教育。但事实上,由于美育似乎给人以抽象感,使人生畏难情绪,加之

考试似乎没有考,家庭教育更是掉以轻心,没有理性思考,但都是无意识的在运用。作为现代家长,应该理性地思考美育问题,美育随时随地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贯穿于我们的衣食住行中、工作中。如果我们认真对待审美教育,势必对孩子和家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2)、家庭审美教育的任务。

家庭情况不一样,孩子的兴趣也不一样,每个孩子的发展侧重点不一样,培养任务有差异,家长和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目标,但审美教育却有普遍的方法和意义。

第一是培养孩子对生活、自然、文化艺术等的美的感受能力与表达能力。大家知道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孩子的知识贫乏、经验不足,主要从具体形象和成人的偏好来认识事物和感知事物。因此,要从孩子这一认知特点出发,给孩子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孩子在自然、居家环境、成人的言行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点一滴加以引导,培养孩子基础的正确的感受美与简单的评价美的能力。

对美的表达,这建立在孩子对美的感受、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活动、观察去表现美,这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包括了成人因势利导的教育。如孩子衣饰、说话、写字、朗诵、绘画、唱歌、舞蹈等的展现中。在这些展现中,可以看出孩子的天真、纯朴、热情、自信、坦率……,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力、抽象思维力、动手能力,可以给孩子高尚的情操、独立的人格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是培养孩子对舞蹈、音乐、美术、文学、科学等的兴趣。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具体孩子将来会做什么,是很难预料的。我们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有选择性地启发孩子,培养兴趣。

先对这几类学科做简单的说明,了解它们的内涵和重要性。舞蹈,它是人体艺术,是身体的语言,是以有生命的人体动作姿态为物质媒介在有节律的连续运动中塑造艺术形象,抒发情感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艺术。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的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审美想象的一个阶梯。美术审美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审美。文学审美,指文学作品能够给人以情绪的激动和感觉的快适,给人以精神上的满足,培养人高尚的人格。对于科学,美在其中发挥着神奇的作用。科学美主要体现在实验美、理论美和数学美三个方面。科学审美,也就是科学理论体系的审美性质或审美要素,它们足以打动鉴赏者。科学审美是科学家从事科学探索的强大动力,也是联结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纽带,是推动科学进展的必不可少的力量。对科学理论而言,不美的理论尽管为真,也是一种缺憾,是其不完备的表现。当然,在科学中,唯美主义也并不可取,尤其是在经验的自然科学中。韦伊提出“科学的真正主题是世界之美。”海森伯说:“美的王国远远延伸到艺术领域之外。它无疑也包括科学在内的精神生活的其他领域,自然美也反映在自然科学的美之中”。“我们可以开诚布公地说,在精密科学

中,丝毫也不亚于在艺术中,美是启发和明晰的最重要的源泉。”爱因斯坦也表明:“在技艺达到一个出神入化的地步后,科学和艺术就可以很好地在美学、形象和形式方面结合在一起。伟大的科学家也常常是伟大的艺术家。”麦克斯韦这样描绘数学美:“我总是把数学看作是获得事物的最佳形态和维度的方法;这不仅是指最实用的和最经济的,更主要是指最和谐的和最美的。”罗素对数学美的酷爱和称赏溢于言表:“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则具有至高无上的美——冷峻的和简朴的美,像雕塑之美一样。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的微弱的方面,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的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一种真实的喜悦的精神,一种精神上的亢奋,一种觉得高于人的意识——这些是至善至美的标准,能够在诗里得到,也能够在数学里得到。”现实中似乎科学由于其抽象性,就那么冷冰冰的,我们应该以最初的兴趣为契机破解这个难题。

(3)、家庭审美教育的途径。

第一,与大自然接触。大自然之美是纯洁的,大自然之美是和谐的,大自然之美是天然的,大自然之美是野性的,大自然之美是自然的,总之,大自然之美呈现各式各样的特征。同一地方,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美的特点,不同地方更是丰富多彩。如带孩子出去游玩,引导孩子观察,春天花儿开放,绚丽多彩;小草吐绿,清脆可爱;小鸟和鸣,动情悦耳。夏天山中满月弯月,云起雾散,日出日落,松林沙沙,溪水淙淙,各有意趣。秋天谷穗金黄,天空湛蓝,流水如玉,树木萧瑟。

冬天雪覆山顶,鹤立水田,梅花傲霜,麦苗吐翠。总之大自然有形态美,色彩美,声音美,动态美等,一山一水都有情有意。平时在小区、公园、山野等也可看到自然的踪影,一点一滴做起。

第二,营造审美化的家庭生活环境。家庭生活环境指我们的周围环境设施和布置,包括物质方面的家庭用具、服饰、花盆……,精神方面的挂画、书籍、说话……

先说物质方面的。家庭内部的布置和装饰要有美感,家里布置不是说要高档,但得实用方便,搭配合理,干净整洁,色调和谐,布局美观。有条件的可以种植适当花草,或盆栽,或院落土栽,尽量幽静雅致。南部县大桥镇的“三陈”状元的成才,与其母选择环境就有力的例证,冯氏选的读书环境先后是漱玉岩、寺庙、华山等地,这些地方既幽静更有一定审美价值,对少年“三陈”的成长无疑有巨大的作用。朴素整洁为主调的家庭装饰,会启发孩子养成俭朴的生活习惯;以富丽堂皇为主调的家庭环境,会使孩子产生优越感。

家庭成员服饰美、形象美。服饰形象美也是一个人内在的文化素养和个人气质的反应。每个人根据自身条件,整洁、大方、得体,适合个人身份、职业、年龄,而不是只追求奇装异服。一方面家长通过自己的服饰、形象给孩子以引导,另一方面引导孩子对周围人的服饰、形象的区分,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不合适的。这对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是一种外在的有效的促进手段。

家庭的审美还体现在精神美上。家庭成员的精神生活对孩子影响是巨大的。古人讲,“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蓬生麻中,不扶

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家庭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教育,更是情感渗透,对孩子的心灵塑造作用甚大。

文化上,有句话叫“书香传家久,文化济世长”。有条件的陪孩子读点书,无条件的,墙壁上悬挂些名言警句、青松翠柏、梅兰菊竹等为主要内容的字画,孩子在无意识中观赏咀嚼,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而现在家庭孩子多是明星照片,这些太多,则会诱使孩子想入非非。

人际关系上,尽量和谐美满,父母间,夫妻间,子女间,亲友间等充满着民主与尊重。古人给我们留了许多有益的教育:孝养双亲,尊师重道,妻贤夫敬,父慈子孝,兄弟和睦,言而有信,邻里互助,当然这不是古代的内涵,而是说人与人间相互尊重人格与个性,但也得相互体谅学习互助,建立一个温馨的家庭,和美的人际环境,有矛盾友好有礼、有理、有节民主协商解决。

最后要体现在语言行为上,包括交谈的内容、方式等。基本要求为: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以及和气、文雅、谦逊、讲文明、有礼貌。“言为心声”,语言美是心灵美的直接体现,语言美直接关系到工作顺利,家庭和睦、同志友爱,交往顺利。凡是有品位、有素养、尊重他人的人格、劳动,尊重他人正当的愿望、感情、爱好和行为的人,其语言总是和蔼可亲、谦逊豁达、诚恳可信;反之,则出言不逊、脏话连篇、刻薄尖酸,或强词夺理、含血喷人、指桑骂槐。“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语言,它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合作、谅解的关系,是我们日常生活最起码的礼貌语。那种认为家里成员间

邻里间就不需要讲究语言美的认识是错误的。夫妻之间,温婉和悦;父母之间,尊重孝敬;兄弟之间,友爱理解;亲友之间,融洽互助。孩子无疑会感到人际的和乐美,孩子也会形成和气智慧待人。如果人际之间经常恶语相向,孩子的语言无疑多具好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优秀的父母无疑在语言上是孩子的榜样。

而行为美是指人在各种社会活动中通过所作所为而表现出来的行动、举止的美,是心灵美在具体的实践中的外显。如果说舞蹈美关注的是人体在空间的造型和变化,那么行为美注重的是人在社会人际关系交往中体现伦理意义的内容。行为美要求既美且善,行为美是心灵美的表现,具有多样性和规范性的特点。行为美还表现在遵纪守法、团结互助等行为中。家长在生活中要言行一致,不仅说得好,还要做的一致,否者孩子易形成撒谎、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格。需要与善意谎言与敌我语言区分开,这在和平环境实际群体中是不存在。

第三、与学校审美教育相结合。家庭审美是学校审美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审美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美育就是在这基础上逐渐构成的更为丰富、更为全面、更能达到美的境界的艺术殿堂。学校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特别是上学的孩子,更应注意这一点,家长要结合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孩子的言行,做好这方面的配角,这有利于孩子把家庭和学校审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4)、家庭美育的方法

具体美育方法很多,但都是通过熏陶感染,最能体现美的常规方

法有舞蹈音乐感染法,绘画感染法,文学作品感染法。下面简略谈谈。

第一,音乐舞蹈感染。对于音乐,最早是胎教,胎儿虽未出生,但三月后已发育成人形,胎儿是可以感受声音的,特别是七八月大的胎儿,更是胎教的良好时机。因此,孩子出生做父母应及早让婴儿听音乐,古典的音乐对婴儿的成长有良好的情感培养作用。鼓励幼儿听、唱、拍手等动作,甚至同步表演。引导幼儿唱儿歌,跳幼儿舞蹈,这些都是能提高孩子感受美的好方法。适当的时候让孩子学习乐器,孩子学什么乐器,不可一概而论,根据条件定,让孩子学学乐器,不是要让他成为什么音乐家,而是让孩子体悟美、表现美,在乐器的吹拉弹唱中起到美的教育,起到对性格的熏陶和培育。历史上许多名人都喜欢音乐,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如孔子对音乐痴迷,“闻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就是记载他和大师学音乐,每天沉酣于鼓瑟齐鸣的仙乐中,使自己的身心受到了极大愉悦,而长时间不吃肉也没有感觉出。在孔子的教学内容中就有一项是音乐。孔子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小提琴手,他曾经说:“我如果没有青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我现在这些科学上的成就。”达?芬奇被称之为艺术巨人,他是科学家、画家,又是音乐家。随便扔给他一个他从没见过的乐器,他会立即演奏出乐曲来。他是左右脑结合最完美的典范。俄罗斯化学家、博士、大学教授鲍罗丁是一位业余音乐家。他是古典音乐作曲家排行榜中50人之一。一位音乐专业人士说,钱学森的音乐造诣比他们搞专业的人都深。钱学森的夫人蒋英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声乐教授。生活在音乐中的钱学森,把他的大脑发挥

到及至,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邓稼先的夫人在中央电视台的谈话节目上说,邓稼先在临死的时候,还在听音乐。华罗庚生活在音乐的家庭,他的夫人是钢琴家,据说他的数学问题都是在钢琴声中完成的。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通过声音、节奏、旋律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生活,对人有巨大的感染力和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家长要注意对孩子音乐兴趣的发现和培养,发展孩子的音乐感受力,陶冶孩子的性情和培养美感。

第二、绘画感染法。绘画作为一种造型艺术,是运用色彩、线条和构图,在平面内反映现实美,表达人们的审美感受。从我国儿童绘画发展现状分析,根据儿童绘画心理和造型特点,大约可以划分以下几个阶段:

涂鸦期:1岁半至3岁。由无目的到有目的涂画,没有具体形象。始于无目的地乱画,止于有目的地乱画。幼儿涂鸦如果能及时被家长或教师理解、发现,积极引导,就会激发兴趣,对幼儿绘画是很好的启蒙。许多家长对幼儿涂鸦并不重视,认为是孩子胡闹。这样就错过或阻碍了幼儿的发展机会。幼儿涂鸦,不仅使手、眼、脑的活动逐渐协调一致起来,而且使手的肌肉受到锻炼。他们在无意识的乱涂中,享受笔在纸上涂抹的那种有节奏的快感,渐渐地就能控制双手的力度,学会在纸上有轻有重和转动地用笔,逐渐由无意识发展到画有表达意念的涂鸦画,这既是一种成就,也是幼儿在生理和心理上健康成长的记录。

象征期(又叫表象符号期或叫图式期):3至5岁。根据记忆创造象征符号,进行说明性图解。这一阶段幼儿绘画的特征,反映出幼儿的认知过程,是一种符号化的智慧在发展中的表现。所谓符号,就是将所见事物简化为最基本的图形,例如,幼儿所能分辨和使用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等。这一时期幼儿的画画与真实物象相差比较大,也更具有独创性。形成这一时期幼儿绘画的特点是无意识的抽象地表现人和物。所画的人物、房屋、动物、植物等,都用图式符号表现,具有象征性,因此,称这一阶段的儿童绘画为图式期或象征期。

意象表现、写实期:5岁之后。根据观察描画物象特征,并把物象特征形成的概念,进行意象表现,是有意识的画画。逐渐通过感官认识对实物进行具体描画,注意描画物象细节,力图真实地反映现实。

无论孩子处于那个时期,家长都要引导孩子去观察物体的形状、色彩,多给孩子欣赏别人绘画的机会,帮助他们欣赏、分析、体会其中的美。最初开始要注意孩子的绘画姿势,包括握笔姿势。要注意先观察后画画。

第三、文学作品感染法。具体来说,初期结合现代多媒体,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刺激环境,多看、多听、多说、多模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要行动活泼,声音有大小,声调有高低,停顿有长短,运用语言技巧,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内容以儿歌、谜语、童话、寓言故事等来培养孩子的文学兴趣,这些作品语言简洁、明快、易懂、易记、适合孩子学习,讲故事时,有时可不必讲完,在故事发展的高潮处或在情节转折处停下来,剩下的故事内容请孩子自己想象

来添加完成,把故事编完(也可编孩子生活中的故事)。还可以根据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形象、心情、环境、语气让孩子表演故事,以帮助孩子理解内容。

到一定时期后,引导孩子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从《诗经》到清代纳兰容若的词,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不仅仅是有定评的文学作品,更是韵律的浓缩,适度读和背诵一些,对人的情操和智慧有很大提升。还有近现代中国的文学作品,外国的经典作品,更是汗流充栋,不仅可以给心灵指引,还可得到道德的升华、眼界的开阔。历史上的伟人,莫不与书结缘。毛泽东对《三国演义》、《曾国藩家书》等手不释卷,就是大家熟悉的蒋介石不多读书,可对《曾国藩家书》等读过多次,从中不仅得到美的训导,也学到了智慧。家长根据孩子实际,有选择的让孩子阅读。有的喜欢诗歌,有的喜欢小说;有的喜欢读短篇,有的喜欢长篇;有的喜欢故事性的,有的喜欢智慧型的书等,让孩子选择引导阅读为要。不要让阅读开始有味,后来成为痛苦的事。

总之,家庭审美的内涵是丰富的,它包括方方面面,我们从身边做起,一点一滴,不仅仅是对孩子审美的培养,人格的提升,也使家庭协同发展提升。

活动二:组织者与家长互动,家长谈谈自己是否进行有意识审美教育,如何进行审美教育的。

组织者:尊敬的各位家长同志,我们知道家庭审美教育,其实并不神秘,就在我们的日常衣食住行之中,平时是否做到呢。这里我们

一起讨论几个问题,共同提高。

问题一:是否有意识做到家庭设施设备实用美观,整洁卫生,注意环境的和谐优美?

家长:………………

家长:………………

……………………

问题二:是否注意说话,家庭、邻里和社会人际是否做到语言行为美?是否多陪陪孩子,与家人营造一种和谐的亲情美、人际美?

家长:………………

家长:………………

……………………

问题三:是否带孩子多和大自然接触,欣赏自然美?是否给孩子或音乐、或绘画、或文学等的熏陶?

家长:………………

家长:………………

……………………

问题四:你是如何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找到科学之美的?

家长:………………

家长:………………

……………………

组织者:家庭教育审美教育是可以无限发掘的,可以这样说,不仅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对家庭的和美,社会文化的整体发展都有

重要意义。这个话题今天就讨论到这里,希望对您和您的孩子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家庭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彭建兰来源:中国家庭教育录入:Admin 字体: 一、家庭教育现状 步入21世纪,我国家庭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二,家庭教育学术活动越来越活跃;三,亿万家长家庭教育实践越来越理性化。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 2000年2月1日****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强调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要求家庭社会一起来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2000年3月2日岚清同志在学习贯彻****同志关于教育问题重要谈话报告会上强调“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工作。 2000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 2001年10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多处提到家庭教育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002年5月全国妇联、教育部联合制定下发了《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明确提出了新世纪第一个五年家庭教育的任务、要求以及实施措施。 最近,中发〔2004〕8号文件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深刻分析了当前国外形势的新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明确了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同时,明确了各部门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具体职责和具体任

务。强调“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充分肯定了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党和政府对家教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国家教工作的逐步转向科学性提供了思想上的保证。 2.家庭教育学术活动越来越活跃 家庭教育学术动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从1998年始,每年一次。04年年会于2月19日-20日在召开,主题为“廿一世纪的亲职教育”。亲职教育就是怎样为人父母的教育,即为家长提供有关儿童青少年发展及子女教养的知识,以便父母扮演其适当角色的教育过程。 (2)家庭教育模式指导研讨会。家庭教育发展,要求家庭教育指导不仅限于家教知识、方法的一般性指导。它进一步要求家庭教育需按不同地区、不同水平、不同家长等情况进行分别指导,才能提高家教质量。03年2月24-25日,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中国家庭教育学会联合组织在召开“全国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研讨会”,在全国征集家庭教育指导模式论文209篇,选出近100篇论文作者参加研讨会,并编写完成全国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研讨会论文汇编。 (3)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于04年5月在召开首届《中国家庭教育论坛》。论坛上有来自、、天津、、、、、等地的十几名专家学者发言。专家们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教现状及发展、家校合作、家教、流动人口家教研究、家校合作研究等家教前沿问题进行了探讨。 (4)十万家长点评家教案例。2003年它轰动了全国,它受到了国众多家教专家的好评,我国家教权威、师大学忠心教授说:“‘市开展的家庭教育案例点评活动,是家庭教育研究和指导过程中的一个创举。‘‘市十万家长点评案例活动”是由市教育局、市妇联、市广电

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

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 世纪被喻为网络时代,我们的生活正逐渐被网络所影响。网吧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是社会进步的体现。网吧作为发展中国家进入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入口,在客观上让很多还没有富起来的人提前走进了网络世界,增加了一个了解社会进步的窗口。但是,网络时代同其它新生事物一样,其存在及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说它有利,通过它可以推动全民上网工程,促进现代信息化;不利的是对于缺乏足够辨别力和控制力的学生,会造成某种负面影响,严重的甚至会有损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进而增加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难度。因此,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青少年上网类型 当电脑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时候,这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学生对电视、电影的迷恋。一些孩子将电脑既作为必备的学习用具,又作为高级的玩具,无形之间,“玩电脑”就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业余时间,以致有的孩子成癖上瘾,荒废学业之患便成为人们的心头之痛。一时间,青少年上网的利弊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透过青少年上网的现状,归纳起来,不外有如下几种类型: .开阔视野型互联网把世界变成地球村。在美国很多小学生一有机会就上网,美国教育界认为这是一件大好事,因为这有利于小学生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不少青少年通过互联网认识了世界的博大与神奇,懂得了我们如何影响别人、别人如何影响我们的又一途径和方法。正是这种“网上冲浪”,促进了孩子们适应人才标准国际化,人才流动全球化的角色转换。而了解互联网功能的教师、家长也希望孩子加入到无国界活动中去,探寻奇妙的世界,从中获取知识的营养。 .沟通情感型互联网是个神奇的世界,它将天各一方的人连在一起,彼此了解,互相关心,尤其对分散在各地的家庭成员来说,互联网成了维系感情生活的纽带。建立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个人网站,代替信件、电话的发送,既经济又直观,还可以欣赏对方的数码照片,增添生活情趣,随时了解最新信息,分担忧愁、分享快乐。 .诗歌会友型同学之间以网会友,以诗歌相聚,寻找和制作诗歌俱乐部、诗歌论坛。有人喟叹: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一颗热爱诗歌的心灵,该有难得的纯粹与寂寥,也该有一方精神的乐土。于是在网上将诗歌、歌词、流行歌曲、卡拉以及触目皆是的广告联手聚集,呈现莺歌燕舞的气派:“月落乌啼”启用了唐诗流韵,“涛声依旧”截取了宋词风格……。网络诗歌的出现如同一匹黑马,对陈腐的诗坛进行着无情的践踏。诗歌搭乘无所不在的网络快车,势必为这诗情消隐的岁月注入强大的兴奋剂。 .知识学习型信息网络时代取代了传统的学法、教法,无数倍地提高学习效率,为有条件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例如:北京海淀区推出的“科利华电脑家庭教师”,提

家庭教育研究之——家庭教育现状

家庭教育研究之——家庭教育现状 通过我们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63%的家庭不重视教育;41%的家庭不管学生成绩;31%的家庭部分管学生成绩;63%的家庭对学校认可程度不高。 现状思考: 一、家庭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庭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家教就是辅导学习,学校教育是万能的,学校就是解决学生问题的,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因而很多家长还将学生的问题向老师告状,同时,我们也经常听到有人问犯错误的学生:老师没教你啊?家长把自身直之于外。 二、家长没有教育能力。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学历水平不高,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据中央综治委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一项“闲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并非放任不管,他们以说服教育、打骂等不同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但是却没有能力去改变孩子。 三、家庭影响大于学校。我们知道,学生很多意识、习惯、能力是从小形成的,从最新身心研究的结果看,孩子越小,培养其良性意识、习惯、能力最容易。反之,一旦成了定式,甚至随着年龄越大,要想改变已经具有的意识、习惯、能力就比较难。也就是说就中国目前的状况来说,对最佳教育期0—3岁孩子的教育根本还是一个空白。 对策设想: 一、社区引领,社区力求为其创造氛围和条件,诸如请专家讲座,组织看有关媒体信息,成立家教协会等。 二、学校引领,学校是当地的唯一教育机构,既懂教育又有相关条件,因而要主动引领当地的家庭教育。 三、教师引领,任课老师要加强“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相关学习,要更多地与学生家长沟通,要借一切机会帮助家长,主动为家长的家庭教育出主意想办法,要适时矫正家长教育的偏差,从而保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3篇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3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下面是一位家长就此谈到的几点体会。 我从最初受到父母的启蒙教育,到现在教育自己的女儿,人生的经历告诫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十分重要,甚至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影响到终生。现就家庭教育问题,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成人是目标。学会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终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决不能让孩子成为知识丰富而性格古怪,对父母没有感情,对他人、社会漠不关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无论犯有多大的错误,要和他讲道理。我对孩子一直是坚持这个教育原则,让他们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下,从小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起码应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而适应现代社会。 家长是镜子。“天才”不能创造,但家长只要不失时机地去发现、培养,开发孩子天赋中的特长,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获得成功。家长不仅是孩子的天然教师,也是监护人,同时是伙伴、朋友和榜样。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家长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实确实如此。

如何当好家长,我认为,首先,努力“学会关心”。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关爱社会、国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和气。 其次,要加强自身修养。家长应坚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将完善自己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示范于孩子。再次,要创造和谐环境。教育环境的优劣是孩子成长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谐的家庭和社会,那么家庭生活气氛的默化熏陶不可忽视,家庭长辈品行道德的心灵潜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适当表扬和鼓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将学会公道;在争吵、埋怨、偏爱和缺乏温暖中生活,他将学会诡辩、责怪、妒忌和冷漠……,这种现实是“无言之教”。不是危言耸听。 孩子是老师。家长应善于学习孩子们的优点和长处。孩子们有很多“可爱的缺点”值得大人们学习。如蓬勃向上的朝气,好问好学的学习态度;不保守,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特点;少世故,对人对事的真诚直率;对新科技和新型玩具等未知知识一学就通、一玩就会的本领等等,他们在这些方面的优点都是值得家长学习的。孩子的这种优势,作为家长应充分的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不可忽视、指责、抑制,以至于扼杀。 尊师是关键。老师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系统教

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

李锋教育网瘾专题https://www.360docs.net/doc/4215938936.html,/wtzl/wyzt 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 21世纪被喻为网络时代,我们的生活正逐渐被网络所影响。网吧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是社会进步的体现。网吧作为发展中国家进入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入口,在客观上让很多还没有富起来的人提前走进了网络世界,增加了一个了解社会进步的窗口。但是,网络时代同其它新生事物一样,其存在及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说它有利,通过它可以推动全民上网工程,促进现代信息化;不利的是对于缺乏足够辨别力和控制力的学生,会造成某种负面影响,严重的甚至会有损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进而增加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难度。因此,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青少年上网类型 当电脑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时候,这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学生对电视、电影的迷恋。一些孩子将电脑既作为必备的学习用具,又作为高级的玩具,无形之间,“玩电脑”就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业余时间,以致有的孩子成癖上瘾,荒废学业之患便成为人们的心头之痛。一时间,青少年上网的利弊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透过青少年上网的现状,归纳起来,不外有如下几种类型: 1.开阔视野型互联网把世界变成地球村。在美国很多小学生一有机会就上网,美国教育界认为这是一件大好事,因为这有利于小学生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不少青少年通过互联网认识了世界的博大与神奇,懂得了我们如何影响别人、别人如何影响我们的又一途径和方法。正是这种“网上冲浪”,促进了孩子们适应人才标准国际化,人才流动全球化的角色转换。而了解互联网功能的教师、家长也希望孩子加入到无国界活动中去,探寻奇妙的世界,从中获取知识的营养。 2.沟通情感型互联网是个神奇的世界,它将天各一方的人连在一起,彼此了解,互相关心,尤其对分散在各地的家庭成员来说,互联网成了维系感情生活的纽带。建立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个人网站,代替信件、电话的发送,既经济又直观,还可以欣赏对方的数码照片,增添生活情趣,随时了解最新信息,分担忧愁、分享快乐。 3.诗歌会友型同学之间以网会友,以诗歌相聚,寻找和制作诗歌俱乐部、诗歌论坛。有人喟叹: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一颗热爱诗歌的心灵,该有难得的纯粹与寂寥,也该有一方精神的乐土。于是在网上将诗歌、歌词、流行歌曲、卡拉OK以及触目皆是的广告联手聚集,呈现莺歌燕舞的气派:“月落乌啼”启用了唐诗流韵,“涛声依旧”截取了宋词风格……。网络诗歌的出现如同一匹黑马,对陈腐的诗坛进行着无情的践踏。诗歌搭乘无所不在的网络快车,势必为这诗情消隐的岁月注入强大的兴奋剂。 4.知识学习型信息网络时代取代了传统的学法、教法,无数倍地提高学习效率,为有条件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例如:北京海淀区推出的“科利华电脑家庭教师”,提供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以弥补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普遍性而带来的一些不利结果,随着软件的使用,它让孩子在有趣、新奇的游戏中学习,巩固知识;以特有的方式激发孩子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在乐中得知、在得知中求乐。 5.情绪宣泄型现代社会,家长的工作节奏增强,难有更多时间与小孩交流、沟通思想,疏于对小孩的教育,小孩体验不到家庭的温暖,特别是精神方面的需求,学校学业的压力日益沉重,孩童的好奇、天真的天性便转移到网上,他们对上网抱着幻想,在内容丰富、刺激的网上游戏和甜言蜜语中获得发泄和安慰的满足。孩子们认为:“可以利用网络匿名的特点,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 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一)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古谚有:

(完整版)家庭教育答案

1.“树大自然直, “树大自然直,人大自然长。”这是某些父母的口头禅。有这种思想的父母,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子女,但却马马虎虎地放弃了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对孩子放任自流、不负责任,这种态度和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正是批评这类家长的警句。 他们为什么会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呢?究其原因,不外乎这样3条:第一,他们认识不到教育子女的重要性; 第二,不懂得应该如何对子女进行教育; 第三,对子女缺乏真正的爱的情感。 二、举例说说不同家庭结构对学前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 1、主干家庭:即三代同堂的家庭。学前儿童能在这样的家庭中,在与家庭成员的交往中,通过观察祖辈和父辈的行为进行学习,锻炼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和交往能力。但主干家庭中溺爱孙辈的情况,祖辈和父辈对教育孩子不同的观点,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 2、核心家庭:是父母双全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教育者之间的思想容易协调,教育观念一致。这样的家庭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及学业进步。但是,这种结构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学习和生活上照顾孩子,很容易使孩子在思想上、学习上和品行上出现不良状况。 3、单亲家庭:即只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或许是离异、或许是病故,这样的状况总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和打击。有时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孩子在智力、同伴关系、亲子关系、情绪控制等方面,与完整家庭孩子比,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孩子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问题。 4、隔代家庭:即由祖父母代替父母承担教育任务的家庭。这种家庭的孩子,虽然父母都在,但一年甚至几年才看望孩子一次。孩子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疼爱,容易受到心理伤害,不能和父母建立良好的依赖关系,不利于学前儿童的良好发展。 5、混合家庭:父母离异或丧偶后重新组合的家庭。由于没有血缘关系,继父母和继子女之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赢得双方的信任。而双方相处更需要磨合和宽容。 三、你认为学期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类型有那些和个性发展影响。 利用“关爱”与“权威”两个向度可以交互组合成四种主要的教养类型, 即民主权威型、绝对权威型、娇惯溺爱型、忽视冷漠型对幼儿产生的影响, 1民主权威型的家庭最大的特点就是民主和谐与相互尊重。他们彼此都敞开心扉, 倾心交流, 给孩子营造出平等、轻松的家庭氛围, 给孩子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也 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他们了解孩子的兴趣与需要, 满足孩子的正当要求, 以平等的 身份与孩子进行交流, 善于接纳孩子们正确的想法与意见, 并且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 意愿大胆地尝试。因此, 在这种家庭氛围里成长的孩子, 大多数性格开朗, 乐观、自信、独立, 好探索, 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拥有一份宽容的心, 能与同伴和睦相处。 2绝对权威型的学前儿童家长把自己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 对孩子的兴趣 和能力全然不顾, 不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他们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己制定的标准行事, 常以严厉、强迫的态度命令、控制孩子的行为。这种教养方式, 将会造成孩子独立 性和自主性较差, 无主见。当家长制定的标准过高, 孩子达不到, 屡遭失败, 极易产生

家庭教育对人的发展影响

家庭教育对人的发展影响 【摘要】家庭教育作为教育各个因素中重要的组成之一,长久以来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当孩子从母亲腹中呱呱坠地,如同一张白纸,本来没有多大的不同,而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有的孩子思维活跃,有的孩子十分迟钝;有的孩子讲文明礼貌,有的孩子蛮不讲理;有的孩子自已会管理自已,有的孩子一切都依赖大人。这些,追根溯源,都是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下慢慢形成的,这些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各方面,而其中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 【关键词】家庭教育;人;发展;影响 汉朝时期的赵歧在其作品《孟子题词》曾经写到:“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元代关汉卿也在其作品《蝴蝶梦》写到:“想当年孟母教子,居心择邻”都表达了孟母对孟子家庭教育的用心良苦。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态度、能力和处事之道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孟子之所以可以成为亚圣,其母真的是功不可没。就是在孟母带领儿子找到了宜于其生活的环境后,孟子在与学堂周围人们的交往中,接触到了他们的各种礼仪和行为,并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进入到了自己的思想中。在其未来的漫漫人生路中,牵引着他找到正确的道路,并最终成了“亚圣”。可见家庭教育的影响十分重要。

一、家庭教育的概念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二、家庭教育对人的发展影响 家庭教育是人接受教育的起点,是最基本的教育。一个人自出生以来最先接触到的便是家庭,家庭也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科学证明,人类的很多能力和特征都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如语言表达能力、智力、思维形式和行为特征等。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人的成长就是其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社会化离不开家庭的抚育更离不开家庭的教养。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起着学校和社会难以起到的奠基作用。人们都是在家庭中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学会行为规范,学会生活自立的;在家庭中获得身体的发育,心理的发展,个性的形成,社会生活基本技能的掌握。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人生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教育所不能取代的。一个国家的国民教育也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是国民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是最基本的要素。

家庭教育方法和经验

母爱影响恋爱模式,父爱影响社会角色,父母关系影响人际交往,。“比较完美的家庭关系应是一个等边三角形。三个人的关系是等距离的,亲一方或疏一方都可能让孩子长大后难以对人产生信任。 三句话,让孩子更听话一、不要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二、叫他做的事一定要做到,三、做到了要及时奖励。 教育的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口头教育、训练、熏陶 首先,教育要从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开始,加强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了解,就是要懂得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心里想什么,平时主要做什么,交往的人是些怎样的人等。理解,就是不要忽视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在家庭中有他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而不能说“小孩子懂什么”。家中大事应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设家庭民主化,即让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尊重。尊重儿童在家中的权利、地位,不是一味德宠爱娇惯孩子,置于“小皇帝”地位。对孩子百依百顺,不是尊重,是溺爱。 其次,教育要身教重于言教。在家庭中,孩子是在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下,在认识周围的世界中成长的,家长对待人生、事业、生活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都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上述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在重视身教重于言教的同时,讲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方法,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列举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 第一类:精力过剩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不对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再次,耐心教导:即耐心教育与疏导,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放弃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第二类: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对此类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那是学校的事,不该我来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边。”实际上,训练孩子专心听讲,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因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紧密相关的。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重点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 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课堂;父母则是孩子们最初的启蒙老师。所以父母对孩子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 一般来说,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若能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健。 首先: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几乎体现了社会人伦道德的各个方面,如果这种关系中形成裂痕和缺陷,孩子以后走向社会,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就会反映出来。 其次: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在家庭教育中要合理地利用这一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父母应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燥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即使是幼儿也是如此。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让不良行为和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从而为孩子在幼儿园和学校中接受集体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又可以弥补集体教育的不足。 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步入大社会,儿童缺乏理性辨别是非能力,但却比成人更敏感,而这种敏感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做为家长应利用这一拓点帮助孩子在这种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过滤社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

何双荣浅谈成长型家庭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

浅谈成长型家庭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 2010级教育管理专业陈世斌 摘要: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教育的进程,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更新的加快,人才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国家对教育作出了新的改革。作为教育的子系统——家庭教育,必然成为所有家庭共同关注的话题。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社会的教育,更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但社会现象表明,很多家长往往愈重视,愈让孩子走了很多弯路。为了让家庭教育更符合孩子发展的需要,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树立成长型家庭教育观,充分发挥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性,避免不良家庭教育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促进家长和孩子的和谐,在家庭教育中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成长型家庭教育;重要性;正确的培养途径 Abstract: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process, promote the renewal education idea with modern talent market demand, the speed of increase, a new state of education reform. As the subsystem of the family education, must become - all family education of common concern. But social phenomenon shows, many parents often more attention, and let the children left many pains. In order to let family education more accord with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 and family education of the family education, set up growth, give full play to the children in the family education of family education, leading to avoid adverse impact of children and promote the harmonious, parents and children in the family education 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growing family education, Importance; The correct approach 就教育而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最初受到的往往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启蒙教育。所谓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类型之一,成长型家庭教育是比较科学的一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成长型家庭教育,是父母和孩子在沟通中充分平等,孩子在成长中占主导地位的教育。 成长型家庭的首次提出是在李忠辉、马琳的《赢在父母》的专著上,倡导5个共同:共同关爱、共同分担、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分享。[1]意味着有着平等的关系,就能够实现有效的沟通,就能够有效地引导和传递经验。在家庭教育中,爱与被爱好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就越大。父母的责任在于教育孩子如何去爱,如何做人,激励上进。家庭是孩子最具成长性的空间,不同的家庭所提供的成长条件不同。由此可见,后天环境是改变孩子性格的最重要因素,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家庭给孩子提供了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就决定着孩子什么样的命运。总之,成长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1教育的源泉和动力。 蔡元培曾指出:“家庭者,人生最初的学校也。”相较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具 有以下优势和特点:

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在学校教育为主的中国,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也逐渐开始重视家庭教育,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学习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探索关于家庭教育的方法,并将之付诸实践,这种行为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针对家庭教育这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些家庭教育的技巧与方法。 正文: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即是指在家庭领域内长辈对晚辈实施的教育,而这种教育应从孩子小时教起,家长切不可松懈。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加全面,重视孩子综合能力的发展,从小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孩子成长过程中首先接触的环境是家庭,接触最紧密的即为他们的父母或其他负责人。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是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家长承担着孩子教育的启蒙作用,即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教会孩子各种基本生活行为(如走路、说话、独立性等),影响着孩子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从而对孩子一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伴随着人的一生 人的成长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家庭,结婚前生活在父母组建的家庭中,婚后生活在自己组建的家庭中,一个人无论身在何处,家都是根,中国传统思想落地归根,从而使人们对家有着深厚的情感。家是一个人物质源泉和精神支柱,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避风港,家承载着太多的使命,伴随着人的一生。 (三)家庭教育弥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不足 学校每个班级中都有好几十个学生,老师不可能完全了解每个学生的状况,这时就需要家长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使老师能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现代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在网络上飞速传播,这就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孩子使用新技术,摒弃网络上的不良诱惑,从而使孩子身心得到更好地发展。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优化孩子的心灵,使他们自觉屏蔽不良信息。 (四)家庭教育具有权威性 父母孩子之间,父母应属于比较强势的一方,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这更可以显示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正确的对待孩子进行教育可以使孩子更好地理解与体谅父母,使孩子在内心中对父母产生一种敬畏感,使孩子心甘情愿的接受父母的建议,从而更好地付诸于实践,如此良好的循环下去,必定会使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融洽,使孩子对父母又敬又爱,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家庭教育理论研究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自孩子出生起,养育和教育便成了贯穿父母一生的两件大事。其中,不少父母会感慨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苦恼和失败。但实际上,天底下 没有天生就不好的孩子,只有教育方式不对的父母。除了吃喝拉撒,父 母还要帮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拥有健全的 人格。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 过程。其重点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 们最初的启蒙老师。所以父母对孩子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教养孩子虽没有太多章法可循,但前人留下的一些育儿法则还是值得父母 们参考学习的。 延迟满足效应适度忍耐能成大事 上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做了一个著 名的实验:将一群幼儿带进房间,每人面前摆着一个棉花糖。孩子们被 告知:可以现在把糖吃掉,也可以等待15分钟,那样可再得到一个棉 花糖作奖励。最终约2/3的孩子放弃奖励,立即吃掉了糖果。十几年后, 米歇尔对这些孩子进行了跟踪随访,发现当年忍耐力强的孩子成绩更好、注意力更集中、人际关系更好。 延迟满足其实就是平常所说的“忍耐”,为获得更大的利益而克制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如果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孩子可能会性格急躁,缺乏耐心,平时边做作业边看电视,放学后贪玩不回家,社交中过于固 执等。从生长发育中来看,19个月大的幼儿就能表现出延迟满足的能力 差异,因此,从1岁半到八九岁,家长都应有意识地训练这一能力。米 歇尔认为,有些孩子之所以自控能力强,秘诀在于“转移注意力”。家长要善于运用这一方法,比如孩子在餐桌前吵着要出去玩,父母可以给 他讲个故事,转移注意力。平时可制定一些规矩,如晚饭前不能吃零食、 把零用钱攒起来等,都是锻炼。

《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记者访谈”:《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2016-03-25 和顺家政产业发展中心 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一个孩子从出生到走入社会,家庭是孩子重要的生活空间。家庭是培养和教育孩子的重要园地。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应该如何加强和改进我国家庭教育工作呢?我国家庭教育有哪些发展趋势与对策?带着这些问题,专门请教了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赵忠心教授。 我们的谈话从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的变化和特点谈起。 1 记者问:赵教授,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家庭及家庭教育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赵忠心答: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也是文化载体。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历史使命就是传递社会文化。因此,家庭和家庭教育的发展变化,应当看成是一种文化的“遗传变异”。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和家庭教育从表层文化、到中层文化、深层文化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2 问:请您先谈谈当前我国家庭的变化? 答:我国家庭的变化表现在八个方面: 1、家庭经济状况普遍得到改善,逐步由清贫到富足,给家庭教育提供了越来越优越的物质基础。 2、联合家庭越来越少,核心家庭越来越普遍。家庭结构由复杂到简单,家庭规模相应地缩小,家庭的内聚力(凝聚力)增强。 3、家庭模式由单一到多样化。如完全家庭、单亲家庭、再建家庭、留守家庭、空巢家庭、跨国家庭、丁克家庭、单身家庭等,使家庭教育变得个性化、多样化、复杂化。 4、家庭本质关系重新组合,由“父子核心”到“夫妻核心”,夫妻关系家成为家庭稳定程度的决定性因素。 5、家庭成员之间关系逐步由尊卑贵贱趋于平等平权,由专制走向民主,子女不再是家长的附属品,享有合法权益。 6、婚姻关系越来越脆弱,经不起风吹草动,离婚率居高不下,家庭的稳定性越来越差,孩子的家庭生存环境趋于恶化。

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

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 -------山阳中学家长学校辅导讲座目的和意义: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人成长发展无法离开又不可缺少的。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永远眷恋且永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教师。”正是通过家庭教育,家长把自己崇高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经验,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下一代,并将伴随孩子们走完全部人生旅途。而且家庭教育又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培育孩子按照国家和社会规定的目标成长。 原则上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在教育内容上也是与学校教育内容相配合的。归纳起来,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如下六点: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李岚清副总理曾指出:“家长对孩子不能只注意在校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注意他们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否则好孩子也有可能变坏,有的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长成天把孩子禁锢在家里学习,不注意开拓孩子视野,增长社会实践经验等,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品德的发展像涓涓细流,需要日积月累,成长中的孩子道路品质还没定型,需要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这个过程是由浅入深的。低年级的学生只是初步掌握一些道德上的判断,知道了一些诸如公平、自私之类的概念,并且主要是依据家长、老师、小伙伴们以及各类传媒的种种言论和行为,来形成自己的判断。到了高年级,他们才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标准,对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做出比较独立的评价。总体来说,中学生的种种道德上的表现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就决定了道德培养的长期性和及时性,它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求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中不要怕麻烦,要反复地讲道理、举例子,以及自身经常的影响,才能有助于将道德观念在他们心中扎下根来,仅有言教还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父母的身教和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情境施教。孩子们是通过模仿来学习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的,模仿是没有道德判断的,但通过模仿学到的不同行为方式,就是别人评价个体道德品质的依据。孩子们模仿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在孩子面前要做到慎言、慎行,家长一句随便说出的话,对于一件小事的处理,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身教胜于言教,这句话用在父母对孩子的品德的教育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家庭教育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的性质:它是一种私人教育——相对于公共教育 它是一种非正式的教育——相对于正规教育 它是一种充满亲情的教育 它是一种稳定的持久性教育——相对于阶段教育 2.学习型家庭的特征:热爱学习——自主学习、有效沟通——乐于分享、关系和谐——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充满自信 3.终身教育的特征: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实用性、终身性 第一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概述 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a.时代性和社会性 b.亲情性和感染性 c.针对性和随机性 d.连续性和习惯性 e.权威性和专制性 2.小题详见8页和16页 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是我国家庭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他的目的是使孩子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健全发展的基础上,个性得到生动活泼的成长,将来能成为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合格人才。 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任务: (1)健康教育 主要任务: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和卫生常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激发孩子参加户外锻炼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要求:应关注孩子饮食的安全,关注孩子游玩的安全,关注孩子脑部的安全,关注孩子看电视的安全。 (2)认知教育 主要任务:丰富孩子的认知经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动手,动口,动脑习惯,促进孩子智力,能力的发展。 要求:应发展孩子倾听语言的能力,发展孩子理解语言的能力,发展孩子运用语言得能力,发展孩子的识字能力。 (3)品行教育 主要任务: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塑造孩子文明的行为,陶冶孩子积极的情感,提高孩子社会交往的能力,形成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 要求:应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培养孩子的合群性,培养孩子的抗挫力。 (4)审美教育 主要任务:引导孩子感受美,启发孩子发现美,鼓励孩子创造美,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要求:应加大孩子的艺术投资,应尊重孩子的艺术爱好,应鼓励孩子的艺术创造。 5.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家长要注意:更新价值观念,树立开放意识,构建学习环境。 (2)理智性原则家长要注意:调节情绪,规定限度,全面整合,杜绝溺爱。 (3)指导性原则家长要注意: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给予价恰如其分的帮助,重视孩子的自我教育。

家庭教育十大原则

家庭教育十大原则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很有帮助: 第一,平等原则。 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与父母平等的争辩,不仅是互爱的一种体现,而且能够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辩是非,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独裁”对孩子人格的影响是灾难性的。许多家长觉得辛辛苦苦赚钱养孩子,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必须服从自己。这种观念应该改变,要把孩子看做是与自己平等的人。 第二,尊重原则。 我们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尊重我们,有的家长只希望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而不能有自己的观点或者申辩一下,否就对孩子大声训斥。这种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没有自己的观点。 第三,感情交流原则。 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有书你读,有饭你吃,有衣服你穿,还想什么?”但人的成长不但需要物质,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家长忽略孩子的精神、情感需要,孩子和家长就没话说。长期下去,儿女和家长相处会变得越来越尴尬。 第四,自由原则。 很多家长把孩子管得很严,却往往吃力不讨好,甚至引起悲剧。应相信孩子的能力,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第五,统一原则。 家庭的教育要和学校统一,否则孩子无所适从。另外,家庭成员之间教育的观念要一致,否则孩子不知道听谁的,结果就谁的都不听。 第六,榜样原则。 家长是孩子第一个模仿的对象,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别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不良的种子。 第七,信任原则。 谎言是从不信任中来的。如果你从孩子小时就很信任他(她),孩子就没有说谎的必要。

第八,宽容原则。 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会经常犯错误。家长应该宽容地对待,大可不必“小错大骂,大错木棒侍候”。 第九,鼓励原则。 许多家长有个坏习惯,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便说:“是不是偷看来的?”当孩子成绩差时又说:“你从来都是这样差的。”尽管是很随意的一句话,却大大伤害了孩子的心。在家庭生活中,应该多鼓励孩子。 第十,方法转变原则。 教育方法要随孩子的年龄的增大而不断改变。 总之,不管你采取什么方法来教育孩子,只要让你的孩子感到生活很幸福,很愉快,健康,乐观,他(她)富有爱心,充满信心,对前途满怀希望,那么,你就是成功的家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