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考试之教育学论述题

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考试之教育学论述题
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考试之教育学论述题

1、教育学与教案方针政策的区别与联系?

1、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所以它与教育方针,政策有所不同,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2、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根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3、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与教育规律是绝不相同的。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2、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古代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都散记在他们的哲学著作和语言记录中。例如我过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论语》和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过》一书。在人类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过的《学记》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和发展的进步,资产阶级为了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在教育学上提出了他们的主张,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本教育学著作。系统的论证了班级授课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学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实证主义者斯宾塞。德国的拉伊和梅伊曼。19世纪末20世纪出初,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这种教育学说为杜威创立,从此,西方教育学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的对立局面。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智力的开发和运用成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发展经济的主要因素。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新的教育改革,促进了教育学的发展。

3、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区别与联系?

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汇编,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4、教育产生的根源及社会职能?

1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2年老一代为了维持和延续人们的社会生活,使新生一代更好地从事生产劳动和适应现存的社会生活,就把积累起来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传授给新生一代。

3 从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来说,一个嫩弱无知的出生婴儿要能长成为营谋社会生活的成员,即从一个生物实体的人转化为一个社会实体的人,也需要成年人的哺育和培养。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产生与生产劳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5、为什么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马克思说“蜘蛛的工作与织工的工作相类似,在蜂房的建筑上,蜜蜂的本事曾使许多以建筑师为业的人惭愧。但即使最拙劣的建筑师都比最巧妙的蜜蜂更优越,是建筑师以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他脑筋中把它构成了。”这即是说,只有人类才能根据对客观

世界的认识,自觉地去支配世

界,改造世界,将改造世界的

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从而产生

教育活动。谈谈你的理解?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

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

有些动物在养护幼小上虽与人

类的抚育子女有些相似,但它

们是一种本能活动。

2 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界,既

不会制造工具。自觉地改造自

然,没有什么改造自然的经验,

也没有语言借以传授经验因而

不可能产生有目的的教育活

动。

3 只有人类才能根据对客观世

界的认识,自觉的去支配世界,

改造世界将改造世界的经验传

授给下一代,从而产生教育活

动。

6、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的关

系?

1、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

措施。

2、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

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

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

可称为教育者。

3、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

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

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

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

的学生。

4、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

采取的办法,他包括教育的内

容和手段。

5、教育的三个要素是相互联系

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

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

和领导者,掌握着教育的目的,

采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

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

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

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

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7、教育的本质?教育质的规定

性?怎样理解为什么?

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他与其他

社会现象的区别,其特点就在

于:他是培养人的活动,它要

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

的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它

的特定功能就是促使受教育者

从无知转化为有知,从知之不

多转化为知之较多,从不会转

化为会做,从没有某种道德品

质转化为有某种道德品质,从

身体较软转化为身体强壮,以

及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知识

转化为行为,习惯等。一句话,

教育就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

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

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

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成为

社会所要求的人。

对教育本质的概括:在中外教

育史上,尽管对于教育的解说

各不相同,但却存在一个共同

的基本点,即都把教育看作是

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

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教

育质的规定性。

第二章:

8、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

用?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很多

的,但概括起来不外遗传、环

境、教育和个体能动性四方面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

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

供了可能性。遗传是指人从上

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

点。如果没有这些自然条件,

人的发展就无法实现。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

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

征。遗传素质有一个发展过程,

它的成熟程度制约着年轻一代

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只有当

身体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条

件,才为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

提供可能。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

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性不仅表

现在体态、感觉器官方面,也

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所

以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具有一

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应高度

重视优生优育。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

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

发生变化。如,印染技工可以

比一般人具有较强的颜色鉴别

能力。但“先天决定论”是非常

荒谬的。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

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

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

界。环境的特点:必然性、多

质性、无意性、多重性的特点

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

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

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但是自

觉的能动性是人类的特点,人

们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被

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过程。

人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接

受着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改造

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

中改造着自身。

所以,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

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

在涅与之俱黑”但“环境决定

论”是完全错误的。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

人的活动,教育对人的发展,

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

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

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

向。特别是学校教育能排除和

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

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年轻

一代健康地成长。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

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

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

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

有计划地、系统地向学生进行

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并

进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

教师。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培

训过的教师来进行工作的,但

学校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

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

(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

的发展中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也称自觉能动性,

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

客观世界改造的积极作用。

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

中的作用。

1、需求性。客观环境不断向人

们提出新的要求,当这些客观

要求为人们所接受,就引起了

人们的需求。

2.活动性。离开人的活动,遗

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

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

人的发展的现实。人的主观能

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

的。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

决定性因素。

3.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是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

用与人的发展的,他们是一个

整体系统,不能孤立地、片面

地来分析每一个因素对人的发

展的作用,应以系统的观点,

从动态上来研究和把握各因素

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9、教育如何适应年轻一代身心

发展的规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年轻一代发

展的规律是制约教育的两个基

本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

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

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

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

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上应有所不同。

3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

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

教。

10、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教育发

展的基础和前提2、生产力的

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

模和速度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

才培养的规模和教育结构

4、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

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的发展与改革5、经济体质决

定着教育体质的发展。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

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

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

段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

要手段。

教育为什么具有生产性?

由于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

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科学知

识再生产和发展科学的重要手

段,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社

会财富起着重要作用,所以,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是具有

生产性的。

1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

系?

1.政治经济决定教育的性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

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

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

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

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伟大

影响作用

1教育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

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

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3.总之,一定的教育被一定社

会经济制度所决定,又给予一

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以伟

大的影响作用,这是不以人们

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而教

育正是通过培养人才、传播科

学技术和宣传某种思想,来作

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

会生产力。

1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

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哪几

方面?(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

现)

教育相对独立性:是指几哦按

语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

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

程;2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 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

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13、马克思对个人发展与社会

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的价值

取向为历史过程所制约?

1. 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

看,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

切联系的,互为条件、互为因

果的。

2. 个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

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

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还很尖

锐。

3. 只要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

人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

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

完全一致。

14、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

有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答:1.个人本位论主张提出教

育目的应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

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他们

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

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

的个性,最近受教育者的个人

价值他们看来个人价值高于社

会价值2.社会本位论者相反,

他们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

需求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

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

社会的需要,他们认为教育目

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

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

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

续,在他们看来社会价值高于

个人价值3.马克思提出了关于

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认为社

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是对立统一

的历史过程。

15、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一)培养“劳动者”或“社

会主义建设人才”

1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2、坚

持全面的人才观念3、坚持脑

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相结合

的观念

(二)要求全面发展

(三)具有独立个性

也就是说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

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

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

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

者的个人价值。

16、应试教育的特征?

1 以部分性为特征的选拔性和

淘汰性相结合的教育;

2 以片面性为特征的唯智性和

猜题性相集合的教育。

17、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

据?

1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

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2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

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3要考虑人口状况

4还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

特征

5还要吸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

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18、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趋

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

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

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

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19、历史上课程论评述(定义、

主张人物、优缺点、结合现实)

在近代教育史上,出现过各种

课程理论,直接影响着学校课

程的设置,下面我们分别加以

评述:

1 学科课程论与活动课程论

学科课程论,主张分科教学。

诗、书、礼、乐四个科目可算

是最早的分科教学。捷克的夸

美纽斯,德国的赫尔巴特,英

国斯宾塞(传统派代表)。

学科课程论主张,课程要分科

设置,分别从有关科学中选取

一定的材料,组成不同学科,

分科进行教学。优点:A重视

成人生活的分析与准备;B 重

视教材的逻辑组织;C 强调训

练的价值。缺点:完全从成人

的生活需要出发不,不重视甚

至忽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活动课程论,美国实用主义教

育家杜威。(现实派代表)

活动课程论主张,课程的内容

要适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

力。在他们看来,教育即生活。

生活离不开活动,所以他们要

求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叫

做“活动课程”。优点:A 重

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B 重视

教材的心理组织;C 认为教育

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

缺点: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

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

结果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片

断、零碎的知识,降低了教学

质量。

2 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

形式教育论,是以官能心理学

为基础的。每一种官能均可以

单独训练。应用到教育上,主

张中学应开设希腊文、拉丁文、

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形式学科。

因为学校的任务在于发展学生

智力,智力有迁移作用。英国

的教育家洛克为代表。优点:

看到了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性

和学科的智力训练作用,但片

面强调古典学科。缺点:忽视

了学科和教材的实用性,曲解

了智力发展与知识掌握的关

系,使学校脱离生活,因而是

片面的。

实质教育论,主张学校应开设

现代语、历史、地理、数学、

物理、天文、化学、商业、法

律等具有实用意义的所谓实质

学科。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为代

表。优点:斯宾塞为实科中学

的课程设置提供了理论根据。

缺点:这种理论具有明显的功

利主义,忽视了发展智力,因

而也是片面的。

20.现代学校改革的趋势?

答: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小学教

育的衔接2提高入学年龄,延长

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

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面发

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

化5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21、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

1.总的趋势是课程的现代化,

2.重视课程内容的理论化、综

合化

3.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

4.重视智力开发与能力的培养

5.重视个别差异

22、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

1学科设置2学科顺序3课时

分配4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3、教学大纲的结构由哪几部

分组成?

1 说明部分

2 本文部分

3 其他部分

24、我国普通教育学校的教学

任务有几方面?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

造才能。

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

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

界观基础

25、布鲁纳的教学过程理论的

主要观点是什么?

1提出了学科结构论和发现法

在提出一个学科的基本结构

时,可以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

部分,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

2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过程的

三个阶段

(1)前运算阶段,5—6岁儿

童依靠动作去对付世界。

(2)具体运算阶段,他们依靠

用手操作事物或在头脑里操作

代表事物与关系的那些符号进

行认识,但不易处理那些不在

他面前或他未经历过的事物。

(3)形式运算阶段,10—14

岁,儿童智力活动以假设性命

题进行运算的能力为基础,不

限于面前的事物)

3提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三个

过程。

(1)新知识的获得(2)转换

(3)评价

26、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

特殊的认识过程?

1.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

但是它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

出发点上有区别。人类认识客

观世界的出发点是实践,而教

育过程的出发点是理论知识

2.教学过程又是一种特殊的认

识过程,即它是学生个体的认

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

认识的显著特点:(1)间接性

(2)引导性(3)简捷性。教

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

发展的过程

3.综上所述,教学过程是一种

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

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27、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有那些?

1引起求知欲

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开

始,从作好学习的心理准备开

始。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学习

2感知教材

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有利

于理解知识

3理解教材

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使他们的认识由抽象上升到

具体。

4巩固知识

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

记住所学的基础知识,才能顺

利地吸收新知识,自如地运用

已有的知识。故教学应注重巩

5运用知识

教学要重视运用知识,培养学

生的技能、技巧

6、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培养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作自

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是非常必

要的包括教师的检查。

28、运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

阶段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2注意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

要割裂

3每个阶段的功能都是整个教

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29、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必然联

系?(或者教学过程规律性的

体现?)

1 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必然

联系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

习间接经验

(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

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

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2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必然

联系

(1)、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

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

智力的发展。无知必无能

(2)引导学生自觉的掌握知识

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

们的智力,知识不等于能力

(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

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3 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必然

联系

(1)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

基础

(2)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

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

得到提高

(3)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

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4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必

然联系

(1)非智力活动依赖于智力活

动,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

(2)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

智力活动才能有成效地进行智

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

的必然联系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

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

身心的必要条件

(2)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

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

(3)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30、为什么体育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1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

因为人们的思想观点和世界观的形成都离不开人们的认识,都需要一定的经验知识为基础,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更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2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高

教学的特点是通过传授富有思想性的科学文化知识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的,但是学生掌握了知识并不一定能够提高思想。这里有一个态度问题、情感问题、由知识到思想的转化问题

3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动机目的与态度,对他们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见,教学是具有教育性的,但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掌握的知识转化为他们的观点,促进他们思想的提高。学生思想提高了又必将积极推动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这是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之间的必然联系。

31、(辨析题)体育教学既有教育性,又有科学思想性?对的。

1.体育课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性

2.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3.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及日常生活中,自身的思想修养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2、结合实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关系?

1概念:智力活动:主要指为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而进行的观察、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因素的活动。非智力活动:主要是指在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因素的活动。

2关系:(1)非智力活动依赖于智力活动,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学生在教学中的活动首先是智力活动。因为只有智力活动才能使学生认识事物,获得知识。但,智力活动有赖于非智力活动的推动和调节,为了有成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必须进行非智力活动。智力活动是非智力活动的基础,非智力活动又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2)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成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学生的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是复杂多变的。学生的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一致,教学卓有成效。如不一致,就会干扰他们去认知、学习。这是不符合教学要求的,必须及时纠正(3)在教学中要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33、按教学需要调节非智力活动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1一方面通过改进教学本身,使教学的内容过程都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民主性,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便于养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品质。

2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兴趣、毅力、信心、抱负,使他们能自觉地按教学要求调节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及其活动,积极进行智力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34、联系体育教学实际,谈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1)教师是教育者,他受社会的委托(2)他受过专门训练,精通所教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正确发挥,都有赖于教师的指导

2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1)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

主动性、积极性

(2)学生是有能动性的人,他

们不只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

学习的主体。

3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

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传统教育学派认为,教师在教

学中处于中心地位。以杜威为

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则指

责“传统教育”以学科为教学

的中心、以教师为教学的主宰。

第八章:

35、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

原则的基本要求?

1、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发掘

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3、教师

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

思想修养。

36、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

求是什么?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

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

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37、“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

理”——辨析题(或者贯彻启

发性原则的基本原求是什

么?)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

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

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

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

扬教学民主

38、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

要求是什么?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

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

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

难由简到繁

39、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依

据?(几分答几条)

1.教学目的和任务

2.教学过程

规律和教学原则3.本门学科的

具体内容及其教学法特点4.学

生的可接受水平,包括生理,

心理、认知等5.教师本身的条

件,包括业务水平,实际经验、

个性特点等,6.学校与地方提

供的条件,包括社会条件自然

环境,物质设备等7.教学时限,

包括规定的课时与可利用的时

间8.预计可取得的真实效果。

40、在教学实际中存在着三种

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教

学方法组合,主要有哪三种?

1 传授——接受教学,是指教

师通过语言传授和示范操作使

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

能的教学。优点:A 能充分发

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能

很好的调动学生个人的积极

性;B 能按学科知识的逻辑系

统循序渐进的教学,使学生掌

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C

能在单位时间内培养更多的学

生以提高教学的功效;D 能使

学生简捷有效的掌握知识。缺

点:A 不易正确的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往往因缺乏教学民

主、启发诱导而强迫命令,压

抑学生的主动性;B以学习书

本知识为主而易脱离生活实

际,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

往往教师讲的多而学生活动

少;C 注意面向集体而忽视个

别指导,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

很好理解与掌握;D 容易出现

注入式教学和学生死记硬背。

2 问题——发现教学,是指在

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

的独立研究来发现、获取知识

的教学。优点:A 从问题入手

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B 进行独立

研究需要学生自己去计划和探

索,有助于提高他们独立思考、

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C 通过研究获得的知识,理解

的更深,记得更牢;D 由于多

半采取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

也便于因材施教。缺点:A 主

要是因重视学生独立作业难免

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

用;B 学生主要靠自己探索获

取知识则所学知识费时过多;

C 若无高水平的教师的即使

指导,学生的独立研究也易产

生盲目性,失去自觉的主动性、

积极性。

3 程序教学,是一种使用程序

教材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

教学。优点:A 目的要求明确;

B 便于学生个人学习,提高学

习效率和能力;C 能迅速呈现

反馈信息,强化学习的动力。

缺点:A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

动性、创造性;B 削弱了教师

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之间的信息

交流。

41、为什么我国还用班级上课

制?

1 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

常开展和达到一定的质量;

2 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

学;3 便于系统的传授各科知

识;4 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

导作用。

42、备好课,必须做好哪三个

方面的工作?

1钻研教材,包括教学大纲,教

科书和阅读有观教科书2了解

学生,包括学生原有的知识技

能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和

思想状况等3考虑教材,就是解

决把以有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

生,包括如何掌握教材等。

43、怎么样上好一堂课?(或

者上好一堂课的标准是什

么?)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

课,1 明确教学目的2保证教

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3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4根据实际情

况调整教学计划5组织好教学

活动6布置好课外作业。

44、教学评价的意义是什么?

通过教学评价,对学校来说,

可以记载和积累学生学习情况

的资料,定期向家长报告他们

子女的成绩,并作为学生升留

级和能否毕业的依据;对教师

来说,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

习情况和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

信息,以分析自己教学的优缺

点,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对

学生来说,可以及时得到学习

效果的反馈信息,明确自己学

习中的长处与不足,以扬长补

短;对领导来说,可以了解每

个教师、每个班的教学情况,

便于发现问题与总结经验以改

进教学;对家长来说,可以了

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及其变化,

以便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教学评价最重要的作用在于运

用它来探明、调节、改善和提

高教学本身的功能,不正确的

评价也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45、中小学德育组成包括哪三

个部分?

1道德品质教育,即引导学生

逐渐掌握社会主义的道德规

范,履行道德义务,以形成高

尚的品德

2政治教育,即引导学生坚持

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

领导,逐步形成爱憎分明的政

治态度和立场

3思想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

掌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形成正确

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联系:道德品质是基础。但三

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

有所偏废。我们应使三者相互

促进,以发挥他们在培养学生

品德中的最佳整体功能。

46、德育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品德,制约他们

的发展方向。德育能有目的、

有计划的对学生施加思想影

响,引导他们的道德实践培养

他们的品德,德育在青少年学

生发展中的向导作用尤其重要

2决定学校教育的性质。德育

的性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从根本上决定了学校教育的性

质3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7、德育过程的规律有哪些?

1 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

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2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

行的过程

3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

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

4 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己教

育的过程

48、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培养

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

程,而学生的品德又由道德的

知、情、意、行等四个因素构

成。

1知、情、意、行的特点及其

培养

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

一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

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

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情:即

道德情感,指人们对事物的爱

憎、好恶的态度。意:即道德

意志,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

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

行;即道德行为,指人们在一

定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

采取的行动

2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

行的整体功能。四者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品

德的发展

a德育要注意全面性。晓知以

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

之以恒,使四者和谐发展

b德育要有针对性。知、情、

意、行四个因素的发展往往是

不平衡的,有的快、有的慢,

容易出现薄弱环节。就以“言

行不一”为例来说,例如对行

为规范而认识不高的学生,要

提高道德认识,增强自觉性;

对能说会道而不力行的学生,

要严格要求,加强行为的培养

与训练,克服言行脱节的现象;

对情感冷漠、意志薄弱的,要

给他们以关怀和爱,增强其情

感,通过完成一定的道德活动

来磨练其意志,提高自我控制

能力。

49、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促进

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

过程?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

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与学生已有品德的水平之间的

矛盾。必须深入具体的促进学

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产生与

积极转化,并为此而调节学生

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

1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

的积极转化(a认识性质的矛

盾“有错不知错”b能力性质

的矛盾“犯错不自觉”c思想

性质的矛盾“知错也犯错”)

2要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

矛盾。主要指学校德育的要求

同社会、家庭等方面对学生的

影响不一致而产生的矛盾。它

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家庭

教育或有关社会教育同学校教

育对学生的要求不一致而产生

的矛盾。另一种是学校教育与

环境对学生产生的各种自发影

响的矛盾。学校的行政领导人、

教师、班主任、团队干部以及

其他职工之间对学生的教育要

求不一致或不连贯、不衔接而

产生的矛盾。解决:要充分发

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a学校

要主动同家庭和有关社会机构

联系,互助协作,及时交流 b

学校要联合家庭和社会有关机

构利用好的环境,除去不良的

环境的影响。c学校要提高学生

自身的识别善恶和抗腐蚀的能

力。

50、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途径?

1 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 劳动

4 共青团与少先队的活动 5

班主任工作。

51、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一般方

法?

说服、榜样、锻炼、陶冶以及

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等。

52、美育对学生智、德、体各

方面发展起促进作用?

1美育可以学生的知识视野,发

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精神2美

育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

善品德的教育功能美育可以促

进身体健美发展,具有提高形

体美的健康性和艺术性的价值

4美育有助于学生劳动观点的

树立,技能的形成,具有技术

美的价值

53、美育的途径?

1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文化艺

术活动进行美育

⑴通过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学

进行美育⑵通过艺术学科教学

和课外文艺活动进行美育

2通过大自然进行美育

⑴欣赏大自然的美可以增强学

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⑵要启发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

审美关系,理解欣赏自然美的

“比德”、“畅神”的审美观念

3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美育

⑴利用家庭环境进行美育⑵组

织学生参加美化学校环境的活

动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

现美:

54、课外活动的特点?

1灵活性2开放性3综合性4

兴趣性5自主性

55、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

依据我国教育目的和当前学校

的教育任务,协调来自各方面

对学生的要求与影响,有计划

地组织全班学生的教育活动,

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

对他们的学习、劳动、工作、

课外活动和课余生活等全面负

责,把班培养成为积极向上的

集体,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

美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形成良好的个性。

56、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确定集体的奋斗目标。2健全

组织、提高班干部形成集体核

心。3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

4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

风。5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57、教师劳动的特点?

1强烈的示范性

2独特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

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教师

劳动的创造性之所以具有更大

的灵活性,主要是由于教育对

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

性所决定的

3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

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仅仅

限于学校,既然学生接受外界

影响没有时空的界限,教师的

劳动自然也无时空界限可言。

58、谈一谈结合教育和教学的

实际,如何认识教师的素养?

1、高尚的师德

教师的道德首先表现在对教育

事业的忠诚;热爱教育事业必

须具体体现在热爱学生上;教

师的道德还突出的表现在教师

自身的道德修养上

2、现代人的素质。开拓精神,

独立意识,民主精神,群体意

识。

3、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

能。精通基础知识,科研能力,

创作写作能力,文化修养

4、掌握教育科学和教育能力。

现在教育不再需要只有某种专

业知识的教书匠式的教师,而

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教育

理论和教育能力的教育家式的

教师。

59、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构

建和谐教育?

1.在育人方面,要坚持以人为

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把

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

题,促进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具有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全面素

质,为学生在学习化社会中进

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在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上,

要树立均衡协调以及可持续发

展的理念。

60、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基本含义:A、指人的生产物

质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

展。B、指人的才能的全面发

展C、指人的自身全面发展。

D、指人的自由发展。

6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基本思想:人的发展是与社会

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劳动

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大工

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

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

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

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

合。

62、普通中小学的性质和任务

是什么?

普通中小学包括实施九年制义

务教育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教

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它的任

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

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

接受专业(职业)教育大好基

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63、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结构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专门职业对

从业人员的整体要求。一名合

格的教师不仅应该具备其他一

般职业应具备的条件,同时要

在专业情意、专业知识和专业

技能方面具有独到的专业特殊

性。

(一)教师要具有积极的专业

情意

1.崇高的敬业精神:教师的职

业必须建立在志向和兴趣的前

提上。

2.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必须

是为人师表的。

3.健康积极的个性:做教师的

还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个性。

(二)教师要具有广博的专业

知识

1.本体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

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

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

知识等。

2.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指

的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科方

面的知识,主要包括一般教育

学知识和学科教育学知识。

3.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

知识指的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

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

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4.一般文化知识:教育活动是

一种创造性活动,这种创造明

显地不同于一般发明创造或艺

术创作,而是浸透着人文精神

的一种不间断的无止境的探究

与完善过程。

(三)教师要具有娴熟的专业

技能

1.知识的处理能力:传授知识

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教师必须

善于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

题,把困难问题转化为容易问

题,把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问

题,把枯燥无味的书本内容变

成生动有趣的探究活动,在完

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不断开拓

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

2.教学组织能力:教师劳动的

对象是人,人的教育过程的复

杂性必然会对教师的教学组织

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3.言语表达能力:教师对学生

施加影响的过程需要运用语言

工具、依靠言语手段才能完成。

4.书面表达能力:较好的书面

表达能力是教师与学生沟通、

交流的基础,也是教师职业的

基本要求。

5.研究能力:教师承担着教书

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

使命。

6.书写能力:书写能力是传统

的教师职业技能的组成部分。

7.计算机操作能力:计算机辅

助教学可以实现交互式教学的

目的,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化学

习。

8.制作能力:具备一定的制作

能力的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

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

保证。中小学教师的制作能力

主要表现在投影片制作、教具

制作和课件制作三个方面。

64、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

构建理想师生关系的前提是要

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

的学生观、人才观和平等的师

生观,教师要以尊重和理解为

基础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

(一)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做教育

教学的主人——这是教师工作

新的出发点。作为教师要认识

到学生的特点,以真挚之心关

怀他们,既要针对学生的积极

奋进、自我完善、独立自主的

特点,给予充分的信任,尊重

他们个性的发展,又要看到学

生的片面性、不稳定性以及幼

稚、天真的弱点,施以正确的

引导。与此同时,教师的尊重

与信任应该是面对全体学生

的,教师必须客观地看待学生,

特别对那些掌握知识有困难、

心理有障碍、行为有偏差的学

生要充满信心。

(二)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

德,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使自

己变为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

朋友。因而,教学必须走出办

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

生,熟悉学生,主动地、努力

地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

件,在和他们进行交谈对话过

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

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

(三)教师要民主公正地对待

学生:教师对待学生既不能专

横跋扈,也不能放任自流,要

有民主平等的教育作风。教师

不仅要平等待人,鼓励学生大

胆地提意见,谈看法,表现自

己,同时也要及时耐心地指出

他们的缺点。教师还应该公正

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绝不能亲

疏有别。

(四)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充分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承

认学生的千差万别,尊重学生

个人的天赋、爱好,按照学生

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去施教。对

待每个学生都应该扬长避短,

多鼓励,少批评,尽量避免在

公开场合使用严厉的口吻,以

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即使对

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的

帮助、批评也必须尊重他们的

人格,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体会

到教师对他们的爱,心悦诚服

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自觉、充

分地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

质。

(五)教师要以自身的形象影

响学生:从教师的职业角度讲,

教师所从事的是培养、塑造人

的高尚事业,面对的是一群模

仿性强、可塑性大,且尚未完

全成熟的青少年儿童。教师不

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个道德的引

路人,同时作为审美对象站在

学生面前,接受学生长时间的、相对固定的观察和了解。

总之,我们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让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教师的爱,那么,这样的教师将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更加美好的前景。

65、体育健康课程标准?

课程改革的基本概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注意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66、课程改革目标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健康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教育学名词

1.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

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

研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因素

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

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

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

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

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4.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

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

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

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

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

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5.教育措施:是为实现教育目

的所采取的办法,它包括教育

的内容和手段。

6.教育的内容:是教育者用来

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

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

工的影响物。

7.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

会以通过设科考试,以选拔人

才的制度。始于隋唐废除于清

末用了1300多年。

8.六艺:是我国奴隶社会学校

教育主要内容,有礼、乐、射、

御、书、数。

9.七艺――僧侣封建主的教育

是通过教会学校,其教育内容

是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

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

乐),合称“七艺”。

10.骑士七艺——是欧洲封建

社会骑士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

猎、下棋、吟诗。

11.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现

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

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

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

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

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

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

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12.遗传:是指人从上一代继承

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

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

经系统的特点。

13.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

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

部世界。

14.社会环境—人的身心发展

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

发展起一定的制约作用。

15.教育的生产性—教育能把

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

动力,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和发

展科学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生

产效率和增加社会财富起着重

要作用。

16.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

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

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

用。

17、教育思想:是人们对教育

的认识和看法,它存在于社会

各界人士的头脑中,渗透在教

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内容十分

复杂,诸如对教育的本质、教

育的价值、人才的标准、教育

的质量、教师、学生、学校等

等的认识和看法,都属于教育

思想的范畴。

18、教育结构:是指各级各类

学校和专业的组织形式及其相

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19、义务教育:即依法律规定

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

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

证的国民教育。

20、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

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

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

21、教育目的的结构:是教育

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

系。

2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

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

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

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

一种倾向。

23、应试教育:特指一些中小

学脱离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

实际需要,单纯为了应付考试,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活

动。

24、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

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

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

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5、终身教育:是指人的一生

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永远和接受教育联系在一起。

法国的保罗、郎格朗1965年最

早提出的。

26、课程:是学校学生应学习

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广义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

而规定的所有学科(即教学科

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

指导下进行各种活动的总和。

27、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

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

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

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

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

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作

出全面安排。

28、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

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

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29、教科书又称课本,是根据

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

30、教学:教育目的规范下的、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

的一种教育活动。

31、智力:是指个人在认识过

程中表现出来的认识能力系

统。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

象力和思维力(核心)

32.五段教学法:是赫尔巴特四

段教学法是赖因、席勒提出了

分析、综合、联想、系统、方

法的教学过程。

32、五步教学法:美国实用主

义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困难、问

题、假设、验证、结论的五步,

也有人把它叫做五步教学法。

33、最近发展区:是介于儿童

自己实力所能达到的水平(如

学生成就)与经过别人的帮助

之后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

距。

34、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

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

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

学,应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

35、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指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

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

识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

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

36、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

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

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

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

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

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

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37、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

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

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

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

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

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8、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

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

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

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

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又称系统性原则。

39、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

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

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

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

的方法

40、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

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

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

41、教学方法组合:是指在一

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

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稳定特

点的教学活动的模式。

42、教学手段:是指为提高教

学方法效果而采用的一切器具

和设施

43、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

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

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

法。

44、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

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

方法。

45、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

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

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

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

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46、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

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

获得知识和巩固知识的方法。

47、传授—接受教学:是指教

师通过语言传授和示范操作使

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

能的教学。

48、问题—发现教学:是指在

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问

题的独立研究来发现、获取知

识的教学。

49、程序教学:是一种使用程

序教材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

的教学。

50、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

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

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

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

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

班学生集体上课。

51、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

一般的分类有两种,一种是根

据教学的任务来分的。另一种

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分

的。

52、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包

含哪些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

分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53、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

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

54、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

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

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

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

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

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

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

言之,就是教师有目的培养学

生品德的活动。

55、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

的有计划地指导下,学生主动

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

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

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

56、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

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

正确观点的方法。

57、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

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

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58、修养:是在教师指导下学

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

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

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

59、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

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

德的方法

60、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

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

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

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

美的能力的教育。

61、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

堂教学以外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

样的教育活动。是学生课余生

活的良好组织形式。

62、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

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按

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

结构。

63、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

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

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

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64、班主任:是班的教育者和

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

工作的得力助手。他对一个班

的学习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

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

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

起主导作用。

65、素质教育—是指教育者根

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高我

国教育目的基本教育的培养目

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的身心

潜能进行开发,使他们的基本

素质获得全面协调发展和提高

的教育活动。

66、应试教育―特指一些中小

学脱离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

实际需要单纯为了考试片面追

求升学率的教育活动。

67、学科基本结构—即构成学

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

本法则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

联系工作规律性.

68、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中

外史上,尽管对于教育的解说

各不相同,但却存在着一个共

同的基本点,即都把教育看作

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

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

点,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运动生理学试题

绪论 一、判断 1.运动生理学时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学科。错 2.任何组织都是具有兴奋性。错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时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对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错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错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物质代谢改变)。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而(精确)的,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而(广泛)的。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减弱),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加强)。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来完成。 三、概念题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 3.刺激:能引起活组织或机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 4.应激性:机体和一切组织对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发生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和特性叫做应激性。 5.兴奋:是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6.兴奋性:是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特性。 7.适应性:生物体在环境变化中,以适当的反应保持自身的生存,克服可因这种变化造成危害的特性。 8.神经调节:特点是迅速而而精确;体液调节的特点胜似缓慢而广泛,作用持久。 9.体液调节:机体的某些细胞产生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包括各种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通过细胞外液货借助于血液循环被送到一定器官和组织,以引起特有的反应,并以此调节着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以及肌肉活动的适应等重要机能。 10.正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11.负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负反馈。 12.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 四、简答题 1.机体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主要指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和适应性。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 答: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通过学习,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可掌握体育运动队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原来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第一章肌肉收缩 2.肌原纤维最基本的结构肌小节。对 3.在肌小结中肌肉收缩时明带和暗带在变化。对 5.肌肉不是一个弹性体而是粘弹性体。对 8.利用时越长组织的兴奋性越低。对

高等教育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1题: 我国近代最早的新型大学是 1895年创办的()。 A 、京师同文馆 B 、天津西学学堂 C 、京师大学堂 D 、清华大学 ?正确答案:B 第2题:人们溯源现代高等学校时,一般都认为是( ) A 、西方古希腊时代 B 、中国的殷商时代 C 欧洲中世纪大学 D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时期 ?正确答案:C 第3题: ()决定着高等教育体制。 A 、政治体制 B 、经济体制 C 、文化 D 、人口 ?正确答案:B 第4题: ()是现代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 A 、培养专门人才 B 、发展科学 C 、服务社会 D 、国际合作 ?正确答案:A 第5题: ()是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手段 高 等 第1部分: 单选((30分)) 教 育 学 模 拟 考 试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正确答案:B 第6题:高等教育入学率()属于大众型教育阶段。 A 3%内B、15% 内C、15%^ 50% D 50%以上 ?正确答案:C 第7题: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是()。 A、计划分配 B、双向选择 C、市场配置 D、自主择业 ?正确答案:D 第8题: 高校中师生关系一般不能表现为()关系。 A、工作 B、情感 C、道德伦理 D、特殊 ?正确答案:D 第9题: 高校教师面对的是青年和成年人,劳动职责也是多方面的。体现出大学教师工作的( )特点A、复杂性B、创造性C、长效性D、协作性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位置。

A、教师和学生 B、教育手段 C、教育方法 D、课程 ?正确答案:D 第11题: 高校课程建设的重点应该是:()。 A、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 B、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C改革教学基本条件 D重视课程管理 ?正确答案:A 第12题:()是当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突岀的特点。 A、专业性 B、教学与科研结合 C学生学习的自主性D、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联系 ?正确答案:B 第13题: ()是高校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基本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 A、课堂教学 B、实验操作 C、毕业实习 D、毕业设计(论文) ?正确答案:D 第14题:学分制的缺点之一是()。 A、难以反映学习的质量 B、难以因材施教 C难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D、难以发挥学生的特长 ?正确答案:A

教育学论述题及答案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论述题的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一)、论述题题型特点: 理论性强,是论述题最突出的特点。理论要有深度,是论述题主要的质量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论述题最显著的特色。 (二)、论述题解题技巧 论述题要求对所学过的理论(要把握住基本要点)展开论述。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结合本人或学校、学区工作实践、经验,把它们做为阐述观点的材料。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语言要精炼。 1、论述题涉及的都是主要理论,其中一些问题,需要全方位论述,因此,开阔视野,多角度看问题,这是解答论述题的首要策略,当然这也要求您能对基本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有扎实的基本功,能较好的理解,这也是与你同行在我的学习经验中一再强调的观点,必须要多读,多看,多学,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以不变应万变。 例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如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回答这一问题,就要注意到三个方面,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这样论述,在发挥学校教育占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必须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通过书面或互访的形式,加强相互了解,保持经常性联系,达到对学生教育的统一要求和统一行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搞好教育工作。 2、“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论述题中,常引用这样一类格言,与教育现象联系起来,看你的理解能力。在这里,此格言表明了智力开发的重要意义,涉及的是知识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由这一点展开论述,就抓住了本质。与这一个类似的还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等说法的辨析等。 3、能用教育学理论指导实践,是论述题考察学生知识程度的又一个方面。这一点对于在职教师考取教师资格证是一个优势,但对于新毕业的学生,难度就较大,但任何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我们新毕业的同学一个优势就是记忆能力较好,能掌握好知识点,这是一个最大的优势。更何况,我们都过了10几年的学校生活,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与老师的接触、交流中度过的,这也给你们对解答这类论述题提供一些联系实际的素材,要注意多挖掘一些。与你同行提示您,必要时的一些理想化的实例(甚至是虚构的,有说服力的)都可以写出来,增强自己在论述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去打动阅卷老师的心。当然,所有这些也必须符合现实,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4、对一种教育观点或新生事物作出评价,是论述题中最难的一类问题。要会分析,指出优点和可能存在的弊端。一定要表明自己的看法,最好能自由发挥。当然,这种发挥要符合教育原理,不能偏离主题。还是离不了与你同行提醒您的,任何论述题都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做基础的。 (三)、实例分析 论述题,有的试题给出一个实例,要求用所学的某一理论去分析实例,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类题也是同学们感到最难以作答的。答这类题一定要把握住某理论的几个要点,有针对性地对实例进行分析。 例如:前不久,我在xx学校见到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分”。这个学生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你的感触是什么?请从教师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分析这一实例,题中已明确提示,请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考虑这位教师

2018年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运动单位 4疲劳 5兴奋 6膜电位 7动作电位 8体液 9人体内环境 10红细胞比容 一. 填空 1.可兴奋组织包括( )( )( )。 2.肌肉具有( )和( )生理等特性。 3.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有:( ),( )和( )。 4.单收缩包括三个时期:( ),( )和( )。 5.慢肌属于( )型肌纤维,收缩( )能( );快肌属于( )型肌纤维,收缩( ),但易( )。 6 较大强度运动时()纤维首先被动员。 7.要使组织兴奋,刺激必须达到一定( )。 8.体液由于存在部位不同,分为( )和( )。

9.血液总量约占人体体重的( )。 10.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 ),( )和( )。 11.血液的渗透压分为( )和( )。 12.正常人血红蛋白值男子为( );女子为( )。 三.是非判断 1.阈刺激小,表示组织的兴奋性高;相反,则低。( ) 2.无论刺激强度多大,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有足够的作用时间。( ) 3.神经肌肉接点可以认为是突触的一种,可将冲动由神经传递给肌肉。( ) 4.在正常机体中,骨骼肌的收缩以单收缩形式为多见。( ) 5.有髓鞘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是因为有郎化结使兴奋呈跳跃传导的原故。() 6.ATP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量来源。() 7.血液属于细胞外液。( ) 8.粘滞性对于血液流动速度和血压都有影响。( ) 9.血浆胶体渗透压比晶体渗透压大。( ) 11.内环境的稳定是指血液理化因素的恒定。( ) 12.血液是属于结缔组织的一种。( ) 四选择题 1.粗微丝由()构成,细微丝主要由()构成。 A肌凝蛋白B肌纤蛋白C肌质蛋白

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

《高等教育学》考试范围 一、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教育规律: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法则 通才教育: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 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正当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工作遵循的总方向,但它代替不了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专业:指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业领域,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划分的学科门类。 层次结构:指不同要求和成都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又称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高等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时间流程。 高校教学原则:是在总结高等学校教学经验、基础上,依据高等教育教学目的,反映高校教学规律,制定的知道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潜在课程: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证实的教学进行,但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着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学组织形式: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 学分制:是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据此进行有关管理工作的教学制度。 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位:是高等院校授予的头衔,它标志着被授予者的受教育成都和学术水平在某一领域已达到的标准。 文化(狭义):指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是宗教、政治、道德、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领域。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简答 (1)简述教育的本质; 社会制约性;历史性;阶级性;生产性;民族性;相对独立性; (2)简述当代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学的问题领域在不断扩大; 2.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在发展; 3.高等教育学理论基础不断扩展; 4.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学改革的联系日趋加强; 5.高等教育学术理论的国际化影响越来越明显。 (3)为什么说高等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1.高等教育是提高劳动者能力的重要手段; 2.高等教育实现着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 3.高等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 2.调控作用; 3.评价作用; 4.激励作用。 (5)简述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突出强调的素质培养。 1.要求具有进取、开拓、创新精神,用于迎接时代挑战; 2.要求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3.要求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 4.要求具有开创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和法律意识; 5.要求具有较高的道德和理性; 6.要求具有国际意识。 (6)大学职能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社会经济发展; 2.科学发展; 3.大学内在逻辑。 (7)简述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 2.创造性; 3.示范性; 4.群体性 (8)简述高校教师结构的改革对策。 1.尽快建立、推行完全意义上的教师聘任制; 2.运用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和倾斜的经济优惠政策; 3.改变搞笑“近亲繁殖”的问题。(9)简述教学过程的特点。 1.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 2.是学生以掌握简介知识为主的过程; 3.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不具有(B)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 2、教育评价的核心是(B) A价值判断B价值引领C客观描述D增值探索 3、下列教学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是(A) A讲授法B演示法C实验法D研究法 4、教学活动的本质是(D) A课堂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认识活动 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可夫 6、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 7、我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班级授课D分组教学 8、“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 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9、“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10、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广义教育包括____、____、____。(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__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质量规格标准) 3、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___、___、___(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4、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环境、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 5、教学是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6、____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 7、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8、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两大功能____和____。(教育功能、管理功能) 9、____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专业情操) 10、____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思维起点,也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核心依据。(课程性质)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

运动生理学考试重点(海师)

绪论 一、生命活动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二)兴奋性。 (三)生殖。 二、“反应”的定义:机体或细胞受到刺激后所发生的功能活动的变化,称为反应。 三、“兴奋”的定义:生物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称 为 兴奋。 四、“兴奋性”的定义: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五、“内环境”的定义: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又称内环境。 六、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自生调节。 第一章:肌肉活动 一、“静息电位”的定义: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 差。 二、“动作电位”的定义: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来静 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迅速、短暂、可向周围扩布 的电位波动。 三、肌肉三种收缩形式的比较:

四、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一)张力--速度关系:当前负荷不变,改变后负荷时,张力与速度成反比关系。(二)长度--张力关系:初长度过长和过短都会使张力减小,只有达到最适初长度, 张力才最大。 五、人类肌纤维的类型及比较:

第二章:能量代谢 一、合成ATP的三种途径及比较: 二、“基础代谢”的定义: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清晨极其安静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三、“基础代谢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第三章: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一、“前庭器官”的定义:前庭器官是人体对自身姿势、运动状态及空间位置感知 的感受器,对保持身体平衡起重要作用。 二、“前庭反应”的定义:当人体前庭感受器受到过度刺激时,反射性的引起骨骼 肌紧张性的改变以及自主功能的反应,这些反应称为前 庭反应。 三、“前庭稳定性”的定义:过度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 称为前庭稳定性。 四、“牵张反射”的定义:在脊髓完整的情况下,一块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 伸长时,引起受牵拉肌肉反射性缩短,该反射称为牵张 反射。(包括:腱反射、肌紧张) 五、“状态反射”的定义: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

湖南高等教育学试题1含答案

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
考试类别(闭卷) : 题 号 一 二
8 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是 A 教学是教育的唯一途径 C 两者相同 B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D 不相干
( B

课程试题(A)
9 出资设立高等学校的机构和个人,称为高等教育的 考试时量:120 分钟 三 四 总 分 评卷人 C 主管者 D 举办者 ( A ) A 办学者 B 管理者
( D

10 1632 年出版的高等教育研究著作《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 号内。 1.现行的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实行( D ) 。 A.校长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党委集体领导制 2 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 A 服务社会 B 了解国情 C 培养学生 ) 。 D.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 C ) A 夸美纽斯(捷克) ; C 皮洛戈夫(俄国) ; 11 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是 A 主导作用 B 教师中心 C 辅助角色 ( B B 纽曼(英国) ; D 保尔森 ( 德国)。
( A D 咨询者 )

1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 德、智、体诸育相结合; C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D 勤工俭学
B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 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 B ) D 学习要求 ( C ) D 德育活动 ( D B 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与推动者 D 教学过程的组织者 ( C ) )
3.以认识自然世界,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的研究活动是( A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综合研究
13 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叫做 A 培养目标 B 教育目的 C 专业目标
D.开发研究 ( C D 100% A 锻炼身体 B 艺术活动 C 教学工作 ) 14 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除了科学研究训练、 社会实践活动外, 最基本的是
4 作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量化指标是毛入学率占适龄青年的 A 10%以上 B 15%以上 C 50%以上 ) 。
5 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指( B A.专业结构 B.学缘结构
15 大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不是 C.学历结构 D.职务结构 A 自主发展和建构的主体 6.在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称为 A.总结性评价 B.项目评 价 C.形成性评价 D.诊断 性评价 ( B D、体育 ) ( A) C 独立的探究性的学习者 16 广义课程是指 A 显性课程 B 隐性课程 C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综合 D 实践环节
7 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是 A、德育 B、教学 C、智育
《高等教育学》 (A 卷)共 6 页第 1 页
《高等教育学》 (A 卷)共 6 页第 2

教育学论述题常考试题

教育学论述题常考试题 1.结合实际说明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教育会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功能是教育的几个主要社会功能之一,表现在: (1)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①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②教育能够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性的劳动者③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④教育能够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⑤教育能够把单维度的劳动者改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①教育能够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②教育能够发展科学。 (三)同时,经济也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即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3)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 (4)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有哪些?各教学原则的基本涵义及其贯彻要求是什么? (一)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知道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有:(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4)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6)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7)理解性和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8)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二)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主动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发展基本技能,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应用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为: ①既要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②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课程资源; ③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既要从社会需要出发,面向全体学生,保证统一的规格,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承认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不同学生。 在教学中应用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为:

运动生理学试卷

生理学试卷(三) 一、填空题(10分) 1.高原训练后,血浆粘度,使外周阻力,血流速度加快。 2.在高原次极限和极限强度运动时心血管最初反应是心率和比 3.肌力评定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有等长力量、等张力量和等动力量三种形式。 4.循环系统指标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指标。 5.目前较为理想的无创性心脏结构和功能测试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UCG),此外,___________________亦可用于心脏形态和结构的测定。 6.光脉冲刺激法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要素构成。 7.血气指标着重反映了人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机能,而这两大功能又影响____________的重要因素。 8.随着年龄的增长,最大摄氧量递减的原因是因为最大心率、________和________都下降。 9.有氧能力的下降受氧运输系统的__________机制和外周机制功能下降的影响。 二、选择题(15分) 1.马拉松等耐力运动比赛的适宜温度为()。 A.15O C以下 B.18~20O C C.20~24O C D.27~28O C 2.机体产生热适应时其生理反应的结果是()。 A.产热减少,散热增加 B.产热增加,散热减少 C.产热减少,散热减少 D.产热增加,散热增加 3.有训练的运动员及对热环境适应着能提高产汉反应的敏感性和出汗能力,表现为()。 A.出汗阈升高,出汗率增加 B.出汗阈下降,出汗率增加 C.出汗阈升高,出汗率减少 D.出汗阈下降,出汗率下降 4..热适应后由于心肌效率改善,会使()。 A.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增加 B.心率加快,每搏输出量减少 C.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减少 D.心率加快,每搏输出量增加 5. 有训练的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百分比、血液的氧容量()。 A. 均不变 B. 均稍有减少 C. 稍有增加 D. 增加,减少 6.系统地进行运动训练,能引起运动员心脏重量与体重的比值()。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附答案)

高等教育学参考题 一、单选题 1、一般认为,现代高等学校的直接源头是(C)。 A 雅典大学 B 古巴比伦“寺庙学校 C 欧洲中世纪大学中国“太学” 2、(D)是中国自唐、宋以来最主要的私学高等教育形式。 A 右学 B 国子监 C 辟雍 D 书院 3、(A)率先领导了19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大学职能的大变革。 A 德国 B 法国 C 美国 D 英国 4、晚清设立的(D)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A 天津西学学堂 B 南洋公学 C 山西大学堂 D 京师大学堂 5、(A)的创建标志研究型大学的产生。 A 柏林大学 B 剑桥大学 C 牛津大学 D 约翰·霍普斯金大学 6、提出“多元化巨型大学”概念的当代著名高等教育思想家是(B) A 布鲁贝克 B 科尔 C 郝钦斯 D 弗莱克斯纳 7、(A)的颁布,推动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的兴起,引导了美国大学适应社会需求、服务社会的发展趋向。 A 莫里尔法案 B 退伍军人法案 C国防教育法案 D高等教育方向法 8、(B)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 A 培养方案 B 课程体系 C 专业设置 D 学制设置 9、(A)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 A 教学 B 科研 C 服务社会 D 文化传承 10、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主要是围绕(B)而展开。 A 学科 B 专业 C 课程 D 培养计划 11、依据办学主体的不同,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结构属于私立主导型的是(D)。 A 美国 B德国 C 荷兰 D 日本 12、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属于地方分权型的是(A)。 A 美国 B 日本 C 法国 D 俄罗斯 13、按照著名学者马丁·特罗的划分标准,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在(A)为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 1.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1)有效地扩大了教育规模,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普及。 (2)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3)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切磋和交流。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1)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2)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 (3)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 (4)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间的合作。 2.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3.贯彻启发性原则要遵循的要求: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4.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1)知识素养,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等。 (2)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教育机智等。 (3)道德素养,主要指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4)心理素养,包括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心理素质等。 5.影响创造力的主要因素是: (1)智力。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有利条件,但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试必考试题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必考) 1、简要说明血液得生理功能。 答:血液得生理功能有:⑴血液得运输功能,血液能够携带机体所需要得氧、蛋白质、糖、脂肪酸、维生素、水、电解质等,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部分得组织细胞,把体内产生得代谢产物CO2、尿素、肌酐等运送到肺、肾、皮肤与肠道等排出;⑵能够保持血液酸碱平衡,血液中有抗酸与抗碱得缓冲对,能对酸、碱物质进行中与,保持pH相对稳定;⑶能够调节体温,血液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得热量,并运送到体表散发;⑷有防御与保护功能,血浆中有多种免疫物质,白细胞能对抗或消灭外来得细菌与毒素,血小板能防止损伤部位继续出血,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2、试述肾得泌尿过程。 答:肾得泌尿过程比较复杂,它就是在肾单位与集合管中进行得,包括肾小球得滤过、肾小管与集合管得重吸收、肾小管与集合管得分泌与排泄三个过程。 ⑴肾小球得滤过:循环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除红细胞与大分子就是得蛋白质外,血浆中得水与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较小分子量得血浆蛋白,都可滤入事囊腔内而形成滤液; ⑵肾小管与集合管得重吸收:滤液在流经肾小管与集合管时,99%得水被重吸收,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电解质也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等代谢尾产物仅小部分被重吸收或完全不被重吸收; ⑶肾小管与集合管得分泌与排泄:分泌就是指管腔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得物质分泌到小管液得过程;排泄就是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得某些物质直接排入小管液中得过程。 总之,肾小球滤过生成得滤液,经过重吸收与分泌与排泄处理后,就成了终尿,并排出体外。3、为什么说运动技能形成就是建立复杂得、连锁得、本体感受性得运动条件反射? 答:运动技能得形成与建立一般得条件反射不同,它就是在本能与一般简单得运动条件反射得基础上,建立起来得更复杂得运动条件反射。 ⑴参与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活动得中枢就是由许多个中枢,有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内脏活动中枢与运动中枢联合进行得;⑵所有得运动技能都就是成套得动作,动作之间有如连续得链条,前一个动作得结束就是后一个动作得开始得刺激信号,使整套动作技能形成一连串得链锁性得运动条件反射;⑶在形成运动条件反射过程中,肌肉得传入冲动起着重要作用,这就是条件刺激强化得因素,没有这种传入冲动条件刺激得不到强化,运动条件反射就不能形成。所以形成运动条件反射就是建立复杂得、连锁得、本体感受性得运动条件反射。

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

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高等教育学》考试范围 一、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教育规律: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法则 通才教育: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 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正当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工作遵循的总方向,但它代替不了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专业:指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业领域,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划分的学科门类。 层次结构:指不同要求和成都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又称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高等教育。 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时间流程。 高校教学原则:是在总结高等学校教学经验、基础上,依据高等教育教学目的,反映高校教学规律,制定的知道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潜在课程: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证实的教学进行,但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着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学组织形式: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 学分制:是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据此进行有关管理工作的教学制度。 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位:是高等院校授予的头衔,它标志着被授予者的受教育成都和学术水平在某一领域已达到的标准。 文化(狭义):指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是宗教、政治、道德、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领域。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简答 (1)简述教育的本质; 社会制约性;历史性;阶级性;生产性;民族性;相对独立性; (2)简述当代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学的问题领域在不断扩大; 2.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在发展; 3.高等教育学理论基础不断扩展; 4.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学改革的联系日趋加强; 5.高等教育学术理论的国际化影响越来越明显。 (3)为什么说高等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1.高等教育是提高劳动者能力的重要手段; 2.高等教育实现着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 3.高等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 2.调控作用; 3.评价作用; 4.激励作用。 (5)简述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突出强调的素质培养。 1.要求具有进取、开拓、创新精神,用于迎接时代挑战; 2.要求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3.要求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 4.要求具有开创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和法律意识; 5.要求具有较高的道德和理性; 6.要求具有国际意识。 (6)大学职能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社会经济发展; 2.科学发展; 3.大学内在逻辑。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试必考试题精选文档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 试必考试题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必考) 1、简要说明血液的生理功能。 答:血液的生理功能有:⑴血液的运输功能,血液能够携带机体所需要的氧、蛋白质、糖、脂肪酸、维生素、水、电解质等,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细胞,把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CO2、尿素、肌酐等运送到肺、肾、皮肤和肠道等排出;⑵能够保持血液酸碱平衡,血液中有抗酸和抗碱的缓冲对,能对酸、碱物质进行中和,保持pH相对稳定;⑶能够调节体温,血液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量,并运送到体表散发;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血浆中有多种免疫物质,白细胞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血小板能防止损伤部位继续出血,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2、试述肾的泌尿过程。 答:肾的泌尿过程比较复杂,它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三个过程。 ⑴肾小球的滤过:循环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除红细胞和大分子是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较小分子量的血浆蛋白,都可滤入事囊腔内而形成滤液;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99%的水被重吸收,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电解质也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等代谢尾产物仅小部分被重吸收或完全不被重吸收;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分泌是指管腔上皮

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小管液的过程;排泄是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直接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 总之,肾小球滤过生成的滤液,经过重吸收和分泌与排泄处理后,就成了终尿,并排出体外。 3、为什么说运动技能形成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答: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建立一般的条件反射不同,它是在本能和一般简单的运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复杂的运动条件反射。 ⑴参与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活动的中枢是由许多个中枢,有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内脏活动中枢与运动中枢联合进行的;⑵所有的运动技能都是成套的动作,动作之间有如连续的链条,前一个动作的结束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的刺激信号,使整套动作技能形成一连串的链锁性的运动条件反射;⑶在形成运动条件反射过程中,肌肉的传入冲动起着重要作用,这是条件刺激强化的因素,没有这种传入冲动条件刺激得不到强化,运动条件反射就不能形成。所以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4、什么是准备活动,它有什么生理作用。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试题库

高等教育学 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过程阶段的是()。D A.注意定向阶段; B.获得和保持阶段; C.练习和强化阶段; D.记录阶段 2、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B A.实现素质教育;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加强理论教学; D.注重实践教学 3、文化素质教育不是为了()。B A.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 B.强化专业教育; C.提高审美情趣; D.提高人文素养 4、关于如何改变人文教育的落后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 B.开设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 C.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 D.在专业教育中补充人文教育的内容 5、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C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政治统帅论 6、“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A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高校培养目标; D.教育工作原则 7、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班风是一种()。B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核心课程; D.活动课程 8、教案常规项目的主体部分是()。D A.教学目的; B.重点难点; C.导入新课; D.讲授新课 9、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A.郝钦斯; B.阿德勒; C.布鲁纳; D.贝格尔 10、主张课程内容应该围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理论是()。B A.永恒主义课程观; B.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11、教案编写的主体部分是()。C A.确定重点难点; B.选择教学方法; C.设计教学过程; D.教学反思 12、关于案例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 A.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B.扩大学生的实际知识; C.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D.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13、在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C A.蒋梦麟; B.竺可桢; C.蔡元培; D.胡适 14、关于课堂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 A.提高教学效率; B.增强教学的计划性; C.因材施教; D.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15、学校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考试; D.毕业论文(设计) 16、非课程性教学环节是()。C A.课堂讲授; B.习题课; C.军事训练; D.实验课 17、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而对院校自身进行的研究属于()。B A.质的研究; B.院校研究; C.行动研究; D.叙事研究 18、最早确立并实践服务职能的是()。D A.柏林大学; B.哥廷根大学; C.哈勒大学; D.威斯康星大学 19、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叙述,错误的是()。A A.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B.是"流"与“源”的关系; C.是教师的职责要求; D.是有机的统一体 20、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意义不包括()。C A.实现高校的价值回归; B.有利于引领社会反思; C.有利于教师潜心学术,为学术而学术; D.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21、最早提出以“学术自由”和“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原则举办高等学校的人是()。B A.苏格拉底; B.费希特; C.洪堡; D.范海斯 22、高校人事管理中一般不会采用( )。D A.待遇激励法; B.事业激励法; C.情感激励法; D.股权激励法 23、在高校战略评估中,主要采用( )。A A.自我评估; B.社会评估; 24、高校中实施的学生和教师国际交流项目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 )。C A.法治化; B.终身化; C.国际化; D.民主化 25、不属于我国北宋时期“天下四大书院”的教学特色的是( )。C A.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B.自由讲学; C.教师强调讲授法; D.自由听讲 26、若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0%以上,则该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处于( )。D A.精英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B.精英与大众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C.大众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D.普及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教育学考试真题

教育学考试真题 1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人类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4) ①《师说》②《论语》③《劝学》④《学记》 2教育产生于(4 )①物质生产劳动②精神生产劳动③人的模仿④动物的本能 3初中学生的年级特点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区别施教,其中初中一年级是中学生生活的(2 )①关键期②适应期③过渡期④选择期 4中学教育工作应以(4 )①班主任工作为主②思想品德工作为主③共青团工作为主④教学工作为主 5由于教学原则本身是人提出来的,因此,它具有(4 )①主观性②客观性③情感性④主观和客观统一性 6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称(3 )①教学文件②教学计划③课程标准④教学指南 7备课是整个教学工作中的(3)①中心环节②终了环节③首要环节④基本环节 8一般认为,思想品德结构的核心是(2)①道德情感②道德信念③道德意志④道德行为 9把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划分为正式和非正式途径的标准是

(3)①主体活动空间②施加影响的渠道③主导作用的程度④教育机构的性质 10最先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是(2 )①夸美纽斯②加里宁③高尔基④凯洛夫 11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人类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3) ①《论语》②《劝学》③《学记》④《进学解》 12最早论证班级授课制度的著名教育家是( 2 )①凯洛夫②夸美纽斯③昆体良④赫尔巴特 13学校正式出现在(3 ) ①资本主义社会初期②封建社会末期③奴隶社会初期④原始社会 14对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起生理前提作用的是( 4)①自然环境②教育环境③家庭环境④遗传素质 1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1 ) ①教育的性质②教育的方法③教育的效益④教育的规模 二、辨析题 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要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所以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积极性。但是,教学过程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即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①间接性,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