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文明时间年表

印度文明时间年表
印度文明时间年表

印度文明和中亚、南亚文明

约公元前第3千纪下半期~前第2千纪上半期·古代印度哈拉帕文化时期公元前1500~前1000年·古印度前吠陀时期

公元前1000~前600年·古印度后吠陀时期

公元前10世纪·斯巴达城建立

约公元前563~约前483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

公元前6~前2世纪·古印度佛陀时期

约公元前6世纪~公元16世纪中叶·印度南部古国潘地亚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入侵印度旁遮普

公元前322~前185年·印度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

公元前265~前238或前273~前232年·阿育王在位

公元前100~公元200年·古印度萨塔瓦哈纳王国

1~6世纪·中亚贵霜帝国

约15~65年43年·贵霜帝国创立者丘就却在位

约65~约75年·贵霜国王阎膏珍在位

78年·古印度塞种纪元开端

约140~约162年·贵霜君主迦腻色伽在位

320~540年·古印度笈多王朝

约517年·哒王摩醯逻矩罗登基

606~647年·印度戒日王朝

1343~1673年·印度维贾亚纳加尔王国

1347~1526年·印度巴赫马尼王国

1483~1530年·莫卧儿王朝创建者巴布尔在世

1526~1858年·印度莫卧儿王朝

1540~1555年·印度苏尔王朝

1556~1605年·印度莫卧儿王朝君主阿克巴在位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

1658~1707年·莫卧儿王朝皇帝奥朗则布在位

1630~1680年·印度马拉特联邦缔造者西瓦吉在世

1772/1774~1833年·印度启蒙学者R.M.罗易在世

1825~1917年·印度民族运动活动家D.瑙罗吉在世

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

1861~1931年·印度国大党活动家P.M.尼赫鲁在世

1861~1941年·印度大诗人R.泰戈尔在世

1866~1915年·印度国大党领导人之一G.K.戈卡尔在世

1869~1948年·印度“圣雄”M.K.甘地在世

南亚

约627年·湄公河下游的扶南为真腊所灭(吴哥王国)

802~1431年·真腊吴哥王朝

8~9世纪·印度尼西亚夏连特拉王朝8~12世纪·印度帕拉王朝

832年·缅甸古国骠国为南诏所灭1206~1526年·印度德里苏丹国1397年·帖木儿出征印度

四大文明古国资料

四大文明古国一般指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古中国这四个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1]四大文明古国是四大古文明的旧称,而四大古文明也是比较合理的说法,其中四大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于他们为现在文明的发源地,亦可以说是一个创造点。西方历史学也有类似于“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比如“文明的摇篮”。概念的起源和内容梁启超在其写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认为“地球上古文明国家有四: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3]这是“四大文明古国”概念的早期雏形。学者认为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建立在河川台地附近,原因是有固定的水源使农业和商业较容易发展。[4]人类固然离不开水,不过,历史学家认为,中国文明之初,先发生于山岳,然后扩展到河域。[5]在距今7000年-4000年前,在北半球的两河流域、尼罗河、印度河、恒河流域以及黄河、长江流域相继产生了世界四大文明,相继由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而后步入金属器时代。人类今天所拥有的很多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一般都可以追溯到这些古老文明的贡献。四大文明古国的社会制度,巴比伦和古埃及采用奴隶制,印度实行种姓制度,中国在春秋战国以前采用封建制和井田制。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国家政权则较晚诞生,古代都利用宗教神话来加强君主统治,巴比伦的统治者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中国的君主自称“天子”。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历法,一年都分12个月并且有闰月。各个文明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印度河、黄河、两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轮制陶,埃及和两河流域都较早的计算了圆周率,中国较早发现了勾股定理或其实际应用(“勾三股四弦五”),印度则发明了印度数字(阿拉伯数字)。古巴比伦主条目:古巴比伦距今九千年前,苏美人开始了耕种,形成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后来为巴比伦国征服。古巴比伦(约前30世纪—前729年)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境内,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先后有苏美、巴比伦等人建立的文明。在这个平原上发展了目前考古已知的世界上第一个城市,颂布了第一部法典(汉摩拉比法典),流传最早的史诗、神话、药典、农人历书等,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古埃及主条目:古埃及距今9000多年前,人们在尼罗河河谷定居,开始在岸边建立房屋,并进行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活动。在尼罗河上游河谷地区和尼罗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区分别形成了上埃及和下埃及两个国家,象形文字也在这个时候出现,并沿用了3500余年。埃及尼罗河流域文明大约开始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公元前47年,恺撒大帝进攻埃及的时候,战火波及亚历山大里亚城图书馆。数十万册以古埃及文字书写的经卷付之一炬,其中包括当时最完整的埃及史。这部史书是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在大使自立为王的将军托勒密要求埃及的祭司兼学者马内托(Manetho)所写的。这部当时最完整的埃及史,却在凯撒大帝进攻埃及时付之一炬。这部“埃及史”被烧毁,实为无法弥补之损失。幸而当时有些其他著作引用了一些这本书的内容,人们才能知道古埃及历史的一些片段。直到目前,埃及学者仍然沿用马内托对埃及史的划分,但对许多帝王的兴衰更替,以及确实的年代,仍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 古印度主条目:古印度早在西元前约2500年,在现今巴基斯坦,文明即已滋生,古城哈拉巴及穆罕耶达罗的遗迹留有许多这早期文明的烙印。居民已有度量衡及文字,并挖沟渠及运河,在堡垒之下的城市是在一严谨计划下筑成的,神庙、住宅、浴室、街道,几何形的G局及卫生系统的设计排水沟、运河等。出土的遗物非常丰富,包括黄金首饰和宝石、经雕刻过的石头、青铜和土塑小雕像等。黄铜和青铜多半用于制造器具和武器。陶器通常以轮状捏制,用火烧成,并绘上几何、花卉及动物等图案。 古中国主条目:中国中国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考古(如裴李岗遗址、贾湖遗址)发现了西元前约6000年农耕文化遗留下来的小米、稻谷、酿酒、乐器等等。根据历史文献,经过早期的发展,至西元前2000多年的黄帝时代逐渐形成了华夏族,在西元前约2000余年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之后为商、周。周分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时代。夏、商、周皆采用封建制,周朝时封建制比较完善,人口以庶民为主。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瓦解,原来封建时代的世袭阶级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世袭王朝。此后各朝各代虽然中国的许多方面都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是中华文明却始终延续,所以中国是最古老的且持续存在的文明。[8]在中国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文化浩劫,在秦始皇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和消除各诸侯的历史文化,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出现了“焚书坑儒”,使得中国古代许多历史文献被毁,就连有第一信史之称的《史记》描述相关历史时都采用传说。最近的文化浩劫一是五四运动,这次运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腐朽思想,但是不免有矫枉过正的嫌疑,一票否决了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使得国人精神支柱缺失;其二就是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这是一场犯罪,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站在了历史和文化的对立面,全面否定中国儒家道德思想,再一次打击了国人的传统道德观,所以在近年来,中国兴起了寻找过去的思想潮流,从新审视自己的传统道德文化观。

初中地理《东方文明古国 印度》教学设计

东方文明古国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进一步巩固学生运用地图描述某一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能力;引导学生借助人口增长图表,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探究分析印度人口过度增长的原因;通过辩论,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计划生育观;讨论分析人口增长过快给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带来的压力,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协调的人地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及其对环境、社会的影响,认识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学习本节知识,可将印度同我国相比,从另一侧面加强学生对我国的国情认识。 可将印度同我国相比,从另一侧面加强学生对我国的国情认识。 二、教学流程 ↓ —— ——— ———— ————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放映一段资料片显示美丽壮观的泰姬陵、街上踱步的牛、热闹的街市等。解说: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佛教的发源地,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泰姬陵、印度歌舞享誉世界。这是一个视牛为神明的国家,大街上牛可以自由漫步;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软件生产国;这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已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美丽的舞蹈、独特的建筑属于哪个国家吗?该国的一些基本情况你们知道吗?从这段片子中你获得了哪些地理信息呢? 揭晓答案──印度,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印度这个国家。 2、印度的地理位置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查找印度在世界的位置──了解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说出印度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周边邻国。 学生在地图上指出: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了解其三面环海、大部分处于热带的地理位置。 3、印度的人口情况 教师指导学生读印度人口增长图,想一想,印度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阅读资料“印度如何控制人口的增长”,讨论: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人口压力大,会给我国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应当如何解决?还可以组织辩论印度人口会不会反 超中国。

四大文明古国简介

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是在中国流行的对世界四大古文明的概称,分别是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来源于梁启超提出的“地球上古文明国家有四”,但与其原意并不相同。这种说法只在中国流行,并没有得到世界范围的历史学界的公认。因为这个说法只能代表文明发源地的文明中心,并不规范。四大文明古国实际上对应着世界四大发源地,文明分别指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中国这四个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而同一时期的爱琴文明未被包含其中。四大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现在文明的发源地。 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这是“四大文明古国”概念的早期雏形。后来人们将“小亚细亚”修改为两河文明中的一个重要文明——巴比伦。四大文明古国都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在北半球的两河流域、尼罗河、黄河、长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恒河流域相继产生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印度代表了恒河与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古埃及代表了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代中国即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明,而巴比伦只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一个重要时期。 四大文明古国社会制度大多采用奴隶制,国家政权则较晚诞生。苏美尔文明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他们利用神话来加强自己的专制主义统治。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古巴比伦的统治者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中国的君主自称“天子”。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历法,一年都分12个月并且有闰月。各个文明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印度河、黄河、两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轮制陶,埃及和两河流域都计算了圆周率,巴比伦和中国都发现了勾股定理,印度则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2.2东方文明古国——印度

2.2东方文明古国——印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进一步巩固学生运用地图描述某一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能力;引导学生借助人口增长图表,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探究分析印度人口过度增长的原因;通过辩论,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计划生育观;讨论分析人口增长过快给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带来的压力,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协调的人地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及其对环境、社会的影响,认识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可将印度同我国相比,从另一侧面加强学生对我国的国情认识。 二、教学流程 ↓ ——— ——— ———— ———— ↓ ——— ———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教师先播放一段资料片(显示美丽壮观的泰姬陵、街上踱步的牛、热闹的街市等)。解说: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佛教的发源地,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泰姬陵、歌舞享誉世界。这是一个视牛为神明的国家,大街上牛可以自由漫步;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软件生产国; 这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已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美丽的舞蹈、独特的建筑属于哪个国家吗? 该国的一些基本情况你们知道吗?从这段片子中你获得了哪些地理信息呢? 揭晓答案──印度,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印度这个国家。 2、印度的地理位置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查找印度在世界的位置──了解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说出印度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周边邻国。 学生在地图上指出: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了解其三面环海、大部分处于热带的地理位置。 3、印度的人口情况 教师指导学生读印度人口增长图,想一想,印度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阅读资料“印度如何控制人口的增长”,讨论: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人口压力大,会给我国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应当如何解决?还可以组织辩论印度人口会不会反超中国。 教师总结: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影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所以,人口的增长要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资源环境适应,我国已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印度的自然地理:地形、气候、资源 多媒体展示《印度的地形图》,教师提问 a)回归线穿过印度的什么位置? b)找出主要的地形区、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了解印度的地形特点:北部: 山地中部:平原地形比较平坦耕地面积广。南部:高原

四大文明古国知识点归纳

四大文明古国 早期国家的形成一城市的出现 城市的地位:当时政治经济中心,手工业中心 二王权神权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使统治者权利合法化,有利于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三分化的社会 四军队与刑法 古代埃及建立了一支常备军,由国王(法老)亲自统帅 中国的夏朝也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商朝的军队数量更多,军制也更加完备商朝的军队已经有步兵,车兵和弓箭部队,并出现了战车 (妇好是中国第一位出现在文字记载中的女将领) 法律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282条) 特点:残忍性,不公平性,体现了人与人的不平等 实质:代表奴隶主阶级的意志,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

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享有特权 规定了奴隶主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 再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 中国夏商——严酷 中国的夏朝和商朝也都制订了严酷的刑法,在甲骨文中记载有割鼻、斩首、断足、活埋等刑罚。 三告别野蛮 一文字 产生:在漫长的时间活动中,远古人类学会了用语言交流,但语言只能口耳相传,为了记忆和交流的需要,他们开始做出特殊的标记和符号,这就是文字的雏形 过程:刻画符号——图画文字——象形文字——真正的文字 早期文字 文字产生的根本原因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地位:今天汉字的前身) 二工程技艺 三科学

四宗教 古埃及 多神教——太阳神(阿蒙神) 古印度佛教时间:前六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陀) 教义: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他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发展:前13世纪阿育王 传播路线:向东南——东南亚 西北——中亚——中国——朝日

四大文明古国及主要成就

四大文明古国及主要成就 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 一、古埃及 (一)文明起源 古埃及文明发源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 (二)起始时间 约公元前 4000 年 (三)主要成就: 1.金字塔: (1)建造金字塔的用途:陵墓。当时埃及的国王(被称为“法老”)在活着的时候动 用人力、财力给自己修建陵墓,即金字塔。 (2)常考:现存 80 多座金字塔,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胡夫是古埃及王国第四王朝的 法老,据说当时胡夫用了 10 万人、花费了 30 年的时间建成。胡夫金字塔高 146.5 米,由 230 万块大石块堆叠而成。在法国埃菲尔铁塔建成之前胡夫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人工建筑。 2.狮身人面像: (1)胡夫有一个儿子,名为哈夫拉,哈夫拉也修建了金字塔,其金字塔前有一狮身人 面像。据说面容以哈夫拉为原型,造型源于古埃及神话中的妖怪斯芬克斯。在古埃及神话中,斯芬克斯是仁慈和高贵的象征,故狮身人面像也被称为斯芬克斯像。 (2)斯芬克斯之谜:希腊神话中也有斯芬克斯,它是个长着狮子躯干、女人头面的怪 兽,其给路人出谜语:什么东西早上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此谜语为斯芬克斯之谜。谜底:人,婴儿时期用四肢“爬”,中年时期两条腿走路,暮年需要用拐杖。注意:斯芬克斯之谜常指代复杂、神秘、难以理解的问题。考查过单选题。 3.太阳历:古埃及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太阳历属于历法的一种。 (1)历法: ①主要确定一年和一月中的日数; ②让一年当中的日数与一月当中的日数成整数。“年”在天文学上称之为回归年,“月” 在天文学上称之为朔望月。回归年和朔望月包含的天数都不是整数,如现代推算的一回归年是 365.24220……天,一朔望月是29.53059 天。历法要使一年的日数和一月的日数成整数,因为整数才利于计时、劳动耕作,故此,人为约定了很多历法规则,其中一种就是太阳历。 (2)太阳历也被称为阳历。规则:年的日数平均约等于回归年,而月数和月的日数人 为规定。例: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历即是一种太阳历,一年当中的日数是 365 或 366 天,约等于一回归年,月数是人为规定的,有 12 个月,日数有 30、31 天,2 月份还有 29、28 天。 (3)当时埃及人已经把一年的日数确定为 365 天,一年分为三季,每季四个月,每月 30 天,再加上 5 天在年尾为年终祭祀日。 二、古巴比伦 (一)文明起源 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今伊拉克境内,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也被人称为巴比伦文明。 (二)起始时间 大致公元前 5000 年-公元前 4000 年,苏美尔人来此定居 (三)主要成就

中国文明与其它三个文明古国的区别是什么

中国文明与其它三个文明古国的区别及优势古代东方文明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代西亚文明和古中国文明这四大文明。 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区别: 在四大东方文明古国中,每一个国家的统治政权都是以父传子这样的形式代代相传。不把政权外送,只掌握在本族或者同一血缘关系的人手中。 这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由于外族的入侵而失去了独立,中断了古代文明。如公元前525年古埃及被波斯帝国灭亡;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被赫梯灭亡;古印度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北部遭到外族入侵,近代又长期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我们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文明传统未曾中断的古国。早在国家形成前,黄帝、尧、舜、禹等就先后活动于黄河流域。启于公元前21世纪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经商、西周、春秋四个阶段,我国的奴隶制度经历了1600年的独立的延续、发展期,这是别的文明古国所根本无法比拟的。随着我国奴隶制在公元前476年的结束,我国的历史也就于公元前475年进入了封建社会,这比西欧于476年才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早了一千年。我国于公元前221年就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而西欧的英法则在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后才开始走上中央集权的民族君主国的道路,比我国晚了1600多年。 我们的民族是个伟大的富有智慧的民族。古代史上,中国人民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灿若群星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古代东方文明又是以古代中国文明为代表、为核心和主体的,也许可以说没有古代中国文明的古代东方文明不能称之为古代东方文明。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也把古代中国文明泛称为古代东方文明。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代表着古代东方文明的发展,亦是世界人民历史的前进和发展,它具有世界意义。 政治方面,中国是高度的中央集权,而其他的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中央集权但是远没有中国高度。中国从秦始皇开始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古埃及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